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1)-原文
闰三月也,至庚子,为人盗去,丁未先生仲子闻之,多方购得,癸丑六月复乞铭于余,余又为之铭曰:失而复得,如宝玉大弓,孰使之然,故物适逢,譬威凤之翀云,翩没影于遥空,及其归也,必仍止于梧桐。
故家子孙于祖宗手泽,零落弃掷者多矣。余尝见媒媪携玉佩数事,云某公家求售,外裹残纸,乃北宋椠公羊传四页,为怅惘久之。
闻之于先人已失之器,越八载购得,又乞人铭以求其传,人之用心,盖相去远矣。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 南人。
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或云即貂皮郑也,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
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 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惜不知其详耳,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乾隆戊午,运河水浅,粮艘衔尾不能进,共演剧赛神。
运官皆在,方演荆钗记投江 一出,忽扮钱玉莲者长跪哀号,泪随声下,口喃喃诉不止,语作闽音,啁哳无一字可辨,知为鬼附,诘问其故。
鬼又不能解人语,或投以纸笔,摇首似道不识字,惟指天画地,叩额痛哭而已。
无可如何,掖于岸上,尚呜咽跳掷,至人散乃已。
久而稍苏,自云突见一女子,手携其头自水出,骇极失魂,昏然如醉,以后事皆不知也。
此必水底羁魂,见诸官会集,故出鸣冤,然形影不睹,言语不通,遣善泅者求尸,亦无迹。
旗丁又无新失女子者,莫可究诘,乃连衔具牒,焚于城隍祠。
越四五日,有水手无故自刎死,或即杀此女子者,神谴之欤。
郑太守慎人,言尝有数友论闽诗,于林子羽颇致不满,夜分就寝,闻笔砚格格有声,以为鼠也。
次日见几上有字二行曰:如檄雨古潭暝,礼星寒殿开,似钱郎诸公,都未道及,可尽以为唐摹晋帖乎?
时同寝数人,书皆不类,数人以外,又无人能作此语者,知文士争名,死尚未已,郑康成为厉之事,殆不虚乎?
黄小华言,西城有扶乩者,下坛诗曰:策策西风木叶飞,断肠花谢雁来稀,吴娘日暮幽房冷,犹著玲珑白苎衣。
皆不解所云,乩又书曰:顷过某家,见新来稚妾,锁闭空房,流落仳离,自其定命,但饥寒可念,枨触人心,遂恻然咏此。
敬告诸公,苟无驯狮调象之才,勿轻举此念,亦陰功也。
请问仙号,书曰:无尘。再问之遂不答。
按李无尘,明末名妓,祥符人,开封城陷,没于水。
有诗集语颇秀拔,其哭王烈女诗曰:自嫌予有泪,敢谓世无人。措词得体,尤为作者所称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1)-译文
闰三月到了庚子日,被人偷走了,丁未先生的次子听说后,多方购买得到,癸丑六月又请求我写铭文,我又为他写铭文说:失而复得,就像宝玉大弓一样,是谁让它这样的,旧物正好遇到,就像威凤冲上云霄,翩翩消失在遥远的天空,等到它回来,必定仍然停在梧桐树上。
故家的子孙对于祖宗的遗物,零落丢弃的很多。我曾经见到媒婆带着几件玉佩,说是某公家要卖,外面包着残破的纸,是北宋刻印的公羊传四页,为此感到怅惘很久。
听说先人已经丢失的器物,过了八年才买到,又请人写铭文以求传世,人的用心,真是相差很远。
董家庄的佃户丁锦,生了一个儿子叫二牛,又有一个女儿招赘曹宁为婿,互相帮助工作,相处得很好。
二牛生了一个儿子叫三宝,女儿也生了一个女儿,因为住在母亲家,于是联名叫四宝,他们出生在同一年同一个月,只差几天。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哺乳,襁褓中已经结为婚姻,三宝四宝又非常相爱,稍大一点,就寸步不离,小家庭不知道避嫌,在两个小孩玩耍时常常指着说:这是你的丈夫,这是你的妻子,两个小孩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听多了就熟悉了。
七八岁以后,渐渐懂事,但仍然跟着二牛的母亲一起睡,不避忌。
到了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景屡次歉收,丁锦夫妇都去世了,曹宁先流落到京城,贫穷无法生存,把四宝抵押给陈郎中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是江南人。
二牛随后也到了,正好郎中需要书童,也把三宝抵押在他家,并告诫他不要说与四宝是夫妻,郎中家法很严,每次打四宝,三宝必定暗暗哭泣,打三宝,四宝也一样。
郎中怀疑他们,把四宝转抵押给郑氏,有人说就是貂皮郑,而赶走了三宝。
三宝又去找旧媒婆,又被介绍到另一家做书童。
时间久了,渐渐听说四宝的下落,于是设法进入郑氏家,几天后,见到四宝,两人相拥痛哭,当时已经十三四岁了。
郑氏觉得奇怪,他们就谎称是兄妹重逢,郑氏因为他们的名字排行相连,就不怀疑了,但内外隔绝,只有在出入时互相用眼神交流。
后来年景好转,二牛和曹宁一起到京城赎回子女,辗转寻访到郑氏家,郑氏才知道他们本来是夫妻,心里很怜悯,想帮助他们完婚但仍然留他们服役。
他们的馆师严某,是个讲学家,不知道古今事情不同,公开反对说:中表结婚是婚礼所禁止的,也是法律所禁止的,违反的话会有天诛,主人的心意虽然好,但我们读书人,应当以风化为己任,见到悖理乱伦的事情而不阻止,是助长恶行,不是君子所为。
他以辞职来力争,郑氏本来善良懦弱,二牛和曹宁也是乡下愚民,听说违法罪重,都害怕而停止了。
后来四宝被卖为选人的妾,不到几个月就病死了,三宝发疯跑出去,不知所终。
有人说:四宝虽然被迫离开,但毁容哭泣,实际上没有与选人同房,可惜不知道详细情况,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两个人天上人间,一定会再相见,绝不会一闭眼就看不见了。
只是严某做了这样的恶事,不知道是什么心思,也不知道他的结局,但天理昭昭,一定没有好报。
又有人说:这不是泥古不化,也不是为了名声,大概是觊觎四宝想自己占有。如果是这样,那么地狱的设置,正是为这种人准备的。
乾隆戊午年,运河水浅,粮船排成一列无法前进,大家一起演戏祭神。
运官都在场,正在演荆钗记投江一出,忽然扮演钱玉莲的人长跪哀号,眼泪随着声音流下,口中喃喃诉说不停,语言是闽南话,叽里咕噜没有一个字能听懂,知道是鬼附身,询问原因。
鬼又听不懂人话,有人递上纸笔,鬼摇头好像说不识字,只是指天画地,叩头痛哭。
没有办法,把他扶到岸上,还在呜咽跳跃,直到人群散去才停止。
时间久了,渐渐苏醒,自己说突然见到一个女子,手里拿着自己的头从水里出来,吓得魂飞魄散,昏昏沉沉像喝醉了一样,以后的事情都不知道了。
这一定是水底的冤魂,见到官员们聚集,所以出来鸣冤,但形影不见,言语不通,派会游泳的人去找尸体,也没有踪迹。
旗丁中也没有新丢失女子的,无法追究,于是联名写状子,烧在城隍庙。
过了四五天,有一个水手无缘无故自杀了,或许就是杀害这个女子的人,是神的惩罚吧。
郑太守慎人说,曾经有几个朋友讨论闽诗,对林子羽颇有不满,半夜睡觉时,听到笔砚格格作响,以为是老鼠。
第二天看到桌上有两行字说:如檄雨古潭暝,礼星寒殿开,像钱郎诸公,都没有提到,难道可以全部当作唐摹晋帖吗?
当时同睡的几个人,字迹都不像,几个人以外,又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知道文人争名,死了还不停止,郑康成变成厉鬼的事情,大概不是假的吧。
黄小华说,西城有个扶乩的人,下坛诗说:策策西风木叶飞,断肠花谢雁来稀,吴娘日暮幽房冷,犹著玲珑白苎衣。
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乩又写道:刚才经过某家,见到新来的小妾,被锁在空房里,流落分离,是她的命运,但饥寒可怜,触动人心,于是感慨地写了这首诗。
敬告各位,如果没有驯狮调象的才能,不要轻易动这个念头,这也是阴德。
请问仙号,乩写道:无尘。再问就不回答了。
按李无尘,是明末的名妓,祥符人,开封城陷落时,死在水里。
有诗集语言很秀拔,她的哭王烈女诗说:自嫌予有泪,敢谓世无人。措辞得体,尤其被作者称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1)-注解
滦陽消夏录:清代纪昀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内容多为奇闻异事、历史轶事等。
王仲任:即王充,东汉著名思想家,著有《论衡》。
应仲远:即应劭,东汉学者,著有《风俗通义》。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刘敬叔:南朝宋文学家,著有《异苑》。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编有《世说新语》。
魏泰:宋代文学家,著有《东轩笔录》。
陈善:宋代文学家,著有《扪虱新话》。
乾隆癸丑: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
观弈道人:纪昀的别号。
五雷法: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据说可以役使鬼神。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李揆:唐代官员,曾任宰相。
李璆:唐代官员,曾任宰相。
乌鲁木齐: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夹坝:西番语,意为劫盗。
额鲁特:蒙古族的一支。
玛哈沁:蒙古语,意为强盗。
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
海澄公:清代封爵,指施琅。
杨制府景素:杨景素,清代官员,曾任汀漳龙道。
梁瑶峰:梁国治,清代官员,曾任相国。
宝玉大弓:宝玉和大弓都是古代贵重的物品,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这里用来比喻失而复得的珍贵物品。
威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尊贵。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
梧桐:古代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树木,象征高贵和吉祥。这里用来比喻珍贵事物的归宿。
祖宗手泽:指祖先留下的遗物或遗产,常用来形容家族传承的珍贵物品。
北宋椠公羊传:北宋时期印刷的《公羊传》版本,椠指印刷的版本,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
中表为婚礼所禁:中表指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古代法律和礼教禁止表亲结婚,认为这是乱伦。
荆钗记:明代戏曲,讲述钱玉莲投江的故事,是古代戏曲中的经典剧目。
闽音:指福建地区的方言,这里用来形容鬼魂说话的声音。
城隍祠: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是古代城市守护神,负责管理阴间事务。
扶乩:一种占卜方式,通过乩笔在沙盘上写字来传达神灵的旨意。
李无尘:明末名妓,以诗文闻名,其诗集《哭王烈女诗》被后人称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1)-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内容涉及多个故事和轶事,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首先,作者通过自述其学术生涯的变化,从考证学到文章创作,再到晚年修秘籍,反映了其学术兴趣的转变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学术历程,也折射出清代学术风气的变迁。
其次,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多位历史人物的著作和思想,如王充、应劭、陶渊明等,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作者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学术和文化的态度,强调了道德和风教的重要性。
再次,文中讲述的几个奇异故事,如冯御史家仆发狂、道士役使狐妖、卜者预知棋局等,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想象力。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训。例如,道士役使狐妖的故事,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奇幻的故事,但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道德和天谴的思考,强调了行为的善恶必有报应的观念。
最后,作者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和评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命运的思考。例如,作者在与门人耿守愚的对话中,讨论了儒者的自重问题,强调了道德的内在价值,认为真正的自重不在于外在的荣辱,而在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哲学,也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普遍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伦理、信仰和文化现象。首先,文中提到失而复得的珍贵物品,如宝玉大弓,象征着人们对家族传承和祖先遗物的珍视。这种对家族历史的重视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族和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
其次,文中描述了丁锦一家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农村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婚姻习俗。三宝和四宝从小被指为夫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早婚的习俗。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贫困的加剧,他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最终被迫分离。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在贫困和压迫下的无奈与悲剧。
文中还提到了严某对中表婚姻的反对,反映了古代礼教对婚姻的严格规范。严某作为读书人,坚持礼教和法律,认为中表婚姻是乱伦,违背了社会伦理。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社会对礼教的重视,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伦理中的角色。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鬼神信仰和占卜文化。通过鬼魂附身和扶乩的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鬼神和超自然现象的信仰。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也揭示了人们对命运和未知力量的敬畏。
最后,文中提到的李无尘的故事,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李无尘作为名妓,其诗文集被后人称道,但她的命运却因战乱而悲惨。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脆弱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信仰和文化现象,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婚姻、礼教和命运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在贫困和压迫下的无奈与悲剧。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