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原文

◎逆臣

铁失者,当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为太医院使。未逾月,特命领中都威卫指挥使。明年,改元至治,有珍珠燕服之赐。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英宗尝御鹿顶殿,谓铁失曰:“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既而又命领左右阿速卫。冬十月,英宗亲祀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

明年冬十月,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脱脱以疾请于朝,未得旨辄去职,铁失奏罢之,杖六十七,谪居云南。治书侍御史锁南,铁木迭儿之子也,罢为翰林侍讲学士,铁失奏复其职,英宗不允。十二月,铁失以御史大夫、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兼领广惠司事。

英宗尝谓台臣曰:“朕深居九重,臣下奸贪,民生疾苦,岂能周知,故用卿等为耳目。曩者,铁木迭儿贪蠹无厌,汝等拱默不言,其人虽死,宜籍其家,以惩后也。”又明年正月,申命大夫铁失,振举台纲,诏谕中外。既而御史台请降旨开言路,英宗曰:“言路何尝不开,但卿等选人未当尔。朕知向所劾者,率因宿怨,罗织成狱,加之以罪,遂玷其人,终身不得伸。监察御史尝举八思吉思可任大事,未几以贪墨伏诛。若此者,言路选人当乎,否乎?”时铁木迭儿既死,罪恶日彰,英宗委任拜住为右丞相,振立纪纲,修举废坠,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铁失以奸党不自安,潜蓄异图。

秋八月癸亥,英宗自上都南还,驻跸南坡。是夕,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中书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之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副使阿散、佥书枢密院事章台、卫士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律不花、兀鲁思不花等,以铁失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右丞相拜住,而铁失直犯禁幄,手弑英宗于卧所。九月四日,晋王即位,铁失及其党皆伏诛。

孛罗帖木儿,答失八都鲁之子也。从父讨贼,屡立战功,其语见父传。父既殁,孛罗帖木儿引兵退驻井陉口。至正十八年正月,命孛罗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总领其父元管诸军。三月,击刘福通于卫辉,走之,进克濮州。四月,屯兵真定。六月,自武安由彭城邀截沙刘等,败之。九月,命统领诸军夹攻曹州。十月,遣参政匡福统苗军自西门入,孛罗帖木儿自北门入,四门并进,克复曹州,擒杀伪官武宰相、仇知院,获伪印信金牌等物。

十九年二月,过代州,收山东溃将孟本周诸军。三月,诏孛罗帖木儿移兵至大同,置大都督兵农司,专督屯种,以孛罗帖木儿领之。当月领兵丰州、云内,与关先生战,关军奔溃。时有杨诚者,据蔚州,六月,诏遣平章月鲁不花、枢密同知八剌火者,督兵捕之,七月,围其城。俄有旨,命回兵。十一月,再命剿捕。二十年正月,孛罗帖木儿追诚至飞狐县东关,诚弃军遁,降其溃卒,回驻大同。二月,除中书平章政事。三月,命讨上都程思忠,兵次兴和,思忠奔溃。七月,击败田丰伪将王士诚于台州。诏总领一应达达、汉人诸军,便宜行事。八月,命守石岭关以北,察罕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南。九月,孛罗帖木儿欲得冀宁,遣兵自石岭关直趋围其城,三日,复退屯交城。十月,诏孛罗帖木儿守冀宁,遣保保、殷兴祖、高脱因倍道趋之,守者不纳。察罕帖木儿遣锁住、陈秉直以兵来争,孛罗帖木儿部将脱列伯战败之。二十一年正月,命平章答失帖木儿、参政七十往谕解之,孛罗帖木儿罢兵还镇。九月,命孛罗帖木儿于保定以东、河间以南屯田。二十二年二月,伪平章左李遣杨荣祖至大同降。三月,孛罗帖木儿遣裨将也速不花等招兵五万,戍大同。升孛罗帖木儿太尉、中书平章,位居第一。张良弼来受节制,李思齐遣兵攻良弼于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二十三年十月,孛罗帖木儿复南侵扩廓帖木儿所守地,遂据真定。初,朝廷既黜御史大夫老的沙,安置东胜州,帝别遣宦官密谕孛罗帖木儿,令留军中。而皇太子累遣官索之,孛罗帖木儿匿不发。二十四年正月,孛罗帖木儿阴使人杀其叔父左丞亦只儿不花,佯为不知,往吊不哭。朝廷知其跋扈,又以匿老的沙事,三月辛卯,诏罢孛罗帖木儿兵权,四川安置。孛罗帖木儿杀使者,拒命,遣部将会秃坚帖木儿提兵犯阙,扬言索右丞相搠思监、资正院使朴不花二人。

先是,朝廷立卫屯田,尝命中书右丞也先不花提督,与秃坚帖木儿分院之地相近,因扰及其亲里。构成嫌隙,也先不花乃谮秃坚帖木儿诋毁朝政,孛罗帖木儿与秃坚帖木儿相友善,且知其诬,遣人白其非罪。皇太子以孛罗帖木儿握兵跋扈,今乃与秃坚帖木儿交通,又匿不轨之臣,遂与丞相搠思监议,请诏削其官,分其兵授四川省丞相察罕不花领之。孛罗帖木儿谓非帝意,故不听命,举兵助秃坚帖木儿。

四月壬寅,入居庸。乙巳,至清河列营,将犯阙。帝遣达达国师、蛮子院使往问故,乃命屏搠思监于岭北,窜朴不花于甘肃,实执送与之。庚戌,秃坚帖木儿自健德门入,见帝延春阁,恸哭请罪,帝赐宴慰勉,诏赦其罪。仍以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平章,兼知枢密院事,守御大同;以秃坚

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

辛亥,孛罗帖木儿还大同,皇太子恚怒不已,再征扩廓帖木儿兵,保障京师。

五月,诏扩廓帖木儿总兵,调诸道军分讨大同。

扩廓帖木儿自其父察罕帖木儿在时,与孛罗帖木儿连年相仇杀,朝廷累命官讲和,二军已还兵,各守其地。

至是,扩廓帖木儿乃大发兵,诸道夹攻大同,调麾下锁住守护京师,兵不满万,以其部下青军杨同佥守居庸,扩廓帖木儿自将至太原,调督诸军。

七月,孛罗帖木儿率兵,与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等复犯阙,京师震骇。

丙戌,皇太子亲统兵迎于清河,丞相也速、詹事不兰奚军于昌平。

也速军士无斗志,青军杨同佥被杀于居庸,不兰奚战败走,皇太子亦驰入城。

丁亥夜,锁住胁东宫官僚从太子出奔太原。

戊子,孛罗帖木儿兵至,驻健德门外,欲追袭皇太子,老的沙力止之。

三人入见帝宣文阁,泣拜诉冤,帝亦为之泣,乃赐宴。

庚寅,就命孛罗帖木儿太保、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御史大夫。

部属将士,布列台省,总揽国柄。

八月壬寅,诏加孛罗帖木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太保、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

数月间,诛狎臣秃鲁帖木儿、波迪哇儿祃等,罢三宫不急造作,沙汰宦官,减省钱粮,禁西番僧人佛事。

数遣使请皇太子还朝,使至太原,拘留不报。

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外,日夜谋除内难,承制调遣岭北、甘肃、辽阳、陕西及扩廓帖木儿等军,进讨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怒,出皇后于外,幽置百日。

遣秃坚帖木儿率军讨上都附皇太子者,调也速南御扩廓帖木儿军。

也速次良乡不进,而归永平,遣人西连太原,东连辽阳,军声大振。

孛罗帖木儿患之,遣骁将姚伯颜不花统兵出御,至通州,河溢,营虹桥以待。

也速出其不意,袭而破之,擒姚伯颜,杀之。

孛罗帖木儿大恐,自将出通州,三日大雨而还。

孛罗帖木儿先尝以自疑杀其将保安,既又失姚伯颜,郁郁不乐,乃日与老的沙饮宴,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不测,人皆畏忌。

威顺王子和尚,受帝密旨,与徐士本谋,结勇士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帖古思不花、火儿忽达、洪宝宝等,阴图刺之。

七月乙酉,值秃坚帖木儿遣人来告上都之捷,孛罗帖木儿起入奏,行至延春阁李树下,伯颜达儿自众中奋出,斫孛罗帖木儿,中其脑,上都马及金那海等竞前斫死。

老的沙伤额,趋出,得马,走其家,拥孛罗帖木儿母妻及其子天宝奴北遁。

有旨令民间尽杀其部党。

明日,遣使函孛罗帖木儿首级往太原,诏皇太子还朝。

诸道兵闻诏,罢归。

九月,皇太子朝京师。

十二月,获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皆伏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译文

◎逆臣

铁失在英宗即位之初,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后转为太医院使。不到一个月,又被特别任命为中都威卫指挥使。第二年,改年号为至治,英宗赐予他珍珠燕服。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保留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职位,继续担任太医院使。英宗曾在鹿顶殿对铁失说:“徽政虽然隶属于太皇太后,但朕视之与诸司相同,所有簿书都应让御史检核。”随后又命他统领左右阿速卫。冬十月,英宗亲自祭祀太庙,任命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

第二年冬十月,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脱脱因病向朝廷请假,未得批准就擅自离职,铁失上奏罢免他,杖责六十七下,贬谪到云南。治书侍御史锁南是铁木迭儿的儿子,被罢免为翰林侍讲学士,铁失上奏请求恢复他的职位,英宗没有同意。十二月,铁失以御史大夫、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的身份,兼任广惠司事。

英宗曾对台臣说:“朕深居宫中,臣下的奸贪和民生的疾苦,怎能全面了解,所以用你们为耳目。以前,铁木迭儿贪得无厌,你们却默不作声,他虽然死了,但应该抄没他的家产,以警示后人。”第二年正月,再次命令大夫铁失整顿台纲,诏谕中外。随后御史台请求降旨开放言路,英宗说:“言路何尝不开,但你们选人不当。朕知道以前弹劾的人,大多是因为旧怨,罗织罪名,加以罪责,玷污了他们的名声,终身不得伸冤。监察御史曾推荐八思吉思可以担任大事,不久他就因贪污被处死。像这样,言路选人合适吗?”当时铁木迭儿已死,他的罪恶日益暴露,英宗委任拜住为右丞相,整顿纲纪,修举废坠,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铁失因是奸党,心中不安,暗中图谋不轨。

秋八月癸亥,英宗从上都南返,驻跸南坡。当晚,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中书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的弟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副使阿散、佥书枢密院事章台、卫士秃满,以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律不花、兀鲁思不花等人,以铁失所领的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死右丞相拜住,铁失则直接闯入禁幄,亲手弑杀英宗于卧所。九月四日,晋王即位,铁失及其党羽全部被处死。

孛罗帖木儿是答失八都鲁的儿子。他跟随父亲讨伐贼寇,屡立战功,其事迹见父传。父亲去世后,孛罗帖木儿率兵退驻井陉口。至正十八年正月,朝廷任命他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总领其父原先管辖的诸军。三月,他在卫辉击败刘福通,迫使其撤退,进而攻克濮州。四月,屯兵真定。六月,从武安经由彭城截击沙刘等人,击败了他们。九月,奉命统领诸军夹攻曹州。十月,派遣参政匡福率领苗军从西门进入,孛罗帖木儿自北门进入,四门并进,收复曹州,擒杀伪官武宰相、仇知院,缴获伪印信金牌等物。

十九年二月,经过代州,收编山东溃将孟本周的军队。三月,朝廷诏令孛罗帖木儿移兵至大同,设立大都督兵农司,专门负责屯田,由孛罗帖木儿统领。当月,他率兵到丰州、云内,与关先生交战,关军溃败。当时有个叫杨诚的人占据蔚州,六月,朝廷派遣平章月鲁不花、枢密同知八剌火者,督兵抓捕他,七月,围困其城。不久有旨,命回兵。十一月,再次命令剿捕。二十年正月,孛罗帖木儿追击杨诚至飞狐县东关,杨诚弃军逃跑,孛罗帖木儿收降其溃卒,回驻大同。二月,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三月,奉命讨伐上都的程思忠,军队到达兴和,程思忠溃败。七月,在台州击败田丰的伪将王士诚。朝廷诏令他总领所有达达、汉人诸军,便宜行事。八月,命他守石岭关以北,察罕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南。九月,孛罗帖木儿想得到冀宁,派兵从石岭关直趋围城,三天后,又退屯交城。十月,朝廷诏令孛罗帖木儿守冀宁,派遣保保、殷兴祖、高脱因倍道前往,守军不接纳。察罕帖木儿派锁住、陈秉直率兵来争,孛罗帖木儿的部将脱列伯击败了他们。二十一年正月,朝廷命平章答失帖木儿、参政七十前往劝解,孛罗帖木儿罢兵回镇。九月,命他在保定以东、河间以南屯田。二十二年二月,伪平章左李派遣杨荣祖到大同投降。三月,孛罗帖木儿派遣裨将也速不花等招兵五万,戍守大同。升任孛罗帖木儿为太尉、中书平章,位居第一。张良弼前来接受节制,李思齐派兵在武功攻打张良弼,张良弼设伏大破之。

二十三年十月,孛罗帖木儿再次南侵扩廓帖木儿所守的地盘,占据真定。起初,朝廷罢黜御史大夫老的沙,安置在东胜州,皇帝另派宦官密谕孛罗帖木儿,让他留在军中。皇太子多次派人索要,孛罗帖木儿隐匿不发。二十四年正月,孛罗帖木儿暗中派人杀死其叔父左丞亦只儿不花,假装不知,前去吊唁时不哭。朝廷知道他跋扈,又因隐匿老的沙一事,三月辛卯,诏令罢免孛罗帖木儿的兵权,安置在四川。孛罗帖木儿杀死使者,拒绝接受命令,派遣部将会同秃坚帖木儿率兵犯阙,扬言要索取右丞相搠思监、资正院使朴不花二人。

此前,朝廷设立卫屯田,曾命中书右丞也先不花提督,与秃坚帖木儿的分院地相近,因扰及其亲里,构成嫌隙。也先不花于是诬告秃坚帖木儿诋毁朝政,孛罗帖木儿与秃坚帖木儿关系友好,知道他是被诬陷的,派人说明其无罪。皇太子认为孛罗帖木儿握兵跋扈,现在又与秃坚帖木儿勾结,还隐匿不轨之臣,于是与丞相搠思监商议,请求诏令削去他的官职,分其兵权交给四川省丞相察罕不花统领。孛罗帖木儿认为这不是皇帝的意思,所以不听命,举兵帮助秃坚帖木儿。

四月壬寅,进入居庸关。乙巳,到达清河列营,准备犯阙。皇帝派遣达达国师、蛮子院使前去询问原因,于是命令将搠思监屏退到岭北,将朴不花流放到甘肃,实际上是将他们执送给了孛罗帖木儿。庚戌,秃坚帖木儿从健德门进入,在延春阁见到皇帝,痛哭请罪,皇帝赐宴慰勉,下诏赦免其罪。仍任命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平章,兼知枢密院事,守御大同;任命秃坚

帖木儿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

辛亥年,孛罗帖木儿回到大同,皇太子非常愤怒,再次征召扩廓帖木儿的军队,以保卫京城。

五月,皇帝下诏任命扩廓帖木儿为总兵,调动各路军队分别讨伐大同。

扩廓帖木儿自从他的父亲察罕帖木儿在世时,就与孛罗帖木儿连年互相仇杀,朝廷多次派官员调解讲和,两军已经撤兵,各自守卫自己的地盘。

到了这时,扩廓帖木儿于是大规模发兵,各路军队夹攻大同,调派他的部下锁住守护京城,兵力不足一万,派他的部下青军杨同佥守卫居庸关,扩廓帖木儿亲自率军到太原,调动并指挥各路军队。

七月,孛罗帖木儿率军,与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等人再次侵犯京城,京城震动。

丙戌日,皇太子亲自率军在清河迎战,丞相也速、詹事不兰奚在昌平驻军。

也速的军队士气低落,青军杨同佥在居庸关被杀,不兰奚战败逃走,皇太子也骑马逃回城中。

丁亥夜,锁住胁迫东宫的官员跟随太子逃往太原。

戊子日,孛罗帖木儿的军队到达,驻扎在健德门外,想要追击皇太子,老的沙极力阻止。

三人进入宣文阁拜见皇帝,哭泣着诉说冤屈,皇帝也为之哭泣,于是赐宴。

庚寅日,皇帝任命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

他们的部属将士,遍布朝廷各部门,掌握国家大权。

八月壬寅日,皇帝下诏加封孛罗帖木儿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太保、中书右丞相,节制全国的军队。

几个月内,诛杀了亲近的臣子秃鲁帖木儿、波迪哇儿祃等人,停止了三宫不必要的工程,裁减宦官,节省钱粮,禁止西番僧人进行佛事活动。

多次派使者请求皇太子回朝,使者到了太原,被拘留没有回复。

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外,日夜谋划消除内乱,按照皇帝的旨意调动岭北、甘肃、辽阳、陕西及扩廓帖木儿等军队,进攻讨伐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愤怒,将皇后赶出宫外,幽禁了一百天。

派秃坚帖木儿率军讨伐上都依附皇太子的人,调派也速南下抵御扩廓帖木儿的军队。

也速在良乡停留不前,回到永平,派人向西联络太原,向东联络辽阳,军队声势大振。

孛罗帖木儿对此感到担忧,派勇将姚伯颜不花率军出战,到了通州,河水泛滥,在虹桥扎营等待。

也速出其不意,袭击并击败了姚伯颜不花,擒获了姚伯颜,杀了他。

孛罗帖木儿非常恐惧,亲自率军出通州,三天大雨后返回。

孛罗帖木儿之前因为怀疑而杀了他的将领保安,现在又失去了姚伯颜,郁郁不乐,于是每天与老的沙饮酒作乐,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无常,人们都害怕他。

威顺王的儿子和尚,接受皇帝的密旨,与徐士本谋划,联合勇士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帖古思不花、火儿忽达、洪宝宝等人,暗中计划刺杀他。

七月乙酉日,正值秃坚帖木儿派人来报告上都的胜利,孛罗帖木儿起身入宫奏报,走到延春阁的李树下,伯颜达儿从人群中冲出,砍中孛罗帖木儿的脑袋,上都马和金那海等人争相上前砍死了他。

老的沙额头受伤,急忙逃出,找到马,逃回家中,带着孛罗帖木儿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天宝奴向北逃跑。

皇帝下旨命令民间彻底清除他的党羽。

第二天,派使者带着孛罗帖木儿的首级前往太原,下诏让皇太子回朝。

各路军队听到诏令,撤军返回。

九月,皇太子回到京城朝见皇帝。

十二月,抓获了秃坚帖木儿、老的沙,都被处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注解

铁失:元朝时期的官员,曾任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太医院使等职,后因参与弑君事件被诛。

英宗:元朝皇帝,名硕德八剌,1320年至1323年在位,后被铁失等人弑杀。

拜住:元朝官员,曾任中书左丞相,后被铁失等人杀害。

阿速卫:元朝时期的禁卫军之一,负责皇帝的安全。

孛罗帖木儿: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曾任太保、中书左丞相,掌握大权,后因内乱被杀。

察罕帖木儿: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扩廓帖木儿之父,曾任重要军事职务。

秃坚帖木儿: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曾任御史大夫,与孛罗帖木儿一同掌握大权,后被诛杀。

搠思监:元朝官员,曾任右丞相,因与孛罗帖木儿等人矛盾被罢免。

朴不花:元朝官员,曾任资正院使,因与孛罗帖木儿等人矛盾被流放。

帖木儿:元朝时期的蒙古贵族,曾任中书平章政事,是元朝末年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人物。

扩廓帖木儿: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察罕帖木儿之子,曾任总兵,与孛罗帖木儿长期敌对。

锁住:扩廓帖木儿的部下,负责守护京师。

青军:元朝末年的一支军队,以杨同佥为首,曾参与居庸关的防守。

杨同佥:青军的首领,曾守居庸关,后被杀害。

老的沙: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曾任中书平章政事,与孛罗帖木儿一同掌握大权,后被诛杀。

也速: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曾任丞相,参与对抗孛罗帖木儿的军事行动。

不兰奚: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曾任詹事,参与对抗孛罗帖木儿的军事行动。

姚伯颜不花:孛罗帖木儿的骁将,曾率兵出御,后被也速击败并杀害。

威顺王子和尚: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受皇帝密旨,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行动。

徐士本:元朝末年的蒙古贵族,与威顺王子和尚一同策划刺杀孛罗帖木儿。

上都马: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

金那海: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

伯颜达儿: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最终成功刺杀孛罗帖木儿。

帖古思不花: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

火儿忽达: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

洪宝宝:参与刺杀孛罗帖木儿的勇士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元朝英宗时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特别是铁失、孛罗帖木儿等人在朝廷中的权力斗争及其最终的反叛行为。这些事件反映了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的历史背景。

铁失作为英宗时期的权臣,最初受到皇帝的信任,担任多个重要职务。然而,他最终却参与了弑君事件,显示出元朝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达到了极其激烈的程度。铁失的行为不仅是对皇权的挑战,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混乱。

孛罗帖木儿作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将领,本应成为朝廷的支柱,但他最终却因与朝廷的矛盾激化而选择起兵反抗。这一事件揭示了元朝中后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崛起。孛罗帖木儿的反叛不仅是个人权力的争夺,更是元朝政治体制危机的体现。

本文通过对铁失、孛罗帖木儿等人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元朝中后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元朝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隐患。

从艺术特色上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对人物行为和事件的直接描写,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同时,文中对人物心理和动机的刻画也较为细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这段文字记载了元朝末年的一场重大政治和军事斗争,主要围绕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之间的权力争夺展开。孛罗帖木儿作为元朝末年的权臣,一度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但由于其暴虐无道,最终引发了内乱,导致其被刺杀。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孛罗帖木儿的暴政和荒淫无度,使得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最终导致了其自身的覆灭。这一历史事件也揭示了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蒙古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一系列事件的串联,生动地描绘了孛罗帖木儿的崛起与覆灭。文中对人物的刻画较为简练,但通过具体的行动和事件,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例如,孛罗帖木儿的暴虐、荒淫,以及最终的悲惨结局,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得以体现。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元朝末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之间斗争的详细描述,可以深入了解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蒙古贵族之间的权力争夺。此外,这段文字还反映了元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为研究元朝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元朝末年政治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九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2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