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

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原文

玉格

道列三界诸天,数与释氏同,但名别耳。

三界外曰四人境,谓常融、玉垄梵度、覆奕四天也。

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

三清上曰大罗,又有九天波利等九名。

天圆十二纲,运关三百六十转为一周,天运三千六百周为一陽一孛。

地纪推机三百三十转为一度,地转三千三百度为一陽一蚀。

天地相去四十万九千里,四方相去万万九千里。

名山三百六十,福地七十二,昆仑为天地之齐。

又九地、四十六土、八酒仙宫,言冥谪一陰一者之所。

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

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

洞天六宫,是为六天鬼神之宫。

六天,一曰纣绝一陰一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宫,三曰明辰耐犯宫,四曰怙照罪气宫,五曰宗灵七非宫,六曰敢司连苑(一曰究)宫。

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宫名。

空洞之小天,三一陰一所治也。

又耐犯宫主生,纣绝天主死。

祸福续命,由怙照第四天鬼官北斗君所治,即七辰北斗之考官也。

项梁城《酆都宫颂》曰:“纣绝标帝晨,谅事构重阿。炎如霄汉烟,勃如景耀华。武一陽一带神锋,怙照吞清河。开阖临丹井,云门郁嵯峨。七非通奇灵,连苑亦敷魔。六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

凡有二万言,此唯天宫名耳。

夜中微读之,辟鬼魅。

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

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暮,翠矣重思。云气一交一 被,嘉?应时。”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

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

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

又有为善爽鬼者,三官清鬼者,或先世有功,在三官流。

逮后嗣易世练化,改世更生。

此七世一陰一德,根叶相及也。

命终当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

男左女右,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处地仙之道矣。

炎帝甲为北太帝君,主天下鬼神。

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皆律也。

连苑、曲泉、泰煞、九幽、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皆治所也。

三十六狱,流沙赤等号溟氵零狱,北岳狱也。

又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号。

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八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也。

罪簿有黑、绿、白簿,赤丹编简。

刑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及西津水?、东海风刀、电(一曰雷)风、积夜河。

鬼官有七十五品。

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三十二司命,三品、九品、七城(一曰域,一曰地)。

九阶二十七位,七十二万之次第也。

老君西越流沙,历八十一国。

乌弋、身毒为浮屠,化被三千国,有九万品戒经,汉所获大月支《复位经》是也。

孔子为元宫仙,佛为三十三天仙。

延宾官主所为道,在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无为。

《释老志》亦曰佛于西域得道。

陶胜力言,小方诸国多奉佛,不死,服五笙一精一,读《夏归藏》,用之以飞行也。

藏经,菩萨戒也。

方诸山在乙地。

太极真仙中,庄周为闱编郎。

八十一戒,千二百善,入洞天。

二百三十戒,二千善,登山上灵官。

万善,升玉清。

白志见腹,名在琼简者;目有绿筋,名在金赤书者;一陰一有伏骨,名在琳札青书者;胸有偃骨,名在星书者;眼四规,名在方诸者;掌理回菌,名在绿籍者。

有前相,皆上仙也,可不学,其道自至。

其次鼻有玄山,腹有玄丘,亦仙相也。

或口气不洁,性耐秽,则坏玄丘之相矣。

五藏、九宫、十二室、四支、五体、三焦、九窍、百八十机关、三百六十骨节,三万六千神随其所而居之。

魂以一精一为根,魄以目为户。

三魂可拘,七魄可制。

庚申日,伏一尸一言人过。

本命日,天曹计人行。

三一尸一一日三朝,上一尸一青姑伐人眼,中一尸一白姑伐人五藏,下一尸一血姑伐人胃。

命,亦曰玄灵。

又曰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其色黑;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饮,恚怒,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煞。

七守庚申三一尸一灭,三守庚申三一尸一伏。

仙药: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蔡瑚、太微紫麻、太极井泉、夜津日草、青津碧荻、圆丘紫柰、白水灵蛤、八天赤薤、高丘余粮、沧浪青钱、三十六芝、龙胎醴、九鼎鱼、火枣一交一 梨、凤林鸣醅、中央紫蜜、崩岳电柳、玄郭绮葱、夜牛伏骨、神吾黄藻、炎山夜日、玄霜绛雪、环刚树子、赤树白子、徊水玉一精一、白琅霜、紫酱、(一曰浆)月醴、虹丹、鸿丹。

药草异号:丹山魂——雄黄、青要女——空青、灵华氵几腴——薰陆香、北帝玄珠——消石、东华童子——青木香、五一精一金——一陽一起石、流丹白膏——一胡一 粉、亭灵独生——鸡舌香、倒行神骨——戎盐、白虎脱齿——金牙石、灵黄——石硫黄、陆虎遗生——龙骨、章一陽一羽玄——白附子、绿伏石、母慈石、绛晨伏胎——茯苓、伏龙李——苏牙树、七白灵、蔬——薤白华,一名守宅,一名家芝。

凡二十四名。

图藉有符图七千章:雌一玉捡、四规明镜、五柱中经、飞龟帙、飞黄子经、鹿卢蹻乔经、含景图、卧引图、园芝图、木芝图、大隗新芝

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接,每来往互参宗旨。

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凡七日,缩水数尺。

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匪由弟子。一胡一 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

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

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

孙谓曰:“我知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

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

有顷,捧方而至。

孙曰:“尔第还,无虑一胡一 僧也。”

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一胡一 僧羞恚而死。

孙复著《千金方》三千卷,每卷入一方,人不得晓。

及卒后,时有人见之。

玄宗幸蜀,梦思邈乞武都雄黄,乃命中使斋十斤,送于峨眉顶上。

中使上山未半,见一人幅巾被褐,须鬓皓白,二童青衣丸髻,夹侍立屏风侧,手指大盘石臼:“可致药于此。上有青录上皇帝。”

使视石上朱书百余字,遂录之。

随写随灭,写毕,上无复字矣。

须臾,白气漫起,因忽不见。

同州司马裴沆,常说再从伯自洛中将往郑州,在路数日,晚程偶下马,觉道左有人呻吟声,因披蒿莱寻之。

荆丛下见一病鹤,垂翼亻免?朱,翅关上疮坏无毛,且异其声。

忽有老人,白衣曳杖,数十步而至,谓曰:“郎君年少,岂解哀此鹤耶?若得人血一涂,则能飞矣。”

裴颇知道,性甚高逸,遽曰:“某请刺此臂血不难。”

老人曰:“君此志甚劲(一曰劲),然须三世是人,其血方中。郎君前生非人,唯洛中葫芦生三世是人矣。郎君此行非有急切,可能欲至洛中干葫芦生乎?”

裴欣然而返。

未信宿至洛,乃访葫芦生,具陈其事,且拜祈之。

一胡一 芦生初无难色,开幞取一石合,大若两指,援针刺臂,滴血下满其合,授裴曰:“无多言也。”

及至鹤处,老人已至,喜曰:“固是信士。”

乃令尽其血涂鹤。

言与之结缘,复邀裴曰:“我所居去此不远,可少留也。”

裴觉非常人,以丈人呼之,因随行。

才数里,至一庄,竹落草舍,庭庑狼籍。

裴渴甚求茗,老人一指一土龛:“此中有少浆,可就龋”

裴视龛中有一杏核,一扇如笠,满中有浆,浆色正白,乃力举饮之,不复饥渴。

浆味如杏酪。

裴知隐者,拜请为一奴一仆。

老人曰:“君有世间微禄,纵住亦不终其志。贤叔真有所得,吾久与之游,君自不知。今有一信,凭君必达。”

因裹一幞物,大如羹碗,戒无窃开。

复引裴视鹤,鹤所损处毛已生矣。

又谓裴曰:“君向饮杏浆,当哭九族亲情,且以酒色为诫也。”

裴还洛,中路闷其附信,将发之,幞四角各有赤蛇出头,裴乃止。

其叔得信即开之,有物如乾大麦饭升余。

其叔后因游王屋,不知其终。

裴寿至九十七矣。

明经赵业贞元中选授巴州清化县令,失志成疾,恶明,不饮食四十余日。

忽觉室中雷鸣,顷有赤气如鼓,轮转至床 腾上,当心而祝初觉精神游散如梦中,有朱衣平帻者引之东行。

出山断处,有水东西流,人甚众,久立视之。

又东行,一桥饰以金碧。

过桥北入一城,至曹司中,人吏甚众。

见妹婿贾奕,与己争煞牛事,疑是冥司,遽逃避至一壁间,墙如黑石,高数丈,听有呵喝声。

朱衣者遂领入大院,吏通曰:“司命过人。”

复见贾奕,因与辩对。

奕固执之,无以自明。

忽有巨镜径丈,虚悬空中,仰视之,宛见贾奕鼓刀,赵负门有不忍之色,奕始伏罪。

朱衣人又引至司人院,一人被褐,帔紫霞冠,状如尊像,责曰:“何故窃拨幞头?二事在滑州市,隐橡子三升。”

因拜之无数。

朱衣者复引出,谓曰:“能游上清乎?”

乃共登一山,下临流水,其水悬注腾沫,人随流而入者千万,不觉身亦随流。

良久,住大石上,有青白晕道。

朱衣者变成两人,一道之,一促之,乃升石崖上立,坦然无尘。

行数里,旁有草如红蓝,茎叶密,无刺,其花拂佛然飞散空中。

又有草如苣,附地,亦飞花,初出如马勃,破大如叠,赤黄色。

过此,见火如山横亘天,候焰绝乃前。

至大城,城上重谯,街列果树,仙子为伍,迭谣鼓乐,仙姿绝世。

凡历三重门,丹ぬ一交一 焕,其地及壁,澄光可鉴。

上不见天,若有绛晕都覆之。

正殿三重,悉列尊像。

见道士一人,如旧相识,赵求为弟子,不许。

诸乐中如琴者,长四尺,九弦,近头尺余方广,中有两道横,以变声。

又如一酒?,三弦,长三尺,腹面上广下狭,背丰拢顷有过录,乃引出阙南一院,中有绛冠紫霞帔,命与二朱衣人坐厅事,乃命先过戊申录。

录如人间词状,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纪,下一注生月日,别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功过日下具之,如无即书无事。

赵自窥其录,姓名、生辰日月一无差错也。

过录者数盈亿兆。

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录,以考校善恶,增损其算也。

朱衣者引出北门,至向路,执手别,曰:“游此是子之魂也。可寻此行,勿返顾,当达家矣。”

依其言,行稍急,蹶倒。

如梦觉,死已七日矣。

赵著《魂游上清记》,叙事甚详悉。

史论在齐州时,出猎,至一县界,憩兰若中。

觉桃香异常,访其僧。

僧不及隐,言近有人施二桃,因从经案下取出献论,大如饭碗。

时饥,尽食之。

核大如鸡卵,论因诘其所自,僧笑:“向实谬言之。此桃去此十余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

觉异,因掇数枚。

论曰:“今去骑从,与和尚偕往。”

僧不得已,导论北去荒榛中。

经五里许,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

论志决往,乃依僧解衣戴之而福登岸,又经西北,涉二小水。

上山越涧数里,至一处,布泉怪石,非人境也。

有桃数百株,枝干扫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

论与僧各食一蒂,腹果然矣。

论解衣将尽力苞之,僧曰:“此或灵境,不可多龋贫道尝听长老说,昔日有人亦尝至此,怀五六枚,迷不得出。”

论亦疑僧非常,取两个而返。

僧切戒论不得言。

论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壶史

武攸绪,天后从子。年十四,潜于长安市中卖卜,一处不过五六日。

因徙升中岳,遂隐居,服赤箭、伏苓。

贵人王公所遗鹿裘、藤器,上积尘萝,弃而不用。

晚年肌肉始尽,目有紫光,昼见星月,又能辨数里外语。

安乐公主出降,上遣玺书召,令勉受国命,暂屈高标。

至京,亲贵候谒,寒一温一 之外,不一交一 一言。

封国公。及还山,敕学士赋诗送之。

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或衣带、或巾脚不能隐。

上诘之,公远极言曰:“陛下未能脱屣天下,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将困于鱼服也。”

玄宗怒,慢骂之。

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

上愈怒,令易柱破之。

复大言于石?舄中,乃易?舄观之。

?舄明莹,见公远形在其中,长寸馀,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

上惧,谢焉,忽不复见。

后中使于蜀道见之,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

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一陽一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睹。

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

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

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鼾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

卧室之北,家人所居也。

如此七日,鼾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

问左右,复不见。

经一日,穴大如盘,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有数人荷锹钁立于穴前(一曰侧)。

崔问之,皆云:“邢真一人处分开此,司马厄重,倍费功力。”

有顷,导驺五六,悉平帻朱衣,辟曰:“真一人至。”

见邢与中白?舀垂绶,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自此无若也。”

言毕,壁如旧。

旬日,病愈。

又曾居终南,好道者多卜筑依之。

崔曙年少,亦随焉。

伐薪汲泉,皆是名士。

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办一味也。”

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戒无妄窥。

众皆闭户,不敢謦?。

邢下山延一客,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绯衣宽博,横执象笏,其睫疏挥,色若削瓜,鼓髯大笑,吻角侵耳。

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

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

客熟视,顾邢曰:“此非泰山老师乎?”

邢应曰:“是。”

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可惜。”

及暮而去。

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太山老君师,颇记无?”

崔垂泣言:“某实太山老师后身,不复忆,幼常听先人言之。”

房?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病起于鱼飧,休于龟兹板。”

后房自袁州除汉州,及罢归,至阆州,舍紫极宫。

适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段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

房始忆邢之言。

有顷,刺史具?邀,房叹曰:“邢君神人也。”

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托。

其夕,病鲙而终。

王皎(一曰畋)先生善他术,于数未尝言。

天宝中,偶与客夜中露坐,指星月曰:“时将乱矣。”

为邻人所传。

时上春秋高,颇拘忌。

其语为人所奏,上令密诏杀之。

刑者钻其头数十方死,因破其脑视之,脑骨厚一寸八分。

皎光与达奚侍郎还往,及安、史平,皎忽杖屦至达奚家,方知异人也。

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长六尺。手大尺余,每揖人,手过胸前。

卧常虚枕。

晚年往往言将来事。

常入夔州市,大言曰:“今夕当有八人过此,可善待之。”

人不之悟。

其夜火焚数百家,八人乃火字也。

每入山,虎群随之。

曾于一江一 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

翟笑曰:“可随吾指观。”

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楼殿金阙满焉。

数息间,不复见。

蜀有道士一陽一狂,俗号为灰袋,翟天师晚年弟子也。

翟每戒其徒:“勿欺此人。吾所不及之。”

常大雪中,衣布褐入青城山,暮投兰若,求僧寄宿,僧曰:“贫僧一衲而已,天寒如此,恐不能相活。”

但言容一床 足矣。

至夜半,雪深风起,僧虑道者已死,就视之。

去床 数尺,气蒸如炊,流汗袒寝,僧知其异人。

未明,不辞而去。

多住村落,每住不逾信宿。

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

人素神之,因为设道常斋散,忽起,就谓众人曰:“试窥吾口中有何物也。”

乃张口如箕,五脏悉露,同类惊异作礼,问之,唯曰:“此足恶,此足恶。”

后不知所终。

成式见蜀郡郭采真尊师说也。

秀才权同休友人,元和中落第,旅游苏湖间。

遇疾贫窘,走使者本村野人,雇已一年矣。

疾中思甘豆汤,令其取臼草,雇者久而不去,但具火汤水,秀才且意其怠于祗承。

复见折树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

秀才心大异之,且意必有道者。

良久,取粗沙数掊ソ扌?,已成豆矣。

及汤成,

与甘豆无异,疾亦渐差。

秀才谓曰:“余贫迫若此,无以寸步。”

因褫垢衣授之:“可以此办少酒肉,予将会村老,丐少道路资也。”

雇者微笑:“此固不足办,某当营之。”

乃斫一枯桑树,成数筐札,聚于盘上。

哄之悉成牛肉。

复汲数瓶水,顷之乃旨酒也。

村老皆醉饱,获束缣三千。

秀才方渐,谢雇者曰:“某本骄雅,不识道者,今返请为仆。”

雇者曰:“予固异人,有少失,谪于下贱,合役于秀才。若限未足,复须力于它人。请秀才勿变常,庶卒某事也。”

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雇者乃辞曰:“秀才若此,果妨某事也。”

因说秀才修短穷达之数,且言万物无不可化者,唯淤泥中朱漆筋及发,药力不能化。

因去,不知所之也。

宝历中,荆州有卢山人,常贩桡朴石灰,往来于白氵狄南草市,时时微露奇迹,人不之测。

贾人赵元卿好事,将从之游,乃频市其所货,设果茗,诈访其息利之术。

卢觉,竟谓曰:“观子意,似不在所市,意有何也?”

赵乃言:“窃知长者埋形隐德,洞过蓍龟,愿垂一言。”

卢笑曰:“今且验,君主人午时有非常之祸也,若是吾言当免。君可告之,将午,当有匠饼者负囊而至。囊中有钱二千余,而必非意相干也。可闭关,戒妻孥勿轻应对。及午,必极骂,须尽家临水避之。若尔,徒费三千四百钱也。”

时赵停于百姓张家,即遽归语之。

张亦素神卢生,乃闭门伺也。

欲午,果有人状如卢所言,叩门求籴,怒其不应,因足其户,张重箦捍之。

顷聚人数百,张乃自从门率妻孥回避。

差午,其人乃去,行数百步,忽蹶倒而死。

其妻至,众人具告其所为。

妻痛切,乃号适张所,诬其夫死有因。

官不能评,众具言张闭户逃避之状。

识者谓张曰:“汝固无罪,可为办其死。”

张欣然从断,其妻亦喜。

及市?就舆,正当三千四百文。

因是,人赴之如市。

卢不耐,竟潜逝。

至复州界,维舟于陆奇秀才庄门。

或语陆:“卢山人,非常人也。”

陆乃谒。

陆时将入京投相知,因请决疑,卢曰:“君今年不可动,忧旦夕祸作。君所居堂后有钱一С,覆以板,非君有也。钱主今始三岁,君慎勿用一钱,用必成祸。能从吾戒乎?”

陆矍然谢之。

及卢生去,水波未定,陆笑谓妻子曰:“卢生言如是,吾更何求乎。”

乃命家童锹其地,未数尺,果遇板,彻之,有巨瓮,散钱满焉。

陆喜。

其妻以裙运纫草贯之,将及一万,儿女忽暴头痛,不可忍。

陆曰:“岂卢生言将征乎?”

因奔马追及,且谢违戒。

卢生怒曰:“君用之必祸骨肉,骨肉与利轻重,君自度也。”

棹舟去之不顾。

陆驰归,醮而瘗焉,儿女豁愈矣。

卢生到复州,又常与数人闲行,途遇六七人,盛服俱带,酒气逆鼻。

卢生忽叱之曰:“汝等所为不悛,性命无几1

其人悉罗拜尘中,曰:“不敢,不敢。”

其侣讶之,卢曰:“此辈尽劫一江一 贼也。”

其异如此。

赵元和言,卢生状貌,老少不常,亦不常见其饮食。

尝语赵生曰:“世间刺客隐形者不少,道者得隐形术,能不试,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脱离。后二十年,名籍于地仙矣。”

又言:“刺客之死,一尸一亦不见”

所论多奇怪,盖神仙之流也。

长庆初,山人杨隐之在郴州,常寻访道者。

有唐居士,土人谓百岁人。

杨谒之,因留杨止宿。

及夜,呼其女曰:“可将一下弦月子来。”

其女遂帖月于壁上,如片纸耳。

唐即起,祝之曰:“今夕有客,可赐光明。”

言讫,一室朗若张烛。

南中有百姓行路遇风雨,与一老人同庇树一陰一,其人偏坐敬让之。

雨止,老人遗其丹三丸,言有急事即服。

岁余,妻暴病卒。

数日,方忆老人丹事,乃毁齿灌之,微有暖气,颜色如生。

今死已四年矣,状如沉醉,爪甲亦长。

其人至今舆以相随,说者于四明见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译文

玉格

道教将宇宙分为三界诸天,数量与佛教相同,只是名称不同。

三界之外称为四人境,指的是常融、玉垄、梵度、覆奕四天。

四人天之外称为三清,分别是大赤、禹余、清微。

三清之上称为大罗,还有九天波利等九种名称。

天圆有十二纲,运转三百六十次为一周,天运三千六百周为一阳一孛。

地纪推机三百三十转为一度,地转三千三百度为一阳一蚀。

天地相距四十万九千里,四方相距万万九千里。

名山有三百六十座,福地有七十二处,昆仑山是天地的中心。

还有九地、四十六土、八酒仙宫,是冥界谪贬阴魂的地方。

有罗酆山,位于北方癸地,周长三万里,高两千六百里。

洞天六宫,周长一万里,高两千六百里。

洞天六宫是六天鬼神的宫殿。

六天分别是: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宫、明辰耐犯宫、怙照罪气宫、宗灵七非宫、敢司连苑宫(一说究宫)。

人死后都会到这些宫殿中,人们应该常念六天宫的名字。

空洞的小天,由三阴所治理。

耐犯宫主管生,纣绝天宫主管死。

祸福续命由怙照第四天鬼官北斗君所治理,即七辰北斗的考官。

项梁城《酆都宫颂》说:“纣绝标帝晨,谅事构重阿。炎如霄汉烟,勃如景耀华。武阳带神锋,怙照吞清河。开阖临丹井,云门郁嵯峨。七非通奇灵,连苑亦敷魔。六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

共有两万字,这里只是天宫的名字。

夜晚轻声诵读,可以辟除鬼魅。

酆都的稻米名为重思,米粒像石榴籽,稍大,味道像菱角。

杜琼作《重思赋》说:“霏霏春暮,翠矣重思。云气交被,嘉?应时。”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

至忠至孝之人,命终后都成为地下的主宰者,一百四十年后接受下仙的教导,传授大道。

有上圣之德的人,命终后接受三官书,成为地下的主宰者,一千年后转任三官的五帝,再经过一千四百年才能游行太清,成为九宫的中仙。

还有成为善爽鬼的,三官清鬼的,或者先世有功,在三官流。

等到后嗣易世练化,改世更生。

这是七世阴德,根叶相及。

命终时应当遗留下脚骨,归于三官,其余骨头随身而迁。

男左女右,都接受书为地下的主宰者,二百八十年后,才能进入地仙之道。

炎帝甲为北太帝君,主管天下鬼神。

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都是律法。

连苑、曲泉、泰煞、九幽、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都是治所。

三十六狱,流沙赤等号溟零狱,北岳狱也。

还有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号。

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八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也。

罪簿有黑、绿、白簿,赤丹编简。

刑罚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及西津水?、东海风刀、电(一说雷)风、积夜河。

鬼官有七十五品。

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三十二司命,三品、九品、七城(一说域,一说地)。

九阶二十七位,七十二万的次第。

老君西越流沙,历经八十一国。

乌弋、身毒为浮屠,教化三千国,有九万品戒经,汉朝所获大月支《复位经》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为元宫仙,佛为三十三天仙。

延宾官主所为道,在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无为。

《释老志》也说佛于西域得道。

陶胜力说,小方诸国多奉佛,不死,服五笙精,读《夏归藏》,用之以飞行也。

藏经,菩萨戒也。

方诸山在乙地。

太极真仙中,庄周为闱编郎。

八十一戒,千二百善,入洞天。

二百三十戒,二千善,登山上灵官。

万善,升玉清。

白志见腹,名在琼简者;目有绿筋,名在金赤书者;阴有伏骨,名在琳札青书者;胸有偃骨,名在星书者;眼四规,名在方诸者;掌理回菌,名在绿籍者。

有前相,皆上仙也,可不学,其道自至。

其次鼻有玄山,腹有玄丘,亦仙相也。

或口气不洁,性耐秽,则坏玄丘之相矣。

五脏、九宫、十二室、四肢、五体、三焦、九窍、百八十机关、三百六十骨节,三万六千神随其所而居之。

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

三魂可拘,七魄可制。

庚申日,伏尸言人过。

本命日,天曹计人行。

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

命,亦曰玄灵。

又说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其色黑;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饮,恚怒,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煞。

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仙药: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蔡瑚、太微紫麻、太极井泉、夜津日草、青津碧荻、圆丘紫柰、白水灵蛤、八天赤薤、高丘余粮、沧浪青钱、三十六芝、龙胎醴、九鼎鱼、火枣交梨、凤林鸣醅、中央紫蜜、崩岳电柳、玄郭绮葱、夜牛伏骨、神吾黄藻、炎山夜日、玄霜绛雪、环刚树子、赤树白子、徊水玉精、白琅霜、紫酱、(一说浆)月醴、虹丹、鸿丹。

药草异号:丹山魂——雄黄、青要女——空青、灵华几腴——薰陆香、北帝玄珠——消石、东华童子——青木香、五精金——阳起石、流丹白膏——胡粉、亭灵独生——鸡舌香、倒行神骨——戎盐、白虎脱齿——金牙石、灵黄——石硫黄、陆虎遗生——龙骨、章阳羽玄——白附子、绿伏石、母慈石、绛晨伏胎——茯苓、伏龙李——苏牙树、七白灵、蔬——薤白华,一名守宅,一名家芝。

共二十四名。

图籍有符图七千章:雌一玉捡、四规明镜、五柱中经、飞龟帙、飞黄子经、鹿卢蹻乔经、含景图、卧引图、园芝图、木芝图、大隗新芝

孙思邈曾经隐居在终南山,与宣律和尚交往,经常互相探讨佛法的宗旨。

当时大旱,西域的僧人请求在昆明池设坛祈雨,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准备香灯,连续七天,池水减少了数尺。

突然有一天晚上,一位老人来到宣律和尚那里求救,说:“我是昆明池的龙。长时间没有下雨,不是我的过错。一个胡僧想要我的脑髓做药,欺骗皇帝说祈雨。我的命在旦夕,请求和尚用法力保护我。”

宣律和尚推辞说:“我只是持守戒律,你可以去找孙先生。”

老人于是来到孙思邈的石室求救。

孙思邈对他说:“我知道昆明龙宫有三千首仙方,你传给我,我就救你。”

老人说:“这些仙方上帝不允许随便传授,但现在情况紧急,我也就不吝啬了。”

不久,老人捧着仙方来了。

孙思邈说:“你回去吧,不用担心那个胡僧。”

从此池水突然上涨,几天后溢出了岸边,那个胡僧羞愧而死。

孙思邈又写了《千金方》三千卷,每卷都包含一个仙方,人们无法理解。

他去世后,有时还有人见到他。

唐玄宗在蜀地时,梦见孙思邈请求武都的雄黄,于是命令使者带着十斤雄黄,送到峨眉山顶。

使者上山还未到一半,看到一个人戴着幅巾,穿着褐衣,须发皆白,两个青衣童子夹侍在屏风旁,指着一个大石臼说:“可以把药放在这里。上面有青录给皇帝。”

使者看到石头上用朱砂写的一百多字,就抄录下来。

随着抄写,字迹逐渐消失,抄完后,石头上再也没有字了。

不久,白气弥漫,突然不见了。

同州司马裴沆,经常说他的再从伯从洛阳去郑州,在路上走了几天,晚上偶然下马,听到路边有人呻吟,于是拨开草丛寻找。

在荆棘丛下看到一只病鹤,翅膀下垂,翅膀上的伤口没有毛,声音也很奇怪。

突然有一位老人,穿着白衣,拄着拐杖,走了几十步过来,对他说:“年轻人,你怎么会同情这只鹤呢?如果有人血涂在它身上,它就能飞了。”

裴沆很懂道理,性格高逸,立刻说:“我刺自己的臂血不难。”

老人说:“你的志向很坚定,但需要三世为人,血才有用。你前生不是人,只有洛阳的葫芦生三世为人。你这次去洛阳,可以去找葫芦生吗?”

裴沆欣然返回。

没过几天到了洛阳,找到葫芦生,详细说明了情况,并恳求他。

葫芦生没有为难,打开包袱取出一个石盒,大小如两指,用针刺臂,滴血满盒,交给裴沆说:“不要多说了。”

到了鹤所在的地方,老人已经在那里,高兴地说:“果然是信士。”

于是让裴沆把血涂在鹤身上。

老人说与裴沆结缘,又邀请他说:“我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你可以稍作停留。”

裴沆觉得他不是普通人,称呼他为丈人,于是跟随他走。

走了几里路,来到一个村庄,竹篱茅舍,庭院杂乱。

裴沆口渴求茶,老人指着一个土龛说:“这里面有点浆水,可以喝。”

裴沆看到龛中有一个杏核,像笠帽一样大,里面满是浆水,浆水呈白色,于是用力举起来喝,不再感到饥渴。

浆水的味道像杏酪。

裴沆知道他是隐士,拜请做他的仆人。

老人说:“你在世间有微薄的俸禄,即使住在这里也无法实现你的志向。你的叔叔真有成就,我与他交往已久,你并不知道。现在有一封信,你一定要送到。”

于是包裹了一个东西,大小如羹碗,告诫他不要偷看。

又带裴沆去看鹤,鹤的伤口已经长出了毛。

老人又对裴沆说:“你刚才喝的杏浆,会让你为九族亲情哭泣,并且要戒酒色。”

裴沆回洛阳的路上,心里想着那封信,想打开看看,包裹的四个角各有一条赤蛇探出头来,裴沆于是作罢。

他的叔叔收到信后打开,里面有一些像干大麦饭的东西。

他的叔叔后来去王屋山游玩,不知结局如何。

裴沆活到了九十七岁。

明经赵业在贞元年间被选为巴州清化县令,因失意而生病,厌恶光明,四十多天不吃不喝。

突然觉得房间里雷鸣,不久有一团赤气像鼓一样,旋转到床上,心中祈祷,感觉精神恍惚如梦中,有一个穿朱衣戴平帻的人带他向东走。

走出山断处,有水东西流,人很多,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

又向东走,有一座桥装饰着金碧辉煌。

过桥向北进入一座城,到了曹司中,人很多。

看到妹夫贾奕,与自己争论杀牛的事,怀疑是冥司,急忙逃到一堵墙边,墙像黑石,高数丈,听到呵斥声。

朱衣人带他进入大院,官吏通报说:“司命过人。”

又见到贾奕,于是与他辩论。

贾奕坚持己见,无法自明。

突然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悬在空中,仰视镜子,仿佛看到贾奕持刀,赵业站在门边有不忍之色,贾奕这才认罪。

朱衣人又带他到司人院,一个人穿着褐衣,披着紫霞冠,像尊像一样,责备他说:“为什么偷拨幞头?两件事在滑州市,隐藏了三升橡子。”

于是赵业拜了无数次。

朱衣人又带他出来,说:“你能游上清吗?”

于是他们一起登上一座山,山下有流水,水悬空而下,泡沫飞溅,成千上万的人随流而入,赵业不知不觉也随流而下。

很久之后,停在一块大石头上,有青白色的晕道。

朱衣人变成两个人,一个引导他,一个催促他,于是登上石崖站立,坦然无尘。

走了几里路,旁边有草像红蓝,茎叶茂密,没有刺,花朵在空中飞舞。

又有草像苣,附在地上,也飞花,初出像马勃,破开后像叠在一起,赤黄色。

过了这里,看到火像山一样横亘天际,等火焰熄灭后才前进。

到了大城,城上有重谯,街上种着果树,仙子们在一起,轮流唱歌奏乐,仙姿绝世。

经过三重门,丹ぬ交相辉映,地面和墙壁都澄光可鉴。

上面看不到天,仿佛有绛色的晕覆盖着。

正殿有三重,都排列着尊像。

看到一个道士,像是旧相识,赵业请求做他的弟子,被拒绝。

各种乐器中,有一种像琴,长四尺,九弦,靠近头部一尺多宽,中间有两道横线,可以变声。

又像一种酒器,三弦,长三尺,腹面上宽下窄,背丰拢顷有过录,于是带他出阙南一院,里面有绛冠紫霞帔,命令与两个朱衣人坐在厅事,然后命令先过戊申录。

录像人间的词状,开头是人的生辰,然后是姓名、年纪,下面注生月日,另起一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的功过都在日下注明,如果没有就写无事。

赵业自己看他的录,姓名、生辰日月都没有差错。

过录的人有亿兆之多。

朱衣人说,每六十年天下人过一次录,以考校善恶,增减他们的寿命。

朱衣人带他出北门,到原来的路,握手告别,说:“你这次游历是你的魂。你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不要回头,就能到家了。”

按照他的话,走得稍快,摔倒了。

像梦醒一样,已经死了七天。

赵业写了《魂游上清记》,叙述得非常详细。

史论在齐州时,出去打猎,到一个县界,在兰若中休息。

觉得桃香异常,询问僧人。

僧人没有隐瞒,说最近有人施舍了两个桃子,于是从经案下取出献给史论,大小如饭碗。

当时史论饿了,全部吃掉了。

桃核大如鸡卵,史论于是问桃子的来历,僧人笑着说:“之前其实是骗你的。这桃子离这里十多里,道路危险,我偶然行脚时看到的。”

觉得奇怪,于是摘了几枚。

论说:“现在离开随从,与和尚一起前往。”

和尚不得已,带领论向北进入荒草丛中。

走了大约五里,到达一条河,和尚说:“恐怕中丞不能渡过这条河。”

论决心前往,于是依照和尚的指示脱下衣服戴上它,然后幸运地登岸,又向西北方向前进,涉过两条小河。

上山越过溪涧数里,到达一个地方,有散布的泉水和奇异的石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

有数百株桃树,枝干垂地,高两三尺,香气扑鼻。

论和和尚各吃了一个桃子,肚子果然饱了。

论脱下衣服准备尽力采摘,和尚说:“这可能是灵境,不可多取。贫道曾听长老说,昔日有人也曾到这里,怀揣五六枚桃子,迷路不得出。”

论也怀疑和尚不是常人,取了两个桃子返回。

和尚严厉告诫论不得说出去。

论回到州里,派人去招和尚,和尚已经去世了。

壶史

武攸绪,天后的侄子。十四岁时,在长安市中偷偷卖卜,一个地方不过五六天。

因为迁徙到中岳,于是隐居,服用赤箭、伏苓。

贵人王公所赠的鹿裘、藤器,上面积满了灰尘和藤萝,弃而不用。

晚年肌肉几乎消失,眼睛有紫光,白天能看见星月,又能辨别数里外的语言。

安乐公主出嫁,皇上派遣玺书召他,命令他勉强接受国命,暂时屈就高标。

到京城,亲贵们等候拜见,除了寒暄之外,不交谈一言。

封为国公。回到山中,皇上命令学士赋诗送他。

玄宗向罗公远学习隐形术,有时衣带、有时巾脚不能隐形。

皇上责问他,公远极力说:“陛下未能放下天下,而以道为戏,如果尽我的法术,必定会怀揣玺印进入人家,将困于鱼服。”

玄宗愤怒,慢骂他。

公远于是走入殿柱中,极力疏远皇上的过失。

皇上更加愤怒,命令更换柱子打破它。

又在石?舄中大言不惭,于是更换?舄观看。

?舄明亮晶莹,看见公远的形状在其中,长一寸多,于是碎成十几段,每段都有公远的形状。

皇上害怕,道歉,忽然不再见到。

后来中使在蜀道见到他,公远笑着说:“为我谢陛下。”

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擅长心算,作颍一陽一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见。

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寄居荆州,与邢有旧交。

崔病多年且将死,心中常依赖邢。

崔一天觉得卧室北墙有人打鼾声,命令左右查看,都无所见。

卧室的北面,是家人居住的地方。

如此七天,鼾声不停,墙忽然透明,像一粒粟米。

问左右,又看不见。

经过一天,洞大如盘,崔窥视,墙外是野外,有数人拿着锹钁站在洞前(一说侧面)。

崔问他们,都说:“邢真一人处分开此,司马厄重,倍费功力。”

不久,导驺五六人,都戴着平帻穿着朱衣,宣布:“真一人到。”

见邢与中白?舀垂绶,执五明扇,侍卫数十人,离洞数步而止,对崔说:“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自此无若也。”

说完,墙壁恢复原状。

十天后,病愈。

又曾居住在终南山,好道者多卜筑依他。

崔曙年少,也跟随他。

砍柴汲水,都是名士。

邢曾对他的徒弟说:“三五日内有一异客,你们可以为我准备一味。”

数日后准备各种水陆食物,于是在一亭中设宴,告诫不要妄自窥视。

众人都闭户,不敢出声。

邢下山邀请一客,长五尺,阔三尺,头占一半,穿着绯衣宽博,横执象笏,睫毛稀疏挥动,脸色像削瓜,鼓髯大笑,嘴角侵耳。

与邢激烈交谈,多非人间事故。

崔曙不耐烦,于是走过庭院。

客熟视,对邢说:“这不是泰山老师吗?”

邢回答说:“是。”

客又说:“再转一次,就失之千里,可惜。”

到傍晚离去。

邢命令崔曙,对他说:“刚才的客人,是上帝的戏臣。说太山老君师,你还记得吗?”

崔垂泪说:“我实际上是太山老师的后身,不再记得,幼时常听先人说过。”

房?太尉祈求邢算终身之事,邢说:“如果从东南来,止于西北,禄命就结束了。降魄之处,不是馆也不是寺,不是途也不是署。病起于鱼飧,休于龟兹板。”

后来房从袁州除汉州,及罢归,到阆州,住在紫极宫。

正好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问之,道士说:“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段龟兹板,现在治为屠苏。”

房才想起邢的话。

不久,刺史具?邀请,房叹曰:“邢君神人也。”

于是详细告诉刺史,并以龟兹板为托。

那晚,病鲙而终。

王皎(一说畋)先生擅长其他法术,对于数术从未说过。

天宝年间,偶然与客人在夜中露坐,指着星月说:“时局将乱。”

被邻人传开。

当时皇上年事已高,颇为拘忌。

他的话被人奏上,皇上命令密诏杀他。

刑者钻他的头数十次才死,于是破开他的脑查看,脑骨厚一寸八分。

皎光与达奚侍郎往来,及安、史平定,皎忽然杖屦到达奚家,才知道他是异人。

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长六尺。手大尺余,每次揖人,手过胸前。

卧时常虚枕。

晚年常常预言将来事。

常入夔州市,大声说:“今晚当有八人过此,可善待之。”

人们不明白。

那夜火烧数百家,八人就是火字。

每次入山,虎群跟随他。

曾在一江一 岸与弟子数十人玩月,有人说:“这里到底有什么?”

翟笑说:“可以随我的手指观看。”

弟子中有两人看见月亮规半天,楼殿金阙满布。

数息间,不再见。

蜀有道士一陽一狂,俗号为灰袋,是翟天师晚年的弟子。

翟常告诫他的徒弟:“不要欺负此人。我所不及的。”

常在大雪中,穿着布褐进入青城山,傍晚投宿兰若,求僧寄宿,僧说:“贫僧只有一衲而已,天寒如此,恐怕不能相活。”

只说容一床 足矣。

到半夜,雪深风起,僧担心道者已死,去看他。

离床 数尺,气蒸如炊,流汗袒寝,僧知道他是异人。

未明,不辞而去。

多住村落,每次住不超过两宿。

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

人们素来神化他,因此设道常斋散,忽然起来,对众人说:“试窥我口中有何物。”

于是张口如箕,五脏悉露,同类惊异作礼,问他,只说:“此足恶,此足恶。”

后来不知所终。

成式见蜀郡郭采真尊师说也。

秀才权同休友人,元和年间落第,旅游苏湖间。

遇疾贫窘,走使者本村野人,雇已一年。

病中思甘豆汤,令其取臼草,雇者久而不去,只准备火汤水,秀才且认为他怠慢于祗承。

又见折树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

秀才心大异之,且认为必有道者。

良久,取粗沙数掊ソ扌?,已成豆矣。

及汤成,

和甘豆一样,病也渐渐好了。

秀才对他说:“我贫穷到这种地步,连一步都走不动。”

于是脱下脏衣服给他:“可以用这个换些酒肉,我要去会见村里的老人,向他们讨些路费。”

雇工微笑着说:“这点东西不够换酒肉,我来想办法。”

于是砍了一棵枯桑树,做成几筐木片,堆在盘子上。

转眼间,木片全变成了牛肉。

又打了几瓶水,转眼间变成了美酒。

村里的老人都喝得醉醺醺的,得到了三千束缣。

秀才渐渐感到惭愧,对雇工说:“我本来傲慢自大,不识高人,现在请让我做你的仆人。”

雇工说:“我本是异人,因犯了小错,被贬为下贱之人,应该为你服务。如果期限未满,还得为别人效力。请你不要改变常态,这样我才能完成我的任务。”

秀才虽然答应了,但每次被叫到,脸色都变了,显得不安。

雇工于是告辞说:“秀才这样,果然妨碍了我的事。”

于是告诉秀才关于命运长短和贫富的道理,并说万物都可以变化,只有淤泥中的朱漆筷子和头发,药力无法改变。

然后离开了,不知去向。

宝历年间,荆州有个卢山人,经常贩卖桡朴石灰,往来于白氵狄南草市,时常显露出一些奇迹,人们无法理解。

商人赵元卿喜欢多事,想跟随他游历,于是频繁购买他的货物,设下果茶,假装询问他的生财之道。

卢山人察觉后,对他说:“看你的意思,似乎不是为了买东西,你有什么目的?”

赵元卿说:“我知道您隐藏了真面目,洞察一切,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卢山人笑着说:“现在就来验证一下,你的主人在午时会有大祸,如果我说得对,他就能免灾。你可以告诉他,快到午时的时候,会有一个做饼的工匠背着袋子来。袋子里有两千多钱,但绝不是有意来找麻烦的。你可以关上门,告诉家人不要轻易回应。到了午时,他一定会大骂,你们全家必须到水边躲避。如果这样做,只会损失三千四百钱。”

当时赵元卿住在百姓张家,立刻回去告诉了张。

张一向崇拜卢山人,于是关上门等待。

快到午时,果然有一个人像卢山人说的那样,敲门要买米,因为没人回应,他非常生气,踢门而入,张重重地关上门抵挡。

不久,聚集了数百人,张于是带着家人从后门逃到水边躲避。

过了午时,那人离开,走了几百步,突然摔倒死了。

他的妻子来了,众人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

妻子非常悲痛,跑到张家,诬告她丈夫的死有原因。

官府无法判断,众人描述了张关门躲避的情况。

有见识的人对张说:“你本来无罪,可以为他的死办理后事。”

张欣然同意,他的妻子也很高兴。

到了市场,正好花费了三千四百文钱。

从此,人们纷纷来找卢山人。

卢山人受不了,最终悄悄离开了。

到了复州边界,停船在陆奇秀才的庄门前。

有人对陆说:“卢山人是个非凡的人。”

陆于是去拜访他。

陆当时正要进京投靠朋友,于是请他解疑,卢山人说:“你今年不能动,担心早晚会有祸事。你住的房子后面有一堆钱,盖着木板,不是你的。钱的主人现在才三岁,你千万不要用一分钱,用了必定会有祸事。你能听从我的告诫吗?”

陆惊讶地感谢他。

卢山人离开后,水波未平,陆笑着对妻子说:“卢山人这样说,我还求什么呢。”

于是命令家童挖地,没挖几尺,果然遇到了木板,掀开后,有一个大瓮,里面装满了散钱。

陆很高兴。

他的妻子用裙子把草绳穿起来,将近一万钱,儿女突然头痛难忍。

陆说:“难道卢山人的话要应验了吗?”

于是骑马追上卢山人,并道歉违背了告诫。

卢山人生气地说:“你用了这些钱必定会祸及家人,家人和利益哪个重要,你自己衡量吧。”

划船离开,不再理会。

陆骑马回家,举行仪式后把钱埋了,儿女的病立刻好了。

卢山人到了复州,经常和几个人一起闲逛,路上遇到六七个人,穿着华丽,酒气扑鼻。

卢山人突然呵斥他们:“你们的行为不改,性命不保!”

那些人纷纷跪拜在地上,说:“不敢,不敢。”

他的同伴很惊讶,卢山人说:“这些人都是江边的劫匪。”

他的奇异之处就是这样。

赵元和说,卢山人的外貌时老时少,也不常见他吃饭。

他曾对赵生说:“世上有不少隐形的刺客,修道的人掌握了隐形术,如果二十年不试,可以改变形态,叫做脱离。再过二十年,名字就会列入地仙。”

又说:“刺客死后,尸体也不见了。”

他说的很多话都很奇怪,大概是神仙一类的人。

长庆初年,山人杨隐之在郴州,经常寻访修道的人。

有个唐居士,当地人说他有一百岁了。

杨隐之去拜访他,于是留宿在他家。

到了晚上,唐居士叫他的女儿:“可以把下弦月拿来。”

他的女儿于是把月亮贴在墙上,像一张纸一样。

唐居士站起来,祈祷说:“今晚有客人,请赐予光明。”

说完,整个房间亮得像点了蜡烛。

南方有个百姓在路上遇到风雨,和一个老人一起在树荫下避雨,他偏坐一旁,恭敬地让老人坐。

雨停后,老人给了他三颗丹药,说遇到急事就服用。

一年多后,他的妻子突然病逝。

几天后,他才想起老人的丹药,于是撬开妻子的牙齿灌下去,妻子微微有了暖气,脸色如生。

现在已经死了四年了,样子像喝醉了,指甲还在长。

这个人至今还带着她的尸体四处游走,有人在四明见过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注解

三界:佛教和道教中用来描述宇宙的三个层次,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四人境:道教中的四个特殊天界,分别是常融天、玉垄天、梵度天和覆奕天。

三清: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分别是大赤天、禹余天和清微天。

大罗:道教中的最高天界,位于三清之上。

九天波利:道教中的九个天界,每个天界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功能。

昆仑:在中国神话中,昆仑山是天地之间的中心,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罗酆山:道教中的一座山,被认为是鬼神居住的地方。

六天鬼神之宫:道教中的六个天宫,每个天宫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功能。

酆都稻:一种传说中的稻米,其米粒如石榴子,味道如菱角。

四明公:道教中的四位神明,分别掌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地下主者:道教中认为,至忠至孝之人死后会成为地下主者,管理地下的鬼神。

三元品式:道教中的一种律法,用于规范鬼神的行为。

三十六狱:道教中的三十六种地狱,用于惩罚恶人。

五狱鬼:道教中认为,犯下五千恶的人会成为五狱鬼,受到地狱的惩罚。

二十八狱狱囚:道教中认为,犯下六千恶的人会成为二十八狱狱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薜荔:道教中的一种地狱,用于惩罚犯下万恶的人。

黑、绿、白簿:道教中用于记录人罪行的簿册,分别记录不同程度的罪行。

七十五品鬼官:道教中的七十五种鬼官,分别管理不同的鬼神事务。

九太帝:道教中的九位至高神,分别掌管不同的天界。

二十七天君:道教中的二十七位天君,分别掌管不同的天界事务。

一千二百仙官:道教中的一千二百位仙官,分别掌管不同的仙界事务。

二万四千灵司:道教中的二万四千位灵司,分别掌管不同的灵界事务。

三十二司命:道教中的三十二位司命,分别掌管不同的命运事务。

九阶二十七位:道教中的九个阶位和二十七个位次,分别代表不同的仙位和灵位。

七十二万之次第:道教中的七十二万个次第,分别代表不同的仙位和灵位的等级。

老君:道教中的至高神之一,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神化后的形象。

浮屠:佛教的别称,源自梵语“Buddha”。

元宫仙:道教中的一种仙位,孔子被认为是元宫仙。

三十三天仙:佛教中的一种仙位,佛被认为是三十三天仙。

竺乾:古代印度的别称,佛教的发源地。

古先生:道教中的一位仙人,被认为是无为而治的典范。

八十一戒:道教中的八十一条戒律,用于规范修道者的行为。

千二百善:道教中的一千二百种善行,用于积累功德。

洞天:道教中的一种仙境,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山上灵官:道教中的一种仙位,修道者可以通过积累善行达到这一境界。

玉清:道教中的最高仙境,修道者可以通过积累万善达到这一境界。

琼简: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金赤书: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琳札青书: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星书: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方诸: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绿籍:道教中的一种仙籍,记录修道者的名字和功德。

上仙:道教中的最高仙位,修道者可以通过积累功德达到这一境界。

玄山:道教中的一种仙相,修道者可以通过修炼达到这一境界。

玄丘:道教中的一种仙相,修道者可以通过修炼达到这一境界。

五藏:道教中的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九宫:道教中的九个宫位,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十二室:道教中的十二个室位,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四支:道教中的四肢,分别是双手和双脚。

五体:道教中的五个身体部位,分别是头、颈、躯干、四肢和内脏。

三焦:道教中的三个焦位,分别代表上焦、中焦和下焦。

九窍:道教中的九个窍位,分别代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肛门和尿道。

百八十机关:道教中的一百八十个机关,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三百六十骨节:道教中的三百六十个骨节,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三万六千神:道教中的三万六千位神灵,分别掌管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魂:道教中的灵魂,被认为是人的精神本质。

魄:道教中的魄,被认为是人的肉体本质。

三魂:道教中的三个魂,分别代表天魂、地魂和人魂。

七魄:道教中的七个魄,分别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欲望。

庚申日:道教中的一个特殊日子,被认为是伏尸言人过的日子。

本命日:道教中的一个特殊日子,被认为是天曹计人行的日子。

三尸:道教中的三个尸,分别代表上尸、中尸和下尸。

青姑:道教中的上尸,代表人的眼睛。

白姑:道教中的中尸,代表人的五脏。

血姑:道教中的下尸,代表人的胃。

玄灵:道教中的一种神灵,被认为是人的命运之神。

七守庚申: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守庚申日来消灭三尸。

三守庚申: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守庚申日来伏三尸。

仙药:道教中的一种药物,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钟山白胶: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阆风石脑: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黑河蔡瑚: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太微紫麻: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太极井泉: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夜津日草: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青津碧荻: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圆丘紫柰: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白水灵蛤: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八天赤薤: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高丘余粮: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沧浪青钱: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三十六芝: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龙胎醴: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九鼎鱼: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火枣交梨: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凤林鸣醅: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中央紫蜜: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崩岳电柳: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玄郭绮葱: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夜牛伏骨: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神吾黄藻: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炎山夜日: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玄霜绛雪: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环刚树子: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赤树白子: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徊水玉精: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白琅霜: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紫酱: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月醴: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虹丹: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鸿丹: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丹山魂: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青要女: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灵华氵几腴: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北帝玄珠: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东华童子: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五精金: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流丹白膏: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亭灵独生: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倒行神骨: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白虎脱齿: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灵黄: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陆虎遗生: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章阳羽玄: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绿伏石: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母慈石: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绛晨伏胎: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伏龙李: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苏牙树: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七白灵: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蔬: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薤白华: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守宅: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家芝:道教中的一种仙药,用于修炼和延年益寿。

符图七千章:道教中的七千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雌一玉捡: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四规明镜: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五柱中经: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飞龟帙: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飞黄子经: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鹿卢蹻乔经: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含景图: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卧引图: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园芝图: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木芝图: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大隗新芝:道教中的一种符图,用于修炼和驱邪。

玄妙玉女:道教神话中老君的母亲,象征着神秘和纯洁的女性形象。

赤明开运:道教术语,指天地开辟之初的时期,象征着宇宙的开始和万物的诞生。

扶刀:古代神话中的地名,象征着神秘和神圣的地方。

九大上皇洞真第一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教义和真理。

尸解: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境界,身体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

太一守尸: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使灵魂守护肉体,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三魂营骨,七魄卫肉: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使灵魂和肉体得到保护和强化。

句曲山五芝:道教神话中的仙草,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真一人用宝剑以尸解者: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使用宝剑修炼达到尸解的境界。

青乌公:道教神话中的仙人,象征着修炼成仙的典范。

范零子:道教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考验和挑战。

卫国县西南有瓜穴:道教神话中的神秘地点,象征着修炼和探索的场所。

长白山:道教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修炼和成仙的圣地。

高唐县鸣石山:道教神话中的神秘地点,象征着修炼和探索的场所。

荆州利水间,有二石若阙:道教神话中的神秘地点,象征着修炼和探索的场所。

贝丘西有玉女山:道教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修炼和成仙的圣地。

晋许旌一陽一:道教神话中的仙人,象征着修炼成仙的典范。

终南山: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一座著名山脉,历史上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许多隐士和修行者选择在此隐居。

宣律和尚:唐代著名佛教僧人,以持律严谨著称,与孙思邈有交往。

昆明池:古代长安城附近的人工湖,唐代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常用于祭祀和祈雨。

胡僧:指来自西域的僧人,唐代时有许多西域僧人来华传播佛教。

千金方:孙思邈所著的医学经典,收录了大量药方和医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以开元盛世著称。

武都雄黄: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虫等功效,常用于道教炼丹。

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

裴沆:唐代官员,以高逸著称,与隐士有交往。

葫芦生:传说中的隐士,具有三世为人的特殊身份。

赵业:唐代官员,曾任巴州清化县令,著有《魂游上清记》。

上清:道教中的最高天界,象征着纯净和超越。

司命: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的生死和命运。

滑州市:唐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王屋: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巴州:唐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

清化县:唐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境内。

兰若:指佛教寺庙或道观。

骑从:指随从的骑兵或随行人员。

荒榛:指荒芜的灌木丛,形容地方荒凉。

中丞: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官员。

灵境:指神灵居住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秘的地方。

壶史:指记载奇异事件的书籍或故事。

天后:指武则天,唐朝的女皇帝。

赤箭、伏苓:赤箭是一种草药,伏苓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养生。

玺书:指皇帝的书信或诏书。

国公:古代封爵名,地位较高。

隐形:指隐身术,道家的一种法术。

黄老之道:指黄帝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

心算:指通过内心计算,不借助外物的占卜或预测。

真一人:道家术语,指修炼有成的高人。

泰山老师:指道家传说中的高人,常与泰山相关。

龟兹板:指来自龟兹(古代西域国名)的木板,常用于建筑或制作器物。

翟天师:指道教中的高人,天师是道教中的尊称。

灰袋:指道士的绰号,形容其外表邋遢。

甘豆汤:一种用甘草和豆类煮成的汤,常用于养生。

甘豆: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褫垢衣:脱下脏衣服,这里指秀才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雇者。

斫:砍伐。

枯桑树:干枯的桑树,桑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养蚕、丝绸相关。

旨酒:美酒。

束缣: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指报酬。

骄雅:指秀才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有文化修养。

谪:被贬谪,指神仙或异人被贬下凡间。

淤泥中朱漆筋及发:指淤泥中的朱漆筋和头发,象征难以改变的事物。

宝历:唐敬宗的年号(825年-827年)。

桡朴石灰:一种建筑材料,常用于粉刷墙壁。

白氵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蓍龟: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象征占卜术。

匠饼者:制作面饼的工匠。

醮: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瘗:埋葬。

脱离:道家术语,指通过修炼脱离凡尘,成为地仙。

地仙:道家术语,指修炼成仙但未完全脱离凡尘的仙人。

下弦月:农历每月下旬的月亮,形状如弓弦。

丹:道家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评注

《玉格》一文,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详细描述了道教宇宙观中的天界、地界、鬼神、仙位、仙药等内容。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宇宙体系,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生命、死亡、鬼神、仙道的独特理解。

首先,文章详细描述了道教中的天界体系,包括三界、四人境、三清、大罗等天界,每个天界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功能。这些天界的描述不仅体现了道教对宇宙的宏观认识,也反映了道教对神灵世界的敬畏和崇拜。

其次,文章对地界和鬼神的描述也非常详细,包括罗酆山、六天鬼神之宫、三十六狱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道教对地界的想象,也反映了道教对鬼神世界的恐惧和敬畏。

再次,文章对仙位和仙药的描述也非常丰富,包括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等仙位,以及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蔡瑚等仙药。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仙道的追求,也反映了道教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最后,文章还详细描述了道教中的符图和戒律,包括符图七千章、八十一戒、千二百善等。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修炼的重视,也反映了道教对道德规范的严格要求。

总的来说,《玉格》一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宇宙体系,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生命、死亡、鬼神、仙道的独特理解。这篇文章不仅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也是研究道教宇宙观和鬼神观的重要资料。

这段文本是道教神话和修炼文化的集中体现,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首先,老君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神圣和庄严,他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充满了神话色彩,象征着宇宙的开始和万物的诞生。老君的多种称号和形象特征,如‘九大上皇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等,展示了道教神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本中提到的‘尸解’、‘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等术语,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概念,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修炼目标。这些术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还体现了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句曲山五芝的传说,展示了道教对仙草和长生不老的追求。五芝的不同名称和功效,象征着修炼的不同境界和成果。真一人用宝剑以尸解者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修炼的艰辛和神圣性。

青乌公、范零子等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修炼过程中的考验和挑战。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卫国县西南有瓜穴、长白山、高唐县鸣石山、荆州利水间有二石若阙、贝丘西有玉女山等神秘地点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神话的地理背景,增强了文本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晋许旌一陽一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实践和成果。他通过修炼和斩蛇的行为,体现了道教修炼的实际效果和社会价值。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传递了道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是道教神话和修炼文化的集中体现,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通过对老君、尸解、五芝、青乌公、范零子、神秘地点和晋许旌一陽一等内容的描述,文本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递了道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还体现了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唐代社会中的宗教、医学、隐逸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孙思邈与宣律和尚的交往,反映了唐代佛教与道教的交融。孙思邈作为著名的医学家,其《千金方》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也体现了道教炼丹术与医学的结合。

其次,昆明池祈雨的故事揭示了唐代皇家祭祀与民间信仰的交织。西域胡僧的参与,反映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孙思邈通过智慧与医术解救昆明池龙的情节,既体现了道教的法术观念,也展示了唐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掌控。

裴沆与葫芦生的故事,则展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盛行。葫芦生作为三世为人的隐士,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力量。裴沆的慷慨与葫芦生的神秘,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道教色彩的传奇故事。

赵业的《魂游上清记》则通过梦境的形式,描绘了道教中的上清天界。故事中的司命、朱衣人等形象,反映了唐代人对生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赵业的经历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唐代社会伦理与宗教观念的深刻揭示。

最后,史论与僧人的故事,展现了唐代佛教与世俗生活的交融。僧人的隐晦与史论的好奇,构成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对话,反映了唐代人对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唐代社会中的宗教、医学、隐逸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古代中国道教文化的神秘与玄妙。首先,故事中的僧人与官员的对话,揭示了灵境的存在,暗示了道教中仙境的概念。桃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象征意义,桃树在道教中常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而桃子的香气破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

武攸绪的故事则展现了道家隐士的生活方式。他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选择了隐居山林,服食赤箭、伏苓等草药,追求长生不老。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道家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道家对世俗权力的疏离。

玄宗与罗公远的故事则揭示了道家法术的神奇。罗公远的隐形术和分身术,展示了道家法术的超自然力量,同时也暗示了道家对世俗权力的超越。玄宗对罗公远的愤怒和恐惧,反映了世俗权力对道家法术的无力感。

邢和璞的故事则进一步展现了道家高人的神秘能力。他通过心算预测未来,甚至能够改变命运。崔司马的病愈和房太尉的命运预测,都体现了道家高人对命运的掌控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更是对生死命运的超越。

翟天师和灰袋道士的故事则展现了道家高人的神秘与超凡。翟天师的预言能力和灰袋道士的奇异行为,都体现了道家高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世俗规则的挑战,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最后,秀才与雇者的故事则揭示了道家法术的实用性。雇者通过法术将树枝变成甘草,粗沙变成豆子,展示了道家法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法术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超越,更是对生活困境的解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道家文化的神秘与玄妙。无论是灵境的描写,还是道家高人的法术,都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生命和命运的深刻理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向往。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唐代社会中神仙、异人与凡人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仙、道术的信仰与追求。故事中的异人如雇者、卢山人、唐居士等,都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预知未来,甚至改变命运。这些异人形象体现了唐代社会对神仙、道术的崇拜,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故事充满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凡尘,故事中的异人往往通过修炼或特殊的法术获得超凡的能力。例如,雇者能够将枯桑树变成牛肉,将水变成美酒,展现了道家‘万物皆可化’的理念。卢山人则通过占卜和预言,帮助凡人避祸,体现了道家对命运的理解与掌控。唐居士则通过法术将月亮贴在墙上,象征道家对自然力量的驾驭。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故事采用了夸张、奇幻的手法,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故事中的异人形象往往神秘莫测,行为举止超乎常理,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例如,雇者将枯桑树变成牛肉,卢山人预言张家的祸事,唐居士将月亮贴在墙上,这些情节都充满了奇幻色彩,展现了唐代志怪小说的独特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故事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心理和社会现实。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宗教思想并存,神仙、异人、道术等元素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同时,故事中的凡人形象如秀才、赵元卿、陆秀才等,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诉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奇幻的故事片段,展现了唐代社会中神仙、异人与凡人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仙、道术的信仰与追求。故事中充满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艺术手法夸张奇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0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