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原文

蛇从山罅出,吸之吞食,其巨如瓮,莫敢撄也。

童子恨甚,乃谋于其父,设犁刀于山罅,果一蛇裂腹死。

惧其偶之报复,不敢复牧于是地,时往潜伺,寂无形迹,意其他徙矣。

半载以后,贪是地水草胜他处,乃驱羊往牧,牧未三日,而童子为蛇吞矣。

盖潜匿不出以诱童子之来也。

童子之父有心计,陽不搜索,而陰祈营弁,藏一砲于深草中,时密往伺察,两月以外,见石上有蜿蜒痕,乃载燧夜伏其旁。

蛇果下饮于涧,簌簌有声,遂一发而糜碎焉。

还家之后,忽发狂自挝曰:汝计杀我夫,我计杀汝子,适相当也。

我已深藏不出,汝又百计以杀我,则我为枉死矣,今必不舍汝。

越数日而卒。

俚谚有之曰: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

斯言虽小,可以喻大矣。

孟鹭洲自记巡视台湾事曰:乾隆丁酉,偶与友人扶乩,乩赠余以诗曰:乘槎万里渡沧溟,风雨鱼龙会百灵,海气粘天迷岛屿,潮声簸地走雷霆,鲸波不阻三神岛,鲛室争看二使星,记取白云飘渺处,有人同望蜀山青。

时将有巡视台湾之役,余疑当往数日,果命下,六月启行,八月至厦门渡海,驻半载始归。

归时风利,一昼夜即登岸,去时飘荡十七日,险阻异常。

初出厦门,即雷雨交 作,云雾晦冥,信帆而往,莫知所适。

忽腥风触鼻,舟人曰:黑水洋也,其水比海水凹下数十丈,阔数十里,长不知其所极,黝然而深,视如泼墨。

舟中摇手戒勿语,云其下即龙宫为第一险处,度此可无虞矣。

至白水洋,遇巨鱼鼓鬣而来,举其首如危峰障日,每一拨刺,浪涌如山,声砰訇如霹雳。

移数刻始过。

尽计其长,当数百里。

舟人云来迎天使,理或然欤?

既而飓风四起,舟几覆没,忽有小鸟数十环绕樯竿,舟人喜跃,称天后来拯。

风果顿止,遂得泊澎湖。

圣人在上,百神效职,不诬也。

遐思所历,一一与诗语相符,非鬼神能前知欤?

时先大夫尚在堂,闻余有过海之役,命兄到赤嵌来视余,遂同登望海楼,并末二句亦巧合,益信数皆前定,非人力所能为矣。

戊午秋,扈从滦陽,与晓岚宗伯话及,宗伯方草滦陽续录,因书其大略付之,或亦足资谈柄耶?

以上皆鹭洲自序,考唐钟辂作定命录,大旨在戒人躁竞,毋涉妄求,此乩仙预告未来,其语皆验,可使人知无关祸福之惊恐,与无心聚散之踪迹,皆非偶然。

亦足消趋避之机械矣。

高密单作虞言,山东一巨室,无故家中廪自焚,以为偶遗火也,俄怪变数作,阖家大扰。

一日,厅事上砰磕有声,所陈设玩器俱碎。

主人性素刚劲,厉声叱问曰:青天白日之下,是何妖魅,敢来为祟,吾行诉尔于神矣。

梁上朗然应曰:尔好射猎,多杀我子孙,衔尔次骨,至尔家伺隙八年矣。

尔祖宗泽厚,福运未艾,中癲神、灶君、门尉,禁我弗使动,我无如何也,今尔家兄弟外争妻妾,内讧一门,各分朋党 ,俨若寇仇,败征已见,戾气应之,诸神不歆尔祀,邪鬼已阚尔室,故我得而甘心焉。

尔尚愦愦哉。

其声愤厉,家众共闻。

主人悚然有思,抚膺太息曰:妖不胜德,古之训也,德之不修,于妖乎何尤?

乃呼弟及妻妾曰:祸不远矣,幸未及也,如能共释宿憾,各逐私党 ,翻然一改其所为,犹可以救。

今日之事,当自我始。

尔等听我,祖宗之灵,子孙之福也。

如不听我,我披发入山矣。

反复开陈,引咎自责,泪涔涔渍衣袂,众心感动,并伏几哀号,立逐离间奴婢十余人,凡彼此相轧之事,并一时顿改。

执豕于牢,歃血盟神曰:自今以后,怀二心者如此豕。

方彼此谢罪,闻梁上顿足曰:我复仇而自漏言,我之过也夫。

叹诧而去,此乾隆八九年间事。

侍姬明碄,粗知文义,亦能以常言成隽语。

尝夏夜月明,窗外夹竹桃盛开,影落枕上,因作花影诗,曰: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透帐纱,三处婆娑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

意颇自喜,次年竟病没。

其婢玉台侍余二年余,年甫十八,亦相继夭逝,两处空花,遂成诗谶。

气机所动,作者殊不自知也。

一庖人随余数年矣,今岁扈从滦陽,忽无故束装去,借住于附近巷中,盖挟余无人烹饪,故居奇以索高价也。

同人皆为不平,余亦不能无愤恚,既而忽忆武强刘景南官中书时,极贫窘,一家奴偃蹇求去,景南送之以诗曰:饥寒迫汝各谋生,送汝依依尚有情,留取他年相见地,临阶惟叹两三声。

忠厚之言,溢于表,再三吟诵,觉褊急之气都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译文

蛇从山缝中出来,吸食东西,它的身体像瓮一样大,没有人敢靠近。

童子非常愤怒,于是和他的父亲商量,在山缝中设置了犁刀,果然有一条蛇被割裂腹部而死。

害怕蛇的同伴报复,不敢再在那里放牧,时常偷偷观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认为它们已经迁移到其他地方了。

半年以后,因为贪恋那里的水草比其他地方好,于是驱赶羊群去放牧,放牧不到三天,童子就被蛇吞食了。

原来蛇是潜伏不出,引诱童子前来。

童子的父亲有心计,表面上不搜索,而暗中祈求军营的士兵,将一门炮藏在深草中,时常秘密前往观察,两个月后,发现石头上有蛇爬行的痕迹,于是带着火种夜晚埋伏在旁边。

蛇果然下来到溪涧喝水,发出簌簌的声音,于是发射炮弹将蛇打得粉碎。

回家之后,突然发狂自打说:你设计杀了我丈夫,我设计杀了你儿子,正好相当。

我已经深藏不出,你又千方百计杀我,那么我就是枉死了,现在一定不会放过你。

几天后去世。

俗语说: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

这句话虽然小,但可以比喻大事。

孟鹭洲自己记录巡视台湾的事情说:乾隆丁酉年,偶然和朋友扶乩,乩赠给我一首诗:乘槎万里渡沧溟,风雨鱼龙会百灵,海气粘天迷岛屿,潮声簸地走雷霆,鲸波不阻三神岛,鲛室争看二使星,记取白云飘渺处,有人同望蜀山青。

当时将有巡视台湾的任务,我怀疑会去几天,果然命令下来,六月启程,八月到厦门渡海,驻扎半年才回来。

回来时风很顺利,一昼夜就登岸,去时飘荡了十七天,非常险阻。

刚出厦门,就雷雨交加,云雾昏暗,信帆而行,不知道去哪里。

突然闻到腥风,船夫说:这是黑水洋,水比海水低几十丈,宽几十里,长不知道到哪里,深黑如墨。

船上的人摇手示意不要说话,说下面是龙宫,是最危险的地方,过了这里就安全了。

到白水洋,遇到一条大鱼鼓动鳍而来,举起头像山峰遮住太阳,每一次拨动,浪涌如山,声音像霹雳。

过了几刻钟才过去。

估计它的长度,应该有几百里。

船夫说这是来迎接天使的,或许是这样吧?

接着飓风四起,船几乎翻覆,突然有几十只小鸟环绕桅杆,船夫高兴跳跃,说是天后来拯救。

风果然立刻停止,于是得以停泊在澎湖。

圣人在上,百神效职,不是虚言。

回想所经历的事情,一一与诗中的话相符,难道鬼神能预知未来吗?

当时先父还在世,听说我有渡海的任务,命令兄长到赤嵌来看我,于是同登望海楼,最后两句也巧合,更加相信命运是前定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戊午年秋天,随从滦陽,与晓岚宗伯谈到此事,宗伯正在写滦陽续录,于是写下大概交给他,或许也可以作为谈资吧?

以上都是鹭洲自序,考证唐钟辂写的定命录,主要目的是告诫人们不要急躁竞争,不要妄求,这次乩仙预告未来,其话都应验,可以让人知道无关祸福的惊恐,和无心聚散的踪迹,都不是偶然的。

也足以消除趋避的机械了。

高密单作虞说,山东一个大户人家,家中仓库无故自燃,以为是偶然失火,不久怪事频发,全家大乱。

一天,厅堂上砰然有声,所有陈设的玩器都碎了。

主人性格刚强,厉声责问:青天白日之下,是什么妖魅,敢来作祟,我要向神告你。

梁上朗声回答:你喜欢射猎,杀了我很多子孙,我恨你入骨,到你家潜伏八年了。

你祖宗福泽深厚,福运未衰,中癲神、灶君、门尉,禁止我行动,我无可奈何,现在你家兄弟外争妻妾,内讧一门,各自分派,像仇敌一样,败象已现,戾气应之,诸神不享你的祭祀,邪鬼已经窥视你家,所以我得以如愿。

你还糊涂吗?

声音愤厉,家人都听到了。

主人悚然有思,抚胸叹息说:妖不胜德,古训也,德之不修,于妖何尤?

于是叫来弟弟和妻妾说:祸不远了,幸好还未到,如果能共同放下旧怨,各自解散私党,彻底改变行为,还可以挽救。

今天的事情,从我开始。

你们听我的,是祖宗的灵,子孙的福。

如果不听我的,我就披发入山了。

反复开导,引咎自责,泪流满面,众人感动,都伏案哀号,立即驱逐了十多个挑拨离间的奴婢,所有彼此争斗的事情,都一时改变。

从牢中抓来猪,歃血盟神说:从今以后,怀二心者如此猪。

正在彼此谢罪时,听到梁上顿足说:我复仇而自漏言,是我的过错。

叹息而去,这是乾隆八九年间的事情。

侍姬明碄,粗通文义,也能用平常的话说出隽语。

曾经夏夜月明,窗外夹竹桃盛开,影子落在枕上,于是作花影诗: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透帐纱,三处婆娑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

自己颇为得意,第二年竟然病逝。

她的婢女玉台侍奉我两年多,年仅十八岁,也相继夭折,两处空花,竟然成了诗谶。

气机所动,作者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厨师跟随我多年了,今年随从滦陽,突然无故收拾行李离开,借住在附近的巷子里,大概是挟持我无人烹饪,所以故意抬高价格。

同人都为他感到不平,我也不能不愤怒,后来突然想起武强刘景南官中书时,非常贫困,一个家奴傲慢要求离开,景南送他一首诗:饥寒迫汝各谋生,送汝依依尚有情,留取他年相见地,临阶惟叹两三声。

忠厚之言,溢于言表,再三吟诵,觉得褊急之气都消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注解

吕城:古代城池名,相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所筑。

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封汾阳王,以平定安史之乱闻名。

颜良:东汉末年袁绍部将,以勇猛著称,后被关羽斩杀。

关帝祠:供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庙宇,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

张睢陽:唐代名将张巡,以坚守睢阳城抵御叛军闻名,死后被尊为厉鬼。

刘敬叔异苑:南朝刘宋时期的志怪小说集,记载了许多奇异的故事。

桓宣武:东晋权臣桓温,谥号宣武,曾诛杀袁真。

袁双:袁真的第四子,传说死后显灵,成为地方神祇。

棠棣之诗:出自《诗经·小雅·棠棣》,比喻兄弟之间的和睦与团结。

程子:指宋代理学家程颐,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伦理观念。

慧灯和尚:一位僧人,以讲述奇异故事闻名。

丰宜门:古代城门名,位于京城。

蛇从山罅出:蛇从山缝中出来,罅指山间的缝隙。

撄:触碰,招惹。

犁刀:一种农具,这里指用来设陷阱的工具。

营弁:军营中的士兵。

砲:古代的火炮或火器。

燧:古代取火的工具,这里指火种。

自挝:自己打自己,表示极度悔恨或痛苦。

俚谚:民间流传的谚语。

扶乩:一种占卜方式,通过乩笔在沙盘上写字来传达神意。

黑水洋:指深海区域,水色深黑,传说中有龙宫。

白水洋:指浅海区域,水色较浅。

飓风:强烈的热带风暴。

澎湖:台湾的一个群岛,位于台湾海峡中。

赤嵌:台湾的一个地名,今台南市的一部分。

滦陽:地名,今河北省滦县。

定命录:唐代钟辂所著的书籍,主要讲述命运和因果报应。

廪:粮仓。

癲神:传说中的一种神灵,掌管家庭的安宁。

灶君:灶神,掌管家庭的灶火和饮食。

门尉:门神,守护家庭的门户。

歃血盟神:古代的一种盟誓仪式,用血来祭祀神灵以示诚意。

花影诗:描写花影的诗,这里指侍姬明碄所作的诗。

诗谶:诗中的预言或暗示,后来应验。

武强刘景南:清代文人,曾任中书舍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评注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民间传说。首先,吕城的故事反映了民间对历史人物的神化现象,尤其是对郭子仪和颜良的崇拜。这种崇拜不仅体现了对英雄的敬仰,也反映了民间对灵异力量的信仰。颜良作为袁绍的部将,虽然在历史上被关羽斩杀,但在民间传说中却被赋予了神性,甚至能够通过灵异现象惩罚不敬之人。这种信仰的背后,是人们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其次,张梦征讲述的狐妖故事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人与妖之间的复杂关系。狐妖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传说形象,往往被赋予智慧和情感。故事中的狐妖不仅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通过人类的帮助解决了家庭内部的矛盾。这种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对兄弟和睦的期望。同时,故事也暗示了人与妖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和合作。

再次,杨媪讲述的寡妇再嫁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贞节与生存困境的矛盾态度。寡妇在丈夫去世后,面临生存的压力,最终选择再嫁以抚养幼子。这种行为虽然违背了传统的贞节观念,但却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宽容。故事中的寡妇不仅成功地抚养了孩子,还通过再嫁的方式延续了家族的香火。这种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生存权利的有限认可,以及对家庭延续的重视。

最后,慧灯和尚讲述的幽魂故事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幽魂因听到举子的读书声而显灵,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这种情节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学问的重视,也暗示了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界限,成为连接人与鬼魂的桥梁。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民间传说,揭示了人们对历史、家庭、女性地位以及文化传承的复杂情感和思考。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视角。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命运的无常以及因果报应的主题。首先,童子与蛇的故事揭示了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抗,蛇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最终被人类的智慧所战胜,但童子的死亡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忽视。其次,孟鹭洲巡视台湾的经历通过扶乩的预言与现实的巧合,强调了命运的神秘和不可抗拒。最后,山东巨室的故事则通过家庭内部的纷争和妖魅的报复,揭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紧凑的情节安排,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童子与蛇的故事中,蛇的巨如瓮、裂腹而死的描写,以及童子父亲的机智和蛇的报复,都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孟鹭洲巡视台湾的故事则通过扶乩的预言与现实的巧合,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命运感。山东巨室的故事通过妖魅的报复和家庭内部的纷争,揭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命运和道德的理解和思考。童子与蛇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抗,孟鹭洲巡视台湾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命运的信仰和敬畏,山东巨室的故事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因果报应的信仰。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3)》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0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