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原文

◎还丹内象金钥匙并序

一名《黑铅水虎论》,一名《红铅火龙诀》──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撰

夫金液还丹并诸经诀者,无出《古文龙虎上经》,魏伯阳《週易参同契》,为还丹经诀之最妙也。莫不以铅火为宗,龙虎为祖。诸家经诀中,有明铅而不明火者,有说虎而不说龙者,虽则互有指陈,实则殊途归于一理,尽一源也。丹诀中有《太白真人歌》四句,“少即少矣,妙即妙焉”,实为直指龙虎之幽微,全露汞铅之宗旨。歌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从水中生。”此要言二十字,可谓泄天地互用之机,分阴阳反覆之道。水虎,真汞之本,火龙,真铅之门。还丹根基,于斯尽矣,实为真秘之言,不易之诰也。余因撰诸《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诀》,盖演真人之微邃,开秘诀之循途也,名之曰《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庶诱将来,用祛未悟者也。

△黑铅水虎论

夫黑铅水虎者,是天地妙化之根,无质而有气也。乃玄妙真一之精,为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日月之宗,水火之本,五行之祖,三才之元。万物赖之以生成,千灵禀之以舒惨。至于高天厚地,洞府仙山,玄象灵官,神仙圣众,风雨晦朔,春夏秋冬,未有一物不因铅气产出而成变化也。故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是真一之精,圣人异号为真铅,则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是也。岂可以嘉州诸铅、硫黄、硇砂、青盐、白雪、雄黄、雌黄、消石、铜、铁、金、银、水垢、水精、凡砂、凡汞、桑霜、楮汁、松子、柏脂、秽污之物,白石、消石、夜霜、朝露、雪水、冰浆,其诸矾土杂类之属,草木众名之类,已上皆误用,不可备载也。或问曰:“其真铅如何?乞为指的,将示未明。”答曰:“黑铅者非是常物,是玄天神水,生于天地之先,作众物之母,此真一之精元,是天地之根。”能于此精气中,产生天地五行万物。岂将天地之后所生之杂物呼为真铅?即误之甚矣!缘此精上为星辰,下为真铅之精,常与太阳和合,长养万物,所随太阳极远,不过二十六度。故我先真圣师采此阴精,设其法象,诱会太阳之气,结为神丹,故经云“太阳流珠,其性猛烈,急而难当。若不以方便法象留连,取其至精,安肯等闲住于杂物之上?非我北方正气,纯粹之精,铸成鼎器,运养週生,难见龙虎相吞,夫妇合体而成神物哉!”

△红铅火龙诀

夫红铅火龙者,是天地妙用发生之气,万物因之以生,有气而无质,故将一年三百六十日,蹙于一月三百六十时。又于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时内,朝夕各系一卦。又移此六十卦三百六十爻,陷于五日六十时内,复象一月也。两日半三十时,便为三十日,又象一月。朝暮各占一卦,又系六十卦,计三百六十爻,复象一年三百六十日也。又于两日半三十时内,却分十五时,应半月一十五日用事。复将此半月从一至十五日,又陷于十二辰中,自子后至己前六辰之内,系三十卦,计一百八十爻,便象冬至后到夏至前,应半年一百八十日也。自十六日至三十日,又陷于六辰之内,午后至亥前六辰之中,系三十卦,计一百八十爻,便象夏至后到冬至前,应半年一百八十日也。春秋二分在时内,二分二至于一日十二辰中,都合三百六十,象一年之气。始《复》肸至《乾》,鹴,自《遘》飗终《坤》肸,循十二辰,侯分《震》、《巽》,甲门子丑午未,阴符阳火,圆合天符三百三十六度,是晦朔阴阳、刑德交会、天地变化、万物生成之数也。皆依刻漏运行,夺取气候,入神鼎中,使真铅天地之母,受此运用而产神精。《易》曰:乾之策,三百六十日足,阴阳起伏运用,一年週星,万物之大数也。凡一年,计三百六十日,计四千三百二十时,每日朝暮两卦,计六十卦,每卦六爻,合计三百六十爻又夺得一年三百六十日,计数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神室中。凡五日为一週,合六十时,应一月六十卦用事,六十时系卦三百六十爻,便应三百六十日一年也又夺得一月内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于两日半。假如有一月三百六十时,便象一年三百六十日,于三百六十时内用六十卦,将六十卦气候又陷于五日六十时内,用六十卦时为一週,又象一年。复于五日内分两日半,计三百六十爻,复象一年也。又分三十卦一百八十爻,移在半月十五日,朝暮各一卦,计三十卦,又将此十五日配在半日六辰之内,共得三十卦一百八十爻,便象半年一百八十日也。每一辰内,于二十四气中分得二气,七十二侯中分得六候。此气候逐子后午前六辰阳火,入神室之中,各有寒暄气候符证,互立变化之功,此六辰是冬至巳后,夏至巳前,半年一百八十日,运火合天符,动静盈缩、造化万物之数也。圣人蹙于一百八十日节候,陷于半日六辰之中,计夺得二千一百六十年正气,入于神室中,养万灵也如兼午后六辰,圆合一日夜火数,即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一日夜之内也。还丹之道,要妙在震巽,起阴阳之中,复遘分进退之符,十二卦週行,一年气足,坎离运用,龙虎生成,数满週星,神精水火,进气而出,即非常药也。午后亥前六辰,阴符分得气候,节符与已前六辰数时刻并同,亦象夏至后冬至已前一

百八十日也。

所有《震》、《巽》阴阳进退之符,刑德相背,圆缺相交,出入抽添,起伏否泰,即少有不同也。

此是合天符进退,週星造化,万象生成,潜运之数也。

故先真到此,皆传在口诀,至诫轻泄,勿使非人知之,令窃弄神机妙用也。

诸经诀云:月有《火记》,明六百篇卦爻,行于世也,今不备录六百篇《火记》,盖魏真论週星数,实篇篇相类,冀达士细思,道知返掌也。

今所云一日一夜内,运阴阳符火入鼎中,如《震》复至《乾》六卦为阳火也,自《巽》、《遘》至《坤》六卦为阴符候也。

一日一夜内,合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神室中,生产神精也全依内百刻也。

凡一时夺得三百六十年正气,一日夜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一月夺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正气,一年夺得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年正气也。

故经云:人服金液还丹,一粒如稻米许,三气限满,必获上升。

三年药成,已于身内受得四百六十六万五千六百年正气,年寿也。

如常服食,以寿限无量,出天地三界之外,纯阳真精之身,有生而无死。

天地阳九,否泰动静,常数服金丹之人,逃出阴阳之外,九阳之表,故寿年无数也。

贤达思之,此外乃无上至真之妙道也,遇者得无保秘之,缄于心口,以待贤能者哉!

凡一月三百六十时,一年十二月合四千三百二十时,象四千三百二十年。

内卯酉二卦,息符一年,内合数共除出六十日,两计七百二十时,象七百二十年。

汞内胎符火数,实十个月,计三千六百年,合天符,合三百六十度,符合《参同契》六百篇《火记》也。

其余出息七百二十年,是金沐浴其精之限,微哉此法!

是大丹红铅黑铅龙虎交媾,生成乾精坤粹真砂纯妙之上道,运火之秘诀,养赤龙之魂方也。

先真圣人心之隐文,希夷之妙道也,非防闲浅近之事矣。

故经云:即得真铅,又须得真汞,为此事也经云:得在受气抽添凡运节符火数,一一皆依约刻漏,昼夜一百刻,分四时、五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不可分毫差矣。

若使四季不调,五纬失度,即真砂真汞不产,龙虎不交。

故经云:纤芥不正,悔吝为贼是也。

贤达君子,反覆思之,无意轻动,令不合天道,则令天地妙用之气,凭何节候,而成变化,生于万象哉?

《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也。

时有习常道者,止余东邻,闻余斯言,忽叩扃而至,大咍而谓余曰:吾闻昔先圣有言曰:殆生有命,修短在天。

又《西域书》云: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至于劫,石有消,无存纤芥。

天地之内,万物从起,岂有不拘常数,而长存哉?

数尽皆归于空,空者,无也。

又闻言,人之生,如箭射空,力尽还坠。

今子独云,饵金液还丹之人,寿年无数。

复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者,子言得非习偏见,有好恶,立虚准乎?

余答曰:吁呼!此盖鄙俚偏执之谈也,岂达古贤通圣论哉!

且鄙俚偏执之人,焉能凿混元征选化之端,擘鸿蒙结阴阳之表欤?

岂将睫目之附近,度量寥廓之幽端乎?

且乾坤之气,而生成万物,诸途而出,始因元判,受析阴阳,有万法焉,有万形焉,得泉石焉。

且阳数奇,九之数也。

相须阴阳之气,相禅乾坤之内,故互用之数,未有无用之物类也。

且九地之下无阳精,而纯阴浊气也;九天之上无阴精,而纯阳清气也。

有修积阴之气者,尽弃魂神,于无中炼妙有,任定而性寂静,故死而为阴爽之鬼也。

有修纯阳之精者,谓存神气,而于有中炼妙,全身形而入无形,故生无死,为天上神仙也。

且鬼神者受积阴之气,阴鬼之道,鬼贵无形,故弃阳而炼阴之气,气积即息,息即归阴,阴即归死,有得死者,故名寂灭。

寂者,凝静也;灭者,空无也。

鬼道贵无形,盖任空寂,于真无中炼妙有,为下土阴中清虚善爽之鬼神,非寻常之有也。

鬼神阴静之中,以斯为妙道。

有阴中妙门,炼阴中之妙法炼阴之法,故有大小,以有大小之门。

天上之神仙者,受纯阳之精,神仙之道贵有形,故弃阴而炼阳。

阳气积而动,动即返阳,阳即归生,生即得仙不死者,故名曰上升。

上者,轻也,飞也;仙者,升也,举也。

仙道贵有形,盖运气于真有中炼妙无,为上天九阳中清真妙灵之神仙,即非常之无也。

神仙于阳动之中,以斯为妙道,有阳中之妙门,消阴之妙法。

炼阳法有大小门,非一也。

积阴之精附地,积阳之形奋天,天地自然之道,非有为也。

故《易》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也。

故修丹者术士,炼纯阳,出阳精,取而服之,变为纯阳之身,是以就天,乃从其类也,故名之曰上升九天。

天上无阴,乃纯阳阳涛之境,出乾坤阴阳之表,故寿限无数也。

真汞,无也,故不同乾坤之内有数之物,且上天不有为乐,空寂之形,不可服丹。

故阴教无纯阳之神仙,与下士定寂之鬼,明有优劣,非等伦也。

纯阳之真无死数,积阴之神无生数,此真阴真阳俱出天地之表,故无常数也。

且天地之间,阴阳炼真形二门,于斯无别理也。

又问曰:阴阳二门炼真形之法,得非西域瞿昙氏之法邪?中华李老君法邪?

答曰:余始只以明天地之间,炼凡为圣,阴阳二门出世之道,元不说李老君、瞿昙氏之法邪!

若以二真造兹之法,即二真何多于天地乎!

此二真皆能盗天地,贼阴阳变化之情,炼阴阳纯精之道,俱无成数

之身,故后世立此二真为阴阳炼真之教。

且二真俱曰修道,故道之一字,是阴阳二门众妙之法,强名也,玄玄善号也,故总之曰道。

老君瞿昙各得道中之一门尔,故皆出阴阳之外,俱得无生死之数也。

又问曰:今修道之人存神养气,复炼金液阳丹服食,以至为纯阳之真。修阴寂之人可得服丹乎?

答曰:修阳之人盖存阳魂,留暖气,故饵丹以助之成纯阳之身。

修阴寂之人弃阳魂而就阴魄,阴寂之形虚而冷,不可以受阳丹也。

若服阳丹,即阴形岂可为纯阴妙化乎?即阴寂不凝,炼妙空不生妙有,妙有不生空也。

又问曰:阴阳铅汞别有丹药乎?

答曰:阴寂之法,易阴之形,空中有空,有中不有,为乐空寂之形,不可服丹,故阴教无丹药也。

此义昭然,贤达可见。

但性理凝寂,绝相离言,即真为空,妙有而已。

修阴之人,得此言之为心印,过此以往,无别义也。

又问曰:窃闻高僧中有出没自在,死生任情,接迹见闻,不可胜数,以载于经论,动逾数百,今指一二,粗立事端。

且僧佛图澄生死自在,著于明史,述《金液诀》,形于丹经,又僧昙鸾师作《气术论》行于世,皆同道家。

忽暂亡而起,忽蹑空而行,阴教之中,岂曰无之?

吾仁之言,阳法有上升,阴教归空寂,即此二僧,皆留形住世,隐显自由,得非空寂乎?

吾曰:嘻!有何难明哉!

其二子皆内修阳法,外修僧形法,岂分外貌乎?

僧玄皆人也,同天地间一物耳。

若外为僧,内修阳法,何异于外貌黄冠乎?

且阴阳之道,任情变化,岂有偏党乎?

惟达摩师《气诀》,正是外内不出入,凝定空寂中,炼妙有之法,便是空寂法中阴真。

又问曰:今云炼阳即出九天之上,炼阴即入九地之表,将欲并教天下,得否?

答曰:不可也。

治世之道,无出于文也。

斯阴阳二门,且出世之道,不可治世,不可普教于人也。

问者曰:吾偏习治世鬻誉之书,不达延生出世之道,罔知二主之旨,难通三教之情。

今既闻命,实是饱于玄风,醉其真义也。

吾向来井蛙醯鸡哉!

乃唯唯而退,余所略书阴阳二门炼真之至道,意者为上智之人,明达而自知,无劳论也;愚昧无知,勉论不及也;中智之人,心或进退,往往执言不回,多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复云“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斯言举世鲜有不言者,遂便颙颙待死,迕真失正,迷于所苦,自甘取也。

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用生成乎?

岂知阴阳互情乎?

阴阳相盗出没乎?

余因达还丹有长生无数之辞,故少立通论,以示同人。

非淫欲虚诞,沽诮于贤达者哉!

于斯复有向美索乎?

同心之子,幸鉴于斯。

歌曰:

大道生吾真,阴阳运吾质。

寄生天地间,生死互经历。

死生终有门,二路各分一。

一门阴静中,于中有虚寂,修成阴中神,此是西胡术。

别有阳中道,道秘在仙籍。

劲指天地根,此根号真一。

真一天地先,天地因而辟。

令人采取精,炼为庚辛石。

邀取木中龙,合之令契密。

忽然为夫妻,渐生男女出,十月男女生,却化为金液。

金液作神丹,饵之天地毕。

书情告同人,何妨留意觅!

日月疾如风,三万六千日。

◎还金术三篇并序 ──陶植撰

植尝读《金碧潜通经》,至魏先生云:三五与一,天地至精。

研思十霜,妙旨斯在。

谓一者水数,为五行之始,色禀北方,包含五彩,终之合道,理契自然。

故能生天生地,为牝为牡,然后还日精于月窟,结粹华于冲气,灵运潜应,与真合同,即非人间术士所能窥测。

窃见今时学者,咸谓水银可以为金丹,硃砂可以为河车。

殊不知汞生于铅,铅产于金,既不辨真,遂假他物。

譬如缀花以为子,断体以安孕,伤残既迩,精气莫全。

举世作迷途之人,漏气非混成之子,茫茫志士,同归有待,或谓古人妄设,终无此道,愚甚不取也。

故征经义,为《术》上、中、下,以质之同志尔。

△术上篇

古之人所以假《易》象而为经者,谓至道与天地配。

如太上始分一气为二仪,二仪判,然后有三才,俾乾坤运而品汇贞,坎离用而金水并,此道之枢也。

男冠女笄,牝牡相得,气交体合,应变无方,此道之用也。

日月运矣,寒暑节矣,滋液润泽,施化流通,此道之验也。

阴伸阳屈,阳用阴潜,一往一来,推移合性,道之返也。

此乃明乎剖一气以法天象地,自有合于无为者矣,岂假他物而成之乎!

今谨按《黄白内经》神农云:知白守黑,求死不得。

白者金精,非世间金;黑者水银,非世间银。

又《龙虎经》云:若铅外黑,内怀金华。

金华者,为青龙、为黄、为乾,居木位,其数三。

又曰: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夫玉者,为白虎、为丹砂、为汞、为坤,居土位,其数五。

故曰:三五即和谐,八石调正纲纪。

三五则土木之位,合而言之其数八。

又曰:金为水母,母隐子胎。

水者金子,子藏母胞。

此言金水自相含孕,韫椟于母中,须造化而生也。

又曰: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此言砂产于金,汞流为子,以金养子,继体而荣,道合自然,事根至妙,不可不思也。

《潜通诀》曰: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此明丹砂生于铅。

《金碧歌》曰:赤水流为汞,汞者弄明珰。

此明汞非外入也。

自是乾坤交媾,受气而生,欲生不生,焕乎其有文章。

故经云:圣人不空生,上观显天符。

天符,信也。

天气降,地气应,是阴阳交接而流珠下也。

流珠者,亦谓

之流汞矣。经曰:流砂硃汞父,戊己黄金母。此数者,明铅汞合三才,应五行,而非人间凡物也。

又《参同契》曰:植禾当以粟,覆鸡用其子。此明于性,性纽乎情,情性相依,还返自然,是为变化,由铅与水银非类不相为用也。

且情性既分真,终始自相因,为乾坤矣,牝牡也,金水也,木土也,情性也,龙虎也,虽同出异名,须以类合,如有差谬,不相涉入矣。

故曰: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又水以土克,木以土荣,相杀相生,更为父母。

且水银不在五行正位,硃砂非龙虎配合,故曰:杂类不同种,安能合体居。

故古歌云:莫坏我铅,令我命全。莫破我车,废我还家。

又曰:铅断河车空,所作必无功。铅破河车绝,所作无处出。

又《五篇》曰:铅中有金,金中有还,见宝别宝,修心炼形,贤人得道。

又曰:宁修铅中金,不修金中宝。此数者,圣人明喻以示后学,犹虑不晓,故郑重而言之,亦知龙虎二事,本乎一物者也。

得其理者,谕诸返掌;迷其迳者,譬彼上天。但以世人未悟,遂使后学舍返掌之易,从上天之难,用意逾切,去真逾远,纷纭难议,真假相乱。

或曰用铅耶!或曰用水银耶!若以水银为之,乾坤其可立乎?刚柔其可分乎?必以杂铅而为之,则金水何由而得生?还返何由而得行?又焉能变化由其真欤?

且古来歌诀,唯赞铅之功效,不说水银之精妙,以二事共成,不得不兼而美之乎?必以水银为言,但假铅气而成河车,何得遗本而逐末乎?

作者之意,既其如彼,后学之见,又且如耕石种稻,缘木求鱼,期于有获,难矣!

又况文字所传者,非精妙之至;闲诀所受者,非至人之遇。夫知与不知,犹千里之与指掌尔!自非真人,曷辨真理?

今特与众人为论者,谓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又焉知道隐乎言与不言之间哉!

△术中篇

凡言水银可以为金丹者,妄人也;言硃砂可以驻年者,不知道也。不知道惑妄人之言,去真远矣!

夫汞者,姹女之别名,砂者,铅中之至宝。丹经所谓砂汞者,此其真诀也。

且铅中有砂汞,犹人之有情性。情性于人,非外物也;砂汞生于铅,非外类也。

三一之道,修性合情,然后可以返魂还元。若引外物为情,为性不可合,水银代汞,则铅不可亲。

性不可合,三宫其可固乎?铅不可亲,八石其能妙乎?

故《参同契》云:结白见宝造黄金。此者皆非人间硃砂水银为之。有顷之间,当为白烟矣!又焉得“解散为水,马齿栏干”乎?

明者省之,可以一言而辨真伪耳!术士得之,则正性不惑。正性不惑,则为道日亲,而根本自正。

岂假外名遣妻,绝粒丘壑,然后希遇哉!故再叙情性,原其砂汞,重解先圣指象立喻之意,诲贻于后贤也。

△术下篇

经曰: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又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是知太玄之精,为道根本,当其枢纽天地,锻炼阴阳,理契自然,功侔造化。

故定两弦之数,以二八合上下,得乾坤之体也。

稽六十四卦,极天地之数用卦,又云,爻爻披摘,而三百八十四神存乎其中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总一万二千五百二十,所以应万物之数,备刚柔之体。

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还返也。

若积阳为天,聚阴为地,天否地闭,神明见焉。

虽元化一施,妙用无极,且世以金木水火土合之寒暑衰荣,若春夏秋冬日夜相易。

阳之用也,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阴之用也。

若天地在乎手,造化由乎身,自凡跻圣,名列金簿,与黄帝老子为先后,所以顾兹门而无别径也。

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噫!今之人不达神明之意,未通天地之理,按文责实,以意推披,殊不知古人与其不可传去矣。

徒议枝叶,不得根本,迷迷相指,讵可复追?

植林野鲰儒,岂曰先觉?常给侍长者,侧聆斯义,以为砂汞无乾坤不可得也,龙虎舍金公无自入也。

或陈梗概,以备错误焉。

歌曰:

仙人拍手雪成团,黄花欲入紫河难,子母一时流作水, 变化还同九转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译文

◎还丹内象金钥匙并序

又名《黑铅水虎论》,又名《红铅火龙诀》──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撰写

关于金液还丹及其各种经诀,没有比《古文龙虎上经》和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更精妙的了。这些经诀都以铅火为核心,以龙虎为根本。各家经诀中,有的明确提到铅但没有提到火,有的提到虎但没有提到龙,虽然各有侧重,但最终都归于同一个道理,源自同一个源头。丹诀中有《太白真人歌》的四句话:“少即少矣,妙即妙焉”,这实际上直接揭示了龙虎的深奥之处,完全展现了汞铅的宗旨。歌中说:“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从水中生。”这二十个字,可以说是揭示了天地相互作用的奥秘,区分了阴阳反复的道理。水虎是真正汞的根本,火龙是真正铅的门户。还丹的根基,在这里已经全部揭示,实在是真正的秘密之言,不可更改的教诲。因此,我撰写了《黑铅水虎论》和《红铅火龙诀》,以阐述真人的深奥思想,揭示秘诀的路径,命名为《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希望能引导后来者,帮助那些尚未领悟的人。

△黑铅水虎论

黑铅水虎是天地妙化的根本,虽然没有物质形态,但有气存在。它是玄妙真一的精华,是天地的母亲,阴阳的根源,日月的宗主,水火的本源,五行的始祖,三才的元始。万物依赖它生成,千灵依靠它展现喜怒哀乐。无论是高天厚地,洞府仙山,玄象灵官,神仙圣众,风雨晦朔,春夏秋冬,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由铅气产生并发生变化的。所以经中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真一的精华,圣人称之为真铅,它是天地的根,万物的母亲。怎么能把嘉州的各种铅、硫黄、硇砂、青盐、白雪、雄黄、雌黄、消石、铜、铁、金、银、水垢、水精、凡砂、凡汞、桑霜、楮汁、松子、柏脂、秽污之物,白石、消石、夜霜、朝露、雪水、冰浆,以及各种矾土杂类、草木等误用为真铅呢?这些都是误用,无法一一列举。有人问:“真正的铅是什么?请明确指出,以便让不明白的人理解。”回答说:“黑铅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是玄天神水,生于天地之前,是万物的母亲,这是真一的精华,是天地的根。”它能在这种精气中产生天地五行万物。怎么能把天地之后产生的杂物称为真铅呢?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种精华上为星辰,下为真铅的精华,常与太阳和合,滋养万物,跟随太阳的最远距离不超过二十六度。所以我们的先圣真师采集这种阴精,设立法象,引导太阳之气,结成神丹,所以经中说“太阳流珠,其性猛烈,急而难当。若不以方便法象留连,取其至精,安肯等闲住于杂物之上?非我北方正气,纯粹之精,铸成鼎器,运养週生,难见龙虎相吞,夫妇合体而成神物哉!”

△红铅火龙诀

红铅火龙是天地妙用发生的气,万物依赖它而生,有气但没有物质形态,所以将一年三百六十天压缩为一个月三百六十时。又在一个月三十天三百六十时内,早晚各对应一卦。再将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压缩到五天六十时内,象征一个月。两天半三十时,象征三十天,又象征一个月。早晚各占一卦,共六十卦,三百六十爻,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又在两天半三十时内,分为十五时,象征半月十五天。再将这半月从一到十五天,压缩到十二辰中,从子时到巳时前六辰内,对应三十卦,一百八十爻,象征冬至后到夏至前,半年的180天。从十六日到三十日,又压缩到六辰内,从午时到亥时前六辰中,对应三十卦,一百八十爻,象征夏至后到冬至前,半年的180天。春秋二分在时内,二分二至在一天十二辰中,总共三百六十,象征一年的气。从《复》卦到《乾》卦,从《遘》卦到《坤》卦,循环十二辰,分别对应《震》、《巽》卦,甲门子丑午未,阴符阳火,圆满符合天符三百三十六度,这是晦朔阴阳、刑德交会、天地变化、万物生成的规律。都依据刻漏运行,夺取气候,进入神鼎中,使真铅天地的母亲,接受这种运用而产生神精。《易经》说:乾的策数,三百六十天足够,阴阳起伏运用,一年循环,万物的大数。一年共三百六十天,四千三百二十时,每天早晚两卦,共六十卦,每卦六爻,合计三百六十爻,又夺取一年三百六十天,计数夺取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神室中。每五天为一週,合六十时,对应一个月六十卦用事,六十时对应卦三百六十爻,象征三百六十天一年,又夺取一个月内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于两天半。假如有一个月三百六十时,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在三百六十时内用六十卦,将六十卦气候压缩到五天六十时内,用六十卦时为一週,又象征一年。再在五天内分两天半,计三百六十爻,又象征一年。又分三十卦一百八十爻,移到半月十五天,早晚各一卦,共三十卦,再将这十五天配在半天六辰内,共得三十卦一百八十爻,象征半年一百八十天。每一辰内,在二十四气中分得二气,七十二候中分得六候。这气候随着子时后到午时前六辰阳火,进入神室中,各有寒暄气候符证,互相建立变化之功,这六辰是冬至后到夏至前,半年一百八十天,运火合天符,动静盈缩、造化万物的规律。圣人将一百八十天的节候压缩到半天六辰中,计夺取二千一百六十年正气,进入神室中,滋养万灵。如果加上午后六辰,圆满符合一天一夜的火数,即夺取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一天一夜之内。还丹之道,关键在于震巽,起于阴阳之中,复遘分进退之符,十二卦循环,一年气足,坎离运用,龙虎生成,数满循环,神精水火,进气而出,即非常药也。午后亥前六辰,阴符分得气候,节符与已前六辰数时刻并同,亦象夏至后冬至已前一

一百八十天。

所有《震》、《巽》阴阳进退的符咒,刑德相背,圆缺相交,出入抽添,起伏否泰,即使稍有不同。

这是符合天符进退,周星造化,万象生成,潜运之数。

所以先真到此,都传在口诀,至诫轻泄,勿使非人知之,令窃弄神机妙用。

诸经诀说:月有《火记》,明六百篇卦爻,行于世,今不备录六百篇《火记》,盖魏真论周星数,实篇篇相类,冀达士细思,道知返掌。

今所说一日一夜内,运阴阳符火入鼎中,如《震》复至《乾》六卦为阳火,自《巽》、《遘》至《坤》六卦为阴符候。

一日一夜内,合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在神室中,生产神精也全依内百刻。

凡一时夺得三百六十年正气,一日夜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气,一月夺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正气,一年夺得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年正气。

故经说:人服金液还丹,一粒如稻米许,三气限满,必获上升。

三年药成,已于身内受得四百六十六万五千六百年正气,年寿。

如常服食,以寿限无量,出天地三界之外,纯阳真精之身,有生而无死。

天地阳九,否泰动静,常数服金丹之人,逃出阴阳之外,九阳之表,故寿年无数。

贤达思之,此外乃无上至真之妙道,遇者得无保秘之,缄于心口,以待贤能者哉!

凡一月三百六十时,一年十二月合四千三百二十时,象四千三百二十年。

内卯酉二卦,息符一年,内合数共除出六十日,两计七百二十时,象七百二十年。

汞内胎符火数,实十个月,计三千六百年,合天符,合三百六十度,符合《参同契》六百篇《火记》。

其余出息七百二十年,是金沐浴其精之限,微哉此法!

是大丹红铅黑铅龙虎交媾,生成乾精坤粹真砂纯妙之上道,运火之秘诀,养赤龙之魂方。

先真圣人心之隐文,希夷之妙道,非防闲浅近之事。

故经说:即得真铅,又须得真汞,为此事也经说:得在受气抽添凡运节符火数,一一皆依约刻漏,昼夜一百刻,分四时、五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不可分毫差。

若使四季不调,五纬失度,即真砂真汞不产,龙虎不交。

故经说:纤芥不正,悔吝为贼。

贤达君子,反覆思之,无意轻动,令不合天道,则令天地妙用之气,凭何节候,而成变化,生于万象哉?

《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时有习常道者,止余东邻,闻余斯言,忽叩扃而至,大咍而谓余说:吾闻昔先圣有言说:殆生有命,修短在天。

又《西域书》说: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至于劫,石有消,无存纤芥。

天地之内,万物从起,岂有不拘常数,而长存哉?

数尽皆归于空,空者,无也。

又闻言,人之生,如箭射空,力尽还坠。

今子独云,饵金液还丹之人,寿年无数。

复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者,子言得非习偏见,有好恶,立虚准乎?

余答说:吁呼!此盖鄙俚偏执之谈也,岂达古贤通圣论哉!

且鄙俚偏执之人,焉能凿混元征选化之端,擘鸿蒙结阴阳之表欤?

岂将睫目之附近,度量寥廓之幽端乎?

且乾坤之气,而生成万物,诸途而出,始因元判,受析阴阳,有万法,有万形,得泉石。

且阳数奇,九之数。

相须阴阳之气,相禅乾坤之内,故互用之数,未有无用之物类。

且九地之下无阳精,而纯阴浊气;九天之上无阴精,而纯阳清气。

有修积阴之气者,尽弃魂神,于无中炼妙有,任定而性寂静,故死而为阴爽之鬼。

有修纯阳之精者,谓存神气,而于有中炼妙,全身形而入无形,故生无死,为天上神仙。

且鬼神者受积阴之气,阴鬼之道,鬼贵无形,故弃阳而炼阴之气,气积即息,息即归阴,阴即归死,有得死者,故名寂灭。

寂者,凝静;灭者,空无。

鬼道贵无形,盖任空寂,于真无中炼妙有,为下土阴中清虚善爽之鬼神,非寻常之有。

鬼神阴静之中,以斯为妙道。

有阴中妙门,炼阴中之妙法炼阴之法,故有大小,以有大小之门。

天上之神仙者,受纯阳之精,神仙之道贵有形,故弃阴而炼阳。

阳气积而动,动即返阳,阳即归生,生即得仙不死者,故名曰上升。

上者,轻,飞;仙者,升,举。

仙道贵有形,盖运气于真有中炼妙无,为上天九阳中清真妙灵之神仙,即非常之无。

神仙于阳动之中,以斯为妙道,有阳中之妙门,消阴之妙法。

炼阳法有大小门,非一。

积阴之精附地,积阳之形奋天,天地自然之道,非有为。

故《易》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

故修丹者术士,炼纯阳,出阳精,取而服之,变为纯阳之身,是以就天,乃从其类,故名之曰上升九天。

天上无阴,乃纯阳阳涛之境,出乾坤阴阳之表,故寿限无数。

真汞,无,故不同乾坤之内有数之物,且上天不有为乐,空寂之形,不可服丹。

故阴教无纯阳之神仙,与下士定寂之鬼,明有优劣,非等伦。

纯阳之真无死数,积阴之神无生数,此真阴真阳俱出天地之表,故无常数。

且天地之间,阴阳炼真形二门,于斯无别理。

又问说:阴阳二门炼真形之法,得非西域瞿昙氏之法邪?中华李老君法邪?

答说:余始只以明天地之间,炼凡为圣,阴阳二门出世之道,元不说李老君、瞿昙氏之法邪!

若以二真造兹之法,即二真何多于天地乎!

此二真皆能盗天地,贼阴阳变化之情,炼阴阳纯精之道,俱无成数

因此,后世将这两位真人立为阴阳炼真的教义。

而且这两位真人都说修道,所以“道”这个字,是阴阳两门众多妙法的总称,勉强称之为道,玄之又玄的善号,所以总称为道。

老子和瞿昙各自得到了道中的一门,因此他们都超越了阴阳的范畴,都达到了无生死的境界。

又问:现在修道的人存神养气,再炼金液阳丹服食,以达到纯阳的境界。修阴寂的人可以服丹吗?

答:修阳的人保存阳魂,留住暖气,所以服用丹药以帮助成就纯阳之身。

修阴寂的人放弃阳魂而追求阴魄,阴寂的形体虚而冷,不能接受阳丹。

如果服用阳丹,阴形怎么能成为纯阴的妙化呢?阴寂不凝,炼妙空不生妙有,妙有不生空。

又问:阴阳铅汞还有别的丹药吗?

答:阴寂的方法,改变阴的形体,空中有空,有中不有,成为乐空寂的形体,不能服用丹药,所以阴教没有丹药。

这个道理很明显,贤达的人可以明白。

但性理凝寂,绝相离言,即真为空,妙有而已。

修阴的人,得到这些话作为心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意义。

又问:我听说高僧中有出没自在,死生任情,接迹见闻,不可胜数,记载在经论中,动辄数百,现在举一两个例子,粗略地说明一下。

比如僧佛图澄生死自在,记载在明史中,著有《金液诀》,形于丹经,又僧昙鸾师作《气术论》行于世,都与道家相同。

忽然暂时死亡又复活,忽然踏空而行,阴教中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

我仁说,阳法有上升,阴教归空寂,这两位僧人,都留形住世,隐显自由,难道不是空寂吗?

我说:嘻!有什么难明白的!

这两位都是内修阳法,外修僧形法,难道分外貌吗?

僧人也是人,同天地间的一物一样。

如果外表是僧人,内修阳法,与外表是黄冠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阴阳之道,任情变化,难道有偏袒吗?

只有达摩师的《气诀》,正是外内不出入,凝定空寂中,炼妙有之法,便是空寂法中的阴真。

又问:现在说炼阳即出九天之上,炼阴即入九地之表,想要并教天下,可以吗?

答:不可以。

治世之道,没有超出文的。

这阴阳两门,是出世之道,不能治世,不能普遍教人。

问者说:我偏习治世鬻誉之书,不达延生出世之道,不知道二主的旨意,难以通晓三教的情理。

现在既然听到命令,实在是饱受玄风,醉心于真义。

我原来是井底之蛙啊!

于是唯唯而退,我所略写的阴阳两门炼真的至道,意思是给上智之人,明达而自知,不需要多论;愚昧无知的人,勉强论也达不到;中智之人,心或进退,往往执言不回,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又说“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这些话举世很少有人不说,于是便颙颙待死,违背真道,迷失于所苦,自甘取也。

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怎么能见天地之心呢?

天地之用生成吗?

怎么能知道阴阳互情呢?

阴阳相盗出没吗?

我因为达还丹有长生无数之辞,所以少立通论,以示同人。

不是淫欲虚诞,沽名钓誉于贤达者啊!

在这里还有向美索求的吗?

同心的人,幸鉴于此。

歌曰:

大道生吾真,阴阳运吾质。

寄生天地间,生死互经历。

死生终有门,二路各分一。

一门阴静中,于中有虚寂,修成阴中神,此是西胡术。

别有阳中道,道秘在仙籍。

劲指天地根,此根号真一。

真一天地先,天地因而辟。

令人采取精,炼为庚辛石。

邀取木中龙,合之令契密。

忽然为夫妻,渐生男女出,十月男女生,却化为金液。

金液作神丹,饵之天地毕。

书情告同人,何妨留意觅!

日月疾如风,三万六千日。

◎还金术三篇并序 ──陶植撰

陶植曾经读《金碧潜通经》,到魏先生说:三五与一,天地至精。

研思十年,妙旨在此。

说一是水数,为五行之始,色禀北方,包含五彩,终之合道,理契自然。

所以能生天生地,为牝为牡,然后还日精于月窟,结粹华于冲气,灵运潜应,与真合同,即非人间术士所能窥测。

我见现在的学者,都说水银可以为金丹,硃砂可以为河车。

殊不知汞生于铅,铅产于金,既不辨真,遂假他物。

譬如缀花以为子,断体以安孕,伤残既迩,精气莫全。

举世作迷途之人,漏气非混成之子,茫茫志士,同归有待,或谓古人妄设,终无此道,愚甚不取也。

所以征经义,为《术》上、中、下,以质之同志尔。

△术上篇

古人之所以假《易》象而为经者,谓至道与天地配。

如太上始分一气为二仪,二仪判,然后有三才,俾乾坤运而品汇贞,坎离用而金水并,此道之枢也。

男冠女笄,牝牡相得,气交体合,应变无方,此道之用也。

日月运矣,寒暑节矣,滋液润泽,施化流通,此道之验也。

阴伸阳屈,阳用阴潜,一往一来,推移合性,道之返也。

此乃明乎剖一气以法天象地,自有合于无为者矣,岂假他物而成之乎!

今谨按《黄白内经》神农云:知白守黑,求死不得。

白者金精,非世间金;黑者水银,非世间银。

又《龙虎经》云:若铅外黑,内怀金华。

金华者,为青龙、为黄、为乾,居木位,其数三。

又曰: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夫玉者,为白虎、为丹砂、为汞、为坤,居土位,其数五。

故曰:三五即和谐,八石调正纲纪。

三五则土木之位,合而言之其数八。

又曰:金为水母,母隐子胎。

水者金子,子藏母胞。

此言金水自相含孕,韫椟于母中,须造化而生也。

又曰: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此言砂产于金,汞流为子,以金养子,继体而荣,道合自然,事根至妙,不可不思也。

《潜通诀》曰: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此明丹砂生于铅。

《金碧歌》曰:赤水流为汞,汞者弄明珰。

此明汞非外入也。

自是乾坤交媾,受气而生,欲生不生,焕乎其有文章。

故经云:圣人不空生,上观显天符。

天符,信也。

天气降,地气应,是阴阳交接而流珠下也。

流珠者,亦谓

这就是流动的汞。经典上说:流动的砂和硃砂是汞的父亲,戊己土是黄金的母亲。这些说明了铅和汞结合了天、地、人三才,对应五行,而不是人间的普通物质。

《参同契》又说:种植禾苗要用粟米,孵化鸡要用鸡蛋。这说明性是由情所系,情和性相互依存,回归自然,这就是变化,因为铅和水银不是同类,不能互相作用。

而且情和性一旦分开,始终会相互影响,形成乾坤、牝牡、金水、木土、情性、龙虎等,虽然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必须按类别结合,如果有差错,就不能相互融合。

所以说:同类相从,事情不顺就不能成为宝物。水被土克制,木被土滋养,相互克制又相互生长,互为父母。

而且水银不在五行的正位,硃砂不是龙虎的配合,所以说:不同种类的东西,怎么能合为一体呢?

所以古歌说:不要破坏我的铅,让我的生命完整。不要破坏我的车,让我回家。

又说:铅断了河车就空了,所做的必然无功。铅破了河车就断了,所做的无处可出。

《五篇》又说:铅中有金,金中有还,见到宝物要辨别宝物,修心炼形,贤人得道。

又说:宁愿修铅中的金,也不修金中的宝物。这些,圣人明确地比喻给后学,还担心他们不明白,所以郑重地说出来,也知道龙虎两件事,本质上是一回事。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像翻掌一样容易;迷失这个路径的人,就像上天一样难。但因为世人没有领悟,使得后学放弃了容易的翻掌,选择了难的上天,用意越急切,离真理越远,纷繁复杂难以讨论,真假相混。

有人说用铅!有人说用水银!如果用水银来做,乾坤能立吗?刚柔能分吗?必须用杂铅来做,那么金水怎么能生?还返怎么能行?又怎么能由真变化呢?

而且古来的歌诀,只赞美铅的功效,不说水银的精妙,因为两件事共同完成,不得不兼而美之。如果一定要说水银,只是借铅气而成河车,怎么能舍本逐末呢?

作者的意思,既然是这样,后学的见解,又像在石头上种稻,在树上求鱼,期望有收获,难啊!

更何况文字所传的,不是最精妙的;闲诀所授的,不是至人的遭遇。知道和不知道,就像千里和指掌一样!如果不是真人,怎么能辨别真理呢?

现在特别与众人讨论,是因为说话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说话,又怎么知道道隐藏在说话与不说话之间呢!

△术中篇

凡是说水银可以成为金丹的人,是妄人;说硃砂可以延年的人,是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人被妄人的话迷惑,离真理远了!

汞是姹女的别名,砂是铅中的至宝。丹经所说的砂汞,这是真正的诀窍。

而且铅中有砂汞,就像人中有情性。情性对人来说,不是外物;砂汞生于铅,不是外类。

三一的道理,修性合情,然后可以返魂还元。如果用外物作为情性,就不能合,水银代替汞,铅就不能亲近。

情性不能合,三宫怎么能稳固?铅不能亲近,八石怎么能妙用?

所以《参同契》说:结白见宝造黄金。这些都不是人间的硃砂水银做的。一会儿之间,就会变成白烟!又怎么能“解散为水,马齿栏干”呢?

明白的人省察,可以一句话辨别真伪!术士得到,正性不迷惑。正性不迷惑,就越来越接近道,根本自然正。

何必假借外名遣妻,绝粒丘壑,然后希望遇到呢!所以再叙情性,原其砂汞,重解先圣指象立喻的意思,教诲后贤。

△术下篇

经典上说:白色是金的精华,黑色是水的基础,水是道的枢纽,它的数是一。

又说:知道白色守住黑色,神明自然来。这说明太玄的精华,是道的根本,当它枢纽天地,锻炼阴阳,理合自然,功同造化。

所以定两弦的数,以二八合上下,得到乾坤的体。

考察六十四卦,极尽天地的数用卦,又说,爻爻披摘,而三百八十四神存乎其中。

乾的策数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数一百四十四,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总共一万二千五百二十,所以应万物的数,备刚柔的体。

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五,所以成变化而还返。

如果积阳为天,聚阴为地,天否地闭,神明见焉。

虽然元化一施,妙用无极,且世以金木水火土合之寒暑衰荣,像春夏秋冬日夜相易。

阳的用,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阴的用。

如果天地在手中,造化由身,从凡人跻身圣人,名列金簿,与黄帝老子为先后,所以顾兹门而无别径。

凡我同志,希望于此的人,要仔细求真诀,务必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的义,所希企及。

唉!现在的人不达神明的意思,未通天地之理,按文责实,以意推披,殊不知古人与其不可传去矣。

徒议枝叶,不得根本,迷迷相指,讵可复追?

植林野鲰儒,岂曰先觉?常给侍长者,侧聆斯义,以为砂汞无乾坤不可得也,龙虎舍金公无自入也。

或陈梗概,以备错误。

歌曰:

仙人拍手雪成团,黄花欲入紫河难,子母一时流作水, 变化还同九转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注解

金液还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传说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

铅火:在道教炼丹术中,铅和火分别象征着阴和阳,是炼丹的基本元素。

龙虎:在炼丹术中,龙代表汞,虎代表铅,象征阴阳的结合。

太白真人歌:道教中的一首诗歌,用以指导炼丹术的实践。

五行颠倒术: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理论,认为通过颠倒五行的顺序可以达到炼丹的目的。

水虎:在道教炼丹术中,水虎象征着阴性的元素,是炼丹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龙:在道教炼丹术中,火龙象征着阳性的元素,是炼丹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铅:在道教炼丹术中,真铅象征着纯净的阴性元素,是炼丹的关键。

红铅火龙: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理论,强调阳性元素在炼丹过程中的作用。

震巽:在道教炼丹术中,震和巽分别代表雷和风,是阴阳变化中的重要元素。

震:八卦之一,象征雷,代表东方和春季,具有震动、激发之意。

巽:八卦之一,象征风,代表东南方和夏季,具有顺遂、温和之意。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阴代表消极、被动、黑暗等,阳代表积极、主动、光明等。

刑德:古代哲学概念,刑指惩罚、制约,德指恩惠、滋养,两者相辅相成。

圆缺:指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事物的盛衰变化。

抽添:指炼丹术中提取和添加药物的过程。

否泰:《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否象征闭塞、困难,泰象征通达、顺利。

天符:指天象的变化规律,古人认为天象变化与人事吉凶有关。

週星:指天体运行的周期,古人通过观察星象来预测吉凶。

火记: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记录方法,记载炼丹过程中的火候变化。

卦爻:《易经》中的基本符号,卦由六个爻组成,爻分阴阳,象征事物的变化。

神室:指炼丹炉中的核心部分,象征炼丹的关键所在。

内百刻:古代计时方法,将一天分为一百刻,每刻约14.4分钟。

赤龙:古代炼丹术中的象征,代表阳气或火候。

龙虎交媾:炼丹术中的术语,象征阴阳二气的结合。

乾精坤粹:指天地精华,乾象征天,坤象征地,精粹指精华。

真砂真汞:炼丹术中的术语,砂指朱砂,汞指水银,象征炼丹的原料。

阴符经:古代道家经典,主要讲述阴阳变化和修炼之道。

五贼:《阴符经》中的概念,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克关系。

劫:佛教术语,指极长的时间周期,象征宇宙的循环。

混元:指宇宙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鸿蒙:指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乾坤:在易经中代表天地,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九地:指地下极深处,象征阴气极盛之地。

九天:指天上极高处,象征阳气极盛之地。

寂灭:佛教术语,指涅槃的境界,象征超脱生死。

上升:指修炼成仙,升入天界。

瞿昙氏: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瞿昙是其姓氏。

李老君:指道家创始人老子,李是其姓氏,老君是尊称。

阴阳炼真之教:指通过修炼阴阳之道以达到真谛的宗教或哲学体系。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宇宙间两种对立而又互补的力量。

老君瞿昙:老君指老子,道家创始人;瞿昙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这里指两位宗教领袖各自领悟了道的一部分。

存神养气:道教修炼方法之一,指通过冥想和呼吸练习来保持精神集中和生命力。

金液阳丹: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据说可以增强生命力,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纯阳之真:指通过修炼达到的完全阳性的状态,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的极致。

阴寂:指通过修炼达到的完全阴性的状态,象征着宁静和虚无。

阴阳铅汞:在道教炼丹术中,铅和汞分别代表阴和阳,是炼制丹药的重要材料。

达摩师《气诀》:指达摩祖师所传授的关于气的修炼方法,强调内外兼修,达到空寂中的妙有。

还金术: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技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将金属转化为丹药。

三五与一:道教炼丹术中的概念,指通过特定的比例和方法将三种或五种元素合而为一,达到炼丹的目的。

流砂硃汞父:指炼丹术中砂和汞的结合,象征着阴阳的结合,是炼丹的重要原料。

戊己黄金母:戊己代表土,黄金母指炼丹中的金元素,象征炼丹的基础和母体。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古代中国哲学中描述宇宙构成和运行的基本元素。

参同契:古代炼丹术的重要文献,主要讲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

牝牡:指阴阳,牡为阳,牝为阴。

河车:在炼丹术中指炼丹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器具或过程。

五篇:可能指古代炼丹术的五个重要篇章或理论。

太玄之精:指宇宙间最精微的物质或能量,是炼丹术追求的目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评注

《还丹内象金钥匙并序》是一篇深入探讨道教炼丹术的文献,作者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通过对比和分析《古文龙虎上经》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揭示了炼丹术中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文中提到的‘铅火’和‘龙虎’不仅是炼丹的基本元素,也是阴阳哲学的象征,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谐与生命永恒的理念。

文章中的‘太白真人歌’四句,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炼丹术的精髓,即通过颠倒五行的顺序,达到阴阳的和谐统一。这种理论不仅反映了道教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道教炼丹术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对‘黑铅水虎’和‘红铅火龙’的详细描述,作者进一步阐释了炼丹术中阴阳元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道教炼丹术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的炼丹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的来说,这篇文献不仅是对道教炼丹术理论的深入探讨,也是对道教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通过对阴阳、五行等元素的详细分析,作者展示了道教追求自然和谐与生命永恒的理想,这对于理解道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古代炼丹术的理论与实践,涉及阴阳五行、八卦、天象变化等多个方面。炼丹术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文中提到的《震》、《巽》等八卦符号,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炼丹术士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调整炼丹的火候和时间。

文中提到的‘阴阳进退之符’、‘刑德相背’等概念,反映了古代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阴阳的相互作用被视为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础,炼丹术士通过模拟这种相互作用来炼制丹药。‘圆缺相交’则象征了事物的盛衰变化,炼丹术士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火记’是炼丹术中的重要记录方法,记载了炼丹过程中的火候变化。文中提到‘月有《火记》,明六百篇卦爻’,说明炼丹术士通过观察天象和卦象来调整炼丹的火候。这种将天象与炼丹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金液还丹’是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传说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文中提到‘人服金液还丹,一粒如稻米许,三气限满,必获上升’,说明炼丹术士认为通过服用丹药可以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文中还提到‘龙虎交媾’、‘乾精坤粹’等术语,象征阴阳二气的结合和天地精华的提炼。炼丹术士通过模拟这种结合来炼制丹药,认为这样可以提炼出宇宙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最后,文中提到‘阴阳二门炼真形之法’,说明炼丹术士认为通过修炼阴阳二气可以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种思想与道家的修炼理论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和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道教修炼的核心概念——阴阳炼真,通过对阴阳、铅汞等元素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道教炼丹术的复杂性和深奥性。文章不仅介绍了修炼的具体方法,如存神养气、炼金液阳丹等,还探讨了修炼的哲学意义,如纯阳之真与阴寂的对立与统一。

通过对老君和瞿昙的引用,文章强调了不同宗教领袖对道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道教与佛教在修炼方法上的异同。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达摩师的《气诀》,展示了道教修炼方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章最后通过对还金术和三五与一的解释,进一步深化了对道教炼丹术的理解,强调了炼丹术不仅是物质的转化,更是精神和宇宙观的体现。整体而言,本文不仅是对道教修炼技术的详细描述,更是对道教哲学和宇宙观的深刻探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字深入探讨了古代炼丹术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关于铅和汞的使用及其象征意义。文中提到的‘流砂硃汞父,戊己黄金母’揭示了炼丹术中阴阳结合的重要性,这是炼丹成功的关键。通过引用《参同契》中的‘植禾当以粟,覆鸡用其子’,作者强调了炼丹过程中物质的本性和相互依赖性,这是炼丹术中的核心思想。

文中还详细讨论了铅和汞在炼丹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象征阴阳和五行。通过‘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的观点,作者强调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必要性,这是炼丹术中的基本原则。此外,文中提到的‘莫坏我铅,令我命全’等古歌,反映了古人对炼丹术的重视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通过对‘铅中有金,金中有还’的描述,作者进一步阐释了炼丹术中的转化和升华过程,这是炼丹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整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深奥性,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最后,通过对‘太玄之精’的讨论,作者揭示了炼丹术的终极目标——达到与宇宙本质的和谐统一。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古代炼丹术理论的深入探讨,也是对古代哲学和宇宙观的一次深刻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