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原文

过互偿,或以无报为报;罪福未尽,或有报而不即报,毫厘比较,益微乎微矣。

君执目前所见,而疑天道难明,岂不值乎?

且君亦何可怨天道,君命本当以流外出身,官至七品,以君机械多端,伺察多术,工于趋避,而深于挤排,遂削官为八品;

迁八品之时,自谓以心计巧密,由九品而升,不知正以心计巧密,由七品而降也。

因附耳而语,语乞大声曰:君忘之乎?

因骇汗浃背,问何以能知微,笑曰:岂独我知,三界孰不知。

掉头上马,惟见黄尘滚滚然,斯须灭迹。

乾隆壬戌癸亥间,村落男妇,往往得奇疾,男子则尻骨生尾,如鹿角如珊瑚枝;女子则患陰挺,如葡萄如芝菌。

有能医之者,一割立愈,不医则死。

喧言有妖人投药于井,使人饮水成此病,因以取利。

内阁学士永公时为河间守,或请捕医者治之。

公曰:是事诚可疑,然无实据,一村不过三两井,严守视之,自无所施其术,倘一逮问,则无人复敢医此证,恐死者多矣。

凡事宜熟虑其后,勿过急也。固不许。患亦寻息。

郡人或以为镇定,或以纵奸。

后余在乌鲁木齐,因牛少价昂,农者颇病,遂严禁屠者,价果减。

然贩牛者闻牛贱,不肯复来,次岁牛价乃倍贵。

弛其禁,始渐平。

又深山中盗采金者,殆数百人,捕之恐激变,听之又恐养痈,因设策断其粮道,果饥而散出。

然散出之后,皆穷而为盗,巡防察缉,竟日纷纷。

经理半载,始得靖。

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收目前之效,而贻日后之忧者,始服永公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译文

有时候,人们会互相补偿,或者以不回报作为回报;罪孽和福报还未完全显现,有时会有报应但不立即显现,细微的比较,更加微妙。

你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却怀疑天道难以理解,这难道不值得吗?

而且你又何必抱怨天道,你的命运本应该以流外的身份出身,官至七品,但由于你心机多端,善于观察和运用各种手段,擅长趋利避害,而且深谙排挤之道,结果被降为八品;

当你升到八品时,自以为是因为心计巧妙,从九品升上来,却不知道正是因为心计巧妙,从七品降下来。

于是有人附耳低声说:你忘记了吗?

你因此惊出一身冷汗,问对方为何能知道这些微妙的事情,对方笑着说:岂止我知道,三界之中谁不知道。

说完,他掉转马头离去,只见黄尘滚滚,片刻间便消失无踪。

乾隆壬戌癸亥年间,村里的男女常常患上奇怪的疾病,男子会在尾骨处长出尾巴,形状像鹿角或珊瑚枝;女子则患上阴挺,形状像葡萄或芝菌。

如果有人能医治,一割就能立刻痊愈,如果不医治就会死亡。

有传言说有妖人在井里投药,让人喝了水后患上这种病,以此来谋取利益。

当时内阁学士永公担任河间守,有人请求抓捕医者来治疗。

永公说:这件事确实可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一个村子不过两三口井,严加看守,自然无法施展他们的伎俩,如果一旦逮捕审问,就没有人敢再医治这种病,恐怕会死很多人。

凡事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要过于急躁。因此他没有同意。不久后,这种病也自然消失了。

郡里有人认为他镇定,有人认为他纵容奸邪。

后来我在乌鲁木齐时,因为牛少价高,农民们很痛苦,于是严禁屠宰,牛价果然下降了。

然而,贩牛的人听说牛价便宜,不愿意再来,第二年牛价反而翻倍上涨。

解除了禁令后,价格才逐渐平稳。

还有深山中盗采金矿的人,大约有数百人,抓捕他们恐怕会引发变乱,放任他们又怕养痈成患,于是设下计策切断他们的粮道,果然他们因为饥饿而散去。

然而,散去之后,他们都因为贫穷而成为盗贼,巡防和缉捕工作整日繁忙。

经过半年的管理,才得以平息。

这才明白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有时候收获了眼前的效果,却留下了日后的隐患,这才佩服永公的深思熟虑,他的一句话,真是远见卓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注解

李辅国:唐代宦官,曾权倾朝野,后被赐死。

香玉:传说中的一种玉石,据说能散发出香气。

辟邪: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辟除邪气。

曹化淳:明代宦官,曾掌管内府。

沉香气:沉香木燃烧时散发出的香气,古代常用于祭祀和熏香。

柴窑片磁:柴窑是宋代著名的瓷窑,其瓷器以釉色精美著称。

阔石图岭:位于嘉峪关外,是哈密与巴尔库尔的界山。

侯君集:唐代名将,曾平定高昌。

斐岑:汉代将领,曾击败呼衍王。

冷龙: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控制天气。

李老人:传说中的长寿老人,自称已活数百岁。

符药:道教中用于治病或驱邪的符咒和药物。

祝由: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据说能治病或驱邪。

杨主事盻:清代官员,擅长相法和八字推算。

阮吾山:清代官员,曾任刑部侍郎。

杜凝台:清代官员,曾任刑部侍郎。

彭杞:清代遣犯,因犯罪被流放。

杨皃:彭杞的同遣者,曾照顾彭杞的女儿。

孟氏媪:一位老妇人,清明上坟时遇到神秘女子。

交河苏斗南:清代文人,雍正年间参加会试。

互偿:指因果报应中的相互补偿,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罪福:罪指恶行,福指善行,罪福未尽意味着善恶的报应尚未完全显现。

天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通常指自然规律或宇宙的法则,有时也指天命或神的意志。

流外出身:指通过非正式途径进入官场,通常指通过科举考试以外的途径。

七品、八品、九品:古代中国官阶的等级,品级越高,官位越高。

三界:在佛教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整个宇宙或所有生灵。

乾隆壬戌癸亥间:指清朝乾隆年间的壬戌年和癸亥年,即1762年和1763年。

尻骨生尾:指人体尾骨异常生长,形成类似尾巴的结构。

陰挺:指女性生殖器官的异常突出或肿胀。

内阁学士永公:指清朝内阁学士永贵,曾任河间府知府。

乌鲁木齐: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清朝时期为边疆重镇。

盗采金者:指非法开采金矿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评注

《杜阳杂编》中的这段文字,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想象。文中提到的香玉、柴窑片磁、冷龙等,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物品或生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好奇。

李辅国的香玉辟邪事,虽然被怀疑为小说家言,但作者通过外祖母的苍玉扇坠,暗示了香玉的真实存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又保留了神秘感,使读者在怀疑与相信之间徘徊。

柴窑片磁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物品神奇功效的迷信。虽然作者通过实验的方式质疑了其辟火的功能,但最终柴窑片磁仍以高价售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秘物品的追捧与迷信。

阔石图岭的唐太宗碑与汉顺帝碑的对比,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历史的尊重。唐太宗碑被砌以砖石,不让人读,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而汉顺帝碑则随人揭摹,了无他异,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李老人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代人们对长寿与神秘的追求。李老人自称已活数百岁,虽然其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其符药治病的小验,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信仰与依赖。

杨主事盻的相法与推算八字五星的准确性,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命运的探索与预测。虽然命运是否可移的争论仍在继续,但杨主事盻的观点,即‘能得吉地,即是命,误葬凶地,亦是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命运的辩证思考。

彭杞与杨皃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生死与报应的思考。彭杞的女儿在临终前对杨皃的感激与承诺,以及杨皃夜夜梦到女子的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死、报应与灵魂存在的思考与想象。

孟氏媪与神秘女子的故事,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姻缘与命运的思考。神秘女子的出现与消失,以及最终与孟氏媪儿子的婚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姻缘天定的信仰与对命运的敬畏。

交河苏斗南与友人的对话,则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因果报应的思考。友人对善恶无报的怀疑,与褶裤急装者的回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因果报应的复杂理解与辩证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神秘与传奇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超自然、命运、生死、报应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这段文本通过两个故事,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因果报应、天道循环的信仰,以及对治理智慧的探讨。

第一个故事通过一位官员因心机过重而被降职的经历,揭示了天道报应的微妙和不可预测性。故事中的官员原本命运不错,但因过于算计,反而导致官位下降。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天命的重视。故事结尾的‘三界孰不知’更是强调了天道的普遍性和不可逃避性。

第二个故事则通过两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治理中的智慧与权衡。河间知府永贵在面对疑似妖人投药的事件时,没有急于抓捕,而是通过严密的监控防止事态恶化,最终使疾病自然平息。这一决策体现了‘熟虑其后’的治理智慧,避免了因过度反应而引发的更大问题。

另一个事件是关于乌鲁木齐的牛价问题。政府为了降低牛价,禁止屠宰,结果导致牛贩不愿再来,次年牛价反而更高。这一事件揭示了政策制定中的复杂性,即短期效果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最后,政府通过调整政策,才使市场恢复平衡。

这两个故事共同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天道、因果报应的信仰,以及在治理中对长远考虑的重视。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5)》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0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