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4)-原文
窥;次为恒星,高不可测;次七重,则日月五星各占一重,随大气旋转,去地且二百余万里,无论海也。
浑圆者地无正顶,身所立处皆为顶,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硚之证也。
是为地平,圆规以外,目所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湖海之中,四望天水相合处,亦圆中规,是又水随地形,中高四硚之证也。
然江 河之水狭且浅,夹以两岸,行于地中。
故日出地上,始受日光,惟海至广至深,附于地面,无所障蔽,故中高四硚之处,如水晶球之半。
日未至地平,倒影上射,则初见如一线;日将近地平,则斜影横穿,未明先睹。
今所见者,是日之影,非日之形,是天上之日影隔水而映,非海中之日影浴水而出也。
至日出地平,则影斜落海底,转不能见矣。
儒家盖尝见此景,故以为天包水,水浮地,日出入于水中,而不知日自附天,水自附地;
佛家未见此景,故以须弥山四面为四州,日环绕此山,南昼则北夜,东暮则西朝,是日常旋转,平行竟不入地,证以今日所见,其谬更无庸辩矣。
南墅惊其博辩,欲与再言。
道士笑曰:更竟其说,子不知九万里之围圆,以渐而迤,以渐而转,渐迤渐转,遂至周环。
必以为人能正立,不能倒立,拾杨光先之说苦相诘难。
老夫慵惰,不能与子到大郎山上看南斗–大郎山在亚禄国,与中国上下反对,其地南极出地三十五度,北极入地三十五度–不如其已也。
振衣径去,竟莫测其何许人。
大学士温 公言,征乌什时,有骁骑校腹中数刃,医不能缝,适生俘数回妇,医曰:得之矣。
择一年壮肥白者,生刳腹皮,幂于创上,以匹帛缠束,竟获无恙。
创愈后,浑合为一,痛痒亦如一。
公谓非战阵无此病,非战阵亦无此药。
信然。
然叛徒逆党 法本应诛,即不剥肤,亦即断脰,用救忠义之士,固异于杀人,以活人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4)-译文
观察;其次是恒星,高得无法测量;再其次是七重天,日月和五星各占一重,随着大气旋转,离地大约二百多万里,更不用说海洋了。
地球是圆的,没有固定的顶端,人站立的地方就是顶端,地球没有固定的平面,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平面,到了广阔的野外,四望天地相接的地方,其圆形符合规矩,中间高而四周低的证明。
这就是地平线,圆规以外,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地平线以下了。
在湖海中,四望天水相接的地方,也是圆形符合规矩,这又是水随地形,中间高四周低的证明。
然而江河的水狭窄且浅,夹在两岸之间,流经地面。
所以太阳从地面升起,才开始受到阳光照射,只有海洋广阔且深,依附于地面,没有遮挡,所以中间高四周低的地方,像半个水晶球。
太阳还未到地平线时,倒影向上射,初看像一条线;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影横穿,未明先睹。
现在看到的,是太阳的影子,不是太阳的形状,是天上太阳的影子隔着水面映照,不是海中太阳的影子从水中出来。
到太阳升出地平线时,影子斜落海底,反而看不到了。
儒家大概见过这种景象,所以认为天包水,水浮地,太阳出入于水中,而不知道太阳依附于天,水依附于地;
佛家没有见过这种景象,所以认为须弥山四面是四州,太阳环绕此山,南面白天则北面夜晚,东面傍晚则西面早晨,太阳常旋转,平行不入地,以今日所见证明,其谬误更无需辩驳。
南墅对他的博学辩论感到惊讶,想再与他交谈。
道士笑着说:再说下去,你不知道九万里的围圆,逐渐延伸,逐渐旋转,逐渐延伸旋转,最终环绕一周。
你必定认为人能正立,不能倒立,拾取杨光先的说法苦苦诘难。
老夫懒惰,不能与你到大郎山上看南斗–大郎山在亚禄国,与中国上下相反,其地南极出地三十五度,北极入地三十五度–不如算了。
道士整理衣服径直离去,最终无法猜测他是何方人士。
大学士温公说,征讨乌什时,有一位骁骑校腹部被刺数刀,医生无法缝合,恰好俘虏了几名回妇,医生说:找到了。
选择一名年轻肥胖的回妇,生剥腹皮,覆盖在伤口上,用布帛缠紧,竟然痊愈了。
伤口愈合后,浑然一体,痛痒也如一。
温公说,不是战场不会有这种病,不是战场也不会有这种药。
确实如此。
然而叛徒逆党依法本应诛杀,即使不剥皮,也会断头,用来救忠义之士,固然不同于杀人,以活人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4)-注解
皋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法官,以公正无私著称。
安定:地名,今甘肃省定西市。
地丁:古代中国的一种税收制度,按土地面积征收。
秦陇:指中国西北的陕西和甘肃地区。
蔡西斋:清代官员,曾任甘肃布政使。
扶乩:一种道教仪式,通过乩笔与神灵沟通。
华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河间:地名,今河北省河间市。
历下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日观:指泰山日观峰,是观赏日出的著名地点。
恒星:古代天文学中指固定不动的星星,与现代天文学中的恒星概念相似。
七重:古代天文学中的概念,指天体的七层结构,每层由不同的天体组成。
日月五星:指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浑圆者地:古代对地球形状的描述,认为地球是圆的。
地平:指地球表面与天空相接的界线。
水晶球之半:比喻海面如同半个水晶球,透明且圆滑。
须弥山:佛教宇宙观中的中心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四州:佛教宇宙观中,须弥山四面各有一大洲。
大郎山:文中提到的虚构地点,用于说明地球的圆球形状。
亚禄国:文中提到的虚构国家,用于说明地球的圆球形状。
南斗:指南斗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温公:指大学士温某,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
乌什:古代地名,今新疆乌什县。
骁骑校:古代军衔,指骑兵中的低级军官。
回妇:指回族妇女。
生刳腹皮:指从活体上割下腹部皮肤。
匹帛:指布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4)-评注
这段文本通过几个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宗教、文化和人情世故。首先,通过皋陶无法解决的坟山纠纷,反映了古代法律在处理复杂家族纠纷时的局限性。其次,通过胡牧亭的故事,探讨了命运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评价。再次,刘约斋的故事揭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承诺与责任,以及个人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最后,河间游僧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信仰与欺诈的微妙关系,以及人们对神秘力量的迷信。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命运、爱情和信仰的追求。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及这些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此外,这些故事也展示了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如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以及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宗教、文化和人情世故,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本文通过对天文地理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文中提到的‘恒星’、‘七重’、‘日月五星’等概念,反映了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和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同时,文中对地球形状的描述‘浑圆者地无正顶’,以及对地平线的解释,都体现了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初步认识。
文中还涉及了儒家和佛教对宇宙的不同理解。儒家认为‘天包水,水浮地,日出入于水中’,而佛教则以须弥山为中心,认为日环绕此山。这些不同的宇宙观,反映了古代中国多元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此外,文中还通过一个医疗故事,展现了古代医学的实践和创新。医生利用生俘的回族妇女的腹部皮肤来治疗受伤的骁骑校,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残酷,但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在战阵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哲学和伦理观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