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

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原文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曰《麟经》。

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

缣缃黄卷,总谓经书;雁帛鸾笺,通称简札。

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雕虫小技,自谦文学之卑;倚马可待,羡人作文之速。

称人近来进德,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羡人学业精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称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汉晁错多智,景帝号为智囊;高仁裕多诗,时人谓之诗窖。

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

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青钱万选,乃屡试屡中之文。

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喨。

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呫毕,皆读书之声。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

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绣梓,谓之杀青。

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裁诗曰推敲,旷学曰作辍。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邪说曰异端,又曰左道;读书曰肄业,又曰藏修。

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求作文,曰乞挥如椽笔;羡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曰邺架,称人嗜学曰书淫。

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

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

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李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号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皆言学博;咀英嚼华,总曰文新。

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

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译文

才华横溢的人,才华如同储存了八斗之多;学识渊博的人,学问如同装载了五车之富。

《三坟》和《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籍;《八索》和《九丘》是八泽九州的志书。

《书经》记载了上古唐虞三代的事情,所以称为《尚书》;《易经》是周文王和周公所著,所以称为《周易》。

戴德和戴圣曾删减《礼记》,所以称为《戴礼》;毛亨和毛苌曾注释《诗经》,所以称为《毛诗》。

孔子写作《春秋》,因为捕获麒麟而停笔,所以称为《麟经》。

荣耀如同华美的礼服,是《春秋》中一个字的褒奖;严厉如同斧钺,是《春秋》中一个字的贬责。

缣缃和黄卷,总称为经书;雁帛和鸾笺,通称为简札。

李白文章如同锦绣般美丽;王羲之的书法如同铁画银钩般精妙。

雕虫小技,是自谦文学水平低下;倚马可待,是羡慕别人写作速度快。

称赞别人近来进步,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羡慕别人学业精通,说“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称赞文字的精妙奇特;七步奇才,羡慕天才的敏捷。

称赞才华高,说“今之班马”;羡慕诗歌工整,说“压倒元白”。

汉朝的晁错多智谋,景帝称他为智囊;高仁裕多诗作,当时人称他为诗窖。

骚客就是诗人,誉髦是称赞美士。

自古以来,诗歌以李白和杜甫为尊,书法以钟繇和王羲之为仰。

白雪阳春,是难以和难以继续的韵律;青钱万选,是屡试屡中的文章。

惊神泣鬼,都是形容词赋的雄壮豪迈;遏云绕梁,原是形容歌声的嘹亮。

涉猎不精,是多学的弊端;咿唔呫毕,都是读书的声音。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

以物求文,称为润笔之资;因文得钱,称为稽古之力。

文章完美,称为文不加点;文章奇异,称为机杼一家。

应试没有文章,称为曳白;书成绣梓,称为杀青。

袜线之才,是自谦才华短浅;记问之学,是自愧学识肤浅。

裁诗称为推敲,旷学称为作辍。

文章浮薄,如同月露风云;典籍储藏,都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是形容文章的差异;潦草塞责,是不求辞语的精炼。

邪说称为异端,又称为左道;读书称为肄业,又称为藏修。

作文称为染翰操觚,从师称为执经问难。

求作文,称为乞挥如椽笔;羡高文,称为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称为洛阳纸贵;不嫌问难,称为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为邺架,称人嗜学为书淫。

白居易出生七个月,便认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就写了《高轩过》一篇。

开卷有益,是宋太宗的重要话语;不学无术,是汉朝霍光的为人。

汉朝刘向在天禄阁校书,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江淹梦见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见吐白凤,词赋更加奇妙。

李守素精通姓氏之学,敬宗称他为人物志;虞世南明晰古今之理,太宗称他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都是形容学识渊博;咀英嚼华,总称为文新。

文望尊隆,韩愈如同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同良玉精金。

李白才华高,随口说出的话如同珠玉般珍贵;孙绰词句华丽,诗赋掷地有声如同金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注解

八斗:形容才华极高,源自曹植的典故,传说曹植才高八斗。

五车:形容学识渊博,源自《庄子》中的典故,形容学识丰富如五车书。

三坟五典:指古代的三皇五帝的典籍,是中国最早的史书。

八索九丘:指古代的八泽九州的志书,是古代地理书籍。

尚书:《书经》的别称,记载了上古唐虞三代的历史。

周易:《易经》的别称,由姬周文王和周公所著。

戴礼:《礼记》的别称,由二戴删定。

毛诗:《诗经》的别称,由二毛注解。

麟经:《春秋》的别称,因孔子作《春秋》时获麟而绝笔。

华衮:指华丽的衣冠,比喻《春秋》中的褒奖。

斧钺:指古代的刑具,比喻《春秋》中的贬斥。

缣缃黄卷:指古代的经书,用缣帛和黄色纸张书写。

雁帛鸾笺:指古代的书信,用雁帛和鸾笺书写。

锦心绣口:形容文采斐然,如李太白的文章。

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劲有力,如王羲之的字法。

雕虫小技:自谦文学水平不高。

倚马可待:形容作文速度快,如倚马可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形容人进步神速,需要重新认识。

面壁九年:形容学业精通,如达摩面壁九年。

五凤楼手:形容文字精奇,如五凤楼的手笔。

七步奇才:形容天才敏捷,如曹植七步成诗。

班马:指班固和司马迁,形容才高。

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形容诗工。

智囊:指汉晁错,形容多智。

诗窖:指高仁裕,形容多诗。

骚客:指诗人。

誉髦:指美士。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形容诗才。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形容书法。

白雪阳春:形容难和难赓的韵文。

青钱万选:形容屡试屡中的文章。

惊神泣鬼:形容词赋雄豪。

遏云绕梁:形容歌声嘹亮。

涉猎不精:形容多学但不精通。

咿唔呫毕:形容读书的声音。

连篇累牍:形容文章多。

寸楮尺素:指书信。

润笔之资:指以物求文的报酬。

稽古之力:指因文得钱的能力。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完美无缺。

机杼一家:形容文章奇异独特。

曳白:指应试无文。

杀青:指书成绣梓。

袜线之才:自谦才短。

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推敲:指裁诗。

作辍:指旷学。

月露风云:形容文章浮薄。

兰台石室:指典籍储藏的地方。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的无道行为。

开科取士:指唐太宗的好文政策。

异端:指邪说。

左道:指邪说。

肄业:指读书。

藏修:指读书。

染翰操觚:指作文。

执经问难:指从师学习。

乞挥如椽笔:指求作文。

大方家:指羡高文。

洛阳纸贵:指竞尚佳章。

明镜不疲:指不嫌问难。

邺架:指称人书架。

书淫:指称人嗜学。

之无:指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

高轩过:指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

开卷有益:指宋太宗的要语。

不学无术:指汉霍光的为人。

天禄:指汉刘向校书的地方。

太乙燃藜:指汉刘向校书时的典故。

陶谷出诏:指赵匡胤代位于后周时的典故。

梦笔生花:指江淹文思大进的典故。

梦吐白凤:指扬雄词赋愈奇的典故。

人物志:指李守素通姓氏之学的著作。

行秘书:指虞世南晰古今之理的称号。

茹古含今:形容学博。

咀英嚼华:形容文新。

韩退之:指韩愈,形容文望尊隆。

程明道:指程颢,形容涵养纯粹。

咳唾随风生珠玉:形容李白才高。

诗赋掷地作金声:形容孙绰词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典籍、文人、文学成就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人的才华横溢。文中提到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刻认识。

文中提到的孔子、二戴、二毛等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和注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春秋》被誉为《麟经》,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道德经典,其中的褒贬之词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文学成就,如李太白的文章、王羲之的书法、曹植的七步成诗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创造力。李白的文章被誉为“锦心绣口”,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铁画银钩”,这些都是对文学和艺术的高度赞美。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文学典故和成语,如“雕虫小技”“倚马可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幽默。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典籍、文人、文学成就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人的才华横溢,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0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