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原文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盖父愆,名为干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
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
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
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译文
什么是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
什么是九族?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亲属。
始祖被称为鼻祖,远孙被称为耳孙。
父子共同创造事业,称为肯构肯堂;父子都贤能,称为是父是子。
祖父被称为王父,父亲被称为严君。
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子孙兴旺发达,称为兰桂腾芳。
桥木高大而仰视,象征着父亲的威严;梓木低矮而俯视,象征着儿子的谦卑。
不装聋作哑,不做阿家阿翁;能够亲近和顺从父母,才能成为合格的人和儿子。
掩盖父亲的过失,称为干蛊;养育义子,称为螟蛉。
曹操羡慕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朱温感叹李存勖,说生子须如李亚子。
用简单的食物也能让父母开心,这是贫穷士人养亲的快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是父亲教子的严厉。
继承父业,称为绍箕裘;振兴家族声誉,称为恢先绪。
父母都健在,称为具庆下;祖父也健在,称为重庆下。
为后代谋划,称为燕翼贻谋;能够继承祖先的事业,称为克绳祖武。
称赞别人有优秀的儿子,称为麟趾呈祥;称赞官员有贤能的儿子,称为凤毛济美。
隋炀帝弑父自立,他的天性何在?齐国的易牙杀子取悦君主,他的人心何在?
王羲之分享美食以娱乐孙子,郭子仪的孙子最多。
仲郢的母亲用和丸教育儿子,老莱子用戏彩娱乐父母。
毛义捧着檄文,是为了父母的生存;伯俞哭泣着拿着拐杖,是因为母亲年老。
慈母盼望儿子归来,倚在门边或巷口;游子思念亲人,登上高山或丘陵。
爱没有差别,说兄长的儿子就像邻居的儿子;分配相同,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
长子是家族的主要继承人,优秀的儿子能够承担家族的责任。
儿子超越父亲,称为充闾;儿子胜过父亲,称为跨灶。
宁馨和英畏,都是羡慕别人的儿子;国器和掌珠,都是称赞别人的儿子。
令人喜爱的是子孙众多,像螽斯一样繁盛;令人羡慕的是后代的昌盛,像瓜瓞一样绵延不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注解
五伦:指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五种基本人际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关系构成了传统社会的基本伦理框架。
九族:指从高祖父到玄孙的九代直系血亲,包括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这是中国古代家族观念中的重要概念。
鼻祖:指一个家族或宗派的始祖,比喻开创者。
耳孙:指远代的子孙,比喻后代。
肯构肯堂:形容父子共同创造家业,共同努力。
是父是子:形容父子都很有才能,都很贤明。
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家庭幸福。
兰桂腾芳:比喻子孙兴旺发达,家族昌盛。
桥木高而仰:比喻父亲的威严和高尚。
梓木低而俯:比喻儿子的谦卑和顺从。
不痴不聋:指不做糊涂事,不装聋作哑,形容明智和清醒。
干蛊:指父亲有过错,儿子代为承担。
螟蛉:指收养的义子。
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曹操曾称赞他。
李亚子:即李存勖,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朱温曾称赞他。
菽水承欢:形容贫寒的士人也能尽孝道,使父母感到快乐。
义方是训:指父亲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绍箕裘:指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恢先绪:指儿子振兴家族的声誉。
具庆下:指父母都健在。
重庆下:指祖父和父亲都健在。
燕翼贻谋:指祖先为后代谋划,使后代繁荣昌盛。
克绳祖武:指子孙能够继承祖先的遗志和事业。
麟趾呈祥:比喻有出息的子孙。
凤毛济美:比喻有才能的后代。
隋杨广:即隋炀帝,以弑父自立闻名。
齐易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以杀子媚君闻名。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以弄孙自乐闻名。
郭子仪:唐朝的名将,以子孙众多闻名。
和丸教子:指仲郢的母亲用和丸教育儿子,形容母亲的贤明。
戏彩娱亲:指老莱子用戏彩的方式娱乐父母,形容孝道。
毛义捧檄:指毛义为了孝顺父母而捧檄,形容孝道。
伯俞泣杖:指伯俞因为母亲年老而哭泣,形容孝道。
倚门倚闾:形容母亲盼望儿子归来的情景。
陟岵陟屺:形容游子思念父母的情景。
兄子如邻子:指对待兄弟的儿子像对待邻居的儿子一样,形容平等对待。
吾翁即若翁:指对待自己的父亲像对待别人的父亲一样,形容平等对待。
主器:指长子继承家业。
充闾:指儿子光耀门楣。
跨灶:指儿子超过父亲。
宁馨英畏:形容羡慕别人的儿子。
国器掌珠:形容称赞别人的儿子。
螽斯之蛰蛰:比喻子孙众多。
瓜瓞之绵绵:比喻后代繁荣昌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评注
这段文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族文化。五伦和九族的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人际关系和家族结构的重视。五伦作为社会伦理的基本框架,强调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构成了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九族则体现了家族观念的深远影响,从高祖父到玄孙的九代直系血亲,展示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和连续性。
文中提到的‘鼻祖’和‘耳孙’,分别指家族的创始人和远代子孙,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后代的期望。‘肯构肯堂’和‘是父是子’则强调了父子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成就,体现了家庭和谐与传承的重要性。‘椿萱并茂’和‘兰桂腾芳’则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家庭幸福和子孙兴旺的美好景象。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典故,如孙仲谋、李亚子、王羲之、郭子仪等,这些人物和故事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孝道、忠诚、才能等品质的推崇。通过这些典故,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古代中国伦理观念和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历史人物和典故的生动描述。它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