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他是明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喻世明言》共40篇,是“三言”之一,收录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涉及爱情、婚姻、官场、社会风俗等,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原文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頳尾为西湖。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尊倒玉壶。

这一首诗,乃宋朝士大夫刘季孙《寄苏子瞻自翰苑出守杭州》诗。元来东坡先生苏学士凡两次到杭州:先一次,神宗皇帝熙宁二年,通判杭州;第二次,元佑年中,知杭州军州事。所以临安府多有东坡古迹诗句。后来南渡过江,文章之士极多。惟有洪内翰才名,可继东坡之作。洪内翰曾编了《夷坚》三十二志,有一代之史才。在孝宗朝,圣眷甚隆。因在禁林,乞守外郡,累次上章,圣上方允,得知越州绍兴府。是时淳熙年上,到任时遇春天。有首回文诗,做得极好,乃诗人熊元素所作。诗云:

融融日暖乍晴天,骏马雕鞍绣辔联。风细落花红衬地,雨微垂柳绿拖烟,茸铺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同恨此时良会罕,空飞巧燕舞翩翩。

若倒转念时,又是一首好诗:

翩翩舞燕巧飞空,罕会良时此恨同。前砌玉梢花剪雪,曲江春色草铺茸。烟拖绿柳垂微雨,地衬红花落细风。联辔绣鞍雕马骏,天睛乍暖日融融。

这洪内翰遂安排筵席于镇越堂上,请众官宴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当日果献时新,食烹异味。酒至三杯,众妓中有一妓,姓王,名英。这王英以纤纤春笋柔荑,捧著一管缠金丝龙笛,当筵品弄一曲。吹得清音嘹亮,美韵悠扬,众官听之大喜。这洪内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宝来,诸妓女供侍于面前,对众官乘兴,一时文不加点,扫一只词,唤做《虞美人》。词云:

忽闻碧玉楼头笛,声透晴空碧。宫、商、角、羽任西东,映我奇观惊起碧潭龙。数声呜咽青霄去,不舍《梁州序》。穿云裂石响无踪,惊动梅花初谢玉玲珑。

洪内翰珠玑满腹,锦绣盈肠,一只曲儿,有甚难处?做了呈众官。众官看罢,皆喜道:“语意清新,果是佳作。”

方才夸羡不已,只见一个官员,在众中呵呵大笑,言曰:“学士作此龙笛词,虽然奇妙,此词八句,偷了古人作的杂诗、词中各一句也。”洪内翰看那官人,乃孔通判,讳德明。洪内翰大惊道:“孔丈既知如此,可望见教否?”孔通判乃就筵上,从头一一解之。

第一句道:“忽闻碧玉楼头笛。”偷了张紫微作《道隐》诗中第四句。诗道:

试问清轩可煞青,霜天孤月照蓬瀛。广寒宫里琴三弄,碧玉楼头笛一声。金井辘轳秋水冷,石牀茅舍暮云清。夜来忽作瑶池梦,十二阑干独步行。

第二句道:“声透晴空碧。”偷了骆解元作《王娇姿唱词》中第三句。诗道:

谢氏筵中闻雅唱,何人隔幕在帘帷?一声点破睛空碧,遏住行云不敢飞。

第三句道:“宫、商、角、羽任西东。”偷了曹仙姑作《风响》诗中第二句。诗道:

碾玉悬丝挂碧空,宫、商、角、羽任西东。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第四句道:“映我奇观惊起碧潭龙。”偷了东坡作《橹》诗中第三、第四句。诗道:

伊轧江心激箭冲,天涯无际去无踪。遥遥映我奇观处,料应惊起碧潭龙。

过处第五句道:“数声呜咽青霄去。”偷了朱淑真作《雁》诗中第四句。诗道:

伤怀遣我肠千缕,征雁南来无定据。嘹嘹呖呖自孤飞,数声呜咽青霄去。

第六句道:“不舍《梁州序》。”偷了秦少游作《歌舞》诗中第四句。诗道:

纤腰如舞态,歌韵如莺语。

似锦罩厅前,不舍《梁州序》。

第七句道:“穿云裂石响无踪。”偷了刘两府作《水底火炮》诗中第三句。诗道:

一激轰然如霹雳,万波鼓动鱼龙息。穿云裂石响无踪,却虏驱邪归正直。

临了第八句道:“惊动梅花初谢玉玲珑。”偷了士人刘改之来谒见婺州陈侍郎作《元宵望江南》词中第四句。词道:

元宵景,天气正融融。柳线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珑。明月映高空。贤太守,欢乐与民同。箫鼓聒残灯火市,轮蹄踏破广寒宫。良夜莫匆匆。

孔通判从头解说罢,洪内翰大喜!众官称叹道:“奇哉!奇哉!”洪内翰教左右别办一劝。劝罢,与孔通判道:“适间门下解说得甚妙,甚妙!欲求公作《龙笛》词一首,永为珍赐。”孔通判相谢罢,遂作一词,唤做《水调歌头》。词云:

玉人揎皓腕,纤手映朱唇。龙吟越调孤喷,清浊最堪听。欲度宁王一曲,莫学桓伊三弄,听答兀中丁。忆昔知音客,鉴别在柯亭。至更深,宜月朗,称疏星。天高气爽,霜重水绿与山青。幸遇良宵佳景,轰起一声蕲州,耳畔觉泠泠。裂石穿云去,万鬼尽潜形。

兀的正是:

高才得见高才客,不枉留传纪好音。

说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说这“八难龙笛词”?自家今日不说别的,说两个客人将一对龙笛蕲材,来东峰东岱岳烧献。只因烧这蕲材,却教郑州奉宁军一个上厅行首,有分做两国夫人,嫁一个好汉,后来为当朝四镇令公,名标青史,直到如今,做几回花锦似话说。这未发迹的好汉,却姓甚名谁?怎地发迹变泰?直教:

纵横宇宙三千里,威镇华夷四百州。

有一诗,单道五代兴亡,诗云:

自从唐季坠朝纲,天下生灵被扰攘。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迅扫待真王。

却说是五代唐朝里,有两个客人:王一太,王二太,乃兄弟两人。获得一对蕲州出的龙笛

材,不曾开成笛,天生奇异,根似龙头之状,世所无者。特地将来兖州奉符县东峰东岱岳殿下火池内烧献。烧罢,圣帝赐与炳灵公。炳灵公遂令康、张二圣前去郑州奉宁军,唤开笛阎招亮来。康、张二圣领命,即时到郑州,变做两个凡人,迳来见阎招亮。这阎招亮正在门前开笛,只见两个人来相揖。作揖罢,道:“一个官员,有两管龙笛蕲材,欲请待诏便去开则个。这官员急性,开毕重重酬谢,便等同去。”阎招亮即时收拾了作仗,厮赶二人来。顷刻间,到一个所在。阎招亮擡头看时,只见牌上写道:“东峰东岱岳。”但见:

群山之祖,五岳为尊。上有三十八盘,中有七十二司。水帘映日,天柱插空。九间大殿,瑞光罩碧瓦凝烟;四面高峰,偃仰见金龙吐雾。竹林寺有影无形,看日山藏真隐圣。

阎招亮理会不下。康、张二圣相引去,参拜了炳灵公。将至一阁子内,已安蕲材在桌上,教阎招亮就此开笛。吩咐道:“此乃阴间,汝不可远去。倘行远失路,难以回归。”吩咐毕,二圣自去。

招亮片时开成龙笛。吹其声,清幽可爱。等半晌,不见康、张二圣来。招亮默思量起:“既到此间,不去看些所在,也须可惜。”遂出阁子来。行不甚远,见一座殿宇。招亮走至廊下,听得静鞭声急,遂去窗缝里偷眼看时,只见:

虾须帘卷,雉尾扇开。冕旒升殿,一人端拱坐中间;簪笏随朝,众圣趋蹡分左右。金钟响动,玉磬声频。悠扬天乐五云间,引领百神朝圣帝。

圣帝降辇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阎招亮肚里道:“这个汉,好面熟!”一时间,急省不起他是兀谁。再传圣旨,令押去换铜胆铁心;却令回阳世,为四镇令公,告戒:“切勿妄杀人命。”招亮听得,大惊。忽然一鬼吏喝道:“凡夫怎得在此偷看公事?”当时,阎招亮听得鬼吏叫,急慌走回,来开笛处阁子里坐地。良久之间,康、张二圣,来那阁子里来。见开笛了,同招亮将龙笛来呈。吹其笛,声清韵长。炳灵公大喜道:“教汝福上加福,寿上加寿。”招亮告曰:“不愿加其福寿。招亮有一亲妹阎越英,见为娼妓。但求越英脱离风尘,早得从良,实所愿也。”炳灵公道:“汝有此心,乃凡夫中贤人也,当令汝妹嫁一四镇令公。”招亮拜谢毕,康、张二圣送归。行至山半路高险之处,指招亮看一去处。正看里,被康、张二圣用手打一推,攧将下峭壁岩里去。阎待诏吃一惊,猛闪开眼,却在屋里牀上,浑家和儿女都在身边。问那浑家道:“做甚的你们都守著我眼泪出?”浑家道:“你前日在门前正做生活里,蓦然倒地,便死去。摸你心头时,有些温,扛你在牀上两日。你去下世做甚的来?”招亮从康、张二圣来叫他去许多事,一一都说。屋里人见说,尽皆骇然。自后过了几时,没话说。

时遇冬间,雪降长空,石信道有一首《雪》诗,道得好:

六出飞花夜不收,朝来佳景有宸州。重重玉宇三千界,一一琼台十二楼。庾岭寒梅何处放?章台飞絮几时休?还思碧海银蟾畔,谁驾丹山碧凤游?

其雪转大。阎待诏见雪下,当日手冷,不做生活,在门前闲坐地。只见街上一个大汉过去。阎待诏见了,大惊道:“这个人,便是在东岳换铜胆铁心未发迹的四镇令公,却打门前过去。今日不结识,更待何时?”不顾大雪,撩衣大步赶将来。不多几步,赶上这大汉。进一步,叫道:“官人拜揖。”那大汉却认得阎招亮是开笛的,还个喏,道:“待诏没甚事?”阎待诏道:“今日雪下,天色寒冷。见你过去,特赶来相请,同饮数杯。”便拉入一个酒店里去。这个大汉,姓史,双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字憨儿。开道营长行军兵。按《五代史》本传上载道:“郑州荣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酒罢,各自归家。

明日,阎待诏到妹子阎越英家,说道:“我昨日见一个人来,今日特地来和你说。我多时曾死去两日,东岳开龙笛。见这个人换了铜胆铁心,当为四镇令公,道令你嫁这四镇令公。我日多时,只省不起这个人。昨日忽然见他,我请他吃酒来。”阎越英问道:“是兀谁?”阎招亮接口道:“是那开道营有情的史大汉。”阎越英听得说是他,好场恶气:“我元来合当嫁这般人?我不信!”

自后阎待诏见史弘肇,须买酒请他。史大汉数次吃阎待诏酒食。一日,路上相撞见,史弘肇遂请阎招亮去酒店里,也吃了几多酒共食。阎待诏要还钱,史弘肇那里肯:“相扰待诏多番,今日特地还席。”阎招亮相别了,先出酒店自去。史弘肇看著量酒道:“我不曾带钱来,你厮赶我去营里讨还你。”量酒只得随他去。到营门前,遂吩咐道:“我今日没一文,你且去。我明日自送来,还你主人。”量酒厮带道:“归去吃骂,主人定是不肯。”史大汉道:“主人不肯后要如何?你会事时,便去;你若不去,敬你吃顿恶拳。”量酒没奈何,只得且回。

这史弘肇却走去营门前卖样糜王公处,说道:“大伯,我欠了店上酒钱,没得还。你今夜留门,我来偷你锅子。”王公只当做耍话,归去和那大姆子说:“世界上不曾见这般好笑,史憨儿今夜要来偷我锅子,先来说,教我留门。”大姆子见说,也笑。当夜二更三点前后,史弘肇真个来推大门。力气大,推折了门闩。走入来,两

口老的听得。大姆子道:“且看他怎地?”

史弘肇大惊小怪,走出灶前,掇那锅子在地上,道:“若还破后,难折还他酒钱。”拿条棒敲得当当响。掇将起来,反转覆在头上。不知那锅底里有些水,浇了一头一脸,和身上都湿了。

史弘肇那里顾得乾湿,戴著锅儿便走。王公大叫:“有贼!”披了衣服赶将来。地方听得,也赶将来。

史弘肇吃赶得慌,撇下了锅子,走入一条巷去躲避。谁知筑底巷,却走了死路。鬼慌盘上去人家萧墙,吃一滑,攧将下去。

地方也赶入巷来,见他攧将下去。地方叫道:“阎妈妈,你后门有贼,跳入萧墙来。”

阎行首听得,教你子点蜡烛去来看时,却不见那贼,只见一个雪白异兽:

光闪烁浑疑素练,貌狰狞恍似堆银。遍身毛抖擞九秋霜,一条尾摇动三尺雪。流星眼争闪电,巨海口露血盆。

阎行首见了,吃一惊。定睛再看时,却是史大汉弯跧蹲在东间边。见了阎行首,失张失志,走起来唱个喏。

这阎行首先时见他异相,又曾听得哥哥阎招亮说道他有分发迹,又道我合当嫁他,当时不叫地方捉将去,倒教他入里面藏躲。

地方等了一饷,不听得阎行首家里动静。想是不在了,各散去讫。

阎行首开了前门,放史弘肇出去。

当夜过了。明日饭后,阎行首教人去请哥哥阎待诏来。

阎行首道:“哥哥,你前番说史大汉有分发迹,做四镇令公;道我合当嫁他,我当时不信你说。昨夜后门叫有贼,跳入萧墙来。我和你子点蜡烛去照,只见一只白大虫蹲在地上。我定睛再看时,却是史大汉。我看见他这异相,必竟是个发迹的人。我如今情愿嫁他。哥哥,你怎地做个道理,与我说则个?”

阎招亮道:“不妨,我只就今日,便要说成这头亲。”

阎待诏知道史弘肇是个发迹变泰底人,又见妹子又嫁他,肚里好欢喜,一迳来营里寻他。

史弘肇昨夜不合去偷王公锅子,日里先少了酒钱,不敢出门,阎待诏寻个恰好!遂请他出来,和他说道:“有头好亲,我特来与你说。”

史弘肇道:“说甚么亲?”

阎待诏道:“不是别人,是我妹子阎行首。他随身有若干房财,你意下如何?”

史弘肇道:“好便好,只有三件事,未敢成这头亲。”

阎招亮道:“有那三件事?但说不妨。”

史弘肇道:“第一,他家财由吾使;第二,我入门后,不许再著人客;第三,我有一个结拜的哥哥,并南来北往的好汉,若来寻我,由我留他饮食宿卧。如依得这三件事,可以成亲。”

阎招亮道:“既是我妹子嫁你了,是事都由你。”

当日说成这头亲,回复了妹子,两相情愿了。料没甚下财纳礼,拣个吉日良时,到做一身新衣服,与史弘肇穿著了,招他归来成亲。

约过了两个月,忽上司指挥差往孝义店,转递军期文字。史弘肇到那孝义店,过未得一个月,自押铺已下,皆被他无礼过。只是他身边有这钱肯使,舍得买酒请人,因此人都让他。

忽一日,史弘肇去铺屋里睡。押铺道:“我没兴添这厮来蒿恼人。”正埋冤哩,只见一个人面东背西而来,向前与押铺唱个喏,问道:“有个史弘肇可在这里?”押铺指著道:“见在那里睡。”

只因这个人来寻他,有分教史弘肇发迹变泰。这来底人姓甚名谁?正是:

两脚无凭寰海内,故人何处不相逢。

这个来寻史弘肇的人,姓郭,名威,表字仲文,邢州尧山县人。排行第一,唤做郭大郎。怎生模样?

擡左脚,龙盘浅水;擡右脚,凤舞丹墀。红光罩顶,紫雾遮身。尧眉舜目,禹背汤肩。除非天子可安排,以下诸侯压不得。

这郭大郎因在东京不如意,曾扑了潘八娘子钗子。潘八娘子看见他异相,认做兄弟;不教解去官司,倒养在家中,自好了。因去瓦里看,杀了构栏里的弟子,连夜逃走。走到郑州,来投奔他结拜兄弟史弘肇。到那开道营前,问人时,教来孝义店相寻。

当日,史弘肇正在铺屋下睡著,押铺遂叫觉他来道:“有人寻你,等多时。”史弘肇焦躁,走将起来,问:“兀谁来寻我?”郭大郎便向前道:“吾弟久别,且喜安乐。”

史弘肇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史弘肇道:“哥哥,你莫向别处去,只在我这铺屋下,权且宿卧。要钱盘缠,我家里自讨来使。”

众人不敢道他甚的,由他留这郭大郎在铺屋里宿卧。郭大郎那里住得几日,史弘肇无礼上下。兄弟两人在孝义店上,日逐趁赌,偷鸡盗狗,一味乾颡不美,蒿恼得一村疃人过活不得。没一个人不嫌,没一个人不骂。

话分两头。却说后唐明宗归天,闵帝登位。应有内人,尽令出外嫁人。数中有掌印柴夫人,理会得些个风云气候,看见旺气在郑州界上,遂将带房奁,望旺气而来。来到孝义店王婆家安歇了,要寻个贵人。

柴夫人住了几日,看街上往来之人,皆不入眼。看著王婆道:“街上如何直恁地冷静?”王婆道:“覆夫人,要热闹容易。夫人放买市,这经纪人都来赶趁,街上便热闹。”

夫人道:“婆婆也说得是。”便教王婆四下说教人知:“来日柴夫人买市。”

郭大郎兄弟两人听得说,商量道:“我们何自撰几钱买酒吃?明朝卖甚的好?”

史弘肇道:“只是卖狗肉。问人借个盘子和架子、砧刀,那里去偷只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

郭大郎道:“只是坊佐人家,没这狗子;寻常被我们偷去煮吃尽了,近来都不养狗了。”

史弘肇道:“村东

王保正家有只好大狗子,我们便去对付休。”

两个迳来王保正门首,一个引那狗子,一个把条棒,等他出来,要一棒捍杀打将去。

王保正看见了,便把三百钱出来道:“且饶我这狗子,二位自去买碗酒吃。”

史弘肇道:“王保正,你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郭大郎道:“看老人家面上,胡乱拿去罢。”

两个连夜又去别处偷得一只狗子,撏剥乾净了,煮得稀烂。

明日,史弘肇顶著盘子,郭大郎驼著架子,走来柴夫人幕次前,叫声:“卖肉。”

放下架子,阁那盘子在上。

夫人在帘子里看见郭大郎,肚里道:“何处不觅?甚处不寻?这贵人却在这里。”

使人从把出盘子来,教簇一盘。

郭大郎接了盘子,切那狗肉。

王婆正在夫人身边,道:“覆夫人,这个是狗肉,贵人如何吃得?”

夫人道:“买市为名,不成要吃?”教管钱的支一两银子与他。

郭大郎兄弟二人接了银子,唱喏谢了自去。

少间,买市罢。

柴夫人看著王婆道:“问婆婆,央你一件事。”

王婆道:“甚的事?”

夫人道:“先时卖狗的两个汉子,姓甚的?在那里住?”

王婆道:“这两个最不近道理。切肉的姓郭,顶盘子姓史,都在孝义坊铺屋下睡卧。不知夫人问他两个,做甚么?”

夫人说:“奴要嫁这一个切肉姓郭的人,就央婆婆做媒,说这头亲则个。”

王婆道:“夫人偌大个贵人,怕没好亲得说,如何要嫁这般人?”

夫人道:“婆婆莫管,自看见他是个发迹变泰的贵人,婆婆便去说则个。”

王婆既见夫人恁地说,即时便来孝义店铺屋里,寻郭大郎,寻不见。

押铺道:“在对门酒店里吃酒。”

王婆迳过来酒店门口,揭那青布帘,入来见了他弟兄两个,道:“大郎,你却吃得酒下!有场天来大喜事,来投奔你,划地坐得牢里!”

郭大郎道:“你那婆子,你见我撰得些个银子,你便来要讨钱。我钱却没与你,要便请你吃碗酒。”

王婆便道:“老媳妇不来讨酒吃。”

郭大郎道:“你不来讨酒吃,要我一文钱也没。你会事时,吃碗了去。”

史弘肇道:“你那婆子,忒不近道理!你知我们性也不好,好意请你吃碗酒,你却不吃。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早是夫人教买了。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吃一顿拳踢去了。”

王婆道:“老媳妇不是来讨酒和钱。适来夫人问了大郎,直是欢喜,要嫁大郎,教老媳妇来说。”

郭大郎听得说,心中大怒,用手打王婆一个漏掌风。

王婆倒在地上道:“苦也!我好意来说亲,你却打我!”

郭大郎道:“兀谁调发你来厮取笑!且饶你这婆子,你好好地便去,不打你。他偌大个贵人,却来嫁我?”

王婆鬼慌,走起来,离了酒店,一迳来见柴夫人。

夫人道:“婆婆说亲不易。”

王婆道:“教夫人知,因去说亲,吃他打来。道老媳妇去取笑他。”

夫人道:“带累婆婆吃亏了。没奈何,再去走一遭。先与婆婆一只金钗子,事成了,重重谢你。”

王婆道:“老媳妇不敢去。再去时,吃他打杀了,也没人劝。”

夫人道:“我理会得。你空手去说亲,只道你去取笑他;我教你把这件物事将去为定,他不道得不肯。”

王婆问道:“却是把甚么物事去?”

夫人取出来,教那王婆看了一看,諕杀那王婆。这件物,却是甚的物?

君不见张负有女妻陈平,家居陋巷席为门。门外多逢长者辙,丰姿不是寻常人。又不见单父吕公善择婿,一事樊侯一刘季。风云际会十年间,樊作诸侯刘作帝。从此英名传万古,自然光彩生门户。君看如今嫁女家,只择高楼与豪富。

夫人取出定物来,教王婆看,乃是一条二十五两金带。教王婆把去,定这郭大郎。

王婆虽然适间吃了郭大郎的亏,凡事只是利动人心,得了夫人金钗子,又有金带为定,便忍脚不住。即时提了金带,再来酒店里来。

王婆路上思量道:“我先时不合空手去,吃他打来。如今须有这条金带,他不成又打我?”

来到酒店门前,揭起青布帘,他兄弟两个,兀自吃酒未了。

走向前,看著郭大郎道:“夫人教传语,恐怕大郎不信,先教老媳妇把这条二十五两金带来定大郎,却问大郎讨回定。”

郭大郎肚里道:“我又没一文,你自要来说,是与不是,我且落得拿了这条金带,却又理会。”

当时叫王婆且坐地,叫酒保添只盏来,一道吃酒。

吃了一盏酒,郭大郎觑著王婆道:“我那里来讨物事做回定?”

王婆道:“大郎身边胡乱有甚物,老媳妇将去,与夫人做回定。”

郭大郎取下头巾,除下一条鏖糟臭油边子来,教王婆把去做回定。

王婆接了边子,忍笑不住,道:“你的好省事!”

王婆转身回来,把这边子递与夫人。

夫人也笑了一笑,收过了。

自当日定亲以后,免不得拣个吉日良时,就王婆家成这亲。

遂请叔叔史弘肇,又教人去郑州请婶婶阎行首来相见了。

柴夫人就孝义店嫁了郭大郎,却卷帐回到家中,住了几时。

夫人忽一日看著丈夫郭大郎道:“我夫若只在此相守,何时会得发迹?不若写一书,教我夫往西京河南府,去见我母舅符令公,可求立身进步之计,若何?”

郭大郎道:“深感吾妻之意。”

遂依其言。

柴夫人修了书,安排行装,择日教这贵人上路。

行时红光罩体,坐后紫雾随身。朝登紫陌,一条捍棒作朋俦;暮宿邮亭,壁上孤灯为伴侣。他时变豹贵非常,

把棒在手,唱了喏,部者喝教二人放对。

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山东大擂,鳌鱼口内喷来;河北夹枪,昆仑山头泻出。三转身,两攧脚。旋风响,卧乌鸣。遮拦架隔,有如素练眼前飞;打龊支撑,不若耳边风雨过。

两人就在厅前使那棒,一上一下,一来一往,鬬不得数合,令公符彦卿在厅上看见,喝采不迭。

羊祜病中推杜预,叔牙囚里荐夷吾。堪嗟四海英雄辈,若个男儿识大夫?

两人就厅下使棒。李霸遇那里奈何得这贵人?被郭大郎一棒打翻。符令公大喜!即时收在帐前,遂差这贵人做大部署,倒在李霸遇之上。郭大郎拜谢了令公,在河南府当职役。过了几时,没话说。

忽一日,郭部署出衙门闲干事。行至市中,只见食店前一个官人,坐在店前大惊小怪,呼左右教打碎这食店。贵人一见,遂问过卖:“这官人因甚的在此喧哄寻闹?”过卖扯著部署在背后去告诉道:“这官人乃是地方中有名的尚衙内,半月前见主人有个女儿,十八岁,大有颜色。这官人见了一面,归去教人来传语道:『太夫人教请小娘子过来,说话则个。若是你家缺少钱物,但请见谕。』主人道:『我家岂肯卖女儿?只割舍得死!』尚衙内见主人不肯,今日来此掀打。”贵人见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雄威动,凤眼圆睁;烈性发,龙眉倒竖。两条忿气,从脚底板赁到顶门。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郭部署向前与尚衙内道:“凡人要存仁义,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郭威言轻,请尊官上马若何?”衙内焦躁道:“你是何人?”贵人道:“姓郭,名威,乃是河南府符令公手下大部署。”衙内说:“各无所辖,焉能管我?左右,为我殴打这厮!”贵人大怒道:“我好意劝你,却教左右打我,你不识我性!”用左手捽住尚衙内,右手就身边拔出压衣刀在手,手起刀落,尚衙内性命如何?

欲除天下不平事,方显人间大丈夫。

郭部署路见不平,杀了尚衙内,一行人从都走。贵人迳来河南府内自首。符令公出厅,贵人覆道:“告令公,郭威杀了欺压良善之贼,特来请罪。”符令公问了起末,喝左右取长枷枷了,押下司理院问罪。怎见得司理院的利害?

古名“廷尉”,亦号“推官”。果然是事不通风,端的底令人丧胆。庞眉节级,执黄荆俨似牛头;努目押牢,持铁索浑如罗刹。枷分三等,取勘情重情轻;牢眼四方,分别当生当死。风声紧急,乌鸦鸣噪勘官厅;日影参差,绿柳遮笼萧相庙。转头逢五道,开眼见阎王。

当日,那承吏王琇承了这件公事。罪人入狱,教狱子絣在廓上,一面勘问。不多时,符令公钧旨,叫王琇来偏厅上。令公见王琇,遂吩咐几句,又把笔去那桌子面上写四字。王琇看时,乃是:“宽容郭威。”王琇道:“律有明条,领钧旨。”令公焦躁,遂转屏风入府堂去。王琇急慌,唱了喏,闷闷不已,迳回来司房,伏案而睡。见一条小赤蛇儿,戏于案上。王琇道:“作怪!”遂赶这蛇。急赶急走,慢赶慢走;赶到东乙牢,这蛇入牢眼去,走上贵人枷上,入鼻内从七窍中穿过。王琇看这个贵人时,红光罩定,紫雾遮身。理会未下,就司房里飒然睡觉。元来人困后,多是肚中不好了,有那与决不下的事,或是手头窘迫,忧愁思虑。故“困”字著个“贫”字,谓之“贫困”;“愁”字,谓之“愁困”;“忧”字,谓之“忧困”;不成“喜困”、“欢困”。王琇得了这一梦,肚里道:“可知符令公教我宽容他,果然好人识好人。”王琇思量半晌,只是未有个由头出脱他。

不知这贵人直有许多攧扑:自幼便没了亲爹,随母嫁潞州常家;后来因事离了河北,筑筑磕磕,受了万千不易,甫能得符令公周全,做大部署;又去闲管事,惹这场横祸。至夜,居民遗漏。王琇眉头一纵,计从心上来。只就当夜,教这贵人出牢狱。当时王琇思量出甚计来?正是:

袖中伸出拿云手,提起天罗地网人。

当夜黄昏后,忽居民遗漏。王琇急去禀令公,要就热乱里放了这贵人,只做因火狱中走了。令公大喜!元来令公日间已写下书,只要做道理放他,遂付书与王琇。王琇接了书,来狱中疏了贵人戴的枷;拿顶头巾,教贵人裹了;把符令公的书与贵人。吩咐道:“令公教你去汴京见刘太尉,可便去,不宜迟。”贵人得放出,火尚未灭。趁那撩乱之际,急走去部署房里,收拾些钱物,当夜迤逦奔那汴京开封府路上来。

不则一日,到开封府,讨了安歇处。明日早,迳往殿司衙门俟候下书。等候良久,刘太尉朝殿而回。只见:

青凉伞招颭如云,马领下珠缨拂火。

乃是侍卫亲军、左金吾卫、上将军、殿前都指挥使刘知远。贵人走向前,应声喏,覆道:“西京符令公有书拜呈,乞赐台览。”刘太尉教人接了书,陪入衙。刘大尉拆开书看了,教下书人来厅前参拜了。刘太尉见郭威生得清秀,是个发迹的人,留在帐前作牙将使唤,郭威拜谢讫。

自后过来得数日,刘太尉因操军回衙,打从桑维翰丞相府前过。是日,桑维翰与夫人在看街里,观看往来军民。刘知远头踏,约有三百馀人,真是威严可畏。夫人看著桑维翰道:“相公见否?”桑维翰道:“此是刘太尉”。夫人说:“此人威严若此,想官大似相公。”桑维翰笑曰:“此一武夫耳,何足道哉?看我呼至帘前,使此

人鞠躬听命。”

夫人道:“果如是,妾当奉劝;如不应其言,相公当劝妾一杯酒。”

桑维翰即时令左右呼召刘太尉,又令人安靴在帘里,传钧旨赶上刘太尉,取覆道:“相公呼召太尉。”

刘知远随即到府前下马,至堂下躬身应喏。正是:

直饶百万将军贵,也须堂下拜靴尖。

刘太尉在堂下俟候,耽阁了半日,不闻钧旨。

桑维翰与夫人饮酒,忘了发付,又没人敢去察覆。

到晚,刘太尉只得且归,到衙内焦躁道:“大丈夫功名,自以弓马得之,今反被腐儒相侮。”

到明日五更,至朝见处,见桑维翰下马,入閤子里去。

刘知远心中大怒:“昨日侮我,教我看靴尖唱喏,今日有何面目相见?”

因此怀忿,在朝见处,有犯桑维翰。

晋帝遂令刘知远出镇太原府。

那里是刘知远出镇太原府,则是那史弘肇合当出来,发迹变泰!正是:

特意种花栽不活,等闲携酒却成欢。

刘知远出镇太原府为节度使,日下朝辞出国门。

择了日,进发赴任。

刘太尉先同帐下官属,带行亲随起发,前往太原府。

留郭牙将在后,管押钧眷。

行李担仗,当日起发。

朱旗颭颭,彩帜飘飘。

带行军卒,人人腰跨剑和刀;将佐亲随,个个腕悬鞭与简。

晨鸡啼后,束装晓别孤村;红日斜时,策马暮登高岭。

经野市,过溪桥;歇邮亭,宿旅驿。

早起看浮云陪晓翠,晚些见落日伴残霞。

指那万水千山,迤逦前进。

刘知远方行得一程,见一所大林:

干耸千寻,根盘百里。

掩映绿阴似障,槎牙怪木如龙。

下长灵芝,上巢彩凤。

柔条微动,生四野寒风;嫩叶初开,铺半天云影。

阔遮十里地,高拂九霄云。

刘太尉方欲待过,只见前面走出一队人马,拦住路。

刘太尉吃一惊,将为道是强人,却待教手下将佐安排去抵敌。

只见众人摆列在前,齐唱一声喏。

为首一人禀覆道:“侍卫司差军校史弘肇,带领军兵,接太尉节使上太原府。”

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史弘肇不则一日,随太尉到太原府。

后面钧眷到,史弘肇见了郭牙将,扑翻身体便拜。

兄弟两人再厮见,又都遭际刘太尉,两人为左右牙将。

后因契丹灭了石晋,刘太尉起兵入汴,史、郭二人为先锋,驱除契丹,代晋家做了皇帝,国号后汉。

史弘肇自此直发迹,做到单、滑、宋、汴四镇令公。

富贵荣华,不可尽述。

碧油旞拥,皂纛旗开。

壮士携鞭,佳人捧扇。

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厨。

两行红袖引,一对美人扶。

这话本是京师老郎流传。

若按欧阳文忠公所编的《五代史》正传上载道: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

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军,汉高祖典禁军为军校。

其后汉高祖镇太原,使将武节左右指挥,领雷州刺史。

以功拜忠武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再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拜中书令。

周太祖郭威即位之日,弘肇已死,追封郑王。

诗曰:

结交须结英与豪,劝君莫结儿女曹。

英豪际会皆有用,儿女柔脆空烦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译文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疲倦地压着鳌头请求左符,笑着寻找红色的尾巴为了西湖。两三位贤明的守臣离去并不远,六一清风的传统今天并不孤单。四海都知道我的白发已满,重阳节时是否曾插过菊花?聚星堂上谁会先到?想要靠近金尊倒玉壶。

这首诗是宋朝士大夫刘季孙的《寄苏子瞻自翰苑出守杭州》。原来东坡先生苏学士曾两次到杭州:第一次是在神宗皇帝熙宁二年,担任通判;第二次是在元佑年间,担任知杭州军州事。因此临安府有很多东坡的古迹和诗句。后来南渡过江,文章之士极多。只有洪内翰的才名,可以继承东坡的作品。洪内翰曾编撰了《夷坚》三十二志,有一代史才。在孝宗朝,圣眷甚隆。因在禁林,请求外放,多次上章,圣上才允许,得知越州绍兴府。当时是淳熙年,到任时正值春天。有一首回文诗,写得极好,是诗人熊元素所作。诗云:

阳光温暖,天气突然晴朗,骏马雕鞍绣辔相连。微风吹落红花衬地,细雨垂柳绿拖烟,茸茸的草色铺满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同恨此时良会罕,空飞巧燕舞翩翩。

如果倒过来念,又是一首好诗:

翩翩舞燕巧飞空,罕会良时此恨同。前砌玉梢花剪雪,曲江春色草铺茸。烟拖绿柳垂微雨,地衬红花落细风。联辔绣鞍雕马骏,天睛乍暖日融融。

洪内翰于是在镇越堂上安排筵席,请众官宴会。那四司六局负责供应的人都在堂下,非常有序。当日果然献上了时新的果品,烹制了美味的食物。酒至三杯,众妓中有一妓,姓王,名英。这王英用纤纤春笋般的手指,捧着一管缠金丝的龙笛,在筵席上吹奏一曲。吹得清音嘹亮,美韵悠扬,众官听后大喜。洪内翰令左右取来文房四宝,诸妓女供侍于面前,对众官乘兴,一时文不加点,扫一只词,叫做《虞美人》。词云:

忽闻碧玉楼头笛,声透晴空碧。宫、商、角、羽任西东,映我奇观惊起碧潭龙。数声呜咽青霄去,不舍《梁州序》。穿云裂石响无踪,惊动梅花初谢玉玲珑。

洪内翰珠玑满腹,锦绣盈肠,一只曲儿,有什么难处?做了呈给众官。众官看罢,皆喜道:“语意清新,果是佳作。”

方才夸羡不已,只见一个官员,在众中呵呵大笑,言曰:“学士作此龙笛词,虽然奇妙,此词八句,偷了古人作的杂诗、词中各一句也。”洪内翰看那官人,乃孔通判,讳德明。洪内翰大惊道:“孔丈既知如此,可望见教否?”孔通判乃就筵上,从头一一解之。

第一句道:“忽闻碧玉楼头笛。”偷了张紫微作《道隐》诗中第四句。诗道:

试问清轩可煞青,霜天孤月照蓬瀛。广寒宫里琴三弄,碧玉楼头笛一声。金井辘轳秋水冷,石牀茅舍暮云清。夜来忽作瑶池梦,十二阑干独步行。

第二句道:“声透晴空碧。”偷了骆解元作《王娇姿唱词》中第三句。诗道:

谢氏筵中闻雅唱,何人隔幕在帘帷?一声点破睛空碧,遏住行云不敢飞。

第三句道:“宫、商、角、羽任西东。”偷了曹仙姑作《风响》诗中第二句。诗道:

碾玉悬丝挂碧空,宫、商、角、羽任西东。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第四句道:“映我奇观惊起碧潭龙。”偷了东坡作《橹》诗中第三、第四句。诗道:

伊轧江心激箭冲,天涯无际去无踪。遥遥映我奇观处,料应惊起碧潭龙。

过处第五句道:“数声呜咽青霄去。”偷了朱淑真作《雁》诗中第四句。诗道:

伤怀遣我肠千缕,征雁南来无定据。嘹嘹呖呖自孤飞,数声呜咽青霄去。

第六句道:“不舍《梁州序》。”偷了秦少游作《歌舞》诗中第四句。诗道:

纤腰如舞态,歌韵如莺语。

似锦罩厅前,不舍《梁州序》。

第七句道:“穿云裂石响无踪。”偷了刘两府作《水底火炮》诗中第三句。诗道:

一激轰然如霹雳,万波鼓动鱼龙息。穿云裂石响无踪,却虏驱邪归正直。

临了第八句道:“惊动梅花初谢玉玲珑。”偷了士人刘改之来谒见婺州陈侍郎作《元宵望江南》词中第四句。词道:

元宵景,天气正融融。柳线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珑。明月映高空。贤太守,欢乐与民同。箫鼓聒残灯火市,轮蹄踏破广寒宫。良夜莫匆匆。

孔通判从头解说罢,洪内翰大喜!众官称叹道:“奇哉!奇哉!”洪内翰教左右别办一劝。劝罢,与孔通判道:“适间门下解说得甚妙,甚妙!欲求公作《龙笛》词一首,永为珍赐。”孔通判相谢罢,遂作一词,唤做《水调歌头》。词云:

玉人揎皓腕,纤手映朱唇。龙吟越调孤喷,清浊最堪听。欲度宁王一曲,莫学桓伊三弄,听答兀中丁。忆昔知音客,鉴别在柯亭。至更深,宜月朗,称疏星。天高气爽,霜重水绿与山青。幸遇良宵佳景,轰起一声蕲州,耳畔觉泠泠。裂石穿云去,万鬼尽潜形。

正是:

高才得见高才客,不枉留传纪好音。

说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说这“八难龙笛词”?自家今日不说别的,说两个客人将一对龙笛蕲材,来东峰东岱岳烧献。只因烧这蕲材,却教郑州奉宁军一个上厅行首,有分做两国夫人,嫁一个好汉,后来为当朝四镇令公,名标青史,直到如今,做几回花锦似话说。这未发迹的好汉,却姓甚名谁?怎地发迹变泰?直教:

纵横宇宙三千里,威镇华夷四百州。

有一诗,单道五代兴亡,诗云:

自从唐季坠朝纲,天下生灵被扰攘。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迅扫待真王。

却说是五代唐朝里,有两个客人:王一太,王二太,乃兄弟两人。获得一对蕲州出的龙笛

这种材料,从未被制成笛子,天生奇异,根部形状像龙头,世间罕见。特意带到兖州奉符县东峰东岱岳殿下的火池中焚烧献祭。烧完后,圣帝赐给了炳灵公。炳灵公于是命令康、张两位圣人前往郑州奉宁军,召唤制笛的阎招亮前来。康、张两位圣人领命,立即赶到郑州,变成两个普通人,直接去见阎招亮。阎招亮正在门前制笛,只见两个人前来作揖。作揖后,说道:“有一位官员,有两根龙笛的材料,想请制笛师傅立即前去制作。这位官员性子急,制作完成后会重重酬谢,请一同前往。”阎招亮立即收拾工具,跟随两人出发。片刻之间,来到一个地方。阎招亮抬头一看,只见牌子上写着:“东峰东岱岳。”只见:

群山之祖,五岳为尊。上有三十八盘,中有七十二司。水帘映日,天柱插空。九间大殿,瑞光笼罩碧瓦凝烟;四面高峰,仰卧可见金龙吐雾。竹林寺有影无形,看日山藏真隐圣。

阎招亮一时无法理解。康、张两位圣人带他去参拜炳灵公。来到一个小阁子内,已经将材料放在桌上,让阎招亮在此制作笛子。吩咐道:“这里是阴间,你不能走远。如果走远迷路,难以返回。”吩咐完后,两位圣人自行离去。

阎招亮片刻之间制作成龙笛。吹奏起来,声音清幽可爱。等了半天,不见康、张两位圣人回来。阎招亮心中暗想:“既然来到这里,不去看看其他地方,未免可惜。”于是走出阁子。走了不远,见到一座殿宇。阎招亮走到廊下,听到静鞭声急促,于是从窗缝里偷看,只见:

虾须帘卷起,雉尾扇打开。冕旒升殿,一人端坐中间;簪笏随朝,众圣分列左右。金钟响动,玉磬声频。悠扬的天乐在五云间回荡,引领百神朝拜圣帝。

圣帝降下辇车升殿,众神行礼完毕。传下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子,脖子上戴着长枷,手臂连着双杻,被推上来。阎招亮心里想:“这个汉子,好面熟!”一时之间,想不起他是谁。再传圣旨,命令押去换铜胆铁心;然后让他回到阳世,成为四镇令公,告诫:“切勿妄杀人命。”阎招亮听后,大惊。忽然一个鬼吏喝道:“凡人怎能在此偷看公事?”当时,阎招亮听到鬼吏的叫声,急忙跑回,来到制笛的阁子里坐下。过了很久,康、张两位圣人来到阁子里。看到笛子已经制作完成,与阎招亮一起将龙笛呈上。吹奏笛子,声音清幽悠长。炳灵公大喜道:“让你福上加福,寿上加寿。”阎招亮说道:“不愿增加福寿。阎招亮有一个亲妹妹阎越英,现在是娼妓。只求越英脱离风尘,早日从良,这是我的心愿。”炳灵公道:“你有这样的心愿,是凡人中的贤人,应当让你妹妹嫁给一位四镇令公。”阎招亮拜谢完毕,康、张两位圣人送他回去。走到半山险峻之处,指给阎招亮看一个地方。正在看时,被康、张两位圣人用手一推,摔下峭壁岩里。阎招亮大吃一惊,猛然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躺在屋里的床上,妻子和儿女都在身边。问妻子道:“你们为什么都守着我流泪?”妻子道:“你前天在门前正干活时,突然倒地,便死去了。摸你心头时,还有些温热,把你扛到床上两天。你去下世做了什么?”阎招亮将康、张两位圣人叫他去的事情一一说出。屋里的人听后,都感到非常惊讶。之后过了些时日,没有其他事情发生。

时值冬季,大雪纷飞,石信道有一首《雪》诗,写得很好:

六出飞花夜不收,朝来佳景有宸州。重重玉宇三千界,一一琼台十二楼。庾岭寒梅何处放?章台飞絮几时休?还思碧海银蟾畔,谁驾丹山碧凤游?

雪越下越大。阎招亮看到雪下,当天手冷,不再干活,在门前闲坐。只见街上一个大汉走过。阎招亮见到后,大惊道:“这个人,就是在东岳换铜胆铁心未发迹的四镇令公,却从门前走过。今天不结识,更待何时?”不顾大雪,撩起衣襟大步追赶。不多几步,赶上这大汉。进一步,叫道:“官人拜揖。”那大汉认得阎招亮是制笛的,还了个礼,道:“制笛师傅有什么事?”阎招亮道:“今天下雪,天气寒冷。见你走过,特意赶来相请,同饮几杯。”便拉进一个酒店里。这个大汉,姓史,双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字憨儿。是开道营长行军兵。按《五代史》本传上记载:“郑州荣泽人。为人骁勇,跑得比奔马还快。”酒罢,各自回家。

第二天,阎招亮到妹妹阎越英家,说道:“我昨天见到一个人来,今天特意来和你说。我前些时候曾死去两天,在东岳制作龙笛。见到这个人换了铜胆铁心,将来会成为四镇令公,命令你嫁给这位四镇令公。我多时以来,一直想不起这个人。昨天忽然见到他,我请他喝酒。”阎越英问道:“是谁?”阎招亮接口道:“是那开道营有情的史大汉。”阎越英听说是他,非常生气:“我原来应该嫁给这样的人?我不信!”

之后,阎招亮见到史弘肇,总是买酒请他。史大汉多次吃阎招亮的酒食。一天,路上相遇,史弘肇便请阎招亮去酒店里,也吃了不少酒菜。阎招亮要付钱,史弘肇哪里肯:“多次打扰制笛师傅,今天特意还席。”阎招亮告别后,先出酒店自行离去。史弘肇看着酒保道:“我今天没带钱,你跟我去营里讨还。”酒保只得随他去。到营门前,史弘肇吩咐道:“我今天一文钱也没有,你先回去。我明天自己送来,还你主人。”酒保无奈,只得先回去。

这史弘肇却走到营门前卖样糜的王公处,说道:“大伯,我欠了店上的酒钱,没钱还。你今晚留门,我来偷你的锅子。”王公只当是玩笑话,回去和妻子说:“世界上从未见过这么好笑的事,史憨儿今晚要来偷我的锅子,先来说,让我留门。”妻子听后,也笑了。当夜二更三点前后,史弘肇真的来推大门。力气大,推断了门闩。走进来,两

老人听到了。大姆子说:“先看看他怎么做?”

史弘肇大惊小怪,走到灶前,把锅子搬在地上,说:“如果锅破了,就难还他酒钱了。”他拿起一根棒子敲得锅子当当响。然后把锅子搬起来,反扣在头上。没想到锅底有些水,浇了他一头一脸,全身都湿了。

史弘肇顾不上湿不湿,戴着锅子就走了。王公大喊:“有贼!”披上衣服追了出去。地方上的人听到了,也追了出去。

史弘肇被追得慌,扔下锅子,跑进一条巷子躲避。没想到这条巷子是死胡同。他慌慌张张地爬上人家的围墙,脚下一滑,摔了下去。

地方上的人也追进巷子,看到他摔了下去。地方上的人喊道:“阎妈妈,你后门有贼,跳进围墙来了。”

阎行首听到了,叫儿子点蜡烛去看,结果没看到贼,只看到一只雪白的异兽:

光芒闪烁,像白色的绸缎;样子狰狞,像堆满了银子。全身的毛像秋天的霜一样抖擞,尾巴像三尺长的雪一样摇动。眼睛像流星一样闪烁,嘴巴像血盆一样张开。

阎行首见了,大吃一惊。定睛再看时,原来是史大汉蜷缩在东边的角落里。见到阎行首,他慌张地站起来,行了个礼。

阎行首之前见过他的异相,又听哥哥阎招亮说过他将来会有出息,还说她应该嫁给他。当时她没有叫地方上的人抓他,反而让他躲进屋里。

地方上的人等了一会儿,没听到阎行首家里有什么动静,以为贼不在了,就各自散去了。

阎行首打开前门,放史弘肇出去。

当晚过去了。第二天饭后,阎行首派人去请哥哥阎待诏来。

阎行首说:“哥哥,你之前说史大汉将来会有出息,能做四镇令公;还说我应该嫁给他,我当时不信你的话。昨晚后门喊有贼,跳进围墙来了。我和儿子点蜡烛去照,只看到一只白老虎蹲在地上。我定睛再看时,原来是史大汉。我看到他这异相,肯定是个有出息的人。我现在愿意嫁给他。哥哥,你怎么安排这件事,给我说说吧?”

阎招亮说:“没问题,我今天就去说成这门亲事。”

阎待诏知道史弘肇是个有出息的人,又见妹妹愿意嫁给他,心里很高兴,直接去营里找他。

史弘肇昨晚不该去偷王公的锅子,白天少了酒钱,不敢出门,阎待诏正好找到他!于是请他出来,对他说:“有门好亲事,我特地来跟你说。”

史弘肇问:“什么亲事?”

阎待诏说:“不是别人,是我妹妹阎行首。她随身带着不少财产,你觉得怎么样?”

史弘肇说:“好是好,只是有三件事,不敢轻易答应这门亲事。”

阎招亮问:“哪三件事?尽管说。”

史弘肇说:“第一,她家的财产由我支配;第二,我进门后,不许再接待客人;第三,我有一个结拜的哥哥,还有南来北往的好汉,如果他们来找我,我要留他们吃饭住宿。如果能答应这三件事,就可以成亲。”

阎招亮说:“既然我妹妹嫁给你了,所有事情都由你决定。”

当天就谈成了这门亲事,回复了妹妹,双方都愿意了。估计没什么彩礼,选了个吉日良时,做了身新衣服,给史弘肇穿上,招他回来成亲。

大约过了两个月,上司突然命令他去孝义店,传递军期文件。史弘肇到了孝义店,不到一个月,从押铺以下的人都被他无礼对待。只是他身边有钱,舍得买酒请人,所以大家都让着他。

有一天,史弘肇去铺屋里睡觉。押铺说:“我真倒霉,这厮来烦我。”正抱怨着,只见一个人面朝东背朝西走过来,向押铺行了个礼,问:“有个史弘肇在这里吗?”押铺指着说:“他在那儿睡觉。”

因为这个人来找他,史弘肇的命运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个人是谁呢?正是:

两脚无凭寰海内,故人何处不相逢。

这个来找史弘肇的人,姓郭,名威,字仲文,是邢州尧山县人。排行第一,人称郭大郎。他长什么样子呢?

抬左脚,像龙盘在浅水中;抬右脚,像凤舞在丹墀上。红光罩顶,紫雾遮身。眉毛像尧,眼睛像舜,背像禹,肩像汤。除非是天子,否则没人能安排他,诸侯以下的人都压不住他。

郭大郎因为在东京不如意,曾经抢了潘八娘子的钗子。潘八娘子看到他的异相,认他做兄弟;没有把他送官,反而养在家里,自己好了。后来他去瓦里看戏,杀了构栏里的弟子,连夜逃走。走到郑州,来投奔他的结拜兄弟史弘肇。到了开道营前,问人时,被告知去孝义店找他。

当天,史弘肇正在铺屋下睡觉,押铺叫醒他说:“有人找你,等了很久了。”史弘肇不耐烦,爬起来问:“谁来找我?”郭大郎走上前说:“兄弟,好久不见,很高兴你平安。”

史弘肇认出是他结拜的哥哥,立刻翻身拜倒。拜完后,互相问候。史弘肇说:“哥哥,你别去别处,就在我这铺屋下暂时住下。要钱用,我家里自然会给你。”

大家不敢说他什么,任由他留郭大郎在铺屋里住下。郭大郎住了几天,史弘肇对上下都不讲礼数。兄弟俩在孝义店上,整天赌博,偷鸡摸狗,搞得村里人不得安宁。没人不嫌弃他们,没人不骂他们。

话说两头。后唐明宗去世,闵帝登基。所有的宫女都被命令出宫嫁人。其中有个掌印的柴夫人,懂得一些风云气候,看到郑州地界上有旺气,就带着嫁妆,朝着旺气而来。到了孝义店王婆家安顿下来,想找个贵人。

柴夫人住了几天,看街上往来的人,都不入眼。她对王婆说:“街上怎么这么冷清?”王婆说:“夫人,要热闹很容易。夫人放个买市的消息,商贩们都会来赶集,街上就热闹了。”

夫人说:“婆婆说得对。”于是让王婆四处传话:“明天柴夫人买市。”

郭大郎兄弟俩听到消息,商量道:“我们怎么弄点钱买酒喝?明天卖什么好?”

史弘肇说:“就卖狗肉。借个盘子和架子、砧刀,去偷只狗,杀了煮熟去卖,不用去市场上买。”

郭大郎说:“只是附近人家没有狗了;平常被我们偷去煮吃光了,最近都不养狗了。”

史弘肇说:“村东

王保正家有一只很大的狗,我们就去对付它吧。”

两个人直接来到王保正家门口,一个人引开狗,另一个人拿着棍子,等狗出来,准备一棍子打死它。

王保正看见了,就拿出三百钱说:“请饶了我的狗,两位自己去买碗酒喝吧。”

史弘肇说:“王保正,你真不讲道理!这么大一只狗,怎么只给三百钱?你亏待我了。”

郭大郎说:“看在老人家的面子上,随便拿去吧。”

两个人连夜又去别处偷了一只狗,剥干净了,煮得稀烂。

第二天,史弘肇顶着盘子,郭大郎背着架子,走到柴夫人的帐篷前,喊道:“卖肉。”

放下架子,把盘子放在上面。

夫人在帘子里看见郭大郎,心里想:“哪里找不到?什么地方没找过?这位贵人却在这里。”

让人把盘子拿出来,吩咐切一盘。

郭大郎接过盘子,切那狗肉。

王婆正在夫人身边,说:“夫人,这是狗肉,贵人怎么能吃?”

夫人说:“以买市为名,难道一定要吃吗?”吩咐管钱的支一两银子给他。

郭大郎兄弟二人接过银子,道谢后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买市结束了。

柴夫人看着王婆说:“婆婆,求你一件事。”

王婆说:“什么事?”

夫人说:“刚才卖狗的那两个汉子,姓什么?住在哪里?”

王婆说:“这两个人最不讲道理。切肉的姓郭,顶盘子的姓史,都在孝义坊的铺屋里睡觉。不知道夫人问他们做什么?”

夫人说:“我想嫁给那个切肉的姓郭的人,就请婆婆做媒,说这门亲事吧。”

王婆说:“夫人这么大的贵人,难道没有好亲事可说,为什么要嫁给这样的人?”

夫人说:“婆婆别管,我自己看出他是个将来会发迹的贵人,婆婆就去说吧。”

王婆见夫人这么说,立刻去孝义坊的铺屋里找郭大郎,没找到。

押铺说:“在对门的酒店里喝酒。”

王婆直接来到酒店门口,掀开青布帘子,进去见到他们兄弟两个,说:“大郎,你还在喝酒!有天大的喜事来找你,你怎么还坐得住!”

郭大郎说:“你这婆子,你见我赚了点银子,就来要钱。我没钱给你,要就请你喝碗酒。”

王婆说:“老媳妇不是来讨酒喝的。”

郭大郎说:“你不来讨酒喝,我一文钱也不给你。你懂事的话,喝一碗再走。”

史弘肇说:“你这婆子,太不讲道理!你知道我们脾气不好,好意请你喝酒,你却不喝。就像你之前说我们的肉是狗肉,差点让我们赚不到一文钱,幸好夫人买了。你真丢人,还有脸来要钱!你信不信我们连酒也没有,干脆请你吃一顿拳头。”

王婆说:“老媳妇不是来讨酒和钱的。刚才夫人问了大郎,非常高兴,想嫁给大郎,让老媳妇来说。”

郭大郎听了,心中大怒,用手打了王婆一巴掌。

王婆倒在地上说:“苦啊!我好意来说亲,你却打我!”

郭大郎说:“谁让你来取笑我!饶了你,你好好走吧,不打你。她那么大的贵人,怎么会嫁给我?”

王婆惊慌失措,爬起来,离开酒店,直接去见柴夫人。

夫人说:“婆婆说亲不容易。”

王婆说:“夫人知道,我去说亲,被他打了。他说老媳妇去取笑他。”

夫人说:“让婆婆吃亏了。没办法,再去一趟。先给婆婆一只金钗子,事成之后,重重谢你。”

王婆说:“老媳妇不敢去。再去的话,被他打死了,也没人劝。”

夫人说:“我明白。你空手去说亲,他会以为你去取笑他;我让你拿这件东西去定亲,他不会不肯。”

王婆问:“拿什么东西去?”

夫人拿出来,让王婆看了一眼,吓坏了王婆。这件东西是什么?

你没见过张负把女儿嫁给陈平,住在陋巷,席子当门。门外常有长者的车辙,他的风采不是普通人。你也没见过单父的吕公善于选女婿,一个是樊侯,一个是刘季。风云际会的十年间,樊侯成了诸侯,刘季成了皇帝。从此英名传万古,自然光彩生门户。你看现在嫁女儿的人家,只选高楼和豪富。

夫人拿出定亲的东西,让王婆看,是一条二十五两的金带。让王婆拿去,定下郭大郎。

王婆虽然刚才吃了郭大郎的亏,但凡事都是利益动人心,得了夫人的金钗子,又有金带为定,就忍不住了。立刻提着金带,再去酒店。

王婆在路上想:“我之前不该空手去,被他打了。现在有了这条金带,他不会再打我了吧?”

来到酒店门前,掀开青布帘子,他们兄弟两个还在喝酒。

走上前,看着郭大郎说:“夫人让我传话,怕大郎不信,先让老媳妇拿这条二十五两的金带来定大郎,再问大郎要回定。”

郭大郎心里想:“我又没钱,你自己要来,是与不是,我先拿了这条金带再说。”

当时叫王婆坐下,叫酒保添个杯子,一起喝酒。

喝了一杯酒,郭大郎看着王婆说:“我哪里去找东西做回定?”

王婆说:“大郎身边随便有什么东西,老媳妇拿去,给夫人做回定。”

郭大郎取下头巾,解下一条脏兮兮的臭油边子,让王婆拿去当回定。

王婆接过边子,忍不住笑,说:“你真会省事!”

王婆转身回来,把边子递给夫人。

夫人也笑了笑,收下了。

自从定亲以后,免不了选个吉日良时,在王婆家成亲。

于是请了叔叔史弘肇,又派人去郑州请婶婶阎行首来相见。

柴夫人就在孝义店嫁给了郭大郎,然后收拾行李回家,住了几天。

夫人有一天看着丈夫郭大郎说:“我丈夫如果一直在这里守着,什么时候才能发迹?不如写一封信,让我丈夫去西京河南府,见我母舅符令公,求个立身进步的办法,怎么样?”

郭大郎说:“非常感谢妻子的好意。”

于是按照她的话去做。

柴夫人写了信,准备了行装,选了个日子让这位贵人上路。

出发时红光罩体,坐下后紫雾随身。早上登上紫陌,一条棍棒作伴;晚上住在邮亭,墙上的孤灯为伴。他将来会变得非常富贵,

拿起棍棒,唱了一声喏,部者命令两人对决。

山东的大擂,河北的夹枪。山东的大擂,像鳌鱼口中喷出的水;河北的夹枪,像昆仑山头的瀑布。三次转身,两次踢脚。旋风呼啸,卧乌鸣叫。遮挡架隔,像眼前飞过的素练;打龊支撑,不如耳边风雨的声音。

两人在厅前使用棍棒,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斗了不到几个回合,令公符彦卿在厅上看到,连连喝彩。

羊祜在病中推荐杜预,叔牙在囚禁中推荐夷吾。可叹四海英雄辈,哪个男儿能识得大夫?

两人在厅下使用棍棒。李霸遇哪里能奈何得了这位贵人?被郭大郎一棒打翻。符令公大喜!立即收在帐前,任命这位贵人做大部署,地位在李霸遇之上。郭大郎拜谢了令公,在河南府任职。过了些时候,没什么话说。

忽然有一天,郭部署出衙门闲逛。走到市中,只见食店前一个官人,坐在店前大惊小怪,叫左右打碎这食店。贵人一见,就问过卖:“这官人为什么在这里喧闹?”过卖拉着部署到背后告诉道:“这官人是地方上有名的尚衙内,半月前见主人有个女儿,十八岁,很漂亮。这官人见了一面,回去叫人传话说:『太夫人请小娘子过来,说说话。如果你家缺钱物,尽管说。』主人说:『我家岂肯卖女儿?只舍得死!』尚衙内见主人不肯,今天来这里掀打。”贵人听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雄威动,凤眼圆睁;烈性发,龙眉倒竖。两条忿气,从脚底板直冲到头顶。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郭部署上前对尚衙内说:“凡人要存仁义,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郭威言轻,请尊官上马如何?”衙内焦躁道:“你是谁?”贵人说:“姓郭,名威,是河南府符令公手下的大部署。”衙内说:“各无所辖,怎么能管我?左右,给我打这厮!”贵人大怒道:“我好意劝你,却叫左右打我,你不识我性!”用左手抓住尚衙内,右手从身边拔出压衣刀在手,手起刀落,尚衙内性命如何?

欲除天下不平事,方显人间大丈夫。

郭部署路见不平,杀了尚衙内,一行人从都走了。贵人直接到河南府内自首。符令公出厅,贵人说:“告令公,郭威杀了欺压良善的贼,特来请罪。”符令公问了经过,叫左右取长枷枷了,押下司理院问罪。司理院有多厉害?

古名“廷尉”,也叫“推官”。果然是事不通风,令人丧胆。庞眉节级,执黄荆像牛头;努目押牢,持铁索像罗刹。枷分三等,取勘情重情轻;牢眼四方,分别当生当死。风声紧急,乌鸦鸣噪勘官厅;日影参差,绿柳遮笼萧相庙。转头逢五道,开眼见阎王。

当天,承吏王琇接了这件公事。罪人入狱,叫狱子绑在廓上,一面勘问。不多时,符令公钧旨,叫王琇来偏厅上。令公见王琇,吩咐了几句,又在桌子上写了四个字。王琇看时,是:“宽容郭威。”王琇说:“律有明条,领钧旨。”令公焦躁,转身进府堂去了。王琇急慌,唱了喏,闷闷不已,直接回司房,伏案而睡。见一条小赤蛇儿,在案上戏耍。王琇说:“作怪!”就赶这蛇。急赶急走,慢赶慢走;赶到东乙牢,这蛇入牢眼去,走上贵人枷上,入鼻内从七窍中穿过。王琇看这个贵人时,红光罩定,紫雾遮身。理会未下,就在司房里飒然睡觉。原来人困后,多是肚中不好了,有那与决不下的事,或是手头窘迫,忧愁思虑。所以“困”字著个“贫”字,谓之“贫困”;“愁”字,谓之“愁困”;“忧”字,谓之“忧困”;不成“喜困”、“欢困”。王琇得了这一梦,肚里道:“可知符令公教我宽容他,果然好人识好人。”王琇思量半晌,只是未有个由头出脱他。

不知这贵人直有许多攧扑:自幼便没了亲爹,随母嫁潞州常家;后来因事离了河北,筑筑磕磕,受了万千不易,甫能得符令公周全,做大部署;又去闲管事,惹这场横祸。至夜,居民遗漏。王琇眉头一纵,计从心上来。只就当夜,教这贵人出牢狱。当时王琇思量出甚计来?正是:

袖中伸出拿云手,提起天罗地网人。

当夜黄昏后,忽居民遗漏。王琇急去禀令公,要就热乱里放了这贵人,只做因火狱中走了。令公大喜!原来令公日间已写下书,只要做道理放他,遂付书与王琇。王琇接了书,来狱中疏了贵人戴的枷;拿顶头巾,教贵人裹了;把符令公的书与贵人。吩咐道:“令公教你去汴京见刘太尉,可便去,不宜迟。”贵人得放出,火尚未灭。趁那撩乱之际,急走去部署房里,收拾些钱物,当夜迤逦奔那汴京开封府路上来。

不则一日,到开封府,讨了安歇处。明日早,迳往殿司衙门俟候下书。等候良久,刘太尉朝殿而回。只见:

青凉伞招颭如云,马领下珠缨拂火。

乃是侍卫亲军、左金吾卫、上将军、殿前都指挥使刘知远。贵人走向前,应声喏,覆道:“西京符令公有书拜呈,乞赐台览。”刘太尉教人接了书,陪入衙。刘大尉拆开书看了,教下书人来厅前参拜了。刘太尉见郭威生得清秀,是个发迹的人,留在帐前作牙将使唤,郭威拜谢讫。

自后过来得数日,刘太尉因操军回衙,打从桑维翰丞相府前过。是日,桑维翰与夫人在看街里,观看往来军民。刘知远头踏,约有三百馀人,真是威严可畏。夫人看著桑维翰道:“相公见否?”桑维翰道:“此是刘太尉”。夫人说:“此人威严若此,想官大似相公。”桑维翰笑曰:“此一武夫耳,何足道哉?看我呼至帘前,使此

人们鞠躬听命。”

夫人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会劝告;如果不是这样,相公应该劝我一杯酒。”

桑维翰立即命令左右的人去召唤刘太尉,又让人把靴子放在帘子里,传达命令追上刘太尉,回复说:“相公召唤太尉。”

刘知远随即到府前下马,到堂下鞠躬应诺。正是:

即使有百万将军的尊贵,也必须在堂下拜靴尖。

刘太尉在堂下等候,耽搁了半天,没有听到命令。

桑维翰和夫人喝酒,忘记了发令,又没有人敢去询问。

到了晚上,刘太尉只好先回去,到衙门里焦躁地说:“大丈夫的功名,应该通过弓马获得,现在反而被腐儒侮辱。”

第二天五更,到朝见的地方,看到桑维翰下马,进入閤子里。

刘知远心中大怒:“昨天侮辱我,让我看靴尖唱喏,今天有什么脸面相见?”

因此怀恨在心,在朝见的地方,冒犯了桑维翰。

晋帝于是命令刘知远出镇太原府。

那里是刘知远出镇太原府,实际上是史弘肇应该出来,发迹变泰!正是:

特意种花栽不活,随便带酒却成欢。

刘知远出镇太原府为节度使,当天辞别朝廷出国门。

选定了日子,出发赴任。

刘太尉先和帐下的官员,带着随从出发,前往太原府。

留下郭牙将在后面,管理押送家眷。

行李担仗,当天出发。

朱旗飘扬,彩帜飘飘。

带行军卒,人人腰跨剑和刀;将佐亲随,个个腕悬鞭与简。

晨鸡啼后,束装晓别孤村;红日斜时,策马暮登高岭。

经过野市,过溪桥;歇邮亭,宿旅驿。

早起看浮云陪晓翠,晚些见落日伴残霞。

指着那万水千山,曲折前进。

刘知远刚走了一程,看到一片大林:

树干高耸千寻,树根盘绕百里。

掩映绿阴似障,槎牙怪木如龙。

下长灵芝,上巢彩凤。

柔条微动,生四野寒风;嫩叶初开,铺半天云影。

宽阔遮住十里地,高耸拂过九霄云。

刘太尉正想过去,只见前面走出一队人马,拦住路。

刘太尉吃了一惊,以为是强盗,正准备让手下的将佐安排去抵挡。

只见众人摆列在前,齐唱一声喏。

为首一人禀告说:“侍卫司差军校史弘肇,带领军兵,接太尉节使上太原府。”

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于是留在手下为牙将。

史弘肇不久,随太尉到太原府。

后面家眷到,史弘肇见了郭牙将,扑翻身体便拜。

兄弟两人再次相见,又都遇到刘太尉,两人为左右牙将。

后来因为契丹灭了石晋,刘太尉起兵入汴,史、郭二人为先锋,驱除契丹,代晋家做了皇帝,国号后汉。

史弘肇从此发迹,做到单、滑、宋、汴四镇令公。

富贵荣华,不可尽述。

碧油旞拥,皂纛旗开。

壮士携鞭,佳人捧扇。

冬眠红锦帐,夏卧碧纱厨。

两行红袖引,一对美人扶。

这话本是京师老郎流传。

如果按照欧阳文忠公所编的《五代史》正传上记载: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

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军,汉高祖典禁军为军校。

其后汉高祖镇太原,使将武节左右指挥,领雷州刺史。

以功拜忠武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再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拜中书令。

周太祖郭威即位之日,弘肇已死,追封郑王。

诗曰:

结交须结英与豪,劝君莫结儿女曹。

英豪际会皆有用,儿女柔脆空烦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注解

史弘肇:五代时期后汉的重要将领,曾随刘知远起兵,后因功被封为四镇令公,是后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龙虎君臣会:指史弘肇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君臣关系,比喻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

东坡先生苏学士:即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两次到杭州任职。

洪内翰:即洪迈,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学士,编有《夷坚志》。

孔通判:即孔德明,南宋官员,曾任通判,以博学多才著称。

虞美人:词牌名,源自唐教坊曲名,后成为宋词中常见的词牌。

水调歌头:词牌名,源自唐代大曲《水调》,后成为宋词中常见的词牌。

蕲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蕲春县一带,以产竹笛闻名。

五代兴亡:指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炳灵公:道教中的神祇,常被视为东岳大帝的辅佐神,掌管生死簿,负责记录人的善恶行为。

康、张二圣:道教中的两位神祇,常作为炳灵公的使者,执行其命令。

阎招亮: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开笛的工匠,因技艺高超被召至阴间开笛。

东峰东岱岳:指东岳泰山,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五岳之首,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地位。

四镇令公:古代官职名,通常指掌管四方军事的高级将领。

铜胆铁心:比喻人的胆识和意志极为坚定,不畏艰难险阻。

阎行首:阎行首是史弘肇的妻子,她在故事中表现出对史弘肇的信任和支持,认为他有发迹的潜力。

郭威:郭威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字仲文,邢州尧山县人。在本文中,他是史弘肇的结拜兄弟,后来成为史弘肇发迹的关键人物。

柴夫人:文中的贵人,后嫁给郭大郎。

买市:买市是古代一种市场活动,通常由富人或官员出资购买市场上的商品,以促进市场繁荣。在本文中,柴夫人通过买市来吸引人群,寻找贵人。

王保正:古代地方上的保长,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秩序。

郭大郎:文中主角之一,后成为柴夫人的丈夫。

王婆:媒婆,负责说合婚姻的中介人。

孝义坊:古代城市中的坊名,坊是城市中的一种行政区划。

金带:古代贵族的装饰品,象征身份和地位。

符令公:符令公是古代对符姓官员的尊称,这里指符彦卿,五代后汉时期的重要将领。

西京河南府:西京指洛阳,河南府是洛阳的行政区域,这里指洛阳地区。

十八般武艺:指古代武士所掌握的十八种武艺,包括刀、枪、剑、戟、棍、棒、弓、弩等。

部署: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治安和军事事务。

扑鱼:一种赌博游戏,参与者通过扑打鱼来赢取钱财。

郭雀儿:郭威的绰号,因其幼时被道士刺有雀儿图案而得名。

尧眉舜目,禹背汤肩:形容人的相貌非凡,具有古代圣贤的特征。

喏: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应答。

部者:指官员或上级。

放对:指两人进行比试或较量。

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形容武术动作的激烈和迅速,山东大擂指山东地区的武术风格,河北夹枪指河北地区的武术风格。

鳌鱼口内喷来:形容动作迅猛,如同鳌鱼张口喷水。

昆仑山头泻出:形容动作如昆仑山上的瀑布般迅猛。

三转身,两攧脚:形容武术动作的灵活和迅速。

旋风响,卧乌鸣:形容动作的迅猛和声音的响亮。

遮拦架隔:指防御动作。

素练:白色的丝绸,形容动作的流畅和迅速。

打龊支撑:指攻击和防御的动作。

耳边风雨过:形容动作的迅速和声音的响亮。

符彦卿:五代时期的将领,曾任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的重要官职。

羊祜病中推杜预:羊祜是西晋名将,杜预是其推荐的继任者。

叔牙囚里荐夷吾: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夷吾是齐桓公的宰相,叔牙在囚禁中推荐了夷吾。

尚衙内:指地方上有权势的官员。

无明火:指愤怒的情绪。

司理院:古代负责审理案件的机构。

廷尉:古代负责司法的官职。

推官:古代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

庞眉节级:指狱吏。

黄荆:指刑具。

牛头:指狱吏的威严。

努目押牢:指狱吏的严厉。

铁索:指刑具。

罗刹:指狱吏的凶狠。

枷分三等:指根据罪行的轻重使用不同的枷锁。

牢眼四方:指监狱的结构。

风声紧急:形容监狱的紧张气氛。

乌鸦鸣噪:形容监狱的阴森气氛。

日影参差:形容监狱的光线昏暗。

绿柳遮笼:形容监狱的环境。

萧相庙:指监狱的环境。

转头逢五道:形容监狱的阴森气氛。

开眼见阎王:形容监狱的恐怖气氛。

王琇:五代时期的官员。

宽容郭威:指符彦卿对郭威的宽大处理。

汴京:指北宋的都城开封。

刘太尉:指刘知远,五代时期的将领,后成为后汉的开国皇帝。

桑维翰:五代时期后晋的宰相,以文才著称,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

刘知远:五代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原为后晋的将领,后因功被封为太原节度使,最终建立后汉。

郭牙将:刘知远的亲信将领,与史弘肇同为刘知远的左右牙将,后随刘知远起兵,成为后汉的重要将领。

契丹: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五代时期曾多次南下侵扰中原,最终灭掉了后晋。

后汉: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由刘知远建立,国祚短暂,仅存在四年。

单、滑、宋、汴四镇令公:史弘肇因功被封为四镇令公,单、滑、宋、汴分别指当时的四个重要军事重镇。

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编撰《新五代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评注

这首诗是宋朝士大夫刘季孙寄给苏轼的诗,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和对杭州的怀念。诗中提到苏轼两次到杭州任职,反映了苏轼在杭州的深远影响。诗中还提到洪内翰的才名,以及他在越州绍兴府的任职,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的风采。

洪内翰在镇越堂上安排筵席,邀请众官宴会,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社交生活。王英吹奏龙笛,洪内翰即兴创作《虞美人》词,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才情和艺术修养。孔通判指出洪内翰的词中偷了古人的诗句,展现了当时文人对古典文学的熟悉和尊重。

孔通判创作的《水调歌头》词,表达了对龙笛的赞美和对良宵佳景的欣赏,展现了南宋文人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情趣。词中提到的“裂石穿云去,万鬼尽潜形”,形象地描绘了龙笛声音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最后提到的五代兴亡诗,反映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迭,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提到的“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迅扫待真王”,表达了对统一和安定的渴望,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通过阎招亮和史弘肇的经历,展现了道教信仰、阴间审判、因果报应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故事中,阎招亮因技艺高超被召至阴间开笛,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技艺的尊崇,也反映了道教对技艺和艺术的重视。

故事中的阴间审判场景,如圣帝升殿、众神朝拜、押过公事等,生动地描绘了道教中的阴间世界,展现了道教对生死、善恶的深刻思考。阎招亮在阴间的经历,尤其是他请求炳灵公帮助其妹脱离风尘的情节,体现了道教对家庭伦理和个人道德的重视。

史弘肇的故事则展现了因果报应的主题。他因在阴间换了铜胆铁心,回到阳世后成为四镇令公,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个人品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正直和勇猛的推崇。史弘肇与阎招亮的交往,尤其是他多次接受阎招亮的酒食款待,最终成为四镇令公,这一情节进一步强化了因果报应的主题。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古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成功地塑造了阎招亮和史弘肇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中的阴间场景和阳世生活的交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道教文化和伦理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本文通过史弘肇、郭威、阎行首和柴夫人等角色的互动,展现了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史弘肇作为一个有异相、有发迹潜力的人物,他的命运与郭威紧密相连。郭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史弘肇的生活轨迹,也为后周的开国奠定了基础。

故事中的阎行首是一个具有智慧和远见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观察史弘肇的异相,并结合哥哥阎招亮的预言,决定嫁给史弘肇。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她对史弘肇的信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异相和命运的迷信。

柴夫人作为后唐明宗的内人,具有识人之能。她通过买市的方式寻找贵人,最终与史弘肇和郭威相遇。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柴夫人的智慧和手段,也为史弘肇和郭威的发迹提供了契机。

本文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例如,史弘肇在偷锅时的慌乱和郭威的异相描写,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物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史弘肇和郭威的发迹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文本出自中国古代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情节描绘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命运转折。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郭大郎的机智与直率,柴夫人的高贵与决断,王婆的圆滑与贪婪,都通过他们的言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文化内涵方面,文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婚姻制度。柴夫人作为贵人,却愿意下嫁郭大郎,这一情节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体现了人物对真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同时,王婆作为媒婆的角色,也揭示了古代婚姻中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艺术特色上,文本运用了丰富的对话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例如,郭大郎与王婆的对话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而柴夫人与王婆的交流则展现了贵族的威严与智慧。这些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化了人物性格的刻画。

历史价值方面,文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的窗口。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阶级流动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这段文字选自《五代史平话》,讲述了郭威(后来的后周太祖)在洛阳投奔符彦卿时的一段经历。故事通过郭威与李霸遇的冲突,展现了郭威的勇武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权力斗争。

首先,文本通过郭威的视角,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如“人烟聚百万之多,形势尽一时之胜”,展现了洛阳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这种描写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也反映了五代时期城市的繁荣景象。

其次,郭威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明。他“倚著一身本事,当自立功名”,不愿依靠“妇人女子之书”来谋求进身,体现了他的自尊和独立精神。在与李霸遇的冲突中,郭威展现了他的勇武和正义感,他不畏强权,敢于与腐败的官员对抗,最终赢得了符彦卿的赏识。

此外,文本还通过李霸遇的形象,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李霸遇作为地方官员,不仅索要贿赂,还滥用职权,阻碍贤才的进身之路。这种描写反映了五代时期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也为郭威的崛起提供了背景。

最后,文本通过郭威与李霸遇的冲突,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郭威最终战胜了李霸遇,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武,也象征了正义的胜利。这种情节安排,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也传达了作者对正义的赞美和对腐败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官场腐败,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勇武、正义的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文本描绘了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通过郭威与尚衙内的冲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郭威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面对尚衙内的欺凌,选择了挺身而出,最终杀死了尚衙内,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勇气。

文本中的武术描写生动形象,通过‘山东大擂,河北夹枪’等词语,展现了当时武术的激烈和迅速。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也反映了当时武术文化的繁荣。

符彦卿作为郭威的上司,对郭威的宽大处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仁慈。符彦卿通过写下‘宽容郭威’四个字,巧妙地解决了郭威的困境,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高明手腕。

文本中的监狱描写充满了阴森和恐怖的气氛,通过‘风声紧急,乌鸦鸣噪’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监狱的环境,增强了文本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郭威的命运充满了波折,从幼年丧父到成为符彦卿的部署,再到因杀尚衙内而入狱,最终被刘知远收留,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智慧。郭威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

文本通过郭威的故事,揭示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智慧。郭威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展现了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段文本出自五代时期的民间传说,讲述了刘知远与史弘肇的故事,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文本通过刘知远与桑维翰的冲突,展现了当时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桑维翰作为文臣,轻视武将刘知远,导致刘知远心生不满,最终在朝堂上对桑维翰有所冒犯。这一情节揭示了五代时期文臣与武将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武将因功高震主而引发的政治动荡。

文本中的史弘肇是刘知远的重要将领,他的发迹变泰象征着五代时期武将的崛起。史弘肇从一名普通的军校,逐步升迁为四镇令公,最终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这一过程反映了五代时期武将通过军功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普遍现象。史弘肇的成功也体现了五代时期武将的忠诚与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成为时代的英雄。

文本中还提到了契丹灭后晋的历史事件,契丹的南下侵扰是五代时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刘知远起兵入汴,驱除契丹,代晋家做了皇帝,这一情节反映了五代时期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激烈冲突。刘知远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重要反击。

从艺术特色上看,文本采用了民间传说的叙事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通过刘知远与桑维翰的冲突、史弘肇的发迹等情节,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历史风云和人物命运。文本中还穿插了一些诗意的描写,如‘朱旗颭颭,彩帜飘飘’等,增添了文学色彩。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生动的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文本中的刘知远、史弘肇等人物形象,成为了五代时期武将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9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