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六-原文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一首并叙
一名《三华飞纲丹》
太上真人所以广眄众天,豁落紫空,晏观七觉,朝游万方,实由四液之飞津,五珠之丹皇矣。
遂乘三英以八眄,御飞纲以保真,分神易景,逍遥上清者也。
兆观琅玕之华,则降生之丹立焉。
既获九真之高章,而九阴之户启矣。
长年在于玄览,得道存乎精微。
所宜注神真气,栖心冥几。
澄五神于紫房,镜混合于太微。
月华合于结璘,日晖洞于郁仪。
灵变朗于九晨,把凝液以虚飞。
玉经唱于朗景,焕龙华于扶希。
眇眇奔乎冥汉,天地欻以推移。
立变易于圆涂,电散疾于震雷。
居洪渊而不溺,践兵刃而不危。
将塞也,则万户键闭,欲通也,则积滞俱荡。
沉飞无方,随意所宜,大哉!灵化之丹,与帝一九阴齐其光晖。
服尽一剂后,三光而不衰,药名口诀:
第一绛陵硃兒七两口诀是丹砂巴,越者是也。
第二丹山日魂四斤口诀是雄黄,取明者。
第三玄台月华三斤口诀是雌黄也。
第四青要玉女五斤口诀是空青。
第五灵华沉腴三斤口诀是薰陆香。
第六北帝玄珠一斤口诀是消石。
第七紫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紫石英,精好者。
第八东桑童子七两口诀是青木香。
第九白素飞龙八两口诀是白石英。
第十明玉神珠七两口诀是真瑰拾芥者。
第十一五精金羊五两口诀是阳起石。
第十二雨华飞英五两口诀是云母,光明者。
第十三流丹白膏九两口诀是粉霜。
第十四亭炅独生六两口诀是鸡舌香,味辛者。
第十五碧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石黛。
第十六倒行神骨五两口诀是戎盐。
第十七白虎脱齿四两口诀是金牙石。
第十八九灵黄童三两口诀是石硫黄。
第十九陆虚遗生五两口诀是龙骨,舐之著舌者佳。
第二十威文中王六两口诀是虎头脑阴骨,捣用。
第二十一沉明合景四两口诀是蚌中珠子,已穿者亦可用,但令新者。
第二十二章阳羽玄四两口诀是白附子
第二十三绿伏石母五两口诀是磁石,取悬针者可用。
第二十四中山盈脂七两口诀是太一余粮,取中央黄也。
右二十四味合二十四神之炁,和九晨九阴之精,凝液结日月之明景也。
以次别捣,从丹砂始,令各四千杵。
药皆用精上鲜明者,捣药人当得温慎无多口舌者。
当令先斋戒三十日,讫,捣药别处盛室,洁其衣服,沐浴。
合药可三四人,同心齐意,隐静而处。
禁忌之法,亦如斋禁例,捣药都毕,以药安著釜中。
安药次第之法,先内丹砂,次内雄黄,次内雌黄,次内空青,末后乃内太一余粮,太一余粮在众药之上也。
二十四种都毕,皆当循次令竟釜中,以小柳篦子按令相薄。
又以水银五斤灌诸药之上,都毕,又徐徐安上土釜,以黄丹泥泥其平际,以牡蛎泥泥其外际一寸,阴干十日取,?参拆。
又上泥之,毕,又通以牡蛎泥泥其外面,上下四边,厚六分。
又应先作六一泥土釜内外。
作泥法:东海左顾牡蛎、戎盐、黄丹、滑石、赤石脂、蚓蝼黄土,凡六物,皆令分等捣治,下细绢筛,和以百日苦酒极酸酽者,和毕,更捣二万杵,六一之泥成。
以泥雨土釜内外,渐渐薄泥,日曝令干?参,使经时,稍上泥,都毕,令釜内外各厚一寸半,如此泥釜了,作六一泥隐量取足用。
凡作泥之法,皆以苦酒和泥。
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用。
又以东海细盐二斤内一斛苦酒中,搅之去滓,以和六一泥,计此为准。
作灶屋,长四丈,南向,屋东头为户,屋南向为纱窗,屋中央作灶。
灶令四方,四面开口,以大铁??施四脚,以著灶之中央。
上下相远,高下之法,以意裁量安隐之。
所盛药土釜好安著??上,以好糠火于下烧之,令去釜一尺许,调适视火。
勿令暴猛,足十八日讫。
更令火去釜下一寸,复五日日足;
更令火齐底二十七日,日足;
更令半下釜之腹,三十日日足;
更令火末下釜之上二寸,二十四日,日足;
都毕,药成也。
可复寒之七日,而徐发视,八景四蕊之华皆悬著上釜,以三岁白雄鸡羽扫之,盛以金银密器,其华当作景云之色,五十八种之气,流霞玄映,紫光郁耀,不可名字,名曰八景四蕊五珠绛生神丹。
以二月、八月朔平旦,向太岁王方再拜,以东流水服一两,即头有九晨之光,面有玉华,飞映宝耀,洞观天下。
闭气则立致三素之云舆,唾地则化为日月之光,左啸则神仙启首,右啸则八景合真。
于是腾空上造,以诣紫虚,出入玉清,寝宴神房。
若药华未尽起者,可更合泥固济,如前法使密,更烧釜腹,顿六十日,万无不成。
复寒之七日,开发如初。
右以已炼麻腴一斛,取四蕊华三两,合投之,以炭火于铜器下微煎之,三日药成,名曰四蕊紫浆。
日服一合,寿同天地,分形为万,乘虚而行,所欲随意。
又以西蕊紫华涂掌及手爪甲,以镜细视之,则见万里之外物,欲觌之事,则随心所视而现之,亦照见方来之仿象,生死盛衰之至运也。
此丹或名八景丹,或名四蕊紫华,或名太微紫玉腴,或名五珠华丹,或名降生晨华,或名三华上丹,或名太上飞纲,或名九晨上丹,凡八名也。
◎炼麻腴法
炼麻腴之法,用清水五斛,麻腴一斛,葱韭白各二斤,合水腴葱韭四物,合煎取一斛止。
作紫蕊腴,当以寂静处发火,以木盖盖铜器上,勿令腴烟散出。
炼腴亦可单服,以致延年。
凡糠火火八景神丹,日数既定,勿发,复更火之,如初,日时进火之日法,如先。都
毕,寒之七日,乃发。药烟变成明月珠五枚,仰缀著上盖,皆裹以绛慔。送以清水,则绛云见覆,飞登上清。佩此五珠,则以映天下,与日月景同,名此丹五珠绛生。以行上清者,用一倍火之。五珠既成,勿发,复更火之,日如前。火毕,又寒之二十二日,乃开,明月五珠,又变成三华飞刚之龙。发釜之后,便恍惚长大,神光采华,吐气兴云,所谓隐龙者也。既乘之而行,以造九晨之宫,故《高上经》曰:子乘隐龙,与天无穷。夫火之倍者,计先火一日,后火则应二日,又后火则应四日,又后火则应八日,又后火则应十六日,每事效此为数。
取作虎脑之法,用马衔芎穷一斤,细捣为屑,以虎脑六两和此屑为饼而阴干。既干,更捣,而秤取六两,余者投之于东流水中。阴干虎脑,三年内亦可用也,不必新干而必佳也。干时以绢囊盛之,勿以尘附。用熏陆香而胶者,先多尘浊,当以汤水洗炼去垢,取令光明而无滓者可用。
取锡十斤,于铁镬熬之半日,投西蕊紫华一铢合搅,须臾,成萎蕤金,紫金屈伸在人,而用之,谓初成之时耳。投二铢成紫蕊玉,投三铢成玄梨绿景玉。
取八景丹滓捣三万杵,日服一丸如小豆大,身生玉光,寿同九晨,体香闻三十里。烧一丸如小豆大,辟百疾、恶气、诸鬼不祥,而香芳十日不绝。取一丸如黍米,含之而唾,则变化随意任心,藏形蔽影,从横天下,欲止,即吞此丸乃息。已死未三日,服一丸如大豆,立活,当发口扣齿,送以水,又以一丸镇心,则魂魄自还,而四体温软也。
取铅十斤于铁器中煎熬,投此二丸如鸡子黄,合搅,须臾成金。投三丸即成紫金。带一丸则山海之神来朝。以一丸涂门户,则一家无病,辟鬼精。日服一丸,百日则色如处子,三年而面反婴童也。以一丸如小豆大投水中,龙鱼浮出,而水沸。以一丸如大豆大投火中,而光停一日许。
《上清高圣中黄老君洞真金玄九阴九阳真《玉经》、《太上郁仪》、《结璘章》、《八景神丹文》,皆刻于东华仙台,不宣于世上,自非宿有仙名者,不闻见也。传授之法,皆对斋思神,审可付与立盟为誓,约无宣泄。其授《帝君九阴诀》,盟用青丝一结,以为盟誓。其受《太上郁仪文》,盟用绛纹二十四尺,此日晖之誓也。其受《太上结璘章》,盟用碧纹二十四尺,此月华之誓也。其受《八景丹经》,盟金钚三双,此无常童子圆变之誓也。今用四盟,引九晨以为约,指日月以为信,必无宣泄,心齐天地也。若不崇信誓,身为下鬼,七世父母受拷水火,?蒙山之石,投积夜之河。案:经师之授盟物也,当施散于寒穷,救贫病之急厄,拯山川之饿夫,营神灵之公用矣;若私割以自赡,贪婪以为利者,则经师之七祖长受拷于地狱,身入风火,其痛也哉!又弟子经师私心相爱,所以见根本也。道德既厚,则人鬼无间;根本既亲,则魂魄自宁。若崇始慢终,不常其德者,何年命之能长?何神仙之可要乎?得其领会者,始可与言寻道之本末矣!
◎九还金丹二章·第一章六篇
△上证品含元章叙
夫还丹本九阳之精,降受二十四真,真水真火,内外包含,含化五神,五神运气,积而为砂,积砂成丹,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大还之丹。大还丹皆因师师相承,传之口诀,灵文藏于洞府,金简秘在仙都。仙人恐道绝源,演述隐文谜言,留传于世。遂使后来明俊,博采寻幽,旷日劬劳,终无所悟,渐溃沉溺,倏忽形腐神消,尸魄化为魔魅,深可悲哉!然大道所运,禀之专精,变通之功,必归于炼汞。炼汞要妙,备于二章。二章之中,分为九品:上三品,则抽砂出汞,炼汞投金、修金合药,合于七篇;中三品,陈五石之金、四黄伏制、阳金变通;下三品和合大丹、炉鼎火候、成丹证真之诀,俱列于九品二章之中也。
△抽砂出汞品第一
《大洞炼真宝经》皆隐秘真铅真汞。真汞者,则上品光明砂抽出汞,转更合内水火之法,然名为真。而光明砂一斤,其中含汞十四两。
抽出汞诀:先取筋竹为筒,节密处全留三节,开孔如弹丸许,中节开小孔子如筋头许,而容汞溜下处。先铺厚腊纸两重致中节之上,次取丹砂细研,入于筒中,以麻紧缚其筒,蒸之一日。然后以黄泥包裹之,可厚三寸,埋入土中,令筒与地面平。筒四面紧筑,莫令漏泄其气。便积薪烧其上一复时,令大透其筒上节,汞即流出于下节之中,毫分不折。忽火小,汞出未尽,尚重而犹黑紫,依此更烧之,令其汞合大数,足如红马牙。紫灵砂抽汞,一同此诀。余别诀飞抽者,损折积多,而筒抽诀最妙,然具列于章上品也。
△炼汞添金出砂品第二
凡同类丹砂虽抽出汞,未可则添于合金化砂,砂终不出。七篇犹未週备。且投金化砂,秘于《炼汞诀》,其汞则重受内水火气,遇本金相投,合化而便生砂。
《炼汞诀》:取汞一斤、石硫黄三两,先捣研为粉,致于瓷钵中,下著微火,续续下汞,急手研之,令为青砂后,便将入于瓷瓶子,可受一升。以黄土泥紧泥其瓶外,厚可二分,以盖合之,紧密固济,致之炉中。用炭火一斤,于瓶子四面,养之三日,瓶子四面长须有一斤炭。三日后,更以文武火烧之,可用炭十斤,分为两分,每一分上炭五斤,烧其瓶子,忽有青焰透出,即以稀泥急涂之,莫令焰出,炭尽为度。寒三日,开之,其汞则化成
紫砂,分毫无失。其紫砂用黑铅一斤,于鼎中熔成汁,次取紫砂研细,投入铅中,歇去火,急手炒,令和为砂,便就鼎中细研,盐覆盖,可厚二分,紧按令实,固济,武火飞之半日,灵汞即出,毫分无失,然依七篇,反数投化合金生砂。如第二反其《化宝砂篇》中用汞,则两度用石硫黄烧令成砂,两度入黑铅却抽归汞,添金化砂;第三反英砂用汞,则三度烧令抽入;第四反出妙砂中用汞,汞则四度抽烧;第五反化灵砂用汞,还五度抽炼;第六反出神砂用汞,汞亦须六度烧抽;如第七反化出玄真绛霞砂用汞,汞一依前七度著石硫黄烧成紫砂,七度用黑铅抽归灵汞。每度烧皆用石硫黄三两,却抽归汞则用黑铅一斤,转转烧抽,火候依前一诀。其汞烧抽变炼,则含其内水火之精气,亦合七篇之大数,自然水火金三光,禀气相合,会精而化灵证真也。
△修金合药品第三
且阳元之魂,遇阴气所感,伏形成魄,谓之兑金。兑金则成见阴质更而含阳精,渐令去其滞气。灵汞投化,转转增光,反浊归清,然后正阳之体。其修金用药,穷真合无,令其灵通于七篇也。
石盐本禀坤坎之精,阴极之气,结其成质,方而棱如片石,光白似颗盐之类,味微淡于颗盐,功则能伏制阳精,销化火石之毒,力与石硫黄敌,体变炼,功性能发明金精,去粗滞飞升。七篇之中,假之为使。
马牙消亦是阴极之精,形若凝石,生于蜀川,其功亦能制伏阳精,消化火石之气。独用伏制,则力稍微,合于石盐,阴毒则甚矣。
北庭砂所禀阴石之气,性含阳毒之精,功能消败五石之金,各遣证于本性。能成能败,力颇并于硫黄,去秽益阳,其功甚著。本质亦作颗,生而浅红色,光明通透为上。七篇中用之为使,使引其阳金之精,破败阴魄。若合于大明砂、赤盐、硫黄用之,其变炼功则高于造化。
麒麟碣出于西胡,禀荧惑之气,生于阳石之阴,结而成质,色如紫雚,形若烂石,其功亦能添益阳精,消阴滞气,拘添其炼,亦有大功。真者于火中烧之,赤汁涌流,火不易本色者,是其色真也。
石胆所出于嵩岳蒲州,禀之灵石异气,形如琵琶,本性流通,精感入石,液化五金,阳遇之清归中宫。若欲识真,涂之铜铁,以火烧之,色似红金。伏制亦炼,颇最有功。又以铜器盛水,投少许入其水中,水色清碧,数日不异者,是真也。
持明砂者,虽禀阳精,从阳所养,体如琥珀,质似桃胶。其性和,而能销漉阳金,革阴滞质。若合硫黄、赤盐,变炼其阳精,转转增光。七篇之中,用御正阳之炁,复归真元,其功甚矣!
夫赤盐戎盐是也。所出,西戎之上,味禀自然水土之气,结而成质。其方水土气本而黄赤,其盐亦随气而生,号言赤盐,味微淡于石盐,力则能炼伏阳精,增明吐辉。若合硫黄用,功能反魂成魄,炼魄增光,制伏四黄,定质还归戊己。欲辩其元,于火中烧,汁流红赤,凝定转益其色,则本元是。
石硫黄本出波斯南明之境,禀纯阳火之精,精气结而成质。质性通流,含其猛毒,药品之中,号为将军,功能破邪归正,反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魂,元真运转,偏假其功,铆金遇之,精消魄败。色微稍青,光者力大,凝黄色者力次,赤黄色者力小。合和大丹,伏炼消化,须其力大者。用之,察元气,辨其高下。然合七篇,化金生砂,砂渐澄清明,威乃证于九丹也。
△中三品陈五石之金品第四
夫五石之金,各皆禀五神之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而为魄。
铁所禀南方丁阴之精,结而成形,铁形坚,服之伤肺。
铜所禀东方乙阴之精炁,结而成魄。铜性戾,服之伤肾。
银所禀西方辛阴之精,神炁而为之质。银性戾,服之伤肝。
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阴终于癸,故铅所禀于阴极之精也。铅锡性濡滞而多阴毒,服之伤心胃。
金所禀于中宫阴己之魄,性本而刚,服之伤肠损肌。
右金之五性,例多阴毒,久服之,即伤肌败骨,促寿损命。凡世之士,本求长生,不明五金之性,擅意将其铆石之金,转转修炼。且其雚石之金,皆受五神阴浊之气,结而成质。质体沉重,虽遇四黄,能变易其体,阴毒之性,终不轻飞,纵令炼化为丹,服之亦乃伤于五脏,乃其本性也。至理殊乖,欲服求仙,与道弥远。
△四黄制伏品第五
四黄者,雄、雌、砒、硫,其质皆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能败五脏之金。若别制伏,去其火毒,则能成易变转五金之质。若能制伏,拒火色而不易本元,有汗流通,即其功能变铜银而化成黄金之质。若伏火色变白,如轻粉,泮液流利者,化五金尽成白银。而四黄功力,各禀本气,变化其五金。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且四黄功能反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转转变化。其硫黄功力最高,能添阳益精,反浊归清,此乃是七十二石之将也。其四黄遇于赤盐、大朋砂、石胆,则伏质归本,不易其色;若遇石盐、马牙消、石胆,亦伏于火,则变质反而为白色如轻粉。是以《大洞宝经郑君修真内传》论其七十二石制伏诀,皆须含元胞胎,以黄土等分,和铅粉及石脑作鼎伏之,缘土与四黄类。铅又能消火之毒,石脑伏石毒。其《修真传》中诸石变通之诀,文理稍烦,不能具载,且略陈四黄五金伏制之弘规,乃
列之于品第耳。
△阳金变通品第六
阳金者,所禀阳之精,五神吐符会气,托形为丹砂。丹砂而外包八石,内含金精,金精先禀气于甲,受形为丙,出胎见壬,结魄成庚,增光归戊,阴阳升降,各归其类。且如铆石五金俱受五神阴之气,炁结亦分为五类之形,形质顽狠,至性沉滞。汞则禀五神阳之灵精,会符合为一体,故能轻飞玄化,感遇万灵。汞本托胎于丹砂,位居南方,易胎乃为壬水。水则见形于北方,降魄成庚。庚则西方白金,炼形来甲之东方青金,精增于戊。戊则中宫黄金也。化质归离,功成于九。以阳金迁变,动用化机,运质易胎,合其五方之体。然后受天地,革阴阳,超三元,脱质归真,号之还丹。
◎九还金丹二章·第二章三篇
△下三品丹砂叙
夫合大丹,先须积阳之精,反紫金运动,变迁化五神,消形去质,轻化通流,假之真水,然火功,推演志精,九九数终。真水内火,黑铅、石硫黄是也。铅属北方壬癸水,硫黄性禀南方丙丁火。真铅者,含其元气,从铆石烧出,未经杯抽炼之者,为其真铅也。
△合和品第七
取其真铅一斤,反玄真绛霞砂中紫金十五两,二物各别于其锅内消为汁,乃均合一处,去火,急手炒,令为细沙,入硫黄五两,三物于钵中熟研之一日,然后迁于鼎中,运火烧之六转,每转添阳。炉鼎火候,列在于《火候品》中。然大丹先受于天,运之于人,养育运炼,累积正阳,内含水火,外含三光,五神混蒸,或乃轻扬。化赫成丹,还归南方。清澄优游,生紫微堂。此亦犹内外水火运转感化,而成大还丹也。
△炉鼎火候品第八
夫大丹炉鼎,亦须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其鼎须是七反中金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内将十六两铸为圆鼎,可受九合,八两为盖。十六两为鼎者,合一斤之数,受九合,则应三元阳极之体,盖八两则应八节。鼎并盖则为二十四两,合其大数。然后将其合了紫金砂入于鼎中,紧密固济,莫令泄阳气,则致于炉中。
《造铸诀》:于甲辰旬中取戊申日,于西南申地取净土,先垒土为坛。坛高八寸,广二尺四寸,坛上为炉。炉高二尺四寸,为三台,象通气。上台高九寸,为天关,九窍象九星;中台高一尺为人关,十二门象十二辰,门门皆须具扇;下台高五寸为地关,八达象八风,其炉内须径一尺二寸。然致鼎于炉中,可悬二寸,下为土台子承之。其台子亦高二寸,大小令与鼎相当,然后运火烧之。
《火候诀》:夫用火之诀,亦象乎阴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七十二候则应二十四气,为十二月。十二月为一週年,阴阳运足矣而丹成。夫起火之时,取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时动火,从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三两,须常有熟炭三两在其炉中,不得增少;次开丑门,发火五日,用炭四两;次开寅门,下火五日,用炭五两;次开卯门,著火五日,用炭六两;次开辰门,著火五日,用炭七两;次开巳门,著火五日,用炭八两。此六门是阳门,火须竖安炭,如阳气后发动。次至午门,火五日,用炭九两;次开未门,著火五日,用炭八两;次开申门,著火五日,用炭七两;次开酉门,著火五日,用炭六两;次开戍门,著火五日,用炭五两;次开亥门,著火五日,用炭四两。此六门火须横安炭,亦象于阴阳气候。从子门起火至亥门,週旋十二时门,终计用炭七十二两,在炉应七十二候之数,则成四象十二候。六十日两月为一转,则开看之,更添石硫黄二两,和紫金砂于钵中,以玉槌研之半日,却入鼎中,封闭固济,依前每门五日,运火烧之。
《运火诀》:还从甲子日子时于子门起火,用炭五两,丑门用六两,寅门用七两,卯门用八两,辰门用炭九两,巳门用十两,至午门却退炭归九两,未门用炭八两,申门用炭七两,酉门用炭六两,戍门用炭五两,亥门用炭四两。此第二转,运火每门,五日为一候,週旋十二门,成十二候。六十日足,计有八十四两炭,炉中增第一转炭十二两,应十二节之数。则候炉中火歇开看之,色如褐土,金星灿然而在。又添石硫黄二两,和砂重研,却入鼎固济之。又依前运火,同遭十二门。每门五日为一候。
还从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七两,其炭长须,应七两熟炭在炉中,不得增少。又丑门火五日,用炭八两;次寅门火五日,用炭九两;次卯门火五日,用炭十两;次辰门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次巳门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至午门,火五日,却退炭归十一两;次未门火五日,用炭至十两;次申门火五日,退至九两;次酉门火五日,退炭至八两;次戌门火五日,退炭至七两;次终于亥门火五日,退炭至六两。其十二门皆须依本数著炭,週回十二门,匝合有一百八两炭在炉中,增于第二转炭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之数。终十二门六十日足,候鼎寒开看,色微欲紫。又添石硫黄二两,出金砂和研令相合,则却入鼎中固济之,亦依前,门门五日火候。
亦从甲子日夜半甲子时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九两。则开丑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两;次开寅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次开卯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开辰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次开巳门,著火五日,用炭十四两;次至午门,却退炭至十三两;次至未门火五日,退炭至十二两;次申门,火五日
退炭至十一两;次酉门火五日,退炭至十两;次戌门,火五日,退炭至九两;次终亥门,火五日,退炭至八两。
此转十二门週回,计炉中有炭一百三十二两,又增第三转炭二十四两,亦应气候。
足,寒之开看,其合砂色渐转金紫,光色若星,璀灿流辉。
又添石硫黄二两,出金砂于钵中和硫黄熟研,却入于鼎中固济,令紧密,视之上下无罅漏泄,然后依前,门门运火。
亦取甲子日子时起火,从子门先入炭十一两,亦五日;次丑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开寅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次开卯门,著火五日,用炭十四两;次开辰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五两;次开巳门,入火五日,用炭十六两;次至午门,退运火五日,用炭却至十五两;次至未门,入火五日,用炭十四两;次至申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次至酉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至戌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次至亥门,入火五日,用炭十两。
从子门终于亥门,巡十二门,週计用炭一百五十六两。
炭在炉中,旋绕其鼎,积运烧之六十日,数增于第四转炭二十四两。
其炉内鼎四外紫气回绕,看之如雾。
候寒开鼎,见金砂色转化为紫光之丹,丹内红星点点,似欲轻涌。
更添石硫黄二两,和于钵中,熟研半日,则却入鼎中封固济,然后依气候运武火,一转还丹。
从甲子日甲子时子门起,火五日,用炭十七两;次丑门,火五日,用炭十八两;次寅门,火五日,用炭十九两;次卯门,火五日,用炭二十两;次辰门,火五日,用炭二十一两;次巳门,火五日,用炭二十二两;次午门,火五日,退炭至二十一两;次未门,火五日,用炭二十两;次申门,火五日,用炭十九两;次酉门,火五日,用炭十八两;次戌门,火五日,用炭十七两;次终亥门,火五日,用炭十六两。
计从子门运武火终于亥门,合有炭二百二十八两,在炉中增于第五转炭七十二两,应七十二候。
足,其炉鼎中紫气连天,日月失辉,山河震岌,乃是丹成之候也。
歇炉出鼎,于香坛之上寒之,然后开看:其丹赫然轻飞,脱离于质,如芙蓉花九层,连于鼎盖之上下,五日分毫无失。
其鼎内有滞厌二十四两,如紫金色。
其紫金一丸麻子大,亦制伏汞一斤及五石,五金尽化为至宝,然则迁其鼎于三洞,各镇其功,功合归真,迥然蝉蜕,此乃还丹之力,其宝伟哉!
△成丹归真品第九
夫仙者有品格,真则一同。
如七反之丹砂,功力甚著,服之亦得高仙,尚未证其真仙也。
缘上有质碍之体,未能轻化,离于五神,独为真水,世人所能销铸。
且九还之丹成,飘飘轻化,迥脱去质,圆光洞焕,气耀冲天,遇物而化,无有碍也。
千鼓万鞴备,终不销化,而精光转益。
得服之者,当则羽化云飞,便为高上之真人了。
故积精而致仙,积仙以成真者,则超于至阳,与天地长久,腾凌云雾,宰制万灵,役使群仙,巍巍高上,升于紫阙,乃号曰真人矣!
然乾坤不偷阳精,岂减世类沦化,惟真长存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六-译文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一首并叙
又名《三华飞纲丹》
太上真人之所以能够广泛观察众天,豁达地游历紫空,安然地观察七觉,早晨游历万方,实际上是因为四液的飞津和五珠的丹皇。
于是乘坐三英以八眄,驾驭飞纲以保持真性,分神易景,逍遥于上清之境。
兆观琅玕之华,则降生之丹立焉。
既获得九真的高章,而九阴之户也开启了。
长年在于玄览,得道存乎精微。
所宜注神真气,栖心冥几。
澄五神于紫房,镜混合于太微。
月华合于结璘,日晖洞于郁仪。
灵变朗于九晨,把凝液以虚飞。
玉经唱于朗景,焕龙华于扶希。
眇眇奔乎冥汉,天地欻以推移。
立变易于圆涂,电散疾于震雷。
居洪渊而不溺,践兵刃而不危。
将塞也,则万户键闭,欲通也,则积滞俱荡。
沉飞无方,随意所宜,大哉!灵化之丹,与帝一九阴齐其光晖。
服尽一剂后,三光而不衰,药名口诀:
第一绛陵硃兒七两口诀是丹砂巴,越者是也。
第二丹山日魂四斤口诀是雄黄,取明者。
第三玄台月华三斤口诀是雌黄也。
第四青要玉女五斤口诀是空青。
第五灵华沉腴三斤口诀是薰陆香。
第六北帝玄珠一斤口诀是消石。
第七紫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紫石英,精好者。
第八东桑童子七两口诀是青木香。
第九白素飞龙八两口诀是白石英。
第十明玉神珠七两口诀是真瑰拾芥者。
第十一五精金羊五两口诀是阳起石。
第十二雨华飞英五两口诀是云母,光明者。
第十三流丹白膏九两口诀是粉霜。
第十四亭炅独生六两口诀是鸡舌香,味辛者。
第十五碧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石黛。
第十六倒行神骨五两口诀是戎盐。
第十七白虎脱齿四两口诀是金牙石。
第十八九灵黄童三两口诀是石硫黄。
第十九陆虚遗生五两口诀是龙骨,舐之著舌者佳。
第二十威文中王六两口诀是虎头脑阴骨,捣用。
第二十一沉明合景四两口诀是蚌中珠子,已穿者亦可用,但令新者。
第二十二章阳羽玄四两口诀是白附子
第二十三绿伏石母五两口诀是磁石,取悬针者可用。
第二十四中山盈脂七两口诀是太一余粮,取中央黄也。
右二十四味合二十四神之炁,和九晨九阴之精,凝液结日月之明景也。
以次别捣,从丹砂始,令各四千杵。
药皆用精上鲜明者,捣药人当得温慎无多口舌者。
当令先斋戒三十日,讫,捣药别处盛室,洁其衣服,沐浴。
合药可三四人,同心齐意,隐静而处。
禁忌之法,亦如斋禁例,捣药都毕,以药安著釜中。
安药次第之法,先内丹砂,次内雄黄,次内雌黄,次内空青,末后乃内太一余粮,太一余粮在众药之上也。
二十四种都毕,皆当循次令竟釜中,以小柳篦子按令相薄。
又以水银五斤灌诸药之上,都毕,又徐徐安上土釜,以黄丹泥泥其平际,以牡蛎泥泥其外际一寸,阴干十日取,?参拆。
又上泥之,毕,又通以牡蛎泥泥其外面,上下四边,厚六分。
又应先作六一泥土釜内外。
作泥法:东海左顾牡蛎、戎盐、黄丹、滑石、赤石脂、蚓蝼黄土,凡六物,皆令分等捣治,下细绢筛,和以百日苦酒极酸酽者,和毕,更捣二万杵,六一之泥成。
以泥雨土釜内外,渐渐薄泥,日曝令干?参,使经时,稍上泥,都毕,令釜内外各厚一寸半,如此泥釜了,作六一泥隐量取足用。
凡作泥之法,皆以苦酒和泥。
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用。
又以东海细盐二斤内一斛苦酒中,搅之去滓,以和六一泥,计此为准。
作灶屋,长四丈,南向,屋东头为户,屋南向为纱窗,屋中央作灶。
灶令四方,四面开口,以大铁??施四脚,以著灶之中央。
上下相远,高下之法,以意裁量安隐之。
所盛药土釜好安著??上,以好糠火于下烧之,令去釜一尺许,调适视火。
勿令暴猛,足十八日讫。
更令火去釜下一寸,复五日日足;
更令火齐底二十七日,日足;
更令半下釜之腹,三十日日足;
更令火末下釜之上二寸,二十四日,日足;
都毕,药成也。
可复寒之七日,而徐发视,八景四蕊之华皆悬著上釜,以三岁白雄鸡羽扫之,盛以金银密器,其华当作景云之色,五十八种之气,流霞玄映,紫光郁耀,不可名字,名曰八景四蕊五珠绛生神丹。
以二月、八月朔平旦,向太岁王方再拜,以东流水服一两,即头有九晨之光,面有玉华,飞映宝耀,洞观天下。
闭气则立致三素之云舆,唾地则化为日月之光,左啸则神仙启首,右啸则八景合真。
于是腾空上造,以诣紫虚,出入玉清,寝宴神房。
若药华未尽起者,可更合泥固济,如前法使密,更烧釜腹,顿六十日,万无不成。
复寒之七日,开发如初。
右以已炼麻腴一斛,取四蕊华三两,合投之,以炭火于铜器下微煎之,三日药成,名曰四蕊紫浆。
日服一合,寿同天地,分形为万,乘虚而行,所欲随意。
又以西蕊紫华涂掌及手爪甲,以镜细视之,则见万里之外物,欲觌之事,则随心所视而现之,亦照见方来之仿象,生死盛衰之至运也。
此丹或名八景丹,或名四蕊紫华,或名太微紫玉腴,或名五珠华丹,或名降生晨华,或名三华上丹,或名太上飞纲,或名九晨上丹,凡八名也。
◎炼麻腴法
炼麻腴之法,用清水五斛,麻腴一斛,葱韭白各二斤,合水腴葱韭四物,合煎取一斛止。
作紫蕊腴,当以寂静处发火,以木盖盖铜器上,勿令腴烟散出。
炼腴亦可单服,以致延年。
凡糠火火八景神丹,日数既定,勿发,复更火之,如初,日时进火之日法,如先。都
完成后,冷却七天,然后打开。药烟变成了五颗明月珠,向上附着在盖子内,都用红色的丝绸包裹。用清水冲洗,红色的云彩就会覆盖,飞升到上清天。佩戴这五颗珠子,就能映照天下,与日月同辉,这种丹药被称为五珠绛生。要使用它来飞升上清天,需要用一倍的火力。五颗珠子制成后,不要打开,再次用火加热,像之前一样。火候完成后,再冷却二十二天,然后打开,五颗明月珠又变成了三条华美的飞龙。打开锅后,龙就会变得巨大,神光四射,吐气成云,这就是所谓的隐龙。乘坐它飞行,可以到达九晨宫,所以《高上经》说:你乘坐隐龙,与天同寿。火力的加倍,计算方法是先火一天,后火则对应两天,再后火则对应四天,再后火则对应八天,再后火则对应十六天,每件事都按照这个规律进行。
制作虎脑的方法,用马衔芎穷一斤,细细捣碎成粉末,与六两虎脑混合成饼,然后阴干。干燥后,再捣碎,称取六两,其余的投入东流水中。阴干的虎脑,三年内仍然可以使用,不必新干,但一定要干燥。干燥时用绢袋装好,不要让灰尘附着。使用熏陆香和胶时,如果有很多灰尘,应该用热水清洗去除污垢,取用光亮无杂质的。
取十斤锡,在铁锅中熬煮半天,投入一铢西蕊紫华,搅拌片刻,就会变成萎蕤金,紫金可以随意弯曲,使用时,指的是刚制成的时候。投入二铢会变成紫蕊玉,投入三铢会变成玄梨绿景玉。
取八景丹的残渣捣三万下,每天服用一颗小豆大小的丸药,身体会发出玉光,寿命与九晨同长,体香可以传到三十里外。烧一颗小豆大小的丸药,可以驱除百病、恶气、各种鬼怪不祥,香气可以持续十天不散。取一颗黍米大小的丸药,含在口中吐唾,可以随意变化,隐藏身形,遮蔽影子,纵横天下,想停止时,吞下这颗丸药即可。如果人已经死了不到三天,服用一颗大豆大小的丸药,立即复活,应该开口扣齿,用水送服,再用一颗丸药镇心,魂魄就会自动回归,四肢也会变得温暖柔软。
取十斤铅在铁器中煎熬,投入两颗鸡蛋黄大小的丸药,搅拌片刻,就会变成金。投入三颗丸药就会变成紫金。佩戴一颗丸药,山海之神就会来朝拜。用一颗丸药涂抹门户,全家都不会生病,驱除鬼怪。每天服用一颗丸药,一百天后肤色会像处女一样,三年后面容会变得像婴儿。将一颗小豆大小的丸药投入水中,龙鱼会浮出水面,水会沸腾。将一颗大豆大小的丸药投入火中,光芒会持续一天左右。
《上清高圣中黄老君洞真金玄九阴九阳真《玉经》、《太上郁仪》、《结璘章》、《八景神丹文》,都刻在东华仙台上,不在世上公开,除非有仙名的人,否则不会知道。传授的方法,都是对着斋戒思考神灵,审查可以传授的人,立下盟誓,约定不泄露。传授《帝君九阴诀》,盟誓用青丝一结。传授《太上郁仪文》,盟誓用绛纹二十四尺,这是日晖的誓言。传授《太上结璘章》,盟誓用碧纹二十四尺,这是月华的誓言。传授《八景丹经》,盟誓用金钚三双,这是无常童子圆变的誓言。现在用四种盟誓,引九晨为约,指日月为信,一定不会泄露,心与天地齐。如果不尊重誓言,身体会变成下鬼,七世父母会受水火拷打,?蒙山之石,投入积夜之河。案:经师传授盟物,应该施舍给贫穷,救助贫病的急难,拯救山川的饿夫,营建神灵的公用;如果私自割取以自养,贪婪以为利,那么经师的七祖会长受地狱拷打,身体进入风火,痛苦啊!又弟子经师私心相爱,所以见根本。道德深厚,人鬼无间;根本亲近,魂魄自宁。如果开始尊重,后来懈怠,不常其德,年命怎能长久?神仙怎能要求?得到领会的人,才能与之谈论寻道的本末!
◎九还金丹二章·第一章六篇
△上证品含元章叙
还丹本是九阳之精,降受二十四真,真水真火,内外包含,含化五神,五神运气,积而为砂,积砂成丹,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大还之丹。大还丹都是师师相承,传之口诀,灵文藏在洞府,金简秘在仙都。仙人怕道绝源,演述隐文谜言,留传于世。于是使后来的明俊,博采寻幽,旷日劬劳,终无所悟,渐溃沉溺,倏忽形腐神消,尸魄化为魔魅,深可悲哉!然而大道所运,禀之专精,变通之功,必归于炼汞。炼汞的要妙,备于二章。二章之中,分为九品:上三品,则抽砂出汞,炼汞投金、修金合药,合于七篇;中三品,陈五石之金、四黄伏制、阳金变通;下三品和合大丹、炉鼎火候、成丹证真之诀,俱列于九品二章之中。
△抽砂出汞品第一
《大洞炼真宝经》都隐秘真铅真汞。真汞,就是上品光明砂抽出汞,转更合内水火之法,然名为真。而光明砂一斤,其中含汞十四两。
抽出汞的诀窍:先取筋竹为筒,节密处全留三节,开孔如弹丸许,中节开小孔子如筋头许,而容汞溜下处。先铺厚腊纸两重致中节之上,次取丹砂细研,入于筒中,以麻紧缚其筒,蒸之一日。然后以黄泥包裹之,可厚三寸,埋入土中,令筒与地面平。筒四面紧筑,莫令漏泄其气。便积薪烧其上一复时,令大透其筒上节,汞即流出于下节之中,毫分不折。忽火小,汞出未尽,尚重而犹黑紫,依此更烧之,令其汞合大数,足如红马牙。紫灵砂抽汞,一同此诀。余别诀飞抽者,损折积多,而筒抽诀最妙,然具列于章上品。
△炼汞添金出砂品第二
凡同类丹砂虽抽出汞,未可则添于合金化砂,砂终不出。七篇犹未週备。且投金化砂,秘于《炼汞诀》,其汞则重受内水火气,遇本金相投,合化而便生砂。
《炼汞诀》:取汞一斤、石硫黄三两,先捣研为粉,致于瓷钵中,下著微火,续续下汞,急手研之,令为青砂后,便将入于瓷瓶子,可受一升。以黄土泥紧泥其瓶外,厚可二分,以盖合之,紧密固济,致之炉中。用炭火一斤,于瓶子四面,养之三日,瓶子四面长须有一斤炭。三日后,更以文武火烧之,可用炭十斤,分为两分,每一分上炭五斤,烧其瓶子,忽有青焰透出,即以稀泥急涂之,莫令焰出,炭尽为度。寒三日,开之,其汞则化成
紫砂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确,没有任何误差。制作紫砂时,使用一斤黑铅,在鼎中熔化成液体,然后将紫砂研磨成细粉,投入铅液中,停止加热,迅速搅拌,使其混合成砂状,接着在鼎中细细研磨,覆盖上盐,厚度大约二分,压实后密封,用大火加热半天,灵汞就会析出,没有任何损失。按照七篇的方法,反复投入化合金生成砂。例如第二篇《化宝砂篇》中使用汞,需要两次用石硫黄烧制成砂,两次加入黑铅并提取汞,再加入金化砂;第三篇英砂使用汞,需要三次烧制并提取;第四篇妙砂使用汞,需要四次烧制并提取;第五篇化灵砂使用汞,需要五次烧制并提取;第六篇神砂使用汞,需要六次烧制并提取;第七篇玄真绛霞砂使用汞,需要七次用石硫黄烧制成紫砂,七次用黑铅提取灵汞。每次烧制都使用三两石硫黄,提取汞时使用一斤黑铅,反复烧制和提取,火候按照前面的方法。汞经过烧制和提取后,含有水火之精气,符合七篇的大数,自然水火金三光,禀气相合,会精而化灵证真。
△修金合药品第三
阳元之魂遇到阴气,形成魄,称为兑金。兑金显现出阴质并含有阳精,逐渐去除其滞气。灵汞投入后,逐渐增加光泽,从浑浊变为清澈,最终形成正阳之体。修金时使用的药物,穷尽真合无,使其灵通于七篇。
石盐本禀坤坎之精,阴极之气,结成质地,形状方正如片石,光泽如颗盐,味道比颗盐淡,功效是能伏制阳精,销化火石之毒,力量与石硫黄相当,经过变炼,能发明金精,去除粗滞,飞升。七篇中,假借它作为使者。
马牙消也是阴极之精,形状如凝石,产于蜀川,功效是能制伏阳精,消化火石之气。单独使用时力量稍弱,与石盐合用,阴毒则更强。
北庭砂禀阴石之气,性含阳毒之精,功能是消败五石之金,各遣证于本性。能成能败,力量与硫黄相当,去除秽气,增益阳气,功效显著。本质也是颗粒状,浅红色,光明通透为上品。七篇中使用它作为使者,引导阳金之精,破败阴魄。若与大明砂、赤盐、硫黄合用,变炼功效高于造化。
麒麟碣产于西胡,禀荧惑之气,生于阳石之阴,结成质地,颜色如紫雚,形状如烂石,功效是能添益阳精,消阴滞气,拘添其炼,也有大功。真品在火中烧时,赤汁涌流,火不易本色者,是真品。
石胆产于嵩岳蒲州,禀灵石异气,形状如琵琶,本性流通,精感入石,液化五金,阳遇之清归中宫。若要识别真品,涂在铜铁上,用火烧,颜色如红金。伏制炼化,功效显著。又用铜器盛水,投入少许,水色清碧,数日不变者,是真品。
持明砂虽禀阳精,从阳所养,体如琥珀,质似桃胶。其性和,能销漉阳金,革阴滞质。若与硫黄、赤盐合用,变炼其阳精,逐渐增加光泽。七篇中使用它来御正阳之炁,复归真元,功效显著。
赤盐即戎盐,产于西戎,味道禀自然水土之气,结成质地。其方水土气本黄赤,盐也随气而生,称为赤盐,味道比石盐淡,功效是能炼伏阳精,增明吐辉。若与硫黄合用,功能反魂成魄,炼魄增光,制伏四黄,定质还归戊己。若要辨别其元,用火烧,汁流红赤,凝定后颜色更鲜艳,则是真品。
石硫黄产于波斯南明之境,禀纯阳火之精,精气结成质地。质性通流,含有猛毒,药品中称为将军,功能是破邪归正,反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魂,元真运转,偏假其功,铆金遇之,精消魄败。颜色微青,光泽者力量大,凝黄色者力量次之,赤黄色者力量小。合和大丹,伏炼消化,需用力量大者。使用时,察元气,辨其高下。然合七篇,化金生砂,砂渐澄清明,威乃证于九丹。
△中三品陈五石之金品第四
五石之金,各禀五神之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成魄。
铁禀南方丁阴之精,结成形体,铁形坚硬,服用伤肺。
铜禀东方乙阴之精炁,结成魄。铜性戾,服用伤肾。
银禀西方辛阴之精,神炁结成质地。银性戾,服用伤肝。
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阴终于癸,故铅禀阴极之精。铅锡性濡滞而多阴毒,服用伤心胃。
金禀中宫阴己之魄,性本刚,服用伤肠损肌。
上述五金的性质,大多阴毒,久服会伤肌败骨,促寿损命。凡世之士,本求长生,不明五金之性,擅自将铆石之金反复修炼。且其雚石之金,皆受五神阴浊之气,结成质地。质体沉重,虽遇四黄,能变易其体,阴毒之性,终不轻飞,纵令炼化为丹,服用也会伤五脏,乃其本性也。至理殊乖,欲服求仙,与道弥远。
△四黄制伏品第五
四黄者,雄、雌、砒、硫,其质皆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能败五脏之金。若别制伏,去其火毒,则能成易变转五金之质。若能制伏,拒火色而不易本元,有汗流通,即其功能变铜银而化成黄金之质。若伏火色变白,如轻粉,泮液流利者,化五金尽成白银。而四黄功力,各禀本气,变化其五金。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且四黄功能反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转转变化。其硫黄功力最高,能添阳益精,反浊归清,此乃是七十二石之将也。其四黄遇于赤盐、大朋砂、石胆,则伏质归本,不易其色;若遇石盐、马牙消、石胆,亦伏于火,则变质反而为白色如轻粉。是以《大洞宝经郑君修真内传》论其七十二石制伏诀,皆须含元胞胎,以黄土等分,和铅粉及石脑作鼎伏之,缘土与四黄类。铅又能消火之毒,石脑伏石毒。其《修真传》中诸石变通之诀,文理稍烦,不能具载,且略陈四黄五金伏制之弘规,乃
将其列为品第。
△阳金变通品第六
阳金,是禀受阳之精华,五神吐符会气,托形为丹砂。丹砂外面包裹着八石,内含金精,金精先禀受气于甲,受形为丙,出胎见壬,结魄成庚,增光归戊,阴阳升降,各归其类。就像铆石五金都受五神阴之气,气结也分为五类之形,形质顽固,至性沉滞。汞则禀受五神阳之灵精,会符合为一体,所以能轻飞玄化,感遇万灵。汞本托胎于丹砂,位居南方,易胎乃为壬水。水则见形于北方,降魄成庚。庚则西方白金,炼形来甲之东方青金,精增于戊。戊则中宫黄金也。化质归离,功成于九。以阳金迁变,动用化机,运质易胎,合其五方之体。然后受天地,革阴阳,超三元,脱质归真,号之还丹。
◎九还金丹二章·第二章三篇
△下三品丹砂叙
要合成大丹,先须积累阳之精华,反紫金运动,变迁化五神,消形去质,轻化通流,借助真水,然火功,推演志精,九九数终。真水内火,黑铅、石硫黄是也。铅属北方壬癸水,硫黄性禀南方丙丁火。真铅者,含其元气,从铆石烧出,未经杯抽炼之者,为其真铅也。
△合和品第七
取真铅一斤,反玄真绛霞砂中紫金十五两,二物各别于其锅内消为汁,乃均合一处,去火,急手炒,令为细沙,入硫黄五两,三物于钵中熟研之一日,然后迁于鼎中,运火烧之六转,每转添阳。炉鼎火候,列在于《火候品》中。然大丹先受于天,运之于人,养育运炼,累积正阳,内含水火,外含三光,五神混蒸,或乃轻扬。化赫成丹,还归南方。清澄优游,生紫微堂。此亦犹内外水火运转感化,而成大还丹也。
△炉鼎火候品第八
大丹炉鼎,也须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其鼎须是七反中金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内将十六两铸为圆鼎,可受九合,八两为盖。十六两为鼎者,合一斤之数,受九合,则应三元阳极之体,盖八两则应八节。鼎并盖则为二十四两,合其大数。然后将其合了紫金砂入于鼎中,紧密固济,莫令泄阳气,则致于炉中。
《造铸诀》:于甲辰旬中取戊申日,于西南申地取净土,先垒土为坛。坛高八寸,广二尺四寸,坛上为炉。炉高二尺四寸,为三台,象通气。上台高九寸,为天关,九窍象九星;中台高一尺为人关,十二门象十二辰,门门皆须具扇;下台高五寸为地关,八达象八风,其炉内须径一尺二寸。然致鼎于炉中,可悬二寸,下为土台子承之。其台子亦高二寸,大小令与鼎相当,然后运火烧之。
《火候诀》:用火之诀,也象乎阴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七十二候则应二十四气,为十二月。十二月为一週年,阴阳运足矣而丹成。起火之时,取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时动火,从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三两,须常有熟炭三两在其炉中,不得增少;次开丑门,发火五日,用炭四两;次开寅门,下火五日,用炭五两;次开卯门,著火五日,用炭六两;次开辰门,著火五日,用炭七两;次开巳门,著火五日,用炭八两。此六门是阳门,火须竖安炭,如阳气后发动。次至午门,火五日,用炭九两;次开未门,著火五日,用炭八两;次开申门,著火五日,用炭七两;次开酉门,著火五日,用炭六两;次开戍门,著火五日,用炭五两;次开亥门,著火五日,用炭四两。此六门火须横安炭,亦象于阴阳气候。从子门起火至亥门,週旋十二时门,终计用炭七十二两,在炉应七十二候之数,则成四象十二候。六十日两月为一转,则开看之,更添石硫黄二两,和紫金砂于钵中,以玉槌研之半日,却入鼎中,封闭固济,依前每门五日,运火烧之。
《运火诀》:还从甲子日子时于子门起火,用炭五两,丑门用六两,寅门用七两,卯门用八两,辰门用炭九两,巳门用十两,至午门却退炭归九两,未门用炭八两,申门用炭七两,酉门用炭六两,戍门用炭五两,亥门用炭四两。此第二转,运火每门,五日为一候,週旋十二门,成十二候。六十日足,计有八十四两炭,炉中增第一转炭十二两,应十二节之数。则候炉中火歇开看之,色如褐土,金星灿然而在。又添石硫黄二两,和砂重研,却入鼎固济之。又依前运火,同遭十二门。每门五日为一候。
还从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七两,其炭长须,应七两熟炭在炉中,不得增少。又丑门火五日,用炭八两;次寅门火五日,用炭九两;次卯门火五日,用炭十两;次辰门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次巳门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至午门,火五日,却退炭归十一两;次未门火五日,用炭至十两;次申门火五日,退至九两;次酉门火五日,退炭至八两;次戌门火五日,退炭至七两;次终于亥门火五日,退炭至六两。其十二门皆须依本数著炭,週回十二门,匝合有一百八两炭在炉中,增于第二转炭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之数。终十二门六十日足,候鼎寒开看,色微欲紫。又添石硫黄二两,出金砂和研令相合,则却入鼎中固济之,亦依前,门门五日火候。
亦从甲子日夜半甲子时子门起火五日,用炭九两。则开丑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两;次开寅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次开卯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二两;次开辰门,著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次开巳门,著火五日,用炭十四两;次至午门,却退炭至十三两;次至未门火五日,退炭至十二两;次申门,火五日
减少炭火至十一两;接着在酉门烧火五日,减少炭火至十两;然后在戌门,烧火五日,减少炭火至九两;最后在亥门,烧火五日,减少炭火至八两。
这一轮转十二门,总计炉中有炭一百三十二两,又增加了第三轮的炭二十四两,也符合气候的变化。
完成后,冷却后打开查看,砂的颜色逐渐转变为金紫色,光芒如星,璀璨闪耀。
再加入石硫黄二两,将金砂取出放入钵中与硫黄一起研磨,然后重新放入鼎中密封,确保紧密,检查上下没有缝隙泄漏,然后按照之前的方法,依次在各门烧火。
同样在甲子日的子时开始烧火,从子门先加入炭十一两,烧五日;接着在丑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二两;然后在寅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接着在卯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四两;然后在辰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五两;接着在巳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六两;然后在午门,减少烧火五日,用炭减少至十五两;接着在未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四两;然后在申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三两;接着在酉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二两;然后在戌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一两;最后在亥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两。
从子门到亥门,经过十二门,总计用炭一百五十六两。
炭在炉中,围绕着鼎旋转,持续烧火六十日,增加了第四轮的炭二十四两。
炉内鼎四周紫气环绕,看起来像雾一样。
冷却后打开鼎,看到金砂的颜色转化为紫光的丹,丹内有红星点点,似乎要轻轻涌动。
再加入石硫黄二两,放入钵中研磨半日,然后重新放入鼎中密封,按照气候的变化烧武火,完成一轮还丹。
从甲子日的甲子时子门开始,烧火五日,用炭十七两;接着在丑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八两;然后在寅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九两;接着在卯门烧火五日,用炭二十两;然后在辰门烧火五日,用炭二十一两;接着在巳门烧火五日,用炭二十二两;然后在午门烧火五日,减少炭火至二十一两;接着在未门烧火五日,用炭二十两;然后在申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九两;接着在酉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八两;然后在戌门烧火五日,用炭十七两;最后在亥门烧火五日,用炭十六两。
总计从子门烧武火到亥门,共用炭二百二十八两,在炉中增加了第五轮的炭七十二两,符合七十二候的变化。
完成后,炉鼎中紫气冲天,日月失色,山河震动,这是丹成的征兆。
停止烧火,将鼎取出放在香坛上冷却,然后打开查看:丹赫然轻飞,脱离物质,像九层芙蓉花,连在鼎盖的上下,五日内毫无损失。
鼎内有残留物二十四两,呈紫金色。
紫金丸如麻子大小,也能制伏一斤汞和五种石头,五种金属全部转化为至宝,然后将鼎迁移到三洞,各自镇守其功,功成归于真,完全蜕化,这是还丹的力量,其宝伟大啊!
△成丹归真品第九
仙人有品格,真则相同。
像七次反复的丹砂,功效显著,服用后也能成为高仙,但尚未证得真仙。
因为还有物质的障碍,未能轻化,脱离五神,独为真水,世人能够销铸。
而九次还丹成功后,飘飘轻化,完全脱离物质,圆光洞焕,气耀冲天,遇物而化,没有任何障碍。
千鼓万鞴备,最终不会销化,而精光更加闪耀。
服用后,立即羽化云飞,成为高上的真人。
因此,积累精气而成为仙,积累仙而成为真,则超越至阳,与天地长久,腾凌云雾,主宰万灵,役使群仙,巍巍高上,升入紫阙,称为真人!
然而乾坤不偷阳精,岂能减少世间的沦化,只有真长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六-注解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这是道教中的一种炼丹方,用于炼制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以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目的。
三华飞纲丹:这是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的别名,指的是通过炼丹术炼制出的具有三种精华的丹药。
太上真人:道教中的高级神仙,通常指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仙人。
四液之飞津:指炼丹过程中产生的四种精华液体,具有神奇的功效。
五珠之丹皇:指炼丹过程中产生的五种珍贵丹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炼丹成就。
琅玕之华:指炼丹过程中产生的珍贵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九真之高章:指炼丹过程中达到的九种至高境界,象征着炼丹术的极致。
九阴之户:指炼丹过程中开启的九种神秘门户,象征着炼丹术的深奥。
玄览:指通过炼丹术达到的深奥境界,象征着炼丹术的神秘与高深。
精微:指炼丹术中的精细与微妙,象征着炼丹术的复杂与深奥。
紫房: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太微:指炼丹术中的至高境界,象征着炼丹术的极致与神秘。
结璘: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郁仪:指炼丹术中的神秘仪式,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九晨:指炼丹术中的九种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龙华: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扶希: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冥汉: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圆涂:指炼丹术中的神秘仪式,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震雷: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洪渊: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万户键闭: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积滞俱荡: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帝一九阴: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三光:指炼丹术中的三种神秘光芒,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绛陵硃兒: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丹砂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丹山日魂: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雄黄: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玄台月华: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雌黄: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青要玉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空青: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灵华沉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薰陆香: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北帝玄珠: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消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紫陵文侯: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紫石英: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东桑童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青木香: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白素飞龙: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白石英: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明玉神珠: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真瑰拾芥: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五精金羊: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阳起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雨华飞英: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云母: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流丹白膏: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粉霜: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亭炅独生: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鸡舌香: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碧陵文侯: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石黛: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倒行神骨: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戎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白虎脱齿: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金牙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九灵黄童: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石硫黄:炼丹中常用的一种矿物,具有助燃和催化作用。
陆虚遗生: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龙骨: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威文中王: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虎头脑阴骨: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沉明合景: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蚌中珠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章阳羽玄: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白附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绿伏石母: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磁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中山盈脂: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太一余粮: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二十四神之炁:指炼丹术中的二十四种神秘气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九晨九阴之精:指炼丹术中的九种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日月之明景: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六一泥: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泥料,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东海左顾牡蛎: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滑石: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赤石脂: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蚓蝼黄土: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百日苦酒: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河东大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东海细盐: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八景四蕊之华: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三岁白雄鸡羽: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金银密器: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容器,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景云之色:指炼丹术中的神秘色彩,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五十八种之气:指炼丹术中的五十八种神秘气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流霞玄映:指炼丹术中的神秘景象,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紫光郁耀: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光芒,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八景四蕊五珠绛生神丹: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丹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太岁王方:指炼丹术中的神秘方位,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东流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九晨之光: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光芒,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玉华: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宝耀: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光芒,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三素之云舆:指炼丹术中的神秘交通工具,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日月之光:指炼丹术中的神秘光芒,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神仙启首: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八景合真: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紫虚: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玉清: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神房:指炼丹术中的神秘空间,象征着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四蕊紫浆: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西蕊紫华: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八景丹:道教中的一种丹药,象征长生不老和神通广大,常用于修炼和治病。
四蕊紫华: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太微紫玉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五珠华丹: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丹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降生晨华: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精华,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三华上丹: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丹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太上飞纲: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丹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九晨上丹: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丹药,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炼麻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葱韭白: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药材,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紫蕊腴:指炼丹术中的一种神秘液体,象征着丹药的神奇功效。
明月珠:古代传说中的宝珠,象征光明和纯洁,常用于道教炼丹术中,代表炼丹成功后的珍贵成果。
绛慔:绛色丝绸,绛色为深红色,象征高贵和神圣,常用于包裹珍贵物品。
上清:道教中的上清境,是道教三清境之一,代表至高无上的仙境。
九晨之宫:道教中的九天宫阙,象征至高无上的仙境,常与神仙、长生不老等概念相关联。
虎脑: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象征力量和神秘,常用于炼制丹药。
锡: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金属,象征纯净和变化,常用于炼制丹药。
铅: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金属,象征变化和神秘,常用于炼制丹药。
九还金丹:道教中的一种丹药,象征长生不老和神通广大,常用于修炼和治病。
真汞: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象征变化和神秘,常用于炼制丹药。
光明砂: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象征光明和纯洁,常用于炼制丹药。
紫砂:一种用于炼丹的矿物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与其他金属或矿物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黑铅:炼丹中常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化学活性,常用于提取和固定其他物质。
汞:即水银,炼丹中的重要物质,因其流动性强和化学性质活泼,常用于提取和转化其他金属。
兑金:炼丹术语,指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或性质的过程。
石盐:一种矿物盐,炼丹中用于控制反应条件和提取金属。
马牙消:一种矿物,具有控制金属反应和提取金属的作用。
北庭砂:一种矿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影响金属的转化和提纯。
麒麟碣:一种矿物,具有增强金属活性和提纯金属的作用。
石胆:一种矿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影响金属的转化和提纯。
持明砂:一种矿物,具有控制金属反应和提取金属的作用。
赤盐:一种矿物盐,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影响金属的转化和提纯。
四黄:指雄黄、雌黄、砒黄和硫黄,炼丹中用于金属的转化和提纯。
阳金:阳金指的是具有阳性特质的金属,象征着阳刚之气和生命力。在道教炼丹术中,阳金被视为炼丹的重要材料,能够通过变化和升华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丹砂:丹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道教炼丹术中,丹砂被视为炼丹的基础材料,象征着生命和再生。
五神:五神指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神灵,分别掌管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和生命过程。在炼丹术中,五神的调和是炼丹成功的关键。
真水:真水在道教炼丹术中指的是纯净的水元素,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净化的力量。真水与真火相结合,能够产生炼丹所需的能量。
真铅:真铅指的是未经提炼的铅矿石,象征着原始和纯净。在炼丹术中,真铅被视为重要的炼丹材料,能够通过炼化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炉鼎:炉鼎是炼丹术中的重要器具,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的合一。炉鼎的结构和制作必须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以确保炼丹的成功。
火候:火候指的是炼丹过程中火力的控制和调节。火候的掌握是炼丹成功的关键,必须根据阴阳五行的变化来调整火力的强弱。
退炭:指在炼丹过程中减少炭火的使用量,以达到控制炉温的目的。
酉门: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炉的某一方位或阶段。
戌门: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炉的某一方位或阶段。
亥门: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炉的某一方位或阶段。
转十二门:指炼丹过程中按照十二个方位或阶段依次进行,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火候和炭量。
甲子日:古代干支纪日法中的第一天,常用于选择吉时。
子时: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代时间的23:00至01:00。
武火:炼丹术语,指较强的火力,用于加速反应。
还丹:炼丹术中的高级丹药,传说服之可成仙。
紫气:炼丹过程中出现的紫色气体,被视为丹药成功的征兆。
丹成之候:指丹药炼制成功的时刻。
香坛:炼丹完成后用于冷却和展示丹药的台子。
紫金:炼丹术中的一种珍贵物质,象征丹药的高纯度。
三洞:道教中的三个重要洞天,象征丹药的至高境界。
七反之丹砂:指经过七次反复炼制的丹砂,象征丹药的高品质。
九还之丹:指经过九次反复炼制的丹药,象征丹药的至高境界。
羽化云飞:形容服丹后成仙飞升的景象。
真人:道教中对得道成仙者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六-评注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是道教炼丹术中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炼制神丹的复杂过程和所需的各种珍贵药材。这篇文献不仅展示了道教炼丹术的深奥与神秘,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追求。
文献中提到的‘太上真人’、‘四液之飞津’、‘五珠之丹皇’等概念,体现了道教炼丹术中的神秘主义色彩。炼丹术不仅仅是物质的炼制过程,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通过炼丹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文献中详细列举了二十四味药材及其炼制方法,这些药材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如‘丹砂’象征太阳,‘雄黄’象征月亮,‘雌黄’象征星辰等。这些药材的炼制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感,如‘斋戒三十日’、‘捣药四千杵’等,体现了炼丹术的神圣与高深。
文献中还提到了‘六一泥’的制作方法,这种泥料用于密封炼丹炉,象征着炼丹术的封闭与神秘。炼丹炉的建造和火候的控制也是炼丹成功的关键,文献中详细描述了火候的调节方法,体现了炼丹术的精细与复杂。
最后,文献描述了服用神丹后的神奇效果,如‘头有九晨之光’、‘面有玉华’等,这些效果不仅是物质上的变化,更是精神上的升华。通过服用神丹,修炼者可以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总的来说,《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不仅是一篇炼丹术的文献,更是道教修炼思想的体现。它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这段文本是典型的道教炼丹术文献,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炼丹术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实践,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的体现。文本中提到的‘明月珠’、‘绛慔’、‘上清’等词汇,都是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象征,代表了炼丹成功后的珍贵成果和至高无上的仙境。
炼丹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神通广大的境界。文本中详细描述了炼制丹药的过程,包括材料的选取、炼制的方法和成功的标志。这些过程不仅是对物质变化的描述,更是对精神修炼的隐喻。例如,‘明月珠’的生成象征着炼丹者内心的光明和纯洁,‘九晨之宫’的到达则象征着炼丹者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文本中还提到了‘虎脑’、‘锡’、‘铅’等材料,这些材料在炼丹术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虎脑’象征力量和神秘,‘锡’和‘铅’则象征纯净和变化。通过这些材料的炼制,炼丹者不仅是在改变物质的性质,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八景丹’和‘九还金丹’,这些丹药不仅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更是神通广大的体现。服用这些丹药,不仅可以治病辟邪,还可以变化随意、藏形蔽影,甚至起死回生。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炼丹术的神奇效果,更体现了道教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道教炼丹术的实践指南,更是道教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体现。通过对物质变化的描述,炼丹者不仅在追求长生不老,更在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这种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正是道教炼丹术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中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的使用方法及其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对紫砂、黑铅、汞、石硫黄等材料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古代炼丹术士对物质转化和提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化学知识的积累,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利用。
文中提到的‘兑金’概念,是炼丹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涉及到金属的转化和提纯,是炼丹术士追求长生不老药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兑金’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炼丹术士对金属性质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控制能力。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各种矿物如石盐、马牙消、北庭砂、麒麟碣、石胆、持明砂、赤盐和石硫黄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矿物在炼丹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矿物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炼丹术士对矿物性质的深刻理解和利用能力。
最后,文中提到的‘四黄’(雄黄、雌黄、砒黄和硫黄)是炼丹术中的重要材料,它们在金属的转化和提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四黄’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炼丹术士对金属转化和提纯的深刻理解和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精神。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古代化学史和科技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道教炼丹术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过程,包括阳金、丹砂、五神、真水、真铅、炉鼎和火候等。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代道教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也体现了炼丹术作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技术,其复杂性和神秘性。
首先,阳金和丹砂作为炼丹的基础材料,象征着阳刚之气和生命力。阳金通过变化和升华,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而丹砂则被视为炼丹的基础材料,象征着生命和再生。这种对材料的象征性理解,反映了古代道教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洞察。
其次,五神的调和是炼丹成功的关键。五神分别掌管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和生命过程,炼丹术通过调和五神,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这种对五神的崇拜和调和,体现了古代道教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尊重。
再次,真水和真铅作为炼丹的重要材料,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纯净。真水与真火相结合,能够产生炼丹所需的能量,而真铅则通过炼化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种对材料的象征性理解,反映了古代道教对生命和再生的追求。
最后,炉鼎和火候作为炼丹术中的重要器具和技术,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的合一和阴阳五行的变化。炉鼎的结构和制作必须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而火候的掌握则是炼丹成功的关键。这种对器具和技术的重视,体现了古代道教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也反映了古代道教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对这些概念和过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道教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过程,展现了炼丹术士对火候、炭量、时间等要素的精确控制。通过十二个阶段的循环操作,炼丹术士试图将普通物质转化为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也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文中提到的‘紫气’、‘紫光之丹’等词汇,象征着丹药的高贵和神秘。紫气被视为丹药成功的征兆,而紫光之丹则象征着丹药的至高境界。这些描述不仅增添了炼丹过程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丹药功效的极高期待。
炼丹术中的‘还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通过反复炼制,丹药逐渐脱离物质形态,达到‘飘飘轻化,迥脱去质’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象征着丹药的高纯度,也象征着炼丹术士对生命本质的超越和升华。
最后,文中提到的‘真人’概念,揭示了炼丹术的终极目标——成仙。通过服食丹药,炼丹术士希望达到‘羽化云飞’的境界,成为‘高上之真人’。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过程,也深刻揭示了古人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思考。通过炼丹术,古人试图超越物质形态,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