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原文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

二月戊戌,亦如之。

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

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

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六月丁丑,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二星。

七月己亥,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九月甲午,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填星犯进贤。

乙未,太阴犯天江下星。

丁巳,太阴犯填星。

己未,太阴犯氐宿距星。

十月甲子,太阴入犯斗宿魁东北星。

十一月甲午,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辛亥,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壬子,太阴犯填星。

癸丑,太阴犯亢宿南第一星。

十二月癸酉,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乙亥,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八星,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己卯,太阴犯进贤。

癸未,太阴犯东咸西第二星。

二年正月壬寅,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庚戌,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二月癸酉,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丁亥,太白经天。

三月辛丑,太阴犯进贤,又犯填星。

四月丁丑,太白经天。

戊寅,太白昼见。

辛巳、壬午,皆如之。

壬午夜,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七月己亥,太白经天。

甲辰,亦如之。

丙午,复如之。

己酉,太白昼见。

夜,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余,光明烛地,起自天津之侧,没于离宫之南。

庚戌,太白经天。

壬子,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癸丑,太白经天。

甲寅,亦如之。

八月丙辰朔,太白经天。

丁巳、戊午、己未,亦如之。

癸亥、丙寅、戊辰、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丁丑、己卯,皆如之。

己卯夜,太白犯轩辕御女星。

庚辰,太白经天。

壬午,亦如之。

九月庚寅,太白经天。

壬辰,太阴入南斗魁。

癸巳,太阴犯狗国东星,太白犯灵台中星。

甲午,太白经天。

乙未,亦如之。

己亥、壬寅,皆如之。

乙巳,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壬子,太白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月癸亥,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太白犯进贤。

乙亥,太阴犯轩辕夫人星,太白犯填星。

十一月乙未,填星犯亢宿距星。

庚戌,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仍改至元元年二月甲戌,荧惑逆行入太微垣。

四月壬戌,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

五月癸卯,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

六月壬戌,太阴犯心宿大星。

七月乙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八月辛亥,荧惑犯氐宿东南星。

九月丁亥,太阴入魁,犯斗宿东南星。

庚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十月甲寅,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

庚申,太阴犯垒壁阵东方东第二星。

甲子,太阴犯昴宿西第二星。

丁卯,太白犯斗宿魁第三星。

戊辰,太白昼见。

十一月甲申,太白经天。

丙戌,亦如之。

己丑,辰星犯房宿上星及钩钤星。

丙申,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己亥,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庚子,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二月壬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辛酉,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甲子,太白经天。

乙丑,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丙寅,太白经天。

丁卯,亦如之。

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庚午,太白经天。

壬申,亦如之。

癸酉,岁星昼见。

乙亥,太白、岁星皆昼见。

戊寅,太白经天,岁星昼见。

闰十二月乙酉,荧惑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庚子,太阴犯心宿大星。

壬寅,太阴犯箕宿距星。

癸卯,太阴犯斗宿魁东南星。

二年正月壬戌,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甲子,太阴犯角宿距星。

丁卯,太阴犯房宿距星。

二月辛巳,太阴犯昴宿距星。

甲申,太白经天。

己丑,太阴犯太微西垣右执法。

三月壬戌,太阴犯心宿距星。

甲子,太阴犯箕宿距星。

乙丑,太阴犯斗宿东南星。

四月丙戌,太阴犯角宿距星。

五月庚戌,太阴犯灵台西第一星。

丙辰,太白昼见。

丁巳,亦如之。

六月戊子,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七月己酉,太白犯鬼宿东南星。

乙卯,太白犯荧惑。

八月己卯,太阴犯心宿东第一星。

辛巳,太阴犯箕宿东北星。

九月庚戌,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月丙子,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丁亥,太阴犯昴宿。

己亥,荧惑犯进贤。

十一月己酉,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己未,太阴犯鬼宿积尸气。

丁卯,太阴犯房宿距星。

三年三月辛亥,太阴犯灵台上星。

四月辛卯,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五星。

庚子,太白昼见。

五月壬寅,太白犯鬼宿东北星。

乙巳,太阴犯轩辕左角。

戊申,太白昼见。

壬子,太阴犯心宿后星。

戊午,太白昼见。

己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辛酉,太白昼见。

丁卯,彗星见于东北,如天船星大,色白,约长尺余,彗指西南,测在昴五度。

六月庚午,太白经天。

辛未,亦如之。

甲戌,复如之。

乙亥,太白犯灵台上星。

己卯,太白经天。

夜,太白犯太微西垣上将。

壬午,太白昼见,太阴犯斗宿魁尖星。

丁亥,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己丑,太白昼见。

庚寅,亦如之。

七月癸卯,太白经天。

乙巳,亦如之。

丙午,复如之。

庚戌,太白昼见。

甲寅,太白经天。

辛酉,太白昼见。

壬戌,太白经天。

癸亥、甲子,皆如之。

八月庚午,彗星不见。

其星自五月丁卯始见,戊辰往西南行,日益渐速,至六月辛未,芒彗愈长,约二尺余,丁丑扫上丞,己卯光芒愈甚,约长三尺余,入圜卫,壬午扫华盖、杠星,乙酉扫钩陈大星及天皇大帝,丙戌贯四辅,经枢心,甲午出圜卫,丁酉出紫微垣,戊戌犯贯索,扫天纪,七月庚子扫河间,癸卯经郑、晋,入天市垣,丙午扫列肆,己酉太阴光盛,微辨芒彗,出天

市垣,扫梁星,至辛酉,光芒微小,瞻在房宿键闭之上、罚星中星正西,难测,日渐南行,至是凡见六十有三日,自昴至房,凡历一十五宿而灭。

甲戌,太阴犯心宿后星。

九月己亥,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

甲辰,太阴犯斗宿魁第二星。

丁未,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一星。

己酉,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辛酉,太阴犯轩辕大星。

十月庚午,太白昼见。

丙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

壬子,太阴犯昴宿上行星。

丁亥,太白昼见,太阴犯鬼宿积尸气。

庚寅,太白昼见。

辛卯,亦如之。

丙申,复如之。

十一月丁酉,太白经天,戊戌,太白犯亢宿距星。

己亥,太白经天。

壬寅,太阴犯荧惑。

癸卯,太阴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丁未,填星犯键闭。

辛亥,太阴犯五车东南星。

甲寅,太阴犯鬼宿西北星。

丙辰,太阴犯轩辕左角。

丁巳,太白经天,太阴犯太微垣三公东南星。

戊午,太白经天。

癸亥,亦如之。

甲子、乙丑,皆如之。

十二月己巳,岁星退犯天樽东北星,填星犯罚星南第一星。

甲戌,荧惑犯垒壁阵东第五星,太白犯东咸上星。

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犯建星西第二星。

甲辰,太白犯建星西第三星。

丙午,太阴犯五车东南星。

辛亥,太阴犯轩辕左角。

己未,填星犯东咸上星。

庚申,太阴入斗魁,太白犯牛宿。

二月戊寅,太阴犯轩辕大星。

己卯,太阴犯灵台中星。

三月戊申,填星退犯东咸上星。

六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星。

闰八月己亥,填星犯罚星南第一星,太阴犯斗宿南第二星。

庚戌,太阴犯昴宿南第二星。

乙卯,太阴犯鬼宿东南星。

九月丙寅,太阴犯斗宿距星。

戊辰,太白犯东咸上第二星。

癸酉,奔星如酒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于近浊。

甲申,太阴犯轩辕御女。

乙酉,太阴犯灵台南第一星。

庚寅,太白犯斗宿北第二星。

十月辛亥,太阴犯酒旗上星。

十一月辛未,荧惑犯氐宿距星。

丁丑,太阴犯鬼宿东南星。

戊寅,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十二月庚子,荧惑犯房宿上星。

癸卯,太白经天。

己酉、庚戌、辛亥,皆如之。

壬子,荧惑犯东咸上第二星。

乙卯,太白犯外屏西第二星,太阴犯斗宿距星。

丙辰,太白经天。

五年正月庚午,太阴犯井宿东扇上星。

乙亥,荧惑犯天江上星。

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上西第一星。

壬寅,太阴犯灵台下星。

四月壬寅,太阴犯日星及犯房宿距星。

五月庚午,太阴犯心宿后星。

壬申,太阴犯斗宿西第四星。

丙子,太白犯毕宿右股西第三星。

六月甲辰,荧惑退入南斗魁内。

七月辛酉,荧惑犯南斗魁尖星。

壬戌,亦如之。

甲子,复如之。

太阴犯房宿距星。

甲戌,太白经天。

乙亥、丙子,亦如之。

戊寅、乙酉、丙戌,皆如之。

八月戊子,太白经天。

己丑、庚寅、辛卯,皆如之。

甲午,太阴犯斗宿西第四星。

丁酉,太白犯轩辕大星。

戊戌,太白经天。

己亥,亦如之。

壬寅、甲辰,皆如之。

乙巳,太阴犯昴宿上行西第三星。

九月戊午,太白经天。

己未,亦如之。

十月己亥,荧惑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十一月丁巳,荧惑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十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距星。

癸卯,荧惑犯外屏西第三星。

六年正月丁卯,太阴犯鬼宿距星。

乙亥,太阴犯房宿距星。

二月己丑,太阴犯昴宿。

丙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癸卯,太阴犯心宿大星。

丁未,太阴犯罗堰南第一星。

戊申,荧惑犯月星。

己酉,彗星如房星大,色白,状如粉絮,尾迹约长五寸余,彗指西南,测在房七度,渐往西北行。

太阴犯虚梁南第二星。

三月癸亥,太阴犯轩辕右角。

庚午,太阴犯房宿距星。

壬申,太阴犯南斗杓第二星。

丙子,太阴犯虚梁南第一星。

戊寅,太白犯月星。

辛巳,是夜彗星不见。

自二月己酉至三月庚辰,凡见三十二日。

四月乙巳,太阴犯云雨西北星。

五月丁卯,太阴犯斗宿西第二星。

辛未,太阴犯虚梁西第二星。

六月癸卯,太白昼见。

己酉,亦如之。

辛亥,复如之。

辛亥夜,太白犯岁星。

又,太白、岁星犯右执法。

七月甲寅,太白昼见。

丁巳,亦如之。

庚申,太阴犯心宿距星,又犯心中央大星。

壬戌,太白昼见。

癸亥,亦如之。

甲子,太阴犯罗堰。

乙丑,太白昼见。

丙寅,亦如之。

癸酉,复如之。

九月辛酉,太阴犯虚梁北第一星。

丁卯,太阴犯昴宿距星,荧惑犯岁星。

甲戌,太阴犯轩辕右角。

十月丁酉,太白入南斗魁。

己亥,太白犯斗宿中央东星。

十一月乙卯,太阴犯虚梁西第一星。

戊午,荧惑犯氐宿距星。

丙寅,辰星犯东咸上第一星。

戊寅,辰星犯天江北第一星。

十二月癸未,太阴犯虚梁北第一星。

乙酉,太阴犯土公东星。

丁亥,荧惑犯钩钤南星。

乙未,荧惑犯东咸北第二星。

戊戌,太阴犯明堂星。

至正元年正月甲寅,荧惑犯天江上星。

庚申,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辛未,太阴犯心宿距星。

癸酉,太阴犯斗宿北第二星。

甲戌,太白昼见。

乙亥、丙子、丁丑,皆如之。

二月己卯,太白昼见。

庚辰,亦如之。

丙戌,复如之。

癸巳,太阴犯明堂东南星。

三月癸酉,太阴犯云雨西北星。

六月庚午,太阴犯井宿距星。

七月乙酉,太阴犯填星。

庚寅,太阴犯云雨西北星。

九月庚辰,太阴犯建星南第二星。

壬辰,太阴犯钺星,又犯井宿距星。

十月乙卯,岁星犯氐宿距星。

丁巳,太阴犯月星。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东咸南第一星。

庚子,太阴犯天江北第二星。

丁巳,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二年正月戊子,太阴犯明堂北第二星。

甲午,荧惑犯月星。

三月戊子,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四月庚申,太阴犯罗堰上星。

五月甲申,太白经天。

七月乙未,太阴掩太白。

丁酉,太白昼见。

八月丙午,太白昼见。

九月丁丑,太阴犯罗堰北第一星。

戊子,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十月癸卯,太阴犯建星北第三星。

甲寅,太阴犯天关。

十一月辛卯,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宿。

三年二月甲辰,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填星犯牛宿南第一星,荧惑犯罗堰南第一星。

乙卯,太阴犯氐宿东南星。

三月壬午,太阴犯氐宿东南星。

七月庚辰,太白犯右执法。

四年十二月壬戌,太阴犯外屏西第二星。

七年七月丙辰,太阴犯垒壁阵东第四星。

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天廪西北星。

八年二月庚辰,太阴犯轩辕左角。

癸未,太阴犯平道东星。

三月丙辰,太阴犯建星西第一星。

八月丙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五星。

九月己未,太阴犯灵台东北星。

九年正月庚戌,太白犯建星东第三星。

辛亥,太阴犯平道西星。

二月甲申,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

三月己亥,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七月丙午,太阴犯垒壁阵东方南第一星。

癸丑,太阴犯天关。

九月丙戌,荧惑犯灵台上星。

十一月戊辰,太阴犯毕宿左股北第三星。

庚辰,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十二月戊戌,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十年正月壬申,太阴犯荧惑。

二月辛丑,太阴犯平道东星。

甲辰,太阴犯键闭。

三月己卯,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四月丙午,太白犯鬼宿西北星。

七月辛酉,太阴犯房宿北第一星。

辛未,太白昼见。

壬申、丁丑、壬午,皆如之。

八月癸未朔,太白昼见。

丁酉,亦如之。

九月癸丑朔,太白昼见。

壬戌,荧惑犯天江南第二星。

十月癸巳,岁星犯轩辕大星。

丙申,太阴犯昴宿右股东第二星。

十一月戊辰,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十二月乙未,太阴犯鬼宿西北星。

十一年正月丙辰,辰星犯牛宿西南星。

二月庚寅,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乙未,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丁酉,太阴犯亢宿距星。

三月丁卯,太阴犯东咸第二星。

戊辰,太阴犯天江西第一星。

七月己未,太阴犯斗宿东第三星。

壬戌,太白犯右执法。

甲子,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一星。

己巳,太白犯太微垣左执法,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八月乙酉,太阴犯天江南第二星。

九月乙卯,辰星犯太微垣左执法。

丁巳,太白犯房宿第二星。

戊辰,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十月戊寅,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辛巳,太阴犯斗宿距星。

乙酉,太白犯斗宿西第二星。

己丑,太白昼见,荧惑犯岁星。

辛卯,太白犯斗宿西第四星。

癸巳,岁星犯右执法。

丙午,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一月辛亥,孛星见于奎宿。

癸丑,孛星见于娄宿。

甲寅,孛星见于胃宿。

乙卯,亦如之。

丙辰,孛星见于昴宿。

丁巳,太阴犯填星,孛星微见于毕宿。

丁卯,太白昼见。

庚午,岁星昼见。

十二月丙子,太白昼见。

丁丑,太白经天。

庚辰,亦如之。

夜,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甲申,太阴犯填星。

丙戌,太白经天。

夜,太白犯垒壁阵西第七星。

辛卯,太白经天。

壬辰,亦如之。

甲午,复如之。

丁酉,太白昼见,太阴犯荧惑。

庚子,太白经天,辰星犯天江西第二星。

辛丑,太白经天。

壬寅,太白昼见。

十二年正月乙丑,太阴犯荧惑。

己巳,岁星犯右执法。

二月庚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癸巳,太阴犯氐宿距星。

三月戊午,太阴犯进贤。

壬戌,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

戊辰,太白昼见。

五月癸酉,太白犯填星。

六月辛亥,太白犯井宿东第二星。

七月丁酉,辰星犯灵台北第二星。

八月丁卯,太白犯岁星。

九月壬辰,太阴犯轩辕南第三星。

十月戊午,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甲子,太阴犯岁星。

乙丑,太阴犯亢宿南第一星。

十一月庚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十三年正月乙酉,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戊戌,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奎宿。

二月己酉,太阴犯轩辕南第三星。

庚戌,太白犯荧惑。

壬子,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四月辛丑,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辛亥,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五月乙亥,太阴犯岁星。

七月戊辰,太白昼见。

九月庚寅,太阴犯荧惑。

壬辰,太白经天,荧惑犯左执法。

十月庚子,太白经天。

甲辰,岁星犯氐宿距星。

癸亥,太白犯亢宿距星。

十一月壬申,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

十二月丁酉,太白犯东咸北第一星。

庚子,荧惑入氐宿。

丁巳,太阴犯心宿距星。

十四年正月乙丑,荧惑犯岁星。

丁卯,太白犯建星西第二星。

癸酉,荧惑犯房宿北第一星。

二月戊午,太白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六月甲辰,太阴入斗宿南第一星。

七月乙丑,太阴犯角宿距星。

壬午,太阴犯昴宿距星。

十月壬子,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十一月丙子,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十二月己亥,太阴掩昴宿。

十五年正月戊辰,太阴犯五车东南星。

辛未,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闰正月丁未,太阴犯心宿后星。

丙辰,太白经天。

三月庚寅,太阴犯五车东南星。

五月丙申,太阴犯房宿距星。

癸丑,太白经天。

六月癸亥,太白经天。

八月戊寅,太白昼见。

九月己丑,太白昼见。

夜,太白入犯太微垣左执法。

庚寅,太白昼见。

十月己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癸酉,太阴犯轩辕大星。

十一月乙酉,荧惑

犯氐宿距星。

庚寅,填星退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己亥,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十二月癸丑,荧惑犯房宿北第一星。

十六年正月己丑,太阴犯昴宿西第一星。

四月癸亥,荧惑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五月壬辰,太白犯鬼宿西北星。

癸巳,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甲午,太阴入犯斗宿南第二星。

丁酉,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一星。

八月丁卯,太阴犯昴宿西北星。

甲戌,彗星见于正东,如轩辕左角大,色青白,彗指西南,约长尺余,测在张宿十七度一十分,至十月戊午灭迹,西北行四十余日。

十一月丁亥,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五尺余,光明烛地,起自西北,东南行,没于近浊,有声如雷。

壬辰,太阴犯井宿东扇上星。

十七年二月癸丑,太阴犯五车东南星。

三月甲申,太阴入犯鬼宿积尸气,又犯东南星。

壬辰,岁星犯垒壁阵西南第六星。

七月癸未,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

甲申,太阴入犯斗宿距星。

丁亥,填星入犯鬼宿距星。

八月癸卯,填星犯鬼宿东南星,太白犯轩辕大星。

己酉,岁星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甲子,太阴犯五车尖星。

闰九月癸卯,飞星如酒盂大,色青白,光明烛地,尾迹约长尺余,起自王良,没于勾陈之下。

丙午,太阴犯斗宿南第三星。

庚申,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十月乙亥,荧惑犯氐宿距星。

甲申,太阴掩昴宿。

十二月庚午朔,荧惑犯天江北第一星。

戊寅,太白犯岁星。

庚辰,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甲申,太阴犯鬼宿距星。

丁亥,岁星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癸巳,太阴犯心宿后星。

己亥,申时流星如金星大,尾迹约长三尺余,起自太阴近东,往南行,没后化为青白气。

十八年正月辛丑,填星退入犯鬼宿积尸气。

丙午,太阴犯昴宿。

二月乙亥,填星入守鬼宿积尸气。

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宿,失行于北,生芒角。

荧惑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四月辛卯,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

五月壬寅,太白犯填星。

壬子,太阴犯斗宿东第三星。

七月丁未,太阴犯斗宿南第三星。

戊申,太白昼见。

八月壬申,太阴掩心宿大星。

甲申,太阴掩昴宿距星。

十月己卯,太阴犯昴宿距星。

十一月丙午,太阴犯昴宿距星,太白犯房宿上第一星。

辛酉,太阴掩心宿大星。

十二月戊寅,太白生黑芒,环绕太白,乍东乍西,乍动乍静。

癸未,太白生黑芒,忽明忽暗,乍东乍西。

戊子,太阴犯房宿南第二星。

十九年正月辛丑,太阴犯昴宿东第一星。

癸丑,流星如酒盂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余,起自南河,没于腾蛇,其星将没,迸散随落处有声如雷。

三月庚戌,太阴犯房宿距星。

五月丙申,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丙午,太阴犯天江南第一星。

丁未,太阴犯斗宿北第二星。

七月丁酉,太白犯上将。

甲辰,太白犯右执法。

己酉,太白犯左执法。

九月甲寅,太白入犯天江南第一星。

十月壬申,太白入犯斗宿南第三星。

辛巳,流星如桃大,色黄润,后离一尺又一小星相随,色赤,尾迹通约长三尺余,起自危宿之东,缓缓东行,没于毕宿之西。

十二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

二十年正月己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丙辰,荧惑犯牛宿东角星。

四月丁卯,太阴犯明堂中星。

癸酉,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

五月癸卯,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

闰五月乙亥,流星如桃大,色赤,尾迹约长丈余,起自房宿之侧,缓缓西行,没于近浊。

六月癸巳,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戊戌,太阴犯建星西第三星。

七月丁丑,太阴犯井宿距星。

八月辛卯,太阴犯天江北第二星。

壬寅,填星犯太微西垣上将。

甲辰,太阴犯井宿钺星。

十月戊子,荧惑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二十一年正月庚申,太阴犯岁星。

二月癸未,填星退犯太微西垣上将。

壬寅,太阴犯天江北第一星。

三月丙辰,太阴犯井宿西扇第二星。

庚辰,荧惑入犯鬼宿西北星。

五月壬戌,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癸酉,太白犯轩辕左角。

甲戌,荧惑犯太白。

六月乙未,荧惑、岁星、太白聚于翼宿。

戊戌,太阴犯云雨上二星。

甲辰,太白昼见。

七月丙辰,太阴犯氐宿东南星。

十月甲申,太阴犯牛宿距星。

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建星西第四星。

癸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北第四星。

壬申,太阴犯氐宿东南星。

二十二年正月戊申朔,太白犯建星西第二星。

乙卯,填星退犯左执法。

二月己卯,太白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乙酉,彗星见,光芒约长尺余,色青白,测在危七度二十分。

丁酉,彗星犯离宫西星,至二月终,光芒约长二丈余。

三月戊申,彗星不见星形,惟有白气,形曲竟天,西指,扫大角。

壬子,彗星行过太阳前,惟有星形,无芒,如酒杯大,昏蒙,色白,测在昴宿六度,至戊午始灭迹焉。

四月丁亥,荧惑离太阳三十九度,不见,当出不出。

五月辛酉,太阴犯建星西第四星。

六月辛巳,彗星见于紫微垣,测在牛二度九十分,色白,光芒约长尺余,东南指,西南行。

戊子,彗星光芒扫上宰。

七月乙卯,彗星灭迹。

八月癸巳,太阴犯毕宿右股第二星。

九月丁未,太白犯亢宿南第一星。

己酉,太阴犯斗宿北第一星。

癸亥,岁星犯轩辕大星。

丙寅,荧惑犯鬼宿西北星。

己巳,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烛地。

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十月己卯,太阴犯牛宿距星。

丁亥,辰星犯亢宿南第一星。

戊子,太阴犯毕宿距星。

十二月壬辰,太阴犯角宿距星。

十三年正月庚戌,岁星退犯轩辕大星。

二月戊戌,太白昼见。

庚子,亦如之。

三月丙辰,太阴犯氐宿距星。

四月辛丑,荧惑犯岁星。

庚申,岁星犯轩辕大星。

五月壬午,太白昼见。

甲午,亦如之。

乙未,荧惑犯右执法。

六月乙卯,太白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壬戌,太白昼见。

夜,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

七月乙酉,太白昼见。

丙戌、辛卯,皆如之。

八月壬寅,太白入犯轩辕大星。

乙巳,太阴犯建星东第二星。

丁未,太白犯轩辕左角。

己酉,太白昼见。

壬子,亦如之。

丙辰,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二星。

己未,太白昼见。

辛酉,太白犯岁星。

乙丑,太白入犯右执法。

九月辛未,太白入犯左执法。

乙亥,岁星入犯右执法。

丁丑,辰星犯填星,丁亥,太白犯填星。

辰星犯亢宿南第一星。

十月癸卯,太白犯氐宿距星。

戊午,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

十一月癸未,太阴犯轩辕右角,岁星犯太微垣左执法。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太阴犯毕宿大星。

戊寅,太阴犯轩辕右角。

二月壬子,岁星自去年出右掖门,又犯右执法。

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

四月丁未,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

癸丑,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五月甲戌,太白犯鬼宿西北星。

乙亥,又犯积尸气。

岁星入犯右执法。

六月丁巳,太白犯右执法。

七月癸亥,太白与岁星相合于翼宿,二星相去八寸余。

甲子,岁星犯左执法。

八月丁未,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九月乙丑,太白昼见。

甲申,太阴犯轩辕右角。

戊子,荧惑入犯轩辕大星。

十月丙午,太阴犯毕宿大星。

己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丙辰,太白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二月乙卯,太阴犯太白。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太白昼见。

戊辰,亦如之。

太阴犯毕宿右股东第四星。

甲戌,太白犯建星西第四星。

二月丙午,太阴犯填星。

三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四月壬子,荧惑犯灵台东北星。

五月辛酉,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烛地,起自房宿之侧,缓缓西行,没于太微垣右执法之下。

七月丁丑,填星、岁星、荧惑聚于角、亢。

己卯,太阴犯毕宿左股北第二星。

八月乙未,太阴犯建星东第三星。

己亥,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九月丁丑,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十月辛卯,荧惑犯天江东第二星。

己酉,荧惑犯斗宿杓星西第二星,太阴犯右执法。

庚戌,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闰十月戊辰,太白、辰星、荧惑聚于斗宿。

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又犯左股北第三星。

壬申,太白犯辰星。

十一月己丑,太白犯荧惑。

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丙申,太阴犯毕宿大星。

癸卯,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二月丙辰,太阴犯太白。

癸亥,太阴犯毕宿右股第二星。

庚午,岁星掩房宿北第一星。

辛未,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二十六年正月戊戌,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辛丑,太阴犯亢宿距星。

二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大星。

丁丑,岁星退行,犯房宿北第一星。

岁星守钩钤。

三月甲午,太阴犯左执法。

四月己未,太阴犯轩辕大星。

乙丑,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

丙子,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

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尺余,起自心宿之侧,东南行,光明烛地,没于近浊。

七月丁酉,荧惑犯鬼宿积尸气。

甲辰,太白昼见。

丙午、丁未、戊申,皆如之。

八月辛亥,太白昼见。

己未,太阴掩牛宿南三星。

庚午,岁星犯钩钤。

乙亥,太阴掩轩辕大星。

九月壬辰,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庚子,孛星见于紫微垣北斗权星之侧,色如粉絮,约斗大,往东南行,过犯天棓星。

辛丑,孛星测在尾十八度五十分。

壬寅,孛星测在女二度五十分。

癸卯,孛星测在女九度九十分。

甲辰,孛星测在虚初度八十分。

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乙巳,孛星出紫微垣北斗权星、玉衡之间,在于轸宿,东南行,过犯天棓,经渐台、辇道,去虚宿、垒壁阵西方星,始消灭焉。

丙午,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一月乙酉,太白犯填星。

丁亥,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

戊子,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太白犯键闭。

己丑,流星如酒杯大,分为三星,紧相随,前星色青明,后二星色赤,尾迹约长二丈余,起自东北,缓缓往西南行,没于近浊。

庚寅,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

丙申,太白、岁星、辰星聚于尾宿。

庚子,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辛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

甲辰,太白犯岁星。

十二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大星。

庚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乙丑,太阴犯轩辕左角。

丙寅,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辛未,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

甲戌,太阴犯建星西第三星。

二十七年正月癸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二月乙卯,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三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星。

四月丙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六月乙卯,太阴犯氐宿东北星。

辛未,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七月壬辰,荧惑犯氐宿东南星。

丙申,太阴犯毕宿大星。

己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

八月庚戌,荧惑犯房宿北第二星。

癸丑,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

九月丁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荧惑犯天江南第二星。

乙酉,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辛卯,填星犯键闭,太阴犯毕大星。

癸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丁酉,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右股西第二星。

辛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三星。

癸亥,

太阴犯鬼宿西南星。

丁卯,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宿。

十一月戊寅,太白昼见。

庚辰,太阴犯垒壁阵东方南东第一星。

余见本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译文

◎天文二

○月亮和五星的凌犯及星象变化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二月戊戌日,同样如此。

己亥日,填星逆行侵犯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

丙辰日,月亮侵犯天江下星。

三月戊寅日,月亮侵犯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

五月丁酉日,火星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六月丁丑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第二星。

七月己亥日,月亮侵犯房宿北第二星。

九月甲午日,月亮侵犯东咸西第一星,填星侵犯进贤星。

乙未日,月亮侵犯天江下星。

丁巳日,月亮侵犯填星。

己未日,月亮侵犯氐宿的距星。

十月甲子日,月亮进入并侵犯斗宿魁的东北星。

十一月甲午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辛亥日,月亮侵犯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

壬子日,月亮侵犯填星。

癸丑日,月亮侵犯亢宿南第一星。

十二月癸酉日,月亮侵犯鬼宿东北星。

乙亥日,太白星侵犯垒壁阵西第八星,月亮侵犯轩辕夫人星。

己卯日,月亮侵犯进贤星。

癸未日,月亮侵犯东咸西第二星。

二年正月壬寅日,月亮侵犯轩辕夫人星。

庚戌日,月亮侵犯房宿北第二星。

二月癸酉日,月亮侵犯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

丁亥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三月辛丑日,月亮侵犯进贤星,又侵犯填星。

四月丁丑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戊寅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辛巳日、壬午日,同样如此。

壬午日夜晚,太白星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七月己亥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甲辰日,同样如此。

丙午日,再次如此。

己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夜晚,流星像酒杯一样大,颜色赤红,尾迹长约五尺多,光芒照亮地面,从天津星旁边出现,消失在离宫星以南。

庚戌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壬子日,火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癸丑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甲寅日,同样如此。

八月丙辰日初一,太白星经过天空。

丁巳日、戊午日、己未日,同样如此。

癸亥日、丙寅日、戊辰日、辛未日、壬申日、癸酉日、甲戌日、丁丑日、己卯日,同样如此。

己卯日夜晚,太白星侵犯轩辕御女星。

庚辰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壬午日,同样如此。

九月庚寅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壬辰日,月亮进入南斗魁。

癸巳日,月亮侵犯狗国东星,太白星侵犯灵台中星。

甲午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乙未日,同样如此。

己亥日、壬寅日,同样如此。

乙巳日,太白星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壬子日,太白星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

十月癸亥日,火星侵犯太微垣西垣的上将星,太白星侵犯进贤星。

乙亥日,月亮侵犯轩辕夫人星,太白星侵犯填星。

十一月乙未日,填星侵犯亢宿的距星。

庚戌日,火星侵犯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

仍改至元元年二月甲戌日,火星逆行进入太微垣。

四月壬戌日,月亮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

五月癸卯日,月亮侵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

六月壬戌日,月亮侵犯心宿大星。

七月乙未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八月辛亥日,火星侵犯氐宿东南星。

九月丁亥日,月亮进入魁宿,侵犯斗宿东南星。

庚寅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十月甲寅日,火星侵犯斗宿西第二星。

庚申日,月亮侵犯垒壁阵东方东第二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昴宿西第二星。

丁卯日,太白星侵犯斗宿魁第三星。

戊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十一月甲申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丙戌日,同样如此。

己丑日,水星侵犯房宿上星及钩钤星。

丙申日,月亮侵犯鬼宿东北星。

己亥日,月亮侵犯太微垣西垣的上将星。

庚子日,月亮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

十二月壬子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辛酉日,太白星侵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甲子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乙丑日,月亮侵犯轩辕夫人星。

丙寅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丁卯日,同样如此。

月亮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庚午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壬申日,同样如此。

癸酉日,木星白天出现。

乙亥日,太白星、木星都白天出现。

戊寅日,太白星经过天空,木星白天出现。

闰十二月乙酉日,火星侵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庚子日,月亮侵犯心宿大星。

壬寅日,月亮侵犯箕宿的距星。

癸卯日,月亮侵犯斗宿魁东南星。

二年正月壬戌日,月亮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角宿的距星。

丁卯日,月亮侵犯房宿的距星。

二月辛巳日,月亮侵犯昴宿的距星。

甲申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己丑日,月亮侵犯太微垣西垣的右执法星。

三月壬戌日,月亮侵犯心宿的距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箕宿的距星。

乙丑日,月亮侵犯斗宿东南星。

四月丙戌日,月亮侵犯角宿的距星。

五月庚戌日,月亮侵犯灵台西第一星。

丙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丁巳日,同样如此。

六月戊子日,太白星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七月己酉日,太白星侵犯鬼宿东南星。

乙卯日,太白星侵犯火星。

八月己卯日,月亮侵犯心宿东第一星。

辛巳日,月亮侵犯箕宿东北星。

九月庚戌日,火星侵犯太微垣西垣的上将星。

十月丙子日,火星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

丁亥日,月亮侵犯昴宿。

己亥日,火星侵犯进贤星。

十一月己酉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己未日,月亮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丁卯日,月亮侵犯房宿的距星。

三年三月辛亥日,月亮侵犯灵台上星。

四月辛卯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五星。

庚子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五月壬寅日,太白星侵犯鬼宿东北星。

乙巳日,月亮侵犯轩辕左角。

戊申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壬子日,月亮侵犯心宿后星。

戊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己未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辛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丁卯日,彗星出现在东北方向,像天船星一样大,颜色白色,长约一尺多,彗尾指向西南,测量在昴宿五度。

六月庚午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辛未日,同样如此。

甲戌日,再次如此。

乙亥日,太白星侵犯灵台上星。

己卯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夜晚,太白星侵犯太微垣西垣的上将星。

壬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现,月亮侵犯斗宿魁尖星。

丁亥日,太白星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己丑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庚寅日,同样如此。

七月癸卯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乙巳日,同样如此。

丙午日,再次如此。

庚戌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甲寅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辛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壬戌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癸亥日、甲子日,同样如此。

八月庚午日,彗星消失。

这颗彗星自五月丁卯日开始出现,戊辰日向西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到六月辛未日,彗尾越来越长,约二尺多,丁丑日扫过上丞星,己卯日光芒更加明亮,长约三尺多,进入圜卫星区,壬午日扫过华盖星、杠星,乙酉日扫过钩陈大星及天皇大帝星,丙戌日穿过四辅星,经过枢心星,甲午日离开圜卫星区,丁酉日离开紫微垣,戊戌日侵犯贯索星,扫过天纪星,七月庚子日扫过河间星,癸卯日经过郑、晋星区,进入天市垣,丙午日扫过列肆星,己酉日月亮光芒强烈,隐约可见彗尾,离开天

市垣星扫过梁星,到了辛酉日,光芒微弱,出现在房宿的键闭星上方、罚星的中星正西方向,难以观测,逐渐向南移动,至此共出现了六十三天,从昴宿到房宿,共经过了十五个星宿后消失。

甲戌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后星。

九月己亥日,火星侵犯了斗宿的西第二星。

甲辰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魁第二星。

丁未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的西第一星。

己酉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的西第八星。

辛酉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大星。

十月庚午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丙子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的西方第七星。

壬子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上行星。

丁亥日,金星在白天出现,月亮侵犯了鬼宿的积尸气。

庚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辛卯日,同样如此。

丙申日,再次如此。

十一月丁酉日,金星经过天空,戊戌日,金星侵犯了亢宿的距星。

己亥日,金星经过天空。

壬寅日,月亮侵犯了火星。

癸卯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的西第六星。

丁未日,土星侵犯了键闭星。

辛亥日,月亮侵犯了五车星的东南星。

甲寅日,月亮侵犯了鬼宿的西北星。

丙辰日,月亮侵犯了轩辕的左角星。

丁巳日,金星经过天空,月亮侵犯了太微垣的三公东南星。

戊午日,金星经过天空。

癸亥日,同样如此。

甲子日、乙丑日,都如此。

十二月己巳日,木星退行侵犯了天樽的东北星,土星侵犯了罚星的南第一星。

甲戌日,火星侵犯了垒壁阵的东第五星,金星侵犯了东咸的上星。

四年正月癸卯日,金星侵犯了建星的西第二星。

甲辰日,金星侵犯了建星的西第三星。

丙午日,月亮侵犯了五车星的东南星。

辛亥日,月亮侵犯了轩辕的左角星。

己未日,土星侵犯了东咸的上星。

庚申日,月亮进入斗宿的魁星,金星侵犯了牛宿。

二月戊寅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大星。

己卯日,月亮侵犯了灵台的中星。

三月戊申日,土星退行侵犯了东咸的上星。

六月辛巳日,土星退行侵犯了键闭星。

闰八月己亥日,土星侵犯了罚星的南第一星,月亮侵犯了斗宿的南第二星。

庚戌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南第二星。

乙卯日,月亮侵犯了鬼宿的东南星。

九月丙寅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距星。

戊辰日,金星侵犯了东咸的上第二星。

癸酉日,一颗流星像酒杯大小,颜色发白,从右旗下方升起,向西南方向飞行,消失在近浊处。

甲申日,月亮侵犯了轩辕的御女星。

乙酉日,月亮侵犯了灵台的南第一星。

庚寅日,金星侵犯了斗宿的北第二星。

十月辛亥日,月亮侵犯了酒旗的上星。

十一月辛未日,火星侵犯了氐宿的距星。

丁丑日,月亮侵犯了鬼宿的东南星。

戊寅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的西第六星。

十二月庚子日,火星侵犯了房宿的上星。

癸卯日,金星经过天空。

己酉日、庚戌日、辛亥日,都如此。

壬子日,火星侵犯了东咸的上第二星。

乙卯日,金星侵犯了外屏的西第二星,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距星。

丙辰日,金星经过天空。

五年正月庚午日,月亮侵犯了井宿的东扇上星。

乙亥日,火星侵犯了天江的上星。

二月甲午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上西第一星。

壬寅日,月亮侵犯了灵台的下星。

四月壬寅日,月亮侵犯了日星并侵犯了房宿的距星。

五月庚午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后星。

壬申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西第四星。

丙子日,金星侵犯了毕宿的右股西第三星。

六月甲辰日,火星退行进入南斗的魁星内。

七月辛酉日,火星侵犯了南斗的魁尖星。

壬戌日,同样如此。

甲子日,再次如此。

月亮侵犯了房宿的距星。

甲戌日,金星经过天空。

乙亥日、丙子日,都如此。

戊寅日、乙酉日、丙戌日,都如此。

八月戊子日,金星经过天空。

己丑日、庚寅日、辛卯日,都如此。

甲午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西第四星。

丁酉日,金星侵犯了轩辕大星。

戊戌日,金星经过天空。

己亥日,同样如此。

壬寅日、甲辰日,都如此。

乙巳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上行西第三星。

九月戊午日,金星经过天空。

己未日,同样如此。

十月己亥日,火星侵犯了垒壁阵的西方第六星。

十一月丁巳日,火星侵犯了垒壁阵的东方第五星。

十二月甲午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距星。

癸卯日,火星侵犯了外屏的西第三星。

六年正月丁卯日,月亮侵犯了鬼宿的距星。

乙亥日,月亮侵犯了房宿的距星。

二月己丑日,月亮侵犯了昴宿。

丙申日,月亮侵犯了太微西垣的上将星。

癸卯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大星。

丁未日,月亮侵犯了罗堰的南第一星。

戊申日,火星侵犯了月星。

己酉日,一颗彗星像房星大小,颜色发白,形状像粉絮,尾巴痕迹长约五寸多,彗星指向西南,测量在房宿七度,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

月亮侵犯了虚梁的南第二星。

三月癸亥日,月亮侵犯了轩辕的右角星。

庚午日,月亮侵犯了房宿的距星。

壬申日,月亮侵犯了南斗的杓第二星。

丙子日,月亮侵犯了虚梁的南第一星。

戊寅日,金星侵犯了月星。

辛巳日,这晚彗星消失。

从二月己酉日到三月庚辰日,共出现了三十二天。

四月乙巳日,月亮侵犯了云雨的西北星。

五月丁卯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西第二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了虚梁的西第二星。

六月癸卯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己酉日,同样如此。

辛亥日,再次如此。

辛亥夜,金星侵犯了木星。

同时,金星和木星侵犯了右执法星。

七月甲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丁巳日,同样如此。

庚申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距星,又侵犯了心宿的中央大星。

壬戌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癸亥日,同样如此。

甲子日,月亮侵犯了罗堰。

乙丑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丙寅日,同样如此。

癸酉日,再次如此。

九月辛酉日,月亮侵犯了虚梁的北第一星。

丁卯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距星,火星侵犯了木星。

甲戌日,月亮侵犯了轩辕的右角星。

十月丁酉日,金星进入南斗的魁星。

己亥日,金星侵犯了斗宿的中央东星。

十一月乙卯日,月亮侵犯了虚梁的西第一星。

戊午日,火星侵犯了氐宿的距星。

丙寅日,水星侵犯了东咸的上第一星。

戊寅日,水星侵犯了天江的北第一星。

十二月癸未日,月亮侵犯了虚梁的北第一星。

乙酉日,月亮侵犯了土公的东星。

丁亥日,火星侵犯了钩钤的南星。

乙未日,火星侵犯了东咸的北第二星。

戊戌日,月亮侵犯了明堂星。

至正元年正月甲寅日,火星侵犯了天江的上星。

庚申日,月亮侵犯了井宿的东扇北第二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距星。

癸酉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北第二星。

甲戌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乙亥日、丙子日、丁丑日,都如此。

二月己卯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庚辰日,同样如此。

丙戌日,再次如此。

癸巳日,月亮侵犯了明堂的东南星。

三月癸酉日,月亮侵犯了云雨的西北星。

六月庚午日,月亮侵犯了井宿的距星。

七月乙酉日,月亮侵犯了土星。

庚寅日,月亮侵犯了云雨的西北星。

九月庚辰日,月亮侵犯了建星的南第二星。

壬辰日,月亮侵犯了钺星,又侵犯了井宿的距星。

十月乙卯日,木星侵犯了氐宿的距星。

丁巳日,月亮侵犯了月星。

十一月己亥日,月亮侵犯了东咸的南第一星。

庚子日,月亮侵犯了天江的北第二星。

丁巳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五颗星。

第二年正月戊子日,月亮侵犯了明堂北方的第二颗星。

甲午日,火星侵犯了月亮。

三月戊子日,月亮侵犯了房宿北方的第二颗星。

四月庚申日,月亮侵犯了罗堰上方的星。

五月甲申日,金星经过天空。

七月乙未日,月亮遮掩了金星。

丁酉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八月丙午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九月丁丑日,月亮侵犯了罗堰北方的第一颗星。

戊子日,月亮侵犯了井宿东扇南方的第一颗星。

十月癸卯日,月亮侵犯了建星北方的第三颗星。

甲寅日,月亮侵犯了天关。

十一月辛卯日,木星、火星、金星聚集在尾宿。

第三年二月甲辰日,月亮侵犯了井宿西扇北方的第二颗星,土星侵犯了牛宿南方的第一颗星,火星侵犯了罗堰南方的第一颗星。

乙卯日,月亮侵犯了氐宿东南方的星。

三月壬午日,月亮侵犯了氐宿东南方的星。

七月庚辰日,金星侵犯了右执法。

第四年十二月壬戌日,月亮侵犯了外屏西方的第二颗星。

第七年七月丙辰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四颗星。

十一月庚戌日,月亮侵犯了天廪西北方的星。

第八年二月庚辰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左角。

癸未日,月亮侵犯了平道东方的星。

三月丙辰日,月亮侵犯了建星西方的第一颗星。

八月丙子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五颗星。

九月己未日,月亮侵犯了灵台东北方的星。

第九年正月庚戌日,金星侵犯了建星东方的第三颗星。

辛亥日,月亮侵犯了平道西方的星。

二月甲申日,月亮侵犯了建星西方的第二颗星。

三月己亥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六颗星。

七月丙午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东方南方的第一颗星。

癸丑日,月亮侵犯了天关。

九月丙戌日,火星侵犯了灵台上方的星。

十一月戊辰日,月亮侵犯了毕宿左股北方的第三颗星。

庚辰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二颗星。

十二月戊戌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五颗星。

第十年正月壬申日,月亮侵犯了火星。

二月辛丑日,月亮侵犯了平道东方的星。

甲辰日,月亮侵犯了键闭。

三月己卯日,火星侵犯了太微西垣的上将。

四月丙午日,金星侵犯了鬼宿西北方的星。

七月辛酉日,月亮侵犯了房宿北方的第一颗星。

辛未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壬申日、丁丑日、壬午日,金星都在白天出现。

八月癸未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丁酉日,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

九月癸丑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壬戌日,火星侵犯了天江南方的第二颗星。

十月癸巳日,木星侵犯了轩辕大星。

丙申日,月亮侵犯了昴宿右股东方的第二颗星。

十一月戊辰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十二月乙未日,月亮侵犯了鬼宿西北方的星。

第十一年正月丙辰日,水星侵犯了牛宿西南方的星。

二月庚寅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乙未日,月亮侵犯了太微东垣的上相。

丁酉日,月亮侵犯了亢宿的距星。

三月丁卯日,月亮侵犯了东咸的第二颗星。

戊辰日,月亮侵犯了天江西方的第一颗星。

七月己未日,月亮侵犯了斗宿东方的第三颗星。

壬戌日,金星侵犯了右执法。

甲子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一颗星。

己巳日,金星侵犯了太微垣的左执法,火星侵犯了鬼宿的积尸气。

八月乙酉日,月亮侵犯了天江南方的第二颗星。

九月乙卯日,水星侵犯了太微垣的左执法。

丁巳日,金星侵犯了房宿的第二颗星。

戊辰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十月戊寅日,火星侵犯了太微西垣的上将。

辛巳日,月亮侵犯了斗宿的距星。

乙酉日,金星侵犯了斗宿西方的第二颗星。

己丑日,金星在白天出现,火星侵犯了木星。

辛卯日,金星侵犯了斗宿西方的第四颗星。

癸巳日,木星侵犯了右执法。

丙午日,火星侵犯了太微垣的左执法。

十一月辛亥日,彗星出现在奎宿。

癸丑日,彗星出现在娄宿。

甲寅日,彗星出现在胃宿。

乙卯日,彗星再次出现在胃宿。

丙辰日,彗星出现在昴宿。

丁巳日,月亮侵犯了土星,彗星微弱地出现在毕宿。

丁卯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庚午日,木星在白天出现。

十二月丙子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丁丑日,金星经过天空。

庚辰日,金星再次经过天空。

夜晚,金星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六颗星。

甲申日,月亮侵犯了土星。

丙戌日,金星经过天空。

夜晚,金星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七颗星。

辛卯日,金星经过天空。

壬辰日,金星再次经过天空。

甲午日,金星再次经过天空。

丁酉日,金星在白天出现,月亮侵犯了火星。

庚子日,金星经过天空,水星侵犯了天江西方的第二颗星。

辛丑日,金星经过天空。

壬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第十二年正月乙丑日,月亮侵犯了火星。

己巳日,木星侵犯了右执法。

二月庚寅日,月亮侵犯了太微东垣的上相。

癸巳日,月亮侵犯了氐宿的距星。

三月戊午日,月亮侵犯了进贤。

壬戌日,月亮侵犯了东咸西方的第一颗星。

戊辰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五月癸酉日,金星侵犯了土星。

六月辛亥日,金星侵犯了井宿东方的第二颗星。

七月丁酉日,水星侵犯了灵台北方的第二颗星。

八月丁卯日,金星侵犯了木星。

九月壬辰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南方的第三颗星。

十月戊午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了木星。

乙丑日,月亮侵犯了亢宿南方的第一颗星。

十一月庚寅日,月亮侵犯了太微东垣的上相。

第十三年正月乙酉日,月亮侵犯了太微东垣的上相。

戊戌日,火星、金星、水星聚集在奎宿。

二月己酉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南方的第三颗星。

庚戌日,金星侵犯了火星。

壬子日,月亮侵犯了太微东垣的上相。

四月辛丑日,金星侵犯了井宿东扇北方的第一颗星。

辛亥日,月亮侵犯了房宿北方的第二颗星。

五月乙亥日,月亮侵犯了木星。

七月戊辰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九月庚寅日,月亮侵犯了火星。

壬辰日,金星经过天空,火星侵犯了左执法。

十月庚子日,金星经过天空。

甲辰日,木星侵犯了氐宿的距星。

癸亥日,金星侵犯了亢宿的距星。

十一月壬申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东方的第四颗星。

十二月丁酉日,金星侵犯了东咸北方的第一颗星。

庚子日,火星进入氐宿。

丁巳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距星。

第十四年正月乙丑日,火星侵犯了木星。

丁卯日,金星侵犯了建星西方的第二颗星。

癸酉日,火星侵犯了房宿北方的第一颗星。

二月戊午日,金星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八颗星。

六月甲辰日,月亮进入斗宿南方的第一颗星。

七月乙丑日,月亮侵犯了角宿的距星。

壬午日,月亮侵犯了昴宿的距星。

十月壬子日,月亮侵犯了太微垣的右执法。

十一月丙子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十二月己亥日,月亮遮掩了昴宿。

第十五年正月戊辰日,月亮侵犯了五车东南方的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了鬼宿东北方的星。

闰正月丁未日,月亮侵犯了心宿的后星。

丙辰日,金星经过天空。

三月庚寅日,月亮侵犯了五车东南方的星。

五月丙申日,月亮侵犯了房宿的距星。

癸丑日,金星经过天空。

六月癸亥日,金星经过天空。

八月戊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九月己丑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夜晚,金星侵犯了太微垣的左执法。

庚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十月己未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西方的第二颗星。

癸酉日,月亮侵犯了轩辕大星。

十一月乙酉日,火星

侵犯氐宿的距星。

庚寅日,土星逆行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己亥日,月亮侵犯鬼宿东北星。

十二月癸丑日,火星侵犯房宿北第一星。

十六年正月己丑日,月亮侵犯昴宿西第一星。

四月癸亥日,火星侵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五月壬辰日,金星侵犯鬼宿西北星。

癸巳日,金星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甲午日,月亮进入并侵犯斗宿南第二星。

丁酉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一星。

八月丁卯日,月亮侵犯昴宿西北星。

甲戌日,彗星出现在正东方向,大小如轩辕左角,颜色青白,彗尾指向西南,长度约一尺多,测量位置在张宿十七度一十分,到十月戊午日消失,向西北方向运行四十多天。

十一月丁亥日,流星大小如酒杯,颜色青白,尾迹长约五尺多,光芒照亮地面,从西北方向升起,向东南方向飞行,消失在近浊处,声音如雷。

壬辰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上星。

十七年二月癸丑日,月亮侵犯五车东南星。

三月甲申日,月亮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又侵犯东南星。

壬辰日,木星侵犯垒壁阵西南第六星。

七月癸未日,金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甲申日,月亮进入并侵犯斗宿的距星。

丁亥日,土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距星。

八月癸卯日,土星侵犯鬼宿东南星,金星侵犯轩辕大星。

己酉日,木星侵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五车尖星。

闰九月癸卯日,飞星大小如酒盂,颜色青白,光芒照亮地面,尾迹长约一尺多,从王良升起,消失在勾陈之下。

丙午日,月亮侵犯斗宿南第三星。

庚申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十月乙亥日,火星侵犯氐宿的距星。

甲申日,月亮遮掩昴宿。

十二月庚午日初一,火星侵犯天江北第一星。

戊寅日,金星侵犯木星。

庚辰日,金星侵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甲申日,月亮侵犯鬼宿的距星。

丁亥日,木星侵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癸巳日,月亮侵犯心宿后星。

己亥日,申时流星大小如金星,尾迹长约三尺多,从月亮近东方向升起,向南飞行,消失后化为青白气。

十八年正月辛丑日,土星逆行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丙午日,月亮侵犯昴宿。

二月乙亥日,土星进入并守护鬼宿的积尸气。

三月丁卯日,金星在井宿,向北失行,生出芒角。

火星侵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四月辛卯日,金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五月壬寅日,金星侵犯土星。

壬子日,月亮侵犯斗宿东第三星。

七月丁未日,月亮侵犯斗宿南第三星。

戊申日,金星白天出现。

八月壬申日,月亮遮掩心宿大星。

甲申日,月亮遮掩昴宿的距星。

十月己卯日,月亮侵犯昴宿的距星。

十一月丙午日,月亮侵犯昴宿的距星,金星侵犯房宿上第一星。

辛酉日,月亮遮掩心宿大星。

十二月戊寅日,金星生出黑芒,环绕金星,忽东忽西,忽动忽静。

癸未日,金星生出黑芒,忽明忽暗,忽东忽西。

戊子日,月亮侵犯房宿南第二星。

十九年正月辛丑日,月亮侵犯昴宿东第一星。

癸丑日,流星大小如酒盂,颜色赤红,尾迹长约五尺多,从南河升起,消失在腾蛇,流星即将消失时,迸散并随落处发出如雷的声音。

三月庚戌日,月亮侵犯房宿的距星。

五月丙申日,火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丙午日,月亮侵犯天江南第一星。

丁未日,月亮侵犯斗宿北第二星。

七月丁酉日,金星侵犯上将。

甲辰日,金星侵犯右执法。

己酉日,金星侵犯左执法。

九月甲寅日,金星进入并侵犯天江南第一星。

十月壬申日,金星进入并侵犯斗宿南第三星。

辛巳日,流星大小如桃,颜色黄润,后面离一尺又有一颗小星跟随,颜色赤红,尾迹总长约三尺多,从危宿东侧升起,缓缓向东飞行,消失在毕宿西侧。

十二月戊辰日,金星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七星。

二十年正月己亥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丙辰日,火星侵犯牛宿东角星。

四月丁卯日,月亮侵犯明堂中星。

癸酉日,月亮侵犯东咸西第一星。

五月癸卯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二星。

闰五月乙亥日,流星大小如桃,颜色赤红,尾迹长约一丈多,从房宿侧面升起,缓缓向西飞行,消失在近浊处。

六月癸巳日,金星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戊戌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三星。

七月丁丑日,月亮侵犯井宿的距星。

八月辛卯日,月亮侵犯天江北第二星。

壬寅日,土星侵犯太微西垣上将。

甲辰日,月亮侵犯井宿钺星。

十月戊子日,火星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二十一年正月庚申日,月亮侵犯木星。

二月癸未日,土星逆行侵犯太微西垣上将。

壬寅日,月亮侵犯天江北第一星。

三月丙辰日,月亮侵犯井宿西扇第二星。

庚辰日,火星进入并侵犯鬼宿西北星。

五月壬戌日,月亮侵犯房宿北第二星。

癸酉日,金星侵犯轩辕左角。

甲戌日,火星侵犯金星。

六月乙未日,火星、木星、金星聚集在翼宿。

戊戌日,月亮侵犯云雨上二星。

甲辰日,金星白天出现。

七月丙辰日,月亮侵犯氐宿东南星。

十月甲申日,月亮侵犯牛宿的距星。

十一月庚戌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四星。

癸亥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北第四星。

壬申日,月亮侵犯氐宿东南星。

二十二年正月戊申日初一,金星侵犯建星西第二星。

乙卯日,土星逆行侵犯左执法。

二月己卯日,金星侵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乙酉日,彗星出现,光芒长约一尺多,颜色青白,测量位置在危宿七度二十分。

丁酉日,彗星侵犯离宫西星,到二月结束时,光芒长约二丈多。

三月戊申日,彗星不见星形,只有白气,形状弯曲横贯天空,指向西方,扫过大角。

壬子日,彗星经过太阳前方,只有星形,没有光芒,大小如酒杯,昏暗,颜色白,测量位置在昴宿六度,到戊午日才消失。

四月丁亥日,火星离太阳三十九度,看不见,应当出现却没有出现。

五月辛酉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四星。

六月辛巳日,彗星出现在紫微垣,测量位置在牛宿二度九十分,颜色白,光芒长约一尺多,指向东南,向西南方向飞行。

戊子日,彗星光芒扫过上宰。

七月乙卯日,彗星消失。

八月癸巳日,月亮侵犯毕宿右股第二星。

九月丁未日,金星侵犯亢宿南第一星。

己酉日,月亮侵犯斗宿北第一星。

癸亥日,木星侵犯轩辕大星。

丙寅日,火星侵犯鬼宿西北星。

己巳日,流星大小如酒杯,颜色青白,光芒照亮地面。

火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的积尸气。

十月己卯日,月亮侵犯牛宿的距星。

丁亥日,水星侵犯亢宿南第一星。

戊子日,月亮侵犯毕宿的距星。

十二月壬辰日,月亮侵犯角宿的距星。

十三年正月庚戌日,木星逆行侵犯轩辕大星。

二月戊戌日,金星白天出现。

庚子日,同样如此。

三月丙辰日,月亮侵犯氐宿的距星。

四月辛丑日,火星侵犯木星。

庚申日,木星侵犯轩辕大星。

五月壬午日,金星白天出现。

甲午日,同样如此。

乙未日,火星侵犯右执法星。

六月乙卯日,金星侵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壬戌日,金星白天出现。

夜晚,金星进入并侵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

七月乙酉日,金星白天出现。

丙戌日、辛卯日,同样如此。

八月壬寅日,金星进入并侵犯轩辕大星。

乙巳日,月亮侵犯建星东第二星。

丁未日,金星侵犯轩辕左角星。

己酉日,金星白天出现。

壬子日,同样如此。

丙辰日,月亮侵犯毕宿右股北第二星。

己未日,金星白天出现。

辛酉日,金星侵犯木星。

乙丑日,金星进入并侵犯右执法星。

九月辛未日,金星进入并侵犯左执法星。

乙亥日,木星进入并侵犯右执法星。

丁丑日,水星侵犯土星,丁亥日,金星侵犯土星。

水星侵犯亢宿南第一星。

十月癸卯日,金星侵犯氐宿距星。

戊午日,金星侵犯房宿北第一星。

十一月癸未日,月亮侵犯轩辕右角星,木星侵犯太微垣左执法星。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戊寅日,月亮侵犯轩辕右角星。

二月壬子日,木星自去年从右掖门出现,又侵犯右执法星。

月亮侵犯西咸南第一星。

四月丁未日,月亮侵犯西咸南第一星。

癸丑日,金星进入并侵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五月甲戌日,金星侵犯鬼宿西北星。

乙亥日,又侵犯积尸气星。

木星进入并侵犯右执法星。

六月丁巳日,金星侵犯右执法星。

七月癸亥日,金星与木星在翼宿相合,两星相距八寸多。

甲子日,木星侵犯左执法星。

八月丁未日,火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积尸气星。

九月乙丑日,金星白天出现。

甲申日,月亮侵犯轩辕右角星。

戊子日,火星进入并侵犯轩辕大星。

十月丙午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己酉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丙辰日,金星侵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二月乙卯日,月亮侵犯金星。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日,金星白天出现。

戊辰日,同样如此。

月亮侵犯毕宿右股东第四星。

甲戌日,金星侵犯建星西第四星。

二月丙午日,月亮侵犯土星。

三月戊辰日,金星侵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四月壬子日,火星侵犯灵台东北星。

五月辛酉日,火星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流星像酒杯一样大,颜色青白,光芒照亮地面,从房宿旁边升起,缓缓向西移动,消失在太微垣右执法星下方。

七月丁丑日,土星、木星、火星聚集在角宿和亢宿。

己卯日,月亮侵犯毕宿左股北第二星。

八月乙未日,月亮侵犯建星东第三星。

己亥日,月亮侵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九月丁丑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十月辛卯日,火星侵犯天江东第二星。

己酉日,火星侵犯斗宿杓星西第二星,月亮侵犯右执法星。

庚戌日,月亮侵犯太微东垣上相星。

闰十月戊辰日,金星、水星、火星聚集在斗宿。

月亮侵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又侵犯左股北第三星。

壬申日,金星侵犯水星。

十一月己丑日,金星侵犯火星。

月亮侵犯垒壁阵东方第五星。

丙申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癸卯日,月亮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十二月丙辰日,月亮侵犯金星。

癸亥日,月亮侵犯毕宿右股第二星。

庚午日,木星遮掩房宿北第一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二十六年正月戊戌日,月亮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辛丑日,月亮侵犯亢宿距星。

二月戊午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丁丑日,木星逆行,侵犯房宿北第一星。

木星停留在钩钤星附近。

三月甲午日,月亮侵犯左执法星。

四月己未日,月亮侵犯轩辕大星。

乙丑日,月亮侵犯西咸西第一星。

丙子日,金星进入并侵犯鬼宿积尸气星。

六月癸酉日,流星像酒杯一样大,颜色青白,尾迹长约一尺多,从心宿旁边升起,向东南移动,光芒照亮地面,消失在近浊处。

七月丁酉日,火星侵犯鬼宿积尸气星。

甲辰日,金星白天出现。

丙午日、丁未日、戊申日,同样如此。

八月辛亥日,金星白天出现。

己未日,月亮遮掩牛宿南三星。

庚午日,木星侵犯钩钤星。

乙亥日,月亮遮掩轩辕大星。

九月壬辰日,金星侵犯太微垣右执法星。

庚子日,彗星出现在紫微垣北斗权星旁边,颜色像粉絮,大小如斗,向东南移动,经过并侵犯天棓星。

辛丑日,彗星测量在尾宿十八度五十分。

壬寅日,彗星测量在女宿二度五十分。

癸卯日,彗星测量在女宿九度九十分。

甲辰日,彗星测量在虚宿初度八十分。

月亮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乙巳日,彗星从紫微垣北斗权星和玉衡之间出现,位于轸宿,向东南移动,经过并侵犯天棓星,经过渐台、辇道,离开虚宿、垒壁阵西方星,最终消失。

丙午日,火星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十一月乙酉日,金星侵犯土星。

丁亥日,金星侵犯房宿北第一星。

戊子日,火星侵犯太微东垣上相星,金星侵犯键闭星。

己丑日,流星像酒杯一样大,分为三颗星,紧紧相随,前星颜色青明,后两颗星颜色赤红,尾迹长约两丈多,从东北升起,缓缓向西南移动,消失在近浊处。

庚寅日,月亮侵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

丙申日,金星、木星、水星聚集在尾宿。

庚子日,月亮侵犯太微东垣上相星。

辛丑日,土星侵犯房宿北第一星。

甲辰日,金星侵犯木星。

十二月戊午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庚申日,月亮侵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乙丑日,月亮侵犯轩辕左角星。

丙寅日,月亮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西咸西第一星。

甲戌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三星。

二十七年正月癸巳日,月亮侵犯太微西垣上将星。

二月乙卯日,月亮侵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三月辛巳日,土星逆行侵犯键闭星。

四月丙寅日,月亮侵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六月乙卯日,月亮侵犯氐宿东北星。

辛未日,月亮侵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七月壬辰日,火星侵犯氐宿东南星。

丙申日,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己亥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

八月庚戌日,火星侵犯房宿北第二星。

癸丑日,月亮侵犯建星西第二星。

九月丁丑日,土星侵犯房宿北第一星,火星侵犯天江南第二星。

乙酉日,月亮侵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辛卯日,土星侵犯键闭星,月亮侵犯毕宿大星。

癸巳日,月亮侵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丁酉日,火星侵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月戊午日,月亮侵犯毕宿右股西第二星。

辛酉日,月亮侵犯井宿东扇南第三星。

癸亥日,

月亮侵犯了鬼宿的西南星。

丁卯日,木星、金星、火星聚集在斗宿。

十一月戊寅日,金星在白天出现。

庚辰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的东方南东第一星。

其余内容见本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注解

太白:古代天文学中指金星,因其明亮如银,故称太白。

填星:古代对土星的称呼,因其运行缓慢,仿佛填塞不动,故称填星。

太阴:古代天文学中指月亮,与太阳相对。

荧惑:古代天文学中指火星,因其颜色红如火,且运行轨迹复杂,故称荧惑。

岁星:古代天文学中指木星,因其运行周期约为12年,故称岁星。

彗星: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不常见天体,象征灾祸和变革。

太微垣:古代天文学中的三垣之一,象征天帝的宫廷。

轩辕: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七宿之一,象征帝王。

进贤:进贤,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贤能和人才。

垒壁阵:古代天文学中指北方玄武七宿中的一组星宿,象征城墙或堡垒。

鬼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南方朱雀七宿,代表南方天空的一部分。

斗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北方玄武七宿,代表北方天空的一部分。

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二宿,象征心脏和情感。

昴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四宿,象征丰收和繁荣。

箕宿:箕宿,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风力和天气。

角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五宿,象征角和力量。

房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三宿,象征房屋和居所。

灵台: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名,象征天文观测的场所。

天江:星官名,位于太微垣内,象征天上的江河。

东咸: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东方和咸池。

氐宿: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七宿之一,象征根基。

亢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一宿,象征颈部和支撑。

狗国:狗国,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边疆和异域。

离宫:离宫,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皇后的居所。

天津:天津,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天河的渡口。

华盖:华盖,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皇权的庇护。

钩陈:钩陈,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军事和战争。

天皇大帝:天皇大帝,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四辅:四辅,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朝廷的辅佐大臣。

枢心:枢心,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国家的核心。

紫微垣:紫微垣,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皇权和朝廷。

贯索:贯索,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束缚和限制。

天纪:天纪,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天命和命运。

河间:河间,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河流和水利。

郑、晋:郑、晋,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中原地区的诸侯国。

天市垣:天市垣,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市场和贸易。

列肆:列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着商业和交易。

市垣: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天上的市场。

梁星:古代星官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天上的桥梁。

辛酉: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用于纪年、纪月、纪日。

键闭:星官名,位于太微垣内,象征关闭的钥匙。

罚星:古代星官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天上的刑罚。

昴: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天上的昴星团。

积尸气: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尸体气息。

五车: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车辆和运输。

三公: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三公星。

天樽: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酒樽。

建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建筑和稳定。

牛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二宿,象征牛和耕作。

酒旗: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酒旗。

外屏:外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象征着外部的屏障和保护,常与防御和保护相关联。

井宿: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中的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象征水源。

日星: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太阳。

毕宿: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中的西方白虎七宿之一,象征捕猎。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天上的南斗。

虚梁: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虚梁。

罗堰:罗堰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象征着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常与农业丰收和水利管理相关联。

月星: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月亮。

云雨: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天气和降水。

钺星:古代星官名,代表天上的钺星。

钩钤:星官名,位于太微垣内,象征钩锁。

明堂: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朝廷和礼仪。

辰星:古代对水星的称呼,因其运行速度最快,故称辰星。

天关:天关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象征着天界的门户,常与天界的入口和神秘力量相关联。

尾宿:尾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象征着尾巴和结束,常与终结、收尾等概念相关联。

右执法:星官名,位于太微垣内,象征执法的官员。

平道:平道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象征着平坦的道路和顺利的行程,常与顺利、平稳等概念相关联。

天廪:天廪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象征着天界的粮仓,常与丰收和粮食储备相关联。

太微: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之一,象征朝廷和权力。

左执法:星官名,位于太微垣内,象征执法的官员。

奎宿:奎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象征着星群和集体,常与集体、团结等概念相关联。

娄宿:娄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象征着星群和集体,常与集体、团结等概念相关联。

胃宿:胃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象征着胃和消化,常与食物、消化等概念相关联。

流星: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短暂天体现象,象征吉凶和变化。

翼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七宿,象征翅膀和飞翔。

孛星:古代对彗星的称呼,因其形状如扫帚,故称孛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顺帝元统元年至三年间的天文现象,特别是月五星凌犯及星变的情况。这些天文现象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天象,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首先,太白昼见、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等现象,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太白星象征着战争和军事,其昼见可能预示着战争的爆发或军事行动的增加。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则可能暗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特别是宰相或重要官员的变动。

其次,太阴犯天江下星、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等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太阴象征着阴柔和女性,其犯天江下星可能预示着水灾或洪水的发生。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则可能暗示家庭和住宅的不稳定,特别是皇室内部的纷争。

再次,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等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灾难的频发。荧惑星象征着战争和灾难,其犯太微垣右执法可能预示着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法律的失效。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则可能暗示死亡和阴间的阴影笼罩着社会。

最后,彗星的出现和运行轨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动荡。彗星通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其出现可能预示着社会的变革和动荡。彗星的运行轨迹经过多个星官,象征着变革的影响范围广泛,涉及朝廷、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天文现象,反映了顺帝元统元年至三年间的政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动荡和变革。这些天文现象不仅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重要记录,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天文现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段古文记载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的详细观测记录,反映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高度发展。通过对太阴(月亮)、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填星(土星)、岁星(木星)等天体的运行轨迹和相互关系的描述,展示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和记录能力。

文中提到的‘市垣’、‘梁星’、‘房宿’、‘键闭’等星官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体系。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划分天区,观测天体的运行。这些星官名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文中多次提到‘太阴犯’、‘荧惑犯’、‘太白犯’等术语,指的是天体之间的相互接近或遮挡现象。这些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天象变化的重要标志,往往与人间吉凶祸福相关联。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现象,预测天象变化,进而推断人间的吉凶。

文中还提到‘太白昼见’、‘太白经天’等现象,指的是金星在白天可见或经过天顶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极为罕见的天象,往往被视为吉兆或凶兆。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测和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高度发展,还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和记录能力。通过对天象的细致观察和分类,古代天文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文本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象记录,详细记载了太白(金星)、太阴(月亮)、荧惑(火星)、岁星(木星)、填星(土星)、辰星(水星)等行星与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官的相互关系。这些记录不仅是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成果,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重视和其对人事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天象观测与占卜密切相关,星象的变化被认为能够预示国家的兴衰、皇帝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吉凶。例如,太白(金星)昼见被视为不祥之兆,常与战争、死亡等凶兆相关联;而岁星(木星)的出现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丰收和国家的繁荣。

文本中提到的星官如垒壁阵、明堂、房宿、罗堰等,不仅是天文学上的星群,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垒壁阵象征着防御和坚固,明堂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中心,房宿则与家庭和住宅相关联。这些星官的命名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此外,文本中多次提到行星的“犯”和“掩”,这些术语在天文学中表示行星与某颗恒星或星官的接近或遮挡现象。这种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天象异常,常被用来占卜吉凶。例如,太阴(月亮)掩太白(金星)被视为不祥之兆,可能预示着国家的动荡或皇帝的命运不佳。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古代天文学的珍贵记录,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通过对这些星象的观测和记录,古代中国人试图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并将其与人事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天人感应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

这段古文记载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的详细观测记录,反映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高度发达和对天象变化的重视。这些记录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首先,这些记录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的精确观测和记录能力。通过对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以及月亮、彗星、流星等天体的运行轨迹和位置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高度发达。这些观测记录不仅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

其次,这些天象记录与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中国,天象变化往往被视为天意的体现,与国家的兴衰、君主的德行密切相关。例如,彗星的出现常被视为灾祸的预兆,而流星的划过则可能象征吉凶的变化。这些天象记录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信仰和对天意的敬畏。

此外,这些记录还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体系和文化特色。古代中国天文学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和众多星官,每个星宿和星官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井宿象征水的源头,昴宿象征丰收和繁荣,斗宿象征方向和指引。这些星宿和星官的命名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视角。

最后,这些天象记录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记录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天文学与政治、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这些记录不仅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高度发达和精确观测能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些天象记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体系和文化特色,以及天文学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这些记录不仅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观测记录,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文现象的重视和细致观察。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事务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帝王的命运和国家的气运紧密相连。因此,天象的观测和记录不仅是科学活动,更是政治和宗教活动的一部分。

文中提到的‘岁星’、‘太白’、‘太阴’、‘荧惑’等星体,都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观测对象。它们的运行轨迹和相互位置的变化,被认为是预示人间吉凶的重要征兆。例如,‘岁星退犯轩辕大星’、‘太白昼见’等天象,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可能面临动荡或灾难。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太微垣’、‘右执法’、‘左执法’等星官名,这些星官象征着天帝的宫廷和执法的官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界的想象和信仰。天象的变化不仅影响人间,也反映了天界的秩序和权力结构。

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和记录,古代中国人试图揭示宇宙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变化,从而为国家的治理和个人的生活提供指导。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段古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了复杂的天象变化,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严谨和细致。同时,文中对星官和星宿的命名和描述,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星官和星宿不仅是天文学上的符号,也是文化和宗教上的象征,承载着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古代天文学的珍贵记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他们在科学、文化和宗教领域的卓越成就。通过对这段古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感受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这段古文记载了古代天文学中的星象变化,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天象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国家兴衰、人事吉凶的预兆。

文中提到的‘太阴犯鬼宿’、‘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宿’等天象,体现了古代天文学家对星宿位置的精确观察。这些星象的变化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太阴犯鬼宿’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而‘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宿’则可能被视为吉兆。

此外,‘太白昼见’这一现象在古代天文学中较为罕见,通常被视为异常天象,可能预示着某种重大事件的发生。‘太阴犯垒壁阵东方南东第一星’则进一步展示了古代天文学家对星宿位置的细致观察和记录。

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天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天象的敬畏和解读。通过对这些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古人试图理解自然规律,并将其与人事相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是古代天文学和文化的珍贵记录,展示了古人对天象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它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志-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4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