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五-原文
◎胡尊师修清斋验
胡尊师名宗,自称曰亹孚郭切,居梓州紫极宫。尝氵公江入峡,道中遇神人,授真仙之道。辩博该赡,文而多能,斋醮之事,未尝不冥心涤虑,以祈感通。梓之连帅皆贤相,重德慕下,尽皆时英硕才,如週相国李义山,毕加敬致礼,其志亦泊如也。洎解化东蜀,显迹涪陵,方知其蛇蝉之蜕,得道延永尔。梓、益、褒、阆间,自王法进受清斋之诀,俗以农蚕所务,每岁祈谷,必相率而修焉。至有白衣之夫、缁服之侣,往往冒科禁而蕆事者,固以为常矣。
有郡人刘崧,幕师之道德,请于别地以致斋焉。师谓之曰:夫啸俦侣、命侪友者,犹须正席拂筵,整笾洗爵,恭敬以成礼,严恪以致事,或惧其诮让,责其不勤,况感降天真,祷求福祐,岂可陡然而买罪乎!俗之怠惰,有自来矣。子可训勖于众,必精必虔,乃可为尔。崧承命誓众,洁己率先,而撰香花,备坛墠,师然后往,犹叮咛戒诲。既升坛,展礼思神之际,有黑云暴起,旋飚入座,拔其二柱,飘其竹席,投其鎗釜于千步之外,而后卒事,而融风熙熙,祥气亘野。师诘所投之物,其二柱尝阁于豕圈之上,竹席尝蔽于产妇之室,鎗釜尝爨于缞绖之家。其不投者,皆物之洁矣。师曰:器用不洁,神明恶之,况尔之心乎!心苟有疵,行苟有玷,虽百牢陈于席,九韶奏于庭,适足以渎神明、延大祸尔。人之修心,必使乎言行相吻,内外坦然,明不愧于人,幽不惭于鬼,吾知其可尔。反于是者,岂言行之足征哉!士君子、里巷之人,闻师之言,各革恶趣善矣。
◎崔玄亮修黄箓斋验持经验附
崔公玄亮,奕叶崇道,虽登龙射鹄,金印银章,践鸳鹭之庭,列珪组之贵,参玄趋道之志,未尝怠也。宝历初,除湖州刺史。二年乙巳,于紫极宫修黄箓道场,有鹤三百六十五只,翔集坛所。紫云蓬勃,祥风虚徐,与之俱自西北而至。其一只硃顶皎白,无复玄翮者,栖于虚皇台上,自辰及酉而去。杭州刺史白居易,闻其风而悦之,作《吴兴鹤赞》曰:
有鸟有鸟,从西北来。丹顶火缀,白翎雪开。辽水一去,缑山不回。噫吴兴郡,孰为来哉。宝历之初,三元四斋。当白昼下,与紫云偕。三百六十,拂坛徘徊。上昭玄贶,下属仙才。谁其尸之,太守姓崔。
崔公常持《黄庭》度人,《道德》诸经未尝旷矣。其后以感通之至,弥加笃励。去世之时,入靖室,雰《黄庭》,无疾而化。将葬,棺轻若空衣焉。
◎武昌人醮水验
武昌人,寓居蜀之青城。其邑每岁修竹拏之堰,以堤川防水,赋税之户,轮供其役。武昌是岁籍在修堰之内,邑吏第名分地以授之。自冬始功,讫岁而毕。所受之地,当洄水之穴,新有漩注,基址不立。虽运石以塞之,负土以实之,一夕之后,已复深矣。主吏疑其龙神所为也,求陀罗尼幢三四尺,投于其中,侵陷弥甚。昼勤夕劳,不离其所,诸家有绪,而独未定其址,颇以为忧。乃备祷醮之礼,撰词以告焉。其大旨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先。人依神以安宁,神依人而变化。蜀之田畴既广,租赋是资。所修堤堰二百余里,或少有怠废,则垫溺为灾,岁苟不登,则饥寒总至,人或失所,神何依焉。况复漂陷为忧,沦胥是惧,有一于此,则粢盛不供,椒浆莫给,春祈秋报,何所望于疲民哉!当使封畛克完,浸淫息患,地租天赋,无旷于循常,东作西成,克彰于幽赞矣。如是洁其器用,丰其礼物,扫地而醮焉。是夕,梦众人纷纭,檐囊荷橐,襁婴携孺,若迁于他所。明日投石以实之,水乃退涸,遽成其堰。八月之后,方复摧陷,浚为洄潭焉。
◎徐翥为父修黄箓斋验
高平徐翥,涟水人也。因官迁于青州,货殖殷赡。有子三人,其二癃残,小者项有肉枷,人见所共惊畏。翥初锐意求官,骄佚自任,下辇成宴,言行事随,欣欣然有凌云霄之志。见二子之疾,未甚介意,及睹肉枷之异,悒悒不乐,道遽丧矣。因游东海山观中,与道士话其事。道士曰:三子之疾,非己之过,非子之罪,盖宿业所钟尔。道门所谓宿业,非是疾者前生之业,乃先人之罪,殃流后裔也。君家先世,当有酷于刑法,暴于捶楚,为官不恤牢狱,不矜囚徒,意生法外,残毒害物,遂使子孙受其报尔。翥泫然流涕曰:实然!先父为官,当则天之朝,世乱谗胜,诛锄李氏诸王,屠害宗室。朝廷德望,必设法以陷之,残刑以毒之,诛剿考掠,不胜其毒者,陷于狴牢,死于系械,故不可胜纪。如武懿宗、来俊臣、週利贞、李义府之徒,恩渥隆异,回天转日,天下畏之。以矜恕慈惠者为懦夫,以强愎忍酷者为能吏,仁悯道息,贞正事隳,势使然也。先父虽位卑威薄,时称能官,累案大狱,宁无枉抑?今日之报,信而有征。将祛此罪,涤此冤,奈何?道士曰:拔先世之考,当修灵宝解厄斋;救存殁之苦,当修黄箓斋。勿?金宝,一遵天科,竭财向善,孜孜不倦,可以谢其罪尔。
翥还家,大修黄箓道场三日。第二日夜,时方响晦,中夜闻门外,车马人物之声甚众,出门视之,则白光如昼,天兵千余人,官吏数百,罗列门外,若有所候。良久,黑气郁勃,直北而来,中有三人,枷锁械缚,鬼神数十人领之,列于官吏天兵之前,一人即翥父玄之也。俄而黄赤光一道,自西北来,照地上草木、屋宇、人物之形,皆若金色,异香盈空。光中神仙一人、青童
十余人,二力士执节前引,其左一人,武弁硃衣,执金策,去地三丈许。
众官拜迎,神仙俯揖,武弁者称太上之敕,读金札曰:徐玄之侮法害人,宜加考谪,以其子精修黄箓,功简上玄,即宜赦宥,同恶延逮,并为原除。
于是神仙复去,官吏皆隐。
即见其父素服麻衣,谓翥曰:吾不知罪福,但恣胸襟,法外害人,久被冤诉,考责已十八年。
同官属吏,皆均其罪,犹有十二年。
殃苦报讫,方履恶道,痛苦之状,不可具言。
赖汝归向法门,精修此福,太上降赦,前罪并除,冤讼之人,先已解脱,延累之罪,自此亦销。
吾得生天去矣,勤于香火,以报道恩。
乃飞空而去。
翥之三子,旬月之间,残病者完复,肉项亦销。
更修黄箓斋十坛,广为存殁,仍令小子于山观入道,永奉香灯。
翥终身高闲,不窥禄利,常持诵真经,时亦炼气绝粒。
◎张郃妻陪钱纳天曹库验
成都张郃妻死三年,忽还家下语曰:圣驾在蜀之时,西川进军,在兴平定国寨,以讨黄巢。
其时邻家冯老父子二人,差赴军前,去时留寄物,直三十千,在某处。
冯父子殁阵不回,物已寻破用却,近忽于冥中论理,某被追魂魄对会,经今六年。
近奉天曹断下,云自是殁阵不归,非关巨蠹故用,令陪钱三十贯,即得解免。
缘腊月二十五日已后,百司交替,又须停住经年,其钱须是二十五日已前,就玉局化北帝天曹库子送纳,一张纸作一贯。
其余库子门司,本案一一别送,与人间无异。
光化三年腊月二十三日,就北帝院,奏前件钱讫。
是夕,妻梦中告谢而去。
又成都县押司录事姓冯,死十余年。
其侄为冥司误追到县,冯怒,所追吏放其侄,自县后门仓院路而还,见路两畔有舍六十余间,云是天曹库,收贮玉局化所奏钱。
◎苏州盐铁院招商官修神咒道场验
苏州盐铁院招商官,姓王,其家巨富,货殖丰积,而疾苦沉痼,逾年不痊。
斋供像设,巫医符咒,靡不週诣,莫能蠲除。
玉芝观道士陈道明,专勤清斋,拜章累有征验,而招商素不崇道,闻之蔑如也。
攻理所疾,费货财万计矣,日以羸歊,俟时而已。
其亲友劝勉,俾请陈道明章醮祈禳,不获已而召焉。
道明为于其家,修神咒道场。
疾方绵笃,不保旦夕,促以启坛。
当禁坛之际,疾士冥然,家眷亲友,相顾失色。
禁坛既毕,道明持剑水,诣房内外,喷水除秽。
疾士曰:请尊师就此喷水,可否?
道明就卧内喷之,忽然起坐,稽首顶礼曰:深谢神功,我疾有瘳矣。
乃求衣命机,隐坐而喜曰:一生错用心,不知有大道,今日方荷天兵之力也。
徐与亲友、妻子言曰:我初困顿绝甚,谓今夕死矣,尊师开道场之时,都不醒悟。
但闻空中有言,大帝下降,领天兵讨逆。
如是即黄光如日,照灼远近,即见千乘万骑、天兵神将围绕此宅,鬼物邪怪,并已擒缚去矣。
方见大帝、太一乘七宝车,对行前引,侍卫仪仗,如人间帝王。
忽令召某至太一前,令神以水喷面,清凉彻心,无复痛楚,但气稍羸歊。
即云元始下降,乃见大帝、太一对望迎拜,队仗倍于前百倍多矣。
元始天尊有光一道,下照某身,今则气力亦似胜任矣。
速备盥洗,自要临拜坛前。
亲友尚恐其未任,劝俟来日。
恳要盥漱更衣,扶杖而立良久,舍杖而行,便于拜跪数四,家人扶策,挥手拒之。
因坐观法事,素若无疾,饮食气力,逡巡如常。
自是三日斋坛,炷香虔对,略无暂替。
乃独修创玉芝观,讲堂大殿,三门通廊,斋厨道院,前及官河开街,广四十余步。
土木之用、像设之制、床机器皿、服玩庖厨,凡计钱数百万。
二年之内,毕週备焉。
自兹气爽神清,智识明敏,乃乞解所职,养道闲居。
◎相国杜豳公修黄箓斋免阎罗王验
相国杜豳公,幼履显荣,历居大任,名籓重镇,皆再领之。
年九十余,薨于荆渚。
是夕,中使杨鲁週,自五领使回,止于传舍。
一更之后,风势可惧,敲磕击触,若兵甲之声,人人股忄栗,莫知所以。
鲁週驲骑所倦,寻亦成寐。
四衢之内,师旅充斥,不通人行,问其故,皆曰:迎阎罗王,今夜四更去。
又问王是何人,曰:此州大将,官高年长者是。
既觉,召驿吏问之,时公不愈半月矣,官高年长,首冠众人,疑其必有薨变,是夕四更,果去世矣。
鲁週话此事于侪友间,自是京师亦有知者。
明年春,女妓间有暴殒而苏,传公之命云:我今居阎罗之任,要作十坛黄箓道场,以希退免。
令送钱二百万,图幕各二百事,于开元观古柏院,诣冲真大师胡紫阳,严修斋法。
斋毕,前传命之妓,复暴殒如初,云:我已奉上帝之命,为他国之王,免冥官之任矣。
言罪福之报,信如影响,不可不戒也。
凡修黄箓道场,表奏上帝,上帝降命,无所不可。
◎南康王韦皋修黄箓道场验
太尉、中书、令南康王韦皋,节制成都,于万里桥,隔江创置新南市,发掘坟墓,开拓通街。
水之南岸,人逾万户,邅阓楼阁,连属宏丽,为一时之盛。
然每至昏瞑,则人多惊悸,投砾掷石,鬼哭呜咽。
其丧失坟垅,平铲墟墓,无所告诉,故俗谓之虚耗焉。
居既不安,市亦不甚完葺。
韦公知之,请道流置黄箓道场,精伸忏谢。
至第三日,鬼哭之声顿息,居人亦安。
韦公梦神人曰:所营南市,开发坟冢,使幽鬼之类,失其所居,丧其骸骨,相与悲怨,几为分野之灾。
赖黄箓之功,为其迁拔,上帝敕穷魂三万余辈,皆乘此福,托生诸方。
居人自此安矣,勿复为忧也。公深异之,自制《黄箓记》,立于真符观。
◎李约妻要黄箓道场验
李约者,咸通十二年,为诸卫小将军。妻王氏,死已逾年。忽一日还家,约勒大小,干当家事,言语历历,一如平生。初一家甚惊,及旬月后,亦已为常矣。约罢官二年,力甚困阙,频入中书,见宰相求官,未有成命。妻忽谓约曰:人间命官,须得天符先下,然后受官。近见阴司文字,五月二十五日,方得符下,必受黄州剌史。可用二十三日,更入中书投状也。约如其言,二十三日入中书求官。时相侍中路严,性甚强正,早闻其妻还魂之事,又闻二十五日必除刺史,适会其日,路公知即,因会话之际,已与诸?有约云:李约祅妄之言,固不可听,某已断意,不与除官矣。至二十五日,路公知即,黄州刺史有阙,路迟疑多时,未欲注拟。忽下笔与署黄州刺史,亦总不知,敕下之后,方复醒悟。乃叹曰:此天道也,岂人力可争乎!约将赴任,妻亦随之,发日及上官日,皆其妻所择。
到任旬月,妻谓约曰:我人间世限尽,与君生死之决,所以未去者,为天司与一主持处日限,未即赴任,又以平生过咎,未得原免,今居官之际,可为作少功德也。约问要何功德,妻曰:请修黄箓道场三日。约素不好道,意甚疑之,问何故须修黄箓道场。曰:天上地下,一切神明,无幽无显,无小无大,皆属道法所制,如人间万国,遵奉帝王尔。黄箓斋者,济拔存亡,消解冤结,忏谢罪犯,召命神明,无所不可。上告天地,拜表陈词,如世间表奏,帝王即降明敕。上天有命,万神奉行。天符下时,先有黄光,如日出之象,照地狱中,一切苦恼,俱得停歇,救济拔赎,功德极速,故须修黄箓道场为急矣。约问曰:佛家功德,甚有福利,何得不言?妻曰:佛门功德,不从上帝所命,不得天符指挥,只似世间人情,请托嘱致而已。神鬼无所遵禀,得力极迟,虽云来世他生,亦恐难得其效。
约闻之,乃备法物,置黄箓道场,三日三夜。其兒女复为母氏,于紫极宫别修一坛,亦三日三夜。斋时,妻于坛前,设位奉香,观听法事。既毕,谓约曰:此官二十九个月即当除替,授金吾小将军。但勤心奉公,济恤贫弱,矜悯孤独,睟薄财货,重人性命,哀矜刑狱,崇奉大道,清静身心,勿食珍鲜,勿衣华美,即为上矣。勿以久贫而贪财帛,人生各有定分,勉之思之。此去授一职任,足以自安,无以眷属为念也。长子后宰昌明,亦在道乡;中子一尉,不足荣显;小子当令入道,以奉香火。十年之内,四海多事,善自保焉。言讫,不复影响。约更焚香虔请,竟无言矣。后三子及约官任,如知其所言。
◎卢贲修黄箓道场验
卢贲者,邠州三水人也。晋永和二年,为道州司法参军。性强毒,凡推诘刑狱,鞭笞捶楚,人不胜酷,死者甚众。忽一日,?前地裂,有二鬼舁一大镬,置于庭中,发火煎之,水已沸涌,数人上?擒贲,投入镬中煎煮,楚痛叫唤,半日余,乃擎出于地上,诸鬼乃去。醒后浑身犹如火色,官吏共见。如此半年,每日受苦,无方救拔。罗浮山道士孟知微,因游州境,贲延请到家,告以斯苦。知微曰:此乃枉害良善,魂告于天,乃受斯报。急修黄箓道场,得天符,放救冤魂生天,此罪方免。遂请道士,修黄箓道场,三日礼谢。至第三日,梦三十余人,有鬼吏引之,谓贲曰:国之刑律,自有常科,讯狱详刑,哀矜而勿喜。赏宜从重,所以示恩也;罚宜从轻,所以示仁也。忧人之情,惜人之命,常兢兢而慎之,岂可肆汝心胸,法外加罚,苦毒捶楚,害及于人。非罪而死者,其魂告天,幽冥不能制,鬼神不能拒,上帝有命,许其雪冤,所以汝受其苦。今黄箓忏谢,救彼冤魂,魂既生天,冤即解矣。此三十余人,各执莲花,乘云气,从道场之侧,翩翩上天。自此镬汤永息,贲遂舍官,入峨嵋山修道矣。
◎樊令言修北帝道场诛狐魅验
樊令言者,汴州人也。庄在外县,因晚归庄,仆从行迟,其马骏疾,不觉独行。三二十里,道傍见一少女悲泣,驻马问之,睹其祆艳,迟回不去。遂与此女同入道侧,数里之间,到其居处,屋宇宏丽,侍从繁奢,如公郡之家矣。是夕,女之母约与令言为婚,留连饮宴,亲宾皆集,不觉已三日矣。恳欲还庄,母亦令从者车檐、侍女数人,使其女随往庄所。燕婉欢乐,弥日移时,令言日以瘦削,因而成疾。未及床枕,体弱气衰,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偶自庄还家,数里下马,频频憩息。于店中遇一道士,自言是终南圭峰杜太明,熟视令言,谓之曰:子之邪气贯心,祆疾已作,百脉奔散,五藏虚劳,若不救理,死亡无日矣。吾之山童善于杂术,子可遽还,与此童偕往,可密室之中,作北帝道场,今夕当有其效,勿为惊怛,如此即性命可全,形骸可保矣。
令言异其说,奉其教,素亦贮疑,径与此童还庄中,扫沥密室,备香火案几。其妇望而怒之曰:信邪妄之言,行非正之事,祸由自投,非我本所知也。洎晚,有十余人,将鹰犬弋猎之具,从空中而下,径入堂内,杀其妇及女仆凡七八人,既死,皆化为狐矣。令言惊惧,投密室中,不见童子,但留硃字一行,曰:太上命北帝鹰犬军,诛樊令言家害人狐魅之鬼,如符命。自此令言所疾日痊,心力日
寿,不过十八岁。
父母大惊曰:年长无子,唯此一兒,将以绍续祭祀,如其不永,杜氏之鬼神,将有若敖之馁乎!
相视沥涕,请其禳护之法。
道士曰:我有司命延生之术,但勤而行之,三年之外,不独保此一兒,更当有兴门族、居大位者。
父母拜而请之,因授以醮南斗延生之诀,使五月五日,依法祈醮,然后每日所食,别设一分,若待宾客,虽常馔亦可设之,如是一年,当有嘉应。
父母勤奉无阙,致醮之夕,有物如流星坠席中。
一年之外,忽有青衣吏二人,过憩其门,留连与语,吏曰:主人每日常馔,亦设位致飨,何所求也?
具以前事白之,吏曰:司命知君竭诚,明年复当有一子。
此之二子,皆保眉寿,其名有一边著鸟,向下悬针者,当居重任,必为相国。
所食自此无烦致享。
明年果有此子,兄弟俱充盛无疾。
自是兄名鹏举,终安州都督;弟名鸿渐,为国相、西川节度使。
并寿逾九十,终身无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五-译文
◎胡尊师修清斋的灵验
胡尊师名叫宗,自称亹孚郭切,居住在梓州的紫极宫。他曾经乘船沿江进入峡谷,在途中遇到了一位神人,传授给他真仙之道。胡尊师博学多才,文采斐然,斋醮之事从未不专心致志,以求与神明感通。梓州的连帅都是贤相,重视德行,仰慕贤才,都是当时的英才,如週相国李义山,都对胡尊师极为尊敬,而胡尊师的心志却淡泊如常。后来他在东蜀解化,显迹于涪陵,人们才知道他像蛇蝉蜕皮一样,得道长生。在梓州、益州、褒州、阆州一带,自从王法进传授清斋的秘诀后,百姓们为了农桑之事,每年祈谷时都会一起修斋。甚至有些白衣百姓、僧侣,常常冒着禁令来完成斋事,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有一位郡人刘崧,仰慕胡尊师的道德,请求在别的地方举行斋事。胡尊师对他说:召集同伴、邀请朋友时,尚且需要正席拂筵,整理餐具,恭敬行礼,严肃行事,生怕被人责备不够勤勉,更何况是感召天神,祈求福佑,怎能草率行事而招致罪过呢!世俗的怠惰由来已久。你可以教导众人,必须精诚虔敬,才能成功。刘崧接受命令,带领众人洁身自好,准备香花和祭坛,胡尊师随后前往,还不断叮嘱教诲。当胡尊师登上祭坛,行礼思神之际,突然有黑云暴起,旋风卷入祭坛,拔起两根柱子,吹走竹席,将鎗釜投掷到千步之外,然后事情才结束,随后和风徐徐,祥气弥漫四野。胡尊师询问那些被投掷的物品,发现那两根柱子曾经放在猪圈上,竹席曾经遮蔽在产妇的房间,鎗釜曾经在丧家使用。而那些没有被投掷的物品,都是洁净的。胡尊师说:器具不洁,神明厌恶,更何况是你的心呢!如果心中有瑕疵,行为有污点,即使摆上百牢祭品,奏响九韶音乐,也只会亵渎神明,招致大祸。人修心养性,必须言行一致,内外坦荡,明处不愧于人,暗处不愧于鬼神,这样才能成功。反之,言行不一,怎能证明其诚心呢!士君子和普通百姓听了胡尊师的话,都纷纷改恶从善。
◎崔玄亮修黄箓斋的灵验及持经的经验
崔玄亮,世代崇道,虽然身居高位,金印银章,出入朝廷,位列显贵,但他追求玄道的志向从未懈怠。宝历初年,他被任命为湖州刺史。宝历二年乙巳年,他在紫极宫修黄箓道场时,有三百六十五只鹤飞来,聚集在祭坛周围。紫云蓬勃,祥风徐徐,与鹤群一同从西北方向而来。其中一只鹤头顶红色,羽毛洁白,没有杂色,栖息在虚皇台上,从辰时到酉时才离去。杭州刺史白居易听说此事后,非常欣赏,作《吴兴鹤赞》说:
有鸟有鸟,从西北来。丹顶火缀,白翎雪开。辽水一去,缑山不回。噫吴兴郡,孰为来哉。宝历之初,三元四斋。当白昼下,与紫云偕。三百六十,拂坛徘徊。上昭玄贶,下属仙才。谁其尸之,太守姓崔。
崔玄亮常常持诵《黄庭经》度人,《道德经》等经典从未荒废。后来因为感通之至,更加笃信修行。去世时,他进入静室,持诵《黄庭经》,无疾而终。下葬时,棺材轻得像空衣一样。
◎武昌人醮水的灵验
武昌人,寓居在蜀地的青城。当地每年都要修建竹拏堰,以堤防洪水,赋税户轮流承担这项劳役。武昌人这一年被分配到修堰的任务,邑吏按名分地给他。从冬天开始动工,到年底才完成。他所分配的地段,正好在洄水的漩涡处,新形成的漩涡使得地基无法稳固。虽然运石头堵塞,用土填实,但一夜之后,漩涡又变深了。主吏怀疑是龙神所为,于是求来三四尺高的陀罗尼幢,投进漩涡中,结果漩涡陷得更深了。白天辛勤劳作,晚上也不离开,其他人家都完成了任务,唯独他的地段无法稳固,他非常忧虑。于是他准备了祷醮的礼仪,撰写祷词向上天祈求。大意是说: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食物为先。人民依靠神明得以安宁,神明依靠人民而变化。蜀地的田地广阔,租赋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修建的堤堰长达二百多里,如果稍有懈怠,就会发生水灾,如果收成不好,饥寒就会降临,人民失去依靠,神明又怎能安宁呢?更何况现在漩涡深陷,水患成灾,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祭祀的供品无法供应,春祈秋报的仪式也无法进行,百姓又怎能指望神明保佑呢!希望神明能让堤堰稳固,水患平息,地租天赋按时缴纳,百姓的劳作得到神明的保佑。于是他洁净器具,准备丰厚的祭品,扫地举行醮礼。当晚,他梦见许多人纷纷扰扰,背着包裹,抱着孩子,像是要迁往别处。第二天,他投石填实漩涡,水竟然退去,堤堰很快建成。八个月后,堤堰再次崩塌,形成了洄潭。
◎徐翥为父亲修黄箓斋的灵验
高平人徐翥,是涟水人。因做官迁居到青州,家境富裕。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残疾,最小的儿子脖子上长了一个肉枷,人们见了都感到害怕。徐翥起初一心求官,骄傲自满,下车就设宴,言行随意,心中充满了凌云壮志。见到两个儿子的残疾,他并不太在意,但看到小儿子脖子上的肉枷,他感到非常不快,心情顿时低落。后来他到东海山观中游玩,与道士谈起此事。道士说:你三个儿子的病,不是你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罪过,而是宿业所致。道门所说的宿业,不是指病人前世的业障,而是先人的罪过,殃及后代。你家先世,曾经严酷执法,滥用刑罚,做官时不体恤囚徒,不怜悯犯人,随意施刑,残害生灵,这才导致子孙遭受报应。徐翥听后泪流满面,说:确实如此!我父亲做官时,正值武则天当朝,世道混乱,谗言盛行,诛杀李氏诸王,屠害宗室。朝廷对有德望的人,必定设法陷害,施以酷刑,诛杀拷打,许多人因此死在狱中,无法计数。像武懿宗、来俊臣、週利贞、李义府这些人,恩宠隆盛,权势滔天,天下人都畏惧他们。以宽容仁慈为懦弱,以刚愎残忍为能吏,仁悯之道消失,正义之事败坏,这是大势所趋。我父亲虽然地位卑微,但当时被称为能官,处理了许多大案,难道没有冤枉过无辜之人吗?今天的报应,确实有据可查。我想消除这些罪过,洗清这些冤屈,该怎么办?道士说:要消除先世的罪过,应当修灵宝解厄斋;要解救存殁之苦,应当修黄箓斋。不要吝惜钱财,严格遵守天科,竭尽财力向善,孜孜不倦,这样才能谢罪。
徐翥回家后,大修黄箓道场三天。第二天夜里,天色昏暗,半夜听到门外有车马人声,出门一看,只见白光如昼,天兵千余人,官吏数百人,排列在门外,像是在等候什么。不久,黑气从北方涌来,其中有三人被枷锁束缚,数十名鬼神带领他们,站在官吏和天兵面前,其中一人就是徐翥的父亲徐玄之。忽然一道黄赤光从西北方向射来,照在地上,草木、屋宇、人物都变成了金色,异香弥漫空中。光中有一位神仙和一位青童
有十多人,其中两位力士手持节杖在前引导,左边一人穿着红色武弁服,手持金策,离地约三丈高。
众官员拜迎,神仙俯身行礼,穿红色武弁服的人宣读太上老君的敕令,金策上写着:徐玄之因侮辱法律、伤害他人,应受到惩罚,但由于他的儿子精修黄箓道法,功德显著,因此应赦免他,同犯也应一并免除罪责。
于是神仙离去,官员们也隐去。
随后,徐玄之的父亲穿着素服麻衣,对徐翥说:我不懂罪福报应,只是放纵自己,法律之外伤害他人,长期被冤魂控诉,已经受到十八年的惩罚。
同僚和下属也都受到同样的惩罚,还有十二年。
苦难结束后,将进入恶道,痛苦难以言表。
幸亏你皈依法门,精修福报,太上老君降下赦令,前罪全部免除,冤魂也已解脱,连带罪责也一并消除。
我将升天而去,你要勤于香火,以报答恩德。
说完便飞空而去。
徐翥的三个儿子在短时间内,残病痊愈,肉瘤也消失了。
徐翥又修了十坛黄箓斋,为生者和死者祈福,并让最小的儿子入山修道,永远供奉香灯。
徐翥终身清闲,不追求名利,常持诵真经,偶尔也修炼气功,断绝饮食。
◎张郃妻陪钱纳天曹库验
成都张郃的妻子去世三年后,突然回家说:圣驾在蜀时,西川军队在兴平定国寨讨伐黄巢。
当时邻居冯老父子二人被征召入伍,临走时留下了一些物品,价值三十千钱,存放在某处。
冯老父子战死沙场,物品已被用掉,最近在阴间被追究,魂魄被召去对质,已经六年了。
最近天曹判决,说他们战死沙场,并非故意侵吞财物,只需赔偿三十贯钱即可免除罪责。
由于腊月二十五日后,百司交替,需要再等一年,钱必须在二十五日前送到玉局化北帝天曹库,一张纸算一贯钱。
其他库子和门司,按案件分别送钱,与人间无异。
光化三年腊月二十三日,钱送到北帝院,事情办妥。
当晚,妻子在梦中道谢后离去。
又有一位成都县押司录事姓冯,去世十余年。
他的侄子被阴司误抓到县里,冯怒斥阴吏,阴吏放了他的侄子,从县后门仓院路返回,看到路两旁有六十多间房子,说是天曹库,存放玉局化所奏的钱。
◎苏州盐铁院招商官修神咒道场验
苏州盐铁院招商官姓王,家境富裕,生意兴隆,但长期患病,多年不愈。
他尝试了各种斋供、巫医、符咒,但都无效。
玉芝观道士陈道明,专心清修,多次拜章有灵验,但招商官一向不信道,对此不屑一顾。
治病花费巨大,身体日渐虚弱,只能等待死亡。
亲友劝他请陈道明做章醮祈禳,他勉强同意。
陈道明在他家修神咒道场。
招商官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去世,催促尽快开坛。
禁坛时,招商官昏迷不醒,家人亲友惊慌失措。
禁坛结束后,陈道明持剑喷水除秽。
招商官说:请尊师在这里喷水,可以吗?
陈道明在卧室内喷水,招商官突然坐起,叩首行礼说:感谢神功,我的病好了。
他穿上衣服,坐起来高兴地说:一生用错了心,不知有大道,今天才感受到天兵的力量。
他慢慢对亲友和妻子说:我原本病重,以为今晚会死,尊师开道场时,我毫无知觉。
只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大帝降临,带领天兵讨伐逆贼。
随后黄光如日,照耀四方,千军万马、天兵神将围绕宅院,鬼怪邪物全被擒走。
随后看到大帝、太一乘七宝车,侍卫仪仗如人间帝王。
大帝召我到他面前,命神用水喷我,清凉透心,疼痛消失,只是气力稍弱。
随后元始天尊降临,大帝、太一上前迎接,仪仗比之前多百倍。
元始天尊降下一道光,照在我身上,现在气力也恢复了。
他赶紧洗漱,准备去坛前礼拜。
亲友担心他身体未恢复,劝他等明天。
他坚持洗漱更衣,扶杖站立良久,随后放下拐杖,跪拜多次,家人想扶他,他挥手拒绝。
他坐下观看法事,仿佛从未生病,饮食气力也恢复正常。
此后三天,他虔诚斋戒,毫不懈怠。
他独自修建玉芝观,讲堂大殿、三门通廊、斋厨道院,甚至拓宽官河街道,宽四十余步。
土木工程、像设、床机器皿、服玩庖厨,总计花费数百万钱。
两年内全部完工。
从此他气爽神清,智识明敏,辞去官职,专心修道。
◎相国杜豳公修黄箓斋免阎罗王验
相国杜豳公,自幼显贵,历任要职,多次掌管名藩重镇。
九十多岁时,在荆渚去世。
当晚,中使杨鲁週从五领使回京,住在驿站。
一更后,风势猛烈,敲击声如兵甲,人人惊恐,不知原因。
杨鲁週因旅途劳累,很快入睡。
梦中四衢之内,军队充斥,无法通行,问其原因,都说:迎接阎罗王,今夜四更出发。
又问王是谁,回答:此州大将,官高年长者。
杨鲁週醒来后,召驿吏询问,得知杜豳公已病重半月,官高年长,首屈一指,怀疑他即将去世,果然当晚四更去世。
杨鲁週将此事告诉朋友,京城也传开了。
第二年春天,有女妓突然昏死又苏醒,传达杜豳公的命令:我现在担任阎罗王,要做十坛黄箓道场,以求退免。
他让人送二百万钱,图幕各二百件,到开元观古柏院,请冲真大师胡紫阳严修斋法。
斋法结束后,女妓再次昏死,苏醒后说:我已奉上帝之命,成为他国之王,免去冥官之职。
她说罪福报应如影随形,不可不戒。
凡修黄箓道场,表奏上帝,上帝降命,无所不能。
◎南康王韦皋修黄箓道场验
太尉、中书令南康王韦皋,掌管成都,在万里桥隔江创建新南市,挖掘坟墓,开拓街道。
江南岸居民超过万户,街市楼阁连绵,宏伟壮丽,一时盛况空前。
但每到黄昏,人们常感惊恐,投石掷砾,鬼哭呜咽。
因坟墓被毁,无人申诉,民间称之为“虚耗”。
居民不安,市场也不完善。
韦皋得知后,请道士设黄箓道场,虔诚忏悔。
第三天,鬼哭声消失,居民也安定下来。
韦皋梦见神人说:你开发南市,挖掘坟墓,使幽鬼失去居所,骸骨无存,悲怨不已,几乎酿成大灾。
幸亏黄箓道场的功德,为他们超度,上帝敕令三万穷魂乘此福报,托生各方。
居民从此安定,不必再担忧。公对此深感奇异,自己编写了《黄箓记》,并立碑于真符观。
◎李约妻要黄箓道场验
李约,咸通十二年,担任诸卫小将军。他的妻子王氏,已经去世一年多。忽然有一天回家,李约安排大小事务,处理家务,言语清晰,就像生前一样。起初全家非常惊讶,但经过一个月后,也习以为常了。李约罢官两年,生活非常困难,频繁进入中书省,见宰相求官,但一直没有成功。妻子忽然对李约说:人间的官职,必须天符先下,然后才能得到官职。最近看到阴司的文书,五月二十五日,天符才会下达,你一定会被任命为黄州刺史。你可以在二十三日,再次进入中书省递交申请。李约按照她的话,二十三日进入中书省求官。当时的宰相路严,性格非常刚正,早就听说他妻子还魂的事情,又听说二十五日他一定会被任命为刺史,正好那天,路公知道了,于是在谈话时,已经与其他人约定:李约的妖妄之言,绝对不能听,我已经决定,不给他官职。到了二十五日,路公知道了,黄州刺史有空缺,路公犹豫了很久,不想任命他。忽然下笔签署他为黄州刺史,自己也不知道,直到敕令下达后,才醒悟过来。于是感叹道:这是天道,岂是人力可以争的!李约即将赴任,妻子也随行,出发和上任的日子,都是妻子选择的。
到任一个月后,妻子对李约说:我在人间的寿命已尽,与你的生死之约,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天司给我一个主持的期限,还没有到赴任的时间,又因为平生的过错,没有得到赦免,现在你在任上,可以为我做一些功德。李约问需要做什么功德,妻子说:请修黄箓道场三天。李约一向不喜欢道教,心里非常怀疑,问为什么要修黄箓道场。妻子说:天上地下,一切神明,无论幽显,无论大小,都受道法所制,就像人间万国,遵奉帝王一样。黄箓斋,可以救济生死,消解冤结,忏悔罪过,召命神明,无所不能。上告天地,拜表陈词,就像世间的表奏,帝王就会降下明敕。上天有命,万神奉行。天符下达时,先有黄光,像日出的景象,照在地狱中,一切苦恼,都会停歇,救济拔赎,功德极快,所以必须尽快修黄箓道场。李约问:佛家的功德,也有很多福利,为什么不说?妻子说:佛门的功德,不是上帝所命,不得天符指挥,就像世间的人情,请托嘱致而已。神鬼无所遵从,得力极慢,虽然说来世他生,也恐怕难以见效。
李约听了,就准备了法物,设置了黄箓道场,三天三夜。他的儿女也为母亲,在紫极宫另设一坛,也是三天三夜。斋时,妻子在坛前,设位奉香,观听法事。结束后,对李约说:这个官职二十九个月后就会被替换,你会被任命为金吾小将军。只要勤心奉公,救济贫弱,怜悯孤独,轻视财货,重视人命,哀悯刑狱,崇奉大道,清静身心,不吃珍鲜,不穿华美,就是上等。不要因为长期贫困而贪财,人生各有定分,勉之思之。这次去任职,足以自安,不要以眷属为念。长子后来在昌明任职,也在道乡;中子只是一个尉官,不足以荣显;小子应该让他入道,以奉香火。十年之内,四海多事,善自保焉。说完,不再有影响。李约再次焚香虔诚请求,竟然无言了。后来三个儿子和李约的官职,都如她所说。
◎卢贲修黄箓道场验
卢贲,邠州三水人。晋永和二年,担任道州司法参军。性格强毒,凡是审讯刑狱,鞭笞捶打,人们受不了酷刑,死者甚众。忽然有一天,庭前地裂,有两个鬼抬着一口大锅,放在庭中,点火煎煮,水已经沸腾,几个人上前抓住卢贲,投入锅中煎煮,痛苦叫唤,半天后,才被抬出放在地上,众鬼离去。醒来后浑身像火一样红,官吏都看见了。这样半年,每天受苦,没有办法解救。罗浮山道士孟知微,因游州境,卢贲请他到家,告诉他这些痛苦。孟知微说:这是枉害良善,魂魄告到天上,才受此报应。赶快修黄箓道场,得到天符,放救冤魂生天,此罪才能免除。于是请道士,修黄箓道场,三天礼谢。到第三天,梦见三十多人,有鬼吏引导,对卢贲说:国家的刑律,自有常科,审讯刑狱,哀悯而不要喜。赏宜从重,以示恩;罚宜从轻,以示仁。忧人之情,惜人之命,常兢兢而慎之,岂可肆汝心胸,法外加罚,苦毒捶打,害及于人。非罪而死者,其魂告天,幽冥不能制,鬼神不能拒,上帝有命,许其雪冤,所以汝受其苦。今黄箓忏谢,救彼冤魂,魂既生天,冤即解矣。此三十余人,各执莲花,乘云气,从道场之侧,翩翩上天。自此镬汤永息,卢贲于是辞官,入峨嵋山修道。
◎樊令言修北帝道场诛狐魅验
樊令言,汴州人。庄园在外县,因晚归庄园,仆从走得慢,他的马跑得快,不知不觉独自前行。走了二三十里,路边看到一个少女悲泣,停下马问她,看到她妖艳,迟迟不去。于是与这个少女一起进入路边,走了几里,到了她的住处,屋宇宏丽,侍从繁奢,像公郡之家。当晚,少女的母亲与樊令言约定结婚,留连饮宴,亲宾都聚集,不知不觉已经三天了。恳求回庄园,母亲也让从者车檐、侍女数人,让她的女儿随往庄园。燕婉欢乐,时间过得很快,樊令言日渐瘦削,因而成疾。未及床枕,体弱气衰,只做荒诞之事,不接宾友,厌恶见人,时常愤怒,心神恍惚。偶然从庄园回家,几里下马,频频休息。在店中遇到一个道士,自称是终南圭峰杜太明,仔细看樊令言,对他说:你的邪气贯心,妖疾已作,百脉奔散,五脏虚劳,如果不救治,死亡无日矣。我的山童善于杂术,你可以赶快回去,与这个童子一起去,可以在密室中,作北帝道场,今晚就会有成效,不要惊慌,这样性命可保,形骸可全。
樊令言对他的话感到奇异,听从他的教导,虽然心里也有怀疑,直接与这个童子回到庄园中,打扫密室,准备香火案几。他的妻子看到后愤怒地说:信邪妄之言,行非正之事,祸由自投,非我本所知也。到了晚上,有十余人,带着鹰犬弋猎的工具,从空中而下,直接进入堂内,杀了他的妻子及女仆共七八人,死后都化为狐狸。樊令言惊惧,躲进密室中,不见童子,只留下一行红字,说:太上命北帝鹰犬军,诛樊令言家害人狐魅之鬼,如符命。自此樊令言的病日渐痊愈,心力日
寿命,不过十八岁。
父母非常惊讶地说:年纪大了没有儿子,只有这一个孩子,本指望他继承祭祀,如果他不长寿,杜氏的鬼神,将会像若敖氏一样饿死吗!
他们相视流泪,请求道士提供禳解和保护的方法。
道士说:我有司命延生的法术,只要勤奋地施行,三年之后,不仅能保住这个孩子,还会有兴旺家族、担任高官的人。
父母跪拜请求,道士于是传授了醮南斗延生的秘诀,让他们在五月五日,按照方法祈醮,然后每天吃饭时,另外准备一份,像招待宾客一样,即使是平常的饭菜也可以这样准备,这样一年后,会有好的回应。
父母勤奋地执行,没有遗漏,到了祈醮的那天晚上,有东西像流星一样坠落在席子上。
一年之后,忽然有两个穿青衣的官吏,经过他们的门,停留下来与他们交谈,官吏说:主人每天吃饭时,也设位供奉,是求什么呢?
父母详细地讲述了之前的事情,官吏说:司命知道你们非常诚心,明年还会有一个儿子。
这两个儿子,都会长寿,名字中有一边有鸟字,向下悬针的,将会担任重要职务,必定成为相国。
从此以后,吃饭时不需要再供奉。
第二年果然有了这个儿子,兄弟俩都健康无病。
从此,哥哥名叫鹏举,最终成为安州都督;弟弟名叫鸿渐,担任国相、西川节度使。
他们都活到九十多岁,终身无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五-注解
胡尊师:胡尊师名宗,自称亹孚郭切,是梓州紫极宫的道士,以修清斋闻名。
清斋:道教中的一种斋戒仪式,旨在净化身心,祈求神灵感应。
梓州紫极宫: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一座道教宫观,紫极宫是道教中的重要场所。
神人:道教中指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灵或仙人。
斋醮:道教中的一种祭祀仪式,通过斋戒和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古代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地区。
王法进: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传授清斋的秘诀。
黄箓斋:道教中的一种高级斋戒仪式,用于祈福、消灾、解厄。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曾任杭州刺史,对道教文化有浓厚兴趣。
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修炼内丹的方法和理论。
武昌人:指居住在武昌(今湖北武汉)的人,文中提到他们在蜀地修堰防水的故事。
徐翥:高平徐翥,涟水人,因官迁于青州,后因家庭问题修黄箓斋以求解厄。
黄箓:道教中的一种斋醮仪式,主要用于超度亡灵、祈福消灾。黄箓斋是道教中的重要法事之一,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太上:道教中的至高神,通常指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最高神祇之一,象征着道的最高境界。
金策:古代用于记录重要事件或命令的金质简册,象征着权威和神圣。
考谪:道教中的一种惩罚形式,指对犯有过错的人进行责罚或贬谪。
精修:指对道教经典或法事的深入学习和修炼,以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净化。
香火:指祭祀时燃烧的香和灯火,象征着对神灵的供奉和祈祷。
真经:道教中的经典文献,通常指《道德经》等重要的道教经典。
炼气绝粒: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饮食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天曹:道教中的天界机构,负责管理人间的事务和记录人的善恶行为。
神咒道场:道教中的一种法事,通过念诵神咒来驱邪治病、祈福消灾。
阎罗王:道教和佛教中的地狱之主,负责审判亡魂的善恶并决定其轮回。
黄箓道场:道教中用于超度亡魂、解除冤结的一种宗教仪式,通常在特定的宫观内举行,通过诵经、拜忏等方式祈求神灵的宽恕和帮助。
黄箓记:道教中的一种斋醮仪式,主要用于超度亡灵、消灾解厄。黄箓斋是道教中的重要法事,通过斋醮仪式祈求神灵的庇佑,帮助亡魂超脱苦难。
真符观:道教中的一种符箓,被认为是神灵的旨意或命令,具有驱邪避灾、祈福禳灾的作用。真符观可能是指供奉真符的场所或仪式。
天符:道教中指由天界下达的符命或命令,通常与神灵的旨意或天命相关,具有神圣不可违抗的性质。
北帝道场:道教中供奉北帝(北方玄武大帝)的场所,北帝被认为是掌管北方、驱邪避灾的神灵。北帝道场通常用于举行驱邪、祈福的法事。
狐魅:传说中的狐妖,常以美艳的女子形象出现,迷惑人类,吸取精气,导致人病弱甚至死亡。
太山使者:指来自泰山的神使,泰山在道教中被视为重要的神山,其使者通常与执行天界任务相关。
南斗延生醮:道教中祈求延年益寿、消灾解难的宗教仪式,南斗在道教中与寿命和命运相关,醮则是道教中常见的祭祀仪式。
绍续祭祀:指继承家族祭祀的责任,确保家族血脉和祭祀的延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家族责任。
若敖之馁:若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家族,因后代断绝而无人祭祀,导致祖先灵魂饥饿。这里用来比喻家族断绝祭祀的悲惨情况。
禳护:禳解和保护,指通过宗教仪式或法术来消除灾祸、保护平安。
司命延生之术:司命是道教中掌管寿命的神祇,延生之术指延长寿命的法术或方法。
醮南斗延生之诀:醮是一种道教仪式,南斗是道教中掌管寿命的星宿,延生之诀指延长寿命的秘诀或方法。
青衣吏:青衣是古代低级官吏的服装,青衣吏指低级的官吏或使者。
眉寿:指长寿,眉寿一词常用于祝福长寿。
相国: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是朝廷中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灵验部-卷五-评注
《胡尊师修清斋验》一文,通过胡尊师的修斋经历,展现了道教斋戒仪式的神圣性与感应力。胡尊师在修斋过程中,不仅注重外在的仪式,更强调内心的净化与虔诚。文中提到胡尊师在修斋时,黑云暴起、旋风入座等异象,象征着神灵的感应与考验。胡尊师通过严格的斋戒和虔诚的祈祷,最终得到了神灵的认可与庇佑。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道教斋戒仪式的神秘力量,也反映了道教对修行者内心纯净的高度要求。
《崔玄亮修黄箓斋验持经验附》一文,通过崔玄亮的修斋经历,展现了道教黄箓斋的神奇效果。崔玄亮在修斋时,有三百六十五只鹤翔集坛所,紫云蓬勃,祥风虚徐,这些异象象征着神灵的降临与庇佑。崔玄亮通过修斋,不仅得到了神灵的认可,还在去世时无疾而化,棺轻若空衣,显示了道教修行的超凡境界。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道教斋戒仪式的神圣性,也反映了道教修行者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武昌人醮水验》一文,通过武昌人在蜀地修堰防水的故事,展现了道教醮水仪式的神奇效果。武昌人在修堰时,遇到了水患无法解决的困境,最终通过醮水仪式得到了神灵的庇佑,水患得以平息。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道教醮水仪式的实用性,也反映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视。
《徐翥为父修黄箓斋验》一文,通过徐翥为父修黄箓斋的经历,展现了道教斋戒仪式的解厄功能。徐翥因家庭问题,通过修黄箓斋,最终得到了神灵的庇佑,解除了家族的厄运。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道教斋戒仪式的解厄功能,也反映了道教对家族罪业的重视与化解。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首先,文中提到的黄箓斋和神咒道场等道教仪式,反映了道教在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境、疾病和灾难方面的功能。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依赖。
其次,文中提到的太上、天曹、阎罗王等神祇和天界机构,展示了道教宇宙观中的多层次结构和复杂的神灵体系。这些神灵不仅是信仰对象,也是道德和法律的象征,通过他们的审判和奖惩,道教强化了社会道德规范和秩序。
此外,文中的人物如徐玄之、张郃妻、招商官王、杜豳公和韦皋等,通过他们的经历和转变,展示了道教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反映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和功能。
最后,文中提到的修炼方法和仪式,如精修黄箓、炼气绝粒等,展示了道教对个人精神提升和身体健康的重视。这些修炼方法不仅是宗教实践,也是古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故事和细节,展示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和深远影响,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文通过三个故事,展现了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黄箓道场、北帝道场等道教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人们寻求精神慰藉、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一个故事中,李约的妻子死后还魂,通过黄箓道场的仪式,帮助李约获得官职,并最终超脱人间。这一情节反映了道教对生死、命运的理解,认为通过斋醮仪式可以与神灵沟通,改变命运。黄箓道场在这里不仅是超度亡灵的仪式,更是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桥梁。
第二个故事中,卢贲因滥用刑罚,导致冤魂告天,最终通过黄箓道场的仪式得以解脱。这一故事强调了道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认为人间的善恶行为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命运。黄箓道场在这里不仅是忏悔罪过的仪式,更是化解冤仇、救赎灵魂的手段。
第三个故事中,樊令言因被狐魅迷惑,最终通过北帝道场的仪式得以驱邪保命。这一故事反映了道教对邪祟的驱除能力,北帝道场在这里不仅是驱邪的仪式,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三个故事,展现了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多重功能:既是超度亡灵、化解冤仇的宗教仪式,也是驱邪避灾、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也揭示了人们对生死、命运、善恶的深刻思考。
从艺术特色上看,本文采用了志怪小说的叙事手法,情节离奇曲折,充满了神秘色彩。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生动地展现了道教仪式的神秘力量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也极具画面感,如黄箓道场中的黄光、北帝道场中的鹰犬军等,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本文不仅反映了唐代道教的发展状况,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生死、命运、善恶的普遍观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及其在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每个故事都围绕着道教仪式如黄箓道场、南斗延生醮等展开,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当时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故事中的主人公如鲜于甫、窦德玄、马敬宣和秦万等,通过参与道教仪式,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困境,如疾病、冤屈等,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救赎和社会的认可。这些故事反映了道教在唐代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此外,故事中的道教仪式如黄箓道场等,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社会活动,通过集体参与,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这些仪式的成功实施,往往需要道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信徒的虔诚和财力支持,体现了道教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从艺术特色上看,本文采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冤魂的解脱、天符的降临等,这些元素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同时,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使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总之,本文不仅是对唐代道教文化的生动记录,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宗教和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以及它如何通过宗教仪式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问题。
这段古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信仰和家族延续的故事。故事中的父母因儿子寿命短暂而忧心忡忡,担心家族祭祀断绝,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族血脉和祭祀的重视。通过道士的指点,父母通过虔诚的祭祀和仪式,最终不仅延长了儿子的寿命,还获得了更多的子嗣和家族的繁荣。
故事中的道士和司命延生之术体现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道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如延长寿命、消除灾祸等。通过道士的指导,父母通过醮南斗延生之诀,成功地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这反映了道教仪式和法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故事中的青衣吏是道教神话中的使者,他们传达了司命神的旨意,预示了家族的繁荣和子孙的显赫。青衣吏的出现和预言,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宗教色彩,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天命和神意的信仰。通过青衣吏的预言,故事揭示了命运的可变性和人类通过虔诚信仰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
故事中的兄弟鹏举和鸿渐最终都取得了显赫的地位和长寿,这不仅是家族命运的转变,也是个人努力和天命结合的体现。鹏举和鸿渐的名字分别寓意着高飞和渐进,象征着他们在仕途上的成功和家族的繁荣。他们的长寿和无疾而终,进一步强调了道教延生之术的有效性和天命的重要性。
从艺术特色上看,故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变化。父母对儿子的担忧、道士的神秘指点、青衣吏的预言,以及兄弟的成功和长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故事中的宗教元素和神话色彩,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性和吸引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古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家族观念和命运观念。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家族延续和命运改变的渴望。故事中的仪式和法术,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