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原文

有与狐为友者,天狐也,有大神术,能摄此人于千万里外,凡名山胜境,恣其游眺,弹指而去,弹指而还,如一室也。

尝云,惟贤圣所居不敢至,真灵所驻不敢至,余则披图按籍,惟意所如耳。

一日,此人祈狐曰:君能携我于九州之外,能置我于人闺阁中乎?

狐问何意,曰:吾尝出入某友家,预后庭丝竹之宴,其爱妾与吾目成,虽一语未通,而两心互照,但门庭深邃,盈盈一水,徒怅望耳。

君能于夜深人静,摄我至其绣闼,吾事必济。

狐沈思良久,曰:是无不可,如主人在何曰?吾侦其宿他姬所,而往也。

后果侦得实,祈狐偕往,狐不俟其衣冠,遽携之飞行,至一处,曰:是矣。

瞥然自去,此人暗中摸索,不闻人声,惟觉触手皆卷轴,乃主人之书楼也。

知为狐所弄,仓皇失措,误触一几倒,器玩落板上,碎声砰然,守者呼有盗,僮仆坌至,启锁明烛,执械入,见有人瑟缩屏风后,共前击仆,以绳急缚,就灯下视之,识为此人,均大骇愕。

此人故狡黠,诡言偶与狐友忤,被提至此。

主人故稔知之,拊掌揶揄曰:此狐恶作剧,欲我痛抶君耳,姑免笞逐出。

因遣奴送归。

他日与所亲密言之,且詈曰:狐果非人,与我相交 十余年,乃卖我至此。

所亲怒曰:君与某交 ,已不止十余年,乃借狐之力,欲乱其闺阃,此谁非人耶?

狐虽愤君无义,以游戏儆君,而仍留君自解之路,忠厚多矣。

使待君华服盛饰,潜挈置主人卧塌下,君将何词以自文?

由此观之,彼狐而人,君人而狐者也,尚不自反耶?

此人愧沮而去,狐自此不至,所亲亦遂与绝。

郭彤纶与所亲有瓜葛,故得其详。

老儒刘泰宇,名定光,以舌耕为活。

有浙江 医者某,携一幼子流寓,二人甚相得,因卜邻。

子亦韶秀,礼泰宇为师,医者别无亲属,濒死托孤于泰宇,泰宇视之如子。

适寒冬夜与共被,有杨甲为泰宇所不礼,因造谤曰:泰宇以故人之子为娈童,泰宇愤恚,问此子,知尚有一叔,为粮艘旗丁掌书算,因携至沧州河干,借小屋以居,见浙江 粮艘,一一遥呼,问有某先生否。

数日,竟得之,乃付以侄。

其叔泣曰:夜梦兄云,侄当归,故日日独坐舵楼望。

兄又云杨某之事,吾得直于神矣,则不知所云也。

泰宇亦不明言,悒悒自归。

迂儒拘谨,恒念此事无以自明,因郁结发病死。

灯前月下,杨恒见其怒目视。

杨故犷悍,不以为意,数载亦死。

妻别嫁,遗一子,亦韶秀,有宦轻薄子,诱为娈童,招摇过市,见者皆太息。

泰宇或云肃宁人,或云任邱人,或云高陽人,不知其审,大抵住河间之西也。

迹其平生,所谓殁而可祀于社者欤?

此事在康熙中年,三从伯灿宸公喜谈因果,尝举以为戒,久而忘之。

戊午五月十二日住密云行帐,夜半睡醒,忽然忆及,悲其名氏翳如,至滦陽后,为录大略如右。

常寺福,镇番人。

康熙初,随众剽掠,捕得当斩,曾伯祖光吉公,时官镇番守备,奇其状貌,请于副将韩公免之,且补以名粮,收为亲随。

光吉公罢官归,送公至家,因留不返。

从伯祖钟秀公尝曰:常寺福矫捷绝伦,少时尝见其以两足挂明楼雉堞上,倒悬而扫砖线之雪,四围皆净。

剧盗多能以足向上,手向下,倒抱楼角而登。

近雉堞处以砖凸出三寸,四围镶之,则不能登,以足不能悬空也。

俗谓之砖线。

持帚翩然而下,如飞鸟落地,真健儿也。

后光吉公为娶妻生子,闻今尚有后人,为四房佃种云。

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

余乡张明经晴风,除夕前自题门联曰: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适有锻炼者求彭信甫书门联,信甫戏书此二句与之。

两家望衡对宇,见者无不失笑。

二人本辛酉拔贡同年,颇契厚,坐此竟成嫌隙。

凡戏无益,此亦一端。

又董曲江 前辈喜谐谑,其乡有演剧送葬者,乞曲江 于台上题一额,曲江 为书吊者大悦四字,一邑传为口实,致此人终身切齿,几为其所构陷。

后曲江 自悔,尝举以戒友朋云。

董秋原言,有张某者,少游州县幕,中年度足自赡,即闲居以莳花种竹自娱。

偶外出数日,其妇暴卒,不及临诀,心恒怅怅如有失。

一夕灯下形见,悲喜相持,妇曰:自被摄后,有小罪过,待发遣,遂羁绊至今。

今幸勘结,得入轮回,以距期尚数载,感君忆念,祈于冥官,来视君,亦夙缘之未尽也。

遂相缱绻如平生。

自此人定恒来,鸡鸣辄去,燕婉之意有加,然不一语及家事,亦不甚问儿女。

曰:人世嚣杂,泉下人得离苦海,不欲闻之矣。

一夕先数刻至,与语不甚答,曰:少迟,君自悟耳。

俄又一妇搴帘入,形容无二,惟衣饰差别,见前妇惊碸。

前妇叱曰:婬鬼假形媚人,神明不汝容也。

后妇狼狈出门去。

此妇乃握张泣,张惝恍莫知所为。

妇曰:凡饿鬼多托名以求食,婬鬼多假形以行媚,世间灵语,往往非真。

此鬼本西市娼女,乘君思忆,投隙而来,以盗君之陽气,适有他鬼告我,故投诉社公,来为君躯除。

彼此时谅已受笞矣。

问今在何所,曰:与君本有再世缘,因奉事翁姑,外执礼而心怨望,遇有疾病,虽不冀幸其死,亦不迫切求其生,为神道所录,降为君妾。

又因怀挟私愤,以语激君,致君兄弟不甚睦,再降为媵婢。

须后公二十余年生,今尚浮游墟墓间也。

张牵引入帏,曰:幽明路隔,恐于陰谴,来生会了此

愿耳。呜咽数声而灭。时张父母已故,惟兄别居,乃诣兄具述其事,友爱如初焉。

有嫠妇年未二十,惟一子,甫三四岁,家徒四壁,又鲜族属,乃议嫁。妇色颇艳,其表戚某甲密遣一妪说之曰:我于礼无娶汝理,然思汝至废眠食,汝能托言守志,而私昵于我,每月给赀若干,足以赡母子。两家虽各巷,后屋则仅隔一墙,梯而来往,人莫能窥也。妇惑其言,遂出入如外妇。人疑妇何以自活,然无迹可见,姑以为尚有蓄积而已。久而某甲奴婢泄其事,其子幼,即遣就外塾宿,至十七八,亦稍闻繁言,每泣谏妇不从,狎昵杂坐,反故使见闻,冀杜其口。子恚甚,遂白昼入某甲家,剚刃于心,出于背,而以借贷不遂,遭其轻薄,怒激致杀首于官。官廉,得其情,百计开导,卒不吐实,竟以故杀论抵。乡邻哀之。好事者欲以片石表其墓,乞文于朱梅崖前辈。梅崖先一夕梦是子,容色惨沮,对而拱立,至是憬然曰:是可毋作也。不书其实,则一凶徒耳,乌乎表?书其实则彰孝子之名,适以伤孝子之心,非所以妥其灵也。遂力阻罢其事。是夕又梦其拜而去。是子也甘殒其身以报父仇,复不彰母过以为父辱,可谓善处人伦之变矣。或曰:斩其宗祀,祖宗恫焉,盍待生子而为之乎?是则讲学之家责人无已,非余之所敢闻也。

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此言似迂而实信。李云举言,其兄宪威官广东时, 闻一游士性迂僻,过岭干谒亲旧,颇有所获,归装袱被衣履之外,独有二巨箧,其重四人乃能舁,不知其何所携也。一日,至一换舟处,两舷相接,束以巨绳,扛而过。忽四绳皆断如刃截,訇然堕板上,两箧皆破裂,顿足悼惜,急开检视,则一贮新端砚,一贮英德石也。石箧中白金一封,约六七十两,纸裹亦绽,方拈起审视,失手落水中,倩渔户没水求之,仅得小半。方懊丧间,同来舟子遽贺曰:盗为此二箧,相随已数日,以岸上有人家不敢发,吾惴惴不敢言,今见非财物,已唾而散矣。君真福人哉,抑陰功得神佑也。同舟一客私语曰:渠有何陰功,但新有一痴事耳。渠在粤日,尝以百二十金,托逆旅主人买一妾,云是一年余新妇,贫不举火,故鬻以自活。到门之日,其翁姑及磃俱来送,皆羸病如乞丐,临入房,互相抱持痛哭诀别。已分手,犹追数步,更絮语,媒妪强曳妇入,其翁抱数月小儿,向渠叩首曰:此儿失乳,生死未可知,乞容其母暂一乳,且延今日,明日再作计。渠忽跃然起,曰:吾谓妇见出耳,今见情状凄动心脾,即引汝妇去,金亦不必偿也。古今人相去不远,冯京之父吾岂不能为哉,竟对众焚其券。不知乃主人窥其忠厚,伪饰己女以绐之,傥其竟纳,又别有狡谋也。同寓皆知,渠至今未悟,岂鬼神即录为陰功耶?又一客曰:是陰功也,其事虽痴,其心则实出于恻隐,鬼神鉴察,亦鉴察其心而已矣,今日免祸,即谓缘此事可也。彼逆旅主人,尚不知究竟如何耳。先师又聃先生,云举兄也。谓云举曰:吾以此客之论为然。余又忆姚安公言:田丈耕野西征时,遣平鲁路守备李虎,偕二千总,将三百兵,出游徼,猝遇额鲁特自间道来,二千总启虎曰:贼马健,退走必为所及,请公率前队扼山口,我二人率后队助之。贼不知我多寡,犹可以守。虎以为然,率众力斗,二千总已先遁。盖绐虎与战,以稽时刻,虎败,则去已远也。虎遂战殁,后荫其子先捷如父官。此虽受绐而败,然受绐适以成其忠。故曰: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此言似迂而实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译文

有一个人与狐狸交朋友,这只狐狸是天狐,拥有强大的法术,能够将这个人带到千里之外,任何名山大川,都可以随意游览,瞬间到达,瞬间返回,就像在一个房间里一样。

狐狸曾经说过,只有贤圣居住的地方不敢去,真灵所在的地方不敢去,其他地方则可以根据地图和书籍,随心所欲地前往。

有一天,这个人请求狐狸说:你能带我到九州之外,把我放到别人的闺房里吗?

狐狸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曾经去过一个朋友家,参加后院的音乐宴会,他的爱妾和我眉目传情,虽然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彼此心意相通,只是门庭深锁,像隔着一道水,只能怅然遥望。

你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我带到她的绣房里,我的事情一定能成功。

狐狸沉思了很久,说:这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主人在家怎么办?我会先侦察他是否在其他姬妾那里,然后再去。

后来狐狸侦察到实情,这个人请求狐狸带他去,狐狸不等他穿好衣服,立刻带着他飞到了目的地,说:就是这里了。

狐狸瞬间消失,这个人暗中摸索,听不到人声,只感觉到手触到的都是卷轴,原来是主人的书房。

他意识到被狐狸戏弄了,惊慌失措,不小心碰倒了一张桌子,器皿掉在地上,发出碎裂的声音,守夜的人大喊有贼,仆人们纷纷赶来,打开锁点亮蜡烛,拿着武器进来,看到有人躲在屏风后面,一起上前把他打倒,用绳子捆住,拿到灯下一看,认出是他,大家都非常惊讶。

这个人狡猾,谎称自己与狐狸朋友闹翻了,被带到这里。

主人早就知道这件事,拍手嘲笑说:这只狐狸恶作剧,想让我痛打你一顿,暂且免了鞭打,赶出去吧。

于是派仆人把他送回家。

后来他与亲近的人说起这件事,还骂道:狐狸果然不是人,和我相交十多年,竟然出卖我到这种地步。

亲近的人愤怒地说:你和某人交往,已经不止十多年了,却借狐狸的力量,想要扰乱他的家庭,到底谁不是人?

狐狸虽然对你的不义感到愤怒,用游戏来警告你,但还是给你留了自解的路,已经很忠厚了。

如果等到你穿着华丽的衣服,偷偷把你放到主人的床下,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辩解?

从这件事来看,狐狸像人,而你像狐狸,难道你还不反省吗?

这个人羞愧地离开了,狐狸从此不再出现,亲近的人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郭彤纶与这个亲近的人有亲戚关系,所以知道详细情况。

老儒刘泰宇,名叫定光,靠教书为生。

有一个浙江的医生,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流落他乡,两人关系很好,于是做了邻居。

这个孩子也很聪明,拜刘泰宇为师,医生没有其他亲属,临终前把儿子托付给刘泰宇,刘泰宇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刘泰宇和这个孩子同床共枕,有一个叫杨甲的人对刘泰宇不敬,于是造谣说:刘泰宇把故人的儿子当作娈童,刘泰宇非常愤怒,问这个孩子,得知他还有一个叔叔,是粮船的旗丁,负责书算,于是带着他到了沧州河边,租了一间小屋住下,看到浙江的粮船,一一远远地呼喊,问有没有某先生。

几天后,终于找到了,于是把侄子交给了他。

他的叔叔哭着说:我昨晚梦见哥哥说,侄子会回来,所以我每天独自坐在舵楼上望着。

哥哥还说杨某的事情,我已经在神面前得到了公正,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刘泰宇也没有明说,郁郁不乐地回家了。

他性格迂腐拘谨,一直想着这件事无法自证清白,因此郁郁成病而死。

在灯前月下,杨甲经常看到他怒目而视。

杨甲性格粗犷,不以为意,几年后也死了。

他的妻子改嫁,留下一个儿子,也很聪明,有一个轻薄的官员引诱他做娈童,招摇过市,看到的人都叹息。

刘泰宇有人说他是肃宁人,有人说他是任邱人,有人说他是高阳人,不知道确切的地方,大概住在河间的西边。

回顾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死后可以祭祀在社庙的人吧?

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年间,我的三从伯灿宸公喜欢谈论因果,曾经举这个例子作为警戒,但时间久了就忘记了。

戊午年五月十二日,我住在密云的行帐里,半夜醒来,忽然想起这件事,为他的名字被遗忘而感到悲伤,到了滦阳后,记录了大致的经过如上。

常寺福是镇番人。

康熙初年,他跟随众人抢劫,被捕后应当斩首,我的曾伯祖光吉公当时是镇番的守备,对他的相貌感到惊奇,向副将韩公请求免去他的死罪,并且给他补了一个名粮的职位,收为亲随。

光吉公罢官回家,送他到家里,于是他就留了下来,不再回去。

我的从伯祖钟秀公曾经说:常寺福身手矫健,年轻时曾经用双脚挂在明楼的雉堞上,倒悬着扫掉砖线上的雪,四周都干净了。

很多剧盗都能用脚向上,手向下,倒抱着楼角爬上去。

靠近雉堞的地方砖头凸出三寸,四周镶着,就不能爬上去,因为脚不能悬空。

俗称这种地方为砖线。

他拿着扫帚轻盈地下来,像飞鸟落地一样,真是个健儿。

后来光吉公为他娶妻生子,听说现在还有后人,为四房种地。

门联在唐朝末年就有了,蜀国的辛寅逊为孟昶题写的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话就是,但现在用红纸书写就不同了。

我家乡的张明经晴风,除夕前自己写了一副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正好有一个打铁的人求彭信甫写门联,彭信甫戏谑地写了这两句话给他。

两家门对门,看到的人无不失笑。

两人本来是辛酉年的拔贡同年,关系很好,因为这件事竟然产生了嫌隙。

凡是戏谑都没有好处,这也是一个例子。

还有董曲江前辈喜欢开玩笑,他家乡有演戏送葬的人,求董曲江在台上题写一个匾额,董曲江写了“吊者大悦”四个字,整个县城都传为笑谈,导致这个人终身切齿痛恨,差点被他陷害。

后来董曲江自己后悔了,曾经举这个例子来告诫朋友。

董秋原说,有一个姓张的人,年轻时在州县做幕僚,中年后生活自给自足,就闲居在家,以种花种竹自娱。

有一次外出几天,他的妻子突然去世,来不及见她最后一面,心里总是怅然若失。

一天晚上,在灯下看到她的身影,悲喜交加,妻子说:自从被带走后,因为有一些小罪过,等待发落,所以一直被羁绊到现在。

现在幸好已经审结,可以进入轮回了,但因为距离投胎的时间还有几年,感念你对我的思念,向冥官请求,来看你,也是我们前世缘分未尽。

于是两人像生前一样亲密。

从此以后,每到人定时分她就来,鸡鸣时分就离开,感情更加深厚,但她从不提家事,也不怎么问儿女。

她说:人世喧嚣,泉下的人已经脱离了苦海,不想再听这些了。

一天晚上,她提前来了,说话不多,说:稍等,你自己会明白的。

不久,另一个女人掀开帘子进来,相貌和她一模一样,只是衣服不同,看到前一个女人非常惊讶。

前一个女人呵斥道:淫鬼假扮成我的样子来迷惑人,神明不会放过你的。

后一个女人狼狈地逃出门去。

这个女人握着张某的手哭泣,张某茫然不知所措。

她说:凡是饿鬼大多假借别人的名字来求食,淫鬼大多假扮成别人的样子来迷惑人,世间的灵异话语,往往不是真的。

这个鬼本来是西市的娼女,乘着你对我的思念,趁机而来,想要盗取你的阳气,正好有其他鬼告诉我,所以我向社公投诉,来为你驱除她。

她现在应该已经被鞭打了。

张某问她现在在哪里,她说:我和你本来有再世的缘分,但因为侍奉公婆时,表面上遵守礼节,心里却有怨言,遇到疾病时,虽然不希望他们死,但也不迫切希望他们活,被神道记录,降为你的妾。

又因为心怀私愤,用言语激怒你,导致你和兄弟关系不好,再降为你的婢女。

要等到你二十多年后出生,现在还在坟墓间游荡。

张某拉着她进入帷帐,说:阴阳相隔,恐怕会受到阴间的惩罚,来生再了结这段缘分吧。

愿意听。呜咽了几声就消失了。当时张的父母已经去世,只有哥哥住在别处,于是去哥哥那里详细叙述了这件事,兄弟之间的友爱像以前一样。

有一个寡妇,年纪不到二十岁,只有一个儿子,才三四岁,家里一贫如洗,又没有亲戚,于是考虑再嫁。寡妇的容貌很漂亮,她的表亲某甲暗中派一个老妇人去劝说她:按照礼法我没有娶你的理由,但是我想你想得废寝忘食,你能假装守节,而私下和我亲近,我每月给你一些钱,足够养活你们母子。我们两家虽然住在不同的巷子,但后屋只隔一堵墙,用梯子来往,别人看不到。寡妇被他的话迷惑了,于是像外室一样出入。人们怀疑寡妇怎么养活自己,但没有证据,姑且认为她还有积蓄。时间久了,某甲的奴婢泄露了这件事,寡妇的儿子还小,就被送到外面的私塾住宿,到了十七八岁,也稍微听到了一些流言,每次哭着劝母亲不要这样,但母亲不听,反而故意让他看到听到,希望堵住他的嘴。儿子非常愤怒,于是在白天进入某甲家,用刀刺入某甲的心脏,刀从背后穿出,然后以借贷不成,遭到某甲的轻薄,愤怒之下杀了某甲,向官府自首。官员清廉,查明了真相,千方百计开导他,但他始终不说实话,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乡邻们都为他感到悲哀。有好事的人想用一块石碑来纪念他,向朱梅崖前辈求文。朱梅崖前一天晚上梦到了这个儿子,面容憔悴,对他拱手站立,于是恍然大悟说:这可以不写了。不写实情,那么他只是一个凶徒,怎么纪念?写实情则彰显孝子的名声,反而伤害了孝子的心,不是安慰他的灵魂的办法。于是极力阻止了这件事。那天晚上又梦到他拜谢而去。这个儿子甘愿牺牲自己来报父仇,又不揭露母亲的过错以免父亲受辱,可以说是善于处理人伦变故了。有人说:断绝了宗族的祭祀,祖宗会感到悲痛,为什么不等到生了儿子再这样做呢?这是讲学的人对人要求无止境,不是我所敢听的。

小人的计谋,没有不造福君子的。这话听起来迂腐但实际上是可信的。李云举说,他的哥哥宪威在广东做官时,听说一个游士性格迂腐古怪,过山拜访亲戚朋友,收获颇丰,回家的行李除了被褥衣服鞋子之外,只有两个大箱子,重得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动,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一天,到了一个换船的地方,两艘船的船舷相接,用粗绳子绑住,抬过去。忽然四根绳子都像被刀割断一样,轰然掉在甲板上,两个箱子都破裂了,他跺脚惋惜,急忙打开检查,发现一个箱子里装的是新端砚,另一个箱子里装的是英德石。石箱里有一封白金,大约六七十两,纸包也破了,刚拿起来看,失手掉进水里,请渔民潜水去找,只找到一小半。正在懊丧的时候,同船的船夫突然祝贺他说:盗贼为了这两个箱子,已经跟踪了好几天,因为岸上有人家不敢动手,我惴惴不安不敢说,现在看到不是财物,已经唾弃而散了。你真是有福之人,或者是陰功得到了神佑。同船的一个客人私下说:他有什么陰功,只是最近做了一件傻事。他在广东的时候,曾经用一百二十两银子,托旅店主人买一个妾,说是一个一年多前的新妇,因为贫穷无法生活,所以卖身自活。到门的那天,她的公婆和磃都来送行,都瘦弱得像乞丐,临进房时,互相抱头痛哭告别。已经分手了,还追了几步,又絮絮叨叨地说,媒婆强行把妇人拉进去,她的公公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向他叩头说:这个孩子没有奶吃,生死未卜,请允许他的母亲暂时喂一次奶,先过今天,明天再想办法。他突然跳起来说:我以为妇人被赶出来了,现在看到情状凄惨,心都碎了,就带你的妇人走吧,钱也不用还了。古今人相差不远,冯京的父亲我难道不能做吗?竟然当众烧掉了借据。不知道是主人看中了他的忠厚,假装自己的女儿来骗他,如果他真的纳妾,又会有别的阴谋。同住的人都知道,他到现在还没明白,难道鬼神就记录为陰功吗?又一个客人说:这是陰功,事情虽然傻,但他的心确实是出于同情,鬼神鉴察,也是鉴察他的心而已,今天免于灾祸,可以说是这件事的缘故。那个旅店主人,还不知道最后怎么样呢。先师又聃先生,是云举的哥哥。对云举说:我认为这个客人的话是对的。我又想起姚安公说:田丈耕野西征时,派平鲁路守备李虎,和两个千总,带领三百士兵,去巡逻,突然遇到额鲁特从小路来,两个千总对李虎说:贼人的马快,退走一定会被追上,请公率前队扼守山口,我们二人率后队协助。贼人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还可以守住。李虎同意了,率众力战,两个千总已经先逃走了。原来是骗李虎作战,以拖延时间,李虎战败,他们已经逃远了。李虎于是战死,后来荫庇他的儿子先捷像父亲一样做官。这虽然被骗而失败,但被骗正好成就了他的忠诚。所以说:小人的计谋,没有不造福君子的。这话听起来迂腐但实际上是确实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注解

天狐:传说中的神狐,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够施展大神术,帮助人类实现愿望。

九州: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泛指中国全境。

闺阁:指女子的居所,通常指深闺中的女子。

绣闼:指女子的闺房,绣闼即绣有花纹的门,象征女子的居所。

娈童:指被当作性玩物的少年,古代社会中的一种不道德行为。

冥官:指阴间的官员,掌管亡魂的事务。

饿鬼:佛教中的六道之一,指因生前贪婪而堕入饿鬼道的亡魂。

陽气:指人体的生命力或精气,常与阴气相对。

社公:指土地神或地方守护神,掌管一方的事务。

嫠妇:指寡妇,特指年轻丧偶的妇女。

外妇:指已婚男子在家庭之外的情妇。

剚刃:用刀刺入,指刺杀。

阴功:指不为人知的善行或功德。

端砚:一种名贵的砚台,产自广东端州(今肇庆市)。

英德石:一种名贵的石材,产自广东英德。

逆旅:指旅店或客栈。

额鲁特:清代对蒙古族一支的称呼,常指准噶尔部。

荫:指因父辈的功绩而获得官职或特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讲述人与狐的交往,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故事中的人与天狐为友,借助狐的力量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因贪图美色而陷入困境。狐虽然帮助了他,但也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警示他,体现了狐的智慧和忠厚。故事通过人与狐的对比,讽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狐虽非人,却比人更懂得道德与忠诚。

故事中的狐不仅具有超凡的能力,还具备道德判断力。它虽然帮助人实现了愿望,但也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情节设计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道德与欲望的深刻思考,狐的形象既是神秘的,也是智慧的象征。

故事还通过人与狐的交往,揭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狐作为自然界中的灵物,能够洞察人心,帮助人类实现愿望,但也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警示人类不要过度贪婪。这种情节设计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此外,故事中的狐还象征着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人类实现愿望,但也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警示人类不要过度贪婪。这种情节设计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道德与欲望的深刻思考,狐的形象既是神秘的,也是智慧的象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人与狐的交往,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讽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狐的形象既是神秘的,也是智慧的象征,它在故事中扮演了道德审判者的角色,警示人类不要过度贪婪。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面性。首先,故事中的嫠妇因生活所迫,被迫与表戚某甲私通,最终导致其子为父报仇而杀人。这一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孝道与个人情感的冲突。尽管儿子为父报仇的行为符合孝道,但其手段却触犯了法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朱梅崖前辈的梦境和决定则进一步反映了社会对孝子行为的复杂态度,既不愿公开表彰其行为,也不愿完全否定其孝心。

第二个故事则通过游士的经历展现了善行与命运的关系。游士因一时善念,放弃了购买妾室的机会,反而因此免于被盗贼抢劫。这一情节揭示了善行可能带来的意外回报,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善行的认可和赞赏。尽管游士的行为看似愚蠢,但其内心的善良却得到了鬼神的庇佑,最终免于灾祸。

最后一个故事则通过田丈耕野西征时的经历,展现了忠诚与欺骗的复杂关系。李虎因受骗而战死,但其忠诚却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子也因此获得官职。这一情节揭示了忠诚的价值,即使是在受骗的情况下,忠诚依然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面性,揭示了善行、忠诚和孝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这些行为有时看似愚蠢或不合时宜,但其内在的道德价值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文本通过这些故事,传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观念: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善行和忠诚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滦阳续录五(2)》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