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十一-原文
◎古龙虎歌 ──阴君真人注
四者混沌,五行之祖一曰曾青为使,使为气,气为筋;二曰阴中阳,为日之魂,魂为日之精,精为阳,阳为父,父为胞衣;三曰从白液化为坚冰,冰是阴中阳,阳为骨,骨凭气而化白液,白液化为髓;四曰水银,为内之炁化为血,血化毛发,毛发凭皮肤为匡郭而成质。可知三个月成形,十个月生,余两个月沐浴,合一年终。质禀天成象,递用五行而轮转,得名天地至宝。如人受天地正气,亦为至人。我大道仙人药宝,不同在世有价之宝。只如世间所用金、银、珊瑚、玛瑙、真珠之类,并量其功价,以贵贱论之。唯我仙丹,象日月之光明彻,此时法天象地之宝,令人服之,可得长生,天地齐毕。皆是凭自然混沌之气,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如在碧潭之中,即是自然之道也。学仙之士,勿令错用意,妄将变黄白药错服食。如道士得我自然之道,四气混沌至药,但服食一千日,则知神化路不远矣。如四气不足,即为神化无凭,亦象至人,日月不足,岂为至人?乃知至人合天地文理为圣,世人以时物文理为哲。哲者,自为圣人乎?乃自明其道,采世间机运动,以功成法焉。量其作事根性远近,时至尽化为灰烬。唯我三清宫神化药宝,即得保命长生,天地齐毕。其道不合传之,如传在得人,付之。缘道本无形,以五行气相侵为根。人本无志,而心为志。如心恶即言凶,言凶即行疏,行疏即道不成。所以三品之丹,付贤不付愚。愚者心暗于世,终日览仙方书诀而念之,不得其道性,性由心也。休粮、服气、导引、忘治、谷神魂魄,魄凝神定思一法,已上并是道之空门,宝非长生之理。九鼎之丹,用四时火气,张设文武,不绝火侯,而晚成大器,实贵难货,至人难识也。
铅为匡郭,週遭祐助。青瑶为使,能调风雨曾青能为一切金丹使,使为气,气为筋,筋成大力焉。夫药不至者,由曾青之力为使。如人不食即无力,食象气,气象使,无食力,乃事不解矣。夫功皆从力而生成大壮矣,药无力,即无灵而安身。白液金花,水生龙虎龙虎本从虚无气中相承,龙虎正道感化,运得四时大地,成象之器。然龙虎自然生,犹四时薰蒸,各有所归。生于无始,启道本元者,得名龙虎。龙虎缘阴阳二性和合相吞伏之气所知,从虎气中生有象之质,自然修善去恶,即成之,三一升腾,必定规矩三者,准上三丹田,各有归魂守一之法,论至药门中四气,筋骨血肉相承之法,不差毫厘,勿令其阴阳时侯差错。每月初发火,从一日数九九之法,此三一法,并是内三一之法,用十二个月火侯,管十二时,配十二位,行九宫,象八卦,合五行。黄帝于皇人处请问三一之门,因此流传口诀,受之如世世有仙士付之,亦勿令载于书,方诀止以口付之。若不依此三一规矩,纵解万般小法,能变黄白救世,财宝如积山,亦未免身死矣!终不是保命之法,学而知之者为善矣!。
赫然还丹,日月光顾。星辰透明,云中见路其还丹成,赫然分明。亦如木中有火,火虽不露其色,如青中带赤气,服之一千日,化肉质,换骨通灵,安身定魂,反老成少,感天神助之通神明,不得辄妄泄露,却如未得道之日,可以成道矣。虽未满阴功之间,且得度世不死矣。可知大道无迹,不失其根本,人不失其父母之遗体。阴此一方外,其妄制伏水银黄白,不得为真道之门也。诀中思深,会者有数。百岁之间,生死不住。仙士传之,递相保护。哀哉流言!更无别故诀中至药,教人长生之门。至药与世宝别,仙人药宝,千炼万化。金丹再炼,令人服食,可得神灵,得长生之路,所以我惜时、贵命、轻财也。愚者即惟贵世之有财宝,救一朝一夕妻妾荣华,行尸走鬼轻命,而时至自灭亡,百岁之间,死者莫知其数。元君所以哀哉!世人流行药中,妙道已化,真人勿令妄运动,各令四人归业,守道安贫,共成宝命之药。亦名卯酉二八,二八成一斤之数。白液,白雪是也,白雪压冰是也。所以言将卯酉二八,合入二性,同于丹砂,勿令常人知之。以火候九九,午之位也。然三一中云,三日一候,三三如九数足,其紫带黑色者,元君赞之,惜于后世仙士所论歌诀,原明于师,勿令心二,可以长生备矣。可知天本无亲,以心为亲;天本无私,以心为私;天本无灾,由人与,非天与。人学不违于师,子莫逆于父母,即天道长久矣,即人师转备矣。所以论至事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明然可增其福,大不杂矣。若骨多即肉不胜骨,肉多即骨不胜肉,骨肉俱由筋可壮,其力犹增也。如无力,即如有袋不盛物,岂能立焉?无婴兒不恋母,婴兒失母,即如药无筋,为药由主力也,无力自无神化之功。如会者,一言见三枝枝条;不会者,即经历千书万诀,不免为愚人。好求仙求黄白,不寻读仙书,究其至宝者多,好黄白,未见一两,不觉身亡。贤者好其至药,虽未见药之玄门,且积善如然。神无爱利之心,守道安贫,天不可罚矣。善庆从人师,自感其至,且从羲轩之前后。累代求仙者,得之几人哉。
○又歌曰:
生成数极一百八,阴气相从自凝结。赫然紫色成还丹,服饵长生不可说。
○又歌曰:
丹砂一味更无别,子母相生无休歇。人世不知费财宝,悟者为之大还诀。
○源真铭:
有诀不彰,有序不述。得之感之,
可传可说。
○药异名:
一名土之父,二名水之母,三名号黄牙,四为七十二石晶。
○又歌曰:
黄芽天生物,子母相汩没,子母不相抛,母向子中出。
○和合相假歌:
玄之又玄在眼前,阴中有阳道自全。阴阳不离得和合,练之服之得神仙。
○又歌曰:
一名准中成,二号大道名。采续不断,添之自灵。
○又药歌:
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数尽阴阳尽,得之终不言。
○又歌曰:
甲子下火当旬候,辩得子母仍依旧。旬候数足自週旋,从此堪为两分首。
○又药歌:
一名真源秋石,二名大道精魂。还丹采之合宜,离尘是真仙客。
○又歌曰:
日月非我形,阴阳自成质,乾坤造化中,六合皆归一。
○又室歌:
坛灶为宫,濛之又濛,一旬方一候,一沐又还濛。数足自灵圣,乾坤处处通。
◎金丹金碧潜通诀
神室者,丹之枢纽,众石父母,砂汞别名,出阳入阴,流曜二方,列数三轴,法象水火。制犹王者,武以讨叛,文德怀柔,土德为王,提剑偃戈,以镇四方。坎离数一二,南北独为经,故冠七十二名之长。刚柔禀自然,金火当直事,水土相含受,雄雌并一体,用之有条理。变化既未济,终即复更始。初九为期度,阳和准早晚。週历合天心,阳爻毕于己。正阳发丙午,自丁终于亥。水火列一方,守界成寒暑。东西表仁义,五行变四时。如是阴阳之互用,顺三一而得其理。神室设位,变化乎其中。神室者,上下釜也;设位者,雌雄配合之密也。变化为砂汞,砂汞者,金土二用。二用无定位,张翼飞虚危,往还性不定,上下以为常。独居不改化,独处于中宫。包囊众石,为丹祖宗。有无相制,硃雀炎空,紫华耀日,砂汞没亡。诀不辄造,理不虚拟,约文申奥,叩索神明,演爻征卦,五行为讽。
坎雄金精,离雌火光,金火自伐,水土相克,土王金乡,三物俱德。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黄帝之功也。金火者,真也。丹术著明,莫大乎金火。穷微以任化,阳动则阴消,混沌终一九,宝精更相持。药有三百八十四铢,铢据一斤为十六两也。金精一化,青龙受符。当斯之时,神室炼其精,火金相运推。雄阳翠玄水,雌阴赩黄金。阴阳混交接,精液包元气。万象凭虚生,感化各有类。众丹灵迹长,莫不由于是。
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三五以相守,飞精以濡滋。玄女演其序,戊己贵天符,天符道渐剥,难以应玄图。故演作丹意,乾坤不复言。丹砂硫汞父,戊己黄金母。钟律还二六,斗枢建九三,赤童戏硃雀,变化为青龙。《坤》初变成《震》,三日月出庚,龙虎自相寻。《坤》再变成《兑》,八日月出丁,上弦金半斤。《坤》三变成《乾》,十五三阳备,圆照东方甲,金水温太阳,赤髓流为汞,汞者弄明珰。月盈自含亏,十六转将减。《乾》初缺成《巽》,平明月见辛。《乾》再损成《艮》,二十三下弦。下弦水半斤,月出于丙南。《乾》三变成《坤》,《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月没于乙地。《坤》乙月既晦,土木金将化。继《坤》生《震》龙,《乾》、《坤》括始终。如上三十日,《坤》生《震》、《兑》、《乾》,《乾》生《巽》、《艮》、《坤》,八卦列布曜,运移不失中。调火六十日,变化自为证。
神室有所象,鸡子为形容。五岳峙潜洞,际会为枢辖。发火初温微,亦如爻动时。上戴黄金精,下负坤元形,中和流汞情,深合应三才。乾动运三光,坤静含阳气。神室用施行,金丹然后成。可不坚乎!炼化之器,包括飞凝,开合灵户。希夷之府窟,造化之泉源。阳气发坤,日晷南极,五星连珠,日月合璧。金砂依分,呼吸相应。华盖上临,三台下辅,统录之司,当密其固。火炼中宫土,金入水北方,土水金三物,变化六十日。自然之要,先存后亡。或火数多,分两违则,或水不定,同处别居。刚柔亢行,不相涉入。非火之咎,责谴于土。土镇中宫,笼罩四方。三光合度,以致太平。五脏内养,四肢调和。水涸灭影,含曜内明。金水相莹,润色沉耀。调火温水,发之俱化,道近可求。土水独相配,翡翠生景云,黄赤混其精,紫华敷太阳,水能生万物,圣人独知之。金德尚白,炼铅以求黄色焉。为生中宫,黄金不飞灼,土烟云起后。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炼银于铅,神物自生。银者金精,铅者北灵。水者道枢,阴阳之始,始故生银。铅化黄丹,寄立五金。为铅外黑,色禀北方,内有银精。披褐怀玉,外似狂夫。银为铅子,子隐铅中。汞者铅子,子藏母胞。素真眇漠,似有似无。灰池炎灼,铅沉银浮,洁白见宝,可造黄金。壳为金精,水环黄液。径寸以混三才。天地初分,混若鸡子。圆高中起,状似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炉灶取象,固塞週坚。委曲相制,以使无虞,自然之理,神化无方。磁石吸铁,间隔潜应。何况鸡子,配合而生!金土之德,常与汞俱。自《火记》不虚作,已下重解前文。丹术既着,不可更疑焉!故演此诀,以辅《火记》焉!庶使学者取象。下文云,文字郑重说与世人,岂不熟思?是其义也。
◎阴丹慎守诀
叙曰:世上之人,率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同。然不自防,悔将无及。仙经曰:夫人临终而思迁善,病成而方求药,天纲已发
何可追之?故贤哲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来之祸,理未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
道者炁也,炁者身之主。主者精也,精者命之根,故爱根重炁,然后知几乎生矣。
《黄庭经》曰:方寸之中谨盖藏,三神还精老复壮,养子玉树命如杖,急固子精以自偿。
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
长生久视,未有不爱精保炁而能致之也。
阴丹,百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炁,而不绝欲者,亦未免殆哉!
故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修养君子,深宜自省也。
◎大还心镜
《寒山子至诀》云:但悟铅真,药必自神;但记汞正,药如自圣。修之合圣,天地同庆;得因师传,为道之经。
所以古之圣人,不直言之,托之《週易》,寄之五行,合之符契,真仙之理,莫若大丹之神欤!
大凡人间之大丹,疑误万端,有智者了解,用之一神,所以秘易成难,贵道不可轻也。
昔三圣遗言,著之金简,名曰《参同契》,世皆写之,悟无一二。
得其理者,未敢造,明其事者犹豫因循,疑来,倏忽而迈,荣华闪目,金玉萦心,财色介怀,百年空弃,长生之道,罕有留心,不知为色欲劳神,光阴侵岁,以此之故,递有多疑。
或至人述以远近之丹,愚者便说秦皇汉武。
秦皇即口是心非,贪情肆欲,汉武乃虽慕玄境,心在色情,何得而长生不死?
何不言黄帝与上古人乎?
黄帝传玄女还丹之术,言补金汞于丹田。
后人不诀,真宗误入御女之道。
岂太上仙女,必无对心说传色之心?
愚者感之,仿于万古,其歌诀书在《金丹论》中者,得可明矣。
余早年慕道,幸得传真,克奉仙师,亲承旨教。
只论铅汞之妙,龙虎之真。
去四黄之大非,损八石之参杂,要在铅汞。
合天地之元纪,包日月之精华,上冠于乾,下顺于地,总七十二石,统天地精光,修炼成丹,服之延驻,何不信乎?
且五谷既能救命,岂可不奉神丹?
黄精犹服长生,勾吻服之必死,目击可见,真圣奉之。
然神丹至宝,万人之中,得者皆宿契道合,久留心志,非一朝一旦可致耳!
然还丹之灵,不救自刑之祸,圣人慈愍,不救宿业之殃。
此亦在人心弘道旨,又不可信任狂,非惑之神术乎!
今以《大丹心镜》者明心,彼心明,丹中至药不惑他物。
物非其类,丹必不灵。
心非道心,修成必祸,此深可戒而省己修性也。
论大丹唯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合天机也;一金一石谓之丹,亦合天地也。
一金者,真铅中白虎是也;一石者,丹砂中水银是也。
陶?直真人云:若用世间水银化白烟。此真言也。
神符白雪门马真人曰:汞与水银别,迷人用之拙。
即知此言,从凡化圣,圣不离凡,因凡入圣,凡中有圣,圣中出凡;
即知水银,本在丹砂中,出合铅,汞成至宝,色还本丹,丹更不能却归水银,即真汞矣。
既至真汞,即从凡入圣,可以统领万灵,即马真人云“汞与水银别”也。
自后之学者寡学,生疑至此矣。
陶真人云:若言非世间水银。
又云:砂产于金也,汞生于铅也,此非世间,何不审之妙旨矣!
自古真人皆从凡入圣,与大丹同契,以至上升。
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阴一阳龙虎二物。
铅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车,金生于水,金数四,水数一,共为五也。
汞是青龙,东方木,木生火,木数三,火数二,丹砂火之名,二与三共为五也。
五土无定位,四季立名。
水与金共五,木与火共五,故曰三五道还丹,道之玄也。
还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者圣人乎!
可为造化在乎心,变转自由耳。
不知真诀,假如念诵真歌,不遇师受,终无成理。
余忆昔年迷谬,徒历山川,一事不为,虚弃财货。
忽然指悟,如醉醒焉。
目前可致烟霄,足知大道不远。
盖人秘易为难,恐愚者侮之容易,即天官减?弄,神道夺寿。
故《真人诫经》云:世皆延年,为人身命,渐被阴境侵之,以至阴死也,岂阳生之神术乎!
夫不修行益生,损人侵物,何长生乎!
虽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传其非人乎!
《科仪》云,希长生,还丹取。
成大丹,不可不知炉鼎也。
知炉鼎,又不可不知火候也。
知火候,又不可不知心也。
既知心,又虑多难与宿殃也。
万一自知,又不可妄传授于人也。
道不传即废,传非人即殃。
故知万妙不得其心也。
心为出世之宗,丹为延年之药,服之阳宫,即阴司落名,已后纵往,亦神解上仙,此真圣之言不惑矣!
余悟古贤真旨,至《参同契》、《金碧经》、《古文龙虎传》,三圣遗文,众真歌诀,不离真妙之铅汞乎?
恐后之有疑未决者,更序之于心镜,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涤学者凝滞之旨,晓愚者惑诳之说,悟而见受,可披青云,可致朗月当明序而说之,知不惑众者矣。
◎太清神丹中经叙
元君曰:元君者,上帝之师也。
其人大神,能调和阴阳,驱役风雨,进退五星,斟酌寒暑,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隶之焉,人生死咸由之矣。
犹言,本亦学道,服神丹之所致也,非自然尔,况小兆乎!
勉力求生,勿得懈怠。
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贤者勤之,吾不虚言。
元君曰:凡言圣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学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
但德有优劣,官有尊卑,故虽神、虽圣、虽仙,犹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
天神之自然生者,则但言神不言神人。
言神者,以光气为体,言人者,犹有骨肉也,但已得道,能隐翳变化不见闻耳。
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来大神之处,则位为真人;若得补天曹官职,乃位为神人也。
老子及太一问元君曰:凡服神丹而长生者,岂神灵候之乎?将自药之力也?
元君曰:长生之事,功由于丹。丹之成,由于神。神不祐,则作丹不成也。
故将合丹,必正身心,守善不履罪过,神明哀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寿无已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十一-译文
◎古龙虎歌 ──阴君真人注
四种混沌之物,是五行的根源。第一种是曾青,它是气的使者,气形成筋;第二种是阴中的阳,它是太阳的魂,魂是太阳的精,精是阳,阳是父,父是胞衣;第三种是从白液化为坚冰,冰是阴中的阳,阳是骨,骨依靠气而化为白液,白液化为髓;第四种是水银,它是内在的炁化为血,血化为毛发,毛发依靠皮肤形成形体。由此可知,三个月形成形体,十个月出生,剩下的两个月是沐浴,总共一年完成。形体禀承天象,依次运用五行而轮转,被称为天地至宝。如果人接受了天地的正气,也可以成为至人。我们大道仙人的药宝,不同于世间的有价之宝。就像世间所用的金、银、珊瑚、玛瑙、珍珠等,都是根据其功用来衡量价值的。只有我们的仙丹,像日月一样光明透彻,这是法天象地的宝物,人服用后可以获得长生,与天地同寿。这些都是依靠自然的混沌之气,在天上形成雾露,在地上形成泉源,就像在碧潭中一样,这就是自然之道。学仙的人,不要用错心思,不要误服变黄白的药物。如果道士得到了我们的自然之道,四气混沌的至药,只要服用一千天,就知道神化的路不远了。如果四气不足,神化就没有依据,就像至人如果日月不足,怎么能成为至人?由此可知,至人合天地文理为圣,世人以时物文理为哲。哲者,自己能成为圣人吗?只有自己明白其道,采取世间的机运,以功成法。衡量其作事的根性远近,时间到了就会化为灰烬。只有我们三清宫的神化药宝,才能保命长生,与天地同寿。这种道不适合传授,如果要传授,必须找到合适的人。因为道本无形,以五行气相侵为根。人本无志,心就是志。如果心恶就会说凶话,说凶话就会行为疏远,行为疏远道就不能成就。所以三品的丹药,只传给贤者,不传给愚者。愚者心暗于世,整天读仙方书诀,却不得其道性,性由心决定。休粮、服气、导引、忘治、谷神魂魄,魄凝神定思一法,这些都是道的空门,不是长生的道理。九鼎的丹药,用四时的火气,张设文武,不断火候,最终成就大器,实在贵重难以估价,至人也难以识别。
铅是匡郭,周围有祐助。青瑶是使者,能调节风雨,曾青能为一切金丹的使者,使为气,气为筋,筋成大力。如果药力不足,是因为曾青的力量不足。就像人不吃饭就没有力气,吃饭就像气,气就像使者,没有食物就没有力气,事情就无法解决。所有的功都是从力生成的,药没有力,就没有灵性,无法安身。白液金花,水生龙虎,龙虎本从虚无气中相承,龙虎正道感化,运得四时大地,成象之器。然而龙虎自然生,就像四时薰蒸,各有所归。生于无始,启道本元者,得名龙虎。龙虎缘阴阳二性和合相吞伏之气所知,从虎气中生有象之质,自然修善去恶,即成之,三一升腾,必定规矩三者,准上三丹田,各有归魂守一之法,论至药门中四气,筋骨血肉相承之法,不差毫厘,不要让其阴阳时侯差错。每月初发火,从一日数九九之法,此三一法,并是内三一之法,用十二个月火侯,管十二时,配十二位,行九宫,象八卦,合五行。黄帝在皇人处请问三一之门,因此流传口诀,受之如世世有仙士付之,也不要记载在书上,方诀只以口传。如果不依此三一规矩,纵使懂得万般小法,能变黄白救世,财宝如积山,也难免身死!终究不是保命之法,学而知之者为善矣!。
赫然还丹,日月光顾。星辰透明,云中见路其还丹成,赫然分明。就像木中有火,火虽不露其色,如青中带赤气,服之一千日,化肉质,换骨通灵,安身定魂,反老成少,感天神助之通神明,不得辄妄泄露,却如未得道之日,可以成道矣。虽未满阴功之间,且得度世不死矣。可知大道无迹,不失其根本,人不失其父母之遗体。阴此一方外,其妄制伏水银黄白,不得为真道之门也。诀中思深,会者有数。百岁之间,生死不住。仙士传之,递相保护。哀哉流言!更无别故诀中至药,教人长生之门。至药与世宝别,仙人药宝,千炼万化。金丹再炼,令人服食,可得神灵,得长生之路,所以我惜时、贵命、轻财也。愚者即惟贵世之有财宝,救一朝一夕妻妾荣华,行尸走鬼轻命,而时至自灭亡,百岁之间,死者莫知其数。元君所以哀哉!世人流行药中,妙道已化,真人勿令妄运动,各令四人归业,守道安贫,共成宝命之药。亦名卯酉二八,二八成一斤之数。白液,白雪是也,白雪压冰是也。所以言将卯酉二八,合入二性,同于丹砂,勿令常人知之。以火候九九,午之位也。然三一中云,三日一候,三三如九数足,其紫带黑色者,元君赞之,惜于后世仙士所论歌诀,原明于师,勿令心二,可以长生备矣。可知天本无亲,以心为亲;天本无私,以心为私;天本无灾,由人与,非天与。人学不违于师,子莫逆于父母,即天道长久矣,即人师转备矣。所以论至事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明然可增其福,大不杂矣。若骨多即肉不胜骨,肉多即骨不胜肉,骨肉俱由筋可壮,其力犹增也。如无力,即如有袋不盛物,岂能立焉?无婴兒不恋母,婴兒失母,即如药无筋,为药由主力也,无力自无神化之功。如会者,一言见三枝枝条;不会者,即经历千书万诀,不免为愚人。好求仙求黄白,不寻读仙书,究其至宝者多,好黄白,未见一两,不觉身亡。贤者好其至药,虽未见药之玄门,且积善如然。神无爱利之心,守道安贫,天不可罚矣。善庆从人师,自感其至,且从羲轩之前后。累代求仙者,得之几人哉。
○又歌曰:
生成的数极一百八,阴气相从自然凝结。赫然紫色成还丹,服食长生不可说。
○又歌曰:
丹砂一味再无别,子母相生无休歇。人世不知费财宝,悟者为之大还诀。
○源真铭:
有诀不彰,有序不述。得之感之,
可以传授,可以讲述。
○药物的别名:
第一个名字是土之父,第二个名字是水之母,第三个名字叫黄牙,第四个名字是七十二石晶。
○又有歌谣说:
黄芽是天生之物,子母相互交融,子母不相分离,母从子中生出。
○和合相假歌:
玄妙又玄妙的东西就在眼前,阴中有阳,道自然完整。阴阳不分离,得到和合,修炼服用后可以成为神仙。
○又有歌谣说:
第一个名字是准中成,第二个名字是大道的名字。不断采集,添加后自然灵验。
○又有药歌:
在天上表现为雾露,在地上表现为泉源。阴阳数尽,得到后终不言说。
○又有歌谣说:
甲子日下火时应当等待旬候,辨别子母仍然如旧。旬候数足后自然循环,从此可以成为两分首。
○又有药歌:
第一个名字是真源秋石,第二个名字是大道的精魂。还丹采集得当,离开尘世就是真正的仙客。
○又有歌谣说:
日月不是我的形体,阴阳自然形成本质,乾坤造化中,六合都归为一体。
○又有室歌:
坛灶作为宫殿,濛濛又濛濛,一旬才一候,一沐后又濛濛。数足后自然灵圣,乾坤处处通达。
◎金丹金碧潜通诀
神室是丹药的枢纽,众石之父母,砂汞的别名,出阳入阴,流曜二方,列数三轴,法象水火。制御如同王者,武力讨伐叛乱,文德怀柔,土德为王,提剑偃戈,以镇四方。坎离数一二,南北独为经,故冠七十二名之长。刚柔禀自然,金火当直事,水土相含受,雄雌并一体,用之有条理。变化既未济,终即复更始。初九为期度,阳和准早晚。週历合天心,阳爻毕于己。正阳发丙午,自丁终于亥。水火列一方,守界成寒暑。东西表仁义,五行变四时。如是阴阳之互用,顺三一而得其理。神室设位,变化乎其中。神室者,上下釜也;设位者,雌雄配合之密也。变化为砂汞,砂汞者,金土二用。二用无定位,张翼飞虚危,往还性不定,上下以为常。独居不改化,独处于中宫。包囊众石,为丹祖宗。有无相制,硃雀炎空,紫华耀日,砂汞没亡。诀不辄造,理不虚拟,约文申奥,叩索神明,演爻征卦,五行为讽。
坎雄金精,离雌火光,金火自伐,水土相克,土王金乡,三物俱德。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黄帝之功也。金火者,真也。丹术著明,莫大乎金火。穷微以任化,阳动则阴消,混沌终一九,宝精更相持。药有三百八十四铢,铢据一斤为十六两也。金精一化,青龙受符。当斯之时,神室炼其精,火金相运推。雄阳翠玄水,雌阴赩黄金。阴阳混交接,精液包元气。万象凭虚生,感化各有类。众丹灵迹长,莫不由于是。
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三五以相守,飞精以濡滋。玄女演其序,戊己贵天符,天符道渐剥,难以应玄图。故演作丹意,乾坤不复言。丹砂硫汞父,戊己黄金母。钟律还二六,斗枢建九三,赤童戏硃雀,变化为青龙。《坤》初变成《震》,三日月出庚,龙虎自相寻。《坤》再变成《兑》,八日月出丁,上弦金半斤。《坤》三变成《乾》,十五三阳备,圆照东方甲,金水温太阳,赤髓流为汞,汞者弄明珰。月盈自含亏,十六转将减。《乾》初缺成《巽》,平明月见辛。《乾》再损成《艮》,二十三下弦。下弦水半斤,月出于丙南。《乾》三变成《坤》,《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月没于乙地。《坤》乙月既晦,土木金将化。继《坤》生《震》龙,《乾》、《坤》括始终。如上三十日,《坤》生《震》、《兑》、《乾》,《乾》生《巽》、《艮》、《坤》,八卦列布曜,运移不失中。调火六十日,变化自为证。
神室有所象,鸡子为形容。五岳峙潜洞,际会为枢辖。发火初温微,亦如爻动时。上戴黄金精,下负坤元形,中和流汞情,深合应三才。乾动运三光,坤静含阳气。神室用施行,金丹然后成。可不坚乎!炼化之器,包括飞凝,开合灵户。希夷之府窟,造化之泉源。阳气发坤,日晷南极,五星连珠,日月合璧。金砂依分,呼吸相应。华盖上临,三台下辅,统录之司,当密其固。火炼中宫土,金入水北方,土水金三物,变化六十日。自然之要,先存后亡。或火数多,分两违则,或水不定,同处别居。刚柔亢行,不相涉入。非火之咎,责谴于土。土镇中宫,笼罩四方。三光合度,以致太平。五脏内养,四肢调和。水涸灭影,含曜内明。金水相莹,润色沉耀。调火温水,发之俱化,道近可求。土水独相配,翡翠生景云,黄赤混其精,紫华敷太阳,水能生万物,圣人独知之。金德尚白,炼铅以求黄色焉。为生中宫,黄金不飞灼,土烟云起后。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炼银于铅,神物自生。银者金精,铅者北灵。水者道枢,阴阳之始,始故生银。铅化黄丹,寄立五金。为铅外黑,色禀北方,内有银精。披褐怀玉,外似狂夫。银为铅子,子隐铅中。汞者铅子,子藏母胞。素真眇漠,似有似无。灰池炎灼,铅沉银浮,洁白见宝,可造黄金。壳为金精,水环黄液。径寸以混三才。天地初分,混若鸡子。圆高中起,状似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炉灶取象,固塞週坚。委曲相制,以使无虞,自然之理,神化无方。磁石吸铁,间隔潜应。何况鸡子,配合而生!金土之德,常与汞俱。自《火记》不虚作,已下重解前文。丹术既着,不可更疑焉!故演此诀,以辅《火记》焉!庶使学者取象。下文云,文字郑重说与世人,岂不熟思?是其义也。
◎阴丹慎守诀
叙曰:世上的人,大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同。然而不自防,悔将无及。仙经说:夫人临终而思迁善,病成而方求药,天纲已发
如何能够追寻呢?所以贤哲之士,珍惜尚未危殆的生命,畏惧未来的祸患,治理未病的疾病,于是拂袖离开尘世,专心归向道。
道就是炁,炁是身体的主宰。主宰就是精,精是生命的根本,所以珍惜根本重视炁,然后才能知道生命的奥秘。
《黄庭经》说:方寸之中谨慎地隐藏,三神还精使老复壮,养子玉树命如杖,急固子精以自偿。
又说:长生之道要谨慎房事,为什么要做让神灵哭泣的事情呢?如果像决堤的海水倾泻,叶子离开树就会枯萎失去青色。
长生久视,没有不爱惜精保炁而能实现的。
阴丹,是百御之道,世人很少知道。虽然致力于炁,但不断绝欲望的人,也难免危险。
所以说:人常常失去道,不是道失去人;人常常离开生命,不是生命离开人。修养的君子,应该深刻反省。
◎大还心镜
《寒山子至诀》说:只要领悟铅的真谛,药物自然会神奇;只要记住汞的正道,药物自然会圣洁。修炼到与圣合一,天地同庆;得到师传,是修道的经典。
所以古代的圣人,不直接说出来,寄托在《周易》中,寄寓在五行中,符合符契,真仙的道理,没有比大丹更神奇的了。
人间的大丹,疑惑和误解很多,有智慧的人理解,用之一神,所以秘密容易成功难,贵道不可轻视。
古代三圣的遗言,写在金简上,名叫《参同契》,世人都在抄写,但领悟的很少。
得到其道理的人,不敢轻易尝试,明白其事的人犹豫不决,疑惑一来,瞬间就过去了,荣华闪目,金玉萦心,财色介怀,百年空弃,长生之道,很少有人留心,不知道为色欲劳神,光阴侵岁,因此,疑惑越来越多。
或者有至人讲述远近的丹,愚者便说秦皇汉武。
秦皇即口是心非,贪情肆欲,汉武虽然向往玄境,心在色情,怎么能长生不死呢?
为什么不提黄帝与上古之人呢?
黄帝传玄女还丹之术,说补金汞于丹田。
后人不明白,真宗误入御女之道。
难道太上仙女,必定没有对心说传色之心吗?
愚者感之,仿于万古,其歌诀书在《金丹论》中者,可以明白了。
我早年慕道,幸运地得到真传,恭敬地奉仙师,亲自接受旨教。
只论铅汞的妙处,龙虎的真谛。
去除四黄的大非,减少八石的参杂,关键在于铅汞。
合天地之元纪,包日月之精华,上冠于乾,下顺于地,总七十二石,统天地精光,修炼成丹,服之延驻,何不信呢?
而且五谷既能救命,岂可不奉神丹?
黄精还能服长生,勾吻服之必死,目击可见,真圣奉之。
然而神丹至宝,万人之中,得者皆宿契道合,久留心志,非一朝一旦可致耳!
然而还丹之灵,不救自刑之祸,圣人慈愍,不救宿业之殃。
这也在于人心弘道旨,又不可信任狂,非惑之神术乎!
今以《大丹心镜》者明心,彼心明,丹中至药不惑他物。
物非其类,丹必不灵。
心非道心,修成必祸,此深可戒而省己修性也。
论大丹唯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合天机也;一金一石谓之丹,亦合天地也。
一金者,真铅中白虎是也;一石者,丹砂中水银是也。
陶?直真人说:若用世间水银化白烟。这是真言。
神符白雪门马真人说:汞与水银别,迷人用之拙。
即知此言,从凡化圣,圣不离凡,因凡入圣,凡中有圣,圣中出凡;
即知水银,本在丹砂中,出合铅,汞成至宝,色还本丹,丹更不能却归水银,即真汞矣。
既至真汞,即从凡入圣,可以统领万灵,即马真人云“汞与水银别”也。
自后之学者寡学,生疑至此矣。
陶真人说:若言非世间水银。
又说:砂产于金也,汞生于铅也,此非世间,何不审之妙旨矣!
自古真人皆从凡入圣,与大丹同契,以至上升。
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阴一阳龙虎二物。
铅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车,金生于水,金数四,水数一,共为五也。
汞是青龙,东方木,木生火,木数三,火数二,丹砂火之名,二与三共为五也。
五土无定位,四季立名。
水与金共五,木与火共五,故曰三五道还丹,道之玄也。
还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者圣人乎!
可为造化在乎心,变转自由耳。
不知真诀,假如念诵真歌,不遇师受,终无成理。
我忆昔年迷谬,徒历山川,一事不为,虚弃财货。
忽然指悟,如醉醒焉。
目前可致烟霄,足知大道不远。
盖人秘易为难,恐愚者侮之容易,即天官减?弄,神道夺寿。
故《真人诫经》说:世皆延年,为人身命,渐被阴境侵之,以至阴死也,岂阳生之神术乎!
夫不修行益生,损人侵物,何长生乎!
虽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传其非人乎!
《科仪》说,希长生,还丹取。
成大丹,不可不知炉鼎也。
知炉鼎,又不可不知火候也。
知火候,又不可不知心也。
既知心,又虑多难与宿殃也。
万一自知,又不可妄传授于人也。
道不传即废,传非人即殃。
故知万妙不得其心也。
心为出世之宗,丹为延年之药,服之阳宫,即阴司落名,已后纵往,亦神解上仙,此真圣之言不惑矣!
我悟古贤真旨,至《参同契》、《金碧经》、《古文龙虎传》,三圣遗文,众真歌诀,不离真妙之铅汞乎?
恐后之有疑未决者,更序之于心镜,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涤学者凝滞之旨,晓愚者惑诳之说,悟而见受,可披青云,可致朗月当明序而说之,知不惑众者矣。
◎太清神丹中经叙
元君说:元君是上帝的老师。
其人是大神,能调和阴阳,驱役风雨,进退五星,斟酌寒暑,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隶之焉,人生死咸由之矣。
犹言,本亦学道,服神丹之所致也,非自然尔,况小兆乎!
勉力求生,勿得懈怠。
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贤者勤之,吾不虚言。
元君说:凡言圣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学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
但德有优劣,官有尊卑,故虽神、虽圣、虽仙,犹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
天神之自然生者,则但言神不言神人。
说到神,他们以光和气息为身体;说到人,他们还有骨骼和肉体,但一旦得道,就能隐藏、遮蔽、变化,不被看见或听见。
凡是刚刚成仙的,只能称为仙人;如果能升天并往来于大神所在的地方,那么地位就是真人;如果能补上天曹的官职,那么地位就是神人。
老子和太一问元君说:凡是服用神丹而长生的人,难道是因为神灵在等待他们吗?还是因为丹药本身的力量?
元君回答说:长生的事情,功劳在于丹药。丹药的制成,依赖于神。如果神不保佑,那么制作丹药就不会成功。
因此,要制作丹药,必须端正身心,坚守善行不犯过错,神明会怜悯你,制作丹药必定成功。
神丹一旦入口,寿命就会无穷无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十一-注解
混沌:指宇宙未分、万物未生的原始状态,道家认为混沌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皆由这五种元素构成,并相互生克。
曾青: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药物,象征木行之气,具有调和阴阳、化生气血的作用。
阴中阳:指阴阳二气中的阳气,道家认为阴阳相生相克,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白液:道家炼丹术语,象征金行之气,代表坚固、凝结的力量。
水银: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材料,象征内炁,具有化生血液、滋养身体的作用。
三清宫:道家信仰中的最高神宫,象征道教的至高境界。
九鼎之丹:道家炼丹术中的最高境界,象征长生不老的仙丹。
龙虎:道教内丹术中的象征性概念,龙代表阳性能量,虎代表阴性能量,两者结合象征阴阳调和。
三一法:道家修炼方法,指精、气、神三者的合一,是内丹修炼的核心。
还丹:道家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经过多次炼制而成的仙丹,象征长生不老。
卯酉二八:道家炼丹术语,卯酉象征阴阳二气,二八象征阴阳平衡。
黄芽:在道教炼丹术中,黄芽象征着炼丹过程中产生的精华物质,是炼丹成功的关键。
玄之又玄:源自《道德经》,形容道的神秘深奥,此处指炼丹术中的深奥原理。
坎离:坎代表水,离代表火,在道教炼丹术中,水火相济是炼丹成功的重要条件。
神室: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的容器或炉灶,象征着炼丹的核心和关键。
砂汞:砂指朱砂,汞指水银,在炼丹术中,砂汞是炼丹的重要原料。
金火:金代表金属性,火代表火属性,在炼丹术中,金火相生相克是炼丹的重要原理。
元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灵,通常指具有极高智慧和能力的神仙。
玄女:道教中的女神,常被视为炼丹术的传授者。
戊己:天干中的戊和己,代表土属性,在炼丹术中,土是炼丹的重要元素。
钟律:指音律,此处象征炼丹术中的和谐与平衡。
斗枢:指北斗七星,象征炼丹术中的方向和指引。
赤童:道教中的神祇,常被视为炼丹术的守护者。
硃雀:四象之一,代表南方和火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火的能量。
青龙:四象之一,代表东方和木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木的能量。
坤:八卦之一,代表地和土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土的能量。
震:八卦之一,代表雷和木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木的能量。
兑:八卦之一,代表泽和金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金的能量。
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和金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金的能量。
巽:八卦之一,代表风和木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木的能量。
艮:八卦之一,代表山和土属性,在炼丹术中象征土的能量。
鸡子:象征炼丹术中的容器或炉灶,形状如鸡蛋,象征炼丹的核心。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象征炼丹术中的稳定和坚固。
三光:指日、月、星,象征炼丹术中的光明和能量。
五星连珠:指金、木、水、火、土五星连成一线,象征炼丹术中的和谐与平衡。
日月合璧:指日月同辉,象征炼丹术中的阴阳调和。
华盖:指天上的华盖星,象征炼丹术中的保护和指引。
三台:指天上的三台星,象征炼丹术中的稳定和坚固。
磁石吸铁:象征炼丹术中的吸引和结合,比喻炼丹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内丹修炼的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修炼精气神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阴丹:道教内丹术中的一种修炼方法,强调通过修炼阴性能量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铅汞:道教内丹术中的重要概念,铅代表阴性能量,汞代表阳性能量,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修炼内丹。
参同契: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强调通过修炼精气神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金碧经: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内丹修炼的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修炼精气神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古文龙虎传: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内丹修炼的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修炼精气神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太清神丹中经: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神丹的炼制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炼制神丹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通常指超越人类的存在,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影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
人:指普通的人类,具有骨肉之躯,但在道教中,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得道:在道教中,得道指的是通过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
隐翳变化:指通过修炼获得的能力,可以隐藏身形或改变形态,使常人无法察觉。
仙人:道教中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境界的人,通常具有超凡的能力。
真人:道教中指修炼到更高境界的仙人,能够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与大神交流。
神人:道教中指通过修炼获得天曹官职的仙人,具有更高的地位和能力。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重要人物,著有《道德经》。
太一:道教中的至高神,代表宇宙的本源和最高法则。
神丹:道教中指通过炼丹术制成的仙丹,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
长生:道教中的核心追求之一,指通过修炼或服用仙丹达到不死不灭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十一-评注
《古龙虎歌》是道家炼丹术的重要文献之一,内容涉及阴阳五行、炼丹术、内丹修炼等多个方面。文本通过描述混沌、五行、曾青、阴中阳等概念,揭示了道家对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理解。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五行构成,炼丹术则是通过调和阴阳、炼化五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文本中提到的‘曾青’、‘白液’、‘水银’等炼丹材料,象征了五行之气在炼丹术中的具体应用。道家炼丹术不仅是一种物质炼制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修炼的象征。通过炼丹,修炼者可以调和自身的阴阳之气,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古龙虎歌》还强调了‘三一法’的重要性,即精、气、神三者的合一。这是道家内丹修炼的核心思想,认为通过修炼精、气、神,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文本中提到的‘九鼎之丹’、‘还丹’等概念,象征了炼丹术的最高境界,即通过多次炼制而成的仙丹,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此外,文本还提到了‘龙虎’的概念,龙象征阳,虎象征阴,龙虎相合象征阴阳调和。道家认为,阴阳调和是万物生成的根本,炼丹术的核心也是通过调和阴阳,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古龙虎歌》不仅是一篇炼丹术的文献,更是一部道家哲学的经典。它通过对阴阳五行、炼丹术、内丹修炼的描述,揭示了道家对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与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
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经典文献,集中体现了道教炼丹术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炼丹术作为道教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炼制丹药达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目的。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歌诀和论述,详细描述了炼丹术的原理、方法和象征意义。
首先,本文强调了炼丹术中的阴阳调和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阴阳是道教哲学的核心概念,炼丹术中的阴阳调和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五行(金、木、水、火、土)则是炼丹术中的基本元素,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炼丹者可以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炼丹的目的。
其次,本文通过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揭示了炼丹术的神秘性和深奥性。例如,黄芽象征着炼丹过程中的精华物质,神室象征着炼丹的核心和关键,砂汞象征着炼丹的重要原料。这些象征不仅丰富了炼丹术的文化内涵,也为炼丹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炼丹术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炼丹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如甲子下火、旬候数足)和空间布局(如坛灶为宫、五岳峙潜洞)都体现了炼丹术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炼丹者通过遵循这些时间和空间的规律,可以更好地掌握炼丹的过程和结果。
最后,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炼丹歌诀,总结了炼丹术的实践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歌诀不仅便于记忆和传播,也为炼丹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和合相假歌强调了阴阳调和的重要性,药歌则详细描述了炼丹原料的特性和作用。
总的来说,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重要文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也为炼丹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通过对本文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道教炼丹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道教内丹术的修炼方法和理论,强调了通过修炼精气神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文中引用了多部道教经典,如《黄庭经》、《参同契》、《金碧经》等,这些经典在内丹术的修炼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中提到的‘铅汞’、‘龙虎’等概念,是内丹术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阴阳能量的调和与结合。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概念,道教修炼者试图在体内实现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本文还强调了修炼内丹术的难度和重要性,指出修炼者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掌握内丹术的精髓。文中提到的‘心为出世之宗,丹为延年之药’,强调了心性修炼在内丹术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本文还提到了‘阴丹’的概念,强调了通过修炼阴性能量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与传统的阳丹修炼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道教内丹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道教内丹术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道教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文中引用的经典和概念,不仅丰富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修炼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段文字主要探讨了道教中关于神、人、仙、真人和神人的概念,以及通过修炼和服用神丹达到长生不老的途径。首先,文中区分了神和人的本质区别,神以光气为体,而人则有骨肉之躯。然而,人通过修炼可以得道,获得隐翳变化的能力,超越常人的感知范围。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仙人的等级,初得仙者称为仙人,能够升天往来大神之处的称为真人,而获得天曹官职的则称为神人。这种等级划分反映了道教中对于修炼境界的细致区分,也体现了道教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
老子和太一与元君的对话则深入探讨了长生不老的机制。元君指出,长生之事功由于丹,而丹的成则由于神。这表明在道教中,炼丹术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过程。神不祐,则作丹不成,强调了炼丹过程中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只有正身心,守善不履罪过,神明才会哀之,作丹必成。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道教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还揭示了炼丹术与道德修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炼丹术,修炼者不仅追求肉体的长生,更追求精神的升华。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体现了道教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概念和对话,深入探讨了道教中关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修炼的途径,展示了道教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