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原文

◎修真旨要

△黄素内法第一

凡精诚密向,耽味玄真,清斋苦志,感慕神仙,忽自遇此三品之经,而不师受者,其人皆玄会宿感,列籍帝乡,真人密授应得此经,其人异挺以标世功,依《太上黄素四十四方》,听得隐盟玄誓神科也。当以甲子之日,清斋入室,夜半生气之时,眠坐任意,临目仿佛,叩齿二十四通,心拜四方。毕而微祝曰:

太上九灵,三素元精,仙都大神,四极三清。昔奉法化,遇会上经。玄师冥远,靡览真形。乞山隐盟,誓以神明,玉童侍卫,玉华扶生。八愿九合,妙慧通灵,愿神愿仙,飞行上清。祝毕,又叩齿二十四通,咽液十过,心拜经前,因此而寝。亦可起坐诵经,必有吉感。常能行之,三年之中,得为经师,成其真人大夫之任矣。此是黄素内法,不烦复经营师及歃血之盟也。真人虽已受经,亦常行之。

△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第二

凡为道士,受三真品经雌一、洞玄、隐玄羽章者,当勤慕上契,感会神明,精心斋净,专道固生,孜孜不替,味景玄清。若此人者,必获上仙。依《太上黄素四十四方》,得行八朝三元内礼隐法,当以甲寅、丙寅、戊申、庚申、丁巳、己巳、癸亥、乙亥之日,平旦入室,烧香左右,临目仿佛,叩齿二十四通,心拜四方。微祝曰:

太上太灵,三素元精,谨以吉日,内朝真经。神童玉女,散香虚庭,使我神仙,天地相倾。祝毕,疾闭两目,使内外冥合,不相闻见。又叩齿三七通,燕咽三过,开目,都毕也,此名为八朝三元内礼隐法。常能行之,令人通灵彻视,精应三元真会,妙感陟降太玄。侍经玉女,奏子求生,神仙不死,天地相倾。诸未受经者,行之三年,得为经师,灵瑞吉祥。

△内除罪籍第三

凡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者,皆当别寝一室,不交人物,常置经于朹格洁净之处,旦夕烧香礼拜,陈愿人间,内除罪籍。常以月三日、七日、二十一日,侍经玉女乃奏人罪过于三元与太一帝君,共详子之云为,是其日也,当入室烧香,叩齿三七通,冥目,微祝曰:

太上神方,《大洞真经》,昔以有幸,遭遇神明,启廕七图,受会三清。若有阴罪,帝君散灵,二象开明,上帝合形,令我飞仙,神真长生。祝毕,又叩齿二七通,心拜四方,开目,都毕。常当行之者,则三元密感,帝君赦过,诸有奏子之罪者,皆不见用也。

△三元隐谢解秽内法第四

凡道士存思上法,及修学太一之事,皆禁见死尸血秽之物。若兆见之者,得听三元隐谢解秽内法,当以硃砂一铢散内水中,因以洗目、漱口,并洗手足。毕,入室正寝,交手心上,叩齿二七通,心拜四方,乃微祝曰:

三元上道,太一护形,司命公子,五神黄宁,血尸散灭,凶秽沈零,七液灌注,五藏华生,令我神仙,长亨利贞。祝毕,因疾闭两目,并气自持,使内外冥合,不相闻见。良久,觉身中小热为候。竟又叩齿七下,咽液三过。都毕,诵此三元隐谢解秽之内法也。

△大帝开结经法第五

凡道士修受上法,欲有所看省,诵读经文发箧之时,皆当烧香左右,心拜经前,叩齿三通,乃微祝曰:

玉帝上法,上闻三清,吉日斋戒,敢开神经,万试隐伏,所向皆成。玉童侍卫,玉华散馨,上告三元,与我长生。祝毕,开经,然后乃得诵读之。此名为大帝开经之法。令玉女、玉童、侍守烧香,启降神灵,上闻九天。

△祝太一帝君法第六

凡道士受学《洞经》,修行太一之事,不得宣泄太一帝君之名字,以语于不同志之人。泄则犯太玄阴考,兆三犯之者,则五神废宅,不得复为仙矣。过三以往,死为下鬼,已无仙冀。

凡道士受经以后,常晨夕存祝太一帝君之名字,先叩齿三通,微祝曰:

凌梵履昌,七灵丈人,太一务猷,五神黄宁,上升九天,与帝共并。乞愿飞仙,七祖胎婴,解愆释罪,上登玉清。毕,又啄齿七通,咽液三过,此为存神释罪,请帝求仙也。行之七年,则神明感会,帝君喜欢,玄母注生,五神常存,七祖罪释,受胎南仙,长生不死,白日升晨。

△慎忌法第七

凡修太一之事,及行上法,存神之道,慎不可见尸及血秽之物,见一死尸,则一年不得行事,又却倾一年之功。然此帝一之科,常却罚于既往,又进塞于将来。苦一年三见尸者,则罚功断事各三年也;若遇见二十四尸者,皆不得复修太一求仙也。

△帝君捕神祝第八

凡道士独宿山林,而多为山精恶鬼所犯试者,当叩齿二七通,闭气咒曰:

吾昨被帝君召,摄领真元,令我封掌此五岳,摧割酆山山精。万灵受事,俱会帝前,七神所引,三元司真,若有小妖,即时枭残。山精泽尉,速来奉迎,神师口命,上闻三清。一如大洞之法,不得稽停。咒毕,又叩齿三七通,此为帝君捕神祝伐山精百鬼法。诸山神地祇,房祠正气之神,闻此之咒,皆来执鞭奉迎,神兵侍卫,若与万人同宿矣!

△遏邪大祝第九

《大洞真经高上内章遏邪大祝上法》曰:“每当经危险之路、鬼庙之间,意有疑难之处,心有微忌者,乃当返舌内向喉,咽液三过。毕,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捻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鬲孔之内际也三十六过,即手急按,勿举指计数也。鼻中鬲之际,名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邪根,一名魂台也。捻毕,因叩齿七通,毕。又进左手心以掩鼻,于是临目,乃咒曰:

硃鸟凌天,神威

内张,山源四镇,鬼井逃亡,神池吐气,邪根伏藏,魂台四明,琼房玲琅,玉真巍峨,坐镇明堂,手挥紫霞,头建晨光。

执咏《洞经三十九章》,中有辟邪龙虎,截岳斩岗;猛狩奔牛,翾刀吞枪;揭山玃天,神雀毒龙;六头吐火,啖鬼之王;电猪雷父,掣星流横;枭嗑駮灼,逆风横行;天禽罗阵,皆在我傍,吐火万丈,以除不祥,群精启道,封落山乡,千神百灵,并首叩颡,泽尉捧垆,为我烧香,所在所经,万神奉迎。

毕,又叩齿三通,乃开目,徐去左手。

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散发;手临魂台,则真神守阙。

于是感激灵根,天兽来卫,千精震伏,莫干我真。

此自然之理,忽尔而然也。

鼻下山源,是我一身之灵津,真邪之通府。

背真者所以生邪气,为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之尔,故吉凶兆焉。

△三天正法祝魔神第十

凡道士隐迹山林,精思感灵,或读《洞经》发响之时,多为北帝大魔来试败兆。

每至昏夜,当叩齿三十六通。

毕,乃咒曰:

北帝大魔王,受事帝君前。泉曲之鬼,四明酆山,千祅混形,九首同身。神虎放毒,馘灭雷霆,神公吐咒,所戮无亲。太微有命,摄录山川,鸣铃交掷,流焕九天。风火征伐,神锋十陈,凶试伏灭,万精枭残。妖毒敢起,受闭三关,请依洞法,莫不如言。

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此名为三天正法咒魔神方。

常能行之,则神兵侍卫,山川摄精,千妖受闭,万试不干。

△思三台珝恶法第十一

上台虚精、中台六淳,又作主停、下台曲生。

右三台内讳知者,众恶悉除,诸善备至。

凡于静房端坐,思三台覆头;次思两肾气,从胸中出,与三台相连。

久久思毕,二七啄齿,二鼻微微内气,闭口满便咽之。

咽毕,乃咒曰:节节荣荣,愿乞长生,太玄三台,常覆我形。出入行来,万神携营。步之五年,仙骨自成;步之七年,令药皆精;步之十年,上升天庭。急急如律令。

步台日:

正月三日,二月二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二十六日法在本经。

△帝一烧香祝第十二

凡修行洞法,及太一,帝一之事者,常至黄昏时入室烧香,心拜经前,因叩齿二七通,乃微咒曰:

太一帝尊,帝一玄经,五云散景,郁彻三清。玉童玉女,烧香侍灵,上愿开陈,与我合形,使我神仙,长亨利贞。

咒毕,又叩齿二七通,此名为帝一烧香,开陈上愿,与灵合形之道也。

常能尔者,则玉华侍卫,神灵辅真,郁散香云,上彻九天。将来三年,则玉童玉女,都见于子矣。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凡道士入室斋戒之时,临食当以左手持筋,琢枓三过,乃微咒曰:

二玄上道,四极清冷,太一帝君,百神黄宁。受粮三宫,灌溉脾灵,上飨太和,餐味五馨。魂胎之命,七液流停,百关通和,五脏华朝。双星合景,飞行上清。

食毕,又啄齿三通,此名为魂胎受馨,百神飨粮之道。

常能行之,令人神明气和,魂魄安宁,群恶除试,常保利津。

△理发祝第十四

凡道士理发及沐头,将散发之时,先啄齿七通,乃微咒曰:

太帝散华,玄归大神,今日吉日,理发沐尘,辟恶除病,长生神仙。

咒毕,乃髻髻竟,叩齿一通,都毕。

此名为太帝散华理发内法。

令人终年不病,耳目聪明,头脑不痛。

理发常向本命,既栉发之始而阴咒曰:

太帝散灵,五老返神,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拘隐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毕。行之使人头脑不痛。

《太极绿华经》曰:理发欲向土地,既栉之始而微咒曰:

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毕,咽液三过。

能行之,使发不落而日生。

当数易栉,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取多也,于是血脉不滞,发根常坚。

△大帝隐祝第十五

凡道士入室烧香,有所修愿,皆先啄齿三通,乃微咒曰:

玉华散景,九炁含烟,香云密罗,径冲九天。侍香玉女,上闻帝前,令我长生,世为神仙。所向所愿,莫不如言。

祝毕,心拜精念,亦适意所陈矣,此名大帝隐祝。

散香九天,降灵寝室,愿会神仙也。

△珝恶梦咒第十六

若人梦寤不真,魄协百气以校其心,欲伺我神之间伏也。

每遇恶梦,但北向启:

太上大道君,具言其状,不过四五,则自消绝也。

青童君口诀曰:夜遇恶梦非好,觉当即返枕而咒曰:

太灵玉女,侍真卫魂,六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元,使我长生,乘景驾云。

毕,咽液七过,叩齿七通而更卧,如此四五,亦自都绝也。

此咒亦返恶梦而更吉祥也。

△挥神内咒第十七

凡道士行来独宿山林庙座之间,或有魔精、恶鬼之地,当先啄齿三十六通,闭气微咒曰:

太帝阳元,四罗幽关,千妖万毒,敢当吾前,巨兽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卫营蕃。黄衣帅兵,斩伐妖魂,馘灭千魔,摧落凶奸。绝种灭类,取令枭残,玉帝上命,清荡三元。

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此名为太帝挥神内咒塞灭万魔之法。

常能诵之,则神兵见卫,万鬼受事,千妖死伏。

△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第十八

凡道士临眠解衣之时,先啄齿三通,立而咒曰:

受命太帝,上升九宫,百神安位,列侍神公。魂魄和炼,五藏华丰,百醴玄注,七液虚充。火铃交焕,灭鬼除凶,上愿神仙,常生无穷。

咒毕,又叩齿三通,脱衣而卧,此名为太帝寝神灭鬼除凶之法。

令人精明不

病,魂魄常存,数有吉感。

△又灭鬼除恶咒第十九

本命之日,及有心震之地,闭关精思,叩齿三通,安气呼吸,正身北向,而心存微祝曰:

罗勒那朝,方奈阏炼,班目勃队,惮汉巨蛇,赫察白鼠,丹利大魔,真馥广敷,虚灵峙霄。总揽吉凶,发洞暢幽,儛眄众品,领括繁条,百方千涂,莫不豁寥,天地齐度,孰云能雕。

△澡秽除凶七房祝法第二十

凡道士沐身,及洗手之时,先临水,啄齿三通,乃微祝曰:

四大开朗,天地为常。玄水澡秽,辟除不祥。双皇守门,七灵安房。云津炼灌,万气混康。内外利贞,保兹黄裳。

咒毕,又叩齿三通,乃洗沐手面,此名为澡秽除凶七房咒法。常能行之者,使人神明血净,解诸凶炁。

△除六天隐咒第二十一

凡道士夜行之时,及有所畏恐震之地,叩齿二七通,乃咒曰:

吾是小有真王,三天师君,昔受太上神方,杀邪之文。夜行游尸,七恶妖魂,九鬼共贼,千魔成群。赫柏图兵,巨兽罗千,挥割万妖,当我者残。龙烽七烛,逐邪无閒,玉帝神咒,挥剑东西,灭凶除邪,万鬼即悬,三天正法,皆如我言。

咒毕,又叩齿二七通,此名为三天正法除六天之隐咒也。鬼有被此咒者,皆目盲脚残,自然死灭矣。凡行来有恐之处,但按如此,不必须夜行事也。常能诵之,则万魔伏试,千妖灭形。

△太帝制魂伐尸神咒第二十二

凡道士祝灭三尸之法,常以月晦、朔之日,及甲寅、庚寅、庚申之日,兆身中七魄游尸、诸血尸之鬼,上天白人罪过,自还中伤于身,或游走他乡,召呼外鬼,协进为妖贼,是以恶梦交于寝魂,疴眚缠于神室。人所以恶梦疾病者,皆七魄游尸之所为也。

至其日,常当沐浴净服,烧香入室,精思勤恳,不营他事,以夜半生炁时,或黄昏时,正寝东首,按手心上,先叩齿三七通,乃微咒曰:

七灵八神,八愿四陈,上告灵命,中皇双真,录魂炼魄,塞灭邪精,血鬼游尸,秽滞长泯,利我生关,闭我死门。若有真命,听对帝前,使我长生,劫龄常存,太帝之法,敢告三元。

毕,又叩齿三七通,咽液十过,都毕。此名为太帝制魂伐尸神咒之法也。血尸七恶,被此咒者,皆得灭于死尸之下。魂明魄柔,受化于三宫之中,辟恶除病,令人神明不死。常能诵之,则终身不被魇昧。

凡存念上道咒,除三尸之时,常当采取白芷草根及青木香,合以东流水,煮取其汁,以沐浴于身,辟诸血尸恶气,亦常可和香烧之,以致神明。若无青木香香,亦可单用白芷。

凡庚申、甲寅之日,是血鬼游尸直合之日也。天炁交合,七魄竞乱,淫秽混真,邪津流焕,明法动精,七神飚散。每至其日,当清斋别处,不杂他席,慎不可与夫妻相见,及同床而寝,又不可争竞财色,所行非道之方也。

每当烧香感炁修行之时,消咒之法,亦可诵经混神。若思洞房帝一之事,唯使精真以为意也。

△太帝辟梦神咒第二十三

凡道士忽得不祥之梦,或梦与人斗争,或相收录者,此亦七魄游尸所为也,或导将外鬼来入本宅;或三魂散翳,五神战勃;或被束缚不得来还。故使恶梦非祥,将有祸败之渐也。

卧觉之时,即正寝上向,接手心上,叩齿三七通。毕,微咒曰:

九天上帝,四门八灵,七房二玄,三素元精,太一桃康,上诣三清,速告帝君,摄命黄宁,速召七魄,校实神庭。若有不祥,七尸鬼兵。从呼双真,流烛炼形,太微大神,斩伐邪精,三魂和柔,血尸沈零,神归绝宅,触向利贞,使我神仙,长保劫龄。

咒毕,又啄齿二七通,咽液十过。此名为太帝神咒辟梦除凶之法。能行之者,则三魂和炼,七魄受制,神明气正,尸秽散灭,而向所咒之鬼,即已受考于地狱矣。经三咒之后,自非灵感吉应,不复梦于非常也。

△三元八节朝隐祝第二十四

凡道士礼愿神明,精思上法,行诸隐咒之时,皆当烧香,心拜密咒而已,勿使得耳闻之也。若欲咒伐六天灭诸凶鬼者,乃可小发声耳,亦不得绝大高响,使傍人闻解之也。若读诵之时,乃任意耳。

凡八节之日,皆三天仙灵,朝宴礼会之日也。兆修行礼愿,朝礼之时,皆当斋用此日。至于朔、望朝礼,非上法也。

凡是其日,欲行礼愿陈祝之时,当先叩齿七通,心拜四方,乃微祝曰:

上清玉帝,三素元君,太上高灵,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愿开陈。上愿飞霄,长生神仙;中愿天地,合景风云;下愿五藏,与我长存;次愿七祖,释罪脱愆;又愿帝君,斫伐胞根;六愿世世,智慧开全;七愿灭鬼,馘斩六天;八愿降灵,彻听东西。上愿一合,莫不如言,愿神愿仙,上朝三元。

祝毕,又拜如初,亦适意所陈,求解脱七祖之愆,及首已之罪状,一续于行事之後也。此名为三元八节朝隐祝上愿神仙之要法也。行之三年,七祖父母及已之罪都解释矣。然後,玉华降卫,感会神明,八愿开陈,必获灵仙之要契。

△杂法第二十五

凡行来畏恐,常鸣天锺,于左齿三十六通。先闭气,左嘘之,叱叱五通。常行之,辟精邪恶物、不祥之气。

常夜寝临欲眠时,以手抚心,叩齿三通,闭目,微咒曰:

太灵九宫,太一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

咒毕而寝。此名为九宫隐咒寝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宁,常保吉祥。

凡传授上法之时,有经之师,当先求感应,然後传之。乃入室烧香,密愿神明,即心拜经前,

微咒曰:

太上元君,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愿开陈,欲传某上法,敢告灵元,未知可否?须应乃宣。祝毕便寝,必获灵应。子自知其善否之心,审可授之方也。

凡经师授经之法,先心拜四方,以感神明为宗师之主,馀乃执经起立,仰天而祝告,誓神灵以为玄科之约。当说受经者之姓名,并启天神,陈受经之品目为之科条,名策告誓,合丽文传,讳而陈之。祝毕,弟子再拜跪,受毕,又再拜。此真人告神之盟内法,不必尽存割血为敢漏之约也。

凡经师传授之时,皆当依如上法,清斋别处,不交人事,先启告神明,求请密感,即乃传之。若真应横错,所感非祥者,此皆天灵显报不使传也。若弟子不顺神明,违而传之,依黄素之科,受子冥考,七祖魂魄,长闭地狱,身亦将亡,仙安所冀?

凡存修太一之事,欲有所礼愿,不可叩头。叩头者,则倾九天,动千真,神官回覆,泥丸倒悬,天帝号于上府,太一泣于中田。数如此者,则存念无益,三真弃宫,七神漂散,玄宅纳凶,是为太上五神之至忌也。故古之真人,但心存叩头,运精感而行事,不因颊颡以祈灵也。

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道士,不得有所礼拜,亦帝君五神之所忌也。若有所精思,行礼愿之时,但心拜而已,不形屈也。自不修受上法者,不得同于外学之夫矣。

凡道士登斋入室,忽有灵感妙应,当有吉祥之梦,皆道之欲成,兆当勤修苦志,感慕上会,如是不替,则真灵玉女将憩子之寝矣。卧觉之时,当正身上向,叩齿三七通,闭目,微咒曰:

上一赤子,丹皇运珠,太一帝尊,凝天伯无,七灵上感,五神归游,灵童玉女,豁落双符。七星同升,上登晨丘。咒毕,又叩齿三七通,咽液三过,开目,都毕。此名为太一留神感会仙贤之咒也。如此者三年,则九天诸神,及太玄玉女将降卫于兆身。

凡道士入室斋戒,有存修而数有不祥之物,及奇怪血光,诸鬼精恶气,来恐试人者,兆当行北帝咒鬼杀邪神方。先叩齿三十六通,乃咒之曰:

二象回倾,玄一之旌,七灵护命,上诣三清。双皇驱除,赫柏罗兵;三十万人,侍卫神营;巨兽百丈,吐威摄精;挥剑逐邪,馘落魔灵;神伯所咒,千妖灭形。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此名为北帝咒鬼杀邪神方。诸神灵、正气,闻此之咒,皆来奉卫于子,而向不祥之气,得即死灭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译文

◎修真的要旨

△黄素内法第一

凡是精诚地秘密修行,沉迷于玄妙的真道,清心斋戒,苦志修行,感慕神仙的人,忽然自己遇到这三品经书,而没有师傅传授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前世有深厚的缘分,名字已经登记在帝乡,真人秘密传授,应该得到这些经书,这些人有特殊的才能,以标榜世间的功德,依照《太上黄素四十四方》,可以听到隐盟玄誓的神科。应当在甲子日,清心斋戒进入室内,夜半生气的时候,睡觉或坐着随意,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叩齿二十四次,心中向四方礼拜。完毕后小声祝祷说:

太上九灵,三素元精,仙都大神,四极三清。从前奉行法化,遇到会上经书。玄师遥远,无法看到真形。乞求山中的隐盟,以神明发誓,玉童侍卫,玉华扶生。八愿九合,妙慧通灵,愿神愿仙,飞行上清。祝祷完毕,又叩齿二十四次,咽下唾液十次,心中向经书礼拜,然后因此而睡觉。也可以起来坐着诵经,必定会有吉祥的感应。经常这样做,三年之中,可以成为经师,成就真人大夫的职责。这就是黄素内法,不需要再麻烦师傅和歃血之盟。真人虽然已经受经,也要经常这样做。

△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第二

凡是道士,受三真品经雌一、洞玄、隐玄羽章的,应当勤勉地向上契合,感会神明,精心斋戒清净,专心修道固生,孜孜不倦,品味玄清的景色。这样的人,必定会获得上仙。依照《太上黄素四十四方》,可以行八朝三元内礼隐法,应当在甲寅、丙寅、戊申、庚申、丁巳、己巳、癸亥、乙亥之日,平旦进入室内,烧香左右,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叩齿二十四次,心中向四方礼拜。小声祝祷说:

太上太灵,三素元精,谨以吉日,内朝真经。神童玉女,散香虚庭,使我神仙,天地相倾。祝祷完毕,迅速闭上眼睛,使内外冥合,不相闻见。又叩齿二十一次,咽下唾液三次,睁开眼睛,全部完毕,这就是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经常这样做,可以让人通灵彻视,精应三元真会,妙感陟降太玄。侍经玉女,奏子求生,神仙不死,天地相倾。那些没有受经的人,这样做三年,可以成为经师,灵瑞吉祥。

△内除罪籍第三

凡是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的,都应当另外睡一室,不与人交往,经常将经书放在洁净的地方,早晚烧香礼拜,陈愿人间,内除罪籍。经常在每月的三日、七日、二十一日,侍经玉女会奏报人的罪过于三元与太一帝君,共同详查你的行为,这一天,应当进入室内烧香,叩齿二十一次,闭上眼睛,小声祝祷说:

太上神方,《大洞真经》,从前有幸,遇到神明,启廕七图,受会三清。如果有阴罪,帝君散灵,二象开明,上帝合形,令我飞仙,神真长生。祝祷完毕,又叩齿十四次,心中向四方礼拜,睁开眼睛,全部完毕。经常这样做的人,三元会秘密感应,帝君赦免过错,那些奏报你的罪过的,都不会被采用。

△三元隐谢解秽内法第四

凡是道士存思上法,以及修学太一之事的,都禁止见到死尸和血秽之物。如果见到这些,可以听三元隐谢解秽内法,应当用一铢硃砂散在水中,用来洗目、漱口,并洗手足。完毕后,进入室内正寝,交手心上,叩齿十四次,心中向四方礼拜,然后小声祝祷说:

三元上道,太一护形,司命公子,五神黄宁,血尸散灭,凶秽沈零,七液灌注,五藏华生,令我神仙,长亨利贞。祝祷完毕,迅速闭上眼睛,并气自持,使内外冥合,不相闻见。良久,感觉身体中小热为候。完毕后又叩齿七次,咽下唾液三次。全部完毕,诵此三元隐谢解秽之内法。

△大帝开结经法第五

凡是道士修受上法,想要有所看省,诵读经文发箧的时候,都应当烧香左右,心中向经书礼拜,叩齿三次,然后小声祝祷说:

玉帝上法,上闻三清,吉日斋戒,敢开神经,万试隐伏,所向皆成。玉童侍卫,玉华散馨,上告三元,与我长生。祝祷完毕,打开经书,然后才可以诵读。这就是大帝开经之法。让玉女、玉童、侍守烧香,启降神灵,上闻九天。

△祝太一帝君法第六

凡是道士受学《洞经》,修行太一之事的,不得泄露太一帝君的名字,告诉不同志的人。泄露则犯太玄阴考,三次犯的,则五神废宅,不得再为仙了。超过三次,死为下鬼,已经没有仙的希望。

凡是道士受经以后,经常早晚存祝太一帝君的名字,先叩齿三次,小声祝祷说:

凌梵履昌,七灵丈人,太一务猷,五神黄宁,上升九天,与帝共并。乞愿飞仙,七祖胎婴,解愆释罪,上登玉清。完毕,又啄齿七次,咽下唾液三次,这就是存神释罪,请帝求仙。这样做七年,则神明感会,帝君喜欢,玄母注生,五神常存,七祖罪释,受胎南仙,长生不死,白日升晨。

△慎忌法第七

凡是修太一之事,以及行上法,存神之道的,谨慎不可见尸及血秽之物,见到一具死尸,则一年不得行事,又却倾一年之功。然而这帝一之科,常却罚于既往,又进塞于将来。苦一年三见尸者,则罚功断事各三年;若遇见二十四尸者,皆不得复修太一求仙。

△帝君捕神祝第八

凡是道士独宿山林,而多为山精恶鬼所犯试的,应当叩齿十四次,闭气咒曰:

吾昨被帝君召,摄领真元,令我封掌此五岳,摧割酆山山精。万灵受事,俱会帝前,七神所引,三元司真,若有小妖,即时枭残。山精泽尉,速来奉迎,神师口命,上闻三清。一如大洞之法,不得稽停。咒毕,又叩齿二十一次,这就是帝君捕神祝伐山精百鬼法。诸山神地祇,房祠正气之神,闻此之咒,皆来执鞭奉迎,神兵侍卫,若与万人同宿矣!

△遏邪大祝第九

《大洞真经高上内章遏邪大祝上法》说:“每当经过危险之路、鬼庙之间,意有疑难之处,心有微忌者,乃当返舌内向喉,咽液三次。完毕,用左手第二、第三指,捻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鬲孔之内际也三十六次,即手急按,勿举指计数也。鼻中鬲之际,名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邪根,一名魂台也。捻毕,因叩齿七次,完毕。又进左手心以掩鼻,于是临目,乃咒曰:

硃鸟凌天,神威

内张,山源四镇,鬼井逃亡,神池吐气,邪根伏藏,魂台四明,琼房玲琅,玉真巍峨,坐镇明堂,手挥紫霞,头建晨光。

执咏《洞经三十九章》,其中有辟邪的龙虎,截断山岳斩断山岗;猛兽奔牛,挥舞刀枪;揭开山岳,神雀毒龙;六头吐火,吞噬鬼怪之王;电猪雷父,掣动星流;枭嗑駮灼,逆风横行;天禽罗阵,都在我身旁,吐出万丈火焰,以消除不祥,群精启道,封落山乡,千神百灵,一起叩首,泽尉捧垆,为我烧香,所到之处,万神奉迎。

完毕,又叩齿三通,然后睁开眼睛,慢慢放下左手。

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散发;手临魂台,则真神守阙。

于是感激灵根,天兽来卫,千精震伏,莫干我真。

这是自然的道理,忽然如此。

鼻下山源,是我一身的灵津,真邪的通府。

背离真道的人因此生邪气,为真道的人因此遏制万邪,在我运摄之中,所以吉凶征兆。

△三天正法祝魔神第十

凡是道士隐迹山林,精思感灵,或读《洞经》发响之时,多为北帝大魔来试败兆。

每到昏夜,应当叩齿三十六通。

完毕,就咒曰:

北帝大魔王,受事帝君前。泉曲之鬼,四明酆山,千祅混形,九首同身。神虎放毒,馘灭雷霆,神公吐咒,所戮无亲。太微有命,摄录山川,鸣铃交掷,流焕九天。风火征伐,神锋十陈,凶试伏灭,万精枭残。妖毒敢起,受闭三关,请依洞法,莫不如言。

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这叫做三天正法咒魔神方。

常能行之,则神兵侍卫,山川摄精,千妖受闭,万试不干。

△思三台珝恶法第十一

上台虚精、中台六淳,又作主停、下台曲生。

右三台内讳知者,众恶悉除,诸善备至。

凡是在静房端坐,思三台覆头;次思两肾气,从胸中出,与三台相连。

久久思毕,二七啄齿,二鼻微微内气,闭口满便咽之。

咽毕,就咒曰:节节荣荣,愿乞长生,太玄三台,常覆我形。出入行来,万神携营。步之五年,仙骨自成;步之七年,令药皆精;步之十年,上升天庭。急急如律令。

步台日:

正月三日,二月二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二十六日法在本经。

△帝一烧香祝第十二

凡是修行洞法,及太一,帝一之事者,常至黄昏时入室烧香,心拜经前,因叩齿二七通,就微咒曰:

太一帝尊,帝一玄经,五云散景,郁彻三清。玉童玉女,烧香侍灵,上愿开陈,与我合形,使我神仙,长亨利贞。

咒毕,又叩齿二七通,这叫做帝一烧香,开陈上愿,与灵合形之道也。

常能如此,则玉华侍卫,神灵辅真,郁散香云,上彻九天。将来三年,则玉童玉女,都见于子矣。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凡是道士入室斋戒之时,临食当以左手持筋,琢枓三过,就微咒曰:

二玄上道,四极清冷,太一帝君,百神黄宁。受粮三宫,灌溉脾灵,上飨太和,餐味五馨。魂胎之命,七液流停,百关通和,五脏华朝。双星合景,飞行上清。

食毕,又啄齿三通,这叫做魂胎受馨,百神飨粮之道。

常能行之,令人神明气和,魂魄安宁,群恶除试,常保利津。

△理发祝第十四

凡是道士理发及沐头,将散发之时,先啄齿七通,就微咒曰:

太帝散华,玄归大神,今日吉日,理发沐尘,辟恶除病,长生神仙。

咒毕,就髻髻竟,叩齿一通,都毕。

这叫做太帝散华理发内法。

令人终年不病,耳目聪明,头脑不痛。

理发常向本命,既栉发之始而阴咒曰:

太帝散灵,五老返神,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拘隐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毕。行之使人头脑不痛。

《太极绿华经》曰:理发欲向土地,既栉之始而微咒曰:

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清炼,百神受恩。毕,咽液三过。

能行之,使发不落而日生。

当数易栉,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取多也,于是血脉不滞,发根常坚。

△大帝隐祝第十五

凡是道士入室烧香,有所修愿,皆先啄齿三通,就微咒曰:

玉华散景,九炁含烟,香云密罗,径冲九天。侍香玉女,上闻帝前,令我长生,世为神仙。所向所愿,莫不如言。

祝毕,心拜精念,亦适意所陈矣,这叫做大帝隐祝。

散香九天,降灵寝室,愿会神仙也。

△珝恶梦咒第十六

若人梦寤不真,魄协百气以校其心,欲伺我神之间伏也。

每遇恶梦,但北向启:

太上大道君,具言其状,不过四五,则自消绝也。

青童君口诀曰:夜遇恶梦非好,觉当即返枕而咒曰:

太灵玉女,侍真卫魂,六宫金童,来守生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元,使我长生,乘景驾云。

毕,咽液七过,叩齿七通而更卧,如此四五,亦自都绝也。

此咒亦返恶梦而更吉祥也。

△挥神内咒第十七

凡是道士行来独宿山林庙座之间,或有魔精、恶鬼之地,当先啄齿三十六通,闭气微咒曰:

太帝阳元,四罗幽关,千妖万毒,敢当吾前,巨兽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卫营蕃。黄衣帅兵,斩伐妖魂,馘灭千魔,摧落凶奸。绝种灭类,取令枭残,玉帝上命,清荡三元。

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这叫做太帝挥神内咒塞灭万魔之法。

常能诵之,则神兵见卫,万鬼受事,千妖死伏。

△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第十八

凡是道士临眠解衣之时,先啄齿三通,立而咒曰:

受命太帝,上升九宫,百神安位,列侍神公。魂魄和炼,五藏华丰,百醴玄注,七液虚充。火铃交焕,灭鬼除凶,上愿神仙,常生无穷。

咒毕,又叩齿三通,脱衣而卧,这叫做太帝寝神灭鬼除凶之法。

令人精明不

生病时,魂魄依然存在,常常会有吉祥的感应。

△又灭鬼除恶咒第十九

在本命日,或者有心震的地方,闭关静思,叩齿三下,调整呼吸,面向北方,心中默念祝词:

罗勒那朝,方奈阏炼,班目勃队,惮汉巨蛇,赫察白鼠,丹利大魔,真馥广敷,虚灵峙霄。总揽吉凶,发洞暢幽,儛眄众品,领括繁条,百方千涂,莫不豁寥,天地齐度,孰云能雕。

△澡秽除凶七房祝法第二十

道士在沐浴或洗手时,先到水边,叩齿三下,然后默念祝词:

四大开朗,天地为常。玄水澡秽,辟除不祥。双皇守门,七灵安房。云津炼灌,万气混康。内外利贞,保兹黄裳。

念完咒语后,再叩齿三下,然后洗手洗脸,这叫做澡秽除凶七房咒法。经常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血液纯净,消除各种凶气。

△除六天隐咒第二十一

道士在夜间行走,或者到有恐惧的地方时,叩齿十四下,然后念咒语:

我是小有真王,三天师君,曾经接受太上神方,杀邪的咒文。夜间行走的游尸,七恶妖魂,九鬼共贼,千魔成群。赫柏图兵,巨兽罗千,挥割万妖,挡我者残。龙烽七烛,逐邪无閒,玉帝神咒,挥剑东西,灭凶除邪,万鬼即悬,三天正法,皆如我言。

念完咒语后,再叩齿十四下,这叫做三天正法除六天之隐咒。被这个咒语所咒的鬼,都会目盲脚残,自然死亡。凡是在有恐惧的地方行走,只要这样做,不一定要在夜间行事。经常念这个咒语,可以让万魔伏试,千妖灭形。

△太帝制魂伐尸神咒第二十二

道士在月晦、朔日,以及甲寅、庚寅、庚申日,身体中的七魄游尸、各种血尸之鬼,会上天告发人的罪过,自伤其身,或者游走他乡,召唤外鬼,协进为妖贼,因此恶梦交于寝魂,疾病缠于神室。人之所以做恶梦生病,都是七魄游尸所为。

到了这些日子,应当沐浴净身,烧香入室,精思勤恳,不做其他事情,在夜半生气时,或者黄昏时,正寝东首,按手心上,先叩齿二十一下,然后默念咒语:

七灵八神,八愿四陈,上告灵命,中皇双真,录魂炼魄,塞灭邪精,血鬼游尸,秽滞长泯,利我生关,闭我死门。若有真命,听对帝前,使我长生,劫龄常存,太帝之法,敢告三元。

念完咒语后,再叩齿二十一下,咽液十次,全部完成。这叫做太帝制魂伐尸神咒之法。血尸七恶,被这个咒语所咒,都会死在尸体之下。魂魄清明柔和,受化于三宫之中,辟恶除病,让人精神不死。经常念这个咒语,可以终身不被魇昧。

在存念上道咒,除三尸的时候,应当采取白芷草根和青木香,用东流水煮取其汁,用来沐浴身体,辟除各种血尸恶气,也可以和香一起烧,以招致神明。如果没有青木香,也可以单独使用白芷。

在庚申、甲寅日,是血鬼游尸直合的日子。天气交合,七魄竞乱,淫秽混真,邪津流焕,明法动精,七神飚散。每到这些日子,应当清斋别处,不杂他席,慎不可与夫妻相见,及同床而寝,又不可争竞财色,所行非道之方。

每当烧香感气修行时,消咒的方法,也可以诵经混神。若思洞房帝一之事,唯使精真以为意也。

△太帝辟梦神咒第二十三

道士忽然做不祥的梦,或者梦见与人斗争,或者被收录,这也是七魄游尸所为,或者引导外鬼来入本宅;或者三魂散翳,五神战勃;或者被束缚不得来还。因此恶梦非祥,将有祸败的征兆。

醒来时,即正寝上向,接手心上,叩齿二十一下。念完咒语后,再叩齿十四下,咽液十次。这叫做太帝神咒辟梦除凶之法。能这样做的人,三魂和炼,七魄受制,神明气正,尸秽散灭,而向所咒之鬼,即已受考于地狱矣。经三咒之后,自非灵感吉应,不复梦于非常也。

△三元八节朝隐祝第二十四

道士在礼愿神明,精思上法,行诸隐咒时,都应当烧香,心拜密咒而已,不要让别人听到。若想咒伐六天灭诸凶鬼者,可以小声念,也不得大声高响,让旁人听到。若读诵时,可以随意。

在八节之日,都是三天仙灵,朝宴礼会的日子。修行礼愿,朝礼时,都应当斋用此日。至于朔、望朝礼,非上法也。

在这些日子,欲行礼愿陈祝时,应当先叩齿七下,心拜四方,然后默念祝词:

上清玉帝,三素元君,太上高灵,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愿开陈。上愿飞霄,长生神仙;中愿天地,合景风云;下愿五藏,与我长存;次愿七祖,释罪脱愆;又愿帝君,斫伐胞根;六愿世世,智慧开全;七愿灭鬼,馘斩六天;八愿降灵,彻听东西。上愿一合,莫不如言,愿神愿仙,上朝三元。

念完祝词后,再拜如初,也适意所陈,求解脱七祖之愆,及首已之罪状,一续于行事之后也。这叫做三元八节朝隐祝上愿神仙之要法也。行之三年,七祖父母及已之罪都解释矣。然后,玉华降卫,感会神明,八愿开陈,必获灵仙之要契。

△杂法第二十五

凡是在行走时有恐惧,常鸣天钟,于左齿三十六下。先闭气,左嘘之,叱叱五下。经常这样做,可以辟除精邪恶物、不祥之气。

常在夜晚睡觉前,用手抚心,叩齿三下,闭目,默念咒语:

太灵九宫,太一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

念完咒语后睡觉。这叫做九宫隐咒寝魂之法。经常这样做,可以使人魂魄安宁,常保吉祥。

凡是在传授上法时,有经之师,应当先求感应,然后传授。乃入室烧香,密愿神明,即心拜经前,

轻声念咒语:

太上元君,仙都的大神,今天是吉日,我陈述八个愿望,想要传授某上法,敢问灵元,不知可否?必须得到回应才能宣布。念完咒语后便去睡觉,必定会得到灵验的回应。你自己知道自己的善恶之心,审慎地选择可以传授的方法。

凡是经师传授经书的方法,先在心里向四方礼拜,以感应神明为宗师之主,然后拿起经书站立,仰天祈祷,向神灵发誓作为玄科的约定。应当说出受经者的姓名,并启告天神,陈述受经的品目作为科条,名策告誓,合丽文传,讳而陈述。祈祷完毕后,弟子再次跪拜,接受完毕后,再次跪拜。这是真人告神的盟内法,不必完全割血作为敢漏的约定。

凡是经师传授的时候,都应当按照上述方法,清斋独处,不与人交往,先启告神明,请求密感,然后才传授。如果真应横错,所感应的不是吉祥的,这都是天灵显报不让传授。如果弟子不顺从神明,违背而传授,依照黄素的科条,受子冥考,七祖魂魄,长闭地狱,身体也将死亡,仙道还有什么希望?

凡是存修太一的事情,想要有所礼愿,不可叩头。叩头的话,会倾覆九天,震动千真,神官回覆,泥丸倒悬,天帝在上府号哭,太一在中田哭泣。这样多次,存念就没有益处,三真弃宫,七神漂散,玄宅纳凶,这是太上五神的最大忌讳。所以古代的真人,只在心里叩头,运精感而行事,不因颊颡以祈灵。

凡是修行太一的事情,真人道士,不得有所礼拜,也是帝君五神的忌讳。如果有所精思,行礼愿的时候,只在心里拜而已,不形屈。自己不修受上法的人,不得与外学的人相同。

凡是道士登斋入室,忽然有灵感妙应,应当有吉祥的梦,这都是道欲成的征兆,应当勤修苦志,感慕上会,如此不替,真灵玉女将会在你的寝室休息。醒来的时候,应当正身上向,叩齿三七通,闭目,轻声念咒语:

上一赤子,丹皇运珠,太一帝尊,凝天伯无,七灵上感,五神归游,灵童玉女,豁落双符。七星同升,上登晨丘。咒毕,又叩齿三七通,咽液三过,开目,都毕。这叫做太一留神感会仙贤的咒语。这样三年,九天诸神,及太玄玉女将会降临护卫你的身体。

凡是道士入室斋戒,有存修而多次有不祥之物,及奇怪血光,诸鬼精恶气,来恐吓试探人的,应当行北帝咒鬼杀邪神方。先叩齿三十六通,然后念咒语:

二象回倾,玄一之旌,七灵护命,上诣三清。双皇驱除,赫柏罗兵;三十万人,侍卫神营;巨兽百丈,吐威摄精;挥剑逐邪,馘落魔灵;神伯所咒,千妖灭形。咒毕,又叩齿三十六通,这叫做北帝咒鬼杀邪神方。诸神灵、正气,听到这个咒语,都会来护卫你,而不祥之气,会立即死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注解

黄素内法: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强调精诚、清斋、苦志,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来感慕神仙,达到修真成仙的目的。

太上黄素四十四方:道教经典之一,包含了修炼的具体方法和仪式,是修真者必须遵循的经典之一。

八朝三元内礼隐法: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日期和仪式来朝拜真经,以求通灵彻视,精应三元真会。

大洞真经: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修真、成仙的秘诀和方法,是道士修炼的重要依据。

三元隐谢解秽内法:道教中的一种净化仪式,用于解除因接触死尸或血秽之物而带来的不洁,恢复清净。

大帝开结经法:道教中的一种开经仪式,通过烧香、叩齿、祝词等方式来开启经书,以求神灵保佑。

太一帝君:道教中的重要神祇,掌管天地万物,修真者需谨慎对待,不得轻易泄露其名号。

帝君捕神祝:道教中的一种咒语,用于驱赶山精恶鬼,保护修真者不受侵扰。

遏邪大祝:道教中的一种咒语,用于在危险或邪气较重的地方驱邪避凶,保护自身安全。

洞经三十九章:道教经典之一,内容涉及辟邪、斩妖等法术,常用于道士修炼和驱邪仪式。

北帝大魔:道教中的北方之神,掌管幽冥世界,常被视为试炼道士的魔头。

三天正法: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三台:道教中的三台星君,分别为上台虚精、中台六淳、下台曲生,象征天地人三才,常用于祈福和驱邪。

太一帝尊:道教中的至高神之一,掌管宇宙运行和天地秩序,常与帝一并称,象征至高无上的神力。

魂胎受馨: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饮食和咒语滋养魂魄,使其安宁和谐。

太帝散华:道教中的一种仪式,通过咒语和理发来辟邪除病,保持身体健康。

太帝隐祝:道教中的一种隐秘咒语,用于祈求长生和神仙庇佑。

珝恶梦咒:道教中的一种咒语,用于驱除恶梦,带来吉祥。

太帝挥神内咒:道教中的一种高级咒语,用于驱除魔精和恶鬼,保护道士安全。

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道教中的一种咒语,用于临睡前驱除凶邪,保护睡眠安宁。

罗勒那朝: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光明与正义的力量。

方奈阏炼: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炼化邪恶、净化心灵的力量。

班目勃队: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惮汉巨蛇: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赫察白鼠: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丹利大魔: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真馥广敷: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虚灵峙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四大开朗: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天地四方的力量。

玄水澡秽: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净化邪恶的力量。

双皇守门: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守护的力量。

七灵安房: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安定心灵的力量。

云津炼灌: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净化心灵的力量。

万气混康: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调和万物的力量。

内外利贞: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内外和谐的力量。

保兹黄裳: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保护的力量。

吾是小有真王: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三天师君: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太上神方: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杀邪之文: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夜行游尸: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七恶妖魂: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九鬼共贼: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千魔成群: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赫柏图兵: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巨兽罗千: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挥割万妖: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当我者残: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龙烽七烛: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逐邪无閒: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玉帝神咒: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挥剑东西: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灭凶除邪: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万鬼即悬: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皆如我言: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七灵八神: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八愿四陈: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上告灵命: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中皇双真: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录魂炼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塞灭邪精: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血鬼游尸: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秽滞长泯: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利我生关: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闭我死门: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若有真命: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听对帝前: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使我长生: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劫龄常存: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太帝之法: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敢告三元: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九天上帝: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四门八灵: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七房二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三素元精: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太一桃康: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上诣三清: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速告帝君: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摄命黄宁: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速召七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校实神庭: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若有不祥: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七尸鬼兵: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从呼双真: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流烛炼形: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太微大神: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斩伐邪精: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三魂和柔: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血尸沈零: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神归绝宅: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触向利贞: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使我神仙: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长保劫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上清玉帝: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三素元君: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太上高灵: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仙都大神:指道教中居住在仙都的高级神灵,仙都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日吉日: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八愿开陈:指在特定的吉日向神灵陈述八个愿望,以求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上愿飞霄: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长生神仙: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中愿天地: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合景风云: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下愿五藏: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与我长存: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次愿七祖: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释罪脱愆: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又愿帝君: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斫伐胞根: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六愿世世: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智慧开全: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七愿灭鬼: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馘斩六天: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八愿降灵: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彻听东西: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上愿一合: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广布正义的力量。

莫不如言: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高远无边的力量。

愿神愿仙: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上朝三元: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太灵九宫: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洞察邪恶的力量。

太一守房: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降服邪恶的力量。

百神参位: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魂魄和同: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消灭邪恶的力量。

长生不死:道教咒语中的神名,象征着驱邪除魔的力量。

塞灭邪凶:道教咒语中的神名,代表镇压邪恶的力量。

太上元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祇,通常指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之一,象征宇宙的原始力量。

灵元:指神灵的元气或神灵本身,是道教中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概念。

玄科之约:指与神灵达成的神圣约定,通常涉及修行和传授经法的规则。

黄素之科:道教中的一种戒律或规则,违反者将受到神灵的惩罚。

太一:道教中的重要神祇,象征宇宙的中心和统一,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九天:道教中的九重天,是天界的最高层次,居住着高级神灵。

泥丸:道教内丹术中的术语,指人体内的丹田,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

北帝:道教中的北方神灵,通常指玄武大帝,是驱邪避凶的重要神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评注

《修真旨要》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道教修真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文本通过详细的仪式和咒语,展示了道教修真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修真者需通过精诚、清斋、苦志等方式来感慕神仙,最终达到成仙的目的。

文本中的‘黄素内法’和‘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等修炼方法,强调了修真者需在特定的时间和仪式下进行修炼,以求通灵彻视,精应三元真会。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道教对时间和空间的重视,也反映了道教修真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大洞真经》作为道教的重要经典,其内容涉及修真、成仙的秘诀和方法,是道士修炼的重要依据。文本中提到的‘内除罪籍’和‘三元隐谢解秽内法’等仪式,展示了道教对净化和解脱的追求,修真者需通过特定的仪式来解除罪孽和不洁,恢复清净。

文本中的‘大帝开结经法’和‘祝太一帝君法’等仪式,体现了道教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修真者需通过烧香、叩齿、祝词等方式来开启经书和祈求神灵保佑,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神灵的敬拜,也是对修真者自身修行的考验和提升。

《帝君捕神祝》和《遏邪大祝》等咒语,展示了道教在驱邪避凶方面的独特方法。修真者需通过特定的咒语和仪式来驱赶山精恶鬼,保护自身不受侵扰。这些咒语不仅体现了道教对邪气的警惕,也反映了道教修真的实用性和保护性。

总体而言,《修真旨要》通过详细的仪式和咒语,展示了道教修真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文本不仅是对修真方法的详细描述,也是对道教核心理念的深刻体现。修真者需通过精诚、清斋、苦志等方式来感慕神仙,最终达到成仙的目的。这些方法和仪式不仅是对修真者自身修行的考验和提升,也是对道教文化和信仰的传承和弘扬。

这段文本是道教经典中的咒语和修炼方法,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神灵、妖魔的复杂认知和应对方式。文本中多次提到‘叩齿’、‘咒语’、‘烧香’等仪式,反映了道教通过仪式化的行为与神灵沟通,祈求庇佑和驱邪的信仰体系。

文本中的‘洞经三十九章’、‘三天正法’等内容,体现了道教对经典和法术的重视。这些经典不仅是道士修炼的指南,也是驱邪降魔的法宝。通过诵读和施行这些法术,道士能够获得神力,抵御妖魔的侵扰。

‘三台’、‘太一帝尊’等神灵的提及,反映了道教的多神信仰体系。这些神灵各司其职,掌管天地、山川、幽冥等不同领域,道士通过咒语和仪式与这些神灵沟通,以获得他们的庇佑和帮助。

文本中的‘魂胎受馨’、‘太帝散华’等修炼方法,展现了道教对身体和魂魄的重视。通过饮食、咒语和仪式,道士能够滋养魂魄,保持身体健康,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珝恶梦咒’、‘太帝挥神内咒’等咒语,体现了道教对梦境和妖魔的独特理解。道教认为梦境是魂魄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恶梦是妖魔侵扰的表现。通过咒语和仪式,道士能够驱除恶梦,保护魂魄的安宁。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道教的宗教仪式和修炼方法,还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神灵、妖魔的复杂认知。通过这些仪式和咒语,道士能够与神灵沟通,驱邪降魔,保护自身和信徒的安全。这种信仰体系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

这段文本是道教咒语的集合,展示了道教在驱邪除魔、净化心灵方面的深厚文化内涵。这些咒语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道教修行者在精神层面上的修炼和净化。通过这些咒语,修行者可以驱除邪恶、净化心灵,达到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境界。

文本中的咒语充满了神秘色彩,每一个神名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力量,如驱邪、净化、守护等。这些神名的使用,反映了道教对于宇宙力量的深刻理解和运用。通过这些咒语,修行者可以调动宇宙中的正能量,驱散邪恶,保护自身。

这些咒语的使用方法也非常讲究,如叩齿、闭气、微祝等,都是道教修行中的重要仪式。这些仪式不仅有助于修行者集中精神,还能增强咒语的效果。通过这些仪式,修行者可以更好地与宇宙力量沟通,达到驱邪除魔的目的。

文本中还提到了道士在特定日子进行修行和咒语的使用,如本命之日、月晦、朔之日等。这些日子的选择,反映了道教对于时间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宇宙力量更为强大,修行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力量进行修炼和驱邪。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展示了道教在驱邪除魔、净化心灵方面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修行方法。通过这些咒语和仪式,修行者可以达到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境界,驱散邪恶,保护自身。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修炼方法。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道教中修行者与神灵沟通的仪式和规则,体现了道教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修行的严谨态度。文中提到的‘太上元君’和‘仙都大神’是道教中的高级神祇,象征着宇宙的原始力量和神仙居住的地方,反映了道教对宇宙和神灵的深刻理解。

文中提到的‘八愿开陈’和‘玄科之约’展示了道教修行者在特定吉日向神灵陈述愿望和达成神圣约定的仪式,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对修行者自身修行的严格要求。

‘太一’作为道教中的重要神祇,象征着宇宙的中心和统一,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文中提到的‘叩头’和‘心拜’的区别,反映了道教修行者在与神灵沟通时的谨慎和尊重,强调了内心虔诚的重要性。

文中还提到了‘北帝咒鬼杀邪神方’,这是道教中驱邪避凶的重要咒语,体现了道教对邪恶力量的对抗和对正气的维护。这些咒语和仪式不仅是对神灵的祈求,也是对修行者自身修行的考验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修行者与神灵沟通的仪式和规则,也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神灵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仪式和规则的理解和实践,修行者可以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达到与神灵沟通和合一的境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