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二-原文
◎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
夫人者受生于天魂,经成于元灵,转轮九炁,挺生太一,开丝二道,积神幽宫。
所以玄液七缠,流津敷泽,日月映其六虚,口目运其神气,云行雨施,德拟天地,胞胎内匠,五因来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
五因者,是五神也;三道者,是三真也。
夫五神,天之魂;三真,道之炁。
九天之胎,太一之源。
日月天之道,玄液天之润,六虚天之光,幽宫天之府,神气天之化,元灵帝之变。
凡此言九天者,乃混合帝君之变。
变而化之,是谓九宫。
九宫混变而同一矣。
若兆欲修己来生,当从所生之宗。
所生之宗,谓元父、玄母也。
元父主炁,化理帝先;玄母主精,变结胞胎。
精气相成,如阴阳相生,云行雨施,兆已道合,无名数起,三五兆始,禀形七九,既匝兆体,乃成和合。
三五七九,洞真帝象之先,当须营天皇之功,九变为灵,功成人体。
体与神并,神去则死,神守则生。
是以三元为道之始,帝君为道之根,太一为道之变,九天为道之神,九宫为道之宅,玄液为道之津。
可以照镜三田,以致神仙,朝适六合,夕守泥丸,坚执胎精,心中常欢。
学道之子,须此为缘,见是经者,始可与言。
存念太一,混合帝先,雄雌守神,灌流浩清,常使九天元炁则合九成也。
夫洞其要也,则一体常存,津血自生,雄镇命户,雌守神室,太一无离,与天同时。
故《太上隐符》曰:存其雄,守其雌,乃天地不能殄也。
既存之焉,则五神守宅,五脏生华,灵栖绛宫,帝镇泥丸,百神坚固,胎塞命门。
久则三一之神夕见,太一帝先晨降,并见形于子之寝处也。
子当清洁斋戒,断绝外事,杜塞邪迳,节诸人物,罕为循诣,精心在一,晨夕循道,孜孜不替,沐浴五香,别静一室,烧香左右,以期真炁。
太一之道尤忌血腥臭臊殗秽之气。
若泣泪坠落,则帝君悲扰;哭声发口,则太一凝结。
故九气止而不变,三一悲而不摄。
九炁不变,则三一亦结。
结滞日积,生气泄出,而故炁运入。
故炁运入,将病将死之始也。
是以真人谓哭音为死绝之声,谓泣涕为漏精之津,可不慎避之哉!
若一见死尸及积日哀哭者,则帝君获罪,谪于太上太一,受考谴于玄虚也,将来三年子将亡矣。
诸不受太一之道者,自不得同之于学生也。
所以至忌尸哭腌秽忧泪之感,以为太一帝君之精思也。
又不得见死尸,自受书之后,若见四十九尸者,皆不得长生,必中道绝命也。
若见二十四尸者,则当暂过太阴,然后超仙。
以为死尸之形既眄于两眼,尸秽之气亦滞缠于人思,所存记于绛宫。
绛宫所识,虽忌犹存。
宜暂归身显尸塞思,记之眼故也。
子厚慎之哉!
见血、尸丧、殗秽、哀哭、泣涕,皆太一之至忌也。
若恒斋戒则存,易感精诚,立会太一,镇命欢欣,混合行之一十八年,白日升晨,此真人回老反婴之道也。
存三一,守太一精洞房会帝君,则化生九灵于子形中,辅子之神明,成子之真仙,保子之长生,固子之胎魂也。
白元、无英、桃君、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
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变,三五洞化。
于是三宫镇真,百节受灵,帝群宝籍,宿命无倾,週旋虚烟,启通玄精,二十四真忽然化生。
上开上元,下开八冥,左朝六甲,右使六丁,玉华引日,太一并形,千乘万骑,举身登晨,白日升天。
真人修是太一之道者,皆得三天之举,故曰举身登晨,白日升天。
以鸡鸣时,晨登空无皆之中,到于三天之上。
日之正中为白日,鸡之始鸣为登晨。
是以存太一混合,多用鸡鸣及生气时也。
九天九宫,中有九神,是谓天皇。
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故曰九宫。
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宫,是曰六府。
上曰天府,下曰洞台。
三五之号,其位不同。
一曰太清之中,则三五帝君;二曰三一丹田神。
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为三五。
三五各有宫室。
若三真安在其宫,五神上见帝君。
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
此则无极之中所谓九君。
上一则真一也。
九君所谓天之魂,自然成真之子也。
知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体週旋三五之中,反覆七九之里,使天帝之灵魂常治在兆已,五神奉籍,週而复始,必将白日登度,何但不死而已。
《高上神霄经》曰:魂生无中,布在九宫。
道出八极,常游绛宫。
三宫合化,是为紫房。
紫房所在,先由明堂。
兆能知之,当开金门。
金门,洞房内也。
又曰:混而合之,出入帝方。
三五合一,必成仙王。
此谓洞合之时,三真五神之道也。
帝方,太清域也。
故《大洞真经》中篇曰:二老在左右方,帝魂不可不分,三九变其上下,太一立其中根,五神奉我生籍,司命塞我死门,九宫合而为一,六合曌总而内真也。
此言谓分别其宫室,混合其变化。
此道是太上宝行长生根本,立人之帝先,为道之元始,生府之仙宗,帝籍之秘章,洞真之奇妙,九宫之要经也。
◎九真中经天上飞文
太上曰:夫人生结精积气,受胎敛血,所以凝骨吐津,散布流液,忽尔而立,怳尔而成,罔尔而具,脱尔而生。
于是乃九神来入,五脏玄生。
父母唯知生育之始,而不觉神适其间也。
人体有尊神,其居无常,展转荣输,流注元津。
此神外来内结,以立一身,非如三魂七魄,是积灵受气,生于父母者也。
尊神有九宫,名号曰九真君,分
化上下,转形万道。子能修之,则出水入火,五藏自生,长斋隐栖,以存其真。此文一名《九真中经》,一名《天上飞文》,一名《外国放品》,一名《神州灵章》,虽有四号,故书一耳。
第一真法
平旦,大神在心内,号曰天精君。平旦,接手于两膝上,闭气瞑目,内视存天精君,坐在心中,使大神口出紫气,以绕心外九重。毕,因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天精大君,来见心中。身披硃衣,头巾丹冠。左佩神书,右带虎文。口吐紫华,养心凝魂。赤藏自生,得为飞仙。
第二真法
辰时,大神分形尽百骨中,号曰坚玉君。辰时,接手两膝上,闭气瞑目,内视存坚玉君,入坐一身诸百骨中,使口出白炁,吐以绕骨九重。毕,因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坚玉大君,来入骨中,身披素衣,头巾白冠。左佩龙书,右带金真。口吐白炁,固骨凝苏,白骨不朽,筋亦不泯。百节生华,使我飞仙。
第三真法
已时,大神分形尽流入诸精血中,号曰元生君。已时,接手两膝上,闭气瞑目,内视存元生君,週游一身血脉精液之中,使口吐黄气,以缠孔脉外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元生大君,週灌血躯,身披黄衣,头巾紫元。左佩虎箓,右带龙书,口吐黄津,固血填虚。精盈液溢,九灵俱居,使我飞仙,天地同符。
第四真法
午时,大神在肝中,号曰青明君。午时,接手于两膝上,闭气瞑目,内视存青明大君,入坐肝内,使口吐青炁,以绕肝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青明大君,来入我肝。身披青衣,头巾翠冠。左佩虎章,右带龙文。口吐青气,养肝导神。青藏自生,上为天仙。太一护精,抱魄检魂。
第五真法
未时,大神在脾中,号曰养光君。未时,接手于两膝上,闭炁瞑目,内视存养光君,入坐脾中,使口吐绿炁,以绕脾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养光大神,来入脾中,身披绿衣,头巾莲冠。左佩玉铃,右带威神。口吐绿华,养脾灌魂。黄藏自生,上为真人。
第六真法
申时,大神在肺中,号曰白元君。申时,接手于两膝上,闭炁瞑目,内视存白元君,入坐肺中,使口吐五色炁,以绕肺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白元大君,来坐肺中。身披龙衣,黄晨华冠。左把皇籍,右执灵篇,左佩玄书,右带虎文,口吐五气,理肺和津,白藏自生,飞仙紫门。
第七真法
酉时,大神分坐,散形在两肾中,号曰玄阳君。酉时,接手于两膝上,闭炁暝目,内视存玄阳君,入形并坐两肾中,使口吐苍气,以绕肾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玄阳大君,入坐肾中。身披紫衣,头巾扶晨。左佩龙符,右带凤文。口吐苍华,灌肾灵根。黑藏自生,身为飞仙。北登玄阙,游行天关。
第八真法
戌、亥时,大神在胆中,号曰合景君。戌、亥时,接手于两膝上,闭炁瞑目,内视含景君,入坐于胆中,使口吐五色炁,绕胆九重。毕,叩齿九下,咽液九过。祝曰:含景大神,来坐胆中。身披锦衣,头戴紫冠。左佩神光,右带玉真。口吐五气,养胆强魂。和精宝血,理液固身。使我上升,得为飞仙。
第九真法
子时,大神在头洞房之中,号曰无英公。子时,平坐,接手于两膝上,闭气瞑目,内视存无英君,坐在明堂之内洞房之中,使口吐紫气,绕头九重。毕,又使吐紫气绕两目内外九重。毕,又吐紫气,绕舌九重。毕,又使吐紫气绕齿九重。毕,凡四九三十六绕气,使都毕,叩齿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过。祝曰:无英大君,三元上神。镇守洞房,宫在泥丸。黄阙金室,化为九真。龙衣凤帔,紫翠青裙。手把真精,头巾华冠。左佩玉映,右带虎文。下坐日月,口吐紫烟。週气齿舌,朝溉明辰。出丹入虚,呼魄召魂。凝精坚胎,六合长欢。上登太微,得补真官。
右九真之道毕矣,则泥丸镇塞,目童长存,五脏自生,血脉保津。若暂入太阴身经三官者,则九真召魂,太一守骸,三元护炁,太上摄魂,骨肉不朽,五脏不殒,能死能生,能阴能阳,出虚入无,天地俱生,是道士精静营形,感致九真之气应也。三元飞精以盈虚,太一抱我尸而反质。微乎!微乎!深哉!深哉!闭气使极,吐气使微妙,出虚入无,令其绵绵不自觉也。
◎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
此法当六十日一行之耳,皆须本命日用未中已前、夜半已后二时,随意闭房自静,精心内观,凝神夷气,默然忘身,存思念读神名一週,令守死关,烧香左右,令气弥满房室,然后施行。若身有病痛处,皆当指呼其处神,使治之也。
回风混合,为帝一之道,以本命之日,若不知本命,当用甲子日也。坐卧任意,在所便安,心密读神名曰:太微小童千景精,字会元子,一名三衿交,一名封帝真。恒守我舌本之下血液之府。小童口出赤气,绕我一身。舌本是死气之门,童子严固守之,使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坚明,百神方正。
太一尊神号务犹收,字归会昌,一名解明,一名寄频。恒守我玉枕之下,泥丸后户是死气之门,太一严固守之,使泥丸入于真气,七世父母受仰,玄之更生,上籍玉皇,重华万宁。
帝君延凌梵,字履昌灵,一名七神,一名神丈人。恒守我两眉中间紫户之外宫。紫户之外宫是死气之门,帝君严固守之,使华盖入眉间,升紫房,七世父母罪解而福冲。
上登帝宫。
左无英公子玄元叔,字合符子,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恒守我左腋之下肝之后户。肝之后户是死气之门,神公子严固守之,使左腋有玉光,引神明入眼睛。
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字玄夷绝,一名硃精,一名启成。恒守我右腋之下肺之后户。肺之后户是死气之门,白元君严固守之,使右腑有金光,引神明入六气之宫。七世反胎生一身,登玉房。
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神灵华,恒守我绛宫心房之中四孔之户。四孔之户是死气之门,司命丈人君严固守之,使心中得其真理,绛宫生五色华,司命丈人口吐紫云气,洞溢我五脏内。
命门挑君孩道康,字合精延,一名命王,一名命胞根。恒守我脐中之关命门外宫。命门外宫是死气之门,桃君孩道康严固守之,使脐中徘徊,黄云盈溢,三命生根,胞结解泄,令我七祖父母无阂,累殃宿罪无滞,世世度脱,上生天帝宫。
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字三元先,一名伯无上,一名伯史华。恒守我泥丸中九孔之户。九孔之户是死炁之门,上一天帝君严固守之,使泥丸玉坚,金曜映真,体生宝光,九孔受灵,令我七祖父母世世安宁,解脱宿罪,共登上清。
绛宫心丹田宫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字子南丹,一名生上伯,一名央云拘。恒守我项中之大椎骨首之户。骨首之户是死炁之门,中一丹皇君神运珠严固守之,使百骨受真气,大椎有日光,七祖父母获自然之生道,登仙南极宫。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阳昌。一名婴兒胎,一名伯史原。恒守我两莞间车轴下户。车轴下户是死炁之门,黄庭元王严固守之,使百血结凝,神气不散,拔出地户,超度八难。
泥丸九真,名帝昌上皇,字先灵元宗。恒守我口之四际。口之四际是死炁之门,帝昌上皇严固守之,使精气入,故气出,神光随身,放光万丈。七世父母罪脱祸除,生帝君玉房中。
胆中八真,名含景君,字北台玄精。恒守我背之中骨之下节。中骨之下节是死炁之门,含景君严固守之,使背骨受生气,下节孔常闭,邪气不干,真光映形。
两肾七真,名玄阳君,字冥光先生。恒守我背穷骨地户。穷骨地户是死炁之门,玄阳君严固守之,使地户伏生气,穷骨受神液,六津调满,生根深密。
肺中六真,名上元素玉君,字梁南中童子。恒守我颈外十二关之梁。十二关之梁是死炁之门,上元素玉君严固守之,使上帝玉华映神间之下,玉晨之气入丹元之宫,七世父母解散结滞,受生太上之乡。
脾中五真,名养光君,字太昌子。恒守我喉内极根之户。喉内极根之户是死炁之门,养光君严固守之,使玉光金真照洞喉根,太帝神气来往三宫之中。
肝中四真,名青明君,字明轮童子。恒守我胃管之户膏膜之下。膏膜之下是死炁之门,青明君严固守之,使三素之气生华,五停之神侍卫出入,玉液之津灌泽胃管。
精血三真,名元生君,字黄宁子玄。恒守我鼻两孔之下源。两孔之下源是死炁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暢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万灵之气辅护,太一之魂保身。
骨节二真,名坚玉君,字凝羽珠。恒守我太仓之府五肠之口。五肠之口是死炁之门,坚玉君严固守之,使黄庭香洁,三尸灭绝,中元之炁常满,帝皇之光郁郁,上冲泥丸,敷散筋骨。
心中一真,名天精液君,字飞生上英。恒守我胸中四极之口,四极之口是死炁之门,天精液君严固守之,使五脏生华,四关受真,紫液流于胸中,绛炁结于百神,上升玉天,羽衣虎裙。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阳。恒守我左耳之下伏晨之户。伏晨之户是死炁之门,拘制三阳严固守之,使天聪发彻,幽谷鲜明,真炁云行,往来泥丸。
皇一之魂女,名上归,字帝子,恒守我右耳之下伏晨之户。伏晨之户是死炁之门,上归帝子严固守之,使幽明之光上朗泥丸,太无之音独乐一身,玄金云钧,流彻太和。
紫素左元君,名翳郁无刃,字安来上。恒守我头面之境,使万邪不侵,千精灭亡,又使紫云冲于泥丸,太素填于鼻孔,景云被于口齿,玉林聚于发肤,散七世之积尸,解七祖之罪仇,上生天帝堂,反真更受胎。
黄素中元君,名圆华黄刃,字太张上。恒守我胸腹之境,使鬼魔伏制,三尸灭形,又使黄云散于支体,金液充于太仓,晨景之晖上华,太真之炁运光,七世父母罪解,受胎更生南宫。
白素右元君,名启明萧刃,字金门上。恒守我下关之境,从小腹至脚底,使三积宿秽无滞,地尸土鬼沉灭,又使明玉之液上陶于阴极,神素金炁逆充于两莞,脾受九灵之润,脚生玄重之云,累祖解于冥罪,七世散于祸根,更生入南宫,上晏入帝轩。
日中司命君,名接生,守我左手月中。桃君名方盈,守我右手。左目童子名飞云,右目童子名晨婴,肺部童子名素明,皆各守我两目之童子,备华盖之上精,五神固于五关,晖光充于太阳,魔气不入,百会受灵。
胎中一元白炁君,名务玄子,字育尚生。太一精魂,名玄归子,字盛昌。凡二神,共守我五脏之上结喉之本户。结喉之本户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之,使三华之气入帝一之府,九明之津生六胎之下,七玄散祸,七祖解结,身登真堂,并列太一。
结中青炁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婴。元君精魂,名保谷童,字明天。凡二神,共守我五脏之
下大胃之上口。大胃之上口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之,使金液流匝,玉华映魂,神饴溢于穷肠,帝炁充于九关,七祖披释于玄忧,受更胎于玄仙,上业结解,下脱胞根。
节中黑炁君,名斌来生,字精上门。帝真精魂,名幽台生,字灌上生。凡二神,共守我九肠之口伏源之下。伏源之下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之,使太上之炁布散腹内,太一之神回行百骨,体有玉光,面保金泽,七祖父母得解冥罪,累业之先,世世解结,上生帝房,入保飚室。
胞中黄炁君,名祖明车,字神无极。天帝精魂,名理维藏,字法珠。凡二神,共守我小腹之内二孔之本。二孔之本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之,使日月之根生于二户之下,五帝之炁充于极阴之室,精华盈满,五液填溢,七祖父母反胎,宿封之殃解结,上生南宫,神仙受炁。
血中赤炁君,名混离子,字叔火坚。司命精魂,名发细子,字庆玄。凡二神,共守我百关之血绝节之下。绝节之下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之,使五常之液盈于六腑,灵润玉泽充于血肉,绝节不空,地门填塞,七祖结散,更生南极,我得玉仙,合道保德。
上玄元父君,名高同生,字左回明。下玄玄母,名叔火王,字右回光。帝皇太一,名重冥空,字幽寥无。九帝尊神,名日明真,字众帝生。太常精魂,名杨堂王,字八灵。天帝九关魂,名录回道,字绝冥。天纪帝魂,名照无阿,字广神。凡七神,守我本命之根。本命之根,胞胎大结。常令胞囊玉清开明,七祖反胎,我命恒生,三天同符,上与日并。
右我之死门三十九处,太上尊神皆已守备之,使口衔日光,手执月明,照我死门,使我长生,我体常生,读《大洞真经》,金音仰充,上入太无庭,解结散祸,拔脱七祖灵,反胎会南宫,世世有玉名,三涂灭根,轮转上清。三素老君,名牢张上,字神生道。正一左仙仲成子,一名帝宾,字四华。正一右仙曲文子,一名光坚,字灵和。守我鼻下人中。
中央玄一老子,林灵天,字灵时道,守我阴茎之端。北方黑帝,保成曷,字北代,守我膀胱中。西方白帝,彰安幸,字西华,守我阴囊中。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守我口舌中。东方青帝,雕梁际,字清平,守我五脏外。凡五帝、二老、左右仙,备卫本命,守我身,祖宗解考,福祚七玄,世世解结,散除胞根,胎精血光,金液玉泉,上生南宫,以为帝宾,我入八景,回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帝卿名肇勒精,字中玄生,一名起非,一名常扶。绛宫中一名卿中光坚,字四化灵,一名幽车伯,一名董史华。黄庭下弼卿名缘上明,字谷下玄,一名奉申伯,一名奉光生。凡三帝卿神,卫我入帝一室,保我本命,于九天录存。祝名都毕,更闭两目,存此百神,变成白炁,如白烟之状,从玄虎中来,入我口中,郁郁良久,觉见白炁下从下部孔中出,又从玉茎孔中出,又觉白炁从两脚底、两手心中并出,并冠绕一躯,上下手足混合,一身与白同烟,上下不相见。良久,白炁忽复变色成紫云,郁郁,又从我口中入头中,及至五脏之间,充满腹内。良久,紫云又从两足底、两掌心大孔,玉茎孔中出,冠绕一躯,郁气上下与紫云相合,不相见也。须臾,存紫云之炁,充满左右及一室之内;又存见口中出风气之扇、紫云之烟。紫云之烟,乃回转更缠绕,忽成一真人,男形也,如始生之状,长四寸,号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宁在,字合母精,是守死关之众神徊风混化共成此帝一之尊君也。又存此尊君来入我口中舌下,又从舌下径上升紫房六合宫,平坐,外向。尊君左手把兆五符,右手把兆五籍。尊君口之左边有日光,径九分;尊君口之右边有月光,径一寸。尊君口吐回风之炁,吹此日月之光,日月之光郁郁然,或白色,或黄色。令光炁下入兆五脏六腑、百节一身之内,洞彻朗然,内外如白日之状。良久,忘身忽然,事讫,乃心祝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灵。父宁母精,二合双成。百真一混,一徊始生。身结八烟,变胎元婴。日月宝光,洞我躯形。太一在上,上与帝并。泥丸保玉,五脏华明。长合日月,手执洞经。位为仙公,晨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毕,此是回风混合帝一之道也,万变百化,洞真太一之法,极尽于此矣。
夕夕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兆鼻下人中中央,白日常存令在口内上齿之外、鼻人中皮内、上庇月之里、上齿之外,尊神形皆当向外坐立,起居在意存之。存尊君口中衔日光,径九分,照明万丈,洞明兆身。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变,归一者也。读《洞经》时,亦存帝一尊君在兆面前,以尊神口对兆之口间,令相向听我读《洞经》之音,以散七世之结焉。
帝一尊君,名父宁在,字合母精。日夕常忆之,勿忘,辟万试,灭千患,除恶魔,致神仙也。若兆体中有疾痛不宁处,急存帝一尊君,令口吐日光白炁,薰我痛疾即愈。帝一尊君形如始生之男,不著衣服,身长四寸耳。所谓大洞胎始,形之真也。
本命日常当读《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一过,能恒诵习之,大吉也。须得万遍。大限充毕,乃得驾自然之云,乘八光之龙,千乘万骑,白日升仙矣。万遍既毕,然后一岁一读之耳。上帝云龙脱未来,迎者不过七百日中,忽在人间卒至,便升天矣。兆当坚守雌一,混合五神,精心回风,大会帝尊。
诵习《洞经》三十九章,
于是真仙之道毕矣,
云龙之会审矣,
罪结之根散矣,
上祖获福命矣,
兆勤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二-译文
◎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
人是由天魂所生,经过元灵的修炼,轮转九炁,诞生于太一,开辟两条道路,积累精神于幽宫。
因此,玄液缠绕七次,流津滋润,日月映照六虚,口目运转神气,云行雨施,德行与天地相仿,胞胎内匠,五因齐备,立人之道,就是如此。
五因,指的是五神;三道,指的是三真。
五神是天之魂;三真是道之炁。
九天之胎,太一之源。
日月是天之道,玄液是天之润,六虚是天之光,幽宫是天之府,神气是天之化,元灵是帝之变。
凡此所说的九天,乃是混合帝君的变化。
变化而化生,称为九宫。
九宫混合变化而成为一体。
如果想要修炼来生,应当从所生的宗派开始。
所生的宗派,指的是元父和玄母。
元主主炁,化理帝先;玄母主精,变结胞胎。
精气相成,如同阴阳相生,云行雨施,兆已道合,无名数起,三五兆始,禀形七九,既匝兆体,乃成和合。
三五七九,洞真帝象之先,应当经营天皇之功,九变为灵,功成人体。
体与神并存,神去则死,神守则生。
因此,三元是道之始,帝君是道之根,太一是道之变,九天是道之神,九宫是道之宅,玄液是道之津。
可以照镜三田,以致神仙,朝适六合,夕守泥丸,坚执胎精,心中常欢。
学道之人,须以此为缘,见到此经者,始可与之言。
存念太一,混合帝先,雄雌守神,灌流浩清,常使九天元炁则合九成也。
洞悉其要,则一体常存,津血自生,雄镇命户,雌守神室,太一无离,与天同时。
故《太上隐符》曰:存其雄,守其雌,乃天地不能殄也。
既存之焉,则五神守宅,五脏生华,灵栖绛宫,帝镇泥丸,百神坚固,胎塞命门。
久则三一之神夕见,太一帝先晨降,并见形于子之寝处也。
子当清洁斋戒,断绝外事,杜塞邪迳,节诸人物,罕为循诣,精心在一,晨夕循道,孜孜不替,沐浴五香,别静一室,烧香左右,以期真炁。
太一之道尤忌血腥臭臊殗秽之气。
若泣泪坠落,则帝君悲扰;哭声发口,则太一凝结。
故九气止而不变,三一悲而不摄。
九炁不变,则三一亦结。
结滞日积,生气泄出,而故炁运入。
故炁运入,将病将死之始也。
是以真人谓哭音为死绝之声,谓泣涕为漏精之津,可不慎避之哉!
若一见死尸及积日哀哭者,则帝君获罪,谪于太上太一,受考谴于玄虚也,将来三年子将亡矣。
诸不受太一之道者,自不得同之于学生也。
所以至忌尸哭腌秽忧泪之感,以为太一帝君之精思也。
又不得见死尸,自受书之后,若见四十九尸者,皆不得长生,必中道绝命也。
若见二十四尸者,则当暂过太阴,然后超仙。
以为死尸之形既眄于两眼,尸秽之气亦滞缠于人思,所存记于绛宫。
绛宫所识,虽忌犹存。
宜暂归身显尸塞思,记之眼故也。
子厚慎之哉!
见血、尸丧、殗秽、哀哭、泣涕,皆太一之至忌也。
若恒斋戒则存,易感精诚,立会太一,镇命欢欣,混合行之一十八年,白日升晨,此真人回老反婴之道也。
存三一,守太一精洞房会帝君,则化生九灵于子形中,辅子之神明,成子之真仙,保子之长生,固子之胎魂也。
白元、无英、桃君、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
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变,三五洞化。
于是三宫镇真,百节受灵,帝群宝籍,宿命无倾,週旋虚烟,启通玄精,二十四真忽然化生。
上开上元,下开八冥,左朝六甲,右使六丁,玉华引日,太一并形,千乘万骑,举身登晨,白日升天。
真人修是太一之道者,皆得三天之举,故曰举身登晨,白日升天。
以鸡鸣时,晨登空无皆之中,到于三天之上。
日之正中为白日,鸡之始鸣为登晨。
是以存太一混合,多用鸡鸣及生气时也。
九天九宫,中有九神,是谓天皇。
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故曰九宫。
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宫,是曰六府。
上曰天府,下曰洞台。
三五之号,其位不同。
一曰太清之中,则三五帝君;二曰三一丹田神。
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为三五。
三五各有宫室。
若三真安在其宫,五神上见帝君。
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
此则无极之中所谓九君。
上一则真一也。
九君所谓天之魂,自然成真之子也。
知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体週旋三五之中,反覆七九之里,使天帝之灵魂常治在兆已,五神奉籍,週而复始,必将白日登度,何但不死而已。
《高上神霄经》曰:魂生无中,布在九宫。
道出八极,常游绛宫。
三宫合化,是为紫房。
紫房所在,先由明堂。
兆能知之,当开金门。
金门,洞房内也。
又曰:混而合之,出入帝方。
三五合一,必成仙王。
此谓洞合之时,三真五神之道也。
帝方,太清域也。
故《大洞真经》中篇曰:二老在左右方,帝魂不可不分,三九变其上下,太一立其中根,五神奉我生籍,司命塞我死门,九宫合而为一,六合曌总而内真也。
此言谓分别其宫室,混合其变化。
此道是太上宝行长生根本,立人之帝先,为道之元始,生府之仙宗,帝籍之秘章,洞真之奇妙,九宫之要经也。
◎九真中经天上飞文
太上曰:夫人生结精积气,受胎敛血,所以凝骨吐津,散布流液,忽尔而立,怳尔而成,罔尔而具,脱尔而生。
于是乃九神来入,五脏玄生。
父母唯知生育之始,而不觉神适其间也。
人体有尊神,其居无常,展转荣输,流注元津。
此神外来内结,以立一身,非如三魂七魄,是积灵受气,生于父母者也。
尊神有九宫,名号曰九真君,分
变化上下,转化万种形态。如果你能修炼它,就能在水中行走,火中不焚,五脏自然生长,长期斋戒隐居,以保存其真性。这篇文章又名《九真中经》,又名《天上飞文》,又名《外国放品》,又名《神州灵章》,虽然有四个名称,但实际上是同一本书。
第一真法
清晨,大神在心脏内,名为天精君。清晨,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天精君,坐在心中,使大神口中吐出紫气,环绕心脏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天精大君,来到心中。身穿红衣,头戴红冠。左边佩带神书,右边佩带虎纹。口中吐出紫华,滋养心灵凝聚魂魄。赤藏自然生长,成为飞仙。
第二真法
辰时,大神分散在全身骨骼中,名为坚玉君。辰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坚玉君,坐在全身骨骼中,使口中吐出白气,环绕骨骼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坚玉大君,来到骨骼中,身穿白衣,头戴白冠。左边佩带龙书,右边佩带金真。口中吐出白气,坚固骨骼凝聚苏生,白骨不朽,筋也不灭。百节生华,使我成为飞仙。
第三真法
巳时,大神分散流入全身精血中,名为元生君。巳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元生君,周游全身血脉精液中,使口中吐出黄气,环绕血脉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元生大君,周灌血躯,身穿黄衣,头戴紫冠。左边佩带虎箓,右边佩带龙书,口中吐出黄津,坚固血液填补虚空。精盈液溢,九灵俱居,使我成为飞仙,与天地同符。
第四真法
午时,大神在肝脏中,名为青明君。午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青明大君,坐在肝脏内,使口中吐出青气,环绕肝脏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青明大君,来到我肝。身穿青衣,头戴翠冠。左边佩带虎章,右边佩带龙文。口中吐出青气,滋养肝脏引导神气。青藏自然生长,成为天仙。太一护精,抱魄检魂。
第五真法
未时,大神在脾脏中,名为养光君。未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养光君,坐在脾脏中,使口中吐出绿气,环绕脾脏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养光大神,来到脾中,身穿绿衣,头戴莲冠。左边佩带玉铃,右边佩带威神。口中吐出绿华,滋养脾脏灌注魂魄。黄藏自然生长,成为真人。
第六真法
申时,大神在肺脏中,名为白元君。申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白元君,坐在肺脏中,使口中吐出五色气,环绕肺脏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白元大君,来到肺中。身穿龙衣,头戴黄晨华冠。左边手持皇籍,右边手持灵篇,左边佩带玄书,右边佩带虎文,口中吐出五气,调理肺脏和津液,白藏自然生长,飞仙紫门。
第七真法
酉时,大神分散坐在两肾中,名为玄阳君。酉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玄阳君,坐在两肾中,使口中吐出苍气,环绕肾脏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玄阳大君,来到肾中。身穿紫衣,头戴扶晨冠。左边佩带龙符,右边佩带凤文。口中吐出苍华,灌注肾脏灵根。黑藏自然生长,成为飞仙。北登玄阙,游行天关。
第八真法
戌、亥时,大神在胆中,名为合景君。戌、亥时,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合景君,坐在胆中,使口中吐出五色气,环绕胆九重。完成后,叩齿九下,咽下唾液九次。祝词说:合景大神,来到胆中。身穿锦衣,头戴紫冠。左边佩带神光,右边佩带玉真。口中吐出五气,滋养胆强魂魄。和精宝血,理液固身。使我上升,成为飞仙。
第九真法
子时,大神在头部洞房之中,名为无英公。子时,平坐,双手放在两膝上,闭气闭目,内视存想无英君,坐在明堂之内洞房之中,使口中吐出紫气,环绕头部九重。完成后,又使吐出紫气环绕两目内外九重。完成后,又吐出紫气,环绕舌头九重。完成后,又使吐出紫气环绕牙齿九重。完成后,总共四九三十六绕气,全部完成后,叩齿三十六下,咽下唾液三十六次。祝词说:无英大君,三元上神。镇守洞房,宫在泥丸。黄阙金室,化为九真。龙衣凤帔,紫翠青裙。手持真精,头戴华冠。左边佩带玉映,右边佩带虎文。下坐日月,口中吐出紫烟。周气齿舌,朝溉明辰。出丹入虚,呼魄召魂。凝精坚胎,六合长欢。上登太微,得补真官。
以上九真之道完成后,泥丸镇塞,目童长存,五脏自然生长,血脉保津。如果暂时进入太阴身经三官者,则九真召魂,太一守骸,三元护气,太上摄魂,骨肉不朽,五脏不灭,能死能生,能阴能阳,出虚入无,天地俱生,是道士精静营形,感致九真之气应也。三元飞精以盈虚,太一抱我尸而反质。微妙啊!微妙啊!深奥啊!深奥啊!闭气使极,吐气使微妙,出虚入无,令其绵绵不自觉也。
◎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
此法每六十日施行一次,皆须在本命日的未时之前、夜半之后的两个时辰,随意闭房自静,精心内观,凝神夷气,默然忘身,存思念读神名一周,令守死关,烧香左右,令气弥满房室,然后施行。如果身体有病痛处,皆当指呼其处神,使治之也。
回风混合,为帝一之道,以本命之日,若不知本命,当用甲子日也。坐卧任意,在所便安,心密读神名曰:太微小童千景精,字会元子,一名三衿交,一名封帝真。恒守我舌本之下血液之府。小童口出赤气,绕我一身。舌本是死气之门,童子严固守之,使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坚明,百神方正。
太一尊神号务犹收,字归会昌,一名解明,一名寄频。恒守我玉枕之下,泥丸后户是死气之门,太一严固守之,使泥丸入于真气,七世父母受仰,玄之更生,上籍玉皇,重华万宁。
帝君延凌梵,字履昌灵,一名七神,一名神丈人。恒守我两眉中间紫户之外宫。紫户之外宫是死气之门,帝君严固守之,使华盖入眉间,升紫房,七世父母罪解而福冲。
上升到天帝的宫殿。
左边是无英公子玄元叔,字合符子,又名元素君,又名神公子。他常驻在我左腋下肝脏的后门。肝脏的后门是死气之门,神公子严格守护,使左腋有玉光,引导神明进入眼睛。
右边是白元洞阳君郁灵标,字玄夷绝,又名硃精,又名启成。他常驻在我右腋下肺部的后门。肺部的后门是死气之门,白元君严格守护,使右腑有金光,引导神明进入六气之宫。七世反胎生一身,登上玉房。
中央是司命丈人君理明初,字玄度卿,又名神宗,又名神灵华,常驻在我绛宫心房中的四孔之户。四孔之户是死气之门,司命丈人君严格守护,使心中得到真理,绛宫生出五色华,司命丈人口吐紫云气,充满我的五脏。
命门挑君孩道康,字合精延,又名命王,又名命胞根。他常驻在我脐中的关命门外宫。命门外宫是死气之门,桃君孩道康严格守护,使脐中徘徊,黄云盈溢,三命生根,胞结解泄,使我的七祖父母无阻碍,累世宿罪无滞留,世世度脱,上升到天帝宫。
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字三元先,又名伯无上,又名伯史华。他常驻在我泥丸中的九孔之户。九孔之户是死炁之门,上一天帝君严格守护,使泥丸玉坚,金曜映真,体生宝光,九孔受灵,使我的七祖父母世世安宁,解脱宿罪,共登上清。
绛宫心丹田宫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字子南丹,又名生上伯,又名央云拘。他常驻在我项中的大椎骨首之户。骨首之户是死炁之门,中一丹皇君神运珠严格守护,使百骨受真气,大椎有日光,七祖父母获得自然的生道,登上仙南极宫。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阳昌。又名婴兒胎,又名伯史原。他常驻在我两莞间车轴下户。车轴下户是死炁之门,黄庭元王严格守护,使百血结凝,神气不散,拔出地户,超度八难。
泥丸九真,名帝昌上皇,字先灵元宗。他常驻在我口的四际。口的四际是死炁之门,帝昌上皇严格守护,使精气进入,故气出,神光随身,放光万丈。七世父母罪脱祸除,生在帝君玉房中。
胆中八真,名含景君,字北台玄精。他常驻在我背中的中骨之下节。中骨之下节是死炁之门,含景君严格守护,使背骨受生气,下节孔常闭,邪气不干,真光映形。
两肾七真,名玄阳君,字冥光先生。他常驻在我背穷骨地户。穷骨地户是死炁之门,玄阳君严格守护,使地户伏生气,穷骨受神液,六津调满,生根深密。
肺中六真,名上元素玉君,字梁南中童子。他常驻在我颈外十二关之梁。十二关之梁是死炁之门,上元素玉君严格守护,使上帝玉华映神间之下,玉晨之气入丹元之宫,七世父母解散结滞,受生太上之乡。
脾中五真,名养光君,字太昌子。他常驻在我喉内极根之户。喉内极根之户是死炁之门,养光君严格守护,使玉光金真照洞喉根,太帝神气来往三宫之中。
肝中四真,名青明君,字明轮童子。他常驻在我胃管之户膏膜之下。膏膜之下是死炁之门,青明君严格守护,使三素之气生华,五停之神侍卫出入,玉液之津灌泽胃管。
精血三真,名元生君,字黄宁子玄。他常驻在我鼻两孔之下源。两孔之下源是死炁之门,元生君严格守护,使精神宣暢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万灵之气辅护,太一之魂保身。
骨节二真,名坚玉君,字凝羽珠。他常驻在我太仓之府五肠之口。五肠之口是死炁之门,坚玉君严格守护,使黄庭香洁,三尸灭绝,中元之炁常满,帝皇之光郁郁,上冲泥丸,敷散筋骨。
心中一真,名天精液君,字飞生上英。他常驻在我胸中四极之口,四极之口是死炁之门,天精液君严格守护,使五脏生华,四关受真,紫液流于胸中,绛炁结于百神,上升玉天,羽衣虎裙。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阳。他常驻在我左耳之下伏晨之户。伏晨之户是死炁之门,拘制三阳严格守护,使天聪发彻,幽谷鲜明,真炁云行,往来泥丸。
皇一之魂女,名上归,字帝子,常驻在我右耳之下伏晨之户。伏晨之户是死炁之门,上归帝子严格守护,使幽明之光上朗泥丸,太无之音独乐一身,玄金云钧,流彻太和。
紫素左元君,名翳郁无刃,字安来上。他常驻在我头面之境,使万邪不侵,千精灭亡,又使紫云冲于泥丸,太素填于鼻孔,景云被于口齿,玉林聚于发肤,散七世之积尸,解七祖之罪仇,上生天帝堂,反真更受胎。
黄素中元君,名圆华黄刃,字太张上。他常驻在我胸腹之境,使鬼魔伏制,三尸灭形,又使黄云散于支体,金液充于太仓,晨景之晖上华,太真之炁运光,七世父母罪解,受胎更生南宫。
白素右元君,名启明萧刃,字金门上。他常驻在我下关之境,从小腹至脚底,使三积宿秽无滞,地尸土鬼沉灭,又使明玉之液上陶于阴极,神素金炁逆充于两莞,脾受九灵之润,脚生玄重之云,累祖解于冥罪,七世散于祸根,更生入南宫,上晏入帝轩。
日中司命君,名接生,守护我左手月中。桃君名方盈,守护我右手。左目童子名飞云,右目童子名晨婴,肺部童子名素明,皆各守护我两目之童子,备华盖之上精,五神固于五关,晖光充于太阳,魔气不入,百会受灵。
胎中一元白炁君,名务玄子,字育尚生。太一精魂,名玄归子,字盛昌。凡二神,共守护我五脏之上结喉之本户。结喉之本户是死炁之门,二神固密守护,使三华之气入帝一之府,九明之津生六胎之下,七玄散祸,七祖解结,身登真堂,并列太一。
结中青炁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婴。元君精魂,名保谷童,字明天。凡二神,共守护我五脏之
在大胃的上口。大胃的上口是死气的门户,两位神明严密守护,使金液环绕流动,玉华映照灵魂,神饴充满肠道,帝气充盈九关,七祖解脱玄忧,接受玄仙的再生,上业结解,下脱胞根。
节中的黑气君,名叫斌来生,字精上门。帝真的精魂,名叫幽台生,字灌上生。这两位神明共同守护我九肠之口的伏源之下。伏源之下是死气的门户,两位神明严密守护,使太上的气散布在腹内,太一的神回行百骨,身体有玉光,面容保持金泽,七祖父母解脱冥罪,累世的业障,世世解结,上生帝房,进入飚室。
胞中的黄气君,名叫祖明车,字神无极。天帝的精魂,名叫理维藏,字法珠。这两位神明共同守护我小腹内的二孔之本。二孔之本是死气的门户,两位神明严密守护,使日月的根生于二户之下,五帝的气充满极阴之室,精华盈满,五液填溢,七祖父母反胎,宿封的灾殃解结,上生南宫,神仙受气。
血中的赤气君,名叫混离子,字叔火坚。司命的精魂,名叫发细子,字庆玄。这两位神明共同守护我百关之血的绝节之下。绝节之下是死气的门户,两位神明严密守护,使五常的液充盈六腑,灵润玉泽充满血肉,绝节不空,地门填塞,七祖结散,更生南极,我得玉仙,合道保德。
上玄的元父君,名叫高同生,字左回明。下玄的玄母,名叫叔火王,字右回光。帝皇太一,名叫重冥空,字幽寥无。九帝尊神,名叫日明真,字众帝生。太常的精魂,名叫杨堂王,字八灵。天帝九关的魂,名叫录回道,字绝冥。天纪帝魂,名叫照无阿,字广神。这七位神明守护我本命之根。本命之根,胞胎大结。常使胞囊玉清开明,七祖反胎,我命恒生,三天同符,上与日并。
我之死门有三十九处,太上尊神都已守护,使口衔日光,手执月明,照亮我的死门,使我长生,我体常生,读《大洞真经》,金音仰充,上入太无庭,解结散祸,拔脱七祖灵,反胎会南宫,世世有玉名,三涂灭根,轮转上清。三素老君,名叫牢张上,字神生道。正一左仙仲成子,一名帝宾,字四华。正一右仙曲文子,一名光坚,字灵和。守护我鼻下人中。
中央的玄一老子,名叫林灵天,字灵时道,守护我阴茎之端。北方的黑帝,名叫保成曷,字北代,守护我膀胱中。西方的白帝,名叫彰安幸,字西华,守护我阴囊中。南方的赤帝,名叫长来觉,字南和,守护我口舌中。东方的青帝,名叫雕梁际,字清平,守护我五脏外。这五帝、二老、左右仙,备卫本命,守护我身,祖宗解考,福祚七玄,世世解结,散除胞根,胎精血光,金液玉泉,上生南宫,以为帝宾,我入八景,回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帝卿名叫肇勒精,字中玄生,一名起非,一名常扶。绛宫中一名卿中光坚,字四化灵,一名幽车伯,一名董史华。黄庭下弼卿名叫缘上明,字谷下玄,一名奉申伯,一名奉光生。这三位帝卿神,卫我入帝一室,保我本命,于九天录存。祝名都毕,更闭两目,存此百神,变成白气,如白烟之状,从玄虎中来,入我口中,郁郁良久,觉见白气下从下部孔中出,又从玉茎孔中出,又觉白气从两脚底、两手心中并出,并冠绕一躯,上下手足混合,一身与白同烟,上下不相见。良久,白气忽复变色成紫云,郁郁,又从我口中入头中,及至五脏之间,充满腹内。良久,紫云又从两足底、两掌心大孔,玉茎孔中出,冠绕一躯,郁气上下与紫云相合,不相见也。须臾,存紫云之气,充满左右及一室之内;又存见口中出风气之扇、紫云之烟。紫云之烟,乃回转更缠绕,忽成一真人,男形也,如始生之状,长四寸,号曰大洞帝一尊君,名叫父宁在,字合母精,是守死关之众神徊风混化共成此帝一之尊君也。又存此尊君来入我口中舌下,又从舌下径上升紫房六合宫,平坐,外向。尊君左手把兆五符,右手把兆五籍。尊君口之左边有日光,径九分;尊君口之右边有月光,径一寸。尊君口吐回风之气,吹此日月之光,日月之光郁郁然,或白色,或黄色。令光气下入兆五脏六腑、百节一身之内,洞彻朗然,内外如白日之状。良久,忘身忽然,事讫,乃心祝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灵。父宁母精,二合双成。百真一混,一徊始生。身结八烟,变胎元婴。日月宝光,洞我躯形。太一在上,上与帝并。泥丸保玉,五脏华明。长合日月,手执洞经。位为仙公,晨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毕,此是回风混合帝一之道也,万变百化,洞真太一之法,极尽于此矣。
每晚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我鼻下人中中央,白天常存令在口内上齿之外、鼻人中皮内、上庇月之里、上齿之外,尊神形皆当向外坐立,起居在意存之。存尊君口中衔日光,径九分,照明万丈,洞明我身。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变,归一者也。读《洞经》时,亦存帝一尊君在我面前,以尊神口对我之口间,令相向听我读《洞经》之音,以散七世之结焉。
帝一尊君,名叫父宁在,字合母精。日夕常忆之,勿忘,辟万试,灭千患,除恶魔,致神仙也。若我体中有疾痛不宁处,急存帝一尊君,令口吐日光白气,薰我痛疾即愈。帝一尊君形如始生之男,不著衣服,身长四寸耳。所谓大洞胎始,形之真也。
本命日常当读《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一过,能恒诵习之,大吉也。须得万遍。大限充毕,乃得驾自然之云,乘八光之龙,千乘万骑,白日升仙矣。万遍既毕,然后一岁一读之耳。上帝云龙脱未来,迎者不过七百日中,忽在人间卒至,便升天矣。我当坚守雌一,混合五神,精心回风,大会帝尊。
诵读并学习《洞经》的三十九章,
这样真仙的修行之道就完成了,
云龙的聚会也得以审视,
罪孽的根源消散了,
祖先获得了福气和命运,
这是兆勤的功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二-注解
帝一:在道教中,帝一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象征着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根本。
三五:三五指的是天地间的三丹田和五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九炁:九炁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太一:太一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玄液:玄液在道教中指的是人体内的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六虚:六虚指的是天地间的六个方向,即东、西、南、北、上、下,象征着宇宙的广阔和无限。
幽宫:幽宫在道教中指的是人体内的神秘空间,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场所。
元灵:元灵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灵性,是修炼成仙的根本。
九宫:九宫在道教中指的是人体内的九个重要部位,每个部位都有相应的神灵守护。
三真:三真指的是天地间的三丹田和五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五神:五神指的是五脏之神,分别是心、肝、脾、肺、肾的神灵。
九天:道教术语,指天界的最高层,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太一之源:太一之源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玄液天之润:玄液天之润指的是天地间的精华,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六虚天之光:六虚天之光指的是天地间的光明,象征着宇宙的智慧和灵性。
幽宫天之府:幽宫天之府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空间,是神灵的居所。
神气天之化:神气天之化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气息,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元灵帝之变:元灵帝之变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灵性,是修炼成仙的根本。
九宫混变而同一:九宫混变而同一指的是人体内的九个重要部位,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统一和和谐。
元父、玄母:元父、玄母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的父母,象征着阴阳的平衡和万物的生成。
三元:三元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灵,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帝君:帝君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太一为道之变:太一为道之变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九天为道之神:九天为道之神指的是道教中的九重天,象征着宇宙的层次和神灵的居所。
九宫为道之宅:九宫为道之宅指的是人体内的九个重要部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场所。
玄液为道之津:玄液为道之津指的是人体内的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三田:三田指的是人体内的三个重要部位,分别是上丹田(泥丸)、中丹田(绛宫)、下丹田(命门)。
泥丸:泥丸指的是人体内的上丹田,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胎精:胎精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太一帝先:太一帝先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雄雌守神:雄雌守神指的是阴阳的平衡,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九天元炁:九天元炁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九成:九成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修炼方法和境界。
命户:命户指的是人体内的命门,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神室:神室指的是人体内的神秘空间,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场所。
太一无离:太一无离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三一之神:三一之神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灵,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太一帝先晨降:太一帝先晨降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五香:五香指的是五种香料,分别是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乳香,用于修炼时的净化。
真炁:真炁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血腥臭臊殗秽之气:血腥臭臊殗秽之气指的是不洁的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九气:九气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三一:三一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灵,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故炁:故炁指的是人体内的旧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真人:真人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人,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死绝之声:死绝之声指的是不祥的声音,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漏精之津:漏精之津指的是人体内的精华流失,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太一帝君:太一帝君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玄虚:玄虚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空间,是神灵的居所。
太一之道:太一之道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尸哭:尸哭指的是不祥的声音,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腌秽:腌秽指的是不洁的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忧泪:忧泪指的是不祥的泪水,是修炼成仙的障碍。
太一之至忌:太一之至忌指的是修炼成仙的最大障碍。
斋戒:斋戒指的是修炼时的净化和节制,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精诚:精诚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镇命:镇命指的是修炼时的稳定和坚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混合:混合指的是阴阳的平衡,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一十八年:一十八年指的是修炼成仙的时间,象征着修炼的长期和艰辛。
白日升晨:白日升晨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回老反婴:回老反婴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
太一精:太一精指的是宇宙的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洞房:洞房指的是人体内的神秘空间,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场所。
九灵:九灵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神明:神明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真仙:真仙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人,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长生:长生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长生不老。
胎魂:胎魂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灵性,是修炼成仙的根本。
白元:白元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无英:无英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灵性,是修炼成仙的根本。
桃君:桃君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司命:司命指的是人体内的命运之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神灵。
捧籍:捧籍指的是修炼时的记录和传承,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列符:列符指的是修炼时的符咒和仪式,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三宫:三宫指的是人体内的三个重要部位,分别是上丹田(泥丸)、中丹田(绛宫)、下丹田(命门)。
镇真:镇真指的是修炼时的稳定和坚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百节:百节指的是人体内的各个关节,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受灵:受灵指的是修炼时的灵感和启示,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帝群:帝群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宝籍:宝籍指的是修炼时的记录和传承,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宿命:宿命指的是人体内的命运之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神灵。
无倾:无倾指的是修炼时的稳定和坚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週旋:週旋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虚烟:虚烟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气息,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启通:启通指的是修炼时的开启和通达,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玄精:玄精指的是天地间的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二十四真:二十四真指的是天地间的二十四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上元:上元指的是天地间的上丹田,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八冥:八冥指的是天地间的八个方向,象征着宇宙的广阔和无限。
六甲:六甲指的是天地间的六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六丁:六丁指的是天地间的六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玉华:玉华指的是天地间的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引日:引日指的是修炼时的引导和启示,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并形:并形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千乘万骑: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举身登晨:举身登晨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白日升天:白日升天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三天:三天指的是天地间的三重天,象征着宇宙的层次和神灵的居所。
鸡鸣:鸡鸣指的是修炼时的时间,象征着修炼的开始和结束。
生气:生气指的是天地间的生命力,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九天九宫:九天九宫指的是天地间的九重天和九宫,象征着宇宙的层次和神灵的居所。
九神:九神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天皇:天皇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九魂:九魂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太清:太清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宇宙的纯净和无限。
太素:太素指的是天地间的原始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太和:太和指的是天地间的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明堂:明堂指的是人体内的上丹田,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绛宫: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六府:六府指的是人体内的六个重要部位,分别是上丹田(泥丸)、中丹田(绛宫)、下丹田(命门)、心、肝、脾。
天府:天府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宇宙的纯净和无限。
洞台:洞台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空间,是神灵的居所。
太清之中:太清之中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宇宙的纯净和无限。
三五帝君:三五帝君指的是天地间的三丹田和五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三一丹田神:三一丹田神指的是天地间的三丹田和五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五者符籍之神:五者符籍之神指的是天地间的五神,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神灵。
太一公子:太一公子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桃康君:桃康君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始精华,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
元老丈人:元老丈人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玄一老君:玄一老君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无极:无极指的是天地间的无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九君:九君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真一:真一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天之魂:天之魂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自然成真:自然成真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
精存九君:精存九君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深思三真:深思三真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兆一体:兆一体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週旋三五:週旋三五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反覆七九:反覆七九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天帝之灵魂:天帝之灵魂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五神奉籍:五神奉籍指的是修炼时的记录和传承,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週而复始:週而复始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白日登度:白日登度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不死:不死指的是修炼成仙的境界,象征着长生不老。
高上神霄经:高上神霄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修炼成仙的方法和境界。
魂生无中:魂生无中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布在九宫:布在九宫指的是天地间的九重天和九宫,象征着宇宙的层次和神灵的居所。
道出八极:道出八极指的是天地间的八个方向,象征着宇宙的广阔和无限。
常游绛宫:常游绛宫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三宫合化:三宫合化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紫房:紫房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空间,是神灵的居所。
金门:金门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秘空间,是神灵的居所。
混而合之:混而合之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出入帝方:出入帝方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三五合一:三五合一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仙王:仙王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人,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帝方:帝方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宇宙的纯净和无限。
太清域:太清域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宇宙的纯净和无限。
大洞真经:道教经典,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二老: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帝魂:帝魂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三九:三九指的是天地间的三丹田和九宫,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太一立其中根:太一立其中根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五神奉我生籍:五神奉我生籍指的是修炼时的记录和传承,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司命塞我死门:司命塞我死门指的是修炼时的稳定和坚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九宫合而为一:九宫合而为一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六合曌总而内真:六合曌总而内真指的是修炼时的统一和和谐,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太上宝行:太上宝行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长生根本:长生根本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立人之帝先:立人之帝先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道之元始:道之元始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生府之仙宗:生府之仙宗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帝籍之秘章:帝籍之秘章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洞真之奇妙:洞真之奇妙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九宫之要经:九宫之要经指的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九真中经: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修炼内丹、养生的方法,强调通过内观、存思、闭气等修炼手段,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
天上飞文:天上飞文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太上:太上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结精积气:结精积气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受胎敛血:受胎敛血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凝骨吐津:凝骨吐津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散布流液:散布流液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忽尔而立:忽尔而立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怳尔而成:怳尔而成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罔尔而具:罔尔而具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脱尔而生:脱尔而生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五脏玄生:五脏玄生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父母:父母指的是天地间的阴阳,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生育之始:生育之始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生成的起点。
神适其间:神适其间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尊神:尊神指的是天地间的至高神灵,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万物的根本。
居无常:居无常指的是天地间的神灵,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展转荣输:展转荣输指的是修炼时的循环和反复,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
流注元津:流注元津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外来内结:外来内结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三魂七魄:三魂七魄指的是人体内的灵魂,是修炼成仙的重要部位。
积灵受气:积灵受气指的是修炼时的专注和虔诚,是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
九真君:九真君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能量或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天精君:道教中的神灵,代表心内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心内精气充盈,达到养心凝魂的效果。
坚玉君:道教神灵,代表骨骼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骨骼坚固,白骨不朽,筋脉不泯。
元生君:道教神灵,代表血脉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血脉充盈,精液充盈,达到飞仙的境界。
青明君:道教神灵,代表肝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肝气充盈,达到养肝导神的效果。
养光君:道教神灵,代表脾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脾气充盈,达到养脾灌魂的效果。
白元君:道教神灵,代表肺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肺气充盈,达到理肺和津的效果。
玄阳君:道教神灵,代表肾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肾气充盈,达到灌肾灵根的效果。
合景君:道教神灵,代表胆中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胆气充盈,达到养胆强魂的效果。
无英公:道教神灵,代表头部的精气,修炼时通过内视存思,使头部精气充盈,达到凝精坚胎的效果。
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道教修炼法门之一,强调通过闭气、内观、存思等手段,调和体内精气,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帝宫:指天帝的宫殿,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神圣的居所。
左无英公子玄元叔: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左腋下肝之后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右腋下肺之后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绛宫心房之中四孔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命门挑君孩道康: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脐中之关命门外宫,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泥丸中九孔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绛宫心丹田宫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项中之大椎骨首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两莞间车轴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泥丸九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口之四际,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胆中八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背之中骨之下节,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两肾七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背穷骨地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肺中六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颈外十二关之梁,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脾中五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喉内极根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肝中四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胃管之户膏膜之下,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精血三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鼻两孔之下源,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骨节二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太仓之府五肠之口,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心中一真: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胸中四极之口,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九元之真男: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左耳之下伏晨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皇一之魂女: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右耳之下伏晨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紫素左元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头面之境,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黄素中元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胸腹之境,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白素右元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下关之境,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日中司命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左手月中,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胎中一元白炁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五脏之上结喉之本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结中青炁君:道教中的神灵,守护人体的五脏之户,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
大胃之上口:指人体中胃的上部入口,象征生命气息的入口,是道教修炼中重要的身体部位。
死炁之门:指人体中气息流动的关键部位,道教认为这些部位是生命气息的枢纽,需由神灵守护。
金液流匝: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玉华映魂: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光芒,象征灵魂的升华。
七祖披释:指通过修炼,七代祖先的灵魂得以解脱,道教认为修炼可以超度祖先。
玄仙:指道教中的高级仙人,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九肠之口:指人体中肠道的入口,象征生命气息的流动通道。
太上之炁:道教术语,指至高无上的气息,象征宇宙的本源力量。
太一之神:道教中的至高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玉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光芒,象征灵魂的升华。
金泽: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七祖父母:指七代祖先,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超度祖先的灵魂。
冥罪:指祖先在阴间所犯的罪孽,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解除这些罪孽。
累业:指祖先在生前所积累的业力,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解除这些业力。
帝房: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飚室: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日月之根: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光芒,象征生命力的源泉。
五帝之炁:道教术语,指五方天帝的气息,象征宇宙的五种基本力量。
极阴之室:道教术语,指人体中阴气最盛的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流动通道。
五液: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五种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南宫: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神仙受炁: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天地精华,达到神仙的境界。
百关之血:道教术语,指人体中血液流动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流动通道。
五常之液: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五种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灵润玉泽: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地门:道教术语,指人体中气息流动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南极: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玉仙:道教术语,指修炼成仙的高级仙人,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合道保德: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并保持道德的高尚。
上玄元父君: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下玄玄母: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帝皇太一: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九帝尊神: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太常精魂: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天帝九关魂: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天纪帝魂: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本命之根: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生命气息的根源,象征生命的本源。
胞胎大结: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生命气息的根源,象征生命的本源。
三天同符: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天界合一的境界。
上与日并: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太阳同辉的境界。
死门:道教术语,指人体中气息流动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太上尊神: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口衔日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太阳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手执月明: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月亮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金音仰充: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诵读经典,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太无庭: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解结散祸: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祖先的罪孽和业力。
拔脱七祖灵: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超度七代祖先的灵魂。
反胎会南宫: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三涂灭根: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三世的罪孽和业力。
轮转上清: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三素老君: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正一左仙仲成子: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正一右仙曲文子: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中央玄一老子: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北方黑帝: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西方白帝: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南方赤帝: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东方青帝: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五帝: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左右仙: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祖宗解考: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祖先的罪孽和业力。
福祚七玄: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获得七代祖先的福佑。
世世解结: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祖先的罪孽和业力。
散除胞根: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生命的根源。
胎精血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光芒,象征生命力的源泉。
金液玉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液体,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上生南宫: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帝宾: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成为天界的宾客。
八景: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琼轮: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交通工具,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交通工具。
白日飞仙: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白日飞升的境界。
帝卿: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黄庭: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弼卿: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九天录存: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天界的境界。
百神: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白炁: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气息,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紫云: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气息,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大洞帝一尊君: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父宁在: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合母精: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紫房六合宫: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五符: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获得五种符咒,象征修炼的成果。
五籍: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获得五种典籍,象征修炼的成果。
日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太阳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月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月亮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回风之炁: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精华气息,象征生命力的流动。
日月之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五脏六腑: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五脏六腑,象征生命气息的流动通道。
百节一身: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各个关节,象征生命气息的流动通道。
洞彻朗然: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内外通透的境界。
内外如白日之状: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内外光明的境界。
忘身忽然: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忘我境界。
大洞帝一: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太素尊灵: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父宁母精: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二合双成: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阴阳合一的境界。
百真一混: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百神合一的境界。
一徊始生: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生命重生的境界。
身结八烟: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身体升华的境界。
变胎元婴: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生命重生的境界。
日月宝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洞我躯形: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内外通透的境界。
太一在上: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上与帝并: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天帝同辉的境界。
泥丸保玉: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五脏华明: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五脏光明的境界。
长合日月: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手执洞经: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诵读经典,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位为仙公: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仙人的境界。
晨升上清: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三十九章:道教经典,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金符羽庭:道教术语,指天界的宫殿,象征修炼者升仙后的居所。
回风混合帝一之道: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帝一合一的境界。
万变百化: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万变百化的境界。
洞真太一之法: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太一合一的境界。
极尽于此: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最高境界。
夕夕常存: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日夜修炼的境界。
鼻下人中: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白日常存: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日夜修炼的境界。
上齿之外: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鼻人中皮内: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上庇月之里:道教术语,指人体中的关键部位,象征生命气息的枢纽。
尊神形皆当向外坐立: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神灵合一的境界。
照明万丈: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内外光明的境界。
洞明兆身: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内外通透的境界。
一者:道教术语,指宇宙的本源,象征修炼的最高境界。
帝之真一: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一之所变: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宇宙本源合一的境界。
归一者: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宇宙本源合一的境界。
洞经:道教经典之一,全称为《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洞经》。主要内容讲述道教修炼、度人、祈福等法门,是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七世之结: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解除七世祖先的罪孽和业力。
日夕常忆之: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日夜修炼的境界。
辟万试: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万试不侵的境界。
灭千患: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千患不侵的境界。
除恶魔: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除魔卫道的境界。
致神仙: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神仙的境界。
疾痛不宁处: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身体健康的境界。
口吐日光白炁: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吸收太阳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薰我痛疾即愈: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身体健康的境界。
大洞胎始: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生命重生的境界。
形之真: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身体升华的境界。
本命日:道教术语,指修炼者的生辰八字,象征生命的本源。
万遍: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诵读经典,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大限充毕: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生命极限的境界。
驾自然之云: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乘八光之龙: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白日升仙: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白日飞升的境界。
上帝云龙脱未来: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迎者不过七百日中: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卒至: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升天: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升仙的境界。
坚守雌一: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阴阳合一的境界。
混合五神: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五神合一的境界。
精心回风: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大会帝尊: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与天帝合一的境界。
真仙之道:指道教修炼成仙的终极目标,即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云龙之会:道教术语,指修炼者与天地神灵相会的境界,象征着修炼者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能够与神灵沟通。
罪结之根:指人因罪业而结下的因果报应,修炼者通过诵经、修炼等方式可以消除这些罪业。
上祖获福命:指通过修炼和诵经,祖先的灵魂能够得到超度,获得福报和安宁。
兆勤之矣:兆,指预兆、征兆;勤,指勤奋、努力。此句意为通过勤奋修炼,已经看到了成功的预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二-评注
本文是道教经典《高上神霄经》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修炼成仙的方法和境界。文章通过描述人体内的神灵、气息和精华,阐述了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人体内的神灵和气息,如帝一、三五、九炁、太一等,这些神灵和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也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修炼成仙的过程,包括存念太一、混合帝先、雄雌守神、灌流浩清等步骤,这些步骤是修炼成仙的重要方法。最后,文章强调了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如精诚、斋戒、混合等,这些原则是修炼成仙的根本。
文章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和修炼方法。道教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神灵和气息,这些神灵和气息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也是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通过修炼,可以使这些神灵和气息达到统一和和谐,从而实现长生不老和返老还童的境界。文章通过描述人体内的神灵和气息,阐述了修炼成仙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体现了道教的修炼思想和文化内涵。
文章的艺术特色也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丰富。文章使用了大量的道教术语和象征性语言,如帝一、三五、九炁、太一等,这些术语和语言不仅具有深刻的道教内涵,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术语和语言,文章构建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修炼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修炼成仙的神秘和奇妙。此外,文章还通过描述人体内的神灵和气息,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象世界,使读者能够通过意象感受到修炼成仙的境界和过程。
文章的历史价值也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对道教修炼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炼成仙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对修炼成仙的方法和境界的详细描述,传承和发展了道教的修炼思想,对后世道教的修炼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体内神灵和气息的描述,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后世道教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本文是道教经典《高上神霄经》中的重要篇章,通过对修炼成仙的方法和境界的详细描述,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和修炼方法。文章的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突出,历史价值重要,对后世道教的修炼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真中经》是道教修炼内丹、养生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从平旦到子时的九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神灵,分别代表身体的不同部位和精气。通过内视存思、闭气、叩齿、咽液等修炼手段,修炼者可以使五脏六腑的精气充盈,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
文本中的每个时辰对应的神灵,如天精君、坚玉君、元生君等,都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这些神灵不仅代表了身体各个部位的精气,还象征着修炼者在不同时辰的修炼重点。通过内视存思,修炼者可以调动这些神灵的力量,使身体各个部位的精气充盈,从而达到养心、固骨、理肺、灌肾等效果。
《九真中经》的修炼方法强调‘闭气瞑目,内视存神’,这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闭气,修炼者可以调节呼吸,使体内的精气得以凝聚;通过内视存思,修炼者可以调动神灵的力量,使身体各个部位的精气充盈。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使修炼者的精神得到升华,最终达到飞升成仙的境界。
文本中的‘叩齿九下,咽液九过’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见仪式,叩齿和咽液被认为可以调和体内的精气,增强修炼效果。叩齿可以震动头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咽液则可以滋润五脏六腑,增强体内的精气。这些仪式不仅是修炼的一部分,也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九真中经》不仅是一部修炼经典,还反映了道教对宇宙、自然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修炼,修炼者可以与天地合一,达到‘出虚入无,天地俱生’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也是道教文化中对宇宙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追求。
总的来说,《九真中经》是一部集修炼、养生、文化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其内容不仅具有极高的修炼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修炼《九真中经》,修炼者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升精神境界,最终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这段古文出自道教经典,描述了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灵守护,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这些神灵的名字和职责反映了道教对人体生命力的重视,以及通过神灵守护来维持生命力的观念。
文中提到的各个神灵守护的部位,如左腋下肝之后户、右腋下肺之后户、绛宫心房之中四孔之户等,都是道教认为的生命之气的重要通道。这些部位的守护,象征着对生命之气的保护和维持,体现了道教对人体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神灵的名字和字,如左无英公子玄元叔、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等,这些名字和字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它们不仅反映了道教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也体现了道教对生命之气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神灵的职责,如使左腋有玉光、使右腑有金光、使心中得其真理等,这些职责反映了道教通过神灵守护来维持生命力的观念。这些职责的描述,不仅体现了道教对生命之气的深刻理解和重视,也反映了道教对人体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描述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灵守护,反映了道教对人体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和重视。这些神灵的名字、字和职责,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体现了道教对生命之气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经典的一部分,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文本中提到的‘大胃之上口’、‘死炁之门’、‘金液流匝’等术语,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生命气息的流动和修炼的成果。通过这些术语,文本描绘了一个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灵魂升华的境界。
文本中还提到了许多道教神祇,如‘太上尊神’、‘太一之神’、‘五帝’等,这些神祇象征着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修炼者通过与他们合一,达到与宇宙本源合一的境界。这种与神祇合一的观念,体现了道教修炼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修炼,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七祖披释’、‘七祖父母得解冥罪’等观念,体现了道教修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长生不老,也是为了超度祖先的灵魂,解除他们的罪孽和业力。这种观念反映了道教修炼的社会性和家族性,修炼者通过修炼,不仅为自己,也为家族和祖先带来福佑。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神秘的语言,描绘了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长生不老、灵魂升华、与宇宙合一。它不仅是一部修炼的指南,也是一部充满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字出自道教经典《洞经》,反映了道教修炼的核心思想和终极目标。道教修炼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长生不老,更是为了超度祖先、消除罪业、与神灵沟通,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首先,文中提到的‘洞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修炼、度人、祈福等多个方面。诵习《洞经》三十九章,意味着修炼者已经深入学习了道教的精髓,掌握了修炼的法门。
其次,‘真仙之道毕矣’表明修炼者已经达到了修炼的终极目标,即成为真仙。真仙不仅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更是与天地同寿、与神灵沟通的存在。这一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修炼者已经超越了凡人的境界。
再次,‘云龙之会审矣’进一步强调了修炼者与神灵的沟通。云龙之会是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象征着修炼者已经达到了与天地神灵相会的境界。这一境界的实现,意味着修炼者已经具备了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此外,‘罪结之根散矣’表明修炼者通过诵经和修炼,已经消除了因罪业而结下的因果报应。道教认为,罪业是阻碍修炼者成仙的重要因素,只有消除罪业,才能达到修炼的终极目标。
最后,‘上祖获福命矣’和‘兆勤之矣’则强调了修炼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通过修炼,不仅个人能够成仙,祖先的灵魂也能够得到超度,获得福报。而‘兆勤之矣’则表明,修炼者通过勤奋努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预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道教修炼的核心思想,也展示了道教修炼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通过诵经和修炼,修炼者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长生不老,还能够超度祖先、消除罪业、与神灵沟通,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