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三-原文
◎灵宝还魂丹方并序
夫人生禀于五行,拘于五常,则为五味之所贼,八风之所攻,爰自饮乳至于耄年,莫不因风而丧命。
或多食而过饱,或失食而甚饥,或饮啜太多,或干渴乏水,或食咸苦,或啜酸辛,或畏热当风,或恶寒亲火,或庭前看月,或树下乘凉,或刺损肌肤,或扑伤肢体,或时餐燥药,或多啜冷浆,或久绝屏帏,或日多施泄。
自此风趋百窍,毒聚一支,遂使手足不随,言词蹇涩。
或痛贯骨体,或痺袭皮肤,或痒甚虫螟,或顽如铁石,或多痰唾,健忘好嗔,血脉不通,肉色干瘦,或久安床枕,起坐须臾,语涩面虚,虽活如死,或总无疾苦,辛暴而亡。
男即气引于风,女即风随其血,未有不因风而丧命者也。
世人不能治其风,但以药攻其内,安有风在五脏六腑之中,四肢百脉之间,而汤饮之类,曷能去乎?
假令相疾,而医用药乖误,虽《难经》、《素问》三世十全,欲去沉绵,其可得也?
余久居太白,抱疾数年,万药皆施,略不能效。
后有一翁遗余此药,服都五粒,疾乃全除。
稽颡叩天,求其药法,然肯传授,誓不轻泄。
余故录于右,置诸灵室。
后人得之者,宜敬之!无或轻慢,自贻殃咎。
但依法修炼,何虑不神。
夫灸药制烧药,烧药制煮药,煮药制生药,生药使煮药,煮药使烧药,烧药使灸药,递互相制,递互相使,君臣俱具,父子固全,遂得阴阳,各有其绪。
阳药制阴,以引其阴;阴药制阳,而引其阳。
此药虽不能致神仙,得之者,但服一豆许,则寿限之内,永无疾矣!
如已患风疾及扑伤肢节,十年五年运动不得者,但依法服之,一粒便效,重者不过十粒。
有人卒亡者,但心头未冷,取药一粒以醋调,一粒摩脐中一千余下,当从脐四面渐暖,待眼开后,热醋下一粒,入口即活。
但是风疾,不拘年月深远,神验不可具载其功力。
每丸如芥子大,日曝干,收之。
凡疾人不问年月远近,先次以红雪或通中散茶下半丸,如或风涩甚者即一丸,良久,以热茶投之,令患疾人泻三两行,依法泼姜豆汤下一粒,当以他人热手更互摩之患处,良久热彻,即当觉肉内有物如火走至痛处,所苦当时已失矣!
一二百日及一年内风疾下床不得者,服一粒后,当时可行步,一如不患人。
至重者,每泻后,服药一粒后,歇三五日间,依前服红雪,先泻后服丹药。
但每日服不过一二粒,平复如本。
打扑损多年者,天阴即疼痛动不得者,尤验。
只可一两粒。
服此药多者,疾愈后,药力当伏脚心下,男左女右,但有所苦,发心念药,随意则至。
此药神验,功效非智能测。
其法:
光明砂一两一分,阳起石、磁毛石、紫石英、自然铜、长理石、石亭脂、雄黄已上七味,各三大两。
金薄二十四片,光明砂研如面,以荞麦灰汁煮三日,淘取秤;雄黄研如面,醋煮三日,淘取秤;石亭脂研如面,酒煮三日,淘取秤之。
已上五味,各四大分,研如面,生用。
远志 巴戟天 玄参 乌蛇 仙灵皮
已上五味,各五大分。
木香 肉豆蔻 鹿茸如干柿者 肉桂
已上四味,各六大分。
延胡 索木 胡桐律
已上三味,各三分。
石硫黄 雄黄 硃砂 自然铜
已上四味,同一瓶子,入金薄覆籍,不固口,以火灸三日,火常去瓶子三寸,不得甚热。
阳起石 磁毛石 紫石英 长理石
已上四味,同一瓶子内,以金薄覆灰,埋瓶子一半歇口,烧三日。第一日火去瓶子二寸,第二日火去瓶子一寸,第三日火近瓶子,至夜锻通赤,无火毒。
又钟乳十两,以玉槌研七日,如面即住,用熟夹绢袋贮,系定头边,悬于锅中,煮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内取钟乳水三合,研生犀角一千下,将此水别收贮,候入皁荚仁时同研用。
又将其余钟乳水煎远志等五味,仍加蔓菁子五大分,拍碎同煎,令水至七升,去滓,取此药水,又煎青木香等四味,至四升,去滓、又取药汁煎半夏只以汤洗十度,拍破,当归细捣,二味各一大两,煎至三升,去滓,澄净。
又地黄汁一升、无灰酒一升、童子小便一升,此三味与药汁三升,都计六升,于净器中,文武火养成煎候至一升,即下诸般金石药,搅勿住手,待如稀粥,即去火,下雄黄等五味生药末,熟搅令极匀,即下皁荚仁炒其子,打取仁,杵为末,秤取六大分,龙脑二分于盆内研如面,入药中。
并所研犀角汁,同入于乳钵中,令壮士研三千下,候可丸,丸如芥子大,不得太大。
此药功效,造化无殊。
又此药就后,分为三大分,如品字,取一口,即一分也。
又加炼了芒消一大两,名为破棺丹,芒消即上好蜀消,有锋芒者即得也。
于铫子内火上炼令汁尽,取为末,入于药中。
或有暴亡,不问疾状,但肢体未变者,可破棺打齿,热醋调下一粒,过得咽喉即活,十救八九。
其丸如绿豆大,余砂并依歌诀。
◎还魂丹歌
硫、雄、砂隔铜居上,磁、起、长棑紫作头。
金上下三中各二第一句说石药四味,依此次第入瓶子。
第二句说四味,亦依前次第入瓶子。
第三句说金薄上下各三片,中间两片隔石药,此烧铜炙满三休,一瓶烧,一瓶炙,依药法,三日止,乳烹四五俱归一乳即钟乳,烹即煎也,四五二十也,乃二斗水煎至一斗也,是归一斗也,取一仍须十一修即此一斗钟乳水煎草药十一味,云十一修也,煎到三时还要出即煎至三升也,地和童酉一时勾地黄、酒、童子小便三物
分半熔作汁,拌北亭令匀,作一团子,以纸裹,炒风化石灰一斗。
用一磁罐,先将一半风化灰入于罐内实筑,内剜一坑子,放北亭于内,上又将一半风化灰盖,准前实筑。
初用火三斤以来,渐渐加火至五、七斤,三复时足,乃起一弄十斤火锻,令通赤。
火尽,候冷取出,用生绢袋子盛。
又掘一地坑子,可受五、七升,满添水,候泣尽水,安一细磁碗于坑子内,上横一杖子,悬钓北亭袋子于碗上,更用一盆子合盖,週回用湿土壅盆子,勿透气。
三复时并化为水,取此水,拌调前件二味药。
◎化庚粉法
上好庚一十两,汞五十两,贮于一罐内,常用火暖,将庚烧令赤,投于汞内,柳篦搅,化尽为度。
用盐花三斤,与金泥同研,唯细。
便入一大铛内匀平,上用勘盆子盖铛,以泥固济,週回令密,慢火锻之,却令汞飞上,以汞尽为度。
次用煎汤沃盐花,候盐味尽为度。
其庚粉于盘内,日曝干后,细研入在药内;雄黄八两,如鸡冠色者,研如粉;雌黄八两,通明叶子者,研如粉;戎盐四两,研如粉;金粉十两。
右五味药并细研如粉,别换鼎合。
一依前法,用米醋浓研,香墨匀涂合内,还用文火逼合,令药作汁。
一依前法,用硝石四两细研如粉,安在合足内,实按,以面粘纸封定合足,便固济合盖,入于鼎内,准前法泥固济合足,合上用铁关定后,阴干。
一依前法,先取铅三斤,于铫子内熔作汁,以杓子抄在合足四面,相次更熔铅汁,渐渐灌满鼎内,至合子上二寸以来。
一依前法,选成合日,夜半子时起火。
火候准前,初起六两,日加一两,至六十日满足。
候鼎合冷定,用铁凿凿去黑铅,取合,其药当作紫金色。
每一分于乳钵内细研,可制汞一斤,立成紫磨黄金。
此非人世所有,是神仙秘授,若于助道,须知足乎!
◎伏药成制汞为庚法
汞一斤,药一分,于新铁铫子内,药置汞上,用茶碗子盖,固济。
如法,安铫子于火上,专听里面滴滴声,即将铫子于水内淬底。
如此十数度,其汞已伏。
研砂如黑铅砂子,别入甘锅销毚,当为紫磨金。
其于变化,不可具载。
◎四壁柜硃砂法
《四壁柜硃砂》,其法能除风冷,漫暖骨体,悦泽颜色,久服无疾,延年益寿。
针砂一斤,硫黄四两,硃砂三两,白矾四两,盐一两。
右以浓醋一斗五升,煮针砂、硫黄二味,令干,以火锻之,待鬼焰出尽后,放冷,研。
别入硫黄一两,又用醋一斗五升更煮。
候干,依前锻之,鬼焰尽即止。
放冷,以水淘取紫汁,去其针砂,澄紫汁极清,去其水,尽阴干。
即入白矾、盐同研,内瓷瓶中,四面下火锻之,侯瓶内沸定即止。
待冷,出之,细研,以醋拌为柜,先用药一半入铅桶中,筑实,即以金薄两重,硃砂入柜上,又以余柜盖之,筑实,以四两火养三七日,即换入铜桶中,密固济,用六两火养,三七日足,即用十斤火锻之,任火自销。
寒炉出药,硃砂已伏。
于润湿地薄摊,盆合一复时,出火毒了,细研,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
每日空腹,以温水下五丸。
以铅作桶,可重二斤,以铜作桶,可重三斤忌羊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三-译文
◎灵宝还魂丹方并序
人的生命由五行所赋予,受五常所约束,因此被五味所侵害,被八风所侵袭。从婴儿哺乳到老年,没有人不是因为风邪而丧命的。
有的人因为吃得过多而饱胀,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极度饥饿,有的人因为喝得太多,有的人因为干渴而缺水,有的人因为吃得太咸或太苦,有的人因为喝得太酸或太辣,有的人因为怕热而吹风,有的人因为怕冷而靠近火源,有的人在庭院前看月亮,有的人在树下乘凉,有的人因为刺伤皮肤,有的人因为摔伤肢体,有的人因为吃了燥热的药物,有的人因为喝了太多冷饮,有的人因为长期禁欲,有的人因为频繁泄精。
从此风邪侵入百窍,毒素聚集在一处,导致手脚不灵活,言语困难。
有的人疼痛贯穿骨骼,有的人皮肤麻木,有的人痒得像有虫子在咬,有的人皮肤僵硬如铁石,有的人痰多,健忘易怒,血脉不通,肌肉干瘦,有的人长期卧床,坐起片刻,言语困难,面色虚弱,虽然活着却像死了一样,有的人虽然没有任何疾病,却突然暴毙。
男性因为气引风邪,女性因为风随血液,没有人不是因为风邪而丧命的。
世人不能治疗风邪,只是用药物攻击内部,风邪在五脏六腑之中,四肢百脉之间,汤药之类的东西,怎么能去除呢?
假如医生诊断错误,即使《难经》、《素问》这样的经典医术再高明,想要去除顽疾,怎么可能呢?
我长期居住在太白山,患病多年,尝试了各种药物,都没有效果。
后来有一位老人给了我这种药,服用了五粒,疾病完全消失了。
我叩头向天祈求,求他传授药方,他愿意传授,但发誓不轻易泄露。
因此我记录在右边,放在灵室中。
后人得到这个药方,应该敬重它!不要轻视,否则会自招灾祸。
只要按照方法修炼,何必担心不灵验呢。
灸药制烧药,烧药制煮药,煮药制生药,生药使煮药,煮药使烧药,烧药使灸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君臣俱备,父子俱全,阴阳各有其序。
阳药制约阴,以引导阴;阴药制约阳,以引导阳。
这种药虽然不能使人成仙,但得到它的人,只要服用一豆大小的量,就能在寿命之内永远没有疾病!
如果已经患有风疾或摔伤肢体,十年五年不能活动的人,只要按照方法服用,一粒就见效,重病也不过十粒。
如果有人突然死亡,但心头还未冷,取一粒药以醋调服,一粒药在肚脐上摩擦一千多下,肚脐四周会逐渐变暖,等到眼睛睁开后,用热醋送服一粒,入口即活。
只要是风疾,不论时间长短,神效不可尽述。
每粒药如芥子大小,晒干后收藏。
凡是病人,不论患病时间长短,先用红雪或通中散茶送服半粒,如果风邪严重即服一粒,稍后,用热茶送服,让病人泻两三次,然后按照方法用姜豆汤送服一粒,用他人的热手交替按摩患处,稍后热感透彻,就会感觉肉内有东西像火一样走到痛处,痛苦立即消失!
一二百天或一年内因风疾不能下床的人,服用一粒后,当时就能行走,像没有患病一样。
病情最重的人,每次泻后,服用一粒药,休息三五天,再按照之前的方法服用红雪,先泻后服丹药。
但每天服用不超过一两粒,病情会逐渐恢复如初。
多年摔伤的人,阴天时疼痛不能活动的人,效果尤其显著。
只能服用一两粒。
服用这种药多的人,病愈后,药力会潜伏在脚心,男性在左脚,女性在右脚,只要感到痛苦,心中默念药物,药效就会随意而至。
这种药神效非凡,功效无法用智慧测量。
其制作方法:
光明砂一两一分,阳起石、磁毛石、紫石英、自然铜、长理石、石亭脂、雄黄以上七味,各三大两。
金薄二十四片,光明砂研磨成粉,用荞麦灰汁煮三天,淘洗后称重;雄黄研磨成粉,用醋煮三天,淘洗后称重;石亭脂研磨成粉,用酒煮三天,淘洗后称重。
以上五味,各四大分,研磨成粉,生用。
远志、巴戟天、玄参、乌蛇、仙灵皮
以上五味,各五大分。
木香、肉豆蔻、鹿茸如干柿者、肉桂
以上四味,各六大分。
延胡、索木、胡桐律
以上三味,各三分。
石硫黄、雄黄、硃砂、自然铜
以上四味,放在同一个瓶子里,用金薄覆盖,不封口,用火灸三天,火离瓶子三寸,不要太热。
阳起石、磁毛石、紫石英、长理石
以上四味,放在同一个瓶子里,用金薄覆盖灰,埋瓶子一半,不封口,烧三天。第一天火离瓶子二寸,第二天火离瓶子一寸,第三天火靠近瓶子,到晚上烧至通红,没有火毒。
又钟乳十两,用玉槌研磨七天,研磨成粉后停止,用熟夹绢袋装好,系在锅边,用水二斗煎煮,煎至一斗,取钟乳水三合,研磨生犀角一千下,将此水另存,等加入皁荚仁时一起研磨使用。
又将其余钟乳水煎煮远志等五味,再加入蔓菁子五大分,拍碎同煎,煎至七升,去渣,取此药水,再煎青木香等四味,煎至四升,去渣,再取药汁煎半夏,只用汤洗十次,拍破,当归细捣,二味各一大两,煎至三升,去渣,澄清。
又地黄汁一升、无灰酒一升、童子小便一升,这三味与药汁三升,总共六升,放在干净的容器中,用文武火煎至一升,然后加入各种金石药,不停搅拌,等到像稀粥一样,即去火,加入雄黄等五味生药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皁荚仁炒其子,打取仁,捣成末,称取六大分,龙脑二分在盆内研磨成粉,加入药中。
并加入研磨好的犀角汁,一起放入乳钵中,让壮士研磨三千下,等到可以制成丸药时,制成如芥子大小的丸药,不能太大。
这种药功效非凡。
又这种药制成后,分为三大分,像品字一样,取一口,即一分。
又加入炼好的芒消一大两,名为破棺丹,芒消即上好的蜀消,有锋芒的即可。
在铫子内用火炼至汁尽,取为末,加入药中。
如果有人突然死亡,不论病情如何,只要肢体未变,可以破棺打齿,用热醋调服一粒,通过咽喉即活,十救八九。
丸药如绿豆大小,其余砂石按照歌诀处理。
◎还魂丹歌
硫、雄、砂隔铜居上,磁、起、长棑紫作头。
金上下三中各二第一句说石药四味,依此次第入瓶子。
第二句说四味,亦依前次第入瓶子。
第三句说金薄上下各三片,中间两片隔石药,此烧铜炙满三休,一瓶烧,一瓶炙,依药法,三日止,乳烹四五俱归一乳即钟乳,烹即煎也,四五二十也,乃二斗水煎至一斗也,是归一斗也,取一仍须十一修即此一斗钟乳水煎草药十一味,云十一修也,煎到三时还要出即煎至三升也,地和童酉一时勾地黄、酒、童子小便三物
将一半的材料熔化成汁,与北亭混合均匀,做成一个团子,用纸包裹,炒一斗风化石灰。
用一个磁罐,先将一半的风化灰放入罐内压实,中间挖一个坑,放入北亭,上面再盖上另一半风化灰,按照前面的方法压实。
最初用三斤火,逐渐增加到五到七斤火,经过三次反复后,再用十斤火锻烧,直到通红。
火熄灭后,等待冷却取出,用生绢袋子装好。
再挖一个地坑,容量为五到七升,装满水,等水渗干后,在坑内放一个细磁碗,上面横放一根棍子,将装有北亭的袋子悬挂在碗上,再用一个盆子盖住,周围用湿土封住盆子,不让透气。
经过三次反复后,北亭会化为水,取这水,与前两味药混合调匀。
◎化庚粉法
取上好的庚十两,汞五十两,存放在一个罐子里,经常用火加热,将庚烧至通红,投入汞中,用柳条搅拌,直到完全融化。
用三斤盐花,与金泥一起研磨,直到非常细腻。
然后放入一个大锅中均匀铺平,上面盖上勘盆子,用泥封住,周围密封,用慢火锻烧,直到汞飞上去,直到汞完全消失。
接着用煎汤浇在盐花上,直到盐味完全消失。
将庚粉放在盘子里,晒干后,细细研磨,加入药中;雄黄八两,颜色如鸡冠,研磨成粉;雌黄八两,通明如叶子,研磨成粉;戎盐四两,研磨成粉;金粉十两。
将这五味药都研磨成粉,换一个鼎合。
按照前面的方法,用米醋浓研,香墨均匀涂抹在合内,再用文火加热,让药变成汁。
按照前面的方法,用四两硝石研磨成粉,放在合足内,压实,用面粘纸封住合足,然后封住合盖,放入鼎内,按照前面的方法用泥封住合足,合上用铁关固定后,阴干。
按照前面的方法,先取三斤铅,在铫子内熔化成汁,用勺子舀到合足四面,再继续熔化铅汁,逐渐灌满鼎内,直到合子上两寸左右。
按照前面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日子,半夜子时起火。
火候按照前面的方法,最初用六两火,每天增加一两,直到六十天满足。
等待鼎合冷却后,用铁凿凿去黑铅,取出合,药应该呈现紫金色。
每一分药在乳钵内细细研磨,可以制一斤汞,立刻变成紫磨黄金。
这不是人间所有,是神仙秘授,如果用于助道,必须知道满足!
◎伏药成制汞为庚法
取一斤汞,一分药,放在新铁铫子内,药放在汞上,用茶碗盖住,封住。
按照方法,将铫子放在火上,仔细听里面的滴滴声,然后将铫子放入水中淬底。
这样重复十几次,汞就已经伏了。
将砂研磨成黑铅砂子,再放入甘锅中熔化,应该变成紫磨金。
其中的变化,无法详细描述。
◎四壁柜硃砂法
《四壁柜硃砂》,这种方法能去除风寒,温暖身体,使肤色红润,长期服用无病,延年益寿。
针砂一斤,硫黄四两,硃砂三两,白矾四两,盐一两。
用一斗五升浓醋,煮针砂和硫黄,直到干,用火锻烧,等到鬼焰完全消失后,冷却,研磨。
再加入一两硫黄,再用一斗五升醋煮。
等到干后,按照前面的方法锻烧,鬼焰完全消失后停止。
冷却后,用水淘取紫汁,去掉针砂,澄清紫汁,去掉水,完全阴干。
然后加入白矾和盐一起研磨,放入瓷瓶中,四面用火锻烧,等到瓶内沸腾停止后停止。
冷却后取出,细细研磨,用醋拌成柜,先将一半药放入铅桶中,压实,再用两层金薄,将硃砂放在柜上,再用剩下的柜盖住,压实,用四两火养三七天,然后换入铜桶中,密封,用六两火养,三七天后,用十斤火锻烧,让火自然熄灭。
冷却后取出药,硃砂已经伏了。
在湿润的地上薄薄摊开,盆合一复时,去除火毒后,细细研磨,用枣肉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
每天空腹时,用温水服下五丸。
用铅做桶,重量为二斤,用铜做桶,重量为三斤,忌羊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三-注解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了宇宙万物,并相互生克。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中医认为五味与五脏相对应,过食或偏食某种味道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失调。
八风: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的风,中医认为八风是导致外感疾病的重要因素。
耄年:指老年,通常指七十岁以上的高龄。
风疾:中医病名,指由风邪引起的疾病,症状多样,包括肢体麻木、疼痛、言语不利等。
红雪:古代一种药物,具体成分不详,常用于治疗风疾。
通中散:古代一种药物,具体成分不详,常用于治疗风疾。
光明砂: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朱砂,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阳起石: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中医认为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
磁毛石: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中医认为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紫石英: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中医认为具有安神、镇惊的功效。
自然铜: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铜,中医认为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长理石:一种矿物药,具体成分不详,中医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石亭脂:一种矿物药,具体成分不详,中医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雄黄:一种矿物,常用于炼丹术和中药,具有解毒、杀虫等功效。
金薄:指金箔,古代常用于药物制备,具有安神、镇惊的功效。
远志: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
巴戟天: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的功效。
玄参: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功效。
乌蛇:一种动物药,中医认为具有祛风通络、解毒的功效。
仙灵皮:一种植物药,具体成分不详,中医认为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木香: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
肉豆蔻: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
鹿茸:一种动物药,中医认为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
肉桂: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延胡: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索木:一种植物药,具体成分不详,中医认为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胡桐律:一种植物药,具体成分不详,中医认为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石硫黄: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硫,中医认为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
硃砂:朱砂,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矿物,具有安神、解毒等功效。
钟乳: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中医认为具有温肺、壮阳的功效。
犀角:一种动物药,中医认为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皁荚仁: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
龙脑:一种植物药,中医认为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
芒消: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中医认为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破棺丹:古代一种急救药物,具体成分不详,常用于治疗暴亡。
火石: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去火、镇静的作用。
安静室:炼丹术中的一种环境,指安静、无干扰的炼丹场所,以确保炼丹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生:指五种生药,通常包括牛黄、五味子等,用于调和丹药的药性。
钟乳水: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钟乳石溶解于水后的液体,常用于炼制丹药。
犀牛: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犀牛角,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金碧丹砂: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效。
黄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铅丹,常用于炼制丹药。
白土: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白色粘土,常用于炼制丹药。
瓦末: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瓦片研磨成的粉末,常用于炼制丹药。
蚯蚓: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蚯蚓,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铅汁: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熔化的铅液,常用于炼制丹药。
青紫螺子: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形如螺子,颜色青紫,具有治疗风疾、延年益寿的功效。
牛乳: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牛奶,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滋补、润燥的作用。
粟米饭: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粟米煮成的饭,常用于炼制丹药。
黄矾: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黄色矾石,常用于炼制丹药。
金粟子: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形如粟米,颜色金黄,具有治疗风疾、延年益寿的功效。
羽化河车: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治疗万病的功效。
武都雄黄: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产自武都的雄黄,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曾青: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青色矿石,常用于炼制丹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真铅: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纯净的铅,常用于炼制丹药。
铅银: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铅和银的合金,常用于炼制丹药。
六一泥: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由六种材料混合而成的泥,常用于炼制丹药。
马通火: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火源,指马粪燃烧产生的火,常用于炼制丹药。
糠火: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火源,指糠燃烧产生的火,常用于炼制丹药。
紫金河车: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治疗万病的功效。
寒泉: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寒冷的泉水,常用于炼制丹药。
楮汁: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楮树汁液,常用于炼制丹药。
神室河车: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治疗万病的功效。
九转炼铅: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炼制方法,指通过九次炼制铅,最终得到铅丹。
铅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治疗万病的功效。
金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治疗万病的功效。
硫黄:硫磺,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矿物,具有杀虫、消毒等功效。
山池石盐: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产自山池的石盐,常用于炼制丹药。
伏火北亭: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炼制方法,指通过伏火炼制北亭砂,最终得到北亭汁。
北亭砂: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产自北亭的砂石,常用于炼制丹药。
黄蜡: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材料,指黄色蜂蜡,常用于炼制丹药。
北亭: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矿物,常用于炼制丹药。
风化石灰:经过风化的石灰石,具有吸湿性,常用于炼丹中的干燥剂。
庚: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金属,通常指黄金或类似金属。
汞:水银,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金属之一,具有流动性,常用于炼制丹药。
柳篦:古代用于搅拌的工具,通常由柳木制成。
盐花:盐的结晶,常用于炼丹中的辅助材料。
雌黄:一种矿物,常用于炼丹术和中药,具有解毒、杀虫等功效。
戎盐:古代的一种盐,常用于炼丹术和中药。
硝石:硝酸钾,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氧化剂。
紫磨黄金:古代炼丹术中炼制出的一种特殊金属,具有极高的价值。
针砂:一种矿物,常用于炼丹术和中药,具有除风冷、暖骨体等功效。
白矾:明矾,古代炼丹术中常用的矿物,具有收敛、止血等功效。
鬼焰:炼丹过程中产生的火焰,通常指硫磺燃烧时产生的蓝色火焰。
铅桶:用铅制成的容器,常用于炼丹术中储存丹药。
铜桶:用铜制成的容器,常用于炼丹术中储存丹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三-评注
《灵宝还魂丹方并序》是一篇古代医药文献,详细记载了一种名为“还魂丹”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首先,文献开篇即阐述了风邪对人体的危害,指出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与中医理论中的“风为百病之长”相契合,体现了古代医家对风邪致病机制的深刻认识。文献还列举了多种因风邪导致的疾病症状,如手足不随、言词蹇涩、痛贯骨体等,进一步强调了风邪的广泛影响。
其次,文献详细描述了还魂丹的制备过程,涉及多种矿物药、植物药和动物药的配伍与炮制方法。这些药物的选择与配伍体现了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即通过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光明砂、雄黄等矿物药具有安神、解毒的功效,远志、巴戟天等植物药具有安神益智、补肾阳的功效,乌蛇、鹿茸等动物药具有祛风通络、补肾阳的功效。这些药物的综合运用,旨在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风除邪、恢复健康的效果。
此外,文献还强调了还魂丹的神奇功效,指出该药不仅能够治疗风疾,还能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例如,文献提到“有人卒亡者,但心头未冷,取药一粒以醋调,一粒摩脐中一千余下,当从脐四面渐暖,待眼开后,热醋下一粒,入口即活。”这一描述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急救药物的高度重视。
从文化角度来看,该文献还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药物的神秘崇拜。文献中提到“余久居太白,抱疾数年,万药皆施,略不能效。后有一翁遗余此药,服都五粒,疾乃全除。”这一叙述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药物的崇拜与信仰。同时,文献还强调“后人得之者,宜敬之!无或轻慢,自贻殃咎。”这一告诫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药物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医药知识的重视与传承。
总的来说,《灵宝还魂丹方并序》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医药文献,还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以及文化背景。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药学的精髓,并为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中的多种丹药炼制方法,展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炼丹术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神秘技艺,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首先,文中提到的‘火石’、‘安静室’、‘五生’等关键词,反映了古代炼丹术对环境和材料的严格要求。炼丹术士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材料下,才能炼制出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这种对环境和材料的重视,体现了古代炼丹术士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多种丹药的炼制过程,如‘金碧丹砂’、‘羽化河车’、‘紫金河车’等。这些丹药的炼制过程极为复杂,涉及多种材料的混合、炼制、烧制等步骤。这些步骤不仅需要炼丹术士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复杂的炼制过程,反映了古代炼丹术士对丹药功效的极高期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丹药的功效,如‘延龄驻颜’、‘治万病’等。这些功效反映了古代炼丹术士对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丹药的服用方法和禁忌,如‘年四十,日一丸;年五十,日二丸;年六十,日三丸’、‘不得多服’等。这些服用方法和禁忌,反映了古代炼丹术士对丹药功效的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丹药虽然具有神奇的功效,但如果服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这种谨慎态度,体现了古代炼丹术士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中的多种丹药炼制方法,还展现了古代炼丹术士对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这段古文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炼丹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炼丹术中的几种炼制方法,包括化庚粉法、伏药成制汞为庚法以及四壁柜硃砂法。这些方法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工艺,还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点石成金的追求。
首先,化庚粉法展示了如何将庚(黄金)与汞(水银)结合,通过加热、搅拌等步骤,最终制成庚粉。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精确的火候控制,还需要对材料的细致处理,体现了古代炼丹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其次,伏药成制汞为庚法描述了如何通过反复加热和冷却,将汞转化为庚(黄金)。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技巧,还需要对火候的精准把握,反映了古代炼丹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最后,四壁柜硃砂法展示了如何通过复杂的炼制过程,将硃砂转化为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丹药。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多种矿物的混合和加热,还需要对火候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体现了古代炼丹术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工艺,还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点石成金的追求。这些炼制方法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科技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