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

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原文

忠志

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上尝观渔于西宫,见鱼跃焉。问其故,渔者曰:“此当乳也。”于是中网而止。

骨利干国献马百疋,十疋尤骏。上为制名决波输者,近后足有距,走历门三限不踬,上尤惜之。隋内库有一交一 臂玉猿,二臂相贯如连环。将表其辔。上后尝骑与侍臣游,恶其饰,以鞭击碎之(一曰文皇御制十骏名)。

贞观中,忽有白鹊构巢于寝殿前槐树上。其巢合一欢 如腰鼓,左右拜舞称贺。上曰:“我尝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乃命毁其巢,鹊放于野外。高宗初扶床 ,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

则天初诞之夕,雌雉皆雊。右手中指有黑毫,左旋如黑子,引之尺余。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中宗景龙中,召学士赐猎,作吐陪行,前方后圆也。有二人雕,上仰望之。有放挫啼曰:“臣能取之。”乃悬死鼠于鸢足,联其目,放而钓焉。二雕果击于鸢盘。狡兔起前,上举挝击毙之。帝称那庚,从臣皆呼万岁。

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寒食日,赐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

立春日,赐侍臣彩花树。

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

上尝梦曰(一作白)鸟飞,蝙蝠数十逐而堕地。惊觉,召万回僧曰:“大家即是上天时。”翌日而崩。

睿宗尝阅内库,见一鞭,金色,长四尺,数节有虫啮处,状如盘龙,靶上悬牙牌,题象耳皮,或言隋宫库旧物也。上为冀王时,寝斋壁上蜗迹成“天”字,上惧,遽扫之。经数日如初。及即位,雕玉铸黄金为蜗形,分置于释道像前。

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虫娘,上呼为师娘。为太上皇时,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名。”因指寿安,“虫娘为鸦女,汝后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武,遂令苏澄尚之,封寿安焉。

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它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其所赐品目有:桑落酒、阔尾羊窟利、马酪、音声人两部、野猪鲜、鲫鱼并?手刀子、清酒、大锦、苏造真符宝舆、余甘煎、辽泽野鸡、五术汤、金石凌汤一剂及药童昔贤子就宅煎、蒸梨、金平脱犀头匙箸、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花狮子瓶、平脱著足叠子、熟线绫接靴、金大脑盘、银平脱破觚、八角花乌屏风、银凿镂铁锁、帖白(一曰花)檀香床 、绿白平细背席、绣鹅毛毡兼令瑶令光就宅张设、金鸾紫罗绯罗立马宝、鸡袍、龙须夹帖、八斗金渡银酒瓮银瓶平脱掏魁织锦筐、银笊篱、银平脱食台盘、油画食藏,又贵妃赐禄山金平脱装具玉合、金平脱铁面碗。

肃宗将至灵武一驿,黄昏,有妇人长大,携双鲤咤于营门曰:“皇帝何在?”众谓风狂,遽白上潜视举止。妇人言已,止大树下。军人有逼视,见其臂上有鳞。俄天黑,失所在。及上即位,归京阙,虢州刺史王奇光奏女娲坟云:“天宝十三载,大雨,晦冥忽沉。今月一日夜,河上有人觉风雷声,晓见其坟涌出,上生双柳树,高丈余,下有巨石。”兼画图进。上初克复,使祝史就其所祭之。至是而见,众疑向妇人其神也。

代宗即位日,庆云见,黄气抱日。初,楚州献定国宝一十二,乃诏上监国。诏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神明生历数之符,合璧定妖灾之气。”初,楚州有尼真如,忽有人接去天上。天帝言下方有灾,令此宝镇之,其数十二。楚州刺史崔侁表献焉。一曰玄黄,形如笏,长八寸,有孔。辟人间兵疫。二曰玉鸡,毛白玉也。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三曰穀璧,白玉也。如粟粒,无雕镌之迹。王者得之,五穀丰熟。四曰西王母白环,二枚。所在处,外国归服。五曰(阙名)。六曰如意宝珠,大如鸡卵。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八曰琅?珠,二枚,逾常珠,有逾径一寸三分。九曰玉块,形如玉环,四分缺一。十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形,啗入印中。十一曰皇后采桑钩,细如箸,屈其末。十二曰雷公石,斧形,无孔。诸宝置之日中,皆白气连天。

礼异

西汉,帝见丞相,谒者赞曰:“皇帝为丞相起。”御史大夫见,皇帝称谨谢。汉木主〈纟匽〉以桔木皮,置牖中,张绵絮以障外。不出时,玄堂之上,以笼为俑人,无头,坐起如生时。凡节,守国用玉节,守都鄙用角节,使山邦用虎节,土邦用人节,泽邦用龙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古者安平用璧,

与事用圭,成功用璋,边戎用珩,战斗用璩,城围用环,灾乱用隽,大旱用龙,龙节也,大丧用琮。

北齐迎南使,太学博士监舍迎使。传诏二人骑马荷信在前,羊车二人捉刀在传诏后。监舍一人,典客令一人,并进贤冠。生朱衣骑马,罩伞十余。绛衫一人,引从使车前。又绛衫骑马平巾帻六人,使主副各乘车,但马在车后。铁甲者百余人。仪仗百余人,剪彩如衣带,白羽间为槊,{髟耳}发绛袍,帽凡五色,袍随{髟耳}色,以木为槊、刃、戟,画绛为虾蟆幡。

梁正旦,使北使乘车至阙下,入端门。其门上层题曰朱明观,次曰应门,门下有一大画鼓。次曰太一陽一门,左有高楼,悬一大钟,门右有朝堂,门辟,左右亦有二大画鼓。北使入门,击钟磬,至马道北悬钟内道西北立。引其宣城王等数人后入,击磬,道东北面立。其钟悬外东西厢,皆有陛臣。马道南,近道东,有茹昆仑客。道西近道有高句丽、百济客,及其升殿之官三千许人。位定,梁主从东堂中出,云斋在外宿,故不由上阁来,击钟鼓,乘舆警跸,侍从升东阶,南面幄内坐。幄是绿油天皂裙,甚高,用绳系著四柱,凭黑漆曲几。坐定,梁诸臣从西门入,著具服、博山远游冠,缨末以翠羽、真珠为饰,双双佩带剑,黑舄。初入,二人在前导引,次二人并行,次一人擎牙箱、班、剑箱,别二十人具省服,从者百余人。至宣城王前数步,北面有重席为位,再拜,便次出,引王公登,献玉,梁主不为兴。

魏使李同轨、陆操聘梁,入乐游苑西门内青油幕下。梁主备三仗,乘舆从南门入,操等东面再拜,梁主北入林光殿。末几,引台使入。梁主坐皂帐,南面。诸宾及群官俱坐定,遣书舍人殷灵宣旨慰劳,具有辞答。其中庭设钟悬及百戏殿上,流杯池中行酒。具进梁主者题曰御杯,自余各题官姓之杯,至前者即饮。又图象旧事,令随流而转,始至讫于坐罢,首尾不绝也。

梁主常遣传诏童赐群臣岁旦酒、辟恶散、却鬼丸三种。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卢,于此一交一 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复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躏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霍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婚礼,纳采有合一欢 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

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正月进箕帚、长生花,立春进春书,以青绘为〈革戠〉只,刻龙像衔之,或为虾蟆;五月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言于足下。

天咫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一曰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一奴一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一奴一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一奴一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释门瞋以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镪千万,商旅多宾之。有女年十四五,艳丽聪晤,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寸许,触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钱数百万治之,不差。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问布:“知君女有异疾,可一见,吾能止之。”布被问大喜,即见其女。僧乃取药,色正白,

吹其鼻中。少顷,摘去之,出少黄水,都无所苦。

布赏之白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飞,布亦意其贤圣也。

计僧去五六坊,复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门曰:“适有一胡一 僧到无?”布遽延入,具述一胡一 僧事。

其人吁嗟不悦,曰:“马小踠足,竟后此僧。”

布惊异,诘其故,曰:“上帝失药神二人,近知藏于君女鼻中。我天人也,奉帝命来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当获谴矣。”

布方作礼,举首而失。

长庆中,有人玩八月十五夜,月光属于林中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

工部员外郎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

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

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

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

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

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

其人笑(一曰言)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

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

言已不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译文

忠志

高祖年轻时非常神勇。隋朝末年,曾经带领十二人击败了号称无端儿的数万草寇。在龙门之战中,他用尽了一房的箭,射中了八十人。太宗有虬须,曾经开玩笑地张弓挂箭。他喜欢用四羽大箭,比普通箭长一肤,能射穿门板。有一次,皇帝在西宫观看捕鱼,看到鱼跃出水面。他问渔夫原因,渔夫说:“这是鱼在产卵。”于是皇帝下令停止捕鱼。

骨利干国进献了一百匹马,其中有十匹特别骏美。皇帝为其中一匹命名为决波输,这匹马后足有距,能连续跨越三道门槛而不跌倒,皇帝特别珍惜它。隋朝内库中有一对玉猿,两臂相连如连环。皇帝曾想用它来装饰马辔。后来皇帝骑马与侍臣游玩时,觉得这装饰太华丽,就用鞭子打碎了它(一说这是文皇御制的十骏名之一)。

贞观年间,忽然有白鹊在寝殿前的槐树上筑巢。巢的形状像腰鼓,左右侍臣都拜舞祝贺。皇帝说:“我曾经嘲笑隋炀帝喜欢祥瑞。真正的祥瑞在于得到贤才,这有什么值得祝贺的?”于是下令毁掉鹊巢,将白鹊放归野外。高宗刚学会扶床时,喜欢玩弄笔。左右侍臣试着在他面前放纸,他就乱画满纸。在纸的角边画出了一个草书的“敕”字,太宗立刻下令烧掉,不许外传。

武则天出生的那天晚上,雌雉都鸣叫。她右手中指有一根黑毛,左旋如黑痣,能拉长一尺多。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一篇檄文,极力揭露大周的过错。武则天读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时,只是微笑。但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她不悦地说:“宰相怎么会失去这样的人!”

中宗景龙年间,召学士赐猎,作吐陪行,前方后圆。有两只雕,皇帝仰望它们。有人放挫啼说:“我能抓住它们。”于是将死鼠挂在鸢足上,联其目,放鸢去钓。两只雕果然被鸢盘击中。狡兔突然跳起,皇帝举起挝击毙了它。皇帝称赞那庚,随从的臣子都高呼万岁。

三月三日,皇帝赐给侍臣细柳圈,说戴上可以避免虿毒。

寒食日,皇帝赐给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

立春日,皇帝赐给侍臣彩花树。

腊日,皇帝赐给北门学士口脂、蜡脂,装在碧镂牙筒中。

皇帝曾经梦见白鸟飞翔,数十只蝙蝠追逐它并坠落在地。惊醒后,召来万回僧说:“大家就是上天的时候了。”第二天皇帝就驾崩了。

睿宗曾经查看内库,看到一条金色的鞭子,长四尺,有几节被虫咬过,形状像盘龙,靶上挂着牙牌,题有象耳皮,有人说这是隋朝宫库的旧物。睿宗还是冀王时,寝斋的墙壁上有蜗牛爬过的痕迹形成“天”字,他感到害怕,立刻扫掉了。几天后又恢复了原状。等到他即位后,雕玉铸黄金为蜗形,分别放在释道像前。

玄宗在宫中常被称为阿瞒,也叫鸦。寿安公主是曹野那姬所生,因为她九月出生,所以一直没有出嫁。常让她穿道服,主持香火。小名叫虫娘,皇帝叫她师娘。当太上皇时,代宗来请安,皇帝说:“你在东宫时,名声很好。”然后指着寿安说:“虫娘是鸦女,你以后给她一个名号。”等到代宗在灵武时,就命令苏澄娶她,封为寿安公主。

天宝末年,交趾进贡龙脑,形状像蝉蚕。波斯人说只有老龙脑树的节才有,宫中称之为瑞龙脑。皇帝只赐给贵妃十枚,香气能传十余步。夏天,皇帝曾与亲王下棋,让贺怀智独自弹琵琶,贵妃站在棋局前观看。皇帝快要输时,贵妃把康国猧子放在坐侧,猧子跳上棋局,棋子乱了,皇帝非常高兴。当时风吹贵妃的领巾落在贺怀智的巾上,良久才回身落下。贺怀智回家后,觉得满身香气异常,就把幞头卸下装在锦囊中。等到二皇回宫后,追思贵妃不已,贺怀智就献上他所藏的幞头,详细奏报了那天的事。太上皇打开锦囊,哭着说:“这是瑞龙脑香。”

安禄山受到的恩宠无人能比,赏赐无数。他所得到的赏赐有:桑落酒、阔尾羊窟利、马酪、音声人两部、野猪鲜、鲫鱼并手刀子、清酒、大锦、苏造真符宝舆、余甘煎、辽泽野鸡、五术汤、金石凌汤一剂及药童昔贤子就宅煎、蒸梨、金平脱犀头匙箸、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花狮子瓶、平脱著足叠子、熟线绫接靴、金大脑盘、银平脱破觚、八角花乌屏风、银凿镂铁锁、帖白(一曰花)檀香床、绿白平细背席、绣鹅毛毡兼令瑶令光就宅张设、金鸾紫罗绯罗立马宝、鸡袍、龙须夹帖、八斗金渡银酒瓮银瓶平脱掏魁织锦筐、银笊篱、银平脱食台盘、油画食藏,还有贵妃赐给安禄山的金平脱装具玉合、金平脱铁面碗。

肃宗快到灵武的一个驿站时,黄昏时分,有一个高大的妇人,带着两条鲤鱼在营门前喊道:“皇帝在哪里?”众人以为她是疯子,赶紧报告皇帝暗中观察她的举止。妇人说完后,停在大树下。有军人靠近看她,发现她手臂上有鳞片。不久天黑,妇人消失了。等到皇帝即位后,回到京城,虢州刺史王奇光上奏说女娲坟:“天宝十三年,大雨,天昏地暗,忽然沉没。本月一日夜,河上有人听到风雷声,天亮时看到坟涌出,上面长出了两棵柳树,高一丈多,下面有巨石。”并附上图画进献。皇帝刚收复京城时,派祝史去那里祭祀。这时看到这些,众人怀疑那妇人就是神。

代宗即位那天,出现了庆云,黄气环绕太阳。起初,楚州献上了十二件定国宝,于是下诏让皇帝监国。诏书说:“上天降下宝物,由楚州献上。神明生出了历数的符瑞,合璧定下了妖灾之气。”起初,楚州有个尼姑真如,忽然有人接她上天。天帝说下界有灾,命令用这些宝物镇住,共有十二件。楚州刺史崔侁上表献上。第一件叫玄黄,形状像笏板,长八寸,有孔。能辟除人间的兵疫。第二件叫玉鸡,毛是白玉。王者以孝治理天下时会出现。第三件叫穀璧,是白玉。像粟粒,没有雕刻的痕迹。王者得到它,五穀丰收。第四件叫西王母白环,有两枚。所在之处,外国会归服。第五件(名字缺失)。第六件叫如意宝珠,大小如鸡卵。第七件叫红靺鞨,大小如巨栗。第八件叫琅?珠,有两枚,比普通珠子大,直径超过一寸三分。第九件叫玉块,形状像玉环,四分缺一。第十件叫玉印,大小如半手,纹理如鹿形,能啗入印中。第十一件叫皇后采桑钩,细如筷子,末端弯曲。第十二件叫雷公石,形状如斧,没有孔。这些宝物放在日中时,都有白气冲天。

礼异

西汉时,皇帝见丞相,谒者赞道:“皇帝为丞相起立。”御史大夫见皇帝时,皇帝称谨谢。汉代的木主用桔木皮包裹,放在窗户中,用绵絮遮挡外面。不外出时,玄堂之上,用笼子做成俑人,没有头,坐起如生时。凡是节,守国用玉节,守都鄙用角节,使山邦用虎节,土邦用人节,泽邦用龙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古时安平用璧,

处理事务时使用圭,成功时使用璋,边疆战争时使用珩,战斗时使用璩,围城时使用环,灾乱时使用隽,大旱时使用龙,龙节也,大丧时使用琮。

北齐迎接南方的使者,太学博士监舍负责迎接使者。传诏的两人骑马带着信物在前,羊车两人持刀在传诏的后面。监舍一人,典客令一人,都戴着进贤冠。生穿朱衣骑马,罩着十多把伞。绛衫一人,引导使者车前。又有绛衫骑马、戴平巾帻的六人,使者和副使各自乘车,但马在车后。铁甲士兵百余人。仪仗百余人,剪彩如衣带,白羽间为槊,{髟耳}发绛袍,帽子有五色,袍子随{髟耳}色,用木头做槊、刃、戟,画绛色为虾蟆幡。

梁朝正旦,北方的使者乘车到宫阙下,进入端门。门的上层题名为朱明观,次门为应门,门下有一面大画鼓。次门为太一陽一门,左边有高楼,悬挂着一口大钟,门右边有朝堂,门打开,左右也有两面大画鼓。北方的使者进门,敲钟磬,到马道北悬钟内道西北站立。引导宣城王等数人后进入,敲磬,道东北面站立。钟悬挂在外东西厢,都有陛臣。马道南,近道东,有茹昆仑客。道西近道有高句丽、百济客,以及升殿的官员约三千人。位定后,梁主从东堂中出来,说斋在外宿,所以不从上面的阁楼来,敲钟鼓,乘舆警跸,侍从升东阶,南面幄内坐。幄是绿油天皂裙,很高,用绳子系在四柱上,凭黑漆曲几。坐定后,梁朝的诸臣从西门进入,穿着具服、博山远游冠,缨末用翠羽、真珠装饰,双双佩带剑,黑舄。初入时,两人在前引导,次两人并行,次一人擎牙箱、班、剑箱,另有二十人穿省服,随从百余人。到宣城王前数步,北面有重席为位,再拜,便依次退出,引导王公登,献玉,梁主不为兴。

魏国的使者李同轨、陆操聘问梁朝,进入乐游苑西门内的青油幕下。梁主准备三仗,乘舆从南门进入,操等东面再拜,梁主北入林光殿。不久,引导台使进入。梁主坐在皂帐内,南面。诸宾及群官都坐定后,派遣书舍人殷灵宣旨慰劳,有辞答。其中庭设钟悬及百戏殿上,流杯池中行酒。进梁主的杯子题名为御杯,其余的杯子各题官姓,到前者即饮。又图象旧事,令随流而转,从开始到坐罢,首尾不绝。

梁主常派遣传诏童赐群臣岁旦酒、辟恶散、却鬼丸三种。北朝婚礼,用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称为青卢,在此一交一拜。迎妇时,夫家带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促出来,直到新妇登车才停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甚至有大委顿者。

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复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

近代婚礼,迎妇时,用粟三升填臼,席一枚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的第二天,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用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躏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霍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婚礼,纳采有合一欢 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

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正月进箕帚、长生花,立春进春书,以青绘为〈革戠〉只,刻龙像衔之,或为虾蟆;五月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秦汉以来,对天子称陛下,对皇太子称殿下,对将领称麾下,对使者称节下,毂下,对二千石长史称阁下,对父母称膝下,通类相言于足下。

天咫

旧时传说月中有桂树,有蟾蜍,所以异书说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它,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被谪令伐树。释氏书说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说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其擅长数学,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一奴一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一奴一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一奴一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释门瞋以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镪千万,商旅多宾之。有女年十四五,艳丽聪晤,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寸许,触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钱数百万治之,不差。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问布:“知君女有异疾,可一见,吾能止之。”布被问大喜,即见其女。僧乃取药,色正白,

吹入她的鼻中。过了一会儿,取出来,流出一点黄水,她没有任何痛苦。

布赏给他白金,梵僧说:“我是修道之人,不接受厚重的施舍,只求这块息肉。”然后郑重地离开了,行走如飞,布也认为他是贤圣。

估计梵僧走了五六坊,又有一个少年,美如冠玉,骑着白马,敲门问道:“刚才有一个胡僧来过吗?”布急忙请他进来,详细讲述了胡僧的事。

少年叹息不悦,说:“我的马有点跛足,竟然落后于这个僧人。”

布感到惊讶,询问原因,少年说:“上帝丢失了两个药神,最近知道藏在您女儿的鼻中。我是天人,奉上帝之命来取,没想到这个僧人先取走了,我将会受到责罚。”

布正要行礼,抬头时少年已经不见了。

长庆年间,有人在八月十五夜游玩,月光照在林中像一匹布。那人寻找,看到一只金背虾蟆,怀疑是月中的生物。

工部员外郎周封曾经讲述这件事,但忘记了那人的姓名。

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不记得姓名,常与一个王秀才游嵩山,攀藤越涧,环境极为幽静,后来迷了路。

天快黑了,不知道去哪里。徘徊间,忽然听到丛中有鼾睡声,拨开灌木一看,见一个穿布衣的人,非常洁白,枕着一个包裹,正在熟睡。

便叫醒他,说:“我偶然进入这条路,迷路了,您知道去官道的路吗?”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没有回答,又睡了。

又再三叫他,他才坐起来,看着他们说:“过来。”

两人便走过去,并问他从哪里来。

那人笑着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的形状像丸子,它的影子是太阳照射在凸起的地方。常有八万二千户人家修理它,我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打开包裹,有几件工具,两包玉屑饭,递给两人说:“分着吃吧。虽然不能长生,但可以一生无病。”

然后让他们起来,指了一条小路:“只要从这里走,自然会到官道。”

说完就不见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注解

高祖:指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隋末:指隋朝末年,即公元618年前后,隋朝因内忧外患而灭亡的时期。

草贼号无端儿:指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以无端儿为号。

龙门战:指在龙门(今河南洛阳附近)发生的战斗。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虬须:指胡须卷曲,形容唐太宗的外貌特征。

四羽大笴:指一种特殊的箭,箭杆上有四片羽毛,箭杆较长。

骨利干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新疆一带。

决波输:唐太宗为骨利干国献的马匹所取的名字。

隋内库:隋朝的皇家库房。

交一臂玉猿:指一种玉制的猿猴雕像,两臂相互交叉。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公元627年至649年。

白鹊构巢:指白鹊在宫殿前的槐树上筑巢,被视为祥瑞之兆。

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奢侈和暴政著称。

高宗:指唐高宗李治,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则天:指武则天,唐朝的女皇帝。

骆宾王:唐朝著名诗人,曾为徐敬业撰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徐敬业:唐朝将领,曾起兵反对武则天。

中宗:指唐中宗李显,唐朝的第四位皇帝。

景龙:唐中宗的年号,公元707年至710年。

睿宗:指唐睿宗李旦,唐朝的第五位皇帝。

玄宗:唐朝皇帝,象征皇权和威严。

阿瞒:唐玄宗的小名。

寿安公主:唐玄宗的女儿。

安禄山:唐朝时期的叛军首领,发动了安史之乱。

肃宗:指唐肃宗李亨,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代宗:指唐代宗李豫,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庆云:指祥云,古代认为祥云出现是吉兆。

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淮安一带。

定国宝:指代宗时期楚州献上的十二件宝物,被视为镇国之宝。

圭:古代玉器,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象征权力和地位。

璋:古代玉器,常用于表示成功或成就,是礼仪中的重要物品。

珩:古代玉器,用于边戎或军事活动,象征军事力量。

璩:古代玉器,用于战斗或战争,象征勇气和战斗力。

环:古代玉器,用于城围或防御,象征保护和团结。

隽:古代玉器,用于灾乱或困难时期,象征希望和转机。

龙:古代玉器,用于大旱或自然灾害,象征祈雨和丰收。

琮:古代玉器,用于大丧或哀悼,象征哀思和纪念。

太学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育和学术研究。

典客令: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进贤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贤能和地位。

朱衣: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象征权力和地位。

绛衫:古代官员的深红色官服,象征高级官员。

铁甲:古代战士的铠甲,象征军事力量。

仪仗: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队伍,象征威严和地位。

剪彩:古代仪式中的一种装饰,象征喜庆和吉祥。

白羽:古代仪仗中的装饰,象征纯洁和高贵。

槊:古代武器,象征战斗和勇气。

虾蟆幡:古代仪仗中的旗帜,象征吉祥和驱邪。

朱明观:古代建筑,象征皇权和威严。

应门:古代建筑,象征皇权的入口。

太一陽一门:古代建筑,象征皇权的中心。

钟磬:古代乐器,象征礼仪和庄重。

宣城王:古代王爵,象征皇族和权力。

绿油天皂裙: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高级官员。

黑漆曲几:古代家具,象征地位和尊贵。

具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博山远游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贤能和地位。

翠羽:古代官员的装饰,象征高贵和尊贵。

真珠:古代官员的装饰,象征财富和地位。

黑舄:古代官员的鞋子,象征地位和尊贵。

牙箱:古代官员的装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班:古代官员的装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剑箱:古代官员的装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省服: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重席:古代官员的座位,象征地位和尊贵。

玉:古代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权力和地位。

乐游苑:古代皇家园林,象征皇权和威严。

青油幕:古代皇家建筑的装饰,象征皇权和威严。

林光殿:古代皇家建筑,象征皇权和威严。

皂帐:古代皇家建筑的装饰,象征皇权和威严。

钟悬:古代皇家建筑的装饰,象征皇权和威严。

百戏殿:古代皇家建筑,象征皇权和威严。

流杯池:古代皇家建筑的装饰,象征皇权和威严。

御杯: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皇权和威严。

官姓之杯: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地位和权力。

图象旧事: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历史和传统。

传诏童: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皇权和威严。

岁旦酒: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年和吉祥。

辟恶散: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驱邪和吉祥。

却鬼丸:古代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驱邪和吉祥。

青布幔: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青卢: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新妇子:古代婚礼中的重要人物,象征新娘和喜庆。

拜阁:古代婚礼中的重要仪式,象征新郎和新娘的结合。

杖打婿:古代婚礼中的重要仪式,象征喜庆和吉祥。

粟三升: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丰收和吉祥。

席一枚: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枲三斤: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箭三只: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驱邪和吉祥。

黍臛: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丰收和吉祥。

蔽膝: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娘的纯洁和喜庆。

猪霍枳: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驱邪和吉祥。

灶: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家庭和吉祥。

镜纽: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郎和新娘的结合。

腊月:古代婚礼中的重要时间,象征新年和吉祥。

纳采:古代婚礼中的重要仪式,象征新郎和新娘的结合。

合一欢: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嘉禾: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丰收和吉祥。

阿胶: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健康和吉祥。

九子蒲: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多子多福和吉祥。

朱苇: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双石: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坚固和吉祥。

绵絮: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温暖和吉祥。

长命缕: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长寿和吉祥。

干漆: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坚固和吉祥。

冬至日:古代节日,象征新年和吉祥。

履袜: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健康和吉祥。

靴: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健康和吉祥。

正月:古代节日,象征新年和吉祥。

箕帚: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清洁和吉祥。

长生花: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长寿和吉祥。

立春:古代节日,象征新年和吉祥。

春书: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年和吉祥。

青绘: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年和吉祥。

革戠: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新年和吉祥。

龙像: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皇权和威严。

虾蟆: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驱邪和吉祥。

五月:古代节日,象征丰收和吉祥。

五时图: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丰收和吉祥。

五时花: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丰收和吉祥。

施帐: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喜庆和吉祥。

宛转绳: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长寿和吉祥。

夏至日:古代节日,象征丰收和吉祥。

扇: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清凉和吉祥。

粉脂囊:古代节日中的重要物品,象征美丽和吉祥。

陛下:古代对天子的尊称,象征皇权和威严。

殿下:古代对皇太子的尊称,象征皇权和威严。

麾下:古代对将领的尊称,象征军事力量。

节下:古代对使者的尊称,象征礼仪和庄重。

毂下:古代对使者的尊称,象征礼仪和庄重。

阁下:古代对二千石长史的尊称,象征地位和权力。

膝下:古代对父母的尊称,象征亲情和尊敬。

足下:古代对通类的尊称,象征礼仪和庄重。

天咫:古代对月亮的别称,象征神秘和美丽。

月桂:古代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神秘和美丽。

蟾蜍:古代传说中的神物,象征神秘和美丽。

吴刚: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象征神秘和美丽。

须弥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象征神秘和美丽。

阎扶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神秘和美丽。

僧一行: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象征智慧和学识。

王姥: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象征神秘和美丽。

北斗: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座,象征方向和指引。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的重要政令,象征仁慈和宽恕。

永贞年:唐朝年号,象征历史和时间。

王布:古代商人,象征财富和商业。

梵僧:指来自印度的僧人,梵指印度,僧指佛教修行者。

息肉:指鼻腔或其他部位的异常增生组织,古代常认为是由邪气或异物引起。

皂荚子:古代植物,象征自然和生命。

麻线:古代生活中的物品,象征日常和实用。

梵字:古代佛教的文字,象征宗教和智慧。

北斗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座,象征方向和指引。

成式:古代文人,象征文学和艺术。

吹其鼻中:一种古代的治疗方法,通过吹气或其他方式刺激鼻腔,以达到治疗目的。

白金:古代对银的称呼,常作为贵重的赏赐或交易媒介。

天人:指天上的神仙或神灵,常被认为是超自然的存在。

金背虾蟆:传说中的神异生物,常与月亮或仙境相关联。

七宝合成:七宝指佛教中的七种珍宝,如金、银、琉璃等,此处形容月亮由珍宝构成。

玉屑饭:传说中的仙食,由玉屑制成,食用后可延年益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评注

《忠志》一文通过记载唐朝历代皇帝的事迹,展现了唐朝的兴衰历程和皇室的生活细节。文章以唐高祖李渊的神勇开篇,描写了他在隋末乱世中以少胜多的英勇事迹,奠定了唐朝的基业。随后,文章通过唐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等皇帝的故事,展现了唐朝的繁荣与动荡。

文中对唐太宗的描写尤为生动,通过他射箭、骑马、观渔等细节,展现了他的勇武与智慧。唐太宗对祥瑞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务实精神,他认为真正的祥瑞在于得贤才,而非表面的吉兆。这种思想体现了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治国理念。

武则天的部分则通过她对待骆宾王檄文的态度,展现了她作为女皇帝的冷静与智慧。她对檄文中的批评不以为意,但当檄文触及到她的统治合法性时,她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悦。这反映了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的敏锐与果断。

文章中还记载了许多皇室的生活细节,如唐玄宗与贵妃的恩爱、安禄山的恩宠、肃宗即位时的神秘事件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历史记载,也展现了唐朝皇室的生活风貌。

最后,文章通过代宗时期的祥瑞和定国宝的记载,暗示了唐朝的复兴希望。代宗即位时出现的庆云和黄气,被视为天命的象征,而楚州献上的十二件定国宝则被视为镇国之宝,预示着唐朝的国运将再次兴盛。

总体而言,《忠志》一文通过生动的历史细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唐朝的兴衰历程和皇室的生活风貌。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唐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礼仪、婚礼、节日和天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丰富文化和深厚传统。通过对各种玉器、官职、服饰、建筑、仪式等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礼仪和等级的重视。这些物品和仪式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婚礼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古代婚礼的复杂仪式和丰富象征意义。从纳采到迎亲,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物品和仪式,象征着喜庆、吉祥、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这些仪式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在节日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古代节日与自然和农业的紧密联系。冬至、正月、立春、五月、夏至等节日都有其特定的物品和仪式,象征着丰收、健康、长寿等美好愿望。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庆祝的时刻,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

在天文学和传说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月亮、北斗、须弥山等天体和地理现象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神话和传说的来源。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也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礼仪、婚礼、节日和天文学等多个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丰富文化和深厚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今天理解和传承古代智慧的重要途径。

这段古文融合了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与解释。文中通过梵僧与天人的对话,揭示了月亮的神秘性,将其描述为由七宝合成的天体,并由八万二千户修之,体现了古人对天体的崇拜与神秘化。这种将自然现象与神话结合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方式,即通过神话与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文中梵僧与天人的形象塑造也颇具深意。梵僧作为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只取息肉,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天人则因未能完成任务而忧虑,体现了神仙也有职责与束缚。这种对神仙形象的塑造,既表现了神仙的超凡脱俗,又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文中还通过金背虾蟆与玉屑饭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月亮与仙境的神秘联系。金背虾蟆被认为是月中的神物,而玉屑饭则是仙人的食物,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世界。这种对仙境的描绘,不仅满足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叙事结构上看,文中通过多个小故事的串联,展现了不同人物与神仙的互动,使得故事层次丰富,情节跌宕起伏。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神话与传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易于被读者接受与传播。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神话与传说的结合,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通过生动的叙事与意象,传递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将神话与现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故事既有神秘感,又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0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