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原文

案尤难。有顶凶者,甘为人代死;有贿和者,甘鬻其所亲。斯已猝不易诘矣,至于被杀之人,手书供状云非是人之所杀,此虽皋陶听之,不能入其罪也。倘非负约不偿,致遭鬼殛,则竟以财免矣。讼情万变,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据理率断哉!

姚安公言,有孙天球者,以财为命,徒手积累至千金,虽妻子冻饿,视如陌路,亦自忍冻饿,不轻用一钱。病革时,陈所积于枕前,一一手自抚摩,曰:尔竟非我有乎?呜咽而殁。孙未殁以前,为狐所嬲。每摄其财货去,使窘急欲死,乃于他所复得之,如是者不一。又有刘某者,亦以财为命,亦为狐所嬲,一岁除夕,凡刘亲友之贫者,悉馈数金。讶不类其平日所为,旋闻刘床 前私箧为狐盗去二百余金,而得谢柬数十纸。盖孙财乃辛苦所得,狐怪其悭啬,特戏之而已。刘财多由机巧剥削而来,故狐竟散之。其处置也顾得宜也。

余督学闽中时,幕友钟忻湖言,其友昔在某公幕,因会勘,宿古寺中。月色朦胧,见某公窗下有人影,徘徊良久,冉冉上钟楼去,心知为鬼魅,然素有胆,竟蹑往寻之。至则楼门锁闭,楼上似有二人语。其一曰:君何以空返?其一曰:此地罕有官吏至,今幸两官共宿,将俟人静讼吾冤。顷窃听 所言,非揣摩迎合之方,即消弭弥缝之术,是不足以办吾事。故废然返。语毕,似有太息声,再听之,竟寂然矣。次日,陰先主人,果变色摇手,戒勿多事。迄不知其何冤也。余谓此君友,有皁于主人,故造斯言,形容其巧于趋避,为鬼揶揄耳。若就此一事而论,鬼非目睹,语未耳闻,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阎罗包老,亦无可措手,顾乃责之于某公乎?

平原董秋原言,海丰有僧寺,素多狐,时时掷瓦石嬲人。一学究借东厢三楹授徒,闻有是事,自诣佛殿呵责之,数夕寂然,学究有德色。一日,东翁过谈,拱揖之顷,忽袖中一卷堕地,取视,乃秘戏图也。东翁默然,次日生徒不至矣。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反为狐所中。君子之于小人,谨备之而已。无故而触其锋,鲜不败也。

关帝祠中,皆塑周将军,其名则不见于史传。考元鲁贞汉寿亭侯庙碑,已有乘赤兔兮从周仓语,则其来已久。其灵亦最著。里媪有刘破车者,言其夫尝醉眠关帝香案前,梦周将军蹶之起。左股青痕,越半月乃消。

谓鬼无轮回,则自古及今,鬼日日增,将大地不能容;谓鬼有轮回,则此死彼生,旋即易形而去;又当世间无一鬼,贩夫田妇,往往转生,似无不轮回者。荒阡废冢,往往见鬼,又似有不轮回者。表兄安天石,尝卧疾,魂至冥府,以此问司籍之吏。吏曰:有轮回,有不轮回。轮回者三途:有福受报,有罪受报,有恩有怨者受报;不轮回者亦三途:圣贤仙佛不入轮回,无间地狱不得轮回,无罪无福之人,听其游行于虚墓,余气未尽则存,余气渐消则灭。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如闲花野草,自荣自落。如是者无可轮回。或有无依魂魄,附人感孕,谓之偷生。高行缁黄,转世借形,谓之夺舍。是皆偶然变现,不在轮回常理之中。至于神灵下降,辅佐明时;魔怪群生,纵横杀劫。是又气数所成,不以轮回论矣。天石固不信轮回者,病痊以后,尝举以告人曰:据其所言,乃凿然成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译文

案件尤其难以处理。有些人愿意替别人顶罪,甘愿代死;有些人则通过贿赂来和解,甘愿出卖自己的亲人。这些情况已经很难查明了,至于被杀的人,亲手写下供状说不是那个人杀的,即使是皋陶来审理,也无法定罪。如果不是因为违背约定不偿还,导致被鬼魂杀死,那么最终可能会因为钱财而免罪。诉讼的情况千变万化,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司法官员能仅凭常理来判决吗?

姚安公说,有个叫孙天球的人,视钱财如命,白手起家积累到千金,即使妻子儿女挨饿受冻,他也视若无睹,自己也忍饥挨饿,不轻易花一分钱。病重时,他把积攒的钱财摆在枕前,一一亲手抚摸,说:这些竟然不是我的了吗?然后呜咽着去世了。孙天球去世前,曾被狐狸戏弄。狐狸常常把他的财物拿走,让他陷入困境,几乎要死,然后又在别处找到财物,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还有一个叫刘某的人,也视钱财如命,也被狐狸戏弄,有一年除夕,刘某突然给所有贫穷的亲友都送了一些钱。大家惊讶这不像他平时的行为,后来听说刘某床前的私藏箱子被狐狸偷走了二百多两银子,却得到了几十张感谢信。原来孙天球的财富是辛苦得来的,狐狸怪他吝啬,只是戏弄他而已。刘某的财富大多是通过巧取豪夺得来的,所以狐狸干脆把他的钱财散掉了。狐狸的处理方式倒是很得当。

我在闽中担任督学时,幕友钟忻湖说,他的朋友曾经在某位官员的幕府中任职,因为要会勘案件,住在古寺里。月色朦胧时,看到那位官员的窗下有人影,徘徊了很久,然后慢慢上了钟楼。他心里知道那是鬼魅,但一向胆大,竟然悄悄跟上去寻找。到了钟楼,发现楼门紧锁,楼上似乎有两个人在说话。一个说:你为什么空手回来?另一个说:这里很少有官吏来,今天幸运的是两位官员一起住在这里,我打算等他们安静下来后申诉我的冤情。刚才偷听他们的谈话,不是揣摩迎合的方法,就是消弭弥缝的手段,这些都不足以解决我的问题。所以我只好失望地回来了。说完,似乎有叹息声,再听时,已经寂静无声了。第二天,他暗中告诉主人,主人果然脸色大变,摇手示意他不要多管闲事。至今不知道那鬼魂有什么冤情。我认为这位朋友对主人有所隐瞒,所以编造了这个故事,形容主人善于趋利避害,被鬼魂揶揄罢了。如果就这件事来说,鬼魂并没有亲眼见到,话语也没有亲耳听到,一切都是恍惚杳冥,毫无实据。即使是阎罗包老,也无法处理,怎么能责怪那位官员呢?

平原的董秋原说,海丰有一座僧寺,向来有很多狐狸,经常扔瓦石戏弄人。一个学究借了东厢的三间房教书,听说这件事后,亲自到佛殿去呵斥狐狸,连续几个晚上都很安静,学究得意洋洋。一天,东翁来拜访,拱手作揖时,忽然从袖子里掉出一卷东西,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幅秘戏图。东翁默不作声,第二天学生们都不来了。狐狸没有冒犯人类,反而是人类冒犯了狐狸,结果反而被狐狸算计了。君子对待小人,应该谨慎防备。无缘无故去招惹他们,很少有不失败的。

关帝祠中,都塑有周将军的像,但周将军的名字在史书中却找不到。考证元朝鲁贞的《汉寿亭侯庙碑》,已经有“乘赤兔兮从周仓”的句子,说明这个传说由来已久。周将军的灵验也最为显著。村里有个叫刘破车的老妇人,说她丈夫曾经醉倒在关帝的香案前,梦见周将军踢他起来。左腿上留下了青色的痕迹,过了半个月才消退。

如果说鬼魂没有轮回,那么从古至今,鬼魂每天都在增加,大地将无法容纳;如果说鬼魂有轮回,那么一个鬼魂死去,另一个鬼魂出生,很快就会变换形态离去;那么世间应该没有一个鬼魂存在。然而,贩夫走卒、田间农妇,往往转世重生,似乎没有不轮回的。荒废的坟墓中,常常能看到鬼魂,又似乎有不轮回的。我的表兄安天石曾经生病,灵魂到了冥府,向掌管户籍的官吏询问这个问题。官吏说:有轮回的,也有不轮回的。轮回的有三种情况:有福报的、有罪报的、有恩怨报的;不轮回的也有三种情况:圣贤仙佛不入轮回,无间地狱的鬼魂不得轮回,无罪无福的人,任由他们在虚墓中游荡,余气未尽时存在,余气消散时就消失了。像露珠水泡,忽有忽无;像闲花野草,自生自灭。这样的鬼魂无法轮回。还有一些无依无靠的魂魄,附在人体上感孕,这叫偷生。修行高深的僧道,转世借形,这叫夺舍。这些都是偶然现象,不在轮回的常理之中。至于神灵下凡,辅佐明君;魔怪群生,横行杀劫。这些都是气数所定,不能用轮回的理论来解释。安天石本来不相信轮回,病愈后,常常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根据他所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注解

河涧: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历史上以农业和手工业闻名。

女红:指女子从事的纺织、缝纫等手工劳动。

冻馁:指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碎磁折竹:形容声音清脆,如同瓷器碎裂或竹子折断的声音。

负心背德:指违背良心和道德的行为。

殇子:指夭折的儿童。

债鬼:民间信仰中,指因生前欠债未还而死后化为鬼魂讨债。

业缘:佛教术语,指因前世行为所导致的今生命运。

怨毒:指因怨恨而产生的恶毒情绪。

夙因:指前世的原因或因果关系。

轮回:佛教概念,指生命在死后重新投胎转世的过程。

乩:一种占卜工具,通过扶乩者与神灵沟通。

冥司:指阴间的官府,掌管死者的审判和报应。

九幽:指阴间的最深处,常用来形容极深的黑暗或地狱。

义犬:指忠诚于主人的狗,常被用来比喻忠诚的人。

无心布施:佛教术语,指不求回报的施舍,被认为功德最大。

负贩:指从事小买卖的商贩。

里豪:指地方上有权势的豪强。

生供:指在法庭上提供的供词或证据。

皋陶:古代传说中的法官,以公正无私著称。

鬼殛:指被鬼神所杀。

狐所嬲:被狐狸精所戏弄或骚扰。

秘戏图:古代描绘性行为的图画,常被视为不雅之物。

周将军:指关羽的副将周仓,民间信仰中常与关羽一同被供奉。

无间地狱:佛教中的地狱之一,指罪孽深重者所受的极苦之地。

偷生:指魂魄依附于人体而得以继续存在。

夺舍:指高僧或道士通过转世借形的方式继续修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德伦理等深刻的主题。首先,郑五的故事揭示了孝道的重要性,郑五在临终前仍不忘母亲的生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核心价值。其次,佃户曹自立的经历反映了民间对阴间审判的信仰,尤其是对负心背德行为的惩罚,这种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

卢南石的故事则进一步探讨了因果报应的观念,通过殇子讨债的情节,揭示了前世债务对今生命运的影响。这种观念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体现,强调了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

罗仰山的故事则通过梦境的形式,展现了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老翁的解释揭示了罗仰山与同官之间的宿怨,强调了因果循环的不可逃避性。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深化了因果报应的主题。

田白岩的故事则通过冥司讼案的情节,揭示了官僚体系中的腐败和道德沦丧。鬼魂的控诉不仅是对某公的谴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反思。这种批判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姜某和爱堂先生的故事则通过动物和鬼魂的介入,展现了忠诚和报恩的主题。义犬的行为不仅是对主人的忠诚,更是对道德的捍卫;而爱堂先生的经历则强调了无心布施的功德,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的交织,展现了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德伦理等深刻的主题,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宗教信仰。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文中提到‘有顶凶者,甘为人代死;有贿和者,甘鬻其所亲’,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法律的复杂性和人性的阴暗面。顶凶者和贿和者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的规避和对亲情的漠视。这种社会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法律不健全或执行不力的时期,人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其次,文中通过孙天球和刘某的故事,探讨了财富与道德的关系。孙天球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却对家人冷漠无情,最终在病重时感叹‘尔竟非我有乎?’,表达了对财富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反思。而刘某则因为财富的来源不正当,最终被狐精戏弄,财富被散尽。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财富的道德评判,即财富的积累应当正当,否则将受到天谴或报应。

再次,文中通过鬼魂的故事,探讨了轮回与报应的观念。鬼魂在古寺中等待官吏为其申冤,但最终因官吏的敷衍了事而失望离去。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官吏的不满。同时,文中还通过表兄安天石的经历,详细解释了轮回的概念,指出轮回并非适用于所有灵魂,有些灵魂因特殊原因无法进入轮回。这种对轮回的细致分析,体现了古代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文中通过狐精与学究的故事,揭示了人与妖之间的微妙关系。学究因呵责狐精而遭到报复,最终因不慎掉落秘戏图而失去学生的信任。这一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高度重视,即使是微小的过失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时,狐精的行为也体现了古代民间信仰中对妖魔鬼怪的敬畏和恐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对正义、道德和信仰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1)》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0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