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原文

◎混元皇帝圣纪

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

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而生空洞焉。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从此一气化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上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无上也。

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中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玄老也。

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下三气,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

自太上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一气。一气生后,复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乃生前三气。三气各相去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焉。

老君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一气。一气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化生后三气。三气又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

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超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幽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盼仿佛之兴光,瞻响罔之眇然,窥惚恍之容象,睹鸿洞之无边,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惟吾生之卓兮!独立而无伦,消则为气,息则为人矣。

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强为之容,则老子也。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也。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也。

至若以地为舆,操天为盖,驰鹜旷荡,翱翔八外,不足比其大也。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刃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丝竹八音,《箫韶》九成,宫商调暢,律吕和平,不足言其声也。玄黄焕烂,丹青熻煜:焜煌炜晔,丽靡华饰,不足言其色也。激耀熠烁,神明恍惚,风流电游,霆振响逸,不足言其疾也。结根九泉,沉峤八海,水凝数泽,渊亭岳峙,不足言其止也。阴阳不测,变化无伦,飘遥太素,师虚友真,不足言其神也。光烛玄昧,洞鉴无形,仰观太极,俯察幽冥,不足言其明也。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涤宇宙之尘秽,扫云汉于天衢,下坑宏而无底,上寥廓而无隅,包六合而造域,跨八维以为区,不足言其虚也。

然则道固无形,夫何为名?故乃托虚寄无,假道以言之。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归之自然。自然者,理之极,乃道之常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惟老氏乎!

老君者,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于虚空之中,结气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上无所攀,下无所蹑,悬身而处,不颓不落。著光明之衣,照虚空之中,如含日月之光也。

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白兽,麒麟、师子,列于前后。或坐千叶莲花,光明如日,头建七曜冠,衣晨精服,披九色离罗帔,项负圆光。或乘八景玉舆,驾五色神龙,建流霄皇天丹节,阴九光鹤盖,神丁执麾,从九万飞仙,师子启涂,凤凰翼轩。或乘玉衡之车,金刚之轮,骖驾九龙,三素飞云,宝盖洞耀,流焕太无,烧香散华,浮空而来,伎乐骇虚,难可称焉。或坐宝堂大殿,光明七宝之帐,硃华罗网,垂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卫轩,幡幢旌节,骑乘满空。或金容玉姿,黄裳绣帔,凭几振拂,为物祛尘。或玄冠素服,白马硃鬃,仙童夹侍,神光洞玄。夫妙相不可具图。学上道之子,宜识真形。真形不测,但存此足以感会也。

夫学不知其本,如婴兒之失母。能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母者何也?无中之有也。是道也,至真也,宗极也,一切所崇也。随感而应,应有著微。微则妙象恍惚,乍存乍亡。屈者资之得伸,暗者向之获明,迷者归之果定。故神明之君,应著之时,形像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週遍无滞,救度无穷,故称为圣。或君或臣,或师或友,依缘相逢。逢此应者,皆由精心感道,道气通感,是故随机适品矣!

夫大道处于无形,无形非凡所见。应感以形,妙相随时而出。或玉姿金体,爰及肉身。或飞或步,或尊或卑,或山或岱,或夷或夏,不可测量。随感一妙,应己则藏。或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洞有洞无,週遍一切。悟者即心得道,迷者触向乖真。能崇识老君,尊而敬之,则得正真道矣!

论曰:夫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盖示理教俱空寂,而不动也。而道亦能使未见者见,未闻者闻。此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也。然通寂虽殊,其至一焉。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此论之,盖由人心者也。

夫心之念道,凡有二种: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二念真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不生不灭。若于此

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此真形。泥水铜采,称力所为。殿堂帐座,幡华灯烛,随心供养,如事真身。想念丹成,功德齐等。若能洞观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以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惟在其心,念念增进,自然成道。所谓人能念道,道亦念人,即此之谓也。

◎太微天帝君纪

《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云:太微天帝君,生于始青之端,九曜神灵之胤,玄气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胄而法形焉。连光映灵,紫云曜电,玄烟流霭,丹晖缠络,妙觉潜启,仍采纳上契,条暢纯和,吐纳冥津,遂降灵生之胎,哺兼洪泉曲芝。行年二七,金容内发,玉华外映,洞慧神聪,朗睹虚玄,编掌帝号。其所任乎!澄流九霄之霞,飞眺洞清之源。明机览于极玄,领综运于亿津,积感加于冥会,妙启发于自然。是以得御《紫度炎光回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道备以付中央黄老君焉。

◎青要帝君纪

《洞真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云:青要帝君者,九阳元皇玉帝之弟子也。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育于玄丘王国。无崖之天,琼林七宝之下,溟蒙九域之滨。法化应图,三日启晨。厥姓尧,讳字伯开,仍有九龙翼君侧,七色琼凤阴君身。神麟含芝以哺玄,天女吐精以灌真,玉童掷华以却秽,神妃散香以攘尘。含漱胎息,法秀自然。年冠二六,面发金容,体生灵符。容与顺化,应运浮沉。栖心明霞之境,遨游玉国之墟,执抗元皇之策,落景九域之丘。逍遥流盼,遂经万劫。方还清斋云房之间。以紫云为屋,青霞为城,黄金为殿,白玉为床。五气交结,高台连甍,玉陛文阶,凤阙四张,金童侍侧,玉华执巾,天仙罗卫,五千余人。九阳元皇玉帝君,时乘碧霞九凤飞舆,琼轮羽盖,从桑林千真,万乘亿骑飞行,侍仙三十六人,宴景霄庭,来降于君,与君共登九老仙都之京,九曲之房。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已受于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太上大道君授君飞云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金神虎符》,《流金火铃》,青玉玺,九色无缝之章,单青羽裙,飞行上清。于是纵景万变,回转五晨,策虚召月,摄日扬轮。洞化离合,与真同灵。解形遁变,倏欻亿千。上登三元,朝谒玉宫。游览无崖,匡落九天。出入洞门,携契玉仙。仰禀高上元始太真,应气顺命,位掌帝晨。纵頠万道,无仙不关。下摄十天,山灵河源,五岳四海,莫不上隶于君者也。

◎总真主录纪

《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云: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行年十四,弃世离俗,心慕神仙。遇紫府华先生,授阴阳补养、削死修生、三五变炼、七九复神、道御中和、胎息之方。行其术,寿至四百年。登玄溪之涧、隐岩之房,诣屠先生,受金丹炼云芝之根桑金刚之经,飞烟起霜沉雪之方,招霞咽精之道。服御七年,与日合景,行经神州空洞之山,遇太一真人戴先生,受帝君九炼之方。

◎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云: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者,本姓?晃,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默然不语,混沌无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而言。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运应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灵体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灰,常有黄气覆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灵骸四面,涌土连天,遏云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班,讳曰元氏。水过之后,天地开光,三象玄曜,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光元年,岁在己丑,于高桃厉冲龙罗天反魂林中,锡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君号。

◎赤明天帝纪

《洞玄本行经》云:昔禅黎世界,队王有女,字絓音一曰继音。生乃不言。年至十四,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长桑之阿空山之中。女乏粮食,常仰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体不疲损。常行山中,週匝岩洞。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执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絓音曰:汝虽不能言,可忆此也。絓音私心自悼,受生不幸,口不能言,弃在穷山。誓心自愿,得还人中,当作功德,无有爱惜。百劫之后,冀与愿会。天为其感,遣硃宫灵童下教絓音理身之术,受《赤书》八字之音,于是能言。絓音晨夕朝礼天文,道真既降,逆知吉凶,役使百灵,坐命十方。于山而出,还于王国。

时天下大旱,人民焦燎。王大惧怖,祈请神明。絓音往白王言:常闻山中,有女不能言,能感于天,王识之乎?王于是悟,识是王女,乃迎女还宫。见女能言,王见愧颜。女显其道,为王仰啸,天降洪雨,注水至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仍更寄形王氏之胞,运未应转,方又受生,还为女身。父字以福庆,名曰阿丘曾。年及人礼,乃发大慈之心,布施穷乏,独寝一处,不杂于物。然灯烧香,长斋幽室。丹诚感积,道为之降。

以开光元年,十方大圣尊神、妙行真人,会南圃丹霍之阿,三元洞室青华

林中,众真侍坐,香华妓乐,五千余众,真文奕奕,光明洞达,映朗内外。

云景炜烁,如星中之月,去阿丘曾所住舍数十里中。

丘曾时年十六,见舍光明,内外朗照,疑似不常,乃出南向,望见道真。

丘曾欢喜,叉手作礼,遥称名曰:丘曾今遭幸会,身睹天尊,非分之庆,莫知所陈。

归命十方,天中之天。惟蒙玄鉴,赐以诫言,万劫灭度,冀得飞仙。

魔见丘曾心发大愿,力过魔界,因化作五帝老人,往告丘曾云:我受十方尊神使命,来语汝曰:《灵宝》法兴,五道方行。

每欲使人仁爱慈孝,恭奉尊长,敬承二亲。

如闻汝父,当娉汝身,已相许和,受人之言,父母之命,不可不从,宜先从之。

人道既备,余可投身,违父之教,仙无由成。

女答魔言:我前生不幸,夙无因缘,功德未充,致作女身。

晨夕克厉,誓在一心,用意坚固,应于自然。

生由父母,命归十天,诚违父教,不如君言。

魔见丘曾执心昺正,于是便退。

丘曾自云:道既高邈,无缘得暢。

乃聚柴发火,焚烧身形,冀形骸得成飞尘,随风自举,得至道前。

于是火然,丘曾投身,纷然无著,身如蹈空,俄顷之间,已见丘曾化成男子,立在道前。

元始天尊师命南极尊神为丘曾之师,授丘曾《十戒》、《灵宝真文》。

元始天尊又告南极尊神曰:丘曾前生万劫,已奉《灵宝》。

功德未备,致寄生转轮。

至于今日,化生人中。

见吾出法,即得化形。

当更度人九万九千,乃得至真大神,为洞阳赤明天帝。

◎南极尊神纪

《洞玄本行经》云:南极尊神者,本姓皇,字度明,乃阎浮黎国宛王之女也。

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乃当贵。

父为国王,女居宫内,金床玉榻,七色宝帐,明月双珠,光照内外。

王给妓女数千人,国中珍宝,无有所乏。

常欲布散,大建功德。

志极山水,访及神仙。

逼限宫禁,津路无缘。

志操不乐,心自愁煎。

王意怜愍,慰谕百端。

问女意故,女终不言,泪落如雨,切无一欢。

王加其妓乐,日日作唱,度明闻乐,常如不闻。

独在一处,清净焚香,长斋持戒,日中乃餐。

王知其意,乃于宫中,为踊土作山,山高百丈,种植竹林,山上作台,名曰寻真玉台。

度明弃于宫殿,登台栖身。

遮遏道径,人不得通。

单影独宿一十二年,积感昊苍。

天帝君遣硃宫玉女二十四人,乘云驾凤,下迎度明。

当去之夕,天起大风雨,雷电激扬,地舍旋转,惊动一国。

王大振惧,莫知所从。

天晓分光,失去山台,不见其女。

天帝迎度明于阳丘之岳,丹陵上舍相林之中,硃凤侍卫,神龙翼轩,玉童玉女三百余人。

于后大劫数交,天地易位,度明应在弃落之例。

南上感其丹至,硃宫书其紫名,化其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身。

于南丹洞阳上馆明珠七色宝林,亦帝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锡度明以南极上真之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译文

◎混元皇帝圣纪

太上老君,就是混元皇帝。他诞生于无始之时,起源于无因之境,是万道的先驱,元气的始祖。他没有光芒,没有形象,没有声音,没有宗派,没有头绪。他深奥幽暗,冥冥之中却蕴含着精华,这精华非常真实。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因此被称为大道。

道,是自然的最高尊贵者,在幽暗无物之中产生了空洞。空洞就是真一,真一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从这一气中化生出来,经过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才化生出上三气。这三气各自相隔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三者结合成德,共同生成了无上。

从无上诞生后,又经过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化生出中三气,这三气各自相隔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三者结合成德,共同生成了玄老。

从玄老诞生后,又经过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化生出下三气,这三气各自相隔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年,三者结合成德,共同生成了太上。

从太上诞生后,又经过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才生出一气。这一气诞生后,又经过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才生出前三气。这三气各自相隔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三者结合成德,共同生成了老君。

老君诞生后,又经过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化生出一气。这一气诞生后,又经过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化生出后三气。这三气又化生出玄妙玉女。玉女诞生后,又经过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年,三气混沌,凝结变化,形成五色玄黄,大如弹丸,进入玄妙口中。玄妙吞下后,经过八十一年,从左腋生出。生来就是白发,因此被称为老子。

老子,就是老君。他是道的化身,元气的始祖,天地的根本。大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立于空洞之中,孕育乾坤,被称为无上正真之道。他的神奇微妙,深远不可名状。因此他说:我诞生于无形之前,超越太初之前,成长于太始之端,行走于太素之元。我漂浮在幽暗虚空之中,出入于杳冥之境。我观察混沌未分之时,看清浊未判之际,盼望着仿佛的光明,瞻望着响罔的渺茫,窥视着惚恍的容象,目睹着鸿洞的无边,漫步于宇宙的旷野,经历着万物的族群。我的诞生是多么卓越啊!独立而无与伦比,消散则化为气,凝聚则成为人。

老君,是元气道真,造化自然的存在。勉强形容他,就是老子。他以虚无为道,自然为性。没有人能使他如此,也没有人能使他不然,也不知道他为何如此,也不知道他为何不然,因此说:他是自然而然的。

至于他以地为车,以天为盖,驰骋于旷野,翱翔于八方之外,也无法比拟他的广大。他穷尽幽微,至纤至细,剖析毫厘,刀刃锋利,也无法形容他的细微。丝竹八音,《箫韶》九成,宫商调和,律吕和平,也无法形容他的声音。玄黄灿烂,丹青辉煌,光彩夺目,华丽装饰,也无法形容他的色彩。激耀闪烁,神明恍惚,风流电游,雷霆振响,也无法形容他的迅疾。他扎根于九泉之下,沉浮于八海之中,水凝成泽,渊亭岳峙,也无法形容他的静止。阴阳莫测,变化无伦,飘遥于太素之中,师从虚空,友于真道,也无法形容他的神奇。他光照玄昧,洞鉴无形,仰观太极,俯察幽冥,也无法形容他的明察。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也无法形容他的虚无。他涤荡宇宙的尘秽,扫除云汉于天衢,下坑宏而无底,上寥廓而无隅,包罗六合而造域,跨越八维以为区,也无法形容他的虚空。

然而,道本来就是无形的,为什么要给它命名呢?因此,我们只能寄托于虚无,假借道来言说。言说不足以完全表达其意,因此归于自然。自然,是理的极致,是道的常态,因此众圣共同尊崇。道尊德贵,没有人能赐予它爵位,而它常自然,只有老子能做到!

老君,是元生的至精,兆形的至灵。他曾在虚空之中,凝结真气,勉强形容他,他的体量无边,相貌美好,具备众德,是自然的尊贵者。他上无所攀,下无所踏,悬身而处,不颓不落。他穿着光明的衣服,照耀在虚空之中,如同含着日月的光芒。

有时他在云华之上,身体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白兽,麒麟、师子,排列在他的前后。有时他坐在千叶莲花上,光明如日,头戴七曜冠,身穿晨精服,披着九色离罗帔,项负圆光。有时他乘坐八景玉舆,驾着五色神龙,手持流霄皇天丹节,阴九光鹤盖,神丁执麾,跟随九万飞仙,师子开路,凤凰展翅。有时他乘坐玉衡之车,金刚之轮,驾着九龙,三素飞云,宝盖洞耀,流焕太无,烧香散华,浮空而来,伎乐骇虚,难以形容。有时他坐在宝堂大殿,光明七宝之帐,硃华罗网,垂覆其上,仙真列侍,神丁卫轩,幡幢旌节,骑乘满空。有时他金容玉姿,黄裳绣帔,凭几振拂,为物祛尘。有时他玄冠素服,白马硃鬃,仙童夹侍,神光洞玄。他的妙相无法完全描绘。学习上道的人,应该认识他的真形。真形不可测,但只要存此足以感会。

学习道的人如果不知道其根本,就像婴儿失去了母亲。能知道其母,又能知道其子。既知道其子,又能守住其母。母是什么呢?是无中的有。这就是道,至真,宗极,一切所崇。随感而应,应有著微。微则妙象恍惚,乍存乍亡。屈者资之得伸,暗者向之获明,迷者归之果定。因此,神明之君,应著之时,形像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週遍无滞,救度无穷,因此被称为圣。或为君,或为臣,或为师,或为友,依缘相逢。逢此应者,皆由精心感道,道气通感,因此随机适品矣!

大道处于无形,无形非凡人所能见。应感以形,妙相随时而出。或为玉姿金体,或为肉身。或飞或步,或尊或卑,或山或岱,或夷或夏,不可测量。随感一妙,应己则藏。或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洞有洞无,週遍一切。悟者即心得道,迷者触向乖真。能崇识老君,尊而敬之,则得正真道矣!

论曰: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这表明理教都是空寂的,而不动的。然而道也能使未见者见,未闻者闻。这说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然而通寂虽殊,其至一焉。因此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此论之,盖由人心者也。

心念道,有两种: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二念真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不生不灭。若于此

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此真形。泥水铜采,称力所为。殿堂帐座,幡华灯烛,随心供养,如事真身。想念丹成,功德齐等。若能洞观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以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惟在其心,念念增进,自然成道。所谓人能念道,道亦念人,即此之谓也。

◎太微天帝君纪

《紫度炎光神玄变经》说:太微天帝君,生于始青之端,是九曜神灵的后裔,玄气未凝之时,结成流芳之胄而法形。连光映灵,紫云曜电,玄烟流霭,丹晖缠络,妙觉潜启,仍采纳上契,条暢纯和,吐纳冥津,遂降灵生之胎,哺兼洪泉曲芝。行年二七,金容内发,玉华外映,洞慧神聪,朗睹虚玄,编掌帝号。其所任乎!澄流九霄之霞,飞眺洞清之源。明机览于极玄,领综运于亿津,积感加于冥会,妙启发于自然。是以得御《紫度炎光回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道备以付中央黄老君焉。

◎青要帝君纪

《洞真青要紫书金根众经》说:青要帝君,是九阳元皇玉帝的弟子。以中皇元年,岁在东维,天始告晖,君育于玄丘王国。无崖之天,琼林七宝之下,溟蒙九域之滨。法化应图,三日启晨。厥姓尧,讳字伯开,仍有九龙翼君侧,七色琼凤阴君身。神麟含芝以哺玄,天女吐精以灌真,玉童掷华以却秽,神妃散香以攘尘。含漱胎息,法秀自然。年冠二六,面发金容,体生灵符。容与顺化,应运浮沉。栖心明霞之境,遨游玉国之墟,执抗元皇之策,落景九域之丘。逍遥流盼,遂经万劫。方还清斋云房之间。以紫云为屋,青霞为城,黄金为殿,白玉为床。五气交结,高台连甍,玉陛文阶,凤阙四张,金童侍侧,玉华执巾,天仙罗卫,五千余人。九阳元皇玉帝君,时乘碧霞九凤飞舆,琼轮羽盖,从桑林千真,万乘亿骑飞行,侍仙三十六人,宴景霄庭,来降于君,与君共登九老仙都之京,九曲之房。命西台龟母开云凤之蕴,紫锦之囊,出《紫书真诀玉篇》,已受于君。君修行道备,位登玉清。太上大道君授君飞云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金神虎符》,《流金火铃》,青玉玺,九色无缝之章,单青羽裙,飞行上清。于是纵景万变,回转五晨,策虚召月,摄日扬轮。洞化离合,与真同灵。解形遁变,倏欻亿千。上登三元,朝谒玉宫。游览无崖,匡落九天。出入洞门,携契玉仙。仰禀高上元始太真,应气顺命,位掌帝晨。纵頠万道,无仙不关。下摄十天,山灵河源,五岳四海,莫不上隶于君者也。

◎总真主录纪

《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说: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乃太虚元年,岁洛西番,孟商启运,硃明谢迁,天元冥遁,三晖翳昏,晨风迅虚,六日明焉,君诞于东林广昌之城长乐之乡。行年十四,弃世离俗,心慕神仙。遇紫府华先生,授阴阳补养、削死修生、三五变炼、七九复神、道御中和、胎息之方。行其术,寿至四百年。登玄溪之涧、隐岩之房,诣屠先生,受金丹炼云芝之根桑金刚之经,飞烟起霜沉雪之方,招霞咽精之道。服御七年,与日合景,行经神州空洞之山,遇太一真人戴先生,受帝君九炼之方。

◎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纪

《洞玄本行经》说: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本姓?晃,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默然不语,混沌无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而言。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运应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灵体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灰,常有黄气覆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灵骸四面,涌土连天,遏云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班,讳曰元氏。水过之后,天地开光,三象玄曜,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光元年,岁在己丑,于高桃厉冲龙罗天反魂林中,锡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君号。

◎赤明天帝纪

《洞玄本行经》说:昔禅黎世界,队王有女,字絓音一曰继音。生乃不言。年至十四,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长桑之阿空山之中。女乏粮食,常仰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体不疲损。常行山中,週匝岩洞。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执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絓音曰:汝虽不能言,可忆此也。絓音私心自悼,受生不幸,口不能言,弃在穷山。誓心自愿,得还人中,当作功德,无有爱惜。百劫之后,冀与愿会。天为其感,遣硃宫灵童下教絓音理身之术,受《赤书》八字之音,于是能言。絓音晨夕朝礼天文,道真既降,逆知吉凶,役使百灵,坐命十方。于山而出,还于王国。

时天下大旱,人民焦燎。王大惧怖,祈请神明。絓音往白王言:常闻山中,有女不能言,能感于天,王识之乎?王于是悟,识是王女,乃迎女还宫。见女能言,王见愧颜。女显其道,为王仰啸,天降洪雨,注水至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仍更寄形王氏之胞,运未应转,方又受生,还为女身。父字以福庆,名曰阿丘曾。年及人礼,乃发大慈之心,布施穷乏,独寝一处,不杂于物。然灯烧香,长斋幽室。丹诚感积,道为之降。

以开光元年,十方大圣尊神、妙行真人,会南圃丹霍之阿,三元洞室青华

在森林中,众多真人侍坐,香花和音乐环绕,有五千多人,真文闪耀,光明透彻,照亮内外。

云景辉煌,如同星中的月亮,距离阿丘曾的住处数十里。

丘曾当时十六岁,看到住处光明,内外明亮,感觉不寻常,于是出门向南,望见了道真。

丘曾欢喜,合掌行礼,远远地称呼说:丘曾今天有幸,亲眼见到天尊,这是意外的喜事,不知如何表达。

归顺十方,天中之天。只希望得到玄妙的启示,赐予诫言,万劫之后得以超脱,希望能飞升成仙。

魔看到丘曾发下大愿,力量超越魔界,于是化作五帝老人,去告诉丘曾说:我受十方尊神的使命,来告诉你:《灵宝》法兴起,五道开始运行。

每次想要让人仁爱慈孝,恭敬尊长,敬奉双亲。

听说你的父亲,将要聘你为妻,已经答应和接受别人的话,父母的命令,不可不从,应该先遵从。

人道已经完备,其余可以投身,违背父亲的教导,仙道无法成就。

女子回答魔说:我前生不幸,早无因缘,功德未满,导致成为女身。

早晚努力,发誓一心一意,意志坚定,顺应自然。

生命由父母赐予,命运归于十天,确实违背父亲的教导,不如你所说。

魔看到丘曾心意坚定,于是退去。

丘曾自己说:道既然高远,无缘得以畅达。

于是聚集柴火,焚烧自己的身体,希望形骸能变成飞尘,随风自举,到达道前。

于是火燃烧,丘曾投身其中,纷然无着,身体如同踏空,片刻之间,已经看到丘曾变成男子,站在道前。

元始天尊命令南极尊神为丘曾的师父,传授丘曾《十戒》、《灵宝真文》。

元始天尊又告诉南极尊神说:丘曾前生万劫,已经奉行《灵宝》。

功德未满,导致寄生转轮。

直到今天,化生为人。

看到我出法,立即得以化形。

应当再度化九万九千人,才能成为至真大神,成为洞阳赤明天帝。

◎南极尊神纪

《洞玄本行经》说:南极尊神,本姓皇,字度明,是阎浮黎国宛王的女儿。

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来就应当富贵。

父亲是国王,女儿住在宫内,金床玉榻,七色宝帐,明月双珠,光照内外。

国王赐予数千名妓女,国中珍宝,无所不有。

常常想要布施,大建功德。

志向极高,访求神仙。

受限于宫禁,无法外出。

志向不乐,心中愁苦。

国王怜悯,百般安慰。

问女儿的原因,女儿始终不说,泪如雨下,毫无欢乐。

国王增加妓乐,日日歌唱,度明听到音乐,常常如同未闻。

独自在一处,清净焚香,长斋持戒,中午才吃饭。

国王知道她的心意,于是在宫中,堆土成山,山高百丈,种植竹林,山上建台,名为寻真玉台。

度明放弃宫殿,登台栖身。

阻挡道路,人无法通过。

独自一人宿居十二年,积累感动上天。

天帝派遣硃宫玉女二十四人,乘云驾凤,下迎度明。

当离开的夜晚,天起大风雨,雷电激扬,地舍旋转,惊动全国。

国王大为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天亮时分,山台消失,不见其女。

天帝迎接度明于阳丘之岳,丹陵上舍相林之中,硃凤侍卫,神龙翼轩,玉童玉女三百余人。

后来大劫数交,天地易位,度明应在弃落之例。

南上感其丹至,硃宫书其紫名,化其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身。

于南丹洞阳上馆明珠七色宝林,亦帝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赐予度明以南极上真之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注解

太上老君:道教中的至高神祇之一,被认为是道的化身,宇宙的创造者和万物的根源。在道教神话中,太上老君是道德天尊的化身,常被描绘为一位白须老者,手持拂尘,象征着智慧和长寿。

混元皇帝:道教中对太上老君的尊称,意指他是宇宙的原始力量和最高统治者。混元指的是宇宙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皇帝则是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尊称。

元气:道教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最初的、最原始的能量或物质。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空洞:道教哲学中的概念,指宇宙生成之前的虚无状态。空洞是道的体现,是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原始状态。

真一:道教哲学中的概念,指道的本质和核心。真一是无形无象、不有不无的绝对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玄老:道教神话中的神祇,被认为是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玄老是太上老君的前身,象征着宇宙的初始状态和原始力量。

玄妙玉女:道教神话中的女神,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玄妙玉女象征着宇宙的生成和变化,是道教中重要的女性神祇。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重要神祇之一。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被认为是道的化身和宇宙的根源。

无上正真之道:道教中的最高真理和终极目标,指道的本质和宇宙的根本法则。无上正真之道是超越一切形相和概念的绝对存在。

自然:道教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宇宙的本然状态和自然规律。自然是道的体现,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法则。

太微天帝君: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祇,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之一,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力量。

紫度炎光神玄变经: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太微天帝君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

青要帝君: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九阳元皇玉帝的弟子,具有极高的修炼成就和地位。

洞真青要紫书金根众经: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青要帝君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

总真主录纪: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

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具有极高的修炼成就和地位。

洞玄本行经: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

赤明天帝: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具有极高的修炼成就和地位。

众真:指道教中的众多神仙或真人,通常指修炼有成的高道。

香华妓乐:香华指香花,妓乐指音乐和舞蹈,表示仙境中的美好景象。

真文奕奕:真文指道教经典或神圣的文字,奕奕表示光彩夺目、庄严神圣。

光明洞达:光明指神圣的光芒,洞达表示透彻、明亮。

阿丘曾:文中的人物,十六岁时遇到神仙,后修炼成仙。

天尊:道教中对最高神的尊称,通常指元始天尊。

十方:指宇宙的十个方向,象征无限的空间。

玄鉴:指天神的洞察力,玄表示深奥,鉴表示明察。

万劫灭度:万劫指极长的时间,灭度指超脱生死轮回。

飞仙:指修炼成仙后能够飞升天界。

五帝老人:五帝指古代的五位帝王,老人可能指神仙化身。

灵宝:指道教经典《灵宝经》,是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

五道:指道教中的五种修行道路或五种境界。

功德:指修行者积累的善行和功绩,是成仙的重要条件。

南极尊神: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仙,文中为丘曾的师父。

洞阳赤明天帝:道教中的一位天帝,掌管洞阳赤明天。

阎浮黎国:道教中的一个虚构国度,象征人间富贵。

禅黎世界:道教中的一个世界,象征修行者的理想境界。

赤明天:道教中的一个天界,象征光明和神圣。

寻真玉台:道教中的一个修行场所,象征追求真理。

硃宫玉女:道教中的仙女,象征纯洁和神圣。

阳丘之岳:道教中的一个圣地,象征修行者的归宿。

南丹洞阳:道教中的一个天界,象征修行者的最终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评注

《混元皇帝圣纪》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详细描述了太上老君的起源、宇宙的生成过程以及道的本质。文本通过神话叙事的方式,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生成和万物起源的独特理解。太上老君作为道的化身,象征着宇宙的原始力量和最高真理,他的生成过程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生成和发展的哲学思考。

文本中的关键词如‘元气’、‘空洞’、‘真一’等,都是道教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本质和万物根源的深刻理解。元气是宇宙最初的、最原始的能量,空洞是宇宙生成之前的虚无状态,真一是道的本质和核心。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道教对宇宙生成和发展的哲学体系。

文本还通过神话叙事的方式,描绘了太上老君的生成过程和宇宙的生成过程。太上老君从无始无因的状态中生成,经过漫长的岁月,化生出上三气、中三气和下三气,最终生成太上老君。这一过程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生成和发展的哲学思考,强调了道的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本质。

文本还通过描绘太上老君的形象和神迹,展现了道教对道的崇拜和信仰。太上老君被描绘为一位白须老者,手持拂尘,象征着智慧和长寿。他的神迹包括化生出玄妙玉女、乘坐八景玉舆、驾五色神龙等,展现了道教对道的崇拜和信仰。

总的来说,《混元皇帝圣纪》通过神话叙事和哲学思考,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生成和万物起源的独特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神话叙事共同构成了道教对宇宙本质和万物根源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道教哲学的独特魅力。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道教中的几位重要神祇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展现了道教神话体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于宇宙、生命和修炼的独特理解。

首先,太微天帝君的描述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起源和神祇力量的崇拜。太微天帝君生于始青之端,九曜神灵之胤,玄气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胄而法形焉。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太微天帝君的神圣起源,也反映了道教对于宇宙生成和神祇力量的深刻理解。

其次,青要帝君的描述则更多地强调了修炼和成就的重要性。青要帝君作为九阳元皇玉帝的弟子,通过修炼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最终位登玉清。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艰辛,也体现了道教对于个人修炼和成就的重视。

总真主录纪和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的描述则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神话体系。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通过修炼达到了长寿和超凡的境界,而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则通过修炼和应化,最终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力量。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多样性,也体现了道教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最后,赤明天帝的描述则更多地强调了道教对于道德和功德的重视。赤明天帝通过修炼和功德,最终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力量。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道德维度,也体现了道教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描述几位重要神祇的生平事迹和修炼方法,展现了道教神话体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对于宇宙、生命和修炼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关注。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道教修炼成仙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话氛围。故事通过丘曾和南极尊神的经历,展现了道教修行者追求成仙的过程和境界。

首先,文中描绘了仙境的美好景象,如‘香华妓乐’、‘真文奕奕’、‘光明洞达’等,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道教对天界的想象,也反映了道教对神圣和光明的崇拜。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道教修行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其次,丘曾的修行经历体现了道教修行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丘曾在面对魔的诱惑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修行目标,甚至不惜焚烧身形,以求成仙。这种极端的修行方式,反映了道教修行者对成仙的执着追求。

南极尊神的经历则展现了道教修行者的高贵出身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南极尊神本是国王之女,但她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选择修行成仙。她的修行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孤独,但最终得到了天帝的认可,成为南极尊神。

此外,文中还体现了道教的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思想。丘曾和南极尊神的前生功德未满,导致今生需要继续修行。这种思想反映了道教对修行者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的重视。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道教修行者追求成仙的过程和境界。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反映了道教对神圣、光明和超脱的追求。同时,文中体现的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纪传部-卷三-纪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