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原文

◎太清金液神丹经并序

夫玄虚之号,既不知其名,而字之曰道。道之为言觉,觉犹悟也。有一夕之寝者,则有一旦之觉矣。有大梦,然后有大寤,觉梦之极,其可略言乎!恋生谓之弱丧,欣死谓之乐无。乐无所乐,有不足有。恋有则甚惑,乐无亦未达。达观兼忘,同归于玄。既曰兼忘,又忘其所忘,心智泯于有无,神精凝于重玄,此穷理尽性者之所体也。独运陶钧之上,潜捴不疾之途,寂然以应万感之求,散迹以乘幽明之辙,故不可成之于一象,征之于一名也。皇王之号,已不一矣。道与尧孔奚所疑哉!且教有内外,故理有深浅耳。求之形体,则有鳞身四乳,重瞳彩眉之异。缙云生而能言,坐朝百灵。享国征伐,则乘云炁而驱虎豹,厌世升遐,则御飞龙而落六合。顾视赤县之内,争让俯仰之事,扰扰乎不犹婴兒戏于一庭哉!复有悬枕空同之上,无虑无思之客,顺风而从之,相与谈乎营神之道。比夫经世治乱之言,则有精粗宾实之间,仿佛其户牖,未究其房奥矣。若夫神化之趣,要妙之言,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备载于玄宗,非一毫之所宣也。

老子者,亦复暢其玄虚,纪道者也。其神德之状,感兴所由,所以制经设教,纪载异闻,弥纶道俗,剖判三极。先大明逆顺,然后荡以兼忘为人摄生耳。违生则逆,养生则顺。得顺者则不安其逆,得逆者则不详其顺,是谓死生之途,理得其一之限。兼忘之忘,各忘其所忘,犹井蛙不乐为海鳞,林兽不愿为牛马,各受生而别,天禀异自隔也。盛称有德,然后统之以无待此老子行炁导引,嘘吸太和之液也。盛称吸新,必得统虚微,而吐故纳津,滑利无害,出入玄玄,呼吸无间,具其身神,不使去人也。利用出入,群生莫见其端;百姓日用常善,不知所由。此其权见于清明,而为万物津梁也利用者,神炁也。神炁日为尸骸之用,而群生莫识神炁之端;神炁日为四体之用,而愚俗不知须神炁而生。人不可须臾无炁,不可俯仰失神。无炁则五脏溃坏,失神则颠蹶而亡。尸得炁则生,骸得炁则全。炁之与神,相随而行,神之与炁相宗为强。神去则炁忘,炁逝则人丧。百姓皆知畏死而乐生,而不知生活之功在于神炁。是以数凶其心,而犯其炁,屡淫其神,而凋其命。不爱其静而守其真者,固不免于綯残。既莫期年寿,更为权见于清明。清明者,日月之先也,既睹日月而长流,即莫知生祸迹于万物,万物既微,其有得失,咎而后生,必有津梁之关,其祸必兆,其对互生。明人不可以不惜精守炁,以要久延之视,和爱育物,以为枝叶之福矣。其《道经》焉,其《德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缅然而不绝,光矣而不耀。既洞明于至道,又俯弘于世教,其为辞也,深而不淡,远而可味,磊落高宗,恢廓宏致。炜寂观三一之乐,标镜营六九之位。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三一者,脑、心、脐三处也。上一泥丸君,在头中,中一绛宫君,在心中,下一丹田君,在脐中。存之则炜烨于三府,忽之则幽寂于一身。好生者存之为乐,亡身者废之为欢也。故炜烨寂观,三一之乐矣。按《仙经》云:“子欲长生,三一当明。”道正于此。从夜半至日中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为死炁。常以生炁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炁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之。日日增数,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炁数之,至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充盛。数至三百,华盖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炁不复干,玉女来合,使令长生无极也。“标镜营六九之位者。”六谓吐纳,御于六炁,九者,九丹之品号,太真王夫人已具记之焉。老子云: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即长生也。凡行气法者,内气者一,吐气者六也。云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呵嘻咆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夫欲为长之息,宜长也。息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病,又以去风。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嘘呬者,长息之谓。能适六气,位为天仙。营者自然,神气谓标挹,九丹之位谓之镜,镜标在于丹经,气存则年命遐而不坠。“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者,”此言皆行气也。夫行气之法,先安其身,去诸忿怒,写诸愁忧,而和其气,不与意争,若不宜且止,须体和乃为之,常守勿倦。气至则形安,形安则和息,和息则气清,气清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长息,形热则嘘口闭中而自甘香。滋液既多,五脏长存,则寿与天地三光比年矣。“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者,”乃是胎食导养也。胎食之法,平旦漱口中之水而咽,取饱而已,亦长生也。既饱而生,则五脏自灵,灵真之致,意在于此。《仙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可长存。”“口为玉池太和宫,液为清水美且鲜。”所谓饮食自然者也。夫养生唯气与丹,经叙婉妙,幽而难论。昔闻师教,今述之焉。至于空同之辞,叙明道德玄真,且巳陈之于既往,非须用之要言,故不烦复一二注,别其事,而劳费兼宣也。将来有道,其营之矣。冷若惠风之叩琼林,焕若晨景之晔宝肆。其叙事也,广大悉备,曲成无遗,初若森耸,终则希夷。陶群象于玄炉,领万殊于一揆。其取类也,辩而不枝,博而不杂

随人,其精液皆入醯中,成神炁也。

百日欲出金,先取冷石三两捣为屑,绞三斗冷水,徐徐出金,清一宿,金复如故。

初发器中取金,勿手挠之,挠则金软碎坏,若无金者,亦可借用,若土釜大则醯多,不限之一斛也。

又随醯多少,或减损金两数也。

丹砂、雄黄、雌黄、先捣,下重绢筛治令和合,著密器中。

又令器上口如火也。

又取云母粉二十斤捣,下细筛,布于地,令上见天。

以穿蚛桑叶十斤布著云母上,酉时以清水三斗洒桑叶上,即毕。

冥出丹砂,露器于桑叶上,发其盖隐彰。

日欲出,还丹砂盖,在于室中,别以席覆桑叶于地。

如此七日,从甲子斋日始,讫辛未日旦,于是黄龙、云母液尽入丹妙中。

天雨屋下为之,露丹砂,当每谨视护,或恐虫物秽犯之多。

反侧丹砂,令更见天日。

讫,又治一万杵闭锁。

须申时俱内土釜中,筒令平正。

勿手抑之令急,急则难飞。

◎祭受法

祭受之法,用好清酒一斗八升,千年沉一斤,沉香也,水人三头,鸡头也。

皆令如法者,若用之。

治取米令净洁,其米或蒸或煮之随意,用三盘,盘用三杯,余内别盘盛。

座左右烧三香火,通共一座,令西北向。

主人斋七日或三日讫,施祭,祭在子时,洁衣服,三再拜,谨请九天皇王,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太上真人,虚无丈人真官,太丹玉女,天一君王,中黄夫人九皇真神,下降某郡乡里某甲室中,因又三再拜三叩头三自搏曰:

今日吉辰,斋志奉迎太上诸君丈人,乞停住华辇,憩驾须臾。

因重上香,少顷,又三再拜。

良久而跪,某以胎生肉人,枯骨子孙,久沦愚俗,积聚罪考,祸咎深重,愆过山岳,唯乞太上解脱三尸,令百厄除解。

今奉属太上道君,永为神民,常思清虚,以正秽身,思遇因缘,得开玄路。

即日受先师告某《金液之经》,披省妙祭,萧然反生。

乃知天尊灵贵,非世尸所陈,岂其顽朴,可得希闻?

是不敢轻秘,故祀启天神至尊一书,委帛一传之誓,已备如本科。

将辄抱佩永年,无泄无漏。

唯愿太上大道诸君丈人当扶某一身,使享寿延年,所向诸会,早得从心,神药速办,?妻遁山林。

别启告祈,高上诸皇,以合丹液之英,依传授之科,敬受师节度。

言毕,又九叩头九自搏,令徐徐声才出。

若不能讽诵本咒文,可执卷读之也。

又重上香、酒,毕,送神,起立稽首曰:上烦九天真王,又一拜,起曰:上烦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又一拜,起曰:上烦九气丈人,又一拜,起曰:上烦太上真人,又一拜,起曰:上烦虚无丈人真官,又一拜,起曰:上烦太丹玉女。

又一拜,起曰:上烦天一君王。

又一拜,起曰:上烦中黄夫人,又一拜,起。

凡拜祭讫,其食不得与俗人食之矣。

以写经纸墨笔砚,别著祭左右,并启白之曰:今以此纸写丹经,乞愿常无毁败。

则祭盘当用生姜各三两著盘上,合九两也。

其余甘果珍肴,随心所增损耳,亦无从厚也,家贫此为限也。

明日所不解者,当一二口诀求解释之。

祭时,勿令俗人近其房室,屏之为佳。

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用;无卤咸者,取好清酒微火煎之,令如饴饧之坚者,然后令与矾石,?石分等而用之,此是二物不可得而代之耳,且自不及真物之坚密也。

但当小厚其泥也,此代是穷极也。

◇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

金液还丹仙华流,高飞翱翔登天丘。

黄赤之物成须臾,当得雄雌纷乱殊,可以腾变致行厨。

灵人玉女我为夫,出入无间天同符。

其精凝霜善沉浮,汝其震惊必来游凡六十三字,本亦古书难了,阴君显之。

作金液还丹之道,其方用大铜筒开孔广三寸半,令筒厚四分,高九寸。

二枚,其以一枚为盖,盖高五寸也。

治熟?石一斤,铅丹半斤,夫?石先火烧二十度,捣万杵,又铁器中,猛火九日九夜,复万杵下细?徒,调之以淳苦酒,和之如泥,涂铜筒裹,令上下俱厚四分,是第一涂也。

修之法,即复当以雄黄,雌黄之精,以淳醯和,复涂两筒里,令厚半分,此第二涂也。

第三次霜雪也,其上筒盖亦如下筒法涂之,内霜雪不满寸半已。

药内霜雪中,以上筒盖之,再用代赭瓦屑如前以涂其会,牢涂之,无令泄,泄则华汋飞去,已复涂之。

宜于阴熇洁处令其大干,置于芦苇火,马通火中央,作铁竖安之,筒令去地高三寸,糠火亦佳也。

火前后左右去筒皆三寸,不可不审详精占也。

如是后至十日更近,左右前后各二寸。

如是二十日复便近,火去筒一寸。

如是至三十日左右,前后五十日,名曰黄金。

黄金者,中神药,可以成黄金也。

如是又火二十日,合七十日,药成,名曰赤金。

所谓赤金者,此中神药可成赤金,名曰金液还丹。

即欲作黄金,取还丹一铢,置一斤铅中,即成真金矣。

亦可先内铅于器中,先火为水,方内刀圭赤药其器中,临而观之,五色飞华,紫云乱映,蓊郁玄黄,若仰看景云之集也,名曰紫金,道之妙矣。

其盖上紫霜名曰神丹,服食以龙膏泽和之,令如大豆大,平旦以井华水服之,日一丸。

七十日,六丁六甲诸神仙,玉女皆来朝之,侍左右前后导引。

服百日,恍惚往来,无间出入,移时至矣。

百五十日,玉女皆谒侍,旦夕为其侍,易形如真玉之色,得变化自在,常见按摩,致诸行厨宝物也。

金主为肌肉,还丹为血脉,主致神,上下无极,出入无间,得与日月神相见。

又旦旦当漱华池玉浆,便常饱溢。

玉浆,口中液也

玉浆主为骨髓筋肉,益人精炁上升,不劳不倦,长生久视。

龙膏泽者,桑上露,著桑叶上,平旦绵拭取之。

煮大干枣取上清汁,合驾羊髓,分等煎以为枣膏,亦可长服,令人填满有美色。

铜筒亦可大作,向者所作寸数,是还丹之一剂耳,增损随宜也。

作枣膏法,一剂用三斗大干枣,六斗水煮之,令枣烂。

又内三斗水,又煮沸,合用九斗水。

绞去滓,清澄之,令得三斗。

乃内驾羊髓六斗投汁中,微火更煎如饴状。

无驾羊髓者,驾羊膏亦得可用。

取雄黄、雌黄精之法,雄黄雌黄各一斤,细捣治万杵,一筛得所用。

六一泥固士釜以著其上下合之。

即取新烧瓦屑合并和,泥釜固济,无令泄炁。

暴令燥,坼,又泥之。

次以苇薪三日三夕,烧釜底及左右也。

盛精华上著如霜雪,即成矣。

若筒大亦可作,取釜盖上精霜雪者用之。

作霜雪之法,取曾青?石、石硫黄、戎盐、凝水石、代赭、水银等七分,合治万杵,不须筛也。

以淳醯和浥浥,则淖自适,即置土釜中,封泥皆如泥神丹土釜法。

又以代赭,白瓦屑涂,固济,不可令泄也。

事事如封前者无异。

以苇火炊其下及左右四日四夜,小猛之,神华霜雪上著,以三岁雄鸡羽扫之,名曰霜雪。

可加丹砂、雄黄、雌黄三种,并与前分等,合为十种也,名曰金华凝霜雪。

如此,还丹之道毕矣。

还丹不先祭,作不成,又斋三日,以清酒五斤、白脯一二斤,祠灶神矣。

铜筒用芦苇者,是天马极当用苇耳,要宜须马通火也。

苇火自难将视。

至于烧雄黄、雌黄之精及烧霜雪,自宜用苇火,不与铜筒火同也。

金华凝精霜,正可服使人不死耳,非是霜雪,不中内者铜筒中用也。

霜雪所用曾青、戎盐、凝水石皆贵药,不可用交代,非真则药不成也。

《泰清金液神丹》凡五百七十六字,第七字,《金液》凡五百六字,《还丹》凡六十三字。

郑君曰:夫仙人飞沉,灵验难论,实非凡庸可得窥窬。

自丹经神化者,著在实验。

是故天尊真人,隐秘此道。

夫真谛二事不相离,愚人返迷,故见示之高远,然达者亦奚不以方寸知之?

故见示其文,为不达者耳,其智岂限耶!

经非有求仙之志,固不授也。

是以太真夫人犹语马君云: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

如浅希近求,则房户闭坚。

真人尚宝惜如此,岂是下流所宜与哉!

阴君缮书数通,封付五岳。

若好道之人,能潜身山林,精思至味,其能久于其道者,神仙自当开发石笈,显然而示之。

自非笃志慕道者,于是丹经秘要,便永藏峻岫矣!

马阴二君,何但仙人而已!

至于观察纬度,知国存亡,审运命之盛衰,验未然之必然,覆生民之大慈,作群方以定物,名始接圣齐光,玄照万品,可谓朗矣!

可谓神矣!

弟子昔闻得道真人传说,所言往往称叹,教其宝练,乃异人同辞,岂可令清真之音,坠而不书乎?

故书二君神光,见世之言,自汉灵以来,称说故事,附于元纪丹经载之焉。

诸有道者,可揽以进志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译文

◎太清金液神丹经并序

玄虚的称号,既然不知道它的名字,就称之为道。道的意思是觉悟,觉悟就像领悟一样。有一个晚上的睡眠,就有一个早晨的觉醒。有大梦,然后有大醒,觉悟和梦境的极致,怎么能简单地说清楚呢!留恋生命叫做弱丧,喜欢死亡叫做乐无。乐无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有也不是真正的有。留恋有则非常迷惑,喜欢无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境界。达观的人能够忘记一切,最终归于玄虚。既然说是兼忘,又忘记所忘记的,心智在有无之间泯灭,精神凝聚于重玄,这是穷理尽性的人所体会的。独自运转于陶钧之上,潜行于不疾之途,寂静地应对万物的需求,散迹以乘幽明之辙,所以不能用一个形象来表现,也不能用一个名字来征召。皇王的称号已经不止一个了。道与尧孔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而且教有内外,所以理有深浅。从形体上寻找,就有鳞身四乳,重瞳彩眉的奇异。缙云生而能言,坐朝百灵。享国征伐,则乘云炁而驱虎豹,厌世升遐,则御飞龙而落六合。看看赤县之内,争让俯仰的事情,纷乱不堪,不就像婴儿在一庭之中玩耍吗!还有悬枕空同之上,无虑无思的客人,顺风而从之,一起谈论营神之道。比起经世治乱的言论,则有精粗宾实之间的区别,仿佛看到了门户,但还没有深入其房奥。至于神化的趣味,要妙的言论,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经详细记载于玄宗,不是一毫所能表达的。

老子也是畅谈玄虚,纪载道的人。他的神德之状,感兴所由,所以制经设教,纪载异闻,弥纶道俗,剖判三极。先大明逆顺,然后以兼忘为人摄生。违生则逆,养生则顺。得顺者则不安其逆,得逆者则不详其顺,这就是死生之途,理得其一之限。兼忘之忘,各忘其所忘,就像井蛙不乐为海鳞,林兽不愿为牛马,各受生而别,天禀异自隔也。盛称有德,然后统之以无待此老子行炁导引,嘘吸太和之液也。盛称吸新,必得统虚微,而吐故纳津,滑利无害,出入玄玄,呼吸无间,具其身神,不使去人也。利用出入,群生莫见其端;百姓日用常善,不知所由。此其权见于清明,而为万物津梁也利用者,神炁也。神炁日为尸骸之用,而群生莫识神炁之端;神炁日为四体之用,而愚俗不知须神炁而生。人不可须臾无炁,不可俯仰失神。无炁则五脏溃坏,失神则颠蹶而亡。尸得炁则生,骸得炁则全。炁之与神,相随而行,神之与炁相宗为强。神去则炁忘,炁逝则人丧。百姓皆知畏死而乐生,而不知生活之功在于神炁。是以数凶其心,而犯其炁,屡淫其神,而凋其命。不爱其静而守其真者,固不免于綯残。既莫期年寿,更为权见于清明。清明者,日月之先也,既睹日月而长流,即莫知生祸迹于万物,万物既微,其有得失,咎而后生,必有津梁之关,其祸必兆,其对互生。明人不可以不惜精守炁,以要久延之视,和爱育物,以为枝叶之福矣。其《道经》焉,其《德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缅然而不绝,光矣而不耀。既洞明于至道,又俯弘于世教,其为辞也,深而不淡,远而可味,磊落高宗,恢廓宏致。炜寂观三一之乐,标镜营六九之位。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三一者,脑、心、脐三处也。上一泥丸君,在头中,中一绛宫君,在心中,下一丹田君,在脐中。存之则炜烨于三府,忽之则幽寂于一身。好生者存之为乐,亡身者废之为欢也。故炜烨寂观,三一之乐矣。按《仙经》云:“子欲长生,三一当明。”道正于此。从夜半至日中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为死炁。常以生炁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炁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之。日日增数,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炁数之,至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充盛。数至三百,华盖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炁不复干,玉女来合,使令长生无极也。“标镜营六九之位者。”六谓吐纳,御于六炁,九者,九丹之品号,太真王夫人已具记之焉。老子云: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即长生也。凡行气法者,内气者一,吐气者六也。云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呵嘻咆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夫欲为长之息,宜长也。息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病,又以去风。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嘘呬者,长息之谓。能适六气,位为天仙。营者自然,神气谓标挹,九丹之位谓之镜,镜标在于丹经,气存则年命遐而不坠。“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者,”此言皆行气也。夫行气之法,先安其身,去诸忿怒,写诸愁忧,而和其气,不与意争,若不宜且止,须体和乃为之,常守勿倦。气至则形安,形安则和息,和息则气清,气清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长息,形热则嘘口闭中而自甘香。滋液既多,五脏长存,则寿与天地三光比年矣。“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者,”乃是胎食导养也。胎食之法,平旦漱口中之水而咽,取饱而已,亦长生也。既饱而生,则五脏自灵,灵真之致,意在于此。《仙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可长存。”“口为玉池太和宫,液为清水美且鲜。”所谓饮食自然者也。夫养生唯气与丹,经叙婉妙,幽而难论。昔闻师教,今述之焉。至于空同之辞,叙明道德玄真,且巳陈之于既往,非须用之要言,故不烦复一二注,别其事,而劳费兼宣也。将来有道,其营之矣。冷若惠风之叩琼林,焕若晨景之晔宝肆。其叙事也,广大悉备,曲成无遗,初若森耸,终则希夷。陶群象于玄炉,领万殊于一揆。其取类也,辩而不枝,博而不杂

跟随的人,他们的精液都进入醋中,形成神炁。

一百天后想要取出金子,先取三两冷石捣成碎屑,绞三斗冷水,慢慢取出金子,澄清一夜,金子恢复原状。

初次从容器中取出金子时,不要用手挠,挠了金子就会变软碎裂,如果没有金子,也可以借用,如果土釜大则醋多,不限一斛。

根据醋的多少,可以增减金子的数量。

丹砂、雄黄、雌黄先捣碎,用重绢筛过,使其混合均匀,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让容器口像火一样热。

再取二十斤云母粉捣碎,用细筛筛过,铺在地上,使其暴露在空气中。

用十斤穿蚛桑叶铺在云母粉上,酉时用三斗清水洒在桑叶上,完成。

暗中取出丹砂,将容器暴露在桑叶上,打开盖子隐藏。

太阳即将升起时,将丹砂盖好,放在室内,另用席子覆盖桑叶在地上。

这样七天,从甲子斋日开始,到辛未日早晨,黄龙、云母液全部进入丹妙中。

下雨时在屋檐下进行,暴露丹砂,要经常小心看护,以防虫物污染。

翻转丹砂,使其再次暴露在阳光下。

完成后,再捣一万次并密封。

在申时将所有材料放入土釜中,筒子要平正。

不要用手压得太紧,太紧则难以飞升。

◎祭受法

祭受的方法,用一斗八升好清酒,一斤千年沉,沉香,三头水人,鸡头。

都要按照规矩来,如果使用。

取米要干净,米可以蒸或煮随意,用三个盘子,每个盘子用三个杯子,其余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座位左右烧三柱香,共用一个座位,朝向西北。

主人斋戒七天或三天后,进行祭祀,祭祀在子时,穿干净衣服,三拜,恭敬地请九天皇王,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太上真人,虚无丈人真官,太丹玉女,天一君王,中黄夫人九皇真神,降临某郡乡里某甲的家中,再三拜三叩头三自搏说:

今天是吉日,斋戒奉迎太上诸君丈人,请停下华辇,稍作休息。

再上香,片刻后,再三拜。

长时间跪着,我是一个胎生肉人,枯骨子孙,长期沉沦于愚俗,积累罪过,祸害深重,过错如山,只求太上解脱三尸,让百厄消除。

现在我奉属太上道君,永远做神民,常思清虚,以正秽身,思遇因缘,得开玄路。

今天受先师传授《金液之经》,阅读妙祭,突然重生。

才知道天尊灵贵,不是世俗所能陈述的,难道愚昧的人能听到吗?

因此不敢轻易保密,所以祭祀启天神至尊一书,委帛一传之誓,已备如本科。

将永远抱佩,不泄露。

只愿太上大道诸君丈人扶持我,使我享寿延年,所向诸会,早得从心,神药速办,妻子遁入山林。

另外启告祈,高上诸皇,以合丹液之英,依传授之科,敬受师节度。

说完,再九叩头九自搏,声音慢慢出来。

如果不能背诵本咒文,可以拿着书读。

再上香、酒,完成后,送神,起立稽首说:上烦九天真王,再一拜,起说:上烦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再一拜,起说:上烦九气丈人,再一拜,起说:上烦太上真人,再一拜,起说:上烦虚无丈人真官,再一拜,起说:上烦太丹玉女。

再一拜,起说:上烦天一君王。

再一拜,起说:上烦中黄夫人,再一拜,起。

所有拜祭完成后,食物不能给俗人吃。

用写经的纸墨笔砚,放在祭品左右,并启白说:今天用这纸写丹经,乞愿常无毁败。

祭盘上放生姜各三两,共九两。

其余的甘果珍肴,随心增减,也不要太厚,家贫以此为限。

明天不懂的,可以求一二口诀解释。

祭祀时,不要让俗人靠近房间,屏之为佳。

没有戎盐的,可以用河东大盐;没有卤咸的,取好清酒微火煎,使其像饴糖一样坚硬,然后与矾石,?石等分使用,这两样东西不能替代,且不及真物的坚密。

但要稍微厚一些泥,这是穷极的替代。

◇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

金液还丹仙华流,高飞翱翔登天丘。

黄赤之物成须臾,当得雄雌纷乱殊,可以腾变致行厨。

灵人玉女我为夫,出入无间天同符。

其精凝霜善沉浮,汝其震惊必来游凡六十三字,本亦古书难了,阴君显之。

制作金液还丹的方法,用大铜筒开孔宽三寸半,筒厚四分,高九寸。

两个,其中一个为盖,盖高五寸。

处理熟?石一斤,铅丹半斤,?石先火烧二十次,捣一万次,再放入铁器中,猛火九日九夜,再捣一万次,用细?徒,调以淳苦酒,和成泥,涂在铜筒内,上下都厚四分,是第一层。

修法,再用雄黄,雌黄的精,用淳醯和,再涂两筒内,厚半分,这是第二层。

第三次是霜雪,上筒盖也像下筒一样涂,霜雪不满寸半。

药放入霜雪中,盖上筒,再用代赭瓦屑如前涂其接缝,牢固涂之,不要泄漏,泄漏则华汋飞去,再涂。

宜在阴凉干燥处使其大干,放在芦苇火,马通火中央,用铁竖固定,筒离地高三寸,糠火也可以。

火前后左右离筒都三寸,不可不仔细占卜。

这样十天后更近,左右前后各二寸。

这样二十天后更近,火离筒一寸。

这样到三十天左右,前后五十天,名叫黄金。

黄金,是神药,可以制成黄金。

这样再火二十天,共七十天,药成,名叫赤金。

所谓赤金,是神药可以制成赤金,名叫金液还丹。

如果想制作黄金,取一铢还丹,放入一斤铅中,即成真金。

也可以先将铅放入器中,先火为水,再放入刀圭赤药,临观之,五色飞华,紫云乱映,蓊郁玄黄,像仰看景云之集,名叫紫金,道之妙。

盖上紫霜名叫神丹,服用时用龙膏泽和,像大豆大,早晨用井华水服,日一丸。

七十天,六丁六甲诸神仙,玉女都来朝拜,侍左右前后导引。

服一百天,恍惚往来,无间出入,移时至。

一百五十天,玉女都来侍候,早晚为其侍,易形如真玉之色,得变化自在,常见按摩,致诸行厨宝物。

金主为肌肉,还丹为血脉,主致神,上下无极,出入无间,得与日月神相见。

每天早上漱华池玉浆,便常饱溢。

玉浆,是口中的液体。

玉浆主要用于滋养骨髓和筋肉,有助于提升人的精气,使人不感到疲劳,能够长生不老。

龙膏泽是指桑树上的露水,附着在桑叶上,清晨用细布擦拭收集。

煮大干枣取其清澈的汁液,与驾羊髓混合,按比例煎煮成枣膏,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充实,面色美丽。

铜筒也可以做得更大,之前制作的尺寸只是还丹的一剂,可以根据需要增减。

制作枣膏的方法:一剂使用三斗大干枣,用六斗水煮至枣烂。

再加入三斗水,煮沸,总共使用九斗水。

过滤掉渣滓,澄清后得到三斗汁液。

然后加入六斗驾羊髓,用小火煎煮至像糖浆一样。

如果没有驾羊髓,也可以用驾羊膏代替。

提取雄黄和雌黄精华的方法:雄黄和雌黄各一斤,细捣一万次,筛出所需部分。

用六一泥固定土釜,将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

取新烧的瓦屑混合,用泥封固土釜,确保不漏气。

暴晒至干燥,裂开后再用泥封固。

然后用芦苇柴火连续烧三天三夜,烧釜底和左右两侧。

精华凝结在釜盖上,像霜雪一样,就完成了。

如果筒子较大,也可以制作,取釜盖上的精华霜雪使用。

制作霜雪的方法:取曾青、石硫黄、戎盐、凝水石、代赭、水银等七种材料,按比例混合捣碎一万次,不需要筛。

用浓醋调和,使其湿润适中,放入土釜中,封泥方法与制作神丹土釜相同。

再用代赭和白瓦屑涂抹,封固,确保不漏气。

所有步骤与之前封固的方法相同。

用芦苇火连续烧四天四夜,火力稍猛,精华霜雪凝结在釜盖上,用三岁雄鸡的羽毛扫下,称为霜雪。

可以加入丹砂、雄黄、雌黄三种材料,与前七种材料按比例混合,共十种,称为金华凝霜雪。

这样,还丹的制作就完成了。

制作还丹之前必须祭祀,否则无法成功,还需斋戒三天,用五斤清酒和一至二斤白肉祭祀灶神。

铜筒使用芦苇火,因为天马最适合用芦苇火,需要马通火。

芦苇火难以控制。

至于烧制雄黄、雌黄精华和霜雪,适合用芦苇火,与铜筒火不同。

金华凝精霜可以直接服用,使人长生不老,但霜雪不适合内服,只能在铜筒中使用。

霜雪所用的曾青、戎盐、凝水石都是贵重药材,不能用替代品,否则药物无法成功。

《泰清金液神丹》共五百七十六字,第七字,《金液》共五百六字,《还丹》共六十三字。

郑君说:仙人的飞升和沉沦,灵验难以言说,实在不是凡人能够窥探的。

丹经中的神化,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的。

因此,天尊和真人将这种道法隐秘起来。

真谛和俗事不能分离,愚人迷失方向,所以显得高深莫测,但通达的人难道不能从内心理解吗?

所以展示这些文字,是为了让那些不理解的人明白,他们的智慧岂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求仙的志向,自然不会传授。

因此,太真夫人曾对马君说:与安期相伴一段时间,他的法术可以传授。

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么房门就会紧闭。

真人如此珍惜这些法术,岂是普通人所能得到的!

阴君抄写了几份书卷,封存在五岳。

如果有好道之人,能够隐居山林,精思至味,能够长久坚持的人,神仙自然会打开石匣,显露出这些秘密。

如果不是真心慕道的人,这些丹经秘要就会永远藏在深山之中!

马阴二君,不仅仅是仙人而已!

他们能够观察天象,预知国家的存亡,审视命运的盛衰,验证未来的必然,覆盖众生的慈悲,制定各种方法以安定万物,名声与圣人齐辉,玄光照耀万物,可谓明亮!

可谓神奇!

弟子曾听得到道的真人传说,他们所说的话常常令人赞叹,教导他们修炼,不同的人却说出相同的话,岂能让这些清真的声音消失而不记录下来呢?

所以记录下二君的神光,展示给世人,自汉灵帝以来,称说这些故事,附在元纪丹经中。

所有有道之人,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志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注解

道:在本文中指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是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道既是无形的,又是万物生成的根本。

兼忘:道家修炼的一种境界,指超越对有无、生死的执着,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神炁:道教术语,指神灵的气息或精气。

三一:指脑、心、脐三个重要的修炼部位,分别对应泥丸君、绛宫君和丹田君。在道家修炼中,通过存想这三个部位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长寿。

六炁:指六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包括吹、呵、嘻、咆、嘘、呬,每种方式对应不同的身体调节功能。

胎食:道家修炼中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清晨漱口并咽下口中的水来滋养五脏,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金丹:在中国古代道教中,金丹是指通过炼丹术炼制而成的长生不老药,象征着不朽和超越生死的力量。

玄神:指深奥莫测的神灵或精神力量,常用来形容超越常人理解的神秘力量。

龙化灵照:形容变化莫测,如同龙的变化和灵光的照耀,象征着极高的修炼成就和神秘的力量。

六一泥:一种用于密封炼丹炉的特殊泥土,能够防止炼丹过程中的气体泄漏。

金液:在道教炼丹术中,金液是指通过特定方法炼制出的液态物质,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醯:古代指醋,这里可能指一种用于炼丹的液体。

冷石:可能指一种用于冷却或稳定炼丹过程的矿物。

丹砂:即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古代用于炼丹和医药。

雄黄:一种含砷的矿物,古代用于炼丹和驱邪。

雌黄:一种含砷的矿物,与雄黄类似,古代用于炼丹和绘画。

云母: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古代用于炼丹和装饰。

黄龙:可能指炼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黄色物质或象征。

九天皇王:道教中的高级神灵,掌管九天。

三天真皇:道教中的神灵,掌管三天。

九老仙都君:道教中的神灵,掌管仙都。

九炁丈人:道教中的神灵,掌管九种气。

太上真人:道教中的高级神灵,代表至高无上的道。

虚无丈人真官:道教中的神灵,掌管虚无。

太丹玉女:道教中的神灵,掌管炼丹。

天一君王:道教中的神灵,掌管天界。

中黄夫人:道教中的神灵,掌管中黄。

金液还丹: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高级丹药,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龙膏泽:桑叶上的露水,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井华水:清晨从井中打出的第一桶水,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神力。

玉浆:指一种传说中的仙药,能够滋养骨髓和筋肉,增强人的精气,使人长生不老。

驾羊髓:一种珍贵的药材,常用于制作长生不老的药物。

雄黄、雌黄:两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驱邪、解毒的功效。

曾青:一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戎盐:一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防腐、杀菌的功效。

凝水石:一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代赭:一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止血、消肿的功效。

水银:一种矿物药材,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

金华凝霜雪:一种炼丹术中的高级药物,被认为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还丹:炼丹术中的一种高级丹药,被认为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泰清金液神丹:一种传说中的高级丹药,被认为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郑君:指郑隐,东汉时期的道教人物,被认为是炼丹术的权威。

太真夫人:道教中的一位神仙,被认为是炼丹术的传授者。

马君:指马鸣生,东汉时期的道教人物,被认为是炼丹术的权威。

阴君:指阴长生,东汉时期的道教人物,被认为是炼丹术的权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评注

本文是《太清金液神丹经》的序言,主要阐述了道家修炼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文章开篇即提出‘道’的概念,强调道是超越名相的宇宙本源,是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道’的阐述,作者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兼忘’的境界,指出修炼者应超越对有无、生死的执着,达到心灵的彻底解脱。这种境界不仅是理论上的追求,更是实践中的体验。通过‘兼忘’,修炼者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进入一种与宇宙合一的超然状态。

在具体的修炼方法上,文章详细介绍了‘神炁’的调和与保养。神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修炼者通过调和神炁,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长寿。文章还介绍了‘三一’、‘六炁’和‘胎食’等具体的修炼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更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文章的语言风格典雅而深邃,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通过对道家修炼思想的阐述,作者不仅展示了道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古代修炼者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一种途径。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道家修炼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示了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部修炼的指南,更是一部心灵的启示录。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道家文化的精髓,并在实践中体验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这段文本是《太清金液神丹经》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道教炼丹术的详细过程和象征意义。文本中提到的金丹、玄神、龙化灵照等概念,都是道教修炼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代表着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理想。

文本中的炼丹过程详细而神秘,如使用六一泥密封炼丹炉,炼制金液等,这些过程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技术细节,也反映了道教对于物质和精神转化的深刻理解。

此外,文本中的语言风格极具诗意和象征性,如“面生玉光,体育奇毛”等描述,不仅描绘了修炼者的超凡形象,也增强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是研究中国古代道教炼丹术和修炼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思想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道教炼丹术的神秘和复杂,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这段文本详细描述了古代道教炼丹术的过程和仪式,展现了道教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炼丹术不仅是古代化学的雏形,也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生死的重要实践。文本中提到的各种矿物和仪式步骤,反映了古代道士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文本中的祭受法部分,展示了道教仪式的高度规范性和神圣性。通过斋戒、祭拜、上香等步骤,道士们试图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指引。这种仪式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对自身修行的严格要求。

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部分,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炼丹术的神奇效果和道士们的崇高理想。通过炼丹,道士们希望能够飞升天界,与神灵同游,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种理想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超越,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古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对炼丹术和仪式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道士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炼丹术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药材的使用方法,反映了古代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炼丹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科学实验。通过炼丹,道士们试图找到一种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

文本中提到的药材如雄黄、雌黄、曾青、戎盐等,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矿物药材。这些药材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能够驱邪、解毒、防腐、杀菌等。炼丹术中的药材选择和配比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文本还提到了一些炼丹术中的关键步骤,如使用六一泥密封炼丹炉,以防止气体泄漏;使用苇火加热炼丹炉,以控制火候;使用三岁雄鸡羽扫取炼丹过程中产生的精华等。这些步骤反映了炼丹术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道教中的神仙人物,如郑隐、太真夫人、马鸣生、阴长生等。这些人物被认为是炼丹术的权威和传授者,他们的言行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炼丹术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反映了古代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也展示了炼丹术的复杂性和严谨性。通过炼丹术,道士们试图找到一种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科学和宗教的探索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