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原文

◎天地宫府图并叙 ──银青光禄大夫真一先生司马紫微集

夫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

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

元皇先乎象帝,独化卓然,真宰湛尔,冥寂感而通焉,故得琼简紫文,方传代学;琅函丹诀,下济浮生。

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

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

又日月星斗,各有诸帝,并悬景位,式辨奔翔,所以披纂经文,据立图象,方知兆朕,庶觌希夷,则临目内思,驰心有诣,端形外谒,望景无差。

乃名曰《天地宫府图》。

其天元重叠,气象参差,山洞崇幽,风烟迅远,以兹缣素,难具丹青,各书之于文,撰《图经》二卷。

真经所载者,此之略备;仙官不言者,盖阙而未详。

△十大洞天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

週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

週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严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

週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在所,《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

週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

週回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罗浮山洞

週回五百里,名曰硃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

週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

週回四百里,号曰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苍山洞

週回三百里,号曰成德隐玄之洞天。在处州乐安县,属北海公涓子治之。

△三十六小洞天

太上曰:其次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

第一霍桐山洞

週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第二东岳太山洞

週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兗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第三南岳衡山洞

週回七百里,名曰硃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第四西岳华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第五北岳常山洞

週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躭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第六中岳嵩山洞

週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郑云山治之。

第七峨嵋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第八庐山洞

週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週正时治之。

第九四明山洞

週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第十会稽山洞

週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第十一太白山洞

週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第十二西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第十三小沩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第十四灊山洞

週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第十五鬼谷山洞

週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第十六武夷山洞

週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第十七玉笥山洞

週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第十八华盖山洞

週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羊公修治之。

第十九盖竹山洞

週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严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第二十都峤山洞

週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

週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

第二十二岣昚山洞

週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

週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

週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

週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人治之。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

週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

週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

週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第三十青田山洞

週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傅真人治之。

第三十一锺山洞

週回一百里,名曰硃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第三十二良常

山洞

週回三十里,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李真人治之。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

週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

週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馀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

週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

週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第一地肺山

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真人谢允治之。

第二盖竹山

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第三仙磕山

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重华治之。

第四东仙源

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第五西仙源

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第六南田山

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第七玉溜山

在东海近蓬莱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第八清屿山

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第九郁木洞

在玉笥山南,是萧子云侍朗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班主之。

第十丹霞洞

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至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第十一君山

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第十二大若岩

在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第十三焦源

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第十四灵墟

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第十五沃州

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第十六天姥岑

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第十七若耶溪

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第十八金庭山

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第十九清远山

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第二十安山

在交州北,安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第二十一马岭山

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第二十二鹅羊山

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所隐处。

第二十三洞真墟

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第二十四青玉坛

在南岳祝融峰,西青鸟公治之。

第二十五光天坛

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第二十六洞灵源

在南岳招仙观,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第二十七洞宫山

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第二十八陶山

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

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第三十烂柯山

在衢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第三十一勒溪

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第三十二龙虎山

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第三十三灵山

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泉源

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第三十五金精山

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第三十六閤皁山

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第三十七始丰山

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第三十八逍遥山

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第三十九东白源

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第四十钵池山

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第四十一论山

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第四十二毛公坛

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第四十三鸡笼山

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第四十四桐柏山

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第四十五平都山

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第四十六绿萝山

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第四十七虎溪山

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第四十八彰龙山

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第四十九抱福山

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第五十大面山

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第五十一元晨山

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第五十二马蹄山

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第五十三德山

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

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第五十五蓝水

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期所治之处。

第五十六玉峰

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第五十七天柱山

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伯元治之。

第五十八商谷山

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第五十九张公洞

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第六十司马悔山

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第六十一长在山

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第六十二中条山

在河中府虞乡县管,是赵仙人治处。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

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此处。

第六十四绵竹山

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第六十五沪水

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第六十六甘山

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第六十七?晃山

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之。

第六十八金城山

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第六十九云山

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第七十北邙山

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第七十一卢山

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第七十二东海山

在海州东二

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译文

◎天地宫府图并叙 ──银青光禄大夫真一先生司马紫微集

道本来是虚无的,因为恍惚而有了物质和气息,元气开始,随着运化而分化为不同的形态。

精妙的形象显现出来,排列在清明的景象中;幽深的气质凝结,在名山中开辟洞府。

元皇先于象帝,独自变化卓然,真宰深邃,冥寂中感应而通达,因此得到了琼简紫文,才传承给后代学习;琅函丹诀,下济众生。

如果诚心勤奋,神仙就会应接而来;修炼有成,龙鹤就会升天。

至于天洞的区划,高低不同;真灵的等级,上下有别。

日月星斗各有各自的帝王,悬挂在景位,用来辨别奔翔,所以编纂经文,根据图像,才能知道征兆,看到希夷,于是闭上眼睛内思,心驰神往,端正形态外谒,望景无差。

于是命名为《天地宫府图》。

天元重叠,气象参差,山洞深邃幽远,风烟迅速远去,用这些缣素难以描绘,各自写成文字,撰写了《图经》二卷。

真经所记载的,这里大致完备;仙官没有提到的,大概是因为缺失而不详细。

△十大洞天

太上说:十大洞天,位于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派遣群仙统治的地方。

第一王屋山洞

周围万里,称为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距离王屋县六十里,由西城王君治理。

第二委羽山洞

周围万里,称为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严县,距离县城三十里,由青童君治理。

第三西城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太玄总真之天。具体位置不详,《登真隐诀》说,怀疑是终南太一山,由上宰王君治理。

第四西玄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三元极真洞天。恐怕不是人迹所能到达,不知道具体位置。

第五青城山洞

周围二千里,称为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由青城丈人治理。

第六赤城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由玄洲仙伯治理。

第七罗浮山洞

周围五百里,称为硃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由青精先生治理。

第八句曲山洞

周围一百五十里,称为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句容县,由紫阳真人治理。

第九林屋山洞

周围四百里,称为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由北岳真人治理。

第十括苍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成德隐玄之洞天。在处州乐安县,由北海公涓子治理。

△三十六小洞天

太上说:其次是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也是上仙统治的地方。

第一霍桐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由仙人王纬玄治理。

第二东岳太山洞

周围一千里,称为蓬玄洞天。在兗州乾封县,由山图公子治理。

第三南岳衡山洞

周围七百里,称为硃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由仙人石长生治理。

第四西岳华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由真人惠车子治理。

第五北岳常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总玄洞天。在躭州常山曲阳县,由真人郑子真治理。

第六中岳嵩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由仙人郑云山治理。

第七峨嵋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由真人唐览治理。

第八庐山洞

周围一百八十里,称为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由真人週正时治理。

第九四明山洞

周围一百八十里,称为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由真人刁道林治理。

第十会稽山洞

周围三百五十里,称为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由仙人郭华治理。

第十一太白山洞

周围五百里,称为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连接终南山,由仙人张季连治理。

第十二西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由真人唐公成治理。

第十三小沩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由仙人花丘林治理。

第十四灊山洞

周围八十里,称为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由仙人稷丘子治理。

第十五鬼谷山洞

周围七十里,称为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由真人崔文子治理。

第十六武夷山洞

周围一百二十里,称为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由真人刘少公治理。

第十七玉笥山洞

周围一百二十里,称为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由真人梁伯鸾治理。

第十八华盖山洞

周围四十里,称为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由仙人羊公修治理。

第十九盖竹山洞

周围八十里,称为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严县,由仙人商丘子治理。

第二十都峤山洞

周围一百八十里,称为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由仙人刘根治之。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

周围七十里,称为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又说在和州含山县,由白真人治理。

第二十二岣昚山洞

周围四十里,称为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由仙人饯真人治理。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

周围三千里,称为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由仙人严真青治理。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

周围一百五十里,称为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由刘真人治理。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

周围一百八十里,称为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由陈真人治理。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

周围一百里,称为大酉华妙天。距离辰州七十里,由尹真人治理。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由赵仙伯治理。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

周围一百五十里,称为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由王真人治理。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

周围三百里,称为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由赵真人治理。

第三十青田山洞

周围四十五里,称为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由傅真人治理。

第三十一锺山洞

周围一百里,称为硃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由龚真人治理。

第三十二良常

山洞

周长三十里,名为良常放命洞天。位于润州句容县,由李真人管理。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

周长八十里,名为紫玄洞照天。位于荆州常阳县,由公羽真人管理。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

周长一百里,名为天盖涤玄天。位于杭州馀杭县,由姜真人管理。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

周长七十里,名为白马玄光天。位于玄洲武陵县,由谢真人管理。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

周长五十里,名为金华洞元天。位于婺州金华县,由戴真人管理。

△七十二福地

太上说:其次有七十二福地,位于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令真人管理这些地方,其中有许多得道之处。

第一地肺山

位于江宁府句容县界,曾是陶隐居的幽栖之地,由真人谢允管理。

第二盖竹山

位于衢州仙都县,由真人施存管理。

第三仙磕山

位于温州梁城县十五里,靠近白溪草市,由真人张重华管理。

第四东仙源

位于台州黄岩县,由地仙刘奉林管理。

第五西仙源

也位于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由地仙张兆期管理。

第六南田山

位于东海东,舟船可以到达,由刘真人管理。

第七玉溜山

位于东海近蓬莱岛上,有许多真仙居住,由地仙许迈管理。

第八清屿山

位于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由真人刘子光管理。

第九郁木洞

位于玉笥山南,是萧子云侍朗隐居的地方。至今阴雨时还能听到丝竹之音,常有樵夫遇到,由地仙赤鲁班管理。

第十丹霞洞

位于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的地方。至今雨夜常能听到钟磬之声。由蔡真人管理。

第十一君山

位于洞庭青草湖中,由地仙侯生管理。

第十二大若岩

位于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由地仙李方回管理。

第十三焦源

位于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居的地方。

第十四灵墟

位于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居的地方。

第十五沃州

位于越州剡县南,由真人方明管理。

第十六天姥岑

位于剡县南,由真人魏显仁管理。

第十七若耶溪

位于越州会稽县南,由真人山世远管理。

第十八金庭山

位于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由马仙人管理。

第十九清远山

位于广州清远县,由阴真人管理。

第二十安山

位于交州北,是安期先生隐居的地方,由先生管理。

第二十一马岭山

位于郴州郭内水东,是苏耽隐居的地方,由真人力牧管理。

第二十二鹅羊山

位于潭州长沙县,是娄驾先生隐居的地方。

第二十三洞真墟

位于潭州长沙县,是西岳真人韩终管理的地方。

第二十四青玉坛

位于南岳祝融峰,由西青鸟公管理。

第二十五光天坛

位于衡岳西源头,由凤真人管理。

第二十六洞灵源

位于南岳招仙观,观西是邓先生隐居的地方。

第二十七洞宫山

位于建州关隶镇五岭里,由黄山公主管理。

第二十八陶山

位于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在此隐居。

第二十九三皇井

位于温州横阳县,由真人鲍察管理。

第三十烂柯山

位于衢州信安县,是王质先生隐居的地方。

第三十一勒溪

位于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的地方。

第三十二龙虎山

位于信州贵溪县,由仙人张巨君管理。

第三十三灵山

位于信州上饶县北,由墨真人管理。

第三十四泉源

位于罗浮山中,由仙人华子期管理。

第三十五金精山

位于虔州虔化县,由仇季子管理。

第三十六閤皁山

位于吉州新淦县,由郭真人管理。

第三十七始丰山

位于洪州丰城县,由尹真人管理。

第三十八逍遥山

位于洪州南昌县,由徐真人管理。

第三十九东白源

位于洪州新吴县东,由刘仙人管理。

第四十钵池山

位于楚州,是王乔得道的地方。

第四十一论山

位于润州丹徒县,由终真人管理。

第四十二毛公坛

位于苏州长洲县,是庄仙人修道的地方。

第四十三鸡笼山

位于和州历阳县,由郭真人管理。

第四十四桐柏山

位于唐州桐柏县,由李仙君管理。

第四十五平都山

位于忠州,是阴真君上升的地方。

第四十六绿萝山

位于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第四十七虎溪山

位于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居的地方。

第四十八彰龙山

位于潭州澧陵县北,由臧先生管理。

第四十九抱福山

位于连州连山县,由范真人管理。

第五十大面山

位于益州成都县,由仙人柏成子管理。

第五十一元晨山

位于江州都昌县,由孙真人安期生管理。

第五十二马蹄山

位于饶州鄱阳县,由真人子州管理。

第五十三德山

位于朗州武陵县,由仙人张巨君管理。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

位于雍州蓝田县,是太上所游的地方。

第五十五蓝水

位于西都蓝田县,由地仙张兆期管理。

第五十六玉峰

位于西都京兆县,由仙人柏户管理。

第五十七天柱山

位于杭州于潜县,由地仙王伯元管理。

第五十八商谷山

位于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居的地方。

第五十九张公洞

位于常州宜兴县,由真人康桑管理。

第六十司马悔山

位于台州天台山北,由李明仙人管理。

第六十一长在山

位于齐州长山县,由毛真人管理。

第六十二中条山

位于河中府虞乡县管,由赵仙人管理。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

位于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在此隐居。

第六十四绵竹山

位于汉州绵竹县,由琼华夫人管理。

第六十五沪水

位于西梁州,由仙人安公管理。

第六十六甘山

位于黔南,由宁真人管理。

第六十七?晃山

位于汉州,由赤须先生管理。

第六十八金城山

位于古限戍,又称石戍,由石真人管理。

第六十九云山

位于邵州武刚县,由仙人卢生管理。

第七十北邙山

位于东都洛阳县,由魏真人管理。

第七十一卢山

位于福州连江县,由谢真人管理。

第七十二东海山

位于海州东二

十五里范围内,由王真人负责治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注解

天地宫府图:《天地宫府图》是一部描述道教中天地宫府分布的古籍,主要记载了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的位置及其治理者。这些洞天被认为是神仙居住和修炼的圣地,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结构的理解和信仰体系。

十大洞天:道教中的十大洞天是指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十个主要神仙居住的圣地,每个洞天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治理者。这些洞天被认为是连接天地的神圣空间,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三十六小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道教中次于十大洞天的神仙居住地,分布在中国的名山之中。每个小洞天也有其特定的治理者和宗教意义,是道教修炼和朝圣的重要场所。

王屋山洞:王屋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洛阳和河阳两界,距离王屋县六十里。它被称为小有清虚之天,由西城王君治理。

委羽山洞:委羽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台州黄严县,距离县城三十里。它被称为大有空明之天,由青童君治理。

西城山洞:西城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周回三千里,被称为太玄总真之天。其具体位置不详,但《登真隐诀》推测可能在终南太一山,由上宰王君治理。

西玄山洞:西玄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周回三千里,被称为三元极真洞天。其位置不详,被认为是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

青城山洞:青城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蜀州青城县,周回二千里,被称为宝仙九室之洞天,由青城丈人治理。

赤城山洞:赤城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台州唐兴县,周回三百里,被称为上清玉平之洞天,由玄洲仙伯治理。

罗浮山洞:罗浮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循州博罗县,周回五百里,被称为硃明辉真之洞天,由青精先生治理。

句曲山洞:句曲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润州句容县,周回一百五十里,被称为金坛华阳之洞天,由紫阳真人治理。

林屋山洞:林屋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洞庭湖口,周回四百里,被称为尤神幽虚之洞天,由北岳真人治理。

括苍山洞:括苍山洞是十大洞天之一,位于处州乐安县,周回三百里,被称为成德隐玄之洞天,由北海公涓子治理。

良常放命洞天:良常放命洞天是道教中的一处洞天福地,位于润州句容县,由李真人治理。洞天福地在道教中是指神仙居住的圣地,通常位于名山大川之中,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认为是修炼成仙的理想之地。

紫玄洞照天:紫玄洞照天是道教中的一处洞天福地,位于荆州常阳县,由公羽真人治理。紫玄洞照天象征着光明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天盖涤玄天:天盖涤玄天是道教中的一处洞天福地,位于杭州馀杭县,由姜真人治理。天盖涤玄天象征着天地的广阔与深邃,是修炼者追求与天地合一、净化心灵的圣地。

白马玄光天:白马玄光天是道教中的一处洞天福地,位于玄洲武陵县,由谢真人治理。白马玄光天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金华洞元天:金华洞元天是道教中的一处洞天福地,位于婺州金华县,由戴真人治理。金华洞元天象征着金华的辉煌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七十二福地:七十二福地是道教中的一系列圣地,分布在大地名山之间,由上帝命真人治理。这些福地被认为是修炼成仙的理想之地,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道教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地肺山:地肺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江宁府句容县界,曾是陶隐居幽栖之处,由真人谢允治理。地肺山象征着大地的生机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盖竹山:盖竹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衢州仙都县,由真人施存治理。盖竹山象征着竹子的坚韧与高洁,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仙磕山:仙磕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由真人张重华治理。仙磕山象征着仙人的足迹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东仙源:东仙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台州黄岩县,由地仙刘奉林治理。东仙源象征着东方的神秘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西仙源:西仙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由地仙张兆期治理。西仙源象征着西方的神秘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南田山:南田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由刘真人治理。南田山象征着南方的富饶与生机,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玉溜山:玉溜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东海近蓬莱岛上,多真仙居之,由地仙许迈治理。玉溜山象征着玉石的纯净与高贵,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清屿山:清屿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由真人刘子光治理。清屿山象征着海洋的广阔与深邃,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郁木洞:郁木洞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玉笥山南,是萧子云侍朗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由地仙赤鲁班主之。郁木洞象征着木的生机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丹霞洞:丹霞洞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至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由蔡真人治理。丹霞洞象征着丹霞的辉煌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君山:君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洞庭青草湖中,由地仙侯生所治。君山象征着君子的高洁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大若岩:大若岩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由地仙李方回治理。大若岩象征着岩石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焦源:焦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焦源象征着焦土的生机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灵墟:灵墟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灵墟象征着灵气的聚集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沃州:沃州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越州剡县南,由真人方明所治之。沃州象征着沃土的富饶与生机,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天姥岑:天姥岑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剡县南,由真人魏显仁治理。天姥岑象征着天姥的高洁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若耶溪:若耶溪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越州会稽县南,由真人山世远所治之。若耶溪象征着溪水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金庭山:金庭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由马仙人治理。金庭山象征着金庭的辉煌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清远山:清远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广州清远县,由阴真人治理。清远山象征着清远的宁静与深远,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安山:安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交州北,安期先生隐处,由先生治之。安山象征着安定的生活与心灵,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马岭山:马岭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由真人力牧主之。马岭山象征着马岭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鹅羊山:鹅羊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所隐处。鹅羊山象征着鹅羊的温顺与和谐,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洞真墟:洞真墟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洞真墟象征着洞真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青玉坛:青玉坛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南岳祝融峰,西青鸟公治之。青玉坛象征着青玉的纯净与高贵,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光天坛:光天坛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光天坛象征着光明的照耀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洞灵源:洞灵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南岳招仙观,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洞灵源象征着灵气的聚集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洞宫山:洞宫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洞宫山象征着洞宫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陶山:陶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陶山象征着陶土的生机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三皇井:三皇井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三皇井象征着三皇的智慧与力量,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烂柯山:烂柯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衢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烂柯山象征着烂柯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勒溪:勒溪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勒溪象征着勒溪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龙虎山:龙虎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龙虎山象征着龙虎的力量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灵山:灵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灵山象征着灵气的聚集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泉源:泉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泉源象征着泉水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金精山:金精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金精山象征着金精的辉煌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閤皁山:閤皁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閤皁山象征着閤皁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始丰山:始丰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始丰山象征着始丰的富饶与生机,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逍遥山:逍遥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逍遥山象征着逍遥的自由与快乐,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东白源:东白源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东白源象征着东方的神秘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钵池山:钵池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楚州王乔得道之处。钵池山象征着钵池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论山:论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论山象征着论山的智慧与力量,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毛公坛:毛公坛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毛公坛象征着毛公的智慧与力量,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鸡笼山:鸡笼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鸡笼山象征着鸡笼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桐柏山:桐柏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桐柏山象征着桐柏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平都山:平都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平都山象征着平都的宁静与深远,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绿萝山:绿萝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绿萝山象征着绿萝的生机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虎溪山:虎溪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虎溪山象征着虎溪的力量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彰龙山:彰龙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彰龙山象征着彰龙的力量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抱福山:抱福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抱福山象征着抱福的富饶与生机,是修炼者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大面山:大面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大面山象征着大面的广阔与深邃,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元晨山:元晨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元晨山象征着元晨的清新与活力,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马蹄山:马蹄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马蹄山象征着马蹄的力量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德山:德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德山象征着德行的崇高与智慧,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高溪蓝水山:高溪蓝水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高溪蓝水山象征着高溪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蓝水:蓝水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期所治之处。蓝水象征着蓝水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玉峰:玉峰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玉峰象征着玉石的纯净与高贵,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天柱山:天柱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伯元治之。天柱山象征着天柱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商谷山:商谷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商谷山象征着商谷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张公洞:张公洞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张公洞象征着张公的智慧与力量,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司马悔山:司马悔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司马悔山象征着司马悔的智慧与力量,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长在山:长在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长在山象征着长在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中条山:中条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河中府虞乡县管,是赵仙人治处。中条山象征着中条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茭湖鱼澄洞:茭湖鱼澄洞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此处。茭湖鱼澄洞象征着茭湖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绵竹山:绵竹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绵竹山象征着绵竹的坚韧与稳定,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沪水:沪水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沪水象征着沪水的清澈与流动,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甘山:甘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黔南,是宁真人治处。甘山象征着甘山的宁静与深远,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晃山:?晃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汉州,是赤须先生治之。?晃山象征着?晃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金城山:金城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金城山象征着金城的辉煌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云山:云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云山象征着云山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北邙山:北邙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北邙山象征着北邙的宁静与深远,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卢山:卢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卢山象征着卢山的深邃与神秘,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东海山:东海山是道教中的一处福地,位于海州东二。东海山象征着东海的广阔与深邃,是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

十五里:古代长度单位,一里约等于500米,十五里即约7.5公里。这里可能指距离某个地点的路程。

王真人:真人,道教中对得道高人的尊称。王真人可能是一位道教修行者或地方上的道教领袖。

治之:治理、管理之意。这里指王真人负责管理某个区域或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评注

《天地宫府图》是一部极具道教特色的古籍,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的地理位置,还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结构的独特理解。这些洞天被视为神仙居住和修炼的圣地,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

文本中提到的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治理者和宗教意义。这些洞天的分布和描述,体现了道教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和对神圣空间的构建。通过这些洞天的描述,可以看出道教对宇宙的认知是分层次的,洞天作为连接天地的神圣空间,具有重要的宗教功能。

《天地宫府图》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地理志。它通过对洞天的详细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中国地理和宗教文化的重要信息。这些洞天的分布和治理者的记载,反映了道教在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从艺术特色来看,《天地宫府图》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对洞天的描述,展现了道教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文本中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充满了神秘和玄妙的色彩,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天地宫府图》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籍。它通过对洞天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道教文化和地理知识的重要窗口,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文详细列举了道教中的七十二福地,这些福地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之中,每一处福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认为是修炼成仙的理想之地。这些福地不仅是道教修炼者追求精神升华和心灵净化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从文化内涵来看,七十二福地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每一处福地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良常放命洞天象征着天地的广阔与深邃,紫玄洞照天象征着光明与智慧,天盖涤玄天象征着天地的广阔与深邃,白马玄光天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金华洞元天象征着金华的辉煌与神秘。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对七十二福地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每一处福地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治理者,这些名称和治理者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艺术价值。如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等名称,不仅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崇拜,也体现了道教文化的艺术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七十二福地不仅是道教修炼者的圣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福地的存在,不仅反映了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对七十二福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七十二福地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这些福地不仅是道教修炼者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这段古文虽然简短,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首先,’十五里’这一距离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测量方式。在古代,里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于描述距离,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精确把握。

其次,’王真人’这一称谓揭示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真人是对道教修行者的尊称,象征着得道高人的境界。王真人可能是当时地方上的道教领袖,负责管理某个区域或事务。这不仅反映了道教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体现了道教与地方治理的紧密联系。

最后,’治之’一词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在古代,地方事务往往由地方领袖或宗教领袖负责管理,这种治理模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自治性和地方性。王真人作为道教领袖,可能不仅在宗教事务上有所作为,还在地方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虽然简短,但通过对距离、人物和治理方式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地理认知、宗教信仰和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