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六-原文
◎文宗五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高丽国王桢遣其臣元忠奉表称贺,贡方物。
癸酉,命高丽国王王焘仍为高丽国王,赐金印。初,焘有疾,命其子桢袭王爵,至是焘疾愈,故复位。
甲戌,赐燕铁木儿妻公主月鲁金五百两、银五千两。
丁丑,禁冒哀求叙复者。赈粜米五万石,济京师贫民。
己卯,时享太庙。罢诸建造工役,惟城郭、河渠、桥道、仓库勿禁。
广西罗伟里叛寇马武冲等,合龙州岭北朗龙洞韦大虫贼兵万人,攻陷那马违、那马安等寨,命广西宣慰司严军御之。
月阙察儿冒请卫士刍束,当坐罪,燕铁木儿请释之。
壬午,命甘肃行省为豳王不颜帖木儿建居第。
封孔子妻郓国夫人勣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癸未,给纳邻等十四驿粮及刍粟。赈永昌路流民。
庆远南丹等处溪洞军民安抚司言,所属宜山县饥疫,死者众,乞以给军积谷二百八十石赈粜,从之。
江西行省言,梅州频年水旱,民大饥,命发粟七百石以赈粜。
丙戌,印造岁额钞本,至元钞九十九万六千锭,中统钞四千锭。
丁亥,幸大承天护圣寺。赐诸王帖木儿及其妃阿剌赤八剌金五百两、银万两、钞二万锭、币帛各千匹。
监察御史劾奏:“翰林学士承旨典哈,其兄野里牙坐诛,当罢。”从之。
戊子,万安军黎贼王奴罗等,集众五万人寇陵水县。
己丑,赈肇庆路高要县饥民九千五百四十口。
四川行省言:“去年九月,左丞帖木儿不花与禄余贼兵战被创,贼遂侵境,乞调重庆、叙州兵二千五百人往救之。”
顺元宣抚司亦言:“贼列行营为十六所,乞调兵分道备御。”
诏上都留守司为燕铁木儿建居第。
御史台言:“选除云南廉访司官,多托故不行,继今有如是者,风宪勿复用。”制可。
戊戌,命中书省以钞三千锭、币帛各三千匹,给皇子古纳答剌岁例鹰犬回赐。
诸王章吉献斡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锭、钞五千锭。
己亥,给斡罗思千人衣粮。
山南道廉访副使秃坚董阿劾:“荆湖北道宣慰使别列怯都常贷内府钞,威逼部民代偿,不足则以宣慰使公帑钞偿之。又,副使驴驹,以修治沿江堤岸,纵家奴掊敛民财。二人罪虽遇赦,宜从黜退。”御史台臣以闻,从之。
庚子,封公主不纳为郓安大长公主。
夔路忠信寨洞主阿具什用,合洞蛮八百余人寇施州。
二月辛丑朔,八番苗蛮骆度来贡方物。
癸卯,诸王也先帖木儿薨。
甲辰,诸王答儿马失里、哈儿蛮各遣使来贡蒲萄酒、西马、金鸦鹘。
乙巳,以湖广行省平章玥璐不华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给豳王及其王傅禄。
戊申,云南行省言:“会通州土官阿赛及河西阿勒等与罗罗贼兵千五百人寇会州路之卜龙村;又,禄余将引兵与茫部合寇罗罗斯,截大渡河、金沙江以攻东川、会通等州。臣等敢奉先所降诏书招谕之,不奉命则从宜进军。”制可。
己酉,赐怯薛官完者帖木儿及阿昔儿珠衣帽。
德宁路去年旱,复值霜雹,民饥,赈以粟三千石。
旌晋宁路沁州刘玮妻张氏志节。
禄余言于四川行省:“自父祖世为乌撒土官宣慰使,佩虎符,素无异心。曩为伯忽诱胁,比闻朝廷招谕,而今期限已过,乞再降诏赦,即率四路土官出降。仍乞改属四川省,隶永宁路,冀得休息。”四川行省以闻,诏中书、枢密、御史诸大臣杂议之。
己未,旌宁夏路赵那海孝行。
辛酉,燕铁木儿兼奎章阁大学士,领奎章阁学士院事。
己巳,命燕铁木儿集翰林、集贤、太禧宗禋院,议立太祖神御殿。
诏修曲阜宣圣庙。
邛州有二井,宋旧名曰金凤、茅池,天历初,九月地震,盐水涌溢,州民侯坤愿作什器煮盐而输课于官,诏四川转运盐司主之。
旌济州任城县王德妻秦氏、婺州路金华县吴埙妻宋氏、庐州路高仁妻张氏、甘州路岳忽南妻失林、盖州完颜帖哥住妻李氏志节。
三月庚午朔,帝师至京师。
遣使往西域,赐诸王不赛因绣彩币帛二百四十匹。
中书省臣言:“凡远戍军官死而归葬者,宜视民官例,给道里之费。又,四川驿户比以军兴消乏,宜遣官同行省量济之。”制可。
燕铁木儿言:“平江、松江淀山湖圩田方五百顷有奇,当入官粮七千七百石,其总田者死,颇为人占耕。今臣愿增粮为万石入官,令人佃种,以所得余米赡臣弟撒敦。”从之。
洛水溢。
爪哇国遣其臣僧伽剌等八十三人,奉金书表及方物来朝贡。
己卯,诏:“以西宁王速来蛮镇御有劳,其如安定王朵儿只班例,置王傅官四人,铸印给之。”
庚辰,以安陆府赐并王晃火儿不花为食邑。
旌大都良乡县韦安妻张氏贞节。
丁亥,诸王伯岳兀、完者帖木儿来朝。
戊子,占城国遣其臣阿南那那里沙等四人,奉金书表及方物来朝贡。
己丑,复立功德使司。
癸巳,皇子古纳答剌更名燕帖古思。
置兴瑞司,掌中宫岁作佛事,秩正三品。
乙未,命燕铁木儿依旧例以钞万锭分给蒙古孤寡者。
以帝师泛舟于西山高梁河,调卫士三百挽舟。
丙申,赐怯薛官纻怜铁木儿玺书,申饬其所部。
赈木怜、苦盐泺、札哈、扫怜九驿之贫者凡四百五十二户。
丁酉,缅国遣使者阿落等十人,奉方物来朝贡。
己亥,赐行枢密院钞四万锭,分给征乌撒、乌蒙所调陕西、四川蒙古军及渐丁万人。
高唐、德、冀诸州,大名、汴梁、广平诸路,有虫食桑叶尽。
夏四月壬寅,中书省臣言:“去岁宿卫士给钞者万五千人,今减去千四百人,余当给者万三千六百人。又,太府监岁支币帛二万匹,不足于用
,请再给二百匹。”并从之。
四川师壁、散毛、盘速出三洞蛮野王等二十三人来贡方物。
戊申,大宁路地震。
四川大盘洞谋者什用等十四人来贡方物。
丙辰,诸王不别居法郎遣使者要忽难等,及西域诸王不赛因使者也先帖木儿等,皆来贡方物。
戊午,命奎章阁学士院以国字译《贞观政要》,镌板模印,以赐百官。
四川行省平章汪寿昌辞职,不允。
以作佛事祈福,释御史台所囚定兴刘县尹及刑部囚二十六人。
乙丑,安南国世子陈日〈火阜〉遣其臣邓世延等二十四人来贡方物。
安西王阿难答之子月鲁帖木儿,坐与畏兀僧玉你达八的剌板的、国师必剌忒纳失里沙津爱护持谋不轨,命宗王、大臣杂鞫之,狱成,三人皆伏诛,仍籍其家。
以必剌忒纳失里沙津爱护持妻丑丑赐通政副使伯蓝,玉鞍赐撒敦,余人畜、土田及七宝奁具、金珠、宝玉、钞币,并没入大承天护圣寺。
免四川行省境内今年租。
命有司为伯颜建生祠,立纪功碑于涿州,伯别建祠、立碑于汴梁。
戊辰,免云南行省田租三年。
安州饥,给河间盐课钞万锭赈之。
东昌、济宁二路及曹、濮诸州,皆有虫食桑。
五月己巳朔,高昌王藏吉薨,其弟太平奴袭位。
壬申,赈木怜、七里等二十三驿,人米二石。
癸酉,荧惑犯东井。
赐燕铁木儿宴于流杯池。
云南大理、中庆等路大饥,赈钞十万锭。
甲戌,升尚舍寺为从三品。
撒迪请备录皇上登极以来固让大凡、往复奏答,其余训敕、辞命及燕铁木儿等宣力效忠之迹,命朵来续为《蒙古脱不赤颜》一书,置之奎章阁,从之。
赐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脱亦纳金虎符。
旌保定路郭璹孝行、探忒妻灵保贤孝。
戊寅,幸大承天护圣寺。
京师地震有声。
己卯,命诸王也失班还镇。
浙西道廉访司劾副使三宝凶恶阴险,紊乱纪纲,诏罢之。
壬午,复赈粜米五万石,济京城贫民。
戊子,唐其势以疾先住上都,赐药价钞千锭。
遣使往帝师所居撒思吉牙之地,以珠织制书宣谕其属,仍给钞四千锭、币帛各五千匹,分赐之。
赈帖里干、不老、也不彻温等十九驿,人米二石。
庚寅,大驾发大都,时巡于上都。
置山东益都等处金银铜铁提举司。
辛卯,复以司徒印给万安寺僧严吉祥。
诏给钞五万锭,修帝师巴思八影殿。
壬辰,太常博士王瓒言:“各处请加封神庙,滥及淫祠。按《礼经》,以劳定国,以死勤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其非祀典之神,今后不许加封。”制可。
丁酉,白虹并日出,长竟天。
追封颜子父颜无繇为杞国公,谥文裕;母齐姜氏杞国夫人,谥端献;妻宋戴氏兖国夫人,谥贞素。
甘州大雹,扬州之江都、泰兴,德安府之云梦、应城县水,汴梁之睢州、陈州、开封、兰阳、封丘诸县河水溢,滹沱河决,没河间清州等处屯田四十三顷。
常宁州饥,赈粜米二千四百石。
杭州火,被灾九十一户,池州火,被灾七十三户,命江浙行省量赈之。
六月己亥朔,以月鲁帖木儿等罪诏告中外,赦天下。
免四川行省今年差税、陕西行省今年商税。
隶用朵朵、王士熙、脱欢等。
己酉,以御史中丞赵世安为中书左丞。
癸丑,遣使分祀岳镇海渎。
戊午,给钞五万锭,赐云南行省为公储。
己未,燕铁木儿言:“顷伯颜封浚宁王,赐食邑嵩州,今请于濒汴择一州赐之。”诏改赐陈州。
癸亥,加授知枢密院事也卜伦开府仪同三司。
乙丑,御史台臣劾辽阳行省参政赛甫丁庸鄙不胜任,罢之。
监察御史陈思谦言:“内外官非文武全才、出处系天下安危、能拯金革之难者,勿许夺情起复。”制可。
禁诸卜筮、阴阳人,毋出入诸王公大臣家。
晋宁、冀州桑灾,益都、济宁大雨,无为州、和州水。
旌归德府永城县民张氏孝节。
秋七月戊辰朔,诸王答里麻失里等遣使来贡虎豹。
云南行省言:“本省旧降给驿玺书六十九、金字圆符四,伯忽之乱,散失殆尽,乞更赐为宜。”敕更赐玺书三十二、圆符四,仍究诘所失者。
辛未,以车坊官园赐伯颜。
赐从征云南将校三百四十七人钞币有差。
调军士修柳林海子桥道。
乙亥,命僧于铁幡竿修佛事,施金百两、银千两、币帛各五百匹、布二千匹、钞万锭。
丁丑,赈蒙古军流离至陕西者四百六十七户粮三月,遣复其居,户给钞五十锭。
湖广行省言:“黎贼势猖獗,乞益兵三千以备调用。”有旨:“依前诏,促移剌四奴克日进兵。”
壬午,江西行省造螺钿几榻遗燕铁木儿,诏赐匠者币帛各一。
甲申,燕铁木儿献斡罗思二千五百人。
旌裕州民李庭瑞孝行。
庚寅,给钞万锭,命燕铁木儿分赐累朝官分嫔御之贫乏者。
壬辰,西域诸王不赛因遣哈只怯马丁以七宝水晶等物来贡。
给蒙古民及各部卫士钞币有差,仍赈粮五月。
甲午,北边诸王月即别遣南忽里等来朝贡。
燕铁木儿言:“诸王彻彻秃、沙哥,曩坐罪流南荒,乞赐矜闵,俾还本部。”从之。
赈宗仁卫军士九百户各钞一锭。
滕州民饥,赈粜米二万石。
庆都县大饥,以河间盐课钞万锭赈之。
八月辛丑,诸王阿儿加失里献斡罗思三十人、渐丁百三人。
赈大都宝坻县饥民,以京畿运司粮万石。
癸卯,吴王木喃子及诸王答都河海、锁南管卜、帖木儿赤、帖木迭儿等来朝。
赐护守上都宫殿卫卒二千二百二十九人,人钞二十五锭。
乙巳,天鼓鸣于东北。
丙午,遣官祭社稷。
丁未,有事于太庙。
海道漕运粮六十九万余石至京师。
己酉,陇西地震。
帝崩,寿二十有
九,在位五年。癸丑,灵驾发引,葬起辇谷,从诸帝陵。
元统二年正月己酉,太师右丞相伯颜率文武百官等议,上尊谥曰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国言谥号曰札牙笃皇帝,请谥于南郊。
三月己酉,祔于太庙。
后至元六年六月,以帝谋为不轨,使明宗饮恨而崩,诏除其庙主。
其略曰:
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后,祖母太皇太后惑于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南。
英宗遇害,正统浸备,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
继知天理人伦之攸当,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
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
归而再御宸极,思欲自解于天下,乃谓夫何数日之间,宫车弗驾。
海内闻之,靡不切齿。
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
祖宗大业,几于不继。
内怀愧慊,则杀也里牙以杜口。
上天不佑,随降殒罚。
叔婶不答失里,怙其势焰,不明明考之嗣,而妄立孺稚之弟亦怜真班,奄复不年,诸王大臣以贤以长,扶朕践位。
国之大政,属不自遂者,讵能枚举。
每念治必本于尽孝,事莫先于正身,赖天之灵,权奸屏黜,尽孝正名,不容复缓,永惟鞠育罔极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义。
既往之罪,不可胜诛,其命太常彻去脱脱木儿在庙之主。
不答失里本朕之婶,乃阴构奸臣,弗体朕意,僣膺太皇太后之号,迹其闺门之祸,离间骨肉,罪恶尤重,揆之大义,削去鸿名,徙东安州安置。
放燕帖古思于高丽,未至,月阔察儿害之于中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六-译文
文宗五
三年春正月初一,高丽国王桢派遣他的臣子元忠奉上表章表示祝贺,并进贡了地方特产。
初三日,命令高丽国王王焘继续担任高丽国王,赐予金印。起初,王焘生病,命令他的儿子桢继承王位,现在王焘病愈,所以恢复了他的王位。
初四日,赐予燕铁木儿的妻子公主月鲁五百两黄金、五千两白银。
初七日,禁止那些冒名哀求恢复官职的人。发放五万石米赈济京师的贫民。
初九日,按时祭祀太庙。停止所有的建筑工程,只有城墙、河渠、桥梁、仓库的修建不受限制。
广西罗伟里的叛贼马武冲等人,联合龙州岭北朗龙洞的韦大虫贼兵一万人,攻陷了那马违、那马安等寨,命令广西宣慰司严加防御。
月阙察儿冒名请求卫士的草料,应当治罪,燕铁木儿请求赦免他。
十二日,命令甘肃行省为豳王不颜帖木儿建造住宅。
封孔子的妻子郓国夫人勣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十三日,发放纳邻等十四驿的粮食和草料。赈济永昌路的流民。
庆远南丹等地的溪洞军民安抚司报告,所属的宜山县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人数众多,请求用军队积存的二百八十石粮食进行赈济,皇帝同意了。
江西行省报告,梅州连年遭受水旱灾害,民众饥荒严重,命令发放七百石粮食进行赈济。
十六日,印制年度定额的钞本,至元钞九十九万六千锭,中统钞四千锭。
十七日,皇帝前往大承天护圣寺。赐予诸王帖木儿和他的妃子阿剌赤八剌五百两黄金、一万两白银、二万锭钞、一千匹币帛。
监察御史弹劾:“翰林学士承旨典哈,他的兄长野里牙因罪被处死,应当罢免他。”皇帝同意了。
十八日,万安军的黎族叛贼王奴罗等人,聚集五万人侵犯陵水县。
十九日,赈济肇庆路高要县的饥民九千五百四十人。
四川行省报告:“去年九月,左丞帖木儿不花与禄余的贼兵交战受伤,贼兵趁机侵犯边境,请求调派重庆、叙州的二千五百名士兵前去救援。”
顺元宣抚司也报告:“贼兵设立了十六个行营,请求调派士兵分路防御。”
命令上都留守司为燕铁木儿建造住宅。
御史台报告:“选拔云南廉访司官员时,许多人借口推辞不赴任,今后再有这样的人,不再任用为风宪官。”皇帝同意了。
二十八日,命令中书省用三千锭钞、三千匹币帛,作为皇子古纳答剌每年例行的鹰犬回赐。
诸王章吉献上斡罗思一百七十人,用七十二锭白银、五千锭钞作为酬谢。
二十九日,发放斡罗思一千人的衣物和粮食。
山南道廉访副使秃坚董阿弹劾:“荆湖北道宣慰使别列怯都经常借内府的钞,威逼部民代为偿还,不足的部分则用宣慰使的公帑钞偿还。此外,副使驴驹在修治沿江堤岸时,纵容家奴搜刮民财。二人虽然遇到赦免,但应当罢免。”御史台大臣报告后,皇帝同意了。
三十日,封公主不纳为郓安大长公主。
夔路忠信寨的洞主阿具什用,联合洞蛮八百多人侵犯施州。
二月初一,八番的苗蛮骆度前来进贡地方特产。
初三日,诸王也先帖木儿去世。
初四日,诸王答儿马失里、哈儿蛮各自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葡萄酒、西马、金鸦鹘。
初五日,任命湖广行省平章玥璐不华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发放豳王及其王傅的俸禄。
初八日,云南行省报告:“会通州的土官阿赛及河西的阿勒等人与罗罗的贼兵一千五百人侵犯会州路的卜龙村;此外,禄余将带领士兵与茫部联合侵犯罗罗斯,截断大渡河、金沙江,进攻东川、会通等州。臣等谨奉先前颁布的诏书进行招抚,如果他们不服从命令,则根据情况进军。”皇帝同意了。
初九日,赐予怯薛官完者帖木儿及阿昔儿珠衣帽。
德宁路去年遭受旱灾,又遭遇霜雹,民众饥荒,发放三千石粮食进行赈济。
表彰晋宁路沁州刘玮的妻子张氏的志节。
禄余向四川行省报告:“自父祖世代担任乌撒土官宣慰使,佩带虎符,一向没有异心。之前被伯忽诱骗胁迫,最近听说朝廷招抚,但期限已过,请求再次颁布诏书赦免,我将率领四路土官投降。并请求改属四川省,隶属永宁路,希望能得到休息。”四川行省报告后,皇帝命令中书、枢密、御史等大臣共同商议。
十九日,表彰宁夏路赵那海的孝行。
二十一日,燕铁木儿兼任奎章阁大学士,掌管奎章阁学士院事务。
二十九日,命令燕铁木儿召集翰林、集贤、太禧宗禋院,商议建立太祖神御殿。
命令修建曲阜宣圣庙。
邛州有两口井,宋朝时名为金凤、茅池,天历初年,九月发生地震,盐水涌出,州民侯坤愿意制作器具煮盐并向官府纳税,皇帝命令四川转运盐司负责此事。
表彰济州任城县王德的妻子秦氏、婺州路金华县吴埙的妻子宋氏、庐州路高仁的妻子张氏、甘州路岳忽南的妻子失林、盖州完颜帖哥住的妻子李氏的志节。
三月初一,帝师到达京师。
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赐予诸王不赛因绣彩币帛二百四十匹。
中书省大臣报告:“凡是远戍的军官死后归葬的,应当按照民官的惯例,给予路费。此外,四川的驿户因为战事而贫困,应当派遣官员与行省一起进行救济。”皇帝同意了。
燕铁木儿报告:“平江、松江的淀山湖圩田面积五百多顷,应当上缴官粮七千七百石,但总田者去世后,田地被人占耕。现在我愿意增加官粮为一万石,让人佃种,用所得的余米供养我的弟弟撒敦。”皇帝同意了。
洛水泛滥。
爪哇国派遣其臣子僧伽剌等八十三人,奉上金书表和地方特产前来朝贡。
初九日,皇帝下诏:“因为西宁王速来蛮镇守有功,按照安定王朵儿只班的惯例,设立四名王傅官,铸造印章赐予他们。”
初十日,将安陆府赐予并王晃火儿不花作为食邑。
表彰大都良乡县韦安的妻子张氏的贞节。
十七日,诸王伯岳兀、完者帖木儿前来朝见。
十八日,占城国派遣其臣子阿南那那里沙等四人,奉上金书表和地方特产前来朝贡。
十九日,重新设立功德使司。
二十三日,皇子古纳答剌改名为燕帖古思。
设立兴瑞司,掌管中宫每年举行的佛事,官秩为正三品。
二十五日,命令燕铁木儿按照旧例用一万锭钞分给蒙古的孤寡者。
因为帝师在西山高梁河泛舟,调派三百名卫士拉船。
二十六日,赐予怯薛官纻怜铁木儿玺书,告诫他的部下。
赈济木怜、苦盐泺、札哈、扫怜九驿的贫民共四百五十二户。
二十七日,缅国派遣使者阿落等十人,奉上地方特产前来朝贡。
二十九日,赐予行枢密院四万锭钞,分给征讨乌撒、乌蒙所调派的陕西、四川蒙古军及渐丁一万人。
高唐、德、冀等州,大名、汴梁、广平等路,有虫将桑叶吃尽。
夏四月初二,中书省大臣报告:“去年宿卫士发放钞的有一万五千人,今年减去一千四百人,剩下的应当发放的有一万三千六百人。此外,太府监每年支出币帛二万匹,不够使用。”
请求再给二百匹。”皇帝同意了。
四川的师壁、散毛、盘速出三洞的蛮族首领野王等二十三人前来进贡地方特产。
戊申日,大宁路发生地震。
四川大盘洞的谋者什用等十四人前来进贡地方特产。
丙辰日,诸王不别居法郎派遣使者要忽难等人,以及西域诸王不赛因的使者也先帖木儿等人,都来进贡地方特产。
戊午日,命令奎章阁学士院用国字翻译《贞观政要》,刻版印刷,赐给百官。
四川行省平章汪寿昌请求辞职,皇帝没有批准。
因为做佛事祈福,释放了御史台关押的定兴刘县尹及刑部关押的二十六人。
乙丑日,安南国世子陈日〈火阜〉派遣他的臣子邓世延等二十四人前来进贡地方特产。
安西王阿难答的儿子月鲁帖木儿,因与畏兀族僧人玉你达八的剌板的、国师必剌忒纳失里沙津爱护持密谋不轨,命令宗王、大臣共同审讯,案件成立,三人都被处死,并没收他们的家产。
将必剌忒纳失里沙津爱护持的妻子丑丑赐给通政副使伯蓝,玉鞍赐给撒敦,其余的人畜、土地及七宝奁具、金珠、宝玉、钞币,全部没收归入大承天护圣寺。
免除四川行省境内今年的租税。
命令有关部门为伯颜建立生祠,在涿州立纪功碑,伯别在汴梁建立祠堂、立碑。
戊辰日,免除云南行省三年的田租。
安州发生饥荒,拨给河间盐课钞万锭赈济。
东昌、济宁二路及曹、濮诸州,都有虫害吃桑叶。
五月己巳日,高昌王藏吉去世,他的弟弟太平奴继承王位。
壬申日,赈济木怜、七里等二十三驿,每人给米二石。
癸酉日,火星犯东井。
赐宴给燕铁木儿于流杯池。
云南大理、中庆等路发生大饥荒,赈济钞十万锭。
甲戌日,升尚舍寺为从三品。
撒迪请求详细记录皇上登极以来固让大凡、往复奏答,其余的训敕、辞命及燕铁木儿等宣力效忠的事迹,命令朵来续写《蒙古脱不赤颜》一书,放在奎章阁,皇帝同意了。
赐给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脱亦纳金虎符。
表彰保定路郭璹的孝行、探忒妻子灵保的贤孝。
戊寅日,皇帝到大承天护圣寺。
京师发生地震,有声音。
己卯日,命令诸王也失班回镇。
浙西道廉访司弹劾副使三宝凶恶阴险,紊乱纪纲,皇帝下诏罢免他。
壬午日,再次赈济粜米五万石,救济京城贫民。
戊子日,唐其势因病先到上都,赐给药价钞千锭。
派遣使者前往帝师所居的撒思吉牙之地,用珠织制书宣谕其属,并给钞四千锭、币帛各五千匹,分赐给他们。
赈济帖里干、不老、也不彻温等十九驿,每人给米二石。
庚寅日,皇帝从大都出发,巡幸上都。
设立山东益都等处金银铜铁提举司。
辛卯日,再次将司徒印赐给万安寺僧严吉祥。
下诏给钞五万锭,修建帝师巴思八的影殿。
壬辰日,太常博士王瓒说:“各处请求加封神庙,滥及淫祠。按照《礼经》,以劳定国,以死勤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祭祀之。其非祀典之神,今后不许加封。”皇帝批准。
丁酉日,白虹与太阳同时出现,长到天际。
追封颜子的父亲颜无繇为杞国公,谥号文裕;母亲齐姜氏为杞国夫人,谥号端献;妻子宋戴氏为兖国夫人,谥号贞素。
甘州下大冰雹,扬州的江都、泰兴,德安府的云梦、应城县发生水灾,汴梁的睢州、陈州、开封、兰阳、封丘诸县河水泛滥,滹沱河决堤,淹没河间清州等处的屯田四十三顷。
常宁州发生饥荒,赈济粜米二千四百石。
杭州发生火灾,受灾九十一户,池州发生火灾,受灾七十三户,命令江浙行省酌情赈济。
六月己亥日,以月鲁帖木儿等人的罪行诏告中外,赦免天下。
免除四川行省今年的差税、陕西行省今年的商税。
任用朵朵、王士熙、脱欢等人。
己酉日,任命御史中丞赵世安为中书左丞。
癸丑日,派遣使者分祀岳镇海渎。
戊午日,给钞五万锭,赐给云南行省作为公储。
己未日,燕铁木儿说:“不久前伯颜被封为浚宁王,赐食邑嵩州,现在请求在濒汴的地方选择一个州赐给他。”皇帝下诏改赐陈州。
癸亥日,加授知枢密院事也卜伦开府仪同三司。
乙丑日,御史台臣弹劾辽阳行省参政赛甫丁庸鄙不胜任,罢免他。
监察御史陈思谦说:“内外官员除非是文武全才、出处系天下安危、能拯救金革之难者,否则不许夺情起复。”皇帝批准。
禁止卜筮、阴阳人出入诸王公大臣家。
晋宁、冀州发生桑灾,益都、济宁下大雨,无为州、和州发生水灾。
表彰归德府永城县民张氏的孝节。
秋七月戊辰日,诸王答里麻失里等派遣使者来进贡虎豹。
云南行省说:“本省以前赐给的驿玺书六十九、金字圆符四,伯忽之乱,散失殆尽,请求再赐给为宜。”皇帝命令再赐玺书三十二、圆符四,并追究所失者。
辛未日,将车坊官园赐给伯颜。
赐给从征云南的将校三百四十七人钞币不等。
调军士修建柳林海子桥道。
乙亥日,命令僧人在铁幡竿做佛事,施舍金百两、银千两、币帛各五百匹、布二千匹、钞万锭。
丁丑日,赈济流离到陕西的蒙古军四百六十七户,给粮三月,遣返他们回家,每户给钞五十锭。
湖广行省说:“黎贼势力猖獗,请求增加三千兵以备调用。”皇帝下旨:“依照前诏,催促移剌四奴克日进兵。”
壬午日,江西行省造螺钿几榻送给燕铁木儿,皇帝下诏赐给匠者币帛各一。
甲申日,燕铁木儿献上斡罗思二千五百人。
表彰裕州民李庭瑞的孝行。
庚寅日,给钞万锭,命令燕铁木儿分赐给累朝官分嫔御中贫乏的人。
壬辰日,西域诸王不赛因派遣哈只怯马丁以七宝水晶等物来进贡。
给蒙古民及各部卫士钞币不等,并赈济粮五月。
甲午日,北边诸王月即别派遣南忽里等来朝贡。
燕铁木儿说:“诸王彻彻秃、沙哥,以前因罪流放南荒,请求赐予怜悯,让他们回到本部。”皇帝同意。
赈济宗仁卫军士九百户,每户给钞一锭。
滕州发生饥荒,赈济粜米二万石。
庆都县发生大饥荒,用河间盐课钞万锭赈济。
八月辛丑日,诸王阿儿加失里献上斡罗思三十人、渐丁百三人。
赈济大都宝坻县的饥民,用京畿运司粮万石。
癸卯日,吴王木喃子及诸王答都河海、锁南管卜、帖木儿赤、帖木迭儿等来朝。
赐给护守上都宫殿的卫卒二千二百二十九人,每人钞二十五锭。
乙巳日,天鼓在东北方鸣响。
丙午日,派遣官员祭祀社稷。
丁未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海道漕运粮六十九万余石到京师。
己酉日,陇西发生地震。
皇帝去世,享年二十有
第九位皇帝,在位五年。癸丑年,灵驾出发,葬于起辇谷,随从诸帝陵。
元统二年正月己酉日,太师右丞相伯颜率领文武百官等商议,上尊谥号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为文宗,国言谥号为札牙笃皇帝,请求在南郊举行谥号仪式。
三月己酉日,祔于太庙。
后至元六年六月,因皇帝谋反,使明宗饮恨而崩,诏令除去其庙主。
其内容大致如下:
昔日我皇祖武宗皇帝去世后,祖母太皇太后被奸邪之人迷惑,使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南。
英宗遇害,正统逐渐完备,我皇考作为武宗的嫡子,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拥戴,开始大事,当时因地理位置接近,先迎接文宗,暂时总揽机务。
后来知道天理人伦的正当性,假借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予皇太子宝。
文宗恶行不改,在亲自迎接之际,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谋反,使我皇考饮恨而崩。
回来后再次登基,想要自解于天下,却说为何数日之间,宫车不驾。
天下人听闻此事,无不切齿痛恨。
又私下图谋传位给儿子,编造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说朕不是明宗之子,于是让朕出居远方。
祖宗的大业,几乎无法继承。
内心感到愧疚,于是杀死也里牙以封口。
上天不保佑,随即降下惩罚。
叔婶不答失里,依仗其权势,不明皇考的继承人,而妄立年幼的弟弟亦怜真班,不久又去世,诸王大臣以贤以长,扶朕登位。
国家的大政,属于不能自主的,怎能一一列举。
每每想到治国必须基于尽孝,事情莫先于正身,依赖上天的灵佑,权奸被屏除,尽孝正名,不容再缓,永远铭记养育之恩,忍心忘记不共戴天的义理。
过去的罪行,不可胜诛,命令太常彻去脱脱木儿在庙中的主位。
不答失里本是朕的婶婶,却暗中勾结奸臣,不体谅朕的意图,僭越太皇太后的称号,其闺门之祸,离间骨肉,罪恶尤为深重,按照大义,削去其尊号,迁徙到东安州安置。
放逐燕帖古思到高丽,未到,月阔察儿在中途将其杀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六-注解
高丽国王桢:高丽国王王桢,高丽王朝的国王,此处指其在位期间向中国朝廷进贡。
燕铁木儿:元代著名的权臣,曾多次参与朝廷重大决策。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广西罗伟里叛寇马武冲:指广西地区的叛乱首领马武冲,其活动影响了当地的稳定。
孔子妻郓国夫人勣官氏:孔子的妻子,被封为郓国夫人,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至元钞:元朝时期的货币名称,反映了当时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状况。
御史台:古代中国的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审理案件等。
奎章阁:元朝时期的学术机构,负责编纂和整理文献,体现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太祖神御殿:祭祀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殿堂,反映了对开国皇帝的尊崇。
帝师:元代对佛教领袖的尊称,通常由皇帝册封,负责宗教事务。
奎章阁学士院:元代设立的学术机构,主要负责编纂、翻译和出版书籍,特别是将重要的汉文典籍翻译成蒙古文。
贞观政要:唐代吴兢编撰的一部政治著作,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是后世帝王学习的典范。
国字:指蒙古文,元代官方文字之一。
镌板模印:古代印刷技术,将文字雕刻在木板上,然后涂墨印刷。
佛事:佛教仪式或活动,通常包括诵经、祈福、超度等。
安南国:古代越南的称呼,曾为中国的藩属国。
畏兀僧:指来自西域的僧人,畏兀即维吾尔族的古称。
国师:古代对高僧或宗教领袖的尊称,通常由皇帝册封。
大承天护圣寺:元代重要的佛教寺庙,位于大都(今北京),是皇家祈福的场所。
生祠:为在世的人建立的祠堂,通常是为了纪念其功绩。
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元代重要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元代的重要城市之一。
高昌王:高昌是古代西域的一个王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荧惑:古代对火星的称呼,因其运行轨迹不定,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东井: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蒙古脱不赤颜:元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蒙古帝国的历史。
撒思吉牙:元代帝师的居所,具体位置不详。
白虹并日出:古代天象,白虹指日晕,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滹沱河:中国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河北、山西等地。
岳镇海渎:指五岳、四渎等山川神灵,古代帝王常祭祀以祈求国泰民安。
斡罗思:指俄罗斯人,元代与俄罗斯有外交和贸易往来。
海道漕运:古代通过海路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方式,元代漕运是重要的经济命脉。
灵驾发引:指皇帝去世后,灵柩被送往陵墓的仪式。
起辇谷:元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庙号:皇帝去世后,后世为其在太庙中立的称号。
谥号:皇帝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札牙笃皇帝:元文宗的蒙古语谥号。
南郊: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通常指皇帝的祖父的皇后。
明宗:元明宗,元朝的一位皇帝。
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区,此处指元明宗逃居的地方。
宝玺:皇帝的印章,象征皇权。
月鲁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元文宗的臣子,参与谋反。
八不沙皇后:元明宗的皇后。
不答失里:元文宗的叔婶,参与政治斗争。
亦怜真班:元文宗的弟弟,被不答失里立为皇帝。
东安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廊坊市一带。
燕帖古思:元文宗的儿子,被流放至高丽。
月阔察儿:元文宗的臣子,杀害燕帖古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六-评注
本文记载了元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面貌。从高丽国王的进贡到对孔子的尊崇,显示了元朝对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同时,文中提到的军事行动和叛乱处理,揭示了元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方面的努力。
在经济方面,文中提到的至元钞和赈灾活动,反映了元朝在货币政策和民生保障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也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文化方面,奎章阁的设立和太祖神御殿的建立,显示了元朝对文化教育和历史传承的重视。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文化繁荣和历史记忆的保存。
宗教方面,帝师的出现和佛教活动的记载,表明佛教在元朝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佛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代中期的政治、宗教、外交和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首先,文中提到的奎章阁学士院翻译《贞观政要》并赐予百官,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对汉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唐代治国经验的借鉴。这表明元代虽然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但在治理国家时仍然吸收了汉文化的精华。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佛教活动和寺庙的修建,如大承天护圣寺的建立和佛事的举行,反映了元代佛教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元代统治者通过支持佛教来巩固政权,同时也借助佛教的力量来安抚民心。特别是帝师和国师的出现,显示了佛教领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在外交方面,文中提到安南国、西域诸王、高昌王等地的使者来贡,表明元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关系。这种朝贡体系不仅是政治上的臣服,也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西域诸王的使者带来了七宝水晶等珍贵物品,反映了元代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是这段古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文中提到地震、饥荒、洪水等灾害,显示了元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朝廷通过减免租税、赈济灾民等方式来应对这些灾害,体现了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灾害仍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政治事件,如燕铁木儿的权力斗争、御史台的弹劾等,反映了元代朝廷内部的复杂权力关系。燕铁木儿作为权臣,多次参与朝廷决策,甚至影响皇帝的决策,显示了元代后期权臣政治的兴起。御史台的弹劾则表明朝廷内部的监察机制仍然在运作,但效果有限。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元代中期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外交和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社会的运作机制和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这段文字记载了元文宗在位期间的政治斗争及其去世后的历史评价。元文宗在位五年,去世后被葬于起辇谷,与元朝其他皇帝同陵。元统二年,太师右丞相伯颜率文武百官上尊谥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蒙古语谥号为札牙笃皇帝。然而,后至元六年,元文宗因谋反被除庙主,其庙号被废除。
文中详细描述了元文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与明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元文宗在明宗去世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夺取了皇位,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清洗,包括杀害明宗的臣子月鲁不花、也里牙等人。元文宗的行为引起了朝野的不满,最终导致其庙号被废除。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元文宗的政治生涯,还反映了元朝中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元文宗通过政治手段夺取皇位,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清洗,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元朝的政治稳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元朝皇权的更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元文宗通过政治手段夺取皇位,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清洗,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元朝的政治稳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史书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详细记录了元文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与明宗之间的权力斗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元朝中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元朝中期的政治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元文宗政治生涯的详细描述,可以深入了解元朝中期的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为研究元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