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三-饮食-原文
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
御食曰珍馐,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
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尽是香茗。
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
竹叶青,状元红,俱为美酒;葡萄绿,珍珠红,悉是香醪。
五斗解酲,刘伶独溺于酒;两腋生风,卢仝偏嗜乎茶。
茶曰酪奴,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长腰。
太羹玄酒,亦可荐馨;尘饭涂羹,焉能充饿。
酒系杜康所造,腐乃淮南所为。
僧谓鱼曰水梭花,僧谓鸡曰穿篱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羔酒自劳,田家之乐;含哺鼓腹,盛世之风。
人贪食曰徒餔啜,食不敬曰嗟来食。
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未获同食,曰向隅;谢人赐食,曰饱德。
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
饮食贫难曰半菽不饱,厚恩图报曰每饭不忘。
谢扰人曰兵厨之扰,谦待薄曰草具之陈。
白饭青刍,待仆马之厚;炊金爨玉,谢款客之隆。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披风;冬月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君侧元臣,若作酒醴之麴蘖;朝中冢宰,若作和羹之盐梅。
宰肉甚均,陈平见重于父老;戛羹示尽,邱嫂心厌乎汉高。
毕卓为吏部而盗酒,逸兴太豪;越王爱士卒而投醪,战气百倍。
惩羹吹齑,谓人惩前警后;酒囊饭袋,谓人少学多餐。
隐逸之士,漱石枕流;沉湎之夫,藉糟枕曲。
昏庸桀纣,胡为酒池肉林;苦学仲淹,惟有断齑画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三-饮食-译文
甘甜酥脆、肥腻的食物,被称为腐蚀肠道的毒药;粗茶淡饭,难以与丰盛的宴席相比。
皇帝的食物被称为珍馐,白米被称为玉粒。
好酒被称为青州从事,次酒被称为平原督邮。
鲁酒和茅柴都是劣质酒;龙团和雀舌都是名贵的茶。
待客时礼节不周,被称为不设醴酒;款待客人非常简薄,被称为只留脱粟。
竹叶青和状元红都是美酒;葡萄绿和珍珠红都是香醇的酒。
刘伶喝五斗酒解醉,独爱酒;卢仝喝茶后两腋生风,偏爱茶。
茶被称为酪奴,又被称为瑞草;米被称为白粲,又被称为长腰。
太羹和玄酒也可以用来祭祀;尘土般的饭和涂泥般的羹,怎能充饥。
酒是杜康发明的,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僧人把鱼称为水梭花,把鸡称为穿篱菜。
站在水边羡慕鱼,不如回去织网;扬汤止沸,不如撤去柴火。
用羔羊和美酒犒劳自己,是农家的乐趣;含着食物鼓着肚子,是盛世的风气。
人贪吃被称为徒餔啜,吃饭不敬被称为嗟来食。
吃得再多也不满足,被称为饕餮之徒;看到食物流口水,被称为有欲炙之色。
没能一起吃饭,被称为向隅;感谢别人赐予食物,被称为饱德。
安步可以代替乘车,晚食可以代替吃肉。
饮食贫困难以饱腹,被称为半菽不饱;厚恩图报,被称为每饭不忘。
感谢打扰被称为兵厨之扰,谦逊待客被称为草具之陈。
用白饭和青草喂马,是厚待仆马;用金炊玉煮,是隆重款待客人。
家贫待客,只能抹月披风;冬天邀请宾客,只能敲冰煮茶。
君主身边的大臣,就像酿酒用的麴蘖;朝中的宰相,就像调羹用的盐梅。
陈平分肉非常公平,受到父老的敬重;邱嫂把羹汤倒掉,表示对汉高祖的不满。
毕卓做吏部时偷酒,逸兴太豪;越王爱士兵而投酒,战气百倍。
惩羹吹齑,是说人从过去的教训中警醒;酒囊饭袋,是说人学问少而吃得多。
隐逸之士,以石为枕,以流水漱口;沉湎于酒的人,以酒糟为枕,以酒曲为席。
昏庸的桀纣,为何要建酒池肉林;苦学的范仲淹,只能断齑画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三-饮食-注解
甘脆肥脓:指美味而油腻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疾病。
羹藜含糗:指简单的食物,如藜羹和干粮。
太牢:古代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象征丰盛的食物。
珍馐:珍贵美味的食物。
玉粒:指白米,形容其洁白如玉。
青州从事:指好酒,青州以产酒闻名。
平原督邮:指次等的酒,平原地区产的酒。
鲁酒茅柴:指薄酒,鲁地产的酒和茅草酿的酒。
龙团雀舌:指上等的茶叶,龙团和雀舌都是名茶。
醴酒不设:指待客不周,没有准备酒水。
脱粟相留:指待客简单,只有粗粮。
竹叶青、状元红:均为美酒名。
葡萄绿、珍珠红:均为美酒名。
五斗解酲:指饮酒过量,刘伶以酒解愁。
两腋生风:指饮茶后的清爽感觉,卢仝嗜茶。
酪奴:茶的别称。
瑞草:茶的别称。
白粲:指白米。
长腰:指白米。
太羹玄酒:指简单的食物和酒水。
尘饭涂羹:指虚假的食物,不能充饥。
杜康:传说中酒的发明者。
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传说中豆腐的发明者。
水梭花:僧人对鱼的称呼。
穿篱菜:僧人对鸡的称呼。
临渊羡鱼:比喻空想而不行动。
扬汤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
羔酒自劳:指农家自酿的酒,象征田园生活的乐趣。
含哺鼓腹:指盛世中人们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徒餔啜:指贪吃的人。
嗟来食:指不敬的食物。
饕餮之徒:指贪食的人。
欲炙之色:指对美食的渴望。
向隅:指未能与他人同食。
饱德:指感谢他人的赐食。
安步当车:指步行代替乘车,象征简朴生活。
晚食当肉:指晚吃饭如同吃肉,象征满足。
半菽不饱:指饮食贫乏,吃不饱。
每饭不忘:指时刻铭记他人的恩情。
兵厨之扰:指感谢他人的款待。
草具之陈:指谦称自己的款待简陋。
白饭青刍:指待客的厚道。
炊金爨玉:指款待客人的丰盛。
抹月披风:指家贫待客的简单。
敲冰煮茗:指冬日待客的雅致。
酒醴之麴蘖:指君主的辅佐大臣。
和羹之盐梅:指朝中的重要官员。
宰肉甚均:指陈平在分肉时的公平,受到父老的尊重。
戛羹示尽:指邱嫂对汉高祖的不满。
毕卓:指毕卓因盗酒而被贬官。
越王投醪:指越王勾践为激励士兵而投酒于河。
惩羹吹齑: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
酒囊饭袋:指没有学问只会吃喝的人。
漱石枕流:指隐士的生活。
藉糟枕曲:指沉湎于酒的人。
酒池肉林:指昏庸君主的奢靡生活。
断齑画粥:指苦学的生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三-饮食-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饮食文化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食物的态度。文中不仅提到了各种美食和美酒,还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对食物的不同态度和生活方式。例如,’甘脆肥脓’与’羹藜含糗’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与饮食相关的典故和成语,如’临渊羡鱼’、’扬汤止沸’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这些典故,作者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僧人对食物的特殊称呼,如’水梭花’、’穿篱菜’,这些称呼反映了僧人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生活态度。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展示了不同阶层和群体对食物的不同看法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饮食文化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还通过对比和典故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