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原文

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

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右丞相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

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首上疏言:“郊庙礼甚缺,天子宜躬祀南郊,殷祭太室。”

继又上疏言:“皇太子天下之本,当简老成重臣为辅导,以成其德。”帝皆嘉纳之。

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

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言入中书,忤议者,迁工部侍郎。

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陛辞,诏谕谆切。

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

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

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

廷议发五省八卫军出戍外镇,月鲁不花疏愿留其兵护本郡,遂兼统黑军数千人及团结西山八十二寨民义军,势大张。

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升中奉大夫,锡上尊四、马百匹,僚佐增秩有差,别降宣敕俾赏有功者。

召还为详定使。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去保定一月而城陷矣。

朝廷以月鲁不花夙负民望,令入城招谕之,抵城,贼坚壁不出,民多窃出谒拜者。

改大都路达鲁花赤。有执政以故中书令耶律楚材先茔地冒奏与蕃僧为业者,月鲁不花格之,卒弗与。

转吏部尚书。会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

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还,迁翰林侍讲学士,俄复为大都路达鲁花赤。

入见帝宣文阁,有旨若曰:“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尔毋峻威,毋弛法,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其即以闻。”

视事之初,帝及皇后、皇太子皆遣使赐之酒。

有权臣以免役事来谒,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

转资善大夫,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

陛辞之日,帝御嘉禧殿慰劳之,且赐以上尊、金币;皇太子亦书“成德诚明”四大字赐之。

月鲁不花乃由海道趋绍兴,为政宽猛不颇。

诏进阶一品为荣禄大夫。

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会张士诚据浙西,僣王号,度弗可与并处,谓侄同寿曰:“吾家世受国恩,恨不能刺贼以报国,矧乃与贼同处邪!”

令同寿具舟载妻子,而匿身木柜中,蔽以藁秸,脱走,至庆元。

士诚部下察知之,遣铁骑百余追至曹娥江,不及而返。

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刺杀首贼。

次子枢密院判官老安、侄百家奴捍敌,亦死之。

同舟死事者八十余人。

事闻,朝廷赠摅忠宣武正宪徇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忠肃。

达礼麻识理

达礼麻识理,字遵道,怯烈台氏。其先北方大族,六世祖始居开平。

父曰阿剌不花,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赵国公,谥襄惠。

达礼麻识理幼颖敏,从师授经史,过目辄领解。

至正五年,经筵选充译史,益自砥砺于学,搢绅先生皆以远大期之。

转补御史台译史,遂除御史台照磨。

十五年,拜监察御史,出佥山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未行,留为詹事院长史。

俄迁工部员外郎,复留为长史。

明年,除中议,寻升参议詹事院事。

十七年,为太子家令。

十八年,历秘书太监、吏部侍郎、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

十九年,除刑部尚书,提调南北兵马司巡绰事。

盗逼畿甸,人心大恐。达礼麻识理能镇之以静,民恃以为安。

二十一年,由中书参议升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

二十三年冬,迁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加荣禄大夫,分司土岭,东镇三州,以督转输。

二十四年,朝廷以前中书平章政事塔失帖木儿来为留守。

时孛罗帖木儿拥兵京师,而皇太子出居于外,达礼麻识理与塔世帖木儿皆以忠义许国,相与结人心以观时变。

未几,改授塔世帖木儿为大司农。

塔世帖木儿谓达礼麻识理曰:“我至京师则制于强臣,未易图也。”因留不行。

适脱吉儿以孛罗帖木儿命屯兵盖里泊,托腹心于宗王也速也不坚,授以金印,俾驻上都之东郊,而以留守善安集兵于瓦吉剌部落。

达礼麻识理遇之有礼,善安辞去。

孛罗帖木儿复调帖木儿、托忽速哥至上都,以守御为名,事益矛盾。

达礼麻识理与之周旋,略无几微见于外,而密遣前宗正紥鲁忽赤月鲁帖木儿潜通音问于罕哈哈剌海行枢密知院益老答儿,请亟调兵南行。

又遣留守司照磨陈恭取兵兴州,访求在闲官吏之有才者,约束东西手八剌哈赤、虎贲司、纠集丁壮苗军,火铳什伍相联,一旦,布列铁幡竿山下,扬言四方勤王之师皆至,帖木儿等大骇,一夕东走,其所将兵尽溃。

由是达礼麻识理增修武备,城守益严。

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冀宁,命立上都分省,达世帖木儿为平章政事,达礼麻识理为右丞,便宜行事,以固护根本。

七月,秃坚帖木儿

用孛罗帖木儿命,以兵犯上都,先遣利用少监帖里哥赤至上都,令广备粮饩,远迓大军。

达礼麻识理开陈大义,戮之于市,民情乃定。

已而秃坚帖木儿帅铁甲马步军蔽野而至,呼声动天。

达礼麻识理饬军士城守,申明逆顺之理以安人心,巡视城壁,昼夜不少息。

夜遣死士缒城而下,焚其攻具,而调副留守秃鲁迷失海牙引兵由小东门出,与之大战卧龙冈,败之。

未几,孛罗帖木儿伏诛,秃坚帖木儿皆奔溃,而上都以安。

拜中书右丞,兼上都留守,提调虎贲司,加光禄大夫,赐黄金系腰,仍命提调东西手八剌哈赤。

既而上都分省罢,遥授中书平章政事、上都留守,位居第一,力辞不允。

明年,召为大宗正府也可紥鲁忽赤。

又明年,拜太子詹事。

奉诏至军中,宣明大义,藩将感悦。

迁翰林学士承旨。

秋,除知枢密院事、大抚军院事。

初,大抚军院之立,皇太子用完者帖木儿、答尔麻、帖林沙、伯颜帖木儿、李国凤等计,专以备御扩廓帖木儿,既而政权不一,事务益乖,各复引去,而达礼麻识理之至,事且无可为者。

达礼麻识理之卒也,先一夕,怯薛官哈剌章者,阿儿剌氏阿鲁图孙也,夜梦太祖召见,语之曰:“我以勤劳取天下,以传于妥欢帖睦尔。而爱猷识理达腊不克肖似,废坏我家法,苟不即收图,天命不可保矣。尔吾功臣之后,且诚实,故召汝语,汝明旦亟以吾言告而主及爱猷识理达腊。汝不以告,吾即殛汝,告而不改,则吾它有处之。达礼麻识理其人庶几识事宜者,然知而不言,将焉用之?吾其先殛之矣。”

明旦,哈剌章入见帝,具以梦告,帝令以告皇太子。

比出,则达礼麻识理已无疾而卒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译文

贼寇必须先解决粮饷问题,因为我不打扰你们,所以命令我再次前来,讨伐贼寇就是为了安定百姓。父老们认为如何?”大家都回答说:“您说得对。”

不到一个月,粮饷问题就解决了。他因母亲去世而丁忧,中书省派人送来丧礼并让他复职,他没有答应。

不久,太师、右丞相脱脱南征,征召他参与军事,负责督运粮饷,粮饷供应顺畅。

他升任吏部郎中,不久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首先上疏说:“郊庙的礼仪非常欠缺,天子应该亲自到南郊祭祀,隆重祭祀太室。”

接着又上疏说:“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该选择老成持重的大臣作为辅导,以培养他的德行。”皇帝都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他升任吏部侍郎,在江浙地区选拔官员,当时人们称赞他公正无私。

当时朝廷有人建议在河间、长芦设立机构建造三百艘海船,月鲁不花立即上书说明这样做不妥。

他的意见被中书省采纳,但得罪了提议的人,被调任工部侍郎。

后来他被派到彰德任职,路过河间时,百姓拦住他拜谢说:“如果没有您的建议,我们百姓早就完了。”

当时朝廷正在重新选拔地方官员,因为保定靠近京城,他被任命为保定路达鲁花赤。他辞别皇帝时,皇帝谆谆告诫他。

保定每年要向新乡运送数十万石粮食,百姓感到非常不便。月鲁不花请求将粮食运到京城仓库,以便利百姓。

不久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保定的父老数百人到朝廷请求让他继续担任地方官以安抚百姓,于是他以尚书的身份继续担任地方官。

当时贼寇北渡黄河,他每天修筑城墙、疏浚壕沟,准备战守工具。

朝廷商议调派五省八卫的军队到外地驻守,月鲁不花上疏请求留下这些军队保护本地,于是他兼统数千黑军和西山八十二寨的民义军,声势大振。

贼寇再次入侵,都被击退,逃走了。

他升任中奉大夫,皇帝赐给他四尊上等酒和一百匹马,他的僚属也各有升迁,另外还颁布诏书让他奖赏有功之人。

他被召回担任详定使。保定百姓不忍心他离开,画了他的像来祭祀他。他离开保定一个月后,保定城就陷落了。

朝廷因为月鲁不花一向深得民心,命令他进城招抚贼寇,他到达城下,贼寇坚守不出,但许多百姓偷偷出来拜见他。

他改任大都路达鲁花赤。有执政官员将已故中书令耶律楚材的祖坟地冒名上奏给蕃僧作为产业,月鲁不花阻止了这件事,最终没有给蕃僧。

他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大盗程思忠占据永平,他的部下雷帖木儿不花假装投降,事情败露后被擒杀,程思忠的防守更加坚固。

皇帝命令月鲁不花去招抚程思忠,大家都觉得此行危险,月鲁不花毅然说:“臣子为君命而死,是分内之事,怎么能先考虑祸福呢!”最终他进城劝降贼寇,贼寇都感动得流泪跪拜投降。

他回来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担任大都路达鲁花赤。

他入宫在宣文阁见皇帝,皇帝下旨说:“朕因为京畿地区的百姓疲惫不堪,特意选你去安抚百姓。你不要过于威严,也不要放松法度,如果有人仗势对你非法干涉,你要立即报告。”

他上任之初,皇帝、皇后和皇太子都派人赐给他酒。

有权臣以免役之事来见他,月鲁不花当面斥责说:“圣训在耳,不敢违背。”

他转任资善大夫,被任命为江南行御史台中丞。

他辞别皇帝时,皇帝在嘉禧殿慰劳他,并赐给他上等酒和金币;皇太子也写了“成德诚明”四个大字赐给他。

月鲁不花从海路前往绍兴,施政宽严得当。

皇帝下诏晋升他为荣禄大夫。

不久他被任命为浙西肃政廉访使。当时张士诚占据浙西,僭称王号,月鲁不花觉得不能与他共处,对侄子同寿说:“我家世代受国恩,恨不能刺杀贼寇以报国,怎么能与贼寇共处呢!”

他让同寿准备船只载着妻子儿女,自己则藏在木柜中,用稻草掩盖,逃脱到庆元。

张士诚的部下发现后,派了一百多骑兵追到曹娥江,没有追上就返回了。

不久他改任山南道廉访使,从海路北上,途中受阻,回到铁山,遇到许多倭寇船只,他与同船的人奋力抵抗,倭寇假装投降,他没有接受。

于是倭寇登上船抓住月鲁不花,命令他跪拜,月鲁不花骂道:“我是朝廷重臣,怎么能向贼寇跪拜!”于是被杀害。

他被杀害时,命令家奴那海刺杀了为首的倭寇。

他的次子枢密院判官老安、侄子百家奴也因抵抗敌人而战死。

同船战死的有八十多人。

朝廷得知后,追赠他为摅忠宣武正宪徇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谥号忠肃。

达礼麻识理

达礼麻识理,字遵道,怯烈台氏。他的祖先是北方大族,六世祖开始居住在开平。

他的父亲叫阿剌不花,曾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赵国公,谥号襄惠。

达礼麻识理自幼聪明,跟随老师学习经史,过目不忘。

至正五年,他被选为经筵译史,更加努力学习,士大夫们都对他寄予厚望。

他转任御史台译史,随后被任命为御史台照磨。

十五年,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出任山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但未上任,留在詹事院担任长史。

不久他升任工部员外郎,再次留在詹事院担任长史。

第二年,他被任命为中议,不久升任参议詹事院事。

十七年,他担任太子家令。

十八年,他历任秘书太监、吏部侍郎、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

十九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负责提调南北兵马司的巡绰事务。

盗贼逼近京畿,人心惶惶。达礼麻识理能够以静制动,百姓依赖他感到安心。

二十一年,他从中书参议升任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

二十三年冬,他升任上都留守,兼任开平府尹,加封荣禄大夫,分管土岭,东镇三州,负责督运粮饷。

二十四年,朝廷任命前中书平章政事塔失帖木儿为上都留守。

当时孛罗帖木儿在京城拥兵自重,皇太子被迫出居外地,达礼麻识理与塔世帖木儿都以忠义报国,共同团结人心以观察时局变化。

不久,塔世帖木儿被改任为大司农。

塔世帖木儿对达礼麻识理说:“我到了京城就会被权臣控制,难以有所作为。”于是留任不上任。

当时脱吉儿奉孛罗帖木儿的命令在盖里泊屯兵,托付心腹于宗王也速也不坚,授予金印,让他驻守上都东郊,而让留守善安在瓦吉剌部落集结兵力。

达礼麻识理对他以礼相待,善安辞别离去。

孛罗帖木儿又调派帖木儿、托忽速哥到上都,以守御为名,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达礼麻识理与他们周旋,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派遣前宗正紥鲁忽赤月鲁帖木儿与罕哈哈剌海行枢密知院益老答儿秘密联系,请求迅速调兵南下。

他又派遣留守司照磨陈恭到兴州调兵,访求有才能的闲散官吏,约束东西手八剌哈赤、虎贲司,纠集丁壮苗军,火铳兵相互配合,一天之内,在铁幡竿山下布阵,扬言四方勤王之师都已到达,帖木儿等人非常惊恐,一夜之间向东逃走,他们的军队全部溃散。

从此达礼麻识理加强武备,城防更加严密。

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冀宁,命令设立上都分省,达世帖木儿为平章政事,达礼麻识理为右丞,便宜行事,以巩固根本。

七月,秃坚帖木儿

根据孛罗帖木儿的命令,率军进攻上都,先派遣利用少监帖里哥赤到上都,命令广泛准备粮草,远迎大军。

达礼麻识理公开陈述大义,将他在市集处决,民众情绪才得以安定。

不久,秃坚帖木儿率领铁甲骑兵和步兵遍布原野而来,呼喊声震动天地。

达礼麻识理整顿士兵守城,明确逆顺之理以安定人心,巡视城墙,昼夜不息。

夜晚派遣敢死队从城墙上垂下,焚烧敌军的攻城器械,同时调遣副留守秃鲁迷失海牙率兵从小东门出击,与敌军在卧龙冈大战,击败了他们。

不久,孛罗帖木儿被处死,秃坚帖木儿等人溃逃,上都得以安定。

被任命为中书右丞,兼任上都留守,管理虎贲司,加封光禄大夫,赐予黄金腰带,并命令管理东西手八剌哈赤。

后来上都分省被撤销,被遥授中书平章政事、上都留守,位居第一,极力推辞未获允许。

第二年,被召为大宗正府也可紥鲁忽赤。

又过了一年,被任命为太子詹事。

奉诏到军中,宣明大义,藩将们感到欣慰。

升迁为翰林学士承旨。

秋天,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大抚军院事。

起初,大抚军院的设立,是皇太子用完者帖木儿、答尔麻、帖林沙、伯颜帖木儿、李国凤等人的计策,专门用来防备扩廓帖木儿,后来政权不统一,事务更加混乱,各自离去,而达礼麻识理到来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达礼麻识理去世的前一晚,怯薛官哈剌章,是阿儿剌氏阿鲁图的孙子,夜里梦见太祖召见他,对他说:“我以勤劳取得天下,传给妥欢帖睦尔。而爱猷识理达腊不能继承我的遗志,破坏了我家的法度,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天命将无法保住。你是我的功臣之后,而且诚实,所以召你来告诉你,你明天一早立即将我的话告诉你的主人和爱猷识理达腊。如果你不告诉,我将立即惩罚你,如果告诉了他们而不改正,我自有办法处理。达礼麻识理这个人或许能识时务,但如果知道而不说,又有什么用呢?我将先惩罚他。”

第二天一早,哈剌章入宫见皇帝,详细报告了梦境,皇帝命令他将梦境告诉皇太子。

等到他出来时,达礼麻识理已经无疾而终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注解

亦怜真班:西夏人,元朝官员,历任多个重要职位,以刚正不阿著称。

廉惠山海牙:元朝官员,布鲁海牙之孙,以廉洁和孝顺闻名,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月鲁不花:蒙古逊都思氏,元朝官员,以文才和政绩著称,曾任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等职。

知枢密院事:元朝的高级军事职位,负责军事决策和指挥。

翰林侍讲学士:古代官职名,负责为皇帝讲解经史,属于翰林院的高级职位。

中奉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高级职位。

同知通政院事:元朝官职,负责协助通政院处理政务。

虎符唐兀亲军都指挥使:元朝官职,负责指挥唐兀亲军,虎符是调兵的凭证。

资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高级职位。

典瑞院使: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典瑞院的事务。

太子家令: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太子的家务。

资政大夫:元朝官职,属于文散官,表示官员的品级。

同知枢密院事:元朝官职,负责协助枢密院处理军事机要事务。

侍御史:元朝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翰林学士承旨:元朝的文官职位,负责起草诏书和参与朝政。

荣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最高荣誉职位之一。

功德使: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功德事务。

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元朝官职,负责陕西行省的政务。

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元朝官职,负责江南行台的监察事务。

光禄大夫:元朝的文官散阶,属于高级官员的荣誉头衔。

御史大夫:元朝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宣政院使: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宣政院的事务。

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元朝官职,负责甘肃行省的政务。

银青荣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最高荣誉职位之一。

提调太医院: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太医院的事务。

金紫光禄大夫:元朝官职,属于文散官,表示官员的品级。

知经筵事:元朝官职,负责为皇帝讲解经史。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指挥使:元朝官职,负责指挥斡罗思扈卫亲军。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元朝官职,负责江浙行省的政务。

湖广行省左丞相:元朝官职,负责湖广行省的政务。

江西行省左丞相:元朝官职,负责江西行省的政务。

推忠佐运正宪秉义同德功臣:元朝封号,表彰功臣的称号。

齐王:元朝封号,表彰功臣的称号。

忠献:元朝谥号,表彰功臣的谥号。

布鲁海牙:元朝官员,廉惠山海牙的祖父。

希宪:元朝官员,廉惠山海牙的从父。

阿鲁浑海牙:元朝官员,廉惠山海牙的父亲。

广德路达鲁花赤:元朝官职,负责广德路的政务。

承事郎:元朝官职,属于文散官,表示官员的品级。

同知顺州事:元朝官职,负责协助顺州的政务。

监察御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纠察不法之事。

都水监:元朝官职,负责管理水利事务。

秘书丞:元朝官职,负责管理秘书监的事务。

会福总管府治中:元朝官职,负责会福总管府的政务。

佥淮东廉访司事:元朝官职,负责淮东廉访司的监察事务。

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元朝官职,负责江浙行省的政务。

佥河东廉访司事:元朝官职,负责河东廉访司的监察事务。

佥河南廉访司事:元朝官职,负责河南廉访司的监察事务。

佥江西廉访司事:元朝官职,负责江西廉访司的监察事务。

江南行御史台经历:元朝官职,负责江南行御史台的监察事务。

都转运使:元朝官职,负责管理转运事务。

侍仪使:元朝官职,负责皇帝的礼仪事务。

崇文太监: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崇文监的事务。

河南行省右丞:元朝官职,负责河南行省的政务。

湖广行省右丞:元朝官职,负责湖广行省的政务。

江西行省右丞:元朝官职,负责江西行省的政务。

本道廉访使:元朝官职,负责本道的监察事务。

佥江浙行枢密院事:元朝官职,负责江浙行枢密院的政务。

福建行省右丞:元朝官职,负责福建行省的政务。

行宣政院使:元朝官职,负责管理行宣政院的事务。

知制诰:元朝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修国史:元朝官职,负责编修国史。

蒙古逊都思氏:蒙古族的一个氏族。

千户:元朝官职,负责管理千户的事务。

韩性先生:元朝学者,月鲁不花的老师。

江浙乡闱:元朝科举考试的考场。

右榜第一:元朝科举考试的成绩排名。

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元朝官职,负责台州路的政务。

孔子庙:祭祀孔子的庙宇。

行都水监:元朝官职,负责管理水利事务。

广东廉访司经历:元朝官职,负责广东廉访司的监察事务。

集贤待制:元朝官职,负责管理集贤院的事务。

吏部员外郎:元朝官职,负责吏部的政务。

江浙籴粟:元朝官职,负责在江浙地区购买粮食。

军饷:军队的粮饷。

江浙:元朝的一个行省,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等地。

父老:指地方上的长者。

天子:指皇帝。

宵衣旰食:形容皇帝勤于政事。

泽不下民:指皇帝的恩泽没有惠及百姓。

盗贼:指叛乱者。

讨:指讨伐叛乱者。

粮饷:指军队所需的粮食和物资供应,古代战争中粮饷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

丁母忧:古代官员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守孝的制度,称为丁忧。丁母忧即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守孝。

中书: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太师: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多为荣誉性职位,象征极高的地位。

右丞相:古代官职名,丞相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右丞相为丞相的副职。

郊庙礼:古代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仪,郊指祭天,庙指祭祖。

南郊: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通常位于都城的南郊。

太室:指太庙中的主殿,用于祭祀祖先。

皇太子:皇帝的长子,通常被立为皇位继承人。

吏部郎中:古代官职名,吏部是负责官员选拔和任免的部门,郎中为中级官员。

达鲁花赤:元代官职名,意为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政务。

黑军:元代的一支精锐军队,以其黑色军服而得名。

详定使:古代官职名,负责审议和制定政策。

大都路达鲁花赤: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大都(今北京)地区的政务。

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元代官职名,负责监察江南地区的官员行为。

廉访使:元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倭贼:指日本海盗,元代时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辽阳地区的政务。

上柱国:古代官职名,属于最高荣誉职位之一,象征极高的地位。

怯烈台氏:元代的一个贵族家族,属于蒙古族。

开平:元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江西地区的政务。

赵国公:古代封爵名,属于公爵,象征极高的地位。

襄惠:谥号,古代对去世的官员或贵族给予的荣誉称号。

经筵:古代皇帝学习经史的场所,也指皇帝与大臣讨论经史的活动。

译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翻译和记录历史事件。

御史台照磨: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詹事院长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太子的事务。

工部员外郎:古代官职名,工部是负责工程建设的部门,员外郎为中级官员。

中议:古代官职名,负责审议政策。

参议詹事院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参与太子事务的审议。

秘书太监: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书和档案。

御史台经历: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中书右司郎中:古代官职名,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右司郎中为中级官员。

刑部尚书:古代官职名,刑部是负责司法和刑罚的部门,尚书为最高长官。

南北兵马司巡绰事: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南北两京的军事事务。

中书参议:古代官职名,负责参与中书省的政务审议。

同知经筵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参与皇帝学习经史的活动。

上都留守: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上都地区的政务。

开平府尹: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开平地区的政务。

大司农: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国家的农业和粮食事务。

孛罗帖木儿:元朝末期的军阀,曾掌握大权,后被诛杀。

宗王:元代对皇室成员的尊称,通常指皇帝的兄弟或儿子。

金印:古代象征权力的印章,通常由皇帝赐予重要官员或将领。

瓦吉剌部落:元代的一个蒙古部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铁幡竿山:元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冀宁:元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上都分省:元代的一个行政机构,负责管理上都地区的政务。

平章政事: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政务。

右丞: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政务。

秃坚帖木儿:元朝末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上都:元朝的陪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元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之一。

达礼麻识理:元朝官员,曾任中书右丞、上都留守等职,以忠诚和军事才能著称。

虎贲司:元朝的军事机构,负责皇帝的护卫和京城的防卫。

八剌哈赤:元朝的军事组织,负责京城的防卫。

大宗正府:元朝的司法机构,负责皇族事务和重大案件的审理。

也可紥鲁忽赤:元朝的官职,负责皇族事务。

太子詹事:元朝的官职,负责太子的教育和事务。

大抚军院:元朝的军事机构,负责军事指挥和防御。

扩廓帖木儿:元朝末期的军阀,曾掌握大权,后被击败。

怯薛官:元朝的官职,负责皇帝的护卫和宫廷事务。

哈剌章:元朝的官员,曾任怯薛官,以忠诚著称。

太祖:指元太祖成吉思汗,元朝的创始人。

妥欢帖睦尔:元朝的皇帝,元顺帝的别名。

爱猷识理达腊:元朝的皇帝,元顺帝的别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评注

亦怜真班是元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官员的忠诚与正直。亦怜真班出身西夏,其父俺伯以忠勤事世祖,为知枢密院事,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亦怜真班性刚正,动有礼法,这种性格使他在官场中屡遭排挤,但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亦怜真班的仕途起伏跌宕,从翰林侍讲学士到同知通政院事,再到虎符唐兀亲军都指挥使,他的职位不断升迁,显示出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然而,伯颜专权擅政时期,亦怜真班因论事不阿而被排挤出朝,甚至其子答里麻被杀,自己被谪置海南。伯颜败后,亦怜真班得以召还朝,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显示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坚韧和不屈。

亦怜真班在任期间,注重选拔廉能之官,整顿风纪,使得一时号称得人。他在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任上,设法弭西羌之寇,民赖以安,立石颂之,显示出他在地方治理上的卓越才能。亦怜真班在经筵进讲时,必详必慎,每读译文,必被嘉纳,显示出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

廉惠山海牙是元朝另一位重要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官员的廉洁和孝顺。廉惠山海牙幼孤,言及父辄泣下,独养母而家日不给,垢衣粝食,不以为耻,显示出他的孝道和廉洁。他在官场上不畏权势,敢于弹劾贪官污吏,显示出他的正直和勇气。

廉惠山海牙在水利工程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疏会通河,堤滦、漆二水,又修京东闸,显示出他在水利工程上的才能。他在山东盐法大坏时,以选除都转运使,曾未期月,用课最,赏赉金币、上尊,显示出他在经济管理上的才能。

月鲁不花是元朝蒙古族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蒙古族官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才能。月鲁不花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显示出他的非凡气质。他在江浙乡闱中居右榜第一,显示出他的文才。他在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任上,首建孔子庙,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显示出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

月鲁不花在水利工程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以行都水监丞召之,比至,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显示出他在水利工程上的才能。他在江浙籴粟时,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显示出他在经济管理上的才能。

总的来说,亦怜真班、廉惠山海牙和月鲁不花是元朝时期的三位重要官员,他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官员的忠诚、正直、廉洁和才能。他们在军事、政治、文化教育和水利工程上的贡献,为元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元代官员月鲁不花和达礼麻识理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动荡时局中的忠诚与智慧。月鲁不花在保定任职期间,面对贼寇的侵扰,他不仅积极备战,还通过合理的政策安抚民心,最终成功抵御了贼寇的进攻。他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甚至在他离开后,百姓还为他绘像祭祀。月鲁不花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达礼麻识理则是一位出身贵族的官员,他在元末动荡的时局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化解了多次危机。尤其是在面对孛罗帖木儿等权臣的威胁时,他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保护了上都的安全。达礼麻识理的事迹展现了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冷静与果断,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元代官员的忠诚与责任感。无论是月鲁不花还是达礼麻识理,他们都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崇高精神。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元代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贼寇的侵扰、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两位官员的形象。尤其是对月鲁不花和达礼麻识理在面对危机时的冷静与果断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文中还通过百姓的反应,进一步烘托了两位官员的功绩和影响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研究元代末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月鲁不花和达礼麻识理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元代末年官员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履行职责,如何应对内忧外患。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元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古文描述了元朝末期的一段历史,主要围绕达礼麻识理在上都的防御和治理展开。达礼麻识理以其忠诚和军事才能,成功抵御了孛罗帖木儿和秃坚帖木儿的进攻,保卫了上都的安全。他的行动不仅稳定了民心,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重用。

文中提到的孛罗帖木儿和秃坚帖木儿是元朝末期的军阀,他们的叛乱反映了当时元朝政局的动荡和中央集权的削弱。达礼麻识理的胜利不仅是对叛乱的镇压,也是对元朝中央权威的维护。

达礼麻识理的官职升迁,如中书右丞、上都留守、虎贲司提调等,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忠诚和能力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也反映了元朝末期对忠诚和才能的重视。

文中还提到了哈剌章的梦境,这一情节增加了文本的神秘色彩。哈剌章梦到太祖成吉思汗的警告,暗示了元朝皇室的危机和天命的不确定性。这一梦境不仅是对达礼麻识理的警示,也是对元朝皇室的警示。

达礼麻识理的突然去世,给这段历史增添了悲剧色彩。他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元朝末期政治动荡的象征。他的忠诚和能力未能挽救元朝的命运,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不可逆转。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描述达礼麻识理的事迹,展现了元朝末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达礼麻识理的忠诚和能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他的去世也预示了元朝的衰落。这段历史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颂,也是对元朝末期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2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