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原文

脱官爵,罢其兵权,朵儿只乃以本部兵守扬州。

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初,朵儿只为集贤学士,从其从兄丞相拜住在上都。

南坡之变,拜住遇害。

贼臣铁失、赤斤铁木儿等并欲杀朵儿只,其从子朵尔直班方八岁,走诣怯薛官失都儿求免,以故朵儿只得脱于难。

朵儿只为相,务存大体,而太平则兼理庶务,一时政权颇出于太平,趋附者众,朵儿只处之凝然,不与较。

然太平亦能推让尽礼,中外皆号为贤相云。

二子:朵蛮帖木儿,翰林学士;俺木哥失里,袭国王。

朵尔直班

朵尔直班,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

祖曰硕德,父曰别理哥帖木尔。

朵尔直班甫晬而孤,育于从祖母。

拜住,从父也,请于仁宗,降玺书护其家。

稍长,好读书。

年十四,见文宗,适将幸上都,亲阅御衣,命录于簿,顾左右无能书汉字者,朵尔直班引笔书之。

文宗喜曰:“世臣之家乃能知学,岂易得哉!”命为尚衣奉御,寻授工部郎中。

元统元年,擢监察御史。

首上疏,请亲祀宗庙,赦命不宜数。

又陈时政五事,其一曰:“太史言三月癸卯望月食既,四月戊午朔,日又食。皇上宜奋乾纲,修刑政,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

二曰:“亲祀郊庙。”

三曰:“博选勋旧世臣之子,端谨正直之人,前后辅导,使嬉戏之事不接于目,俚俗之言不及于耳,则圣德日新矣。”

四曰:“枢机之臣固宜尊宠,然必赏罚公,则民心服。”

五曰:“弭安盗贼,振救饥民。”

是时日月薄蚀,烈风暴作,河北、山东旱蝗为灾,乃复条陈九事上之,一曰:“比日幸门渐启,刑罚渐差,无功者觊觎希赏,有罪者侥幸求免。恐刑政渐隳,纪纲渐紊,劳臣何以示劝,奸臣无所警惧。”

二曰:“天下之财皆出于民,民竭其力以佐公上,而用犹不足,则嗟怨之气上干阴阳之和,水旱灾变所由生也。宜颛命中书省官二员,督责户部详定减省,罢不急之工役,止无名之赏赐。”

三曰:“禁中常作佛事,权宜停止。”

四曰:“官府日增,选法愈敝,宜省冗员。”

五曰均公田。

六曰铸钱币。

七曰罢山东田赋总管府。

八曰蠲河南自实田粮。

九曰禁取姬妾于海外。

正月元日,朝贺大明殿,朵尔直班当纠正班次,即上言:“百官逾越班制者,当同失仪论,以惩不敬。”

先是,教坊官位在百官后,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

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

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西僧为佛事内廷,醉酒失火,朵尔直班劾其不守戒律,延烧宫殿,震惊九重。

撒迪传旨免其罪,朵尔直班又执不可,一日间传旨者八,乃已。

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二家家奴怙势为民害,朵尔直班巡历至漷州,悉捕其人致于法,民大悦。

及还,唐其势怒曰:“御史不礼我已甚,辱我家人,我何面目见人耶?”

答曰:“朵尔直班知奉法而已,它不知也。”

唐其势从子马马沙为钦察亲军指挥使,恣横不法,朵尔直班劾奏之。

马马沙因集无赖子欲加害,会唐其势被诛,乃罢。

迁太府监,改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进承制学士,皆兼经筵官,又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

是时朵尔直班甫弱冠,又世家子,乃独以经术侍帝左右,世以为盛事。

至正元年,罢学士院,除翰林学士,升资善大夫。

于是经筵亦归翰林,仍命朵尔直班知经筵事。

是时康里巙巙以翰林学士承旨亦在经筵,在上前敷陈经义,朵尔直班则为翻译,曲尽其意,多所启沃,禁中语秘不传。

俄迁大宗正府也可紥鲁火赤,听讼之际,引谕律令,曲当事情。

有同僚年老者,叹曰:“吾居是官四十年,见公论事殆神人也。”

宗王有杀其大母者,朵尔直班与同僚拔实力请于朝,必正其罪。

时相难之。

出为淮东肃政廉访使。

迁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未行,又迁江西行省左丞,以疾不赴。

北还,养疾黄厓山中。

起为资正院使。

五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提调宣文阁。

时纂集《至正条格》,朵尔直班以谓是书上有祖宗制诰,安得独称今日年号;又律中条格乃其一门耳,安可独以为书名。

时相不能从,唯除制诰而已。

有以善音乐得幸者,有旨用为崇文监丞。

朵尔直班它拟一人以闻。

帝怒曰:“选法尽由中书省耶?”

朵尔直班顿首曰:“用幸人居清选,臣恐后世议陛下。今选它人,臣之罪也,省臣无与焉。”

帝乃悦。

升右丞,寻拜御史中丞。

监察御史劾奏别儿怯不花,章甫上,黜御史大夫懿怜真班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朵尔直班曰:“若此则台纲安在?”

乃再上章劾奏,并留大夫,不允。

台臣皆上印绶辞职。

帝谕朵尔直班曰:“汝其毋辞。”

对曰:“宪纲隳矣,臣安得独留?”

帝为之出涕。

朵尔直班即杜门谢宾客。

寻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阶荣禄大夫。

至官,询民所疾苦,知米粟羊豕薪炭诸货皆藉乡民贩负入城,而贵室僮奴、公府隶卒争强买之,仅酬其半直。

又其俗编柳为斗,大小不一,豪贾猾侩得以高下其手,民咸病之。

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诸物乃毕集而价自平。

又存恤孤老,平准钱法,清铨选,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巨细毕举。

苟有罪,虽勋旧不贷。

王邸百司闻风悚惧。

召为太常礼仪院使,俄迁中政使,又迁资正使。

会盗起河南,帝忧之。

拜中书平章政事,阶光禄大夫。

首言:“治国之道,纲常为重。前西台御史张桓伏节死

义,不污于寇,宜首旌之,以劝来者。”

又言:“宜守荆襄、湖广以绝后患。”

又数论:“祖宗之用兵,匪专于杀人,盖必有其道焉。今倡乱者止数人,顾乃尽坐中华之民为畔逆,岂足以服人心。”

其言颇迕丞相脱脱意。

时脱脱倚信左司郎中汝中柏、员外郎伯帖木儿,故两人因擅权用事,而朵尔直班正色立朝,无所附丽。

适陕州危急,因出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

行至中途,闻商州陷,武关不守,即轻骑昼夜兼程至奉元,而贼已至鸿门。

吏白涓日署事,不许,曰:“贼势若此,尚何顾阴阳拘忌哉!”即就署。

省、台素以举措为嫌,不相聚论事。

朵尔直班曰:“多事如此,恶得以常例论?”乃与行省平章朵朵约五日一会集。

寻有旨,命与朵朵便宜同讨贼,即督诸军复商州。

乃修筑奉元城垒。

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

金、商义兵以兽皮为矢房,状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奖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

金州由兴元、凤翔达奉元,道里回远,乃开义谷,创置七驿,路近以便。

时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师败于河南,西台御史蒙古鲁海牙、范文等十二人劾奏之。

朵尔直班当署字,顾谓左右曰:“吾其为平章湖广矣。”

未几命下,果然。

也先帖木儿者,脱脱之弟,章既上,脱脱怒,故左迁朵尔直班,而御史十二人皆见黜。

关中人遮道涕泣曰:“生我者公也,何遽去我而不留乎?”

朵尔直班慰遣之,不听,乃从间道得出。

至重庆,闻江陵陷,道路阻不可行,或请少留以俟之,不从,期必达乃已。

湖广行省时权治澧州,既至,律诸军以法,而授纳粟者以官,人心翕然。

汝中柏、伯帖木儿言于丞相曰:“不杀朵尔直班,则丞相终不安。”

盖谓其帝意所眷属,必复用耳。

乃命朵尔直班职专供给军食。

时官廪所储无几,即延州民有粟者,亲予酒谕劝之而贷其粟,约俟朝廷颁钞至即还以直,民无不从者。

又遣官籴粟河南、四川之境,民闻其名,争输粟以助军饷。

右丞伯颜不花方总兵,承顺风旨,数侵辱之。

朵尔直班不为动。

会官军复武昌,至蕲、黄伯颜不花百计征索,无不给之,犹欲言其供需失期。

达剌罕军帅王不花奋言曰:“平章国之贵臣,今坐不重茵,食无珍味,徒为我曹军食耳。今百需立办,顾犹欲诬之,是无人心也。我曹便当散还乡里矣。”

脱脱遣国子助教完者至军中,风使害之。

完者至,则反加敬礼,语人曰:“平章勋旧之家,国之祥瑞,吾苟伤之,则人将不食吾余矣。”

朵尔直班素有风疾,军中感雾露,所患日剧,遂卒于黄州兰溪驿,年四十。

朵尔直班立朝,以扶持名教为己任,荐拔人才而不以为私恩。

留心经术,凡伊、洛诸儒之书,未尝去手。

喜为五言诗,于字画尤精。

翰林学士承旨临川危素,尝客于朵尔直班,谏之曰:“明公之学,当务安国家、利让稷,毋为留神于末艺。”

朵尔直班深服其言。

其在经筵,开陈大义为多。

间采前贤遗言,各以类次,为书凡四卷,一曰《学本》,二曰《君道》,三曰《臣职》,四曰《国政》。

明道、厚伦、制行、稽古、游艺,五者《学本》之目也;

敬天、爱民、知人、纳谏、治内,五者《君道》之目也;

宰辅、台察、守令、将帅、暬御,五者《臣职》之目也;

兴学、训农、理财、审刑、议兵,五者《国政》之目也。

帝览而善之,赐名曰《治原通训》,藏于宣文阁。

二子:铁固思帖木而、笃坚帖木而。

阿鲁图

阿鲁图,博尔术四世孙。

父木剌忽。

阿鲁图由经正监袭职为怯薛官,掌环卫,遂拜翰林学士承旨,迁知枢密院事。

至元三年,袭封广平王。

至正四年,脱脱辞相位,顺帝问谁可代脱脱为相者,脱脱以阿鲁图荐。

五月,诏拜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而别儿怯不花为左丞相,从驾行幸,每同车出入,一时朝野以二相协和为喜。

时诏修辽、金、宋三史,阿鲁图为总裁。

五年,三史成。

十月,阿鲁图等既以其书进,帝御宣文阁,阿鲁图复与平章政事帖木儿塔识、太平上奏:“太祖取金,世祖平宋,混一区宇,典章图籍皆归秘府。今陛下以三国事绩命儒士纂修,而臣阿鲁图总裁。臣素不读汉人文书,未解其义。今者进呈,万机之暇,乞以备乙览。”

帝曰:“此事卿诚未解,史书所系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彼一国人君行善则国兴,朕为君者宜取以为法;彼一朝行恶则国废,朕当取以为戒。然岂止儆劝人君,其间亦有为宰相事,善则卿等宜仿效,恶则宜监戒。朕与卿等皆当取前代善恶为勉。朕或思有未至,卿等其言之。”

阿鲁图顿首舞蹈而出。

右司郎中陈思谦建言诸事,阿鲁图曰:“左右司之职所以赞助宰相。今郎中有所言,与我辈共议见诸行事,何必别为文字自有所陈耶?郎中若居他官,则可建言,今居左右司而建言,是徒欲显一己自能言耳。将置我辈于何地?”

思谦大惭服。

一日,与僚佐议除刑部尚书,宰执有所举,或难之曰:“此人柔软,非刑部所可用。”

阿鲁图曰:“庙堂即今选侩子耶?若选侩子,须选强壮人。尚书欲其详谳刑牍耳,若不枉人,不坏法,即是好刑官,何必求强壮人耶?”

左右无以答。

其为治知大体,类如此。

先是,别儿怯不花尝与阿鲁图谋挤害脱脱。

阿鲁图曰:“我等岂能久居相位,当亦有退休之日,人将谓我何?”

花屡以为言,终不从。

六年,别儿怯不花乃讽监察御史劾奏阿鲁图不宜居相位,阿鲁图即避出城。

其姻党皆为之不平,请曰:“丞相所行皆善,而御史言者无理,丞相何不见帝自陈,帝必辩焉。”

阿鲁图曰:“我博尔术世裔,岂丞相为难得耶?但帝命我不敢辞,今御史劾我,我宜即去。盖御史台乃世祖所设置,我若与御史抗,即与世祖抗矣。尔等无复言。“

阿鲁图既罢去,明年,别儿怯不花遂为右丞相,不久亦去。

十一年,阿鲁图复起为太傅,出守和林边,薨,无嗣。

纽的该

纽的该,博尔术之四世孙也。

早岁备宿卫,累迁同知枢密院事,既而废处于家。

顺帝至元五年,奉使宣抚达达之地,整理有司不公不法事三十余条,由是朝廷知其才,升知岭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召拜中书平章政事,迁知枢密院事。

十七年,以太尉总山东诸军,守镇东昌路,击退田丰兵。

十八年,田丰复陷济宁,进逼东昌。

纽的该以乏粮弃城,退屯柏乡,东昌遂陷。

还京师,拜中书添设左丞相,与太平同居相位。

纽的该有识量,处事平允。

倭人攻金复州,杀红军据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赏赉而抚安之。

浙西张士诚既降,纽的该处置江南诸事,咸得其宜,士诚大服。

兴和路富民调戏子妇,系狱,车载楮币至京师行赂,以故刑部官持其事久不决。

纽的该乃除刑部侍郎为兴和路达鲁花赤,俾决其事,富民遂自缢死。

凡授官,惟才是选,不用私人,众称其有大臣体。

已而遽罢相,迁知枢密院事。

尝卧病,谓其所知曰:“太平真宰相才也。我疾固不起,而太平亦不能久于位,此可叹也。”

朝官至门候疾者,皆谢遣之。

二十年正月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译文

被剥夺了官职和爵位,罢免了兵权,朵儿只只能率领自己的部队守卫扬州。

十五年,他在军中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起初,朵儿只担任集贤学士,跟随他的堂兄丞相拜住在上都。

南坡之变中,拜住遇害。

贼臣铁失、赤斤铁木儿等人也想杀害朵儿只,他的侄子朵尔直班当时只有八岁,跑去向怯薛官失都儿求救,因此朵儿只得以逃脱灾难。

朵儿只担任宰相时,注重大局,而太平则兼管日常事务,一时政权多由太平掌控,追随他的人很多,朵儿只对此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然而太平也能谦让有礼,朝廷内外都称他们为贤相。

朵儿只有两个儿子:朵蛮帖木儿,担任翰林学士;俺木哥失里,继承了国王之位。

朵尔直班

朵尔直班,字惟中,是木华黎的七世孙。

他的祖父叫硕德,父亲叫别理哥帖木尔。

朵尔直班刚满一岁就成了孤儿,由从祖母抚养长大。

拜住是他的堂叔,向仁宗请求,下诏保护他的家庭。

稍大一些后,他喜欢读书。

十四岁时,他见到文宗,当时文宗正准备前往上都,亲自查看御衣,命令记录在册,但左右无人能写汉字,朵尔直班提笔写下。

文宗高兴地说:“世臣之家竟然能如此好学,真是难得!”任命他为尚衣奉御,不久又授予工部郎中的职位。

元统元年,他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他首先上疏,请求亲自祭祀宗庙,赦免的命令不宜频繁发布。

他又陈述了五条时政建议,第一条是:“太史说三月癸卯日会有月食,四月戊午日会有日食。皇上应当振作精神,修明刑政,疏远奸邪之人,专任忠良之臣,这样或许可以消除灾变,带来吉祥。”

第二条是:“亲自祭祀郊庙。”

第三条是:“广泛选拔勋旧世臣的子孙,选择端谨正直的人,前后辅导,使嬉戏之事不进入视线,俚俗之言不进入耳朵,这样圣德就会日益更新。”

第四条是:“枢机之臣固然应当受到尊宠,但必须赏罚公正,民心才会服。”

第五条是:“平息盗贼,救济饥民。”

当时日月出现薄蚀,烈风大作,河北、山东旱灾和蝗灾严重,他又上疏陈述了九条建议,第一条是:“近来幸门渐开,刑罚渐差,无功者觊觎赏赐,有罪者侥幸求免。恐怕刑政会逐渐败坏,纪纲会逐渐紊乱,劳臣无法激励,奸臣无所畏惧。”

第二条是:“天下的财富都来自百姓,百姓竭尽全力支持朝廷,但朝廷的用度仍然不足,百姓的怨气上冲阴阳之和,水旱灾变由此而生。应当专命中书省的两名官员,督促户部详细制定减省措施,停止不必要的工役,取消无名的赏赐。”

第三条是:“宫中常作佛事,应当暂时停止。”

第四条是:“官府日益增多,选法日益败坏,应当裁减冗员。”

第五条是均分公田。

第六条是铸造钱币。

第七条是撤销山东田赋总管府。

第八条是免除河南自实田粮。

第九条是禁止从海外娶妾。

正月初一,朝贺大明殿时,朵尔直班负责纠正班次,他上言说:“百官逾越班制的,应当按失仪论处,以惩罚不敬。”

此前,教坊官的位次在百官之后,御史大夫撒迪传旨让他们进入正班,朵尔直班坚持不同意。

撒迪说:“御史不奉诏吗?”

朵尔直班说:“事情不可行,大夫应当再奏请。”

西僧在内廷做佛事时,醉酒失火,朵尔直班弹劾他们不守戒律,导致宫殿被烧,震惊了皇帝。

撒迪传旨免去他们的罪责,朵尔直班再次坚持不同意,一天之内传旨八次,最终才作罢。

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两家的家奴仗势欺民,朵尔直班巡视到漷州时,将这些人全部逮捕并依法处置,百姓非常高兴。

回来后,唐其势愤怒地说:“御史对我太无礼了,侮辱我的家人,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朵尔直班回答说:“朵尔直班只知道奉法行事,其他一概不知。”

唐其势的侄子马马沙担任钦察亲军指挥使,恣意横行,不守法纪,朵尔直班弹劾了他。

马马沙召集无赖子弟想要加害朵尔直班,恰逢唐其势被诛杀,事情才作罢。

朵尔直班被调任太府监,改任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晋升为承制学士,兼任经筵官,后来又升为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

当时朵尔直班刚刚二十岁,又是世家子弟,却独自以经术侍奉皇帝左右,世人认为这是盛事。

至正元年,学士院被撤销,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升为资善大夫。

于是经筵事务也归翰林院管理,仍然任命朵尔直班负责经筵事务。

当时康里巙巙以翰林学士承旨的身份也在经筵中,在皇帝面前讲解经义,朵尔直班则负责翻译,详尽表达其意,多有启发,宫中秘语不外传。

不久,他被调任大宗正府也可紥鲁火赤,审理案件时,引用律令,恰如其分。

有位年长的同僚感叹说:“我担任这个官职四十年,见到你论事,简直像神人一样。”

有位宗王杀害了他的祖母,朵尔直班与同僚拔实力向朝廷请求,一定要治他的罪。

当时的宰相对此感到为难。

朵尔直班被调任淮东肃政廉访使。

后来又被调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未到任,又调任江西行省左丞,因病未赴任。

他回到北方,在黄厓山中养病。

后来被起用为资正院使。

五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负责宣文阁的事务。

当时正在编纂《至正条格》,朵尔直班认为这本书中有祖宗的制诰,怎么能只用今天的年号命名;而且律中的条格只是其中一部分,怎么能单独作为书名。

当时的宰相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只是删除了制诰部分。

有位因擅长音乐而受到宠幸的人,皇帝下旨任命他为崇文监丞。

朵尔直班另拟一人上报。

皇帝生气地说:“选法都由中书省决定吗?”

朵尔直班叩首说:“用宠幸之人担任清要职位,臣担心后世会议论陛下。现在选其他人,是臣的罪过,中书省的其他官员与此无关。”

皇帝这才高兴。

朵尔直班升任右丞,不久又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监察御史弹劾别儿怯不花,奏章刚呈上,御史大夫懿怜真班就被贬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朵尔直班说:“如果这样,台纲何在?”

于是再次上奏弹劾,并请求留下大夫,但未被批准。

台臣们都上交印绶辞职。

皇帝对朵尔直班说:“你不要辞职。”

朵尔直班回答说:“宪纲已经败坏,臣怎么能独自留下?”

皇帝为此流泪。

朵尔直班随即闭门谢客。

不久,他被调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官阶为荣禄大夫。

到任后,他询问百姓的疾苦,得知米、粟、羊、猪、薪炭等货物都靠乡民背运进城,而贵族家奴、官府隶卒争相强买,只付一半价钱。

此外,当地习俗用柳条编斗,大小不一,奸商猾侩借此操纵价格,百姓深受其害。

他立即命令有关部门严格禁止,统一度量衡,货物才得以公平交易。

他还抚恤孤老,平准钱法,清理铨选,裁汰胥吏,谨慎勾稽,兴废坠,大小事务都处理得当。

如果有人犯罪,即使是勋旧也不宽恕。

王府和百官听说后都感到恐惧。

他被召为太常礼仪院使,不久又调任中政使,再调任资正使。

当时河南盗贼四起,皇帝为此忧虑。

他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官阶为光禄大夫。

他首先进言:“治国之道,纲常为重。前西台御史张桓伏节而死

正义,不应被敌人玷污,应该首先表彰,以鼓励后来的人。”

又说:“应该守住荆襄、湖广,以断绝后患。”

又多次论述:“祖宗用兵,并非专门为了杀人,而是有其道理。现在叛乱者只有几个人,却把整个中华的百姓都视为叛逆,这怎么能服人心呢?”

他的言论与丞相脱脱的意见相违背。

当时脱脱倚重左司郎中汝中柏、员外郎伯帖木儿,所以这两人因此擅权用事,而朵尔直班在朝中正色立朝,不依附任何人。

正好陕州危急,于是被派往陕西担任行台御史大夫。

走到半路,听说商州陷落,武关失守,立即轻骑昼夜兼程赶到奉元,而贼兵已经到了鸿门。

官吏建议择日办公,他不允许,说:“贼势如此,还顾什么阴阳忌讳!”立即开始办公。

省、台之间素来因为举措而互相猜忌,不在一起讨论事情。

朵尔直班说:“事情如此紧急,怎么能按常例行事?”于是与行省平章朵朵约定每五天集会一次。

不久有旨意,命令他与朵朵一起讨伐贼兵,立即督率各军收复商州。

于是修筑奉元的城垒。

招募百姓当兵,拿出库藏的银两铸成大钱,射中靶心的人有赏,因此人人都成了精兵。

金、商的义兵用兽皮做箭袋,形状像葫芦,号称毛葫芦军,非常精锐,上报他们的功劳,赐予敕书褒奖,因此这支军队逐渐壮大,国家也从中受益。

金州从兴元、凤翔到奉元,路途遥远,于是开辟义谷,设立七个驿站,使道路近便。

当时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在河南战败,西台御史蒙古鲁海牙、范文等十二人弹劾他。

朵尔直班在签署文件时,对左右说:“我大概要去做湖广平章了。”

不久命令下来,果然如此。

也先帖木儿是脱脱的弟弟,弹劾的奏章一上,脱脱大怒,因此将朵尔直班降职,而十二名御史都被罢免。

关中的百姓拦路哭泣说:“生我的是您,为什么这么快就离开我们而不留下呢?”

朵尔直班安慰他们,但他们不听,于是从小路离开。

到了重庆,听说江陵陷落,道路不通,有人建议稍作停留等待,他不听,坚持一定要到达目的地。

湖广行省当时临时设在澧州,到了之后,依法约束各军,并授予纳粟者官职,人心安定。

汝中柏、伯帖木儿对丞相说:“不杀朵尔直班,丞相终究不安。”

意思是说他是皇帝所宠信的人,一定会再次被重用。

于是命令朵尔直班专门负责供给军粮。

当时官仓的储备不多,他立即召集有粮食的百姓,亲自劝酒并借他们的粮食,约定等朝廷发下钞票后立即偿还,百姓无不听从。

又派官员到河南、四川境内购买粮食,百姓听说他的名字,争相送粮以助军饷。

右丞伯颜不花当时总领军队,顺从丞相的旨意,多次侮辱他。

朵尔直班不为所动。

官军收复武昌后,到了蕲、黄,伯颜不花百般索取,无不满足,还想说他供应不及时。

达剌罕军帅王不花愤然说:“平章是国家的贵臣,现在坐不重席,食无珍味,只是为了我们的军粮。现在百事立办,还想诬陷他,这是没有人性。我们应当散伙回乡了。”

脱脱派国子助教完者到军中,暗示他害死朵尔直班。

完者到了之后,反而对他更加敬重,对人说:“平章是勋旧之家,国家的祥瑞,我如果伤害他,人们将不再吃我剩下的东西。”

朵尔直班素有风疾,军中受雾露侵袭,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在黄州兰溪驿去世,年仅四十岁。

朵尔直班在朝中,以扶持名教为己任,推荐人才而不以为私恩。

他留心经术,凡是伊、洛诸儒的书籍,从不离手。

他喜欢写五言诗,尤其擅长书法。

翰林学士承旨临川危素,曾做客于朵尔直班,劝他说:“明公的学问,应当致力于安国家、利百姓,不要过于关注这些末艺。”

朵尔直班深以为然。

他在经筵上,多次阐述大义。

偶尔采录前贤的遗言,按类别编成四卷书,分别是《学本》、《君道》、《臣职》、《国政》。

明道、厚伦、制行、稽古、游艺,是《学本》的五个条目;

敬天、爱民、知人、纳谏、治内,是《君道》的五个条目;

宰辅、台察、守令、将帅、暬御,是《臣职》的五个条目;

兴学、训农、理财、审刑、议兵,是《国政》的五个条目。

皇帝看了之后很满意,赐名为《治原通训》,收藏在宣文阁。

他有两个儿子:铁固思帖木而、笃坚帖木而。

阿鲁图

阿鲁图是博尔术的四世孙。

父亲是木剌忽。

阿鲁图由经正监袭职为怯薛官,掌管环卫,后来拜为翰林学士承旨,升任知枢密院事。

至元三年,袭封广平王。

至正四年,脱脱辞去相位,顺帝问谁可以代替脱脱为相,脱脱推荐了阿鲁图。

五月,下诏拜阿鲁图为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而别儿怯不花为左丞相,随驾出行,经常同车出入,一时朝野上下都为二相和睦而高兴。

当时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阿鲁图担任总裁。

五年,三史完成。

十月,阿鲁图等人将书进呈,皇帝在宣文阁召见,阿鲁图与平章政事帖木儿塔识、太平上奏:“太祖取金,世祖平宋,统一天下,典章图籍都归入秘府。现在陛下命儒士修撰三国史事,臣阿鲁图担任总裁。臣素来不读汉人文书,不懂其义。现在进呈,万机之暇,请陛下过目。”

皇帝说:“这件事你确实不懂,史书关系重大,不是儒士随便写的文字。一国的君主行善则国家兴盛,朕作为君主应当以此为榜样;一朝行恶则国家衰败,朕应当以此为戒。但这不仅仅是劝诫君主,其中也有关于宰相的事,善则你们应当效仿,恶则应当警戒。朕与你们都应当以前代的善恶为勉励。朕有时思考不周,你们应当直言。”

阿鲁图叩首舞蹈而出。

右司郎中陈思谦提出一些建议,阿鲁图说:“左右司的职责是协助宰相。现在郎中有所建议,应当与我们共同商议后付诸行动,何必单独上书陈述?郎中如果担任其他官职,可以建言,现在担任左右司而建言,只是想显示自己能言善辩罢了。这将我们置于何地?”

思谦大为惭愧,心服口服。

一天,与僚属讨论任命刑部尚书,宰执有人推荐,有人反对说:“此人性格软弱,不适合刑部。”

阿鲁图说:“庙堂现在是在选刽子手吗?如果选刽子手,当然要选强壮的人。刑部尚书是要详细审理案件,只要不冤枉人,不破坏法律,就是好刑官,何必一定要强壮的人?”

左右无言以对。

他治理国家懂得大体,常常如此。

之前,别儿怯不花曾与阿鲁图密谋排挤脱脱。

阿鲁图说:“我们岂能长久占据相位,将来也有退休之日,人们会怎么说我们?”

花屡次进言,但最终没有被采纳。

六年,别儿怯不花暗示监察御史弹劾阿鲁图不适合担任丞相职位,阿鲁图随即离开京城避嫌。

他的亲戚朋友都为他感到不平,请求说:“丞相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而御史的指责没有道理,丞相为何不亲自向皇帝陈述,皇帝一定会为您辩护。”

阿鲁图说:“我是博尔术的后代,难道丞相的位置是难以得到的吗?只是皇帝的命令我不敢推辞,现在御史弹劾我,我应该立即离开。因为御史台是世祖设立的,我如果与御史对抗,就是与世祖对抗了。你们不要再说了。”

阿鲁图被罢免后,第二年,别儿怯不花成为右丞相,但不久也离职了。

十一年,阿鲁图再次被起用为太傅,出守和林边境,去世时没有子嗣。

纽的该

纽的该是博尔术的第四代孙。

年轻时担任宿卫,逐渐升迁至同知枢密院事,后来被废黜在家。

顺帝至元五年,奉命出使宣抚达达地区,整理了三十多条不公正和违法的事情,因此朝廷知道了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岭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被召拜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升任知枢密院事。

十七年,以太尉的身份统领山东各军,镇守东昌路,击退了田丰的军队。

十八年,田丰再次攻陷济宁,逼近东昌。

纽的该因缺乏粮食而放弃城池,退守柏乡,东昌最终陷落。

回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书添设左丞相,与太平共同担任丞相职位。

纽的该有见识和度量,处理事务公平公正。

倭人攻打金复州,杀害了占据该州的红军,他立即上奏派人前去赏赐并安抚他们。

浙西的张士诚投降后,纽的该处理江南的各项事务,都做得非常恰当,张士诚非常佩服。

兴和路的一个富人调戏儿媳,被关进监狱,用车载着纸币到京城行贿,因此刑部官员拖延了很长时间没有判决。

纽的该于是任命刑部侍郎为兴和路的达鲁花赤,让他处理此事,富人最终自缢而死。

凡是任命官员,他只选择有才能的人,不任用私人,大家都称赞他有大臣的风范。

不久后,他突然被罢免丞相职位,调任知枢密院事。

他曾卧病在床,对亲近的人说:“太平真是宰相的才能。我的病肯定好不了,而太平也不能长久在位,这真是令人叹息。”

朝廷官员到他家探望病情,他都谢绝了。

二十年正月去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注解

乃蛮台:乃蛮台是木华黎的五世孙,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边疆管理和民生改善方面。

木华黎: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将领之一,被封为国王,其后代在元朝中担任重要职位。

孛鲁:乃蛮台的曾祖父,木华黎的后代。

阿礼吉失:乃蛮台的祖父,追封为莒王,谥号忠惠。

忽速忽尔:乃蛮台的父亲,嗣国王,追封为蓟王。

大德五年: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年)的第五年,即1301年。

海都、朵哇:海都和朵哇是元朝时期的叛乱首领,乃蛮台奉命征讨他们。

宣徽院使:元朝官名,负责宫廷礼仪和宴会等事务。

荣禄大夫:元朝官阶,属于高级文官。

岭北行省右丞: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岭北行省的副职官员。

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元朝甘肃行省的高级官员,负责行政事务。

金虎符:元朝时期的高级官员所佩戴的符节,象征权力和地位。

天历二年:元朝天历年间(1328-1330年)的第二年,即1329年。

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元朝陕西行省的高级官员,负责行政事务。

关中大饥:关中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

京兆:古代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至顺元年: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年)的第一年,即1330年。

上都留守:元朝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地方行政长官。

开府仪同三司:元朝高级官员的荣誉称号,相当于三公的地位。

宣宁郡王:元朝封号,乃蛮台被封为宣宁郡王。

至正二年: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的第二年,即1342年。

辽阳行省左丞相:元朝辽阳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

鲁王:乃蛮台死后追封的封号,谥号忠穆。

朵儿只:元代官员,曾任集贤学士、丞相,以忠诚和贤能著称。

脱脱:元代著名丞相,曾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对元朝的政治和军事有重要影响。

中奉大夫:元朝官阶,属于中级文官。

集贤学士:元朝官名,负责文学和学术事务。

天历元年:元朝天历年间(1328-1330年)的第一年,即1328年。

朵罗台:元朝时期的国王,朵儿只的亲戚。

伯颜:元朝时期的太师,权势显赫。

河南行省左丞相:元朝河南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

江浙行省左丞相:元朝江浙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

汀州寇:汀州地区的叛乱势力。

九龙衣:元朝皇帝赐予功臣的贵重服饰。

上尊酒:元朝皇帝赐予功臣的贵重酒品。

御史大夫:元朝最高监察官员。

中书左丞相:元朝中书省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

右丞相:元朝中书省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

监修国史:负责编纂国史的官员。

太平:元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宰相。

经筵讲官:负责为皇帝讲解经典的官员。

清望官:负责监察和建议的官员。

守令六事:元朝时期对地方官员的六项考核标准。

沙汰僧尼:整顿佛教僧尼队伍,清除不合格者。

隐逸士:隐居的士人,指有才德但不仕的人。

郯王:元朝时期的宗王,朵儿只曾处理其家产。

韩嘉讷:元朝时期的平章政事,与朵儿只同朝为官。

六合: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拜住:朵儿只的从兄,曾任丞相,在南坡之变中遇害。

南坡之变:元代一次政治事件,涉及多位官员的生死。

铁失、赤斤铁木儿:南坡之变中的贼臣,试图杀害朵儿只。

朵尔直班:元代官员,以忠诚和才干著称,曾在陕西、湖广等地任职,致力于平定叛乱和治理地方。

怯薛官失都儿:元代官职,负责宫廷侍卫。

文宗:元代皇帝,对朵尔直班的学识表示赞赏。

尚衣奉御:元代官职,负责皇帝衣物的管理。

工部郎中:元代官职,负责工程和制造事务。

监察御史:元代官职,负责监察和弹劾官员。

太史:元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和占卜。

中书省:元代中央政府机构,负责行政事务。

经筵官:元代官职,负责为皇帝讲解经书。

大宗正府也可紥鲁火赤:元代官职,负责宗室事务和司法。

淮东肃政廉访使:元代官职,负责监察和廉政事务。

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元代官职,负责监察和文书事务。

江西行省左丞:元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资正院使:元代官职,负责财政和审计事务。

中书参知政事:元代官职,负责参与中央政府的决策。

宣文阁:元代机构,负责文化和教育事务。

至正条格:元代法律文献,朵尔直班对其命名提出异议。

崇文监丞:元代官职,负责文化和教育事务。

御史中丞:元代官职,负责监察和弹劾官员。

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元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太常礼仪院使:元代官职,负责礼仪和祭祀事务。

中政使:元代官职,负责中央政府的行政事务。

资正使:元代官职,负责财政和审计事务。

光禄大夫:元代官职,负责礼仪和祭祀事务。

汝中柏、伯帖木儿:脱脱的亲信,曾在朝廷中掌握大权,与朵尔直班有政治冲突。

毛葫芦军:元代一支以兽皮为箭袋的义军,因其精锐和战斗力强而闻名。

阿鲁图:元朝时期的官员,曾任丞相,后因被劾奏而辞职。

别儿怯不花:元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右丞相。

博尔术:元朝开国功臣之一,阿鲁图的祖先。

御史台:元朝设立的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的不法行为。

纽的该:元朝时期的官员,博尔术的四世孙,曾任中书平章政事等职。

达达之地:指元朝时期的蒙古地区。

岭北行枢密院:元朝在北方设立的军事管理机构。

中书平章政事:元朝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太尉:元朝的高级军事官职。

东昌路: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

田丰: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

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

达鲁花赤:元朝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

兴和路: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评注

乃蛮台和朵儿只作为木华黎的后代,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和政治传统,在元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乃蛮台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多次在边疆地区平定叛乱,改善民生,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尊敬。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也展示了元朝政府在处理边疆事务时的灵活性和智慧。

朵儿只则以其宽弘的胸怀和对汉文化的尊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在处理河南范孟叛乱时的公正态度,显示了他对法律和正义的坚持。朵儿只的政治生涯中,多次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他在各地的施政都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深受百姓爱戴。

乃蛮台和朵儿只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元朝时期边疆管理和地方行政的特点,也展示了元朝政府对汉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更在于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民生福祉的关怀。

从文化内涵来看,乃蛮台和朵儿只的故事体现了元朝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他们在处理边疆事务和地方行政时,既尊重了蒙古的传统,也吸收了汉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治理模式。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从艺术特色来看,乃蛮台和朵儿只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元朝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形象。文本中通过对乃蛮台和朵儿只的言行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性格和品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乃蛮台和朵儿只的事迹不仅丰富了元朝的历史记载,也为研究元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智慧,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朵儿只和朵尔直班两位元代官员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和官员的忠诚与正直。朵儿只作为丞相,面对政权被太平分权的局面,依然保持冷静,不与太平争权,体现了他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太平虽然权力较大,但也能推让尽礼,与朵儿只共同维护朝政的稳定,两人被称为贤相,反映了元代政治中合作与谦让的重要性。

朵尔直班作为木华黎的后代,自幼聪慧好学,十四岁时便得到文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尚衣奉御,后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等职。他在监察御史任上,提出了多项时政建议,包括亲祀宗庙、博选勋旧世臣之子、枢机之臣赏罚公正等,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他的建议不仅针对当时的政治问题,还涉及天文灾变、财政节俭、官员选拔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他的全面才能和深厚的学识。

朵尔直班在御史任上,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不法官员,如唐其势的家奴和马马沙等,展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气。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民众的赞誉,也维护了朝廷的纲纪。他在大宗正府任职时,引谕律令,曲当事情,得到了同僚的敬佩,被称为“神人”,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司法才能和公正无私。

朵尔直班在辽阳行省任职时,关注民生,整顿市场秩序,存恤孤老,平准钱法,清铨选,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巨细毕举,展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治理才能和对民众的关怀。他的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朵儿只和朵尔直班两位官员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文化中忠诚、正直、学识和治理才能的重要性。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是对元代历史的生动记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元代两位重要官员朵尔直班和阿鲁图的事迹,反映了元代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一些特点。

朵尔直班是一位忠诚且有才干的官员,他在陕西和湖广等地任职时,面对叛乱和危机,表现出了果断和智慧。他不仅迅速采取行动平定叛乱,还通过招募民军、修筑城垒等措施增强了地方的防御能力。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朵尔直班与脱脱及其亲信汝中柏、伯帖木儿的政治冲突,反映了元代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尽管朵尔直班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为权势所动,这种正直和坚定的品格在历史上得到了高度评价。

阿鲁图是另一位重要的元代官员,他在担任中书右丞相期间,主持修撰了辽、金、宋三史,这是元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阿鲁图在修史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重视,他不仅推动了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保存,还通过修史工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阿鲁图与别儿怯不花的合作与冲突,反映了元代政治中的复杂关系。尽管两人曾共同执政,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分道扬镳。阿鲁图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的宽容和智慧,使他成为元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朵尔直班和阿鲁图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多个方面。两位官员的忠诚、才干和正直,不仅为元代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元朝时期两位重要官员阿鲁图和纽的该的生平事迹。阿鲁图因被劾奏而辞职,表现出他对元世祖所设御史台的尊重和对皇命的服从,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谦逊。纽的该则以其才干和公正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处理江南事务得当,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力。

阿鲁图的故事反映了元朝官场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他虽为丞相,但在面对御史台的弹劾时,选择了退让,显示出他对元世祖的尊重和对皇权的敬畏。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对朝廷的忠诚。

纽的该的生平则展示了一个官员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公正赢得信任和尊重。他在处理江南事务时,能够妥善安置降将张士诚,显示出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领导能力。此外,他在处理富民调戏子妇的案件时,坚持公正,最终使富民自缢而死,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和执法如山。

纽的该的为官之道和处事原则,尤其是他‘惟才是选,不用私人’的用人标准,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他的政治生涯虽然最终以罢相告终,但其在任期间的政绩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赢得了同僚和百姓的广泛赞誉。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阿鲁图和纽的该生平的描述,展现了元朝官场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同时也反映了两位官员在面对政治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和应对策略。他们的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二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2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