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原文
◎墉城集仙录叙
《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
夫去俗登仙,超凡证道,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桂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
绵历劫年,编载经诰,玄图秘箓,灿然可观。
神仙得道之踪,或品升上圣,或秩预高真,或统御诸天,或主司列岳,或骑箕浮汉,或隐月奔晨,或朝宴九清,或徊翔八极。
开皇已往,劫运之前,三洞宝书,多所详述。
洎九皇三古之后,服牛乘马已还,皆辍天府而下拯生灵,由仙曹而暂司宰制,垂法立教,秉国佐时,儒籍史臣,备显其事。
至有韬光混迹,驾景登晨。
或功著岩林,朔烟霞而轻举;或身离嚣浊,控鸾鹤以冲虚。
或躬赞帝王,或乐居氓俗。
阴功克就,玄德升闻,使鸡犬以俱飞,拔庭除而共举。
光于简册,无世无之。
昔秦大夫阮苍、汉校尉刘向,继有述作,行于世间。
次有《洞冥书》、《神仙传》、《道学传》、《集仙传》、《续神仙传》、《后仙传》、《洞仙传》、《上真记》,编次纪录,不啻十家。
又名山福地之篇、括地山海之说、搜神博物之记、仙方药品之文,旁引姓名,别书事迹,接于闻见,讵可胜言,则神仙之事,焕乎无隐矣。
常俗之流,或言神仙者,必俟身形委谢,魂识成真,而后谓之神仙,非是骨肉升翥,此盖愚瞽未达之甚也。
何者?《真经》云:得道去世,或隐或显,证道虽一,修习或殊。
故云神仙之道百数,非一途所限,非一法所拘也。
或为真人之友,或为天帝之宾,倏忽而龙驾来迎,参差而云骈遐迈者,则谷希、长里、青光、赤松之例是也。
或受书禀箓,阴景炼形,灵肉再生,前功克懋者,则五老、上帝、四极真王之例是也。
或精诚不易,试难不移,目注昆丘,心朝大帝而得道者,黄观、韦道微、傅君之例是也。
况复《大洞》、《七变》、《八禀》、《三图》、《胎精》、《斑符》、《隐芝曲素》、《玉精金液》、《黄水秘符》。
《赤树青英》、《环刚绛实》、《白羽皇象》、《九转八琼》,服之而化凤化龙,饵之而为金为玉。
复有《金珰》、《玉珮》之诀,《三皇》、《八景》之文,华丹素奏之灵,《神虎》、《金真》之要。
飞行之羽,超虚蹑空;流金之光,摄神制逆。
翱翔则翠羽玄翮,控御则飞盖曲晨。
七十四方之所修,靡亏毫发;三十七色之所授,渐备羽仪。
至或降九锡以腾凌,践七试而贞介。
资师秘诀,证自我心。
历象不能易其坚,雷霆不能骇其听,富贵不能惑其志,声色不能诱其衷,此则我命在我,长生自致。
故古今得者,讵可殚论。
南真云,功满三千,白日升天。
弘道无已,自致不死。
此之谓也。
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
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
又有积功未备,累德未彰,或至孝至忠、至贞至烈,或心不忘道、功未及人、寒栖独炼于己身、善行不加于幽显者,太上以其有志、太极以其推诚,限尽而终,魂神受福者,得为善爽之鬼。
地司不制,鬼录不书,逍遥福乡,逸乐遂志,年充数足,得为鬼仙。
然后升阴景之中,居王者之秩,积功累德,亦入仙阶矣。
如此则善不徒施,仙固可学,功无巨细,行无洪织,在立功而不休,为善而不倦也。
修习之士,得不勖哉!
又一阴一阳,道之妙用,裁成品物,孕育群形,生生不停,新新相续。
是以天覆地载,清浊同其功;日照月临,昼夜齐其用。
假彼二象,成我三才。
故木公主于震方,金母尊于兑泽,男真女仙之位,所治昭然。
观夫诰籍之中,图传所述,混同载录,未有解张。
今按上清七部之经、存注修行之事、日月五星之内、空常飞步之篇,元父玄母以兼行,阳号阴名而具著,纂彼众说,集为一家。
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编记古今女仙得道事实,目为《墉城集仙录》。
《上经》曰: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
此传以金母为主,元君次之,凡十卷矣。
广成先生杜光庭撰。
◎西王母传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
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亦号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
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
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王公焉。
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
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
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
皆挺质太无,毓神玄奥,于西方眇莽之中,分大道纯精之气,结气成形。
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
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所居宫阙,在龟山之春山西那之都、昆仑玄圃阆风之苑。
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
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
所谓玉阙塈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硃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
戴华胜,佩灵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旗廕庭。
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
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神洲在昆仑之东南,故《尔雅》云“西王母日下”是矣。
又云王母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元始天王授以《万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
天尊上圣朝宴之会、考校之所,王母皆临映焉。
上清宝经、三洞玉书,凡所授度,咸所关预也。
昔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寐。
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剋矣。
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丈。
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
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遂克蚩尤于中冀,剪神农之后,诛榆冈于阪泉,而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
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虎,集帝之庭,授以地图。
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又授益地图。
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
王母又遣使献舜皇献,吹之以和八风。
《尚书帝验期》曰:王母之国,在西荒之野。
昔茅盈字叔申、王褒字子登、张道陵字辅汉,洎九圣七真,凡得受书者,皆朝王母于昆陵之阙焉。
时叔申、道陵侍太上道君,乘九盖之车,控飞虬之轩,越积石之峰,济弱流之津,渡白水,凌黑波,顾盼倏忽,谒王母于阙下。
子登清斋三月,王母授以《琼华宝曜七辰素经》。
茅君从西城王君,诣白玉龟台,朝谒王母,求乞长生之道曰:盈不肖之躯,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积朔之期。
王母愍其勤志,告之曰:吾昔师元始天王,及皇天搏桑帝君,授我以玉珮金珰二景缠练之道,上行太极,下造十方,溉月咀日,以入天门,名曰《玄真》之经,今以授尔,宜勤修焉。
因敕西城王君,一一解释以授焉。
又授宝书《四童散方》。
洎週穆王满命八骏与七萃之士,骅骝赤骥,蹈骊山子之乘,驾以飞綍之轮,柏夭导车,造父为右,风驰电逝三千里,越剖闾无凫之乡,犀玉玄池之野。
吉日甲子,鼋鼍鱼龟为梁,以济弱水,而升昆仑玄圃阆风之野,而宾于王母。
穆天子持白珪重锦,以为王母之寿。
歌白云之谣,刻石纪迹于弇山之上,而还中土矣。
世之升天之仙,凡有九品:第一上仙,号九天真王;第二次仙,号三天真皇;第三号太上真人;第四号飞天真人;第五号灵仙;第六号真人;第七号灵人;第八号飞仙;第九号仙人。
凡此品次,不可差越。
然其升天之时,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讫,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觐奉元始天尊耳。
故汉初有四五小兒,戏于路中,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皆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拜焉,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
仙人得道升天,当揖金母,而拜木公也。
自非冲虚登真之子,莫知其津矣。
汉孝武皇帝彻,好长生之道。
以元封元年,登嵩高之岳,筑寻真之台,斋戒精思。
四月戊辰,王母使墉城玉女王子登来语帝曰:闻子欲轻四海之禄,迂万乘之贵,以求长生,真乎勤哉!
七月七日,吾当暂来也。
帝问东方朔,审其神应。
乃清斋百日,焚香宫中。
夜二唱之后,白云起于西南,郁郁而至,径趣宫庭。
渐近,则云霞九色,箫鼓震空,龙凤人马之众,乘麟驾鹿之卫,科车天马,霓旗羽幢,千乘万骑,光耀宫阙。
大仙从官,森罗亿众,皆长丈余。
既至,从官不知所在。
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带天真之策,佩金刚灵玺,黄锦之服,文彩鲜明,金光奕奕,腰分景色之剑,结飞云大绶,头上华髻,戴太真晨缨之冠,蹑方琼凤文之履,可年二十许,天姿奄蔼,灵颜绝世,真灵人也。
下车扶侍二女登床,东向而坐。
帝拜,跪问寒温,侍立良久,呼帝使坐,设以天厨。
芳华百果,紫芝萎蕊,纷若瑱摞,精珍异常,非世所有,帝不能名也。
又命侍女取桃,玉盘盛七枚,大如包?音保,与敔同子,四以与帝,母自食三。
帝食桃,辄收其核,母问何为,帝曰:欲种之耳。
母曰:此桃三千岁一实,中国土地薄,种之不生,如何?
于是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珍之璈,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玉,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吾陵之石,范成君拍洞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法婴歌玄灵之曲。
众声激朗,清音骇空。
歌毕,帝下席叩头,以问长生之道,王母曰:汝能贱荣乐卑,耽虚味道,自复佳耳。
然汝性姿体欲,淫乱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姿性。
夫侈者,裂身之车也;淫者,破身之斧也。
杀者响对,奢者心烂,积欲则神陨,聚秽则命断。
以子蕞尔之身,而宅残形之贼;盈尺之材,乃攻之者百刃。
欲以解脱三尸,全身永久,不可得也。
有似无翅之鷃,愿鼓天池;朝生之菌,而乐春秋者哉!
若能荡此众乱,拔秽易意,保神气于绛府,闭淫宫而不开,静奢侈于寂室,爱众生而不危,守慈务施,炼气惜精,傥有若斯之事,岂无仿佛耶!
若不尔者,譬如抱石,而济长河耳。
帝跪受王母之诫,曰:彻不才,沉沦流俗,承禅先业,遂羁世累,刑政乖谬,罪积丘山,今日之后,请事斯语矣。
王母曰:夫养性之道、理身之要,汝固知矣,但在勤行不怠也。
我师元始天王,昔于严霄之台,授我要言曰:欲长生者,先取诸身,坚守三一
保灵根,玄谷华体灌沉珍,溉长清精入天门,金室宛转在中关,青白分明适泥丸,养液闭精具身神,三宫备卫存绛宫,黄庭戊己无流源,彻通五脏十二纶,吐纳六府魂魄欣,却此百病辟热寒,保精留命永长存。
此所谓呼吸太和、保守自然,真要道者也。
凡人为之,皆必长生,亦可役使鬼神,游戏五岳,但不得飞空腾虚而已。
汝能为之,足可度世也。
夫学仙者,未有不由此而始也。
至若太上灵药,上帝奇物,地下阴生,重云妙草,皆神仙之药也。
得上品者,后天而老,乃太上之所服,非中仙之所宝。
其中品者,有得服之,后天之逝,乃天真之所服,非下仙之所逮。
其次药有九丹金液,紫华虹英,太清九转,五云之浆,玄霜绛雪,腾跃三黄,东瀛白香,玄洲飞生,八石千芝,威喜九光,西流石胆,东沧青钱,高丘余粮,积石琼田,太虚还丹,盛以金兰,长光绛草,云童飞千。
有得服之,白日升天,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其下药有松柏之膏,山姜沉精,菊花泽泻,苟杞茯苓,菖蒲门冬,巨胜黄精,灵飞赤板,桃胶木英,升麻续断,威蕤黄连。
如此下药,略举其端,草类繁多,名数有千。
子得服之,可以延年。
虽不能长享无期,上升青天,亦可以身生光泽,返老童颜,役使群鬼,得为地仙。
求入道者,要先凭此阶,渐而能致远胜也。
若能呼吸御精,保固神气,精不脱则永久,气长存则不死,不用药石之费,又无营索之劳,取之于身耳。
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故为上品自然之要也。
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气。
气存则生,气去即死,万物草木,亦皆如之。
身以道为本,岂可不养神固气,以全尔形也。
形神俱全,上圣所贵,形灭神逝,岂不痛哉!
一失此身,万劫不复,子其宝焉。
我之所言,乃我师元始天王所授之词也。
即敕玉女李庆孙书,出之以付于帝,勖善修之焉。
王母命驾将去,帝下席,叩头请留。
王母即命侍女,召上元夫人同降帝宫。
良久,上元夫人至,复坐,设天厨。
久之,王母命夫人出《八会》之书,《五岳真形》、《五帝六甲灵飞》之符,凡十二事,云此书天上四万劫一传,若在人间,四十年可授有道之士。
王母乃命侍女宋灵宾开云锦之囊,取一策以授帝。
王母执书,起立以付帝,王母咒曰:
天高地卑,五岳镇形。元真激气,太泽玄精。天回九道,六和长平。太上八会,飞天之成。真仙节信,由兹通灵。泄坠灭腐,宝归长龄。彻其慎之,敢告刘生。
祝毕,帝拜授之。
王母曰:夫始学道受符者,宜别祭川岳诸真灵,洁斋而佩之焉。
四十年后,若将传付汝之所有,董仲君、李少君可校之尔。
况为帝王,可勤祭川岳,以安国家,授简真灵,以祐黎庶也。
言讫,与上元夫人命车言去,从官互集,将欲登天。
因笑指方朔曰:此我邻家小兒,性多滑稽,曾三来偷桃矣。
昔为太山仙官,因沉湎于玉酒,失部御之和,谪佐于汝,非流俗之夫也。
其后武帝不能用王母之戒,为酒色所惑,杀伐不休。
征辽东,击朝鲜,通西南夷,筑台榭,兴土木,海内愁怨,自此失道。
幸回中临东海三祠,王母不复降焉。
所受之书,置于柏梁台上,为天火所焚。
李少君解形而去,东方朔飞翥不还,巫蛊事起,帝愈悔恨。
元始二年,崩于五柞宫,葬于茂陵。
其后茂陵所藏道书五十余卷,盛以金箱,一旦出于抱犊山中,又玉箱玉杖出于扶风市。
验茂陵宛然如故,而箱杖出于人间,此亦得托形尸解之验也。
又大茅君盈,南治句曲之山。
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
顷之,天皇大帝遣绣衣使者泠广子期,赐盈神玺玉策;太微帝君遣三天左宫御史管脩条,赐盈八龙锦舆、紫羽华衣;太上大道君遣协晨大夫石叔门,赐盈金虎真符、流金之铃;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丘等,赐盈以四节燕胎流明神芝。
四使者授讫,使盈食芝佩玺,服衣正冠,带符握铃而立。
四使者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食流明金英者,位为司禄;食长曜双飞者,位为真伯;食夜光洞草者,总主左右御史之任。
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授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
言毕,使者俱去。
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大帝之命,赐盈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
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
授事讫,俱去。
王母及盈师西城王君,为盈设天厨,酣宴,歌玄灵之曲。
宴罢,王母携王君及盈,省顾盈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丛刊宝经。
王母执《太霄隐书》,命侍女张灵子执交信之盟,以授于盈、固及衷。
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
其后紫虚元君魏华存夫人,清斋于阳洛隐元之台,西王母与金阙圣君降于台中,乘八景舆,同诣清虚上宫,传《玉清隐书》四卷以授华存。
是时三元夫人冯双礼、紫阳左仙公石路成、太极高仙伯延盖公子、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子乔等三十余真,各歌太极阴歌阳歌之曲,母为之歌曰:
驾我八景舆,欻然入玉清。龙旌拂霄上,虎旗摄硃兵。逍遥玄津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太
冥。南岳挺真幹,玉映辉颖精。在任靡其事,虚心自受灵。嘉会绛河曲,相与乐未央。
歌毕,三元夫人答歌亦竟,王母及三元夫人、紫阳左仙公、太极仙伯、清虚王君,乃携南岳魏华存,同去东南行,俱诣天台霍山,过句曲之金坛,宴太元茅真人于华阳洞天,留华存于霍山洞宫玉宇之下,众真皆从王母,升还龟台矣。
太真金母,师匠万品,校领群真,圣位尊高,总录幽显。至若边洞玄躬朝而受道,谢自然景侍而登仙,故《洞玄》及《自然传》,谓金母师即王母也。《玄经》所证事迹盖多,此未备录矣。
◎九天玄女传
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
黄帝在昔,为有熊之国君,佐神农之孙,榆冈既衰,诸侯相伐,干戈相寻,各据方色,自称五行之号。
太皞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号赤帝;共工之后,自号白帝;葛天氏之后,自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
帝乃恭己下士,侧身修德,在位二十一年,而蚩尤肆孽。弟兄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啖砂吞石,不食五谷,作五虎之形,以害黎庶,铸兵于葛炉之山,不用帝命。
帝欲征之,博求贤能,以为己助。得风后于海隅,得力牧于大泽,以大鸿为佐,天老为师。
置三公以象三台,风后为上台,天老为中台,五圣为下台。
始获宝鼎,不爨而熟,迎日推策。以封胡为将,以夫人费修之子为太子,用张若、隰朋、力牧、容光、龙行、仓颉、容成、大挠、奢龙、众臣以为辅翼,战蚩尤于涿鹿。
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日,内外皆迷。风后法斗机作大车,以杓指南,以正四方。
帝用忧愤,斋于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
居数日,大雾,冥冥书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
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
帝稽首曰:蚩尤暴横,毒害蒸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万战万胜之术,与人除害,可乎?
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袄、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珮,龙戟霓旗,翠辇绿綍,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五方。
帝遂复率诸侯再战。蚩尤驱魑魅杂袄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应龙蓄水以攻于帝。帝尽制之,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冢分其四肢以葬之。
由是榆冈拒命,反诛之于版泉之野。北逐獯鬻,大定四方。步四极,凡二万八千里。
乃铸鼎立九州,置九行九德之臣,以观天地,祠万灵,无法设教。
然后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黄龙下迎,帝乘龙升天。皆由玄女之所授符策图局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译文
◎《墉城集仙录》序
《墉城集仙录》是记录古今女子得道成仙事迹的书籍。
那些脱离凡俗、登临仙境、超越凡尘、证得大道的人,能够驻留于瞬息即逝的时光中,享受如庄椿、蟾桂般的长寿,将如泡沫般的短暂生命转化为如金石般坚固的存在,长生不老,世代都有这样的人。
历经无数劫年,编撰记载了许多经典和秘籍,玄妙的图录和秘笈,光彩夺目,令人赞叹。
神仙得道的踪迹,有的升为上圣,有的位列高真,有的统御诸天,有的掌管列岳,有的骑箕星浮游于天河,有的隐于月宫奔于晨星,有的在九清天宫朝宴,有的在八极之间翱翔。
自开皇时代以来,劫运之前,三洞宝书中多有详细记载。
自九皇三古之后,人类开始驯服牛马以来,神仙们纷纷从天府降临,拯救生灵,由仙曹暂时掌管人间事务,垂示法则,建立教化,辅佐国家,儒家的典籍和史官的记载中,详细记载了这些事迹。
甚至有些神仙隐藏光芒,混迹于凡尘,驾着光影登上晨星。
有的在岩林中功成名就,随着烟霞轻举飞升;有的脱离喧嚣浊世,驾驭鸾鹤冲入虚空。
有的亲自辅佐帝王,有的乐于居住在民间。
他们的阴德功业成就,玄妙的德行传扬开来,使得鸡犬一同飞升,庭院中的草木也一同升天。
这些事迹在史册中闪耀,世世代代都有记载。
从前秦朝的大夫阮苍、汉朝的校尉刘向,相继有著作流传于世。
后来又有《洞冥书》、《神仙传》、《道学传》、《集仙传》、《续神仙传》、《后仙传》、《洞仙传》、《上真记》等,编撰记录的书籍不下十家。
还有关于名山福地的篇章、括地山海的说法、搜神博物的记载、仙方药品的文献,旁征博引,分别记载了各种事迹,接续了听闻和见闻,难以尽述,神仙的事迹因此焕然无隐。
世俗之人,有的说神仙必须等到身体消亡,灵魂成真,才能称为神仙,而不是肉身飞升,这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为什么呢?《真经》中说:得道之人离开世间,有的隐去,有的显现,证道虽然相同,但修习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所以说神仙之道有百种,并非局限于一种途径,也并非拘泥于一种方法。
有的成为真人的朋友,有的成为天帝的宾客,忽然间龙车来迎接,云车远去,如谷希、长里、青光、赤松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
有的接受天书,禀受符箓,在阴景中炼形,灵肉再生,前功得以成就,如五老、上帝、四极真王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
有的精诚不改,经受考验而不动摇,目光注视着昆仑山,心朝大帝而得道,如黄观、韦道微、傅君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
更何况还有《大洞》、《七变》、《八禀》、《三图》、《胎精》、《斑符》、《隐芝曲素》、《玉精金液》、《黄水秘符》等经典。
《赤树青英》、《环刚绛实》、《白羽皇象》、《九转八琼》,服用后可以化凤化龙,食用后可以化为金玉。
还有《金珰》、《玉珮》的秘诀,《三皇》、《八景》的经文,华丹素奏的灵验,《神虎》、《金真》的要诀。
飞行的羽翼,可以超越虚空;流金的光芒,可以摄制神逆。
翱翔时有翠羽玄翮,驾驭时有飞盖曲晨。
七十四种方术的修习,丝毫不差;三十七种颜色的授予,逐渐具备了羽仪。
甚至有的降下九锡以腾飞,经历七试而坚贞。
凭借师父的秘诀,证悟自心。
历象不能改变其坚定,雷霆不能惊动其听觉,富贵不能迷惑其志向,声色不能引诱其内心,这就是我命由我,长生自致。
所以古今得道之人,难以尽述。
南真说,功德圆满三千,白日升天。
弘扬大道无止境,自然能够长生不死。
这就是所谓的道理。
神仙中最上等的,乘着云车羽盖,形神一同飞升;次一等的,隐居在幽谷深林,隐去身形潜化;再次一等的,解形托象,如蛇蜕蝉飞。
然而冲天飞升者为优,尸解者为劣。
还有那些功德未备,德行未彰,或至孝至忠、至贞至烈,或心不忘道、功未及人、寒栖独炼于己身、善行不加于幽显的人,太上因其有志、太极因其推诚,限尽而终,魂神受福,成为善爽之鬼。
地司不制,鬼录不书,逍遥于福乡,逸乐遂志,年岁充足,成为鬼仙。
然后升入阴景之中,居于王者的地位,积功累德,也能进入仙阶。
如此则善行不会白费,仙道固然可以学习,功德无论大小,行为无论巨细,只要不断立功,不断行善,就能成功。
修习之人,怎能不努力呢!
再者,一阴一阳,是道的妙用,裁成万物,孕育群形,生生不息,新新相续。
因此天覆地载,清浊同功;日照月临,昼夜齐用。
借助阴阳二象,成就三才。
所以木公主于东方,金母尊于西方,男真女仙的地位,所治理的地方昭然可见。
观察那些诰籍中的记载,图传中的描述,混同载录,未有解张。
如今按照上清七部的经典、存注修行的事迹、日月五星的范围、空常飞步的篇章,元父玄母兼行,阳号阴名具著,编纂众说,集为一家。
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编记古今女仙得道的事实,名为《墉城集仙录》。
《上经》说: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
此传以金母为主,元君次之,共十卷。
广成先生杜光庭撰。
◎西王母传
西王母,是九灵太妙龟山金母。
又称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也称金母元君,是西华至妙、洞阴极尊的存在。
在远古时代,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要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生出木公。
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掌管阳和之气,治理东方,也称王公。
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出金母。
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姓缑氏。
生来就能飞翔,掌管阴灵之气,治理西方,也称王母。
他们都挺立于太无之中,孕育于玄奥之中,在西方渺茫之中,分得大道纯精之气,结气成形。
与东王木公共理阴阳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
西王母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的,都隶属于她。
她所居住的宫阙,位于龟山之春山西那之都、昆仑玄圃阆风之苑。
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
左边是瑶池,右边是翠水。
山下有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达。
所谓玉阙高耸入天,绿台承接霄汉,青琳之宇、硃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照。
她头戴华胜,佩带灵章,左边有仙女侍奉,右边有羽童侍奉,宝盖重叠,羽旗遮蔽庭院。
轩砌之下,种植着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
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然皆是九奏八会之音。
神洲位于昆仑之东南,所以《尔雅》说“西王母日下”就是指这里。
又说王母蓬头戴胜、虎齿善啸,这是王母的使者金方白虎之神,不是王母的真身。
元始天王授予她《万天元统》、《龟山九光》的符箓,让她能够召唤万灵,统领真圣,监督盟约,总领诸天的仪仗。
天尊上圣的朝宴和考校之地,王母都会降临。
上清宝经、三洞玉书,凡是授予的,王母都会参与。
从前黄帝讨伐蚩尤的暴行,威势未能制止,蚩尤幻化多变,召风唤雨,吹烟喷雾,使黄帝的军队大为迷惑。
黄帝回到太山的山脚下,昏昏沉沉地忧心忡忡地睡着了。
王母派遣使者披着玄狐的皮裘,将符箓授予黄帝说: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到符箓的人会胜利,战斗就会成功。
符箓宽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丈。
黄帝佩戴符箓后,王母命令一位妇人,人首鸟身,对黄帝说:我是九天玄女。
她授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的策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的术法,《阴符》的机要,《灵宝五符》、《五胜》的经文。
于是黄帝在中冀战胜了蚩尤,剪除了神农的后裔,在阪泉诛杀了榆冈,天下大定,定都于上谷的涿鹿。
几年后,王母派遣白虎之神,乘着白虎,来到黄帝的庭院,授予他地图。
后来虞舜摄政,王母派遣使者,授予舜白玉环,又授予他地图。
于是黄帝的九州被扩展为十二州。
王母又派遣使者向舜献上皇献,吹奏以调和八风。
《尚书帝验期》说:王母的国家在西方的荒野。
从前茅盈字叔申、王褒字子登、张道陵字辅汉,以及九圣七真,凡是得到授书的人,都会在昆陵的阙下朝见王母。
当时叔申、道陵侍奉太上道君,乘坐九盖之车,驾驭飞虬之轩,越过积石之峰,渡过弱流之津,渡过白水,凌越黑波,转眼间就谒见了王母。
子登清斋三个月,王母授予他《琼华宝曜七辰素经》。
茅君跟随西城王君,前往白玉龟台,朝见王母,请求长生之道说:我这不肖之躯,羡慕龙凤之年,想以朝菌的脆弱,求得积朔的期限。
王母怜悯他的勤奋志向,告诉他说:我从前师从元始天王,以及皇天搏桑帝君,他们授予我玉珮金珰二景缠练之道,上行太极,下造十方,溉月咀日,以入天门,名叫《玄真》的经书,现在授予你,你应该勤奋修炼。
于是命令西城王君,一一解释授予他。
又授予他宝书《四童散方》。
后来周穆王满命令八骏和七萃之士,骅骝赤骥,驾驭骊山子的车,驾着飞綍之轮,柏夭导车,造父为右,风驰电逝三千里,越过剖闾无凫之乡,犀玉玄池之野。
吉日甲子,鼋鼍鱼龟为梁,渡过弱水,登上昆仑玄圃阆风之野,成为王母的宾客。
穆天子持白珪重锦,作为王母的寿礼。
歌唱白云之谣,刻石纪迹于弇山之上,然后回到中土。
世上的升天仙人,共有九品:第一上仙,号九天真王;第二次仙,号三天真皇;第三号太上真人;第四号飞天真人;第五号灵仙;第六号真人;第七号灵人;第八号飞仙;第九号仙人。
这些品级,不可逾越。
然而他们升天时,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完毕后,才能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觐奉元始天尊。
所以汉初有四五个小孩,在路中玩耍,一个小孩唱道:穿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当时的人都不明白,只有张子房知道,于是前往拜见,说:这是东王公的玉童。
仙人得道升天,应当揖金母,而拜木公。
如果不是冲虚登真之人,不会知道这个门径。
汉孝武皇帝彻,喜好长生之道。
在元封元年,登上嵩山,筑起寻真之台,斋戒精思。
四月戊辰,王母派遣墉城玉女王子登来告诉皇帝说:听说你想轻视四海的禄位,放弃万乘的尊贵,以求长生,真是勤奋啊!
七月七日,我会暂时来见你。
皇帝问东方朔,确认这是神的应验。
于是清斋百日,在宫中焚香。
夜晚二更之后,白云从西南升起,郁郁而至,直奔宫廷。
渐渐接近,云霞九色,箫鼓震空,龙凤人马之众,乘麟驾鹿的护卫,科车天马,霓旗羽幢,千乘万骑,光耀宫阙。
大仙的随从,森罗亿众,都有一丈多高。
到达后,随从不知去向。
王母乘坐紫云之辇,驾驭九色斑龙,带着天真之策,佩戴金刚灵玺,穿着黄锦之服,文彩鲜明,金光奕奕,腰间挂着景色之剑,结着飞云大绶,头上华髻,戴着太真晨缨之冠,踏着方琼凤文之履,看起来二十多岁,天姿奄蔼,灵颜绝世,真是灵人。
下车后扶侍两位女子登床,面向东而坐。
皇帝拜见,跪问寒温,侍立良久,王母叫皇帝坐下,设下天厨。
芳华百果,紫芝萎蕊,纷若瑱摞,精珍异常,非世所有,皇帝无法命名。
又命令侍女取桃,玉盘盛七枚,大如包?音保,与敔同子,四枚给皇帝,王母自食三枚。
皇帝吃桃后,收起桃核,王母问为什么,皇帝说:想种下它。
王母说: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中国土地贫瘠,种下也不会生长,怎么办?
于是王母命令侍女王子登弹奏八珍之璈,董双成吹奏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打昆庭之玉,许飞琼敲击震灵之簧,婉凌华拍打吾陵之石,范成君敲击洞阴之磬,段安香演奏九天之钧,法婴歌唱玄灵之曲。
众声激朗,清音骇空。
歌唱完毕后,皇帝下席叩头,询问长生之道,王母说:你能轻视荣华,乐于卑微,沉迷于虚静,品味道义,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你性情放纵,淫乱过度,杀伐非法,奢侈成性。
奢侈是裂身的车,淫乱是破身的斧。
杀伐会招致报应,奢侈会腐蚀心灵,积欲会使神陨,聚秽会断送性命。
以你这小小的身躯,却承载着残形的贼;盈尺之材,却有百刃攻击。
想要解脱三尸,全身永久,是不可能的。
就像无翅的鷃鸟,想要在天池中翱翔;朝生的菌类,却想享受春秋的快乐!
如果你能荡涤这些混乱,拔除污秽,改变心意,保神气于绛府,闭淫宫而不开,静奢侈于寂室,爱众生而不危,守慈务施,炼气惜精,或许还能有希望。
如果不这样做,就像抱着石头渡过长河一样。
皇帝跪受王母的告诫,说:彻不才,沉沦于流俗,继承了先业,却被世累所羁绊,刑政乖谬,罪积如山,从今以后,请遵循您的教诲。
王母说:养性之道、理身之要,你本来就知道,只是要勤行不怠。
我的师父元始天王,从前在严霄之台,授予我要言说:想要长生,先要从自身做起,坚守三一。
保护灵根,玄妙的谷中精华滋养身体,灌溉长久的清精进入天门,金室在中关宛转,青白分明适合泥丸,养液闭精具备身神,三宫备卫存于绛宫,黄庭戊己无流源,彻底通达五脏十二经络,吐纳六腑魂魄欣悦,祛除百病避开热寒,保精留命永远长存。
这就是所谓的呼吸太和、保守自然,真正的要道。
凡是人能做到这些,必定长生,也可以役使鬼神,游戏五岳,只是不能飞空腾虚而已。
你如果能做到这些,足以度世。
学仙的人,没有不从这里开始的。
至于太上灵药,上帝的奇物,地下阴生,重云妙草,都是神仙的灵药。
得到上品灵药的,后天而老,是太上所服用的,不是中仙所珍视的。
其中品灵药,有人得到服用,后天而逝,是天真所服用的,不是下仙所能企及的。
其次的灵药有九丹金液,紫华虹英,太清九转,五云之浆,玄霜绛雪,腾跃三黄,东瀛白香,玄洲飞生,八石千芝,威喜九光,西流石胆,东沧青钱,高丘余粮,积石琼田,太虚还丹,盛以金兰,长光绛草,云童飞千。
有人得到服用,白日升天,这是飞仙所服用的,不是地仙所听闻的。
其下品灵药有松柏之膏,山姜沉精,菊花泽泻,苟杞茯苓,菖蒲门冬,巨胜黄精,灵飞赤板,桃胶木英,升麻续断,威蕤黄连。
这些下品灵药,略举其端,草类繁多,名数有千。
你得到服用,可以延年。
虽然不能长享无期,上升青天,也可以使身体生光泽,返老童颜,役使群鬼,成为地仙。
求入道的人,要先凭借这些阶梯,逐渐能够达到远胜的境界。
如果能呼吸御精,保固神气,精不脱则永久,气长存则不死,不用药石的费用,又无营索的劳苦,取之于自身。
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所以是上品自然的要道。
且说一人之身,天赋予神,地赋予形,道赋予气。
气存则生,气去即死,万物草木,也都是如此。
身以道为本,岂可不养神固气,以保全你的形体。
形神俱全,上圣所贵,形灭神逝,岂不痛哉!
一失此身,万劫不复,你要珍惜。
我所说的,是我师元始天王所授的言辞。
即敕玉女李庆孙书写,出之以付于帝,勉励善修。
王母命驾将去,帝下席,叩头请留。
王母即命侍女,召上元夫人同降帝宫。
良久,上元夫人至,复坐,设天厨。
久之,王母命夫人出《八会》之书,《五岳真形》、《五帝六甲灵飞》之符,凡十二事,说此书天上四万劫一传,若在人间,四十年可授有道之士。
王母乃命侍女宋灵宾开云锦之囊,取一策以授帝。
王母执书,起立以付帝,王母咒曰:
天高地卑,五岳镇形。元真激气,太泽玄精。天回九道,六和长平。太上八会,飞天之成。真仙节信,由兹通灵。泄坠灭腐,宝归长龄。彻其慎之,敢告刘生。
祝毕,帝拜授之。
王母曰:夫始学道受符者,宜别祭川岳诸真灵,洁斋而佩之焉。
四十年后,若将传付汝之所有,董仲君、李少君可校之尔。
况为帝王,可勤祭川岳,以安国家,授简真灵,以祐黎庶也。
言讫,与上元夫人命车言去,从官互集,将欲登天。
因笑指方朔曰:此我邻家小兒,性多滑稽,曾三来偷桃矣。
昔为太山仙官,因沉湎于玉酒,失部御之和,谪佐于汝,非流俗之夫也。
其后武帝不能用王母之戒,为酒色所惑,杀伐不休。
征辽东,击朝鲜,通西南夷,筑台榭,兴土木,海内愁怨,自此失道。
幸回中临东海三祠,王母不复降焉。
所受之书,置于柏梁台上,为天火所焚。
李少君解形而去,东方朔飞翥不还,巫蛊事起,帝愈悔恨。
元始二年,崩于五柞宫,葬于茂陵。
其后茂陵所藏道书五十余卷,盛以金箱,一旦出于抱犊山中,又玉箱玉杖出于扶风市。
验茂陵宛然如故,而箱杖出于人间,此亦得托形尸解之验也。
又大茅君盈,南治句曲之山。
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
顷之,天皇大帝遣绣衣使者泠广子期,赐盈神玺玉策;太微帝君遣三天左宫御史管脩条,赐盈八龙锦舆、紫羽华衣;太上大道君遣协晨大夫石叔门,赐盈金虎真符、流金之铃;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丘等,赐盈以四节燕胎流明神芝。
四使者授讫,使盈食芝佩玺,服衣正冠,带符握铃而立。
四使者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食流明金英者,位为司禄;食长曜双飞者,位为真伯;食夜光洞草者,总主左右御史之任。
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授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
言毕,使者俱去。
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大帝之命,赐盈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
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
授事讫,俱去。
王母及盈师西城王君,为盈设天厨,酣宴,歌玄灵之曲。
宴罢,王母携王君及盈,省顾盈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丛刊宝经。
王母执《太霄隐书》,命侍女张灵子执交信之盟,以授于盈、固及衷。
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
其后紫虚元君魏华存夫人,清斋于阳洛隐元之台,西王母与金阙圣君降于台中,乘八景舆,同诣清虚上宫,传《玉清隐书》四卷以授华存。
是时三元夫人冯双礼、紫阳左仙公石路成、太极高仙伯延盖公子、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子乔等三十余真,各歌太极阴歌阳歌之曲,母为之歌曰:
驾我八景舆,欻然入玉清。龙旌拂霄上,虎旗摄硃兵。逍遥玄津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太
南岳山挺拔而真实,玉石映照出光辉和精华。在位时没有太多事务,虚心自然接受灵性。在绛河曲处举行美好的聚会,大家一同欢乐无尽。
歌唱结束后,三元夫人也唱完了回答的歌,王母和三元夫人、紫阳左仙公、太极仙伯、清虚王君,便带着南岳的魏华存,一起向东南方向行进,都去了天台霍山,经过句曲的金坛,在华阳洞天宴请太元茅真人,将华存留在霍山洞宫的玉宇之下,众仙都跟随王母,升回龟台。
太真金母,教导万物,管理众仙,圣位尊贵,总领阴阳两界。至于边洞玄亲自朝见并接受道法,谢自然景侍奉而登仙,所以《洞玄》和《自然传》中说金母师就是王母。《玄经》中记载的事迹很多,这里没有全部记录。
◎九天玄女传
九天玄女,是黄帝的老师圣母元君的弟子。
黄帝在过去,是有熊国的君主,辅佐神农的孙子,榆冈衰落后,诸侯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各自占据一方,自称五行的称号。
太皞的后代,自称为青帝;榆冈神农的后代,自称为赤帝;共工的后代,自称为白帝;葛天氏的后代,自称为黑帝;黄帝从有熊的废墟中兴起,自称为黄帝。
黄帝恭敬地对待下属,修身养德,在位二十一年时,蚩尤开始作乱。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身体像野兽,能说人话,头如铜铁,吃砂石,不吃五谷,化作五虎的形状,危害百姓,在葛炉山铸造兵器,不听从黄帝的命令。
黄帝想要征讨他,广泛寻求贤能之人,作为自己的助手。在海边找到了风后,在大泽中找到了力牧,以大鸿为辅助,以天老为老师。
设立三公以象征三台,风后为上台,天老为中台,五圣为下台。
开始获得宝鼎,不用烧火就能煮熟食物,迎日推算。任命封胡为将军,以夫人费修的儿子为太子,用张若、隰朋、力牧、容光、龙行、仓颉、容成、大挠、奢龙等众臣作为辅助,与蚩尤在涿鹿作战。
黄帝的军队无法取胜,蚩尤制造了大雾三天,内外都迷失方向。风后用法斗机制作大车,用勺子指向南方,以正四方。
黄帝因此忧愤,在太山下斋戒。王母派遣使者,披着玄狐的皮衣,将符咒交给黄帝说:精思告天,必有太上的回应。
过了几天,大雾弥漫,天地昏暗。玄女降临,乘坐丹凤,驾驭景云,穿着九色彩翠的衣服,出现在黄帝面前。
黄帝再次拜谢接受命令,玄女说:我以太上的教诲,有疑问可以问我。
黄帝叩首说:蚩尤暴虐横行,毒害百姓,四海哀嚎,无法保全性命。想要万战万胜的方法,为民除害,可以吗?
玄女随即授予黄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袄、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珮,龙戟霓旗,翠辇绿綍,虬骖虎骑,千花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作为兵信,五色之幡以辨别五方。
黄帝于是再次率领诸侯作战。蚩尤驱使魑魅和杂袄组成阵势,雨师和风伯作为护卫,应龙蓄水攻击黄帝。黄帝完全控制了局势,最终在绝辔之野、中冀之乡消灭了蚩尤,将其四肢分开埋葬。
因此榆冈拒绝命令,反被诛杀在版泉之野。向北驱逐獯鬻,平定四方。步行四极,共二万八千里。
于是铸造鼎,建立九州,设立九行九德之臣,以观察天地,祭祀万灵,无法设教。
然后采集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造鼎,黄龙下来迎接,黄帝乘龙升天。这一切都是因为玄女所授予的符咒、策略和图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注解
墉城集仙录:《墉城集仙录》是一部记载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事迹的书籍,由广成先生杜光庭编纂。
西王母: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女神,被认为是西方的主宰,掌管阴灵之气,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二气,育养天地。
金母元君:金母元君是西王母的另一个称号,代表其在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东王木公:东王木公是东方的神祇,主阳和之气,与西王母共同管理阴阳二气。
昆仑玄圃:昆仑玄圃是神话中的仙境,位于昆仑山上,是西王母的居所。
弱水:弱水是神话中的河流,环绕昆仑山,水流湍急,非神物不可渡。
飙车羽轮:飙车羽轮是神话中神仙乘坐的交通工具,能够飞行于天际。
玉阙塈天:玉阙塈天是西王母宫殿的一部分,形容其高耸入云,富丽堂皇。
绿台承霄:绿台承霄是西王母宫殿的另一部分,形容其高耸入云,与天相接。
青琳之宇:青琳之宇是西王母宫殿的建筑,形容其华丽精致。
硃紫之房:硃紫之房是西王母宫殿的一部分,形容其色彩鲜艳,富丽堂皇。
连琳彩帐:连琳彩帐是西王母宫殿的装饰,形容其色彩斑斓,富丽堂皇。
明月四朗:明月四朗形容西王母宫殿的光辉灿烂,如同明月照耀四方。
华胜:华胜是西王母佩戴的头饰,象征其高贵和神圣。
灵章:灵章是西王母佩戴的符咒,象征其神通广大。
白环之树:白环之树是西王母宫殿中的神树,象征其神圣和永恒。
丹刚之林:丹刚之林是西王母宫殿中的神林,象征其神圣和永恒。
空青万条瑶干:空青万条瑶干形容西王母宫殿中的神树,枝叶繁茂,色彩鲜艳。
神籁自韵:神籁自韵形容西王母宫殿中的音乐,自然和谐,美妙动听。
九奏八会之音:九奏八会之音是西王母宫殿中的音乐,象征其神圣和庄严。
王母:在中国神话中,王母是西王母的简称,被认为是天界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药和天界的宴会。她常被描绘为拥有虎齿和蓬发的形象,象征着她的威严和神秘。
元始天王:道教中的至高神,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道教中也被视为仙人。
蚩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战神,与黄帝大战,最终被黄帝击败。
九天玄女:道教中的女神,黄帝的师傅,传授黄帝兵法和其他神通。
虞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以孝道和仁政治国著称,被认为是五帝之一。
茅盈: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是道教修炼的典范,曾向王母求长生之道。
张道陵: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被认为是天师道的始祖,曾与王母有过接触。
汉孝武皇帝彻:即汉武帝,西汉的著名皇帝,以追求长生不老和扩展疆域著称。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道士,以机智和博学著称,曾为汉武帝的顾问。
保灵根:指保护和滋养生命的根本,即精气神。
玄谷:指深奥的修炼之地,象征修炼的高深境界。
泥丸:道教术语,指头部,特指上丹田,是修炼的重要部位。
三宫:道教术语,指上、中、下三丹田,分别对应头部、心部和腹部。
黄庭:道教术语,指中丹田,即心部,是修炼的重要部位。
戊己:指五行中的土,象征中央和稳定。
太和:指宇宙的和谐状态,是修炼追求的最高境界。
太上灵药:指最高级的仙药,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
九丹金液:道教炼丹术中的高级丹药,传说能使人飞升成仙。
地仙:指在地面上修炼成仙的人,与飞仙相对。
八会之书:道教经典,传说中包含了修炼成仙的秘密。
五岳真形:指五岳的山形图,象征五岳的神圣力量。
五帝六甲灵飞之符:道教符咒,传说中具有强大的法力。
尸解: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肉身不腐的境界。
东岳上卿司命真君:道教神职,掌管人的寿命和命运。
太霄隐书:道教经典,传说中包含了修炼成仙的秘密。
玉清隐书:道教经典,传说中包含了修炼成仙的秘密。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古代被视为南方的象征,常与道教文化相联系。
玉映辉颖精:形容南岳的美丽和神圣,玉映指山石如玉般晶莹,辉颖精则指其光彩照人,精神焕发。
三元夫人:道教中的三位女神,分别代表天、地、水三元,常与王母娘娘一同出现。
紫阳左仙公:道教中的仙人,紫阳可能指其修炼之地或道号,左仙公则是其尊称。
太极仙伯:道教中的高级仙人,太极指宇宙的本源,仙伯是对其尊称。
清虚王君:道教中的仙人,清虚指其修炼的境界,王君是对其尊称。
天台霍山:天台山和霍山,均为道教圣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霍山位于安徽省。
句曲之金坛:句曲指曲折的山路,金坛可能指道教修炼的场所或地名。
太元茅真人:道教中的真人,太元可能指其修炼的境界,茅真人则是其尊称。
华阳洞天:道教中的洞天福地之一,位于华阳山,是修炼的圣地。
龟台:道教中的仙境,常与王母娘娘相联系,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太真金母:即王母娘娘,道教中的女神,掌管仙界,师匠万品指其教导众多仙人。
边洞玄:道教中的仙人,边洞玄可能是其道号或修炼之地。
谢自然:道教中的仙人,谢自然可能是其道号或修炼之地。
风后:黄帝的臣子,擅长制造战车和指南车,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力牧:黄帝的臣子,擅长畜牧和军事,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天老:黄帝的师傅,传授黄帝治国之道和修炼之法。
涿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地方。
六甲、六壬:古代兵法和占卜术,六甲指天干地支的组合,六壬指六种占卜方法。
灵宝五符:道教中的符咒,具有驱邪避灾、召唤鬼神的力量。
五阴、五阳遁甲:古代兵法中的阵法,五阴指五种阴性的阵法,五阳指五种阳性的阵法。
太一、十精、四神:道教中的神灵,太一指宇宙的本源,十精和四神则是其下属神灵。
五岳、河图: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河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图案,与地理和天文有关。
九光、玉节、十绝、灵幡:道教中的神器,九光指九种光芒,玉节指玉制的符节,十绝指十种绝技,灵幡指具有神力的旗帜。
霞冠火珮:道教中的神器,霞冠指如霞光般的冠冕,火珮指如火焰般的玉佩。
龙戟霓旗:道教中的神器,龙戟指龙形的戟,霓旗指如彩虹般的旗帜。
翠辇绿綍:道教中的神器,翠辇指翠绿色的车辇,绿綍指绿色的丝带。
虬骖虎骑:道教中的神器,虬骖指龙形的马,虎骑指虎形的坐骑。
千花之盖:道教中的神器,千花指千种花朵,盖指如伞般的遮盖物。
八鸾之舆:道教中的神器,八鸾指八只鸾鸟,舆指车辇。
羽龠、玄竿、虹旌、玉钺:道教中的神器,羽龠指羽毛制成的乐器,玄竿指黑色的竿,虹旌指如彩虹般的旗帜,玉钺指玉制的斧钺。
五龙之印:道教中的神器,五龙指五条龙,印指印章。
九明之珠:道教中的神器,九明指九种光明,珠指宝珠。
九天之节:道教中的神器,九天指九重天,节指符节。
五色之幡:道教中的神器,五色指五种颜色,幡指旗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评注
《墉城集仙录叙》是一部集中记载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事迹的书籍,其内容不仅展示了道教中女性神仙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修道的认可和尊重。通过对这些女性神仙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道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她们在修炼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毅力。
西王母作为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其形象和地位在《西王母传》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她不仅是西方的主宰,掌管阴灵之气,还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二气,育养天地。西王母的居所昆仑玄圃被描绘成一个仙境,充满了神秘和美丽,象征着道教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追求。
《墉城集仙录叙》通过对西王母和其他女性神仙的描述,展现了道教中女性神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女性神仙不仅在道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修炼过程中展现了她们的智慧和毅力。她们的故事不仅是对道教教义的阐释,也是对女性力量和智慧的赞美。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许多道教经典和修炼方法,如《大洞》、《七变》、《八禀》等,这些经典和方法不仅是道教修炼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经典和方法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修炼和长生的重视,以及其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总的来说,《墉城集仙录叙》不仅是一部记载女性神仙事迹的书籍,更是一部展示道教文化和思想的著作。通过对女性神仙的描述和对道教经典的引用,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女性力量和智慧的认可,以及其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追求。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道教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这段文本是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传说的结合体,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文本中提到的王母、元始天王、黄帝、蚩尤等人物,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王母作为天界的女神,象征着长生不老和天界的秩序。她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和对天界秩序的敬畏。元始天王作为宇宙的创造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起源和力量的崇拜。
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不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文化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象征。黄帝的胜利代表了智慧和正义的胜利,而蚩尤的失败则象征着邪恶和混乱的终结。
九天玄女作为黄帝的导师,传授给他军事和道术的知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智慧和知识的重视。她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代表了人们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
虞舜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以孝道和仁政治国著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道德和仁政的重视。他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代表了人们对道德和仁政的追求。
茅盈和张道陵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和修炼的追求。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代表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修炼的追求。
汉孝武皇帝彻和东方朔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和智慧的追求。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代表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智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的丰富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道教修炼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强调了保护和滋养精气神的重要性。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文中提到的‘保灵根’、‘玄谷’、‘泥丸’等术语,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修炼的高深境界和内在的和谐。
文中还提到了各种仙药和符咒,如‘太上灵药’、‘九丹金液’、‘五岳真形’等,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这些仙药和符咒,修炼者可以增强自身的法力,达到更高的修炼境界。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元始天王’、‘王母’、‘上元夫人’等道教神祇,这些神祇在道教修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修炼的秘诀,还赐予修炼者各种宝物和符咒,帮助他们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还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揭示了道教修炼的深奥和神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玄谷’、‘泥丸’、‘黄庭’等,这些术语不仅具有深刻的道教内涵,还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文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增强了文本的奇幻色彩。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反映了古代道教修炼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还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揭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奥和神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为研究古代道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古文描绘了道教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文中提到的南岳、三元夫人、紫阳左仙公、太极仙伯、清虚王君等,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他们的出现不仅展示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崇拜。
文中提到的天台霍山、句曲之金坛、华阳洞天等地,都是道教中的圣地,这些地方不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修炼的圣地。通过这些地名的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对自然山水的崇拜,认为这些地方具有特殊的神力和灵气。
九天玄女的传说则展示了道教中的女神形象,她不仅是黄帝的师傅,还传授了黄帝兵法和神通,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这一传说不仅体现了道教对女性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智慧和力量的崇拜。
文中提到的六甲、六壬、灵宝五符、五阴、五阳遁甲等,都是道教中的法术和神器,这些法术和神器不仅具有驱邪避灾的力量,还能召唤鬼神、控制自然。通过这些法术和神器的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崇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和法术神器,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智慧和力量的崇拜。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教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