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原文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译文

获取善良和辅助仁德,都依赖于朋友;往来交际,轮流作为主人和客人。

你我心意相通,称为金兰;朋友互相帮助,称为丽泽。

东家称为东主,师傅称为西宾。

父亲所交往的人,尊称为父执;自己所共事的人,称为同袍。

心意相投称为莫逆,老少相交称为忘年。

刎颈之交,如相如与廉颇;总角之交,如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如陈重与雷义;鸡黍之约,如元伯与巨卿。

与善良的人交往,如同进入芝兰之室,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与恶人交往,如同进入鲍鱼之肆,久了就闻不到臭味。

肝胆相照,这才是真正的腹心之友;意气不相投,只能称为口头之交。

彼此不合,称为参商;你我相仇,如同冰炭。

民众失去德行,乾糇因此有过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照在屋梁上,思念的颜色;暮云春树,想望的丰仪。

王阳在位时,贡禹弹冠以待推荐;杜伯无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判袂,是叙别的言辞;拥彗扫门,是迎接的敬意。

陆凯折梅遇到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给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频繁来访无忌,称为入幕之宾;不请自来,称为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的意愿懈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的心意真诚。

蔡邕倒屣以迎接宾客,周公握发以待士。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在路上遇到程生,倾盖而语。

伯牙绝弦失去子期,再也没有知音的人;管宁割席拒绝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给,鲍叔独知管仲的贫困;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的窘境。

要知道主宾之间以情相连,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之间以义相合,应当展现切偲之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注解

金兰:比喻朋友间情投意合,如同金与兰的结合,形容友谊深厚。

丽泽:指朋友间的相互帮助和滋养,如同美丽的泽地滋养万物。

东主:古代对主人的尊称,特指东家的主人。

西宾:古代对师傅或老师的尊称,特指西席的宾客。

父执:指父亲的朋友,尊称为父执。

同袍:指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战友或同事。

莫逆:形容朋友间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对方。

忘年:指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彼此间的情谊超越了年龄的界限。

刎颈交:形容朋友间情谊深厚,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

总角好:指童年时期的好友,形容友谊长久。

胶漆相投:比喻朋友间情投意合,如同胶与漆的结合。

鸡黍之约:指朋友间约定共进简单的饭菜,形容友谊的朴素与真诚。

芝兰之室:比喻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如同进入充满芝兰香气的房间。

鲍鱼之肆:比喻与品德低下的人交往,如同进入充满鲍鱼臭味的市场。

腹心之友:指彼此信任、肝胆相照的朋友。

口头之交:指表面上的朋友,缺乏真正的信任和理解。

参商:指彼此不合,如同参星与商星不相见。

冰炭:比喻彼此相仇,如同冰与炭不相容。

乾糇以愆:指因小事而失去德行,形容人的品德败坏。

他山之石:比喻借助他人的优点或经验来提升自己。

落月屋梁:形容思念之情,如同月亮落在屋梁上。

暮云春树:形容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如同暮云与春树。

王阳在位:指王阳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形容其地位显赫。

贡禹弹冠:指贡禹弹冠以待推荐,形容其等待机会的耐心。

杜伯非罪:指杜伯无罪而被杀,形容冤屈。

左儒宁死:指左儒宁愿死也不屈服于君主,形容其忠诚。

分首判袂:指分别时的辞别,形容离别的悲伤。

拥彗扫门:指迎接宾客时的恭敬,形容对宾客的尊重。

陆凯折梅:指陆凯折梅寄给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王维折柳:指王维折柳赠别,表达离别之情。

入幕之宾:指频繁来访的宾客,形容其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不速之客:指未经邀请而来的客人,形容其突然造访。

醴酒不设:指楚王戊对待士人的态度怠慢,形容其不重视人才。

投辖于井:指汉陈遵为了留住客人而将车辖投入井中,形容其真诚待客。

蔡邕倒屣:指蔡邕倒屣迎接宾客,形容其热情好客。

周公握发:指周公握发等待士人,形容其礼贤下士。

陈蕃器重:指陈蕃器重徐稚,形容其重视人才。

孔子道遇:指孔子在路上遇到程生,形容其与程生的交谈。

伯牙绝弦:指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形容其孤独。

管宁割席:指管宁割席拒绝华歆,形容其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交往。

鲍叔独知:指鲍叔独知管仲的贫困,形容其了解朋友的困境。

绨袍垂爱:指须贾深怜范叔的窘境,形容其同情朋友的困境。

主宾联以情:指主人与宾客之间以情感相联,形容其关系的亲密。

朋友合以义:指朋友之间以义气相合,形容其友谊的深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深刻阐述了朋友间的情谊和交往之道。首先,文中提到‘金兰’和‘丽泽’,分别比喻朋友间情投意合和相互滋养,强调了友谊的深厚和滋养作用。接着,通过‘东主’和‘西宾’的称谓,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主人和师傅的尊重。

文中还提到‘父执’和‘同袍’,分别指父亲的朋友和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战友,体现了对长辈和战友的尊敬与信任。‘莫逆’和‘忘年’则进一步强调了朋友间心意相通和超越年龄的情谊。

通过‘刎颈交’和‘总角好’的典故,文中展现了朋友间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和童年时期的长久友谊。‘胶漆相投’和‘鸡黍之约’则比喻朋友间情投意合和朴素真诚的友谊。

文中还通过‘芝兰之室’和‘鲍鱼之肆’的对比,强调了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与品德低下的人交往的警示。‘腹心之友’和‘口头之交’则进一步区分了真正的朋友和表面上的朋友。

通过‘参商’和‘冰炭’的比喻,文中形象地描述了彼此不合和相仇的状态。‘乾糇以愆’和‘他山之石’则分别警示人们不要因小事失去德行,并鼓励借助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

文中还通过‘落月屋梁’和‘暮云春树’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王阳在位’和‘贡禹弹冠’则展现了古代士人等待机会的耐心和忠诚。

通过‘杜伯非罪’和‘左儒宁死’的典故,文中揭示了冤屈和忠诚的主题。‘分首判袂’和‘拥彗扫门’则分别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和迎接宾客时的恭敬。

文中还通过‘陆凯折梅’和‘王维折柳’的典故,表达了思念和离别之情。‘入幕之宾’和‘不速之客’则分别形容了频繁来访的宾客和未经邀请而来的客人。

通过‘醴酒不设’和‘投辖于井’的对比,文中展现了对待士人的不同态度。‘蔡邕倒屣’和‘周公握发’则分别形容了热情好客和礼贤下士的品质。

文中还通过‘陈蕃器重’和‘孔子道遇’的典故,展现了重视人才和与志同道合者交谈的情景。‘伯牙绝弦’和‘管宁割席’则分别表达了失去知音的孤独和拒绝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交往的决心。

最后,通过‘鲍叔独知’和‘绨袍垂爱’的典故,文中展现了了解朋友困境和同情朋友窘境的情怀。‘主宾联以情’和‘朋友合以义’则强调了主人与宾客之间以情感相联和朋友之间以义气相合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深刻阐述了朋友间的情谊和交往之道,强调了友谊的深厚、滋养作用以及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的重要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9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