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原文

石抹也先

石抹也先者,辽人也。其先尝从萧后举族入突厥,及后还而族留。至辽为述律氏,号称后族。辽亡,改述律氏为石抹氏。其祖库烈儿,誓不食金禄,率部落远徙。年九十,夜得疾,命家人候日出则以报,及旦,沐浴拜日而卒。父脱罗华察儿,亦不仕。有子五人,也先其仲子也。年十岁,从其父问宗国之所以亡,即大愤曰:“儿能复之。”及长,勇力过人,善骑射,多智略,豪服诸部。金人闻其名,征为奚部长,即让其兄赡德纳曰:“兄姑受之,为保宗族计。”遂深自藏匿,居北野山,射狐鼠而食。闻太祖起朔方,匹马来归。首言:“东京为金开基之地,荡其根本,中原可传檄而定也。”太祖悦,命从太师、国王木华黎取东京。师过临潢,次高州,木华黎令也先率千骑为先锋,也先曰:“兵贵奇胜,何以多为?”谍知金人新易东京留守将至,也先独与数骑邀而杀之,怀其所受诰命,至东京,谓守门者曰:“我新留守也。”入据府中,问吏列兵于城何谓,吏以边备对,也先曰:“吾自朝廷来,中外晏然,奈何欲陈兵以动摇人心乎!”即命撤守备,曰:“寇至在我,无劳尔辈。”是夜,下令易置其将佐部伍。三日,木华黎至,入东京,不费一矢,得地数千里、户十万八千、兵十万、资粮器械山积,降守臣寅答虎等四十七人,定城邑三十二。金人丧其根本之地,始议迁河南。岁乙亥,移师围北京。城久不下,及城破,将屠之。也先曰:“王师拯人水火,彼既降而复屠之,则未下者,人将死守,天下何时定乎!”因以上闻,赦之。授御史大夫,领北京达鲁花赤。时石天应与豪酋数十据兴中府,也先分兵降之,奏以为兴中尹。又命也先副脱忽阑阇里必,监张鲸等军,征燕南未下州郡。至平州,鲸称疾不进,也先执鲸送行在所,帝责之曰:“朕何负汝?”鲸对曰:“臣实病,非敢叛。”帝曰:“今呼汝弟致为质,当活汝。”鲸诺而宵遁,也先追戮之,致已杀使者应其兄矣。致既伏诛,也先籍其私养敢死之士万二千人号黑军者,上于朝。赐虎符,进上将军,以御史大夫提控诸路元帅府事,举辽水之西、滦水之东,悉以付之。后从国王木华黎攻蠡州北城,先登,中石死,时年四十一。子四人:曰查剌,曰咸锡,曰博罗,曰侃。

查剌,亦善射,袭御史大夫,领黑军。戊寅,从木华黎攻平阳、太原、隰、吉、岢岚、关西诸郡,下之。遂攻益都,久不下,及降,众欲屠其城,查剌曰:“杀降不祥,且得空城,将安用之?”由是遂免。己卯,诏以黑军分屯真定、固安、太原、平阳、隰、吉、岢岚诸郡。及南征,尽以黑军为前列,败金将白撒、官奴于河。渡河再战,尽杀之,长驱破汴京,入自仁和门,收图籍而还。帝悉以诸军俘获赐黑军。癸巳,从国王塔思征金帅宣抚万奴于辽东之南京,先登,众军乘之而进,遂克之,王解锦衣以赐。辛丑,太宗嘉其功,授真定、北京两路达鲁花赤。癸卯,卒于柳城,年四十四。子库禄满,袭职。中统三年,从征李璮,中流矢卒。子良辅,袭黑军总管,至元十七年,以功累升昭毅大将军、沿海副都元帅。二十一年,改沿海上副万户。大德十一年,告老。子继祖,袭万户。咸锡之子度剌,攻樊城,战死。赡德纳后亦弃金官来归,为别失八里达鲁花赤,卒。其孙亦剌马丹,仕至辽阳省左丞。亦剌马丹子仓赤,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何伯祥子玮

何伯祥,易州易县人。幼从军于金,从张柔来归。太祖定河朔,惟保定王子昌、信安张进坚守不下。子昌,金骁将也,柔命伯祥取之。兵逼其城,子昌出走,追及之,伯祥执枪驰马,子昌反射之,中手而贯枪,伯祥拔矢弃枪,策马直前,徒手搏之,擒子昌。进闻之,亦遁去。伯祥遂攻西山诸寨,悉平之。后攻汴梁,拔洛阳,围归德,破蔡州,论功居多,授易州等处军民总管。丁酉,从主帅察罕伐宋,伯祥拔三十余栅,获战舰千余艘,又破芭蕉、望乡、大洪、张家等寨,俘获甚众,器械山积。察罕以其功闻,赐锦衣、金甲。壬子,诸军入宋境,察罕自他道遽还,诸军仓皇失措,伯祥曰:“此必为敌所遏,不若出其不意,而遂深入其地,彼不我测,乃可出也。”遂率兵突战,直抵司空寨,疏布营垒,陵高伐木,为攻取势。既夜,命为五营,营火十炬,伏精锐于营侧险要之地。天将明,令士卒速行,而鸣鼓其后。宋兵果来追,伏发,惊骇溃去,追击,大破之,转战百余里,他军不能归者,皆赖以出。帝闻之,赐金二百两。世祖南伐,伯祥参预军事,多所献纳,卒于军。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易国公,谥武昌。子玮。

玮始袭父职,知易州。兄行军千户卒,玮复袭之,镇亳州。从围襄樊,宋将夏贵率舟师来救,玮时建营于城东北,当其冲。贵兵纵火焚北关,遂进逼玮,万户脱因不花等呼玮入城,玮曰:“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何避焉!”乃率其众,誓以死战,开营门,以身先之,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受命伐宋,辟玮为帐前都镇抚。师次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列江上下,玮从元帅阿术,率众先渡,诸军继之,贵复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舟师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佩金虎符。宋既平,进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俄升昭勇大将

军、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使。至元十八年,擢参议中书省事。二十年,擢为江浙按察使。二十二年,改大名路总管。二十八年,迁湖南宣慰使。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时宰执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不从,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御史,以母病辞。七年,授御史中丞,陈当世要务十条,成宗嘉纳之。

京师孔子庙成,玮言:“唐、虞、三代,国都、闾巷莫不有学,今孔庙既成,宜建国学于其侧。”从之。

赛典赤、八都马辛等还自贬所,复相位,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居庙堂。”帝深然之。

监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赃,具服,而哈剌哈孙密结权要,以枉问诬章。玮率台臣入奏,辨论剀切,章遂得释。

九年冬,将有事于南郊,议配享,玮曰:“严父配天,万世不易。”不果行。

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集廷臣议祔庙用摄政事,玮难之,阿忽台变色曰:“中丞谓不可行,独不畏死耶?”众皆危惧,玮从容曰:“死畏不义耳,苟死于义,夫复何畏!”未几,以疾去位。

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职,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能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至大元年,迁太子詹事,兼卫率使。俄拜中书左丞,仍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未几,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调屯田事。帝召至榻前,面谕曰:“汴省事重,屯田久废,卿当为国竭力。”赐黑貂裘一、锦衣二袭。

玮至汴,建诸葛亮祠,立书院,以地三千亩赡之。三年,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李守贤

李守贤,字才叔,大宁义州人也。祖小字放军,尝从金将攻宋淮南,飞石伤髀,录功,赏生口七十。主将分命将校杀所掠俘,苟有失亡者,罪死,放军当杀五百人,皆纵之去。

金大安初,守贤暨兄庭植,弟守正、守忠,从兄伯通、伯温,归款于太师、国王木华黎,入朝太祖于行在所,即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崇义军节度使,守贤授锦州临海军节度观察使,弟守忠为都元帅,守河东。

朝廷以全晋为要害之地,人心危疑未定,非守贤镇抚之不可,乃自锦州迁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既至,河东人皆曰:“吾等可恃以生矣。”

岁戊子,朝于和林,加金紫光禄大夫,知平阳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庚寅,太宗南伐,道平阳,见田野不治,以问守贤,对曰:“民贫窘,乏耕具致然。”诏给牛万头,仍徙关中生口垦地河东。

辛卯,平阳当移粟万石输云中,守贤奏以“百姓疲敝,不任輓载,”帝嘉纳之。

时河中未下,守贤建言,以为将士逗留沮挠,多所伤溺,臣请自北面凿城先登。如其言,城果下,遂构浮桥。明年,蒲津南济潼关。二月,大破赵雄兵于芮城。

时方会师围汴,留守贤屯嵩、汝。金兵十余万,保少室山太平寨,守贤以三千人介其中,度其帅完颜延寿无守御之才,癸巳正月望夕,延寿击球为嬉,守贤潜遣轻捷者数十人,缘崖蚁附以登,杀其守卒,遂大纵兵入,破之,下令禁无抄掠,悉收余众以归。不两旬,连天、交牙、兰若、香炉诸寨,皆望风俱下,守贤未尝妄杀一人。

及攻河南,其渠魁强元帅者,以其众出奔,守贤追及,降之。秦蓝帅王祐,聚众数万,据虢之南山,守贤使人责祐,祐素惮守贤威略,即以所部来附,关东、洛西遂定。

甲午冬十月卒,年四十六。

子彀嗣。岁丁酉,从太师塔海绀卜征蜀汉,有功。明年,攻碉门。又明年,下万州,会战于瞿塘,获战舰千余艘。

辛丑,朝行在所,授河东道行军万户,兼总管。己巳,进兵攻成都,由广元出葭萌,度木瓜坡。蜀之余孽团聚为梗,闻彀至,潜为伏以待。彀谍知之,令众衔枚疾进,出其不意,贼兵败走,长驱至成都,破之。

壬子,袭嘉定。戊午秋,宪宗南伐。己未,入梁州,师次江上,造舟为梁,以通援兵,且断宋人往来之路。会江涨,梁中绝,宋将率舟师万艘逆战,彀以一旅先犯之,诸军继进,遂破之。

明日,帝召谓诸将曰:“汝辈平日自负鸷勇,及临敌,不能为朕立尺寸功。独李彀身犯矢石,摧锋陷阵,视敌篾如。言勇者,如彀乃可耳。”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中统三年,改河东路总管,佩金虎符,移京兆路,加昭勇大将军,未几,转洺磁路。至元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子十一人。伯温,见《忠义传》。

耶律阿海

耶律阿海,辽之故族也。金桓州尹撒八儿之孙,尚书奏事官脱迭儿之子也。阿海天资雄毅,勇略过人,尤善骑射,通诸国语。

金季,选使王可汗,见太祖姿貌异常,因进言:“金国不治戎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帝喜曰:“汝肯臣我,以何为信?”阿海对曰:”愿以子弟为质。”

明年,复出使,与弟秃花俱往,慰劳加厚,遂以秃花为质,直宿卫。阿海得参预机谋,出入战阵,常在左右。

岁壬戌,王可汗叛盟,谋袭太祖。太祖与宗亲大臣同休戚者,饮辨屯河水为盟,阿海兄弟皆预焉。

既败王可汗,金人讶其使久不还,拘家属于瀛。阿海殊不介意,攻战愈厉。帝闻之,妻以贵臣之女,给户,俾食其赋。

癸亥冬,进攻西夏诸国,累有功。丙寅,

帝建龙旂,即大位,敕左帅阇别略地汉南,阿海为先锋。

辛未,破乌沙堡,鏖战宣平,大捷浍河,遂出居庸,耀兵燕北。

癸酉,拔宣德、德兴,乘胜次北口,阇别攻下紫荆关。

阿海奏曰:“好生乃圣人之大德也。兴创之始,愿止杀掠,以应天心。”帝嘉纳焉。

遂分兵略燕南、山东诸郡,还驻燕之近郊。

金主惧,请和,谕其使曰:“阿海妻子,何故拘系弗遣?”即送来归。

师还,出塞。

甲戌,金人走汴,阿海以功拜太师,行中书省事;封秃花为太傅、濮国公,每宴享,必赐坐。

命秃花从木华黎取中原。

阿海从帝攻西域,俘其酋长只阑秃,下蒲华、寻斯干等城,留监寻斯干,专任抚绥之责。

未几,以疾薨于位,年七十三。

至元十年,追封忠武公。

子三人:长忙古台,次绵思哥,次捏儿哥。

忙古台在太祖时,为御史大夫,佩虎符,监战左副元帅官、金紫光禄大夫,管领契丹汉军,守中都,招安水泊等处,卒,无子。

捏儿哥在太祖时,佩虎符,为右丞,行省辽东。

万奴叛,举家遇害。

绵思哥袭太师,监寻斯干城,久之,请还内郡,守中都路也可达鲁花赤,佩虎符,卒。

子二人:买哥,通诸国语,太祖时为奉御,赐只孙服,袭其父中都之职。

时供亿浩繁,屡贷于民,买哥悉以私帑偿之,事闻,赐银万两。

戊午,从攻蜀,师次钓鱼山,卒于军。

妻移剌氏,以哀毁卒,特赠贞静。

子七人:老哥,历提刑按察使,入为中书左丞。

驴马,备宿卫,为必阇亦,仕至右卫亲军都指挥使。

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宴于柳林,命驴马居其父位次,赐只孙服。

二十五年,戍哈丹秃,有战功,以老乞骸骨。

子六人:五台奴,袭职;拔都儿,中书右丞;文谦,兴国路总管;卜花,早卒,蒙古不花,荆湖北道宣慰使;虎都不花,一名文炳,湖州同知;万奴,为人匠副总管。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

祖鼎敬。

父道忠,仕金,为北京留守。

实少孤,依叔父居,气节不凡,家人常入卧内,见一青蛇蜿蜒衣被中,骇而视之,乃实也。

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

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寻以叛伏诛。

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

乃籍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

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

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

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

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诏封木华黎太师、国王,东下齐数郡。

使实帅师四千,取燕南、齐西之地,首击邢州,徇赵郡,取魏邺,下博关,袭曹、濮、恩、德、泰安、济宁,势如破竹。

薄濰州,与木华黎会。

迁兵马都镇抚,从取大同、雁门、石、隰等州,悉平之。

引兵掠太原、平阳、河中、京兆诸城,所向款附。

木华黎录其功,表实为元帅左监军。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

武仙复叛,据邢。

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斩首二百余级。

是夜,仙党遁去。

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

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甲申,孛鲁征西夏,以实分兵攻汴、陈、蔡、唐、邓、许、钧、睢、郑、亳、颍,所至有功,计枭首一千五百余级,俘工匠七百余人。

孛鲁复命驻兵邢州,分织匠五百户,置局课织。

丁亥,赐金虎符,便宜行元帅府事。

邢因武仙之乱,岁屡饥,请移匠局于博,孛鲁从之。

悯其劳瘁,使勿出征,更檄东平严实,与之分治军民事。

博值兵火后,物货不通,实以丝数印置会子,权行一方,民获贸迁之利。

庚寅,有旨收诸将金符。

乙未,孛鲁以实子仲泽为质子。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

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

实叩头谢曰:“小臣被坚执锐,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臣不敢辱命。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

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

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

固辞十余,始可其奏。

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其爵。

更赐白貂帽、减铁系腰、貂衣一袭、弓一、矢百,遣归。

丁巳,卒于博。

子九人,孙十七人。

子崇礼,授应奉翰林文字、从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郝和尚拔都

郝和尚拔都,太原人,以小字行,幼为蒙古兵所掠,在郡王迄忒麾下,长通译语,善骑射。

太祖遣使宋,往返数四,以辩称。

岁戊子,以为九原府主帅,佩金符。

庚寅,率兵南伐,略地潼、陕,有功。

辛卯,授行军千户。

乙未,从皇子南伐,至襄阳,宋兵四十万逆战汉水上。

领先锋数百人,直前冲其阵,宋兵大溃。

丙申,从都元帅塔海

征蜀,下兴元。宋将王连以重兵守剑阁,乃募敢死士十二人,乘夜破关,入蜀,诸城悉下。

明年,取夔府,抵大江,宋兵三十万军于南岸。郝和尚拔都选骁勇九人,乘轻舸先登,横驰阵中,既出复入,宋兵不能支,由是以善战名。

庚子岁,太宗于行在所命解衣数其疮痕二十一,嘉其劳,进拜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易佩金虎符,以兵二万属之,复赐马六骑、金锦弓铠有差。

甲辰,朝定宗于宿瓮都之行宫,赐银万铤,辞以“赏过厚,臣不应独受,臣得效微劳,皆将校协力之功”,遂奏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皆赐之金银符。

戊申,奉诏还治太原,请凡远道租税监课过重者,悉蠲除之。岁饥,出白金六十铤、粟千石、羊数千,以助国用。

己酉,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得以便宜从事,凡四年,壬子三月,卒。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忠定。

子十二人:长天益,佩金符,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次仲威,袭五路万户;紥剌不花,镇蛮都元帅、军民宣慰使;天举,大都路总管,兼府尹;天祐,陕西奥鲁万户;天泽,夔州路总管;天麟,京兆等路诸军奥鲁万户;天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赵瑨

赵瑨,云中蔚州人。父昆,仕金为帅府评事。兄珪,以万户守飞狐城。岁庚午,昆卒,珪辇其母如蠡州,留瑨于飞狐。瑨自幼不羁,闲习武事。癸酉,太祖南伐,先锋至飞狐,城中不知所为。瑨诣县曰:“大兵压境,不降何待!”众从之。

丁丑,太师、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署为百户,从攻蠡州。金兵闭城拒守,国王裨将石抹也先战死,王怒,将屠其城,瑨泣曰:“母与兄在城中,乞以一身赎一城之命。”哀恳切至,国王义而许之。

从攻相州,抵其门,死士突出,瑨直前击之,流矢中鼻侧,镞出脑后,拔矢再战,七日破其城。论功,授冀州行军都元帅,佩金虎符。

瑨让其兄珪,朝廷从之,改授瑨军民总管,稍迁易州达鲁花赤,佩金符。太宗下河南,瑨自易州驰驿输矢二十余万至行在,帝大喜,命权中都省事。

癸巳,赵扬据兴州叛,瑨进军平之,迁中山、真定二路达鲁花赤。中统元年,诏立十道宣慰司,以瑨为顺天宣慰使。至元元年,转淄莱路总管。六年,改太原路总管。十二年,升燕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四年,迁河南道。十六年,致仕。明年卒,年八十。皇庆元年,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谥襄穆。子秉温。

秉温,事世祖潜邸,命受学于太保刘秉忠,从征吐蕃、云南大理。中统初,诏行右三部事。至元七年,创习朝仪,阅试称旨,授尚书礼部侍郎、知侍仪司事。明年,授秘书少监,购求天下秘书。十九年,迁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侍仪司事。《授时历》成,赐钞二百锭,进阶中奉大夫。二十九年,编《国朝集礼》成,帝特命其子慧袭侍仪使。皇庆元年,赠金紫光禄大夫、司徒、云国公,谥文昭。子慧,后仕至昭文馆大学士。

石抹明安

石抹明安,桓州人。性宽厚,不拘小节。为童子时,尝骑杖为马,今群儿前导,行列整肃,无敢喧哗者。父老见而异之,曰:“是儿体貌不凡,进退有度,他日必贵。”

既长,叹曰:“士生于世,当立功名、书竹帛,以传无穷,宁肯碌碌无闻,与草木同腐邪!”

岁壬申,太祖率师攻破金之抚州,将遂南向,金主命招讨纥石烈九斤来援,时明安在其麾下,九斤谓之曰:“汝尝使北方,素识蒙古国主,其往临阵,问以举兵之由,不然即诟之。”明安初如所教,俄策马来降,帝命缚以俟战毕问之。

既败金兵,召明安诘之曰:“尔何以詈我而后降也?”对曰:“臣素有归志,向为九斤所使,恐其见疑,故如所言。不尔,何由瞻奉天颜?”帝善其言,释之,命领蒙古军,抚定云中东西两路。

既而帝欲休兵于北,明安谏曰:“金有天下一十七路,今我所得,惟云中东西两路而已,若置不问,待彼成谋,并力而来,则难敌矣。且山前民庶,久不知兵,今以重兵临之,传檄可定,兵贵神速,岂宜犹豫!”帝从之。

即命明安引兵南进,所至,民皆具箪食壶浆以迎,尽有河北诸郡而还。帝复命明安及三合拔都,将兵由古北口徇景、蓟、檀、顺诸州。诸将议欲屠之,明安奏曰:“此辈当死,今若生之,则彼之未附者,皆闻风而自至矣。”帝从之。

乙亥春正月,取通州,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其众降,明安命复其职,置之麾下,遂驻军于京南建春宫。金御史中丞李英、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兵护军食,以援中都。帝遣右副元帅神撒将四百骑迎战,明安将五百骑继之,遇于永清。将战,命士卒佯败,金兵来追,回击,大破之,死及溺水者甚众,获李英及所佩虎符,得粮千余车。遂招谕永清,不降,拔而屠之。

未几,金将完颜合住、监军阿兴松哥,复以步兵万二千人、粮车五百两援中都。明安复将三千骑往击之,遇于涿州宣封寨,获松哥,合住遁去,尽得其辎重,还屯建春宫。四月,攻万宁宫,克之。取富昌、丰宜二关,攻拔固安县。

初,顺州之破,兵士缚密云主簿完颜寿孙以献,明安释而用之,不久,逸去复来,问其故,对曰:“有老父在城中,恐不能存,谋归,欲得侍养,今已殁,故复来。”明安义而释之。

五月,明安将攻中都,金相完颜复兴饮药死。辛酉,城中官属父老缁素,开门请降,明安谕之曰:

负固不服,以至此极,非汝等罪,守者之责也。”悉令安业,仍以粟赈之,众皆感悦。

明安早从军旅,料敌制胜,算无遗策,虽祁寒盛暑,未尝不与士卒均劳逸,同甘苦。其得金府库珠玉锦绮,明安悉具其数上进,未尝以纤毫为己有。中都既下,加太傅、邵国公,兼管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丙子,以疾卒于燕城,年五十三。

子二人:长咸得不,袭职为燕京行省。次忽笃华,太宗时,为金紫光禄大夫、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兼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

张荣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状貌奇伟。尝从军,为流矢贯訾,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其额而拔之,神色自若。金季,山东群盗蜂起,荣率乡民据济南黉堂岭,众稍盛,遂略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兵至,则清野入山岁丙戌,东平、顺天皆内属,荣遂举其兵与地纳款于按赤台那衍,引见太祖,问以孤军数载,独抗王师之故,对曰:“山东地广人稠,悉为帝有。臣若但有倚恃,亦不款服。”太祖壮之,拊其背曰:“真赛因八都儿也。”授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时贸易用银,民争发墓劫取,荣下令禁绝。庚寅,朝廷集诸侯议取汴,荣请先六军以清跸道,帝嘉之,赐衣三袭,诏位诸侯上。辛卯,军至河上,荣率死士宵济,守者溃。诘旦,敌兵整阵至,荣驰之,望风披靡,夺战船五十艘,麾抵北岸,济师,众军继进,乘胜破张、盘二山寨,俘获万余。大将阿术鲁恐生变,欲尽杀之,荣力争而止。癸巳,汴梁下,从阿术鲁为先锋,攻睢阳,议欲杀俘虏,烹其油以灌城,又力止之。既而城下,荣单骑入城抚其民。甲午,攻沛,沛拒守稍严,其将唆蛾夜来捣营,荣觉之,唆蛾返走,率壮士追杀之,乘胜急攻,城破。就攻徐州,守将国用安引兵突出,荣逆击之,亦破其城,用安赴水死。乙未,拔邳州。丙申,从诸王阔端破宋枣阳、仇城等三县。时河南民北徙至济南,荣下令民间,分屋与地居之,俾得树畜,且课其殿最,旷野辟为乐土。是岁,中书考绩,为天下第一。李璮据益都,私馈以马蹄金,荣曰:“身既许国,何可擅交邻境!”却之。年六十一,乞致仕。后十九年,世祖即位,封济南公,致仕,卒,年八十三。

子七人:长邦杰,袭爵,先卒;邦直,行军万户;邦彦,权济南行省;邦允,知淄州;邦孚,大都督府郎中;邦昌,奥鲁总管;邦宪,淮安路总管。孙四十人,宏,袭邦杰爵,改真定路总管。

刘亨安

刘亨安,其先范阳人,后迁辽东川州。初,国王木华黎经略辽东,兄世英率宗族乡人隶麾下,分兵收燕、赵、云、朔、河东,以功充行军副总管。庚辰,平阳诸郡被兵之余,民物空竭,世英言于王曰:“自古建国,以民为本,今河东杀掠殆尽,异日我师复来,孰给转输?收存恤亡,此其时也。”王善之。以绛州边地,难其人,奏授世英绛州节度使,兼行帅府事。卒于师,无子,国王孛鲁命其族兄德仁袭职。丙戌岁,金将移剌副枢攻绛州,城陷,死之。木华黎承制命亨安领其众,奏赐金虎符,授镇国上将军、绛州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兼观察使。庚寅冬,从王师渡河入关。辛卯春,克凤翔,历秦、陇,屯渭阳。秋,出阶城,沿汉抵邓。壬辰,会大军于钧州,败金人于三峰山。甲午,平蔡。既而宋兵二十万攻汴,将趋洛,都元帅塔察儿俾亨安往拒之。与宋军遇龙门北,遂横槊跃马,奋突而前,众因乘之,宋师奔溃,追击百余里。塔察儿拊其背曰:“真骁将也!”延坐诸将之右,劳赐甚厚。丙申,都元帅塔海征巴蜀,攻散关,破剑门,出奇制胜,战功居多。进围成都,亨安为先锋,大破之于城西,生擒宋将陈侍郎。有乔长官与亨安争功,未几,攻城,乔为炮所伤,亨安负之以出,乔感愧。亨安从军十年,累著勋伐,所获金帛,悉推与将佐,故士卒咸乐为用。癸卯冬十二月卒。子贞,嗣职。孙三人:弘,强,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译文

石抹也先

石抹也先是辽国人。他的祖先曾随萧后全族迁入突厥,后来萧后返回,但族人留在了突厥。到了辽国时,他们被称为述律氏,号称后族。辽国灭亡后,述律氏改姓为石抹氏。他的祖父库烈儿,发誓不吃金朝的俸禄,带领部落远迁。九十岁时,夜里得了病,命令家人等到日出时再报告,到了早晨,他沐浴后拜日而逝。他的父亲脱罗华察儿,也没有做官。有五个儿子,也先是次子。十岁时,他向父亲询问国家灭亡的原因,非常愤怒地说:“我能恢复它。”长大后,他勇力过人,擅长骑射,智谋多端,使各部族都服从他。金朝人听说他的名声,征召他为奚部长,他却让给哥哥赡德纳说:“哥哥暂且接受,为了保全宗族。”于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住在北野山,靠射狐鼠为生。听说太祖在北方起兵,他独自骑马归附。首先说:“东京是金朝的发源地,摧毁它的根本,中原就可以传檄而定。”太祖很高兴,命令他跟随太师、国王木华黎攻取东京。军队经过临潢,驻扎在高州,木华黎命令也先率领一千骑兵为先锋,也先说:“兵贵奇胜,何必人多?”侦察到金朝新换的东京留守即将到来,也先独自与几名骑兵拦截并杀了他,怀揣他所受的诰命,到东京,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新留守。”进入府中,问官吏为什么在城上列兵,官吏回答是为了边防,也先说:“我从朝廷来,内外平安,为什么要陈兵动摇人心呢!”立即命令撤除守备,说:“敌人来了由我负责,不用你们操心。”当晚,下令更换将领和部队。三天后,木华黎到达,进入东京,不费一箭,得到数千里土地、十万八千户、十万士兵、堆积如山的物资,降服了守臣寅答虎等四十七人,平定三十二座城邑。金朝失去了根本之地,开始商议迁都河南。乙亥年,移师包围北京。城久攻不下,城破后,准备屠城。也先说:“王师拯救人民于水火,他们既然投降了还要屠城,那么未攻下的城池,人们会死守,天下何时才能平定呢!”因此上奏,赦免了他们。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兼任北京达鲁花赤。当时石天应与数十名豪酋占据兴中府,也先分兵降服了他们,上奏任命为兴中尹。又命令也先辅佐脱忽阑阇里必,监督张鲸等军队,征讨燕南未下的州郡。到了平州,张鲸称病不前进,也先抓住张鲸送到行在所,皇帝责备他说:“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张鲸回答说:“我确实病了,不敢背叛。”皇帝说:“现在叫你弟弟来做人质,可以饶你一命。”张鲸答应后连夜逃跑,也先追上并杀了他,张鲸的弟弟已经杀了使者响应他哥哥。张鲸的弟弟被处死后,也先登记了他私自养的一万二千名敢死之士,号称黑军,上报朝廷。赐予虎符,晋升为上将军,以御史大夫的身份掌管各路元帅府事务,将辽水以西、滦水以东的地区全部交给他。后来跟随国王木华黎攻打蠡州北城,率先登城,被石头击中而死,时年四十一岁。有四个儿子:查剌、咸锡、博罗、侃。

查剌也擅长射箭,继承了御史大夫的职位,统领黑军。戊寅年,跟随木华黎攻打平阳、太原、隰、吉、岢岚、关西等郡,攻下了它们。接着攻打益都,久攻不下,投降后,众人想屠城,查剌说:“杀降不祥,而且得到空城,有什么用?”因此免于屠城。己卯年,诏令将黑军分驻真定、固安、太原、平阳、隰、吉、岢岚等郡。南征时,全部以黑军为前锋,在河上击败金将白撒、官奴。渡河再战,全部杀死了他们,长驱直入攻破汴京,从仁和门进入,收集图籍后返回。皇帝将各军的俘虏全部赐给黑军。癸巳年,跟随国王塔思征讨金朝宣抚万奴于辽东的南京,率先登城,众军乘势前进,攻下了它,国王脱下锦衣赐给他。辛丑年,太宗嘉奖他的功劳,任命他为真定、北京两路达鲁花赤。癸卯年,在柳城去世,享年四十四岁。儿子库禄满继承了职位。中统三年,跟随征讨李璮,中流箭而死。儿子良辅继承了黑军总管的职位,至元十七年,因功累升至昭毅大将军、沿海副都元帅。二十一年,改任沿海上副万户。大德十一年,告老退休。儿子继祖继承了万户的职位。咸锡的儿子度剌,攻打樊城时战死。赡德纳后来也放弃了金朝的官职来归附,担任别失八里达鲁花赤,去世。他的孙子亦剌马丹,官至辽阳省左丞。亦剌马丹的儿子仓赤,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何伯祥的儿子玮

何伯祥是易州易县人。幼年时在金朝从军,跟随张柔来归附。太祖平定河朔时,只有保定王子昌、信安张进坚守不降。子昌是金朝的骁将,张柔命令伯祥去捉拿他。军队逼近他的城池,子昌逃跑,伯祥追上他,伯祥持枪骑马,子昌反射一箭,射中伯祥的手并贯穿了枪,伯祥拔掉箭扔掉枪,策马直冲,徒手搏斗,擒获了子昌。张进听说后,也逃走了。伯祥于是攻打西山的各个寨子,全部平定。后来攻打汴梁,攻下洛阳,包围归德,攻破蔡州,论功居多,被任命为易州等处军民总管。丁酉年,跟随主帅察罕征讨宋朝,伯祥攻下三十多个寨子,缴获一千多艘战舰,又攻破芭蕉、望乡、大洪、张家等寨,俘虏很多,物资堆积如山。察罕将他的功劳上报,赐予锦衣、金甲。壬子年,各军进入宋朝境内,察罕从另一条路突然返回,各军仓皇失措,伯祥说:“这一定是被敌人阻挡了,不如出其不意,深入敌境,他们无法预料,才能突围。”于是率兵突击,直抵司空寨,布置营垒,砍伐树木,制造攻取的态势。到了晚上,命令分成五营,每营点燃十把火,埋伏精锐在营旁的险要之地。天快亮时,命令士兵快速行军,后面击鼓。宋兵果然来追,伏兵出击,宋兵惊慌溃逃,追击,大败宋兵,转战百余里,其他军队无法返回的,都靠他突围。皇帝听说后,赐予二百两黄金。世祖南征时,伯祥参与军事,多有贡献,在军中去世。追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易国公,谥号武昌。儿子玮。

玮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易州知州。哥哥行军千户去世后,玮又继承了千户的职位,镇守亳州。跟随围攻襄樊,宋将夏贵率领水军来救援,玮当时在城东北建营,正对夏贵的进攻路线。夏贵的军队纵火焚烧北关,逼近玮的营地,万户脱因不花等人叫玮进城,玮说:“建功立业,正是此时,为什么要躲避!”于是率领部下,誓死战斗,打开营门,身先士卒,夏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奉命征讨宋朝,任命玮为帐前都镇抚。军队驻扎在阳罗堡,夏贵率领战舰在江上列阵,玮跟随元帅阿术,率先渡江,各军随后,夏贵再次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领水军在丁家洲抵抗,玮率领勇敢的士兵出战,夺取了一千多艘船,贾似道逃走。被任命为武德将军、管军总管,佩带金虎符。宋朝平定后,晋升为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不久升为昭勇大将

担任军、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使。至元十八年,升任参议中书省事。二十年,升任江浙按察使。二十二年,改任大名路总管。二十八年,调任湖南宣慰使。三十一年,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

当时宰相共有十一人,玮说:“古代只有一位宰相,专门任用贤能,如今宰相人数众多,政令出自多个部门,互相猜忌,请减少宰相人数。”皇帝没有听从,于是玮请求辞职。

大德四年,被任命为侍御史,因母亲生病而辞去职务。七年,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向皇帝陈述了十条当前的重要事务,成宗皇帝欣然采纳。

京师的孔子庙建成后,玮说:“唐、虞、三代时期,国都、街巷都有学校,如今孔庙已经建成,应该在旁边建立国学。”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赛典赤、八都马辛等人从贬谪地返回,重新担任宰相职务,玮说:“奸党不可再任用,应该选择正直的人来担任朝廷要职。”皇帝深以为然。

监察御史郭章弹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贿,哈剌哈孙承认了罪行,但他暗中勾结权贵,诬陷郭章。玮率领御史台官员上奏,言辞恳切地为郭章辩护,最终郭章得以释放。

九年冬天,皇帝准备在南郊举行祭祀,讨论配享的人选,玮说:“严父配天,这是万世不变的道理。”最终没有实行。

成宗皇帝去世后,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意,召集朝廷大臣讨论祔庙和摄政事宜,玮对此表示反对,阿忽台脸色大变,说:“中丞认为不可行,难道不怕死吗?”众人都感到恐惧,玮从容地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于不义,如果死于义,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不久,玮因病辞去职务。

武宗在上都即位,任命玮为太子副詹事,派使者催促他就职,又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务。武宗从上都返回,临朝时问道:“谁是中丞?”玮出列拜见,皇帝说:“朕知道你能以忠直为国,朕若有不足之处,你应当尽力辅佐。”

至大元年,升任太子詹事,兼任卫率使。不久被任命为中书左丞,仍为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务。不久,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带金虎符,负责屯田事务。皇帝召他到床前,当面指示说:“汴省事务繁重,屯田长期荒废,你应当为国尽力。”赐给他一件黑貂裘和两套锦衣。

玮到汴后,修建了诸葛亮祠,建立了书院,并用三千亩土地来供养书院。三年后,改任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去世。追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号文正。

李守贤

李守贤,字才叔,是大宁义州人。他的祖父小名叫放军,曾跟随金将攻打宋的淮南,被飞石击中大腿,因功受赏,得到七十名奴隶。主将命令将校杀死所俘虏的人,如果有逃亡的,将校将被处死,放军本应杀死五百人,但他全部放走了。

金大安初年,李守贤和他的兄长庭植,弟弟守正、守忠,堂兄伯通、伯温,归顺了太师、国王木华黎,入朝拜见太祖,太祖立即任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崇义军节度使,守贤被任命为锦州临海军节度观察使,弟弟守忠为都元帅,守卫河东。

朝廷认为全晋是战略要地,人心不稳,必须由守贤来镇抚,于是将他从锦州调任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守贤到任后,河东人都说:“我们可以依靠他活下去了。”

戊子年,守贤到和林朝见皇帝,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担任平阳府知府,兼任本路兵马都总管。庚寅年,太宗南征,路过平阳,看到田野荒芜,问守贤原因,守贤回答说:“百姓贫困,缺乏耕具所致。”皇帝下令赐给一万头牛,并将关中的奴隶迁到河东开垦土地。

辛卯年,平阳需要运送一万石粮食到云中,守贤上奏说:“百姓疲惫,无法承担运输任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河中尚未攻下,守贤建议说,将士们拖延不前,导致许多伤亡,他请求从北面凿城先登。按照他的建议,城池果然被攻下,随后修建了浮桥。第二年,蒲津南渡潼关。二月,在芮城大败赵雄的军队。

当时正会师围攻汴京,守贤驻扎在嵩、汝一带。金兵十余万,据守少室山太平寨,守贤率领三千人夹在其中,判断其主帅完颜延寿没有守御的才能,癸巳年正月十五晚上,延寿正在击球取乐,守贤暗中派遣数十名轻捷的士兵,沿着悬崖攀爬而上,杀死了守军,随后大举进攻,攻破了太平寨,下令禁止抢掠,收编了剩余的士兵。不到二十天,连天、交牙、兰若、香炉等寨都望风而降,守贤没有妄杀一人。

在攻打河南时,敌军的首领强元帅率领部下逃跑,守贤追上并降服了他。秦蓝的统帅王祐,聚集了数万人,占据虢的南山,守贤派人责备王祐,王祐一向畏惧守贤的威略,立即率部归附,关东、洛西于是平定。

甲午年冬十月,守贤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他的儿子李彀继承了他的职位。丁酉年,李彀跟随太师塔海绀卜征讨蜀汉,立下战功。第二年,攻打碉门。又过了一年,攻下万州,在瞿塘会战,缴获了千余艘战舰。

辛丑年,李彀到行在所朝见皇帝,被任命为河东道行军万户,兼任总管。己巳年,进军攻打成都,从广元出发,经过葭萌,渡过木瓜坡。蜀地的残余势力聚集在一起,听说李彀来了,暗中设下埋伏。李彀得知后,命令士兵衔枚疾进,出其不意,敌军败退,李彀长驱直入,攻破了成都。

壬子年,袭击嘉定。戊午年秋天,宪宗南征。己未年,进入梁州,军队驻扎在江边,建造浮桥,以便援兵通过,并切断宋人的往来路线。恰逢江水上涨,浮桥中断,宋将率领万艘战船逆流而上,李彀率领一支军队率先迎战,其他军队随后跟进,最终击败了宋军。

第二天,皇帝召见诸将说:“你们平时自诩勇猛,但临敌时却不能为朕立下寸功。只有李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视敌人如无物。说到勇敢,只有李彀才配得上。”赐给他二百五十两白金。

中统三年,李彀改任河东路总管,佩带金虎符,调任京兆路,加封昭勇大将军,不久,调任洺磁路。至元七年正月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有十一个儿子。伯温的事迹见《忠义传》。

耶律阿海

耶律阿海是辽国的旧族。他是金桓州尹撒八儿的孙子,尚书奏事官脱迭儿的儿子。阿海天资雄毅,勇略过人,尤其擅长骑射,通晓多种语言。

金朝末年,阿海被选为使者去见王可汗,见到太祖的非凡相貌,便进言说:“金国不修武备,风俗日益奢侈,灭亡指日可待。”太祖高兴地说:“你愿意臣服于我,用什么作为信物?”阿海回答说:“我愿意以子弟为人质。”

第二年,阿海再次出使,与弟弟秃花一同前往,受到厚待,于是以秃花为人质,担任宿卫。阿海得以参与机谋,出入战阵,常在太祖左右。

壬戌年,王可汗背叛盟约,密谋袭击太祖。太祖与宗亲大臣共同盟誓,阿海兄弟也参与了。

击败王可汗后,金人惊讶于他们的使者久未返回,便拘押了他们的家属。阿海毫不在意,反而更加勇猛地作战。太祖听说后,将贵臣的女儿嫁给他,赐予他土地,让他享受赋税。

癸亥年冬天,阿海进攻西夏诸国,屡立战功。丙寅年,

皇帝建立了龙旗,登上了皇位,命令左帅阇别去攻占汉南地区,阿海担任先锋。

辛未年,攻破了乌沙堡,在宣平激战,在浍河取得大捷,然后从居庸关出发,炫耀武力于燕北。

癸酉年,攻下了宣德、德兴,乘胜追击到北口,阇别攻下了紫荆关。

阿海上奏说:“爱护生命是圣人的大德。在创业之初,希望停止杀戮和掠夺,以顺应天意。”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分兵攻占燕南、山东各郡,然后返回驻扎在燕地的近郊。

金国君主害怕了,请求和谈,皇帝告诉他的使者说:“阿海的妻子,为什么被拘禁不送回来?”随即送回来。

军队返回,出塞。

甲戌年,金人逃到汴京,阿海因功被封为太师,行中书省事;封秃花为太傅、濮国公,每次宴会,必定赐座。

命令秃花跟随木华黎攻取中原。

阿海跟随皇帝攻打西域,俘虏了酋长只阑秃,攻下了蒲华、寻斯干等城,留在寻斯干监守,专门负责安抚的责任。

不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至元十年,追封为忠武公。

有三个儿子:长子忙古台,次子绵思哥,三子捏儿哥。

忙古台在太祖时,担任御史大夫,佩戴虎符,监战左副元帅官、金紫光禄大夫,管理契丹汉军,守卫中都,招安水泊等地,去世后没有儿子。

捏儿哥在太祖时,佩戴虎符,担任右丞,行省辽东。

万奴叛乱,全家遇害。

绵思哥继承了太师职位,监守寻斯干城,很久以后,请求返回内地,守卫中都路也可达鲁花赤,佩戴虎符,去世。

有两个儿子:买哥,通晓多种语言,太祖时担任奉御,赐予只孙服,继承了他父亲在中都的职位。

当时供应浩繁,多次向百姓借贷,买哥用自己的私财偿还,事情传开后,赐予银万两。

戊午年,跟随攻打蜀地,军队驻扎在钓鱼山,去世于军中。

妻子移剌氏,因哀伤过度去世,特赠贞静。

有七个儿子:老哥,历任提刑按察使,进入中书省担任左丞。

驴马,担任宿卫,为必阇亦,官至右卫亲军都指挥使。

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在柳林设宴,命令驴马坐在他父亲的位次,赐予只孙服。

二十五年,戍守哈丹秃,有战功,因年老请求退休。

有六个儿子:五台奴,继承职位;拔都儿,中书右丞;文谦,兴国路总管;卜花,早逝,蒙古不花,荆湖北道宣慰使;虎都不花,又名文炳,湖州同知;万奴,为人匠副总管。

何实

何实,字诚卿,祖先是北京人,曾祖抟霄,富有,喜欢施舍,乡里称他为善人。

祖父鼎敬。

父亲道忠,在金国任职,担任北京留守。

何实年少时孤苦,依靠叔父生活,气节不凡,家人常进入他的卧室,看到一条青蛇在衣被中蜿蜒,惊讶地看,原来是何实。

长大后,通晓多种语言,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的百姓,仰慕他的雄略,都归心于他。

乙亥年,中原盗贼兴起。

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派遣使者向太祖投降,不久因叛乱被处死。

张鲸的弟弟张致,起初与何实谋划叛乱,何实厉声叱责说:“天命在北方,你们恣意妄为,只会自取灭亡!”

于是登记户口一万,招募士兵三千,丙子年春天,前来归顺。

大将木华黎与他讨论军事,奇谋百出。

拍着大腿高兴地跳跃,大加赞赏,于是引见给太祖,献上军民的数量。

皇帝非常高兴,赐予鞘剑一把,命令他跟随木华黎担任前锋。

当时张致再次占据锦州,何实与贼军在神水县相遇,挺身陷阵,殊死战斗,杀死三百多人,缴获战马兵器很多,木华黎上奏赐予鞍马弓箭以激励他。

因功,担任帐前军马都弹压。

诏令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东下齐数郡。

命令何实率领四千军队,攻取燕南、齐西之地,首先攻打邢州,攻占赵郡,夺取魏邺,攻下博关,袭击曹、濮、恩、德、泰安、济宁,势如破竹。

逼近濰州,与木华黎会合。

升任兵马都镇抚,跟随攻取大同、雁门、石、隰等州,全部平定。

率领军队攻掠太原、平阳、河中、京兆等城,所到之处都归附。

木华黎记录他的功劳,上表推荐何实为元帅左监军。

癸未年,木华黎去世,儿子孛鲁继位。

武仙再次叛乱,占据邢州。

何实率领五千军队包围他,建立云梯,率先登上城墙,横槊突击,城破,武仙逃走,追击四十里,大破敌军,斩首二百多级。

当晚,武仙的党羽逃走。

何实下令,敢有擅自掠夺者斩首,军中肃然,百姓安居。

孛鲁命令他戍守邢州,多有善政,邢州百姓敬之如神明。

甲申年,孛鲁征讨西夏,命令何实分兵攻打汴、陈、蔡、唐、邓、许、钧、睢、郑、亳、颍,所到之处都有功绩,共计斩首一千五百多级,俘虏工匠七百多人。

孛鲁再次命令他驻兵邢州,分派织匠五百户,设立织局。

丁亥年,赐予金虎符,便宜行元帅府事。

邢州因武仙之乱,连年饥荒,请求将织局迁移到博州,孛鲁同意了。

怜悯他的劳苦,命令他不要出征,另发檄文给东平严实,与他分治军民事务。

博州在兵火之后,物资不通,何实用丝数印置会子,权行一方,百姓获得贸易之利。

庚寅年,有旨收回诸将的金符。

乙未年,孛鲁以何实的儿子仲泽为人质。

丁酉年,太宗多次召见他,何实进贡金币纹绮三篚。

在陵州,遇到盗贼,何实与左右射杀二十多人,生擒十多人。

朝见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询问遇到盗贼的原因,命令所获的盗贼不要杀,仍然赐给何实。

当天,赐座,与他讨论军中故事,良久,说:“思念你效力多年,朕想任命你为征行元帅,以后当重任。”

何实叩头谢恩说:“小臣披坚执锐,从事战争二十多年,身中十余枪,右臂不能举起,已经是废人了。臣不敢辱命。愿辞去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每年献上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

皇帝默然不悦,命令他射箭以观察他的强弱,何实不能射。

命令他进入宿卫,秘密派人观察他,何实的右臂果然不能举起。

坚决辞谢十余次,皇帝才同意他的请求。

于是赐宴,取金符亲自赐给他,授予汉字宣命,充任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袭爵位。

另赐白貂帽、减铁系腰、貂衣一袭、弓一、矢百,送他回家。

丁巳年,在博州去世。

有九个儿子,十七个孙子。

儿子崇礼,授应奉翰林文字、从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郝和尚拔都

郝和尚拔都,太原人,以小字行,幼年被蒙古兵掳走,在郡王迄忒麾下,长大后通晓翻译语言,善骑射。

太祖派遣使者到宋朝,往返多次,以辩才著称。

戊子年,任命为九原府主帅,佩戴金符。

庚寅年,率兵南伐,攻占潼、陕,有功。

辛卯年,授行军千户。

乙未年,跟随皇子南伐,到达襄阳,宋兵四十万在汉水上迎战。

率领先锋数百人,直冲敌阵,宋兵大溃。

丙申年,跟随都元帅塔海

征讨蜀地,攻下兴元。宋朝将领王连率领重兵守卫剑阁,于是招募了十二名敢死之士,趁夜攻破关口,进入蜀地,各城相继被攻下。

第二年,攻取夔府,抵达大江,宋朝三十万军队驻扎在南岸。郝和尚拔都挑选了九名勇猛的士兵,乘坐轻舟率先登岸,横冲直撞于敌阵中,反复进出,宋朝军队无法抵挡,因此以善战闻名。

庚子年,太宗在行在所命令他脱下衣服,数出他身上的二十一处伤疤,嘉奖他的功劳,晋升他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改佩金虎符,统领两万士兵,还赐予他六匹马、金锦弓铠等物品。

甲辰年,朝见定宗于宿瓮都的行宫,赐予他万铤白银,他推辞说:“赏赐过于丰厚,臣不应独自接受,臣能尽微薄之力,都是将校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于是上奏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都赐予他们金银符。

戊申年,奉诏返回治理太原,请求免除所有远道租税和过重的监课。遇到饥荒,他拿出六十铤白金、千石粟米、数千只羊,以资助国家用度。

己酉年,将万户府升为河东北路行省,得以自主行事,共四年,壬子年三月去世。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号忠定。

他有十二个儿子:长子天益,佩金符,任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次子仲威,继承五路万户;紥剌不花,任镇蛮都元帅、军民宣慰使;天举,任大都路总管,兼任府尹;天祐,任陕西奥鲁万户;天泽,任夔州路总管;天麟,任京兆等路诸军奥鲁万户;天挺,任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赵瑨

赵瑨,云中蔚州人。父亲赵昆,曾在金朝任帅府评事。兄长赵珪,以万户身份守卫飞狐城。庚午年,赵昆去世,赵珪带着母亲前往蠡州,留下赵瑨在飞狐。赵瑨自幼不受拘束,闲暇时习武。癸酉年,太祖南征,先锋到达飞狐,城中人不知所措。赵瑨到县衙说:“大军压境,不投降还等什么!”众人听从了他的建议。

丁丑年,太师、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任命他为百户,随军攻打蠡州。金兵闭城坚守,国王的副将石抹也先战死,国王大怒,准备屠城,赵瑨哭着说:“我的母亲和兄长在城中,请求以我一人的性命换取全城人的性命。”哀恳切至,国王感其义而答应了他。

随军攻打相州,抵达城门时,死士突然冲出,赵瑨直冲上前迎击,流箭射中他的鼻侧,箭头从脑后穿出,他拔出箭继续战斗,七天后攻破城池。论功行赏,他被授予冀州行军都元帅,佩金虎符。

赵瑨将职位让给兄长赵珪,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改任他为军民总管,后升任易州达鲁花赤,佩金符。太宗攻下河南,赵瑨从易州驰驿运送二十余万支箭到行在所,皇帝大喜,任命他暂代中都省事。

癸巳年,赵扬占据兴州叛乱,赵瑨率军平定,升任中山、真定二路达鲁花赤。中统元年,朝廷设立十道宣慰司,任命赵瑨为顺天宣慰使。至元元年,调任淄莱路总管。六年,改任太原路总管。十二年,升任燕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四年,调任河南道。十六年,退休。次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庆元年,追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谥号襄穆。儿子赵秉温。

赵秉温,侍奉世祖于潜邸,受命跟随太保刘秉忠学习,随军征讨吐蕃、云南大理。中统初年,朝廷任命他行右三部事。至元七年,创制朝仪,经过测试符合旨意,被授予尚书礼部侍郎、知侍仪司事。次年,任秘书少监,负责搜求天下秘书。十九年,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侍仪司事。《授时历》完成后,赐予他二百锭钞,晋升为中奉大夫。二十九年,编撰《国朝集礼》完成,皇帝特命其子赵慧继承侍仪使职位。皇庆元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司徒、云国公,谥号文昭。儿子赵慧,后来官至昭文馆大学士。

石抹明安

石抹明安,桓州人。性格宽厚,不拘小节。小时候,曾骑杖为马,让一群小孩在前面引导,队伍整齐肃静,无人敢喧哗。父老们见了都感到惊奇,说:“这孩子体貌不凡,进退有度,将来必定显贵。”

长大后,他感叹道:“士人生于世间,应当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传于后世,怎能碌碌无为,与草木同朽呢!”

壬申年,太祖率军攻破金朝的抚州,准备继续南下,金朝皇帝命令招讨使纥石烈九斤前来支援,当时明安在其麾下,九斤对他说:“你曾出使北方,熟悉蒙古国主,你去阵前,问他为何举兵,否则就骂他。”明安起初按他的指示行事,随后策马投降,皇帝命令将他绑起来,等战斗结束后再问话。

击败金兵后,皇帝召见明安责问:“你为何先骂我而后投降?”明安回答:“臣一直有归顺之心,之前是受九斤指使,怕他怀疑,所以按他说的做。否则,怎能有机会见到陛下?”皇帝赞赏他的回答,释放了他,任命他统领蒙古军,安抚平定云中东西两路。

后来皇帝想在北边休兵,明安劝谏说:“金朝有天下十七路,如今我们只得到云中东西两路,如果置之不理,等他们谋划好,合力来攻,我们就难以抵挡了。而且山前的百姓久不经战事,如今以重兵压境,传檄可定,兵贵神速,怎能犹豫!”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于是命令明安率军南进,所到之处,百姓都带着食物和酒水迎接,很快占领了河北诸郡后返回。皇帝又命令明安和三合拔都率军从古北口进攻景、蓟、檀、顺等州。诸将商议要屠城,明安上奏说:“这些人本该处死,但如果饶恕他们,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就会闻风而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乙亥年春正月,攻取通州,金朝右副元帅蒲察七斤率众投降,明安命令恢复他的职位,将他安置在自己麾下,随后驻军于京南建春宫。金朝御史中丞李英、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率军护送军粮,支援中都。皇帝派右副元帅神撒率领四百骑兵迎战,明安率五百骑兵随后,两军在永清相遇。即将开战时,明安命令士兵假装败退,金兵追击,明安回军反击,大败金兵,死伤和溺水者众多,俘获李英及其虎符,缴获千余车粮食。随后招降永清,未果,攻破城池并屠城。

不久,金朝将领完颜合住、监军阿兴松哥率步兵一万二千人、粮车五百辆支援中都。明安再次率三千骑兵迎击,在涿州宣封寨相遇,俘获松哥,合住逃走,缴获全部辎重,返回建春宫驻扎。四月,攻占万宁宫。夺取富昌、丰宜二关,攻破固安县。

当初,顺州被攻破时,士兵绑缚密云主簿完颜寿孙献上,明安释放并任用他,不久,寿孙逃走后又回来,明安问他原因,他回答:“有老父在城中,担心他无法生存,想回去侍养,如今老父已去世,所以又回来了。”明安感其孝义,再次释放了他。

五月,明安准备攻打中都,金朝宰相完颜复兴服毒自尽。辛酉日,城中官员、父老、僧俗等人开门请降,明安对他们说:

坚持抵抗不屈服,以至于到了这种极端的地步,不是你们的罪过,而是守城者的责任。”于是命令他们安心从事原来的职业,并且用粮食救济他们,大家都感到高兴。

明安早年从军,预料敌人,制定胜利的策略,计算没有遗漏,即使在严寒酷暑,也未曾不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他得到的金库中的珠宝玉器锦绣,明安都详细地列出数目上缴,从未有丝毫据为己有。中都攻下后,他被加封为太傅、邵国公,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丙子年,因病在燕城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有两个儿子:长子咸得不,继承职位为燕京行省。次子忽笃华,太宗时期,担任金紫光禄大夫、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

张荣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相貌奇特伟岸。曾经从军,被流箭射中脸颊,拔不出来,让人用脚抵住他的额头才拔出来,神色自如。金朝末年,山东群盗蜂起,张荣率领乡民占据济南黉堂岭,人数逐渐增多,于是攻占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等地,有敌人来犯时,就清野入山。丙戌年,东平、顺天都归附,张荣于是率领他的军队和土地向按赤台那衍投降,被引见给太祖,太祖问他孤军奋战多年,独自抵抗王师的原因,他回答说:“山东地广人多,都是皇帝的。臣如果有依靠,也不会投降。”太祖赞赏他,拍着他的背说:“真是赛因八都儿啊。”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任兵马都元帅,掌管济南府事务。当时贸易用银,百姓争相挖掘坟墓劫取,张荣下令禁止。庚寅年,朝廷召集诸侯商议攻取汴京,张荣请求先率领六军清理道路,皇帝赞赏他,赐给他三套衣服,诏令他的地位在诸侯之上。辛卯年,军队到达河边,张荣率领敢死队夜间渡河,守军溃败。第二天早晨,敌军整队到来,张荣冲向他们,敌军望风而逃,夺取了五十艘战船,指挥军队抵达北岸,渡河,众军继续前进,乘胜攻破了张、盘二山寨,俘虏了一万多人。大将阿术鲁担心生变,想全部杀掉他们,张荣极力阻止。癸巳年,汴梁攻下,跟随阿术鲁为先锋,攻打睢阳,有人提议杀掉俘虏,用他们的油灌城,张荣又极力阻止。不久城破,张荣单骑入城安抚百姓。甲午年,攻打沛县,沛县防守稍严,其将领唆蛾夜间来偷袭营寨,张荣察觉,唆蛾逃走,张荣率领壮士追杀他,乘胜急攻,城破。接着攻打徐州,守将国用安率兵突围,张荣迎击,也攻破了城池,国用安投水而死。乙未年,攻下邳州。丙申年,跟随诸王阔端攻破宋的枣阳、仇城等三县。当时河南百姓北迁到济南,张荣下令民间,分给他们房屋和土地居住,使他们能够种植和畜牧,并且考核他们的成绩,将荒野开辟为乐土。这一年,中书考核政绩,张荣为天下第一。李璮占据益都,私下赠送他马蹄金,张荣说:“我既然已经效忠国家,怎么可以擅自与邻境交往!”拒绝了。六十一岁时,请求退休。十九年后,世祖即位,封他为济南公,退休,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有七个儿子:长子邦杰,继承爵位,先去世;邦直,担任行军万户;邦彦,代理济南行省;邦允,掌管淄州;邦孚,担任大都督府郎中;邦昌,担任奥鲁总管;邦宪,担任淮安路总管。有四十个孙子,宏,继承邦杰的爵位,改任真定路总管。

刘亨安

刘亨安,祖先是范阳人,后来迁到辽东川州。起初,国王木华黎经略辽东,他的哥哥世英率领宗族乡人隶属于他的麾下,分兵收复燕、赵、云、朔、河东,因功担任行军副总管。庚辰年,平阳各郡在战乱之后,百姓物资匮乏,世英对国王说:“自古以来建国,以民为本,现在河东几乎被杀掠殆尽,将来我们军队再来,谁来提供运输?现在正是收存恤亡的时候。”国王认为他说得对。因为绛州是边地,难以找到合适的人,于是上奏任命世英为绛州节度使,兼任行帅府事。世英在军中去世,没有儿子,国王孛鲁命令他的族兄德仁继承职位。丙戌年,金将移剌副枢攻打绛州,城陷,世英战死。木华黎承制命令亨安统领他的军队,上奏赐予金虎符,任命为镇国上将军、绛州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兼任观察使。庚寅年冬天,跟随王师渡河入关。辛卯年春天,攻克凤翔,经过秦、陇,驻扎在渭阳。秋天,从阶城出发,沿汉水到达邓州。壬辰年,在钧州与大军会合,在三峰山打败金人。甲午年,平定蔡州。不久,宋军二十万攻打汴京,准备进攻洛阳,都元帅塔察儿命令亨安前去抵挡。与宋军在龙门北相遇,于是横槊跃马,奋勇冲向前,众军乘势而上,宋军溃败,追击了一百多里。塔察儿拍着他的背说:“真是骁将啊!”让他坐在诸将的右边,赏赐丰厚。丙申年,都元帅塔海征讨巴蜀,攻打散关,攻破剑门,出奇制胜,战功居多。进围成都,亨安为先锋,在城西大破宋军,生擒宋将陈侍郎。有乔长官与亨安争功,不久,攻城时,乔被炮击伤,亨安背他出来,乔感到惭愧。亨安从军十年,屡立战功,所获得的金帛,都推让给将佐,因此士兵们都乐意为他效力。癸卯年冬十二月去世。儿子贞,继承职位。有三个孙子:弘,强,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注解

石抹也先:辽人,其家族曾随萧后入突厥,后改姓石抹。石抹也先以勇力和智略著称,归附成吉思汗后,参与多次战役,为蒙古帝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述律氏:辽朝皇后的家族姓氏,后改为石抹氏。

库烈儿:石抹也先的祖父,誓不食金禄,率部落远徙,表现出对金朝的抵抗态度。

脱罗华察儿:石抹也先的父亲,亦不仕金朝,表现出家族对金朝的抵抗传统。

木华黎:古代将领名,成吉思汗的重要将领。

东京:金朝的重要城市,今辽宁省辽阳市,石抹也先曾在此地智取金军。

黑军:石抹也先所率领的敢死之士,后成为蒙古帝国的重要军事力量。

查剌:石抹也先的长子,继承父职,率领黑军参与多次战役,表现出色。

何伯祥:易州易县人,原为金朝将领,后归附成吉思汗,参与多次战役,功勋卓著。

张柔:蒙古帝国的重要将领,何伯祥曾随其归附成吉思汗。

察罕:蒙古帝国的重要将领,何伯祥曾随其伐宋,表现出色。

玮:何伯祥之子,继承父职,参与蒙古帝国对南宋的战争,表现出色。

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公元1281年。

江浙按察使:元朝时期,江浙地区的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大名路总管:元朝时期,大名地区的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湖南宣慰使:元朝时期,湖南地区的行政长官,负责安抚和管理地方事务。

中书参知政事:元朝时期,中书省的高级官员,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

大德四年:元成宗铁穆耳的年号,公元1300年。

侍御史:元朝时期,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御史中丞:元朝时期,御史台的高级官员,负责监察和弹劾官员。

成宗:元成宗铁穆耳,元朝的第二位皇帝。

赛典赤:元朝时期的官员,曾因政治斗争被贬。

八都马辛:元朝时期的官员,曾因政治斗争被贬。

监察御史:元朝时期,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哈剌哈孙:元朝时期的官员,因受贿被弹劾。

南郊:古代皇帝在城南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

配享:古代祭祀时,将功臣或先贤的神位配享于祭祀场所。

成宗崩:元成宗铁穆耳去世。

丞相阿忽台:元朝时期的丞相,曾参与政治斗争。

祔庙:古代皇帝去世后,将其神位安放在宗庙中。

摄政事:古代皇帝去世后,由大臣代理朝政。

武宗:元武宗海山,元朝的第三位皇帝。

太子副詹事:元朝时期,太子府的副职官员,负责辅佐太子。

平章政事:元朝时期,中书省的高级官员,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

汴省:元朝时期,汴梁(今河南开封)地区的行政机构。

屯田:古代军队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以自给自足。

诸葛亮祠: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

书院:古代的教育机构,传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

太傅:古代的高级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的高级官职,享有与三公同等的礼仪待遇。

上柱国:古代的最高荣誉爵位,授予功勋卓著的大臣。

梁国公:元朝时期的爵位,授予功勋卓著的大臣。

谥文正:古代对去世大臣的谥号,表示其文治武功卓著。

李守贤:元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大宁义州: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辽宁省义县。

金将:金朝的将领。

淮南: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安徽省中部。

生口:古代战争中俘虏的敌方人员。

金大安:金朝的年号,公元1209-1211年。

太师:古代官职名,为三公之一,地位极高。

国王木华黎:元朝时期的蒙古贵族,曾参与多次战役。

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元朝的创始人。

龙虎卫上将军:元朝时期的高级武职,负责统领禁军。

右副元帅: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崇义军节度使: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地方军队。

锦州临海军节度观察使: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地方军队。

都元帅:元朝时期的最高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河东: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山西省南部。

和林:元朝时期的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高级文官,负责礼仪、教育等事务。

平阳府: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太宗:古代皇帝名,元太宗窝阔台。

关中: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陕西省中部。

云中: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

河中:古代地名,今山西永济一带。

蒲津: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

潼关: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

芮城: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芮城县。

汴: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

嵩: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汝: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

少室山: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太平寨: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完颜延寿:金朝的将领。

连天: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交牙: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兰若: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香炉: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河南: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河南省。

强元帅:金朝的将领。

秦蓝帅:金朝的将领。

王祐:金朝的将领。

虢: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关东: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河南省东部。

洛西: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部。

子彀:李守贤的儿子,元朝时期的将领。

太师塔海绀卜:元朝时期的蒙古贵族,曾参与多次战役。

蜀汉:古代的地理区域,位于今四川省和重庆市。

碉门: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

万州: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重庆市万州区。

瞿塘: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河东道行军万户: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地方军队。

广元: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葭萌: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木瓜坡: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成都: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嘉定: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

宪宗:元宪宗蒙哥,元朝的第四位皇帝。

梁州: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

江上: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

宋将:宋朝的将领。

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公元1262年。

京兆路: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昭勇大将军: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洺磁路: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至元七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公元1270年。

耶律阿海:元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辽:古代的朝代,公元907-1125年。

金桓州:金朝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撒八儿:金朝的官员。

脱迭儿:金朝的官员。

王可汗:蒙古部落的首领。

太祖姿貌异常: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相貌非凡。

子弟为质:古代的外交手段,将亲属作为人质以保证盟约的履行。

秃花:古代人名,此处为太傅、濮国公。

直宿卫: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皇帝的警卫工作。

壬戌: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年号,公元1202年。

辨屯河:古代的地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瀛: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河间市。

癸亥: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年号,公元1203年。

西夏:古代国名,位于今宁夏一带。

丙寅: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年号,公元1206年。

龙旂:古代帝王的旗帜,象征皇权和威严。

阇别:古代将领名,此处指左帅阇别。

阿海:古代将领名,此处为先锋。

乌沙堡: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宣平: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浍河: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居庸: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北京西北,为军事要地。

燕北:古代地理区域,指今河北北部及北京一带。

宣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德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北口:古代关隘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紫荆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易县,为军事要地。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负责国家政务。

西域:古代地理区域,指今中亚及新疆一带。

只阑秃:古代人名,西域酋长。

蒲华: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寻斯干: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忠武公:古代封号,表彰忠勇的将领。

忙古台:古代人名,阿海的长子。

绵思哥:古代人名,阿海的次子。

捏儿哥:古代人名,阿海的幼子。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象征军权。

御史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百官。

契丹汉军:古代军队名,由契丹和汉族士兵组成。

中都:古代地名,指今北京一带。

水泊: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右丞:古代官职名,中书省的副职。

辽东:古代地理区域,指今辽宁一带。

万奴:古代人名,驴马的七子。

也可达鲁花赤: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买哥:古代人名,绵思哥的长子。

只孙服:古代服饰名,为皇帝赐予的礼服。

钓鱼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移剌氏:古代人名,买哥的妻子。

贞静:古代封号,表彰贞洁的女性。

老哥:古代人名,买哥的长子。

提刑按察使: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司法和监察事务,相当于地方司法长官。

中书左丞:古代官职名,中书省的副职。

驴马:古代人名,买哥的次子。

必阇亦: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侍卫。

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侍卫。

柳林: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宴会地点。

哈丹秃: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五台奴:古代人名,驴马的长子。

拔都儿:古代人名,驴马的次子。

文谦:古代人名,驴马的三子。

兴国路总管: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卜花:古代人名,驴马的四子。

蒙古不花:古代人名,驴马的五子。

荆湖北道宣慰使: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虎都不花:古代人名,驴马的六子。

湖州同知: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人匠副总管:古代官职名,负责工匠管理。

何实:古代人名,字诚卿,北京人。

抟霄:古代人名,何实的曾祖父。

鼎敬:古代人名,何实的祖父。

道忠:古代人名,何实的父亲。

北京留守: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

张鲸:古代人名,自立为临海郡王。

临海郡王:古代封号,张鲸自称。

神水县: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鞍马弓矢:古代赏赐物品,象征军功。

帐前军马都弹压:古代官职名,负责军队管理。

国王:古代封号,木华黎的封号。

邢州:古代地名,今河北邢台一带。

赵郡:古代地名,今河北赵县一带。

魏邺:古代地名,今河北临漳一带。

博关: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为战场。

曹:古代地名,今山东曹县一带。

濮:古代地名,今河南濮阳一带。

恩:古代地名,今山东恩县一带。

德:古代地名,今山东德州一带。

泰安:古代地名,今山东泰安一带。

济宁:古代地名,今山东济宁一带。

濰州:古代地名,今山东潍坊一带。

大同:古代地名,今山西大同一带。

雁门:古代地名,今山西代县一带。

石:古代地名,今山西石楼一带。

隰:古代地名,今山西隰县一带。

太原: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平阳:古代地名,今山西临汾一带。

京兆: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一带。

元帅左监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队管理。

孛鲁:古代人名,木华黎的儿子。

武仙:古代人名,叛将。

云梯:古代攻城器械,用于攀登城墙。

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用于防御。

槊:古代兵器,长矛。

邢民:古代地名,今河北邢台一带的居民。

陈:古代地名,今河南淮阳一带。

蔡:古代地名,今河南上蔡一带。

唐:古代地名,今河南唐河一带。

邓:古代地名,今河南邓州一带。

许:古代地名,今河南许昌一带。

钧:古代地名,今河南禹州一带。

睢:古代地名,今河南睢县一带。

郑:古代地名,今河南郑州一带。

亳:古代地名,今安徽亳州一带。

颍:古代地名,今安徽阜阳一带。

织匠:古代工匠,负责织造。

博:古代地名,今山东博兴一带。

会子:古代货币,用于交易。

金符:古代信物,象征军权。

仲泽:古代人名,何实的儿子。

金币纹绮:古代赏赐物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陵州:古代地名,今山东陵县一带。

幄殿:古代宫殿名,皇帝的行宫。

征行元帅: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行动。

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工匠管理。

白貂帽:古代服饰名,象征地位。

减铁系腰:古代服饰名,象征地位。

貂衣:古代服饰名,象征地位。

弓:古代兵器,用于射箭。

矢:古代兵器,箭。

郝和尚拔都:古代人名,太原人。

九原府:古代地名,今内蒙古包头一带。

潼:古代地名,今陕西潼关一带。

陕:古代地名,今陕西一带。

行军千户:古代官职名,负责军队管理。

襄阳:古代地名,今湖北襄阳一带。

汉水:古代河流名,今汉江。

塔海:古代人名,都元帅。

剑阁: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古代蜀道的重要关隘,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夔府:古代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金虎符:古代皇帝授予将领的符节,象征军事指挥权。

行在所:古代皇帝出巡时的临时居所,通常指皇帝在外地的临时行宫。

蠲除:免除、减免的意思,常用于指免除赋税或债务。

达鲁花赤: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宣慰使: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安抚地方、调解纠纷等事务,属于地方行政官员。

太保:古代官职名,属于三公之一,地位极高,通常为皇帝的亲信或重臣。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名,表示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享有同等待遇,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谥:古代对已故人物的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一个评价性的称号。

万户:元代官职名,负责统领一万户的军民事务,属于地方军政长官。

奥鲁: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军事和民政事务,相当于地方军政长官。

行省:元代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昭文馆大学士:元代官职名,主要负责文化教育事务,属于文官系统中的高级职位。

太史院:古代官署名,主要负责天文历法、历史编纂等事务。

授时历:元代的一部重要历法,由郭守敬等人编撰,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的重要成就。

国朝集礼:元代的一部重要礼仪典籍,主要记载了元代的礼仪制度和规范。

司徒:古代官职名,属于三公之一,主要负责国家的民政事务。

云国公:元代封号,表示对功臣的封赏,属于公爵级别。

文昭:谥号,表示对已故文臣的尊称,通常授予有文化成就的官员。

负固不服:指顽固抵抗,不肯屈服。

祁寒盛暑:指严寒和酷暑,形容极端的气候条件。

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元朝时期的军事官职,负责指挥蒙古和汉族的军队。

流矢贯訾:流矢指飞箭,贯訾指射中身体,形容在战场上受伤。

清野入山:指在战争中采取清野政策,即烧毁田野,撤退到山中以避敌。

赛因八都儿:蒙古语,意为‘勇敢的战士’,是对勇敢军人的赞誉。

镇国上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国家的防御和军事指挥。

横槊跃马:形容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姿态,槊是古代的一种长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评注

《石抹也先》一文通过叙述石抹也先及其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辽金元三朝交替时期的历史风云。石抹也先作为辽朝后裔,其家族在辽亡后改姓石抹,表现出对金朝的抵抗态度。石抹也先自幼立志复兴宗国,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复仇心理。他归附成吉思汗后,凭借勇力和智略,成为蒙古帝国的重要将领,参与多次战役,为蒙古帝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石抹也先的智略在攻取东京一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通过伪装成金朝新任留守,成功智取东京,展现了其过人的谋略和胆识。这一战役不仅为蒙古帝国赢得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极大地削弱了金朝的统治基础。石抹也先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石抹也先的家族在蒙古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子查剌继承父职,率领黑军参与多次战役,表现出色。黑军作为石抹也先所率领的敢死之士,成为蒙古帝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展现了石抹家族在蒙古帝国中的影响力。

《何伯祥子玮》一文则通过叙述何伯祥及其子玮的军事生涯,展现了蒙古帝国对南宋的战争历程。何伯祥原为金朝将领,后归附成吉思汗,参与多次战役,功勋卓著。其子玮继承父职,参与蒙古帝国对南宋的战争,表现出色。何伯祥家族在蒙古帝国中的崛起,反映了蒙古帝国在统一中国过程中对汉族将领的吸纳和重用。

何伯祥在攻取保定王子昌一役中,展现了其勇猛和机智。他徒手搏击子昌,最终擒获对手,展现了其过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这一战役不仅为蒙古帝国赢得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极大地削弱了金朝的抵抗力量。何伯祥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玮在围襄樊一役中,展现了其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指挥才能。他率众誓死奋战,最终击退宋将夏贵的进攻,展现了其过人的勇气和指挥才能。这一战役不仅为蒙古帝国赢得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极大地削弱了南宋的抵抗力量。玮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体而言,《石抹也先》和《何伯祥子玮》两篇文章通过叙述石抹也先和何伯祥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辽金元三朝交替时期的历史风云。石抹也先和何伯祥作为蒙古帝国的重要将领,凭借其勇力和智略,为蒙古帝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家族在蒙古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展现了蒙古帝国在统一中国过程中对各族将领的吸纳和重用。这两篇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蒙古帝国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的军事策略和民族政策。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元朝时期几位重要官员和将领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一些特点。

首先,文中提到的李玮是一位在元朝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官员。他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江浙按察使、湖南宣慰使、中书参知政事等,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和影响力。李玮在政治上主张精简官员,反对政出多门,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此外,他还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建议在孔庙旁建国学,显示出他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对教育的关注。

其次,李守贤是一位在军事上具有卓越才能的将领。他在河东地区的镇抚工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显示出他在军事和行政管理上的能力。李守贤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攻破金兵太平寨的战斗中,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他的军事成就不仅为元朝的扩张做出了贡献,也为他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最后,耶律阿海是一位在元朝初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将领。他出身辽国贵族,但在金朝末年投靠了元太祖成吉思汗,成为元朝的重要将领。耶律阿海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进攻西夏的战役中,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他赢得了元太祖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元朝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之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几位重要官员和将领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元朝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一些特点。这些人物在元朝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文化贡献为元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朝初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事件,展现了元朝开国时期的军事扩张和政治格局。文中提到的将领如阿海、木华黎、何实等,都是元朝初年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军事上的成就和政治上的贡献,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阿海作为先锋,屡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攻占紫荆关后,向皇帝建议停止杀戮和掠夺,体现了其仁德之心,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阿海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元朝初年在军事扩张中对民心的重视。

何实的故事则展现了其忠勇和智慧。他在面对叛将张致时,果断拒绝参与叛乱,并积极招募军队,归顺元朝。在随后的战斗中,何实屡立战功,得到了木华黎和皇帝的赏识。何实的忠诚和勇敢,不仅为元朝的军事扩张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个人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文中还提到了郝和尚拔都,他作为蒙古将领,在征战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在汉水之战中,率领先锋部队冲入敌阵,取得了重大胜利。郝和尚拔都的英勇善战,为元朝的军事扩张增添了光彩。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元朝初年的军事行动,还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元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元代将领郝和尚拔都、赵瑨、石抹明安等人的军事事迹和政治生涯,展现了元代初期的军事扩张和政治治理。

首先,郝和尚拔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征蜀战役中,率领敢死士十二人夜袭剑阁,成功突破宋军的防线,展现了其勇猛善战的军事才能。此后,他在大江之战中,仅凭九名骁勇之士,便成功击溃宋军三十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军中的地位。郝和尚拔都的军事成就不仅为他赢得了皇帝的嘉奖,也使他成为元代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

其次,赵瑨的忠诚和孝道在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飞狐城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时,主动劝降城中军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冲突。此后,他在蠡州之战中,为了保护母亲和兄长,甘愿以自身性命换取全城百姓的安全,展现了其深厚的孝道和仁爱之心。赵瑨的忠诚和孝道不仅为他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使他成为元代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最后,石抹明安的宽厚和智慧在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面对金兵的抵抗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屠城,成功赢得了民心。此后,他在攻打中都时,面对金相完颜复兴的自杀,他并未采取极端手段,而是通过招降的方式,成功平定了中都。石抹明安的宽厚和智慧不仅为他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使他成为元代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郝和尚拔都、赵瑨、石抹明安等人的军事事迹和政治生涯,展现了元代初期的军事扩张和政治治理。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元代初期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元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描绘了元朝初年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忠诚和领导力。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元朝初期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

首先,明安的描述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格。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公正无私地处理战利品,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将领的品质。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也加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张荣的故事则展示了他的勇敢和智慧。他在战场上受伤后仍能保持冷静,显示了他的坚韧和勇气。他在山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还体现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如安置北迁的河南民众,这些行为增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威望。

刘亨安的描述则强调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士兵的关怀。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对士兵的慷慨,使他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将领。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元朝初期军队中的忠诚和勇敢精神。

总体而言,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元朝初年将领们的个人品质和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通过这些生动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朝初期的军事策略、领导风格和社会价值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列传-卷三十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2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