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杂修摄部-卷五-原文
◎玄鉴导引法
《抱朴子》曰:道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故也。若夫绝坑停水,则秽臭滋积;委木在野,则虫蝎太半。真人远取之于物,近取之于身。故上天行健而无穷,七曜运动而能久。小人习劳而湛若,君子优游而易伤。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导引之道,务于详和,俛仰安徐,屈伸有节。导引秘经,千有馀条。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行之有效,非空言也。今以易见之事,若令食而即卧,或有不消之疾,其剧者发寒热症坚矣。饱满之后,以之行步,小小作务,役摇肢体,及令人按摩,然后以卧,即无斯患。古语有“三疾”之言,暮食太饱,居其一焉。暮食既饱,便以寝息,希不生疾,故无寿也。诸风瘑疾,鲜不在卧中得之。卧则百节不动,故受邪炁,此皆病然可见。近魏华佗以五禽之戏教樊阿,以代导引,食毕行之,汗出而已,消谷除病。阿行之,寿百馀岁。但不知馀术,故不得大延年。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炁。故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导引于外,而病愈于内,亦如针艾攻其荥俞之源,而众患自除于流末也。导引一十三条如后:
第一、治短炁。结跏趺坐,两手相叉,置玉枕上,以掌向头,以额著地,五息止。
第二、治大肠中恶气。左手按右手指,五息;右手按左手指,亦如之。
第三、治肠中水癖。以左手指向天,五息;以右手指拄地,左足伸,右足展,极伸,五息止。
第四、治小肠中恶气炁。先以左手叉腰,右手指指天极,五息止;右手亦如之。
第五、治腰脊间闷。结跏趺坐,以掌相按置左膝上,低头至颊右,五息。外左回左膝上,还右膝而转,至五匝止。右亦如之,谓之腰柱。
第六、治肩中恶炁。以两手相叉,拊左胁,举右手肘,从乳至头,向右转,振摘之,从右抽上,右振五过止。
第七、治头恶炁。反手置玉枕上,左右摇之,极,五息止。
第八、治腰脊病。两手叉腰,左右摇肩,至极,五息止。
第九、治胸中。以两手叉腰,左右曲身,极,五息止。
第十、治肩中劳疾。两手相叉,左右擗之,低头至膝,极,五息止。
第十一、治皮肤烦。以左右手上振两肩,极,五息止。
第十二、治肩胛恶注。左右如挽弓,各五息止。
第十三、治膊中注炁冷痺。起立,一足蹋高,一足稍下,向前后掣之,更为之各二七。无病亦常为之,万疾不生。
◎按摩法
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两手相捉纽綟,如洗手法。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两手相叉,共按褷左右同。两手相重按褷,徐徐捩身,如挽五石弓左右同。两手拳,向前筑左右同。又如拓石左右皆同。以拳却顿,此是开胸法左右同。大坐,斜身,偏拓如排山左右同。两手抱头宛转褷上。此是抽脑法。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以手杖槌脊上左右同。大坐伸脚三,用手掣向后左右同,立地反拗三举,两手拒地回顾,此乃虎视法左右同。两手急相叉,以脚踏地左右同。起立,以脚前后踏左右同。大坐,伸脚,当手相勾,所伸脚著膝上,以手按之左右同。凡一十八势。但老人日能行之三遍者,常补益延年续命,百病皆除,进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也。
◎食气法
养生之家,有食炁之道。夫根植华长之类,蚑行蠕动之属,莫不仰炁以然。何为能使人饱乎?但食之有法,道家秘之,须其人乃传,俗人无缘得之知。苟得其道,所甚易也。非唯绝谷,抑亦辟百毒,却千邪,百姓日用而不知。《仙经》云:食炁法,从夜半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唯食生而吐死,所谓真人服六炁也。
◎食气绝谷法
向六旬六戊,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饱,或念天苍,或思黄帝,或春引岁星之炁,以肝受之其馀四方皆然。初为之,颇有小瘦,行四旬已上,颜色转悦,体力渐壮,白发更黑,落齿更生,负重履嶮,胜于食谷时。余见十馀人,为之皆七八十岁,丁健体轻而耐寒暑,有真验,非虚传也。善其术者,可以攻遣百病,消逐邪风。及中恶卒急,尸注所忤,心腹切痛,瘟虐溪毒,引炁驱之,不过五六十通,无不即除。又行炁久多而断谷最易,唯有胎息之法独难。所谓胎息者,如人未生在胎之中时,炁久息也。习则能息鼻口炁,如已息鼻口炁,则可居水底积日矣。
又治金疮,以炁吹之,血断痛止。
又蛇虺毒虫中人,皆禁之即愈。或十数里便遥治之,呼其姓名而咒之,男呼我左,女呼我右,皆愈。此所共知。
孙先生曰:旦夕者,是阴阳转换之时。日旦五更初,阳炁阴至,频伸眼开,是上生炁,名曰阳息而阴消;暮日入后,阴炁至,凛然,时坐睡倒时,是下生炁至,名曰阳消阴息。暮日入后,天地、日月,山川、江海,人畜、草木,一切万物,体中代谢往来,一时休息,一进一退,如昼夜之更始,又如海水之朝夕,是天地之道耳。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凡吐者,去故炁,引生炁也。
《经》云: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鼻是天之门户,可以出纳阴阳生死之炁也。良久,徐徐乃以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后拓,瞋目张口,叩齿摩
眼,抱头拔耳,挽须挽腰,咳嗽发阳振动也。双作只作,反手为之,然掣足仰展八十九十而止,仰下徐徐定心,作止息之法,见空中元和炁,下入鸠尾际,渐渐顷如雨,晴云入山,自皮肉至骨至脑,渐渐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流水渗入地,地彻即觉达于涌泉。腹中有声、汨汨然、意每存之,不得外缘,即便觉无炁若彻,即手体振动,两脚膝帟屈,亦令床有声拉拉然,则名一通两通,乃至日别得三通,觉身体悦怿,肤色滋润,耳目精明,令人养美力健,百病皆去。行之五年、十年,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去仙不远也。
◎摄生月令 ──朝请大夫捡校太子左赞善大夫上柱国姚称集
夫摄生大体,略有三条:所为吐纳练藏,胎津驻容;其次饵芝术,飞伏丹英;其三次五谷资众味。终古不易者,生生性命,必系于兹也。气之与药,具摽别卷。今所撰集,用食延生,顺时省味者也。
按《扁鹊论》曰:食能排邪而安藏腑,神能爽志以资血气。摄生者气正则味顺,味顺则神气清,神气清则合真之灵全,灵全则五邪百病不能干也。故曰水浊鱼瘦,气昏人病。夫神者,生之本;本者,生之真。大用则神劳,大劳则形疲也。
按彭祖《摄生论》曰:目不视不正之色,耳不听不正之声,口不尝毒粝之味,心不起欺诈之谋,此之数种,乃亡魂丧精,减折?弄寿者也。”
按《枕中传》曰:五味者,五行之气也,应感而成,人即因五味而生,亦因五味而消。
按《黄帝内传》曰:食风者灵而延寿,食谷者多智而劳神,食草者愚痴而足力,食肉者鄙勇而多嗔,服气者长存而得道。
《孙氏传》曰:五味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反。夫人食,慎勿愠怒,勿临食上说不祥之事,勿吞咽忽逐,必须调理安详而后食。
《黄帝内传》曰:春宜食甘,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起。夏宜食辛,辛走气,多食辛则气躁好蹎。秋宜食酸,酸走骨,多食酸则筋缩、骨中疼。冬宜食咸,咸走血,多食咸则血涩、口乾。多食苦则呕逆而齿疏。
《养生传》曰:凡人虽常服饵,不知养生之道,必不全其真也。
《小有经》曰: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
《养生传》曰:一日之忌,暮勿饱食;一月之忌,暮勿大醉;一岁之忌,慎勿远行;永久之忌,勿向西、北二方大小便,露赤也。
孟春<坤><乾>泰斗建寅,日在虚,律中太簇,五将东方,月德丙,月合辛,生气子,天利卯,五富亥,月杀丑,月厌戌,九空辰,死气午归忌丑,往亡寅,大败甲寅,血忌丑
孟春,是月也,天地俱生,谓之发阳,天地资始,万物化生。夜卧早起,以缓其形,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君子固密,无泄真气。其藏肝木,位在东方。其星岁,正月、二月、三月,其卦震,其地青州,其书《诗》,其乐瑟,其帝灵威仰,其神勾芒,青龙为九天,白虎为九地,其虫鱼,其畜犬,其谷麦,其果梅,其菜韭,其味酸,其臭腥,其色青,其声怒,其液泣。立春木相,春分木王,立夏木休,夏至木废,立秋木囚,秋分木死,立冬木没,冬至水胎。
仲春<震><乾>大壮斗建卯,日在室,律中夹锺,五将北方,月德甲,月合已,生气丑,天利辰,五富寅,月杀戌,月厌酉,九空丑,死气未,归忌寅,往亡已,大败甲午,血忌未
仲春,是月也,号厌于,日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极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勿食黄花菜及陈菹,发宿疾,动痼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隔不通。勿食蓼子及鸡子,滞人气。勿食小蒜,伤人志性。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勿食狐狢肉,伤人神。是月肾藏气微,肝藏正王,宜净膈去痰,宜泄皮肤,令得微汗,以散去冬温伏之气。是月六日、八日,宜沐浴斋戒,天佑其福。十四日忌远行,水陆亦不可往。九日忌食一切鱼鳖。二十日宜修真道。
季春<泽><乾>夬斗建辰,日在娄,律中姑洗,五将西方,月德壬,月合丁,生气寅,天利已,五富亥,月杀未,月厌申,九空戌,归忌子,往亡申,大败甲戊,斗阳,血忌寅
季春,是月也,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卧起俱早,勿发泄大汗,以养藏气。勿食艹韭,发痼疾,损神伤气。勿食马肉,令人神魂不安。勿食麞鹿肉等,损气损志。是月肝藏气伏,心当向王,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是月五日,忌见一切生血物,宜斋戒静念真籍,不营俗务。十六日忌远行,水陆俱不可往。二十七日宜沐浴。是月火相水死,勿犯西北风。勿久处湿地,必招邪毒。勿大汗当风,勿露体星宿下,以招不祥之事。
孟夏<乾><乾>乾斗建已,日在昴,律中仲吕,五将南方,月德庚,月合乙,生气卯,天利午,五富申,月杀辰,月厌未,九空未,死气酉,归忌丑,往亡亥,大败丁巳,斗阳,血忌申
孟夏,谓之播秀,天地始交,万物并实。夜卧早起,思无怒,勿泄大汗。夏者,火也。位在南方,其藏心,其星荧惑,时四月、五月、六月。其六月属土,大王于此月,其地杨州,其书《礼》,其乐竽,其帝赤熛弩,其神祝融。硃雀为九天,玄武为九地。其虫凤,其畜羊,其谷麻
其果杏,其菜薤,其味苦,其臭焦,其色赤,其声呼,其液汗。
立夏火王,夏至火相,立秋火休,秋分火废,立冬火囚,冬至火死,立春火没,春分火胎。
仲夏<乾><巽>遘斗建午,日在参,律中往蕤宾,五将东方,月德丙,月合辛,生气辰,天利未,五富亥,月杀丑,月厌午,九空卯,死气戌,归忌寅,往亡卯,大败丁酉,血忌卯,斗阳
仲夏,是月也,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当风,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勿食鸡肉,生痈疽、漏疮。勿食蛇蟮等肉,食则令人折?弄寿,神气不安。慎勿杀生。是月肝脏以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助其时。是月八日,忌远行涉,水陆并不可往,宜安心静虑,沐浴斋戒,必得福庆之事。是月切忌西北不时之风,此是邪气,犯之令人四肢不通,致百关无力。
季夏<乾><艮>遁斗建未,日在东井,律中林锺,五将北方,月德甲,月合巳,生气巳,天利申,五富寅,月杀戌,月厌巳,九空子,死气亥,归忌子,往亡午,大败丁丑,血忌酉
季夏,是月也,法土重浊,主养四时,万物生荣。增咸减甘,以资肾藏。勿食羊血,损人神魂,少志健忘。勿食生葵,必成水癖。是月肾藏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肥浓之物,宜助肾气,益固筋骨,切慎贼邪之气。六日沐浴斋戒,绝其营俗。二十四日忌远行,水陆俱不可往。是月不宜起土功,威令不行,宜避温气。勿以沐浴后当风。勿专用冷水浸手足,慎东来邪风,犯之令人手瘫缓,体重气短,四肢无力。
孟秋<乾><坤>否斗建申,日在张,律中夷则,五将北方,月德壬,月合丁,生气午,天利酉,五富已,月杀未,月厌辰,九空酉,死气子。归忌丑,往亡酉,大败庚申,血忌辰
孟秋,谓之审,天地之气以急正气,早起早卧,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形,收敛神气。秋者,金也。位在西方,其星太白,时七月、八月、九月,其卦允,其地蔡州,其书《春秋》,其乐磬,其帝少昊,其神蓐收,白虎为九天,青龙为九地,其虫虎,其畜鸡,其谷黍,其果桃,其菜葱,其味辛,其死膻,其色白,其声哭,其液唾。立秋金相,秋分金王,立冬金休,冬至金废,立春金囚,春分金死,立夏金没,夏至金胎。
仲秋<巽><坤>观斗建酉,日在翼,律中南吕,五将南方,月德庚,月合乙,生气未,天利戌,五富已,月杀辰,月厌卯,九空酉,死气丑,归忌寅,往亡子,大败庚子,血忌戌
仲秋,是月也,大利平肃,安宁志性,收敛神气,宜增酸减辛,以养肝气。无令极饱,令人壅。勿食生蜜,多作霍乱。勿食鸡肉,损人神气。勿食生果子,令人多疮。是月肝藏少气,肺藏独王,宜助肝气,补筋养脾胃。是月七日宜屏绝外虑,沐浴斋戒,吉。二十九日忌远行,水陆并不可往。起居以时,勿犯贼邪之风,勿增肥腥物,令人霍乱。其正毒之气,最不可犯。是月祈谢求福,以除宿褭。
季秋<艮><坤>剥斗建戌,日在南斗,律中无射,五将东方,月德丙,月合辛,生气申,天利亥,五富亥,月杀丑,月厌丑,九空寅,死气寅,归忌子,往亡辰,大败庚辰,斗阳,血忌巳
季秋,是月也,草木凋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厉疾。勿食诸昪,食之居痼疾。勿食小蒜,伤神损寿,魂魄不安。勿食蓼子,损人志气。勿以猪肝和饧同食,至冬成嗽病,经年不差。是月肝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辛增酸,以益肝气,助筋补血,以及其时。勿食朅雉等肉,损人神气。勿食鸡肉,令人魂不安,魄惊散。十八日忌远行,不达其所。二十日宜斋戒,沐浴净念,必得吉事,天佑人福。
孟冬<坤><坤>坤斗建亥,日在房,律中应锺,五将北方,月德甲,月合巳,生气酉,天利子,五富巳,月杀戌,月厌辰,九空亥,死气卯,归忌丑,往亡未,大败癸亥,斗阳,血忌亥
孟冬,谓之闭藏,水冻地坼,早卧晚起,必候天晓,使至温暢,无泄大汗,勿犯冰冻,温养神气,无令邪炁外至。冬者,水也。位在北方,其星辰,其时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其卦坎,其地分冀州,其书《週易》,其乐箫,其帝叶光纪,其神玄冥,玄武为九天,硃雀为九地,其虫龟,其畜?,其谷大豆,其果栗,其菜藿,其味咸,其臭腐,其色黑,其声沉,其液唾。立冬水相,冬至水王,立春水休,春分水废,立夏水囚,夏至水死,立秋水没,秋分水胎。
仲冬<坤><震>复斗建子,日在箕,律中黄钟,五将北方,月德丁,月合壬,生气戌,天利丑,五富巳,月杀申,月厌子,九空申,归忌寅,往亡戌,大败癸卯,血忌午
仲冬,是月也,寒气方盛,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无食焙肉,宜减咸增苦,以助其神气。无发蛰藏,顺天之道。勿食蝟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等物,损人志气,长尸蛊。勿食经夏黍米中脯腊,食之成水癖疾。是月肾藏正王,心肺衰,宜助肺安神,补理脾胃,无乖其时。是月三日,宜斋戒净念,以全神志。二十日不宜远行,勿暴温暖,切慎东南贼邪之风,犯之令人多汗面肿,腰脊强痛,四肢不通。
季冬<坤><泽>临斗建丑,日在南斗,律中大吕,五将南方,月德庚,月合乙,生气亥,天利寅,五富申,月杀辰,月厌巳
九空巳,死气巳,归忌子,往亡丑,大败癸未,血忌子
季冬,是月也,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
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
勿甚温暖。
勿犯大雪。
勿食猪炖肉,伤人神气。
勿食霜死之果菜,夭人颜色。
勿食生薤,增痰饮疾。
勿食熊罴肉,伤人神魂。
勿食生椒,伤人血脉。
七日忌远行,水陆并不吉。
一日宜沐浴。
是月时藏气微,肾藏方王,可减咸增苦,以养其神。
宜小宣,不欲全补。
是月众阳俱息,水气独行。
慎邪风,勿伤筋骨,勿妄针刺,以其血涩,津液不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杂修摄部-卷五-译文
◎玄鉴导引法
《抱朴子》中说:道认为流水不会腐臭,门轴不会被虫蛀,是因为它们经常运动的缘故。如果水坑里的水不流动,就会滋生污秽和臭味;木头被遗弃在野外,就会被虫蛀大半。真人从远处观察事物,从近处观察自身。所以上天运行不息,七曜(日月五星)运动不止。小人习惯于劳作而精神饱满,君子悠闲自得却容易受伤。马不奔跑,脚就会僵硬;车不驾驶,就会自行腐朽。导引的方法,关键在于平和,俯仰动作要缓慢,屈伸要有节奏。导引的秘经,有一千多条。有的用来预防未发生的疾病,有的用来治疗已经形成的重病。实践有效,不是空谈。现在以常见的事情为例,如果让人吃完饭就躺下,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的疾病,严重的会引发寒热症状。吃饱之后,稍微走动,做些小事情,活动肢体,或者让人按摩,然后再躺下,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古语有“三疾”之说,晚上吃得太饱是其中之一。晚上吃饱后立即睡觉,很少不生病,所以不会长寿。各种风疾,大多是在睡觉时得的。睡觉时全身关节不动,所以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疾病。近来魏国的华佗用五禽戏教樊阿,代替导引,吃完饭就做,出汗为止,可以消化食物,消除疾病。樊阿坚持做,活了一百多岁。但他不知道其他方法,所以不能大大延长寿命。一是调节营卫,二是消化食物,三是排除风邪,四是增强气血。所以老君说: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空虚而不枯竭,运动而不断产生。说的是人通过导引摇动,精神会更加旺盛。导引在外,疾病在内痊愈,就像针灸治疗疾病的根源,各种疾病自然会在末端消除。导引的十三条方法如下:
第一、治疗气短。盘腿坐,两手交叉放在玉枕上,手掌朝向头部,额头贴地,呼吸五次停止。
第二、治疗大肠中的恶气。左手按住右手指,呼吸五次;右手按住左手指,同样呼吸五次。
第三、治疗肠中的水癖。左手指向天,呼吸五次;右手指向地,左脚伸直,右脚展开,尽量伸展,呼吸五次停止。
第四、治疗小肠中的恶气。先用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天极,呼吸五次停止;右手也这样做。
第五、治疗腰脊间的闷痛。盘腿坐,手掌相按放在左膝上,低头到右颊,呼吸五次。然后左膝向外转,回到右膝,转五圈停止。右边也这样做,称为腰柱。
第六、治疗肩中的恶气。两手交叉,拍打左胁,举起右手肘,从乳房到头部,向右转,振动手臂,从右抽上,右振五次停止。
第七、治疗头部的恶气。反手放在玉枕上,左右摇动,尽量摇动,呼吸五次停止。
第八、治疗腰脊病。两手叉腰,左右摇肩,尽量摇动,呼吸五次停止。
第九、治疗胸中不适。两手叉腰,左右弯曲身体,尽量弯曲,呼吸五次停止。
第十、治疗肩中的劳疾。两手交叉,左右分开,低头到膝盖,尽量低头,呼吸五次停止。
第十一、治疗皮肤烦躁。左右手上举振动两肩,尽量振动,呼吸五次停止。
第十二、治疗肩胛的恶注。左右像拉弓一样,各呼吸五次停止。
第十三、治疗胳膊中的冷痹。站起来,一脚踩高,一脚稍低,前后拉动,各做十四次。没有病也经常做,万病不生。
◎按摩法
每天按摩三次,一个月后百病消除,行动如奔马,这是养身的方法。两手相握扭动,像洗手一样。两手轻轻交叉,翻转向胸。两手交叉,一起按压左右相同。两手重叠按压,慢慢扭转身体,像拉五石弓一样左右相同。两手握拳,向前击打左右相同。又如推石左右相同。用拳向后顿,这是开胸法左右相同。大坐,斜身,像排山一样左右相同。两手抱头,转动按压。这是抽脑法。两手撑地,缩身曲脊,向上举三次,用手杖敲打脊背左右相同。大坐伸脚三次,用手向后拉左右相同,站立反拗三次,两手撑地回头看,这是虎视法左右相同。两手急交叉,用脚踏地左右相同。站起来,用脚前后踏左右相同。大坐,伸脚,用手勾住伸出的脚放在膝上,用手按压左右相同。共十八种姿势。老人每天能做三遍,常补益延年续命,百病皆除,进食,眼明,轻健,不再疲劳。
◎食气法
养生之家,有食气的方法。植物生长,动物蠕动,都依赖气。为什么能让人饱呢?但食气有方法,道家秘传,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传授,普通人无法得知。如果得到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不仅能绝谷,还能辟百毒,却千邪,百姓日用而不知。《仙经》说:食气法,从夜半到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到夜半六时为死气,只食生气而吐死气,这就是真人服六气。
◎食气绝谷法
向六旬六戊,从九九到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饱,或念天苍,或思黄帝,或春引岁星之气,以肝受之,其余四方也如此。刚开始做时,会有些瘦,做四十天以上,脸色转好,体力渐壮,白发变黑,落齿再生,负重履险,胜过食谷时。我见过十几个人,做这个都七八十岁,身体健壮,耐寒暑,有真效,不是虚传。擅长这种方法的,可以治疗百病,消除邪风。遇到中恶急病,尸注所忤,心腹剧痛,瘟疫溪毒,引气驱之,不过五六十次,无不立即消除。又行气久了,断谷最容易,只有胎息法最难。所谓胎息,就像人未生在胎中时,气久息。练习后能息鼻口气,如已息鼻口气,就可以在水底待很多天了。
又治疗金疮,用气吹之,血断痛止。
又蛇虺毒虫咬人,都可以禁之即愈。或十数里外遥治之,呼其姓名而咒之,男呼我左,女呼我右,皆愈。这是众所周知的。
孙先生说:旦夕是阴阳转换的时候。日旦五更初,阳气阴至,频繁伸眼开,是上生气,名叫阳息而阴消;暮日入后,阴气至,凛然,时坐睡倒时,是下生气至,名叫阳消阴息。暮日入后,天地、日月,山川、江海,人畜、草木,一切万物,体中代谢往来,一时休息,一进一退,如昼夜的更始,又如海水的朝夕,是天地之道。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慢慢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凡吐者,去故气,引生气也。
《经》说: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的是鼻子是天地的门户,可以出纳阴阳生死的气。良久,慢慢用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后拓,瞪眼张口,叩齿摩
眼睛,抱住头,拔耳朵,挽胡须,挽腰,咳嗽时阳气振动。双手或单手操作,反手进行,然后拉脚仰展八十九十次后停止,仰卧慢慢定心,做止息的方法,看到空中的元和气,下到鸠尾处,渐渐像雨一样,晴云入山,从皮肉到骨头到脑,渐渐进入腹中,四肢、五脏都受到滋润,像流水渗入地,地彻即觉达于涌泉。腹中有声音、汨汨然、意每存之,不得外缘,即便觉无气若彻,即手体振动,两脚膝盖弯曲,也让床有拉拉的声音,则名一通两通,乃至日别得三通,觉身体悦怿,肤色滋润,耳目精明,令人养美力健,百病皆去。行之五年、十年,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去仙不远也。
◎摄生月令 ──朝请大夫捡校太子左赞善大夫上柱国姚称集
摄生大体,略有三条:所为吐纳练藏,胎津驻容;其次饵芝术,飞伏丹英;其三次五谷资众味。终古不易者,生生性命,必系于兹也。气之与药,具摽别卷。今所撰集,用食延生,顺时省味者也。
按《扁鹊论》曰:食能排邪而安藏腑,神能爽志以资血气。摄生者气正则味顺,味顺则神气清,神气清则合真之灵全,灵全则五邪百病不能干也。故曰水浊鱼瘦,气昏人病。夫神者,生之本;本者,生之真。大用则神劳,大劳则形疲也。
按彭祖《摄生论》曰:目不视不正之色,耳不听不正之声,口不尝毒粝之味,心不起欺诈之谋,此之数种,乃亡魂丧精,减折?弄寿者也。”
按《枕中传》曰:五味者,五行之气也,应感而成,人即因五味而生,亦因五味而消。
按《黄帝内传》曰:食风者灵而延寿,食谷者多智而劳神,食草者愚痴而足力,食肉者鄙勇而多嗔,服气者长存而得道。
《孙氏传》曰:五味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反。夫人食,慎勿愠怒,勿临食上说不祥之事,勿吞咽忽逐,必须调理安详而后食。
《黄帝内传》曰:春宜食甘,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起。夏宜食辛,辛走气,多食辛则气躁好蹎。秋宜食酸,酸走骨,多食酸则筋缩、骨中疼。冬宜食咸,咸走血,多食咸则血涩、口乾。多食苦则呕逆而齿疏。
《养生传》曰:凡人虽常服饵,不知养生之道,必不全其真也。
《小有经》曰: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
《养生传》曰:一日之忌,暮勿饱食;一月之忌,暮勿大醉;一岁之忌,慎勿远行;永久之忌,勿向西、北二方大小便,露赤也。
孟春<坤><乾>泰斗建寅,日在虚,律中太簇,五将东方,月德丙,月合辛,生气子,天利卯,五富亥,月杀丑,月厌戌,九空辰,死气午归忌丑,往亡寅,大败甲寅,血忌丑
孟春,是月也,天地俱生,谓之发阳,天地资始,万物化生。夜卧早起,以缓其形,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君子固密,无泄真气。其藏肝木,位在东方。其星岁,正月、二月、三月,其卦震,其地青州,其书《诗》,其乐瑟,其帝灵威仰,其神勾芒,青龙为九天,白虎为九地,其虫鱼,其畜犬,其谷麦,其果梅,其菜韭,其味酸,其臭腥,其色青,其声怒,其液泣。立春木相,春分木王,立夏木休,夏至木废,立秋木囚,秋分木死,立冬木没,冬至水胎。
仲春<震><乾>大壮斗建卯,日在室,律中夹锺,五将北方,月德甲,月合已,生气丑,天利辰,五富寅,月杀戌,月厌酉,九空丑,死气未,归忌寅,往亡已,大败甲午,血忌未
仲春,是月也,号厌于,日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极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勿食黄花菜及陈菹,发宿疾,动痼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隔不通。勿食蓼子及鸡子,滞人气。勿食小蒜,伤人志性。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勿食狐狢肉,伤人神。是月肾藏气微,肝藏正王,宜净膈去痰,宜泄皮肤,令得微汗,以散去冬温伏之气。是月六日、八日,宜沐浴斋戒,天佑其福。十四日忌远行,水陆亦不可往。九日忌食一切鱼鳖。二十日宜修真道。
季春<泽><乾>夬斗建辰,日在娄,律中姑洗,五将西方,月德壬,月合丁,生气寅,天利已,五富亥,月杀未,月厌申,九空戌,归忌子,往亡申,大败甲戊,斗阳,血忌寅
季春,是月也,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卧起俱早,勿发泄大汗,以养藏气。勿食艹韭,发痼疾,损神伤气。勿食马肉,令人神魂不安。勿食麞鹿肉等,损气损志。是月肝藏气伏,心当向王,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是月五日,忌见一切生血物,宜斋戒静念真籍,不营俗务。十六日忌远行,水陆俱不可往。二十七日宜沐浴。是月火相水死,勿犯西北风。勿久处湿地,必招邪毒。勿大汗当风,勿露体星宿下,以招不祥之事。
孟夏<乾><乾>乾斗建已,日在昴,律中仲吕,五将南方,月德庚,月合乙,生气卯,天利午,五富申,月杀辰,月厌未,九空未,死气酉,归忌丑,往亡亥,大败丁巳,斗阳,血忌申
孟夏,谓之播秀,天地始交,万物并实。夜卧早起,思无怒,勿泄大汗。夏者,火也。位在南方,其藏心,其星荧惑,时四月、五月、六月。其六月属土,大王于此月,其地杨州,其书《礼》,其乐竽,其帝赤熛弩,其神祝融。硃雀为九天,玄武为九地。其虫凤,其畜羊,其谷麻
它的果实是杏,蔬菜是薤,味道是苦的,气味是焦的,颜色是红的,声音是呼的,体液是汗。
立夏时火气旺盛,夏至时火气达到顶峰,立秋时火气开始减弱,秋分时火气衰退,立冬时火气被囚禁,冬至时火气消亡,立春时火气消失,春分时火气开始孕育。
仲夏时节,乾卦与巽卦相遇,斗柄指向午位,太阳在参宿,音律是蕤宾,五将位于东方,月德在丙,月合在辛,生气在辰,天利在未,五富在亥,月杀在丑,月厌在午,九空在卯,死气在戌,归忌在寅,往亡在卯,大败在丁酉,血忌在卯,斗阳。
仲夏这个月,万物已经成熟,天地间的生命在繁衍生息。不要过度炎热,不要在大汗淋漓时吹风,不要在星空下暴露身体,这些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不要吃鸡肉,否则会生痈疽和漏疮。不要吃蛇和蟮等肉类,吃了会折寿,神气不安。要谨慎不要杀生。这个月肝脏容易生病,神气不畅,火气逐渐增强,水气衰弱,应该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适应这个时节。这个月的八日,忌讳远行,水陆都不宜前往,应该安心静虑,沐浴斋戒,这样一定会得到福庆之事。这个月要特别小心西北方向的不时之风,这是邪气,触犯它会导致四肢不通,全身无力。
季夏时节,乾卦与艮卦相遇,斗柄指向未位,太阳在东井宿,音律是林锺,五将位于北方,月德在甲,月合在巳,生气在巳,天利在申,五富在寅,月杀在戌,月厌在巳,九空在子,死气在亥,归忌在子,往亡在午,大败在丁丑,血忌在酉。
季夏这个月,土地厚重,主要滋养四季,万物生长茂盛。应该增加咸味,减少甜味,以滋养肾脏。不要吃羊血,会损害人的神魂,导致健忘。不要吃生葵,否则会形成水癖。这个月肾气微弱,脾脏独旺,应该减少肥腻的食物,应该助肾气,增强筋骨,特别要小心邪气。六日应该沐浴斋戒,断绝世俗的纷扰。二十四日忌讳远行,水陆都不宜前往。这个月不宜进行土建工程,威令不行,应该避开温气。不要在沐浴后吹风。不要用冷水浸泡手脚,要小心东来的邪风,触犯它会导致手瘫缓,体重气短,四肢无力。
孟秋时节,乾卦与坤卦相遇,斗柄指向申位,太阳在张宿,音律是夷则,五将位于北方,月德在壬,月合在丁,生气在午,天利在酉,五富在巳,月杀在未,月厌在辰,九空在酉,死气在子。归忌在丑,往亡在酉,大败在庚申,血忌在辰。
孟秋这个月,称为审,天地之气以急正气,应该早起早睡,与鸡一起起床,使心情安宁,以舒缓身体,收敛神气。秋天属金,位于西方,其星是太白,时间是七月、八月、九月,其卦是允,其地是蔡州,其书是《春秋》,其乐是磬,其帝是少昊,其神是蓐收,白虎为九天,青龙为九地,其虫是虎,其畜是鸡,其谷是黍,其果是桃,其菜是葱,其味是辛,其死是膻,其色是白,其声是哭,其液是唾。立秋时金气旺盛,秋分时金气达到顶峰,立冬时金气开始减弱,冬至时金气衰退,立春时金气被囚禁,春分时金气消亡,立夏时金气消失,夏至时金气开始孕育。
仲秋时节,巽卦与坤卦相遇,斗柄指向酉位,太阳在翼宿,音律是南吕,五将位于南方,月德在庚,月合在乙,生气在未,天利在戌,五富在巳,月杀在辰,月厌在卯,九空在酉,死气在丑,归忌在寅,往亡在子,大败在庚子,血忌在戌。
仲秋这个月,大利平肃,安宁志性,收敛神气,应该增加酸味,减少辛味,以养肝气。不要吃得过饱,否则会令人壅塞。不要吃生蜜,否则会引发霍乱。不要吃鸡肉,会损害人的神气。不要吃生果子,否则会令人多疮。这个月肝气微弱,肺气独旺,应该助肝气,补筋养脾胃。这个月的七日应该屏绝外虑,沐浴斋戒,吉利。二十九日忌讳远行,水陆都不宜前往。起居要按时,不要触犯邪风,不要增加肥腻的食物,否则会令人霍乱。其正毒之气,最不可触犯。这个月应该祈谢求福,以消除宿褭。
季秋时节,艮卦与坤卦相遇,斗柄指向戌位,太阳在南斗宿,音律是无射,五将位于东方,月德在丙,月合在辛,生气在申,天利在亥,五富在亥,月杀在丑,月厌在丑,九空在寅,死气在寅,归忌在子,往亡在辰,大败在庚辰,斗阳,血忌在巳。
季秋这个月,草木凋落,万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不要触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厉疾。不要吃诸昪,吃了会形成痼疾。不要吃小蒜,会伤神损寿,魂魄不安。不要吃蓼子,会损害人的志气。不要用猪肝和饧同食,否则到冬天会形成嗽病,经年不愈。这个月肝气微弱,肺金用事,应该减少辛味,增加酸味,以益肝气,助筋补血,以适应这个时节。不要吃朅雉等肉,会损害人的神气。不要吃鸡肉,否则会令人魂不安,魄惊散。十八日忌讳远行,不达其所。二十日应该斋戒,沐浴净念,一定会得到吉事,天佑人福。
孟冬时节,坤卦与坤卦相遇,斗柄指向亥位,太阳在房宿,音律是应锺,五将位于北方,月德在甲,月合在巳,生气在酉,天利在子,五富在巳,月杀在戌,月厌在辰,九空在亥,死气在卯,归忌在丑,往亡在未,大败在癸亥,斗阳,血忌在亥。
孟冬这个月,称为闭藏,水冻地裂,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天亮,使身体温暖,不要出大汗,不要触犯冰冻,温养神气,不要让邪气侵入。冬天属水,位于北方,其星是辰,时间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其卦是坎,其地是冀州,其书是《週易》,其乐是箫,其帝是叶光纪,其神是玄冥,玄武为九天,硃雀为九地,其虫是龟,其畜是?,其谷是大豆,其果是栗,其菜是藿,其味是咸,其臭是腐,其色是黑,其声是沉,其液是唾。立冬时水气旺盛,冬至时水气达到顶峰,立春时水气开始减弱,春分时水气衰退,立夏时水气被囚禁,夏至时水气消亡,立秋时水气消失,秋分时水气开始孕育。
仲冬时节,坤卦与震卦相遇,斗柄指向子位,太阳在箕宿,音律是黄钟,五将位于北方,月德在丁,月合在壬,生气在戌,天利在丑,五富在巳,月杀在申,月厌在子,九空在申,归忌在寅,往亡在戌,大败在癸卯,血忌在午。
仲冬这个月,寒气正盛,不要伤于冰冻,不要用炎火炙烤腹背,不要吃焙肉,应该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助神气。不要打扰蛰藏的动物,顺应天道。不要吃蝟肉,会伤害人的神魂。不要吃螺、蚌、蟹、鳖等物,会损害人的志气,长尸蛊。不要吃经夏黍米中的脯腊,吃了会形成水癖疾。这个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弱,应该助肺安神,补理脾胃,以适应这个时节。这个月的三日,应该斋戒净念,以全神志。二十日不宜远行,不要暴温暖,特别要小心东南方向的邪风,触犯它会导致多汗面肿,腰脊强痛,四肢不通。
季冬时节,坤卦与泽卦相遇,斗柄指向丑位,太阳在南斗宿,音律是大吕,五将位于南方,月德在庚,月合在乙,生气在亥,天利在寅,五富在申,月杀在辰,月厌在巳。
九空在巳时,死气在巳时,归忌在子时,往亡在丑时,大败在癸未日,血忌在子时。
季冬这个月,天地闭塞,阳气潜藏,阴气盛行,万物都隐藏起来,避开寒冷,趋向温暖。
不要让皮肤大量出汗,以帮助胃气。
不要过于温暖。
不要冒犯大雪。
不要吃猪肉炖菜,会伤害人的神气。
不要吃被霜冻死的果菜,会使人脸色变差。
不要吃生薤,会增加痰饮疾病。
不要吃熊罴肉,会伤害人的神魂。
不要吃生椒,会伤害人的血脉。
七日之内忌讳远行,水路和陆路都不吉利。
一天之内适合沐浴。
这个月时藏气微弱,肾藏正旺盛,可以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养神。
适合小幅度宣泄,不要全面补养。
这个月阳气都休息,水气独行。
要小心邪风,不要伤害筋骨,不要随意针刺,因为血液会变得粘稠,津液不流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杂修摄部-卷五-注解
玄鉴导引法: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特定的身体动作和呼吸技巧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抱朴子:古代道家经典,记载了许多关于养生和修道的理论。
七曜:古代中国对日、月及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统称,象征着天体的运行和时间的流转。
魏华佗: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和针灸,创制了五禽戏,用以健身治病。
五禽之戏:华佗创制的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健身方法,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老君: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道教的神仙之一。
橐龠:古代比喻天地之间的空间,如同风箱一样,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针艾:针灸和艾灸的简称,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荥俞:中医经络学中的穴位名称,荥穴和俞穴分别位于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上。
胎息:道家修炼的一种高级呼吸法,模仿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方式,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元和炁:指人体内的元气,是中医理论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鸠尾:中医穴位名,位于胸骨下端,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涌泉:中医穴位名,位于足底,是肾经的起点,象征生命的源泉。
摄生:指养生,即通过各种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延长寿命。
吐纳:一种呼吸调节方法,通过深呼吸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
胎津:指通过特定的养生方法保持身体的年轻状态。
饵芝术:指服用灵芝等草药来养生。
飞伏丹英:指服用丹药来养生,丹药通常由多种珍贵药材炼制而成。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主要粮食作物,象征基本的食物来源。
扁鹊:古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被认为是养生的典范。
枕中传:古代养生经典之一,记载了许多养生方法和理论。
黄帝内传:古代医学经典,记载了许多关于养生和医学的理论。
孙氏传:古代养生经典之一,记载了许多关于饮食和养生的理论。
小有经:古代养生经典之一,记载了许多关于养生和心理调节的理论。
孟春:农历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
仲春:农历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
季春:农历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
孟夏:农历四月,夏季的第一个月。
仲夏:农历五月,夏季的第二个月。
乾:八卦之一,象征天、健、父等。
巽:八卦之一,象征风、入、长女等。
遘斗建午:指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午位,即南方。
日在参:太阳位于参宿,参宿是二十八宿之一。
律中往蕤宾:指音律中的蕤宾律,与仲夏相应。
五将东方:五将指五行中的木,东方属木。
月德丙:月德是吉神,丙指天干的第三位,属火。
月合辛:月合是吉神,辛指天干的第八位,属金。
生气辰:生气是吉神,辰指地支的第五位,属土。
天利未:天利是吉神,未指地支的第八位,属土。
五富亥:五富是吉神,亥指地支的第十二位,属水。
月杀丑:月杀是凶神,丑指地支的第二位,属土。
月厌午:月厌是凶神,午指地支的第七位,属火。
九空卯:九空是凶神,卯指地支的第四位,属木。
死气戌:死气是凶神,戌指地支的第十一位,属土。
归忌寅:归忌是凶神,寅指地支的第三位,属木。
往亡卯:往亡是凶神,卯指地支的第四位,属木。
大败丁酉:大败是凶神,丁酉指天干地支的组合,属火金。
血忌卯:血忌是凶神,卯指地支的第四位,属木。
斗阳:斗阳是吉神,与北斗星相关。
九空巳: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死气巳: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归忌子: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往亡丑: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大败癸未: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血忌子:古代占卜术语,指不吉利的日子。
季冬:农历十二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天地闭塞:形容冬季自然界万物休眠,生机闭藏。
阳潜阴施:指阳气潜藏,阴气盛行。
万物伏藏:指冬季万物休眠,生机闭藏。
去冻就温:指避免寒冷,保持温暖。
胃气:中医术语,指脾胃的消化功能。
肾藏方王:中医术语,指冬季肾气旺盛。
减咸增苦:中医养生原则,指减少咸味食物,增加苦味食物。
小宣:中医术语,指轻微的发散治疗。
全补:中医术语,指全面的滋补治疗。
众阳俱息:指冬季阳气普遍潜藏。
水气独行:指冬季水气盛行。
邪风:中医术语,指致病的外邪风邪。
血涩:中医术语,指血液运行不畅。
津液不行:中医术语,指体内津液运行不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杂修摄部-卷五-评注
《玄鉴导引法》是古代道家养生的重要文献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导引、按摩、食气等多种养生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们对生命健康的独特追求。
文本中提到的导引法,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如天体的运行、动物的动作等,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实际的医疗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按摩法则是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动作,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消除疾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能够有效地延缓衰老,增强体质。
食气法是道家修炼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和饮食,来吸收天地间的精华,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实际的养生效果,也体现了道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玄鉴导引法》不仅是一部养生经典,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它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本质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养生的方法和理论,涵盖了中医、道教和古代养生学的多个方面。首先,文中详细描述了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动作来养生的方法,强调了元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这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动作,使元气在体内流动,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其次,文中引用了多位古代医学家和养生专家的理论,如扁鹊、彭祖、黄帝等,强调了饮食、呼吸和心理调节在养生中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和养生学的高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养生经验。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味与五行相应,人因五味而生,也因五味而消。这一理论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人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如春季宜食甘、夏季宜食辛等,这些方法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知识和经验。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养生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延长寿命。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仲夏时节的天文、地理、气候、物候以及人体健康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的智慧。
首先,文中提到仲夏时节的天文现象,如北斗星的指向、太阳的位置、音律的变化等,反映了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古人通过观察天象来指导农事和生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仲夏时节的气候特点,如极热、大汗、风邪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养生建议。这些建议包括饮食禁忌、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等,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经验。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仲夏时节的吉凶神煞,如月德、月合、生气、天利等吉神,以及月杀、月厌、九空、死气等凶神。这些神煞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也体现了他们对吉凶祸福的预测和规避。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智慧。它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出自《月令》,是古代中国关于季节变化与人体养生的重要文献。文中详细描述了季冬(农历十二月)的自然现象和人体养生原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首先,文中提到‘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这是对冬季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行,万物生机闭藏。这种自然现象与人体养生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冬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持温暖,避免寒冷。
其次,文中详细列举了冬季养生的具体原则。例如,‘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这是提醒人们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出汗,以保护脾胃的消化功能。‘勿食猪炖肉,伤人神气’,这是告诫人们在冬季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人体的神气。这些养生原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饮食与健康的深刻认识。
此外,文中还提到‘肾藏方王,可减咸增苦,以养其神’,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冬季肾气旺盛,应减少咸味食物,增加苦味食物,以养肾气。‘宜小宣,不欲全补’,这是提醒人们在冬季应进行轻微的发散治疗,不宜进行全面的滋补治疗。这些养生原则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治疗思想。
最后,文中还提到‘众阳俱息,水气独行’,这是对冬季气候特点的描述。冬季阳气普遍潜藏,水气盛行,因此要慎防邪风,避免伤及筋骨,不宜进行针刺治疗,以免血液运行不畅,津液不行。这些养生原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气候与健康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冬季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古代中国人养生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