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原文

◎禀受章

《混元述禀篇》曰: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禀二气之和,冠万物之首,居最灵之位,总五行之英,参于三才,与天地并德,岂不贵乎?

《内观经》云: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人受其生。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五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府,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饲,时不停也;太一居脑,总众神也;司命处心,纳生气也;桃康住脐,保精根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易·系辞》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也。

《因缘经》曰:人始受身,从虚无中来,回黄转白,构气凝精,承天顺地,合化阴阳。一月为胞,郁单天气下浃身中;二月为胎,无量寿天气下浃身中;三月魂具,须延天气下浃身中;四月魄成,寂然天气下浃身中;五月生藏,不骄乐天气下浃身中;六月具六府,化应声天气下浃身中;七月明窍,梵辅天气下浃身中;八月景附,清明天气下浃身中;九月神降,无爱天气下浃身中;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八千,共三万六千。神气具足,十月而生。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岁星为肝,太白为肺,镇星为脾,荧惑为心,辰星为肾,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七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生神章经》曰: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十月神具,九天称庆。太一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地神祇,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读《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人得还生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称。天真地柢,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终不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反于此者,自取死坏耳,可不哀乎?

《真文经》曰: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大矣!贵矣!善保之焉。昔天真皇人于峨嵋山中告黄帝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能知治身,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曈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亡不可复存,死不可复生。至人消未生之患,治未病之疾,坚守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散,气难保而易失。审威德者,保其理;割嗜欲者,保其炁。得不勤哉!得不成哉!

◎太上九丹上化胎精中记

九丹上化之文,太微帝君受于三天玉童,乃上化九转,回精凝神,解散紫胞结节之根,还精补胎,灵镇穷肠,内充外逸,九窍鲜明,炼髓易骨,节节纳真,其法高妙,秘于九天金房玉室灵都之宫,依《四极明科》,万劫一传,自无玄名,紫简绿字,上清不得参闻,有犯灵禁,伐以神兵。密修其道,白日飞仙。九天丈人告三天玉童曰:天地交运,二象含真。阴阳降炁,上应九玄。流丹九转,结炁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舍胎养育,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炁,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气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气入窍,何由得存?徒知修学,不识此源,今以相告:一形之真,随生解结,哺养百神,体自生光,内府鲜明,神安宫宅,万炁并仙,子其秘之,慎勿轻宣!

凡人受生结九丹,上化于胞胎之中,法九天之气,气满神具,便于胞囊之内,自识其宿命,知有本根,转轮因缘,九天之气化成其身。既睹阳道,开广三光,而自忘其所生所由之因尔者,皆由胞根结滞,盘固三关,五府不理,死气塞门,致灵关不发,而忘其因缘也。若灵真托化,含炼琼胎,暂经紫户,运履人道,挺秀自然,曜景睹灵,便腾身九天,非复结精受气而为人也。

凡人生禀九天之气,气凝为精,精化成丹,丹变成人,结胎含秀,法则自然。假令七月生,则十月胎受波罗答?天之气;十一月生,则受梵迦摩夷天之气;十二月生,则受梵辅天之气;正月生,则受化应声天之气;二月生,则受不骄乐天之气;三月生,则受寂然天之气;四月生,则受须延天之气;五月生,则受上上禅善无量寿天之气;六月生,则受郁单无量天之气。

凡人从十月结胎,至于六月,则受九天之气已满,至七月合十月,则天地气盈,受太阳之运而生也。

凡修学之家,仰希神仙,当知炼身于九丹,解结于五神,引气于本生,灭根于三关,九炼十变,百节开明,断绝胞结,乃知本真。既知本真,便成上仙。学无此法,三宫不聪

死气不灭,胃不受灵,气离神游,赤子不欢,宫宅空废,邪魔入身,所以百疴从此而生,死不尽命,痛乎何言?

凡阳气赤,名曰玄丹;阴气黄,名曰黄精。

阴阳交接,二气降精,化神结胎,上应九天。

九天之气,下布丹田,与精合凝,结会命门。

要须九过,是为九丹,上化下凝,以成于人。

一月受气,二月受灵,三月含变,四月凝精,五月体首具,六月化成形,七月神位布,八月九孔明,九月天气普,乃有音声,十月司命勒籍,受命而生。

故人禀九天之气,降阴阳之精,名曰九丹,合成人身。

既得为人,便应返其本真,通理五藏,解散胞根,断灭死气,自然成仙也。

◎解胎十二结法

凡人生在胞胎之中,皆禀九天之气,凝精以自成人也。

既生而胞中有十二结节,盘固五内。

五内滞拥,结不可解,节不可灭。

故人之病,由于节滞也。

人之命绝,由于结固也。

兆能解结于胞中十二结节,则求死亦不得也。

胞上部有四结:一结在泥丸中,二结在口中,三结在颊中,四结在目中。

欲解上部四结,当以本命日平旦入室,烧香,向西北九拜,朝九天元父叩齿九通,三呼元父讳。

讫,回向东南三拜,三呼九天玄母讳。

还向本命,平坐,闭眼思元父,身长九寸九分,著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珠玉之帻、无极进贤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乘碧霞飞舆,从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从西北来,下入我身中泥丸之境。

次思玄母,身长六寸六分,著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九炁无极之上琼林七映丹房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乘紫云飞精羽盖,从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从东南来,下入甲身中,治面洞房之内。

思父母化为青黄二气,宛转相沓,竟于头面之上。

毕,叩齿九通,微咒曰:

甲受九灵之化,结气不纯,节滞盘固,镇塞灵门,谨以本命上告高晨元父玄母,下映我身,八景齐晖,九天同真,共解上部,四结胞根,回灵镇户,九孔结仙,内胎炼化,九丹凝神,变青为赤,二气缠绵,寿同三光,永享亿年。

毕,咽气八十一过止。

又思郁单无量天王,姓混讳絪絪涘,衣九色无缝自然斑文之裘,头戴耀精日圆,治天无央玄台紫户之内,乘九麟琼轮,侍玉仙二十四人。

次思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王,姓禊讳禋絪旂,衣九色云文之裘,头戴晖精月,光治天王国硃林七宝琼台,乘十二玄龟飞青羽盖,从上官太仙玉童三十二人。

次思须延天,王姓滓讳?芃瑀,衣九色三法云文之裘,头戴天元玉宝明冠,治天玉京灵都宫,乘九色飞鸿三素飞云,从素灵玉女一十四人。

次思三天真王,共下我身头面之上,化为青紫黄三气,混沌如云之沓,从口耳鼻孔之中而入,直两币一面,便仰祝曰:

三天天王,九玄灵仙,为我上解头面之关结,化九丹,自然降精金门之上,交合三真之云,降流我身,以成我神,荡去死气,灭绝胞根,灵景镇固,弃诸凶患,结结得解,节节纳真,玄光流布,洞灌幽泉,言名九天,反胎化仙,内弃外盈,表里成神。

毕,仰咽气九过止。

又思上部八景神童,闭眼存脑神名觉元子、字道都,形长一寸一分,著白锦之衣,头戴三梁宝冠;发神名玄文华、字道衡,形长二寸一分,衣玄云锦衣,头戴无极进贤之冠;皮肤神名通众仲、字道连,形长一寸五分,衣黄锦飞裙,头戴三气宝天冠;目神名虚监生、字道童,形长三寸六分,衣五色章衣,头戴通天之冠;顶髓神名灵谟盖、字道週,形长五寸,衣白锦素裙,头戴三梁宝冠;旅神名益历辅、字道柱、形长三寸五分,衣白玉柔衣,头戴玄元宝冠;鼻神名冲龙玉、字道微,形长二寸五分,衣青黄素锦飞裙,头戴远游之冠;舌神名始梁峙、字道岐,形长七寸,著绛锦飞裙,头戴进贤之冠。

八景都竟,并如婴兒之形,一合在面部之上,各安其所。

乃叩齿八通,微祝曰:

上景一部,八神合真,结气九丹,化成我身。千乘万骑,如云散烟,降匝头面,施灵布神。上解结节,中灭胞根,下除固滞,通理三关。八景翼体,与灵同年。帝君玄母,曲回高晨,降我玉华,停我落鲜。返容硃颜,面化金仙,变景逐电,迳造日门。

仰咽八气都止,便服上化九丹阳灵之符。

胞中部有四结:一结在五脏中,二结在太仓中,三结在大肠中,四结在小肠中。

兆欲解中部四结,以本命之日正午时入室,烧香,向西北九拜,朝元父三呼元父讳,转东南三拜,朝玄母三呼玄母讳,还向行年上,平坐,叩齿九通,闭目思元父,身长九寸九分,著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珠玉之帻、无极进贤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乘碧霞飞舆,从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从西北来,下入某身中五藏之内。

次又思玄母,身长六寸六分,著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九气无极之上琼林七映丹房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乘紫云飞精羽盖,从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从东南下来,入我五脏之中。

思父母化为青黄二气,混沌如日之圆,映照五脏,光耀内外。

便仰祝曰:

父灵母精,二气齐并。九丹凝化,结胎紫琼。禀景太微,命统九灵。帝君敷神,流真灌生。五藏结络,六府洞清。胃管开聪,九窍朗明。宿节散灭,新胎更荣。变景炼髓,冠带九星。三晖翼部,飞入帝庭。

咽液八过止。

又思道一内神,名逮无马、字道极生,形长二寸五分,衣紫文明光锦裙,头戴无极进贤之冠,在兆脐下丹田之中,总统三部二十四真,叩齿三十六通,微祝曰:

玄上大神,总领无外。安镇幽谷,流精紫盖。众真侍灵,三部交卫。帝君映席,玄母欢泰。九元同符,司命延迈。三晨齐晖,与真结带。

毕,仰咽二十四炁都止,便服三关十二结胞胎内符。符在本经。

上部四结,固人泥丸,落人华容,夭人生魂。中部四结,合凶为群,盘固太仓,迅人游魂,来妖通奸,景梦不专。下部四结,结人后门,遏人九孔,断人命根。

帝君告灵,九天玉文,消解结节,灭诸根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译文

◎禀受章

《混元述禀篇》说: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阴阳二气的和谐,位居万物之首,处于最灵性的位置,总揽五行的精华,参与天、地、人三才,与天地共同具备德行,难道不尊贵吗?

《内观经》说:天地交合,阴阳布化,人因此得以诞生。第一个月形成胞,精血凝结;第二个月形成胎,形体初具;第三个月阳神形成三魂,开始活动;第四个月阴灵形成七魄,静镇形体;第五个月五行分布五脏,安定精神;第六个月六律定六腑,滋养灵性;第七个月七精开窍,通光明;第八个月八景神具,降真灵;第九个月宫室罗布,安定精气;第十个月气足,万象成形。元和哺饲,时刻不停;太一居于脑,统领众神;司命居于心,吸纳生气;桃康居于脐,保护精根;无英居于左,制约三魂;白元居于右,拘束七魄;因此周身神气不空。《易·系辞》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这个道理。

《因缘经》说:人开始受身,从虚无中来,经历黄转白,构气凝精,承天顺地,合化阴阳。第一个月为胞,郁单天气下浃身中;第二个月为胎,无量寿天气下浃身中;第三个月魂具,须延天气下浃身中;第四个月魄成,寂然天气下浃身中;第五个月生藏,不骄乐天气下浃身中;第六个月具六腑,化应声天气下浃身中;第七个月明窍,梵辅天气下浃身中;第八个月景附,清明天气下浃身中;第九个月神降,无爱天气下浃身中;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八千,共三万六千。神气具足,十月而生。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岁星为肝,太白为肺,镇星为脾,荧惑为心,辰星为肾,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七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生神章经》说:人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第九个月神布,气满能声。第十个月神具,九天称庆。太一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地神祇,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读《生神宝章》九遍,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人得还生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称。天真地柢,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终不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反于此者,自取死坏耳,可不哀乎?

《真文经》说: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大矣!贵矣!善保之焉。昔天真皇人于峨嵋山中告黄帝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能知治身,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曈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亡不可复存,死不可复生。至人消未生之患,治未病之疾,坚守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散,气难保而易失。审威德者,保其理;割嗜欲者,保其炁。得不勤哉!得不成哉!

◎太上九丹上化胎精中记

九丹上化之文,太微帝君受于三天玉童,乃上化九转,回精凝神,解散紫胞结节之根,还精补胎,灵镇穷肠,内充外逸,九窍鲜明,炼髓易骨,节节纳真,其法高妙,秘于九天金房玉室灵都之宫,依《四极明科》,万劫一传,自无玄名,紫简绿字,上清不得参闻,有犯灵禁,伐以神兵。密修其道,白日飞仙。九天丈人告三天玉童曰:天地交运,二象含真。阴阳降炁,上应九玄。流丹九转,结炁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舍胎养育,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炁,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气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气入窍,何由得存?徒知修学,不识此源,今以相告:一形之真,随生解结,哺养百神,体自生光,内府鲜明,神安宫宅,万炁并仙,子其秘之,慎勿轻宣!

凡人受生结九丹,上化于胞胎之中,法九天之气,气满神具,便于胞囊之内,自识其宿命,知有本根,转轮因缘,九天之气化成其身。既睹阳道,开广三光,而自忘其所生所由之因尔者,皆由胞根结滞,盘固三关,五府不理,死气塞门,致灵关不发,而忘其因缘也。若灵真托化,含炼琼胎,暂经紫户,运履人道,挺秀自然,曜景睹灵,便腾身九天,非复结精受气而为人也。

凡人生禀九天之气,气凝为精,精化成丹,丹变成人,结胎含秀,法则自然。假令七月生,则十月胎受波罗答?天之气;十一月生,则受梵迦摩夷天之气;十二月生,则受梵辅天之气;正月生,则受化应声天之气;二月生,则受不骄乐天之气;三月生,则受寂然天之气;四月生,则受须延天之气;五月生,则受上上禅善无量寿天之气;六月生,则受郁单无量天之气。

凡人从十月结胎,至于六月,则受九天之气已满,至七月合十月,则天地气盈,受太阳之运而生也。

凡修学之家,仰希神仙,当知炼身于九丹,解结于五神,引气于本生,灭根于三关,九炼十变,百节开明,断绝胞结,乃知本真。既知本真,便成上仙。学无此法,三宫不聪

死气不消散,胃不接受灵气,气离开身体游走,婴儿不高兴,宫宅空废,邪魔侵入身体,因此各种疾病由此而生,死亡无法避免,痛苦难以言表。

阳气呈现红色,称为玄丹;阴气呈现黄色,称为黄精。

阴阳相交,两种气降下精华,化神结胎,与九天相应。

九天之气,下布丹田,与精华结合凝结,在命门处相会。

需要经过九次变化,形成九丹,上化下凝,最终形成人体。

第一个月接受气,第二个月接受灵,第三个月开始变化,第四个月凝结精华,第五个月身体初步形成,第六个月形体完整,第七个月神位分布,第八个月九窍通明,第九个月天气普遍,开始有声音,第十个月司命神记录,受命而生。

因此人禀受九天之气,降下阴阳之精,称为九丹,合成人身。

既然成为人,就应该回归本真,通理五脏,解散胞根,断灭死气,自然成仙。

◎解胎十二结法

人出生在胞胎中,都禀受九天之气,凝结精华以自成人体。

出生后胞中有十二个结节,盘踞在五脏之内。

五脏滞塞,结节难以解开,节难以消灭。

因此人的疾病,是由于结节滞塞。

人的命绝,是由于结节坚固。

如果能解开胞中的十二个结节,那么即使想死也死不了。

胞的上部有四个结节:一个在泥丸中,一个在口中,一个在颊中,一个在目中。

想要解开上部的四个结节,应在本命日的清晨进入室内,烧香,向西北拜九次,朝九天元父叩齿九次,三次呼唤元父的名字。

完成后,转向东南拜三次,三次呼唤九天玄母的名字。

回到本命位,平坐,闭眼想象元父,身长九寸九分,穿着玄黄素灵的绶带,头戴七称珠玉的帻、无极进贤的冠,居住在九天之上的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乘坐碧霞飞舆,跟随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从西北来,进入我身中的泥丸之境。

接着想象玄母,身长六寸六分,穿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的绶带,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住在九炁无极之上的琼林七映丹房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乘坐紫云飞精羽盖,跟随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从东南来,进入我身中,治理面洞房之内。

想象父母化为青黄二气,相互缠绕,最终在头面上方。

完成后,叩齿九次,轻声念咒:

我受九灵之化,结气不纯,节滞盘固,镇塞灵门,谨以本命上告高晨元父玄母,下映我身,八景齐晖,九天同真,共解上部,四结胞根,回灵镇户,九孔结仙,内胎炼化,九丹凝神,变青为赤,二气缠绵,寿同三光,永享亿年。

完成后,咽气八十一次停止。

又想象郁单无量天王,姓混讳絪絪涘,穿着九色无缝自然斑文的裘衣,头戴耀精日圆,治理天无央玄台紫户之内,乘坐九麟琼轮,侍奉二十四位玉仙。

接着想象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王,姓禊讳禋絪旂,穿着九色云文的裘衣,头戴晖精月,治理天王国硃林七宝琼台,乘坐十二玄龟飞青羽盖,跟随上官太仙玉童三十二人。

接着想象须延天,王姓滓讳?芃瑀,穿着九色三法云文的裘衣,头戴天元玉宝明冠,治理天玉京灵都宫,乘坐九色飞鸿三素飞云,跟随十四位素灵玉女。

接着想象三天真王,一起降下到我头面之上,化为青紫黄三气,混沌如云般缠绕,从口耳鼻孔中进入,直通两面,便仰头祝祷:

三天天王,九玄灵仙,为我上解头面之关结,化九丹,自然降精金门之上,交合三真之云,降流我身,以成我神,荡去死气,灭绝胞根,灵景镇固,弃诸凶患,结结得解,节节纳真,玄光流布,洞灌幽泉,言名九天,反胎化仙,内弃外盈,表里成神。

完成后,仰头咽气九次停止。

又想象上部八景神童,闭眼存想脑神名觉元子、字道都,形长一寸一分,穿着白锦之衣,头戴三梁宝冠;发神名玄文华、字道衡,形长二寸一分,穿着玄云锦衣,头戴无极进贤之冠;皮肤神名通众仲、字道连,形长一寸五分,穿着黄锦飞裙,头戴三气宝天冠;目神名虚监生、字道童,形长三寸六分,穿着五色章衣,头戴通天之冠;顶髓神名灵谟盖、字道週,形长五寸,穿着白锦素裙,头戴三梁宝冠;旅神名益历辅、字道柱、形长三寸五分,穿着白玉柔衣,头戴玄元宝冠;鼻神名冲龙玉、字道微,形长二寸五分,穿着青黄素锦飞裙,头戴远游之冠;舌神名始梁峙、字道岐,形长七寸,穿着绛锦飞裙,头戴进贤之冠。

八景都完成后,都像婴儿的形状,一起在面部之上,各自安放在其位置。

然后叩齿八次,轻声祝祷:

上景一部,八神合真,结气九丹,化成我身。千乘万骑,如云散烟,降匝头面,施灵布神。上解结节,中灭胞根,下除固滞,通理三关。八景翼体,与灵同年。帝君玄母,曲回高晨,降我玉华,停我落鲜。返容硃颜,面化金仙,变景逐电,迳造日门。

仰头咽气八次停止,便服上化九丹阳灵之符。

胞的中部有四个结节:一个在五脏中,一个在太仓中,一个在大肠中,一个在小肠中。

想要解开中部的四个结节,应在本命日的正午时分进入室内,烧香,向西北拜九次,朝元父三次呼唤元父的名字,转向东南拜三次,朝玄母三次呼唤玄母的名字,回到行年上,平坐,叩齿九次,闭眼想象元父,身长九寸九分,穿着玄黄素灵的绶带,头戴七称珠玉的帻、无极进贤的冠,居住在九天之上的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乘坐碧霞飞舆,跟随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从西北来,进入我身中的五脏之内。

接着想象玄母,身长六寸六分,穿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的绶带,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住在九气无极之上的琼林七映丹房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乘坐紫云飞精羽盖,跟随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从东南下来,进入我五脏之中。

想象父母化为青黄二气,混沌如日之圆,映照五脏,光耀内外。

便仰头祝祷:

父灵母精,二气齐并。九丹凝化,结胎紫琼。禀景太微,命统九灵。帝君敷神,流真灌生。五藏结络,六府洞清。胃管开聪,九窍朗明。宿节散灭,新胎更荣。变景炼髓,冠带九星。三晖翼部,飞入帝庭。

咽下唾液八次后停止。

接着想象体内有一位神灵,名叫逮无马,字道极生,身高二寸五分,穿着紫色文明光锦裙,头戴无极进贤之冠,位于脐下的丹田之中,统领三部和二十四位真神。叩齿三十六次,轻声祝祷说:

玄上大神,总领一切无外。安镇幽谷,流精紫盖。众真侍灵,三部交卫。帝君映席,玄母欢泰。九元同符,司命延迈。三晨齐晖,与真结带。

祝祷完毕后,仰头咽下二十四次气息,然后服用三关十二结胞胎内符。符咒在本经中。

上部四结,固守人的泥丸,使人华容失色,夭折人的生魂。中部四结,聚集凶恶,盘踞太仓,使人游魂迅速,引来妖邪,梦境不专。下部四结,结于人的后门,阻碍人的九孔,断绝人的命根。

帝君告诉神灵,九天玉文,消解结节,灭除一切根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注解

禀二气之和:指人出生时禀受天地阴阳二气的和谐,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基本观念。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了宇宙万物。

三魂七魄:道教和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三魂指天魂、地魂、人魂,七魄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种情感。

太一:道教中的至高神,也指宇宙的本源。

司命:道教中的神灵,掌管人的寿命和命运。

桃康:道教中的神祇,负责保护人的精气。

无英、白元:道教中的神祇,分别负责控制三魂和七魄。

九天:古代道教中的概念,指天的最高层,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境界。

三元:指天、地、水三元,道教中的重要概念。

九气:指九种不同的气,道教认为这些气构成了人的生命。

太微帝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祇,负责传授神秘的修炼方法。

四极明科:道教中的经典,记载了修炼的秘法。

九天丈人:道教中的神祇,负责传授修炼的秘法。

三天玉童:道教中的神祇,负责传授修炼的秘法。

死气:指人体内导致疾病和死亡的负面能量或气息。

玄丹:指阳气中的精华,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

黄精:指阴气中的精华,象征着滋养和生长。

丹田:道教修炼中的重要部位,位于脐下,是精气神的聚集之地。

命门:指人体中与生命相关的关键部位,通常与肾脏相关。

九丹:指通过修炼达到的九种不同层次的精气神合一的状态。

五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主要器官,中医理论中认为它们与五行相对应。

胞根:指人体内的根本,与生命力和健康密切相关。

泥丸:道教修炼中的重要部位,位于头部,是精神的核心。

九天元父: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天的最高权威和力量。

九天玄母: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地的滋养和生长力量。

郁单无量天王: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无限的力量和智慧。

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王: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长寿和善行。

须延天: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延年益寿和健康。

三天真王:道教中的三位高级神灵,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是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八景神童: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人体各个部位的精神和活力。

咽四十五气止:咽气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吐纳方法,通过吞咽气息来调和身体内的气机,达到养生和修炼的目的。四十五气指的是特定的气息数量,象征着完整的修炼周期。

寂然天王: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象征着宇宙的宁静与和谐。

不骄乐天王:道教中的一位神灵,代表着谦逊和快乐,是修炼者追求的境界之一。

化应声天王:道教中的一位神灵,象征着变化和响应,是修炼者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中部八景神童:道教中描述人体内部神灵的术语,八景指的是人体内的八个重要部位,神童则是这些部位的神灵。

下部八景神童:道教中描述人体下部神灵的术语,与中部八景神童相对应,指的是人体下部的八个重要部位及其神灵。

胎精练神之符:道教修炼中的一种符咒,用于修炼胎息和炼神,是修炼者提升内在修为的重要手段。

元父、玄母:道教中的两位高级神灵,象征着宇宙的阴阳两极,是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梵辅天王、梵摩迦夷天王、波梨答?天王:道教中的三位高级神灵,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宇宙力量和境界,是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咽液八过止:咽液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方法,指吞咽唾液以养生。八过止指的是修炼过程中的八个阶段或步骤。

逮无马:道教内神之一,名逮无马,字道极生,是修炼者体内的重要神灵。

紫文明光锦裙:道教神灵的服饰,象征高贵与神圣。

无极进贤之冠:道教神灵的头冠,象征至高无上的智慧和地位。

三部二十四真:道教修炼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三个重要部位和二十四个神灵。

叩齿: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叩击牙齿以激发体内能量。

玄上大神:道教中的高级神灵,总领无外,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力量。

紫盖:道教中的象征物,代表神灵的庇护和光辉。

九元同符:道教中的概念,指九种元气的和谐统一。

三晨齐晖:道教中的象征,指三个时辰的光辉同时照耀,象征吉祥和和谐。

三关十二结胞胎内符:道教修炼中的重要符咒,用于固守体内精气神。

华容:道教中的象征,指人的容貌和精神状态。

太仓: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与消化和吸收有关。

九孔: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的九个重要孔窍,与生命力的流通有关。

九天玉文:道教中的神圣文字,具有消解结节、灭除根源的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评注

《禀受章》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详细描述了人类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教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首先,文本强调了人与天地万物的紧密联系,认为人禀受天地阴阳二气而生,居于万物之首,具有最灵的地位。这种观念体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视。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从一月到十月,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神祇和气的作用。这种描述不仅具有医学上的意义,还反映了道教对生命形成的神秘理解。通过这种描述,文本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此外,文本还强调了人的行为和命运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善恶行为会影响其命运,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这种观念体现了道教的道德观和因果报应思想。

最后,文本还介绍了道教的修炼方法,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解结于五神,引气于本生,最终达到成仙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精神和道德的提升。通过修炼,人可以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禀受章》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教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介绍了道教的修炼方法和道德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宗教和哲学上的意义,也对现代人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道教修炼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特别是关于精气神的修炼和如何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文中提到的‘死气’、‘玄丹’、‘黄精’等概念,都是道教修炼中非常重要的术语,它们分别代表了人体内的负面能量、阳气和阴气的精华。

文中还提到了‘九天’、‘丹田’、‘命门’等概念,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部位和境界。‘九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境界,‘丹田’是气的聚集地,‘命门’则是与生命相关的关键部位。通过修炼,可以达到‘九丹’的状态,即精气神合一的状态,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修炼方法,来解除人体内的‘十二结节’,从而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这些仪式包括烧香、叩齿、思神等,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方法。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深度,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修炼,人们可以达到与天地合一、长生不老的境界,这是道教修炼的终极目标。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宗教修炼中,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和文学。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九天’、‘玄丹’、‘黄精’等,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是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修炼方法和思想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医学和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文献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修炼者通过冥想和吐纳来调和身体内的气机,达到养生和修炼的目的。文本中提到的各种神灵和符咒,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修炼者追求的不同境界和力量。

文本中提到的‘咽四十五气止’、‘胎精练神之符’等术语,都是道教修炼中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修炼者可以调和身体内的气机,提升内在修为。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实际的修炼意义,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文本中描述的各种神灵,如‘寂然天王’、‘不骄乐天王’、‘化应声天王’等,都是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宇宙的不同力量和境界。通过冥想这些神灵,修炼者可以与之沟通,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从而达到更高的修炼境界。

文本中提到的‘中部八景神童’和‘下部八景神童’,是道教中描述人体内部神灵的术语。这些神灵分别代表着人体内的不同部位和功能,通过冥想这些神灵,修炼者可以调和身体内的气机,达到养生和修炼的目的。

文本中提到的‘元父’和‘玄母’,是道教中的两位高级神灵,象征着宇宙的阴阳两极。通过冥想这两位神灵,修炼者可以调和身体内的阴阳之气,达到养生和修炼的目的。这两位神灵不仅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元素,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文本中提到的‘梵辅天王’、‘梵摩迦夷天王’、‘波梨答?天王’,是道教中的三位高级神灵,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宇宙力量和境界。通过冥想这三位神灵,修炼者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从而达到更高的修炼境界。这三位神灵不仅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元素,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详细描述了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冥想和吐纳,修炼者可以调和身体内的气机,提升内在修为,达到养生和修炼的目的。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实际的修炼意义,还象征着修炼者追求的不同境界和力量,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文献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修炼者通过特定的方法和仪式来调和体内精气神,以达到养生和延寿的目的。文中提到的‘咽液八过止’、‘叩齿三十六通’等方法,都是道教修炼中常见的养生技巧,通过这些方法,修炼者可以激发体内的能量,增强生命力。

文中提到的‘逮无马’、‘玄上大神’等神灵,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内神,它们象征着修炼者体内的不同能量和力量。通过呼唤这些神灵的名字,修炼者可以调动体内的能量,达到调和阴阳、固守精气神的效果。

‘紫文明光锦裙’、‘无极进贤之冠’等服饰和头冠,象征着神灵的高贵和神圣,这些象征物在道教修炼中具有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帮助修炼者进入一种神圣的修炼状态。

‘丹田’、‘三部二十四真’等概念,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理论,它们描述了人体内的能量分布和流动规律。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修炼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体内的能量,达到养生和延寿的目的。

‘三关十二结胞胎内符’、‘九天玉文’等符咒和文字,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具有消解结节、灭除根源的力量,帮助修炼者清除体内的障碍,达到调和阴阳、固守精气神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描述了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和仪式,还深入探讨了道教修炼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和理论,修炼者可以达到养生、延寿、调和阴阳的目的,体现了道教修炼的深刻智慧和丰富文化。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禀生受命部-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