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原文
◎宪宗
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母曰庄圣太后,怯烈氏,讳唆鲁禾帖尼。岁戊辰,十二月三日生帝。时有黄忽答部知天象者,言帝后必大贵,故以蒙哥为名。(蒙哥,华言长子也。)太宗在潜邸,养以为子,属昂灰皇后抚育之。既长,为娶火鲁剌部女火里差为妃,分之部民。及睿宗薨,乃命归藩邸。从征伐,屡立奇功。尝攻钦察部,其酋八赤蛮逃于海岛。帝闻,亟进师,至其地,适大风刮海水去,其浅可渡。帝喜曰:“此天开道与我也。”遂进屠其众,擒八赤蛮,命之跪,八赤蛮曰:“我为一国主,岂苟求生?且身非驼,何以跪人为?”乃命囚之。八赤蛮谓守者曰:“我之窜入于海,与鱼何异,然终见擒,天也。今水回期且至,军宜早还。”帝闻之,即班师,而水已至,后军有浮渡者。复与诸王拔都征斡罗思部,至也烈赞城,躬自搏战,破之。
岁戊申,定宗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汹汹,咸属意于帝,而觊觎者众,议未决。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秃、塔察儿,大将兀良合台、速你带、帖木迭儿、也速不花,咸会于阿剌脱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议推戴。时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孙失烈门为嗣,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今失烈门故在,而议欲他属,将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谁敢违之。然前议立定宗,由皇后脱列忽乃与汝辈为之,是则违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谁咎耶?”八剌语塞。兀良合台曰:“蒙哥聪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议良是。”拔都即申令于众,众悉应之,议遂定。
元年辛亥夏六月,西方诸王别儿哥、脱哈帖木儿,东方诸王也古、脱忽、亦孙哥、按只带、塔察儿、别里古带,西方诸大将班里赤等,东方诸大将也速不花等,复大会于阔帖兀阿阑之地,共推帝即皇帝位于斡难河。失烈门及诸弟脑忽等心不能平,有后言。帝遣诸王旭烈与忙可撒儿帅兵觇之。诸王也速忙可、不里、火者等后期不至,遣不怜吉率兵备之。遂改更庶政: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遣塔儿、斡鲁不、察乞剌、赛典赤、赵璧等诣燕京,抚谕军民;以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晃兀儿留守和林宫阙、帑藏,阿蓝答儿副之;以牙剌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睹答儿等充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赛典赤、匿昝马丁佐之;以讷怀、塔剌海、麻速忽等充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暗都剌兀尊、阿合马、也的沙佐之;以阿儿浑充阿毋河等处行尚书省事,法合鲁丁、匿只马丁佐之;以茶寒、叶了干统两淮等处蒙古、汉军,以带答儿统四川等处蒙古、汉军,以和里统土蕃等处蒙古、汉军,皆仍前征进;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叶孙脱、按只、畅吉、爪难、合答曲怜、阿里出及刚疙疸、阿散、忽都鲁等,务持两端,坐诱诸王为乱,并伏诛。遂颁便益事宜于国中:凡朝廷及诸王滥发牌印、诏旨、宣命,尽收之;诸王驰驿,许乘三马,远行亦不过四;诸王不得擅招民户;诸官属不得以朝觐为名赋敛民财;民粮远输者,许于近仓输之。罢筑和林城役千五百人。冬,以宴只吉带违命,遣合丹诛之,仍籍其家。
二年壬子春正月,幸失灰之地,遣乞都不花攻末来吉儿都怯寨。皇太后崩。夏,驻跸和林。分迁诸王于各所:各丹于别石八里地,蔑里于叶儿的石河,海都于海押立地,别儿哥于曲儿只地,脱脱于叶密立地,蒙哥都及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于扩端所居地之西。仍以太宗诸后妃家赀分赐亲王。定宗后及失烈门母以厌禳事觉,并赐死,谪失烈门、也速、孛里等于没脱赤之地,禁锢和只、纳忽、也孙脱等于军营。秋七月,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立征身毒,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诏谕宋荆南、襄阳、樊城、均州诸守将,使求附。八月,忽必烈次临洮,命总帅汪田哥以城利州闻,欲为取蜀之计。冬十月,命诸王也古征高丽。帝驻跸月帖古忽阑之地。时帝因猎坠马伤臂,不视朝百余日。
十月戊午,大赦天下。以帖哥、阔阔术等掌帑藏;孛阑合剌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医巫、卜筮,阿剌不花副之。诸王合剌薨。以只儿斡带掌传驿所需,孛鲁合掌必阇赤写发宣诏及诸色目官职。徙诸匠五百户修行宫。是岁,籍汉地民户。诸王旭烈薨。
三年癸丑春正月,汪田哥修治利州,且屯田,蜀人莫敢侵轶。帝猎于怯蹇义罕之地。诸王也古以怨袭诸王塔剌儿营。帝遂会诸王于斡难河北,赐予甚厚。罢也古征高丽兵,以札剌儿带为征东元帅。遣必阇别儿哥括斡罗思户口。三月,大兵攻海州,戍将王国昌逆战于城下,败之,获都统一人。夏六月,命诸王旭烈兀及兀良合台等帅师征西域哈里发八哈塔等国。又命塔塔儿带撒里、土鲁花等征欣都思、怯失迷儿等国。帝幸火儿忽纳要不儿之地。诸王拔都遣脱必察诣行在,乞买珠银万锭,以千锭授之,仍诏谕之曰:“太祖、太宗之财,若此费用,何以给诸王之赐!王宜详审之。此银就充今后岁赐之数。”秋,幸军脑儿。以忙可撒儿为万户,哈丹为札鲁花赤。九月,忽必烈次忒剌地,分兵三道以进。冬十二月,大理平。帝驻跸汪吉地。命宗王耶虎与洪福源同领军征高丽,攻拔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
杨根、天龙等城。是岁,断事官忙哥撒儿卒。
四年甲寅春,帝猎于怯蹇义罕。夏,幸月儿灭怯土之地。遣札剌亦儿部人火儿赤征高丽。秋七月,诏官吏之赴朝理算钱粮者,许自首不公,仍禁以后浮费。冬,大猎于也灭干哈里义海之地。忽必烈还自大理,留兀良合台攻诸夷之未附者,入觐于猎所。是岁,会诸王于颗颗脑儿之西,乃祭天于日月山。初籍新军。帝谓大臣,求可以慎固封守、闲于将略者。擢史枢征行万户,配以真定、相、卫、怀、孟诸军,驻唐、邓。张柔移镇亳州。权万户史权屯邓州。张柔遣张信将八汉军戍颍州。王安国将四千户渡汉南,深入而还。张柔以连岁勤兵,两淮艰于粮运,奏据亳之利。诏柔率山前八军,城而戍之。柔又以涡水北隘浅不可舟,军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筑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能筑,复为桥十五,或广八十尺,横以二堡戍之。均州总管孙嗣遣人赍蜡书降,且乞援,史权以精甲备宋人之要,遂援嗣而来。其后骁将钟显、王梅、杜柔、袁师信各帅所部来降。
五年乙卯春,诏征逋欠钱谷。夏,帝幸月儿灭怯土。秋九月,张柔会大帅于符离。以百丈口为宋往来之道,可容万艘,遂筑甬路,自亳而南六十余里,中为横江堡。又以路东六十里皆水,可致宋舟,乃立栅水中,惟密置侦逻于所达之路,由是鹿邑、宁陵、考、柘、楚丘、南顿无宋患,陈、蔡、颍、息皆通矣。是岁,改命札剌与洪福源同征高丽。后此又连三岁,攻拔其光州、安城、忠州、玄风、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六年丙辰春,大风起北方,砂砾飞扬,白日晦冥。帝会诸王、百官于欲儿陌哥都之地,设宴六十余日,赐金帛有差,仍定拟诸王岁赐钱谷。忽必烈遣没儿合石诣行在所,奏请续签内郡汉军,从之。夏四月,驻跸于塔密儿。五月,幸昔剌兀鲁朵。六月,太白昼见。幸亦儿阿答。诸王亦孙哥、驸马也速儿等请伐宋。帝亦以宋人违命囚使,会议伐之。秋七月,命诸王各还所部以居。诸王塔察儿、驸马帖里垓军过东平诸处,掠民羊豕,帝闻,遣使问罪,由是诸军无犯者。是岁,波丽国王细嵯甫、云南酋长摩合罗嵯及素丹诸国来觐。兀良合台讨白蛮等,克之;遂自昔八儿地还至重庆府,败宋将张都统。赐金缕织文衣一袭、银五十两、彩帛万二百匹,以赉军士。冬,帝驻跸阿塔哈帖乞儿蛮。以阿木河回回降民分赐诸王百官。
七年丁巳春,幸忽阑也儿吉。诏诸王出师征宋。乞都不花等讨末来吉儿都怯寨,平之。夏六月,谒太祖行宫,祭旗鼓,复会于怯鲁连之地,还幸月儿灭怯土。秋,驻跸于军脑儿,酾马乳祭天。九月,出师南征。以驸马剌真之子乞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仍赐马三百、羊五千。回鹘献水精盆、珍珠伞等物,可直银三万余锭。帝曰:“方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钱尔,朕独有此何为?”却之。赛典赤以为言,帝稍偿其直,且禁其勿复有所献。宗王塔察儿率诸军南征,围樊城,霖雨连月,乃班师。元帅卜邻吉军自邓州略地,遂渡汉江。冬十一月,兀良合台伐交趾,败之,入其国。安南主陈日煚窜海岛,遂班师。遣阿蓝答儿、脱因、囊加台等诣陕西等处理算钱谷。冬,帝度漠南,至于玉龙栈。忽必烈及诸王阿里不哥、八里土、出木哈儿、玉龙塔失、昔烈吉、公主脱灭干等来迎,大燕,既而各遣归所部。
八年戊午春正月朔,幸也里本朵哈之地,受朝贺。二月,陈日煚传国于长子光昺。光昺遣婿与其国人以方物来见,兀良合台送诣行在所。诸王旭烈兀讨回回哈里发,平之,禽其王,遣使来献捷。帝猎于也里海牙之地。师南征,次于河。适冰合,以土覆之而渡。帝自将伐宋,由西蜀以入。命张柔从忽必烈征鄂,趋杭州。命塔察攻荆山,分宋兵力。宋四川制置使蒲泽之攻成都,纽邻率师与战,败之;进攻云顶山,守将姚某等以众相继来降。诏以纽邻为都元帅。帝由东胜渡河。遣参知政事刘太平括兴元户口。三月,命洪茶丘率师从札剌同征高丽。夏四月,驻跸六盘山,诸郡县守令来觐。丰州千户郭燧奏请续签军千人修治金州,从之。是时,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进:帝由陇州入散关,诸王莫哥由洋州入米仓关,孛里义万户由渔关入沔州。以明安答儿为太傅,守京兆。诏征益都行省李璮兵,璮来言:“益都南北要冲,兵不可撤。”从之。璮还,击海州、涟水等处。五月,皇子阿速带因猎独骑伤民稼,帝见让之,遂挞近侍数人。士卒有拔民葱者,即斩以徇。由是秋毫莫敢犯。仍赐所经郡守各有差。秋七月,留辎重于六盘山,率兵由宝鸡攻重贵山,所至辄平。八月辛丑,璮与宋人战,杀宋师殆尽。九月,驻跸汉中。都元帅纽邻留密里火者、刘黑马等守成都,悉率余兵渡马湖,禽宋制置使张实,遂遣实招谕苦竹隘,实遁。冬十月壬午,帝次宝峰。癸未,如利州,观其城池并非深固,以汪田哥能守,蜀不敢犯,赐卮酒奖谕之。帝渡嘉陵江,至白水江,命田哥造浮梁以济,梁成,赐田哥等金帛有差。帝驻跸剑门。戊子,攻苦竹隘,裨将赵仲窃献东南门,师入,与其守将杨立战,败之,杀立,众皆奔溃。诏毋犯赵仲家属,仍赐仲衣帽,徙于隆庆。己亥,获张实,支解之。赐田哥玉带及犒赏士卒,留精兵五百守之。遣使招谕龙州。帝至高峰。庚子,
围长宁山,守将王佐、裨将徐昕等率兵出战,败之。
十一月己酉,帝督军先攻鹅顶堡。
壬子,力战于望喜门。
薄暮,宋知县王仲由鹅顶堡出降。
是夜破其城,王佐死焉。
癸丑,诛佐之子及徐昕等四十余人。
以彭天祥为达鲁花赤治其事,王仲副之。
丙辰,进攻大获山,守将杨大渊降,命大渊为四川侍郎,仍以其兵从。
庚午,次和溪口,遣骁骑略青居山。
是月,龙州王知府降。
诸王莫哥都攻礼义山不克,诸王塔察儿略地至江而还,并会于行在所。
命忽必烈统诸路蒙古、汉军伐宋。
十二月壬午,杨大渊率所部兵与汪田哥分击相如等县。
都元帅纽邻攻简州,以宋降将张威率众为先锋。
乙酉,帝次于运山。
大渊遣人招降其守将张大悦,仍以大悦为元帅。
师至青居山,裨将刘渊等杀都统段元鉴降。
庚寅,遣使招谕未附。
丁酉,隆州守县降。
己亥,大良山守将蒲元圭降。
诏诸军毋俘掠。
癸卯,攻雅州,拔之。
石泉守将赵顺降。
甲辰,遣宋人晋国宝招谕合州守将王坚,坚辞之,国宝遂归。
是岁,皇子辨都薨于吉河之南。
九年己未春正月乙巳朔,驻跸重贵山北,置酒大会,因问诸王、驸马、百官曰:“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谓可居否乎?”
札剌亦儿部人脱欢曰:“南土瘴疠,上宜北还,所获人民,委吏治之便。”
阿儿剌部人八里赤曰:“脱欢怯,臣愿往居焉。”
帝善之。
戊申,晋国宝归次峡口,王坚追还杀之。
诸王莫哥都复攻渠州礼义山,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
丁卯,大渊请攻合州,俘男女八万余。
二月丙子,帝悉率诸兵渡鸡爪滩,至石子山。
丁丑,督诸军战城下。
辛巳,攻一字城。
癸未,攻镇西门。
三月,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
夏四月丙子,大雷雨凡二十日。
乙未,攻护国门。
丁酉,夜登外城,杀宋兵甚众。
五月,屡攻不克。
六月丁巳,汪田哥复选兵夜登外城马军寨,杀寨主及守城者。
王坚率兵来战。
迟明,遇雨,梯折,后军不克进而止。
是月,帝不豫。
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
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
追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
初,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
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
御群臣甚严,尝谕旨曰:“尔辈若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
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
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译文
◎宪宗
宪宗桓肃皇帝,名叫蒙哥,是睿宗拖雷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庄圣太后,姓怯烈,名叫唆鲁禾帖尼。蒙哥在戊辰年十二月三日出生。当时有黄忽答部懂得天象的人说,蒙哥将来一定会非常显贵,所以给他取名为蒙哥(蒙哥在汉语中是长子的意思)。太宗在还是亲王的时候,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由昂灰皇后照顾他。蒙哥长大后,娶了火鲁剌部的女子火里差为妃,并分给她一些部民。睿宗去世后,蒙哥被命令回到自己的封地。他随军征战,屡次立下奇功。有一次攻打钦察部,钦察部的首领八赤蛮逃到了海岛上。蒙哥得知后,立即率军前往,到达那里时,正好遇到大风把海水吹退,露出了浅滩,可以渡海。蒙哥高兴地说:“这是上天为我开辟的道路。”于是率军进攻,屠杀了岛上的部众,擒获了八赤蛮,命令他跪下。八赤蛮说:“我是一国之主,怎能苟且求生?而且我又不是骆驼,为什么要向人下跪?”蒙哥于是下令将他囚禁。八赤蛮对看守的人说:“我逃到海上,和鱼没什么区别,但最终还是被擒,这是天意。现在海水即将回潮,你们应该早点撤军。”蒙哥听到后,立即下令撤军,果然海水很快涨了上来,后军中有一些人不得不浮水渡海。后来,蒙哥又与诸王拔都一起征讨斡罗思部,到达也烈赞城,亲自上阵搏杀,攻破了城池。
戊申年,定宗去世,朝廷长时间没有立新君,内外人心惶惶,大家都倾向于蒙哥继位,但觊觎皇位的人很多,议论纷纷,没有定论。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秃、塔察儿,大将兀良合台、速你带、帖木迭儿、也速不花等人,都聚集在阿剌脱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先提议推举蒙哥为帝。当时定宗皇后海迷失派来的使者八剌也在场,他说:“以前太宗曾命令以皇孙失烈门为继承人,诸王百官都知道这件事。现在失烈门还在,你们却想另立他人,这把他置于何地?”木哥回答说:“太宗有命令,谁敢违背?但之前立定宗为帝,是由皇后脱列忽乃和你们这些人决定的,这本身就是违背了太宗的命令,现在你们还有什么好指责的?”八剌无言以对。兀良合台说:“蒙哥聪明睿智,大家都知道,拔都的提议很好。”拔都随即向众人宣布,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决定立蒙哥为帝。
辛亥年夏六月,西方诸王别儿哥、脱哈帖木儿,东方诸王也古、脱忽、亦孙哥、按只带、塔察儿、别里古带,西方诸大将班里赤等,东方诸大将也速不花等,再次在阔帖兀阿阑之地召开大会,共同推举蒙哥在斡难河即皇帝位。失烈门和他的弟弟脑忽等人心中不服,私下有怨言。蒙哥派诸王旭烈和忙可撒儿率兵监视他们。诸王也速忙可、不里、火者等人没有按时到达,蒙哥派不怜吉率兵防备他们。随后,蒙哥开始改革政务:命令皇弟忽必烈管理蒙古和汉地的民户;派遣塔儿、斡鲁不、察乞剌、赛典赤、赵璧等人前往燕京,安抚军民;任命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任命孛鲁合掌管发布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奏报等事务;任命晃兀儿留守和林宫阙和国库,阿蓝答儿为副手;任命牙剌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睹答儿等人担任燕京等地的行尚书省事务,赛典赤、匿昝马丁为副手;任命讷怀、塔剌海、麻速忽等人担任别失八里等地的行尚书省事务,暗都剌兀尊、阿合马、也的沙为副手;任命阿儿浑担任阿毋河等地的行尚书省事务,法合鲁丁、匿只马丁为副手;任命茶寒、叶了干统领两淮等地的蒙古和汉军,带答儿统领四川等地的蒙古和汉军,和里统领土蕃等地的蒙古和汉军,继续之前的征讨任务;任命僧海云掌管佛教事务,道士李真常掌管道教事务。叶孙脱、按只、畅吉、爪难、合答曲怜、阿里出及刚疙疸、阿散、忽都鲁等人,心怀不轨,挑拨诸王叛乱,全部被处死。随后,蒙哥颁布了一系列便民政策:凡是朝廷和诸王滥发的牌印、诏旨、宣命,全部收回;诸王出行时,允许乘坐三匹马,远行时不得超过四匹;诸王不得擅自招揽民户;官员不得以朝觐为名向百姓征收财物;百姓的粮食如果远距离运输,允许在就近的仓库缴纳。停止修建和林城的工程,遣散了1500名工人。冬天,因为宴只吉带违抗命令,蒙哥派合丹将他处死,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壬子年春正月,蒙哥前往失灰之地,派遣乞都不花攻打末来吉儿都怯寨。皇太后去世。夏天,蒙哥驻扎在和林。他将诸王分迁到各地:各丹迁到别石八里地,蔑里迁到叶儿的石河,海都迁到海押立地,别儿哥迁到曲儿只地,脱脱迁到叶密立地,蒙哥都和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迁到扩端所居地的西边。蒙哥还将太宗的后妃家产分赐给亲王。定宗皇后和失烈门的母亲因为参与厌禳之事被发觉,都被赐死,失烈门、也速、孛里等人被流放到没脱赤之地,和只、纳忽、也孙脱等人被禁锢在军营中。秋天七月,蒙哥命令忽必烈征讨大理,诸王秃儿花、撒立征讨身毒,怯的不花征讨没里奚,旭烈征讨西域素丹等国。蒙哥还向宋荆南、襄阳、樊城、均州等地的守将发出诏谕,要求他们归附。八月,忽必烈到达临洮,命令总帅汪田哥报告利州的城防情况,准备攻取蜀地。冬天十月,蒙哥命令诸王也古征讨高丽。蒙哥驻扎在月帖古忽阑之地。当时蒙哥因为打猎时坠马伤了手臂,有一百多天没有上朝。
十月戊午日,蒙哥大赦天下。任命帖哥、阔阔术等人掌管国库;任命孛阑合剌孙掌管斡脱;任命阿忽察掌管祭祀、医巫、卜筮,阿剌不花为副手。诸王合剌去世。任命只儿斡带掌管传驿所需,孛鲁合掌管必阇赤写发宣诏及各类官职。迁移五百户工匠修建行宫。这一年,蒙哥登记了汉地的民户。诸王旭烈去世。
癸丑年春正月,汪田哥修治利州,并且屯田,蜀地的人不敢侵犯。蒙哥在怯蹇义罕之地打猎。诸王也古因为怨恨袭击了诸王塔剌儿的营地。蒙哥于是在斡难河北召集诸王,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蒙哥停止了也古征讨高丽的军队,任命札剌儿带为征东元帅。派遣必阇别儿哥统计斡罗思的户口。三月,大军攻打海州,戍将王国昌在城下迎战,被击败,蒙哥的军队俘获了一名都统。夏天六月,蒙哥命令诸王旭烈兀和兀良合台等人率军征讨西域哈里发八哈塔等国。又命令塔塔儿带撒里、土鲁花等人征讨欣都思、怯失迷儿等国。蒙哥前往火儿忽纳要不儿之地。诸王拔都派脱必察到蒙哥的行在,请求购买一万锭珠银,蒙哥给了他一千锭,并下诏说:“太祖、太宗的财富,如果这样花费,怎么能够赐给诸王呢?你应该仔细考虑。这些银两就当作今后每年的赏赐吧。”秋天,蒙哥前往军脑儿。任命忙可撒儿为万户,哈丹为札鲁花赤。九月,忽必烈到达忒剌地,分兵三路进攻。冬天十二月,大理被平定。蒙哥驻扎在汪吉地。命令宗王耶虎与洪福源一起率军征讨高丽,攻下了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等地。
杨根、天龙等城。这一年,断事官忙哥撒儿去世。
四年甲寅年春天,皇帝在怯蹇义罕打猎。夏天,皇帝前往月儿灭怯土之地。派遣札剌亦儿部人火儿赤征讨高丽。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允许那些前往朝廷处理钱粮事务的官员自首不公行为,并禁止以后的浮费。冬天,皇帝在也灭干哈里义海之地进行大规模狩猎。忽必烈从大理返回,留下兀良合台攻打那些尚未归附的夷族,兀良合台在狩猎地点觐见皇帝。这一年,皇帝在颗颗脑儿的西边与诸王会面,并在日月山祭天。开始登记新军。皇帝对大臣们说,寻找那些能够谨慎固守封地、熟悉将略的人。提拔史枢为征行万户,配备真定、相、卫、怀、孟等地的军队,驻扎在唐、邓。张柔移镇亳州。权万户史权驻扎在邓州。张柔派遣张信率领八汉军戍守颍州。王安国率领四千户渡过汉水南岸,深入敌境后返回。张柔因为连年用兵,两淮地区粮运困难,上奏请求占据亳州的利益。皇帝下诏,命令张柔率领山前八军,筑城戍守。张柔又因为涡水北岸狭窄,水浅无法行船,军队渡河困难,曹、濮、魏、博等地的粮食无法运到,于是修筑了一条从亳州到汴州的甬路,堤坝长达一百二十里,水流深的地方无法筑堤,又修建了十五座桥,有的桥宽达八十尺,横跨两座堡垒戍守。均州总管孙嗣派人带着蜡书投降,并请求援军,史权率领精锐部队防备宋军的进攻,于是援救孙嗣。之后,骁将钟显、王梅、杜柔、袁师信各自率领部下投降。
五年乙卯年春天,皇帝下诏征收拖欠的钱粮。夏天,皇帝前往月儿灭怯土。秋天九月,张柔在符离与大帅会面。因为百丈口是宋军往来的通道,可以容纳万艘船只,于是修筑了一条从亳州向南六十多里的甬路,中间是横江堡。又因为路东六十里都是水域,可以引导宋军的船只,于是在水中设立栅栏,只在通往的道路上密布侦察巡逻,因此鹿邑、宁陵、考、柘、楚丘、南顿等地不再有宋军的威胁,陈、蔡、颍、息等地也都畅通无阻。这一年,皇帝改命札剌与洪福源一同征讨高丽。之后又连续三年,攻占了光州、安城、忠州、玄风、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六年丙辰年春天,北方刮起大风,砂砾飞扬,白天昏暗。皇帝在欲儿陌哥都之地与诸王、百官会面,设宴六十多天,赏赐金帛不等,并拟定诸王每年的钱粮赏赐。忽必烈派遣没儿合石前往行在所,上奏请求继续征召内郡的汉军,皇帝同意了。夏天四月,皇帝驻扎在塔密儿。五月,皇帝前往昔剌兀鲁朵。六月,太白星白天出现。皇帝前往亦儿阿答。诸王亦孙哥、驸马也速儿等人请求讨伐宋国。皇帝也因为宋人违抗命令囚禁使者,决定讨伐宋国。秋天七月,皇帝命令诸王各自返回自己的领地居住。诸王塔察儿、驸马帖里垓的军队经过东平等地,掠夺百姓的羊和猪,皇帝听说后,派遣使者问罪,从此诸军不再侵犯百姓。这一年,波丽国王细嵯甫、云南酋长摩合罗嵯及素丹诸国前来觐见。兀良合台讨伐白蛮等,攻克了他们;于是从昔八儿地返回重庆府,击败宋将张都统。皇帝赏赐金缕织文衣一套、银五十两、彩帛一万零二百匹,以犒赏军士。冬天,皇帝驻扎在阿塔哈帖乞儿蛮。将阿木河的回回降民分赐给诸王和百官。
七年丁巳年春天,皇帝前往忽阑也儿吉。下诏诸王出兵征讨宋国。乞都不花等人讨伐末来吉儿都怯寨,平定了它。夏天六月,皇帝谒见太祖行宫,祭旗鼓,再次在怯鲁连之地会面,然后返回月儿灭怯土。秋天,皇帝驻扎在军脑儿,用马乳祭天。九月,皇帝出兵南征。任命驸马剌真的儿子乞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并赏赐马三百匹、羊五千只。回鹘献上水精盆、珍珠伞等物品,价值三万多锭银子。皇帝说:“如今百姓疲惫,急需的是钱,我独自拥有这些有什么用?”于是拒绝了。赛典赤劝说皇帝,皇帝稍微补偿了他们的价值,并禁止他们再献上物品。宗王塔察儿率领诸军南征,围攻樊城,连续多日大雨,于是撤军。元帅卜邻吉的军队从邓州略地,渡过汉江。冬天十一月,兀良合台讨伐交趾,击败了他们,进入交趾国。安南主陈日煚逃到海岛,于是撤军。派遣阿蓝答儿、脱因、囊加台等人前往陕西等地处理钱粮事务。冬天,皇帝渡过漠南,到达玉龙栈。忽必烈及诸王阿里不哥、八里土、出木哈儿、玉龙塔失、昔烈吉、公主脱灭干等人前来迎接,举行盛大宴会,之后各自返回自己的领地。
八年戊午年正月初一,皇帝前往也里本朵哈之地,接受朝贺。二月,陈日煚传位给长子光昺。光昺派遣女婿和国人带着方物前来觐见,兀良合台将他们送到行在所。诸王旭烈兀讨伐回回哈里发,平定了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国王,派遣使者前来献捷。皇帝在也里海牙之地打猎。军队南征,驻扎在河边。正好河水结冰,用土覆盖冰面渡河。皇帝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宋国,从西蜀进入。命令张柔跟随忽必烈征讨鄂州,直逼杭州。命令塔察攻打荆山,分散宋军的兵力。宋国四川制置使蒲泽之攻打成都,纽邻率领军队与他交战,击败了他;进攻云顶山,守将姚某等人相继投降。皇帝下诏任命纽邻为都元帅。皇帝从东胜渡河。派遣参知政事刘太平清查兴元的户口。三月,命令洪茶丘率领军队跟随札剌一同征讨高丽。夏天四月,皇帝驻扎在六盘山,各郡县的守令前来觐见。丰州千户郭燧上奏请求继续征召一千名军人修治金州,皇帝同意了。此时,军队有四万人,号称十万,分三路进军:皇帝从陇州进入散关,诸王莫哥从洋州进入米仓关,孛里义万户从渔关进入沔州。任命明安答儿为太傅,守卫京兆。皇帝下诏征召益都行省李璮的军队,李璮前来报告:“益都是南北要冲,军队不能撤走。”皇帝同意了。李璮返回后,攻打海州、涟水等地。五月,皇子阿速带因为打猎独自骑马伤了百姓的庄稼,皇帝责备他,于是鞭打了几个近侍。有士兵拔了百姓的葱,立即斩首示众。从此秋毫无犯。皇帝还赏赐所经过的郡守不等。秋天七月,皇帝将辎重留在六盘山,率领军队从宝鸡攻打重贵山,所到之处都平定了。八月辛丑,李璮与宋军交战,几乎全歼宋军。九月,皇帝驻扎在汉中。都元帅纽邻留下密里火者、刘黑马等人守卫成都,率领其余军队渡过马湖,俘虏了宋国制置使张实,于是派遣张实招降苦竹隘,张实逃跑。冬天十月壬午,皇帝驻扎在宝峰。癸未,皇帝前往利州,看到城池并不坚固,认为汪田哥能够守住,蜀地不敢侵犯,于是赐酒奖励他。皇帝渡过嘉陵江,到达白水江,命令田哥建造浮桥渡河,桥建成后,赏赐田哥等人金帛不等。皇帝驻扎在剑门。戊子,攻打苦竹隘,副将赵仲偷偷献出东南门,军队进入后,与守将杨立交战,击败了他,杀死杨立,众人四散奔逃。皇帝下诏不要侵犯赵仲的家属,并赏赐赵仲衣帽,将他迁到隆庆。己亥,抓获张实,将他肢解。赏赐田哥玉带并犒赏士兵,留下五百精兵守卫。派遣使者招降龙州。皇帝到达高峰。庚子,
围攻长宁山,守将王佐、副将徐昕等人率兵出战,被击败。
十一月己酉日,皇帝亲自督军首先攻打鹅顶堡。
壬子日,在望喜门激战。
傍晚时分,宋朝的知县王仲从鹅顶堡出来投降。
当晚攻破城池,王佐战死。
癸丑日,处决了王佐的儿子和徐昕等四十多人。
任命彭天祥为达鲁花赤处理事务,王仲为副手。
丙辰日,进攻大获山,守将杨大渊投降,任命杨大渊为四川侍郎,并让他继续带领自己的部队。
庚午日,驻扎在和溪口,派遣精锐骑兵攻打青居山。
这个月,龙州的王知府投降。
诸王莫哥都攻打礼义山未能成功,诸王塔察儿攻占了一些地方后返回,并在行在所会合。
命令忽必烈统领各路蒙古、汉军讨伐宋朝。
十二月壬午日,杨大渊率领自己的部队与汪田哥分别攻打相如等县。
都元帅纽邻攻打简州,让宋朝降将张威率领部队作为先锋。
乙酉日,皇帝驻扎在运山。
杨大渊派人招降守将张大悦,仍然任命张大悦为元帅。
军队到达青居山,副将刘渊等人杀死都统段元鉴投降。
庚寅日,派遣使者招降未归附的地方。
丁酉日,隆州的守县投降。
己亥日,大良山的守将蒲元圭投降。
下令各军不得掠夺俘虏。
癸卯日,攻打雅州,攻下城池。
石泉的守将赵顺投降。
甲辰日,派遣宋朝人晋国宝去招降合州守将王坚,王坚拒绝,晋国宝于是返回。
这一年,皇子辨都在吉河南岸去世。
九年己未年春正月乙巳日初一,皇帝驻扎在重贵山北,设宴大会,问诸王、驸马、百官:“现在在宋朝境内,夏天即将到来,你们认为可以继续驻扎吗?”
札剌亦儿部人脱欢说:“南方有瘴气,皇上应该北返,所获得的人民,交给官吏治理即可。”
阿儿剌部人八里赤说:“脱欢胆小,我愿意前往驻扎。”
皇帝赞同他的意见。
戊申日,晋国宝返回途中在峡口被王坚追上并杀死。
诸王莫哥都再次攻打渠州礼义山,曳剌秃鲁雄攻打巴州平梁山。
丁卯日,杨大渊请求攻打合州,俘虏了男女八万多人。
二月丙子日,皇帝率领所有部队渡过鸡爪滩,到达石子山。
丁丑日,督率各军在城下作战。
辛巳日,攻打一字城。
癸未日,攻打镇西门。
三月,攻打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的小堡。
夏四月丙子日,连续二十天大雷雨。
乙未日,攻打护国门。
丁酉日,夜晚登上外城,杀死了很多宋朝士兵。
五月,多次攻打未能成功。
六月丁巳日,汪田哥再次挑选士兵夜晚登上外城的马军寨,杀死寨主和守城的人。
王坚率兵前来交战。
天亮时,遇到大雨,梯子折断,后续部队无法前进而停止。
这个月,皇帝身体不适。
秋七月辛亥日,留下三千精兵守卫,其余部队全部攻打重庆。
癸亥日,皇帝在钓鱼山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九年。
追谥为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皇帝刚强明智,果断而寡言,不喜欢宴饮,不追求奢侈,即使后妃也不允许过度。
起初,太宗在位时,群臣专权,政令出自多个部门。
到了这时,凡是诏书,皇帝必定亲自起草,修改多次,然后才施行。
对群臣非常严厉,曾经下旨说:“你们如果得到我的夸奖,就会骄傲自满,骄傲自满,灾祸难道不会随之而来吗?你们要警惕。”
他喜欢打猎,自认为遵循祖宗的法度,不模仿其他国家的做法。
然而他非常迷信巫术和占卜,凡是做事必定谨慎地请教,几乎每天如此,从不厌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注解
宪宗:元朝第四位皇帝,名蒙哥,睿宗拖雷的长子。
蒙哥:蒙古语意为“长子”,是元宪宗的名字。
睿宗拖雷: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元宪宗的父亲。
庄圣太后:元宪宗的母亲,怯烈氏,名唆鲁禾帖尼。
黄忽答部:蒙古部落之一,以知天象著称。
钦察部:蒙古帝国时期的一个部落,位于今天的俄罗斯南部。
八赤蛮:钦察部的酋长,后被元宪宗擒获。
斡罗思部:即俄罗斯,蒙古帝国时期的一个地区。
也烈赞城:位于今天的俄罗斯,是蒙古帝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
定宗:元朝第三位皇帝,名贵由,元宪宗的弟弟。
拔都:蒙古帝国的著名将领,成吉思汗的孙子。
阿里不哥:元朝宗王,忽必烈的弟弟,曾与忽必烈争夺皇位。
斡难河:位于今天的蒙古国,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之一。
忽必烈:元朝皇帝,成吉思汗之孙,元朝的建立者。
大理:位于今天的中国云南省,是元朝时期的一个地区。
高丽:即今天的朝鲜半岛,元朝时期的一个附属国。
杨根、天龙等城:杨根、天龙等地名,具体地理位置不详,可能为元代时期的边疆城池。
忙哥撒儿:元代官员,具体事迹不详,可能为地方行政官员。
怯蹇义罕:元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元代皇帝狩猎的地方。
月儿灭怯土:元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元代皇帝巡幸的地方。
札剌亦儿部:元代蒙古部落之一,属于蒙古四大部之一。
火儿赤:元代将领,曾奉命征讨高丽。
兀良合台:元代将领,曾参与征讨白蛮及交趾。
颗颗脑儿:元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元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日月山:元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元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史枢:元代将领,曾任征行万户,负责镇守唐、邓等地。
张柔:元代将领,曾镇守亳州,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涡水:河流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元代时为重要水道。
钟显、王梅、杜柔、袁师信:元代将领,曾率部投降元朝。
波丽国王细嵯甫:波丽国国王,具体事迹不详,可能为元代边疆小国的君主。
摩合罗嵯:云南地区的酋长,曾向元朝朝贡。
阿木河回回:元代时期居住在阿木河地区的回回人,可能为西域移民。
旭烈兀:元朝宗王,曾率军征讨回回哈里发。
纽邻:元代将领,曾任都元帅,参与多次对宋战争。
李璮:元代将领,曾任益都行省官员,参与对宋战争。
汪田哥:元代将领,曾镇守利州,因其守城有功,受到皇帝嘉奖。
达鲁花赤: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裨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协助主将管理军队。
都元帅:元代高级军事指挥官,负责统领大军。
庙号:古代皇帝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功绩和品德,给予的尊号,用于祭祀时称呼。
畋猎: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狩猎活动,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军事训练。
巫觋卜筮:古代的一种占卜和预测未来的方法,巫觋是进行这种活动的专业人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评注
《宪宗》一文详细记载了元宪宗蒙哥的生平事迹,从出生到登基,再到其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活动,展现了元朝初期的历史画卷。
文章首先介绍了元宪宗的出身,他是睿宗拖雷的长子,母亲是庄圣太后唆鲁禾帖尼。出生时,黄忽答部的知天象者预言他将大贵,因此取名“蒙哥”,意为“长子”。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蒙古文化中对天象的重视,也预示了元宪宗未来的显赫地位。
元宪宗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太宗窝阔台的抚养,并由昂灰皇后抚育。成年后,他娶火鲁剌部女火里差为妃,并分得部民。睿宗拖雷去世后,元宪宗归藩邸,开始参与征伐,屡立奇功。特别是在攻打钦察部时,他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擒获酋长八赤蛮,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定宗贵由去世后,朝廷久未立君,元宪宗在诸王和大将的支持下,最终被推举为皇帝。这一过程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反映了元朝初期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元宪宗的登基,标志着元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元宪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他任命皇弟忽必烈治理蒙古和汉地民户,派遣官员抚谕军民,设立断事官和宣发号令的职位,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他继续对外扩张,征讨大理、高丽等地,进一步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文章还详细记载了元宪宗在位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定宗后及失烈门母的赐死、诸王的迁徙和分封、以及对内对外的军事行动。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元宪宗的治国策略,也揭示了元朝初期政治、军事、社会的复杂面貌。
总的来说,《宪宗》一文通过对元宪宗生平的详细叙述,展现了元朝初期的历史变迁和政治斗争。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元朝的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元代忽必烈时期的军事行动、政治决策以及皇帝巡幸、狩猎等活动。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元代初期蒙古帝国的扩张政策以及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建立者,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巩固了对中原及南方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重点突出了皇帝的权威和军事将领的功绩。文中多次提到皇帝巡幸、狩猎、祭天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皇帝展示权威的方式,也是蒙古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仪式。通过这些活动,皇帝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加强了与蒙古贵族和将领的联系。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元代初期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文中提到的许多地名、人物和事件,虽然有些已经难以考证,但它们反映了元代初期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以及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策略。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对宋战争、征讨高丽等事件,为我们了解元代初期的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经济政策,如‘诏官吏之赴朝理算钱粮者,许自首不公,仍禁以后浮费’,这反映了元代初期对财政管理的重视。通过这些政策,忽必烈试图整顿财政,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应对连年的战争和扩张。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元代初期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蒙古帝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策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初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
这段古文详细记录了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征服南宋过程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忽必烈不仅是一位军事上的强者,也是一位政治上的智者。他亲自参与战争的策划和指挥,如亲自督军攻鹅顶堡,力战于望喜门,这些都显示了他作为一位军事领袖的决断力和勇气。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对待降将和俘虏的政策也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宽容。例如,他任命降将杨大渊为四川侍郎,并继续使用其兵,这种做法不仅稳定了新征服地区的局势,也减少了抵抗,加速了统一进程。
忽必烈的个人品质也在这段历史记录中得到了体现。他不喜欢奢侈和宴会,对后宫的管理也非常严格,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自律和严肃。同时,他对巫觋卜筮的迷信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人,对于未知和命运的恐惧和依赖。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忽必烈的军事征服,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品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和那个时代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朝初期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以及忽必烈作为一位领袖的复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