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七-原文
浮光明者,是上品。
白马牙砂有如云母片白光者,是中品。
白马牙砂圆长似笋,生而红紫色者,即上品。
紫灵砂若是白片棱角生青光者,是下品。
紫灵砂。如交桂所出,但是座生及打石中得者,形如芙蓉头,而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颗粒成三四枚,重一斤,通明者,为中品。
片段成明彻者,为下品。
如衡邵所出,总是紫砂,打破石中得红光者,亦是下品之砂。
如溪砂有颗粒成而通明者,伏炼饵之,亦得长生留世,未得为上仙矣。
如土砂生于土穴之中,溪砂养于溪水之内,而土石相杂,故不中入上药服食使用。
如座生者是最上品之砂,若得其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炼入于五藏,则功勋便著,名上丹台,正气长存,超然绝累。
更服至七返九还,自然魄炼尸灭,神怡体清,阴气都消,则合而轻举,永为上真之飞仙也。
故知阳之真精降气,而圆光週满,无有偏邪。
但是伏炼之砂,作芙蓉头成而圆光通明者,即是上品神仙服饵之药。
经言:丹砂者,自然之还丹也。世俗莫测其元。
只如玉座之砂,世人总知之。
如金座、天座,是太上紫龙玄华之丹,非世俗凡夫之所见知也。
其玉座则俗流志士,积功修炼,服之致仙;
其金座则宿有仙骨,清虚练神,隐之岩穴,则其神仙采与食之,便当羽化升腾高清矣;
其天座则天上天仙真官,而所收采服饵,非下仙之药也。
其玉座砂受得六千年阳灵之清精,则化为金座,黄堂中有五枚层层生,四面四十五小珠,珠週绕金座,受一万六千年,则化为天座。
天座则座碧,当中有九枚层层而生,四面七十二枚週抱,在于飘飘太虚之中,常有太一之神护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其山忽开,光明照一山如火,其天座砂,真官收之,其世人不可得而取采也。
故丹砂之元深秘,贤明之士,志慕轻举者,切须辩其药品高下,然可调其火候,合其阴阳,伏制自然而契于高真矣。
阴阳制伏及火候飞伏法:
经言:阳精火也,阴精水也,阴阳伏制,水火相持,故知冰炭不同处,胜负终有归。
且丹砂是阳精,而须阴制。阴制者,水也;当用石盐、马牙消、玄英、化石是也。
如玉座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盐六两、黄英、化石各二两。
座外生光明砂一斤,可用石盐及马牙消各四两,黄英、化石各一两。
白马牙砂一斤,用石盐、马牙消各二两,黄英化石各三分;
紫灵砂一斤,石盐、马牙消各二两,黄英、化石各三分;
如溪土杂类之砂力小,每一斤可用石盐及马牙消各二两制之。
其所用石盐和黄英化石,细研为粉,入锅,以文火养一日,即鼓成汁。
后和马牙消,重烧令赤。
先用砂盐鼓成汁后,方入前药用之。
其光明砂大者,须打碎如江豆大小,然后入于土釜中。
先下石盐,次下马牙消,和水,文武火昼夜煮三十日,不得火绝。
日满淘澄,取砂入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其鼎可受一升。
且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
土鼎者,瓷器是也。
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
《飞伏法诀》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週而砂伏火毕。
每一候飞伏法: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离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离卦者阳火飞之一日。
初起阳火,用炭七两,竖安,鼎下须熟炭七两,不得增减。
每一转后,却增炭一两飞之,增炭至五转后,忽有黑气和汞霜飞出。
则收霜,和鼓了石盐半钱,重于钵中,以玉槌轻手研之,令汞入尽,即依前却安鼎中,用坎离火候飞伏。
至十二转后,每转加炭二两,使入鼓了石盐半分,作粉铺安面上,合有汞霜可二两来飞出,其霜虚光,鼎中药色渐欲黄紫。
收其霜及汞,和石盐一钱,重于钵中熟研了,入鼎,依前火候飞伏。
伏至十八转,加炭三两,其药色欲赤。
至二十转后,每转增炭四两,只有半两已下汞霜飞出,其霜坚硬如青金片,黄白光明,亦和石盐于钵中研之,入鼎飞伏。
伏至二十四转,其砂候足,伏火毕矣,而色红赤,光明可观。
其砂伏了,更须用盐花包之,重以黄土泥裹紧固济,入阳炉,武火白烧之。
三十日后,出砂,安淡竹筒中封之,入寒泉中深埋三十日,然后淘研,轻飞者分抽服饵;沉重者即鼓成金汁。
且上品光明砂伏火了,其色红赤,淘澄,下可有金星砂六两,光明灿烂。
中品马牙砂伏火了,色红鲜,淘澄,下有金星砂四两。
下品紫灵砂伏火了,色稍紫赤,淘澄,下亦有金星砂三两。
如溪土杂色之砂伏火了,色或赤,亦无光彩,下无金星砂。
上古高仙,皆炼服其真丹砂而道成也。
其上品光明砂者,即是真砂也。
贤明之者,须在意采索其真精,然可合还丹耳。
且伏火丹砂出寒泉了,可便熔鼓,令见真宝。
《熔鼓诀》:每一两伏火丹砂可用盐花半两,置盐花于锅底,次入伏砂于锅中,候锅及砂与火同赤,然后鼓之千下,即金汁流注,名曰白银,而面上黄花漠漠润泽,光芒可爱,是天地之中至真之宝也。
如将服饵,分抽取一两,作三百六十丸,丸用枣肉和之为丸,每日服一两丸。
欲服此丹砂,先须洁斋七日,然以晨朝东向,虔心叩请告:
三清紫微真君、太一真人、先师仙官、水火之灵,愿服此灵砂丹于五内,永保形神,合于至真。
咒毕,礼拜七拜,然后服之。
凡服丹砂后,不得吃臭秽陈积之物,及诸生血家属之肉,生死之秽,尤不可观。
故经云:阳精好洁,阴尸好
其玉京,而会金阙也。若志士得其含元炼真之诀,如神仙之事岂还哉?
△第五返灵砂篇
本经曰:阳德播功而垂光,运动其元精,元精流化为英砂,转而入妙,妙气变炼,而生万灵。故知玄妙玄圣,转转而增光,感激真精,自然灵化。且灵砂者,是前妙砂中黄金转感汞而生,砂则红光焕赫,璨烂金星,而绛色清灵,乃号为灵砂者也。
《化灵砂诀》曰:取砂中黄金八两打作圆鼎,可受四合,又将二两金为鼎盖,其鼎内先著石硫黄一两,赤盐一两,北庭大硼各半两,共四物,和苦酒研如泥,涂于鼎内及盖内外,调匀,药尽候干。即以黄土为泥包裹之,可厚一寸,文火四面养之三七日,以不通手为候。三七日后,渐以武火迫烧一七日,昼夜不令绝火。七日满,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其鼎外可二分,即悬安炉中。其鼎下週回令通安火,便入真汞四两于金鼎中,著水二合,以盖合之,火养经七日,其鼎下常有熟炭火五两,不得增减。其鼎中续续添水,长须二合,不得令干,在意消息,莫遣失候。七日后,更添汞四两,又依前文火养之,七日后令干,紧固济其口,即武火迫之一日,便生红光灵砂,可收得五两红砂。即须臾入真汞五两于鼎中,鼎中常令有炭八两,不得多少,亦文火养之,七日后令干,即固济之,便武火迫之一日而生砂,砂出则收之。更添真汞于鼎中,又文火武火养迫,令生砂,砂出收之。此一鼎中,计收砂得三十两便止,则数足矣。其金出砂后,精竭而枯脆,无光泽之色,秤只可重四两以来耳。其精华与汞相感结,尽化为灵砂也。故经言:真汞者,皆是本色,丹砂中抽得汞添用之。若伏练光明,为药头者,即光明砂中汞,转转添用,如用白马牙砂为药头,取白马牙砂中汞添用变转。如将紫砂为药头者,即收紫砂中汞添合,如溪土砂中所出汞者,名为杂类,气色终不相感。且光明砂一斤,抽汞可得十四两,而光白流利,此上品光明砂,只含石气二两;白马牙砂一斤,抽汞得十二两,而含石气四两;紫灵砂一斤,抽汞得十两,而含石气六两;上色通明一斤,抽出汞只可得七两,而含石气九两。石气者,火石之空气也,如汞出后,可有石胎一两青白灰耳,亦于前宝砂篇中略述,真汞之诀而未週细,郑重言之,所是抽汞用事,具列于《金丹前章》之上品也。其黄金鼎中抽收得灵砂三十两,数足讫,不用阴煮,便依前篇用阴阳火候飞伏。还五日为一候。内一日用坎卦,是水煮一日;四日用离卦,即阳火飞之四日。初起阳火,用炭九两,每转后增炭二两,至五转后每转增炭三两,便有五彩金辉霜三两飞出。收其霜,和砂于钵中,著蒲州石胆半分,黄?冈一分,和苦酒熟研之半日,依前安鼎中,用坎离二卦火候飞伏之。经十四候,七十日足,其霜砂伏火毕。砂既伏火,金彩光辉,色如石榴花,精彩璨璨,光曜日月,一切毒龙蛇神鬼见之潜伏,目不敢举,可得言至灵哉!其砂灵而难鼓铸,若欲熔之,先于洁净之处,取净土为锅炉,绝诸秽杂,用盐花和灵砂等入锅,鼓之二千鞴,始得消熔,即金汁流注,凝而鲜焕,名曰红金。红金者,是阴魄之气,变炼而尽,正阳之精,挺立而垂光,此是阳灵之真金也。如将服食,一依前篇,用余甘子,生甘草,紫石英煎取汁,于宝器中煮二七日,火候药数多少亦依前篇。煮了,入安竹筒中,固济其口,入土深埋三十日,出之,以枣肉和为丸,每两丸作三百六十丸,丸如麻子大。每日清晨洁心东向,启告。三清上帝君真仙官众,然后叩拜而服之,即得心神明达,彻视表里,身生红光,而调合于至真也。
△第六返神砂篇
经曰:妙极则灵通,灵通则致神,神合则道全,道全则玄真降,便升玉清而为高仙矣。且神砂者,是九灵构精,宝风凝集,玄华标结而化为神砂,则焕灿玄黄,光辉照灼而名为神妙者也。
《化神砂诀》曰:取前灵砂中红金九两,铸为宝鼎,可受五合,又将三两作宝盖盖之,其鼎内亦先著石硫黄一两,大硼砂一两,赤盐一两,北庭砂一两,共四物,和苦酒熟研如泥,涂其鼎内及盖週回,令匀尽为候,候干,以盖合之,著黄土泥包裹,可厚二分。为则一依前,文火养之二七日后,即武火迫烧之七日,令与火同色赤后。令去黄泥,重以甘土为泥,泥其鼎外,可厚三分,即置其鼎于炉中,入真汞六两入鼎中,用水三合,徐徐添之,不得令干,文火养七日后,更入汞三两,文火养之三日,候冷,又固济封闭,令紧密,即武火迫,经二宿,即尽化为红光神砂,收砂。又添汞八两,依前文火养七日后,便武火迫二日,亦化为砂,收之。又添汞七两,亦以文火养之,武火迫之,令生砂,砂出即收。又添汞五两,亦文火养之,武火迫之,令出砂,收之。又添汞三两,亦依前法文武火候养迫之。计前后收得神砂,可三十二两,足即止。将其砂入石硫黄四两,蒲州石胆二两,和于钵中,熟研半日,便入安宝金鼎中,阳火飞伏。其阳火者,纯离卦火候伏之,还五日一候。初起火用炭九两,每一转后加炭二两,每转转出砂于钵中熟研之,即入鼎飞伏,至六转后,每转加炭三两,如有绛金霜飞出,其霜红赫照耀,光彩射目,收其霜于钵中,和砂用蒲州石胆一分,和苦酒熟研之半日,却入安鼎中,用火候飞伏,伏经十二转,六十日足,其神砂伏火
毕矣。其色赫奕含辉,紫光洞彻,不可言尔。
若得熔铸诀,一依前《灵砂篇》法度,和盐花鼓之,即宝计流注,凝成赤金,精光如火,故号曰离,己之金者,神也。
其丹砂便可以服饵,每两亦分为三百六十丸,以枣肉和之为丸,服饵诀一依前篇。
且服此灵宝神丹后,自然神灵骨轻,身有光明,足蹈真境,而为上仙也。
△第七返玄真绛霞砂篇
本经曰:灵宝禀运,则感应而神栖归真,积精自然,玄霜绛雪,腾跃流通,流通则为高真之灵仙也。
且玄真绛霞砂者,是神砂中赤金宝鼎养汞而生砂,其砂则紫霞红英,五彩辉灼,乃号为玄真绛霞之砂。
《化宝生砂诀》曰:取前篇神砂中宝金一斤,铸作圆鼎,可受七合,又将宝金五两为鼎盖。
其鼎内先须用石硫黄四两、赤盐二两、北庭砂二两、大硼砂一两,共四物,以苦酒和研如泥,涂其鼎内,以药尽为候,候干则盖合之,黄土为泥包裹,可厚一寸,依前《神砂篇》,文火养之二七日后,即武火烧七日,寒之,去其黄泥,重以甘土为泥,泥其鼎外週回,可厚二分半,即安炉中。
入真汞十二两,于鼎中,著水三合,不得遣干,徐徐添水,则以盖合其鼎,文火养之七日,其鼎上常令通手为候。
七日养,候干,紧固济其口,即渐渐武火迫之三日,开鼎看之,其汞即尽化为绛霞玄砂也,其砂不得收之,便更添汞九两,,亦依前,文武火候养迫之,日数满开看,又尽化为砂。
又添汞六两,于鼎中固济,文武火候迫促之,日数足,又开看,亦化为砂矣。
更添汞五两,还以七日文火养之后,即武火迫之一日而成,其砂红紫,五彩霞光晃耀在其鼎中可三十二两,分毫无失,又出其砂于钵中,用石硫黄七两,以玉槌细研之一日,却入于此神砂赤金宝鼎中,固济其口,令紧。
用纯阳火候伏之,七日为一转,即开之,出砂,和苦酒一合熟研,而却入鼎飞伏,七日为一候。
初起火用炭十三两,每转加炭一两,至三转每转加炭二两,便有五色轻鲜绛霞霜二两飞出,于鼎盖之上,连连如麦颗,即收之。
和砂于钵中,用蒲州石胆半两,苦酒二合熟研,却入于鼎中飞伏,经七转,转转须开看,即入石胆、苦酒和研,方可入鼎中伏之,伏经七转四十九日足,其砂伏火毕矣。
便以武火烧之一日,可用炭二十斤,分为四座迫烧之,然后开之。
一日开鼎看,其玄真绛霞之砂,文彩辉赫杂错,霞光洞曜于日月,可言至灵哉!极阳玄元之砂丹也。
如熔铸玄真诀,用盐花和,鼓引令宝汁流注,而凝紫光耀,名曰绛霞之紫金也。
若将服饵,即以枣肉和为丸,每两亦作三百六十丸,每日清晨东向服一丸。
服此丹砂后,倏忽则合形而轻举,驾飞龙游于十天八极之外,岂不优游哉!
此玄真丹砂一丸,点汞及铅锡铜铁一斤,立化成紫磨黄金,光泽不可言耳。
余自神道设教,启于玄慈,蒲州愍在俗之贤明,而述为七篇二章,此篇本从《大洞宝经》中《仙君九品幽章隐文炼真妙诀》所出,禁文甚重,非贤莫传,岂顽愚悖戾行尸秽质之徒见闻耳,深可忌之哉!
恐泄上古仙圣之真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七-译文
浮光明亮的丹砂,是上品。
白马牙砂像云母片一样有白光的,是中品。
白马牙砂圆长像笋,生来红紫色的,就是上品。
紫灵砂如果是白片有棱角且发出青光的,是下品。
紫灵砂。像交桂所产的,只要是座生或在石头中打出来的,形状像芙蓉头,且光亮的,也属于上品。
如果颗粒有三四枚,重一斤,通体透明的,是中品。
片段透明透彻的,是下品。
像衡邵所产的,总是紫砂,打破石头得到红光的,也是下品的砂。
像溪砂有颗粒且通体透明的,经过炼制服用,也能长生留世,但还不能成为上仙。
像土砂生在土穴中,溪砂养在溪水里,土石混杂,所以不能作为上等药物服用。
像座生的砂是最上品的砂,如果能得到座中心的主君砂一枚,炼制后入五脏,功勋就会显著,名字登上丹台,正气长存,超然绝累。
再服用到七返九还,自然魂魄炼化,尸体消灭,精神愉悦,身体清爽,阴气都消散,就能轻举飞升,永远成为上真的飞仙。
所以知道阳的真精降气,圆光圆满,没有偏邪。
只要是炼制的砂,做成芙蓉头且圆光通明的,就是上品神仙服用的药物。
经上说:丹砂是自然的还丹。世俗人无法测知其根源。
只有玉座的砂,世人总知道。
像金座、天座,是太上紫龙玄华的丹,不是世俗凡夫所能见知的。
玉座的砂,俗流志士,积功修炼,服用后能成仙;
金座的砂,宿有仙骨,清虚练神,隐居岩穴,神仙采食后,便能羽化升腾高清;
天座的砂,是天上天仙真官所采食的,不是下仙的药物。
玉座的砂受得六千年阳灵的清精,就化为金座,黄堂中有五枚层层生,四面有四十五颗小珠,珠环绕金座,受一万六千年,就化为天座。
天座则座碧,当中有九枚层层生,四面有七十二枚环绕,在飘飘太虚中,常有太一之神护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山忽然打开,光明照一山如火,天座的砂,真官收之,世人无法取得。
所以丹砂的根源深秘,贤明之士,志慕轻举的,必须辨别药品的高下,然后才能调火候,合阴阳,伏制自然,契合高真。
阴阳制伏及火候飞伏法:
经上说:阳精是火,阴精是水,阴阳伏制,水火相持,所以知道冰炭不同处,胜负终有归。
且丹砂是阳精,需要阴制。阴制者,水也;应当用石盐、马牙消、玄英、化石。
如玉座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盐六两、黄英、化石各二两。
座外生光明砂一斤,可用石盐及马牙消各四两,黄英、化石各一两。
白马牙砂一斤,用石盐、马牙消各二两,黄英化石各三分;
紫灵砂一斤,石盐、马牙消各二两,黄英、化石各三分;
如溪土杂类之砂力小,每一斤可用石盐及马牙消各二两制之。
所用的石盐和黄英化石,细研为粉,入锅,用文火养一日,就鼓成汁。
然后和马牙消,重烧令赤。
先用砂盐鼓成汁后,才入前药用之。
光明砂大的,须打碎如江豆大小,然后入土釜中。
先下石盐,次下马牙消,和水,文武火昼夜煮三十日,不得火绝。
日满淘澄,取砂入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鼎可受一升。
鼎有五类: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
土鼎是瓷器。
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
《飞伏法诀》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週而砂伏火毕。
每一候飞伏法: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离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离卦者阳火飞之一日。
初起阳火,用炭七两,竖安,鼎下须熟炭七两,不得增减。
每一转后,增炭一两飞之,增炭至五转后,忽有黑气和汞霜飞出。
则收霜,和鼓了石盐半钱,重于钵中,以玉槌轻手研之,令汞入尽,即依前却安鼎中,用坎离火候飞伏。
至十二转后,每转加炭二两,使入鼓了石盐半分,作粉铺安面上,合有汞霜可二两来飞出,其霜虚光,鼎中药色渐欲黄紫。
收其霜及汞,和石盐一钱,重于钵中熟研了,入鼎,依前火候飞伏。
伏至十八转,加炭三两,其药色欲赤。
至二十转后,每转增炭四两,只有半两已下汞霜飞出,其霜坚硬如青金片,黄白光明,亦和石盐于钵中研之,入鼎飞伏。
伏至二十四转,其砂候足,伏火毕矣,而色红赤,光明可观。
其砂伏了,更须用盐花包之,重以黄土泥裹紧固济,入阳炉,武火白烧之。
三十日后,出砂,安淡竹筒中封之,入寒泉中深埋三十日,然后淘研,轻飞者分抽服饵;沉重者即鼓成金汁。
且上品光明砂伏火了,其色红赤,淘澄,下可有金星砂六两,光明灿烂。
中品马牙砂伏火了,色红鲜,淘澄,下有金星砂四两。
下品紫灵砂伏火了,色稍紫赤,淘澄,下亦有金星砂三两。
如溪土杂色之砂伏火了,色或赤,亦无光彩,下无金星砂。
上古高仙,皆炼服其真丹砂而道成也。
其上品光明砂者,即是真砂也。
贤明之者,须在意采索其真精,然可合还丹耳。
且伏火丹砂出寒泉了,可便熔鼓,令见真宝。
《熔鼓诀》:每一两伏火丹砂可用盐花半两,置盐花于锅底,次入伏砂于锅中,候锅及砂与火同赤,然后鼓之千下,即金汁流注,名曰白银,而面上黄花漠漠润泽,光芒可爱,是天地之中至真之宝也。
如将服饵,分抽取一两,作三百六十丸,丸用枣肉和之为丸,每日服一两丸。
欲服此丹砂,先须洁斋七日,然以晨朝东向,虔心叩请告:
三清紫微真君、太一真人、先师仙官、水火之灵,愿服此灵砂丹于五内,永保形神,合于至真。
咒毕,礼拜七拜,然后服之。
凡服丹砂后,不得吃臭秽陈积之物,及诸生血家属之肉,生死之秽,尤不可观。
故经云:阳精好洁,阴尸好
那玉京,与金阙相会。如果有志之士掌握了含元炼真的诀窍,那么成为神仙的事情又怎么会遥远呢?
△第五返灵砂篇
本经说:阳德传播功绩而放射光芒,运动其元精,元精流转化为英砂,转而进入妙境,妙气变化炼化,从而生出万物。因此知道玄妙玄圣,转转而增加光芒,感激真精,自然灵化。而且灵砂,是前妙砂中的黄金转化感应汞而生,砂则红光焕发,璀璨如金星,而绛色清灵,因此被称为灵砂。
《化灵砂诀》说:取砂中的黄金八两打造成圆鼎,可以容纳四合,又将二两金做成鼎盖,鼎内先放入石硫黄一两,赤盐一两,北庭大硼各半两,共四物,和苦酒研磨成泥,涂在鼎内及盖内外,调匀,药尽后等待干燥。然后用黄土为泥包裹,厚度约一寸,用文火四面养护三七日,以不通手为候。三七日后,逐渐用武火迫烧七日,昼夜不让火熄灭。七日后,冷却后去掉泥,重新用甘土泥包裹鼎外约二分,然后悬挂在炉中。鼎下周围让火通入,然后放入真汞四两于金鼎中,加入水二合,盖上盖子,用火养护七日,鼎下常有熟炭火五两,不得增减。鼎中不断添水,始终保持二合,不得让其干燥,注意观察,不要错过时机。七日后,再添汞四两,又按照前文用文火养护,七日后让其干燥,紧固封口,即用武火迫烧一日,便生出红光灵砂,可以收取五两红砂。随即迅速放入真汞五两于鼎中,鼎中常保持炭火八两,不得增减,也用文火养护,七日后让其干燥,即封固,便用武火迫烧一日而生砂,砂出则收取。再添真汞于鼎中,又用文火武火养护迫烧,让砂生出,砂出则收取。这一鼎中,总计收取砂得三十两便停止,数量足够。金出砂后,精华耗尽而枯脆,无光泽之色,称重只有四两左右。其精华与汞相感应结合,全部化为灵砂。因此经中说:真汞,都是本色,从丹砂中抽取汞添用。如果伏练光明,作为药头的,即光明砂中的汞,不断添用,如用白马牙砂为药头,取白马牙砂中的汞添用转化。如将紫砂为药头,即收取紫砂中的汞添合,如溪土砂中所出的汞,名为杂类,气色终不相感应。而且光明砂一斤,抽取汞可得十四两,而光白流利,这是上品光明砂,只含石气二两;白马牙砂一斤,抽取汞得十二两,而含石气四两;紫灵砂一斤,抽取汞得十两,而含石气六两;上色通明一斤,抽取汞只可得七两,而含石气九两。石气,是火石的空气,如汞出后,可有石胎一两青白灰,也在前宝砂篇中略述,真汞的诀窍而未详细,郑重言之,所是抽汞用事,具列于《金丹前章》之上品。其黄金鼎中抽取收取得灵砂三十两,数量足够后,不用阴煮,便按照前篇用阴阳火候飞伏。还五日为一候。内一日用坎卦,是水煮一日;四日用离卦,即阳火飞之四日。初起阳火,用炭九两,每转后增炭二两,至五转后每转增炭三两,便有五彩金辉霜三两飞出。收取其霜,和砂于钵中,放入蒲州石胆半分,黄?冈一分,和苦酒熟研半日,按照前法安放鼎中,用坎离二卦火候飞伏。经过十四候,七十日足,其霜砂伏火完毕。砂既伏火,金彩光辉,色如石榴花,精彩璨璨,光曜日月,一切毒龙蛇神鬼见之潜伏,目不敢举,可以说至灵!其砂灵而难鼓铸,若欲熔之,先于洁净之处,取净土为锅炉,绝诸秽杂,用盐花和灵砂等入锅,鼓之二千鞴,始得消熔,即金汁流注,凝而鲜焕,名曰红金。红金者,是阴魄之气,变炼而尽,正阳之精,挺立而垂光,此是阳灵之真金也。如将服食,一依前篇,用余甘子,生甘草,紫石英煎取汁,于宝器中煮二七日,火候药数多少亦依前篇。煮了,放入竹筒中,封固其口,入土深埋三十日,取出,以枣肉和为丸,每两丸作三百六十丸,丸如麻子大。每日清晨洁心东向,启告。三清上帝君真仙官众,然后叩拜而服之,即得心神明达,彻视表里,身生红光,而调合于至真也。
△第六返神砂篇
经曰:妙极则灵通,灵通则致神,神合则道全,道全则玄真降,便升玉清而为高仙矣。且神砂者,是九灵构精,宝风凝集,玄华标结而化为神砂,则焕灿玄黄,光辉照灼而名为神妙者也。
《化神砂诀》曰:取前灵砂中红金九两,铸为宝鼎,可受五合,又将三两作宝盖盖之,其鼎内亦先著石硫黄一两,大硼砂一两,赤盐一两,北庭砂一两,共四物,和苦酒熟研如泥,涂其鼎内及盖週回,令匀尽为候,候干,以盖合之,著黄土泥包裹,可厚二分。为则一依前,文火养之二七日后,即武火迫烧之七日,令与火同色赤后。令去黄泥,重以甘土为泥,泥其鼎外,可厚三分,即置其鼎于炉中,入真汞六两入鼎中,用水三合,徐徐添之,不得令干,文火养七日后,更入汞三两,文火养之三日,候冷,又固济封闭,令紧密,即武火迫,经二宿,即尽化为红光神砂,收砂。又添汞八两,依前文火养七日后,便武火迫二日,亦化为砂,收之。又添汞七两,亦以文火养之,武火迫之,令生砂,砂出即收。又添汞五两,亦文火养之,武火迫之,令出砂,收之。又添汞三两,亦依前法文武火候养迫之。计前后收得神砂,可三十二两,足即止。将其砂入石硫黄四两,蒲州石胆二两,和于钵中,熟研半日,便入安宝金鼎中,阳火飞伏。其阳火者,纯离卦火候伏之,还五日一候。初起火用炭九两,每一转后加炭二两,每转转出砂于钵中熟研之,即入鼎飞伏,至六转后,每转加炭三两,如有绛金霜飞出,其霜红赫照耀,光彩射目,收其霜于钵中,和砂用蒲州石胆一分,和苦酒熟研之半日,却入安鼎中,用火候飞伏,伏经十二转,六十日足,其神砂伏火
完成了。它的颜色鲜艳夺目,紫光通透,无法用言语形容。
如果掌握了熔铸的诀窍,按照之前《灵砂篇》的方法,加入盐花并搅拌,就能使宝物流出,凝结成赤金,光芒如火,因此被称为离,这种金是神物。
这种丹砂可以直接服用,每两分成三百六十丸,用枣肉和成丸,服用的方法按照前篇所述。
服用这种灵宝神丹后,自然会感觉神灵轻盈,身体发光,能够踏足真境,成为上仙。
△第七返玄真绛霞砂篇
本经说:灵宝秉承天运,感应而神灵归真,积累精气自然,玄霜绛雪,腾跃流通,流通则成为高真的灵仙。
玄真绛霞砂,是由神砂中的赤金宝鼎养汞而生成的砂,这种砂呈现出紫霞红英,五彩斑斓,因此被称为玄真绛霞之砂。
《化宝生砂诀》说:取前篇神砂中的宝金一斤,铸成圆鼎,容量为七合,再用宝金五两做鼎盖。
鼎内先用石硫黄四两、赤盐二两、北庭砂二两、大硼砂一两,共四种材料,用苦酒和研成泥,涂在鼎内,直到药物用完为止,等干了就盖上盖子,用黄土包裹,厚度为一寸,按照前《神砂篇》的方法,用文火养十四天后,再用武火烧七天,冷却后去掉黄泥,再用甘土包裹鼎外,厚度为二分半,然后放入炉中。
在鼎中加入真汞十二两,加水三合,不要让水干,慢慢加水,然后盖上盖子,用文火养七天,鼎上要经常保持通风。
养七天后,等干了,紧固鼎口,逐渐用武火迫三天,打开鼎看,汞已经完全化为绛霞玄砂,这种砂不能立即收取,需要再加入汞九两,按照之前的方法,用文武火候养迫,时间到了再打开看,又完全化为砂。
再加入汞六两,在鼎中固济,用文武火候迫促,时间到了再打开看,也化为砂。
再加入汞五两,再用文火养七天,然后用武火迫一天,砂呈现出红紫色,五彩霞光在鼎中闪耀,重量为三十二两,分毫不差,将砂取出放入钵中,用石硫黄七两,用玉槌细研一天,再放入神砂赤金宝鼎中,固济鼎口,使其紧。
用纯阳火候伏七天为一转,打开取出砂,和苦酒一合熟研,再放入鼎中飞伏,七天为一候。
初起火用炭十三两,每转加炭一两,到第三转每转加炭二两,就有五色轻鲜绛霞霜二两飞出,在鼎盖上,像麦粒一样连续不断,立即收取。
将砂和蒲州石胆半两、苦酒二合熟研,再放入鼎中飞伏,经过七转,每转都要打开看,加入石胆、苦酒和研,才能放入鼎中伏,伏经七转四十九天,砂伏火完成。
用武火烧一天,用炭二十斤,分为四座迫烧,然后打开。
一天后打开鼎看,玄真绛霞之砂,文彩辉赫杂错,霞光洞曜于日月,可以说是至灵之物!极阳玄元之砂丹。
如果按照熔铸玄真诀,用盐花和,鼓引使宝汁流注,凝结成紫光耀,名为绛霞之紫金。
如果要服用,就用枣肉和成丸,每两分成三百六十丸,每天清晨面向东方服一丸。
服用这种丹砂后,瞬间就能合形而轻举,驾飞龙游于十天八极之外,岂不优游哉!
这种玄真丹砂一丸,点汞及铅锡铜铁一斤,立即化成紫磨黄金,光泽无法形容。
我自神道设教,启于玄慈,蒲州愍在俗之贤明,而述为七篇二章,此篇本从《大洞宝经》中《仙君九品幽章隐文炼真妙诀》所出,禁文甚重,非贤莫传,岂顽愚悖戾行尸秽质之徒见闻耳,深可忌之哉!
恐怕泄露上古仙圣的真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七-注解
丹砂:丹砂是中国古代炼丹术中的重要物质,被认为是太阳之至精,金火之正体,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修炼价值。丹砂在道教中被视为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关键材料。
七返灵砂:七返灵砂是指通过七次炼制过程,将丹砂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物质,每次炼制都称为一返。七返灵砂被认为是炼丹术中的至宝,具有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功效。
光明砂:光明砂是丹砂中的上品,受太阳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气,降结而红光耀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白马牙砂:一种丹砂,因其形状似白马牙而得名,常用于炼丹术中。
紫灵砂:一种紫色的丹砂,具有特殊的光泽和形状,被认为是炼丹中的重要材料。
溪砂:溪砂是丹砂中的杂类砂,受浊滞不真之气,结而成砂,混沌无精光,不中入至药所用。
七返七还:七返七还是指丹砂通过七次炼制过程,最终返回到丹砂的原始状态,象征着炼丹术中的循环与重生。
返我乡,归我常:这是炼丹术中的一种说法,意指通过服用丹砂,可以返回到生命的本源,达到长生不老的状态。
座生:指丹砂自然生长在特定的岩石或土壤中,而非人为采集。
五藏:指人体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丹台:道教中指修炼成仙的地方,也指修炼者的精神境界。
七返九还: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指丹药经过多次炼制和提纯的过程。
阳精:在道教炼丹术中,指具有阳性特质的精华物质。
阴精:与阳精相对,指具有阴性特质的精华物质。
石盐:石盐,一种矿物盐,常用于炼丹。
马牙消:一种矿物,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英:一种矿物,常用于炼丹术中,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化石:指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常用于炼丹术中。
坎卦:八卦之一,象征水,炼丹术中用于控制火候。
离卦:八卦之一,象征火,炼丹术中用于控制火候。
汞霜:炼丹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具有毒性,需谨慎处理。
盐花:指盐的结晶,形似花朵。
黄土泥:一种泥土,常用于炼丹术中作为封固材料。
寒泉:寒泉,指冷水,用于冷却丹药。
金星砂:炼丹过程中产生的金色砂状物质,被认为是丹药的精华。
白银:炼丹过程中产生的银白色物质,被认为是丹药的高级形态。
黄花:炼丹过程中产生的黄色物质,被认为是丹药的精华之一。
三清紫微真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灵,常被炼丹者祈求保佑。
太一真人:道教中的神灵,被认为是炼丹术的守护神。
先师仙官:指道教中已修炼成仙的先辈,常被炼丹者祈求指导。
水火之灵:指水和火的精灵,常被炼丹者祈求调和阴阳。
澡雪:澡雪,原指洗涤,这里比喻清除杂念,净化心灵。
阳灵之真气:阳灵之真气,指人体内的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神仙:神仙,指修炼成仙的人。
炼真合于秘妙:炼真合于秘妙,指通过修炼使真气与神秘的奥妙相结合。
至神:至神,指最高的神灵或精神境界。
至道:至道,指最高的道理或法则。
玉清:玉清,道教三清之一,指最高天界。
高仙:高仙,指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仙人。
至真之药:至真之药,指最纯正的药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灵丹:灵丹,指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
北庭砂:指一种砂状物质,常用于炼丹。
麒麟竭:麒麟竭,一种药材,具有止血、消肿等功效。
苦酒:指味道苦涩的酒,常用于炼丹。
真汞:指纯净的水银,常用于炼丹。
文火:指小火,常用于炼丹。
武火:指大火,常用于炼丹。
黄花银:黄花银,指一种黄色的银,常用于炼丹。
枣肉:枣子的果肉,常用于制作药丸。
蒲州石胆:指一种石状物质,常用于炼丹。
青金:青金,指一种青色的金属,常用于炼丹。
余甘子:炼丹术中的一种植物材料,常用于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生甘草:炼丹术中的一种植物材料,常用于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紫石英:炼丹术中的一种矿物材料,常用于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淡竹青筒:淡竹青筒,指用淡竹制成的容器,常用于存放丹药。
寒泉埋之:寒泉埋之,指将丹药埋入冷水中冷却。
枣肉和为丸:枣肉和为丸,指将枣肉与丹药混合制成丸剂。
三清上圣仙官:三清上圣仙官,指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灵。
真人为俦:真人为俦,指与真人相伴,达到极高的修炼境界。
乾体阳曜:乾体阳曜,指乾卦象征的阳刚之气。
离精渐明:离精渐明,指离卦象征的光明逐渐显现。
艮雪轻鲜:艮雪轻鲜,指艮卦象征的清新之气。
阴魄消化:阴魄消化,指阴气逐渐消散。
青金精液:青金精液,指青金中的精华液体。
妙化砂:妙化砂,指通过炼丹得到的具有神奇功效的砂。
赤盐:指红色的盐,常用于炼丹。
石硫黄:指硫磺,常用于炼丹。
大硼砂:指一种砂状物质,常用于炼丹。
金星光璨:金星光璨,指金属的光泽璀璨夺目。
黄金:黄金,指纯金,常用于炼丹。
阳炁变炼:阳炁变炼,指阳气通过炼丹发生变化。
真妙:真妙,指真正的奥妙。
玉京:道教中指天界的最高处,即天帝所居之地。
金阙:道教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含元炼真: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与天地元气相合的境界。
灵砂: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重要材料,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北庭大硼:炼丹术中的一种矿物材料,常用于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黄土:指黄色的土,常用于炼丹。
甘土:指味道甘甜的土,常用于炼丹。
五彩金辉霜:炼丹术中的一种产物,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黄?冈:炼丹术中的一种矿物材料,常用于炼丹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红金:炼丹术中的一种产物,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三清上帝君: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象征道教信仰的核心。
九灵构精: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术语,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宝风凝集: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术语,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玄华标结: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术语,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绛金霜:炼丹术中的一种产物,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
赫奕:形容光彩夺目,辉煌灿烂。
紫光洞彻:紫色光芒透彻明亮,形容光芒非常强烈。
熔铸诀:指炼制金属或丹药的秘诀和方法。
灵砂篇: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篇,专门讲述灵砂的炼制方法。
宝计流注:指炼制过程中宝贵的液体流动。
赤金:指纯金,颜色赤红。
离,己之金:指通过炼制得到的金属,具有神奇的效果。
服饵:指服用丹药。
灵宝神丹:指具有神奇效果的丹药。
上仙:指修炼成仙的人。
玄真绛霞砂:指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丹药,颜色如绛霞。
神砂:指具有神奇效果的砂状物质。
赤金宝鼎:指用于炼制丹药的宝鼎,颜色赤红。
紫霞红英:形容丹药颜色如紫霞,光彩夺目。
五彩辉灼:形容丹药颜色五彩斑斓,光彩夺目。
玄真绛霞之砂:指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丹药,颜色如绛霞。
化宝生砂诀:指炼制丹药的秘诀和方法。
绛霞玄砂:指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丹药,颜色如绛霞。
纯阳火候:指炼丹时使用的纯阳之火。
紫磨黄金:指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黄金,颜色紫红。
大洞宝经:指一部古代炼丹术的经典著作。
仙君九品幽章隐文炼真妙诀:指一部古代炼丹术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七-评注
《七返灵砂论并序》是衡岳陈少微所著的一篇关于炼丹术的经典文献,详细阐述了丹砂的炼制过程及其在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性。文本通过对丹砂的分类、炼制过程及其功效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首先,文本对丹砂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丹砂分为上品的光明砂、中品的白马牙砂和下品的紫灵砂,并指出溪砂和土砂等杂类砂不适用于炼制至药。这种分类不仅体现了古代炼丹术对材料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物质的深刻理解和分类能力。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七返灵砂的炼制过程,即通过七次炼制将丹砂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物质。这一过程不仅象征着炼丹术中的循环与重生,也体现了古代对物质转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七返灵砂的炼制过程复杂而神秘,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火候控制和材料选择,体现了古代炼丹术的高度技术性和科学性。
此外,文本还强调了丹砂在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性,认为丹砂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具有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功效。这种观念不仅反映了古代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也体现了道教修炼中对自然物质的崇拜和利用。
总的来说,《七返灵砂论并序》不仅是一篇关于炼丹术的技术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古代道教修炼思想和实践的经典著作。通过对丹砂的详细描述和炼制过程的阐述,文本展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物质的深刻理解和利用能力。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丹砂的分类、炼制方法及其在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性。丹砂作为炼丹术中的核心材料,其品质和炼制方法直接关系到丹药的效果和修炼者的成仙之路。文中提到的白马牙砂、紫灵砂等不同种类的丹砂,各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光泽,反映了古代炼丹者对材料选择的精细和严格。
文中还详细介绍了阴阳制伏及火候飞伏法,这是炼丹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精确控制火候和阴阳的平衡,炼丹者能够将丹砂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形成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这一过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深厚的道法修为,体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炼丹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材料,如石盐、马牙消、黄英、化石等,这些材料在炼丹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精细处理和使用,炼丹者能够进一步提升丹药的品质和效果。
最后,文中还强调了炼丹者在服用丹药前需要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和禁忌,如洁斋七日、虔心叩请等,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神灵的尊敬,也是对自身修炼的严格要求。通过这些仪式和禁忌,炼丹者能够更好地吸收丹药的精华,达到修炼成仙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炼丹术的技术和方法,还深刻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成仙之路的追求和信仰。通过对丹砂的分类、炼制方法及其在炼丹术中的应用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以及道教修炼者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
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炼丹的过程和所需的材料。炼丹术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方法之一,旨在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成仙的目的。文中提到的‘炼真合于秘妙’、‘炼妙合于至灵’等,体现了道教对炼丹术的高度重视,认为通过炼丹可以使人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文中详细描述了炼丹的步骤和所需的材料,如‘北庭砂’、‘石盐’、‘麒麟竭’等,这些材料在炼丹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炼丹的过程分为文火和武火两种加热方式,文火用于温和加热,武火用于强烈加热,这两种火候的掌握是炼丹成功的关键。
文中还提到了‘黄花银’、‘青金’等金属,这些金属在炼丹过程中被用来炼制丹药,体现了道教对金属的重视。炼丹术不仅是一种修炼方法,也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利用,通过对金属的炼制,道教徒试图掌握自然界的奥秘。
文中还提到了‘寒泉’、‘枣肉’等,这些材料在炼丹过程中起到了冷却和调和的作用。炼丹术不仅需要掌握火候,还需要掌握冷却和调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掌握是炼丹成功的关键。
文中还提到了‘坎卦’、‘离卦’等八卦,这些八卦在炼丹过程中被用来指导火候的掌握,体现了道教对八卦的重视。八卦是道教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八卦的掌握,道教徒试图掌握自然界的规律。
文中还提到了‘三清上圣仙官’、‘真人为俦’等,这些词语体现了道教对神仙的崇拜和追求。道教认为通过炼丹可以达到与神仙相伴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
总的来说,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炼丹的过程和所需的材料,体现了道教对炼丹术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炼丹术的掌握,道教徒试图达到长生不老、成仙的目的,这种追求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利用,以及对神仙的崇拜和追求。
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炼丹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和步骤。炼丹术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修炼成仙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炼丹过程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道教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文中提到的各种材料,如玉京、金阙、灵砂、真汞等,都是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象征。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实际的化学作用,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详细描述,本文揭示了道教炼丹术的深层次文化背景。
本文还详细描述了炼丹过程中的火候控制,如坎卦、离卦等八卦的应用。这些火候控制方法不仅体现了道教炼丹术的科学性,还反映了道教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通过对火候控制的详细描述,本文展现了道教炼丹术的独特艺术特色。
此外,本文还提到了炼丹过程中的各种产物,如五彩金辉霜、红金、绛金霜等。这些产物不仅是炼丹术的实际成果,还象征着道教修炼的最终目标——成仙。通过对这些产物的详细描述,本文揭示了道教炼丹术的终极追求和宗教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炼丹过程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道教炼丹术的复杂性、神秘性和科学性。同时,本文还通过对各种材料和产物的描述,揭示了道教炼丹术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对理解道教文化和宗教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炼丹术的经典著作,详细描述了炼制‘玄真绛霞砂’的过程和效果。炼丹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追求长生不老的象征,也是古代科技和化学知识的重要体现。
文中提到的‘玄真绛霞砂’是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丹药,其炼制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原料和复杂的火候控制。这种丹药不仅颜色绚丽,如‘紫霞红英’、‘五彩辉灼’,而且具有神奇的效果,如‘自然神灵骨轻,身有光明,足蹈真境,而为上仙也’。
炼丹术的实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精神。通过炼丹,古人试图掌握自然规律,达到超越凡人的境界。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此外,文中提到的‘大洞宝经’和‘仙君九品幽章隐文炼真妙诀’等经典著作,显示了古代炼丹术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传承。这些经典不仅是炼丹术的指南,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过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和超越凡人的追求。通过炼丹术,古人试图掌握自然规律,达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种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