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兄弟-原文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
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
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
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
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
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兄弟-译文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
应该给予同气连枝的光彩,不要伤害手足之间的情谊。
玉昆金友,羡慕兄弟都贤能;伯埙仲篪,说的是声音和气息相应和。
兄弟和睦,称之为花萼相互辉映;兄弟共同进步,称之为棠棣竞相开放。
在患难中相互照顾,像鹡鸰在原野上;手足分离,像雁群中折断了翅膀。
元方和季方都有盛德,祖太丘称他们为难得的兄弟;宋郊和宋祁都中了元,当时人称他们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到了八龙的美誉;河东的兄弟,有三凤的美名。
东征时周公大义灭亲;遇到贼人时,赵孝以身代弟。
煮豆燃萁,说的是互相伤害;斗粟尺布,讥讽的是不能相容。
兄弟争斗,说的是兄弟之间的争斗;天生羽翼,说的是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
姜家的大被一起睡觉,宋君灼艾而分担痛苦。
田氏分财,忽然庭前的荆树枯萎了;夷齐让国,一起采首阳的蕨薇。
虽然说安宁的日子,不如朋友;但实际上现在的人,都不如兄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兄弟-注解
同气之光:指兄弟之间血脉相连,共同的光荣和成就。
手足之雅:比喻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和谐相处。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之间都非常优秀,如同珍贵的玉石和黄金。
伯埙仲篪:古代乐器,比喻兄弟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花萼相辉:比喻兄弟之间相互辉映,共同进步。
棠棣竞秀:比喻兄弟之间相互竞争,共同成长。
鹡鸰之在原:比喻兄弟在困难时相互扶持。
雁行之折翼:比喻兄弟分离,如同雁群中失去一只翅膀。
元方季方:指兄弟两人都有高尚的品德。
难弟难兄:指兄弟之间相互尊重,难以分出高下。
宋郊宋祁:指兄弟两人都中了状元。
大宋小宋:指兄弟两人都很有成就。
八龙:比喻兄弟八人都非常优秀。
三凤:比喻兄弟三人都非常有才华。
东征破斧:指周公东征时大义灭亲。
遇贼争死:指赵孝在遇到盗贼时,愿意替弟弟去死。
煮豆燃萁: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害。
斗粟尺布:比喻兄弟之间互相不容。
兄弟阋墙:指兄弟之间发生争斗。
天生羽翼:比喻兄弟之间天生相亲相爱。
姜家大被:指姜家兄弟同盖一床大被,象征兄弟情深。
宋君灼艾:指宋君用艾草灼烧自己,分担弟弟的痛苦。
田氏分财:指田氏兄弟分家时,庭前的荆树突然枯萎。
夷齐让国:指夷齐兄弟互相谦让国君之位。
友生:指朋友。
兄弟:指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二-兄弟-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深刻阐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首先,文中提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强调了兄弟关系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接着,通过‘玉昆金友’、‘伯埙仲篪’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文中还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如‘元方季方俱盛德’、‘宋郊宋祁俱中元’等,展示了兄弟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提到了‘煮豆燃萁’、‘斗粟尺布’等负面典故,警示兄弟之间不应互相残害和不容。
此外,文中还通过‘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等具体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兄弟之间在患难时的相互扶持和分担。最后,文中总结道‘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再次强调了兄弟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全面展示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