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七-原文
◎宁宗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也。母曰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
初,武宗有子二人,长明宗,次文宗。延祐中,明宗封周王,出居朔漠。泰定之际,正统遂偏。天历元年,文宗入绍大统,内难既平,即遣使奉皇帝玺绶,北迎明宗。明宗崩,文宗复即皇帝位。明宗有子二人,长妥欢帖木耳,次即帝也。天历三年二月乙巳,封帝为鄜王。
至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都,皇后导扬末命,申固让初志,传位于明宗之子。时妥欢帖木耳出居静江,帝以文宗眷爱之笃,留京师。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燕铁木儿,请立帝以继大统。于是遣使征诸王会京师,中书百司政务,咸启中宫取进止。甲寅,中书省臣奉中宫旨,预备大朝会赏赐金银币帛等物。乙卯,燕铁木儿奉中宫旨,赐驸马也不干子欢忒哈赤、太尉孛兰奚、句容郡王答邻答里、佥事小薛、呵麻剌台之子秃帖木儿、公主本答里、诸王丑汉妃公主台忽都鲁、诸王卯泽妃公主完者台及公主本答里、彻里帖木儿等金、银、币、钞有差。是月,浑源、云内二州陨霜杀禾,冀宁路之阳曲、河曲二县及荆门州皆旱,江水又溢,高邮府之宝应、兴化二县,德安府之云梦、应城二县大雨,水。
九月丁丑,填星犯太微垣左执法。辛巳,修皇太后仪仗。是夜,地震有声来自北。是月,益都路之莒、沂二州,泰安州之奉符县,济宁路之鱼台、丰县,曹州之楚丘县,平江、常州、镇江三路,松江府、江阴州,中兴路之江陵县,皆大水。河南府之洛阳县旱。
十月庚子,帝即位于大明殿,大赦天下,诏曰:
洪惟太祖皇帝,启辟疆宇;世祖皇帝,统一万方;列圣相承,法度明著。我曲律皇帝入纂大统,修举庶政,动合成法,授大宝位于普颜笃皇帝以及格坚皇帝。历数之归,实当在我忽都笃皇帝、紥牙笃皇帝,而各播越辽远。时则有若燕铁木儿,建义效忠,戢平内难,以定邦国,协恭推戴紥牙笃皇帝。登极之始,即以让兄之诏明告天下。随奉玺绂,远迓忽都笃皇帝,朔方言还,奄弃臣庶。紥牙笃皇帝,荐正宸极,仁义之至,视民如伤,恩泽旁被,无间远迩。顾育眇躬,尤笃慈爱。宾天之日,皇后传顾命于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答剌罕燕帖木儿,太保、浚宁王、知枢密院事伯颜等,谓圣体弥留,益推固让之初志,以宗社之重,属诸大兄忽都笃皇帝之世嫡。乃遣使召诸王宗亲,以十月一日来会于大都,与宗王、大臣同奉遗诏。揆诸成宪,宜御神器,以至顺三年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可大赦天下。自至顺三年十月初四日昧爽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印造伪钞、蛊毒魇魅犯上者不赦外,其余一切罪犯,咸赦除之。大都、上都、兴和三路,差税免三年。腹里差发并其余诸郡不纳差发去处,税粮十分为率,免二分。江淮以南,夏税亦免二分。土木工役,除仓库必合修理外,毋复创造,以纾民力。民间在前应有逋欠差税课程,尽行蠲免。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官并内外三品以上正官,岁举才堪守令者一人,申达省部,先行录用。如果称职,举官优加旌擢。一任之内,或犯赃私者,量其轻重黜罚。其不该原免重囚,淹禁三年以上、疑不能决者,申达省部,详谳释放。学校农桑、孝义贞节、科举取士、国学贡试,并依旧制。广海、云南梗化之民,诏书到日,限六十日内出官,与免本罪,许以自新。於戏!肆予冲人,托于天下臣民之上,任大守重,若涉渊冰。尚赖宗王大臣、百司庶府,交修乃职,思尽厥忠。嘉与亿兆之民,共保承平之治。咨尔多方,体予至意!故兹诏示,想知悉。
辛丑,以知枢密院事撒敦为御史大夫,中书右丞撒迪为中书平章政事,宣政使阔里吉思为中书左丞,中书平章政事秃儿哈铁木儿知枢密院事。乙巳,造皇太后玉册、玉宝。丁未,皇太后命作两宫幄殿、车乘、供帐。戊申,赏赉诸王金、币,其数如文宗即位之制。立徽政、中政二院。己酉,太白犯斗宿。敕:“诸王、驸马、勋旧大臣及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秩正二品,百司庶府秩至一品者,阙门之内,得施绳床以坐,余皆禁之。”庚戌,修郊祀法服。以宦者铁古思、哈里兀答儿、黑狗者、阔阔出并为中政院使。辛亥,以江浙岁比不登,其海运粮不及数,俟来岁补运。壬子,定妇人犯私盐罪,著为令。甲寅,诸王不赛因遣使贡塔里牙八十八斤、佩刀八十,赐钞三千三百锭。乙卯,以即位告祭南郊。丙辰,给宿卫士、蒙古、汉军三万人御寒衣。命江浙行省范铜造和宁宣圣庙祭器,凡百三十有五事。己未,告祭太庙。庚申,告祭社稷。以伯颜为徽政使,依前开府仪同三司、浚宁王、太保、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提调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伯撒里、右都威卫都指挥使常不兰奚,并为徽政使。赐诸妃后大朝会赏赉有差。甲子,以诸王忽剌台贫乏,赐钞五百锭。皇弟燕帖古思受戒于西僧加儿麻哇。敕:“百官及宿卫士有只孙衣者,凡与宴飨,皆服以侍。其或质诸人者,罪之。”丙寅,楚丘县河堤坏,发民丁二千三百五十人修之。
十一月己巳,诏翰林国史、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集议先皇帝庙号、神主、升祔武宗皇后及改元事。庚午,赐郯王彻彻秃以海宁州朐山、赣榆、沭阳三县。壬申,
命郯王彻彻秃镇辽阳。
甲戌,遣宿卫官阿察赤以上皇太后玉册告祭南郊,中书平章政事伯撒里告祭太庙。
戊寅,奉玉册、玉宝尊皇后曰皇太后,皇太后御兴圣殿受朝贺。
己卯,帝御大明殿受朝贺。
庚寅,赐诸王宽彻币帛各二千匹,以周其贫。
左钦察卫士饥,赈粮二月。
壬辰,帝崩,年七岁。
甲午,葬起辇谷,从诸陵。
明年六月己巳,明宗长子妥欢帖木耳即位。
至元四年三月辛酉,谥曰冲圣嗣孝,庙号宁宗。
四月乙酉,祔于太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七-译文
◎宁宗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名叫懿璘质班,是明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八不沙皇后,属于乃蛮真氏。
起初,武宗有两个儿子,长子是明宗,次子是文宗。延祐年间,明宗被封为周王,被派往北方居住。泰定年间,正统逐渐偏离。天历元年,文宗继承皇位,内乱平息后,立即派遣使者带着皇帝的玺绶,北上迎接明宗。明宗去世后,文宗再次即位。明宗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妥欢帖木耳,次子就是宁宗。天历三年二月乙巳日,宁宗被封为鄜王。
至顺三年八月己酉日,文宗在上都去世,皇后传达遗命,重申了最初的让位意愿,将皇位传给明宗之子。当时妥欢帖木耳居住在静江,宁宗因为文宗的深厚宠爱,留在京师。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燕铁木儿请求立宁宗为皇帝以继承大统。于是派遣使者召集诸王到京师,中书省和各司的政务,都请示皇后决定。甲寅日,中书省大臣奉皇后旨意,准备大朝会的赏赐物品,包括金银币帛等。乙卯日,燕铁木儿奉皇后旨意,赏赐驸马也不干子欢忒哈赤、太尉孛兰奚、句容郡王答邻答里、佥事小薛、呵麻剌台之子秃帖木儿、公主本答里、诸王丑汉妃公主台忽都鲁、诸王卯泽妃公主完者台及公主本答里、彻里帖木儿等人金银币钞不等。这个月,浑源、云内二州下霜冻死了庄稼,冀宁路的阳曲、河曲二县及荆门州都遭遇旱灾,江水又泛滥,高邮府的宝应、兴化二县,德安府的云梦、应城二县下大雨,发生水灾。
九月丁丑日,填星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辛巳日,修缮皇太后的仪仗。这天夜里,北方传来地震的声音。这个月,益都路的莒、沂二州,泰安州的奉符县,济宁路的鱼台、丰县,曹州的楚丘县,平江、常州、镇江三路,松江府、江阴州,中兴路的江陵县,都遭遇大水灾。河南府的洛阳县遭遇旱灾。
十月庚子日,宁宗在大明殿即位,大赦天下,诏书说:
伟大的太祖皇帝开辟了疆土;世祖皇帝统一了万方;历代皇帝相继继承,法度明确。我曲律皇帝继承大统,修整政务,行动符合法度,将皇位传给普颜笃皇帝以及格坚皇帝。历数的归属,实际上应当在我忽都笃皇帝、紥牙笃皇帝,但他们各自远在他乡。当时有燕铁木儿,建立义举效忠,平息内乱,安定国家,恭敬地推戴紥牙笃皇帝。登基之初,就明确告知天下让位给兄长。随后奉上玺绶,远迎忽都笃皇帝,北方归来,突然去世。紥牙笃皇帝,正式登基,仁义至极,视民如伤,恩泽广被,无论远近。特别慈爱地养育我。去世之日,皇后传达遗命给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答剌罕燕帖木儿,太保、浚宁王、知枢密院事伯颜等人,说圣体弥留,更加推重最初的让位意愿,以宗社的重任,托付给大兄忽都笃皇帝的嫡子。于是派遣使者召集诸王宗亲,于十月一日在大都会合,与宗王、大臣一同奉行遗诏。按照成法,应当继承皇位,以至顺三年十月初四日,在大明殿即皇帝位,可以大赦天下。自至顺三年十月初四日黎明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印造伪钞、蛊毒魇魅犯上者不赦外,其余一切罪犯,全部赦免。大都、上都、兴和三路,差税免除三年。腹里差发及其他不纳差发的地方,税粮按十分之二免除。江淮以南,夏税也免除十分之二。土木工程,除仓库必须修理外,不再新建,以减轻民力。民间以前拖欠的差税课程,全部免除。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官及内外三品以上正官,每年推荐一名才能胜任守令的人,上报省部,先行录用。如果称职,推荐官员优加表彰。一任之内,如有犯赃私者,根据轻重处罚。那些不该赦免的重囚,关押三年以上、疑案不能决断的,上报省部,详细审理后释放。学校农桑、孝义贞节、科举取士、国学贡试,都按照旧制。广海、云南梗化的民众,诏书到达之日,限六十日内出官,免除本罪,允许自新。啊!我这个年轻人,托付于天下臣民之上,责任重大,如履薄冰。还依赖宗王大臣、百司庶府,各尽其职,尽忠职守。与亿万民众,共同保持承平之治。你们多方,体察我的至意!因此诏示,希望知晓。
辛丑日,任命知枢密院事撒敦为御史大夫,中书右丞撒迪为中书平章政事,宣政使阔里吉思为中书左丞,中书平章政事秃儿哈铁木儿知枢密院事。乙巳日,制作皇太后的玉册、玉宝。丁未日,皇太后命令制作两宫的幄殿、车乘、供帐。戊申日,赏赐诸王金银币,数量与文宗即位时的制度相同。设立徽政、中政二院。己酉日,太白星侵犯斗宿。敕令:“诸王、驸马、勋旧大臣及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秩正二品,百司庶府秩至一品者,阙门之内,可以放置绳床坐,其余都禁止。”庚戌日,修缮郊祀法服。任命宦者铁古思、哈里兀答儿、黑狗者、阔阔出为中政院使。辛亥日,因为江浙连年歉收,海运粮食不足,等待来年补运。壬子日,规定妇人犯私盐罪,制定为法令。甲寅日,诸王不赛因派遣使者进贡塔里牙八十八斤、佩刀八十,赐钞三千三百锭。乙卯日,以即位告祭南郊。丙辰日,给宿卫士、蒙古、汉军三万人发放御寒衣物。命令江浙行省范铜造和宁宣圣庙祭器,共一百三十五件。己未日,告祭太庙。庚申日,告祭社稷。任命伯颜为徽政使,依前开府仪同三司、浚宁王、太保、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提调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伯撒里、右都威卫都指挥使常不兰奚,都任命为徽政使。赏赐诸妃后大朝会赏赐不等。甲子日,因为诸王忽剌台贫困,赐钞五百锭。皇弟燕帖古思在西僧加儿麻哇处受戒。敕令:“百官及宿卫士有只孙衣者,凡与宴飨,都必须穿着侍奉。如果有人抵押给他人,将受处罚。”丙寅日,楚丘县河堤损坏,征发民丁二千三百五十人修缮。
十一月己巳日,诏令翰林国史、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集议先皇帝庙号、神主、升祔武宗皇后及改元事宜。庚午日,赐郯王彻彻秃海宁州的朐山、赣榆、沭阳三县。壬申日,
命令郯王彻彻秃镇守辽阳。
甲戌日,派遣宿卫官阿察赤带着皇太后的玉册到南郊告祭,中书平章政事伯撒里到太庙告祭。
戊寅日,奉上玉册、玉宝,尊称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在兴圣殿接受朝贺。
己卯日,皇帝在大明殿接受朝贺。
庚寅日,赐给诸王宽彻每人二千匹币帛,以救济他们的贫困。
左钦察的卫士们饥饿,发放了两个月的赈粮。
壬辰日,皇帝去世,年仅七岁。
甲午日,葬在起辇谷,随从诸陵。
第二年六月己巳日,明宗的长子妥欢帖木耳即位。
至元四年三月辛酉日,谥号为冲圣嗣孝,庙号为宁宗。
四月乙酉日,将他的神位安放在太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七-注解
宁宗:元朝第十位皇帝,名懿璘质班,明宗第二子,母为八不沙皇后。
明宗:元朝第九位皇帝,名和世㻋,武宗长子,宁宗之父。
文宗:元朝第八位皇帝,名图帖睦尔,武宗次子,明宗之弟。
燕铁木儿:元朝权臣,曾任太师、太平王、右丞相,在宁宗即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至顺三年:元文宗年号,公元1332年。
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宫中的主要殿堂,皇帝在此接受朝贺和处理政务。
大赦天下:皇帝即位或重大庆典时,对全国罪犯进行普遍赦免。
徽政院:元朝设立的中央机构,负责皇室事务。
中政院:元朝设立的中央机构,负责财政和民政事务。
郊祀: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太庙: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皇家的宗庙。
社稷:古代帝王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场所,象征国家。
郯王彻彻秃:郯王是元朝的一个王爵,彻彻秃是元朝的一位贵族,被封为郯王,镇守辽阳。
辽阳:辽阳是元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是当时的军事和政治重镇。
宿卫官阿察赤:宿卫官是元朝宫廷中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护卫工作。阿察赤是元朝的一位官员,负责执行祭祀任务。
上皇太后玉册:上皇太后是指皇帝的祖母或母亲,玉册是用于记载重要事件或封号的玉制文书。
南郊:南郊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位于都城的南面,是重要的祭祀场所。
中书平章政事伯撒里:中书平章政事是元朝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伯撒里是元朝的一位重要官员,负责祭祀太庙。
兴圣殿:兴圣殿是元朝皇宫中的一个重要殿堂,用于举行重大仪式和朝贺活动。
宽彻:宽彻是元朝的一位王爵,被封为诸王之一。
左钦察卫士:左钦察卫士是元朝宫廷中的一支护卫部队,负责皇帝的护卫工作。
起辇谷:起辇谷是元朝皇帝陵墓所在地,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
明宗长子妥欢帖木耳:明宗是元朝的一位皇帝,妥欢帖木耳是明宗的长子,后来继承了皇位。
至元四年:至元是元朝的一个年号,至元四年即公元1267年。
冲圣嗣孝:冲圣嗣孝是元朝皇帝宁宗的谥号,表示其孝顺和继承圣德。
庙号宁宗: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祭祀时的称号,宁宗是元朝皇帝妥欢帖木耳的庙号。
祔于太庙:祔于太庙是指将皇帝的牌位安放在太庙中,接受后代的祭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七-评注
本文详细记载了元朝宁宗皇帝即位的全过程,反映了元朝后期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文章首先追溯了宁宗的家世背景,说明了其作为明宗第二子的身份,以及文宗、明宗之间的皇位传承关系。这种复杂的继承关系反映了元朝皇位继承制度的不稳定性,也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文中特别强调了燕铁木儿在宁宗即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元朝后期权臣对朝政的深刻影响。燕铁木儿不仅主导了宁宗的即位,还参与了多项重要决策,显示了当时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宁宗即位后颁布的大赦诏书内容丰富,体现了新君即位时的政治考量。诏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罪犯的赦免,还有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重视教育等措施,反映了统治者试图通过宽政来稳定民心的意图。同时,诏书中对科举制度、学校教育的重视,也显示了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文章还详细记载了即位后的各项礼仪活动,如告祭南郊、太庙、社稷等,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元朝对传统礼制的重视,也显示了统治者试图通过礼仪来强化自身合法性的意图。特别是对郊祀法服的修制,反映了元朝在吸收汉族礼制的同时,也保留了蒙古族的一些传统。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研究元朝后期的政治制度、皇位继承、礼仪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它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生态,对于理解元朝后期的政治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详细记载宁宗即位的过程和相关政策,展现了元朝后期复杂的政治局面和统治者面临的挑战。它不仅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元朝政治制度和文化融合的宝贵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朝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涉及皇帝的册封、祭祀、朝贺、赏赐以及皇帝的去世和继位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元朝宫廷的政治运作和礼仪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文中提到的郯王彻彻秃镇守辽阳,显示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辽阳作为军事重镇,其镇守者的任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文中提到的上皇太后玉册告祭南郊和中书平章政事伯撒里告祭太庙,反映了元朝宫廷的祭祀制度。祭祀是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天地和祖先,皇帝可以展示其合法性和权威。
再次,文中提到的奉玉册、玉宝尊皇后为皇太后,以及皇太后御兴圣殿受朝贺,显示了元朝宫廷的礼仪制度。皇太后的册封和朝贺仪式,不仅是对皇太后的尊崇,也是对皇权的巩固。
此外,文中提到的赐诸王宽彻币帛以周其贫,以及赈济左钦察卫士,反映了元朝宫廷对贵族和军队的关怀。这种赏赐和赈济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
最后,文中提到的皇帝去世和继位,以及谥号和庙号的确定,反映了元朝皇位的继承制度和礼仪制度。皇帝的去世和继位是宫廷政治中的重要事件,谥号和庙号的确定则是对皇帝一生的评价和总结。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元朝宫廷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展示了元朝的政治运作和礼仪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朝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