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原文

◎吴子来写真赞一首诗二首并序

费玄真者,成都双流县兴唐观道士也。大中末有道士自称吴子,止观中,淹留岁余,养气绝粒,时亦饮酒。其为志也,泛然自适,无所营为。忽谓玄真曰:吾欲为师写真,可乎?玄真笑曰:夫欲写真,先须自写。吴子如其言,引镜濡毫,自写其貌,下笔惟肖,顷刻而毕。复自为赞,兼诗二章,留遗玄真。为赞及诗,未尝抒思。

赞曰:

不才吴子,知命任真。志尚玄素,心乐清贫。涉历群山,翛然一身。学未明道,形惟保神。山水为家,形影为邻。布裘草带,鹿冠纱巾。饵松饮泉,经蜀过秦。大道杳冥,吾师何人?瞩念下土,思彼上宾。旷然无己,罔象惟亲。

诗曰:

终日草堂间,清风常往还。耳无尘事扰,心有玩云闲。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时时吟《内景》,自合驻童颜。其一

此生此物当生涯,白石青松便是家。对月卧云如野鹿,时时买酒醉烟霞。其二

寂尔孤游,翛然独立。饮木兰之坠露,衣鸟兽之落毛。不求利于人间,绝卖名于天下,此山居之道士也。

题罢,振衣理策而去,莫知所在焉。

◎仙人贻白永年诗一首并序

白椿夫,字永年,湖南衡岳人也。少有高趣,习神仙之道。三元八节以诣岳中诸观,助焚修朝谒之礼,问玄经参真之义,颇为高尚之所叹异。至于负薪汲水,勤苦寻师,不以为替。因得丹书飞步核邪之术,修之二十年,由以济俗救民,惩袄祛疾,赖其力者众矣。巢寇犯阙,大驾西巡,海内干戈,纪纲凌紊。酋豪犷暴者,所在自树置,不遵法度。永年必约正道,以戒教之,从者多矣。时境内有豪师,亡其姓名,尝为其子娶妇。吉日之前一辰,忽有一少年,骑从十余辈,不知所从来,径造其?事,箕踞诟之曰:我先欲娉某氏,汝何为夺之?众虽惊骇,莫敢酬对。因使其徒取缠绛、羔雁、青钱、束帛,备物之数以还之,而欲迫其女。众疑其鬼物,豪师无以拒之,选迅足者,百余里召永年。诘明将至,少年初无惧色,良久,自谓曰:白尊师果来矣!乃泫然流涕,跳跃上屋,号呼数声而灭。所致之物皆在,永年乃散之以遗贫病者。因显以逆顺,理谕豪师。豪师知非,乃散释堡聚,祛解兵卫,复为编民廉使。州将嘉其事,湘衡间贤不肖者,皆美师之德,仰师之教焉。一日,有樵人扣户曰:西峰岩中有仙人会话,师可造之。永年疑其山水之妖也,睨其目睛,以辨邪正。方摄衣将行,樵者曰:师功行已著系仙籍,何邪之敢干?然毫厘之差,勿为恨也。言毕,由他径去。师策杖寻之,至即暝矣。但见崖壁有光,因熟视之,有诗焉,翰墨犹湿。其诗曰:清秋无所事,乘雾出遥天。凭伏樵人语,相期白永年。读讫,即空壁无字,光亦止矣。

◎李公佐仙仆诗一首并序

李公佐举进士后,为钟陵从事。有仆夫自布衣执役勤瘁,昼夕恭谨,迨三十年,公佐不知其异人也。一旦告去,留诗一章。其诗曰:

我有衣中珠,不嫌衣上尘。我有长生理,不厌有生身。江南神仙窟,吾当混其真。不嫌市井喧,来救世间人。苏子迹已往注云苏耽是也,颛蒙事可亲公佐字颛蒙。莫言东海变,天地有长春。

自是而去,出门不知所之,邻里见仆距跃凌空而去。

◎摅浩然泛虚舟辞遗栾浑之诗二首并序

栾先生者,名清,字浑之。好道术,与东海徐戡,字玄贞为方外之友。同游江南,泊舟于渚。雨霁微风,闻上流有清啸之声,乃相与上流望之。见二人共乘一舟,不刺不棹,顺风篸流。栾移舟迎之,见二客舟中有笔砚、莲叶及酒器,二莲叶上各有文字。因并舟问之,二客不对,栾先生坚诘之,笑持莲叶以遗焉。曰:熟读此,明日当便知我,无烦问也。

一叶题曰《摅浩然》其诗曰:

行时云作伴,坐即酒为侣。腹以元化充,衣将云霞补。纣虐与尧仁,可惜皆朽腐。

一叶题云《泛虚舟》,其诗曰:

楫棹无所假,超然信萍查。朝浮旭日辉,夕廕清月华。营营功业人,朽骨成泥沙。

有顷,遗浑之酒一卮,甚馨香,饮讫别去。浑之纵棹追之,杳不可及。须臾,风涛忽起,二人惊伏舟中,良久方定,失莲叶之所在。栾大醉,日暮及渔人家。至夜半,栾转侧啼叫良久,吐数斗物。徐生疾起,举烛视之,乃其五脏烂黑,皆在于地。先生欢然而起,拊掌而歌曰:

得饮摅公酒,复登摅公舟。便得神体清,超遥旷无忧。

歌毕,复长啸和之,清响激越,非昔所习。数月,栾谓徐曰:吾醉遗所佩九寸镜,今端午将及,议欲重铸。宜买酒收直,以备资费。开箧取药屑二升,和水十石,自寅及午便成酒,载于舟中,沿岸沽之,不知所适。徐玄贞与旅人硃仿熟,于江表相遇。玄贞维舟登岸,与仿展叙。未竟,风雨暴至。及霁,徐生与舟复失所在。其后有人于庐山悬岩中,见醉人抱樽而卧,识者疑是徐生,以其素好酒焉。时贞元十四年也。

◎灵响词五首并序

《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详乎老君之旨趋,盖喻以众庶之俗民,非修生之道民也。尹真人《节解经》云:内观者睹神光,不可谓之不明;返听者闻神声,不可谓之无音;握固者精神备体,不可谓之无形。凡在道中之民,当须视不见之形;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名。三者皆得,谓之道民矣。余慕道年久,修持没功,夙夜自思,如负芒棘。尝因暇日,窃览《三清经》云:夫修炼之士,当

须入静三关,淘炼神气,补续年命。

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

愚虽不敏,情颇激切,神道扶持,遂发至恳。

且试以小静。

即开成三年戊午岁起,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克期百日,方出静堂。

虽五谷并绝,而五气长修,幸免瘦羸,不知饥渴。

未逾月而神光照目,百灵集耳,精爽不昧,此三者皆应,则知仙经秘典,言不虚设也。

人不修,即不知。

既不知,则信彼前。

后学咸谓神仙之教,尽为诳诞之辞。

今古相蒙,未始有极。

小兆忝为前得者,故发言为词,以正将来之惑。

因创五篇,篇之四句,贻诸同好,用纪玄深。

其词曰: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其一

入夜声则励,在昼声则微。神灵斥众恶,与我作风威。其二

妙响无住时,昼夜常轮回,那是偶然事,上界特使来。其三

何以辨灵应?事须得梯媒。自从灵响降,如有真人来。其四

存念长在心,展转无停音。可怜清爽夜,静听秋蝉吟。其五

◎众仙步虚词五首

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霄。星宫日去远,光阴劫数遥。仰德金颜隐,倾想伫神飚。愿得映霞轸,焚香稽首朝。其一

玄风转飞盖,紫气泛仙车。浮空不待驾,倏忽升虚无。徘徊哀下界,顾眄愍群诸。三元真化毕,倏然入太虚。其二

万气浮空上,千光合太微。霄间望华盖,虚里眄霞衣。真仪入云路。圆曜逐风飞。愿得三元会,金容乘运归。其三

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幡扬香风转,盖动超浮烟。道中还复道,玄中已复玄。真光不识际,大道竟无形。法轮常自转,希音不可听。空闲待三宝,虚中闻洞经。七变游魂反,万气驻颓龄。其四

香风飘羽盖,游气转飚车。冷冷上云路,窈窈入长虚。顾愍埃尘子,应运演灵书。妙果谐今日,冥契自然符。其五

◎青童天君常吟一首

欲植灭度根,当拔生死栽。沉吟随九泉,但坐惜形骸。

◎南岳夫人作与许长史一首

灵谷秀澜萦,藏身栖岩京。披褐均衮龙,带素齐玉鸣。形盘幽辽里,掷神太霞庭。霄上有陛贤,空中有真声。仰我曲晨飞,案此绿轩綍。下观八度内,俯叹风尘萦。解脱遗波浪,登此眇眇身。忧竟三津竭,奔驰割尔龄。

◎南岳夫人作一首

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云书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颓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六辽。人事胡可豫?使尔形气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译文

◎吴子来写真赞一首诗二首并序

费玄真,是成都双流县兴唐观的道士。大中年间末期,有一位自称吴子的道士,住在观中,停留了一年多,修炼气息,不吃粮食,偶尔也喝酒。他的志向是随遇而安,无所追求。有一天,他突然对玄真说:我想为你画一幅肖像,可以吗?玄真笑着说:要画肖像,先得自己画自己。吴子按照他的话,拿起镜子,蘸湿毛笔,自己画自己的容貌,下笔非常逼真,很快就完成了。他还自己写了一篇赞文,并附上两首诗,留给玄真。写赞文和诗时,他并没有多加思考。

赞文说:

不才的吴子,知天命,任自然。志向崇尚玄素,心中乐于清贫。游历群山,独自一人。学问尚未明了大道,形体只求保全精神。山水为家,形影为邻。穿着布衣,系着草带,戴着鹿皮帽和纱巾。吃松子,饮泉水,经过蜀地,穿越秦地。大道深远,我的老师是谁?思念下界,想念上宾。心境旷达,无我无物,只有亲近自然。

诗说:

整日在草堂间,清风常来常往。耳中没有尘世的烦扰,心中有玩云的闲适。对酒只思念月亮,吃松子不厌倦山景。时常吟诵《内景》,自然能保持童颜。其一

此生此物就是我的生活,白石青松就是我的家。对着月亮躺在云中像野鹿一样,时常买酒醉倒在烟霞中。其二

孤独地游荡,独自一人。饮木兰花的露水,穿鸟兽的落毛。不追求人间的利益,绝不卖名于天下,这就是山居的道士。

写完,整理衣服,拿起手杖离去,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仙人贻白永年诗一首并序

白椿夫,字永年,是湖南衡岳人。年轻时就有高尚的志趣,学习神仙之道。每逢三元八节,他都会去岳中的各个道观,帮助焚修朝谒的礼仪,询问玄经参真的意义,颇受高尚之士的赞叹。至于负薪汲水,勤苦寻师,他从不懈怠。因此他得到了丹书飞步核邪之术,修炼了二十年,用来济俗救民,惩袄祛疾,依赖他力量的人很多。巢寇侵犯京城,皇帝西巡,天下战乱,纲纪混乱。酋豪犷暴的人,到处自立为王,不遵守法度。永年总是以正道来约束他们,用戒律来教育他们,跟随他的人很多。当时境内有一个豪师,名字不详,曾经为他的儿子娶妻。在吉日的前一天,突然有一个少年,带着十几个人,不知从哪里来,直接来到他的家中,箕踞着骂他说:我本来想娶某氏,你为什么要夺走她?众人虽然惊骇,但没有人敢回应。于是少年让他的随从取来缠绛、羔雁、青钱、束帛,备齐了物品的数量还给他,并想逼迫他的女儿。众人怀疑他是鬼物,豪师没有办法拒绝他,选了一个跑得快的人,跑了一百多里路去召请永年。第二天早上永年就要到了,少年一开始没有惧色,过了很久,自言自语说:白尊师果然来了!于是泫然流涕,跳上屋顶,号呼几声就消失了。他所带来的物品都在,永年就把它们分发给贫病的人。于是他用逆顺的道理来教育豪师。豪师知道自己错了,就解散了堡聚,解除了兵卫,重新成为编民廉使。州将嘉奖他的事迹,湘衡间的贤与不肖者,都赞美他的德行,仰慕他的教诲。有一天,有一个樵夫敲门说:西峰岩中有仙人在说话,师父可以去看看。永年怀疑他是山水中的妖怪,斜眼看他的眼睛,以辨别邪正。正要整理衣服出发,樵夫说:师父的功行已经显著,系在仙籍,邪物怎么敢侵犯你?但是毫厘之差,不要后悔。说完,就从别的路走了。师父拄着拐杖去寻找他,到了那里天已经黑了。只见崖壁上有光,于是仔细看,发现有一首诗,笔墨还是湿的。诗说:清秋无所事,乘雾出遥天。凭伏樵人语,相期白永年。读完后,崖壁上就没有字了,光也消失了。

◎李公佐仙仆诗一首并序

李公佐考中进士后,担任钟陵从事。有一个仆夫从布衣开始,勤勤恳恳地工作,白天晚上都很恭敬谨慎,将近三十年,公佐不知道他是异人。有一天他告辞离去,留下一首诗。诗说:

我有衣中的珠子,不嫌衣上的尘土。我有长生的道理,不厌有生的身体。江南是神仙的窟穴,我要混入其中。不嫌市井的喧闹,来救世间的人。苏子的踪迹已经过去(注:苏耽是也),颛蒙的事可以亲近(公佐字颛蒙)。不要说东海会变,天地有长春。

从此离去,出门后不知去向,邻居们看到仆夫跳跃凌空而去。

◎摅浩然泛虚舟辞遗栾浑之诗二首并序

栾先生,名清,字浑之。喜欢道术,与东海徐戡,字玄贞是方外之友。一起游历江南,停船在渚上。雨停后微风,听到上游有清啸的声音,于是他们一起向上游望去。看到两个人共乘一舟,不划桨,顺风漂流。栾先生移船迎接他们,看到两位客人的船中有笔砚、莲叶和酒器,两片莲叶上各有文字。于是并船问他们,两位客人不回答,栾先生坚持追问,他们笑着拿着莲叶送给他。说:熟读这个,明天就会知道我们,不用再问了。

一片莲叶上题着《摅浩然》,诗说:

行走时云作伴,坐下时酒为侣。肚子以元气充实,衣服用云霞修补。纣王的暴虐与尧的仁德,可惜都腐朽了。

另一片莲叶上题着《泛虚舟》,诗说:

船桨无所凭借,超然信萍查。早晨漂浮在旭日的光辉中,晚上遮蔽在清月的华光下。营营功业的人,朽骨成泥沙。

过了一会儿,他们送给浑之一杯酒,非常香,喝完后就告别离去。浑之划船追赶他们,却追不上。不久,风浪突然起来,两人惊伏在船中,很久才平静下来,莲叶已经不见了。栾先生大醉,傍晚到了渔人家。到了半夜,栾先生辗转反侧,啼叫了很久,吐出了几斗东西。徐生急忙起来,举着蜡烛一看,原来是他的五脏烂黑,都掉在地上。先生欢快地起来,拍手唱歌说:

喝了摅公的酒,又登上摅公的船。便得神体清,超遥旷无忧。

唱完后,又长啸和之,清响激越,不是以前所熟悉的。几个月后,栾先生对徐生说:我醉酒时丢失了所佩的九寸镜,现在端午节快到了,打算重新铸造。应该买酒收钱,以备资费。打开箱子取出药屑二升,和水十石,从寅时到午时就变成了酒,装在船中,沿岸卖酒,不知所去。徐玄贞与旅人硃仿熟,在江表相遇。玄贞系船上岸,与仿叙谈。还没谈完,风雨突然来了。雨停后,徐生和船都不见了。后来有人在庐山的悬岩中,看到一个醉人抱着酒樽躺着,认识的人怀疑是徐生,因为他一向喜欢喝酒。当时是贞元十四年。

◎灵响词五首并序

《道德经》说: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摸它摸不着。详细解释老君的意思,大概是比喻世俗的民众,不是修生的道民。尹真人的《节解经》说:内观的人看到神光,不能说它不明;返听的人听到神声,不能说它无声;握固的人精神备体,不能说它无形。凡是在道中的民众,应当看那看不见的形;听那听不到的声音;摸那摸不着的东西。三者都得到,就称为道民了。我慕道多年,修持没有成效,日夜自思,如负芒棘。曾经在闲暇时,偷偷阅读《三清经》说:夫修炼之士,当

必须进入静修的三关,修炼精神气息,以延长寿命。

大静修需要三百天,中静修需要二百天,小静修需要一百天。

我虽然不聪明,但心情非常急切,得到神道的支持,于是发起了最诚恳的请求。

先尝试小静修。

从开成三年戊午年开始,正月初一,闭门自修,不与外界交往,坚持一百天,才出静修堂。

虽然断绝了五谷,但五气得以长期修炼,幸运地避免了瘦弱,不知道饥饿和口渴。

不到一个月,神光照亮了眼睛,百灵聚集在耳边,精神清爽不昏沉,这三者都得到了应验,就知道仙经秘典所言不虚。

人不修炼,就不会知道。

既然不知道,就会相信前人的说法。

后来的学者都认为神仙的教导都是虚假的言辞。

古今相互蒙蔽,从未有尽头。

我作为前人的继承者,所以发表言论,以纠正将来的疑惑。

因此创作了五篇,每篇四句,赠送给同好,用来记录玄妙深奥的道理。

其词如下:

这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心里知道是灵仙的声音。声音从未离开耳朵,高低起伏如同秋蝉的鸣叫。其一

夜晚声音强烈,白天声音微弱。神灵斥责众恶,与我一起展现威严。其二

美妙的声音没有停止的时候,昼夜不停地轮回,那是偶然的事情,是上界特使的到来。其三

如何辨别灵应?必须得到梯媒的帮助。自从灵响降临,就像有真人到来。其四

存念长久在心中,声音不断回荡。可怜清爽的夜晚,静静地听秋蝉的吟唱。其五

◎众仙步虚词五首

飘飘然升上云路,昏暗地进入长霄。星宫日渐远去,光阴劫数遥远。仰望德行的金颜隐去,倾心等待神飚的到来。愿能映照霞轸,焚香稽首朝拜。其一

玄风转动飞盖,紫气弥漫仙车。浮空不需驾车,瞬间升入虚无。徘徊哀怜下界,顾眄怜悯众生。三元真化完成,瞬间进入太虚。其二

万气浮空上升,千光合于太微。霄间望见华盖,虚里看见霞衣。真仪进入云路。圆曜随风飞。愿得三元会,金容乘运归。其三

吉光腾起紫气,霄路逸出丹天。幡扬香风转动,盖动超越浮烟。道中还有道,玄中还有玄。真光不见边际,大道竟无形。法轮常自转,希音不可听。空闲等待三宝,虚中听闻洞经。七变游魂反,万气驻颓龄。其四

香风飘动羽盖,游气转动飚车。冷冷升上云路,窈窈进入长虚。顾愍尘埃之子,应运演绎灵书。妙果谐今日,冥契自然符。其五

◎青童天君常吟一首

想要种植灭度的根,应当拔除生死的栽。沉吟随九泉,只是坐着珍惜形骸。

◎南岳夫人作与许长史一首

灵谷秀美澜萦绕,藏身栖息在岩京。披褐衣如同衮龙,带素带如同玉鸣。形盘在幽辽里,掷神在太霞庭。霄上有陛贤,空中有真声。仰望我曲晨飞,案此绿轩綍。下观八度内,俯叹风尘萦绕。解脱遗波浪,登上这渺渺身。忧竟三津竭,奔驰割尔龄。

◎南岳夫人作一首

玄感妙象之外,和声自相招。云书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颓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六辽。人事胡可豫?使尔形气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注解

吴子来:唐代道士,自称吴子,以养气绝粒、饮酒自适的生活方式著称,其写真赞和诗作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

写真:古代绘画术语,指描绘人物肖像,此处指吴子为自己画像。

玄素:道家术语,指玄妙的道理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

清贫:道家崇尚的生活方式,指不追求物质享受,安于简朴的生活。

内景:道家修炼术语,指通过内观修炼达到的境界,此处指吴子通过吟诵《内景》来保持童颜。

白永年:唐代道士,字永年,湖南衡岳人,以修习神仙之道、济世救民著称。

三元八节:道家术语,指道教中的重要节日,道士在这些节日中进行修炼和朝拜。

丹书飞步核邪之术:道家修炼术语,指通过修炼丹书和飞步术来驱邪避害。

李公佐:唐代进士,钟陵从事,其仆夫为异人,留下诗作后凌空而去。

衣中珠:道家术语,比喻内在的修炼成果,不因外在的尘世而受影响。

栾浑之:唐代道士,名清,字浑之,与徐戡为方外之友,以道术和诗作著称。

摅浩然:道家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的浩然之气,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

泛虚舟:道家术语,比喻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灵响词:道家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的境界,能够感知到常人无法感知的声音和形象。

入静:指道家修炼中的一种状态,通过闭目静坐,排除杂念,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三关:道家修炼中的三个重要关卡,通常指上、中、下三丹田,即泥丸宫、绛宫、丹田。

淘炼神气:指通过修炼净化精神和气息,使之更加纯净和强大。

补续年命:通过修炼延长寿命,补充生命力。

大静:指长时间的深度静修,通常用于修炼的高级阶段。

中静:中等时长的静修,适用于修炼的中级阶段。

小静:短时间的静修,适用于修炼的初级阶段。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主要粮食作物,这里泛指食物。

五气:指五行之气,即金、木、水、火、土,道家认为五气调和可以养生。

神光:指修炼到一定境界后,体内产生的光明,象征精神的高度纯净。

百灵:指各种神灵或灵性存在。

精爽:指精神清爽,意识清晰。

仙经秘典:指道家修炼的经典和秘籍,记载了修炼的方法和理论。

诳诞:指虚假、荒诞的言辞。

小兆:指作者自称,谦辞。

玄深:指深奥玄妙的道理。

梯媒:指修炼中的媒介或助力,帮助修炼者达到更高的境界。

真人:指修炼有成的高人,通常具有超凡的能力。

步虚词:道家诗词的一种,内容多描写仙境和修炼境界。

三元:指天、地、人三才,道家认为三元和谐是修炼的重要目标。

太虚:指宇宙的虚空,道家认为太虚是万物的本源。

法轮:指佛法的象征,这里借指道家的修炼法门。

三宝:指道、经、师,道家修炼的三宝。

洞经:指道家的经典著作。

七变:指修炼中的七种变化,象征修炼的七个阶段。

颓龄:指衰老的年龄,这里指通过修炼延缓衰老。

青童天君:道家神话中的一位神仙,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灭度:指超越生死,达到解脱的境界。

九泉:指地下深处,象征死亡和阴间。

南岳夫人:道家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常与南岳衡山相关。

灵谷:指灵气聚集的山谷,象征修炼的圣地。

岩京:指山中的隐居之地。

衮龙:指华丽的龙袍,象征高贵的身份。

玉鸣:指玉器的声音,象征高雅的品质。

太霞庭:指天上的仙境,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曲晨:指清晨的时光,象征新的开始。

绿轩:指绿色的车驾,象征高贵的身份。

八度:指八个方向,象征宇宙的广阔。

三津:指三条河流,象征生命的源泉。

玄感:指深奥的感悟,象征修炼的境界。

和声:指和谐的声音,象征修炼的和谐状态。

云书:指天上的文字,象征神秘的启示。

兰风:指兰花的香气,象征高雅的品质。

绿轺:指绿色的车驾,象征高贵的身份。

琼台:指天上的宫殿,象征仙境。

地仙:指地上的神仙,象征修炼有成的高人。

八素:指八种基本元素,象征宇宙的构成。

六辽:指六个方向,象征宇宙的广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评注

吴子来的写真赞和诗作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他的生活方式以养气绝粒、饮酒自适为主,表现出一种泛然自适、无所营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道家思想中被称为‘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吴子的诗作中,‘山水为家,形影为邻’、‘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等句,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清贫’和‘玄素’的具体体现。

白永年的故事则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实践意义。他通过修习神仙之道、济世救民,体现了道家‘济俗救民’的社会责任感。白永年在巢寇犯阙、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通过正道戒教豪师,展现了道家‘惩袄祛疾’的社会功能。他的修炼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这种修炼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正是道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的具体体现。

李公佐的仆夫故事则体现了道家‘隐于市井’的思想。仆夫虽然身处市井,但其内在的修炼成果(衣中珠)使他能够超脱世俗的喧嚣,最终凌空而去。这种‘不嫌市井喧,来救世间人’的态度,正是道家‘隐于市井’、‘济世救人’的具体表现。仆夫的故事也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内在修炼’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栾浑之的故事则通过‘摅浩然’和‘泛虚舟’的比喻,展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栾浑之与徐戡的交往,以及他们在江南的游历,体现了道家‘方外之友’的友谊和共同追求。栾浑之的醉酒和吐物,象征着他通过修炼达到的超凡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个人的修炼成果,更是对道家‘自然’和‘超脱’思想的生动诠释。

灵响词则通过‘视不见之形,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名’的比喻,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常人的感知能力,体现了道家对‘道’的深刻理解。灵响词中的‘内观’、‘返听’、‘握固’等术语,正是道家修炼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修炼者可以达到‘道民’的境界,即与‘道’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个人修行的目标,更是道家思想的终极追求。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道家修炼的过程和境界,通过入静、淘炼神气、补续年命等修炼方法,达到精神的高度纯净和生命的延长。文中提到的‘大静’、‘中静’、‘小静’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修炼阶段,反映了道家修炼的循序渐进和层次分明。

文中提到的‘五谷并绝,而五气长修’反映了道家修炼中的辟谷思想,即通过断绝食物,依靠五气的调和来维持生命。这种修炼方法不仅体现了道家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修炼者对身体和精神的高度控制。

‘神光照目,百灵集耳,精爽不昧’这三者象征着修炼者达到的境界,即精神的高度纯净、感官的敏锐和意识的清晰。这些境界的达成,证明了仙经秘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反驳了那些认为神仙之教是诳诞之辞的观点。

文中还提到了‘梯媒’的概念,即修炼中的媒介或助力,帮助修炼者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一概念反映了道家修炼中的互助和传承思想,强调了修炼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步虚词五首和青童天君、南岳夫人的诗词,进一步描绘了仙境和修炼境界的美好和神秘。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道家哲学思想,如三元和谐、太虚本源、法轮常转等。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修炼方法和境界描述,展示了道家修炼的深奥和玄妙,体现了道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文中对修炼境界的描绘和诗词的艺术表达,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赞颂部-卷三-赞诗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