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四-原文
场中取香鸭、香龟金龙道具,实于囊中,縻钟于背,出门群呼而去。
尊师知之,不许徒弟追之。
僧等约行三十余里,憩一大树下,良久天明,只在阁柱之侧。
众小师往视之,背钟者已僵死矣。
其余徒党,痴懵凝然,不辨人物,钟及金帛,一无所失。
尊师咒水洒之,良久,僧亦稍醒,群贼乃苏。
发愿立誓,乞不闻于官,乃尽释之,扶舁病僧而去,僧至山下乃卒。
◎开州龙兴观钟雪冤验云安钟附
开州龙兴观钟,七八千斤,未有钟楼,悬于殿上而已。
相传云,州中有<襄支>敚之徒、遗失之物、诤讼不决之事、沉滞抑屈之情,焚香扣钟,立有明效。
至有囚徒刑狱,推鞠不得其实者,即入款请击钟,便可分雪明白。
余顷驻泊观中,忽见官吏押领囚徒,来于钟前,焚香告誓,援槌将击之际,有人抑止之,更令取款,如是数四,都不击钟,论讼已得其理矣。
因问其故,云累有公案不决者,请击此钟,击钟之后,旬日之内,诬誷冤抑于人者,必暴病而死;情有相党、事有连累者,一年之中,无孑遗矣;有理被抑之人,宛然无苦。
由是刑狱大小,无敢有欺,以钟为准的也。
云安白鹤观钟,亦类于此,远近传焉。
◎施州清江郡开元观钟见梦验
施州清江郡开元观,有钟焉。
其形绝古,用麟为鼻,以系於虡,状若悬匏。
扣之,初则清音纤远,俄而震然,响闻数里,然不知何代之器也。
初有郡民,牧牛于郡南田间,忽闻有异声自地中发,民与牧童数辈闻之,皆惊走辟易。
其后,民热病旬余,梦一丈夫,衣青襦,告之曰:汝迁我于开元观。
民亦不悟其旨。
又到田间,再闻其声如前,而密志其地,即以事白于郡守。
郡守封君怒曰:此民?妄,辄以不急之事干我耶!
叱去之。
是夕,民又梦青襦者曰:吾委迹于地下有年矣,汝不速出者,必有大咎。
民大惧,及晓,与其子皆往,凿其地,深丈余得此钟,色青,如所梦丈夫色也。
遂再白郡守,置于开元观。
是日辰时,不击自鸣,震响极远,郡人俱异而叹之。
郡守以其事上闻,明皇诏编于国史,复命宰臣李林甫写其奏,以颁示天下矣。
◎洪州游帷观钟州官强取入寺验
洪州游帷观有二钟,一是观司特敕所铸,一是许真君修行钟,历代传之,在真君殿,稍小于观钟尔。
节度使严跼,创置节制,威令风行。
素重缁徒长老,增修其院,长老欲取许真君钟,严令官吏取而授之,道士皆不敢论其曲直。
取钟之日,雷风震击,是时大设斋筵,费用极广,风雨暴至,曾不施张,顷刻水溢数尺。
及扣其钟,如击土木,并无音响。
长老谓严曰:此州道士,例多妖法,必是禁钟,使无声尔。
严怒捕诸道士,所在禁系,责其邪幻,将加重法,官吏畏威,无敢谏者。
严忽沉然思寐,梦见许真君与二从者,来至其前,谓严曰:无知无道,强取我钟,又加法于道士,若不送钟还观,礼谢大道,令侍者断其头来。
即见授剑于侍者。
严惊觉汗流,而侍者持剑,仿佛在其前。
遽释诸道士,送钟还观,自诣游帷,焚香致谢。
回顾见持剑侍者,谓之曰:汝为不道,加害于人,上帝所责断头之事,恐将不免。
言讫而去。
不久,已开江事败,断鞅而死。
◎天师剑愈疾验
天师剑,五所铸。
状若生铜,五节连环之柄,上有隐起符文、星辰日月之象,重八十一两。
尝用诛制鬼神,降剪凶丑。
升天之日,留剑及都功印,传于子孙。
誓曰:我一世有子一人,传于印剑及都功箓。
唯此,非子孙不传于世。
顶上有硃发十数茎,以表奇相,于今二十一世矣。
其剑时有异光,或闻吟吼,乍存乍亡,颇彰灵应。
至十六世,天师好以慈惠及人,忧轸于物,以神剑灵效,每有疾苦者,多借令供养,即所疾旋祛。
邻家夜产,性命危切,亦以此剑借之。
既至产家,有神光如烛,闪然照一室之中,堕地而折。
经数十年,十八世孙惠钦,性温和,守谦退,与物无竞,俗机世务,泛然不经其心。
人有所言,虽谲诈者,亦皆信用,略无疑虑。
一旦,有人挈布囊,入云锦山仙居观,週行廊庑之下,瞻礼功德,云解磨镜钉铰。
门人令其缀焊小铜锁子,师见之,问曰:我有折剑,焊缀得乎?
此人请剑看之,云可矣,请别扫一室,须炭数斤。
反扃其门,以巨石为砧,炽炭锤击,声闻于外。
门人皆股慓心战,忧此剑碎于其手,师殊不为虑。
顷之,锤锻声绝,工人执剑以呈,果完缀如旧,所焊之处,微有黑痕,如丝发尔。
师以钱半千酬之,此人得钱愧谢,致于老君前,负囊而去。
出门数步,寻失所有。
识者疑是天师化现,降于人间,自续其剑。
不然,何得重新若此,而锤击不伤,完复如故。
◎张让黄神印救疾验
张让家于桂州,客游湘鄂间。
因得心疾,初则迷忘,在途忘行,在室忘坐,惑于昏晓,迷其东西。
累月之后,复多狂怒,诟责鬼神,凌突于人,至于裸露驰聘,不知避忌。
履水火,冒锋刃,不为忧患,时亦烧灼害之,伤割及之。
道士袁归真,新刻黄神越章印,醮祭方毕,试为焚香,依法以印印之,印心及背。
让正狂走,执而印焉,?然而睡,归真知印之效也。
复染丹炷香,再印其心,倏然疾愈。
有物如鹘,从其口中,飞去数丈之外,坠于地上。
众往视之,乃大蝙蝠耳。
背上印字宛然,让乃平复如旧。
归真持此印,所在救疾,大获灵验。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验
范希越,成都人也。
事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
祭醮严洁,逾于常法。
广明庚子岁,三月不雨,五月愈望,人心燋然,谷稼将废。
愿于万岁池试行神印,为生灵祈雨,于是诣至真观致斋。
是日庚辰,以戌时投印池中,阴风遽起,云物週布,亥时大雨达晓,及辰,大雷迅电,惊震数四,至巳少霁,乃得归府。
升迁桥水,渐及马腹,罗城四江,平岸流溢,螟蝗之属,淹渍皆死,自是有年矣。
驾驻成都,上知其道术,召对问以逆寇诛锄、宫城克复之事,命持印于内殿,奏醮积雨之中,云霁月朗。
是夕,梦神人示以诛寇复城之兆。
上大悦,授太常寺奉礼郎,累迁主客员外郎、卫尉少卿,锡以硃绂。
黄巢捷至,果符圣梦之旨,特加宠异。
自言初居煮胶巷,印篆初成,而蛮寇凌突,居人奔散,藏印于堂屋瓦中,蛮去之后,四邻焚烬,其所居独在,疑印之灵也。
◎越州上虞县钟时鸣地中验
越州上虞县郛郭间,有隙地数亩,时闻钟鸣地中。
咸通年,县令夏侯颇倾心崇道,以县邑无观,买其地创造观宇。
掘地获古钟,百余斤,上有文字,曰正观。
是冬赐额,以降诞节祝寿所奏,赐名延庆观焉。
◎王谦据蜀隋文帝黄箓斋克平验
隋文帝开皇之初,干戈不施,寰海克定。
唯王谦后週旧臣,勋名素重,畏惮隋祖,恐祸及身,遂据三蜀以图变。
帝出师征之,频战不克,兵士多病,死者相枕。
乃于内殿修黄箓道场,祈天请祐。
三日,夜梦神人降曰:帝王上承天命,下顺人心,天人合符,然后有国。
今陛下革週立隋,天所命也,一方之力,何以敌于四海之力乎!
帝曰:剋蜀吊民,盖不获已,但主帅疾疫,以此为忧尔。
神人曰:疾疫者,北人不堪瘴毒,所以多病。
坛中法水,可救亿兆,况偏师乎!”
即见神人取坛中禁水,向西南噀之,曰:雨至即愈,无烦圣虑也,子日进军,必当剋蜀。
旬日军中奏,某夜雷雨洒营垒之上,三军疾者皆苏,无复疾疫矣。
其后王谦传首,三蜀底宁,果是子日也。
◎青城丈人授黄帝龙鞬并降雨验
青城山,黄帝诣龙晙真人宁先生,受《龙晙经》,得御飞云之道。
乃封先生为五岳丈人,戴盖天之冠,著硃光之袍,佩三庭之印,为五岳之上司,与潜山司命、庐山使者为三司之尊。
敕五岳神,一月再朝虚中,洒水以代晷漏。
其后历代帝王,虽置祠斋祭,未再加封号。
僖宗皇帝中和元年辛丑七月十五日诏:内臣袁易简、刺史王兹、县令崔正规,与朕诣山修醮。
封为五岳丈人、希夷真君。
是时县境亢旱,苗谷将焦燋。
封醮之夜,龙吟于观侧,溪中风雨大至,枯苗再茂,县境乃丰。
以事上闻,编于国史矣。
◎天师叶法善设醮摄魅验
天师叶法善,括州人也。
三世为道士,皆有神术,摄养登真之事,法善符箓,尤能劾役鬼神。
显庆中,高宗征入内道场,恩礼优异。
时驾幸东都,法善于陵空观作大坛,设大醮,城中士女,咸往观之。
俄有数十人,奔投火中,众皆大惊,救之而免,亦无伤损。
法善曰:此人皆有魅病,为吾法所摄。
及问之,果然。
尽为劾之,其病皆愈。
法善自高宗、中宗、则天、睿宗、明皇五朝,来往名山,累召入内。
先天二年,拜鸿胪卿、越国公,赠其父歙州刺史焉。
◎范阳卢蔚醮本命验
范阳卢蔚,弱冠举进士。
有日者言其年寿不永,常宜醮本命,以增年禄。
蔚素崇香火,勤于修醮,未尝辍焉。
年二十五,寝疾于东都,逾月益困。
忽梦为亲友所招,出门乘马,其行极速,疑为冥司所摄。
有一人乘马,奔来所在留滞,必为捴解遮救,言旨恳切。
及到所司,此人又恳为请托,因得却还。
部署行里,有如亲吏焉。
所还道中,见兵士数千,初颇疑惧,此人曰:此皆他日郎君所主兵士也。
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有门旗麾锵武器之属。
此人曰:他日当用之。
瘗于两阶之下,将别去,蔚曰:素未相识,何忧勤之甚也?
答曰:某乃本命神尔,郎君为冥官所召,大限欲及,某已于天司奏陈,必及中寿,疾亦就痊,无以为忧也。
蔚愧谢而去,疾亦寻愈。
其后策名金紫,亦享中年。
除宿州刺史、角桥都知兵马指挥使,不到任死,以其瘗武器门旗故也。
◎崔图修黄箓斋救母生天验
崔图者,坊州中都人,好游猎。
驰马于野中猎次,马忽不行,鞭箠数下亦不进,图怒,下马欲射之。
马作人言曰:吾是汝之母也,不得相害。
曾窃取汝三十千钱,私与小女为嫁资,不告于汝。
吾死,冥司罚吾与汝为马八年,今限已毕,吾将死矣。
图闻之,举身自扑,迷闷良久,悲告母曰:兒之不孝,致令我母见受如斯罪。
马亦流泪曰:吾为马身,报汝未了,更罚与汝为瞽目之婢,仍复喑哑。
图闻之,号哭言曰:如何免得此罪业?
母曰:吾闻罪障重者,须作黄箓道场忏悔,即得免苦。
言讫而死,图收葬其马,焚射猎之具。
请道流修黄箓道场,三日三夜。
至第三夜,图闻扣门之声甚急,出看乃是其母,还现本形,立于门外。
谓其夫妇曰:人生世间,愿作善业,勿为恶事,冥司报应,一一分明。
母用子钱,尚被责罚如此,况他人非己之物,岂可偷盗乎!
吾受此罪,苦痛万般,不可言说。
赖汝夫妇,为吾修无上黄箓宝斋,功德一切,吾乘此功德,已得生天,故来相别。
于是乘虚而去。
图自此知罪福必应,大道可依,夫妇诣王屋山,同志修道矣。
◎赫连宠修黄箓斋解父冤验
赫连宠者,灵州定远县人也。
父悰,领军于边上,杀降
兵一千余人。武德二年八月,死于边上,冥司论对,受诸罪苦,宠总不知。
宠为灵州押衙,贞观八年,奉使入京,因与友人游终南山。
行至炭谷口,有道士杨景通,结庐修行三百余岁,宠醉歇庐前,谓景通曰:吾饥,有何所食?
景通素不饮食,笑而不对。
宠令左右取火,焚其庐室。
景通曰:汝父屈杀生民,见受罪地府,不能修善救父,更害于吾。
宠曰:何以知之?
景通曰:汝坐于此,吾与汝唤,令汝见之。
言讫书一符,掷于空中,逡巡有黑云至于庐前,云中有二十余鬼,领一人枷杻锁械,来景通前曰:汝子不孝,不能救汝。
宠见之,果父悰也。
悲泣谓父曰:何故受苦如斯?
父曰:吾杀降兵,被他冤讼,于地狱下受诸罪苦,汝何故更毁真人,令吾转转罪重?
宠乃匍匐悲泣,忏悔谢过,乞舍己身之罪,救亡父之魂。
景通曰:汝要免父之罪,修黄箓道场,可以救拔,必得汝父生天,免此罪报。
逡巡父被诸鬼领去,宠乃礼谢景通,入城于三洞观,设黄箓道场,七日七夜。
至第五日,见父乘云气而来,谓宠曰:吾奉天符,乘黄箓功德,已生天堂,凡是所杀冤魂,皆已托生人世。
◎唐献修黄箓斋母得生天验
唐献者,蔡州平舆县人也,年二十三。
隋大业四年,授导江县尉。
宠狎侍婢春红,不亲官务,公事数阙,兼患风劳,久未痊瘥。
母曰:我兒狂疏疾病,皆嬖婢所致也。
母令货此婢,婢告于献,献恨母拟货其婢,与婢为计,遂鸩其母。
母死月余,献亦暴死。
三日心暖,家人不敢便葬,忽即起活,曰:我有大罪,毒母之过也,冥司令我生受罪报。
自是每夜有二鬼使,领夜叉数人,舁大镬于堂中,良久火起汤沸,夜叉叉献于镬汤之中,痛楚号叫,至五更方息。
如此三年,万般舍施功德,终不能免。
忽有卖药道士,献问其方术,道士曰:众生罪业重大,无过黄箓道场,祈告天地,三日三夜,烧香散花,悬诸幡盖,歌赞礼愿,忏悔拔罪,救度亡魂,解除冤对,最为胜妙之法尔。
献遂请道士置黄箓道场,三日之后,鬼使夜叉不复更至,身心安愈,无复忧患。
忽见黄衣使者一人曰:昨奉天符,以修斋之力,母生天堂,汝大逆之罪,亦已原赦,唯罪婢春红,令疮疥三年尔。
自此春红果患三年方愈。
献弃家,于晋州羊角山,请为道士,志修道矣。
◎李承嗣解妻兒冤修黄箓斋验
李承嗣者,鄂州唐年人也。
家富巨万,而娶妻貌丑,有子年十岁,仍患腰脚,承嗣常恶之。
乃娶小妇四人,终日伎乐。
忽因酒醉,小妇佞言,与丑妻一百千钱,令其离异。
妻欲诣官讼之,因此方免。
承嗣遂与小妻为计,夜饮之次,以毒药杀其丑妻及兒。
葬后旬日以来,每至午时,即见二乌,来啄承嗣心,痛不可忍,驱之不去,迷闷于地,久而方定。
如此一年,万法不能救。
青城道士罗公远游淮泗间,承嗣请命至家,问禳救方术。
公远曰:冤魂所为,皆上告天帝,奉天符来报,人间方术不能免之,只有修黄箓道场,拜表奏天,可解斯罪尔。
承嗣遂修黄箓道场,三日三夜。
二日之后,乌鸟不复来,其妻与兒现于梦中曰:汝枉杀我母子二人,并命毒药,我上诉于天帝,许报汝冤。
今以黄箓善功,太上降敕,我已生天,受诸福报,与汝永解冤结。
留一玉合子,可收之。
觉后,于寝室中得玉合子一枚。
承嗣舍于鄂州开元观,大修道门功德,塑尊像,葺理观宇,以报道恩矣。
◎吴韬修黄箓斋却兵验
吴韬者,汴州开封人也,家富。
为魏大将军,领兵三万,氵斥江入蜀。
至戎州,值蜀将关羽,总师五万拒之,与韬水陆大战。
韬素好道,常持《黄帝阴符经》。
是日阵败,告天曰:吾闻持《阴符》者,危急之日,有阴灵助之,丧败如此,愿赐救护。
言讫,有二白衣谓韬曰:汝自入峡,纵意杀人,幽魂咨怨,致此亡败。
韬曰:危既如此,何以免之?
二神人曰:汝速为冤魂告天发愿,请修黄箓大斋,拔赎亡者,如此当免失利。
韬如其言,即为发愿。
关羽亦已收军,韬收合败卒,直至夷陵屯集。
乃修黄箓道场三日,前二神人复见,谓之曰:冤魂并已托生诸方,汝亦沾此余福,神兵密卫,必得大胜,慎勿杀人。
夫天地生万物,一草一叶,尚欲其生长成遂,况人命至重,上应星辰,岂可非理致杀,恣汝胸襟也!
古今名将,不及三世者,为其心计阴谋,杀人利己。
虽立功为国,亦须道在其间,善分逆顺,不枉物命,使功过显明,即必征伐有功,神明祐助。
今蜀不久坐见败亡矣。
旬月,关羽兵至,收夷陵。
交兵之次,风雷震击,大雨忽至,羽兵溃散,韬开门纳降,得蜀兵三千,擒其裨将,关羽领兵却回。
自兹蜀亦削弱矣。
◎公孙璞修黄箓斋忏悔宿冤验
公孙璞者,雍州高陵人也。
武德二年,为华州司马。
年四十余,沉湎酒肉,荒淫财色。
常令家童渔钓弋猎,恣杀物命,甘其口腹。
忽梦千余人,持刀剑弓矢入其家,擒璞杀之。
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璞表兄华阴令贾宣古,见其所疾,惊曰:未尝见有此疮,当是杀生太多,宿业所致然也。
华山道士姚得一,多记神方,可使人一往求问也。
璞依教,令其长子到华山,具述所疾,涕泣求救。
得一曰:此疾是杀生害命,众冤所为。
可修黄箓大斋,忏悔宿冤,疾异可愈尔。
其子以此告璞,便于所居,修黄箓道场七日。
至第五日,璞梦青童二人,引至一
处,门阙宏丽,有如府署。
良久,天上有黄光如日,直照地司,其门大开,即见鱼鳖鸟兽、猪羊牛马、奇形异状者千百头,从门中出,乘此黄光,旋化为人,飞空而去,逡巡化尽。
青童曰:此是汝之所杀冤魂,今天符既下,乘功德力,托生为人,汝罪已除,疮疾亦愈。
旬日之间,璞乃平复。
遂入华山,礼谢姚尊师。
看览云泉,恋慕幽境,直至日晚。
得一曰:山中无食可以延留长者,若住宿宵,必恐仆从饥馁,此有径路,可以还家。
取一卷仙经掷之,展于崖上,化为一桥,二青龙负之,放五色光,其明如画。
送璞与仆从此而去,须臾到家。
明日差人入山致谢,已失得一所在。
璞全家修道,居于华阳山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四-译文
在场地中取出香鸭、香龟金龙等道具,装进袋子里,把钟绑在背上,出门后大家呼喊着离开。
师父知道这件事,不允许徒弟去追赶。
僧人们大约走了三十多里路,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过了很久天亮了,发现他们还在阁楼的柱子旁边。
众小师父去看时,背钟的人已经僵硬而死了。
其余的同伴,神情呆滞,无法分辨人和物,钟和金银财物,一点也没有丢失。
师父念咒洒水,过了很久,僧人也稍微醒了过来,群贼才苏醒。
他们发愿立誓,请求不要报告官府,于是师父全部释放了他们,扶着生病的僧人离开,僧人到了山下就去世了。
◎开州龙兴观钟雪冤验云安钟附
开州龙兴观的钟,重达七八千斤,没有钟楼,只是悬挂在殿上。
相传,州中有偷盗之徒、遗失的物品、争执不决的事情、压抑委屈的情绪,只要焚香敲钟,立刻就有明显的效果。
甚至有些囚徒在监狱中,审讯无法得到实情,就请求敲钟,便可以洗清冤屈。
我曾在观中停留,忽然看到官吏押着囚徒来到钟前,焚香发誓,拿起槌子准备敲钟时,有人阻止,让他们再取款,这样反复几次,最终没有敲钟,诉讼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于是我问原因,说是有些公案无法决断,请求敲钟,敲钟之后,十天之内,诬告冤枉别人的人,必定会暴病而死;有同党、有牵连的人,一年之内,无一幸免;有理被压抑的人,安然无恙。
因此,无论大小刑狱,都不敢有欺骗,以钟为准。
云安白鹤观的钟,也与此类似,远近传颂。
◎施州清江郡开元观钟见梦验
施州清江郡的开元观,有一口钟。
它的形状非常古老,用麒麟作为钟鼻,挂在钟架上,形状像悬挂的葫芦。
敲击它,起初声音清脆悠远,随后震耳欲聋,声音传到数里之外,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器物。
起初有郡民在郡南的田间放牛,忽然听到地下发出奇怪的声音,郡民和几个牧童听到后,都惊慌逃跑。
后来,郡民得了热病十多天,梦见一个穿青色短衣的男子,告诉他说:你把我迁到开元观。
郡民也不明白他的意思。
又到田间,再次听到同样的声音,于是秘密记下地点,将事情报告给郡守。
郡守封君生气地说:这个郡民胡说八道,竟然用不重要的事情来打扰我!
把他赶走了。
当晚,郡民又梦见穿青色短衣的男子说:我在地下已经很多年了,你如果不快点把我挖出来,必定会有大祸。
郡民非常害怕,天亮后和他的儿子一起去,挖地一丈多深,找到了这口钟,颜色青黑,和梦中男子的颜色一样。
于是再次报告郡守,将钟安置在开元观。
当天辰时,钟不敲自鸣,声音震耳欲聋,郡人都感到惊奇并赞叹。
郡守将此事上报,明皇下令编入国史,并命令宰相李林甫撰写奏章,颁布天下。
◎洪州游帷观钟州官强取入寺验
洪州游帷观有两口钟,一口是观司特敕所铸,一口是许真君修行钟,历代相传,放在真君殿,比观钟稍小。
节度使严跼,创立节制,威令风行。
他素来重视僧人长老,增修寺院,长老想取许真君的钟,严跼命令官吏取来交给他们,道士们都不敢议论是非。
取钟的那天,雷风大作,当时正在大设斋筵,费用极广,风雨突然到来,没有来得及布置,顷刻间水涨数尺。
敲击钟时,像敲击木头一样,没有声音。
长老对严跼说:这个州的道士,大多会妖法,一定是他们禁了钟,使它没有声音。
严跼生气地逮捕了道士们,关押起来,责备他们使用邪术,准备加重处罚,官吏们畏惧他的威严,没有人敢劝谏。
严跼忽然沉思入睡,梦见许真君和两个随从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无知无道,强取我的钟,又对道士们施加刑罚,如果不把钟送回观中,向大道谢罪,我就让侍者砍下你的头。
随即看到侍者拿着剑。
严跼惊醒后汗流浃背,侍者拿着剑,仿佛就在他面前。
他立刻释放了道士们,把钟送回观中,亲自到游帷观,焚香谢罪。
回头看时,持剑的侍者对他说:你做了不道义的事,害了别人,上帝责罚你断头的事,恐怕无法避免。
说完就离开了。
不久,严跼因开江事败,被斩首而死。
◎天师剑愈疾验
天师剑,由五所铸造。
形状像生铜,有五节连环的柄,上面有隐起的符文、星辰日月的图案,重八十一两。
曾经用来诛杀鬼神,降服凶恶之徒。
天师升天之日,留下剑和都功印,传给子孙。
他发誓说:我每一世只有一个儿子,传给他印、剑和都功箓。
只有这些,非子孙不传于世。
剑顶上有十几根红发,以表示奇异之相,至今已经二十一世了。
这把剑时常发出奇异的光芒,有时听到吟吼声,时隐时现,灵验非常。
到了第十六世,天师喜欢以慈惠待人,关心万物,凭借神剑的灵效,每当有疾苦的人,大多借剑供养,疾病立刻痊愈。
邻居家夜里生产,性命危急,也借了这把剑。
剑到了产家,有神光像蜡烛一样,闪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剑掉在地上折断。
经过几十年,第十八世孙惠钦,性格温和,谦逊退让,与世无争,世俗事务,从不放在心上。
别人说的话,即使是诡诈的,他也都相信,毫不怀疑。
有一天,有人拿着布囊,进入云锦山仙居观,在廊庑下行走,瞻仰功德,自称会磨镜钉铰。
门人让他焊接小铜锁,师父看到后,问:我有折断的剑,能焊接吗?
这个人请师父拿剑来看,说可以,请求另扫一间屋子,需要几斤炭。
他反锁房门,用巨石做砧,烧炭锤击,声音传到外面。
门人们都心惊胆战,担心剑会在他手中碎裂,师父却毫不担心。
过了一会儿,锤击声停止,工人拿着剑呈上,果然焊接得像新的一样,焊接的地方,只有一丝黑痕。
师父用五百钱酬谢他,这个人拿到钱后惭愧地道谢,到老君像前,背着布囊离开。
出门几步,突然不见了。
有见识的人怀疑是天师化现,降临人间,自己修复了剑。
不然,怎么可能修复得如此完美,锤击不伤,完好如初。
◎张让黄神印救疾验
张让家在桂州,客游在湘鄂之间。
因为得了心病,起初是迷忘,在路上忘记行走,在屋里忘记坐下,分不清早晚,迷失方向。
几个月后,又经常狂怒,责骂鬼神,冲撞别人,甚至裸露奔跑,不知避忌。
他踩水火,冒刀剑,毫不畏惧,有时也被烧伤割伤。
道士袁归真,刚刻好黄神越章印,醮祭刚结束,试着焚香,依法用印印在张让的心口和背上。
张让正在狂奔,被抓住印上后,立刻睡着了,袁归真知道印的效果。
他又染红香炷,再次印在张让的心口,张让的病立刻痊愈。
有东西像鹘一样,从他口中飞出,飞到数丈之外,掉在地上。
大家去看,原来是一只大蝙蝠。
蝙蝠背上的印字清晰可见,张让于是恢复了正常。
袁归真拿着这个印,到处救人,效果非常灵验。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验
范希越,是成都人。
他信奉北帝修奉之术,雕刻天蓬印来施行。
祭祀仪式非常严谨,超过了平常的规矩。
广明庚子年,三月没有下雨,五月更是干旱,人们心情焦虑,庄稼快要枯死。
希望在万岁池尝试使用神印,为百姓祈求雨水,于是前往至真观进行斋戒。
当天是庚辰日,戌时将神印投入池中,阴风突然刮起,云层密布,亥时开始下大雨直到天亮,到了辰时,雷电交加,多次震撼,到巳时雨势稍停,才得以回府。
升迁桥的水位逐渐上涨,淹到马腹,罗城四周的江水,水位平岸溢出,螟蝗等害虫都被淹死,从此有了丰收。
皇帝驻跸成都,知道他的道术,召见他询问如何消灭逆贼、收复宫城的事情,命令他在内殿持印,在积雨中奏醮,云散月明。
当晚,梦见神人向他展示了消灭逆贼、收复城池的征兆。
皇帝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常寺奉礼郎,后来升迁为主客员外郎、卫尉少卿,赐予他红色的绶带。
黄巢的捷报传来,果然符合皇帝的梦境,特别加以宠爱。
他自己说最初住在煮胶巷,神印刚制成时,蛮寇突然袭击,居民四散奔逃,他将神印藏在堂屋的瓦中,蛮寇离开后,四周的房屋都被烧毁,只有他的房子还在,怀疑是神印的灵验。
◎越州上虞县钟时鸣地中验
越州上虞县城外,有一块几亩的空地,时常听到地中有钟声。
咸通年间,县令夏侯颇非常崇信道教,因为县里没有道观,便买下这块地建造道观。
挖地时发现了一口古钟,重百余斤,上面有文字,写着“正观”。
当年冬天赐予匾额,作为降诞节祝寿的场所,赐名为延庆观。
◎王谦据蜀隋文帝黄箓斋克平验
隋文帝开皇初年,天下太平,没有战争。
只有王谦是后周的旧臣,功名显赫,害怕隋文帝,担心祸及自身,于是占据三蜀地区企图叛乱。
皇帝出兵征讨,多次战斗未能取胜,士兵多病,死者堆积。
于是在内殿修建黄箓道场,祈求上天保佑。
三天后,夜里梦见神人降临说:帝王上承天命,下顺人心,天人合一,才能拥有国家。
现在陛下革除周朝建立隋朝,是天命所归,一方的力量,怎么能敌得过四海的力量呢!
皇帝说:消灭蜀地是为了安抚百姓,实在是不得已,只是主帅生病,这是我最担心的。
神人说:生病是因为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瘴气,所以多病。
坛中的法水,可以救亿万人,何况是偏师呢!
随即看到神人取坛中的禁水,向西南方向洒去,说:雨来了就会好,不必担心,子日进军,必定能平定蜀地。
十天后军中奏报,某夜雷雨洒在营垒上,三军中的病人都康复了,再也没有疾病。
后来王谦的首级被传送到京城,三蜀地区平定,果然是在子日。
◎青城丈人授黄帝龙鞬并降雨验
青城山,黄帝拜访龙晙真人宁先生,学习《龙晙经》,掌握了驾驭飞云的方法。
于是封宁先生为五岳丈人,戴上盖天之冠,穿上硃光之袍,佩戴三庭之印,成为五岳的上司,与潜山司命、庐山使者并列为三司之尊。
敕令五岳神,每月两次朝见虚空,洒水代替晷漏。
后来历代帝王,虽然设立祠庙进行祭祀,但再也没有加封号。
僖宗皇帝中和元年辛丑七月十五日下诏:内臣袁易简、刺史王兹、县令崔正规,与朕一起前往山中修醮。
封为五岳丈人、希夷真君。
当时县境干旱,庄稼快要枯死。
封醮的当晚,龙在观旁吟啸,溪中风雨大作,枯苗重新茂盛,县境丰收。
将此事上报,编入国史。
◎天师叶法善设醮摄魅验
天师叶法善,是括州人。
三代都是道士,都有神术,擅长摄养登真之事,叶法善的符箓尤其能驱使鬼神。
显庆年间,高宗征召他进入内道场,待遇优厚。
当时皇帝驾临东都,叶法善在陵空观设立大坛,举行大醮,城中的士女都前往观看。
突然有几十人冲入火中,众人大惊,救出他们后并无损伤。
叶法善说:这些人都有魅病,被我的法术所摄。
询问后果然如此。
全部被驱除,他们的病都好了。
叶法善自高宗、中宗、则天、睿宗、明皇五朝,来往于名山,多次被召入内。
先天二年,被封为鸿胪卿、越国公,追赠其父为歙州刺史。
◎范阳卢蔚醮本命验
范阳卢蔚,年轻时考中进士。
有算命的人说他寿命不长,应该经常醮祭本命,以增加寿命和福禄。
卢蔚一向崇信香火,勤于修醮,从未间断。
二十五岁时,在东都生病,一个月后病情加重。
忽然梦见被亲友召唤,出门骑马,速度极快,怀疑是被冥司所摄。
有一个人骑马赶来,在他停留的地方必定为他解围,言辞恳切。
到了冥司,这个人又恳切地为他求情,因此得以返回。
安排行程,如同亲信官吏。
在返回的路上,看到数千士兵,起初有些害怕,这个人说:这些都是你将来要统领的士兵。
快到住所时,从后墙乘虚而入,直接进入庭院,有门旗和武器等。
这个人说:将来你会用到这些。
埋在台阶下,即将分别时,卢蔚说:我们素未相识,为什么对我如此关心?
回答说:我是你的本命神,你被冥官召唤,大限将至,我已经向天司奏报,你必定能活到中寿,病也会痊愈,不必担心。
卢蔚惭愧地道谢后离开,病也很快好了。
后来他功成名就,也享有了中年。
被任命为宿州刺史、角桥都知兵马指挥使,未到任就去世了,因为他埋了武器和门旗。
◎崔图修黄箓斋救母生天验
崔图,是坊州中都人,喜欢打猎。
在野外打猎时,马突然不走,鞭打几下也不前进,崔图生气,下马想射杀它。
马突然说人话:我是你的母亲,不要伤害我。
曾经偷了你三十千钱,私下给女儿做嫁妆,没有告诉你。
我死后,冥司罚我为你做马八年,现在期限已到,我将要死了。
崔图听后,扑倒在地,昏迷了很久,悲伤地对母亲说:儿子不孝,让母亲受这样的罪。
马也流泪说:我作为马身,报答你未了,还要罚我做你的瞎眼婢女,还要哑巴。
崔图听后,痛哭说:怎样才能免除这些罪业?
母亲说:我听说罪障重的人,必须做黄箓道场忏悔,才能免除痛苦。
说完就死了,崔图埋葬了马,烧毁了打猎的器具。
请道士修黄箓道场,三天三夜。
到第三夜,崔图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出去一看是母亲,恢复了原形,站在门外。
对夫妇俩说:人生在世,要多做善事,不要做恶事,冥司的报应,一一分明。
母亲用了儿子的钱,尚且受到这样的责罚,何况是别人的东西,怎么能偷盗呢!
我受这样的罪,痛苦万分,无法言说。
多亏你们夫妇,为我修无上黄箓宝斋,功德无量,我凭借这些功德,已经升天,所以来告别。
于是乘虚而去。
崔图从此知道罪福必有报应,大道可依,夫妇俩前往王屋山,一起修道。
◎赫连宠修黄箓斋解父冤验
赫连宠,是灵州定远县人。
父亲悰,在边境领军,杀降
有一千多名士兵。武德二年八月,他们在边境上战死,冥司审判他们,使他们遭受各种罪苦,宠完全不知道。
宠是灵州的押衙,贞观八年,他奉命进京,顺便和朋友一起游览终南山。
走到炭谷口,有一个道士叫杨景通,他在那里结庐修行已经三百多年了,宠喝醉了在庐前休息,对景通说:我饿了,有什么吃的吗?
景通平时不吃不喝,只是笑着不回答。
宠命令手下取火,烧了他的庐室。
景通说:你的父亲屈杀了百姓,现在在地府受罪,你不能修善救父,反而害我。
宠说:你怎么知道的?
景通说:你坐在这里,我叫你,让你看看。
说完,他画了一道符,扔到空中,不久有一片黑云来到庐前,云中有二十多个鬼,带着一个戴着枷锁的人,来到景通面前说:你的儿子不孝,不能救你。
宠一看,果然是他的父亲悰。
他悲伤地哭着对父亲说:为什么受这样的苦?
父亲说:我杀了投降的士兵,被他们告到地府,在地狱里受各种罪苦,你为什么还要毁坏真人,让我罪上加罪?
宠于是匍匐在地上,悲伤地哭泣,忏悔谢罪,请求用自己的罪来救父亲的灵魂。
景通说:你要免除父亲的罪,修黄箓道场,可以救拔他,一定能让你的父亲升天,免去这些罪报。
不久,父亲被那些鬼带走了,宠于是向景通行礼感谢,进城到三洞观,设黄箓道场,七天七夜。
到了第五天,他看见父亲乘着云气而来,对宠说:我奉天符,乘黄箓的功德,已经升到天堂,所有被我杀的冤魂,都已经托生到人间。
◎唐献修黄箓斋母得生天验
唐献是蔡州平舆县人,二十三岁。
隋大业四年,他被任命为导江县尉。
他宠爱侍婢春红,不处理公务,公事多次延误,还患了风劳病,久治不愈。
母亲说:我儿子狂放不羁,生病都是因为那个婢女。
母亲命令卖掉这个婢女,婢女告诉了献,献恨母亲要卖掉他的婢女,和婢女商量,于是毒死了母亲。
母亲死后一个多月,献也突然死了。
三天后,他的心脏还是暖的,家人不敢马上埋葬,他突然活了过来,说:我有大罪,毒死母亲的过错,冥司让我活着受罪报。
从此每天晚上有两个鬼使,带着几个夜叉,抬着大锅到堂中,不久火起汤沸,夜叉把献扔进锅里,他痛苦地号叫,直到五更才停止。
这样过了三年,他做了各种功德,始终不能免除。
突然有一个卖药的道士,献问他有什么方术,道士说:众生的罪业重大,没有比黄箓道场更好的了,祈祷天地,三天三夜,烧香散花,悬挂幡盖,歌赞礼愿,忏悔拔罪,救度亡魂,解除冤对,这是最好的方法。
献于是请道士设黄箓道场,三天之后,鬼使夜叉不再来了,他的身心都恢复了健康,不再有忧患。
突然有一个黄衣使者说:昨天奉天符,因为修斋的力量,你的母亲升到了天堂,你的大逆之罪也被赦免了,只有婢女春红的罪,让她生三年疮疥。
从此春红果然生了三年疮疥才痊愈。
献放弃了家业,到晋州羊角山,请求成为道士,立志修道。
◎李承嗣解妻兒冤修黄箓斋验
李承嗣是鄂州唐年人。
他家财万贯,但娶的妻子相貌丑陋,有一个十岁的儿子,还患有腰脚病,承嗣常常厌恶他们。
于是他娶了四个小妾,整天玩乐。
有一次他喝醉了,小妾谗言,给丑妻一百千钱,让她离婚。
妻子想去官府告状,因此才免于离婚。
承嗣于是和小妾商量,在晚上喝酒的时候,用毒药杀死了丑妻和儿子。
埋葬后十多天,每到中午,就有两只乌鸦来啄承嗣的心,痛得他无法忍受,赶也赶不走,他昏倒在地,很久才恢复。
这样过了一年,各种方法都不能救他。
青城山的道士罗公远游历淮泗,承嗣请他到家里,问禳救的方法。
公远说:冤魂所为,都上告天帝,奉天符来报,人间的方术不能免除,只有修黄箓道场,拜表奏天,才能解除这个罪。
承嗣于是修黄箓道场,三天三夜。
两天之后,乌鸦不再来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梦中出现说:你枉杀了我们母子二人,还用毒药,我们上告天帝,天帝允许我们报仇。
现在因为黄箓的善功,太上降敕,我们已经升天,享受各种福报,和你永远解除冤结。
留下一个玉合子,你可以收下。
醒来后,他在寝室里发现了一个玉合子。
承嗣在鄂州开元观舍身,大修道门功德,塑尊像,修葺观宇,以报道恩。
◎吴韬修黄箓斋却兵验
吴韬是汴州开封人,家境富裕。
他是魏国的大将军,带领三万士兵,渡江进入蜀地。
到了戎州,遇到蜀将关羽,带领五万军队抵抗,和韬水陆大战。
韬一向喜欢道术,常常持《黄帝阴符经》。
那天战败,他向天祈祷说:我听说持《阴符》的人,在危急的时候,会有阴灵帮助,现在战败如此,希望得到救护。
说完,有两个白衣人对韬说:你自从进入峡口,随意杀人,幽魂怨恨,导致这次战败。
韬说:危险已经如此,怎么才能免除?
两个神人说:你赶快为冤魂向天发愿,请修黄箓大斋,拔赎亡者,这样就能免于失利。
韬按照他们的话,立即发愿。
关羽也已经收兵,韬收合败兵,直到夷陵屯集。
于是他修黄箓道场三天,那两个神人又出现,对他说:冤魂都已经托生到各处,你也沾了这个余福,神兵密卫,一定会大胜,千万不要再杀人。
天地生万物,一草一叶,都希望它们生长成熟,何况人命至重,上应星辰,怎么能随意杀害,放纵自己的欲望呢!
古今名将,没有超过三代的,因为他们心计阴谋,杀人利己。
虽然立功为国,也要有道在其中,善分逆顺,不枉杀生命,使功过显明,这样征伐才有功,神明才会保佑。
现在蜀国不久就会败亡了。
一个月后,关羽的军队到了,攻占了夷陵。
交战时,风雷震击,大雨突然到来,关羽的军队溃散,韬开门投降,俘虏了三千蜀兵,擒获了副将,关羽带领军队撤退。
从此蜀国也衰弱了。
◎公孙璞修黄箓斋忏悔宿冤验
公孙璞是雍州高陵人。
武德二年,他担任华州司马。
四十多岁时,他沉湎于酒肉,荒淫财色。
他常常让家童捕鱼打猎,随意杀害生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突然有一天,他梦见一千多人,拿着刀剑弓箭进入他家,抓住璞要杀他。
璞流汗惊惧,因此得了疮疾,全身长满了疮,每个疮都有口和舌,日夜痛苦,求死不得。
璞的表兄华阴令贾宣古,看到他的病,惊讶地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疮,一定是杀生太多,宿业所致。
华山道士姚得一,知道很多神方,可以派人去求问。
璞按照他的教导,派长子到华山,详细叙述病情,哭着求救。
得一说:这个病是因为杀生害命,众冤所为。
可以修黄箓大斋,忏悔宿冤,病就会好。
他的儿子把这个告诉璞,璞于是在家里修黄箓道场七天。
到了第五天,璞梦见两个青童,带他到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门楼宏伟壮丽,就像官府一样。
过了很久,天上有一道黄光像太阳一样,直射到地府,大门敞开,随即看到鱼鳖鸟兽、猪羊牛马、奇形怪状的生物千百头,从门中出来,乘着这道黄光,很快变成人形,飞向天空,逐渐消失。
青童说:这些都是你曾经杀害的冤魂,现在天符已经下达,他们凭借功德的力量,托生为人,你的罪过已经消除,疮疾也痊愈了。
十天之内,璞的身体就完全康复了。
于是璞进入华山,向姚尊师行礼致谢。
他欣赏着云泉,留恋这幽静的境地,直到天色已晚。
得一说:山中没有食物可以招待长者,如果留宿过夜,恐怕仆从们会挨饿,这里有一条小路,可以回家。
他取出一卷仙经,扔到崖上,仙经变成一座桥,两条青龙背负着桥,放出五色光芒,明亮如画。
送璞和仆从们从桥上离开,很快就到家了。
第二天,璞派人进山致谢,但已经找不到得一所在的地方。
璞全家修道,居住在华阳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四-注解
处州青田县清溪观:位于中国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一处道教观宇,历史悠久,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袁晁乱:指唐朝时期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对当时的社会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墨书《青田》字:指钟上以墨书写的“青田”二字,可能是钟的归属地或制作地的标记。
蒲牢: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被用作钟的装饰,象征着钟的威严和神圣。
稽首:一种古代礼节,表示尊敬和虔诚。
青城山宗玄观: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的一处道教观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
刘辟:唐朝时期的官员,曾据成都,对当地的文化和宗教设施有所影响。
温江县太平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一处道教观宇,与道教文化和历史密切相关。
任尊师:太平观的道士,以其铸钟和得道的事迹闻名。
眉州故彭山市观: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一处道教观宇,以其大钟和相关的灵验故事著称。
浴爰赤木古钟:指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钟,与道教文化和历史密切相关。
渝州南平县道昌观: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一处道教观宇,以其古钟和相关的奇巧故事著称。
黔南盐井古钟: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处古钟,以其多年无毁蚀的奇特现象著称。
天台山玉霄宫古钟:位于浙江省天台山的一处道教宫观,以其古钟和相关的灵验故事著称。
香鸭、香龟金龙道具:这些物品在古代宗教仪式中常用于祭祀或驱邪,香鸭和香龟可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金龙则代表权力和神圣。
縻钟于背:縻钟指的是将钟绑在背上,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进行某种宗教仪式或展示虔诚。
尊师:在道教和佛教中,尊师指的是对师父的尊称,体现了师徒关系的尊重和重要性。
咒水:咒水是指通过念咒语来赋予水以特殊的力量,常用于驱邪或治疗。
开州龙兴观钟:这是一口位于开州龙兴观的大钟,重达七八千斤,因其灵验而被当地人视为神圣之物。
云安钟:云安钟与开州龙兴观钟类似,也是因其灵验而远近闻名。
施州清江郡开元观钟:这口钟形状古老,扣之声音清远,因其神秘的出现方式和灵验而被记录在国史中。
洪州游帷观钟:洪州游帷观有两口钟,一口是观司特敕所铸,另一口是许真君修行钟,后者因被强取而引发了一系列灵异事件。
天师剑:天师剑是道教中的重要法器,具有诛制鬼神、降剪凶丑的能力,因其灵验而被世代相传。
黄神印:黄神印是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驱邪和治疗,具有强大的灵验效果。
天蓬印:天蓬印是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祈雨和驱邪,具有强大的灵验效果。
祭醮:古代道教仪式,用于祭祀神灵、祈求福祉或驱邪避灾。
神印:道教中的一种法器,被认为具有神力,可用于祈雨、驱邪等。
至真观:道教宫观,供奉道教神灵的场所。
黄箓斋:道教的一种斋醮仪式,用于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等。
五岳丈人:道教中的神职,掌管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神灵。
叶法善:唐代著名道士,擅长符箓法术,曾为多位皇帝服务。
本命神:道教中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神,掌管其命运和寿命。
黄箓道场:黄箓道场是道教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主要用于超度亡灵、忏悔罪过、祈求平安等。黄箓斋是道教斋醮的一种,通过诵经、礼忏、烧香、散花等仪式,祈求神灵的庇佑和赦免罪过。
冥司:冥司是指阴间的官府,掌管死者的灵魂和罪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冥司是阴间的审判机构,负责对亡魂进行审判和惩罚。
枷杻锁械:枷杻锁械是古代刑具,用于束缚犯人。枷是套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杻是套在手腕上的木制刑具,锁械则是铁链等束缚工具。
黄衣使者:黄衣使者是道教中传达天命的使者,通常被视为天神的代表,负责传达天界的旨意和命令。
阴符经:《黄帝阴符经》是道教经典之一,相传为黄帝所著,内容涉及兵法、谋略、阴阳五行等,被认为是道教的重要典籍之一。
冤魂:冤魂是指因冤屈而死的人的灵魂,通常被认为会在阴间或阳间寻求报复或伸冤。
青童:青童是道教中的仙童,通常被视为天界的使者或神灵的侍从,负责引导凡人进入仙境或传达神谕。
府署:古代官府办公的地方,这里形容门阙的宏伟壮丽。
天符:道教术语,指天上的符命或命令,通常与神灵的旨意相关。
功德力:佛教和道教中,指通过善行积累的功德力量,可以带来福报或解脱。
华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道教圣地,常有仙人传说。
姚尊师:道教中的尊师,可能指某位道教高人或神仙。
仙经:道教经典,记载了修炼成仙的方法和秘诀。
青龙:道教中的神兽,象征东方和春季,常与神仙或仙境相关。
华阳山:道教名山,位于陕西省,与华山相邻,常有修道者隐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四-评注
本文通过一系列关于古钟的奇闻异事,展现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神秘色彩。每一段故事都围绕着古钟展开,这些钟不仅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器物,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首先,处州青田县清溪观的古钟自归验,不仅体现了钟的神秘力量,也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物品的崇拜和信仰。钟的自归行为,被视为神灵的意志,增强了人们对道教的信仰。
其次,青城山宗玄观的铜钟不能损验,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钟的坚固耐用。钟在历经磨难后仍完好无损,象征着道教文化的坚韧和不朽。
再次,温江县太平观的铸钟道士得道验,通过任尊师铸钟和得道的故事,传达了道教修行和奉献的精神。钟的铸造不仅是物质上的成就,更是精神上的升华。
此外,眉州故彭山市观的大钟伤寺匠验,揭示了宗教物品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钟的移动和损坏被视为不祥之兆,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物品的敬畏和尊重。
最后,浴爰赤木古钟水洗疮验和渝州南平县道昌观古钟奇巧验,通过古钟的治愈和奇巧,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神奇。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涵,也增强了人们对道教的信仰和崇拜。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一系列关于古钟的奇闻异事,深入探讨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神秘色彩。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钟的坚固耐用,也传达了道教修行和奉献的精神,增强了人们对道教的信仰和崇拜。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宗教法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灵验效果。首先,文中提到的香鸭、香龟金龙道具和縻钟于背的行为,反映了古代宗教仪式中对吉祥、长寿和神圣的追求。这些物品和行为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驱邪和治疗的作用。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开州龙兴观钟、云安钟、施州清江郡开元观钟和洪州游帷观钟的灵验故事。这些钟因其神秘的出现方式和强大的灵验效果,被当地人视为神圣之物。特别是开州龙兴观钟,因其在刑狱中的灵验效果,成为了当地司法公正的象征。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宗教法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还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再次,文中提到的天师剑、黄神印和天蓬印,进一步展示了道教法器在驱邪、治疗和祈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法器因其强大的灵验效果,被世代相传,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天师剑,因其诛制鬼神、降剪凶丑的能力,成为了道教中的重要法器。
最后,文中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宗教法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灵验效果。这些法器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驱邪、治疗和祈雨的作用。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宗教法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还反映了人们对公正、正义和健康的追求。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与道教相关的灵验故事,反映了道教在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道教仪式如祭醮、黄箓斋等在祈雨、驱邪、治病、超度亡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古代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疾病和战争的重要手段。
故事中的神印、黄箓斋等法器与仪式,展现了道教对自然力量的掌控与调和。例如,神印祈雨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雨水的依赖,以及道教在调节自然与人类关系中的作用。黄箓斋则体现了道教对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的深刻理解,通过仪式帮助人们消灾解难、超度亡灵。
此外,故事中的叶法善、五岳丈人等人物形象,展示了道教高人的神通广大和道德高尚。他们不仅能够驱邪治病,还能通过梦境与神灵沟通,预示未来。这些故事不仅增强了道教的神秘色彩,也强化了道教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故事反映了唐代道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道教仪式被用于国家大事,如平定叛乱、祈求国泰民安等,显示了道教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故事也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人们对自然与命运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灵验故事,展示了道教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功能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
本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道教中黄箓道场的强大力量和其在超度亡灵、忏悔罪过、解除冤结等方面的作用。每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主要人物展开,通过他们的经历,揭示了道教信仰中的因果报应和善恶有报的观念。
在第一个故事中,宠因父亲屈杀生民而在地府受罪,通过道士杨景通的指引,宠设黄箓道场,最终使父亲得以生天。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道教仪式在超度亡灵方面的效力。
第二个故事中,唐献因毒杀母亲而受到冥司的惩罚,通过修黄箓道场,最终得以解脱。这个故事揭示了罪业的严重性以及通过宗教仪式忏悔罪过的可能性。
第三个故事中,李承嗣因杀害妻儿而受到冤魂的报复,通过修黄箓道场,最终解除了冤结。这个故事强调了冤魂的力量以及通过宗教仪式解除冤结的重要性。
第四个故事中,吴韬因纵意杀人而导致战败,通过修黄箓道场,最终得以免失利并获得神兵的庇佑。这个故事揭示了杀生的恶果以及通过宗教仪式祈求神灵庇佑的必要性。
第五个故事中,公孙璞因杀生害命而受到冤魂的报复,通过修黄箓道场,最终得以痊愈。这个故事强调了杀生的恶果以及通过宗教仪式忏悔宿冤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道教中黄箓道场的强大力量和其在超度亡灵、忏悔罪过、解除冤结等方面的作用。每个故事都揭示了因果报应和善恶有报的观念,强调了通过宗教仪式忏悔罪过、解除冤结的重要性。同时,本文也展示了道教信仰中的孝道、因果报应、冤魂报复等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仙境场景,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教修炼、功德、轮回等核心思想。
首先,文中提到的‘门阙宏丽,有如府署’,象征着天界的庄严与神圣。门阙的开启与黄光的照射,暗示了天界的恩典与神灵的旨意。黄光如日,直照地司,象征着天界的权威与光明,预示着冤魂的解脱与重生。
接着,文中描述了鱼鳖鸟兽、猪羊牛马等动物从门中走出,乘黄光化为人类,飞空而去。这一场景象征着轮回与转世,冤魂通过功德力的加持,得以托生为人,摆脱了前世的罪孽。这不仅体现了道教的轮回观念,也强调了功德在解脱中的重要性。
青童的解说进一步揭示了道教的核心教义:通过积累功德,可以消除罪孽,获得解脱。这一思想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了个人修行与善行的重要性。
随后,文中提到璞入华山,礼谢姚尊师,展现了道教中尊师重道的传统。华山作为道教圣地,象征着修炼的至高境界。璞的修道行为,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成仙的理想。
最后,文中描绘的仙经化桥、青龙负桥的场景,充满了神话色彩。仙经象征着道教的智慧与力量,青龙则是道教中的神兽,象征着神圣与力量。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道教的神奇与神秘,也暗示了修道者通过修炼可以获得超凡的力量与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展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与修炼理想。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道教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