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原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

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

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

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

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

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

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

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译文

黄帝划分地域,开始区分都城和邑镇;夏禹治理洪水,初步奠定了山川的格局。

宇宙中的山川河流不会改变,但古今对它们的称呼却各不相同。

北京原本属于幽燕地区,金台是它的别称;南京原本是建业,金陵也是它的别名。

浙江是武林地区,原本是越国的领土;江西是豫章地区,又称为吴皋。

福建省属于闽中地区,湖广地区的地名是三楚。

东鲁和西鲁,指的是山东和山西的区分;东粤和西粤,指的是广东和广西的地域。

河南位于华夏的中心,所以称为中州;陕西是长安的所在地,原本是秦国的领土。

四川是西蜀,云南是古滇。

贵州省靠近蛮族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黔地。

东岳是泰山,西岳是华山,南岳是衡山,北岳是恒山,中岳是嵩山,这是天下的五岳。

饶州的鄱阳湖,岳州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鄂州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天下的五湖。

金城汤池,形容城池的坚固;砺山带河,是封建时代的誓盟。

帝都称为京师,故乡称为梓里。

蓬莱和弱水,只有飞仙才能渡过;方壶和员峤,是仙子居住的地方。

沧海桑田,形容世事的变化无常;河清海晏,预示着天下的太平。

水神称为冯夷,又称为阳侯;火神称为祝融,又称为回禄。

海神称为海若,海眼称为尾闾。

希望别人包容称为海涵,感谢别人的恩泽称为河润。

没有牵挂的人称为江湖散人,有豪气的人称为湖海之士。

只求安居乐业,原本没有大志向;能够翻天覆地,才是真正的奇才。

凭空挑起事端,称为平地风波;坚定不移,称为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形容极小的城邑;咽喉、右臂,都是形容要害之地。

独立难以支撑,称为一木难支大厦;英雄自恃,称为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情先失败后成功,称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即将成功却终止,称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用蠡测海,比喻人的见识狭小;精卫衔石,比喻人的徒劳无功。

跋涉形容行路艰难,康庄形容道路平坦。

贫瘠的土地称为不毛之地,肥沃的田地称为膏腴之田。

得到东西却无用,称为如获石田;学问已经大成,称为诞登道岸。

淄渑的味道可以分辨,泾渭的清浊应当区分。

泌水乐饥,隐居不做官;东山高卧,辞去职务寻求安宁。

圣人出现时黄河会变清,太守廉洁时越石会显现。

美好的风俗称为仁里,恶劣的风俗称为互乡。

里名称为胜母,曾子不愿进入;邑号称为朝歌,墨翟掉头返回。

击壤而歌,是尧帝时百姓的自得其乐;让畔而耕,是文王时百姓的相互推让。

费长房有缩地的法术,秦始皇有鞭石的方法。

尧帝时有九年的水患,商汤时有七年的旱灾。

商鞅不仁而开辟阡陌,夏桀无道而伊洛枯竭。

道路上没有人拾取遗失的东西,是因为上面有善政;海上没有波浪,是因为中国有圣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划分了中国的疆域,建立了最初的都邑制度。

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以治水闻名,奠定了中国山川地理的基础。

幽燕:古代中国北方的地域名称,今北京一带。

建业:古代南京的名称,后改称金陵。

武林:古代浙江的别称,因越国而得名。

豫章:古代江西的别称,又称吴皋。

闽中:古代福建的别称。

三楚:古代湖广地区的别称,包括今湖北、湖南一带。

中州:古代河南的别称,因其位于华夏中心而得名。

长安:古代陕西的别称,曾是秦朝的都城。

西蜀:古代四川的别称。

古滇:古代云南的别称。

黔地:古代贵州的别称。

五岳:中国古代五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湖:中国古代五大湖泊,分别是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太湖。

金城汤池:形容城池坚固,难以攻破。

砺山带河:形容封建时代的誓盟,如山般坚固,如河般长久。

京师:古代对帝都的称呼。

梓里:古代对故乡的称呼。

蓬莱弱水:传说中的仙境,只有仙人才能渡过。

方壶员峤:传说中的仙境,仙子的居所。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社会安定。

冯夷:水神的名字。

阳侯:水神的别称。

祝融:火神的名字。

回禄:火神的别称。

海若:海神的名字。

尾闾:海眼的别称。

海涵:形容人的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

河润:感谢他人的恩泽。

江湖散人: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

湖海之士:形容有豪气、志向远大的人。

问舍求田:形容人没有大志,只关心个人利益。

掀天揭地:形容人有非凡的才能和志向。

平地风波:形容突然发生的变故或纠纷。

中流砥柱:形容在困难中坚定不移的人。

黑子、弹丸:形容极小的城邑。

咽喉、右臂:形容要害之地。

一木焉能支大厦:形容一个人难以支撑大局。

丸泥亦可封函关:形容英雄自信,认为即使小事也能成就大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形容事情虽然开始失败,但最终成功。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形容事情即将成功却因小失误而失败。

以蠡测海: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精卫衔石:比喻人徒劳无功。

跋涉:形容行路艰难。

康庄:形容道路平坦。

硗地:形容土地贫瘠。

膏腴之田:形容土地肥沃。

石田:形容得到的东西无用。

诞登道岸:形容学问大成。

淄渑:形容味道可以辨别。

泾渭:形容清浊分明。

泌水乐饥:形容隐居不仕的生活。

东山高卧:形容辞官隐居的生活。

黄河清:形容圣人出现,天下太平。

越石见:形容太守廉洁,百姓安居乐业。

仁里:形容风俗美好的地方。

互乡:形容风俗恶劣的地方。

胜母:形容地名不吉利。

朝歌:古代地名,因墨子回车而得名。

击壤而歌: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自得其乐。

让畔而耕:形容百姓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缩地之方:传说中费长房的神通,能缩短距离。

鞭石之法:传说中秦始皇的神通,能驱使石头。

九年之水患:形容尧帝时期的洪水灾害。

七年之旱灾:形容商汤时期的旱灾。

阡陌开:形容商鞅变法,开垦荒地。

伊洛竭:形容夏桀无道,导致河流干涸。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

海不扬波:形容天下太平,社会安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传说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文中提到的黄帝、夏禹等历史人物,以及五岳、五湖等地理名称,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也体现了他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崇拜。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话传说,如蓬莱弱水、方壶员峤等,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许多成语和典故,如‘沧海桑田’、‘河清海晏’、‘以蠡测海’等,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思想。通过这些成语和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地理、历史、神话传说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社会和人生的启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9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