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四十八-原文
五户丝,壬子年,分拨真定等处二百八十三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一十六户,计丝四十六斤。
又八不别及妃子位,至元二十五年,分拨河间清州五百一十户,计丝二百四斤。
世祖四斡耳朵:
大斡耳朵:
岁赐,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三年,分拨袁州路宜春县一万户,计钞一千六百锭。
第二斡耳朵:
岁赐,银五十锭,又七锭,段一百五十匹。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袁州路分宜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大德四年,分拨袁州路萍乡州四万二千户,计钞一千六百八十锭。
第三斡耳朵:
岁赐,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拨袁州路宜春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第四斡耳朵:
岁赐,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拨袁州路万载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顺宗后位:
岁赐,段五百匹。
江南户钞,大德二年,分拨三万二千五百户。
武宗斡耳朵:
真哥皇后位:
岁赐,银五十锭,钞五百锭。
江南户钞,延祐二年,分拨湘阴州四万二千户,计钞一千六百八十锭。
完者台皇后位:
岁赐,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延祐二年,分拨潭州路衡山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阿昔伦公主位:
至元六年,分拨葭州等处种田三百户。
赵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高唐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有六千七百二十九户,计丝二千三百九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柳州路二万七千户,计钞一千八十锭。
鲁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济宁路三万户。延祐六年,实有六千五百三十户,计丝二千二百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汀州四万户,计钞一千六百锭。
昌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二户。延祐六年,实有三千五百三十一户,计丝二千七百六十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广州路二万七千户,计钞一千八十锭。
郓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濮州三万户。延祐六年,实有五千九百六十八户,计丝一千八百三十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横州等处四万户,计钞一千六百锭。
塔出驸马: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真定等处畸零二百七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三十二户,计丝九十五斤。
带鲁罕公主位:
岁赐,银四锭八两,段一十二匹。
五户丝,延祐六年,实有代支户六百三十户,计丝二百五十四斤。
火雷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延安府九千七百九十六户。延祐六年,实有代支户一千八百九户,计丝七百二十二斤。
奔忒古儿驸马:
五户丝,庚辰年,分拨眼户五百七十三户。延祐六年,实有五十六户,计丝二十二斤。
独木干公主位: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平阳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六十户,计丝二百二十四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梅州程乡县一千四百户,计钞五十六锭。
勋臣
木华黎国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东平三万九千一十九户。延祐六年,实有八千三百五十四户,计丝三千三百四十三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韶州等路四万一千一十九户,计钞一千六百四十锭。
孛罗先锋: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广平等处种田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七十户,计丝二十八斤。
行丑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大名种田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三十八户,计丝一十五斤。
阔阔不花先锋: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益都等处畸零二百七十五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二十七户,计丝一十五斤。
撒吉思不花先锋: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汴梁等处二百九十一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二十七户,计丝一十五斤。
阿里侃断事官: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济宁等处三十五户,计丝一十四斤。
乞里歹拔都: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东平一百户,计丝四十斤。
孛罗海拔都: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德州等处一百五十三户,计丝六十一斤。
拾得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东平等处畸零一百一十二户,计丝八十四斤。
伯纳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东平三十二户。延祐六年,实有四十五户,计丝一十八斤。
笑乃带先锋: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东平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七十八户,计丝三十一斤。
带孙郡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东平东阿县一万户。延祐六年,实有一千六百七十五户,计丝七百二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韶州路乐昌县一万七千户,计钞四百二十八锭。
愠里答儿薛禅: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泰安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有五千九百七十一户,计丝二千四百二十五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桂阳州二万一千户,计钞八百四十锭。
术赤台郡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德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有七千一百四十六户,计丝二千九百四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连州路二万一千户,计钞八百四十锭。
阿儿思兰官人: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浔州路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孛鲁古妻佟氏: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真定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三十九户,计丝一十五斤。
八答子: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顺德路一万四千八十七户。
延祐六年,实有四千四百四十六户,计丝二千四百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钦州路一万五千八十七户,计钞六百三锭。
右手万户三投下孛罗台万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广平路洺水县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户。延祐六年,实有四千七百三十三户,计丝一千七百三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全州路清湘县一万七千九百一十九户,计钞七百一十六锭。
忒木台驸马: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广平路磁州九千四百五十七户。延祐六年,实有二千四百七户,计丝九百八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二年,分拨全州路录事司九千八百七十六户,计钞三百九十五锭。
斡阔烈阇里必: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广平路一万五千八百七户。延祐六年,实有一千七百三户,计丝六百八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全州路灌阳县一万六千一百五十七户,计钞六百四十六锭。
左手九千户合丹大息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河间路齐东县一千二十三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六十六户,计丝一百六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藤州、苍梧县一千二百四十四户,计钞九锭。
也速不花等四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河间路陵州一千三百一十七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五十九户,计丝二百二十三斤。
也速兀儿等三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河间路宁津县一千七百七十五户。延祐六年,实有七百二十二户,计丝二百八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藤州等处三千七百三十二户,计丝二百八十八斤。
帖柳兀秃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河间路临邑县一千四百五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五十四户,计丝二百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藤州一千二百四十四户,计钞四十九锭。
和斜温两投下一千二百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曹州一万户。延祐六年,实有一千九百二十八户,计丝七百四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贵州一万五百户,计钞四百二十锭。
忽都虎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查认过广平等处四千户。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韶州曲江县五千三百九户,计钞二百一十二锭。
灭古赤: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凤翔府实有一百三十户。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二年,分拨永州路祁阳县五千户,计钞二百锭。
塔思火儿赤: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东平种田户,并壬子年续查户,共六百八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八十九户,计丝一百五十五斤。
塔丑万户: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平阳等处一百八十六户。延祐六年,实有八十一户,计丝三十七斤。
察罕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怀孟等处三千六百六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六十户,计丝二百二十四斤。
孛罗浑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等处四百一十五户。丁巳年,分拨卫辉路淇州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一千九十九户,计丝四百四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七年、大德六年,分拨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速不台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汴梁等处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七十七户,计丝二百三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钦州灵山县一千六百户,计钞六十四锭。
宿敦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真定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六十四户,计丝二十八斤。
也苦千户: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东平等处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九十五户,计丝一百一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拨梅州一千四百户,计钞五十六锭。
阿可儿:
五户丝,癸丑年,分拨益都路高苑县一千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九十六户,计丝七十八斤。
伯八千户: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太原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五十一户,计丝一百四十斤。
兀里羊哈歹千户:
五户丝,戊午年,分拨东平等处一千户。延祐六年,实有四百七十九户,计丝一百九十一斤。
秃薛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兴元等处种田六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户,计丝八十斤。
塔察儿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平阳二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户,计丝八十斤。
折米思拔都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怀孟等处一百户。延祐六年,实有五十户,计丝二十斤。
猱虎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拨平阳一千户。延祐六年,实有六百户,计丝二百四十斤。
孛哥帖木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拨真定等处五十八户,计丝二十三斤。
也速鲁千户:
五户丝,壬子年,分拨真定路一百六十九户。延祐六年,实有四十户,计丝一十六斤。
镇海相公: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九十五户。延祐六年,实有五十三户,计丝二十一斤。
按察儿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分拨太原等处五百五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九十八户,计丝二十九斤。
按摊官人:
五户丝,中统元年,元查平阳路种田户六十户。延祐六年,实有四十户,计丝一十六斤。
阿术鲁拔都:
五户丝,壬子年,查大名等处三百一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一户,计丝一百二十斤。
孛罗口下裴太纳: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广平等处八十二户。延祐六年,实有三十户,计丝一十二斤。
忒木台行省: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
同等处七百五十一户。延祐六年,实有二百五十五户,计丝一百一十斤。
撒秃千户: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浔州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也可太傅: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上都五百四十户。延祐六年,实有三百户,计丝一百二十斤。
迭哥官人: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大名清丰县一千七百一十三户。延祐六年,实有一千三百七户,计丝五百七斤。
卜迭捏拔都儿: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怀孟八十八户。延祐六年,实有四十户,计丝一十六斤。
黄兀儿塔海:五户丝,丙申年,分拨平阳一百四十四户。延祐六年,实有一百户,计丝四十斤。
怯来千户: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浔州路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哈剌口温: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真定三十二户。
曳剌中书兀图撒罕里: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都等处八百七十户。延祐六年,实有四百四十九户,计丝一百一十七斤。
欠帖木: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曹州三十四户。延祐六年,实有三十四户。
欠帖温:岁赐绢一百匹,弓弦一千条。江南户钞,至元十九年,分拨梅州、安仁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紥八忽娘子:岁赐常课段四百七十匹。
鱼儿泊八剌千户:五户丝,大德元年,分拨真定等处一千户。延祐三年,实有六百户,计丝二百四十斤。
昔宝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衡州路安仁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八剌哈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台州路天台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阿塔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常德路沅江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必阇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袁州路万载县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贵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和州历阳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厥列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婺州永康县五十户,计钞二十锭。
八儿赤、不鲁古赤: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衡州路酃县六百户,计钞二十四锭。
阿速拔都: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卢州等处三千四百九户,计钞一百三十六锭。
也可怯薛: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武冈路武冈县五千户,计钞二百锭。
忽都答儿怯薛: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武冈路新宁县五千户,计钞二百锭。
帖古迭儿怯薛: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常德路龙阳县五千户,计钞二百锭。
月赤察儿怯薛: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武冈路绥宁县五千户,计钞二百锭。
玉龙帖木儿千户: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浔州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别苦千户: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拨浔州三千户,计钞一百二十锭。
憧兀儿王:江南户钞,延祐二年为始,支中统钞二百锭,无城池。
霍木海: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名等处三十三户。
哈剌赤秃秃哈: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饶州路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
添都虎儿:五户丝,丙申年,分拨真定一百户。
贾答剌罕: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都一十四户。
阿剌博儿赤: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真定五十五户。
忽都那颜: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名二十户。
忽辛火者: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真定二十七户。
大忒木儿:五户丝,壬子年,元查真定二十二户。
布八火儿赤: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都八十四户。
塔兰官人: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宁三户。
憨剌哈儿: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二十一户。
昔里吉万户: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都七十九户。
清河县达鲁花赤也速: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名二十户。
塔剌罕刘元帅:五户丝,壬子年,元查顺德一十九户。
怯薛台蛮子: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泰安州七户。
必阇赤汪古台: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汴梁等处四十六户。
阿剌罕万户: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一户。
徐都官人: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都三十一户。
西川城左翼蒙古汉军万户脱力失:岁赐,常课段三十三匹。
伯要歹千户:岁赐,段二十四匹。
典迭儿:岁赐,常课段六十四匹。
燕帖木儿太平王:岁赐,天历元年,定金十锭、银五十锭、钞一万锭,分拨江东道太平路地五百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四十八-译文
五户丝,壬子年,分配到真定等地二百八十三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百一十六户,共计丝四十六斤。
还有八不别及妃子的位份,至元二十五年,分配到河间清州五百一十户,共计丝二百四斤。
世祖的四个斡耳朵:
大斡耳朵: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三年,分配到袁州路宜春县一万户,共计钞一千六百锭。
第二斡耳朵: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又七锭,段一百五十匹。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配到袁州路分宜县四千户,共计钞一百六十锭。大德四年,分配到袁州路萍乡州四万二千户,共计钞一千六百八十锭。
第三斡耳朵: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配到袁州路宜春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共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第四斡耳朵: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配到袁州路万载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共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顺宗后位:
每年赐予,段五百匹。
江南户钞,大德二年,分配到三万二千五百户。
武宗斡耳朵:
真哥皇后位: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钞五百锭。
江南户钞,延祐二年,分配到湘阴州四万二千户,共计钞一千六百八十锭。
完者台皇后位:
每年赐予,银五十锭。
江南户钞,延祐二年,分配到潭州路衡山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共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阿昔伦公主位:
至元六年,分配到葭州等地种田三百户。
赵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高唐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六千七百二十九户,共计丝二千三百九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柳州路二万七千户,共计钞一千八十锭。
鲁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济宁路三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六千五百三十户,共计丝二千二百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汀州四万户,共计钞一千六百锭。
昌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二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千五百三十一户,共计丝二千七百六十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广州路二万七千户,共计钞一千八十锭。
郓国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濮州三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千九百六十八户,共计丝一千八百三十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横州等地四万户,共计钞一千六百锭。
塔出驸马: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真定等地零散二百七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二百三十二户,共计丝九十五斤。
带鲁罕公主位:
每年赐予,银四锭八两,段一十二匹。
五户丝,延祐六年,实际有代支户六百三十户,共计丝二百五十四斤。
火雷公主位: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延安府九千七百九十六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代支户一千八百九户,共计丝七百二十二斤。
奔忒古儿驸马:
五户丝,庚辰年,分配到眼户五百七十三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十六户,共计丝二十二斤。
独木干公主位: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到平阳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百六十户,共计丝二百二十四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梅州程乡县一千四百户,共计钞五十六锭。
勋臣
木华黎国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东平三万九千一十九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八千三百五十四户,共计丝三千三百四十三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韶州等路四万一千一十九户,共计钞一千六百四十锭。
孛罗先锋: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广平等地种田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七十户,共计丝二十八斤。
行丑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大名种田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十八户,共计丝一十五斤。
阔阔不花先锋: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益都等地零散二百七十五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百二十七户,共计丝一十五斤。
撒吉思不花先锋: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汴梁等地二百九十一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百二十七户,共计丝一十五斤。
阿里侃断事官: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济宁等地三十五户,共计丝一十四斤。
乞里歹拔都: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东平一百户,共计丝四十斤。
孛罗海拔都: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德州等地一百五十三户,共计丝六十一斤。
拾得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东平等地零散一百一十二户,共计丝八十四斤。
伯纳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原本查得东平三十二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四十五户,共计丝一十八斤。
笑乃带先锋: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东平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七十八户,共计丝三十一斤。
带孙郡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东平东阿县一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千六百七十五户,共计丝七百二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韶州路乐昌县一万七千户,共计钞四百二十八锭。
愠里答儿薛禅: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泰安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千九百七十一户,共计丝二千四百二十五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桂阳州二万一千户,共计钞八百四十锭。
术赤台郡王: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德州二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七千一百四十六户,共计丝二千九百四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连州路二万一千户,共计钞八百四十锭。
阿儿思兰官人: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到浔州路三千户,共计钞一百二十锭。
孛鲁古妻佟氏: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真定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十九户,共计丝一十五斤。
八答子: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到顺德路一万四千八十七户。
延祐六年,实际有四千四百四十六户,共计丝二千四百六斤。
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钦州路一万五千八十七户,共计钞六百三锭。
右手万户三投下孛罗台万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广平路洺水县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四千七百三十三户,共计丝一千七百三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全州路清湘县一万七千九百一十九户,共计钞七百一十六锭。
忒木台驸马: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广平路磁州九千四百五十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二千四百七户,共计丝九百八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二年,分配给全州路录事司九千八百七十六户,共计钞三百九十五锭。
斡阔烈阇里必: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广平路一万五千八百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千七百三户,共计丝六百八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配给全州路灌阳县一万六千一百五十七户,共计钞六百四十六锭。
左手九千户合丹大息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河间路齐东县一千二十三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百六十六户,共计丝一百六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藤州、苍梧县一千二百四十四户,共计钞九锭。
也速不花等四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河间路陵州一千三百一十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百五十九户,共计丝二百二十三斤。
也速兀儿等三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河间路宁津县一千七百七十五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七百二十二户,共计丝二百八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藤州等处三千七百三十二户,共计丝二百八十八斤。
帖柳兀秃千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河间路临邑县一千四百五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百五十四户,共计丝二百六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藤州一千二百四十四户,共计钞四十九锭。
和斜温两投下一千二百户: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曹州一万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千九百二十八户,共计丝七百四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贵州一万五百户,共计钞四百二十锭。
忽都虎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查认过广平等处四千户。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韶州曲江县五千三百九户,共计钞二百一十二锭。
灭古赤: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凤翔府实际有一百三十户。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二年,分配给永州路祁阳县五千户,共计钞二百锭。
塔思火儿赤: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东平种田户,并在壬子年继续查户,共计六百八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百八十九户,共计丝一百五十五斤。
塔丑万户: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平阳等处一百八十六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八十一户,共计丝三十七斤。
察罕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怀孟等处三千六百六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百六十户,共计丝二百二十四斤。
孛罗浑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等处四百一十五户。丁巳年,分配给卫辉路淇州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千九十九户,共计丝四百四十九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七年、大德六年,分配给四千户,共计钞一百六十锭。
速不台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汴梁等处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百七十七户,共计丝二百三十斤。
江南户钞,至元二十年,分配给钦州灵山县一千六百户,共计钞六十四锭。
宿敦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真定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六十四户,共计丝二十八斤。
也苦千户: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东平等处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二百九十五户,共计丝一百一十八斤。
江南户钞,至元十八年,分配给梅州一千四百户,共计钞五十六锭。
阿可儿:
五户丝,癸丑年,分配给益都路高苑县一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一百九十六户,共计丝七十八斤。
伯八千户: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太原一千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百五十一户,共计丝一百四十斤。
兀里羊哈歹千户:
五户丝,戊午年,分配给东平等处一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四百七十九户,共计丝一百九十一斤。
秃薛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兴元等处种田六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二百户,共计丝八十斤。
塔察儿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平阳二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二百户,共计丝八十斤。
折米思拔都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怀孟等处一百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十户,共计丝二十斤。
猱虎官人:
五户丝,丁巳年,分配给平阳一千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六百户,共计丝二百四十斤。
孛哥帖木儿:
五户丝,丙申年,分配给真定等处五十八户,共计丝二十三斤。
也速鲁千户:
五户丝,壬子年,分配给真定路一百六十九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四十户,共计丝一十六斤。
镇海相公: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保定九十五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五十三户,共计丝二十一斤。
按察儿官人:
五户丝,壬子年,分配给太原等处五百五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九十八户,共计丝二十九斤。
按摊官人:
五户丝,中统元年,元查平阳路种田户六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四十户,共计丝一十六斤。
阿术鲁拔都:
五户丝,壬子年,查大名等处三百一十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百一户,共计丝一百二十斤。
孛罗口下裴太纳: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广平等处八十二户。延祐六年,实际有三十户,共计丝一十二斤。
忒木台行省:
五户丝,壬子年,元查大
同等处有七百五十一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二百五十五户,计算丝一百一十斤。
撒秃千户: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年时,分拨给浔州三千户,计算钞一百二十锭。
也可太傅: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上都五百四十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三百户,计算丝一百二十斤。
迭哥官人:五户丝,丙申年时,分拨给大名清丰县一千七百一十三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一千三百七户,计算丝五百七斤。
卜迭捏拔都儿: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怀孟八十八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四十户,计算丝一十六斤。
黄兀儿塔海:五户丝,丙申年时,分拨给平阳一百四十四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一百户,计算丝四十斤。
怯来千户: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年时,分拨给浔州路三千户,计算钞一百二十锭。
哈剌口温: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真定三十二户。
曳剌中书兀图撒罕里: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都等处八百七十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四百四十九户,计算丝一百一十七斤。
欠帖木: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曹州三十四户。延祐六年时,实际有三十四户。
欠帖温:每年赐予绢一百匹,弓弦一千条。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十九年时,分拨给梅州、安仁县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紥八忽娘子:每年赐予常课段四百七十匹。
鱼儿泊八剌千户:五户丝,大德元年时,分拨给真定等处一千户。延祐三年时,实际有六百户,计算丝二百四十斤。
昔宝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衡州路安仁县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八剌哈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台州路天台县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阿塔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常德路沅江县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必阇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袁州路万载县三千户,计算钞一百二十锭。
贵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和州历阳县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厥列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婺州永康县五十户,计算钞二十锭。
八儿赤、不鲁古赤: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衡州路酃县六百户,计算钞二十四锭。
阿速拔都: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卢州等处三千四百九户,计算钞一百三十六锭。
也可怯薛: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武冈路武冈县五千户,计算钞二百锭。
忽都答儿怯薛: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武冈路新宁县五千户,计算钞二百锭。
帖古迭儿怯薛: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常德路龙阳县五千户,计算钞二百锭。
月赤察儿怯薛: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武冈路绥宁县五千户,计算钞二百锭。
玉龙帖木儿千户: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年时,分拨给浔州三千户,计算钞一百二十锭。
别苦千户: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年时,分拨给浔州三千户,计算钞一百二十锭。
憧兀儿王:江南地区的户钞,延祐二年开始,支取中统钞二百锭,没有城池。
霍木海: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名等处三十三户。
哈剌赤秃秃哈:江南地区的户钞,至元二十一年时,分拨给饶州路四千户,计算钞一百六十锭。
添都虎儿:五户丝,丙申年时,分拨给真定一百户。
贾答剌罕: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都一十四户。
阿剌博儿赤: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真定五十五户。
忽都那颜: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名二十户。
忽辛火者: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真定二十七户。
大忒木儿: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真定二十二户。
布八火儿赤: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都八十四户。
塔兰官人: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宁三户。
憨剌哈儿: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保定二十一户。
昔里吉万户: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都七十九户。
清河县达鲁花赤也速: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名二十户。
塔剌罕刘元帅: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顺德一十九户。
怯薛台蛮子: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泰安州七户。
必阇赤汪古台: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汴梁等处四十六户。
阿剌罕万户: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保定一户。
徐都官人:五户丝,壬子年时,元朝查核大都三十一户。
西川城左翼蒙古汉军万户脱力失:每年赐予常课段三十三匹。
伯要歹千户:每年赐予段二十四匹。
典迭儿:每年赐予常课段六十四匹。
燕帖木儿太平王:每年赐予,天历元年时,定金十锭、银五十锭、钞一万锭,分拨给江东道太平路地五百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四十八-注解
岁赐:指皇帝每年赐予皇室成员或功臣的财物,通常包括银两、丝绸、绢帛等,以示恩宠和奖励。
食采分地:指古代帝王赐予宗室、功臣的封地,受封者可以从这些土地上获得税收和收益。
五户出丝一斤:指元代的一种税收制度,每五户人家需缴纳一斤丝作为赋税。
中统钞:元代的一种货币,由中统年间发行,用于流通和税收。
段:指丝绸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丝绸的长度或数量。
锭:元代货币单位,一锭等于五十两银子。
绵:指丝绵,一种高质量的丝织品。
羊皮:指羊的皮毛,常用于制作衣物和赏赐。
金:指黄金,古代常用于赏赐和贸易。
绢:一种丝织品,质地轻薄,常用于制作衣物或作为赏赐物品。
常课:指固定的税收或赋税。
五户丝:元代的一种税收制度,每五户人家需缴纳一定数量的丝作为税收。
江南户钞:元代在江南地区实行的一种货币税收制度,按户征收一定数量的钞(纸币)。
睿宗:元朝的一位皇帝,即元睿宗,名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
裕宗:元朝的一位皇帝,即元裕宗,名铁穆耳,是元睿宗的儿子。
顺宗:元朝的一位皇帝,即元顺宗,名阿速吉八,是元裕宗的儿子。
武宗:元朝的一位皇帝,即元武宗,名海山,是元顺宗的儿子。
旭烈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睿宗的儿子。
阿里不哥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睿宗的儿子。
末哥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睿宗的儿子。
拨绰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睿宗的儿子。
岁哥都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睿宗的儿子。
朵儿只太子: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安西王忙哥剌: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北安王那木罕: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宁远王阔阔出: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西平王奥鲁赤: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爱牙赤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镇南王脱欢: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云南王忽哥赤: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忽都帖木儿太子: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世祖的儿子。
晋王甘麻剌: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裕宗的长子。
阿木哥魏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元顺宗的儿子。
明宗:元朝的一位皇帝,即元明宗,名和世㻋,是元武宗的儿子。
合丹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
阿鲁浑察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
霍里极大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
阿剌忒纳失里豫王:元朝的一位宗室成员。
太祖四大斡耳朵:指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四个主要宫殿或行宫,分别是大斡耳朵、第二斡耳朵、第三斡耳朵和第四斡耳朵。
延祐六年:元代延祐年号的第六年,即公元1319年。
至元十八年:元朝年号,公元1281年。
丙申年: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此处指元代的某一年,具体年份需结合上下文确定。
广平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南部。
河间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中部。
曹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
凤翔府: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东平: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真定: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太原: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兴元: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
怀孟: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
保定: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
卫辉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
汴梁: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益都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青州市。
大名: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
钦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全州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藤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韶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永州路: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
梅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东省梅州市。
贵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灵山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
祁阳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南省祁阳县。
曲江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灌阳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
清湘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洺水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永年县。
磁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磁县。
齐东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邹平县。
陵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宁津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宁津县。
临邑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临邑县。
高苑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高青县。
淇州: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苍梧县:元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录事司:元代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城市事务。
斤:重量单位,元代一斤约合600克。
户:古代户籍单位,指一户人家。
查认: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对户籍进行核实和确认。
分拨: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将户籍分配到不同的行政区划。
实有: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实际存在的户籍数量。
计丝:元代税收制度,指以丝为税收单位的计算方式。
计钞:元代税收制度,指以钞为税收单位的计算方式。
投下: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将户籍分配给特定的贵族或官员。
万户: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管理一万户的官员。
千户:元代户籍管理制度,指管理一千户的官员。
官人:元代对官员的尊称。
驸马:元代对皇帝女婿的尊称。
相公:元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拔都:元代对蒙古贵族的尊称。
火儿赤:元代对蒙古贵族的尊称。
阇里必:元代对蒙古贵族的尊称。
忒木台:元代蒙古贵族名。
斡阔烈:元代蒙古贵族名。
合丹:元代蒙古贵族名。
也速不花:元代蒙古贵族名。
也速兀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帖柳兀秃:元代蒙古贵族名。
和斜温:元代蒙古贵族名。
忽都虎:元代蒙古贵族名。
灭古赤:元代蒙古贵族名。
塔思:元代蒙古贵族名。
塔丑:元代蒙古贵族名。
察罕:元代蒙古贵族名。
孛罗浑:元代蒙古贵族名。
速不台:元代蒙古贵族名。
宿敦:元代蒙古贵族名。
也苦:元代蒙古贵族名。
阿可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伯八:元代蒙古贵族名。
兀里羊哈歹:元代蒙古贵族名。
秃薛:元代蒙古贵族名。
塔察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折米思拔都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猱虎:元代蒙古贵族名。
孛哥帖木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也速鲁:元代蒙古贵族名。
镇海:元代蒙古贵族名。
按察儿:元代蒙古贵族名。
按摊:元代蒙古贵族名。
阿术鲁:元代蒙古贵族名。
孛罗口下裴太纳:元代蒙古贵族名。
至元二十年:元代至元年号的第二十年,即公元1283年。
壬子年: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此处指元代的某一年,具体年份需结合上下文确定。
大德元年:元代大德年号的第一年,即公元1297年。
延祐三年:元代延祐年号的第三年,即公元1316年。
天历元年:元代天历年号的第一年,即公元1328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四十八-评注
本文详细记载了元代帝王对其宗族、姻戚及功臣的岁赐制度,反映了元代政治体制中的亲亲之义和报功之制。通过岁赐,帝王不仅表达了对宗族和功臣的恩宠,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基础。
文中提到的‘食采分地’制度,是元代分封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赐予宗室和功臣封地,帝王不仅确保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种制度在元代政治中起到了稳定政权的作用。
‘五户出丝一斤’的税收制度,体现了元代对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视。通过这种税收方式,国家能够有效地获取资源,同时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因为税收是按户分摊的。
文中提到的‘中统钞’是元代货币制度的重要体现。通过发行统一的货币,元代促进了经济的流通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岁赐中的各种物品,如银、段、绵、羊皮、金等,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象征意义。这些物品的赏赐,不仅是对受赐者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地位的肯定。
本文还详细记载了不同宗室和功臣的具体岁赐数额,反映了元代对不同地位和功绩的宗室和功臣的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既体现了帝王的恩宠,也体现了对功绩的认可。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元代岁赐制度的详细记载,展示了元代政治体制中的亲亲之义和报功之制,反映了元代帝王对宗族和功臣的恩宠和奖励,同时也揭示了元代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特点。
这段文本详细记载了元代皇室成员和功臣的岁赐、五户丝和江南户钞的分配情况,反映了元代的经济制度和皇室内部的财富分配。岁赐是元代皇帝对皇室成员和功臣的一种恩宠和奖励,通常以银两、丝绸、绢帛等形式发放。五户丝是元代的一种税收制度,每五户人家需缴纳一定数量的丝作为税收,体现了元代对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视。江南户钞则是元代在江南地区征收的一种货币税,按户征收,反映了元代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控制。
文本中还提到了多位元代皇帝和宗室成员,如睿宗、裕宗、顺宗、武宗等,这些人物在元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他们的岁赐和税收分配情况的记载,可以窥见元代皇室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方式。例如,睿宗的儿子旭烈大王、阿里不哥大王、末哥大王等,他们的岁赐和五户丝分配情况各不相同,反映了他们在皇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太祖四大斡耳朵,即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四个主要宫殿或行宫。这些斡耳朵不仅是皇帝的居所,也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通过对这些斡耳朵的岁赐和税收分配情况的记载,可以了解元代皇室的经济来源和财富管理方式。例如,大斡耳朵的岁赐包括银两、丝绸、绢帛等,五户丝和江南户钞的分配也较为丰富,反映了其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元代皇室成员和功臣的岁赐和税收分配情况,还反映了元代的经济制度、皇室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方式。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本文是一份元代户籍和税收的记录,详细记载了不同地区、不同贵族或官员名下的户籍数量以及相应的税收情况。这种记录反映了元代政府对户籍和税收的严格管理,同时也揭示了元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权力分配。
从文化背景来看,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在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独特的政策。五户丝和江南户钞是元代税收制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实物税收和货币税收。五户丝制度体现了元代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江南户钞则反映了元代在江南地区推行货币经济的尝试。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份记录为我们研究元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贵族或官员名下的户籍数量和税收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元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地区差异以及贵族和官员的权力分配。此外,这份记录还反映了元代政府对户籍和税收的严格管理,以及其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力度。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和地名,清晰地展示了元代户籍和税收的情况。这种叙述方式虽然缺乏文学性,但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本文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元代户籍和税收记录,通过分析这份记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地区差异以及贵族和官员的权力分配。同时,这份记录也反映了元代政府对户籍和税收的严格管理,以及其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力度。
这段文本详细记录了元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物的税收情况,反映了元代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五户丝和江南户钞的记载,可以看出元代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税收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各地经济状况的灵活应对。
文本中提到的延祐六年、至元二十年等年份,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历史时间节点,有助于研究元代税收制度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年份的记载也反映了元代政府对税收记录的严谨态度。
五户丝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元代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丝绸作为重要的经济产品,其税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江南户钞的征收则反映了元代货币经济的发展,纸币的使用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
文本中提到的各种官职和人物,如撒秃千户、也可太傅、迭哥官人等,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这些人物在税收制度中的角色和作用,为我们研究元代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税收记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元代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经济状况。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元代历史、经济史和社会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元代税收制度的具体细节,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