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原文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神、二十四真人,混气变生,主仙上精,散解胞结,释滞关元,二十四神所命乃得除脱也。

兆能修存名字者,则治镇一身,保守元精。

欲解节结之法,当先祝之,乃得开关耳。

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絜,能致玉辇龙骑,千万列行,同与一体,白日登天。

此太一真人、二十四神,存玄元帝君上清乘飚欻之道也。

常当安身静心,正气夷形,闭目内视,忘体念神,烧香盥练,存神守真,仿佛三八,蔼晖玄英,行之十八年,太上命太微帝君、太一五神、化生混灵道君,从二十四真人,千乘万骑,骋风摄云,呼吸流升,白日造天。

存神之道,勿交非类,深室避事,栖精蹑空,心存目想,微妙守冲,静魂安形,则万害不伤,百鬼避窜,千妖不行,消灾散祸,神庆不可胜纪。

先叩齿二十四通毕,乃存思。

脑神,名觉元子,字道都,形长一寸一分,色正白。

发神,名玄文华,字道衡,形长二寸一分,色玄。

皮肤神,名通众仲,字道连,形长一寸五分,色黄。

目神,名虚监生,字道童,形长三寸六分,衣五色。

项髓神,名灵谟盖,字道週,形长五寸,色白素衣。

膂神,名益历辅,字道柱,形长三寸,半白玉素衣。

鼻神,名冲龙玉,字道微,形长二寸五分,青白黄色衣。

舌神,名始梁峙,字道歧,形长七寸,正赤色。

右一身上部八景神童名字,先存之并如婴兒之形,仿佛在身,各安其所。讫,乃叩齿八通,咽液八过,而微祝曰:

上景八神,一合入身。帝君玄母,五神各陈。举形遁化,流变适真。千乘万骑,俱升帝晨。白元无英,道养太宾。八灵翼体,玉华衔烟。恍惚十週,经造日门。

初存思之始,先三呼神名字。祝讫,又三呼神名字,令声则出口,三部同尔。

平旦、日中、夜半三时,恒存二十四神,以次念之,祝呼如上法。《高上宝神明科经说》曰:叩齿之法,左左相叩,名曰扣天钟;右右相叩,名曰捶天磬;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若卒遇凶恶不祥,当扣天钟三十过。若经山辟邪,威神大祝,当捶天磬。若存思念道,致真招灵,当鸣天鼓。叩齿虽一,其实有左右上下也。故凶恶而畏天钟之响,山神而慑夭磬之动,招神而肃天鼓之震矣。玄音有节,希微内感,不可以一既木而求,不可以偶然而合也。千章万事,皆当如此。叩齿之道演矣,钟鼓之音别矣。是以道数不可乖错,法术不可杂乱。乖错则有暗昧之败,杂乱则有嚣毁之祸。非冥冥之无贯也,行冥贯之无序则道之不可成,事之不可验,良由求真之途不得也。履迹踧之造,而多愆于世俗矣。扣天钟三十过谓无他祝孤行此以除不祥耳。若有所案行,随本法叩齿之多少,不必须扣三十过也。

喉神,名百流放,字道通,形长八寸八分,九色衣。

肺神,名素灵生,字道平,形长八寸一分,纯白。

心神,名焕阳昌,字道明,形长九寸,色赤。

肝神,名开君童,字道青,形长六寸,色青黄。

胆神,名龙德拘,字道放,形长三寸六分,色青黄绿。

左肾神,名春元真,字道卿,形长三寸七分,数变白赤青五色无常。

右肾神,名象地无,字道生,形长三寸五分,色白或黑。

脾神,名宝元全,字道骞,形长七寸三分,色正黄。

右一身中部八景神童名字,次存之并如婴兒之形,仿佛在身,各安其所。讫,叩齿八通,咽液八过,而微咒曰:

中景八神,四变九飞。练魂正身,明景同晖。帝君解结,胎练四归。上通玄母,散灵步威。得与八神合辇齐扉,千乘万骑上登太微。

胃神,名同来育,字道展,形长七寸,色黄。

穷肠中神,名兆滕康,字道还,形长二寸四分,黄赤色。

大小肠中神,名蓬送留,字道厨,形长二寸一分,色赤黄。

胴中神,名受厚勃,字道虚,形长九寸一分,九色衣。

胸膈神,名广瑛宅,字道仲,形长五寸,色白。

两胁神,名辟假马,字道成,形长四寸一分,赤白色。

左阴左阳神,名扶流起,字道圭,形长二寸三分,青黄白色,在男存为左阳,在女存为左阴。

右阴右阳神,名苞表明,字道生,形长二寸三分,青黄白色,在男存为右阳,在女存为右阴。

右一身下部八景神童名字,后存之并如婴兒之形,仿佛在身,各安其所。讫,乃叩齿八通,咽液八过,而微祝曰:

下景八神,散形化灵。紫烟郁生,含元守精。太一元父,帝君挺生。七爽免籍,司命记生。魂魄以安,五华育明。千乘万骑,与我同并。先造太素,北揖上清。

道一内神,名逮无马,字道极生,形长一寸二分,紫色,男存曰道一内神,女存曰真元中灵。

右一神极根之幽神,守中之上灵也。次又存之如婴兒之状,安坐其所。讫,乃叩齿二十四通,咽液二十四过,而微祝曰:

玄上内真,养形侍晨,总纽摄纲,九度八旋。斗星内朗,宫馆九陈。帝君合昌,九道七咽。出液内精,和灌众神。五藏生华,反老童颜。千乘万骑,与我升天。上朝太陛,高揖玉晨。

右一身宝,名内,字化,生之精神也。不知此名,则仙道不成矣。若解结之日,不先祝此者,则结节不解也。结节不解,必三魂失适,上元内丧,五老失明,帝君乖疏也。男存为童子之神,女存为女子之神,俱同一名字也。

存二十四神,当以夜

半去枕平卧,握固放体,气调而微微,存思其身神,安念帝君,令仿佛居位,闭目内视之,如有不具,便当烧香平坐,闭目,握固两膝上,精存众神,祝行如法。

其平旦、日中时,存神,自平坐而行之,勿令有见之者矣。皆内视临闭目而存也。

月一日夜半存神讫,又存两目中有白无如鸡子大,在面目前,须臾变成两明镜,径九寸,以前后照我一体上,二十四神使洞鉴分明。良久,乃心祝曰:

大明宝镜,分形散花。鉴朗元神,制却万魔。飞行上清,披云巾罗,役使千灵,封山召河。毕,五日一行之,所谓覆校内精,检敛五神者也。常能行之,灾害不生,而位登高仙。

拂童之道,使彻见帝君、五神之法,常以甲子之旬庚午日日中时,取清水一升,以一铢真丹投水中,搅之左行三七过,祝曰:

玄流硃精,生光八明。身神众列,并来见形。彻视万里,中达九灵。帝君映童,使我上清。祝毕,东向以洗目二七过。恒行之者,彻视万神。祝当微言,以水向月建洗目,不常东向也。

◎济众经

太上道君告普光真人曰:五种烟絜,聚而成体,会其宿业,因而受识,轮转其神,有其生也。因识受染,流入恶缘。处在昏衢,居于暗界,廕蔽垢浊,魔狱禁形,长劫艰辛,失于明性,由是展转迷波苦海中,未有一人求出离者。

普光又问:烟絜之理,何处流来?暗界明性,是谁为主?神之与识,何处禀形?识神是一,为复二耶?是一不合二名,是二各明何事?为善作恶,不审是谁?若神之所为,则神妙无方。既曰无方,则无过恶。识为恶者,识当异神。彼此罪罚,何容累及?何以扶我?闻神尊所说道品中善恶两业必由于神,以是言之,识有何罪?臣之愚蒙,实所不了,伏惟哀愍,有以教之,则万劫因绿,一切咸荷!

太上道君告普光曰:五无相结,乃有烟絜。触业生形,因形能化,性理和合,是以为物。从识生变,神乃为用。识之与神,不一不异。何以故?法同源故。体则是识,五性相和;用则为神,照于境智。神若无识,何所用智?识若无神,不能为理。譬犹荇菜而为和羹,五味相和,何曾列异?无菜则味不独擅,无神则识不为用。是以用神为智,味菜为羹。以此论之,何曾有暗?众生执著,是故无明。悟则是明,明无定处;迷则为暗,暗岂殊方?深爱为狱,形乃被拘;无爱无受,亦无所有。譬如野外无人之乡,十二时神何曾有地?墙垣既至,屋宇斯成,四方之神以效灵变。故其屋宇诸神尽在。众生暗狱,亦复如是。神之来也,不知所从?神之去也,不知所往?恶业若成,狱则为业;罪咎君尽,亦不知无。且智有大小,神有尊卑,见神则曰无方,一切人应皆圣。何以故?同不同故。普光真人,汝今当知明暗神识尽于此也。

◎说真父母

天尊言曰: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由神也。形非我有,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主父母也。真父母不在,此父母贵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我寄备因缘,禀受养育之恩,故以礼报而称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为屋宅,因之为营构,以舍我也。附之以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复有形也。及无身神也,一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诀

《帝君九阴经》曰:欲变化分形,隐沦八方,匿躯藏影,入室造冥,来致万物,招制邪魅者,当常斋修帝君九阴之精思也。

北斗第一星中名太上宫,宫中有帝君变隐逃元。内妃名太一法恒,字幸正扶,著黄锦帔丹青飞裙,颓云髻。

第二星中名中元宫,宫中有帝君保胎化形。内嫔名太一三甕,字罗硃婴,著赤锦帔绿羽飞裙,颓云髻。

第三星中名真元宫,宫中有帝君六遁七隐。上元丹母名太一虚夷,字仲双兆,著青锦帔绣羽华飞裙,颓云髻。

第四星中名纽幽宫,宫中有帝君匿景藏光。中元内妃名太一七烈,字横单槃,著紫锦帔黄华羽裙,颓云髻。

第五星中名纲神宫,宫中有帝君变体易景。斗中大女名太一郁书,字畴丘兰。著硃锦帔紫青飞裙,颓云髻。

第六星中名纪明宫,宫中有帝君隐迹散众,斗中中女名太一气精,字抱定陵。著硃锦帔青绣飞裙,颓云髻。

第七星中名关会宫,宫中有帝君分景万形。斗中少女名太一郁墨,字天凡,著硃锦帔青华明羽裙,颓云髻。

第八星中名帝席宫,宫中有帝君化日月水火。斗中高皇左夫人名太一石启珠,字落茂华,著紫锦帔绣羽飞丹裙,颓云髻。

第九星中名上尊宫,宫中有帝君化金石山河,斗中高皇右夫人名太一条,字云育玄,著绿锦帔翠羽华裙,颓云髻。

右九帝君、九星斗中宫,隐妃九阴名字,若祝说之时,但说位号名字耳,勿道著衣帔及头髻下也。子能知帝君九阴者,升晨上天,位为上清真人,兆在世终身不受哭泣灾殃,太阴之神卫从,万灵之精拜谒,分形散变,混合天地。此太阴九妃者,乃帝君之阴宫神也。兆行道解结,奉符上籍,安魂制魄,化生体神,道炁延精,以求长生。而不知帝妃之名字,行九阴以混合者,亦万不得仙也。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明堂正方一寸,帝君、太阴九妃常居其中,恒以月之偶日斋,用生炁时烧香,入别室,坐卧任意,瞑目,良久,

存帝君安坐在太极紫房中;

又存太一五神在六合中;

又存北斗九星在心中;

又存太阴九妃在明堂中;

又存太微童子干景精对立帝君前,童子左手把五符,右手把五籍;

又存兆之形立童子后;

又存太阴九妃从明堂中上入太极紫房中,以次横列立兆后;

又存太一五神从六合中上入太极紫房中,以次横列立太阴九妃后。

都毕,于是帝君众神倏欻一合大变,共为一人。

一人如婴兒始生之状,名曰无常童子,字变化。

左手把九星,头戴日,口衔月。

童子以日月九星之光,映熏兆一身,内外洞彻,自觉兆一身通赤如火之炎,无复表里,表里皆烱烱然也。

此为帝君、太一九阴混合变化万形也。

良久,毕,叩齿二十四通,咽液九过,乃微祝曰:

洞天神光,回曜紫清。

玄阴九晨,隐沦绝冥。

斗中夫人,三女散形。

神妃内化,万物立成。

电光雷激,云雾流零。

九变十化,生丹起青。

太一九女,合化混停。

无常纵遁,沦虚馆冥。

锦帔华袂,紫羽飞裙。

左佩隐符,右带虎文。

衔火戴斗,手把绝幡。

傍麾八风,四掣景云。

逍遥天纲,化荡七元。

蔽伏山河,巅回五辰。

日月塞晖,列宿失真。

分形作百,化躯入千。

在火为火,入林为林。

居水为水,入山为山。

所求忽至,所召已前,倏欻适心,盼目立臻。

千种万物,随心所言。

帝君在形,太上玉晨。

无英同景,四文白元。

永生天地,保养我身。

口有所道,随意化迁。

玉童奉待,玉华执巾。

神妃献香,四真同轩。

事事物物,皆如我言。

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译文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神、二十四真人,通过混合元气变化生成,主宰仙界的上等精华,能够散解身体的结块,释放阻滞的关元,二十四神的命令才能解除这些束缚。

能够修炼并记住这些神的名字的人,可以治理和镇守自己的身体,保守元精。

想要解除身体结节的方法,应当先祈祷,才能打开关窍。

这些神灵都是结气的根本,形成身体的具象神灵,连接着道和云雾,带着生命的气息,能够引来玉辇龙骑,千万行列,与身体合为一体,白日登天。

这是太一真人、二十四神,存思玄元帝君上清乘飚欻之道。

应当常常安身静心,正气夷形,闭目内视,忘体念神,烧香盥练,存神守真,仿佛三八,蔼晖玄英,修行十八年,太上命太微帝君、太一五神、化生混灵道君,从二十四真人,千乘万骑,骋风摄云,呼吸流升,白日造天。

存神之道,不要与非同类交往,深居简出,栖精蹑空,心存目想,微妙守冲,静魂安形,则万害不伤,百鬼避窜,千妖不行,消灾散祸,神庆不可胜纪。

先叩齿二十四次,然后存思。

脑神,名叫觉元子,字道都,形长一寸一分,色正白。

发神,名叫玄文华,字道衡,形长二寸一分,色玄。

皮肤神,名叫通众仲,字道连,形长一寸五分,色黄。

目神,名叫虚监生,字道童,形长三寸六分,衣五色。

项髓神,名叫灵谟盖,字道週,形长五寸,色白素衣。

膂神,名叫益历辅,字道柱,形长三寸,半白玉素衣。

鼻神,名叫冲龙玉,字道微,形长二寸五分,青白黄色衣。

舌神,名叫始梁峙,字道歧,形长七寸,正赤色。

右一身上部八景神童名字,先存思它们如同婴儿的形状,仿佛在身体中,各自安放在它们的位置。完成后,叩齿八次,咽液八次,然后微祝说:

上景八神,一合入身。帝君玄母,五神各陈。举形遁化,流变适真。千乘万骑,俱升帝晨。白元无英,道养太宾。八灵翼体,玉华衔烟。恍惚十週,经造日门。

初存思之始,先三呼神名字。祝讫,又三呼神名字,令声则出口,三部同尔。

平旦、日中、夜半三时,恒存二十四神,以次念之,祝呼如上法。《高上宝神明科经说》曰:叩齿之法,左左相叩,名曰扣天钟;右右相叩,名曰捶天磬;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若卒遇凶恶不祥,当扣天钟三十过。若经山辟邪,威神大祝,当捶天磬。若存思念道,致真招灵,当鸣天鼓。叩齿虽一,其实有左右上下也。故凶恶而畏天钟之响,山神而慑夭磬之动,招神而肃天鼓之震矣。玄音有节,希微内感,不可以一既木而求,不可以偶然而合也。千章万事,皆当如此。叩齿之道演矣,钟鼓之音别矣。是以道数不可乖错,法术不可杂乱。乖错则有暗昧之败,杂乱则有嚣毁之祸。非冥冥之无贯也,行冥贯之无序则道之不可成,事之不可验,良由求真之途不得也。履迹踧之造,而多愆于世俗矣。扣天钟三十过谓无他祝孤行此以除不祥耳。若有所案行,随本法叩齿之多少,不必须扣三十过也。

喉神,名叫百流放,字道通,形长八寸八分,九色衣。

肺神,名叫素灵生,字道平,形长八寸一分,纯白。

心神,名叫焕阳昌,字道明,形长九寸,色赤。

肝神,名叫开君童,字道青,形长六寸,色青黄。

胆神,名叫龙德拘,字道放,形长三寸六分,色青黄绿。

左肾神,名叫春元真,字道卿,形长三寸七分,数变白赤青五色无常。

右肾神,名叫象地无,字道生,形长三寸五分,色白或黑。

脾神,名叫宝元全,字道骞,形长七寸三分,色正黄。

右一身中部八景神童名字,次存之并如婴兒之形,仿佛在身,各安其所。讫,叩齿八通,咽液八过,而微咒曰:

中景八神,四变九飞。练魂正身,明景同晖。帝君解结,胎练四归。上通玄母,散灵步威。得与八神合辇齐扉,千乘万骑上登太微。

胃神,名叫同来育,字道展,形长七寸,色黄。

穷肠中神,名叫兆滕康,字道还,形长二寸四分,黄赤色。

大小肠中神,名叫蓬送留,字道厨,形长二寸一分,色赤黄。

胴中神,名叫受厚勃,字道虚,形长九寸一分,九色衣。

胸膈神,名叫广瑛宅,字道仲,形长五寸,色白。

两胁神,名叫辟假马,字道成,形长四寸一分,赤白色。

左阴左阳神,名叫扶流起,字道圭,形长二寸三分,青黄白色,在男存为左阳,在女存为左阴。

右阴右阳神,名叫苞表明,字道生,形长二寸三分,青黄白色,在男存为右阳,在女存为右阴。

右一身下部八景神童名字,后存之并如婴兒之形,仿佛在身,各安其所。讫,乃叩齿八通,咽液八过,而微祝曰:

下景八神,散形化灵。紫烟郁生,含元守精。太一元父,帝君挺生。七爽免籍,司命记生。魂魄以安,五华育明。千乘万骑,与我同并。先造太素,北揖上清。

道一内神,名叫逮无马,字道极生,形长一寸二分,紫色,男存曰道一内神,女存曰真元中灵。

右一神极根之幽神,守中之上灵也。次又存之如婴兒之状,安坐其所。讫,乃叩齿二十四通,咽液二十四过,而微祝曰:

玄上内真,养形侍晨,总纽摄纲,九度八旋。斗星内朗,宫馆九陈。帝君合昌,九道七咽。出液内精,和灌众神。五藏生华,反老童颜。千乘万骑,与我升天。上朝太陛,高揖玉晨。

右一身宝,名内,字化,生之精神也。不知此名,则仙道不成矣。若解结之日,不先祝此者,则结节不解也。结节不解,必三魂失适,上元内丧,五老失明,帝君乖疏也。男存为童子之神,女存为女子之神,俱同一名字也。

存二十四神,当以夜

半躺下,手握紧,放松身体,呼吸平稳而轻微,想象自己的身体和神灵,安心地想着帝君,让他仿佛就在身边,闭上眼睛内视,如果感觉不完整,就应该烧香平坐,闭上眼睛,双手握紧放在膝盖上,集中精神想着众神,按照法门祈祷。

在清晨和正午时分,存想神灵,自己平坐进行,不要让任何人看见。都是内视并闭上眼睛进行存想。

每月的第一天半夜存想神灵结束后,再想象两眼中有一个像鸡蛋大小的白色光球,在面前,不久变成两面直径九寸的明镜,前后照遍我的全身,二十四位神灵使洞鉴分明。过一会儿,心中祈祷说:

大明宝镜,分形散花。照亮元神,制服万魔。飞升上清,披云巾罗,役使千灵,封山召河。结束后,每五天进行一次,这就是所谓的覆校内精,检敛五神。经常这样做,灾害不会发生,而能登高仙位。

拂童之道,使彻底看见帝君、五神的方法,通常在甲子旬的庚午日正午时分,取一升清水,将一铢真丹投入水中,向左搅拌二十一次,祈祷说:

玄流硃精,生光八明。身神众列,并来见形。彻视万里,中达九灵。帝君映童,使我上清。祈祷结束后,面向东方洗目十四次。经常这样做,能彻底看见万神。祈祷时应轻声细语,用水向月建洗目,不一定要面向东方。

◎济众经

太上道君告诉普光真人说:五种烟絜,聚集成体,结合其宿业,因而受识,轮转其神,有其生命。因识受染,流入恶缘。处在昏衢,居于暗界,遮蔽垢浊,魔狱禁形,长劫艰辛,失于明性,因此辗转迷波苦海中,没有一人能求出离。

普光又问:烟絜的道理,从哪里流来?暗界明性,是谁为主?神与识,从哪里禀形?识神是一,还是二?如果是一,不合二名,如果是二,各自明何事?为善作恶,不清楚是谁?如果是神所为,则神妙无方。既然无方,则无过恶。识为恶者,识当异神。彼此罪罚,何容累及?何以扶我?听说神尊所说道品中善恶两业必由于神,以此言之,识有何罪?臣之愚蒙,实在不明白,恳请哀愍,有所教导,则万劫因绿,一切咸荷!

太上道君告诉普光说:五无相结,乃有烟絜。触业生形,因形能化,性理和合,是以为物。从识生变,神乃为用。识与神,不一不异。为什么?法同源故。体则是识,五性相和;用则为神,照于境智。神若无识,何所用智?识若无神,不能为理。譬如荇菜而为和羹,五味相和,何曾列异?无菜则味不独擅,无神则识不为用。是以用神为智,味菜为羹。以此论之,何曾有暗?众生执著,是故无明。悟则是明,明无定处;迷则为暗,暗岂殊方?深爱为狱,形乃被拘;无爱无受,亦无所有。譬如野外无人之乡,十二时神何曾有地?墙垣既至,屋宇斯成,四方之神以效灵变。故其屋宇诸神尽在。众生暗狱,亦复如是。神之来也,不知所从?神之去也,不知所往?恶业若成,狱则为业;罪咎君尽,亦不知无。且智有大小,神有尊卑,见神则曰无方,一切人应皆圣。为什么?同不同故。普光真人,你现在应当知道明暗神识尽于此也。

◎说真父母

天尊说: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由神也。形非我有,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主父母也。真父母不在,此父母贵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我寄备因缘,禀受养育之恩,故以礼报而称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为屋宅,因之为营构,以舍我也。附之以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复有形也。及无身神也,一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诀

《帝君九阴经》说:想要变化分形,隐沦八方,匿躯藏影,入室造冥,来致万物,招制邪魅者,应当经常斋修帝君九阴之精思。

北斗第一星中名太上宫,宫中有帝君变隐逃元。内妃名太一法恒,字幸正扶,著黄锦帔丹青飞裙,颓云髻。

第二星中名中元宫,宫中有帝君保胎化形。内嫔名太一三甕,字罗硃婴,著赤锦帔绿羽飞裙,颓云髻。

第三星中名真元宫,宫中有帝君六遁七隐。上元丹母名太一虚夷,字仲双兆,著青锦帔绣羽华飞裙,颓云髻。

第四星中名纽幽宫,宫中有帝君匿景藏光。中元内妃名太一七烈,字横单槃,著紫锦帔黄华羽裙,颓云髻。

第五星中名纲神宫,宫中有帝君变体易景。斗中大女名太一郁书,字畴丘兰。著硃锦帔紫青飞裙,颓云髻。

第六星中名纪明宫,宫中有帝君隐迹散众,斗中中女名太一气精,字抱定陵。著硃锦帔青绣飞裙,颓云髻。

第七星中名关会宫,宫中有帝君分景万形。斗中少女名太一郁墨,字天凡,著硃锦帔青华明羽裙,颓云髻。

第八星中名帝席宫,宫中有帝君化日月水火。斗中高皇左夫人名太一石启珠,字落茂华,著紫锦帔绣羽飞丹裙,颓云髻。

第九星中名上尊宫,宫中有帝君化金石山河,斗中高皇右夫人名太一条,字云育玄,著绿锦帔翠羽华裙,颓云髻。

右九帝君、九星斗中宫,隐妃九阴名字,若祝说之时,但说位号名字耳,勿道著衣帔及头髻下也。子能知帝君九阴者,升晨上天,位为上清真人,兆在世终身不受哭泣灾殃,太阴之神卫从,万灵之精拜谒,分形散变,混合天地。此太阴九妃者,乃帝君之阴宫神也。兆行道解结,奉符上籍,安魂制魄,化生体神,道炁延精,以求长生。而不知帝妃之名字,行九阴以混合者,亦万不得仙也。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明堂正方一寸,帝君、太阴九妃常居其中,恒以月之偶日斋,用生炁时烧香,入别室,坐卧任意,瞑目,良久,

想象帝君安坐在太极紫房中;

又想象太一五神在六合中;

又想象北斗九星在心中;

又想象太阴九妃在明堂中;

又想象太微童子干景精对立在帝君前,童子左手拿着五符,右手拿着五籍;

又想象自己的形象站在童子后面;

又想象太阴九妃从明堂中上升进入太极紫房中,依次横列站在自己后面;

又想象太一五神从六合中上升进入太极紫房中,依次横列站在太阴九妃后面。

全部完成后,帝君和众神突然合为一体,变成一个人。

这个人像刚出生的婴儿,名叫无常童子,字变化。

他左手拿着九星,头上戴着太阳,口中衔着月亮。

童子用日月九星的光芒,照耀和熏染我的全身,内外通透,感觉自己全身通红如火,不再有内外之分,内外都明亮无比。

这是帝君、太一九阴混合变化成万物的形态。

过了很久,完成后,叩齿二十四次,咽下唾液九次,然后轻声祝祷:

洞天的神光,回照紫清。

玄阴的九晨,隐没在绝冥之中。

斗中的夫人,三位女子分散形体。

神妃在内部转化,万物立即形成。

电光雷激,云雾流动。

九变十化,生出丹青。

太一九女,合化混停。

无常童子纵身遁入虚空,沦入冥馆。

穿着锦帔华袂,紫羽飞裙。

左边佩戴隐符,右边带着虎文。

口中衔着火,头上戴着斗,手中拿着绝幡。

旁边挥舞八风,四面掣动景云。

逍遥在天纲中,化荡七元。

遮蔽山河,巅回五辰。

日月失去光辉,列宿失去真实。

分形作百,化躯入千。

在火中为火,入林中为林。

居水中为水,入山中为山。

所求之物忽然到来,所召之物已在眼前,瞬间适应心意,转眼间立即实现。

千种万物,随心所言。

帝君在形体中,太上玉晨。

无英同景,四文白元。

永生天地,保养我身。

口中所说的,随意变化迁移。

玉童奉侍,玉华执巾。

神妃献香,四真同轩。

事事物物,皆如我言。

完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注解

太微帝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祇,掌管天界的重要事务,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天界权威。

太一造形:太一在道教中代表宇宙的本源和最高原则,造形则指创造和形成,这里指太一神创造万物的过程。

紫元内神:紫元指紫色的元气,内神则指内在的神灵,这里指修炼者内在的灵气和神灵。

二十四真人:道教中的二十四位高级仙人,每位真人掌管不同的天界事务,象征着道教修炼的各个阶段和境界。

混气变生:指宇宙间混沌的元气变化生成万物,是道教宇宙观中的重要概念。

主仙上精: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成为主仙。

散解胞结:指通过修炼解除身体和精神上的束缚和障碍,达到自由和解脱。

释滞关元:关元在中医中指丹田,释滞关元指通过修炼打通丹田,使精气畅通无阻。

存玄元帝君上清乘飚欻之道:指修炼者通过存想玄元帝君,达到上清境界,乘飚欻(快速飞行)的道法。

叩齿: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仪式,通过叩齿来召唤神灵、驱邪避凶。

咽液:指吞咽唾液,道教修炼中认为唾液含有精气,吞咽可以滋养身体。

存思: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冥想和想象来集中精神,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

握固: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指双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象征固守元气。

帝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祇,通常指玉皇大帝或其他重要的天帝。

内视:道教修炼方法之一,指闭目后通过想象观察体内的神灵或气机运行。

祝:道教仪式中的祈祷或咒语,用于祈求神灵的庇佑或实现某种愿望。

明镜:在道教修炼中,象征清晰洞察和智慧的工具,常用于比喻修炼者内心的清明。

二十四神:道教中认为人体内有二十四位神灵,分别掌管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上清:道教中的高级天界,是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拂童: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方法来净化身心,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

真丹: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丹药,象征纯净的能量和生命力。

玄流硃精:道教术语,指天地间的精华和灵气。

九灵:道教中的九种神灵,分别掌管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力量。

烟絜:道教术语,指由五种元素(五行)凝聚而成的物质形态,象征生命的起源和轮回。

暗界:道教中指无知和迷惑的境界,与明性相对。

明性:道教中指觉悟和智慧的本性。

识神:道教中指意识和灵魂的结合体,是生命活动的核心。

五无相结:道教术语,指五种无形的力量(五行)相互结合,形成物质世界。

真父母:道教中指宇宙的根源和生命的本源,超越世俗的父母概念。

九真帝君:道教中的九位高级神灵,分别掌管不同的天界和自然力量。

九阴:道教中指九种阴性的力量或神灵,与九阳相对,象征宇宙的平衡。

太极紫房:道教中的神圣空间,象征着宇宙的中心和至高无上的境界。

太一五神:道教中的五位重要神祇,代表五行和五方。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宇宙的六个方向。

北斗九星:北斗七星加上两颗辅星,道教中认为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宇宙意义。

太阴九妃:道教中的九位女神,与月亮和阴性能量相关。

明堂:道教中的神圣空间,通常指头部或心脏的位置。

太微童子:道教中的神童,象征着纯洁和智慧。

五符:道教中的五种符咒,具有驱邪和保护的作用。

五籍:道教中的五种经典或记录,象征着知识和智慧。

无常童子:道教中的神童,象征着变化和无常。

九变十化:道教中的修炼术语,指通过九次变化和十次转化达到更高的境界。

太上玉晨:道教中的高级神祇,通常指太上老君或其他重要的天帝。

无英同景: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无上的智慧和光明。

四文白元:道教中的四位神祇,象征着四方的守护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评注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详细描述了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想二十四神、叩齿、咽液等仪式来达到修炼的目的。文本中提到的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神等概念,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本源和神灵的崇拜,以及对修炼者内在灵气和神灵的重视。

文本中的二十四真人象征着道教修炼的各个阶段和境界,每位真人掌管不同的天界事务,修炼者通过存想这些真人,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修炼境界,最终达到主仙上精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强调外在的仪式,更注重内在的冥想和存想,体现了道教修炼的内外兼修的特点。

叩齿和咽液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修炼者可以召唤神灵、驱邪避凶,同时滋养身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存思则是道教修炼中的核心方法,通过想象神灵的形象和存在,修炼者可以与神灵沟通,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文本中还详细描述了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想二十四神、叩齿、咽液等仪式来解除身体和精神上的束缚和障碍,达到自由和解脱。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修炼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提升修炼者的精神境界,最终达到白日登天的境界。

总的来说,《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是道教修炼的重要经典,通过详细的仪式和方法描述,为修炼者提供了一条通往至高境界的修炼之路。文本中的各种概念和方法,不仅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和神灵观,更展示了道教修炼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和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修炼方法、神灵崇拜、宇宙观和生命观等多个方面。首先,文本详细描述了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如握固、存思、内视等,这些方法旨在通过冥想和想象来集中精神,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这些修炼方法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还反映了道教对身心合一的追求。

其次,文本中多次提到帝君、二十四神、九真帝君等神灵,这些神灵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力量。通过修炼和祈祷,修炼者可以与这些神灵沟通,获得庇佑和智慧。这种神灵崇拜不仅体现了道教的宗教性,还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

此外,文本还探讨了道教的生命观和宇宙观。烟絜、暗界、明性、识神等概念,揭示了道教对生命起源和轮回的理解。道教认为,生命是由五种元素(五行)凝聚而成,因识受染,流入恶缘,最终陷入迷波苦海。通过修炼和觉悟,可以摆脱轮回,回归本源。这种生命观不仅具有哲学深度,还反映了道教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文本中的九真帝君和九阴等概念,进一步揭示了道教的宇宙观。九真帝君分别掌管不同的天界和自然力量,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平衡。九阴则代表了九种阴性的力量,与九阳相对,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完整图景。这种宇宙观不仅具有神秘色彩,还反映了道教对宇宙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是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修炼、神灵崇拜、生命观和宇宙观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实践,感受古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复杂的道教仪式,通过存想(即冥想和想象)来与各种神祇和宇宙力量进行沟通和融合。文本中提到的帝君、太一五神、北斗九星、太阴九妃等神祇,都是道教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宇宙的不同方面和力量。

文本中的存想过程非常详细,从帝君安坐在太极紫房,到太一五神、北斗九星、太阴九妃等神祇的存想,再到太微童子和无常童子的出现,整个过程充满了象征意义和宗教仪式感。这种存想不仅是对神祇的崇拜,更是通过冥想和想象来达到与宇宙力量的融合和统一。

无常童子的出现象征着变化和无常,这是道教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无常童子的形象,文本强调了宇宙和生命的无常性,以及通过修炼和冥想可以达到的超越和变化。

文本中的叩齿、咽液等动作,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见仪式,通过这些动作来增强修炼者的身体和精神力量。微祝的部分则是对神祇的祈祷和赞美,通过这些祈祷来获得神祇的庇佑和力量。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是对道教仪式的详细描述,更是对道教哲学和宇宙观的深刻体现。通过存想和仪式,修炼者可以达到与宇宙力量的融合和统一,从而实现超越和变化。这种修炼方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优美,充满了象征和隐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道教仪式的神圣和庄严。同时,文本中的神祇和宇宙力量的描绘,也体现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是研究道教仪式和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段文本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道教的修炼方式、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