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二-传九-原文
○洞仙传
◎于吉
于吉者,琅琊人也。其父祖世有道术,不杀生命,吉精苦有逾于昔人。常游于曲阳流水上,得神书百馀卷,皆赤界、白素、青首、硃目,号曰《太平青箓书》。
孙策平江东,进袭会稽,见士民皆呼吉为于郎,事之如神。策招吉为客在军中。将士多疫病,请吉,水歕漱辄差。
策将兵数万人,欲迎献帝,讨曹公,使吉占风色,每有神验。将士咸崇仰吉,且先拜吉,后朝策。
策见将士多在吉所,因怒曰:吾不如于君耶!乃收吉,责数吉曰:天久旱,水道不通,君不同人忧,安坐船中作鬼态,束吾将士,败吾部曲,今当相除。
即缚吉,暴使请雨。若能感天,今日中大雨者,当相原,不尔加诛。
俄而云兴雨沴,至中漂没。将士共贺吉,策遂杀之。将士涕泣收葬。
明旦,往视失尸,策大怆恨,从此常见吉在其前后。
策寻为许贡伏客所伤,照镜,见吉在镜中,因掊镜大叫,胸创裂而死。
世中犹有事于君道者。
◎昌季
昌季者,不知何许人也。入山担柴,崖崩堕山下,尚有微气。
妇来见之,涕泣哀恸,仙人尹伊闻之,怆然谓妇曰:吾是仙人,能治汝婿。即以角煎赐之,并付其方,药尽未差,可随合作也。能长服之,令人神仙。
妇以药治季,即愈。季合药服之千日,忽然飞升。
妇流涕追之,顾谓妇曰:道与世殊,卿善自爱敬。
妇慨然,复合药服之三年,便复飞去,至蓬莱山见季,季曰:知卿当来尔。
◎王子乔
王子乔者,河东人也。汉明帝时为尚书郎,出为叶县令。
汉法:畿内长吏,节朔还朝。每见子乔先生至,不见有车马迹,而怪之。
明帝密使星官占候,辄见双凫从东南飞来,乃罗,得一只履,时人异之。
◎杜契
杜契,字广平,京兆人也。建安初,渡江依孙策,后孙权用为立信校尉。
黄武二年,起学道,师介琰,受黄白术,久久能隐形遁迹。
后居茅山之东,时与弟子采伐,货易山场市里,而人不能知之。数入洞中得仙。
◎范幼冲
范幼冲者,辽西人也。受《太素胎化易形之道》,常旦旦存青白赤三炁各如綖,从东方日下,直入口中,挹之九十过,自饱便止,行之。
十年得道,其法约、其事验,太素秘道也。
◎青谷先生
青谷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常修行九息服气之道。
后合炉火大丹,服之得道。
一旦天降刘文饶于寝室,授其杖解法,得入太华山。
文饶名宽,弘农人也,仕后汉,位至司徒、太尉,视民如赤子,怒不形颜,口无疾言,好行阴德,拯寒困,万民悦,而附之如父母焉。
◎夏馥
夏馥者,不知何许人也。少好道,常服术和云母。
后入吴山,遇赤须先生,传之要法。
又遇桐柏真人,授之黄水云浆法,行之得道。
馥少时被公府辟,书致于桑树乃去,当时咸服其高迈。
◎刘讽
刘讽,字伟惠,颍川人也。师季主,服日月精华,得道。
后归乡里,托形杖履而去。
◎展上公
展上公者,不知何许人也。学道于伏龙地,乃植李,弥满所住之山。
上公得道,今为九宫右保司,其常白诸仙人云:昔在华阳下,食白李美,忆之未久,忽已三千岁矣!
郭四朝后来住其处,又种五果。上公云:此地善,可种柰。所谓福乡之柰,可以除灾疠。
◎週太宾姜叔茂附
週太宾、巴陵侯姜叔茂者,并不知何许人也。学道在句曲山,种五果、五菜,货之以市丹砂。
今姜巴地多韭薤,即其种耶!二人并得仙,叔茂曾作书与太极官僚云:昔学道于鬼谷,得道于少室,养翮于华阳,待举于逸域。
时乘飙车,宴于句曲。太宾善鼓琴,昔挥独弦乃弹,而八音和。以教麋长生、孙广田,即登也。二人后皆得道尔。
◎郭四朝
郭四朝者,燕人也。秦时得道。来句曲山南所住处,作塘遏涧水,令深基庶垣墙,今犹有可识处。
四朝乘小船游戏其中,每扣船而歌。
其一曰:清池带云岫,长林郁青葱。玄鸟翔幽野,悟言出从容。鼓楫扬神波,稽首乘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林中。
其二曰:浪神九陔外,研道遂全真。戢此灵凤羽,藏我华龙鳞。高举方寸物,万吹皆垢尘。顾哀朝生辈,孰尽汝车轮。
其三曰:游空落飞飙,虚步无形方。圆景焕明霞,九凤唱朝阳。挥翮扇天津,罝蔼庆云翔。遂造太微户,挹此金梨浆。逍遥玄陔表,不存亦不亡。
其四曰:驾欻舞神霄,披霞带九日。高皇齐龙轮,遂造九华室。神虎洞琼林,香风合成一。开阖幽冥户,灵变玄迹灭。
◎张玄宾
张玄宾者,定襄人也。曾举茂才。始师西河蓟公,受服术、行洞房白元之事。
后遇樊子明于少室山,授以遁变隐景之道。
昔在天柱山,今来华阳内,为理禁伯,主诸水雨官。
玄宾善谈空无:无者大有之宅,小有所以生焉。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有有亦无焉,无无亦有焉。
所以我目都不见物,物亦不见无。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于是无则无宅也,太空亦宅无矣。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也。
桐柏诸灵仙,亦不能折之。自云:曾于蓬莱遇宋晨生,论无,粗得其意也。
◎赵威伯
赵威伯者,东郡人也。少好道,受业于邯郸张先生。挹日月之景,服九云明镜之华得道。
来入华阳内,为保命丞。《河图》云:吴楚多有得见太平者。常语人云:此论不虚,此验不久。
其所存明镜,非世间常法。又善啸,声若冲风之击长林、众鸟之群鸣,须臾归云四集,零雨其濛。
◎乐长治
乐长治者,不知何许人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二-传九-译文
○洞仙传
◎于吉
于吉是琅琊人。他的祖辈世代都有道术,不杀生,于吉比前人更加精进苦修。他常常在曲阳的流水上游玩,得到了一百多卷神书,这些书都有红色的边框、白色的书页、青色的书头、红色的书眼,被称为《太平青箓书》。
孙策平定江东后,进攻会稽,看到当地的士人和百姓都称呼于吉为“于郎”,并且像对待神明一样侍奉他。孙策邀请于吉作为军中的客人。将士们多患疫病,请求于吉治疗,于吉用水喷漱后,病情立刻好转。
孙策率领数万士兵,想要迎接汉献帝,讨伐曹操,让于吉占卜风向,每次都有神奇的应验。将士们都非常崇拜于吉,甚至先拜见于吉,然后再去朝见孙策。
孙策看到将士们大多在于吉那里,于是愤怒地说:“我不如于君吗?”于是逮捕了于吉,责备他说:“天久旱,水道不通,你不为人们担忧,反而安坐在船中装神弄鬼,束缚我的将士,败坏我的军队,今天我要除掉你。”
于是将于吉绑起来,强迫他求雨。如果他能感动上天,今天中午下大雨,就原谅他,否则就处死他。
不久,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直到中午,洪水泛滥。将士们一起祝贺于吉,孙策却杀了他。将士们哭泣着将他埋葬。
第二天早上,孙策去看时,发现尸体不见了,孙策非常悔恨,从此常常看到于吉出现在他的前后。
孙策后来被许贡的刺客所伤,照镜子时,看到于吉在镜中,于是砸碎镜子,大声喊叫,胸口的伤口裂开而死。世间仍然有人信奉于吉的道术。
◎昌季
昌季,不知道是哪里人。他进山砍柴时,山崖崩塌,掉到山下,还有微弱的气息。
他的妻子来看他,哭泣哀痛,仙人尹伊听到后,悲伤地对她说:“我是仙人,能治好你的丈夫。”于是给了她一种角煎药,并附上药方,告诉她如果药吃完后还没有痊愈,可以继续配制。长期服用,可以让人成仙。
妻子用药治好了昌季,昌季服药一千天后,突然飞升成仙。
妻子流着泪追赶他,昌季回头对她说:“道与世俗不同,你要好好爱护自己。”
妻子感慨万分,继续服药三年后,也飞升成仙,到了蓬莱山见到了昌季,昌季说:“我知道你会来的。”
◎王子乔
王子乔是河东人。汉明帝时担任尚书郎,后来出任叶县令。
按照汉朝的法律,京城内的长吏,每逢节日要回朝。每次王子乔回朝时,人们都看不到他的车马痕迹,感到很奇怪。
汉明帝秘密派星官占卜,结果看到两只野鸭从东南飞来,于是捕捉到一只鞋,当时的人们都感到非常奇异。
◎杜契
杜契,字广平,是京兆人。建安初年,渡江投靠孙策,后来孙权任命他为立信校尉。
黄武二年,他开始学道,拜介琰为师,学习黄白术,久而久之能够隐形遁迹。
后来他住在茅山的东边,时常与弟子们一起采伐,在山场和市里交易,但人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多次进入洞中成仙。
◎范幼冲
范幼冲是辽西人。他学习了《太素胎化易形之道》,每天早晨都存想青、白、赤三种气,像丝线一样从东方太阳下直入口中,吸入九十次,直到感觉饱了就停止,这样修行。
十年后得道,他的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是太素秘传的道法。
◎青谷先生
青谷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常常修行九息服气之道。
后来他炼制了大丹,服用后得道成仙。
一天,刘文饶从天而降,来到他的寝室,传授给他杖解法,使他得以进入太华山。
刘文饶名叫宽,是弘农人,在后汉时期担任司徒、太尉,他对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从不发怒,言语温和,喜欢行善积德,救助贫困,百姓都非常爱戴他,像对待父母一样。
◎夏馥
夏馥,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年轻时喜欢修道,常常服用术和云母。
后来他进入吴山,遇到了赤须先生,传授给他重要的道法。
又遇到了桐柏真人,传授给他黄水云浆法,修行后得道成仙。
夏馥年轻时曾被官府征召,但他把书信挂在桑树上就离开了,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高洁。
◎刘讽
刘讽,字伟惠,是颍川人。他拜季主为师,服用日月精华,得道成仙。
后来他回到家乡,托形于杖履而去。
◎展上公
展上公,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在伏龙地学道,种植李树,满山都是。
展上公得道后,现在担任九宫右保司,他常常对仙人们说:“以前在华阳山下,吃过美味的白李,回忆起来仿佛不久,却已经过了三千年了!”
郭四朝后来住在他的地方,又种植了五种果树。展上公说:“这个地方很好,可以种柰树。这种福乡的柰树,可以消除灾疫。”
◎週太宾姜叔茂附
週太宾和巴陵侯姜叔茂,都不知道是哪里人。他们在句曲山学道,种植五种果树和五种蔬菜,用来换取丹砂。
现在姜巴地区有很多韭菜和薤菜,可能就是他们种的!二人都得道成仙,姜叔茂曾经写信给太极官僚说:“以前在鬼谷学道,在少室得道,在华阳养翮,在逸域等待举荐。有时乘飙车,在句曲山宴饮。”
週太宾擅长弹琴,曾经只用一根弦弹奏,却能奏出八音和谐。他教麋长生和孙广田,后来二人都得道成仙。
◎郭四朝
郭四朝是燕人。秦朝时得道成仙。他来到句曲山南边居住的地方,修建了池塘,拦住涧水,使水深基固,现在还能看到遗迹。
郭四朝常常乘小船在池塘中游玩,每次敲击船边唱歌。
第一首歌是:清池带云岫,长林郁青葱。玄鸟翔幽野,悟言出从容。鼓楫扬神波,稽首乘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林中。
第二首歌是:浪神九陔外,研道遂全真。戢此灵凤羽,藏我华龙鳞。高举方寸物,万吹皆垢尘。顾哀朝生辈,孰尽汝车轮。
第三首歌是:游空落飞飙,虚步无形方。圆景焕明霞,九凤唱朝阳。挥翮扇天津,罝蔼庆云翔。遂造太微户,挹此金梨浆。逍遥玄陔表,不存亦不亡。
第四首歌是:驾欻舞神霄,披霞带九日。高皇齐龙轮,遂造九华室。神虎洞琼林,香风合成一。开阖幽冥户,灵变玄迹灭。
◎张玄宾
张玄宾是定襄人。曾经被举荐为茂才。他最初拜西河蓟公为师,学习服术和洞房白元之术。
后来在少室山遇到了樊子明,传授给他遁变隐景之道。
以前他在天柱山,现在来到华阳内,担任理禁伯,主管水雨官。
张玄宾擅长谈论空无:无是大有的居所,小有从中产生。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有有亦无,无无亦有。
所以我的眼睛看不见物,物也看不见无。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于是无则无宅,太空也是无的居所。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
桐柏山的诸位仙灵,也无法反驳他。他自己说:“曾经在蓬莱遇到宋晨生,讨论无,粗略地理解了他的意思。”
◎赵威伯
赵威伯是东郡人。他年轻时喜欢修道,拜邯郸的张先生为师。他吸取日月的精华,服用九云明镜的光华得道成仙。
他来到华阳内,担任保命丞。《河图》说:“吴楚地区有很多人见过太平。”他常常对人说:“这个说法不虚,这个验证不久就会到来。”
他所保存的明镜,不是世间常见的法术。他还擅长啸叫,声音像冲风击打长林、众鸟群鸣,片刻间乌云密布,细雨蒙蒙。
◎乐长治
乐长治,不知道是哪里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二-传九-注解
于吉:于吉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士,琅琊人,以其神奇的道术和医术闻名。他得到的神书《太平青箓书》被认为具有极高的宗教和神秘价值。
太平青箓书:《太平青箓书》是于吉所得的神书,据说包含了许多道教的神秘知识和法术,是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文献。
孙策:孙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江东的奠基人之一。他与于吉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人物的崇拜与政治权力的冲突。
昌季:昌季是一个普通樵夫,因意外得到仙人的救治和指导,最终成仙的故事,反映了道教中普通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仙境的理念。
王子乔:王子乔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以其神秘的行踪和仙风道骨的形象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人物的神秘化和崇拜。
杜契:杜契是东汉末年的道士,以其隐形的能力和对黄白术的精通闻名,是研究道教法术的重要人物。
范幼冲:范幼冲是辽西人,通过修炼《太素胎化易形之道》得道成仙,反映了道教中通过内丹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追求。
青谷先生:青谷先生是一个神秘的道士,通过修炼九息服气之道和炼丹得道,反映了道教中炼丹术的重要性。
夏馥:夏馥是东汉时期的道士,以其高迈的品行和对道法的精通著称,反映了道教中道德修行的重要性。
刘讽:刘讽是东汉时期的道士,通过服食日月精华得道,反映了道教中通过自然力量修炼的理念。
展上公:展上公是道教中的仙人,以其种植李树和五果的传说闻名,反映了道教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週太宾姜叔茂:週太宾和姜叔茂是东汉时期的道士,通过种植五果和五菜得道成仙,反映了道教中自给自足和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郭四朝:郭四朝是秦朝时期的道士,以其诗歌和乘船游戏的传说闻名,反映了道教中追求自由和逍遥的理念。
张玄宾:张玄宾是东汉时期的道士,以其对空无的深刻理解和辩论能力著称,反映了道教中哲学思辨的重要性。
赵威伯:赵威伯是东汉时期的道士,以其对日月精华的修炼和善啸的能力闻名,反映了道教中通过自然力量修炼的理念。
乐长治:乐长治是东汉时期的道士,以其神秘的身份和修行方式著称,反映了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中书侍郎:古代官职名,属于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参与机要等事务。
步七元法: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可能与七元星君有关,具体内容不详。
正一之炁:道教正一派的核心概念,指天地间的正气,用于镇邪驱鬼。
阳平治:道教中的一个治所,可能与张天师有关,具体位置不详。
章书符水:道教中的符咒和水法,用于驱邪治病。
灵飞散方:道教中的一种丹药或药方,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黄巾:指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道教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体。
易占:通过《易经》进行占卜预测的方法。
石脑:道教中的一种丹药,据说服用后可以成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十二-传九-评注
《洞仙传》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道教人物的传记集,通过对多位道士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当时道教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影响。这些道士大多以其神奇的道术、医术和修行方式闻名,反映了道教在东汉末年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于吉的故事是《洞仙传》中的重要篇章,通过他与孙策的冲突,揭示了道教人物在政治权力面前的脆弱性。于吉的神奇能力和最终被杀的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人物的崇拜与恐惧并存的心理。
昌季的故事则展示了道教中普通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仙境的理念。昌季从一个普通的樵夫到成仙的过程,体现了道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王子乔的神秘行踪和仙风道骨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人物的神秘化和崇拜。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道教人物的超凡脱俗,也反映了道教在东汉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杜契的隐形能力和对黄白术的精通,展示了道教法术的神奇和复杂。他的故事不仅是对道教法术的赞美,也是对道教修行方式的肯定。
范幼冲通过修炼《太素胎化易形之道》得道成仙,反映了道教中通过内丹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追求。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艰辛和最终的成功。
青谷先生通过修炼九息服气之道和炼丹得道,反映了道教中炼丹术的重要性。他的故事不仅是对炼丹术的赞美,也是对道教修行方式的肯定。
夏馥的高迈品行和对道法的精通,反映了道教中道德修行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道德层面和对社会的影响。
刘讽通过服食日月精华得道,反映了道教中通过自然力量修炼的理念。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自然层面和对自然的敬畏。
展上公种植李树和五果的传说,反映了道教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自然层面和对自然的尊重。
週太宾和姜叔茂通过种植五果和五菜得道成仙,反映了道教中自给自足和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他们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自然层面和对自然的依赖。
郭四朝的诗歌和乘船游戏的传说,反映了道教中追求自由和逍遥的理念。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自由层面和对自由的追求。
张玄宾对空无的深刻理解和辩论能力,反映了道教中哲学思辨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哲学层面和对哲学的追求。
赵威伯对日月精华的修炼和善啸的能力,反映了道教中通过自然力量修炼的理念。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自然层面和对自然的敬畏。
乐长治的神秘身份和修行方式,反映了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他的故事展示了道教修行的神秘层面和对长生的追求。
本文主要讲述了杜昺、扈谦、硃库和姜伯真四位道教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道教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和影响。杜昺作为正一派的弟子,通过修炼和符水治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追随。他的预言能力和对时局的洞察力,体现了道教与政治、社会的紧密联系。扈谦则以纵诞不羁的生活方式和对《易》占的精通,展现了道教人物的多样性和神秘性。硃库和姜伯真的成仙故事,则进一步强化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道教在魏晋时期的兴盛和多元化发展。道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与社会政治、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杜昺的预言和符水治病,体现了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扈谦的《易》占和纵诞生活,则展示了道教与玄学、个人修行的结合。硃库和姜伯真的成仙故事,则进一步强化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细节,塑造了四位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道教人物形象。杜昺的智慧和预言能力、扈谦的纵诞和《易》占、硃库的成仙、姜伯真的修炼,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对话得以展现。尤其是扈谦的纵诞生活和《易》占的描写,充满了魏晋时期的风流与玄妙,展现了道教人物的独特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四位道教人物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魏晋时期道教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背景。杜昺与谢安、桓温等人的交往,扈谦与晋海西公的占卜,都体现了道教与政治、社会的紧密联系。硃库和姜伯真的成仙故事,则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这些内容为研究魏晋时期的道教史和社会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