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他是明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喻世明言》共40篇,是“三言”之一,收录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涉及爱情、婚姻、官场、社会风俗等,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原文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扰扰劳生,待足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头,空碌碌。
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使心机闲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又何须采药访蓬莱?但寡欲。’
这篇词,名《满江红》,是晦庵和尚所作,劝人乐天知命之意。凡人万事莫逃乎命,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没有,枉自劳神,只索罢休。你又不是司马重湘秀才,难道与阎罗王寻闹不成?说话的,就是司马重湘,怎地与阎罗王寻闹?毕竟那个理长,那个理短?请看下回便见。诗曰:
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缘。
话说东汉灵帝时,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复姓司马,名貌,表字重湘。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及年长,深悔轻薄之非,更修端谨之行,闭户读书,不问外事。双亲死,庐墓六年,人称其孝。乡里中屡次举他孝廉、有道及博学宏词,都为有势力者夺去,悒悒不得志。自光和元年,灵帝始开西邸,卖官鬻爵,视官职尊卑、入钱多少,各有定价:欲为三公者,价千万;欲为卿者,价五百万。崔烈讨了傅母的人情,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后受职谢恩之日,灵帝顿足懊悔道:“好个官,可惜贱卖了!若小小作难,千万必可得也。”又置鸿都门学,敕州、郡、三公,举用富家郎为诸生。若入得钱多者,出为刺史,入为尚书,士君子耻与其列。司马重湘家贫,因此无人提挈,淹滞至五十岁,空负一腔才学,不得出身,屈埋于众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因乃酒醉,取文房四宝,且吟且写,遂成《怨词》一篇。词曰:
“天生我才兮,岂无用之?豪杰自期兮,奈此数奇!五十不遇兮,困迹蓬虆。纷纷金紫兮,彼何人斯?胸无一物兮,囊有馀资。富者乘云兮,贫者堕泥。贤愚颠倒兮,题雄为雌。世运沦夷兮,俾我嵚崎。天道何知兮,将无有私?欲叩末曲兮,悲涕淋漓。”
写毕,讽咏再四,馀情不尽,又题八句:
“得失与穷通,前生都注定。问彼注定时,何不判忠佞?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不觉天晚,点上灯来。重湘于灯下,将前诗吟哦了数遍,猛然怒起,把诗稿向灯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还有知,将何言抵对?我司马貌一生鲠直,并无奸佞,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说罢,自觉身子困倦,倚卓而卧。
只见七八个鬼卒,青面獠牙,一般的三尺多长,从卓底下钻出,向重湘戏侮了回,说道:“你这秀才,有何才学?辄敢怨天尤地,毁谤阴司!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只教你有口难开。”重湘道:“你阎罗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谤毁,是何道理!”众鬼不由分说,一齐上前,或扯手,或扯脚,把重湘拖下坐来,便将黑索子望他颈上套去。重湘大叫一声,醒将转来,满身冷汗。但见短灯一盏,半明半灭,好生凄惨。
重湘连打几个寒噤,自觉身子不快,叫妻房汪氏:“点盏热茶来吃。”汪氏点茶来,重湘吃了,转觉神昏体倦,头重脚轻。汪氏扶他上牀。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什么病症。捱至黄昏,口中无气,直挺挺的死了。汪氏大哭一场,见他手脚尚软,心头还有些微热,不敢移动他,只守在他头边,哭天哭地。
话分两头。原来重湘写了《怨词》,焚于灯下,被夜游神体察,奏知玉帝。玉帝见了,大怒道:“世人爵禄深沉,关系气运。依你说,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才显荣,无才者黜落;天下世世太平,江山也永不更变了?岂有此理!小儒见识不广,反说天道有私。速宜治罪,以儆妄言之辈。”时有太白金星启奏道:“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论。若据福善祸淫的常理,他所言未为无当,可谅情而恕之。”玉帝道:“他欲作阎罗,把世事更正,甚是狂妄!阎罗岂凡夫可做?阴司案牍如山,十殿阎君,食不暇给;偏他有甚本事,一一更正来?”金星又奏道:“司马貌口出大言,必有大才。若论阴司,果有不平之事,几百年滞狱,未经判断的,往往地狱中怨气上冲天庭。以臣愚见,不若押司马貌到阴司,权替阎罗王半日之位,凡阴司有冤枉事情,著他剖断。若断得公明,将功恕罪;倘若不公不明,即时行罚,他心始服也。”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阎君即勾司马貌到来,权借王位与坐。只限一晚六个时辰,容他放告理狱。若断得公明,来生注他极富极贵,以酬其今生抑郁之苦;倘无才判问,把他打落酆都地狱,永不得转人身。阎君得旨,使差无常小鬼,将重湘勾到地府。
重湘见了小鬼,全然无惧,随之而行。到森罗殿前,小鬼喝教下跪。重湘问道:“上面坐者何人?我去跪他?”小鬼道:“此乃阎罗天子。”重湘闻说,心中大喜!叫道:“阎君,阎君,我司马貌久欲见你,吐露胸中不平之气,今日幸得相遇。你贵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万鬼卒,牛头、马面,帮扶者甚众;我司马貌只是个穷秀才,孑然一身,生死出你之手。你休得把势力相压,须是平心论理,理胜者为强。”阎君道:“
来助汉灭楚,果有长乐宫之祸,悔之晚矣。”
重湘问韩信道:“你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是何主意?”
韩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许复,算我有七十二岁之寿,功名善终,所以不忍背汉。谁知夭亡,只有三十二岁!”
重湘叫鬼吏:“再拘许复来审。”
问道:“韩信只有三十二岁,你如何许他七十二岁?你做术士的,妄言祸福,只图哄人钱钞,不顾误人终身。可恨,可恨!”
许复道:“阎君听禀:常言‘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所以星家偏有寿命难定。韩信应该七十二岁,是据理推算。何期他杀机太深,亏损阴骘,以致短折,非某推算无准也。”
重湘问道:“他那几处阴骘亏损?可一一说来。”
许复道:“当初韩信弃楚归汉时,迷踪失路,亏遇两个樵夫,指引他一条径路,往南郑而走。韩信恐楚王遣人来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剑回步,将两个樵夫都杀了。虽然樵夫不打紧,却是有恩之人。天条负恩忘义,其罚最重。诗曰:
亡命心如箭离弦,迷津指引始能前。有恩不报翻加害,折堕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还有三十年呢?”
许复道:“萧何丞相三荐韩信,汉皇欲重其权,筑了三丈高坛,教韩信上坐,汉皇手捧金印,拜为大将,韩信安然受之。诗曰:
大将登坛阃外专,一声军令赛皇宣。微臣受却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还有二十年呢?”
许复道:“辩士郦生,说齐王田广降汉。田广听了,日日与郦生饮酒为乐。韩信乘其无备,袭击破之。田广只道郦生卖己,烹杀郦生。韩信得了大功劳,辜负了齐王降汉之意,掩夺了郦生下齐之功。诗曰:
说下三齐功在先,乘机掩击势无前。夺他功绩伤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这也说得有理。还有十年?”
许复道:“又有折寿之处。汉兵追项王于固陵,其时楚兵多,汉兵少;又项王有拔山举鼎之力,寡不敌众,弱不敌强。韩信九里山排下绝机阵,十里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王匹马单枪,逃至乌江口,自刎而亡。诗曰:
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阴谋多杀伤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韩信听罢许复之言,无言可答。
重湘问道:“韩信,你还有辩么?”
韩信道:“当初是萧何荐某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哄某入长乐宫害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重湘道:“也罢,一发唤萧何来,与你审个明白。”
少顷,萧何当面。
重湘问道:“你如何反覆无常,又荐他,又害他?”
萧何答道:“有个缘故:当初韩信怀才未遇,汉皇缺少大将,两得其便。谁知汉皇心变,忌韩信了得。后因陈豨造反,御驾亲征,临行时,嘱咐娘娘,用心防范。汉皇行后,娘娘有旨,宣某商议,说韩信谋反,欲行诛戮。某奏道:‘韩信是第一个功臣,谋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大怒道:‘卿与韩信,敢是同谋么?卿若没诛韩信之计,待圣驾回时,一同治罪!’其时某惧怕娘娘威令,只得画下计策:假说陈豨已破灭,赚韩信入宫称贺,喝教武士拿下斩讫。某并无害信之心。”
重湘道:“韩信之死,看来都是刘邦之过。”
吩咐判官,将众人口词录出。“审得汉家天下,大半皆韩信之力;功高不赏,千古无此冤苦,转世报冤明矣。”
立案,且退一边。
再唤大梁王彭越听审:“你有何罪,吕氏杀你?”
彭越道:“某有功无罪。只为高祖征边去了,吕后素性淫乱,问太监道:‘汉家臣子,谁人美貌?’太监奏道:‘只有陈平美貌。’娘娘道:‘陈平在那里?’太监道:‘随驾出征。’吕氏道:‘还有谁来?’太监道:‘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吕后听说,即发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某到金銮殿前,不见娘娘。太监道:‘娘娘有旨,宣入长信宫议机密事。’某进得宫时,宫门落锁。只见吕后降堦相迎,邀某入宫赐宴。三杯酒罢,吕后淫心顿起,要与某讲枕席之欢。某惧怕礼法,执意不从。吕后大怒,喝教铜锥乱下打死,煮肉作酱,枭首悬街,不许收葬。汉皇归来,只说某谋反,好不冤枉!”
吕后在傍听得,叫起屈来,哭告道:“阎君,休听彭越一面之词。世间只有男戏女,那有女戏男?那时妾唤彭越入宫议事,彭越见妾宫中富贵,辄起调戏之心。臣戏君妻,理该处斩。”
彭越道:“吕后在楚军中,惯与审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刚直,那有淫邪之念!”
重湘道:“彭越所言是真,吕氏是假饰之词,不必多言。审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淫,忠节无比,来生仍作忠正之士,与韩信一同报仇。”
存案。
再唤九江王英布听审。
英布上前诉道:“某与韩信、彭越三人,同功一体。汉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挣下的,并无半点叛心。一日,某在江边玩赏,忽传天使到来,吕娘娘懿旨,赐某肉酱一瓶。某谢恩已毕,正席尝之,觉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个,心中疑惑,盘问来使,只推不知。某当时发怒,将来使拷打,说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某闻言凄惨,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来,变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种,名为‘蟛蚏’,乃怨气所化。某其时无处泄怒,即将使臣斩讫。吕后知道,差人将三般朝典:宝剑、药酒、红罗三尺,取某首级回朝。某屈死无申,伏望阎君明断。”
重湘道:“三贤果是死得可怜!寡人做主,把汉家天下三分
言哄人,如此折寿,必然警醒了。”
彭越道:“军师虽有,必须良将帮扶。”
重湘道:“有了。”
唤过樊哙:“发你范阳涿州张家投胎,名飞,字翼德。”
又唤项羽上来:“发你在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
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
樊哙不合纵妻吕须帮助吕后为虐,妻罪坐夫;不合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
二人都注定凶死。
但樊哙生前忠勇,并无谄媚;项羽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来生俱义勇刚直,死而为神。”
再唤纪信过来:“你前生尽忠刘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贵,发你来生在常山赵家出世,名云,表字子龙,为西蜀名将。
当阳长坂百万军中救主,大显威名。
寿年八十二,无病而终。”
又唤戚氏夫人:“发你在甘家出世,配刘备为正宫。
吕氏当初慕彭王美貌,求淫不遂,又妒忌汉皇爱你,今断你与彭越为夫妇,使他妒不得也。
赵王如意,仍与你为子,改名刘禅,小字阿斗,嗣位为后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贵,以偿前世之苦。”
又唤丁公上来:“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
发你孙权手下为将,被孔明气死,寿止三十五而卒。
原你事项羽不了,来生事孙权亦不了也。”
再唤项伯、雍齿过来:“项伯背亲向疏,贪图富贵;雍齿受仇人之封爵,你两人皆项羽之罪人。
发你来生一个改名颜良,一个改名文丑,皆为关羽所斩,以泄前世之恨。”
项羽问道:“六将如何发落?”
重湘发六将于曹操部下,守把关隘。
杨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广改名孔秀,吕胜改名韩福,杨武改名秦琪,吕马童改名蔡阳。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以泄前生乌江逼命之恨。
重湘判断明白已毕,众人无不心服。
重湘又问楚、汉争天下之时,有兵将屈死不甘者,怀才未尽者,有恩欲报、有怨欲伸者,一齐许他自诉,都发在三国时投胎出世。
其刻薄害人、阴谋惨毒、负恩不报者,变作战马,与将帅骑坐。
如此之类,不可细述。
判官一一细注明白,不觉五更鸡叫。
重湘退殿,卸了冠服,依旧是个秀才。
将所断簿籍,送与阎罗王看了,阎罗王叹服,替他转呈上界,取旨定夺。
玉帝见了,赞道:“三百馀年久滞之狱,亏他六个时辰断明,方见天地无私,果报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
众人报冤之事,一一依拟。
司马貌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来生宜赐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马之家,名懿,表字仲达。
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
曹操虽系韩信报冤,所断欺君弑后等事,不可为训。
只怕后人不悟前因,学了歹样,就教司马懿欺凌曹氏子孙,一如曹操欺凌献帝故事,显其花报,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
玉帝颁下御旨。
阎王开读罢,备下筵席,与重湘送行。
重湘启告阎王:“荆妻汪氏,自幼跟随穷儒,受了一世辛苦。
有烦转乞天恩,来生仍判为夫妻,同享荣华。”
阎王依允。
那重湘在阴司,与阎王作别。
这边牀上,忽然番身,挣开双眼,见其妻汪氏,兀自坐在头边啼哭。
司马貌连叫:“怪事!”
便将大闹阴司之事,细说一遍:“我今已奉帝旨,不敢久延,喜得来生复得与你完聚。”
说罢,瞑目而逝。
汪氏已知去向,心上到也不苦了,急忙收拾后事。
殡殓方毕,汪氏亦死。
到三国时,司马懿夫妻,即重湘夫妇转生。
至今这段奇闻,传留世间。
后人有诗为证:
半日阎罗判断明,冤冤相报气皆平。
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三十一-译文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纷扰的人生,等到何时才能满足?根据现状,随家庭的富裕或贫穷,便可以退缩。在得意的时候不要过于进取,必须防备世事的反复无常。白白让人白了少年头,空忙一场。
谁不想要黄金屋?谁不想要千钟粟?但命运的安排,不是这样的。白白费心机去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又何必去采药访蓬莱?只要减少欲望。’
这篇词,名叫《满江红》,是晦庵和尚所作,劝人乐天知命的意思。凡人的万事都逃不过命运,如果命中注定有的,自然会不求自来;如果命里没有,白白劳神,只能放弃。你又不是司马重湘秀才,难道要和阎罗王闹事不成?说话的,就是司马重湘,怎么和阎罗王闹事?到底谁有理,谁没理?请看下回便知。诗曰:
世间的冤屈事千千万万,想要找个长梯去问老天。不要怪老天不公道,生生世世都是宿命。
话说东汉灵帝时,蜀郡益州,有一个秀才,复姓司马,名貌,表字重湘。他天资聪明,一目十行。八岁时就能写文章,本郡推荐他为神童,送到京城。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了考官,被淘汰。长大后,他深深后悔自己轻浮的行为,更加注重端正谨慎,闭门读书,不问外事。双亲去世后,他在墓旁守孝六年,人们称赞他的孝行。乡里多次推荐他为孝廉、有道及博学宏词,但都被有权势的人夺去,他郁郁不得志。自光和元年,灵帝开始在西邸卖官鬻爵,根据官职的高低和出钱的多少,各有定价:想要成为三公的,价格千万;想要成为卿的,价格五百万。崔烈通过傅母的关系,出了五百万钱,成为司徒。后来在谢恩的那天,灵帝顿足懊悔道:“好个官,可惜贱卖了!如果稍微为难一下,千万钱一定能得到。”又设立了鸿都门学,命令州、郡、三公,推荐富家子弟为诸生。如果出钱多的,可以出任刺史,入朝为尚书,士君子都耻于与他们为伍。司马重湘家境贫寒,因此没有人提携,一直滞留在五十岁,空有一身才学,无法出人头地,屈居在众人之中,心中非常不平。于是他喝醉了酒,拿出文房四宝,一边吟诵一边写,写成了《怨词》一篇。词曰:
“天生我才,难道没有用处?我自认为是豪杰,奈何命运多舛!五十岁还未遇到机会,困在蓬蒿之中。那些穿着金紫官服的人,他们是谁?我胸中空空,囊中却有余钱。富人乘云而上,穷人堕入泥中。贤愚颠倒,雄者被贬为雌。世道沦落,使我更加坎坷。天道知道什么?难道没有私心?想要叩问天意,悲泪淋漓。”
写完后,他反复吟诵,余情未尽,又写了八句:
“得失与穷通,前生都已注定。问那注定的命运,为何不分辨忠奸?善良的人叹息被埋没,凶恶的人却横行霸道。我如果成为阎罗王,世间的事情都会得到纠正。”
不知不觉天已晚,他点上灯。重湘在灯下,将前面的诗吟诵了几遍,突然愤怒起来,把诗稿烧了,叫道:“老天,老天!如果你还有知,将如何回答?我司马貌一生耿直,没有奸佞,就算把我带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什么!”说完,他感到身体困倦,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只见七八个鬼卒,青面獠牙,大约三尺多高,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戏弄了重湘一番,说道:“你这个秀才,有什么才学?竟敢怨天尤地,毁谤阴司!现在我们来抓你去见阎罗王,让你有口难开。”重湘道:“你阎罗王自己不公正,反而怪别人毁谤,这是什么道理!”众鬼不由分说,一齐上前,有的拉手,有的拉脚,把重湘从座位上拖下来,用黑索子套在他的脖子上。重湘大叫一声,醒了过来,满身冷汗。只见一盏短灯,半明半灭,非常凄惨。
重湘连打几个寒噤,感到身体不适,叫妻子汪氏:“点盏热茶来喝。”汪氏点了茶来,重湘喝了后,感到神志昏沉,身体疲倦,头重脚轻。汪氏扶他上床。第二天,他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不知道是什么病症。到了黄昏,他口中无气,直挺挺地死了。汪氏大哭一场,见他手脚还软,心头还有些微热,不敢移动他,只守在他头边,哭天哭地。
话分两头。原来重湘写了《怨词》,在灯下烧了,被夜游神察觉,奏报给玉帝。玉帝见了,大怒道:“世人的爵禄深厚,关系到气运。照你这么说,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才者显荣,无才者被贬;天下世世太平,江山也永不更变了?岂有此理!小儒见识不广,反而说天道有私心。应该立即治罪,以儆效尤。”这时太白金星启奏道:“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为才高运蹇,抑郁不平,才有此论。如果按照福善祸淫的常理,他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可以酌情宽恕。”玉帝道:“他想做阎罗王,把世间的事情都纠正,非常狂妄!阎罗王岂是凡人能做的?阴司的案牍如山,十殿阎君,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偏偏他有什么本事,一一纠正过来?”金星又奏道:“司马貌口出大言,必有大才。如果阴司确实有不平之事,几百年来积压的案件,未经判断的,往往地狱中的怨气上冲天庭。以臣愚见,不如押司马貌到阴司,暂时代替阎罗王半日之位,凡是阴司有冤枉的事情,让他来判决。如果判决得公正,将功赎罪;如果不公正,立即处罚,他才会心服。”玉帝准奏,即派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令阎君立即勾来司马貌,暂时借给他王位。只限一晚六个时辰,让他审理案件。如果判决得公正,来生让他极富极贵,以补偿他今生的抑郁之苦;如果无才判问,把他打入酆都地狱,永不得转世为人。阎君得旨,派无常小鬼,将重湘勾到地府。
重湘见了小鬼,毫不畏惧,跟着他们走。到了森罗殿前,小鬼命令他跪下。重湘问道:“上面坐的是谁?我要跪他?”小鬼道:“这是阎罗天子。”重湘听了,心中大喜!叫道:“阎君,阎君,我司马貌早就想见你,吐露胸中的不平之气,今天有幸相遇。你贵为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万鬼卒,牛头、马面,帮手众多;我司马貌只是个穷秀才,孤身一人,生死都在你手中。你不要用势力压我,必须平心论理,理胜者为强。”阎君道:“
来帮助汉朝消灭楚国,结果却遭遇了长乐宫的灾祸,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重湘问韩信:“你当初不听蒯通的建议,是什么原因?”
韩信回答:“有一个算命先生叫许复,他算我有七十二岁的寿命,功成名就,善终,所以我不忍心背叛汉朝。谁知道我早逝,只活了三十二岁!”
重湘叫鬼吏:“再把许复抓来审问。”
问道:“韩信只有三十二岁,你怎么说他能活七十二岁?你作为术士,胡乱预言祸福,只是为了骗人钱财,不顾误人终身。可恨,可恨!”
许复回答:“阎君请听我说:俗话说‘人有可以延长的寿命,也有可以缩短的寿命’。所以星象家往往难以确定寿命。韩信应该活七十二岁,这是根据道理推算的。谁知道他杀心太重,损害了阴德,导致寿命缩短,不是我推算不准。”
重湘问:“他哪些地方损害了阴德?一一说来。”
许复回答:“当初韩信离开楚国投奔汉朝时,迷了路,幸亏遇到两个樵夫,指引他一条小路,往南郑走。韩信担心楚王派人来追,怕樵夫泄露消息,拔剑回头,把两个樵夫都杀了。虽然樵夫不重要,但他们是有恩之人。天条规定,忘恩负义,惩罚最重。诗曰:
亡命之心如箭离弦,迷途时得到指引才能前进。有恩不报反而加害,折损了十年青春。”
重湘问:“还有三十年呢?”
许复回答:“萧何丞相三次推荐韩信,汉皇想重用他,筑了三丈高的坛,让韩信坐在上面,汉皇手捧金印,拜他为大将,韩信安然接受了。诗曰:
大将登坛,专权在外,一声军令胜过皇帝的宣召。微臣接受了君王的拜礼,又折损了十年青春。”
重湘说:“臣子接受君王的拜礼,果然折福。还有二十年呢?”
许复回答:“辩士郦生,说服齐王田广投降汉朝。田广听了,天天和郦生饮酒作乐。韩信乘其不备,袭击并打败了他。田广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烹杀了郦生。韩信立了大功,辜负了齐王投降汉朝的意愿,夺走了郦生说服齐王的功劳。诗曰:
说服三齐的功劳在先,乘机袭击势不可挡。夺走他的功绩,伤害他的性命,又折损了十年青春。”
重湘说:“这也说得有理。还有十年呢?”
许复回答:“还有折寿的地方。汉兵在固陵追击项王,当时楚兵多,汉兵少;项王又有拔山举鼎的力量,寡不敌众,弱不敌强。韩信在九里山布下绝机阵,十里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王匹马单枪,逃到乌江口,自刎而死。诗曰:
九里山前怨气缠绕,雄兵百万性命难保。阴谋多杀伤天理,共折损了四十年青春。”
韩信听完许复的话,无言以对。
重湘问:“韩信,你还有什么辩解的吗?”
韩信回答:“当初是萧何推荐我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骗我入长乐宫害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心里至今不平。”
重湘说:“也罢,把萧何也叫来,和你一起审个明白。”
不久,萧何来了。
重湘问:“你为什么反复无常,既推荐他,又害他?”
萧何回答:“有个原因:当初韩信怀才不遇,汉皇缺少大将,两得其便。谁知道汉皇心变,忌惮韩信的才能。后来因为陈豨造反,御驾亲征,临行时,嘱咐娘娘,用心防范。汉皇走后,娘娘有旨,宣我商议,说韩信谋反,要诛杀他。我奏道:‘韩信是第一个功臣,谋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大怒道:‘你和韩信,敢是同谋吗?你若没有诛杀韩信的计策,等圣驾回来时,一同治罪!’当时我惧怕娘娘的威令,只得画下计策:假说陈豨已破灭,骗韩信入宫称贺,喝令武士拿下斩首。我并无害韩信之心。”
重湘说:“韩信的死,看来都是刘邦的过错。”
吩咐判官,将众人的口供录下。“审得汉家天下,大半都是韩信的功劳;功高不赏,千古无此冤苦,转世报冤明矣。”
立案,暂且退下。
再叫大梁王彭越来听审:“你有什么罪,吕氏要杀你?”
彭越回答:“我有功无罪。只因为高祖征边去了,吕后素性淫乱,问太监道:‘汉家臣子,谁人美貌?’太监奏道:‘只有陈平美貌。’娘娘道:‘陈平在哪里?’太监道:‘随驾出征。’吕氏道:‘还有谁?’太监道:‘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吕后听说,即发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我到金銮殿前,不见娘娘。太监道:‘娘娘有旨,宣入长信宫议机密事。’我进得宫时,宫门落锁。只见吕后降阶相迎,邀我入宫赐宴。三杯酒罢,吕后淫心顿起,要与我讲枕席之欢。我惧怕礼法,执意不从。吕后大怒,喝令铜锥乱下打死,煮肉作酱,枭首悬街,不许收葬。汉皇归来,只说某谋反,好不冤枉!”
吕后在旁听了,叫起屈来,哭告道:“阎君,不要听彭越一面之词。世间只有男戏女,哪有女戏男?那时我唤彭越入宫议事,彭越见我宫中富贵,便起了调戏之心。臣戏君妻,理该处斩。”
彭越回答:“吕后在楚军中,惯与审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刚直,哪有淫邪之念!”
重湘说:“彭越所言是真,吕氏是假饰之词,不必多言。审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淫,忠节无比,来生仍作忠正之士,与韩信一同报仇。”
存案。
再叫九江王英布来听审。
英布上前诉道:“我与韩信、彭越三人,同功一体。汉家江山,都是我们三人挣下的,并无半点叛心。一日,我在江边玩赏,忽传天使到来,吕娘娘懿旨,赐我肉酱一瓶。我谢恩已毕,正席尝之,觉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个,心中疑惑,盘问来使,只推不知。我当时发怒,将来使拷打,说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我闻言凄惨,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来,变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种,名为‘蟛蚏’,乃怨气所化。我其时无处泄怒,即将使臣斩讫。吕后知道,差人将三般朝典:宝剑、药酒、红罗三尺,取我首级回朝。我屈死无申,伏望阎君明断。”
重湘说:“三贤果是死得可怜!寡人做主,把汉家天下三分
说话哄骗人,这样折损寿命,必然会警醒。”
彭越说:“虽然有军师,但必须要有良将辅助。”
重湘说:“有了。”
叫来樊哙:“让你投胎到范阳涿州的张家,名叫飞,字翼德。”
又叫来项羽:“让你投胎到蒲州解良的关家,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
你们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同建立基业。
樊哙不该纵容妻子吕须帮助吕后作恶,妻子的罪过由丈夫承担;不该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
二人都注定会凶死。
但樊哙生前忠勇,没有谄媚;项羽没有杀害太公,没有玷污吕后,没有在酒席上暗算人,有这三德,注定来生都会义勇刚直,死后成神。”
又叫来纪信:“你前生尽忠刘家,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富贵,让你来生投胎到常山赵家,名叫云,字子龙,成为西蜀名将。
在当阳长坂百万军中救主,大显威名。
寿命八十二岁,无病而终。”
又叫来戚氏夫人:“让你投胎到甘家,嫁给刘备为正宫。
吕氏当初仰慕彭王的美貌,求淫不成,又妒忌汉皇爱你,现在判你与彭越为夫妇,让她无法妒忌。
赵王如意,仍然做你的儿子,改名叫刘禅,小名阿斗,继承皇位为后主,安享四十二年的富贵,以补偿前世的苦难。”
又叫来丁公:“你去周家投胎,名叫瑜,字公瑾。
让你在孙权手下为将,被孔明气死,寿命只有三十五岁。
你原本侍奉项羽不成,来生侍奉孙权也不成。”
又叫来项伯、雍齿:“项伯背弃亲人,贪图富贵;雍齿接受仇人的封爵,你们两人都是项羽的罪人。
让你们来生一个改名叫颜良,一个改名叫文丑,都被关羽斩杀,以泄前世的仇恨。”
项羽问道:“六将怎么发落?”
重湘将六将发配到曹操部下,守把关隘。
杨喜改名叫卞喜,王翳改名叫王植,夏广改名叫孔秀,吕胜改名叫韩福,杨武改名叫秦琪,吕马童改名叫蔡阳。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以泄前世乌江逼命的仇恨。
重湘判断完毕,众人无不心服。
重湘又问楚、汉争天下时,有兵将屈死不甘心者,怀才未尽者,有恩欲报、有怨欲伸者,一齐让他们自诉,都发配到三国时投胎出世。
那些刻薄害人、阴谋惨毒、负恩不报者,变作战马,与将帅骑坐。
如此之类,不可细述。
判官一一详细注明,不觉五更鸡叫。
重湘退殿,卸下冠服,依旧是个秀才。
将所判的簿籍,送给阎罗王看了,阎罗王叹服,替他转呈上界,取旨定夺。
玉帝见了,赞道:“三百多年久滞的冤狱,亏他六个时辰断明,方见天地无私,果报不爽,真是天下之奇才。
众人报冤之事,一一依拟。
司马貌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来生宜赐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马家,名叫懿,字仲达。
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
曹操虽是韩信报冤,所断欺君弑后等事,不可为训。
只怕后人不悟前因,学了歹样,就教司马懿欺凌曹氏子孙,一如曹操欺凌献帝故事,显其花报,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
玉帝颁下御旨。
阎王开读完毕,备下筵席,与重湘送行。
重湘启告阎王:“妻子汪氏,自幼跟随穷儒,受了一世辛苦。
有烦转乞天恩,来生仍判为夫妻,同享荣华。”
阎王依允。
那重湘在阴司,与阎王作别。
这边床上,忽然翻身,挣开双眼,见妻子汪氏,兀自坐在头边啼哭。
司马貌连叫:“怪事!”
便将大闹阴司之事,细说一遍:“我今已奉帝旨,不敢久延,喜得来生复得与你完聚。”
说罢,瞑目而逝。
汪氏已知去向,心上到也不苦了,急忙收拾后事。
殡殓方毕,汪氏亦死。
到三国时,司马懿夫妻,即重湘夫妇转生。
至今这段奇闻,传留世间。
后人有诗为证:
半日阎罗判断明,冤冤相报气皆平。
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三十一-注解
满江红:词牌名,宋代以后流行的一种词体,以其激昂慷慨的风格著称。
晦庵和尚:指宋代著名僧人、文学家晦庵,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造诣闻名。
乐天知命:一种生活态度,主张顺应天命,知足常乐。
司马重湘: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才高但命运多舛的秀才。
阎罗王:阎罗王是阴间的主宰,负责审判亡魂,决定他们的来生命运。
灵帝:东汉末年的皇帝,以昏庸无能著称。
西邸:东汉时期的一个官署,负责选拔官员。
鸿都门学:东汉时期设立的一种学校,主要招收富家子弟。
夜游神:神话中负责夜间巡逻的神祇。
玉帝:玉帝是中国神话中的最高神,掌管天界和人间的一切事务。
太白金星:道教中的星神,常作为玉帝的使者出现。
森罗殿:阴间的主要审判场所,阎王在此进行审判。
阴司:指阴间的官府,负责管理死者的灵魂和进行善恶的审判。
天道:指宇宙间自然运行的法则,常被理解为公正和道德的体现。
阎君: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负责审判死者的善恶。
酆都:道教中的地狱,是恶人死后受罚的地方。
六曹法吏:阴间负责法律事务的官员,包括判官和小鬼。
五岳四海:泛指中国的地理范围,五岳指五座名山,四海指四周的海洋。
汉初四宗文卷:指汉朝初期的四件重大案件,涉及忠臣被冤杀、恩将仇报等。
长乐宫之祸:指韩信在长乐宫被刘邦设计杀害的事件。长乐宫是汉朝的皇宫之一,这里象征着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
蒯通:韩信的谋士,足智多谋。
许复:算命先生,曾为韩信算命,预言其寿命。
阴骘:阴骘在道教中指阴德,即暗中积累的善行。这里指韩信因杀害有恩之人而损害了自己的阴德。
九里山:九里山是楚汉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韩信在此设下埋伏,大败楚军。
萧何:汉初名相,曾多次推荐韩信,后因参与杀害韩信而被后世报应。
彭越:彭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曾参与楚汉战争,后因谋反被刘邦处死。
英布:汉初诸侯王,曾为项羽部将,后归顺刘邦。
吕后:吕后是刘邦的皇后,以残忍和权谋著称,故事中她杀害了多位功臣。
重湘:重湘是故事中的判官,负责在阴间审判亡魂,决定他们的来生命运。
丁公:丁公是项羽的部将,后因背叛项羽而被刘邦处死。
刘邦:汉高祖,西汉开国皇帝,曾与项羽争霸天下。
纪信:纪信是西汉初年的将领,曾为刘邦效力,后因忠诚而被项羽杀害。
项伯: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曾在楚汉战争中帮助刘邦,后因背叛项羽而被刘邦封侯。
雍齿:雍齿是项羽的部将,后因背叛项羽而被刘邦封侯。
戚氏:刘邦的宠妃,生有子如意,后被吕后迫害。
吕氏:刘邦的正宫皇后,即吕后,曾专权夺位。
项羽:项羽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楚汉战争中的楚军统帅,最终败于刘邦。
韩信:汉初名将,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吕后杀害。
樊哙:樊哙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刘邦的亲信,曾参与楚汉战争,后因功封侯。
戚氏夫人:戚氏夫人是刘邦的宠妃,曾因美貌和智慧受到刘邦的宠爱。
司马貌:司马貌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在阴间审判有功,被玉帝赐予来生的王侯之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喻世明言-卷三十一-评注
这篇故事通过司马重湘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司马重湘才高八斗,却因出身贫寒而屡遭挫折,最终在醉酒中写下《怨词》,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和无奈。
故事中的《满江红》词,以其激昂慷慨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词中‘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番覆’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莫测,提醒人们在得意时要保持警惕,防止突如其来的变故。
司马重湘的《怨词》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词中‘天生我才兮,岂无用之?豪杰自期兮,奈此数奇!’一句,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命运不公的无奈。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和无奈。
故事的后半部分,司马重湘被带到阴间,暂时担任阎罗王,审判阴间的冤案。这一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通过司马重湘的审判,揭示了阴间的不公和冤屈。司马重湘在审判中表现出色,最终得到了玉帝的宽恕和奖励,这一结局不仅是对司马重湘才华的肯定,也是对正义和公平的颂扬。
总的来说,这篇故事通过司马重湘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通过司马重湘的审判,揭示了阴间的不公和冤屈。故事中的《满江红》词和《怨词》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本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阴间的审判场景,揭示了天道报应的主题。文本中的司马貌对阎君的审判不公提出了质疑,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不公的不满和对天道的期待。阎君则通过解释天道报应的原理,强调了善恶终有报的观念,即使报应可能延迟或隐蔽。
文本中的重湘被临时任命为阎君,负责审理积压的案件,这一情节设计巧妙,既展示了阴间审判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审判的渴望。重湘审理的汉初四宗案件,涉及历史上的重大冤案,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冤屈,这些案件的处理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正义和道德的探讨。
从艺术特色上看,文本采用了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情节生动、引人入胜。通过重湘的审判,文本不仅展现了阴间的审判过程,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此外,文本中的诗词和典故的运用,增添了文学性和历史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深刻。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古代阴间审判文化的反映,也是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通过对历史冤案的审理,文本揭示了历史的不公和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这段文本通过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位汉朝功臣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和无情。韩信因杀害有恩之人、接受君王的拜礼、夺取他人功劳以及使用阴谋手段,导致自己的寿命大幅缩短,这反映了古代对道德和因果报应的重视。
故事中的算命先生许复虽然错误地预测了韩信的寿命,但他的解释揭示了古代对命运和占卜的复杂看法。命运并非完全不可改变,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对命运产生影响。
萧何的角色则展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他既是韩信的推荐者,也是韩信的陷害者,这种矛盾的行为反映了在权力面前,个人的忠诚和道德往往会被扭曲。
彭越和英布的遭遇则进一步揭示了吕后的残忍和权谋。彭越因拒绝吕后的淫乱要求而被杀害,英布则因误食彭越的肉而愤怒,最终被吕后赐死。这些情节不仅展示了吕后的残忍,也反映了古代对忠贞和道德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三位功臣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道德、命运和因果报应的复杂看法。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文本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阴间审判情节,通过阴间判官重湘的审判,展现了因果报应的主题。文本通过多起案件的审理,揭示了历史人物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们在来世中的命运安排。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首先,文本通过丁公与刘邦的对话,揭示了忠与不忠的复杂关系。丁公因放走刘邦而被诛杀,刘邦则以丁公不忠为由进行辩解。然而,丁公的反驳揭示了刘邦在处理忠臣与叛将时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凸显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其次,戚氏与吕氏的恩怨反映了后宫斗争的残酷。戚氏因刘邦的承诺而期待儿子如意能继承皇位,但最终被吕后迫害致死。这段情节不仅揭示了吕后的专权与残忍,也反映了古代后宫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悲惨命运。
再次,项羽的控诉揭示了英雄末路的无奈。项羽因不识韩信而失去天下,最终在乌江自刎。这段情节不仅展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也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历史的无情。
最后,文本通过重湘的审判,安排了历史人物的来世命运。韩信、刘邦、吕后等人在来世中的命运安排,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这种安排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正义的期待,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恶有报思想。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阴间审判的形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恩怨情仇与命运安排。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还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这段文本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神话故事,讲述了阴间判官重湘在阴间审判亡魂,决定他们的来生命运的过程。故事通过重湘的审判,展现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主题,强调了人在世间的行为将决定其来生的命运。
故事中,重湘根据亡魂生前的行为,决定他们的来生命运。例如,樊哙因生前忠勇,被发往范阳涿州张家投胎,成为张飞;项羽因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暗算人,被发往蒲州解良关家投胎,成为关羽。这些安排不仅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还通过历史人物的转世,将楚汉战争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增强了故事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此外,故事还通过重湘的审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界限。例如,项伯和雍齿因背叛项羽,被发来生成为颜良和文丑,最终被关羽所斩,以泄前世之恨。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对背叛行为的惩罚,还通过关羽的英勇形象,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
故事的最后,重湘因在阴间审判有功,被玉帝赐予来生的王侯之位,成为司马懿。这一安排不仅体现了对重湘才能的认可,还通过司马懿的历史形象,强调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同时,故事还通过司马懿与曹操的对比,揭示了权力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循环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阴间审判的形式,展现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主题,强调了人在世间的行为将决定其来生的命运。同时,故事还通过历史人物的转世,将楚汉战争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增强了故事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此外,故事还通过重湘的审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界限,强调了忠义、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