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一-原文
◎玄辨元君辨金虎铅汞造鼎入金秘真肘后方上篇
夫金虎铅汞者,不出五行。万物生成,因阳而结,因阴而生。阴者道之基,阳者盈之始。阳不能独立,阴不可自生。人民万类,皆禀一气。判二仪,从混沌分后,因兆立基,句屈伸达而生,因造化父母成形还本,各归其根变化也。阴阳相夺,法象乃立。坎一离二,从阴归阳。火一水二,从阳归阴。水二火一,前者象,后者质,如身内修道之真源。重玄义幽,暗契真理,双喻铅汞二阴,水之二也。火性炎上,寄方自守,火之一也。在天地之间,配象五行。在人身田中,心为火藏,在肺下,其数一;肾为水藏,双居命门,其数二。足明火一水二,为道之祖。悟者修行,神仙不难。玄珠优游于赤水中,胚结成胎。还丹亦生于玄一,因阳发腾为流珠。足明三五与一,天地之至精,变化须臾。且如内修得一者,阴丹气也,气能存生。外修得一者阳丹,丹成服饵,功能内固性命,外化五金。乃知修行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理契自然。非阴不生,非阳不成,还丹交媾,不出于水,火金木土,犹即符应候,丹自成矣。丹基在一,但辨得真铅真汞二物。真阴真阳,大道也。故托易象,药不须斤,立三百八十四铢。象月两弦,上下对望。二八十六,故立一十六两。剩少即不合爻象,节符用事也。坎离为药,天地为炉,乾坤震巽,为运卦生成。但以符结,阴气,变为白马牙,阳气变为金砂。“金砂入五内,雾散如风雨。”虽无外一施,妙用无极,此皆长生出世之方,还丹之至道。元君、三景真人每至元日,会议得道之子,有分者感天曹赤帝君敕以金简硃书,乃示此诀。若内行不真,心生犹豫,口是心非,终无得理。学者但行不二之心,道师必当自至,以戒后来者也。
△旨教五行内用诀
诀曰:辨药并火候法象,上清真经诸仙籍秘录纂要及歌中,但遇五行,不出数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土无正位,游于四季。五行生于土,土生于金,金生于水,水生于木,木生于火。甲之精结媾,万物成形,生死归于后土。土主黄,金主白,但看鸡子内黄外白,二气相感,分判自然,岂假外物为情而反也。
一、北方,黑,子水,金之寄位,五行之始,道之基。黑铅硃砂中自生者,牙也。日月照曜时足,在砂中性白伏火,名曰天生铅也。
二、南方,赤,午火之正数,火寄位硃丹。丹者,南方之异名。硃砂,铅之父母,仰月也。
三、东方,青,卯木,道之本宗,阴阳父母,万物各禀一气,皆同此祖。所资负阴抱阳,甲之精,曰火之本父母,日魂也。
四、西方,白,酉金,神水之寄位。转北成西,卯酉相望,金木相克,水火交运,以成大道。阴之精,月魄也。
五、中央,黄,戊巳土,华池之寄位。黄能制水,不流自死。土是还丹父母也,生死在于父母。父者火,母者土,制伏万物不起,各依本父母。故曰金鼎土釜,故云三五与一,不差也。
诀曰:日者,积阳之精,其数有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含和万物,布气生灵。日之乌,黑也,色黑,象北方壬癸水,名曰阳中阴精,阳含阴也。是以离支,丙丁火宫,得九之名,结气硃英,炼之固形。三五与一,龙虎来迎。古之仙者,炼日之精,身归纯阳,飞游太清。且水银水类,而含阳性,外阳而内阴。阳象黄,阴象白,是知外赤里白,故水银生于硃砂中,是汞产于铅也。此明阳中有阴,不孤阴寡阳也。
诀曰:月者,积阴之精,而成坎位,其数守一,阴阳含牙,魂魄相应。阴阳也,如日月之蟾乌,阴阳两气双白色,象西方庚辛金,名曰阴中阳精,阴含阳也。是以坎支壬癸水宫,得一之名,气结玄英。喻人皆因父母传气而成形,递相含育,自然之道。药物象月,从阳而受阴,胎而含阳精,外阴而内阳。阴象白,阳象黄,故外白里黄,是以白金生于河车。河车者,火赤色之名,硃砂也,故云砂产于金。此明阴中有阳,不孤阳寡阴也。
诀曰:硃铅二物,入炉合销烁,取其精,添入丹魂之中,用立乾,其圣如神。故得称姹女者,铅也,砂者,白金也。金基黄轻黄轝也。
诀曰:一者,丹基,水也,铅在内;二者,火基,木也,符在内;五者,土基,母也,金在内。修丹不悟真一之理,互说金石为药,又不得节符火候,还丹因何而立乎?
诀曰:大丹并非金银、铜铁、铅锡、曾青、雄黄、五矾诸杂金石等,盖各有毒,备诸制伏君臣,可治疾,并无延驻之功。
诀曰:硃砂得傍门制伏,治世疾,驻颜,无长生之分,何也?缘不得本父母及爻象,失其元气故也。
诀曰:汞者,水精之名,受含符信曰汞,飞起为流珠。故云:“丹砂流汞父,戊巳黄金母”也。
诀曰:凝流珠为白金,此明白金从一中成形貌也。金水道并使,以金为黑铅。阴中阳生,反老为少,阴之精,物极即反,已老却少,遂之长生。故水银生于北方,来居火位,相交以成大丹。
诀曰:上圣隐秘,愚昧自迷设用。凡铅黑金汞银为河车,雄黄为土,金银为母,并非至药之源凡铅者,铜铁草并有铅及有矿铅,并凡铅也。真铅者,子母铅也。有银者,是铅为大丹神水,金之母也,子母相得其情也。
诀曰:金为月精,以处阳位。汞含离气,以应六爻。天地之灵,孕日月之精,否极泰来,阴尽阳生,皆顺天道而为也。
诀曰:从月一日受
阳冲,过甲子为上元,从子时起,始为一阳生。
见龙在田爻动,惊蛰受阳用事,谓之一阳生。
遇甲为火之父母,故法喻用火,便象十一月受阳。
故从子起,阳生于阴暗之中壬癸宫。
符至建午月,阳中阴生,符喻同阳全也。
经曰:起计行符,子喻斤两,爻动,初阴太阳,火阴奇阳,符共信四五铭而两合。
经曰:日月玄象,五行起伏,始数为一阳,生象天地,发挥傍通,情也。惊蛰萌兆并行。
经曰:但取春分,昼夜停用符,阳爻渐生,至大壮,法喻从一至十五,象春夏火木用事,从文入武。
十六日取秋分,昼夜停,阴爻渐生,至阴盛月尽,法喻秋冬金水用事,从武入文。
并喻合更漏一百刻,故应天之玄象,藏伏没在晦闰,合朓腓之数也。即天道,日月行度无差。
经曰:符从子起,亦非火之父母。子者,阴中一爻之始。
子喻斤两,造化轴辖之总数,是阴阳起伏,法喻行符合刻漏分气,用符合斤两喻也。
符动生于辰巳,至二週半,午首分气,终于戌亥,非子之正位。
经曰:还丹行符法象,只喻天符阴符行度,易道合更漏,五行四时,运转无差,二十八宿斗杓诸星位,并所主休咎吉凶之兆。
修丹法象正用,不在数用之限。行符定用法本,火在下,古法行符象喻也。
经曰:阴长生翻符在上,象冬至夏至,阳阴上下。
故上用符守鼎,审依爻象,进退斤两。
然用阴谷子依灰覆藉,茗烬为依尤佳。
但消息皆阳向阴伏藏,通如土蜂穴,勿令气泄。
经曰:从一至第七日半,便象一季,以次遇子即加。
子生坎位,故明阴内一阳生。
法象故从子起,渐加爻至立夏,夏至象火,王母相背,十五十六计符,共当六十符。
望前为阳,望后为阴。
阴生从十七合十四,渐退至立冬,冬至五行数尽,终三十实数。
共计合符,日用都依六爻,上下生成,终始数。
正用符日计,都合五行天符,六候足,为阴符阳符各守界受气之总数。
经曰:起伏法象,阳符阴符,药物并不得逾斤。
故合大演一週,週而复始,乾坤大理,运轴大数。
又合乾策二百一十六,坤策百四十四,总喻合天符行度之数,即火符自然。
初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週半,至五分气,符历十二支五週,计六十时,行符五日一候足,当用五爻十符;
第二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週半,至午分气,还历五週,计六十时,行符至十日两候足,当用十爻二十符;
第三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週半,至午分气,还历五週,计六十时,行符至十五日三候足,当用十五爻三十符。
经曰:十五日前为白月,阳符,火木用事;后十五日为黑月,阴符,金水用事。
退符渐计,合还九起,爻动始数应,阳奇阴偶,合六四铭同两用。
二符初爻为定,遇子则加,逢阴即退,週而复始。
法象天符,建子发泄,阳动之始,混沌欲分,潜龙未见,须遇甲为阳之父母,分气属阳道上元,始阳动行符,震复用事,便象初九,并用气候,以喻孟春。
每行符巡历十二辰週半终已,三十时二日半;起午分气,又二週半终亥,计六十时,以象仲春,二九象法,坤兑气交,初候五日。
第二候阴阳起伏,天地初交,法喻季春,属上九事。
后遇分气计爻,符用翻译,但从子至已;午亥毕还复起。
第三候至初九,分气属阴道上元,阴生退符,巽遘用事,便象孟秋,渐退候归三十。
五行数已尽起伏,志在用火,失在抽添,即气候错令。
若依玄象无亏,神灵自契,一象不足,与瓦砾无殊。
进退明守期候,还丹自成。
夫修至药,须用真铅汞,子母混沌自相扶,炋烁应气候,金水相并,归戊己交合。
象婴兒受气于母,母隐子胎,子藏于金中含孕,自然金精石液相反,一飞一伏,阳推阴证,像鸡子黄,精在母而隐伏,外白里黄,河车运转,须臾脱胎。
象萌芽伸屈,万类各禀一气而受形。
然未有功能变化,神足作用,故立养育,感动大丹,明喻故用法象,方合圣意。
托易道,五金八石,六爻生成,乾坤互用,运转正气,定五週,分午首,终亥起子,进退加爻,藏伏时节,乃合天道,参同自然,须依更漏用火,即合符不差。
但依昼夜停用符,每十二辰,遇子即如,行符一月,便象四时。
或九月,或三年,或守毕法,九祀而终,喻大演九週,太一君臣人民合局之数,丹自灵矣。
能内固性命,外化五金,转弄颜色,服食多少,及变世宝,说在《辨药龙虎肘后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一-译文
◎玄辨元君辨金虎铅汞造鼎入金秘真肘后方上篇
金虎、铅、汞,都属于五行。万物的生成,因阳气而凝结,因阴气而生发。阴是道的基础,阳是充盈的开始。阳不能独立存在,阴也不能自行生发。人类和万物,都禀受同一气。从混沌分开后,分为阴阳二仪,因兆而立基,屈伸通达而生,因造化的父母成形还本,各自归于其根而变化。阴阳相互争夺,法象才得以确立。坎为一,离为二,从阴归于阳。火为一,水为二,从阳归于阴。水为二,火为一,前者是象,后者是质,如同身内修道的真源。深奥的玄义,暗合真理,双喻铅汞二阴,水之二也。火性炎上,寄方自守,火之一也。在天地之间,配象五行。在人体内,心为火藏,位于肺下,其数为一;肾为水藏,双居命门,其数为二。足以说明火一水二,是道的根本。悟者修行,成仙不难。玄珠在赤水中优游,胚结成胎。还丹也生于玄一,因阳气发腾为流珠。足以说明三五与一,是天地之至精,变化瞬息。内修得一者,是阴丹气,气能存生。外修得一者,是阳丹,丹成服食,功能内固性命,外化五金。由此可知修行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理契自然。非阴不生,非阳不成,还丹交媾,不出于水、火、金、木、土,犹如符应候,丹自成矣。丹基在一,但辨得真铅真汞二物。真阴真阳,是大道。故托易象,药不须斤,立三百八十四铢。象月两弦,上下对望。二八十六,故立一十六两。剩少即不合爻象,节符用事也。坎离为药,天地为炉,乾坤震巽,为运卦生成。但以符结,阴气变为白马牙,阳气变为金砂。“金砂入五内,雾散如风雨。”虽无外一施,妙用无极,此皆长生出世之方,还丹之至道。元君、三景真人每至元日,会议得道之子,有分者感天曹赤帝君敕以金简硃书,乃示此诀。若内行不真,心生犹豫,口是心非,终无得理。学者但行不二之心,道师必当自至,以戒后来者也。
△旨教五行内用诀
诀曰:辨药并火候法象,上清真经诸仙籍秘录纂要及歌中,但遇五行,不出数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土无正位,游于四季。五行生于土,土生于金,金生于水,水生于木,木生于火。甲之精结媾,万物成形,生死归于后土。土主黄,金主白,但看鸡子内黄外白,二气相感,分判自然,岂假外物为情而反也。
一、北方,黑,子水,金之寄位,五行之始,道之基。黑铅硃砂中自生者,牙也。日月照曜时足,在砂中性白伏火,名曰天生铅也。
二、南方,赤,午火之正数,火寄位硃丹。丹者,南方之异名。硃砂,铅之父母,仰月也。
三、东方,青,卯木,道之本宗,阴阳父母,万物各禀一气,皆同此祖。所资负阴抱阳,甲之精,曰火之本父母,日魂也。
四、西方,白,酉金,神水之寄位。转北成西,卯酉相望,金木相克,水火交运,以成大道。阴之精,月魄也。
五、中央,黄,戊巳土,华池之寄位。黄能制水,不流自死。土是还丹父母也,生死在于父母。父者火,母者土,制伏万物不起,各依本父母。故曰金鼎土釜,故云三五与一,不差也。
诀曰:日者,积阳之精,其数有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含和万物,布气生灵。日之乌,黑也,色黑,象北方壬癸水,名曰阳中阴精,阳含阴也。是以离支,丙丁火宫,得九之名,结气硃英,炼之固形。三五与一,龙虎来迎。古之仙者,炼日之精,身归纯阳,飞游太清。且水银水类,而含阳性,外阳而内阴。阳象黄,阴象白,是知外赤里白,故水银生于硃砂中,是汞产于铅也。此明阳中有阴,不孤阴寡阳也。
诀曰:月者,积阴之精,而成坎位,其数守一,阴阳含牙,魂魄相应。阴阳也,如日月之蟾乌,阴阳两气双白色,象西方庚辛金,名曰阴中阳精,阴含阳也。是以坎支壬癸水宫,得一之名,气结玄英。喻人皆因父母传气而成形,递相含育,自然之道。药物象月,从阳而受阴,胎而含阳精,外阴而内阳。阴象白,阳象黄,故外白里黄,是以白金生于河车。河车者,火赤色之名,硃砂也,故云砂产于金。此明阴中有阳,不孤阳寡阴也。
诀曰:硃铅二物,入炉合销烁,取其精,添入丹魂之中,用立乾,其圣如神。故得称姹女者,铅也,砂者,白金也。金基黄轻黄轝也。
诀曰:一者,丹基,水也,铅在内;二者,火基,木也,符在内;五者,土基,母也,金在内。修丹不悟真一之理,互说金石为药,又不得节符火候,还丹因何而立乎?
诀曰:大丹并非金银、铜铁、铅锡、曾青、雄黄、五矾诸杂金石等,盖各有毒,备诸制伏君臣,可治疾,并无延驻之功。
诀曰:硃砂得傍门制伏,治世疾,驻颜,无长生之分,何也?缘不得本父母及爻象,失其元气故也。
诀曰:汞者,水精之名,受含符信曰汞,飞起为流珠。故云:“丹砂流汞父,戊巳黄金母”也。
诀曰:凝流珠为白金,此明白金从一中成形貌也。金水道并使,以金为黑铅。阴中阳生,反老为少,阴之精,物极即反,已老却少,遂之长生。故水银生于北方,来居火位,相交以成大丹。
诀曰:上圣隐秘,愚昧自迷设用。凡铅黑金汞银为河车,雄黄为土,金银为母,并非至药之源凡铅者,铜铁草并有铅及有矿铅,并凡铅也。真铅者,子母铅也。有银者,是铅为大丹神水,金之母也,子母相得其情也。
诀曰:金为月精,以处阳位。汞含离气,以应六爻。天地之灵,孕日月之精,否极泰来,阴尽阳生,皆顺天道而为也。
诀曰:从月一日受
阳冲,过了甲子年就是上元,从子时开始,一阳开始生长。
看到龙在田地里爻动,惊蛰时阳气开始作用,称为一阳生。
遇到甲是火的父母,所以用火来比喻,就像十一月接受阳气。
因此从子时开始,阳气在阴暗的壬癸宫中生长。
符到了建午月,阳气中阴气开始生长,符的比喻与阳气相同。
经书上说:开始计算行符,子时比喻斤两,爻动,初阴太阳,火阴奇阳,符共有四五铭而两合。
经书上说:日月的神秘现象,五行的起伏,开始数为一阳,生象天地,发挥旁通,这是情。惊蛰时萌兆并行。
经书上说:只取春分,昼夜停止使用符,阳爻逐渐生长,到大壮,比喻从一到十五,象征春夏火木作用,从文入武。
十六日取秋分,昼夜停止,阴爻逐渐生长,到阴盛月结束,比喻秋冬金水作用,从武入文。
并比喻合更漏一百刻,所以应天的神秘现象,藏伏在晦闰,合朓腓的数。即天道,日月运行无差。
经书上说:符从子时开始,也不是火的父母。子时,是阴中一爻的开始。
子时比喻斤两,造化的轴辖总数,是阴阳起伏,比喻行符合刻漏分气,用符合斤两比喻。
符动生于辰巳,到二周半,午首分气,终于戌亥,不是子的正位。
经书上说:还丹行符法象,只比喻天符阴符行度,易道合更漏,五行四时,运转无差,二十八宿斗杓诸星位,并所主休咎吉凶的征兆。
修丹法象正用,不在数用的限制。行符定用法本,火在下,古法行符比喻。
经书上说:阴长生翻符在上,比喻冬至夏至,阳阴上下。
所以上用符守鼎,审依爻象,进退斤两。
然而用阴谷子依灰覆藉,茗烬为依尤佳。
但消息皆阳向阴伏藏,通如土蜂穴,勿令气泄。
经书上说:从一到第七日半,便比喻一季,依次遇到子时即加。
子时生坎位,所以明阴内一阳生。
法象故从子时起,逐渐加爻到立夏,夏至比喻火,王母相背,十五十六计符,共当六十符。
望前为阳,望后为阴。
阴生从十七合十四,逐渐退到立冬,冬至五行数尽,终三十实数。
共计合符,日用都依六爻,上下生成,终始数。
正用符日计,都合五行天符,六候足,为阴符阳符各守界受气的总数。
经书上说:起伏法象,阳符阴符,药物并不得逾斤。
所以合大演一周,周而复始,乾坤大理,运轴大数。
又合乾策二百一十六,坤策百四十四,总比喻合天符行度的数,即火符自然。
初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周半,到五分气,符历十二支五周,计六十时,行符五日一候足,当用五爻十符;
第二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周半,到午分气,还历五周,计六十时,行符到十日两候足,当用十爻二十符;
第三候两日半一气,三十时二周半,到午分气,还历五周,计六十时,行符到十五日三候足,当用十五爻三十符。
经书上说:十五日前为白月,阳符,火木作用;后十五日为黑月,阴符,金水作用。
退符逐渐计算,合还九起,爻动始数应,阳奇阴偶,合六四铭同两用。
二符初爻为定,遇到子时则加,逢阴即退,周而复始。
法象天符,建子发泄,阳动的开始,混沌欲分,潜龙未见,须遇到甲为阳的父母,分气属阳道上元,始阳动行符,震复用事,便比喻初九,并用气候,以比喻孟春。
每行符巡历十二辰周半终已,三十时二日半;起午分气,又二周半终亥,计六十时,以比喻仲春,二九象法,坤兑气交,初候五日。
第二候阴阳起伏,天地初交,比喻季春,属上九事。
后遇到分气计爻,符用翻译,但从子到已;午亥毕还复起。
第三候到初九,分气属阴道上元,阴生退符,巽遘用事,便比喻孟秋,逐渐退候归三十。
五行数已尽起伏,志在用火,失在抽添,即气候错令。
如果依玄象无亏,神灵自契,一象不足,与瓦砾无殊。
进退明守期候,还丹自成。
夫修至药,须用真铅汞,子母混沌自相扶,炋烁应气候,金水相并,归戊己交合。
比喻婴儿受气于母,母隐子胎,子藏于金中含孕,自然金精石液相反,一飞一伏,阳推阴证,像鸡子黄,精在母而隐伏,外白里黄,河车运转,须臾脱胎。
比喻萌芽伸屈,万类各禀一气而受形。
然而未有功能变化,神足作用,故立养育,感动大丹,明喻故用法象,方合圣意。
托易道,五金八石,六爻生成,乾坤互用,运转正气,定五周,分午首,终亥起子,进退加爻,藏伏时节,乃合天道,参同自然,须依更漏用火,即合符不差。
但依昼夜停用符,每十二辰,遇到子时即如,行符一月,便比喻四时。
或九月,或三年,或守毕法,九祀而终,比喻大演九周,太一君臣人民合局的数,丹自灵矣。
能内固性命,外化五金,转弄颜色,服食多少,及变世宝,说在《辨药龙虎肘后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一-注解
金虎铅汞: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概念,金虎代表金属性,铅汞则是炼丹的基本材料,象征阴阳二气。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中医和道教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阴阳:指宇宙中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中医和道教认为阴阳的平衡是健康和和谐的基础。
坎离:八卦中的两个卦象,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象征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还丹:指通过炼丹术将物质转化为更高形态的过程,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越凡俗。
玄珠: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象征炼丹过程中的精华物质。
三五与一: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过程中阴阳五行的调和与统一。
硃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常用于炼丹术中,象征着火和阳。
铅:在炼丹术中,铅常被用来象征阴和土,是炼制丹药的重要材料。
河车: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或器具。
符:在道教和炼丹术中,符通常指具有特殊法力的符号或咒语,用于驱邪、治病或炼丹。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中医认为这六气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偃月:指月亮半圆时的形状,象征着阴阳的平衡与转化。
金为父,木为母:在五行理论中,金和木分别代表西方和东方,象征着刚强和生长,父与母的比喻强调了它们在五行中的基础地位。
汞:在炼丹术中,汞象征着流动和变化,常与铅一起使用,代表阴阳的结合。
龙虎:在道教和炼丹术中,龙和虎分别象征阳和阴,它们的结合象征着阴阳的和谐与统一。
九转:指炼丹过程中的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物质和精神的一次升华。
金鼎:在炼丹术中,金鼎是炼制丹药的容器,象征着炼丹术的核心和神秘。
太丹:指炼丹术中的高级丹药,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越凡俗的境界。
参同:指道教和炼丹术中的一种理论,强调阴阳、五行、八卦等的统一和和谐。
刀圭:古代量药的小勺,象征着精确和细致,在炼丹术中常用于量取丹药。
太玄阴符:指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符号,象征着阴阳的转化和宇宙的奥秘。
龙神:在道教中,龙神是掌管水域的神灵,象征着力量和神秘。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道教认为它们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神圣和崇高。
金丹:指炼丹术中的高级丹药,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越凡俗的境界。
火铅:在炼丹术中,火铅象征着火和阳,是炼制丹药的重要材料。
阴阳二汞:指炼丹术中象征阴阳的两种物质,它们的结合象征着阴阳的和谐与统一。
华池:在炼丹术中,华池象征着炼丹的容器,是炼制丹药的重要工具。
直符:在道教中,直符是一种神秘符号,象征着神灵的指引和保护。
易道:指《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强调变化和和谐,是道教和炼丹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潜龙勿用:出自《易经》,象征着在时机未成熟时应保持低调和谨慎。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阴气的极盛和阳气的初生,是炼丹术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阳冲:指阳气初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一个组合,象征着新的循环的开始。
上元: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周期,通常指一个大的时间周期的开始。
子时:古代时间划分中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一阳生:指阳气初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见龙在田:出自《易经》,象征着吉祥和力量的显现。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和万物复苏。
火之父母:指火元素的起源和基础,象征着生命力和创造力。
十一月受阳:指农历十一月,阳气开始复苏。
壬癸宫:指天干中的壬和癸,象征着水的元素和阴性的力量。
建午月:指农历五月,阳气达到顶峰。
阳中阴生:指在阳气旺盛的时候,阴气开始生长。
符至建午月:指符咒或仪式在农历五月进行。
阳全:指阳气完全显现,象征着力量和活力。
起计行符:指开始进行符咒或仪式。
子喻斤两:指子时象征着重要的开始和基础。
爻动:指《易经》中的爻发生变化,象征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初阴太阳:指阴气初生,阳气开始显现。
火阴奇阳:指火元素中的阴性和阳性力量的结合。
符共信四五铭而两合:指符咒或仪式中的信任和结合。
日月玄象:指日月的神秘象征,象征着宇宙的规律和秩序。
五行起伏:指五行的变化和循环,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
始数为一阳:指一切开始于阳气的初生。
生象天地:指万物的生成和天地的象征。
发挥傍通:指事物的发挥和相互关联。
情也:指情感和内在的联系。
惊蛰萌兆并行:指惊蛰时节万物复苏的征兆。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昼夜平分。
昼夜停用符:指在春分时节停止使用符咒或仪式。
阳爻渐生:指阳气逐渐增长。
大壮:指阳气达到顶峰。
法喻从一至十五:指从一到十五的象征意义。
象春夏火木用事:指春夏季节火和木元素的作用。
从文入武:指从文化到武力的转变。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昼夜平分。
阴爻渐生:指阴气逐渐增长。
阴盛月尽:指阴气达到顶峰。
法喻秋冬金水用事:指秋冬季节金和水元素的作用。
从武入文:指从武力到文化的转变。
合更漏一百刻:指时间的精确划分。
应天之玄象:指顺应天象的神秘象征。
藏伏没在晦闰:指隐藏和潜伏在晦暗和闰月中。
合朓腓之数:指符合天象的规律。
天道:指宇宙的规律和秩序。
日月行度无差:指日月的运行没有误差。
符从子起:指符咒或仪式从子时开始。
子者,阴中一爻之始:指子时是阴气初生的开始。
造化轴辖之总数:指宇宙的创造和运行的总规律。
阴阳起伏:指阴阳的变化和循环。
法喻行符合刻漏分气:指符咒或仪式符合时间的划分和气息的变化。
用符合斤两喻也:指符咒或仪式符合重要的象征意义。
符动生于辰巳:指符咒或仪式在辰巳时开始。
至二週半:指经过两个半周期。
午首分气:指午时开始气息的变化。
终于戌亥:指在戌亥时结束。
非子之正位:指不在子时的正位。
还丹行符法象:指炼丹和符咒的象征意义。
天符阴符行度:指天象和阴符的运行规律。
易道合更漏:指《易经》的道理与时间的划分相符合。
五行四时:指五行和四季的变化。
运转无差:指运行没有误差。
二十八宿斗杓诸星位:指二十八宿和北斗七星的位置。
所主休咎吉凶之兆:指星象所预示的吉凶征兆。
修丹法象正用:指炼丹的象征意义和正确使用。
不在数用之限:指不在数量的限制之内。
行符定用法本:指符咒或仪式的固定使用方法。
火在下:指火元素在下方的象征意义。
古法行符象喻也:指古代符咒或仪式的象征意义。
阴长生翻符在上:指阴气增长时符咒或仪式在上方。
象冬至夏至:指冬至和夏至的象征意义。
阳阴上下:指阴阳的上下变化。
上用符守鼎:指在上方使用符咒或仪式守护鼎。
审依爻象:指仔细依据爻象。
进退斤两:指进退的象征意义。
用阴谷子依灰覆藉:指使用阴谷子和灰烬作为依托。
茗烬为依尤佳:指茶烬作为依托更好。
消息皆阳向阴伏藏:指消息都是阳气向阴气潜伏。
通如土蜂穴:指像土蜂的洞穴一样通畅。
勿令气泄:指不要让气息泄露。
从一至第七日半:指从第一天到第七天半。
便象一季:指象征一个季节。
以次遇子即加:指依次遇到子时就增加。
子生坎位:指子时生在坎位。
明阴内一阳生:指在阴气内部阳气初生。
法象故从子起:指象征意义从子时开始。
渐加爻至立夏:指逐渐增加爻象到立夏。
夏至象火:指夏至象征火元素。
王母相背:指王母相对。
十五十六计符:指十五和十六的符咒或仪式。
共当六十符:指总共六十个符咒或仪式。
望前为阳:指望前是阳气。
望后为阴:指望后是阴气。
阴生从十七合十四:指阴气从十七到十四生长。
渐退至立冬:指逐渐退到立冬。
冬至五行数尽:指冬至时五行的数尽。
终三十实数:指最终三十个实数。
共计合符:指总共符合符咒或仪式。
日用都依六爻:指每天使用都依据六爻。
上下生成:指上下生成。
终始数:指始终的数。
正用符日计:指正确使用符咒或仪式的日计。
都合五行天符:指都符合五行的天符。
六候足:指六个候足。
为阴符阳符各守界受气之总数:指阴符和阳符各自守护界限接受气息的总数。
起伏法象:指起伏的象征意义。
阳符阴符:指阳符和阴符。
药物并不得逾斤:指药物不能超过一斤。
合大演一週:指符合大演的一个周期。
週而复始:指周期循环。
乾坤大理:指乾坤的大道理。
运轴大数:指运行的大数。
合乾策二百一十六:指符合乾策的二百一十六。
坤策百四十四:指坤策的一百四十四。
总喻合天符行度之数:指总共符合天符的运行度数。
即火符自然:指火符自然。
初候两日半一气:指初候的两天半一气。
三十时二週半:指三十时两个半周期。
至五分气:指到五分气。
符历十二支五週:指符咒或仪式经历十二支五个周期。
计六十时:指总共六十时。
行符五日一候足:指符咒或仪式五天一个候足。
当用五爻十符:指应当使用五爻十符。
第二候两日半一气:指第二候的两天半一气。
至午分气:指到午时气息的变化。
还历五週:指再经历五个周期。
行符至十日两候足:指符咒或仪式到十天两个候足。
当用十爻二十符:指应当使用十爻二十符。
第三候两日半一气:指第三候的两天半一气。
行符至十五日三候足:指符咒或仪式到十五天三个候足。
当用十五爻三十符:指应当使用十五爻三十符。
十五日前为白月:指十五天前是白月。
阳符:指阳符。
火木用事:指火和木元素的作用。
后十五日为黑月:指后十五天是黑月。
阴符:指阴符。
金水用事:指金和水元素的作用。
退符渐计:指退符逐渐计算。
合还九起:指符合九起。
爻动始数应:指爻动开始数应。
阳奇阴偶:指阳奇阴偶。
合六四铭同两用:指符合六四铭同两用。
二符初爻为定:指二符初爻为定。
遇子则加:指遇到子时就增加。
逢阴即退:指遇到阴气就退。
法象天符:指象征天符。
建子发泄:指建子发泄。
阳动之始:指阳气初动。
混沌欲分:指混沌即将分开。
潜龙未见:指潜龙未显现。
须遇甲为阳之父母:指需要遇到甲作为阳气的父母。
分气属阳道上元:指分气属于阳道的上元。
始阳动行符:指阳气初动进行符咒或仪式。
震复用事:指震卦再次作用。
便象初九:指象征初九。
并用气候:指同时使用气候。
以喻孟春:指象征孟春。
每行符巡历十二辰週半终已:指每次符咒或仪式巡历十二辰半个周期结束。
三十时二日半:指三十时两天半。
起午分气:指从午时开始气息的变化。
又二週半终亥:指再两个半周期到亥时。
以象仲春:指象征仲春。
二九象法:指二九的象征方法。
坤兑气交:指坤兑气息相交。
初候五日:指初候五天。
第二候阴阳起伏:指第二候阴阳起伏。
天地初交:指天地初交。
法喻季春:指象征季春。
属上九事:指属于上九的事。
后遇分气计爻:指后来遇到分气计算爻。
符用翻译:指符咒或仪式使用翻译。
但从子至已:指只从子到巳。
午亥毕还复起:指午亥结束再重新开始。
第三候至初九:指第三候到初九。
分气属阴道上元:指分气属于阴道的上元。
阴生退符:指阴气生长退符。
巽遘用事:指巽卦遘卦作用。
便象孟秋:指象征孟秋。
渐退候归三十:指逐渐退候归三十。
五行数已尽起伏:指五行的数已经尽起伏。
志在用火:指志向在于使用火。
失在抽添:指失误在于抽添。
即气候错令:指气候错乱。
若依玄象无亏:指如果依据玄象没有亏损。
神灵自契:指神灵自然契合。
一象不足:指一个象征不足。
与瓦砾无殊:指与瓦砾没有区别。
进退明守期候:指进退明确守候期。
还丹自成:指还丹自然成功。
夫修至药:指修炼至药。
须用真铅汞:指需要使用真铅汞。
子母混沌自相扶:指子母混沌自然相互扶持。
炋烁应气候:指炋烁适应气候。
金水相并:指金和水元素相结合。
归戊己交合:指归戊己交合。
象婴兒受气于母:指象征婴兒从母体接受气息。
母隐子胎:指母体隐藏子胎。
子藏于金中含孕:指子藏在金中孕育。
自然金精石液相反:指自然金精和石液相反。
一飞一伏:指一飞一伏。
阳推阴证:指阳推阴证。
像鸡子黄:指像鸡蛋黄。
精在母而隐伏:指精在母体中隐藏。
外白里黄:指外白里黄。
河车运转:指河车运转。
须臾脱胎:指须臾脱胎。
象萌芽伸屈:指象征萌芽伸展和弯曲。
万类各禀一气而受形:指万物各自禀受一气而受形。
然未有功能变化:指然而没有功能变化。
神足作用:指神足作用。
故立养育:指因此立养育。
感动大丹:指感动大丹。
明喻故用法象:指明喻因此使用法象。
方合圣意:指才符合圣意。
托易道:指依托《易经》的道理。
五金八石:指五金和八石。
六爻生成:指六爻生成。
乾坤互用:指乾坤相互使用。
运转正气:指运转正气。
定五週:指定五个周期。
分午首:指分午首。
终亥起子:指终亥起子。
进退加爻:指进退加爻。
藏伏时节:指藏伏的时节。
乃合天道:指才符合天道。
参同自然:指参同自然。
须依更漏用火:指需要依据更漏使用火。
即合符不差:指即符合符咒或仪式不差。
但依昼夜停用符:指只依据昼夜停止使用符咒或仪式。
每十二辰:指每十二辰。
遇子即如:指遇到子时就如同。
行符一月:指符咒或仪式一个月。
便象四时:指象征四季。
或九月:指或者九个月。
或三年:指或者三年。
或守毕法:指或者守毕法。
九祀而终:指九祀而终。
喻大演九週:指象征大演九个周期。
太一君臣人民合局之数:指太一君臣人民合局的数。
丹自灵矣:指丹自然灵验。
能内固性命:指能够内固性命。
外化五金:指外化五金。
转弄颜色:指转弄颜色。
服食多少:指服食多少。
及变世宝:指及变世宝。
说在《辨药龙虎肘后方》:指说在《辨药龙虎肘后方》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金丹部-卷一-评注
本文是道教炼丹术的重要文献,详细阐述了炼丹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文章以阴阳五行为核心,探讨了炼丹术中的关键概念和步骤,如金虎铅汞、坎离、还丹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炼丹术的哲学内涵和科学原理。
文章首先强调了阴阳五行在炼丹术中的重要性,指出万物生成和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不仅是宇宙的基本构成,也是炼丹术的核心原理。通过调和阴阳,炼丹者可以创造出长生不老的丹药。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炼丹术中的具体步骤和材料,如硃砂、铅、河车等。这些材料不仅是炼丹的物质基础,也象征着阴阳五行的不同属性。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精心调配和炼制,炼丹者可以实现阴阳的平衡与统一,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文章还提到了炼丹术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还丹、玄珠、三五与一等。这些概念不仅是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实践中的指导原则。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炼丹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炼丹术的精髓,实现长生不老的理想。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是一篇关于炼丹术的技术文献,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智慧的经典之作。通过对阴阳五行的深入探讨,文章揭示了炼丹术的深层原理和哲学内涵,为后世炼丹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这段文本是道教炼丹术的经典文献,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文本通过五行、阴阳、八卦等理论,阐述了炼丹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炼丹术不仅是物质的转化过程,更是精神和宇宙的升华过程。
文本中提到的‘符’、‘硃砂’、‘铅’、‘汞’等物质,不仅是炼丹的材料,更是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的象征。通过这些物质的结合和转化,炼丹术士试图达到长生不老和超越凡俗的境界。
文本中的‘龙虎’、‘九转’、‘金鼎’等概念,象征着炼丹术中的阴阳和谐、物质升华和神秘力量。这些概念不仅是炼丹术的核心,也是道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本还强调了炼丹术中的精确和细致,如‘刀圭’的使用,象征着炼丹术士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完美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炼丹过程中,也体现在炼丹术士的生活和修行中。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炼丹术的操作指南,更是道教哲学和宇宙观的体现。通过炼丹术,炼丹术士试图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这种追求不仅是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更是对精神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符咒、炼丹中的应用。文本通过详细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首先,文本提到了‘阳冲’和‘甲子’,这些都是古代历法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循环的开始。‘一阳生’则是指阳气初生,象征着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时间和自然变化的重视。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符咒和炼丹的过程,强调了符咒和炼丹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例如,‘符至建午月,阳中阴生’说明了符咒的使用必须顺应阴阳的变化。‘合更漏一百刻’则强调了时间的精确划分对符咒和炼丹的重要性。
此外,文本还提到了‘五行起伏’和‘二十八宿斗杓诸星位’,这些都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概念,文本进一步强调了符咒和炼丹必须符合天象的变化。
最后,文本还提到了‘修丹法象正用’和‘行符定用法本’,这些都是炼丹和符咒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炼丹和符咒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和规律。通过这些原则,文本进一步强调了炼丹和符咒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详细的描述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炼丹和符咒的重视和复杂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