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原文

文安王氏姨母,先太夫人第五妹也。

言未嫁时,坐度帆楼中,遥见河畔停一船,有宦家中年妇,伏窗而哭,观者如堵。

乳媪启后户往视,言是某知府夫人,昼寝船中,梦其亡女为人执缚宰割,呼号惨切,悸而寤,声犹在耳,似出邻船,遣婢寻视,则方屠一豚子,泻血于盎,未竟也。

梦中见女缚足以绳,缚手以红带,复视其前足,信然,益悲怆欲绝,乃倍价赎而瘗之。

其僮仆私言,此女十六而殁,存日极柔婉,惟嗜食鸡,每饭必具,或不具则不举箸,每岁恒割鸡七八百,盖杀业云。

交河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遥见似有女子避入秫田,疑荡妇之赴幽期者,逼往视之,寂无所睹。

疑其窜伏深丛,不复追迹。

归而大发寒热,且作谵语曰:我饿鬼也。

以君有禄相,不敢触忤,故潜匿草间,不虞忽相顾盼,枉步相寻,既尔有情,便当从君索食。

乞惠薄奠,即从此辞。

其家为具纸钱肴酒,霍然而愈。

苏进士语年曰:此君本无邪心,以偶尔多事,遂为此鬼所乘。

小人之于君子,恒伺隙而中之也,言动可不慎哉。

炎凉转瞬,即鬼魅亦然。

程鱼门编修曰:王文庄公遇陪祀北郊,必借宿安定门外一坟园,园故有祟。

文庄弗睹也。

一岁,灯下有所睹,越半载而文庄卒矣。

所谓山鬼能知一岁事耶。

太原申铁蟾言,昔自苏州北上,以舵牙触损,泊舟兴济之南。

荒塍野岸,寂无一人,而夜闻草际有哦诗声,心知是鬼,与其友谛听之,所诵凡数十篇,幽咽断续,不甚可辨,铁蟾惟听得一句曰:寒星炯炯生芒角,其友听得二句,曰:夜深翁仲语,月黑鬼车来。

张完质舍人,僦居一宅,或言有狐,移入之次日,书室笔砚皆开动,又失红柬一方,纷纭询问间,忽一钱铮然落几上,若偿红柬之值也。

俄喧言所失红柬,粘宅后空屋,完质往视,则楷书内室止步四字,亦颇端正,完质曰:此狐狡狯,恐其将来恶作剧。

乃迁去,闻此宅在保安寺街,疑即翁覃溪宅也。

李又聃先生言,东光某宅有狐,一日,忽掷砖瓦伤盆盎。

某氏詈之,夜闻人叩窗语曰:君睡否,我有一言,邻里乡党,比户而居,小儿女或相触犯,事理之常,可恕则恕之,必不可恕,告其父兄,自当处置,遽加以恶声,于理毋乃不可?

且我辈出入无形,往来不测,皆君闻见所不及,提防所不到,而君攘臂以为难,庸有幸乎?

于势亦必不敌,君熟计之。

某氏披衣起谢,自是遂相安。

会亲串中有以僮仆微衅,酿为争斗,几成大狱者。

又聃先生叹曰:殊令人忆某氏狐。

北河总督署有楼五楹,为蝙蝠所据多年矣,大小不知凡几,中一白者,巨如车轮,乃其魁也。

能为变怪,历任总督,皆扃钥弗居。

福建李公清时,延正乙真人劾治,果皆徙去,不久李公卒,蝙蝠复归。

自是无敢问之者。

余谓汤文正公驱五通神,除民害也;蝙蝠自处一楼,与人无患,李公此举,诚为可已而不已。

至于猝捐馆舍,则适值其时,不得谓蝙蝠为祟。

修短有数,岂妖魅能操其权乎?

余七八岁时,见奴子赵平,自负其胆,老仆施祥摇手曰:尔勿恃胆,吾已以恃胆败矣。

吾少年气最盛,闻某家凶宅,无人敢居,径携眂被卧其内,夜将半,剨然有声,承尘中裂,忽堕下一人臂,跳掷不已,俄又堕一臂,又堕两足,又堕其身,最后乃堕其首,并满屋迸跃如猿猱,吾错愕不知所为。

俄已合为一人,刀痕杖迹,腥血淋漓,举手直来搦吾颈。

幸夏夜纳凉,挂窗未阖,急自窗跃出,狂奔而免,自是心胆并碎,至今犹不敢独宿也。

汝恃胆不已,无乃不免如我乎?

平意不谓然,曰:丈原大误,何不先捉其一段,使不能凑合成形?

后夜饮醉归,果为群鬼所遮,掖入粪坑中,几于灭顶。

同年钟上庭言,官宁德日,有幕友病亟,方服药,恍惚见二鬼曰:冥司有某狱,待君往质,药可勿服也。

幕友言此犹已五十余年,今何尚未了。

鬼曰:冥司法至严,而用法至慎,但涉疑似,虽明知其事,证人不具,终不为狱成,故恒待至数十年。

问如是不稽延拖累乎?

曰:此亦千万之一,不恒有也。

是夕果卒,然则果报有时不验,或缘此欤?

又小说所载,多有生魂赴鞫者,或宜迟宜速,各因其轻重缓急欤?

要之早晚虽殊,神理终不愦愦,则凿然可信也。

田氏媪诡言其家事狐神,妇女多焚香问休咎,颇获利。

俄而群狐大集,需索酒食,罄所获不足供,乃被击破瓮盎,烧损衣物,哀乞不能遣。

怖而他投,濒行时,闻屋上大笑曰:尔还敢假名敛财否。

自是遂寂。

亦遂不徙。

然并其先有之资,耗大半矣。

此余幼时闻先太夫人说。

又有道士称奉王灵官,掷钱卜事时有验,祈祷亦盛,偶恶少数辈,挟妓入庙,为所阻。

乃陰从伶人假灵官鬼卒衣冠,乘其夜醮,突自屋脊跃下,据坐诃责其惑众,命鬼卒缚之,持铁藜将拷问,道士惶怖伏罪,具陈虚诳取钱状,乃哄堂一笑。

脱衣冠高唱而出,次日觅道士,则已窜矣。

此雍正甲寅七月事,余随先姚安公宿沙河桥,闻逆旅主人说。

安邑宋半塘,尝官鄞县。

言鄞有一生颇工文,而偃蹇不第,病中梦至大官署,察其形状,知为冥司。

遇一吏乃其故人,因叩其此病得死否。

曰:君寿未尽而禄尽,恐不久来此。

生言生平以馆谷糊口,无过分之暴殄,禄何以先尽,吏太息曰:正为受人馆谷,而疏于训课,冥司谓无功窃食,即属虚糜,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故寿未尽而禄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译文

文安的王氏姨母,是我已故母亲的第五个妹妹。

她说自己未出嫁时,曾坐在度帆楼中,远远看见河边停着一艘船,船上有一位官宦人家的中年妇女,伏在窗边哭泣,围观的人很多。

乳母打开后门去看,说是某位知府的夫人,白天在船上午睡时,梦见她已故的女儿被人绑住宰割,惨叫声凄厉,惊醒后声音仿佛还在耳边,似乎是从邻船传来的,于是派婢女去查看,发现邻船正在宰杀一头小猪,血流入盆中,还未结束。

梦中她看到女儿的双脚被绳子绑住,双手被红带子绑住,再看那猪的前脚,果然如此,更加悲痛欲绝,于是出高价买下那头猪并埋葬了它。

她的仆人私下说,这位女儿十六岁就去世了,生前性格极为温柔,唯独喜欢吃鸡,每顿饭必须有鸡,否则就不动筷子,每年因此要宰杀七八百只鸡,大概是因为杀生太多。

交河有个书生,傍晚独自在田野间散步,远远看见似乎有个女子躲进了高粱田,怀疑是荡妇去幽会,便走近查看,结果什么也没看到。

他怀疑那女子躲进了深草丛中,便不再追踪。

回家后突然发高烧,并且胡言乱语说:我是饿鬼。

因为你有福相,我不敢冒犯,所以躲在草丛中,没想到你突然回头看我,还特意来找我,既然你有情,我就该向你讨些食物。

请你给我一些简单的祭品,我就此告辞。

他的家人为他准备了纸钱和酒菜,他的病立刻就好了。

苏进士对年说:这人本来没有邪念,只是偶尔多事,结果被这鬼缠上了。

小人总是伺机陷害君子,言行怎能不谨慎呢?

世态炎凉,鬼魅也是如此。

程鱼门编修说:王文庄公每次陪祀北郊时,都会借宿在安定门外的一座坟园,园中一直有鬼怪作祟。

文庄公从未见过。

有一年,他在灯下看到了鬼怪,半年后文庄公就去世了。

难道山鬼能预知一年后的事吗?

太原的申铁蟾说,他曾经从苏州北上,因船舵损坏,船停泊在兴济的南边。

荒凉的田野岸边,寂静无人,夜里却听到草丛中有吟诗的声音,他知道是鬼,便和朋友仔细听,鬼吟诵了数十首诗,声音幽咽断续,听不太清楚,申铁蟾只听清了一句:寒星炯炯生芒角,他的朋友听清了两句:夜深翁仲语,月黑鬼车来。

张完质舍人租住了一所宅子,有人说宅子里有狐妖,他搬进去的第二天,书房里的笔砚都自己动了起来,还丢了一张红柬,正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忽然有一枚钱币叮当一声落在桌上,仿佛是在赔偿红柬的价值。

不久,有人说丢失的红柬贴在宅子后面的空屋里,张完质去看,发现上面用楷书写着“内室止步”四个字,字迹颇为端正,张完质说:这狐妖狡猾,恐怕以后还会恶作剧。

于是搬走了,听说这宅子在保安寺街,怀疑是翁覃溪的宅子。

李又聃先生说,东光某户人家有狐妖,一天,狐妖突然扔砖瓦打碎了盆碗。

那户人家骂了狐妖,夜里听到有人敲窗说:你睡了吗?我有句话要说,邻里乡亲,住得近,小孩子有时会冒犯,这是常理,能原谅就原谅,实在不能原谅,告诉他们的父兄,自然会处理,你突然恶语相向,这合理吗?

而且我们出入无形,来去无踪,都是你无法察觉和防备的,你却要与我们为难,难道会有好结果吗?

从形势上看,你也未必能赢,你好好想想吧。

那户人家披衣起来道歉,从此相安无事。

后来亲戚中有因为仆人之间的小摩擦,酿成争斗,几乎闹成大案。

李又聃先生感叹说:这让我想起了那户人家的狐妖。

北河总督署有一座五间的大楼,多年来被蝙蝠占据,数量不知有多少,其中有一只白色的蝙蝠,大如车轮,是它们的首领。

这只蝙蝠能作怪,历任总督都不敢住在这里。

福建的李公清时,请来正乙真人驱赶蝙蝠,果然蝙蝠都离开了,不久李公去世,蝙蝠又回来了。

从此再没有人敢去招惹它们。

我认为汤文正公驱赶五通神,是为了为民除害;蝙蝠自己住在一座楼里,与人无害,李公此举实在是多此一举。

至于他突然去世,那只是巧合,不能说是蝙蝠作祟。

人的寿命长短自有定数,妖魅怎能操纵呢?

我七八岁时,看到仆人赵平自夸胆大,老仆施祥摇手说:你别仗着胆大,我已经因为胆大吃过亏了。

我年轻时气盛,听说某户人家的凶宅没人敢住,便直接带着被子住进去,半夜时分,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天花板裂开,掉下一只人臂,跳来跳去,接着又掉下一只手臂,两只脚,身体,最后是头,满屋子乱跳像猴子一样,我吓得不知所措。

很快,这些肢体合成了一个人,身上满是刀痕和杖痕,鲜血淋漓,伸手就来掐我的脖子。

幸好夏夜纳凉,窗户没关,我急忙从窗户跳出去,狂奔逃命,从此心胆俱碎,至今不敢独自睡觉。

你仗着胆大,难道不会像我一样倒霉吗?

赵平不以为然,说:你当时大错特错,为什么不先抓住它的一部分,让它无法合成人形?

后来他夜里喝醉回家,果然被一群鬼拦住,推进粪坑里,差点淹死。

同年的钟上庭说,他在宁德做官时,有个幕僚病重,正在吃药,恍惚间看到两个鬼说:冥司有个案子,等你来对质,药就不用吃了。

幕僚说这案子已经五十多年了,怎么还没了结。

鬼说:冥司的法律非常严格,但用法非常谨慎,只要涉及疑点,即使明知事实,证人不足,案子也不会成立,所以常常要等几十年。

幕僚问:这样不会拖延拖累吗?

鬼说:这也是千万分之一的情况,不常见。

当晚幕僚果然去世了,那么因果报应有时不灵验,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又比如小说中常写有生魂去受审的,或许该快该慢,各有轻重缓急吧?

总之,早晚虽然不同,天理终究不会糊涂,这是确凿可信的。

田氏老太太谎称她家供奉狐神,妇女们常来烧香问吉凶,她因此赚了不少钱。

不久,一群狐狸聚集过来,索要酒食,她赚的钱不够供应,结果被狐狸打碎了盆碗,烧坏了衣物,哀求也无法赶走它们。

她吓得搬走,临走时听到屋顶上大笑说:你还敢假借狐神敛财吗?

从此狐狸就安静了。

她也就不再搬走。

但她之前赚的钱,已经耗去大半了。

这是我小时候听已故母亲说的。

还有个道士自称奉王灵官之命,掷钱占卜时常有灵验,祈祷的人很多,有一次几个恶少带着妓女进庙,被道士阻拦。

于是他们暗中从戏子那里借来灵官和鬼卒的衣冠,趁道士夜里做法事时,突然从屋顶跳下,坐在那里责骂道士迷惑众人,命令鬼卒绑住他,拿着铁藜要拷问,道士吓得认罪,承认自己虚张声势骗钱,结果大家哄堂大笑。

他们脱下衣冠,高唱着离开,第二天去找道士,道士已经逃走了。

这是雍正甲寅年七月的事,我随已故父亲姚安公住在沙河桥时,听旅店老板说的。

安邑的宋半塘,曾在鄞县做官。

他说鄞县有个书生文采很好,但屡试不中,病中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大官署,看其形状,知道是冥司。

他遇到一个官吏是旧相识,便问他这病会不会死。

官吏说:你寿命未尽,但福禄已尽,恐怕不久就要来这里了。

书生说自己一生靠教书糊口,没有过分浪费,福禄怎么会先尽,官吏叹息说:正因为你靠教书糊口,却疏于教导学生,冥司认为你无功受禄,属于虚耗,所以销除了你应得的福禄,补上你透支的部分,因此寿命未尽而福禄已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注解

文安王氏姨母:文安王氏姨母是作者先太夫人的第五个妹妹,文中提到的故事是她未嫁时的经历。

度帆楼:度帆楼是古代建筑,通常位于河边或海边,供人观赏风景。

知府夫人:知府夫人是某位知府的妻子,文中提到她在船中做了一个关于亡女的噩梦。

瘗:瘗意为埋葬,文中指知府夫人将梦中所见的豚子埋葬。

交河:交河是地名,文中提到的书生在此地遇到了饿鬼。

秫田:秫田是指种植高粱的田地,文中书生在此地疑似看到了女子。

谵语:谵语是指病中或昏迷时的胡言乱语,文中书生因寒热发作而说自己是饿鬼。

苏进士:苏进士是文中提到的一位进士,他对书生遇到鬼的事情发表了看法。

程鱼门编修:程鱼门编修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讲述了王文庄公遇到鬼魅的故事。

王文庄公:王文庄公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在北郊陪祀时借宿坟园,后来在灯下看到了鬼魅。

申铁蟾:申铁蟾是文中提到的一位人物,他在苏州北上的途中听到了鬼魂吟诗的声音。

张完质舍人:张完质舍人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租住的宅子据说有狐妖作祟。

李又聃先生:李又聃先生是文中提到的一位人物,他讲述了东光某宅狐妖的故事。

北河总督署:北河总督署是文中提到的官府建筑,楼中有大量蝙蝠居住。

正乙真人:正乙真人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文中提到他被请来驱赶蝙蝠。

汤文正公:汤文正公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以驱除五通神为民除害而闻名。

赵平:赵平是文中提到的一个奴子,他自恃胆大,最终被鬼捉弄。

施祥:施祥是文中提到的一位老仆,他年轻时因胆大而遭遇鬼怪,从此心胆俱碎。

钟上庭:钟上庭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讲述了幕友病中遇到鬼魂的故事。

田氏媪:田氏媪是文中提到的一位老妇人,她假借狐神之名敛财,最终被狐群报复。

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中的一位神灵,文中提到有道士假借其名敛财。

宋半塘:宋半塘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官员,他讲述了鄞县一位书生梦入冥司的故事。

三之义:指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

名分本尊: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强调名分的重要性。

修脯:古代指教师的报酬,这里泛指教育或培养他人的责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比喻极小的数量,这里指对细节的严格计较。

鱼腹阵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阵法,据说能困住敌人,这里用来比喻复杂的局面或困境。

壬遁星禽:古代占卜术中的术语,指通过观察天象和动物行为来预测吉凶。

符咒厌劾:指使用符咒和法术来驱邪或诅咒他人。

魇魅:指通过邪术或诅咒使人受害。

长斋:指长期持守斋戒,通常与宗教信仰相关。

夙冤:佛教术语,指前世的冤仇或因果报应。

因果牵缠:佛教术语,指因果报应的循环,强调行为的后果。

三生:佛教术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强调轮回和因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鬼神信仰和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好奇。

文中提到的知府夫人梦到亡女被宰割,反映了古人对梦境的重视,认为梦境可能是鬼神传达信息的方式。而书生遇到饿鬼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人对鬼魂的恐惧,认为鬼魂会伺机作祟。

程鱼门编修讲述的王文庄公遇到鬼魅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恐惧感,鬼魅的出现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而申铁蟾听到鬼魂吟诗的情节,则展现了鬼魂的另一面,它们并非总是恶意的,有时也会表现出文化素养。

张完质舍人遇到的狐妖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狐妖的复杂情感。狐妖既被视为狡猾的存在,又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李又聃先生讲述的狐妖故事,则进一步揭示了狐妖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狐妖有时会与人类和平共处,甚至提出合理的建议。

北河总督署的蝙蝠故事,展现了古人对动物的敬畏。蝙蝠被视为能够变怪的生物,甚至能够影响人类的命运。而赵平和施祥的故事,则揭示了胆大妄为的后果,古人对鬼神的敬畏不仅源于恐惧,也源于对未知力量的尊重。

钟上庭讲述的幕友病中遇到鬼魂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冥司的信仰。冥司被视为公正严明的存在,即使在人世间未能了结的事情,也会在冥司得到审判。田氏媪假借狐神之名敛财的故事,则揭示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最后,宋半塘讲述的书生梦入冥司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信仰。冥司不仅审判人的行为,还会根据人的功过决定其命运。这种信仰不仅影响了古人的行为,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人对鬼神的复杂情感和信仰。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对话,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对命运和因果的理解。首先,文中提到‘三之义’和‘名分本尊’,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重视。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文中通过道士庞斗枢的故事,探讨了天命与人谋的关系。庞斗枢通过布阵实验展示了鱼腹阵图的复杂性,但他也指出,国家的兴亡和战争的胜败并非完全依赖于术数,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的智慧和谋略。这种观点体现了古代智者对天命与人事的辩证思考。

再次,文中通过狐仙与刘子明的对话,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虚伪。狐仙以诙谐的方式指出了刘子明对待亲人和继子的不公,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人性弱点的写法,既具有讽刺意味,又富有哲理。

此外,文中还通过玛纳斯妇人的遭遇,表达了对痛苦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妇人因经历极度的痛苦而选择持长斋,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众生痛苦的同情和对因果报应的信仰。

最后,文中通过牛与犬的争斗以及姑嫂之间的矛盾,探讨了因果报应和前世今生的关系。虽然作者对‘夙冤’之说持保留态度,但他也承认怨毒之念根深蒂固,难以消除。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对话,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对命运和因果的理解。文中既有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也有对佛教因果报应的探讨,同时还通过寓言和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些内容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4)》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