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武职-原文
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
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
都阃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
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
以车为户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
下杀上谓之弑,上伐下谓之征。
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
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
为君泄恨曰敌忾;为国救难曰勤王。
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己绩;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按辔徐行。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羞与哙等伍,韩信降作淮阴;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
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
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连抱之材。
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自古英雄,难以枚举;欲详将略,须读《武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武职-译文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固然是文人中最著名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则是武将中多奇才的。
范仲淹胸中藏有数万甲兵,楚霸王项羽在江东有八千子弟兵。
孙膑和吴起,他们的军事策略值得夸赞;穰苴和尉缭,他们的兵法深不可测。
姜太公著有《六韬》,黄石公著有《三略》。
韩信带兵,越多越好;毛遂讥讽众人,平庸无奇。
大将被称为国家的屏障,武士被称为武弁。
都督被称为大镇国,总兵被称为大总戎。
都阃就是都司,参戎就是参将。
千户有户侯的尊称,百户有百宰的称呼。
以车为门户称为辕门,公开显示战功称为露布。
下级杀上级称为弑,上级讨伐下级称为征。
两军交锋称为对垒,求和称为求成。
战胜归来称为凯旋,战败逃跑称为奔北。
为君主泄恨称为敌忾;为国家救难称为勤王。
胆破心寒,形容敌人被慑服的样子;风声鹤唳,形容士兵败北时的惊恐。
汉朝的冯异在论功时,独自站在大树下,不夸耀自己的功绩;汉文帝曾经慰劳军队,亲自到细柳营,按着马缰缓缓前行。
苻坚自夸将领众多,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能出众,处在囊中便能脱颖而出。
羞于与樊哙等人为伍,韩信降为淮阴侯;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羞于回到故乡。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卫青曾是牧猪的奴隶,樊哙曾是屠狗的人。
求才不要苛求完美,不要因为两个鸡蛋而放弃国家的屏障;用人如同用木,不要因为一寸朽木而放弃连抱的大材。
总之,君子的身份可以大可以小;丈夫的志向能屈能伸。
自古以来的英雄,难以一一列举;想要详细了解军事策略,必须阅读《武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武职-注解
韩柳欧苏: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中的著名文学家。
起翦颇牧:指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称。
楚项羽:西楚霸王,秦末起义军领袖,以勇猛著称。
孙膑吴起: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改革家。
穰苴尉缭:穰苴,春秋时期齐国名将;尉缭,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姜太公: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著有《六韬》。
黄石公:传说中的人物,著有《三略》。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名士,以自荐著称。
干城:古代对大将的尊称。
武弁:古代对武士的称呼。
都督:古代军事长官的称号。
总兵:明清时期地方军事长官的称号。
都阃:即都司,明清时期地方军事长官的称号。
参戎:即参将,明清时期地方军事长官的称号。
千户: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千户长称为户侯。
百户:古代军事编制单位,百户长称为百宰。
辕门:古代军营的正门,以车为户。
露布:古代公开宣布战功的文书。
弑:古代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
征:古代指君主对臣子或上级对下级的讨伐。
对垒:两军对峙,准备交战。
求成:求和,寻求和解。
凯旋:战胜而归。
奔北:战败而逃。
敌忾:为君主泄恨,对抗敌人。
勤王:为君主解难,保卫国家。
胆破心寒:形容敌人极度恐惧。
风声鹤唳:形容败军极度恐慌。
冯异:东汉开国功臣,以谦逊著称。
汉文帝:西汉皇帝,以节俭和亲民著称。
细柳营:汉文帝时期周亚夫的军营,以纪律严明著称。
苻坚:前秦皇帝,以自夸将广著称。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著名谋士。
卫青:西汉著名将领,汉武帝时期的名将。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刘邦的得力将领。
干城之将:指能保卫国家的将领。
连抱之材:指能承担重任的人才。
君子之身:指君子的品德和修养。
丈夫之志:指大丈夫的志向和气节。
武经:指《武经七书》,中国古代军事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武职-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文人和武将的列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治武功并重的传统。文中提到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代表了唐宋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武将,则以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战绩,成为了后世军事家学习的典范。
文中还提到了范仲淹、项羽、孙膑、吴起等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和努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军事环境。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作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许多古代军事术语和官职名称,如‘干城’、‘武弁’、‘都督’、‘总兵’等,这些术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制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军事的重视。通过对这些术语的解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军事文化的内涵。
最后,文中提到的‘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强调了君子和大丈夫应具备的品德和志向。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典故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