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原文

中山柏林之下。

夫名为欻生者,以母感日华而怀孕。

年九岁,求长生之道。

至十四,与西归公子,巨灵伯尹俱师事黄谷先生。

黄谷先生者,能为不死,修静无为,不营他术,含精内观,凝神空漠,思真安炁,以致不死。

后五百年,遇金仙石公、甯氏先生、晃夜童子三人,受《胎精中记》、《化胞内经》,养神上法,解结之要。

又登太帝沧浪山洞台中双玉穴,酣紫明芝液,遇上清万石先生,授以乘飞驾虚八气景龙之蹻,反胎守白越度之法。

又广成子授以《丹青玉炉》、《炼云根柔金刚之经》,又授以飞烟发霜沉雪浮日硃之法。

又遇始元童子、丰车小童,受《虚皇帝箓》。

仙忌真戒,化一成万解形之法。

后遇玉清文始东王金晖仙公,号曰玉皇二道君,告以胎闭静息、内保百神、开洞云房、坚守三真之事。

后复诣二玉皇君,问云房之道,三真之诀。

二玉皇君曰:“三真者,兆一身之帝君,百神之始真也。

若使辅弼审正,三皇内宁,太一保胎,五老扶精。

一居丹田,司命护生;一居绛宫,紫气灌形;一居洞房,三素合明。

于是变化离合,与真同灵。

明堂云宫,紫户玉门,黄阙金室,丹城硃窗,皆帝一之内宅,三真之宝室也。

于是云房一景,混合神人。

上通昆仑,下临清渊。

云盖嵯峨,林竹葱竿。

七灵回转,七门幽深。

金扉玉匮,符籍五篇。

公子内伏外牵,白元混一成形,呼阳召阴。

上帝司命,各保所生。

微哉难言!非仙不传。”

又问呼阳召阴出入无方之法,气出神变之道。

二玉皇曰:“呼阳者,三气之所出入也;召阴者,六丁之所往来也。

若得三气之所生,能知六丁之所因者,则阳气化为龙车,阴气变为玉女,则腾转无方,轮舞空玄之上也。

夫气之所在,神随所生焉。

神在则气成,神去则气零。

气者,即二十四神之正气,是为二十四气也。

气能成神,神亦成气。

散之为云雾,合而为形影;出之为仙化,入之为真一。

上结三元,下结万物。

静为兆身,动为兆神。

是以常混合二十四神,变化三五之真人,混成正一,合为帝君,即兆本神也。

夫人受生于天魂,结成于元灵。

天魂生之根,元灵生之胎。

流会太一,达观三道,神积玉宫,液溢玄府,津流地户,泽憩洞房。

日月焕于霄晖,五神混于元父。

元父主气,化散帝极。

玄母主精,变会幽元。

是以司命奉符,固形扶神。

公子内守,桃康保魂。

左携无英,右引白元。

云行雨施,万关流布也。

后二玉皇授欻生《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回风混合帝一之道》,断环割青,盟誓而传,得为上清真人位,曰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主三天君,理太玄,都阆风玉台,总司学道之仙籍,主括三天之人神。

万仙受事于玉台,五帝北朝于灵轩矣。

◎青灵始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者,往在白气,御运于金劫之中,暂生郁悦金映云台那林之天,西娄无量玉国浩明玄岳,厥名元庆。

于此天中,大建功德,初无懈心,勋名仰彻,硃陵火宫,书其姓名,记于赤简。

仙道垂成,而值国多采女,元庆遂以寄世散想,灵魔举其浊目,硃宫辍其仙名。

一退遂经三劫,中值火劫,改运元庆,又受气寄胎于洪氏之胞。

上天以其先身好色,故转为女子。

硃灵元年,岁在丙午,诞于丹童龙罗卫天洞明玉国丹霍之阿,改姓洪,讳那台。

年十四,敬好道法,心愿神仙。

常市香膏,然灯照暝,大作功德,诸天所称,名标上清。

南极上灵紫虚元君托作佣人,下世教化。

见那台贞洁,好尚至法。

回驾于丹霍之阿,授那台《灵宝赤书·南方真文》一篇。

于是那台励志殊勤,自谓一生作于女子,处于幽房,无由得道。

因斋持戒思念,愿得转身为男。

丹心遐彻,遂致感通,上真下降,元始天尊,时于琅碧之溪、扶瑶之丘,坐长林枯桑之下,众真侍坐。

是日,那台见五色紫光,曲照斋堂。

于是心悟,疑是不常。

仍出登墙四望,忽见东方桑林之下,华光赫奕,非可胜名,去那台所住数百里,中隔碍阳谷沧海之口,心怀踊跃,无由得往。

因叉手遥礼,称:名那台,先缘不厚,致作女身。

发心愿乐,志期神仙,高道法妙,不可得攀。

日夕思念,冀得灭度,转形为男。

历年无感,常恐生死,不得遂通,弥龄之运,有于今日,天河隔碍,无由披陈。

今当投身碧海,没命于天,冀我形魂,早得轮转,更建功德,万劫之中,冀见道真。

言讫,便从墙上投身掷空,命赴沧海极渊之中,纷然无落,即为水帝神王,以五色飞龙捧接。

女身俄顷之间,已于悬中得化形为男子,乘龙策虚,飞至道前。

于是元始即命仙都锡加帝号,于火劫受命,辅于《灵宝青帝玉篇》。

七百年中,火劫数极,青气运行,随元灭度。

以开光元年,于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沧霞九云之墟,元始又锡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号。

◎丹灵真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者,本姓郑,字仁安,大炎之胤,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

生有三气之云缠其身,硃鸟鼓翮覆其形。

三日能言,便知宿命。

年及十二,面有金容玉颜,便弃世离俗,远游山林。

于寒灵洞宫遇玄和先生,授仁安《灵宝赤书·五气玄天黑帝真文》一篇,《智慧上品》、《十戒》而去。

仁安于是奉戒而长斋,大作功德,珍宝布施,以拯诸乏,割口饴鸟,功名彻天。

因于西那国遇天洪灾,大水滔天,万姓流漂。

仁安于

洪波之上,泛舟诵《戒书》《黑帝真文》,以投水中,水为开道,百顷之地,鸟兽、麞鹿、虎豹、狮子,皆往依亲,悉得无他。

是时国王百口,登楼而漂没,叹不能得度。

仁安见王垂没,乃浮舟而往,以所佩《真文》授与国王。

王敬而奉之,水劫即退,翕然得过。

王既得免,《真文》于是即飞去入云中,莫知所在。

仁安失去《真文》,退仙一阶,运应灭度,托命告终,死于北戎之阿。

暴露灵尸三十余年,形体不灰,光色鲜明,无异生时,在于北戎长林之下。

时国王游猎,放火烧山,四面火匝,去其灵尸之间,百步之内,火不得然,麞鹿虎豹,莫不依亲。

王怪而往,见灵尸之上,有三色之光,云雾郁冥,鸟兽匝绕。

王乃伐薪围尸,放火焚烧。

于时尸放火中,郁起成人,坐青烟之上,指拈虚无,五色焕烂,左右侍者,仙童玉女,三百余人,肃然而至。

凡是禽兽依亲之者,并在火中,皆得过度。

仁安以赤明二年,岁在丙午,于叩摩坦娄于翳天中洞寥之岳,改姓洞浮,讳曰极炎,受锡南单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帝,号丹灵老君也。

◎中央黄老君纪

《洞真九真中经》云:中央黄老君者,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以混皇二年始生焉。

年七岁,乃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

仍眇纶上思,钦纳真玄,萧条灵想,栖心神源。

解脱于文蔚之罗,披素于空任之肆。

于是太上授《九真之诀》、《八道秘言》,施修道成,受书为太极真人。

◎金门皓灵皇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者,本乃灵凤之子也。

灵凤以呵罗天中降生于卫罗天堂世界,卫罗国王取而蓄之。

王有长女,字曰配瑛,意甚怜爱,常与共戏,于是灵凤常以两翼扇女面。

后十二年中,女忽有胎,经涉三月,王意怪之,因斩凤头,埋著长林丘中。

女后生女,堕地能言,曰:我是凤子,位应天妃。

王即名曰皇妃。

生得三日,有群凤来贺,玄哺玉霜,洪泉曲水,八炼芝瑛。

年八岁,执心肃操,超拔俗伦,常朝则谒日,暮则揖月。

于重宫之内,王设厨膳,物不味口。

天作大雪,一年不解,雪深十丈,鸟兽饿死。

王女思亿灵凤,往之游好,驾而临之。

长林丘中,歌曰:

杳杳灵凤,绵绵长归。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

于是王所杀凤郁然而生,抱女俱飞,径入云中。

王女今于景霄之上,受书为南极上元君,常乘九色之凤,此女前生万劫,已奉《灵宝》,致灵凤降形,得封南极元君之号。

皇妃功德遐彻,天真感降,以上元之年,岁在庚申,七月七日中时,元始天尊会于卫罗玉国凤麟之丘,坐骞华之下,众真侍坐。

是时皇妃所住室内,忽有日象如镜之圆,空悬眼前。

皇妃映见,天真大神普在镜中长林之下,一室光明。

于是自登通阳之台,遥望西方,见凤生丘上,紫云郁勃,神光炜焕,非可得名,去皇妃所住五百步许,逼以女根处在宫内,无由得往。

须臾,忽有神凤来翔,集于台上。

皇妃白凤言曰:西方有道,心愿无缘,不审神凤可得暂驾见致与不?

于是凤即敷翮,使坐翮上,举之躭至道前。

元始天尊指以金台王母;即汝师也,便可施礼。

皇妃叩头上启,惟愿众尊,特垂哀矜,则枯骸更生。”

言毕,金母封以西灵玉妃之号,即命九光灵童披霜罗之蕴,出《灵宝赤书·白帝真文》一篇,以授皇妃。

受号三百年中,仍值青劫改运,皇妃方复寄胎于李氏之胞。

三年,于西那玉国金垄幽谷李树之下而生,化身为男子,改姓上金,讳日昌。

至开光元年,岁在上甲,元始天尊锡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号。

◎五灵玄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盖玄皇之胤,太清之胄,生于元福弃贤世界始青天中。

年十二,性好幽寂,心玩山水。

远于家中,或去十日,时复一还。

时天下灾荒,人民饿殍,一国殆尽。

敷明于地境山下,遇一顷巨胜,身自采取,饷系穷乏,日得数过。

救度垂死数千余口。

随取随生,三年不讫。

他人往觅,莫知其处。

是时辛苦,形体憔悴,不暇营身,遂致疲顿,死于山下。

九天书其功德,金格记其玉名,度其魂神于硃陵之宫。

后帝遣金翅大鸟,常敷两翼,以覆其尸。

七百年中,尸形不灰。

至水劫改运,水泛尸,漂于无崖之渊。

水过而后,敷明尸泊贝渭邪源初默天郁单之国北垄玄丘。

四十年中,又经山火盛行,梵烧尸形,于火中受炼而起,化成真人,五色之云,覆盖其上。

至开明元年,于北垄玄丘,改姓节,讳灵会,元始天王锡灵会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译文

在中山的柏林之下。

有一个名叫欻生的人,他的母亲因为感受到日光的精华而怀孕。

九岁时,他开始寻求长生之道。

到了十四岁,他与西归公子、巨灵伯尹一起拜黄谷先生为师。

黄谷先生能够长生不死,他修炼静心无为,不追求其他法术,专注于内观修炼,凝神于虚空之中,思考真道,安定气息,以达到不死之境。

五百年后,他遇到了金仙石公、甯氏先生和晃夜童子三人,学习了《胎精中记》、《化胞内经》,掌握了养神的高级方法和解结的要诀。

他又登上了太帝沧浪山洞台中的双玉穴,饮用了紫明芝液,遇到了上清万石先生,学习了乘飞驾虚八气景龙之蹻和反胎守白越度的方法。

广成子还传授给他《丹青玉炉》、《炼云根柔金刚之经》,以及飞烟发霜沉雪浮日硃的方法。

他还遇到了始元童子和丰车小童,学习了《虚皇帝箓》。

仙人的禁忌和真戒,以及化一成万解形的方法。

后来,他遇到了玉清文始东王金晖仙公,被称为玉皇二道君,告诉他胎闭静息、内保百神、开洞云房、坚守三真的事情。

他再次拜访二玉皇君,询问云房之道和三真的诀窍。

二玉皇君说:“三真,是指你身体内的帝君,是百神的开始。

如果能够辅佐审正,三皇内宁,太一保胎,五老扶精。

一个居于丹田,司命护生;一个居于绛宫,紫气灌形;一个居于洞房,三素合明。

这样变化离合,与真同灵。

明堂云宫,紫户玉门,黄阙金室,丹城硃窗,都是帝一的内宅,三真的宝室。

于是云房一景,混合神人。

上通昆仑,下临清渊。

云盖嵯峨,林竹葱竿。

七灵回转,七门幽深。

金扉玉匮,符籍五篇。

公子内伏外牵,白元混一成形,呼阳召阴。

上帝司命,各保所生。

微妙难言!非仙不传。”

他又询问呼阳召阴出入无方的方法,气出神变的道理。

二玉皇说:“呼阳,是三气的出入;召阴,是六丁的往来。

如果能够掌握三气的生成,了解六丁的原因,那么阳气可以化为龙车,阴气可以变为玉女,可以腾转无方,轮舞于空玄之上。

气所在的地方,神随之而生。

神在则气成,神去则气散。

气,就是二十四神的正气,也就是二十四气。

气能成神,神也能成气。

散则为云雾,合则为形影;出则为仙化,入则为真一。

上结三元,下结万物。

静则为兆身,动则为兆神。

因此常混合二十四神,变化三五之真人,混成正一,合为帝君,即兆本神。

人受生于天魂,结成于元灵。

天魂是生的根,元灵是生的胎。

流会太一,达观三道,神积玉宫,液溢玄府,津流地户,泽憩洞房。

日月焕于霄晖,五神混于元父。

元父主气,化散帝极。

玄母主精,变会幽元。

因此司命奉符,固形扶神。

公子内守,桃康保魂。

左携无英,右引白元。

云行雨施,万关流布。

后来,二玉皇传授给欻生《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回风混合帝一之道》,断环割青,盟誓而传,使他成为上清真人,称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主三天君,管理太玄,都阆风玉台,总司学道的仙籍,主管三天的人神。

万仙在玉台受事,五帝在灵轩北朝。

◎青灵始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说: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曾经在白气中,御运于金劫之中,暂时生在郁悦金映云台那林之天,西娄无量玉国浩明玄岳,名叫元庆。

在这个天中,他大建功德,始终不懈,功名显赫,硃陵火宫记录了他的姓名,记在赤简上。

仙道即将成功,但国家有很多采女,元庆因此寄世散想,灵魔举其浊目,硃宫停止了他的仙名。

一退就经历了三劫,中间遇到火劫,改运元庆,又受气寄胎于洪氏的胞中。

上天因为他前世好色,所以转为女子。

硃灵元年,岁在丙午,他诞生在丹童龙罗卫天洞明玉国丹霍之阿,改姓洪,名叫那台。

十四岁时,他敬好道法,心愿神仙。

他常常购买香膏,点燃灯照亮黑暗,大做功德,诸天称赞,名字标在上清。

南极上灵紫虚元君托作佣人,下世教化。

看到那台贞洁,好尚至法。

回驾于丹霍之阿,传授那台《灵宝赤书·南方真文》一篇。

于是那台励志殊勤,自认为一生作为女子,处于幽房,无法得道。

因此斋戒持戒思念,希望转生为男。

丹心遐彻,终于感通,上真下降,元始天尊,当时在琅碧之溪、扶瑶之丘,坐在长林枯桑之下,众真侍坐。

那天,那台看到五色紫光,曲照斋堂。

于是心悟,怀疑这不是常事。

仍然出来登墙四望,忽然看到东方桑林之下,华光赫奕,无法形容,距离那台所住的地方数百里,中间隔着碍阳谷沧海之口,心怀踊跃,无法前往。

因此叉手遥礼,称:名那台,先缘不厚,导致成为女身。

发心愿乐,志期神仙,高道法妙,无法攀登。

日夕思念,希望得到灭度,转形为男。

历年无感,常恐生死,无法遂通,弥龄之运,有于今日,天河隔碍,无法披陈。

现在应当投身碧海,没命于天,希望我的形魂,早日轮转,再建功德,万劫之中,希望见到道真。

说完,便从墙上投身掷空,命赴沧海极渊之中,纷然无落,即为水帝神王,以五色飞龙捧接。

女身俄顷之间,已经在悬中化形为男子,乘龙策虚,飞至道前。

于是元始即命仙都锡加帝号,于火劫受命,辅于《灵宝青帝玉篇》。

七百年中,火劫数极,青气运行,随元灭度。

以开光元年,在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沧霞九云之墟,元始又锡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号。

◎丹灵真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说: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本姓郑,字仁安,大炎的后裔,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

出生时有三气之云缠绕其身,硃鸟鼓翮覆盖其形。

三天能言,便知宿命。

十二岁时,面有金容玉颜,便弃世离俗,远游山林。

在寒灵洞宫遇到玄和先生,传授仁安《灵宝赤书·五气玄天黑帝真文》一篇,《智慧上品》、《十戒》而去。

仁安于是奉戒而长斋,大做功德,珍宝布施,以拯救贫困,割口饴鸟,功名彻天。

因在西那国遇到天洪灾,大水滔天,万姓流漂。

仁安于

在汹涌的波涛之上,乘船诵读《戒书》和《黑帝真文》,然后将它们投入水中,水便分开道路,百顷之地上的鸟兽、麞鹿、虎豹、狮子,都来依附亲近,全都安然无恙。

这时国王的百口之家,登上楼阁却被洪水淹没,叹息无法得救。

仁安看到国王即将沉没,便乘船前往,将自己佩戴的《真文》交给国王。

国王恭敬地接受并奉行,水灾随即退去,国王得以安然渡过。

国王得救后,《真文》便飞入云中,不知所踪。

仁安失去了《真文》,仙阶下降,命运注定要灭亡,最终在北戎的山脚下死去。

他的灵尸暴露在外三十多年,身体不腐烂,光彩鲜明,与生前无异,位于北戎的长林之下。

当时国王游猎,放火烧山,四面火势环绕,但在灵尸周围百步之内,火无法燃烧,麞鹿虎豹都来依附。

国王感到奇怪,前往查看,发现灵尸上有三色光芒,云雾缭绕,鸟兽环绕。

国王于是砍柴围住灵尸,放火焚烧。

这时灵尸在火中升起,化作人形,坐在青烟之上,手指拈着虚无,五色光芒闪耀,左右侍者、仙童玉女三百余人,肃然而至。

所有依附的禽兽,都在火中得以超度。

仁安在赤明二年,岁在丙午,于叩摩坦娄的翳天中洞寥之岳,改姓洞浮,讳号极炎,受封为南单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帝,号丹灵老君。

◎中央黄老君纪

《洞真九真中经》说:中央黄老君是太上太微天帝君的弟子,于混皇二年出生。

七岁时,便知晓长生之道和天仙之法。

他深思熟虑,虔诚接纳真玄之道,心灵宁静,栖息于神源之中。

他摆脱了文蔚之网的束缚,披上了空任之肆的素衣。

于是太上授予他《九真之诀》和《八道秘言》,他修炼成道,受封为太极真人。

◎金门皓灵皇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说: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本是灵凤之子。

灵凤从呵罗天中降生于卫罗天堂世界,卫罗国王将其收养。

国王有个长女,名叫配瑛,非常喜爱灵凤,常与它玩耍,灵凤常用双翅扇动她的脸。

十二年后,配瑛突然怀孕,经过三个月,国王感到奇怪,便斩下凤头,埋在长林丘中。

配瑛后来生下一个女儿,落地便能说话,说:我是凤子,应当成为天妃。

国王便给她取名为皇妃。

她出生三天后,有群凤前来祝贺,玄哺玉霜,洪泉曲水,八炼芝瑛。

八岁时,她心志坚定,超越世俗,早晨拜日,傍晚拜月。

在重宫之内,国王设宴,但她对食物毫无兴趣。

天降大雪,一年不化,雪深十丈,鸟兽饿死。

皇妃思念灵凤,前往长林丘中游玩,驾临那里。

在长林丘中,她唱道:

杳杳灵凤,绵绵长归。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

于是国王所杀的灵凤突然复活,抱着皇妃飞入云中。

皇妃如今在景霄之上,受封为南极上元君,常乘九色之凤,她前生万劫,已奉《灵宝》,导致灵凤降形,得封南极元君之号。

皇妃的功德深远,天真感应,以上元之年,岁在庚申,七月七日中午,元始天尊在卫罗玉国凤麟之丘的骞华之下与众真会面。

这时皇妃的房间里,突然出现一个如镜般圆的日象,悬在空中。

皇妃映照其中,看到天真大神在镜中的长林之下,整个房间光明照耀。

于是她登上通阳之台,遥望西方,看到凤生在丘上,紫云缭绕,神光闪耀,无法形容,距离皇妃住处约五百步,因她身处宫内,无法前往。

不久,一只神凤飞来,停在台上。

皇妃对凤说:西方有道,我心愿无缘,不知神凤可否暂时载我前往?

于是凤展开翅膀,让皇妃坐在上面,将她带到道前。

元始天尊指着金台王母说:她便是你的师父,可以行礼。

皇妃叩头启禀,希望众尊怜悯,使枯骨重生。

说完,金母封她为西灵玉妃,命九光灵童披上霜罗之蕴,取出《灵宝赤书·白帝真文》一篇,授予皇妃。

受封三百年后,正值青劫改运,皇妃再次寄胎于李氏之胞。

三年后,在西那玉国金垄幽谷的李树下出生,化身为男子,改姓上金,讳号日昌。

至开光元年,岁在上甲,元始天尊封他为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

◎五灵玄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说: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本姓浩,字敷明,是玄皇的后裔,太清的后代,生于元福弃贤世界的始青天中。

十二岁时,性格喜好幽静,喜欢游山玩水。

他常常离家十天,偶尔才回来一次。

当时天下灾荒,人民饿死,整个国家几乎灭亡。

敷明在地境山下遇到一片巨胜,自己采摘,救济穷人,每天多次往返。

他救活了数千垂死之人。

他采摘后,巨胜又会长出来,三年不曾断绝。

别人去寻找,却找不到这个地方。

这时他辛苦劳作,身体憔悴,无暇顾及自己,最终疲惫不堪,死在山下。

九天记录了他的功德,金格记下了他的玉名,将他的魂神度入硃陵之宫。

后来天帝派遣金翅大鸟,常展开双翼,覆盖他的尸体。

七百年中,他的尸体不腐烂。

至水劫改运时,洪水泛滥,尸体漂到无崖之渊。

水退后,敷明的尸体停泊在贝渭邪源初默天郁单之国的北垄玄丘。

四十年后,山火盛行,焚烧尸体,他在火中受炼而起,化作真人,五色之云覆盖其上。

至开明元年,在北垄玄丘,他改姓节,讳号灵会,元始天王封他为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注解

元始天王: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常与宇宙的创造相关。

空洞:指宇宙形成之前的虚无状态,道教中常用来描述宇宙的初始状态。

玄景未分:指宇宙初开,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太虚:道教中指宇宙的无限空间,是万物生成的基础。

七千余劫:劫是佛教和道教中的时间单位,表示极长的时间。七千余劫表示极其漫长的时间。

二晖缠络:指日月的光芒交织,象征宇宙的和谐与秩序。

玄云紫盖:道教中象征神圣和尊贵的云彩,常出现在神仙的描述中。

六气之电:指天地间的六种基本能量,道教中认为这些能量是构成万物的基础。

灵馥之烟:象征神仙的气息或仙气,常用来描述神仙的居所或活动。

霄霞之境:指神仙居住的高远天空,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

洞波之滨:指神仙居住的幽深水域,象征神秘和宁静。

灵符之节:道教中用来驱邪避灾的神符,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权威。

玄降之章:指神仙降临时的仪式或经文,象征神圣的降临。

琼轮玉舆:神仙乘坐的华丽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超凡。

碧辇玄龙:神仙乘坐的龙车,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金阙: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宫殿,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金简玉札:道教中用来记录神仙名册的珍贵文书,象征神仙的身份和地位。

东华方诸青宫: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东方宫殿,象征神仙的居所和权力。

玄降玉华之女、金晨之童:道教中侍奉神仙的仙女和仙童,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飞龙毒兽:道教中守护神仙的灵兽,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巨虬千寻:巨大的龙形生物,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天威焕赫:指神仙的威严和神圣,象征神仙的至高无上。

飞青羽盖:神仙乘坐的华丽车盖,象征神仙的尊贵和超凡。

流紫凤章:神仙的华丽服饰,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金真玉光:道教中的神圣光芒,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豁落七元:道教中的神圣经文,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神虎上符:道教中用来驱邪避灾的神符,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权威。

流金火铃:道教中的神圣法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结编元皇:道教中的神圣仪式,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最高天界,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掌括上皇:道教中指神仙的至高权力,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高帝之真:道教中指神仙的真实身份,象征神仙的至高无上。

太上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西方神山,象征神仙的居所和神圣。

七宝骞木:道教中的神圣树木,象征神仙的居所和神圣。

清斋空山:道教中指神仙修行的清净之地,象征神仙的超凡脱俗。

静思神真:道教中指神仙修行的方式,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合庆冥枢:道教中指神仙修行的神圣仪式,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萧朗自然:道教中指神仙修行的自然状态,象征神仙的超凡脱俗。

拥观万化:道教中指神仙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化,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俯和众生:道教中指神仙关怀众生,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十方大圣:道教中指来自各方的神圣存在,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至真尊神:道教中指至高无上的神仙,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灵宝:道教中的一种神秘法宝,据说具有强大的法力。

天元轮转:道教中指宇宙的循环变化,象征宇宙的永恒和无限。

赤明元年:道教中指宇宙的一个特定时期,象征宇宙的循环和变化。

九千九百亿万劫:道教中指极其漫长的时间,象征宇宙的永恒和无限。

尘沙之众:道教中指无数的众生,象征宇宙的广大和无限。

眇莽之中:道教中指宇宙的混沌状态,象征宇宙的初始和无限。

上皇元年:道教中指宇宙的一个特定时期,象征宇宙的循环和变化。

宗范大法:道教中指神圣的法则,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得度者众:道教中指得到救度的众生,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真正之纲维:道教中指神圣的法则,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得道者之遐迹:道教中指得道者的神圣事迹,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灵文之妙:道教中指神圣经典的奥妙,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濯紫晨之流芳: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和神圣,象征神仙的超凡脱俗。

皇上之胄胤: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血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随劫死生:道教中指神仙随宇宙的循环而生灭,象征神仙的永恒和无限。

世世不绝:道教中指神仙的永恒存在,象征神仙的永恒和无限。

青帝劫终:道教中指宇宙的一个特定时期,象征宇宙的循环和变化。

九气改运:道教中指宇宙能量的变化,象征宇宙的循环和变化。

洪氏之胞: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之地,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琼胎之府: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之地,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赤明开运:道教中指宇宙的一个特定时期,象征宇宙的循环和变化。

扶刀: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之地,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天西那玉国浮罗之岳: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西方神山,象征神仙的居所和神圣。

元始天尊:道教中的最高神灵之一,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

郁悦那林昌玉台天帝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玄都玉京: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最高天界,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灵宝真文:道教中的神圣经典,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广度天人:道教中指神仙救度众生,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慈心于万劫:道教中指神仙的慈悲心,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溥济于众生:道教中指神仙救度众生,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功德之大:道教中指神仙的伟大功德,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勋名缮于亿劫之中:道教中指神仙的伟大功绩,象征神仙的慈悲和智慧。

诸天所宗: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和神圣,象征神仙的至高无上。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二晨之精气:道教中指宇宙的两种基本能量,象征宇宙的和谐与秩序。

九庆之紫烟:道教中指神圣的紫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晖焕耀:道教中指神圣的光芒,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金映流真:道教中指神圣的光芒,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结化含秀: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苞凝玄神: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寄胎母氏: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育形为人: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讳箓: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字上开元: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母妊三千七百年: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岳丹玄之阿: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西方神山,象征神仙的居所和神圣。

受录紫皇: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受书玉虚: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眺景上清: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位司高仙: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治蕊珠日阙馆七映紫房: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宫殿,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童玉女:道教中侍奉神仙的仙童和仙女,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振策七圃: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扬青九霄: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腾空厓旌: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驾景驰飚: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徘徊八烟: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盘桓空涂: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仰簪日华: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俯拾月珠: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摘绛林之琅实: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饵玄河之紫蕖: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偃蹇灵轩: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领理帝书: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万神入拜: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五德把符: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上真侍晨: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天皇抱图: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子欲为真:道教中指神仙的修行,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当存日中君:道教中指神仙的修行,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驾龙骖凤: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乘天景云: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东游桑林: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遂入帝门: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若必升天:道教中指神仙的修行,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当思月中夫人:道教中指神仙的修行,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驾十飞龙: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乘我流铃: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西朝六岭: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遂诣帝堂: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精根运思:道教中指神仙的修行,象征神仙的智慧和力量。

上朝玉皇: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荟荟敷郁仪以蹑景: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晃晃散结璘以暨霄: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双皇合辇: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后天而凋: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大有者:道教中指宇宙的至高力量,象征宇宙的至高无上。

九天之紫宫: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最高天界,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小有者:道教中指宇宙的次级力量,象征宇宙的和谐与秩序。

清虚三十六天之首洞: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一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八素紫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希微苍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录丰子: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郁悦那林昌玉台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紫道虚皇上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九晖大晨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二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七素绛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中微赤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定无彦: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高桃厉冲龙罗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翼日虚皇太上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观灵元晨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三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六素红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太微白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渠渊石: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碧落空歌余黎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昌阳始虚皇高元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总晨九极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四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五素青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玄微黑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齐元旋: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叩摩坦娄于翳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七静导生高上虚皇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沓曜旋根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五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四素黄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始微上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接空子: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扶刀盖华浮罗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大明虚皇洞清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玄景晨平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六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三素绿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灵微中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秉巨文: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贝谓耶渠初默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始元虚皇太霄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合晖晨命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七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二素紫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宣微下帝君: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宏肤子: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冲容育郁离沙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七观无生虚皇金灵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齐晖晨玄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八景之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一素灵云: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洞微真帝: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泗澄摅: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单绿察宝轮法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天界,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玉清八观高元虚皇渟景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高上龙烟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洞景玉舆: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车驾,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太霞紫烟玄景之晖:道教中指神仙乘坐的云彩,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摄九微内帝君:道教中指神仙的活动,象征神仙的力量和威严。

名申名闲: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上皇九玄九天诸真仙王:道教中指神仙的尊贵身份,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玉清上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最高天界,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高清太虚无极上道君隐符:道教中的神圣符文,象征神仙的力量和智慧。

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主三天君: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

柏成: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欻生:传说中的仙人,因母亲感应日华而怀孕,九岁开始求长生之道。

芝高:道教中指神仙的名字,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中皇时人:道教中指神仙的时代,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岁在东维之际:道教中指神仙的时代,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诞于北水:道教中指神仙的诞生之地,象征神仙的尊贵和神圣。

黄谷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以修静无为、不营他术著称,教导欻生等人长生之道。

金仙石公、甯氏先生、晃夜童子:传说中的仙人,传授欻生《胎精中记》、《化胞内经》等仙法。

太帝沧浪山洞台:传说中的仙山洞府,欻生在此修炼并遇到上清万石先生。

广成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传授欻生《丹青玉炉》、《炼云根柔金刚之经》等仙法。

玉清文始东王金晖仙公:传说中的仙人,号曰玉皇二道君,教导欻生胎闭静息、内保百神等仙法。

大洞真经:道教经典,欻生得授此经后成为上清真人。

青灵始老君: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道教中的神仙,曾因好色转为女子,后因虔诚修道转回男身。

丹灵真老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道教中的神仙,本姓郑,字仁安,因功德卓著而成仙。

戒书:道教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戒律和修行指导。

黑帝真文: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经文,据说具有驱邪避灾、开道通神的力量。

真文:道教中具有特殊力量的经文,常用于驱邪、祈福等仪式。

赤明二年:道教中的一种纪年方式,赤明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洞浮: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境界,常与修行成仙相关。

极炎:道教中的一种尊号,象征极高的修行境界。

丹灵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常与炼丹、长生不老相关。

中央黄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灵,被认为是太上太微天帝君的弟子。

九真之诀:道教中的一种修行秘诀,据说可以助人成仙。

八道秘言:道教中的一种神秘咒语,具有强大的法力。

太极真人:道教中的一种高级修行境界,象征极高的道行。

金门皓灵皇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常与西方七宝金门相关。

灵宝赤书: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经文,据说具有强大的法力。

白帝真文: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经文,常与西方白帝相关。

五灵玄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常与北方洞阴朔单郁绝相关。

金母:道教中的一位高级女神,常与西方王母相关。

九光灵童:道教中的一种神灵,常与光明和智慧相关。

青劫改运:道教中的一种劫难,象征天地间的重大变化。

开光元年:道教中的一种纪年方式,象征新的开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评注

《元始天王纪》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描述了元始天王的诞生及其神圣地位。元始天王作为道教中的至高神之一,象征宇宙的起源和至高无上的力量。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元始天王在宇宙初开时的神圣诞生,以及其在宇宙中的至高地位。

文本中提到的‘空洞’、‘玄景未分’、‘太虚’等概念,都是道教中描述宇宙初始状态的重要术语。这些术语不仅反映了道教对宇宙起源的理解,也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无限性和永恒性的思考。

元始天王的诞生被描述为‘生乎空洞之际’,这一描述强调了元始天王与宇宙初始状态的紧密联系。元始天王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文本中提到的‘二晖缠络’、‘玄云紫盖’等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元始天王的神圣和尊贵。

《太上道君纪》则描述了太上道君的修行和神圣地位。太上道君作为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文本通过描述太上道君在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的修行,展现了道教对神仙修行的重视。

太上道君的修行被描述为‘清斋空山,静思神真’,这一描述强调了道教修行中的清净和冥想的重要性。太上道君通过修行,达到了‘合庆冥枢,萧朗自然’的境界,这一境界不仅体现了道教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则进一步描述了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的神圣地位和活动。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作为道教中的高级神仙,象征宇宙的至高力量和智慧。文本通过描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的活动,展现了道教对神仙力量的崇拜。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的活动被描述为‘振策七圃,扬青九霄’,这一描述强调了神仙的力量和威严。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通过活动,达到了‘仰簪日华,俯拾月珠’的境界,这一境界不仅体现了道教对神仙力量的崇拜,也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些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道教中神仙的神圣地位和活动。这些文本不仅反映了道教对宇宙起源和秩序的理解,也体现了道教对神仙力量的崇拜和对修行的重视。这些文本在道教经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古文描绘了欻生从凡人到仙人的修炼历程,展现了道教修炼的复杂过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欻生的修炼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九岁开始求长生之道,到十四岁师从黄谷先生,再到后来遇到多位仙人传授仙法,最终成为上清真人。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道教修炼的艰辛和漫长,也反映了道教对于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

文中提到的多位仙人和仙法,如黄谷先生、金仙石公、广成子等,都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和经典。他们的出现和传授的仙法,不仅丰富了欻生的修炼内容,也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仙人和仙法的出现,反映了道教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修炼方法的不断探索。

欻生的修炼历程还体现了道教修炼的核心思想,即修静无为、含精内观、凝神空漠等。这些思想不仅是道教修炼的基本原则,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修炼方法,欻生最终达到了与真同灵的境界,成为了上清真人。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成果,也反映了道教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修炼方法的不断探索。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青灵始老君和丹灵真老君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也展示了道教对于神仙的崇拜和追求。青灵始老君因好色转为女子,后因虔诚修道转回男身的故事,反映了道教对于道德修行的重视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丹灵真老君因功德卓著而成仙的故事,则展示了道教对于功德修行的重视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描绘了欻生从凡人到仙人的修炼历程,也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复杂过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欻生的修炼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于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和对修炼方法的不断探索。同时,文中提到的多位仙人和仙法,以及青灵始老君和丹灵真老君的传说,也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和文化内涵。

这段文本是道教经典中的一部分,描述了多位道教神灵的修行历程和神迹。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教修行者如何通过修炼和持诵经文,最终达到超凡脱俗、成仙得道的境界。

首先,文本中的《戒书》和《黑帝真文》是道教修行的重要工具,象征着修行者通过持诵经文,可以获得神秘的力量,驱邪避灾,甚至改变自然规律。这种对经文的崇拜和依赖,反映了道教对文字和语言的重视,认为它们具有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

其次,文本中的神灵如仁安、中央黄老君、金门皓灵皇老君和五灵玄老君,都是道教修行者的典范。他们通过艰苦的修行和持诵经文,最终获得了神灵的认可和封号,成为了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这些神灵的修行历程,不仅展示了道教修行的艰辛和漫长,也体现了道教对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追求。

此外,文本中的神迹描写,如仁安的灵尸不灰、中央黄老君的修道成仙、金门皓灵皇老君的灵凤重生等,都是道教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的神奇能力的象征。这些神迹不仅展示了道教修行的神奇效果,也反映了道教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认为通过修行,人可以与自然和宇宙融为一体,获得超越生死的力量。

最后,文本中的神灵封号和修行境界,如丹灵老君、太极真人、南极上元君等,都是道教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些封号和境界,不仅象征了修行者的道行和境界,也体现了道教对修行者的尊重和崇拜。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教修行的神奇效果和修行者的崇高境界,反映了道教对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二-纪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