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原文

肃宁王太夫人,姚安公姨母也,言其乡有嫠妇,与老姑抚孤子,七八岁矣。

妇故有色,媒妁屡至,不肯嫁,会子患痘甚危,延某医诊视,某医与邻媪密语曰:是证吾能治,然非妇荐枕,决不往。

妇与姑皆怒谇,既而病将殆,妇姑皆牵于溺爱,私议者彻夜,竟饮泣曲从。

不意施治已迟,迄不能救。

妇悔恨投缳殒,人但以为痛子之故,不疑有他。

姑亦深讳其事,不敢显言。

俄而医死,俄而其子亦死,室弗戒于火,不遗寸缕,其妇流落入青楼 ,乃偶以告所欢云。

余布衣萧客言,有士人宿会稽山中,夜间隔涧有讲诵声,侧耳谛听,似谈古训诂,次日越涧寻访,杳无踪迹。

徘徊数日,冀有所逢。

忽闻木杪人语曰:君嗜古乃尔,请此相见。

回顾之顷,石室洞开,室中列坐数十人,皆掩卷振衣,出相揖让,士人视其案上,皆诸经注疏。

居首坐者拱手曰:昔尼山奥旨,传在经师,虽旧本犹存,斯文未丧,而新说叠出,嗜古者稀,先圣恐久而渐绝,乃搜罗鬼录,征召幽灵,凡历代通儒精魂尚在者,集于此地,考证遗文,以此转轮生于人世,冀递修古学,延杏坛一线之传,子其记所见闻,告诸同志,知孔孟所式凭,在此不在彼也。

士人欲有所叩,忽已梦醒,乃倚坐老松之下。

萧客闻之,裹粮而往,攀萝扪葛,一月有余,无所睹而返。

此与朱子颖所述经香阁事大旨相类。

或曰:萧客喜谈古义,尝撰古经解钩沉,故士人投其所好以戏之,是未可知。

或曰:萧客造此言以自托降生之一,亦未可知也。

姚安公官刑部日,同官王公守坤曰:吾夜梦人浴血立,而不识其人,胡 为乎来耶?

陈公作梅曰:此君恒恐误杀人,惴惴然如有所歉,故缘心造象耳。

本无是鬼,何由识其为谁?且七八人同定一谳牍,何独见梦于君,君勿自疑。

佛公伦曰:不然。同事则一体,见梦于一人,即见梦于人人也。

我辈治天下之狱,而不能虑天下之囚,据纸上之供词,以断生死,何自识其人哉。

君宜自儆,我辈皆宜自儆。

姚安公曰:吾以佛公之论为然。

吕太常含辉言,京师有富室娶妇者,男女并韶秀,亲串皆望若神仙,窥其意态,夫妇亦甚相悦。

次日天晓,门不启,呼之不应,穴窗窥之,则左右相对缢,视其衾已合欢 矣。

婢媪皆曰:是昨夕已卸装,何又著盛服而死耶?

异哉,此狱虽皋陶不能听矣。

里胥宋某,所谓东乡太岁者也。

爱邻童秀丽,百计诱与狎,为童父所觉,迫童自缢,其事隐密竟无人知。

一夕梦被拘至冥府,云为童所诉。

宋辩曰:本出相怜,无相害意。

死由尔父,实出不虞。

童言尔不诱我,何缘受婬,我不受婬,何缘得死,推原祸本,非尔其谁?

宋又辩曰:诱虽由我,从则由尔,回眸一笑,纵体相从者谁乎?

本未强干,理难归过。

冥官怒叱曰:稚子无知,陷尔机井,饵鱼充馔,乃反罪鱼耶?

拍案一呼,栗然惊悟。

后官以贿败,宋名丽案中,祸且不测,自知业报,因以梦备告所亲,逮及狱成,乃仅拟城旦。

窃谓梦境无凭也,比三载释归,则邻叟恨子之被污,乘其妇独居,饵以重币,己见金夫,不有躬矣。

宋畏人多言,竟惭而自缢。

然则前之幸免,岂非留以有待示所作所受,如影随形哉?

旧仆邹明言,昔在丹陽县署,夜半如厕,过一空屋中,有男女媟狎声,以为内衙僮仆幽会于斯,惧为累,潜踪而返。

后月夜复闻之,从窗隙窃窥,则内衙无此人,又时方冱冻,乃裸无寸缕,疑为狐魅,于窗外轻嗽,倏然灭迹。

偶与同伴语及,一火夫曰:此前官幕友某所居,幕友有雕牙秘戏像一盒,腹有机轮,自能运动,恒置枕函中,时出以戏玩,一日失去,疑为同事者所藏,终后无迹,岂此物为祟?

遍索室中,迄不可得。

以不为人害,亦不复追求。

殆常在茵席之间,得人精气,久而幻化欤。

外祖雪峰张公家,牡丹盛开,家奴李桂,夜见二女凭阑立,其一曰:月色殊佳。

其一曰:此间绝少此花,惟佟氏园与此数株耳。

桂知是狐,掷片瓦击之,忽不见。

俄而砖石乱飞,窗棂皆损,雪峰公自往视之,拱手曰: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杀风景。

语讫寂然。

公叹曰:此狐不俗。

佃户张九宝言,尝夏日锄禾毕,天已欲暝,与众同坐田塍上,见火光一道如赤练,自西南飞来,突堕于地,乃一狐,苍白色,被创血流,卧而喘息,急举锄击之,复努力跃起,化火光投东北去。

后牵车贩鬻至枣强,闻人言某家妇为狐所媚,延道士劾治,已捕得封盧中,儿童辈私揭其符,欲视狐何状,竟破盬飞去。

问其月日,正见狐堕之时也。

此道士咒术,可云有验。

然无奈童稚之窃窥。

古来竭力垂成,而败于无知者之子手,类如斯也。

老仆刘琪言其妇弟某,尝夜独卧一室,榻在北牖,夜半觉有手扪盭,疑为盗,惊起谛视,其臂乃从南牖探入,长殆丈许,某故有胆,遽捉执之。

忽一臂又破棂而入,径批其颊,痛不可忍,方回手支拒,所捉臂已掣去矣。

闻窗外大声曰:尔今畏否,方忆昨夕林下纳凉,与同辈自称不畏鬼也,鬼何必欲人畏,能使人畏,鬼亦何荣?

以一语之故,寻衅求胜,此鬼可谓多事矣。

裘文达公尝曰:使人畏我,不如使人敬我。

敬发乎人之本心,不可强求,惜此鬼不闻此语也。

宗室瑶华道人言,蒙古某额驸尝射得一狐,其后两足著红鞋,弓弯与女子无异。

又沈少宰云椒言,李太仆敬室,少与一狐女往来,其太

翁疑为邻女,布灰于所,经之路院中,足印作兽迹,至书室门外,则足印作纤纤样矣。

某额驸所射之狐,了无他异;敬堂所眷之狐,居数载别去。

敬堂问何时再晤,曰:君官至三品当来迎。此语人多知之,后果验。

外叔祖张公雪堂言,十七八岁时,与数友月夜小集,时霜蟹初肥,新盰亦熟,酣洽之际,忽一人立席前,著草笠,衣石蓝衫,摄镶去履,拱手曰:仆虽鄙陋,然颇爱把酒持螯,请附末坐可乎?

众错愕不测,姑揖之坐,问姓名,笑不答,但痛饮大嚼,都无一语。

醉饱后蹶然起曰:今朝相遇,亦是前缘,后会茫茫,不知何日得酬高谊。

语讫,耸身一跃,屋瓦无声,已莫知所在,视椅上有物粲然,乃白金一饼,约略敌是日之所费。

或曰仙也,或曰术士也,或曰剧盗也。

余为剧盗之说为近之。

小时见李金梁辈,其技可以至此,又闻窦二东之党 ,二东献县剧盗,其兄曰大东,皆逸其名,而以乳名传。

他书记载或作窦尔敦,音之转耳。

每能夜入人家,伺妇女就寝,胁以力,禁勿语,并衾褥卷之,挟以越屋数十重,晓钟将动,仍卷之送还。

被盗者惘惘如梦。

一夕失妇家伏人于室,俟其送还,突出搏击,乃一手挥刀格斗,一手掷妇于床 上,如风旋电掣已无踪,殆唐代剑客之支流乎?

奇门遁甲之书,所在多有。

然皆非真传,真传不过口诀数语,不著诸纸墨也。

德州宋先生清远言,曾访一友–清远尝举其姓名,岁久忘之。

清远称雨后泥泞,借某人一骡骑往,则所居不远矣。

友留之宿曰:良夜月明,观一戏剧可乎?

因取凳十余,纵横布院中,与清远明烛饮堂上。

二鼓后,见一人越垣入,环转阶前,每遇一凳,辄蹒跚,努力良久乃跨过,始而顺行,曲踊一二百度,转而逆行;又曲踊一二百度,疲极踣卧。

天已向曙矣,友引至堂上,诘问何来,叩首曰:吾实偷儿,入宅以后,惟见层层皆短垣,愈越愈不能尽,窘而退出,又愈越愈不能尽。

困顿故见擒,死生惟命。

友笑遣之。

谓清远曰:昨卜有此偷儿来,故戏以小术。

问此何术,曰:奇门法也,他人得之恐召祸,君真端谨,如愿学,当授君。

清远谢不愿,友太息曰:愿学者不可传,可传者不愿学,此术其终绝矣。

意若有失,怅怅送之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译文

肃宁王的太夫人,是姚安公的姨母,她说她的家乡有一个寡妇,和年老的婆婆一起抚养一个七八岁的孤儿。

寡妇原本有姿色,媒人多次上门,但她不肯再嫁。后来孤儿得了天花,病情非常危急,请了某位医生来诊治,医生和邻居的老妇人私下说:这个病我能治,但如果寡妇不陪我过夜,我决不会去。

寡妇和婆婆都非常愤怒,但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寡妇和婆婆都因为溺爱孩子,私下商量了一整夜,最终含泪屈从了。

没想到治疗已经太迟,最终没能救回孩子。

寡妇悔恨交加,上吊自杀了,人们都以为她是因为痛失爱子,没有怀疑其他原因。

婆婆也深藏此事,不敢公开谈论。

不久,医生死了,接着孩子也死了,家里失火,什么都没留下,寡妇流落到青楼,后来偶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所爱的人。

我有个朋友萧客说,有个读书人住在会稽山中,半夜听到山涧对面有读书声,仔细一听,像是在讲解古代训诂,第二天他越过山涧去寻找,却什么也没找到。

他在那里徘徊了好几天,希望能再遇到。

忽然听到树梢上有人说话:你这么喜欢古学,请来相见吧。

他回头一看,石室突然打开,里面坐着几十个人,都放下书卷,整理衣服,出来互相行礼,读书人看到他们桌上的书,都是各种经典的注释。

坐在首位的人拱手说:从前孔子的深奥思想,传给了经师,虽然旧本还在,但古学已经渐渐失传,新的学说层出不穷,喜欢古学的人越来越少,先圣担心古学最终会断绝,于是搜罗鬼录,召集历代精通儒学的幽灵,聚集在这里,考证遗文,以此转世投胎到人间,希望能继续传承古学,延续杏坛的传承,你要记住你所见到的,告诉志同道合的人,知道孔孟的传承在这里,不在别处。

读书人还想问些什么,突然梦醒了,发现自己坐在一棵老松树下。

萧客听说后,带着干粮去找,攀爬了一个多月,什么也没找到就回来了。

这件事和朱子颖所说的经香阁的事情大致相似。

有人说:萧客喜欢谈论古学,曾经写过《古经解钩沉》,所以读书人投其所好,故意戏弄他,这也不一定。

也有人说:萧客编造这个故事,是为了自抬身价,这也不一定。

姚安公在刑部任职时,同僚王守坤说:我晚上梦见一个人满身是血站在我面前,但我不认识他,他为什么会来呢?

陈作梅说:你总是担心误判杀人,心里不安,所以才会梦到这种景象。

其实并没有这个鬼,你怎么能认识他呢?而且七八个人一起审理案件,为什么只有你梦到他,你不要多疑。

佛伦说:不对。同事就像一体,一个人梦到,就等于大家都梦到了。

我们审理天下的案件,却不能真正了解囚犯的内心,只是根据纸上的供词来决定生死,怎么能真正认识他们呢?

你应该自省,我们也都应该自省。

姚安公说:我觉得佛伦的话有道理。

吕含辉说,京城有个富家娶媳妇,新郎新娘都很漂亮,亲戚们都觉得他们像神仙一样,看他们的样子,夫妻俩也很恩爱。

第二天早上,门没开,叫他们也没人应,从窗户往里看,发现他们面对面吊死了,被子已经合在一起了。

婢女和老妇人都说:他们昨晚已经卸了妆,为什么又穿着盛装而死呢?

真是奇怪,这个案子连皋陶也审不了。

里胥宋某,人称东乡太岁。

他喜欢邻居家的漂亮男孩,千方百计引诱他,男孩的父亲发现了,逼男孩上吊自杀了,这件事一直没人知道。

一天晚上,宋某梦见自己被带到阴间,说是男孩告了他。

宋某辩解说:我只是喜欢他,没有害他的意思。

他的死是他父亲逼的,我没想到会这样。

男孩说:你不引诱我,我怎么会受辱?我不受辱,怎么会死?追根究底,不是你害的又是谁?

宋某又辩解说:引诱是我做的,但顺从是你自己做的,你回眸一笑,主动投怀送抱,这能怪我吗?

我没有强迫你,道理上不能全怪我。

阴间的官员怒斥道:孩子无知,掉进了你的陷阱,你钓鱼吃,反而怪鱼吗?

一拍桌子,宋某惊醒了。

后来宋某因为受贿败露,名字出现在案卷中,祸事临头,他知道这是报应,就把梦告诉了亲友,等到案子审结,只判了流放。

他以为梦境不可靠,三年后释放回家,邻居老头恨他儿子被玷污,趁他妻子独居时,用重金引诱她,妻子见了钱,就顺从了。

宋某怕别人说闲话,羞愧地上吊自杀了。

那么他之前的幸免,难道不是留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报应如影随形吗?

旧仆邹明说,以前在丹阳县衙,半夜上厕所,经过一间空屋子,听到里面有男女嬉戏的声音,以为是内衙的仆人在幽会,怕惹麻烦,就悄悄回去了。

后来一个月夜又听到了,从窗户缝里偷看,发现内衙并没有这些人,而且当时天寒地冻,他们却赤身裸体,怀疑是狐妖,就在窗外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突然消失了。

后来和同伴说起这件事,一个火夫说:这是前任官员的幕友住的屋子,幕友有一盒雕牙的秘戏像,肚子里有机轮,能自己动,经常放在枕头里,时不时拿出来玩,有一天不见了,怀疑是同事藏起来了,后来一直没找到,难道是这东西作祟?

他们找遍了屋子,也没找到。

因为这东西不害人,也就没再追究。

大概它经常在床席之间,吸收了人的精气,时间久了就幻化了吧。

外祖父雪峰张公家,牡丹开得正盛,家奴李桂晚上看到两个女子靠着栏杆站着,一个说:月色真好。

另一个说:这里很少有这种花,只有佟氏园和这里有几株。

李桂知道是狐妖,扔了一片瓦打她们,突然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砖石乱飞,窗户都被打坏了,雪峰公亲自去看,拱手说:赏花是雅事,月下散步是雅人,何必和小人计较,坏了风景。

说完就安静了。

雪峰公感叹说:这狐妖不俗。

佃户张九宝说,夏天锄完地,天快黑了,和大家一起坐在田埂上,看到一道火光像红练一样从西南飞来,突然掉在地上,原来是一只狐狸,苍白色,受伤流血,躺在地上喘气,他赶紧举起锄头打它,狐狸又奋力跳起来,化作火光向东北飞去。

后来他拉车到枣强卖货,听人说某家的妇人被狐狸迷惑,请道士来驱邪,已经抓到狐狸封在坛子里,孩子们偷偷揭开符咒,想看看狐狸的样子,结果狐狸破坛飞走了。

问起时间,正是他看到狐狸掉下来的那天。

这道士的法术可以说很灵验。

但无奈孩子们的好奇心。

自古以来,很多事眼看就要成功,却败在无知的孩子手里,就像这样。

老仆刘琪说,他妻子的弟弟某天晚上独自睡在一间屋子里,床在北窗下,半夜觉得有手在摸他,以为是贼,惊醒了仔细看,发现手臂是从南窗伸进来的,差不多有一丈长,他胆子大,立刻抓住了它。

忽然另一只手臂又破窗而入,直接打他的脸,痛得受不了,正要还手抵抗,抓住的手臂已经抽回去了。

听到窗外有人大声说:你现在怕了吗?他这才想起昨晚在树下乘凉时,和同伴说自己不怕鬼,鬼何必让人怕,能让人怕,鬼又有什么光荣?

因为一句话,鬼就来找麻烦,这鬼真是多事。

裘文达公曾经说:让人怕我,不如让人敬我。

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强求,可惜这鬼没听过这话。

宗室瑶华道人说,蒙古某位额驸曾经射到一只狐狸,狐狸的两只脚穿着红鞋,弓弯得像女子的脚一样。

沈少宰云椒说,李太仆敬室年轻时和一只狐女来往,他的太

老人怀疑是邻居家的女孩,于是在院子里撒了灰,经过的路上留下了兽类的脚印,到了书房门外,脚印却变得纤细了。

某位额驸射中的狐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敬堂所喜爱的狐狸,住了几年后离开了。

敬堂问什么时候能再见面,狐狸说:等你官至三品时,我会来迎接你。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后来果然应验了。

外叔祖张公雪堂说,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在月夜下小聚,当时霜蟹刚肥,新酒也熟了,大家正喝得高兴,忽然有一个人站在席前,戴着草帽,穿着石蓝色的衣服,脱掉鞋子,拱手说:我虽然粗鄙,但很喜欢喝酒吃蟹,请让我坐在末座可以吗?

大家都很惊讶,不知道他是谁,只好请他坐下,问他姓名,他只是笑而不答,只顾痛饮大吃,一句话也不说。

吃饱喝足后,他突然站起来说:今天相遇,也是前世的缘分,以后再见不知何时,不知何时能报答你们的盛情。

说完,他纵身一跃,屋顶的瓦片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人已经不见了,只见椅子上有一块闪闪发光的白金,大概相当于那天聚会的花费。

有人说他是仙人,有人说他是术士,有人说他是大盗。

我认为他是大盗的说法比较接近。

小时候见过李金梁等人,他们的技艺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还听说过窦二东的团伙,窦二东是献县的大盗,他的哥哥叫大东,他们的真名都失传了,只有乳名流传下来。

其他书籍记载中,有时写作窦尔敦,是音转的结果。

他们经常在夜里潜入人家,等妇女睡觉后,用武力威胁她们不要出声,然后把被褥卷起来,挟持她们越过几十重房屋,等到天快亮时,再把她们送回去。

被盗的人恍恍惚惚,像做梦一样。

有一次,一户人家在房间里埋伏了人,等盗贼送人回来时,突然冲出来搏斗,盗贼一手挥刀格斗,一手把妇女扔到床上,像风一样迅速消失,这大概是唐代剑客的后裔吧?

奇门遁甲的书,到处都有。

但都不是真传,真传不过是几句口诀,不会写在纸上。

德州的宋先生清远说,他曾经拜访过一个朋友——清远曾经提起过他的名字,但时间久了忘记了。

清远说雨后泥泞,借了某人的一匹骡子骑去,朋友住的地方不远。

朋友留他过夜,说:今晚月色很好,看一场戏怎么样?

于是拿了十几条凳子,纵横摆放在院子里,和清远在堂上点着蜡烛喝酒。

二更后,看见一个人翻墙进来,在台阶前转来转去,每遇到一条凳子,就蹒跚而行,努力很久才跨过去,先是顺行,跳了一两百次,然后又逆行;又跳了一两百次,最后累得倒在地上。

天快亮时,朋友把他带到堂上,问他从哪里来,他磕头说:我其实是个小偷,进了宅子以后,只看到一层层的矮墙,越翻越多,怎么也翻不完,最后只好退出去,结果越翻越多,怎么也翻不完。

因为困顿,所以被抓住了,生死由命。

朋友笑着把他放走了。

对清远说:昨天占卜到会有小偷来,所以用了一点小法术。

清远问这是什么法术,朋友说:这是奇门遁甲的法术,别人学了可能会招来祸患,你为人正直,如果想学,我可以教你。

清远谢绝了,朋友叹息说:想学的人不能传,能传的人不想学,这种法术恐怕要失传了。

他显得有些失落,怅然若失地送清远回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注解

嫠妇:指寡妇,特指丈夫去世后未再嫁的妇女。

荐枕:古代指女子为男子提供性服务,此处指医生要求寡妇与其发生性关系作为治疗条件。

投缳:指上吊自杀。

青楼:古代指妓院,此处指寡妇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

尼山:孔子的出生地,代指孔子及其学说。

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代指儒家学说。

谳牍:指审理案件的文书。

城旦:古代的一种刑罚,指流放边疆服劳役。

狐魅:指狐狸精,传说中能幻化成人形的狐狸。

秘戏像:指描绘性行为的雕像或画像,古代常作为私密收藏。

茵席:指床铺或坐垫,此处指秘戏像长期放置在床铺上。

额驸:古代对驸马的一种称呼,驸马是皇帝的女婿。

敬堂:文中提到的一个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三品:古代官制中的品级,三品官位较高。

张公雪堂: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霜蟹:指秋季的螃蟹,因霜降后螃蟹肥美而得名。

新盰:新酿的酒。

草笠:用草编织的帽子。

石蓝衫:一种蓝色的衣服,具体材质不详。

白金一饼:指一块银锭。

李金梁: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窦二东: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窦尔敦:窦二东的另一种称呼,可能是音转。

奇门遁甲:古代的一种占卜术,主要用于预测吉凶和布局。

德州宋先生清远: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二鼓:古代计时方法,指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奇门法:奇门遁甲的一种应用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首先,寡妇与医生的故事揭示了古代女性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艰难抉择,寡妇为了救子不得不屈从于医生的无理要求,最终却因施治过迟而失去儿子,自己也因悔恨而自杀。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她们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挣扎。

其次,士人夜闻讲诵声的故事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士人听到隔涧传来的讲诵声,循声寻访却一无所获,最终在梦中遇见历代通儒,得知他们聚集于此是为了考证遗文、传承古学。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儒家经典的尊崇,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故事中的梦境设定也暗示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再次,姚安公与同僚讨论梦境的故事则探讨了古代官员在司法审判中的道德困境。王公守坤梦见浴血之人,陈公作梅认为这是他内心对误判案件的恐惧所致,而佛公伦则指出这是所有司法官员的共同责任。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司法审判中的道德压力,以及他们对生死判决的慎重态度。故事中的梦境也暗示了古代官员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自省。

最后,狐魅与道士的故事则展现了古代民间信仰中的鬼神观念。狐魅幻化成人形,与人类发生纠葛,道士则通过咒术试图制服狐魅,但最终因儿童的疏忽而功亏一篑。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民间对狐魅的敬畏与恐惧,以及道士在驱邪除妖中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狐魅形象也体现了古代民间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与解释。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官员在司法审判中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与解释。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神秘色彩和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首先,文中提到的狐仙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狐仙的信仰和敬畏。狐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描绘为具有超凡能力的灵物,能够幻化人形,与人类互动。故事中的狐仙不仅能够预测未来,还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人类帮助,体现了人们对狐仙的崇拜和依赖。

其次,文中提到的月夜小集的故事,展现了一种神秘人物的出现和消失。这位神秘人物不仅能够无声无息地出现和消失,还能够在醉饱后留下一块白金,这种情节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仙术和奇术的向往和想象。这种神秘人物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超自然现象的广泛接受和信仰。

最后,文中提到的奇门遁甲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占卜术的神秘和复杂。奇门遁甲作为一种古老的占卜术,不仅能够预测吉凶,还能够通过布局来影响现实。故事中的友人以奇门法戏弄偷儿,不仅展现了奇门遁甲的神奇效果,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这种占卜术的敬畏和信仰。这种占卜术的传承和应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未来的探索和预测,也反映了他们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依赖。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神秘色彩和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狐仙、仙术和占卜术的信仰和敬畏,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和预测。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3)》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0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