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原文

◎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

盖闻天心降顾,邦家所以会昌;灵命丕昭,神道所以协赞。考载籍之攸记,固今古而同符。矧复吾宗,在于战国,基绪方始,精感实繁。或山祇而见形,或帝所而协梦,其来已久,斯谓不诬。乃有接三统而开基,将隆景业,冠百神而储佑,茂显明征。奠条梅之名区,号龟玉之奥主,见之于翊圣保德真君矣。

太祖肇膺元历,观德而无言;太宗祗绍睿图,顺期而前告。若夫述玉晨之宝睠,序斗极之仙阶,告国命之延洪,示真科之秘赜,洪威显洽,屏乎物魅神奸,谆诲博临,扬乎天祺民祉。由是灵坛爰峙,徽称斯崇,钦奉于芬馨,仰祈于先觉。固惟九域咸被底绥,岂止三秦独增忻戴?暨兹冲眇,缵乃基扃。仰嘉话之在人,瞻至神之佑世。

由是载稽茂典,恭益尊名,以为上帝之恒符,文考之真应,安可默而无述?故当垂之不刊。爰诏辅臣,俾诠灵训,询求斯至,编帙旋成。想风烈而昭然,思音徽而可觌,诚足镂之金板,祕于兰台。披封奏归美之心,愿裁于序引,属乙夜观文之暇,聊志于岁时。题曰《翊圣保德真君传》云尔。

◎翊圣保德真君传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公臣王钦若编集

建隆之初,凤翔府盩厔县民张守真,因游终南山,忽闻空中有召之者,声甚清彻。守真惊惧。四顾无所见,默行悚听,约数里,又闻语云:汝若先行,吾即在后。如是者数日,守真莫能测。既还其家,又闻于室中曰:吾受命降灵,汝何为顽梗如此,不听吾言?吾若不为宋朝大事,当已粉碎汝矣!守真方异之而且惧,因曰:未审是何星辰如此临降?守真性本愚戆且昧,神祇愿勿凭陵,必无事奉。乃曰:吾是高天大圣玉帝辅臣,授命卫时乘龙降世。但以非正真之士,无以奉吾教。汝有异骨,不类常流,汝可虔心奉吾道训也。守真曰:窃闻在男曰巫,在女曰觋。守真虽处凡庸,耻为兹类。又曰:吾上天之神,非鬼魅也。五岳四渎,吾能役使。汝若回心入道,勤奉香火,当令汝应大国之徵命,受真主之恩遇,岂同巫觋之辈耶!守真曰:神人既若此教导,敢不虔事?乃设酒肉之馔以祀焉。又闻言曰:吾神人也,汝何为以腥秽渎我?以汝未晓,不欲罪汝。此去但以香茶及素食鲜果为供,吾虽不食,歆汝之意也。守真稽首而谢。又曰:吾为汝天上之师,汝别有人间之师,但访高士,以求度焉。

守真乃礼古楼观先生梁筌为师,度为道士,遂于所居之侧择隙地出家,则于北帝宫内立殿以事神,旦暮崇奉,颇极精至。神谓之曰:观汝虔心,称吾教导,贞洁之士,可以驱邪。吾先将诲汝剑法,俾汝为民除妖。后当令汝结坛,俾汝为国祈福。守真再拜曰:守真本实凡庸,粗怀愚直,当缘夙生奉事,乃致今获归依。愿以至心,永奉灵德,坛仪剑法,恭俟灵训。真君曰:剑法有三。但以刚铁锻为利刃,吾目一视,便可用也。有疾之人,俾汝挥击,邪气销铄,其人无损。或地祇作孽,水族生妖,分野为灾,国家轸虑,当以上剑治之。或山泽之怪,飞走之雄,震骇闾阎,侵毒黎庶,当以中剑治之。或魑魅之徒,夔<鬼卢>之辈,挟邪暴物,作祟害人,当以下剑治之。守真曰:三剑之法,已闻命矣。结坛之仪,伏俟指教。真君曰:结坛之法有九。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旌旗鉴剑弓矢法物罗列次序,开建门户具有仪范。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週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其下曰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中坛一等。傥非时祷祀,不及备此三坛,亦当精洁词章,鲜异花果,扣鼓集神,恳祷而告,去地九尺,焚香以奏,亦可感应也。中三坛则为臣寮设之。其上曰黄箓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箓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箓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此三坛所用法物仪范,各有差降。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凡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此九坛之外,别有应物坛,或六十四位,或四十九位,或二十四位。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如臣庶上为帝王祈佑,当作祈谷福时坛,凡一千二百位。或为父母师尊禳灾祈福,当为醮设坛,随仪增益也。守真拜而受之,自尔多有徵验,不能备纪。

乾德中,太宗皇帝方在晋邸,颇闻灵应,乃遣近侍赍信币香烛,就宫致醮。使者斋戒焚香,告曰:晋王久钦灵异,欲备俸缗,增修殿宇,仍表乞敕赐宫名。真君曰:吾将来运值太平君,宋朝第二主修上清太平宫,建十二座堂殿,俨三界中星辰,自有时日,不可容易而言。但为吾启大王,言此宫观上天已定增建年月也,今犹未可。使者归以闻,太宗惊异而止。

太祖皇帝素闻之,未甚信异。遣使赍香烛青词,就宫致祷,召守真诣阙,备询其事。守真具言之,且曰:非精诚恳至,不能降其神。仍以上圣降灵事迹闻奏。太祖召小黄门长啸于侧,谓守真曰:神人之言若此乎?守真曰:陛下傥谓臣妖妄,乞赐按验,戮臣于市,勿以斯言亵黩上圣。诏守真止于建隆观,翌日,遣内臣王继恩就观设醮,移

时未有所闻。继恩再拜虔告,须臾,真君降言曰:吾乃高天大圣玉帝辅臣,盖遵符命降卫宋朝社稷,来定遐长基业,固非山林魑魅之类也。今乃使小兒呼啸,以比吾言,斯为不可!汝但说与官家,言上天宫阙已成玉锁开,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凡百余言。继恩惶惧不敢隐,具录以奏,因复面言,神音历历,闻者兢悚。太祖默然异之,时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之夕也。

翌日,太祖升遐,太宗嗣位。寻召守真于琼林苑,为週天大醮,作延祚保生坛。醮罢,真君降言于内臣王继恩曰:吾有言,汝当为吾奏之。曰:

建隆元年奉帝言,乘龙下降卫人君。扫除妖孽犹闲事,纵横整顿立乾坤。国祚已兴长安泰,兆民乐业保天真。八方效贡来稽首,万灵振伏自称臣。亲王祝寿须焚祷,递相虔洁向君亲。吾有捷疾一百万,诸位灵官万垓人。若行忠孝吾加福,若行悖逆必诛身。赏罚行之既平等,天无氛秽地无尘。爱民治国胜前代,万年基业永长新。继恩录之于简,翌日以闻。太宗览之惊异,稽首谢曰:国家之幸,宗庙之庆,虔荷上圣,赐此格言。命缄藏于内殿,寻遣内供奉官王守节、起居舍人王龟从,就终南山下筑宫。

方卜地于终南镇,真君忽降言于龟从等曰:此地乃修建上帝宫阙之地,不可易也。于是乃定。凡三年,宫成。中正之位列四大殿,前则玉皇通明殿,次紫微殿,次七元殿,次真君所御殿。东庑之外,有天蓬、九曜、东斗、天地水三官四殿。西庑之外,有真武十二元神、西斗、天曹四殿。又有灵官堂、南斗阁,并列星宿诸神之像。竖钟经二楼,斋道堂室,靡不完备。建碑以纪其事,题曰上清太平宫,一如真君预言之制。命常参官一人监宫,择道士焚修。每岁三元及诞节、上本命日,并遣中使致醮。祀神之夕,上望拜焉。岁或水旱,或国家将举事,率致祷焉。

初宫成,真君忽降言谓王龟从等曰:汝奉诏修宫,勤则至矣。然何为不开日月华门?不画八小殿壁?阶墀甓甃亦未严备,惟求速成,以冀恩宠。然上天亦不掩尔功,亦不赦尔罪。守节、龟从颇切惊惧,然已奏讫,役不及增备,惟稽首祈谢。及至阙,皆获增秩,赐白金千两,既而守节染疾而亡,龟从殁于兵刃,此乃不掩功不赦罪之戒明矣。

太平兴国初,太宗皇帝亲征太原,真君忽降言于守真曰:官家已临汾晋,非久克复城池,汝当令监官内臣等设醮,以谢胜捷于上帝。守真等曰:国家大事,乞俟捷音。真君曰:上天已定,胜负也。逾旬而王师告捷,监宫等以闻,帝遣内臣卢文寿赍内库香药、御署词章,诣宫陈醮以谢上帝。是夕,真君降言曰:官家设此大醮,上帝与诸天皆喜,国祚延远,过于有唐矣。

至六年,守真以乾明节诣阙朝贺召见,因面奏曰:“圣真下降,俯为昌朝,乞降诏加号以答灵贶。”上允其奏。寻下诏曰:太平宫神,受命上穹,降灵下土。苾致荐,肸蚃有徵,大庇斯民,屡垂丕贶,宜加美号,以答神休,其封神为翊圣将军。诏命至宫,守真焚香以告,真君忽降言曰:汝当上问,官家所言翊圣者,翊于何圣?守真数日疑惧,不敢答。复言曰:汝但驰奏,官家不罪汝。守真遂具章以闻,太宗览之,召近臣谓之曰:“玉帝辅臣所辅翊者,上帝也。当以此意报守真,令启白也。”既而内臣传命到宫,守真诣殿,焚香以告真君,曰:“此意是也。”七年,守真复诣阙朝贺,真君忽降言曰:“吾有言,汝当闻于官家。曰:“大道兴隆阴谋灭,诸天众圣皆欣悦。宋朝社稷甚延年,太平景运初兴发。君上端心显明哲,爱民治国常须切。万年基业永长新,金枝玉叶无休歇。”守真得之,到阙以闻。诏赐守真紫衣,号崇元大师。自后每遣使醮告,真君或有言,守真皆密以闻。

至道初,忽降言谓守真曰:“吾建隆之初,奉上帝命下降卫时,今基业已成,社稷方永,承平之世,将继有明君。吾已有期,却归天上,汝等不复闻吾言矣。傥国家祈祷,但严洁焚香,北面告吾,虽不降言,当授福卫护宗社。”又曰:“汝遇吾下降,至今三十五年,勤亦多矣,上帝已有符命,授汝为五土之主,此限满日,升汝仙官,汝亦不久住也”。自是不复降言。

明年闰七月十六日,守真谓门人等曰:吾已领符命,今将去矣。言讫而化。既而圣上嗣位,崇奉之典,率遵旧式。洎受元符,封泰山,建玉清昭应宫,于宫中宝符阁之西北隅作凝命殿,殿后为凝命阁,以奉真君。

大中祥符七年,诏曰:诞敷宝命,仰荷于至神;昭报殊徵,虔增于懿号。盖为邦之大典,庇民之深旨也。而况翊宣元化,式表众灵,司阴骘于含生,播明威于福地。当王基肇启,固降治而已彰;洎文考缵承,复先期而斯应。由是亟营珍馆,备荐徽章,蒙介福于无垠,佐鸿图于累盛。顾惟眇质,绍抚绵区,属典礼之交修,实祺祥之沓委。缅怀幽赞,罔怠钦崇。是用益以丕称,奉之茂则,式达至精之恳,庶伸祗答之文。期克享于夤恭,永保宁于品汇。爰颁成命,俯告宰司,深体予怀,共宣其事,翊圣将军宜加号曰翊圣保德真君。

自真君之降世也,或时有所?受,人即传录。而岐、雍之间,有物魅妖怪为害之极者,皆投诚致告,则守真祈祷,奉教而往,靡不祛殄。凡所灵验,不可胜纪,今录其传闻者云。

守真常朝礼至玉皇大殿,睹其题曰通明殿,不晓其旨,因焚香告

曰:通明之理,窃所未谕,敢祈真教。

真君曰:上帝在无上三天,为诸天之尊,万象群仙,无不臣者。常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通彻,无所不照,故为通明殿。诸天帝君,万灵侍卫,仙众梵佛,悉来朝谒,仰视其殿,惟见大光明中,上帝俨然。仙班既退,光明遍彻诸天焉。

有王叟者,年七十余,少事戎帅,老而退居终南镇,胆气雄杰,谈五代时事,历历可听。每闻妖怪诞妄之事,则扼腕切齿。自真君之始降,未甚信响。洎目睹灵异,欣然归仰。自后常日二时赴宫,焚香伏拜,虽风雨霜雪,未尝暂旷。一日忽告守真启殿门,瞻礼焚香,且泣曰:老夫本怀刚气,幼事军门,不信邪魔,常守正直。百生有幸,得遇上真。今已衰耗,大期将至。所愿归全之后,得在左右,以备驱使,为万足矣。真君降言而许之。未几,叟无疾而终。逾旬,守真忽于真君殿前,闻空中有呼其名者曰:我铁轮将军也,汝何以略不见录?守真仰而问曰:真君左右有四将军,常侍殿中。守真常所虔事,未知铁轮将军是何星辰名位?空中又曰:我即王叟也。曾有至愿,乞侍左右,今蒙收录,使掌铁轮,位在四将军之下。汝今后或有醮祭,勿忘吾名也。

真君尝谓守真曰:吾每巡游週天,有诸位灵官,捷疾吏兵数逾百万。彗孛妖沴,知吾骑从所至,皆屏迹远避。岳镇海渎可以麾召,而世之物魅邪怪,岂足数耶!吾念汝正直,付汝剑法,俾汝为民救患禳灾。汝宜精勤,无或懈怠,积功立名,加惠及物,上天所鉴,当录汝名。若慢道轻教,不守虚寂,自有阴责矣!吾若一怒,万物立为埃尘,汝其可当乎!然汝每有责罚,乃吾小将军怒汝不专谨尔!汝自宜致恭于彼。汝所兴念,彼各预知,不可欺心,贻汝祸患。

守真尝一日从容焚香,虔诚问曰:守真睹释氏之教,言天上天下无如佛者。未知三清之上,品位何若?愿赐真语,以蠲蒙滞。真君降言曰:佛即西方得道之圣人也,在三清之中,别有梵天居之,于上帝则如世之九卿奉天子也。守真曰:其教流演,颇盛于世,又何理也?真君曰:教流中夏,帝之念也。随世盛衰,亦帝之念也。守真曰:道释经典,并垂于世,未审崇奉何者,即获其福?真君曰:《太上道·德经》大无不包,细无不纳,修身炼行,治家治国。世人若悟其指归,达其妙用,造次于是,信奉而行,岂惟增福,谅无所不至矣。释氏之四十二章经,制心治性,去贪远祸,垂慈训诫,证以千恶,亦一贯于道矣!奉之求福,固亦无涯。至于週公、孔子,皆列仙品,而五经六籍,治世之法、治民之术,尽在此矣。世虽讽诵,多不依从。若口诵而心随,心随而事应,仁义信行礼智之道常存于怀,岂惟正其人事,长生久视之理,亦何远矣!

守真又尝启请云:终南山中赤谷神祠者,近乡之人多所祈祀。屠牛击豕,以为飨馔。酒乐喧沸,民氓鼓舞。若斯之事,其获佑乎?真君曰:终南山实名山福地,人凡境圣,今古皆然。兴妖致邪,杀命祈福。以兹俟福,斯亦远矣!既而草窍潜匿其下,捕贼者积薪焚之,祠宇煨烬,寂无灵异。建隆末,长安进士刘颃颇有文学,出于流辈,尝诣宫再拜祷曰:顽欲知将来位秩高卑,愿赐灵语。真君降言曰:天赋汝文性,不赋汝禄位。汝若学道退闲,当犹延永。若妄求进身,虑促汝寿算也。颃闻之,不悦而退。后三岁,果无成而卒。

雍熙中,华山希夷先生陈搏卒于张超谷石室中,世多传其羽化。守真朝礼之次,因焚香启告曰:华山陈搏近卒,时人谓之尸解,未审其人功行证仙阶乎?敢希上真,略赐指谕。真君降言曰:搏之炼气养神,颇得其要,然及物之功未至,但有所主掌尔。端拱中,知凤翔府、比部郎中高凝祐尝就宫致礼。既去,真君忽降言于监官李铸曰:高凝祐行亏忠信,死非久矣。铸窃志之。俄而凝祐秩满还京,为三司判官。铸闻之,乃复焚香启告曰:高凝祐今为此职,又何福耶?真君降言曰:死将至矣。数月而凝祐卒。吏部尚书宋白,乾德中家于盩厔。有弟显,小字曰岐哥。年十余岁,为狐魅所惑,号呼无度,举动失常,忽力敌数夫,家人莫能制。医砭之辈至者,必遭凌扑。白因斋心,遣所亲诣宫致祷,恳求卫护。真君降言曰:汝去,吾当令守真往彼。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馆,而岐哥已觉,慞惶失次。家人遽出迎拜,守真具问之,因厉声呼其名。须臾,岐哥捽其首,从中唯唯而出,至守真前,战汗悚息。守真呵责移时,鬼乃露形,叩头伏罪。守真以术戮之,应手而毙。岐哥仆地良久而苏,即获平愈。

真君尝忽谓守真曰:山下李靖庙中,有狐鬼数十,盘泊于彼,本方地神适有驰报,虑其为妖害民,汝可速往逐之。守真禀命,仗剑而去。须臾坐于庙前,震呼数四,俄而狐鬼数十悉出,遍列于前,惶惑惊悸。守真乃责之曰:此上真下降之地,汝辈岂宜杂处!今未欲戮,汝可速返林莽,无以血汙我灵剑!鬼等相顾,狼狈匍匐而散。守真自往至还,曾不移时。寓宫道士王德渊问其所适,守真具道之。德渊曰:自此至彼,往复二十里,何其速耶?守真曰:我离庙时,以剑挥下庭树低枝在地,可验也。德渊俟晓,跃马而观焉。果于庙前闻腥秽之气,不可近,得断枝而还,始再拜称异。时又有妖狐数百,在邠州城中,颇为怪异。

真,先当调习其性,以顺天和。忘诸有为,勿耗心识。融怡凝湛,道乃可见。

复戒之曰:莫管内,莫管外,来往真灵无挂碍。所居安乐是汝家,各自勤行莫相待。莫相待,先达之人无滞碍。真空妙乐有天堂,与圣相同灭诸罪。

又曰:妙理须行到,週旋皆合道。举措见真空,真空无烦恼。混合太虚中,自有无声乐。地炉天灶间,皆同凡圣道。常将智慧观,可向今生了。

德渊曰:上感真君降言教示,不晓前篇内‘与圣相同灭诸罪’,愿垂诲谕。

真君曰:汝若除烦入静,炼心修真,积累其功,数盈之后,泥丸百节,元神灵通,而自同于圣。天堂妙乐,无所不至,岂更有诸罪也?故言‘与圣相同灭诸罪。’

太平兴国中,驾部员外郎李铸尝知凤翔府,备睹灵应。俄复奉诏监宫,凡十余年,志颇严洁。真君前后降语仅十余篇,其所录者数首。

一曰:建隆之初,方禀希夷。上帝命吾,众圣皆知。乘龙下降,列宿相随。五岳受命,主张地祇。潜扶社稷,密佐明时。吾要李铸,知吾降期。不得轻泄,免漏天机。

又曰:与吾独异佐国,与吾以道理民,与吾慈善理家,与吾不饮自醉。醒时理民,醉时理神。此语是延年益寿之法,吾劝府主记取。

又曰:为官求理在贞明,智慧俱通临事清。观天行道合阴德,食君爵禄常若惊。为吾洗心复换骨,背凡入圣奔长生。天宫快乐胜凡世,不夜之乡挂一名。

又曰:府主累世为人生中国,与吾清直,莫行斜曲,与吾积善累功,与吾辅佐明主。与吾洗雪黎民,与吾挂心刑狱。上帝若知名天官也,克取舍住世转流之财,但修取有形之像,获随身之功,得无量之福。与吾不得因循,不奈时光迅速。灵官赏汝功勋,天曹与汝添福。若一一依吾圣言,必得延年益寿。

又曰:年登七十余,住世不久居。饶君寿百岁,问汝得几秋?地府直须怕,冥司难请求。有功无惊惧,积罪必遭诛。子孙难替代,早觉莫痴愚。

又曰:有缘无缘,福业相牵。有缘福至,无缘业缠。三业大罪,信根不圆。若遵吾语,如倚太山。

又曰:听吾之语必延年,亦将康健保安然,至诚不退修真理,今生若在玉皇前。

又曰:为汝虔心,星辰下降。来驾于玄风,去乘于法雨。开盲愚之耳目,回积恶之人心,尽归投于正路。因汝醮告上玄,恶人尽来归敬,此汝之功也。吾已与汝闻于上帝,俾汝获福也。汝宜清者重清,白者重白,明者重明。勿初勤末怠,中路变异,回清为浊,回善为恶。设灵官奏闻,上帝若知,有误于吾也。

又七月十日夜,真君降言:汝忠勤奉国,惠爱临民,更要用心,勿违吾诫。未遇吾之前,所作诸恶,吾与汝并销除也。遇吾之后,况无诸业,左右已录汝功也。更须晨夕,与吾积其善功,勿得怠惰吾圣言也。

又曰:但行王事,洗雪冤沉,常差灵官,护助汝也。或有诸事,常行平正,依吾圣言。况是太平君治化,诸事前程,汝但莫忧。

又曰:托托莫忧烦,军府自然安。每事依王道,从他天下传。

又曰:为主虔诚拜上玄,宋朝社稷保长安。不久太平天下乐,一家受福镇如山。

又曰:为主合虔诚,将心助太平。天宫系其职,每事更宜精。众圣皆知汝,举措直须惊。一朝功满后,永住看三清。

又曰:生前莫乱忧,已后亦无愁。主判阳间事,凡人得几秋。但依圣言著,长生上天求。

铸每受一篇,未尝不晨夕讽诵焉。

又尝谓铸曰:汝年及八十,别无修炼之功,未免掩形升魂,亦当有所主掌尔。

铸再拜曰:此生得遇上真下降,屡受祕语。他日傥获主掌,愿与守真同列。

真君曰:人间官职,守真不及汝。天上名位,汝不及守真也。但心归真正,升仙阶亦有时矣。

淳化中,西京留守中书令赵普,尝遣使备礼,致醮虔祈,愿闻休咎。

真君降言曰:赵普扶持社稷,甚有功勋,上帝所知,赐汝福寿。然以大妨小,幽府亦有冤对。当启诵真经。告祈天地。首忏前非,吾亦与汝达于上帝,庶解兹咎,汝官职寿数,已有限矣。

其使录之而去。普跪读感涕,因焚香谢过,复遣人诣宫设醮。

给事中、参知政事贾黄中,尝遣人投诚致祷,以祈圣诲。

真君降言曰:圣主命臣,臣之事君。道佐当代,心依古人。善恶无隐,奸邪必闻。君臣合道,可立功勋。

又曰:爱民用心,赏罚平等,但依吾语,合家保安。

殿中丞张卓尝乞圣言,真君曰:大道养汝性,阴阳生汝身。为吾勤行道,为吾勤修真。公廉常用意,忧恤在乎民。遇时佐明主,清浊上帝闻。浊富终不久,清贫为天人。莫教人道富,从他人笑贫。自有真家富,清高不愧贫。

又曰:形凡性不凡,为国显清廉。家积千余口,有罪自家担。

又曰:但服阳和气,天灶再熏蒸。地炉别有用,道德日日新。延年积福应,真空若至清。虚无有妙理,度脱有缘人。

道士週务本尝诣宫奏词一通,乞降真语。

真君降言曰:汝有词言慕上天,其如心意隔关山。仙宫不远如指掌,内外工夫全未圆。阴官察录无谴过,免坠酆都数百年。依吾所语合吾道,要复三清应不难。

张守真子元济,常斋戒诣宫。

真君降言曰:汝父守真遭逢于吾,故令子孙受福。汝岂不闻信州龙虎山张道陵,至今子孙不绝,亦逢于上圣,得道之后,应及后世。汝亦于吾有缘,直须在家孝于父母,食禄忠于帝王,立身扬名,岂非好事!

又诲之曰:无事莫街行,勤学必立名。扬名在天下,道廕

有长生。又曰:为过自家知,善恶日相随。分明违天道,问汝阿谁痴?

淳化中,真君降言示守真曰:当今显圣明,修德动三清。上天归正道,四海息交兵。八方钦睿圣,五谷尽收成。劝君须修德,上帝赐长生。又曰:关西贼寇,缘应时数,官家须指挥招捉,使臣莫杀平人。官家修德之际,正贼须剪灭。

又尝降言诫辅道士曰:千人心不同,万人心皆错。举意不相通,与圣难相约。

真君又尝降言诫官吏等曰:每存忠信齐其天,文武班行自有贤。为主万年定基业,常忧黎庶恐饥寒。长行德行合其道,烧香虔祝告虚玄。但愿国安君长久,齐心辅佐太平年。

又尝降言诫朝臣等曰: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文王治世及尧日,辅弼乾坤在忠臣。为主直须行决烈,死生齐却戴皇恩。常行吉善合其德,慎终如始莫忧身。

◎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

臣钦若言:臣闻高穹睠命,元圣膺期,必有至神,聿彰幽赞,《谟》《训》标于保曈《雅》《颂》载于监观,考古今之冥符,见天人之交感。臣钦若诚庆诚抃,顿首顿首。伏以灵源锡羡,炎德嗣兴。景祚有开,丕微允赫。帷玉晨之元辅,奉金阙之明威。降精爽不贰之民,显阴阳莫测之造。佐大邦之启运,告神宗之绍图。兆自几先,耸乎闻听。繇是增隆靖馆,茂荐徽称,钜典崇严,纯禧响答。乃至扌晋绅乡士,横目蒸黎,稽首以瞻睟容,洗心以伫灵诰。随其性之远近,视其器之浅深,时亦戒以徽音,警其蒙惑。谆谆之诲,咸洞其隐微。蚩蚩之氓,潜识其真正。或魑魅为孽,夏鼎之所未刊;或膏肓致妖,秦医之所难究。亦复俯聆虔恳,遥授指踪。真教猥临,群邪必殄。窈冥之象,既炳于人寰;飒飚?之游,亟还于霄极。永载苾芬之纪,潜施睠佑之祥。凡厥祕言,悉存旧录,将伸伦次,以示方来。

敢谓微臣,猥承明诏,齐心仰诵,盥手兢持,莫究渊冲,粗伸?绎。窃念上真之茂躅,实为昭代之明徵。岂夫庸琐之材,辄敢形容其事?伏望皇帝陛下,垂旒注览,援翰摛文,赡名以纪芳蕤,作序以冠篇首,式彰夤奉,永耀洪休。臣无任赡天望圣,战汗屏营之至。其所录成《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批答

省表具知。夫妙道为大,本于若冲;至神无方,昭首善应。惟玉虚之元辅,冠琼简之真阶。幽赞裁成,亶彰阴骘。当艺祖之受命,降福壤而炳灵,逮文考之绍休,告帝期而前兆。式申美报,肇建殊庭。奉禳禬之严科,介苍黔之丕祉。若乃夷微委鉴,肸苾攸凭。示谆诲以惟勤,昭明威而叵测。恍兮之应犹响泠然之驭亟旋。自朕慕承,夤加崇奉。俨睟仪于恭馆,荐嘉号于元都,念祕诰之具存,表格思之攸盛。期于综缉,以耀休徵。卿任寇枢衡,道熙邦采,雅资博洽,庶就编联。而能?缃帙以惟精,封缥囊而来上。恳求制序,复冀命名。再循浅昧之辞,曷叙直聪之烈。勉从勤请,良积腆惭。嘉尚之怀,寐兴无舍。所请宜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译文

◎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

听说天心降临眷顾,国家因此繁荣昌盛;神灵的旨意显赫,神道因此协助辅佐。考察历史记载,古今都是一致的。何况我们的宗族,在战国时期,基业刚刚开始,精神感应非常频繁。有时山神显现身形,有时在帝王的梦中协助,这些现象由来已久,并非虚假。于是有接续三统而开创基业,将要兴盛大业,超越百神而储备保佑,显著地显现明证。在条梅的名区奠定基础,号称龟玉的奥主,这些都体现在翊圣保德真君身上。

太祖皇帝开始接受天命,观察德行而不言;太宗皇帝继承睿智的图谋,顺应时机而提前告知。至于叙述玉晨的宝眷,排列斗极的仙阶,告知国运的延续,展示真科的奥秘,威严显赫,消除物魅神奸,谆谆教诲广泛降临,宣扬天祺民祉。因此灵坛高耸,徽称崇高,恭敬地奉上芬芳,仰慕先觉。整个九州都得到安宁,岂止三秦地区增加喜悦?到了这个微妙的时刻,继承基业。仰慕美好的话语在人世间,瞻仰至神的保佑。

因此记载茂盛的典章,恭敬地增加尊名,作为上帝的恒常符应,文考的真实应验,怎能默默无闻而不叙述?所以应当流传不朽。于是诏令辅臣,解释灵训,询问求教,编撰成书。想象风烈而昭然,思念音徽而可见,确实值得刻在金板上,秘藏在兰台。披阅封奏归美之心,愿在序引中裁断,在乙夜观文的闲暇,聊以记录岁时。题名为《翊圣保德真君传》。

◎翊圣保德真君传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公臣王钦若编集

建隆初年,凤翔府盩厔县民张守真,因游终南山,忽然听到空中有召唤他的声音,声音非常清晰。张守真感到惊恐。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看见,默默地行走,紧张地倾听,大约走了几里路,又听到声音说:你若先行,我就在后面。这样过了几天,张守真无法揣测。回到家后,又听到屋中说:我受命降灵,你为何如此顽固,不听我的话?我若不为宋朝大事,早就把你粉碎了!张守真感到奇怪且害怕,于是说:不知是哪位星辰如此降临?张守真本性愚钝且无知,神祇希望不要欺凌,必定无事奉。于是说:我是高天大圣玉帝的辅臣,受命卫时乘龙降世。但因为不是正真之士,无法奉行我的教诲。你有异骨,不同于常人,你可以虔诚地奉行我的道训。张守真说:我听说在男为巫,在女为觋。张守真虽然平凡,但耻于成为这类人。又说:我是上天之神,不是鬼魅。五岳四渎,我都能役使。你若回心入道,勤奉香火,我会让你应大国的徵命,受真主的恩遇,岂能与巫觋之辈相同!张守真说:神人既然这样教导,我怎敢不虔诚事奉?于是设酒肉之馔以祭祀。又听到声音说:我是神人,你为何用腥秽之物亵渎我?因你不知,不想怪罪你。以后只用香茶及素食鲜果为供,我虽不食,但欣赏你的心意。张守真稽首而谢。又说:我是你天上的老师,你另有人间的老师,去找高士,以求度化。

张守真于是拜古楼观先生梁筌为师,成为道士,于是在所居之侧择隙地出家,在北帝宫内立殿以事神,早晚崇奉,非常虔诚。神对他说:看你虔诚,称我教导,贞洁之士,可以驱邪。我先教你剑法,让你为民除妖。以后会让你结坛,让你为国祈福。张守真再拜说:张守真本是凡庸之人,粗怀愚直,因前世奉事,才得以今世归依。愿以至心,永奉灵德,坛仪剑法,恭候灵训。真君说:剑法有三。只需用刚铁锻为利刃,我目一视,便可用也。有疾之人,让你挥击,邪气销铄,其人无损。或地祇作孽,水族生妖,分野为灾,国家忧虑,当以上剑治之。或山泽之怪,飞走之雄,震骇闾阎,侵毒黎庶,当以中剑治之。或魑魅之徒,夔<鬼卢>之辈,挟邪暴物,作祟害人,当以下剑治之。张守真说:三剑之法,已闻命矣。结坛之仪,恭候指教。真君说:结坛之法有九。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旌旗鉴剑弓矢法物罗列次序,开建门户具有仪范。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週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其下曰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中坛一等。若非时祷祀,不及备此三坛,亦当精洁词章,鲜异花果,扣鼓集神,恳祷而告,去地九尺,焚香以奏,亦可感应也。中三坛则为臣寮设之。其上曰黄箓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箓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箓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此三坛所用法物仪范,各有差降。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凡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此九坛之外,别有应物坛,或六十四位,或四十九位,或二十四位。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如臣庶上为帝王祈佑,当作祈谷福时坛,凡一千二百位。或为父母师尊禳灾祈福,当为醮设坛,随仪增益也。张守真拜而受之,自尔多有徵验,不能备纪。

乾德年间,太宗皇帝在晋邸,颇闻灵应,于是派遣近侍带着信币香烛,到宫中进行醮祭。使者斋戒焚香,祷告说:晋王久钦灵异,欲备俸缗,增修殿宇,仍表乞敕赐宫名。真君说:我将来运值太平君,宋朝第二主修上清太平宫,建十二座堂殿,俨三界中星辰,自有时日,不可轻易而言。但为我启大王,言此宫观上天已定增建年月也,今犹未可。使者回去报告,太宗惊异而止。

太祖皇帝素闻此事,未甚信异。派遣使者带着香烛青词,到宫中进行祈祷,召张守真到朝廷,详细询问此事。张守真详细陈述,并说:若非精诚恳至,不能降其神。仍以上圣降灵事迹闻奏。太祖召小黄门长啸于侧,对张守真说:神人之言若此乎?张守真说:陛下若认为臣妖妄,乞赐按验,戮臣于市,勿以斯言亵黩上圣。诏张守真止于建隆观,翌日,派遣内臣王继恩到观中设醮,移

当时没有人听说过这件事。继恩再次虔诚地拜告,不久,真君降下话语说:我是高天大圣玉帝的辅臣,按照符命降下来保卫宋朝的社稷,来奠定长远的基业,本来不是山林中的妖魔鬼怪之类。现在却让小孩子呼啸,来比拟我的话,这是不可以的!你只要告诉官家,说天上的宫阙已经建成,玉锁已经打开,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总共一百多字。继恩惶恐不敢隐瞒,全部记录下来上奏,并且再次当面陈述,神的声音清晰可闻,听到的人都感到恐惧。太祖默然感到奇异,这是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的晚上。

第二天,太祖去世,太宗继位。不久召守真到琼林苑,举行週天大醮,建造延祚保生坛。醮礼结束后,真君降下话语给内臣王继恩说:我有话,你应当替我上奏。说:

建隆元年奉帝命,乘龙下降保卫人君。扫除妖孽只是小事,纵横整顿建立乾坤。国运已经兴盛长安泰,百姓安居乐业保持天真。八方来朝贡行礼,万灵振伏自称臣。亲王祝寿必须焚香祈祷,互相虔诚洁净向君亲。我有捷疾一百万,诸位灵官万垓人。如果行忠孝我加福,如果行悖逆必诛身。赏罚施行既平等,天无污秽地无尘。爱民治国胜过前代,万年基业永长新。继恩记录下来,第二天上奏。太宗看了感到惊异,稽首谢道:国家的幸运,宗庙的喜庆,虔诚地感谢上圣,赐予这样的格言。命令封存于内殿,不久派遣内供奉官王守节、起居舍人王龟从,到终南山下建造宫殿。

刚刚在终南镇选址,真君忽然降下话语给龟从等人说:这里是修建上帝宫阙的地方,不可改变。于是确定下来。总共三年,宫殿建成。中正的位置排列四大殿,前面是玉皇通明殿,其次是紫微殿,其次是七元殿,其次是真君所御殿。东庑之外,有天蓬、九曜、东斗、天地水三官四殿。西庑之外,有真武十二元神、西斗、天曹四殿。又有灵官堂、南斗阁,并列星宿诸神的像。竖立钟经二楼,斋道堂室,无不完备。建立碑文以记录这件事,题名为上清太平宫,完全按照真君预言的制度。命令常参官一人监宫,选择道士焚修。每年三元及诞节、上本命日,都派遣中使举行醮礼。祭祀神的晚上,皇上望拜。每年或有水旱,或国家将举行大事,都会祈祷。

宫殿刚刚建成,真君忽然降下话语对王龟从等人说:你们奉诏修建宫殿,勤勉是到了。但为什么不开日月华门?不画八小殿壁?台阶砖石也没有严格准备,只求速成,以期望恩宠。但上天也不会掩盖你们的功劳,也不会赦免你们的罪过。守节、龟从颇感惊惧,但已经上奏完毕,工程来不及增加准备,只能稽首祈求谢罪。到了朝廷,都获得晋升,赐予白金千两,不久守节染病去世,龟从死于兵刃,这是不掩盖功劳不赦免罪过的明证。

太平兴国初年,太宗皇帝亲自征讨太原,真君忽然降下话语给守真说:官家已经到了汾晋,不久就会攻克城池,你应当让监官内臣等设醮,以感谢胜捷于上帝。守真等人说:国家大事,请等待捷报。真君说:上天已经决定,胜负已定。过了十天,王师告捷,监宫等人上奏,皇帝派遣内臣卢文寿携带内库香药、御署词章,到宫殿举行醮礼以感谢上帝。这天晚上,真君降下话语说:官家设此大醮,上帝与诸天皆喜,国运延远,超过唐朝。

到了六年,守真以乾明节到朝廷朝贺召见,于是当面奏道:“圣真下降,俯为昌朝,请求降诏加号以答谢灵贶。”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不久下诏说:太平宫神,受命于上天,降灵于下土。苾致荐,肸蚃有徵,大庇斯民,屡垂丕贶,应当加美号,以答谢神休,封神为翊圣将军。诏命到达宫殿,守真焚香以告,真君忽然降下话语说:你应当上问,官家所说的翊圣,是翊于何圣?守真数日疑惧,不敢回答。又说:你只管驰奏,官家不会怪罪你。守真于是具章上奏,太宗看了,召近臣说:“玉帝辅臣所辅翊的,是上帝。应当以此意报告守真,让他启白。”不久内臣传命到宫殿,守真到殿,焚香以告真君,说:“此意是也。”七年,守真再次到朝廷朝贺,真君忽然降下话语说:“我有话,你应当告诉官家。说:“大道兴隆阴谋灭,诸天众圣皆欣悦。宋朝社稷甚延年,太平景运初兴发。君上端心显明哲,爱民治国常须切。万年基业永长新,金枝玉叶无休歇。”守真得到这些话,到朝廷上奏。诏赐守真紫衣,号崇元大师。自后每次派遣使者举行醮礼,真君或有话语,守真都秘密上奏。

至道初年,忽然降下话语对守真说:“我在建隆初年,奉上帝命下降保卫时,现在基业已经建成,社稷将永存,承平之世,将继有明君。我已经有期,将回到天上,你们不再听到我的话了。如果国家祈祷,只要严洁焚香,北面告诉我,即使不降下话语,也会授福保卫宗社。”又说:“你遇到我下降,至今三十五年,勤勉也很多了,上帝已经有符命,授你为五土之主,此限满日,升你为仙官,你也不久住了。”从此不再降下话语。

第二年闰七月十六日,守真对门人说:我已经领受符命,现在将要离去了。说完就去世了。不久圣上继位,崇奉的典礼,都遵循旧式。等到受元符,封泰山,建造玉清昭应宫,在宫中宝符阁的西北角建造凝命殿,殿后为凝命阁,以供奉真君。

大中祥符七年,下诏说:诞敷宝命,仰荷于至神;昭报殊徵,虔增于懿号。这是国家的大典,庇民的深旨。何况翊宣元化,式表众灵,司阴骘于含生,播明威于福地。当王基肇启,固降治而已彰;等到文考缵承,复先期而斯应。于是亟营珍馆,备荐徽章,蒙介福于无垠,佐鸿图于累盛。顾惟眇质,绍抚绵区,属典礼之交修,实祺祥之沓委。缅怀幽赞,罔怠钦崇。因此益以丕称,奉之茂则,式达至精之恳,庶伸祗答之文。期克享于夤恭,永保宁于品汇。于是颁布成命,俯告宰司,深体予怀,共宣其事,翊圣将军应当加号为翊圣保德真君。

自从真君降世以来,有时有所感应,人们就传录下来。而岐、雍之间,有物魅妖怪为害极甚的,都投诚致告,守真祈祷,奉教而往,无不祛除。所有的灵验,不可胜纪,现在记录其传闻的。

守真常常朝礼到玉皇大殿,看到其题名为通明殿,不明白其意思,于是焚香告

有人问:通明的道理,我私下里还不明白,敢请真君赐教。

真君说:上帝在最高的三天中,是诸天的至尊,所有的仙人和万物,没有不臣服于他的。他常常升上金殿,金殿的光明照耀着他的身体,他的身体的光明又照耀着金殿,光明通透,无所不照,所以称为通明殿。诸天的帝君,万灵的侍卫,仙众和梵佛,都来朝拜,仰望那金殿,只见大光明中,上帝庄严地坐着。仙班退下后,光明遍照诸天。

有一位王叟,年纪七十多岁,年轻时曾从军,年老后退居终南镇,胆气豪迈,谈论五代时的事情,历历在目。每当听到妖怪荒诞的事情,就会扼腕切齿。自从真君初次降临,他并不十分相信。直到亲眼目睹灵异之事,才欣然归依。从此以后,每天两次到宫中,焚香伏拜,即使风雨霜雪,也从未间断。有一天,他突然告诉守真打开殿门,瞻礼焚香,并且哭泣着说:老夫本有刚强之气,年轻时从军,不信邪魔,常守正直。百生有幸,得遇上真。如今已经衰老,大限将至。所愿归全之后,能在左右,以备驱使,就心满意足了。真君降言答应了他。不久,王叟无疾而终。过了十天,守真忽然在真君殿前,听到空中有呼叫他名字的声音说:我是铁轮将军,你为何不记录我?守真抬头问道:真君左右有四将军,常侍殿中。守真常所虔事,不知铁轮将军是何星辰名位?空中又说:我就是王叟。曾有至愿,乞求侍奉左右,如今蒙收录,掌管铁轮,位在四将军之下。你今后若有醮祭,不要忘记我的名字。

真君曾对守真说:我每次巡游周天,有诸位灵官,捷疾吏兵数逾百万。彗星妖气,知道我的骑从所到之处,都会远远避开。岳镇海渎可以召唤,而世间的物魅邪怪,岂能数得清!我念你正直,传授你剑法,让你为民救患禳灾。你应当精勤,不要懈怠,积功立名,加惠及物,上天所鉴,当记录你的名字。如果慢道轻教,不守虚寂,自有阴责!我若一怒,万物立为埃尘,你能承受吗!然而你每次有责罚,是我的小将军怒你不专谨!你应当对他们恭敬。你所兴念,他们都预知,不可欺心,否则会给你带来祸患。

守真曾有一天从容焚香,虔诚地问道:守真看到佛教,说天上天下没有比佛更尊贵的。不知三清之上,品位如何?愿赐真语,以解蒙蔽。真君降言说:佛是西方得道的圣人,在三清之中,另有梵天居之,对上帝来说,就像世间的九卿奉天子一样。守真说:佛教流传,颇盛于世,又是何理?真君说:佛教流传中夏,是帝的念想。随世盛衰,也是帝的念想。守真说:道释经典,并垂于世,不知崇奉何者,即获其福?真君说:《太上道·德经》大无不包,细无不纳,修身炼行,治家治国。世人若悟其指归,达其妙用,造次于是,信奉而行,岂惟增福,谅无所不至矣。释氏之四十二章经,制心治性,去贪远祸,垂慈训诫,证以千恶,亦一贯于道矣!奉之求福,固亦无涯。至于週公、孔子,皆列仙品,而五经六籍,治世之法、治民之术,尽在此矣。世虽讽诵,多不依从。若口诵而心随,心随而事应,仁义信行礼智之道常存于怀,岂惟正其人事,长生久视之理,亦何远矣!

守真又曾启请说:终南山中赤谷神祠,近乡之人多所祈祀。屠牛击豕,以为飨馔。酒乐喧沸,民氓鼓舞。这样的事情,能获得保佑吗?真君说:终南山是名山福地,人凡境圣,今古皆然。兴妖致邪,杀命祈福。以兹俟福,斯亦远矣!后来草窍潜匿其下,捕贼者积薪焚之,祠宇煨烬,寂无灵异。建隆末,长安进士刘颃颇有文学,出于流辈,曾到宫中再拜祷告说:顽欲知将来位秩高卑,愿赐灵语。真君降言说:天赋你文性,不赋你禄位。你若学道退闲,当犹延永。若妄求进身,虑促你寿算也。颃闻之,不悦而退。后三岁,果无成而卒。

雍熙年间,华山希夷先生陈搏卒于张超谷石室中,世人多传其羽化。守真朝礼之时,因焚香启告说:华山陈搏近卒,时人谓之尸解,不知其人功行证仙阶乎?敢希上真,略赐指谕。真君降言说:搏之炼气养神,颇得其要,然及物之功未至,但有所主掌尔。端拱年间,知凤翔府、比部郎中高凝祐曾到宫中致礼。既去,真君忽降言于监官李铸说:高凝祐行亏忠信,死非久矣。铸窃志之。不久,凝祐秩满还京,为三司判官。铸闻之,乃复焚香启告说:高凝祐今为此职,又何福耶?真君降言说:死将至矣。数月而凝祐卒。吏部尚书宋白,乾德年间家于盩厔。有弟显,小字曰岐哥。年十余岁,为狐魅所惑,号呼无度,举动失常,忽力敌数夫,家人莫能制。医砭之辈至者,必遭凌扑。白因斋心,遣所亲诣宫致祷,恳求卫护。真君降言说:你去,我当令守真往彼。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馆,而岐哥已觉,慞惶失次。家人遽出迎拜,守真具问之,因厉声呼其名。须臾,岐哥捽其首,从中唯唯而出,至守真前,战汗悚息。守真呵责移时,鬼乃露形,叩头伏罪。守真以术戮之,应手而毙。岐哥仆地良久而苏,即获平愈。

真君曾忽然对守真说:山下李靖庙中,有狐鬼数十,盘泊于彼,本方地神适有驰报,虑其为妖害民,你可速往逐之。守真禀命,仗剑而去。须臾坐于庙前,震呼数四,俄而狐鬼数十悉出,遍列于前,惶惑惊悸。守真乃责之说:此上真下降之地,你们岂宜杂处!今未欲戮,你们可速返林莽,无以血汙我灵剑!鬼等相顾,狼狈匍匐而散。守真自往至还,曾不移时。寓宫道士王德渊问其所适,守真具道之。德渊说:自此至彼,往复二十里,何其速耶?守真说:我离庙时,以剑挥下庭树低枝在地,可验也。德渊俟晓,跃马而观焉。果于庙前闻腥秽之气,不可近,得断枝而还,始再拜称异。时又有妖狐数百,在邠州城中,颇为怪异。

真,首先要调整和修炼自己的性情,以顺应天地的和谐。忘记一切有为的事物,不要消耗心神。心境融和宁静,道才能显现。

再次告诫说:不要管内部的事,也不要管外部的事,真灵来往无阻碍。你所居住的安乐之地就是你的家,各自勤奋修行,不要互相等待。不要互相等待,先达之人没有阻碍。真空中有妙乐的天堂,与圣人相同,消灭一切罪业。

又说:妙理必须实践,一切行为都要符合道。行动中显现真空,真空中没有烦恼。与太虚混合,自然有无声的乐。地炉和天灶之间,都是凡圣共处的道场。常常用智慧观察,可以在今生中成就。

德渊说:上感真君降言教导,不明白前文中‘与圣相同灭诸罪’的意思,希望得到教诲。

真君说:你如果能够消除烦恼,进入静定,修炼心灵,修真养性,积累功德,功德圆满之后,泥丸百节,元神灵通,自然与圣人相同。天堂的妙乐,无所不至,哪里还会有罪业呢?所以说‘与圣相同灭诸罪’。

太平兴国年间,驾部员外郎李铸曾经担任凤翔府知府,亲眼目睹了许多灵应。不久又奉诏监宫,共十余年,志向非常严洁。真君前后降语仅十余篇,他所记录的有几首。

一首说:建隆初年,刚刚禀受希夷之道。上帝命令我,众圣都知道。乘龙下降,列宿相随。五岳受命,主管地祇。暗中扶持社稷,秘密辅佐明时。我要李铸,知道我的降期。不得轻易泄露,以免泄漏天机。

又说:与我独异辅佐国家,与我以道理治理百姓,与我慈善治理家庭,与我不用饮酒自醉。清醒时治理百姓,醉时治理神灵。这是延年益寿的方法,我劝府主记住。

又说:为官求理在于贞明,智慧通达,临事清明。观天行道,符合阴德,食君爵禄,常怀敬畏。为我洗心换骨,脱离凡尘,奔向长生。天宫的快乐胜过凡世,不夜之乡挂一名。

又说:府主累世为人生在中国,与我清直,不要行斜曲,与我积善累功,与我辅佐明主。与我洗雪黎民,与我挂心刑狱。上帝若知名天官也,克取舍住世转流之财,但修取有形之像,获随身之功,得无量之福。与我不得因循,不奈时光迅速。灵官赏你功勋,天曹与你添福。如果一一依我圣言,必得延年益寿。

又说:年过七十,住世不久。即使你活到百岁,问你还能有几秋?地府直须怕,冥司难请求。有功无惊惧,积罪必遭诛。子孙难替代,早觉莫痴愚。

又说:有缘无缘,福业相牵。有缘福至,无缘业缠。三业大罪,信根不圆。若遵我语,如倚太山。

又说:听我之语必延年,也将康健保安然,至诚不退修真理,今生若在玉皇前。

又说:为你虔心,星辰下降。来驾于玄风,去乘于法雨。开盲愚之耳目,回积恶之人心,尽归投于正路。因你醮告上玄,恶人尽来归敬,这是你的功劳。我已与你闻于上帝,使你获福。你宜清者重清,白者重白,明者重明。不要初勤末怠,中途变异,回清为浊,回善为恶。设灵官奏闻,上帝若知,有误于我。

又七月十日夜,真君降言:你忠勤奉国,惠爱临民,更要用心,不要违背我的诫命。未遇我之前,所作诸恶,我与你一并销除。遇我之后,况且无诸业,左右已录你功。更须晨夕,与我积其善功,不要怠惰我圣言。

又说:但行王事,洗雪冤沉,常差灵官,护助你。或有诸事,常行平正,依我圣言。况且是太平君治化,诸事前程,你但莫忧。

又说:托托莫忧烦,军府自然安。每事依王道,从他天下传。

又说:为主虔诚拜上玄,宋朝社稷保长安。不久太平天下乐,一家受福镇如山。

又说:为主合虔诚,将心助太平。天宫系其职,每事更宜精。众圣皆知你,举措直须惊。一朝功满后,永住看三清。

又说:生前莫乱忧,已后亦无愁。主判阳间事,凡人得几秋。但依圣言著,长生上天求。

李铸每受一篇,未尝不晨夕讽诵。

又曾对李铸说:你年及八十,别无修炼之功,未免掩形升魂,也当有所主掌。

李铸再拜说:此生得遇上真下降,屡受秘语。他日若获主掌,愿与守真同列。

真君说:人间官职,守真不及你。天上名位,你不及守真。但心归真正,升仙阶亦有时。

淳化年间,西京留守中书令赵普,曾遣使备礼,致醮虔祈,愿闻休咎。

真君降言说:赵普扶持社稷,甚有功勋,上帝所知,赐你福寿。然以大妨小,幽府亦有冤对。当启诵真经。告祈天地。首忏前非,我也与你达于上帝,庶解兹咎,你官职寿数,已有限。

使者录之而去。赵普跪读感涕,因焚香谢过,复遣人诣宫设醮。

给事中、参知政事贾黄中,曾遣人投诚致祷,以祈圣诲。

真君降言说:圣主命臣,臣之事君。道佐当代,心依古人。善恶无隐,奸邪必闻。君臣合道,可立功勋。

又说:爱民用心,赏罚平等,但依我语,合家保安。

殿中丞张卓曾乞圣言,真君说:大道养你性,阴阳生你身。为我勤行道,为我勤修真。公廉常用意,忧恤在乎民。遇时佐明主,清浊上帝闻。浊富终不久,清贫为天人。莫教人道富,从他人笑贫。自有真家富,清高不愧贫。

又说:形凡性不凡,为国显清廉。家积千余口,有罪自家担。

又说:但服阳和气,天灶再熏蒸。地炉别有用,道德日日新。延年积福应,真空若至清。虚无有妙理,度脱有缘人。

道士週务本曾诣宫奏词一通,乞降真语。

真君降言说:你有词言慕上天,其如心意隔关山。仙宫不远如指掌,内外工夫全未圆。阴官察录无谴过,免坠酆都数百年。依我所语合我道,要复三清应不难。

张守真子元济,常斋戒诣宫。

真君降言说:你父守真遭逢于我,故令子孙受福。你岂不闻信州龙虎山张道陵,至今子孙不绝,亦逢于上圣,得道之后,应及后世。你亦于我有缘,直须在家孝于父母,食禄忠于帝王,立身扬名,岂非好事!

又教诲说:无事莫街行,勤学必立名。扬名在天下,道廕

有长生之道。又说:自己做过的事自己知道,善恶每天都会跟随。明显违背天道,问你谁才是愚蠢的?

淳化年间,真君降言给守真说:当今圣明显现,修德感动三清。上天归于正道,四海停止战争。八方都钦佩圣明,五谷丰收。劝你修德,上帝会赐予长生。又说:关西的贼寇,是时运所致,官府应该指挥抓捕,使臣不要杀害无辜。官府修德之时,真正的贼寇必须消灭。

又曾经降言告诫辅道士说:千人心不同,万人心都错。意图不相通,与圣人难以相约。

真君又曾经降言告诫官吏等说:每存忠信与天齐,文武班行自有贤。为主万年定基业,常忧百姓恐饥寒。长行德行合其道,烧香虔祝告虚玄。但愿国家安定君主长久,齐心辅佐太平年。

又曾经降言告诫朝臣等说: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文王治世及尧日,辅弼乾坤在忠臣。为主直须行决烈,死生齐却戴皇恩。常行吉善合其德,慎终如始莫忧身。

◎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

臣钦若说:臣听说高天眷顾,元圣应时,必有至神,彰显幽赞,《谟》《训》标于保曈《雅》《颂》载于监观,考古今之冥符,见天人之交感。臣钦若诚庆诚抃,顿首顿首。伏以灵源赐福,炎德嗣兴。景祚有开,丕微允赫。帷玉晨之元辅,奉金阙之明威。降精爽不贰之民,显阴阳莫测之造。佐大邦之启运,告神宗之绍图。兆自几先,耸乎闻听。由此增隆靖馆,茂荐徽称,钜典崇严,纯禧响答。乃至扌晋绅乡士,横目蒸黎,稽首以瞻睟容,洗心以伫灵诰。随其性之远近,视其器之浅深,时亦戒以徽音,警其蒙惑。谆谆之诲,咸洞其隐微。蚩蚩之氓,潜识其真正。或魑魅为孽,夏鼎之所未刊;或膏肓致妖,秦医之所难究。亦复俯聆虔恳,遥授指踪。真教猥临,群邪必殄。窈冥之象,既炳于人寰;飒飚?之游,亟还于霄极。永载苾芬之纪,潜施睠佑之祥。凡厥祕言,悉存旧录,将伸伦次,以示方来。

敢谓微臣,猥承明诏,齐心仰诵,盥手兢持,莫究渊冲,粗伸?绎。窃念上真之茂躅,实为昭代之明徵。岂夫庸琐之材,辄敢形容其事?伏望皇帝陛下,垂旒注览,援翰摛文,赡名以纪芳蕤,作序以冠篇首,式彰夤奉,永耀洪休。臣无任赡天望圣,战汗屏营之至。其所录成《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批答

省表具知。夫妙道为大,本于若冲;至神无方,昭首善应。惟玉虚之元辅,冠琼简之真阶。幽赞裁成,亶彰阴骘。当艺祖之受命,降福壤而炳灵,逮文考之绍休,告帝期而前兆。式申美报,肇建殊庭。奉禳禬之严科,介苍黔之丕祉。若乃夷微委鉴,肸苾攸凭。示谆诲以惟勤,昭明威而叵测。恍兮之应犹响泠然之驭亟旋。自朕慕承,夤加崇奉。俨睟仪于恭馆,荐嘉号于元都,念祕诰之具存,表格思之攸盛。期于综缉,以耀休徵。卿任寇枢衡,道熙邦采,雅资博洽,庶就编联。而能?缃帙以惟精,封缥囊而来上。恳求制序,复冀命名。再循浅昧之辞,曷叙直聪之烈。勉从勤请,良积腆惭。嘉尚之怀,寐兴无舍。所请宜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注解

翊圣保德真君: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被认为是保佑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

终南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历史上许多道教高人在此修炼。

巫觋:古代对男巫和女巫的称呼,巫指男性巫师,觋指女性巫师。

五岳四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渎指中国的四条大河(黄河、长江、淮河、济水),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北帝宫:道教中供奉北帝(北方之神)的宫观,北帝被认为是掌管北方和水的神祇。

黄箓:道教中的一种符箓,用于祈福、驱邪等宗教仪式。

醮:道教仪式,指通过祭祀和祈祷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真君:道教中对得道高人的尊称,通常指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仙。

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在位期间奠定了宋朝的基础。

太宗: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他在位期间继续巩固和发展了宋朝的基业。

週天大醮:道教中的一种大型祭祀仪式,旨在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国家的安宁。

翊圣将军:道教中的一种神职称号,表示该神灵具有辅佐和保护国家社稷的职责。

太平宫:道教宫观,供奉真君等神灵,是宋朝重要的宗教场所。

上清太平宫:道教宫观,供奉真君等神灵,是宋朝重要的宗教场所。

五土之主:道教中的一种神职称号,表示该神灵具有掌管五方土地的职责。

凝命殿:道教宫观中的一座殿堂,供奉真君等神灵。

凝命阁:道教宫观中的一座楼阁,供奉真君等神灵。

通明殿:道教中上帝所在的宫殿,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光明和权威。

铁轮将军:道教中的一种神职,负责掌管铁轮,象征力量和威严。

三清: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梵天:佛教中的天神,位于三清之上,象征宇宙的创造和秩序。

太上道·德经:道教的重要经典,强调道德修养和治国安邦。

四十二章经:佛教经典,强调心性修养和去除贪欲。

尸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境界,指通过修炼达到肉身不死的状态。

狐鬼:民间传说中的妖怪,常以狐狸形态出现,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

狐妖: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狐妖是指能够变化形态的狐狸精,常以美女或菩萨的形象出现,用以迷惑人类。

山魈:山魈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精妖怪,常在山中作怪,给人类带来困扰。

符禁:符禁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通过书写符咒来驱邪避灾,保护人们免受邪灵侵害。

道流:道流指道教中的修行者或道士,他们通常具有驱邪治病的能力。

泥丸:道教术语,指人体头部的一个穴位,被认为是元神所在之处,修炼到一定境界可使元神灵通。

元神灵通: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的元神达到通灵境界,能够与神灵沟通。

天堂妙乐:道教中的理想境界,指修炼到一定境界后所达到的极乐世界。

太虚:道教术语,指宇宙的原始状态,无形无象,是道的体现。

地炉天灶: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体内的丹田和头部,比喻修炼的内外环境。

三业:佛教术语,指身业、口业、意业,即行为、言语和思想。

信根:佛教术语,指信仰的根基,即对佛法的坚定信仰。

长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生通常指长寿或永生,是道教修炼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西贼寇: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盗贼或叛乱者。

官家:古代对皇帝或朝廷的尊称。

忠信:忠诚和信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品质。

黎庶:指普通百姓。

文王治世:指周文王时期的治理,被视为理想的政治典范。

尧日:指尧帝时期的治理,被视为古代中国的黄金时代。

高穹睠命:指上天的眷顾和命令。

元圣膺期:指圣明的君主应运而生。

谟训:指古代圣贤的教诲和训诫。

雅颂:指《诗经》中的雅和颂部分,常用于歌颂和赞美。

玉晨之元辅:指道教中的高级神职,通常与玉皇大帝有关。

金阙之明威:指天宫的威严和神圣。

神宗之绍图:指继承神明的旨意和计划。

靖馆:指供奉神明的庙宇或道观。

徽称:指尊贵的称号或美誉。

扌晋绅乡士:指地方上的士绅和乡绅。

横目蒸黎:指普通百姓。

睟容:指神明的容貌或形象。

灵诰:指神明的教诲或启示。

徽音:指美好的教诲或训诫。

蚩蚩之氓:指无知或愚昧的百姓。

魑魅:指妖魔鬼怪。

夏鼎:指夏朝的鼎,象征国家的权力和稳定。

秦医:指秦朝的医生,象征医术高超。

窈冥之象:指神秘或深奥的现象。

飒飚:指风的声音或风的形象。

霄极:指天空的最高处。

苾芬之纪:指美好的记载或记录。

睠佑之祥:指神明的保佑和祥瑞。

祕言:指神明的秘密教诲或启示。

旧录:指古代的记录或典籍。

方来:指未来。

微臣:指臣子自谦的称呼。

明诏:指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渊冲:指深奥的道理或知识。

上真之茂躅:指神明的伟大事迹。

昭代之明徵:指时代的明证或象征。

庸琐之材:指平庸或无能的人。

垂旒注览:指皇帝仔细阅读。

援翰摛文:指皇帝亲自撰写文章。

芳蕤:指美好的名声或事迹。

夤奉:指恭敬地奉行。

洪休:指伟大的功绩或成就。

战汗屏营:指极度紧张或恐惧。

妙道为大:指玄妙的道理是最重要的。

若冲:指虚静或无为的状态。

至神无方:指神明无处不在。

昭首善应:指神明首先回应善行。

玉虚之元辅:指道教中的高级神职。

琼简之真阶:指道教中的神圣阶梯。

幽赞裁成:指神明暗中帮助成就。

阴骘:指神明的暗中保佑。

艺祖之受命:指开国皇帝接受天命。

福壤而炳灵:指神明保佑土地和人民。

文考之绍休:指继承文王的优良传统。

帝期而前兆:指神明预示帝王的命运。

美报:指美好的回报或报答。

殊庭:指特殊的庙宇或道观。

禳禬之严科:指严格的祭祀仪式。

苍黔之丕祉:指神明保佑百姓的福祉。

夷微委鉴:指神明对微小事物的关注。

肸苾攸凭:指神明对善行的回应。

谆诲以惟勤:指神明勤勉地教诲。

明威而叵测:指神明的威严不可测度。

恍兮之应犹响:指神明的回应如同回声。

泠然之驭亟旋:指神明迅速回应。

慕承:指继承和敬仰。

夤加崇奉:指更加恭敬地奉行。

睟仪于恭馆:指在庙宇中恭敬地供奉神明。

嘉号于元都:指在首都中赞美神明。

祕诰之具存:指神明的秘密教诲仍然存在。

格思之攸盛:指神明的思想非常丰富。

综缉:指整理和编辑。

休徵:指美好的征兆或象征。

寇枢衡:指重要的职位或责任。

道熙邦采:指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才能。

雅资博洽:指博学多才。

编联:指编辑和整理。

缃帙以惟精:指精心编辑的书籍。

封缥囊而来上:指将书籍封存并呈上。

制序:指撰写序言。

命名:指为书籍命名。

浅昧之辞:指浅显或粗浅的言辞。

直聪之烈:指神明的伟大事迹。

勤请:指诚恳的请求。

腆惭:指惭愧或羞愧。

嘉尚之怀:指赞美和敬仰的心情。

寐兴无舍:指日夜不停地思考。

所请宜依:指请求应该被批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评注

《翊圣保德真君传》是宋真宗御制的一篇道教文献,记载了翊圣保德真君降灵于张守真并传授其剑法和结坛仪式的故事。这篇文献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反映了宋代道教与国家政治的紧密联系。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篇文献体现了道教在宋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翊圣保德真君作为玉皇大帝的辅臣,象征着天命的降临和国家的昌盛。张守真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因虔诚奉道而被真君选中,反映了道教对个人修行的重视。同时,真君传授的剑法和结坛仪式,不仅是宗教仪轨,也象征着道教对国家和社会的保护与祈福。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篇文献采用了典型的道教叙事风格,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象征。真君降灵的场景描写生动,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展现了道教文献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真君与张守真的对话,既体现了真君的威严与慈悲,也表现了张守真的虔诚与敬畏。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篇文献反映了宋代道教与皇权的密切关系。宋真宗作为皇帝,亲自为翊圣保德真君作序,表明了他对道教的推崇和对神权的依赖。同时,文献中提到的太宗皇帝和太祖皇帝对真君的崇敬,也反映了宋代皇室对道教的重视。这种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是宋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的来说,《翊圣保德真君传》不仅是一篇宗教文献,也是研究宋代道教与政治、社会关系的重要史料。它通过生动的叙事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道教在宋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真君在宋朝的显灵和降言,展现了道教在宋朝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真君作为天界的使者,通过降言和显灵,直接干预了宋朝的政治决策和国家大事,体现了道教神灵在宋朝社会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文中提到的週天大醮和太平宫的修建,反映了宋朝皇帝对道教的重视和依赖。通过举行大型祭祀仪式和修建宫观,皇帝不仅祈求神灵的庇佑,还通过宗教仪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是宋朝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真君的降言内容涉及国家的兴衰、君主的仁德、民众的福祉等,体现了道教神灵对国家社稷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真君的言辞中充满了对君主的期望和对国家的祝福,反映了道教在宋朝社会中的道德教化功能。

文中还提到了真君对修建宫观的监督和指导,显示了道教神灵在宗教建筑和仪式中的主导作用。真君对宫观修建的严格要求,不仅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也反映了道教对宗教仪式和建筑的严谨态度。

最后,真君的离去和守真的升仙,象征着道教神灵在完成使命后的归隐和修行者的得道成仙。这种宗教叙事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神话体系,也为修行者提供了追求的目标和榜样。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真君的显灵和降言,展现了道教在宋朝社会中的多重功能,包括政治干预、道德教化、宗教仪式和建筑指导等。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道教在宋朝的繁荣和发展,也揭示了宗教与政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对话和叙述的形式,展现了道教与佛教的交融与对比,以及道教神灵的威严和法力。文中提到的通明殿和真君,体现了道教对光明和权威的崇拜,而铁轮将军的设定则展示了道教神职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文中对三清和梵天的描述,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在宇宙观和神灵体系上的差异与联系。太上道·德经和四十二章经的提及,则强调了道教和佛教在道德修养和心性修炼上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王叟、守真等人物的描写,本文展示了道教信仰对个人生活和命运的影响。王叟从最初的怀疑到最终的虔诚,体现了道教信仰的力量和感召力。守真作为真君的使者,展现了道教神灵对人间事务的干预和指导。

文中对狐鬼的描述,反映了民间信仰中对妖怪的恐惧和道教对妖怪的驱除。守真驱除狐鬼的情节,不仅展示了道教法术的神奇,也体现了道教对人间安宁的维护。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宗教内涵,展现了道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道教与佛教、民间信仰的交融与互动。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不同的故事,展示了道教真君及其代表守真在民间驱邪治病的神奇能力。每个故事都围绕着不同的邪灵或妖怪,如狐妖、山魈等,这些邪灵通过各种方式困扰人类,而真君和守真则通过符咒、醮祭等道教仪式来驱除这些邪灵,恢复人们的正常生活。

文本中,真君不仅是道教中的神灵,也是道德和正义的象征。他通过降言指导人们如何通过修身养性、精勤修炼来达到精神的净化和身体的健康。这种指导不仅限于宗教仪式,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如忠孝、清廉等,体现了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此外,文本还展示了道教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如“阳在天,阴在地,二气同和诚有谓”,这种对自然和谐的理解是道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宇宙观,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通过修炼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也反映了道教对个人修养、道德行为以及宇宙观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如何通过宗教仪式和道德教导来影响和指导人们的生活。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道教修炼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修炼者应当调习性情,顺应自然,忘却世俗的执着,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与道的合一。文本中提到的‘忘诸有为,勿耗心识’和‘融怡凝湛,道乃可见’等语句,体现了道教追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

文本中还提到了‘与圣相同灭诸罪’,这是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之一,即通过修炼达到与圣人相同的境界,从而消除一切罪孽。这一思想与佛教的‘涅槃’有相似之处,都追求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永恒的解脱。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真空妙乐有天堂’,这是道教对修炼成功后所达到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天堂妙乐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极乐,体现了道教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文本中还提到了‘混合太虚中,自有无声乐’,这是道教修炼的一种境界,指修炼者与宇宙的原始状态合一,体验到无声的极乐。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修炼者长期的积累和精进,体现了道教修炼的艰辛和崇高。

最后,文本中还提到了‘常将智慧观,可向今生了’,这是道教修炼的一个重要理念,即通过智慧的观照,可以在今生就达到解脱和超越。这一思想强调了修炼的实践性和现实性,鼓励人们在现世中通过修炼实现精神的升华。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理念和方法,还体现了道教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道教中的神明翊圣保德真君降言示人的事迹,内容涉及修德、治国、安民等多个方面。首先,真君强调了修德的重要性,认为修德可以感动三清,得到上天的保佑,从而实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这一思想体现了道教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天地的运行。

其次,真君对官吏和朝臣提出了忠信、德行、吉善等要求,认为这些品质是辅佐明君、治理国家的关键。这一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官员道德品质的重视,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官员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此外,真君还提到了关西贼寇的问题,认为这些贼寇的出现是‘缘应时数’,即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同时也强调了官家修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观点体现了道教中对‘天命’和‘人事’关系的理解,认为虽然天命不可违,但人事的努力仍然可以改变命运。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真君对道士和百姓的教诲,强调了‘千人心不同,万人心皆错’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修德和虔诚的祈祷,才能与神明相通,得到神明的保佑。这一思想反映了道教中对个人修行的重视,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祈祷,才能达到与神明沟通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中的神明翊圣保德真君的教诲,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修养、治国安民、天命人事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思想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四-传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