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原文

○列仙传

◎赤松子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宁封子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炁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

◎马师皇

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气死生之诊,理之辄愈。后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师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理。乃针其脣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后数有疾,龙出其陂,告而治之。一旦龙负而去。

◎赤将子舆

赤将子舆者,黄帝时人。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时于市中货缴,亦谓之缴父。

偓佺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松者,简松也。时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岁焉。

◎容成公

容成公者,自称黄帝之师。见週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堕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

◎方回

方回,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亦与人民之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夏启末为宫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圆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涓子

涓子,齐人。好饵术,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见于齐。著《天地人经》四十八篇。后钓于荷泽,得鲤腹中有符。隐于宕山,能制风雨,受伯阳《丸仙法》。淮南王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也。其《琴心》三篇,有条理焉。

◎啸父

啸父,冀州人。少在西週市上补履数十年,人不知也。后奇其不老,好事者造求其术,不能得,唯梁母得其作火法。临上三亮山,与梁母别,列数十火而升天。西邑多奉祀之焉。

◎师门

师门者,啸父弟子也。亦能使火,食桃李葩。为夏孔甲龙师,孔甲不能顺其心意,杀而埋之野外。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焚。孔甲祀而祷之,还而道死。

◎务光

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汤伐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也。汤既克桀,以天下让于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非义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于尊我?我不忍也。遂负石自沉蓼水,已而自匿。后四百余岁,至武丁时复见,武丁欲以为相,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逼不以礼,遂投河浮山,后游尚父山。

◎仇生

仇生者,不知何许人。汤时为木正,三十余年而更壮,皆知其寿人也,咸共师奉之。其人云常食松脂。在尸乡北山上自作石室。至週武王,幸其室祠之。

◎邛疏

邛疏者,週封史也。能行炁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中,有卧石床枕焉。

◎马丹

马丹者,晋狄人也。当文侯时为大夫,至献公灭时复为幕正。献公灭狄,杀恭太子,丹去至赵。宣子时,乘安车入晋都,候诸大夫。灵公欲仕之,逼不以礼。有迅风发屋,丹入回风中而去。北方人尊而祠之。

◎陆通

陆通者,云楚狂接舆也。好养生,食橐卢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人世世见之,历数百年也。

◎葛由

葛由者,羌人也。週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若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也。

◎琴高

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期日皆斋洁,待于水傍设祀,果乘赤鲤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复入水去。一本涿作砀。

◎寇先生

寇先生者,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傍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食。常著寇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数十年,踞宋城门鼓琴,数十日而去。宋人家家奉祀焉。

◎安期生

安期生者,琅邪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千年,求我于蓬莱下。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数十处也。

◎桂父

桂父者,象林人也。时黑而时白,时黄而时赤,南海人见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用十斤桂。累世见之,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瑕丘仲

瑕丘仲,宁人也。卖药于宁百余年,人以为寿。而因地动舍坏,仲及里中数十家,屋临水皆败。仲死,民或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药卖之。仲被裘而从,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非恨汝,使人知我尔!吾去矣。后为夫余胡王驿使,复来至宁,北方谓之谪仙人。

◎酒客

酒客,梁市上酒家人也。作酒常美,售,日得万钱。有过而

逐之,主人酒常酢败,贫穷梁市中贾人多以女妻而迎之,或去或来。

后百余岁,来为梁丞,使民益种芋莱,曰:三年当大饥。果如其言,梁民不死。

后五年,解印绶去,莫知所终焉。

◎任光

任光,上蔡人。善饵丹,卖于都里间,积八十九年,乃知是故时任光也,称说如故。

后数十年间,顷后长老识之。赵简子聘与俱归,常在柏梯山上。三世不知所在,晋人常服其丹矣。

◎祝鸡翁

祝鸡翁,洛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皆有名字,千余头,暮栖树上,昼放散之。

欲引呼名,即种别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

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矣。

◎硃仲

硃仲,会稽人,常于市上贩珠。高后时,下书募三寸珠,仲读音同御名书,笑曰:真值汝矣!赉三寸珠诣阙上书,珠好过度,即赐五百金。

鲁元公主复私以七百金从仲求珠,仲献四寸珠,送至阙即去。

下书会稽征聘,不知所在。景帝时复来,献三寸珠数十枚辄去,不知所之云。

◎修羊公

修羊公,魏人。华阴山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略不动。时取黄精食之。

后以道于景帝,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

有诏问公何日发?语未讫,床上化为白石羊,题其胁曰:修羊公谢天子。

后置石羊于通灵台上,羊后复去,不知所在。

◎稷丘君

稷丘君者,太山下道士。武帝时以道术受赏赐。发白再黑,齿落更生。后罢去。

上东巡太山,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迎,拜武帝曰:陛下勿上,必伤足指。及数里,左足指果折。

上讳之,但祠而还。为君立祠复百户,使承奉之。

◎崔文子

崔文子,太山人,世好黄老事,居潜山下。后作黄老丸,成石父祠。卖药都市,自言三百岁。

后有疫炁,民死者万计,长吏告之请救。文拥硃幡,系黄散,以循民间。饮散者即愈,所愈计万。

后去蜀卖黄药,故世宝崔文赤丸黄散,实近于神焉。

◎赤须子

赤须子,酆人也。酆中传世见之,云秦穆公主鱼吏也。数言酆界灾害水旱,十不失一。

臣向迎而师之,从受业。以长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发白还黑,服霞绝粒。

后往吴山下十余年,莫知所之。

◎犊子

犊子,鄴人也。少在黑山采松子、茯苓,饵而服之。且数百年,时壮时老,时美时丑,乃知是仙人也。

常过酤酒于阳都家。都女者,眉生而连,耳细而长,众以为异,皆言此天人也。

会犊子牵一黄犊来过,都女悦之,遂相奉侍。都女随犊子出,取桃李,一宿而返,皆连兜甘美。

邑中随伺逐之,出门共牵犊耳而走,不能追也。旦复在市中。数十年乃去,见磻山下,冬卖桃李也。

◎骑龙鸣

骑龙鸣者,浑亭人。年二十,于池中求得龙子,状如守宫者十余头,养食,结草庐而守之。龙长大,稍稍去。

后五十余年,水坏其庐而去。一旦骑龙来,至浑亭下,语云:我冯伯昌孙也。此间人不去五百里,必当死。

不信之者,以为妖言。至八月果水至,死者万计。

◎主柱

主柱,不知何许人。与道士共上宕山,言此有丹砂,可得数万斤。宕长吏知而上山封之,砂流出飞如火,乃听柱取。

为邑令章君明饵砂三年,得神砂飞雪。服之五年,能飞行,与柱俱去矣。

◎鹿皮翁

鹿皮翁,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工木精巧,举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

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输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间成,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傍,绝其二间以自固。

食芝草,饮神泉。且七十年,淄水来,三下呼宗族家室,得六十余人,令上山半。水尽漂一郡,没者万计。

小吏乃辞遣宗家,令下山。著鹿皮衣,遂去复上阁。后百余年,下卖药于市。

◎昌容

昌容,常山道人,自称汤王女。食蓬艹累根。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余年,颜色如二十许人。

能致紫草,货与染家,得钱以遗孤寡,历世而然,奉祠者万计也。

◎溪父

溪父,南郡甗人。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买瓜,教之炼瓜子与桂、附、枳实,共藏而对分,食之二十余年,能飞走,升山入水。

后百余年绝,居山顶,呼溪下父老,与道生时事也。

◎山图

山图,陇西人。少好乘马,马踏之,折脚。山中道人教以雌黄、当归、羌活、独活、苦参散服之,一岁而不嗜食,病愈身轻。

追道士问之,自言五岳使之名山采药,能随吾,便汝不死。山图追随之六十余年,一旦归来,行母服于家。幹年复去,莫知所之。

◎谷春

谷春,栎阳人。成帝时为郎,疫死而尸不冷,家发丧行服,犹不敢下钉。三年,更著冠帻,坐县门上。

邑中人大惊,家人迎之,不肯归,发棺有衣无尸。留门上三宿,去之长安,止横门上。人知,追迎之,复去之太白山。

立祠于山上,时来至其祠中止宿焉。

◎阴生

阴生,长安渭桥下乞兒。常止于市中乞,市人厌苦,以粪洒之,旋复见,身中衣不污如故。

长吏知之,试收系,著桎梏,而续在市中乞。又试欲杀之,乃去。洒者之家室自坏,杀十余人。

故长安谣曰:见乞兒,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子主

子主者,楚语而细音,不知何所人也。诣江都王,自言:宁先生雇我作客,三百年不得作。直以为狂人也。

问先生所在?云在龙眉山上。王遣吏将上龙眉山巅,见宁先生,毛身广耳,被发鼓琴。主见之叩头,吏致王命。先生

曰:此主,吾比舍九世孙。且念汝家,当暴死女子三人,勿预吾事!语竟,大风发。吏走下山,比归宫中,相杀三人,王遣三牲立祠焉。

◎陶安公

陶安公,六安铸冶师。数行火,火一旦散上行,紫色冲天。安公伏治下求哀,须臾,硃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赤龙。至期赤龙到,大雨,而公骑之东南上,一城邑数万人众共送视之,皆与辞决也。

◎赤斧

赤斧者,巴戎人。为碧鸡祠主簿。能作水澒炼丹与硝石,服之三十年,反如童子,毛发生皆赤。后数十年,上华山取禹余粮饵,卖之于苍梧滇江间。累世传见之,手掌中有赤斧焉。

◎呼子先

呼子先,汉中阙下卜师。老寿百余岁,临去,呼酒家老妪曰:急装,当与妪共应中陵王。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呼子先,子先持一与酒家妪,得而骑之,乃龙也。上华阴山,常于山上大呼言:子先,酒家母在此矣。

◎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不知何许人,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衔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贻之,得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上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吾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

◎阮丘

阮丘,睢山上道士。衣裘披发,耳长七寸,口中无齿,日行四百里。于山中种蓊葱薤百余年,人不知。时下卖药,广阳人硃璜有毒瘕疾,丘与七物药,服之而去三尸。后与璜俱入浮阳山,硃璜发明之,乃知是神人也。地动、山崩,道绝,豫戒于人世。共禀奉祠之。

◎陵阳子明

陵阳子明,铚乡人。好钓鱼,于旋溪获得白龙子。明惧,解钓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所言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著山中,有黄鹤来栖其冢边树上,鸣呼子安。

◎籞子

軿子,自言蜀人。好放犬,知相犬。犬走入山穴,軿子随入,十余宿行度数百里,上出山头,上有台殿宫府,青松森然,仙吏侍卫甚严。见故妇主洗鱼,与軿符一函,使还与成都令乔君。君发函,有鱼子也。著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軿复送符还山上。犬色更赤,有长翰,常随軿往来,百余年遂留止山上。时下来护其宗族。蜀人立祠于穴口,常有鼓吹传呼声,西南数十里,共奉祠焉。

◎木羽

木羽,钜鹿南和平乡人。母贫贱,主助产。尝探产妇,兒生便开目视母大笑,母怖惧。夜梦见大冠赤帻守兒,言:此司命君也,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母阴信识之。后毋生兒,字为木羽。所探兒生年十五,夜有车马来迎去,遂过母家呼:木羽为我御来。遂俱去。后二十余年,鹳雀旦旦以衔二尺鱼,著母户上。母匿不道而卖其鱼,三十年乃发云。母至百年乃终。

◎玄俗

玄俗,称河间人。服巴英,卖药都市,七丸一钱,善治百病。河间王患瘕,买药服之,下蛇十余头,问药意,俗曰:王瘕乃六世馀殃下堕,情非王之所招。王尝放乳鹿、麟母也,仁心感天,故遭俗尔!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俗,俗之身无影。王乃呼著日中,看实无影。王以女娉之,俗夜亡去,后人见于常山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译文

列仙传

赤松子

赤松子是神农时期的雨师。他服用水玉来教导神农,能够进入火中自焚。他常住在昆仑山上,住在西王母的石室中。他能够随着风雨上下飞行。炎帝的少女追随他,也成为了仙人,一起离去。到了高辛时期,他又成为了雨师,现在的雨师就是他的传承。

宁封子

宁封子是黄帝时期的人,传说他是黄帝的陶正。有人遇到他,为他掌管火,能够产生五色烟,后来他教会了宁封子。宁封子积火自焚,随着烟气上下飞行,人们看到他的灰烬中还有骨头,于是大家将他埋葬在宁北山中,因此称他为宁封子。

马师皇

马师皇是黄帝时期的马医。他懂得马的形体和气息,能够诊断马的生死,治疗马病总是能痊愈。后来有一条龙下来,向他垂耳张口。马师皇说:这条龙有病,知道我能治疗。于是他针刺龙的唇下和口中,用甘草汤喂它,龙病愈了。后来龙多次生病,都来找他治疗。有一天,龙背着他飞走了。

赤将子舆

赤将子舆是黄帝时期的人。他不吃五谷,只吃百草花。到了尧时期,他成为了木工,能够随着风雨上下飞行。他常在市场上卖缴,因此也被称为缴父。

偓佺

偓佺是槐山的采药人。他喜欢吃松实,身体长毛,长达数寸,两眼能够变换方向,能够飞行追逐奔跑的马。他把松子送给尧,尧没有时间服用。松子指的是简松。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能活到二三百岁。

容成公

容成公自称是黄帝的老师。他见过周穆王。他擅长补导之术,从玄牝中汲取精华,掌握谷神不死的要诀,能够保持精气,使白发变黑,掉落的牙齿重新长出来。他的事迹与老子相似,也有人说是老子的老师。

方回

方回是尧时期的隐士,尧聘请他做闾士。他炼食云母粉,也帮助有病的百姓,隐居在五柞山中。夏启末年,他成为宫士,被人劫持,关在房间里,他通过求道化形逃脱,并用方回印封住了门。当时的人说,只要用方回的一团泥涂在门上,门就再也打不开。

涓子

涓子是齐国人。他喜欢服用术,吸收其精华,活了三百年才在齐国出现。他著有《天地人经》四十八篇。后来他在荷泽钓鱼,钓到一条鲤鱼,鱼腹中有符。他隐居在宕山,能够控制风雨,学习了伯阳的《丸仙法》。淮南王刘安年轻时得到他的文章,但无法理解其深意。他的《琴心》三篇,条理清晰。

啸父

啸父是冀州人。年轻时在西周的市场上补鞋几十年,人们都不知道他。后来人们惊奇于他不老,好事者想求他的长生之术,但都得不到,只有梁母学到了他的作火法。他登上三亮山,与梁母告别,点燃数十堆火后升天。西邑的人们多奉祀他。

师门

师门是啸父的弟子。他也能操控火,吃桃李的花。他成为夏孔甲的龙师,孔甲不能顺从他的心意,杀了他并埋在野外。有一天风雨迎接他,随后山上的树木都被烧毁。孔甲祭祀并祈祷他,结果孔甲在回来的路上死了。

务光

务光是夏朝时期的人。他的耳朵长达七寸,喜欢弹琴,服用蒲韭根。汤讨伐桀时,向务光请教,务光说:这不是我的事。汤问:那谁可以?务光说:我不知道。汤问:伊尹怎么样?务光说:他能力强,能忍辱,但我不知道。汤打败桀后,想把天下让给务光,说:智者谋划,武者执行,仁者居位,这是古人的道理。你为什么不接受呢?请你辅佐我。务光推辞说:废黜君主是不义的,杀人是不仁的。别人冒险,我享受利益,这是不廉的。我听说不义之财不可取,无道之世不可居高位,何况是尊我为王?我不忍心。于是他背着石头自沉于蓼水,随后隐匿起来。四百多年后,到了武丁时期,他又出现了,武丁想让他做宰相,他不从。武丁用车迎接他,但他被逼迫无礼,于是投河浮山,后来游历尚父山。

仇生

仇生,不知是哪里人。汤时期担任木正,三十多年后反而更年轻,人们都知道他是长寿之人,都尊奉他为师。他说自己常吃松脂。他在尸乡北山上自己建造了石室。到了周武王时期,武王亲自到他的石室祭祀他。

邛疏

邛疏是周朝的封史。他能够行气炼形,煮石髓服用,称之为石钟乳。他活了几百年,常往来于太室山中,山中有一张石床供他休息。

马丹

马丹是晋国狄人。在文侯时期担任大夫,到了献公灭狄时又成为幕正。献公灭狄后,杀了恭太子,马丹逃到赵国。宣子时期,他乘坐安车进入晋都,拜访各位大夫。灵公想让他做官,但逼迫无礼。突然一阵狂风掀翻了屋顶,马丹随风而去。北方人尊奉并祭祀他。

陆通

陆通,据说是楚国的狂人接舆。他喜欢养生,吃橐卢木的果实和芜菁子。他游历名山,常出现在蜀地的峨嵋山上,人们世世代代都能见到他,活了几百年。

葛由

葛由是羌人。周成王时期,他喜欢雕刻木羊卖。有一天他骑着木羊进入蜀地。蜀中的王侯贵人追他到绥山。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不可攀。追随他的人都没有回来,都成了仙人。因此民间有谚语说:如果能得到绥山的一颗桃子,即使不能成仙,也足以自豪。山下建了几十处祠堂。

琴高

琴高是赵国人。他擅长弹琴,是宋康王的舍人。他修行涓彭之术,在冀州涿郡一带游历了二百多年,后来辞别进入涿水取龙子,与弟子们约定日期。到了约定的日子,弟子们斋戒清洁,在水边设祭,果然他乘着赤鲤来到祠堂中,有上万人围观。他停留了一个月,又进入水中离去。有的版本中涿写作砀。

寇先生

寇先生是宋国人。他以钓鱼为业,住在睢水边一百多年,钓到的鱼有时放生,有时卖掉,有时吃掉。他常穿着寇带,喜欢种荔枝,吃荔枝的花和果实。宋景公问他长生之道,他不肯说,景公就杀了他。几十年后,他坐在宋国城门上弹琴,几十天后离去。宋国人家家户户都奉祀他。

安期生

安期生是琅邪阜乡人。他在东海边卖药,当时人们都说他是千岁老人。秦始皇东巡时,请求见他,与他交谈了三天三夜,赐给他数千万的金璧。他离开阜乡亭时,把所有的财物都留下,只留下一双赤玉鞋作为回报,并留言说:千年后,到蓬莱山下找我。秦始皇随即派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寻找。他们还没到蓬莱山,就遇到风波返回。秦始皇在阜乡亭海边建了几十处祠堂。

桂父

桂父是象林人。他的肤色时而黑,时而白,时而黄,时而红,南海人见到他都尊奉他。他常服用桂和葵,用龟脑调和,制成千丸,每丸用十斤桂。他活了很多世,现在荆州以南的地方还有桂丸。

瑕丘仲

瑕丘仲是宁国人。他在宁国卖药一百多年,人们都以为他是长寿之人。后来因为地震,他的房子和附近几十户人家的房子都倒塌了。瑕丘仲死后,有人把他的尸体扔进水里,拿他的药去卖。瑕丘仲穿着皮衣回来,取回他的药。扔他尸体的人害怕了,叩头求饶,瑕丘仲说:我不恨你,只是让人知道我还活着!我走了。后来他成为夫余胡王的驿使,又回到宁国,北方人称他为谪仙人。

酒客

酒客是梁国市场上卖酒的人。他酿的酒总是很好,每天能赚一万钱。有一次他犯了错

追逐他,主人的酒常常变酸变坏,贫穷的梁市中的商人大多把女儿嫁给他来迎接他,有时离开有时回来。

后来一百多年,他回来担任梁丞,让百姓多种芋莱,说:三年后会有大饥荒。果然如他所说,梁地的百姓没有饿死。

五年后,他解下官印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任光

任光,上蔡人。擅长炼制丹药,在都城里卖药,积累了八十九年,才知道他是当年的任光,说话和以前一样。

几十年后,长老们认出了他。赵简子聘请他一起回去,他经常住在柏梯山上。三代人不知道他的去向,晋国人经常服用他的丹药。

◎祝鸡翁

祝鸡翁,洛阳人。住在尸乡北山下,养鸡一百多年,鸡都有名字,一千多只,晚上栖息在树上,白天放养。

想要叫它们,只要叫名字,它们就会按种类过来。卖鸡和鸡蛋,赚了千万钱,就把钱带到吴地,建造养鱼池。

后来他登上吴山,白鹤和孔雀数百只,经常停在他旁边。

◎硃仲

硃仲,会稽人,经常在市场上卖珍珠。高后时期,朝廷下诏寻找三寸的珍珠,硃仲听到诏书,笑着说:真是为你准备的!他带着三寸珍珠去朝廷上书,珍珠非常好,朝廷赐给他五百金。

鲁元公主又私下用七百金向硃仲求珍珠,硃仲献上四寸珍珠,送到朝廷后就离开了。

朝廷下诏到会稽征聘他,但不知道他的去向。景帝时期他又回来,献上几十枚三寸珍珠后就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修羊公

修羊公,魏国人。华阴山的石室中有一张悬石床,他躺在上面,石头都穿陷了,但他一动不动。他经常吃黄精。

后来他向景帝传授道术,景帝礼待他,让他住在王府中。几年后,道术无法再得到。

景帝下诏问他什么时候出发?话还没说完,床上的人就变成了白石羊,羊的肋部写着:修羊公谢天子。

后来把石羊放在通灵台上,石羊后来又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

◎稷丘君

稷丘君,太山下的道士。武帝时期因为道术受到赏赐。他的白发变黑,掉落的牙齿重新长出来。后来他离开了。

武帝东巡太山时,稷丘君戴着章甫冠,穿着黄衣,抱着琴来迎接,拜见武帝说:陛下不要上山,否则会伤到脚趾。走了几里路后,武帝的左脚趾果然折断了。

武帝忌讳这件事,只是祭祀后就回去了。为稷丘君立了祠堂,并赐给他一百户人家,让他们供奉他。

◎崔文子

崔文子,太山人,世代喜欢黄老之术,住在潜山下。后来他制作了黄老丸,建立了石父祠。他在都市里卖药,自称三百岁。

后来发生了瘟疫,死了上万人,官员们请求他救治。崔文子拿着红色的幡旗,带着黄散,在民间巡游。喝了黄散的人立刻痊愈,治愈了上万人。

后来他去了蜀地卖黄药,所以世人珍视崔文子的赤丸黄散,认为它们近乎神药。

◎赤须子

赤须子,酆地人。酆地的人世代都见过他,说他是秦穆公的鱼吏。他多次预言酆地的灾害和水旱,十次中有九次准确。

臣子们迎接他并拜他为师,向他学习。他喜欢吃松子、天门冬、石脂,掉落的牙齿重新长出来,白发变黑,服食霞光,不吃五谷。

后来他在吴山下住了十几年,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犊子

犊子,鄴地人。年轻时在黑山采松子和茯苓,服用它们。他活了几百年,时而强壮时而衰老,时而美丽时而丑陋,人们才知道他是仙人。

他经常在阳都家买酒。阳都家的女儿,眉毛连在一起,耳朵细长,大家都觉得她很奇特,说她是天人。

有一次犊子牵着一头黄牛经过,阳都家的女儿很喜欢他,于是侍奉他。阳都家的女儿跟着犊子出去,摘了桃李,一夜之间回来,桃李都变得非常甜美。

城里的人跟着他们,出门后一起牵着牛耳朵跑,但追不上他们。第二天他们又出现在市场上。几十年后他们离开了,有人在磻山下看到他们,冬天卖桃李。

◎骑龙鸣

骑龙鸣,浑亭人。二十岁时,他在池塘里找到了十几条像守宫一样的龙子,养着它们,建了草庐守护它们。龙长大后,逐渐离开了。

五十多年后,水冲毁了他的草庐,龙也离开了。有一天他骑着龙来到浑亭下,说:我是冯伯昌的孙子。这里的人如果不离开五百里,一定会死。

不相信的人认为这是妖言。到了八月,果然发了大水,死了上万人。

◎主柱

主柱,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和道士一起上宕山,说这里有丹砂,可以得到几万斤。宕山的长吏知道后上山封山,丹砂流出像火一样飞散,于是让主柱取丹砂。

他为邑令章君明炼制丹砂三年,得到了神砂飞雪。服用了五年后,能够飞行,和主柱一起离开了。

◎鹿皮翁

鹿皮翁,淄川人。年轻时是府里的小吏,擅长木工,能随手制作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无法到达。

小吏告诉府君,请求三十个木工,建造转输悬阁,构思巧妙。几十天后,四间梯道建成,登上山顶建造了祠堂,留在旁边,断绝了两间以自保。

他吃芝草,喝神泉。七十年后,淄水泛滥,他三次呼唤宗族家人,六十多人上山。水淹没了整个郡,死了上万人。

小吏辞别宗族家人,让他们下山。他穿着鹿皮衣,离开后又上了悬阁。一百多年后,他在市场上卖药。

◎昌容

昌容,常山的道士,自称是汤王的女儿。她吃蓬草的根。人们见到她已经有二百多年,她的容貌像二十岁的人。

她能找到紫草,卖给染坊,得到的钱用来帮助孤儿寡妇,世代如此,供奉她的人有上万人。

◎溪父

溪父,南郡甗人。住在山间,有仙人经常住在他家,向他买瓜,教他炼制瓜子与桂、附、枳实,一起储藏并平分,吃了二十多年后,能够飞走,登山入水。

一百多年后他消失了,住在山顶,呼唤溪下的父老,讲述过去的事情。

◎山图

山图,陇西人。年轻时喜欢骑马,马踩了他,脚骨折了。山中的道士教他服用雌黄、当归、羌活、独活、苦参散,一年后他不爱吃东西,病好了,身体变轻。

他追问道士,道士说自己是五岳使者,去名山采药,如果能跟着他,就能不死。山图跟随他六十多年,有一天回来,为母亲服丧。几年后又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谷春

谷春,栎阳人。成帝时期担任郎官,因瘟疫去世,但尸体不冷,家人为他发丧,但不敢钉棺材。三年后,他戴着冠帻,坐在县门上。

城里的人大惊,家人迎接他,他不肯回家,打开棺材发现只有衣服没有尸体。他在门上住了三晚,去了长安,停在横门上。人们知道后,追着迎接他,他又去了太白山。

在山上立了祠堂,他经常来祠堂里住。

◎阴生

阴生,长安渭桥下的乞丐。他经常在市场上乞讨,市场上的人讨厌他,用粪泼他,但他立刻又出现,衣服不脏。

长吏知道后,试着把他抓起来,戴上枷锁,但他继续在市场上乞讨。又试着杀他,他就离开了。泼粪的人家自己毁坏了,死了十几个人。

所以长安有谣谚说:见到乞丐,给他美酒,以免破屋的灾祸。

◎子主

子主,说话带有楚地口音,声音细小,不知道是哪里人。他去见江都王,自称:宁先生雇我做客,三百年不得做。江都王以为他是疯子。

问他宁先生在哪里?他说在龙眉山上。江都王派官吏带他上龙眉山顶,见到宁先生,宁先生浑身长毛,耳朵宽大,披着头发弹琴。子主见到他叩头,官吏传达了江都王的命令。宁先生

说:这个主人,是我邻居九世孙。而且想到你家,会有三个女子暴死,不要参与我的事!说完,大风刮起。官吏跑下山,回到宫中,三人互相残杀,国王派遣三牲立祠祭祀。

◎陶安公

陶安公,是六安的铸冶师。多次使用火,火一旦散开上升,紫色冲天。安公伏在治下求哀,不久,朱雀停在冶上说: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接你的赤龙。到了那一天赤龙到来,大雨,而安公骑着它向东南飞去,一城邑数万人众共同送行观看,都与他告别。

◎赤斧

赤斧,是巴戎人。担任碧鸡祠的主簿。能制作水澒炼丹与硝石,服用三十年,反而像童子,毛发都变红。几十年后,上华山取禹余粮饵,卖到苍梧滇江之间。世代相传见到他,手掌中有赤斧。

◎呼子先

呼子先,是汉中阙下的卜师。长寿百余岁,临死前,叫酒家的老妇人说:快准备,我要与老妇人一起应中陵王。夜里有仙人拿着两只茅狗来,呼子先,子先拿一只给酒家老妇人,得到后骑上,原来是龙。上华阴山,常在山上大声喊:子先,酒家母在这里。

◎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不知是哪里人,说话像燕代之间的人。常常背着磨镜局,在吴市中行走。衔着磨镜的一钱,磨镜时,就问主人:有没有疾苦的人?就拿出紫丸药送给他们,没有不痊愈的。这样几十年后,大疫病流行,家家户户都到,给药救活了上万人,不收一分钱,吴人于是知道他是真人。后来上吴山绝崖头,悬药给人。将要离开时,对下面的人说:我回蓬莱山,为你们下神水。崖头一旦有白色的水,从石间流下。服用后多能治愈疾病,立了十余处祠。

◎阮丘

阮丘,是睢山上的道士。穿着裘衣披发,耳朵长七寸,口中无齿,一天能走四百里。在山中种蓊葱薤百余年,人们不知道。有时下山卖药,广阳人硃璜有毒瘕病,阮丘给他七物药,服用后去除了三尸。后来与硃璜一起进入浮阳山,硃璜发现他是神人。地动、山崩,道路断绝,预先告诫世人。人们共同奉祠他。

◎陵阳子明

陵阳子明,是铚乡人。喜欢钓鱼,在旋溪钓到白龙子。子明害怕,解下钓竿拜谢后放生。后来钓到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的方法。子明于是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服用。三年后,龙来迎接,去了陵阳山上百余年。山离地千余丈,大声喊下面的人,让他们上山半腰。说溪中子安会来,问子明钓车在不在?”二十多年后,子安死了,人们把他葬在山中,有黄鹤来栖息在他冢边的树上,鸣叫子安。

◎籞子

軿子,自称是蜀人。喜欢放犬,懂得相犬。犬跑进山穴,軿子跟随进入,十余宿行走数百里,上到山头,上面有台殿宫府,青松森然,仙吏侍卫很严。见到故妇主洗鱼,给軿子一函符,让他还给成都令乔君。乔君打开函,里面有鱼子。放在池中养,一年后都变成龙。軿子又送符回山上。犬的颜色更红,有长翰,常常跟随軿子往来,百余年就留在山上。有时下来保护他的宗族。蜀人在穴口立祠,常有鼓吹传呼声,西南数十里,共同奉祠。

◎木羽

木羽,是钜鹿南和平乡人。母亲贫贱,主要帮助接生。曾经探访产妇,婴儿出生就睁眼对母亲大笑,母亲害怕。夜里梦见大冠赤帻的人守护婴儿,说:这是司命君,要报答你的恩情,让你的儿子木羽成仙。母亲暗中相信并记住。后来母亲生了儿子,取名为木羽。所探访的婴儿十五岁时,夜里有车马来迎接,于是经过母亲家喊:木羽为我驾车来。于是都去了。二十多年后,鹳雀每天衔二尺鱼,放在母亲门上。母亲藏起来不说而卖鱼,三十年后才说出来。母亲活到百岁才去世。

◎玄俗

玄俗,自称是河间人。服用巴英,在都市卖药,七丸一钱,善于治疗百病。河间王患瘕病,买药服用,排出十余条蛇,问药的意思,玄俗说:王的瘕病是六世余殃下堕,不是王自己招来的。王曾经放生乳鹿、麟母,仁心感动天,所以遇到我!王家的老舍人,自称父亲世代见过玄俗,玄俗的身体没有影子。王于是叫他在太阳下看,确实没有影子。王把女儿嫁给他,玄俗夜里逃走,后来有人在常山下见到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注解

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神农时代的雨师,能够控制风雨,传说中他服用水玉,能入火自焚而不死,常在西王母的石室中停留。

宁封子:黄帝时代的陶正,传说他能够通过火炼自焚,随烟炁上下,死后骨灰仍存,被葬于宁北山中。

马师皇:黄帝时代的马医,精通马的生死诊断,曾治愈龙的疾病,后被龙带走。

赤将子舆:黄帝时代的人物,不食五谷,只吃百草花,尧时代成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

偓佺:槐山的采药人,好食松实,能飞行逐走马,曾赠松子给尧,松子有延年益寿之效。

容成公:自称黄帝之师,擅长养生之道,能够通过补导之术使白发变黑、齿堕更生。

方回:尧时代的隐士,炼食云母粉,曾隐于五柞山中,后被夏启末劫持,化形逃脱。

涓子:齐国人,好饵术,著《天地人经》,能制风雨,隐于宕山,受伯阳《丸仙法》。

啸父:冀州人,少时在西周市上补履数十年,后因不老之术受人追捧,最终升天。

师门:啸父的弟子,能使火,食桃李葩,为夏孔甲龙师,后被孔甲杀害,死后引发风雨焚山。

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汤伐桀时曾参与谋划,后因不愿接受天下而自沉蓼水。

仇生:汤时代的木正,常食松脂,寿人,至周武王时仍被祭祀。

邛疏:周封史,能行炁炼形,煮石髓而服之,往来太室山中数百年。

马丹:晋狄人,文侯时为大夫,后因献公灭狄而去至赵,最终乘安车入晋都,灵公欲仕之,逼不以礼,最终随风而去。

陆通:楚狂接舆,好养生,食橐卢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历数百年。

葛由:羌人,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后骑羊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道。

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取龙子。

寇先生:宋人,钓鱼为业,居睢水傍百余年,宋景公问其道不告,被杀后数十年踞宋城门鼓琴,最终离去。

安期生:琅邪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秦始皇东游时请见,赐金璧度数千万,后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预言千年后求于蓬莱下。

桂父:象林人,时黑时白,时黄时赤,常服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用十斤桂,累世见之。

瑕丘仲:宁人,卖药于宁百余年,因地动舍坏而死,后为夫余胡王驿使,复来至宁,北方谓之谪仙人。

酒客:梁市上酒家人,作酒常美,日得万钱,有过而…

梁市:古代梁国的市场,梁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芋莱:一种植物,古代常作为粮食作物种植。

上蔡: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

饵丹:指炼制丹药,古代道士常通过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

柏梯山:古代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道教修炼有关。

尸乡: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吴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会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她在刘邦去世后掌权。

景帝:指汉景帝刘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

华阴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

黄精:一种中药材,古代认为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太山:即泰山,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

黄老:指黄帝和老子,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酆: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鄴: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一带。

浑亭: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宕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一带。

淄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一带。

常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带。

南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一带。

陇西: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陇西县一带。

栎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太白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一带。

江都王:指西汉时期的江都王刘非,汉武帝的弟弟。

龙眉山:古代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硃雀:古代神话中的南方神兽,象征火和夏季。

赤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赤龙通常与火、南方和夏季相关联。

禹余粮: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粮食,象征长寿和智慧。

紫丸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三尸:道教概念,指人体内的三种恶神,常与疾病和死亡相关联。

白龙子:在中国神话中,龙是神圣的生物,白龙子可能象征着纯洁和力量。

五石脂: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物质,常用于炼丹和延长寿命。

司命君: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的生死和命运。

巴英:可能指某种草药或神奇物质,用于治疗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评注

《列仙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神话传说集,记载了众多仙人的事迹,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向往。这些仙人形象各异,有的擅长医术,有的精通养生,有的能控制风雨,有的能飞行逐走马,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赤松子、宁封子、马师皇等仙人形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掌控欲望。赤松子作为雨师,能够控制风雨,象征着古人对天气的敬畏与祈愿;宁封子通过火炼自焚,随烟炁上下,反映了古人对火的崇拜与对生命不灭的追求;马师皇治愈龙的疾病,展现了古人对医术的推崇与对神秘生物的敬畏。

偓佺、容成公、方回等仙人形象,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养生之道的追求。偓佺通过食用松实延年益寿,容成公通过补导之术使白发变黑、齿堕更生,方回通过炼食云母粉隐于山中,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长寿与健康的渴望。

啸父、师门、务光等仙人形象,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与正义的追求。啸父因不老之术受人追捧,最终升天,象征着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师门因孔甲不能顺其心意而被杀害,死后引发风雨焚山,反映了古人对正义的追求;务光因不愿接受天下而自沉蓼水,展现了古人对廉洁与道德的坚守。

《列仙传》中的仙人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命、道德的理解与追求,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这些仙人故事,不仅是神话传说,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位古代奇人异士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神仙、道士、方士等神秘人物的崇拜与想象。这些故事大多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首先,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超凡的能力或经历,如任光通过炼丹术活了八十九年,祝鸡翁养鸡百余年,硃仲能识破朝廷的募珠令,修羊公能化为石羊等。这些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修炼思想的影响。

其次,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与自然、山川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任光常在柏梯山上修炼,祝鸡翁居尸乡北山下,修羊公在华阴山石室中修炼等。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体现了道教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此外,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超凡的智慧或能力,能够预知未来、治病救人、化解灾难等。如硃仲能识破朝廷的募珠令,崔文子能治愈疫病,赤须子能预知灾害等。这些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智慧与能力的崇拜,同时也体现了道教追求超凡脱俗的思想。

最后,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神秘的行踪,常常不知所终。如任光、修羊公、赤须子等,最终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神秘的行踪,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道士等神秘人物的想象与崇拜,同时也体现了道教追求超脱尘世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多位古代奇人异士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神仙、道士、方士等神秘人物的崇拜与想象,体现了道教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宗教的重要资料。

这段文本集合了多个古代神话和传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仙、长生不老和神奇药物的浓厚兴趣。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陶安公的故事中,紫色火焰和赤龙的出现象征着天与地的连接,以及人与神的交流。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冶金技术的神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奇迹的敬畏。

赤斧的故事则强调了炼丹术和长生不老的追求,这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赤斧通过服用丹药保持青春,显示了古代对永生的渴望。

呼子先和负局先生的故事都涉及到仙人和神奇药物,这些元素在道教文化中非常常见,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力量和智慧。

阮丘和陵阳子明的故事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通过服食自然之物达到长生不老,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籞子和木羽的故事中,动物和自然现象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如犬变成赤色、鹳雀衔鱼等,这些都是古代神话中常见的元素,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和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玄俗的故事则展示了古代对医术和药物的崇拜,通过神奇药物治疗疾病,反映了古代医学与宗教、神话的紧密结合。

整体来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宗教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九-传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